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化学教学能力8篇

时间:2023-08-02 09:26: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化学教学能力,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化学教学能力

篇1

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力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内驱力,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激情满满,更加关注,去积极而主动地展开探究。导入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直接关系着学生兴趣的激发,对教学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一)运用奇妙的化学实验实验有着奇妙的现象,更能带给学生神秘感,给予学生直观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神秘而奇妙的实验来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如在学习浓硫酸的性质时,我们可以做浓硫酸和蔗糖的反应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白糖在瞬间变成了黑发糕。如此奇妙的实验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二)设计引发冲突的情境高中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富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无法运用所学来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旺盛的求知欲,进而会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以解决心中的困惑。

(三)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我们可以利用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学生所熟悉的生产生活现象入手,来为学生创设丰富而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此来增强教学的可信度与亲切感,这样更能拉近学生与化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

二、先学后教,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一讲到底的知识单向传递,而是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施“先学后教”,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必要的启发与指导,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交流与讨论,以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赋予了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与参与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没有了教师机械的灌输,代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间的差异性,展现学生学习的个性与创造性,实现了知识的双向互动,更加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与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为学生来制订自主学习的提纲,让学生依据提纲来展开自主学习,以避免学生自我学习的盲目性与无序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可以逐渐实现学生的完全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认真研读教材,充分调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来展开,并将自己在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不理解的地方等标记出来,这样在教学中学生更能加强听课的针对性,可以根据自己在自主学习中所掌握的具体情况来不断调整重难点。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不再是机械地记忆,而是通过主动的思考与思维来进行理解性记忆,这样才能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如在学氧化碳性质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现象从地窑杀人事件、温室效应、钟乳石自然现象等中通过主动思考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但这只是局限于浅层次,还有许多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带领学生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遇到的问题来一起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索,并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进而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学生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深刻掌握。

三、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篇2

关键词: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反思能力是学习能力的一种,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的反思来理解消化学到的知识,提出新的看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尤为重要,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化学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的设置有一定的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不是随意提出一个问题,而应该多方式、多角度地来设置问题,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者是设置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思考。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高中化学的知识已经相对比较专业,除了要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情况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提出现实问题,如:空气质量检测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出的?空气中的污染物都有哪些成分?它们是怎么形成的?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反思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通过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可以让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

二、采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习题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变式,学生可以清晰明确地理解化学反应、化学现象的产生。而在变式教学中,常常有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情况,这种题目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反思哪种方法能够最快捷地得出答案。比如:24molH2S在30molO2中燃烧能够得到多少量的SO2?对于这个题目,大多学生会用比较常规的解决方法,先计算O2的量,再计算SO2的量,但是还可以用原子守恒法、配平法、待定系数法、关系式法和按得失电子数进行十字交叉计算来得出最终的结果,对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对解题方法的反思中找到适合自己、更加便捷的思路。

三、提供自主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来,因此,化学教学应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实验的机会,而不是多进行观摩类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多给学生进行思考的机会,而不是让学生只按照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法来重复实验步骤。比如,在讲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通过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完成实验,并观察具体的现象,从而得出结论,而后教师再进行相关的总结,并引出下面的课程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会更加轻松。

四、利用考试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应试教育是当前教育体系的弊端,但是,就现在的人才选拔、考评机制来看,还不能完全摆脱考试,当然,在国外来看,考试与评分也是考查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在当前的课改形势下,教师要明确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别成绩,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比如,经过考试,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究竟有哪些内容没有吃透,并通过回顾式学习来解决自己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化学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通过考试测评来进行反思的习惯,把考试当作学习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作为竞争的结果。总之,化学教学中反思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反思教学通过逐渐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来让学生养成自动思考、敢于怀疑、善于发现、优于总结的学习模式,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风雷.化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篇3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多年来,我在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技能方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起进行了思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分析一个典型实验,阐明一类实验规律

根据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就实验内容来讲,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有关制取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实验。2、有关阐明概念,证明基本理论和定律的实验。3、有关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实验。4、有关定量方面的实验。一般说来,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何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如通过“粗盐的提纯”的实验,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制取纯净的晶体物质的实验原理和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规律。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着重掌握:①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②混合物中各类物质的性质和它们之间能否相互发生反应(若能反应,需要弄清反应条件)。在实验技能方面让学生掌握:①所用各种玻璃器皿的性能和使用方法;②有关物质的溶解、过滤、结晶

二、明确选择仪器的原则,正确选用仪器

实验中,培养学生准确地选择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之一。为此,我们从下述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再结晶的操作方法。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中学化学教材里,讨论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常温、加热、加压、催化剂、光和电等。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性质来制取新物质时,所需要的仪器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在初中化学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着重向学生阐明两点:①凡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均可采取制取氧气的这套反应装置;②集气的方法和操作,应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常温能否与水或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等因素而定。因为我们在讲氧气时进行了上述分析,所以在讲一氧化碳、甲烷等气态物质时,就可以从启发学生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分析,提出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装置,来完成制取上述物质的实验。2、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来选择仪器。在实验室里,为了达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种物质,有些反应需使反应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则反之。为此,在实验中,要采用适应这些要求的装置。这样分析、讲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就能正确地选好仪器。

三、分析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在这方面,我们除按实验原理、要求提出有关的操作内容和要求外,还着重讲了下述几点:1、剖析一个典型实验,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如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③药品的取用;④加热方法;⑤气体的净化和干燥;⑥气体的收集和放置;⑦装置的拆卸。对这些操作,都应讲清它们的知识、理论根据。2、通过对某些实验操作的分析,向学生阐明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在分析某些实验操作时,为了让学生学得会,记得牢,总是把操作要点总结成几个字或几句话,让学生便于记忆。如在配制一定体积的浓度溶液时,在分析演示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称(对固态溶质要称,?液态溶质要量)、溶(溶解)、洗(洗涤溶解时容器的内壁)稀(稀释至容量瓶的刻度)四字配制法。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操作内容和要点,独立地进行实验,往往能提出一些改进某些实验的设计。

四、根据实验内容,处理好演示实验

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中起着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从而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深化。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一般可分两类:一是实验难度较大的(如实验装置比较复杂或实验中使用剧毒药品和学生操作有危险的实验),这是少数。这类实验必须由教师演示,力求操作规范化。二是实验技能难度较小,这是多数的实验。对于这类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实验条件较差的学校,某些课题也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在教师指导下去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实践证明,对一些较简单的实验,经常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去做,除了增加他们的操作机会以外,还呵以起到两个作用:①使学生对一些被认为是无所谓或被忽视的常规操作(如试剂的取用,取量的多少,试管夹持,一般加热等等),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②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化,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

篇4

【关键词】教材能力活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史和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破除迷信教育,艰苦奋斗、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1.1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一些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引导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1.2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身体心理素质。在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勤奋善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品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身体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1.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劳动技能素质。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设计、组装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实验中要严格要求,操作要规范,科学合理,注意安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化学小实验,帮助和支持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研究的精神。

2.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素质。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真正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初中化学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观点。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教育目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参加教育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2.2研究教学大纲,用好化学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规定了初中化学教学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新教材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传统知识同现代科学知识的关系,充实学生能够接受的现代科学知识,新教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适当降低了理论概念的难度,删去了繁杂的化学计算,加强了实验教学。在教学评价方面列出了“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只有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研究新教材,明确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使之难易适度,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真正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5

关键词:化学教学;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084-01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应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如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应用能力等。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提升这些能力。

一、因材施教,严密组织教学活动

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明显存在,教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观积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成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教师前言和职责。就化学学科而言,本学科给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尊重学生个性,乐于接纳学生的个人意见。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通过化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多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多组织化学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在实验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实验现象,需要做细致、准确、全面的观察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为此,教师首先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明确观察的对象和目的,理清观察的顺序,确定观察的重点,注意对细节的观察,及时做好观察记录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人格品质,端正的科学态度。为学生的成材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角色转换,教学相长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过程,都与白身的思维活动密不可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思维能力的高低。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阅读课本,做到在读书中思考;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营造轻松课堂气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发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等。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这其中,突出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不仅对现阶段的学习,而且对一个人的终身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布置课前预习,并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多提出问题,而且要求学生努力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对一些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可让学生在有充分课前准确的基础上进行自学,然后由教师补充和点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另外,教师还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评价,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三、做好演示实验,提高师生间的信任度

化学离不开实验,可以说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师在实验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要对实验中的每个细节了如指掌,只有做好了演示实验,才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对老师的信任度。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用科学精神和规范的操作给学生予以亍范,应多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还可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实验,更应给予充分重视,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增强化学实验能力,并进一步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多进行研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让学生多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反思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反思是学生不断进行总结和提升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化学天地广阔,面对化学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化学教师,仅仅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化学相关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所需化学学信息。以延伸课本知识和拓展化学学习的空间。当然,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利用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使之与课本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可精选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如就一些热点问题诸如环境保护问题等,让学生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在班上加以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进行交流,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对例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再加以指导等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所学知识的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知识的应用

篇6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生能力;教学方法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科学迅速发展,要求人们创造性地发现新规律、发明新技术和创造新材料。这就对化学这一基础学科提出新要求,必须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注意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独立的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与方法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由此可见,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法,完全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革新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前化学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现就我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与能力的培养叙述如下:

一、课前给出预习提纲,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阅读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堂教材阅读两个方面,在这个阶段着重抓好预习提纲和阅读技能的培养这两个环节。要组织好预习,必须有一个切合学生实际的预习提纲。有了提纲,学生就有目标,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定高度。可根据以下原则提出预习提纲。

1.要根据所学内容给出预习提纲,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问题探求知识。

2.预习提纲,不仅要反映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要提出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

3.要遵循认识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通过给出预习提纲,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在课前通读教材,大体上了解教材的内容,针对预习提纲里的问题找出正确答案,抓住重点,概括内容,在教材中做好标记或记好笔记。

二、课堂上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上教学的核心就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而教师在于相机诱导和启发。课前预习,有的学生满足了大体了解,缺乏钻研精神,因此,对不同内容的思考方法,在课堂上应进行具体指导,让学生就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必要时还可以结合实验。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探索、发现、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启发、引导、解惑和及时配合点拨式讲解。讨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现归纳如下:

1.以分组讨论为主,面向多数,使每个学生都动脑思考,动口探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讨论的内容应以解决预习中所提到的疑难问题为主,但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掌握教材重点,突破难点。

3.对讨论过程中提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应抓住重点给予点拨、精讲,或者组织实验,及时为学生消除学习中的障碍。

4.经过讨论,指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教材重点。

三、努力研究改革实验教学,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为了增强实验教学效果,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熟练地进行中学化学实验操作的能力,做好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而且要求教师善于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改进和研究中学化学实验和应用实验。提供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的机会,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到实验室补做或者复习尚未熟练的实验内容,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自己设计的实验,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智力和实验操作技能。积极开展化学课外科技实验和活动,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应积极开展趣味化学实验,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验及化学产品制作和演示实验研究等化学课外科技实验,设计和布置化学实验展览,进行演示实验表演、学生设计实验评奖等活动。

四、通过适当的习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

一、吸引初中学生化学探究学习的兴趣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兴趣爱好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首先得从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学习的兴趣入手,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紧抓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让初中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化学教学探究中来,在愉悦、轻松的化学探究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化学探究能力和学习质量和水平.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地吸引初中学生化学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第一,初中化学教师要紧抓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学生年龄尚小,跟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和想法特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初中化学教师不可以用自己成年人的看待问题和学习的思维方式去教学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生动风趣的化学实验比枯燥的书面文字更容易吸引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学习的兴趣.比如说苏教版初中二年级化学教科书下册中关于《镁的化学反应》这一知识点,初中化学教师如果光靠书本中的关于《镁的化学反应》这一知识点文字叙述来教学初中学生是无法真正地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探究能力,而如果初中教师通过实际的化学实验操作来辅助课堂教学,利用镁的燃烧等直观、形象的镁的化学反应可以达到有效地吸引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的目的.第二,初中化学教师做化学实验时可以结合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化学教师可以从初中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中找到关于初中化学知识的实际表现,从而增强学生化学学习中的亲切感,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创造初中学生化学探究学习的机会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想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和探究能力,就必须为初中学生创造更多的化学实践探究学习的机会.初中学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主体,初中化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和实践探究的能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将初中化学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从而有效地调动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化学教师为初中学生创造更多的化学实践探究学习的机会以达到培养学生化学探究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多为初中学生创造化学自主实验的机会.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出于初中学生的安全考虑、学校的化学实验基础设施的不足以及初中化学教师的实验观念不高等原因,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中很难真正接触到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大多时候都是化学教师通过个人课堂化学实验演示来将化学书本中提到的化学反应等知识点展现给学生看.初中学生接触不到化学实验的真正实践操作,自然也不能够透彻地理解初中化学知识,也没有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创造更多的化学实验教学的机会,将化学实验教学的主动权交到初中学生的手上,让初中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学习的方式有效地提高自身化学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从而达到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目的.第二,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实际生活中创造化学实验探究学习的机会.初中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初中学生细细观察,就能够在日常实际生活中找到化学知识的体现,从而锻炼初中学生化学探究能力.

三、突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性

篇8

关键词:中职化学;创新能力;发散思维;实验

创新不仅是人类特有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也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更好地适应中职化学新课程改革,由以往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作为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多年以来,由于升学的压力,很多化学教师不得不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进行知识的灌输,而不是告诉学生是什么,不求为什么,这样长期下去必然会慢慢抹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长远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的今天,教师不得不对此进行反思,反思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努力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以发散思维进行授课

由于受教育体制弊端的影响以及诸多考试的因素,目前中职化学课堂教学依然是应试教育的模式,一般是按照教师备课讲授、学生听课记录的传统教学模式规规矩矩地进行,长此下去,学生也就习惯了被动学习。当然,这种模式对于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还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学生由于创新能力渐渐丧失,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必然会造成高分低能,离开学校以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中职化学教师在课堂讲课的时候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刻不容缓。

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要以发散思维进行授课,这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同类或相似问题时省去许多摸索的思考步骤,由此提高思考的效率。我个人认为,这种授课方式很重要。例如,在讲物质的密度时,我问学生:“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证明同等体积下空气与水哪个重?”“如果黄色和蓝色颜料可以得到绿色颜料,那么这个绿色的颜料是黄色和蓝色颜料的混合物还是绿色颜料的纯净物呢?”等等。这种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由地回答问题,由此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突破思维定式,提高学生思考的效率。

二、充分发挥好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充分发挥好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教师要有有效的课前备课与有效的教学环节,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能够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职化学教学理念,要求结合实际,改革备课。我认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确定好课堂教学目的和要求。首先,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教材,这样可以使教师能够了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要在备课过程中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什么样的问题能够拓展学生思维,进而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性格、年龄特点和目前他们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以便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的教学环节主要是指教师要做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分子、原子、电子以及一些化学概念等,对于学生来讲难免显得比较抽象。此时,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投影仪、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以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来辅助教学。例如,用动画方式模拟氢核聚变和重核裂变的过程,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学生通过图画可以进行联想,而联想正是创新能力建立的外部基础力量。

三、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可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例如,在《钠的化合物》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演示了过氧化钠分别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首先,用脱脂棉把过氧化钠分别包起来,然后向一包脱脂棉上滴水,请一位学生用长玻璃管向另一包脱脂棉中吹气,结果两包脱脂棉都燃烧起来了。学生初中接触化学的时候,就知道二氧化碳和水都能用来灭火,但是,在老师的实验中却出现了其他情况。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调动起来,便能自主地投入学习中。

教师也可以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这样可以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以往做实验的时候,学生虽然也参与实验,但实质上也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探索性实验,是通过科学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来获取知识的一种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可以有更多时间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与研究。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居于主动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我给学生设置疑问:“氯气能否溶于水?能否与水发生反应呢?若能,生成物是什么?”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课本提示让他们进行实验,我则在一旁指导。学生很乐意,所以做起来格外认真,最终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得出结论:氯气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溶解于水中的氯气一部分与水反应;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更激活了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中职化学教学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思维碰撞的场所。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同时,也不断地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创新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刘雪峰.讨论式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07(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