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保险管理法律法规8篇

时间:2023-08-03 09:19: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保险管理法律法规,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保险管理法律法规

篇1

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作用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符合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受到多方面主客观因素影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存在一些不足,急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有序开展。

关键词: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不足;对策

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的不足

(一)城乡居民参保积极性不高

在新形势下,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日渐加快。但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工作并不到位,部分农民对这方面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享受的优惠和到龄后待遇等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二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一贯以子女为其养老送终为传统,而不注重自身积累。三是部分农民特别是年纪轻的居民更加注重眼前利益,对未来的风险认识不足,对养老保险需求并不迫切,导致城乡居民参保率较低。

(二)城居保与企业保制度衔接不畅

随着城乡居民流动的日益频繁,外出务工的人员参加企业保和离职后返乡务农的现象在所难免,然而两种保险制度的经办机构、缴费标准、待遇计发办法不尽相同,使其相互之间转移缺乏可行的实施原则。

(三)养老保险资金筹集难度较大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但由于目前村集体创收能力极为有限,尤其是某些贫困村,更是根本没有所谓的集体补助,这些都使得集体补助成为空话,使得城乡居保的基金来源仅限于财政补贴和个人缴费。对于那些以农业经营为主的农村居民来说,增收困难,在缴费方面有着较大的压力,使其参保的程度也不高,就是参保了的也是按最低标准缴费。另一方面,目前基金为县级统筹,在资金运营政策方面有严格的限定,只能通过银行存款的方式实现保值、增值,投资渠道单一,增值极为有限,从长远来看将影响到基金的支付能力,从而导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四)养老保险制度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还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基金的管理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缺乏科学的规范细则,导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管理等方面不合理,影响了其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基层的乡镇政府,从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均为兼职人员,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个别地方还存在违规操作现象,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直接收取保费,私自挪用、滥用资金,政府补贴形式化,影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地顺利实施。

二、解决对策

(一)强化农民参保意识

在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做好宣传工作至关重要,要利用多样化的宣传形式,比如电视广告、广播、短信,确保农村地区居民全方位正确认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一系列惠农政策,逐渐强化他们的参保意识,有效转变传统观念,积极、主动参与到投保中,促使村民更好地了解这一制度。经办部门也要多下村入户向当地村民讲解参保相关政策等,发放宣传资料,使其全方位正确认识参保,消除他们心中的疑问,大力营造良好的参保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地强化农村居民参保意识。

(二)完善养老保险衔接机制

若想保证城居保与企业保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政府制定相应衔接政策是必要条件。具体而言,政府应根据两种制度之间存在的不同,制定出相应的年限折算和保费补差办法。目前的规定是,只有企业保转入城居保的,参加企业保的缴费年限可合并计算为城居保的缴费年限。这样对城居保对象有失公平,虽然存在城居保十几年的缴费额可能还不足企业保一年的缴费额的现象,但也可探索缴费年限的互认制度。即城居保参保对象可依个人经济能力,按其在城居保的参保年份,按企业保各当年的缴费标准进行补缴差额后,对缴费年限给予认可;不补缴的,则只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不予折算缴费年限。只有在城居保与企业保衔接时妥善处理两种制度之间的缴费金额差和年限的认可,才能更为有效地推进衔接工作的顺畅实施,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注重保险资金筹集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离不开充足的资金,必须做好资金筹集工作,确保其更顺畅地实施。目前为基金县级统辞。我国要根据资金筹集方面存在的问题,强化由县级统筹向全国统筹过渡,构建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对全国养老基金进行统一化管理,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部门多方面职能,将资金筹集工作落到实处,借助养老基金管理法规,科学约束政府行为,规范使用养老保险基金。我国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出台相关的政策,科学权衡资金筹集方面的收益、风险,科学选择资金筹集途径,不断拓展养老保险资金筹集、增值渠道,探索委托专业管理机构进行入市操作管控与投资运作模式,参考社保基金入市经验做法,加快城乡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充足的资金。

(四)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城乡居民缴费激励机制

我国要全方位客观分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出台相关的政策,优化完善对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养老保险主体的“权、责、利”,科学管理养老保险基金。在此基础上,我国要明确基层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的职责,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构建服务型政府,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全方位系统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科学开展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工作。农村基层政府部门要构建科学的监督机制,借助全新的监督渠道,比如,上下级监督、社会大众监督,加大监督力度,随时“检举、控告”违纪行为,避免滥用资金等现象频繁出现,科学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此外,我国要优化已构建的城乡居民缴费保障机制,科学减少对1500元、2000元缴费档次补贴,避免城乡养老金存在较大差距,合理拉大15年缴费年限以上的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或增加对缴费超过15年的对象进行每增加一年缴费增加一定养老金来鼓励城乡居民长期缴费,尤其是农村居民。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我国必须全方位正确认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城居保与企业保制度衔接不畅,养老保险资金筹集难度较大等,采用多样化方法,强化农民参保意识,优化法律法规体系,不断拓展资金筹集渠道,优化城乡居民缴费激励机制等。以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李春根,包叠.新形势下基本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路径初探[J].社会保障研究,2013,03:29-35.

篇2

关键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不足;对策

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的不足

(一)城乡居民参保积极性不高

在新形势下,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日渐加快。但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工作并不到位,部分农民对这方面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享受的优惠和到龄后待遇等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二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一贯以子女为其养老送终为传统,而不注重自身积累。三是部分农民特别是年纪轻的居民更加注重眼前利益,对未来的风险认识不足,对养老保险需求并不迫切,导致城乡居民参保率较低。

(二)城居保与企业保制度衔接不畅

随着城乡居民流动的日益频繁,外出务工的人员参加企业保和离职后返乡务农的现象在所难免,然而两种保险制度的经办机构、缴费标准、待遇计发办法不尽相同,使其相互之间转移缺乏可行的实施原则。

(三)养老保险资金筹集难度较大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但由于目前村集体创收能力极为有限,尤其是某些贫困村,更是根本没有所谓的集体补助,这些都使得集体补助成为空话,使得城乡居保的基金来源仅限于财政补贴和个人缴费。对于那些以农业经营为主的农村居民来说,增收困难,在缴费方面有着较大的压力,使其参保的程度也不高,就是参保了的也是按最低标准缴费。另一方面,目前基金为县级统筹,在资金运营政策方面有严格的限定,只能通过银行存款的方式实现保值、增值,投资渠道单一,增值极为有限,从长远来看将影响到基金的支付能力,从而导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四)养老保险制度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还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基金的管理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缺乏科学的规范细则,导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管理等方面不合理,影响了其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基层的乡镇政府,从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均为兼职人员,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个别地方还存在违规操作现象,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直接收取保费,私自挪用、滥用资金,政府补贴形式化,影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地顺利实施。

二、解决对策

(一)强化农民参保意识

在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做好宣传工作至关重要,要利用多样化的宣传形式,比如电视广告、广播、短信,确保农村地区居民全方位正确认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一系列惠农政策,逐渐强化他们的参保意识,有效转变传统观念,积极、主动参与到投保中,促使村民更好地了解这一制度。经办部门也要多下村入户向当地村民讲解参保相关政策等,发放宣传资料,使其全方位正确认识参保,消除他们心中的疑问,大力营造良好的参保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地强化农村居民参保意识。

(二)完善养老保险衔接机制

若想保证城居保与企业保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政府制定相应衔接政策是必要条件。具体而言,政府应根据两种制度之间存在的不同,制定出相应的年限折算和保费补差办法。目前的规定是,只有企业保转入城居保的,参加企业保的缴费年限可合并计算为城居保的缴费年限。这样对城居保对象有失公平,虽然存在城居保十几年的缴费额可能还不足企业保一年的缴费额的现象,但也可探索缴费年限的互认制度。即城居保参保对象可依个人经济能力,按其在城居保的参保年份,按企业保各当年的缴费标准进行补缴差额后,对缴费年限给予认可;不补缴的,则只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不予折算缴费年限。只有在城居保与企业保衔接时妥善处理两种制度之间的缴费金额差和年限的认可,才能更为有效地推进衔接工作的顺畅实施,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注重保险资金筹集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离不开充足的资金,必须做好资金筹集工作,确保其更顺畅地实施。目前为基金县级统辞。我国要根据资金筹集方面存在的问题,强化由县级统筹向全国统筹过渡,构建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对全国养老基金进行统一化管理,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部门多方面职能,将资金筹集工作落到实处,借助养老基金管理法规,科学约束政府行为,规范使用养老保险基金。我国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出台相关的政策,科学权衡资金筹集方面的收益、风险,科学选择资金筹集途径,不断拓展养老保险资金筹集、增值渠道,探索委托专业管理机构进行入市操作管控与投资运作模式,参考社保基金入市经验做法,加快城乡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充足的资金。

(四)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城乡居民缴费激励机制

我国要全方位客观分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出台相关的政策,优化完善对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养老保险主体的“权、责、利”,科学管理养老保险基金。在此基础上,我国要明确基层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的职责,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构建服务型政府,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全方位系统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科学开展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工作。农村基层政府部门要构建科学的监督机制,借助全新的监督渠道,比如,上下级监督、社会大众监督,加大监督力度,随时“检举、控告”违纪行为,避免滥用资金等现象频繁出现,科学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此外,我国要优化已构建的城乡居民缴费保障机制,科学减少对1500元、2000元缴费档次补贴,避免城乡养老金存在较大差距,合理拉大15年缴费年限以上的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或增加对缴费超过15年的对象进行每增加一年缴费增加一定养老金来鼓励城乡居民长期缴费,尤其是农村居民。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我国必须全方位正确认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城居保与企业保制度衔接不畅,养老保险资金筹集难度较大等,采用多样化方法,强化农民参保意识,优化法律法规体系,不断拓展资金筹集渠道,优化城乡居民缴费激励机制等。以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李春根,包叠.新形势下基本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路径初探[J].社会保障研究,2013,03:29-35.

篇3

关键词:社保档案;管理;创新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社会保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保险事业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这项工作的有效推进,不能发挥社会保险档案及其管理部门的服务作用,不利于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的保障,应深入研究,推进工作创新,尽快解决问题。

1社保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依法实施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依法管好用好社保档案,让社会保险档案发挥积极作用,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社会档案服务。但当前社保档案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

1.1依法管理社保档案意识不强

一些单位缺乏依法管理社保档案意识,存在造假现象,严重违法违纪,加重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不规范,影响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办理退休时,有很多人想蒙混过关,用假档案或假材料办理退休,给社保档案的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社保档案管理法治意识薄弱,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恶性循环,不利于维护相关法律的严肃性,不利于构建法治社会[2]。

1.2社保档案管理体制不顺

社保涉及的范围广,流程复杂,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从程序方面包括申报、审查、缴纳费用、保费发放以及权益维护等,这些不同的内容和程序,构成了大量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同社保档案由于归属不同、体制不顺,在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问题。虽然我们引进了先进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但是由于社保档案管理方面的电子软件开发不成熟,实际工作中存在电子档案管理与纸质档案管理两种形式,导致电子档案管理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由于信息网络的开放性特点,可能会出现泄密、更改信息等不良现象。

1.3一些社保档案管理人员不适应工作需要

虽然我国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保档案管理进行了规范,但是对于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流程,没有统一的规范,社保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整体上不高,只会对社保档案进行基本的收纳,并不能做好必要的管理[3]。尤其是引入电子档案管理,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计算机管理技能,不适应工作需要。一些社保档案管理人员基本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在工作中出现社保档案分类不明、划分保管期限不当等问题,个别人员甚至受金钱等诱惑,进行档案造假。

2社保档案的价值和作用

2.1是维护参保人员权益的基本依据

社会保险档案是参保人员维系自身利益的法律凭据。当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凭借社会保险档案可以维护自身利益,也是决定参保对象能否有资格享受社会各种补助等权益的凭据。社保档案管理部门应创新服务方式,管好用好社保档案,为社保业务和社保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充分发挥社保档案和社保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作用。

2.2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保险档案是整个民生档案的关键组成部分[4]。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管好社保档案,可以有效推动社保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如果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差错,严重的会危害到参保群体的基本利益,引起社会波动。对社保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可以让参保人得到必要的保障,促进社会稳定。

3社保档案管理的创新途径

3.1大力宣传社保档案作用

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组织多种多样的档案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档案利用的价值,提高全社会对社保档案管理重要性的了解和认识。在宣传过程中应对管理人员和公众进行《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的宣传,例如社保电子档案可以作为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发挥作用,为人民提供相关的保障[5]。《档案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社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各单位都应将档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档案工作汇报,及时解决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2推进社保档案管理信息化

针对当前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两种管理方式的问题,结合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应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让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更为便捷高效;应利用信息技术条件,社会社保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对社保档案的信息进行利用和共享,让社保管理信息发挥更大的作用。对社会保险档案进行电子化或者数字化管理,有利于节省空间,提升管理效率。应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快推进社保档案管理信息化,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3.3完善社保档案管理制度

针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保档案管理制度,使优化和整合档案资源,用网络技术、数据技术管理档案,为民生服务等都有章可循。应加强对社保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使其了解法律规定,真正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管理社保档案。

篇4

我国医疗保险与医疗机构互动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医疗保险与医疗机构互动现状的原因研究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和医疗机构的良性互动不足,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极易导致发生道德风险[27]。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知识性很强,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而医保经办机构缺乏医学专业人员,医疗机构运用信息优势牟利造成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疗保险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使购买医疗服务出现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既增加了二者的交易成本,又增加了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成本[28],使医保监管比较复杂和困难。医疗保险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我国仍没有制定统一的适用全国范围的医疗保险法,医疗保险立法滞后。“医疗服务协议”这种“契约关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但对于医疗保险中出现的欺诈行为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和相应的处罚,影响了医疗保险基金的高效运行,同时也为医疗机构的“骗保”提供了机会,医疗欺诈行为的产生和国家缺乏相应的医疗保险管理法律法规有着一定的关系[29]。虽然我国已出台《社会保险法》,明确了社会保险险种、国家责任、社保基金监管等基本制度,但它是一部综合法,包括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个险种,仍存在定位不准、责任不明、可操作性不强、技术处理不够周延等问题[30]。组织管理机制的缺陷组织活动的进行依赖于管理的技术、制度和文化三个方面机制的相互作用[31]。我国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管理体制不统一,机构设置欠科学;经办机构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信息化建设缺乏前瞻性,现有的信息处理功能无法满足管理需求[32]。现行医保基金管理方法落后,医疗保险机构不能够及时掌握影响基金安全的人为动态,也不能及时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另外,由于各种利益的存在,医保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常常对医院的过度救治行为采取放松态度[33]。当前医院医保管理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管理人才;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方法有限;成本意识不强,对医保政策、医保市场特点等缺乏深入研究[34]。医院医保从业人员存在年龄老化、人员流动性较大、学历水平偏低、继续教育缺失、培训经历贫乏和无专业技术职称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医院医保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35]。医保费用支付方式的问题医疗保险机构作为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对医院最常见的管理手段之一是费用拒付制。中国医院协会医保管理分会在全国开展的调查显示,医保费用拒付是医院院长和医保管理者反映最为强烈的突出问题。拒付费用占压医院流动资金费用比例大,直接影响医院医疗工作正常运转,部分医院出现无钱发工资的情况[36]。医保管理部门制定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诊疗目录》,跟不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有一定滞后,医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较多,使医保管理部门和定点医院矛盾丛生[37]。在我国比较广泛实行的是按服务项目付费,付费方在医疗服务行为发生后按实际费用进行补偿,难以有效控制费用。医疗保险与医疗机构良性互动的对策研究政府方面未来的医疗保险改革方向应充分体现“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政府需不断完善医疗保险法律法规。管理型医疗的关键是科学的付费制度设计[39],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发挥支付方式对服务提供方的激励机制,规范引导医疗行为。医保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以信用等级评定为内容的分级管理制度,促进医疗机构形成自我约束、自觉守规、自我管理的自律机制[40]。还有学者认为引入第三方管理医疗保险,可以提高保险机构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医保和医疗机构互动的效果。医疗机构方面为适应医保改革,医疗机构应调整内部运行机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和确保医疗质量,创造一个医、保和谐发展的医疗保险服务环境[42]。针对医保从业人员薄弱现状,医疗机构要健全机构设置,明确医保办职责和功能任务,建立医保从业人员人力资本补偿机制,加强医保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及专业技术培训等。同时,完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建设,改造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可尝试建立区域内联合建设信息系统,提高医疗保险服务效率[43]。在医保改革实践中,医疗机构与医保经办机构建立协商谈判机制已经成为完善医疗保险服务的重要工具,医疗保险供需双方就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标准等进行平等协商,通过合作博弈,达到双赢效果。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综上可知,当前学界关于医疗保险与医疗机构互动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医疗保险与医疗机构面临的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双方互动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需要研究探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还很多。比如对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双方互动基本理论的关注显得不够,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体系研究。实证研究成果不多,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实证研究的应用水平。随着我国医疗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谈判机制的研究将引人关注。

作者:黄李凤 杨车亮 姚岚 王前强 项莉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管理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篇5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140-01

0前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保险事业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养老保险基金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功效,也体现出了其重要意义。但是我们同样看到,养老保险基金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运营与管理上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并结合具体实际,找到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和安全性。

1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健全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与管理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比较缺乏,除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外,再没有比较权威的法律法规。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基金保值与增值的能力有限,收益率还比较低,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也还比较弱。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保障养老保险基金保值与增值的法律体现并不健全,大多是国家政策法规,缺乏执行的强制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和管理的法律法规绝大部分是由中央政府制定的,但是在养老保险基金保值与增值的实际运营过程中,执行的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或相关的基金管理部门,由此就会产生政策的适应性问题,如果盲目推行,反而会降低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与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1.2养老保险基金在管理中的问题

1.2.1养老保险基金实际管理主体缺位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与管理的内容是:

(1)按照相关法律政策及管理合同,管理并运用养老保险基金资产进行投资。

(2)建立养老保险投资管理的风险准备金。

(3)完整保存养老保险基金委托资产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15年以上。

(4)编制养老保险基金委托资产的财务会计报告,出具养老保险基金委托资产的投资运作报告。

但是,在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与管理的实际过程中,各级社会保险机构承担着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与管理的职能,但这些机构缺乏基金管理经验,从而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与管理的难度与风险。

1.2.2养老保险基金实际监督缺失

(1)相关机构缺乏监督意识。

相关机构没有充分认识到监督机制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重要性,缺乏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有效监督,导致养老保险基金资产被挪用、挤占和贪污。

(2)养老保险基金内部监督缺位。

养老保险基金内部缺乏监督机制,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理事会、管理单位或基金托管人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养老保险缴纳人的利益。养老保险基金非法利用养老保险基金资产,比如用于基金内部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发放等非正常的支出,极大地威胁着养老保险基金资产的安全性。

(3)基金投资、运营与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监督。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理事会、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之间必须相互监督,但是在实际的投资、运营与管理过程中,这三者之间缺乏有效监督,他们甚至可能会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进行一些关联交易,共同挪用、挤占和贪污养老保险基金资产。

(4)社会监督不到位。

养老保险缴纳人对自身所存储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意识还不强。养老保险基金是缴纳人年老后的重要经济来源,老年生活的质量与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息息相关。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缴纳人并不重视养老保险基金资产的去向以及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与管理的方式。此外,大众传媒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也还不够大。大众传媒是监督养老保险的重要力量,对于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大众传媒要积极宣传养老保险基金的相关知识,比如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人应该是谁,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与运营的程序,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与亏损状况等;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应该对于挪用、浪费和贪污养老保险基金资产的行为进行曝光,全方位地监督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与管理情况。

1.3养老保险基金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信息管理系统还不完善,不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与管理,具体表现为:

(1)不利于各地相关机构的沟通与交流,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统一管理的成本。

(2)不利于提升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与管理的透明度,为相关人员挪用、挤占和贪污养老保险基金资产提供了可能性。

2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与管理的优化对策

2.1健全法律体系

完善的养老保险基金法律体系为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与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是提高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中央政府部门是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与管理的指导者与监督者。中央政府应该健全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专门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与管理的法律,详细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人与信托人的义务、准入原则、投资渠道、投资比例与责任后果等,强制性规范相关责任主体的行为。

地方政府部门是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主要执行者。国家可以适当地给予地方司法部门与立法部门一定的政策和法律权力,允许地方政府部门结合实际经济情况,制定有利于保障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性与收益率的政策与法规,从而提高地方政府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积极性。

2.2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

2.2.1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制度

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与管理的主体是管理人和托管人,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制度对于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与收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严格审核管理人与托管人的准入标准。

养老保险基金是退休老人的经济来源,容不得损害。为了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与安全性,必须要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的准入标准,只能允许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专业投资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机构进入资本市场,避免管理部门的失误而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与收益。因此,国家应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用招标和竞投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选择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较强的机构管理养老保险基金,以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专业性

(2)明确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的职责。

国家必须依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明确规定养老保险管理人与托管人的职责,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违规、违法和犯罪行为,国家有关部门必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严厉制裁。

2.2.2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监督机制

(1)建立专门的养老保险基金监督机构。为了保证监督机构的专业性和高效性,监督机构的成员应该由养老保险基金理事会、管理人和托管人三方的代表组成,并相互制衡,以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与收益率。另外,还应当将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缴纳人和媒体纳入到监督机构中,保证监督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监督机构的职能主要是评估国内外投资环境,确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计划,以保证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安全性,并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举行专业人员听证会,共同分析投资策略的风险与可行性。

2.3完善养老保险信息化管理系统

完善养老保险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实现养老保险基金有效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的技术条件。养老保险基金机构应该运用多种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提高养老保险机构管理,科学设计投资渠道和比例,计算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和效益等多方面的信息化水平。此外,对于有关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与比例,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相关信息,必须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尽快地传达给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部门和员工,以避免决策失误。通过养老保险信息化管理系统,养老保险基金缴纳人和社会媒体能够全面、便捷地了养老保险解基金的运营与管理现状,并实行有效监督。

参考文献

[1]孙秀娟.谈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与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266-266.

[2]李树利.对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营的思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5):79-封3.

[3]张燕.浅析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D].中央财经大学,2009.

篇6

一、WTO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理财环境更加复杂

加入WTO后,客观上将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所依赖的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环境的变化。根据WTO设立协定的规定,所有会员国的法规应与WTO的国际规范一致。我国的经济立法不得与WTO规范相抵触,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那些与WTO规则有抵触的条例将逐步修改。加入WTO后,我国企业不但要遵守《公司法》、《证券法》、《企业财务通则》等国内的法律规范,而且要遵守WTO的各项规范,WTO的规范高于我国的经济法律规范,必然改变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法律环境。第二,金融市场的变化。加人WTO之后,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本要求,我国将逐步放松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的范围和区域限制,国际金融市场对我国企业的开放,将带进许多先进的金融服务项目和新型的金融筹资工具,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投资场所,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对中国的影响也将甚于以往,企业财务活动所依赖的金融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第三,经济环境的变化。随着贸易、融资壁垒的消除,中国对外开放将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阶段,一方面,国内企业既不需要经过层层审批,也不需要外贸公司充当中介就可以直接从事进出口业务,另―方面,随着关税的大幅度下调,许多国外企业的产品纷纷进入我国市场,与国内企业争抢有限的市场份额,我国企业不但要面对国内竞争,而且要面临着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2、对人才环境的冲击

加大WT0后,企业间人力资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企业过去“物美价廉”的人才优势将会迅速消失。外资企业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薪金待遇,对于我国企业中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无疑是一种巨人的诱惑。如何留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甚至吸引国外管理人才流入,将成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此外,WTO推动企业财务国际化进程。提升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财务管理人员除了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法律规范外,还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外语、计算机知识,具有全局观念、组织协调能力、对资本市场的敏锐洞察力,要有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目前以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在欧美国家发展迅猛。电子商务在我国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以知识及其载体的人力资源为主要资产的网上实体(虚拟主体)也必将大量涌现,电算化会计网络也将跃上新台阶,走向会计的信息化,对会计软件的开发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3、风险管理更显突出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以及东道国政治风险与法律政策变动风险等,各种风险相互交错,共同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将加快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按照协议,我国银行、证券、外汇、保险等市场将全面开放,国外金融机构也将进入我国。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外汇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以及东道国的政治风险、法律政策变动风险等对企业理财的影响不容忽视。另外,“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大,“网上银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交易无地域化和无纸化,加剧了企业的货币经营风险。风险管理将成为人世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我国公司理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同时也暴露了我国公司在理财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弊端。

我国的一些公司主要注重事后控制和分析,没有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进行很好地预测与分析,使得政策不具有长期性。而且没有充分利用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广开财源,使得公司发展的资金单一,筹资政策的选择不尽合理,筹资结构不能更好适应企业的资本结构,不能达到资金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其规模也没有同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知识经济时代不断向我们靠近,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引进与开发等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可是我国的一些公司却没有意识到无形资产进行管理的重要性,依然使用旧的投资决策指标和投资政策。在现代经济中,起主要作用的要素将不再是土地、货币等,而是人才。可是有些公司仍未能注意到人力资源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将人力上的支出简单地予以费用化,远远不能实现理财的根本目标。一些公司在经营中只注重产出,而不注重成本的控制,忽视了成本管理。开源而不节流,使得企业物资消耗大;没有定期清查仓库,造成大量的积压浪费;公款吃喝、超额报销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使得公司效益不高。而且由于公司的规模化生产,使得生产不能满足消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给公司生产、资本配置和利用带来挑战。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公司的会计记账中,带来了效率的提高,但同时也发生了一些错误和舞弊现象

三、加入WTO后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策

1,完善财务管理法规

WTO协议在成员方的法律根源与层次效应中,仅仅低于该成员宪法而高于其他国内法律。这就要求我国企业不仅要严格遵守国内法律规范,而且要遵守WTO的各项规范,使用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和学习这些规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市场经济秩序就会遭到破坏,企业理财也难以顺利开展。WTO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客观需要的国际贸易法律体系,必然要求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作为保障。为了满足我国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需要和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到我国来投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WTO的相关规则,对照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调整和完善我国的对外贸易法规及其相关的财会法规。一方面,通过国内有关立法来保证国际协定和条约的顺利实现,促进中国法规的国际协调,使我国的法律规范具有可操作性,能被国际同行理解和接受,不至于成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也要采取国际上通行的法律保护手段,特别是保护性立法,以切实合法她保障我国企业的利益。

2、全方位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面对人世后崭新的理财环境,企业应树立以下观念:第一,财务管理战略国际化观念。企业置身于国际大环境中谋划经营战略,企业财务自然也应从国际化的角度来加以配合。譬如海外上市、跨国兼并、利用各种合法手段来规避税赋等。第二,资本多元化观念。入世后,资本市场开放,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大量的外国资本将涌人中国市场。企业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寻求与外资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第三,人本化财务管理观念。以人为本,围绕人的价值开展财务管理活动。协调以财务关系为表现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第四,风险防范观念。一是制定详实的财务计划,将不确定因素确定下来。使企业产生应对变化的机制,减少未来风险的影响;二是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有预见地、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风险,变被动为主动,防患于未然。

3、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的层次

从目前的财务状况来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手段、管理方法落后,企业要想在人世后的新环境中做到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效率,必须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层次。第一,财务管理内容除传统的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外,还应向金融风险管理、税金管理、保险管理甚至知识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管理方面拓展。第二,量化的财务管理方法应得到更多的应用。如定量预测、滚动预算,风险决策及不确定性决策等。第三。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将网络财务融入到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中,实现实时报告和远程在线处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处理,便于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迅速整合财务资源以对市场做出快速互动的反应。

4、扩充财务管理手段

―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今天,电子商务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使经济交易、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以知识及其载体――人力资源为主要资产的网上实体必将大量涌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手段来武装企业,构筑功能强大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系统,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规范化财会制度和理财体系,为企业的业务经营分析与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我国加入WTO后,国外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都会蜂拥而至,随着计算机集成系统的快速应用,互连网的迅猛发展,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进行的商务活动将更多地依赖于虚拟的网络,要求企业创新理财方法,实行网络化财务管理,使企业理财突破异地机构的空间局限,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篇7

关键词:医疗保险 医保档案 完善内容

一、建立医保档案管理制度的原因

建立完善的医保档案管理制度,是医保制度在我国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对医院的基本要求。

为什么说是新形荩一是因为医疗服务对象变为参保人员,用医保来支付的医疗费占到医院收入的60%到90%,且相对来说,用医保作为支付手段不会出现欠医疗费的情况。

二是因为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对医疗行业的服务行为产生了一定的激励和制约作用,比如,用医保作为支付手段,依靠的是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作为患者和医院之间的第三方来经办,这就让患者和医院在支付医药费的过程中,医院不再是控制费用的一方,而是经过和患者之间的谈判来决定。

所以在这种新的形式下,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因为医保档案管理可以作为辅助医院决策层做出科学医保决策的依据,为医院在未来实现科学的医保管理,以及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数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随着医疗保险在我国的全面施行,各个医疗单位对医保的服务越来越看重,但是对医疗保险档案的建立却并不重视。很多医疗单位都没有建立专门的医保档案,而是将医保档案和其他资料放在一起,甚至还有些医疗单位根本就不把医疗档案作为重要信息,不给予储存和整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医保档案在全国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所以参保患者就医的比例很小,没有让医疗单位引起重视,更谈不上去管理。

因此提出对医疗单位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促进我国医保工作的开展,和对医疗单位做好医保档案管理都很有针对性。

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内容

各个医疗单位在建立医疗保险档案的时候,应该以医院和医保共同发展为前提,以做好医院和医疗保险的服务作为核心内容。

具体分为一下几个部分,1.建立医疗保险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和各个地区出台的关于医疗保险的律法政策等,方便医疗人员的查看。2.医疗保险服务档案的建立,主要包括医疗单位和医疗保险相关服务的制度,以及医疗单位医保服务内容和流程、质量、规范等内容。3.参保就医患者的档案。包括年龄构成、就医次数、费用等内容,以及参保人群的病例档案、各个时期住院和门诊患者人数、以及医疗费用等各类费用的占比。

3.建立医疗保险绩效档案,包括医疗人员患者好评度、荣誉、等内容,以及医疗单位在医疗保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创新成果。

对于医院中所有和医疗保险相关的资料都应该进行存档管理,因为这些信息在将来都会成为医院改进医保运行的重要信息依据。

三、医保档案管理制度要点

1.医疗单位的医疗保险档案必须施行统一收集、整理、管理,保证档案的书写规范和完整,以及归档科学排列有序。对于各个档案和病例的借出要做好登记工作,保证资料的及时归还。

2.建立电子档案

相对于目前很多医疗单位的纸质档案来说,建立医保电子档案能更能方便档案的储存和查阅,而且电子档案储存的信息量大,在联网的情况下医院的相关人员都可以随时查阅。

3.规范的管理制度

首先,要确定医疗保险档案信息收集涉及的范围,以及用什么方式去分类,档案室要有专门的人员对医保档案进行归类和保管。其次,建立医疗保险发展进程的管理,例如,新出台的医疗保险相关政策、活动、以及取得的成效等,都要进行归档管理。再次,建立文件上交制度,确保医院各类和医保相关的资料及时上交,确保不遗漏任何档案。最后,建立责任制度,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四、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方法

1.规范医保档案管理流程

制定《医疗保险管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把医疗保险文件材料的形成、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纳入相关工作程序,列入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建立健全责任,要将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自分管的业务科室及具体人员,把档案管理列入各科室日常工作,确保新产生的业务档案与业务经办的无缝对接;进一步优化业务档案立卷归档流程,使档案整理归档职责清晰、移交顺畅。

2.建立医保业务档案各项工作制度

应建立文件材料的收集、接受、整理、鉴定、归档等方面相关制度以及借阅、利用、移交、销毁制度,从而完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设置专用档案库房。配置防潮、防光、防火、防高温、防盗、防有害生物等设施设备,库房湿度、温度达到标准,确保医保业务档案安全。

二是使用密集架。将标注保管期限的各科室所涉及的专业性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等业务档案全宗卷,上密集架归档,这样做就保存了历史记录,保持了档案连续性。三是加强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按照“年度-险种-业务环节”的分类方法,将真实、合法、有效的材料收集齐全,进行分类、排列,再结合保管期限进行组卷,编页号、目录。

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因此特别重视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向档案管理好的单位学习,学习档案管理法规、档案管理标准和档案具体业务,加强医疗保险业务流程,不断提高本单位档案管理水平。

4.建立医保卡电子健康档案

通过信息化的推动,逐步实现劳动保障资源与卫生资源、信息和服务的共享。可以根据医保参保人员的年龄层次不同,免费提供一般检查、常规检查,心电图、胸片、等在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服务,并根据体检结果为每位参保人员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同时,对建档人员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为医保人员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既能让每位参保人员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对疾病进行提前防治,有效降低发病率,达到实现医保跟踪一生、服务一生的目的,同时,也为医疗保险运行情况分析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

参考文献:

[1]李晓丽.浅谈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企业,2014,(3):31.

篇8

保险国际化是指保险业务的国际化和保险机构的国际化。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保险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深,面对保险国际化带来的历史机遇和客观挑战,我国保险业如何把外来压力变为动力,发挥优势,深化改革,提高竞争能力,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分步骤对外开放,适当保护中资保险业

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将按照服务贸易自由化原则,逐步减少管制领域和管制力度,在5年内从经营领域、业务范围、合资范围等方面向外资全面开放,这是我国保险业前所未有的快速市场化改革时期,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这个缓冲阶段,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并借鉴国际上不同国家开放保险市场的经验做法,分步骤地对外开放,适当保护中资保险业。

在市场准入方面,应对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设立较特殊的资格要求,如要求其达到一定经营年限,具有经营国际保险业务的经验和较高数量的资产等;在对象选择上,应优先引进那些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丰富的保险机构;在经营区域上,应从东部和东南部逐步向内地开放;在业务范围上,应优先引进那些保险经营技术含量高、示范性强的责任保险、医疗保险和信用保险等;在组织形式上,应着重引进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业务,目前应由中方控股,在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放宽限制。

二、进一步完善保险立法,建设保险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保险法》、《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保险管理暂行规定》、《保险人管理规定(试行)》、《保险经纪人管理规定(试行)》、《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法律体系。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现行保险立法存在着以下缺陷:一是保险政策多变,法律规定不一。二是法律法规不配套,缺乏实施细则。三是除了《保险法》以外,大多数保险立法法律阶次不高,影响到法律法规的拘束力和权威性,且均是暂行或试行法规,法律效力不确定,影响到我国保险业开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应全面整饬保险立法,建立和健全我国保险法律体系。较理想的立法模式是以《保险法》为基本法,辅之以《保险业法》和《保险法实施细则》,下设保险合同法、保险监管法、保险市场主体法、保险市场竞争法和外商投资保险企业管理法等配套法规,还可允许各地方根据上述法律的原则,制定适合于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外资保险机构管理办法。

在上述保险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参照国际惯例,加强保险监管体系建设。首先应进一步充实保险监管力量,在外资保险公司集中的城市增设保监会分支机构,配备专业保险监管人员,从人员和机构上保证对外资保险公司的有效监管。其次,应完善和创新保险监管方法。可参照国外的三级管理制度,建立外资保险公司资信等级制度,根据外资保险公司的资金实力、经营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遵纪守法情况,综合评定其等级,并定期予以公布。同时,创设统一的保险公司报表体系和科学的预警指标系统,紧密跟踪监测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保险经营风险。再次,应尽快建立起保险监管机制,加强行业自律。我国的保险同业公会已正式成立,但相应的规章制度尚未建立,会员纳入程序也未予以明确,今后应加强和完善其自律职能,并将外资保险公司纳入保险行业组织中,从行业自律的层面加强对其监管和规范。

三、强化保险创新,全面提升竞争能力

在经营管理思想创新方面,中资保险公司应更新经营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从过去重规模轻效益、重展业轻管理、重短期扩张轻长远发展的“数量扩张型”经营思想,转变到重业务质量、重管理、重长期发展、重利润增长的经营思想上来。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开拓和巩固原有市场,开辟和占领新的市场,扩大在市场上的覆盖面和占有率。

在保险组织创新方面,应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尽快形成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并将保险公司发展成为包括经济补偿、风险管理、信用投资、帮助理财等功能的综合型金融组织机构。

在险种创新方面,应针对市场的需求,有选择地引进西方保险业中已成熟的险种;同时,充分考虑我国保险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积极推出适应需求又引导需求的新险种。通过险种结构的调整,推动险种创新,实现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为此,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借鉴国外经验,紧紧抓住技术开发、经营组织、市场开拓、售后服务等环节,培育一批优质、名牌的特色险种。目前应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和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积极开拓个人保险领域,并加强具有金融功能的保险产品研究和开发,满足消费者对具有保障、投资和应付通货膨胀等功能的保险产品的需求。

在营销创新方面,应建立营销管理新机制。首先应建立和完善保险人和保险经纪人制度,凭借保险中介的力量和作用,大力拓展保险业务;其次应明确市场定位,树立品牌形象。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并根据自身的经营优势、资本实力及在市场上所处的竞争地位,对现有市场进行细分,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有效益的目标市场,向客户展示自己鲜明的个性形象并确立适当的位置;再次,应推动服务和技术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建立全方位、系列化的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创造新的需求热点。

在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创新方面,应尽快提高保险信息化水平,运用电脑和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险种设计、费率厘订、风险识别和监督管理等,在企业管理中大力推行电脑网络化、数据处理电子化和办公自动化,加快保险电子化进程。

四、放宽保险资金运用限制,避免保险资金外流

与国外公司相比,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狭窄,形式单一,这不利于保险资产组合的多元化和风险的分散,狭小的投资领域也使保险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优化组合受到限制。因此,应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和领域。比如,应放宽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的比例,放宽投资债券品种的限制;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应由占总资产的15%再适度上调;允许保险资金按保险公司总资产的一定比例进入股市一、二级市场;保险公司可以在一级市场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国有股减持和新股发行;允许保险公司参与产业投资基金,开展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并组织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公司等。

此外,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保险资金的大量外流。保险业,尤其是人寿保险业具有一种资金吸纳的“磁场效应”,聚集了大量的长期资金,对资本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外资保险公司带来的外资数量是有限的,却可以在我国保险市场上通过收缴保费的形式聚集大量资金。如果我们在监管政策和能力上无法控制外资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将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运用,进而对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