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如何发展工业经济8篇

时间:2023-08-02 09:26: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如何发展工业经济,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发展工业经济

篇1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公路交通专业;大学生就业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就业难”已经成为困扰政府、高校和学生的社会问题。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处在转型期,需要大学生及时调整以适应新特征和新形势,同时政府和高校也要制定新对策促进大学生就业。

1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经济新常态体现在一个“新”字,我国目前由过去的一种经济状态向新的经济常态转型,这个过程是处于由调整转型到持续稳定的时期,而这种状态的转变也是我国经济不断优化、转型和调整的过程。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体现在:首先,经济发展的增速方面,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过去超过10%的高速增长转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总量以每年超过10%的增长速度,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国也付出环境污染的代价。其次,经济发展的方式方面,从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率,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优化的动态调整过程。一方面,我国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教育和医疗等民生行业投入不足。再次,经济发展的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消费逐步成为需求结构的主体,从增量扩能转为调存优增,调整生产资源的产业配置。最后,经济发展的动力方面,从过去的驱动向新引擎转变,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经济新常态下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结合经济新常态的几个特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动力转变,分析经济新常态对就业市场产生的影响。

2.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用人单位人才需求降低,就业岗位数量会缩减。当经济增长速度高速发展,企业会采用扩能增产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GDP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企业规模和效益的扩大,同时使得企业用人需求增加,新增岗位数量也会相应增加,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会使得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变化。

2.2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动力转变,带来大学生就业结构的调整。过去第二产业占支柱,产业结构优化会带来传统行业的调整,使得该行业学生预期就业岗位不足,结构性失业。公路交通专业属于土木工程,毕业生主要是进入工程建设企业,例如中交、中建、中铁等国企施工单位,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公路交通属于第二产业,同时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家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

2.3经济新常态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经济新常态下加速了企业的优胜略汰,也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生要懂得经济新常态的影响趋势,更好地选择发展前景好的行业领域或就业单位。

3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公路交通专业学生就业的对策

3.1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发展经济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一方面,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落实好毕业生落户等政策,支持和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毕业生开展创新创业,要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和资金的支持,鼓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3.2高校办学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根据国家战略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了解社会需求,确定合适的专业设置和优化的教学内容等,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例如长安大学根据“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施工企业“走出去”的需求,成立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际班)和交通工程(国际班)两个专业,以传统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为基础,开设一些国际化特色课程,教学上通过英语强化和双语教学,让学生具备双语环境下的交流能力,并配备有国际化师资建设等创新教育方式,为中国大型企业培养既懂专业又懂英语,掌握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熟悉国际工程项目所必须的专业素养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3.3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经济新常态下,公路交通专业的大学生们要认清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要在大学期间要扎实学习好专业知识和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去用人单位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主动适应新环境和新要求。

参考文献:

[1]蔺思涛.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与就业创新[J].中州学刊,2015.2.

篇2

关键词:工程造价 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318-01

近几年,在工程造价业务咨询的过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控制)渐渐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全过程造价管理又称全面造价管理,其基本定义是:有效地利用专业的、技术的专长与方法去计划和控制资源、造价、利润和风险,并使之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始终。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一般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控制,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又可把三个阶段转化为项目决策与设计阶段、招投标与施工阶段、竣工结算与后评价阶段。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就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如何参与全面造价管理的各个阶段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及看法。

一、项目决策与设计阶段

拟建项目一经决策,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投资控制的关键,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一个项目的设计优劣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75%以上,直接影响着工程投资和工期长短。在这方面,我认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应加大投入力度,精心设计,优化设计,减少设计变更,坚决把工作重点主动转移到建设期阶段上来,尤其要抓住设计这个关键阶段,未雨绸缪,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种控制应采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做法,并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各个阶段,即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直到施工图设计,为整个工程投资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招投标及施工阶段

首先,业主要编制好招标文件。工程招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和施工招标两个方面。招标文件确定了建设工程施工招标的原则和程序,规范和指导工程建设施工招标的各个环节,对建设工程从项目报建到合同签订的全过程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由于招标文件也是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它是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的依据,是双方签订合同的依据,也是竣工结算处理索赔的依据,按法律解释顺序它也排在前列。因此,招标文件的编制应当非常严密而准确,每项都要详细地写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也可有效地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

其次,要加强合同管理。施工合同是办理工程结算、拨付工程款及处理索赔的直接依据,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谨慎,特别是采用费率招标时,更应弄清业主与施工单位各方的责、权、利。对于其中的包干风险费,必须把握其费用的内涵,这对于招投标双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阶段,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业主的委托下可以完成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有招投标资格的造价咨询单位可代业主编写、招标公告(书),制定资格预审条件,评标细则、进行资格预审,选择优秀的施工、监理企业等;②编制标底、工程量清单、审定标底、评标、开标;③为业主进行甲乙双方所签订合同有关造价部分条款的咨询,尽可能减少发生造价条款争议的可能。

施工阶段即是把设计变成具有使用价值的建筑实体的过程,也是实现工程造价有效控制、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原始依据的过程。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施工阶段要做到“严”、“细”、“准”。“严”,是严把签证关,建设工程的施工周期长,签证是对施工过程的记录也是最终工程价款结算索赔的依据参与工程造价监管的造价咨询单位应严格把关,及时签证,防止施工单位巧立名目、以少报多,遇到问题不及时解决、结算时候搞突击;”细”,是要求造价咨询单位的专业人员细致认真,对于可以描述清楚的尺寸、部位、数量要认真记录,必要时可以依靠摄影、照相等手段帮助,防止结算时的漏项、错算;”准”,是造价专业人员准确地审查验工月报、签证数量、索赔价款,尽可能在最终结算时少留活口。例如,包干费用已包含二次搬运费的,有关材料的二次搬运及上下力费用就不可再重复签证,对于预算中已有的项目不得重复签证。笔者建议业主可建立项目造价控制责任人制度,由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专业人员对项目造价控制(管理)负责,在跟踪管理的同时,没有该责任人签名的签证不得结算工程款,同时对工程付款进度进行控制负责,防止工程款超付。

三、竣工结算与后评价阶段

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重要依据,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都十分重视工程价款的审核结算。同时竣工结算的审核也是控制投资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一阶段,要求预算人员必须认真、仔细,决不能出现放松心理。并且还要与工程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总之,竣工结算阶段,是一项集技术与经济为一体的工作,同时也是多部门相互配合、集体力量出成果性文件的阶段,最终要完成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合同关系和明确经济责任。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这个环节都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无论是工程量计算、预算定额套用、取费合理性的审查,还是变更签证、索赔条款、不可抗力因素的分析等,都能做到严格、合理、公平。

篇3

关键词 测量工程技术专业 教学改革 市场经济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带来的影响

市场经济对我国教育的事业是巨大的,中职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下,中职教育改变了以往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方式,开始着手培养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市场经济对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积极影响。以往中职教育在测量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往往走的是单一化的培养路子,在课程设置上多是一些基础课程,包括地形测量和控制测量等基本知识,但是这种课程往往专业性强,但是实用性差,培养出来的测量人才很难适应各项建设部门的实际工作。这就使得中职学校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进行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主动寻求与市场经济的接轨,培养具有较高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极大地推动了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变革,提高了其教学质量。

(2)市场经济对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不良影响。市场经济带来了先进的观念,来带了一些不健康的观念。一些中职学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认为学习无用,在校期间挥霍学习的大好时光,不论是测量理论学习还是实践学习都不积极,应付了事,造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双失”,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成长。

2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进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进行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就是要秉承市场经济的先进理念和观念,对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中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部分进行调整,面向社会培养具有较强竞争能力、较高理论水平、过硬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具体的改革上,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 进行新旧课程的整合,适应市场新形势的发展

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各种测绘新技术和新方法相继涌现,这些新事物给传统的测绘事业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它要求中职测绘专业必须要进一步淡化专业的界限,继而拓宽专业面,增加新的课程内容。因此,中职学校在对地形测量和控制测量及工程测量等进行整合的基础上,要增加以计算机课程和地籍测量为主的拓展课程,同时,还要增加以GPS、GIS、RS为主的现代化测量课程。要充实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促进新旧课程的融合,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教学体系。其次,要在课程中增加计算机课程,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程测量将越来越多地用到计算机技术。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语言和数据库等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基本的测量软件。再次,要增加其他与测量相关的专业课程。在实际的工程测量中,除了需要用到专业的测量知识外,还需要用到各种工程制图知识、管理知识和概预算知识等。因此,要增加工程识图以及工程管理等课程作为配套课程。

2.2 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突出以能力为主的培养特点

市场经济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不是空有满腹理论或者理论匮乏的“瘸腿”人才。因此,中职学校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要改变以往重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要拓展知识、延伸课堂,教会学生更多的操作本领。

(1)课堂知识传授和课内实习相结合。在工程测量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和记忆。同时可以将各种能够携带的仪器带入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检测各种仪器的性能,进行各种数据的采集演练,让他们利用掌握的测量方法进行训练。这样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测量理论知识。

(2)采用各种能够激发学生动手参与兴趣的教学方法。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催生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中职学校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敏感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将诸如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讨论教学、探究教学等恰如其分地应用到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主动掌握测量知识。比如在讲解测量仪器的构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测量仪器各部分构造,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测量仪器,强化他们的记忆。

2.3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强化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关键环节,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一环节。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成立测量小组,加强实践训练。按照每个班的人数合理划分测量小组,人数控制在四人左右,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操作仪器的机会。

(1)校内实训。由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布置小组测量任务。比如在一个阶段的控制测量理论教学和仪器认识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内进行控制测量练习。每个小组要按教师的规定上交测量实践作业。

(2)校外实训。可以将实际的施工测量任务作为野外实训任务让学生完成,帮助他们以后更容易融入社会实际工作和岗位中。比如给学生布置道路测量的任务,并明确测量的要点,让学生完成控制点的高程测量、完成导线长度测量、完成水平角度测量、完成闭合导线内业计算,并完成道路中线测量、管线测量等。通过实际的教学任务的布置,让学生掌握实际测量方法。提高他们面对和处理实际测量任务的能力,让他们更能适应将来的工作。这种校外实训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要面临的各种测量实践有相通之处,能够提高他们面对不同测量情况的适应能力。

2.4 给学生创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实习条件

中职学校要积极地与建筑企业或者工程测量单位合作,要给学生创造能够进行顶岗实习的条件。要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必须要让他们熟悉实际的岗位操作条件。学校可以和建筑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让他们跟随专业的测量团队到实地进行测量。学校也可以自主联系生产任务,让学生负责村镇的地籍测绘,让他们在实际的测绘实践中得到测绘综合能力的提升。

2.5 进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考核制度的变革,将评分标准量化

量化考核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种考核方式,将其应用到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要根据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特点确定考评制度。把考核分为课前预习考核、课中纪律校核、课后数据观测、记录和处理考核、实践考核、实习考核几大部分,并按照比例确定各部分考核比重,对学生每个学习的表现进行综合打分,要适当增加实践和实习考核的比重,其考核分值要占到60%左右,提高学生对测量实践和实习的重视度,对于在实践和实习环节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进行加分奖励,有了考核的压力和激励,能够让中职学生正确对待实践和实习环节,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积极参加学校测量技能大赛的学生也可以给予加分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技能比拼大赛。

篇4

各位专家对工业经济发展路径与思路主报告及三个子报告已经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认为,这份报告的分析基础是扎实的,从国内外宏观背景和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深入分析,深刻揭示了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三大矛盾:即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相对紧缺之间的矛盾、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与产业结构相对失衡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迫切需要与经济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路径是可行的,就如何破解上述这几对矛盾,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出发,着眼我市的现实基础和要素禀赋,给出了内部提升传统产业、外延拓展新兴产业的集约发展之路。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新颖的,我想在这里把它补充概括为“五个三”,即三个要求(增强企业内在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向(纺织产业要加快提升,机械装备与新型医药产业要努力壮大,技术密集的新型产业要大力发展);以及建设现代纺织、机械装备、新型医药三大支柱产业;构筑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有色金属加工三大支撑产业;实现工业经济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三大转变。这份报告提出的措施是很有针对性的,从政府导向服务、企业主体提升、生产组织协同三个层次构建起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力三角。

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围绕报告提出的路径和思路,着力于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创新发展是工业经济发展今后的主题。前段时间,基础重化行业和电子信息业成为经济增长热点,我市对是否发展基础重化业也出现了一些争论,可以说这份报告也给出了解答,要解决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如果走发展当前增长和效益潜力大的基础重化产业,对于有了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而言,资本门槛的影响不大,但我市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无法克服能源和基础性原材料的制约,也无法满足“大进大出”的物流要求,重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资本基础,但缺乏区位和资源禀赋,只能有选择的适度发展;从现实出发,应着力发展的是具有一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即高加工度化的产业,主要精力要放在现存产业特别是纺织业的提升上,同时创造条件发展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的提升要着力在研发和品牌方面的创新。中低档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产品的需求弹性低,当前我市纺织等产业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的后面,却是“增产不增收”,因为这种生产率提高的只是同类产品的量,而没有实现产品的差异性,量大了价却低了。因此,如何通过研究开发促进产品升级实现产品差异,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实现产品差异,即差异路线和高端路线是今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走的路。

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制约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也及早采取了相应措施。早在20**年7月,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就提出了要按照“优化创新、加快提升”的发展主线,在工业经济领域实行六大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性向质量效益型提升;在20**年底召开的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上就提出了“13458”发展战略,提出工业发展重在结构优化和集约发展,要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扎实开展十大创新发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对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认识,深化了创新发展的举措。

下一阶段,我市工业经济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加强领导、优化服务。

要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运作机制,实行政府经济管理方式创新,以“加强服务、培育机制”为工作重点,把精力集中到服务企业、优化环境、化解矛盾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在搭建服务平台和鼓励创新上来。当前重点要通过搭建优化以创新型企业家、知识型人才、技能型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服务平台,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区域性技术中心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基础的研发创新信息交流平台,以网上政务为基础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以银企合作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为基础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以协会转型为基础的行业服务平台,加快我市工业经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极具优势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补贴政策,逐步将政策引导转移到对创新的引导上来,重点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同时要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通过引导和保护,增强企业进行创新投资的意愿和信心。要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企业投资的盲目性,促使企业投资重点从扩大规模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要探索多种投资形式,建立公共技术中心、工业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形成多层次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对提升块状经济的技术支持,加快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二、要整合政策、加强引导。

要把报告的路径思路贯彻到“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上来,贯彻到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具体工作上来。要通过制定一批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企业、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技术中心、重点培育名牌、重点发展产品等导向目录,同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和政府资源,形成合力,尽快实现产品和产业升级的突破,加快形成我市工业在上述方面的核心基础和核心竞争力。重点要加强对纺织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引导,促使纺织业从不同产业环节特点出发,采取相应的竞争和发展方式,引导前导原料规模化、化纤差别化、织造印染品质化、服装品牌化,进一步发挥纺织业的独特优势,打造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我市工业企业研究开发和营销能力薄弱关键在相关生产行业的滞后,生产力其实不仅仅是个效率的问题,更是一个进行质量和差异创新的问题。要把政策引导的着力点从追求制造效率向追求制造品质转变,从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研发和品牌环节转变,从依赖价格竞争向品牌以至于标准竞争转变,促使我市工业中间产品进入高端供应链,消费产品进入品牌销售渠道。

三、要落实载体、加快转型。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下一阶段要以工业经济发展路径和思路的确定为契机,努力“争创工业发展新优势”,切实抓好工业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一是抓重点项目促调整。有投入才有调整、有投入才有提升、有投入才有发展。要抓好重点工业技改投入项目建设,实施好我市第一批单体规模投资1亿元以上的100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现工业经济的存量提升和增量提质;二是抓重点企业促升级。要加快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着力抓好88家重点培育企业建设,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创新等途径,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抓科技进步提能力。要深入开展企业技术中心试点示范工作,在抓好现有国家、省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同时,集中力量抓好20家重点示范企业技术中心。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国家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和区域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四是抓管理创新提素质。积极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制造过程信息化和管理创新,重点推动企业加快以erp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以企业管理现代化为方向,有效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创新,全面推进企业上网和电子商务。五是抓节能降耗促集约。全面开展以工业循环经济为核心的节能、节水、节材活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集中抓好主要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集中精力举办好节能产品展示和循环经济示范大会和有关宣传活动。

工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2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去年8月省委在视察时,要求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方面走在前列。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支柱,经济要率先发展,工业首先必须实现率先发展,的要求也就是对工业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统领全局,以攻坚克难的信心和意志、创新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增长方式,着力谋求工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努力争取工业经济走在全省前列。

篇5

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各位专家的精心评审表示感谢,对各位专家对课题成果提出的建议性意见和看法表示认同,对各位专家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敬意。

各位专家对工业经济发展路径与思路主报告及三个子报告已经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认为,这份报告的分析基础是扎实的,从国内外宏观背景和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深入分析,深刻揭示了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三大矛盾:即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相对紧缺之间的矛盾、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与产业结构相对失衡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迫切需要与经济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路径是可行的,就如何破解上述这几对矛盾,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出发,着眼我市的现实基础和要素禀赋,给出了内部提升传统产业、外延拓展新兴产业的集约发展之路。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新颖的,我想在这里把它补充概括为“五个三”,即三个要求(增强企业内在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向(纺织产业要加快提升,机械装备与新型医药产业要努力壮大,技术密集的新型产业要大力发展);以及建设现代纺织、机械装备、新型医药三大支柱产业;构筑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有色金属加工三大支撑产业;实现工业经济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三大转变。这份报告提出的措施是很有针对性的,从政府导向服务、企业主体提升、生产组织协同三个层次构建起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力三角。

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围绕报告提出的路径和思路,着力于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创新发展是工业经济发展今后的主题。前段时间,基础重化行业和电子信息业成为经济增长热点,我市对是否发展基础重化业也出现了一些争论,可以说这份报告也给出了解答,要解决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如果走发展当前增长和效益潜力大的基础重化产业,对于有了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而言,资本门槛的影响不大,但我市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无法克服能源和基础性原材料的制约,也无法满足“大进大出”的物流要求,重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资本基础,但缺乏区位和资源禀赋,只能有选择的适度发展;从现实出发,应着力发展的是具有一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即高加工度化的产业,主要精力要放在现存产业特别是纺织业的提升上,同时创造条件发展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的提升要着力在研发和品牌方面的创新。中低档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产品的需求弹性低,当前我市纺织等产业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的后面,却是“增产不增收”,因为这种生产率提高的只是同类产品的量,而没有实现产品的差异性,量大了价却低了。因此,如何通过研究开发促进产品升级实现产品差异,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实现产品差异,即差异路线和高端路线是今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走的路。

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制约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也及早采取了相应措施。早在20*年7月,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就提出了要按照“优化创新、加快提升”的发展主线,在工业经济领域实行六大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性向质量效益型提升;在20*年底召开的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上就提出了“13458”发展战略,提出工业发展重在结构优化和集约发展,要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扎实开展十大创新发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对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认识,深化了创新发展的举措。

下一阶段,我市工业经济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加强领导、优化服务。

要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运作机制,实行政府经济管理方式创新,以“加强服务、培育机制”为工作重点,把精力集中到服务企业、优化环境、化解矛盾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在搭建服务平台和鼓励创新上来。当前重点要通过搭建优化以创新型企业家、知识型人才、技能型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服务平台,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区域性技术中心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基础的研发创新信息交流平台,以网上政务为基础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以银企合作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为基础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以协会转型为基础的行业服务平台,加快我市工业经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极具优势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补贴政策,逐步将政策引导转移到对创新的引导上来,重点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同时要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通过引导和保护,增强企业进行创新投资的意愿和信心。要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企业投资的盲目性,促使企业投资重点从扩大规模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要探索多种投资形式,建立公共技术中心、工业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形成多层次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对提升块状经济的技术支持,加快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二、要整合政策、加强引导。

要把报告的路径思路贯彻到“*”工业发展规划上来,贯彻到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具体工作上来。要通过制定一批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企业、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技术中心、重点培育名牌、重点发展产品等导向目录,同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和政府资源,形成合力,尽快实现产品和产业升级的突破,加快形成我市工业在上述方面的核心基础和核心竞争力。重点要加强对纺织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引导,促使纺织业从不同产业环节特点出发,采取相应的竞争和发展方式,引导前导原料规模化、化纤差别化、织造印染品质化、服装品牌化,进一步发挥纺织业的独特优势,打造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我市工业企业研究开发和营销能力薄弱关键在相关生产行业的滞后,生产力其实不仅仅是个效率的问题,更是一个进行质量和差异创新的问题。要把政策引导的着力点从追求制造效率向追求制造品质转变,从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研发和品牌环节转变,从依赖价格竞争向品牌以至于标准竞争转变,促使我市工业中间产品进入高端供应链,消费产品进入品牌销售渠道。

三、要落实载体、加快转型。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下一阶段要以工业经济发展路径和思路的确定为契机,努力“争创工业发展新优势”,切实抓好工业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一是抓重点项目促调整。有投入才有调整、有投入才有提升、有投入才有发展。要抓好重点工业技改投入项目建设,实施好我市第一批单体规模投资1亿元以上的100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现工业经济的存量提升和增量提质;二是抓重点企业促升级。要加快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着力抓好88家重点培育企业建设,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创新等途径,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抓科技进步提能力。要深入开展企业技术中心试点示范工作,在抓好现有国家、省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同时,集中力量抓好20家重点示范企业技术中心。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国家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和区域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四是抓管理创新提素质。积极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制造过程信息化和管理创新,重点推动企业加快以erp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以企业管理现代化为方向,有效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创新,全面推进企业上网和电子商务。五是抓节能降耗促集约。全面开展以工业循环经济为核心的节能、节水、节材活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集中抓好主要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集中精力举办好节能产品展示和循环经济示范大会和有关宣传活动。

工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2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去年8月省委在视察时,要求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方面走在前列。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支柱,经济要率先发展,工业首先必须实现率先发展,的要求也就是对工业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统领全局,以攻坚克难的信心和意志、创新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增长方式,着力谋求工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努力争取工业经济走在全省前列。

篇6

各位专家对工业经济发展路径与思路主报告及三个子报告已经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认为,这份报告的分析基础是扎实的,从国内外宏观背景和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深入分析,深刻揭示了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三大矛盾:即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相对紧缺之间的矛盾、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与产业结构相对失衡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迫切需要与经济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路径是可行的,就如何破解上述这几对矛盾,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出发,着眼我市的现实基础和要素禀赋,给出了内部提升传统产业、外延拓展新兴产业的集约发展之路。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新颖的,我想在这里把它补充概括为“五个三”,即三个要求(增强企业内在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向(纺织产业要加快提升,机械装备与新型医药产业要努力壮大,技术密集的新型产业要大力发展);以及建设现代纺织、机械装备、新型医药三大支柱产业;构筑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有色金属加工三大支撑产业;实现工业经济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三大转变。这份报告提出的措施是很有针对性的,从政府导向服务、企业主体提升、生产组织协同三个层次构建起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力三角。

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围绕报告提出的路径和思路,着力于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创新发展是工业经济发展今后的主题。前段时间,基础重化行业和电子信息业成为经济增长热点,我市对是否发展基础重化业也出现了一些争论,可以说这份报告也给出了解答,要解决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如果走发展当前增长和效益潜力大的基础重化产业,对于有了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而言,资本门槛的影响不大,但我市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无法克服能源和基础性原材料的制约,也无法满足“大进大出”的物流要求,重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资本基础,但缺乏区位和资源禀赋,只能有选择的适度发展;从现实出发,应着力发展的是具有一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即高加工度化的产业,主要精力要放在现存产业特别是纺织业的提升上,同时创造条件发展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的提升要着力在研发和品牌方面的创新。中低档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产品的需求弹性低,当前我市纺织等产业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的后面,却是“增产不增收”,因为这种生产率提高的只是同类产品的量,而没有实现产品的差异性,量大了价却低了。因此,如何通过研究开发促进产品升级实现产品差异,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实现产品差异,即差异路线和高端路线是今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走的路。

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制约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也及早采取了相应措施。早在年7月,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就提出了要按照“优化创新、加快提升”的发展主线,在工业经济领域实行六大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性向质量效益型提升;在年底召开的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上就提出了“13458”发展战略,提出工业发展重在结构优化和集约发展,要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扎实开展十大创新发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对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认识,深化了创新发展的举措。

下一阶段,我市工业经济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加强领导、优化服务。

要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运作机制,实行政府经济管理方式创新,以“加强服务、培育机制”为工作重点,把精力集中到服务企业、优化环境、化解矛盾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在搭建服务平台和鼓励创新上来。当前重点要通过搭建优化以创新型企业家、知识型人才、技能型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服务平台,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区域性技术中心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基础的研发创新信息交流平台,以网上政务为基础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以银企合作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为基础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以协会转型为基础的行业服务平台,加快我市工业经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极具优势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补贴政策,逐步将政策引导转移到对创新的引导上来,重点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同时要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通过引导和保护,增强企业进行创新投资的意愿和信心。要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企业投资的盲目性,促使企业投资重点从扩大规模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要探索多种投资形式,建立公共技术中心、工业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形成多层次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对提升块状经济的技术支持,加快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二、要整合政策、加强引导。

要把报告的路径思路贯彻到“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上来,贯彻到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具体工作上来。要通过制定一批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企业、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技术中心、重点培育名牌、重点发展产品等导向目录,同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和政府资源,形成合力,尽快实现产品和产业升级的突破,加快形成我市工业在上述方面的核心基础和核心竞争力。重点要加强对纺织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引导,促使纺织业从不同产业环节特点出发,采取相应的竞争和发展方式,引导前导原料规模化、化纤差别化、织造印染品质化、服装品牌化,进一步发挥纺织业的独特优势,打造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我市工业企业研究开发和营销能力薄弱关键在相关生产行业的滞后,生产力其实不仅仅是个效率的问题,更是一个进行质量和差异创新的问题。要把政策引导的着力点从追求制造效率向追求制造品质转变,从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研发和品牌环节转变,从依赖价格竞争向品牌以至于标准竞争转变,促使我市工业中间产品进入高端供应链,消费产品进入品牌销售渠道。

三、要落实载体、加快转型。

篇7

(一)深入开展学习

运用党委中心组、局办公会议、务虚会、党员集中学习等多种有效载体和平台,广泛组织动员全局干部重点围绕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市政府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市委关于深化兴工强市战略推进工业提升发展的决定、发达地区通过解放思想推进发展的成功经验、现代工业经济知识等开展学习。通过学习,使广大干部职工正确把握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深化兴工强市主战略、为发展工业经济创造优良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二)广泛开展讨论

紧紧围绕“深化主战略、服务主战场——合力推进工业经济提升发展”主题,以“学先进、找差距、定措施、强服务”为要求,广泛开展大讨论活动。全局层面要组织召开一次务虚会,围绕*城市发展定位进行讨论,提出符合*实际、彰显*特色的城市发展定位。

各科室还要结合职能,突出主题,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讨论:

办公室:

1.如何进一步转变办事方式,提高工作效能,做好局机关各项服务工作;

2.如何立足本科室实际,加强督查协调,抓好局各项规章制度和责任制的落实工作。

综合科:

1.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集聚,培育我市特色主导产业;

2.如何更好地实施高新产业发展计划,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企业;

3.如何立足本科室实际,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推进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投资科:

1.如何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推进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

2.如何进一步加强投资运行分析,促进投资稳定增长;

3.如何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提升发展,增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4.如何围绕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如何加快出台中心镇培育政策,推进中心镇建设。

发展规划科:

l.如何加强对全市规划工作的管理,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引领工业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2.如何进一步加快对“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打好基础。

重点办:

1.如何进一步加强协调服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2.如何进一步加强督查考核,进一步激发各级谋划项目的积极性,完善全市重大前期项目库。

价管科:

1.如何加强重要商品、重要物资等市场价格的监测和预警工作,落实市场价格干预措施,维护市场价格稳定;

2.如何对涉企收费项目进行清理规范,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

3.如何进一步加强政府定价商品和收费的管理,规范定调价行为。

检查分局:

如何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加大对涉企收费的检查力度,依法打击各类价格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三)积极做好宣传

充分利用局网站、宣传橱窗等载体组织开展“深化主战略,服务主战场——合力推进工业经济提升发展”主题宣传活动,及时局领导对活动的相关部署以及我局开展大讨论活动的动态信息。通过讨论、宣传,进一步营造服务工业经济的良好氛围:

一是进一步树立“兴工强市”理念,形成“致力工业发展、维护工业发展、推动工业发展”合力兴工的浓厚氛围;

二是进一步推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工业发展”思路,大力破解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工业经济的新突破建功立业;

三是进一步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加大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力度,形成“服务工业化、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四)推进各项工作

深化工业立市主战略,服务工业经济主战场,推进工业经济提升发展,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要把务虚和务实有机地统一起来,“服务企业动真情,影响环境动真格,推进发展出真招”,以实际行动推进工业经济提升发展。

一是全力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在8月份开展“项目推进月”活动,加大对74个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以及42个列入前期工作计划项目的协调推进力度,尤其是对未动工、已动工但进度缓慢、前期工作进展不快的项目,要逐一调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各项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是积极推进服务业提升发展。积极做好服务业提升动员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制定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有关政策意见,推进我市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强服务业发展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全市上下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是进一步创优投资发展环境。加快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手续,对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充分授权,做到窗口受理、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扎实开展涉企收费的清理工作,按照省内和周边地区没有的一律取消、高于省内和周边地区的一律下调的原则,对涉企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切实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

四是进一步推进调查研究。各科室要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研,为“工业提升发展”建言献策。要超前开展明年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重大前期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政府性投资项目等的申报征集工作,并在汇总分析、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明年各项计划的项目本以及全市经济工作思路。要积极探索三省边际县域经济协作机制,务实做好三省边际县域协作区第一次会议的筹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打造边际县域发展高地。

五是进一步推进产业大项目招商。充分发挥发改局职能优势,重点加强与杭州、宁波、温州三地发改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当地企业技改和产业转移的意向,主动出击,加强衔接,努力引进一批符合我市产业政策、带动力强、引领产业集聚发展的战略性、龙头性大企业、大项目。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两创”总战略,全面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市政府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工业提升,广泛开展学习、宣传、讨论活动,切实履行发改部门“综合、参谋、协调、服务”职能,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干部思想观念有新转变,工作作风有新改进,服务水平有新提升,执行力有新提高,全力推进全市工业经济提升发展。

三、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大讨论活动的领导,决定成立局“深化主战略、服务主战场,合力推进工业经济提升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局长郑顺才同志任组长,周继仓、周亚军同志任副组长,王昌杰、徐元安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周亚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全局大讨论活动的协调、安排、组织实施和督查等具体工作。

篇8

“十一五”的前3年,贵阳市乌当区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达到14.2%,2008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7亿元,比2005年工业增加值增长43.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0.5亿元,比2005年增长42.96%。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3%,形成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优势产业4个,年销售额近10亿元的优势产业1个,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企业24家。

对比“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任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工业经济规模、工业增加值、培育优势产业等方面距离“十一五”规划仍有不小的差距。再结合省、市对三马片区的划转、区域工业经济支柱产业的调整、国家产业政策变动等因素,乌当区工业经济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挑战在于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区域产业布局的调整,产业链短、初级产品多、资源利用率低、附加值不高等;机遇是省、市各部门对工业经济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贵阳市对工业经济推行“大调整、大开放、大实干”的强有力举措,为乌当区工业经济大提速、大增效提供的源动力。

如何实现乌当区工业经济真正的“扩规、提速、增效”?笔者认为,可以从调整产业结构、招商理念和环境服务等三个方面“突围”。

以新天工业园区为载体,实现“大调整”

作为贵阳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要产业带之一的新天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乌当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园区企业工业产值占到全区工业产值的50%以上。

如何充分发挥新天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乌当区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做好乌当区工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借助外脑、整合资源,进一步明确该区工业发展的方向,不断拓展工业发展的潜力。

不断增强园区整体功能,把培育产业集群、资源聚焦放在园区发展的突出位置,不断优化园区现有产业布局,围绕现有五大支柱产业,引导同类企业集聚,改变园区“有企业、无产业”的问题,构建以主导产业引领关联产业、支柱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的发展格局。

继续贯彻实施现有园区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对企业在政策优惠、资金融资、技术改造方面的支持,切实提高投资强度和项目科技含量,实现现有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增效。

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园区经济发展科学评价和激励机制,努力把园区培育成为工业经济的推进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特别是当前现代制药业和特色食品业已经被明确为全市现代制药业和特色食品业的主战场,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业也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竞争力,因此乌当区未来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前景看好。

以项目落地为基点,转变招商引财思路

切实加快推进项目落地,是乌当区夯实工业经济发展的根基。

要破除阻碍发展工业的条条框框,以全新的理念、开阔的思路、战略的眼光和开放的思维积极谋划工业发展。大力搞好项目落地工作,只有项目的实实在在落地发展,全区工业经济的振兴与再创辉煌才不是空话。

一方面要积极扶持现有区内企业扩容、扩规,加快推进在建和新建项目,切实储备一批前景好的工业项目,积极壮大现有发展规横。

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一批大项目,通过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实现大发展。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相关工作部门要着力优化工业发展软环境,努力为工业发展创造公平公正、宽松和谐的发展平台,切实增强领导工业发展的能力,形成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而切实推进全区工业项目的落地。

如何让项目落地?关键是要增强重点产业招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改进传统招商办法。

首先要着力在三个方面思考问题,培养三个能力。即:要善于跳出圈子思考问题,培养超凡的观察能力;要勇于透过现象思考问题,培养超凡的认知能力;要敢于站在高处思考问题,培养超凡的远瞩能力。

其次要树立大环境、大服务、大创新的观念,做到超前谋划。

再者要在招商引才工作中突出乌当特色,突出招商引才的特殊手段,突出招商引才的特效机制。在招商引才工作中努力做到具备超凡的思维、超常的发展思路和超群的谋略,扎实做好招商引才工作。

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创新工作范式

如何实现“走出去、引进来”?切实突出重点区域招商、重点产业招商、重大项目招商,强力助推招商引资引才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正是乌当区振兴工业经济的一大重点。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围绕现有五大工业支柱产业进行重点招商,不断扩大现有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数量,实现优势项目的聚集整合。围绕服务现有五大工业支柱产业的发展进行上下游链条行业招商,进一步培育好现有支柱产业的发展。围绕高新技术项目、循环工业项目进行选商,实现优化招商结构、提升招商层次、提高招商效益和水平,力争在招大商、上大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

努力搭建投融资平台,解决企业在发展经营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要进一步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沟通,努力为贡献大、潜力大、后劲足、发展快、前景好的企业搭建好投融资平台,帮助企业克服发展中存在的资金困难,实现企地双赢的良好局面。

深入软环境整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廉政勤政的服务意识。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为企业提供精心、细致、周到的“保姆式”服务。合理合规的事情,要坚决办、赶紧办,不能拖;不合理、不合规的事情,坚决不能办,要及时告知对方。

认真开展“整治发展软环境,建设服务型机关”专项工作,像严打“两抢一盗”一样整治发展软环境,依照党纪、政纪、国法,严惩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吃拿卡要等行为。要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让外来投资者即使在贵阳举目无亲,无倒可关系,无任何背景,也能凭自己的本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

以优质的服务为引力,营造乌当的“洼地”

就乌当区工业发展现状而言,现有现代制药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特色食品加工等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在产业发展方向上与全市七大工业吏柱产业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其中,现代制药业和特色食高业更是明确为全市现代制药业和特色食品业的主战场。

现有产业集群和待进项目如何植根乌当?这正是如何构建优质的环境服务的引力所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