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09:26: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国内外招投标现状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投标;审计;现状;改进措施
一、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的重要性分析
2014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指出要重点关注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投标等活动的监督和审计。由于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特殊性,其需要采购重大物资,并需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对招投标活动进行重点审计,从而提高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进行审计监督,提高建设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而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为遏制工程项目建设的腐败行为提供必要的条件。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而提升项目效益
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实施审计可以对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全程监督,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将静态监督和动态监控结合起来,进而有助于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的成本造价,了解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构成的要素,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并实现物资采购最优性价比,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所需的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可靠资料支持,以利于业主指定科学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强化项目的科学化监督管理力度,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规范市场活动,促进招投标活动的良性发展
做好对招投标活动的审计工作可以有助于规范招投标活动,通过对招投标活动进行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增强招投标采购工作的透明度,及时纠正招投标活动的工作方向,并不断完善招投标活动的内容,提高招投标活动的合法性。审计工作具有监督和优化招投标市场行为规范的作用,因此对招投标活动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实行审计有助于推进法制建设,这是完善监督机制的重要环节。各级审计机关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进行审计可以对招投标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具有改进作用,同时可以为优化招投标行为活动提供相应的审计建议。
二、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根据相应的审计法规的要求可知,审计机关需要对政府投资和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需要从源头强化审计监督和控制力度。建设工程单位要提高招投标工作质量,要对审计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招投标活动中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
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配套制度作为保障,进而对招投标活动的审计工作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但是,就目前招投标活动中的审计工作情况来看,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法规体系不健全,存在着与政府采购法规体系界定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审计工作制度和体系需要在实际实践过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其次,目前的法律法规对招投标各个环节中的非法违规行为的界定是不同的,法律法规的建设难以跟上招投标方式的更新变化,因此法律法规对招投标工作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不明显。
(二)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专业性人才
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专业性的人才对工作环节和内容进行把控,审计工作制度需要由各个部门的专业性审计人才执行,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审计制度的执行效果,因此影响到审计工作对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质量和效率。审计工作人员的选拔制度和筛选制度并没有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制定和修正,依旧采用以往公开招考、选调或者是引进等方式招纳审计工作人员,但是这样的方式并不能选拔出专业性强的审计人员,多数审计人员仅仅具有财经专业背景,并不具有建设工程招投标审计的专业性技能,因此审计工作的实施深度不够,往往只对招投标的程序的合法性和经济性进行审计,难以对招投标采购项目的工程计价、质量进行审计判定,影响到审计工作质量。
(三)审计技术手段的科学性较差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利用和信息的分析解读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对建设工程单位而言,信息技术的利用和分析功能直接体现了单位发现招投标审计工作问题的能力。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更新迭代速度的提升,招投标活动越来越多的利用信息系统进行评标专家网上抽取和网上标书投递等工作,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通过网络系统了解开标和评标信息,并签订网络电子合同。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对建设工程招投标违法违规问题的隐蔽性更强,审计工作难以及时对该类问题进行有效识别,传统的审计法律法规对该类问题的约束和处理无效,审计技术手段并没有根据时代特征进行修正,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审计工作技术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较差。
三、优化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工作的措施
(一)根据审计工作实际要求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审计工作是保证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规范性和合法性的重要手段,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保障,因此要优化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工作,就要根据审计工作实际要求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各级审计机关应该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总结审计工作经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和制度的不足,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审计任务的积极向审计部门提供改进意见。同时,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仅需要有完善的审计法律法规作为保障,还需要有上行下达的执行制度保证审计法律法规对招投标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审计工作部门要根据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对审计任务进行分配,明确各个部门的权责,并要根据实际审计工作情况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以便形成科学合理的审计激励机制。
(二)重视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相关的审计法律体系的执行工作需要有专业性的审计工作担任,因此单位要重视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可以定期对现有审计人才进行审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同时,审计机关要积极主动争取相应的政策支持,增加专业审计人才的编制数量,可以适当提高具有专业审计技能人才的薪酬,从而吸引更多的审计人才。在此过程中,审计机关要重视专业性人才的衡量、界定和选拔标准的设置,提高审计人才选拔制度的透明性和公开性,提高审计人才市场的竞争性。其次,审计机关要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交流和沟通,创造交流沟通平台,可以创办专业机构开办的培训班,积极将现有审计人员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以便满足建设工程招投标审计工作对专业审计人才的需求。
(三)创新建设工程招投标审计模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审计工作要根据经济发展和技术更新的要求进行改进,审计机关要积极总结并借鉴国内外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先进经验,抓住电子化招投标试点推广工作的带来的发展机遇,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创新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审计模式,推动与电子化招投标平台对接兼容的计算机审计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工作应用进程,同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信息系统下招投标活动审计的相关规定,探索性的整合社会审计资源。其次,审计机关可以通过聘请具有计算机和审计专业知识的人员整合计算机技术和审计要求,建立健全审计信息系统,为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同时,审计工作人员要创新审计模式,可以建立外聘招投标专家库,盘活审计资源,积极开展建设工程招投嘶疃联网审计,积极性协调工程交易中心和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部门的活动和交流,建立实时在线审计监督平台,进而实现创新审计模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付志勇.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回顾与思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
[2]耿道乾,曹凌燕.工程建设领域招标审计的突破口[J].审计月刊,2010(05).
[3]赵秀梅,马翠兰.建设工程招投标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甘肃科技,2016(12).
1.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体系与机制研究
2.建设工程全面信息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
3.基于BIM的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
4.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
5.地方政府对公共建设工程监督过程现状及问题研究
6.陕西省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植被恢复状况遥感监测
7.基于BIM的建设工程项目采购模式与合同结构的初步研究
8.建设工程项目交付方式与项目绩效研究综述
9.基于BIM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计价模式研究
10.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
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
1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创新研究
1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矩阵的构建及应用
14.合同相对性原则及突破在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的司法适用
15.建设工程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16.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审判疑难问题研究
17.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后的工程价款问题
18.基于云BIM的建设工程协同设计与施工协同机制
19.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研究
20.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21.复杂性视角下基于Agent的建设工程项目集成管理模型研究
22.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几个问题研究
23.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4.基于全寿命期的建设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研究
25.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审判实务研究
26.招标控制价模式下建设工程投标报价规律研究
27.建设工程“黑白合同”法律问题研究
28.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
29.建设工程招标评标方法应用研究
30.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研究
31.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环节及相关问题
32.建设工程数字化管理体系研究
33.建设工程项目承包商索赔管理研究——基于201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34.建设工程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预防
35.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研究
36.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完善与改革研究
37.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
38.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审判新类型问题研究
39.社会网络分析与建设工程绩效目标设置
40.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界定和辨识标准研究
41.建设工程招投标社会成本研究
42.建设工程契约信用制度与体系构建
43.廊道式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44.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跟踪审计的风险管理
45.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
46.建设工程招投标规范化研究
47.我国建设工程项目行政审批程序改革研究
48.我国建设工程法律体系缺陷与对策研究
49.建设工程合同效率研究
50.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建设工程项目延期影响因素研究
51.建设工程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
52.建设工程质量法律责任研究
53.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54.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挂靠行为的认定及其民事法律责任
55.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应用
56.政府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角色转变研究
57.我国建设工程招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58.建设工程合同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59.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60.我国建设工程担保制度的法律研究
61.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及实例研究
62.谈国家投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管理
63.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分析
64.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分析
65.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风险管理研究
66.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
67.中国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68.论我国建设工程索赔制度的完善
69.无效建设工程合同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
70.建设工程项目快速投资估算方法研究
71.建设工程不同交易方式总成本比较研究
72.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
73.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控制方法的研究
74.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的成立与实现
75.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研究
76.建设工程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及应用研究
77.国内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78.建设工程安全政府监督方式研究
79.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中的争议评审及实践
80.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理论研究评述
81.建设工程政府质量监督的管理模式与发展现状分析
82.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83.国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特征与启示
84.国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特征与启示
85.浅谈建设工程电子化招投标系统
86.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研究
87.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建设工程招标最优机制设计
88.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不适用情势变更制度
89.基于BIM和IPD协同管理模式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90.建设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落实措施研究
91.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研究
92.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93.基于信息平台的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研究
94.建设工程合同中发包人法律风险研究
95.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疑难问题研究
96.基于BIM的建设工程柔性管理模式分析
97.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98.论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
关键词:代建制;项目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F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3-0120-02
1 代建制国内外的产生发展与现状
1.1 产生与发展
国外大约在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目前在国外上比较流行。产生的主要背景是: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工程技术也日趋复杂,工程管理专业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的工程项目业主难以胜任这样的管理工作,需要寻找一家专业化项目管理/工程咨询公司为其提供服务。对于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由于业主缺位,更有需要采用这种型工程项目交易方式,以加强对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此外,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实行这种方式之后,实现了建设管理和监督的分离,对防止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代建制在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中应用更为广泛。
国内代建制最早出现在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的领域里展开的,率先开始探索的是厦门市。从1993年开始,厦门市在深化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就通过采用招标或直接委托等方式,将一些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的政府投资项目委托给一些有实力的专业公司,由这些公司代替业主对项目实施建设,并在改革中不断对这种方法加以完善,逐步发展成为了现在的项目代建制。2001年,厦门市开始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上全面实施项目代建制。2002年3月开始在土建投资总额1500万元以上的市级财政性投融资建设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中实施项目代建制。
1.2 项目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项目管理模式与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建筑市场的发展程度和投融资主体密不可分。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化、私有化程度较高,建设项目包括许多大型项目,是由私人作为投资主体,如市场化率较低的日本也达到了80%。加之发达国家建筑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较为完善,中介机构较成熟,专业咨询服务多,内容全、信用好;建筑业的工程保险、担保体制非常健全。在这种环境下,业主的投资和质量目标的风险大大降低。因此,在不同的工程阶段,业主可以委托不同的专业项目管理公司,协助自己做好项目的一体化管理。
由此,国外对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主要从项目的承发包模式出发,发展不同的管理模式,以改善项目的投资、质量和进度目标。总体来说,国外的业主项目管理普遍采用“他人控制”的原则,业主的项目管理组织是弱势引导。从国外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来看,经历了设计――招投标――施工(DBB,Design-Bid-Build)、风险型建设项目管理(RISK-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型建设项目管理(AGENCY-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和项目总承包(DB,Design-Build)模式等几个阶段。
通过进一步的比较分析发现,对于非经营性政府项目,国内现行的代建管理与RISK-CM模式十分相似,即代建单位以合同约定的投资、进度和质量目标为对象,设立投资控制标准最低标准,进行全过程工程管理。国外的统计数据显示,采用CM模式管理的比DBB模式加快施工进度6%,加快招投标进度13%,降低造价1.5%。为此,借鉴CM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可以建立较为合理的在诚信基础上的适度竞争的代建管理模式。
(1)RISK-CM模式下的管理构架(见下图1、图2)。
(2)理想的代建管理模式及约束机制。由于国内的业主项目管理组织大多采用强势控制,尤其是业主管理人员大多来源于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对于工程管理不自觉的参与较多,摆脱不了“大业主”的思想,因此,在实施代建管理时,必须从体制、机制和管理上建立和保证“小业主、大代建、授权与监督并行”的模式,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形成项目管理的合力。
1.3 代建制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建筑市场,尤其是建筑管理市场,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人才储备、经验积累等方面已具备与国际接轨的部分条件。为此,作为现有的代建单位和即将进入代建领域的单位,将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1)项目管理的品牌化经营――事务所与合伙制。从代建管理的工程实践中出现一批管理经验丰富、思路开阔、成绩卓越的职业项目经理,并形成相应的项目经理人市场,采用合伙制的形式,承接工程项目,实行专业化管理,并最终演化为国际通行的Agency-CM模式。
(2)专业化管理的综合――多功能管理咨询公司。代建单位通过自身努力,在工程建设和咨询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最终演变成国际化的多功能咨询公司,扮演Architect/Engineer的角色。
(3)真正的Risk-CM公司。代建单位通过资本积累、品牌担保,最终在政府非盈利性工程以及商业工程中成为专业的Risk-CM公司,通过承诺最大工程费用,实现风险与受益的直接挂钩。
(4)特许经营公司。代建单位与社会资本联合,利用自身管理优势,共同组建特许经营公司。实现管理的高端化(参与融、投资),管理的全程化(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的结合),获得特许经营利润。
2 代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决策建议
2.1 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代建人的法律地位不明确使代建制实施困难重重。
代建制是项目管理制度的改革。根据代建制的定义和实施初衷,代建单位在代建期间是作为项目法人的角色履行其职责和权利的。目前代建制实施过程中,代建人的法律定位不明确,一方面是由于代建制度的相关规定是由发改委为主在推动,而另一方面项目管理和监理制度是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推动,使得代建制在向项目管理靠拢时出现了脱节现象。其主要表现是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代建单位在所有的验收表格中无签字之处,在办理前期手续如征地、拆迁时与相关部门(如建委、规委、人防、供水、供电、公安交通、环保等等)沟通困难。
(2)代建取费标准过低损害了代建单位的积极性。
据经济学成本与收益对等原则,代建单位应以其代建职责和劳动绩效为依据收费。但现阶段代建取费普遍参照建设单位管理费为标准,代建单位所涉及的职责、所付出的成本和建设单位有很大区别。以建设管理费为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且建设单位管理费标准较低,通常不超过项目投资的2%,故大部分代建取费较低,有的项目代建费只占项目总投资的0.7%。这种低取费情况损伤了代建单位的积极性,不利于吸引高素质的代建队伍和人才参与项目管理,不利于提高代建单位的管理水平,更不利于体现代建制度的优越性,从长远看势必会影响代建制的健康发展。
(3)高额的履约担保金降低了代建招标的竞争性。
实行履约担保制度是为了避免代建过程中由于代建单位的原因使政府投资项目蒙受损失而建立的一种配套措施。《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暂行办法》中要求履约担保总额为工程概算的3%~10%,而在目前的代建制试点工作中,普遍要求代建单位按工程造价的10%或30%提交履约保函,且大多数只接受银行保函,这与代建单位取费相比,风险责任与收益严重失衡。现在的代建单位大多是以前的工程咨询单位转变而来,资金实力薄弱。这种高履约保函就会把具有实际履约能力而担保能力较差的代建单位排斥在外,降低代建招标的竞争性,而且高额的履约担保将极大地占用代建单位的周转资金,使得在代建过程中可能出现资金“断链”现象。
2.2 更好的实施代建制的决策建议
(1)通过招投标选择优良的代建单位。
据现阶段典型的几种代建模式优缺点分析及各地的实际代建情况看,通过招标选择代建单位较其它方式有更好的代建成效。应避免招投标暗箱操作,采取措施使招投标阳光化。
(2)完善代建制相关法律法规。
代建制的实行成效已初见端倪,为了加快代建制的壮大发展,离不开项目建设各方的努力,更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根据以上对代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知,目前亟待需要建立的法律法规制度有:
①赋予代建单位法人地位,而不是像现阶段那样仅仅作为政府投资部门的下属单位。这样可以避免许多不利因素,代建单位作为项目法人也是代建制实施的初衷。
②提高代建取费标准。为使代建制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以代建成本、职责、服务内容确定取费的依据。
③合理确定履约担保金额。按风险收益对等的原则,以代建取费为基数,参照代建单位的资质、声誉、履约能力以及代建项目的规模确定履约担保金额。
2.3 对代建单位进行绩效考评
政府购买代建单位的服务,按约支付报酬,自然需要对代建单位实施管理活动的绩效进行审核、认知、测量和评定;对代建单位进行绩效考评也是建立政府投资项目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基础,是更好地实施代建制的重要配套措施。对代建单位的绩效进行量化、评定的步骤:
①确定考评内容,选择与代建单位代建职务相关的行为活动进行绩效评估。可以从代建单位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的成果大小,以及代建单位在管理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合同履约、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两大方面进行评价。
②设置指标体系。对考评内容进行细化,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子类代建行为、活动和结果,以指标形式来代表该类考评内容,并对考评内容设置多层次指标且赋予相应的权重,以便系统、全面地反映代建绩效。
③选择科学的绩效评定方法。目前对绩效评定的方法有:算术加权平均法、模型法、模糊数学方法,其中应用最广的是算术加权平均法。在绩效评估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加富.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J]. 浙江建筑,2007,(1).
本文针对美国工程市场的现状,本文系统地设计了一整套选择合适工程承包模式和承包商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层次化,对最低层的各元素进行优劣等级排序,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仅依靠项目特征、业主偏好等因素,对项目的承包方式进行主观选择的不足。
关键词 工程承包;层次分析法;项目总承包;建设管理
Abstract
Currently, engineering in the contracting market of United States will be active day by day, the engineering companies of our country gradually get into the market of United State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item mostly from private investment corpus, the market building industry degree is high.The main reason for the owner losing control of the project schedule and investment is that the owner doesn’t have an appropriate kind of accommodation to contract and especially lack a systematic kind of method to choose a project delivery method.
This paper aims at presenting the condition of engineering market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systematically design a whole set of method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project delivery method and contractor.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makes the complicate decision problem layer turn, carry on the elements of the lowest layer to a grade row, thus avoid the shortage of selecting the delivery method only depend on the factors of the projects and the owners’ hobby.
KEY WORDSProject Deliver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Design—Buil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第1章,绪论
1.1 研究美国工程市场承包方式的目的及意义
目前,国际承包工程市场正处在一个比较快的发展时期,作为全球最大建筑市场的美国,建筑市场呈现出更为迅猛的增长势头。
进入美国工程市场前,中国工程公司必须要先了解美国工程市场的特点与政策法规,同时应研究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深层次竞争能力。通过对国际型工程公司企业能力的理论探索和对国内外国际型工程公司的企业能力的比较研究,以提升国内的工程承包商在资金、技术、人才、机制、市场等方面的竞争力,促进工程企业核心企业能力建设,缩小同发达国家知名国际工程公司的距离。
1.2 美国工程承包市场现状分析
1.2.1 市场情况
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及私企业每年建设工程项目总金额达4000亿美元以上。美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有600万,其中全职人员400万。
1.2.2 一般做法:
政府工程项目:项目一定要通过公开招标来确定承包或承办单位。各工程项目的立项单位逐项进行。业主(政府机构)在招标前委托咨询公司准备有完善的招标文件与预算。
1.2.3 政策法规:
从法律规定上讲美国是一个工程承包市场完全开放的国家。在美国设立公司很容易,按各州的注册公司法,只要通过律师向州政府递交成立公司申请、公司章程、董事会任命的公司管理人员名单等文件,在约一周的时间内即可获批准。
1.2.4 保证担保
美国的工程保证担保是一种高保额的有条件保函。对公共投资项目实行强制性保证担保,保函由经批准从事担保业务的保险公司和专业担保公司出具,保函特点为保额的有条件保函。
1.2.5工程招投标
对公共工程项目,各州都规定必须公开招标。几乎所有的招标文件都要求投标者在美国注册,受美国法律制约。
1.2.6 从业人员
美国移民法规定,在美经营业务的外国公司的总裁,总经理,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申请长期签证。此种签证的持有人在一年后可申请美国永久居民身份。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美国工程市场的现状,本文综合考虑影响工程承包方式的因素,系统地设计了一整套选择合适工程承包模式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层次化,对最低层的各元素进行优劣等级排序,最终得出各种承包方式的综合得分,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仅依靠项目特征、业主偏好等因素,对项目的承包方式进行主观选择的不足。
第2章承包方式选择的基本影响因素
2.1 项目的特征
2.1.1 .范围的明确性
项目范围的明确性和业主的要求能够影响工程承包方式的选择。
2.1.2 进度计划
在大部分项目中,时间是一个主要的限制因素。如果需要一个快速进度计划,业主就必须做出决定。
2.1.3 复杂性
一个项目是否标准,是否是重复的设计或者复杂的独特设计同样是影响工程承包方式选择的因素。
2.1.4. 合同价
合同可以采用固定总价、固定单价或成本加成方式计价。
2.2. 业主的需要
业主可能有另外的需要,因此必须决定哪种组织类型更能够满足这些需要。业主的需要主要包括:可建造性研究;价值工程研究;合同包;可行性研究。
2.3 业主的偏好
2.3.1 职责
许多业主偏爱单一职责的总承包合同。在项目总承包系统中,承包商对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错误负责。
2.3.2 设计控制
业主会决定他们在设计程序中的参与程度,其将影响设计的最后结果。
2.3.3 业主在中标后的参与
业主必须决定他们在项目实施期间的参与程度。一些业主拥有专长和足够的资源,可考虑高程度的参与。
第3章 工程承包方式的选择
3.1层次分析法的介绍
层次分析法是多目标决策中确定各目标权重的方法。它被应用在多种解决非结构化问题的决策情况中,适用范围从简单的个人决策到复杂的关键性决策。其应用分为两个阶段:层次的设计和评估。
3.2 使用层次分析法模型选择承包方式
业主项目团队需要讨论和决定层次分析法模型各等级中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某层次的元素要按更高层次元素的标准同本层次的各元素进行比较。这种对比是1至9等级作为权重的。通过这一评估程序,每个因素得到一个相对于本层次其他因素的优先次序。
第4章,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的选择
4.1 项目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选择的通常做法
4.1.1 资格预审
项目总承包模式的资格预审通常是确定项目的特性,特别是确定想要参加投标的承包商的能力。对投标者能力的资格预审包括财务能力、管理能力、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内容。
4.1.2 招投标评估
在简单的项目中,推荐使用仅基于价格的评估。这种低价中标方法用于范围小且明确定义的项目,创新和备选项目并不适用。
4.1.3 最佳价值决定
为了实现最大的价值,招投标评估不仅应考虑价格的竞争力,还应考虑用户的需求、表现的可靠性、优先性和整体成本。
4.2 项目总承包模式下选择承包商的模型
4.2.1 总承包项目分类
总承包项目首先被大致划分为“简单”或“复杂”的两类项目。
按照项目这样的分类(简单或复杂),选择一阶段或两阶段的承包商选择程序,简单项目适用于一阶段选择步骤。如果项目的特征复杂,承包商的选择适用于两阶段选择过程,其称为资格预审/确定候选者名单和招投标评估。接下来,使用资格预审打分系统计算所有“通过的”承包商资格预审的分数(PS)。
4.2.2承包商资格预审打分
资格预审的标准按照标题分为:(1)财务;(2)人力资源;(3)组织和管理;(4)项目专业要求;(5)过去经验;(6) 过去业绩;(7)技术;(8)质量系统;(9)健康和安全系统;(10)设备。每个标准分为0-5六个等级。以下是这个模型使用的步骤:
(1)每个感兴趣的投标者提交的文件都要通过RRC检验的初步审核;
(2)通过审核的投标者接着进行资格预审,运用下列公式计算资格预审二级标准权重得分:资格预审标准得分Pc=(1/5)( Ws×Ss),在这个公式中m:资格预审标准中二级标准的数量;Ws :资格预审二级标准的权重;Ss:资格预审二级标准得分(0-5)
(3)然后用以下公式计算每个投标者最终得分PS:PS=(1/100)(Wc×Pc),这个公式中,N:资格预审标准的数目;Wc:资格预审标准的权重;Pc:资格预审得分。
计算出承包商资格预审的分数后,再按照他们的资格预审分数进行排序。排名靠前的投标者(一般3至5个)作为候选者。
4.2.3招投标评估
项目总承包招投标中最关键的部分是技术标和经济标。对于需求直接和容易定义的简单项目,它的招投标评估可能只基于价格。然而,因为项目总承包方式多数用于复杂情况下,因此需要一种更细致的评估方法。此外,业主在投标者中标前对价格和非价格属性进行谈判。最后,可能有一些主要的业主关注如政治和经济等对最终决定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尽管业主通常保留对最终招投标结果做出决定的权利,但这个采购过程应遵守世界贸易组织通用采购协议的采购原则。
4.3 选择项目总承包方式的意义
项目总承包方式使运用这种方法的客户和承包商的工作更加出色并具有创新性。选择正确的承包商比低招投标标准对整个总承包项目的成功有更明显的作用,形成一个客户与承包商的双赢的环境。低价中标的方法通常适用于简单的项目。对于复杂的项目,选择最低价中标可能在以后造成更高的成本。此外,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忽视增加的利润和更佳的货币价值。总之,它可以公平的总结出传统的承包商选择方法不能总抓住机会和不能满足总承包项目需要的问题。
结论
工程承包方式以及承包商的选择是目前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本文从影响承包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入手,深入剖析层次分析法在承包方式选择中的运用,使我们对美国市场的各种工程承包方式以及选择合适承包方式的方法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同时提出了选择承包商的对策,提高了在承包方式和承包商选择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许文凯.国际工程承包.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45~48
[2]汤礼智.国际工程承包总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15~123
【关键词】协议库存;物资需求预测;缪尔-温特斯指数平滑预测模型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 随着“三集五大”体系构建的逐步推进,国家电网公司对物力集约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资管理作为物力集约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提升物理集约化管理工作中任务巨大。物资需求作为物资管理流程的信息起始点,是提升物资管理水平的瓶颈的关键环节,而物资需求预测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制约着物资管理水平的提高。
本项目通过对天津市电力公司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现状的分析,针对天津公司当前生产运营状况,构建出协议库存物资需求预测模型,促进物资需求计划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做到物资供应及时、成本消耗降低、仓储管理科学,促进物资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深化公司物力集约化管理。
1.2 项目目标
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建立针对协议库存物资的需求预测模型,形成一套具有弹性以及适用性广的年度协议物资需求预测模型体系,提高物资需求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采购效率和资金利用率并为今后研究其他类型物资需求预测打下基础。
基于电力行业建立科学的物资需求管理思路。
提高天津公司物资采购的准确性,为科学合理的安排采购计划、规范物资采购方式、实现物资采购申请精益化管理提供依据。缩短供应链响应周期,降低供应链总成本。
建立一套针对协议库存物资的需求预测模型体系,提升年度需求计划管理工作的准确性。
深化天津公司物力集约化管理,提升公司整体供应链管理水平。
2 调研与诊断分析
2.1 物资需求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年度协议库存需求计划管理在年度需求计划提报阶段各项目单位在公司物资部制定年度需求计划编制的原则约束下,按照规定的方案和颗粒度编制、汇总、上报本部门的年度需求计划,再由物资公司进行汇总、审批并上报物资部,最后由物资部审核上报国网公司,如图1所示。
图1 年度协议库存需求计划管理业务流程图
2.1.1 未建立科学的模型作为预测依据
年度需求计划管理涉及项目单位、物资公司、物资部多个层面, 在相应的年度协议库存物资需求计划编制具体工作中模式多样且缺乏标准化,未建立一套标准的物资需求预测模型体系。因此,物资需求预测的准确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2.1.2 物资需求预测准确度有待提高
物资需求预测多根据经验,缺乏合理的依据,容易导致物资需求计划与真实需求的偏差度较大。根据对天津公司历年采购数据的分析得出,协议库存类物资的需求预测数值和真实的实际消耗数值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2.1.3 物资需求预测维度较多
物资管理涉及省公司、物资公司、项目单位等多个层面,预测的维度包括项目、资金、电压等级,多维度的预测管理容易造成同一类物资重复预测的问题,不利于在财务集约化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物力集约化管理。
2.1.4 物资需求管理前置性有待提高
目前,资金层面控制较好,从投资计划层面能够从年度资金需求细化到月度资金需求。而物资需求在大型设备物资(例如 110kV 及以上项目的主设备)初步做到台数与资金的预测,而其他物资基本未在生产计划中按照项目进度将各阶段物资需求细化到月或者季度,再加之物资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间无法及时对项目物资信息进行共享,造成物资管理部门无法参照物资采购提前期准确预测并采购物资。
3.2 物资需求的关键影响因素
结合天津公司目前物资管理现状,从物资需求预测源头出发,按照供应链管理流程,对物资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找出影响物资需求预测准确性的因素。在物资需求预测的过程中,应着重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管理。
表 1 物资需求影响因素库
分析维度 名称 影响层面 影响内容
投资前期 年度综合计划 物资需求报送准确性 年度综合计划的投资量决定物资需求的规模
计划下达时间 物资需求报送及时性 计划下达时间决定物资需求的时间要求
项目类型 物资需求准确性 项目类型决定物资需求的品类及数量
项目电压等级 物资需求准确性 电压等级决定物资需求的品类及数量
项目投资量 物资需求准确性 投资量决定物资需求品类及数量。项目投资量一定,则屋子价格与物资需求数量成反比
需求响应 需求时间 物资需求响应及时性 需求时间是需求单位对物料到货时间的要求。物资计划管理过程中,根据物料生产周期、采购周期,确定物资需求计划最晚提报时间。
招投标时长 物资采购及时性 招投标时长影响牛鞭效应的程度。招投标时长越短,牛鞭效应越弱,越能显现出实际需求。
合同签订时长 物资采购及时性 合同签订时长影响牛鞭效应的程度。合同签订时长越短,牛鞭效应越弱,越能显现实际需求。
物料生产周期 物资需求响应及时性 物料生产周期对供货周期产生较大影响。物资计划管理过程中需以每类物资的生产周期为基础,确定相应的采购提前期。
配送时长 物资需求响应及时性 订货提前期设置的合理性,及时提出物资需求。
采购周期 物资采购及时性 采购方式的选择对采购周期的影响较大。物资计划管理过程中需根据选定的采购方式对应采购周期,确定相应的采购提前期。
外部
环境 国家产业规划
政策 物资需求准确性 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等政策指导电力行业发展,影响电网建设趋势。
地域特征 物资需求准确性 不同的地域特征约束物资选型及需求数量。
季度波动 物资需求数量 季节影响业务开展进度,进而影响物资需求数量。
仓储
管理 平衡利库 物资需求响应及时性 平衡利库率越高,物资需求量越不容易堆积,需求响应越及时。
3 物资需求预测模型体系设计
3.1 研究思路
(1) 先进方法与实践研究。研究国内外通行的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先进方法及最佳实践,为物资需求管理提供借鉴。
(2) 模型研究与分析。从统计学角度出发,研究线性回归预测法、指数平滑预测法、季节性预测法、灰色预测法、马尔可夫链预测法和博克斯 - 詹金斯预测法等方法,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特征和适用条件。
(3) 物资预测分类。从物资类别角度对物资预测进行分类。分析公司目前的物资品类,结合业务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物资大类、中类物资作为分析对象。
(4) 预测选型分析。在物资分类基础上,搜集目前具备的两年半的历史数据,对物资大类、中类进行选型分析。选择和确定物资适用的预测模型。
(6) 模型构建。针对每一种物资大类、中类预测模型的各种参数, 构建具体的预测模型。提出每类模型基本假设、模型思路、建模步骤,构建物资需求预测模型。
(7) 模型验证及修正。针对物资类别抽取相应的历史数据,对其匹配的物资需求预测模型进行验证, 分析模型预测的偏差度、准确度, 提取季节因子调试并完善模型的各项参数, 提升预测模型准确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指的是利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对工程各阶段的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调节,在保证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花费,最终达到节约工程建设资金的目的。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及其他各有关部门、各地区对建立健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改进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做了大量工作。
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现状
1、工程造价管理观念落后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产生有其复杂的背景,在实际工作中计划经济模式的烙印还相当深。绝大多数工作仍然停留在“三性一静”(定额的统一性、综合性、指令性和工、料、机价格的静态性)的基础上,往往“四算”(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分离,“三超”现象严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全过程、全方位、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新理念。
2、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国际接轨滞后
尽管《建筑法》、《招投标法》和《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等相关法律相继出台和实施,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较强,再加上行业中造价人员的管理水平良莠不齐使得相关法律及办法的普及和落实工作大打折扣。虽然有FIDIC合同管理模式的引进,但想要在目前的现实基础上接轨国际惯例更是难上加难。
3、设计阶段技术设计理念与节约成本观念相脱节
设计阶段是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当前我国的工程设计也实行招投标制、把对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作为选择中标单位的主要标准之一,但目前我国大部分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与经济进行深入分析不够、重技术轻经济。以致无法通过优化设计方案,编制初步设计、概算起到控制总造价的作用。工程设计图的质量和深度等也不够,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错算、漏算,也引起暂估项目的增多,使招投标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因而也无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4、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建筑行业中的大部分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学校时接受到的就是如何计算工程量套取定额计价,走上工作岗位后身边的师兄师姐滞后经验的言传身教,使得大家没有及时更新和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价格控制理论,不能与时俱进。虽然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已经实施,为数不多的取得造价师执业资格的高层管理人员对新的管理和执行理念都有所领悟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大量需求。
二、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应对措施
1、普及法律法规,接轨国际
在相关法律和法规相继出台和实施后,相信中国建筑市场将越来越规范。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一个方面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主体要积极贯彻相关法律和办法,使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另外也不能放松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中国建筑业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就必须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竞争市场,我们只有懂得并真正吃透国际惯例、法规、标准等,才有可能按国际惯例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受到国际法律的保护。
2、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 规范工程合同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推行和完善招投标制,利用市场竞争达到优胜劣汰、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目的。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加强对投标的监督;二是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要确定一套有效的工程造价和材料价格信息机制,提高评标专家的业务素质,对合理确定标底价及成本价等相关造价指标加强监控;三是在批准项目招标申请时应认真审查招标项目的资金落实情况,施工企业也应加强自我保护,不要盲目投标,谨慎定标;四是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标底和合同价的审查把关,一方面不干预交易各方的市场竞争,一方面保证价格竞争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依法维护建筑市场主体各方的合法权益。
合同管理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中之重,与相关各方的利益息息相关。一念之差铸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的合同案例比比皆是,这也就要求各相关利益方在合同签订、实施过程中以法律为准绳,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深思熟虑、科学严谨的推进每一步。
3、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成败。各级管理人员不但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培训,还要增强自身防腐拒变能力,还要开阔眼界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材料的发展更新,最后也不能放松外语和计算机这两个工具的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
1、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趋势
伴随着Internet走进千家万户,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作为当今更新最快的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普及应用的速度令人吃惊,而且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这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很多新的特点,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工程造价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段,其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信息战。另一方面,作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知识经济已经来临,与之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也必将发生新的革命。知识经济时代的工程造价管理将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知识经济可以理解为把知识转化为效益的经济;知识经济利用较少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而更重视利用智力资源;知识产生新的创意,形成新的成果,带来新的财富。这一过程靠传统方式已无法实现,这时先进管理手段——电脑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网上招投标,开始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网络化、虚拟化。另外,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也开始被大量使用,同时还有专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开发研究工作的软件公司。种种迹象表明,21世纪的工程造价管理将更多的依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未来的工程造价管理必将成为信息化管理。
2、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我国的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方式运作。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因此,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正形成趋势和潮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行业壁垒下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外国企业必定利用其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挤占我国国内市场,尤其是工程总承包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转换经营模式,增强应变能力,自强不息,勇于进取,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拼搏中寻求发展。另一方面,入世后根据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我们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并能更加容易地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上,作为一名成员国,我国的企业可以与其他成员方企业拥有同等的权利,并享有同等的关税减免,在“贸易自由化”原则指导下,减少对外工程承包的审批程序,将有更多的公司从事国际工程承包,并逐步过渡到自由经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工程造价管理国际化已成必然趋势,各国都在努力寻求国际间的合作,寻找自己发展的空间。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诸多方面,完善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提高造价人员的素质,是为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基础。它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紧密相连,只有提高技术经济分析论证能力,才能最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兰枝.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及应对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
关键词: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工业地产模式;商业地产模式
一、开发建设模式概述
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业务的主要目标是将 “生地”变为 “熟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工业地产、商业地产、住宅地产等二级载体的开发建设,打造园区产业所必须的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由政府通过委托或招投标的方式选定土地运营商进行开发建设。政府与土地运营商在整个开发建设价值链中有着不同的权责和利益点,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政府与开发商在土地开发中权责与利益
1.土地一级开发
土地一级开发是运营商在获取土地后,投入人力物力将生地开发为熟地,并且不断提高土地价值,运营商最终可以土地转让方式获取主营收益,或以土地为资本对外进行投资合作。土地一级开发模式的特点在于开发技术简单、收益支付稳定、收益大但利润率较低。
2.土地二级开发
土地二级开发是指运营商获得土地一级开发完成的熟地后,进行工业地产、商业地产、住宅地产等使用权的转让获取一次性转让收益,或通过租赁获取长期租金收益,也可通过抵押获得资金从事其他业务。随着土地性质、物业形态的不同,土地二级开发运营模式也有所差别。但总的来说都可分为直接出售、持有物业两种形式。
二、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分析
从开发主体看,产业园开发建设模式主要包括三种基本模式(表2):自主开发模式、开发商开发模式、合作开发模式。根据产业的具体情况,这三种基本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合作开发模式也有多种可能,可以是园区、开发商、入驻企业等开发主体之间的两两合作或三者合作。
三、工业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1.常见类型及开发模式
工业地产常见形态包括工业厂房、工业研发楼宇、物流仓储等,其中工业研发楼宇及物流仓储当前政府扶持力度较大。工业地产开发主要模式有工业地产商模式、工业园区开发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综合运作模式等。
2.国有大型企业集团适用方式
结合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开发建设现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一般作为独立运营的经济主体,负责产业园的招商、投资、建设、管理工作,建议参照工业地产商模式进行开发建设。对于工业地产项目,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可采取自主或联合开发建设,建成后租售结合的方式。
(1)自主开发建设。在具备资金实力及工业地产开发相关资质时,可采取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自主开发运营模式,获取全部物业所有权。
(2)联合开发建设。在初期不具备建筑规划、工程建造等专业能力之时,可引进具备资金实力、招商能力、具备相关专业资质的工业地产开发运营商作为合作伙伴,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开发建设,共同分享收益
(3)租售结合的经营方式。出售方式:对已建成工业厂房、工业研发楼宇、物流仓储等项目进行出售,获取项目销售后的一次性增值收益。收益相对较小,风险较小。出租方式:长期持有物业,对已建成工业厂房、工业研发楼宇、物流仓储等项目进行出租,获取长期租赁收益,实现工业地产经营的最优效果。此时,不但能持续获得物业收益,还可获取项目及周边地产的持续增值收益。收益最大,对商业运作能力要求比较高,风险较高。
四、商业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1.常见类型及开发模式
商业地产在开发区中常见形态物业包括零散商铺、商业中心、专业市场、写字楼、酒店、会展中心等,其中开发区常见商业地产物业包括商业中心、专业市场、酒店、会展中心、零散商铺、写字楼等。随物业形态的不同,经营模式多种多样。
2.商业中心/专业市场开发模式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商业中心、专业市场项目可采取由独立或联合投资商开发建设,出售、出租、自留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利用可开发商业用地,独立开发或联合投资商(大型商业机构)成立公司共同开发建设商业中心、专业市场项目载体,独立运营或引进大型商业机构对项目进行运营,提升物业价值,保证长期收益。具体操作上可采取“出售、出租、自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出售一部分黄金商铺产权,可回收项目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投资;通过出租与自留进一步提升物业价值,获取长期增值收益,也为公司自身业务发展预留空间。
3.酒店/写字楼项目开发模式
酒店和写字楼开发模式基本相同,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是自我管理模式;二是委托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是开发商选用专业管理人士主持管理工作并配备专业人员,按照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要求管理物业。委托管理模式是当所有人不具备管理能力时应考虑托管,由专业管理团队提供运营支持。专业的经营管理可迅速提高物业形象,促进周边物业较快升值,国内外已有多家集团机构提供托管服务。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酒店、写字楼项目可采取独立或联合投资商开发建设,委托专业机构管理的运营模式。公司可利用可开发商业用地,独立或联合投资商共同开发建设酒店、写字楼项目并采取委托管理模式加以运营,未来可逐渐培养自身管理团队,实现项目自我管理。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初期获得物业租金收入,同时提升周边物业价值,获取增值收益,远期可获得向园区提供生活及商务服务的收益。
4.会展中心项目开发模式
会展项目常见有三种方式:一是官营模式;二是商营模式;三是官商合营模式。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会展中心项目可采取引入政府投资建设、联合专业会展公司运营模式。首先引入政府投资建设,建成后由运营公司托管并引入专业会展公司对会展中心进行运营管理。公司收益主要以获取园区影响力扩大、形象提升等带来的物业价值提升间接收益为主。
参考文献:
[1]龙 昱:中国商业地产的商业模式现状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9年8期.
1.1国内外建筑施工安全现状
建筑业为事故多发行业,有关数据显示,全国各行业事故中,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排在交通业和采矿之后,位居第三[2]。我国政府在建筑施工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显著提高了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然而,我国建筑业近年来的事故率依然偏高,其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在建筑业发达的欧美国家,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也依然存在,在一份对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五个欧洲国家的死亡率统计中可以看出,建筑业的死亡率在众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有着许多大规模的工程,由此带来的建筑事故也是频繁发生。建筑业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施工事故造成的损失在工程建设投资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在英国,该数据为5.5%,而美国为7.9%。在中国,虽然尚未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安全管理现状分析,这一比例对比其他国家将会是只高不低[3]。
1.2国内关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与不安全是作为一对相对概念存在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通常指的是在建筑施工生产作业中发生的,违背施工人员的意志无法控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事件,具有危害性。造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许多种,以事故原因的构成为划分依据,可以将建筑施工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纳为:人为因素、物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缺陷以及外界变化的环境因素[4]。但是不论安全事故以何种形式表现,其背后总是隐藏着相关工作人员的麻痹大意,存有忽视安全的侥幸心理。据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类型主要是: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和触电五类,如图1所示。
2福建省建筑安全施工因素分析
2.1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中由于各种不安全因素,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其中,坠落意外、施工机械事故、物体打击、触电火灾和坍塌等是主要出现的事故类型[4]。针对安全防护、货物搬运安全等项目,以福建省内主要城市的工程项目为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问卷以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5]为设计依据,选取基础施工,防火防电等五类施工中常见问题作为调查内容。问卷调查结果得分较低的项目就是目前做得不到位的项目。在所进行的五类现状的调查中,安全防护现状调查中的“高空作业没有佩戴安全带”这个现状得分最低,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这表示在福建省内对于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做得不到位。而从图1也可看出高空坠落在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中所占比例也是最大的。
2.2福建省建筑安全施工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对福建省内一些主要城市中的施工项目进行实地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建筑工程项目所表现出的不安全现状,排除人类的意识的麻痹大意或者其他意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建筑安全事故,建筑项目中存在的这些不安全因素就是诱发建筑安全事故的客观原因。从客观的不安全因素出发,利用专家调查法,通过向有经验的专家咨询、调查,筛选不安全因素的方法,从调查获得的六项不安全现状出发,归纳总结,探索出类发生频率较高的建筑安全事故:坠落意外、土方塌方、物体打击、建筑机械、起重机事故、爆炸火灾、触电、货物搬运。针对以上八类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及其可能诱因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在福建省内的一些工地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上建筑安全问题在福建省内主要由何种因素导致。比如安全坠落这类建筑安全事故的诱因如表1所示,从表2的调查结果可知,安全坠落事故主要原因是“高空作业未有适当的防护措施”。结合两份问卷的调查结果,采用美国格雷厄姆提出的作业条件(环境)危险性评价的LEC方法分析某一种状态的危险程度,建立危险等级。举例分析,结合表1中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高空坠落”这一个事故发生的危险程度。D=L•E•C。其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者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表3为根据D的不同取值所对应的危险评价。分析两份问卷的调查结果,建立危险等级,可以确定L=6,E=6,C=15。“高空坠落”这一个事故发生的危险程度:D=L•E•C=6×6×15=540。所以这个项目就是属于极其危险的项目,不能继续作业,需要改,不然有很大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降低企业效益。
3改善福建省内建筑安全施工的建议
3.1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为保证有关部门人员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在岗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生产教育,使其提高安全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以降低事故发生率。施工一线人员如起重信号工等特种工作人员,必须在国家的有关规定下接受必要的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明之后方可上岗作业。施工监理人员必须由监理单位制定出统一的标准以及监理程序并严格执行,提高安全监理水平。
3.2规范施工操作
施工安全重在预防,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的法规制度和规章,使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7]。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现行的施工安全规范,包括《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规范。营造良好的生产氛围,防范于未然,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必须贯彻落实安全生产。
3.3完善政府监管职能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按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不断完善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机制。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应改进安全监管方式,加大相应的执法力度。在施工资质的招投标监管环节以及审查环节严把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关。逐步建立并健全安全巡查制度,对于重大事故的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必须严肃查处,迫使各方责任主体严格约束自身行为,使政府的监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4结论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