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建筑标准设计8篇

时间:2023-08-02 09:26: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建筑标准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筑标准设计

篇1

标准设计招标文件

(2013年版)

专用本

 

 

 

招标人:              (盖招标人单位公章)  

招标机构:         (盖招标机构单位公章)    

 

招标文件开始发出日期:      年   月   日

  

使用说明

《海南省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文件(2013年版)》(以下简称《标准设计招标文件》是在《海南省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文件(2009年版)》示范文本基础上修订的,适用于我省依法必须招标的房屋建筑工程设计项目。

《标准设计招标文件》范本分为《通用本》和《专用本》。《通用本》是所有建筑工程设计招标项目都通用的,由海南省建设厅委托海南省勘察设计协会统一印制,招标人和投标人自行购买和使用。《专用本》由招标人按照《标准设计招标文件》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编制和发售。

《标准设计招标文件》包括第一章 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第二章 投标须知及投标须知前附表、第三章 评标办法和标准、第四章 合同条款及格式、第五章 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第六章 设计有关资料、第七章 投标文件格式以及招标文件的答疑、澄清、修改或补充通知(如有时)等内容。

《通用本》列出招标文件各章节全部内容,其中,第一章 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第二章中的“投标须知前附表”、第三章中的“评标办法和标准前附表”、“评标办法和标准数据表”、第四章中的“招标项目专用的合同条款数据表”、第五章中的“招标项目的设计要求”、第六章中的“本招标项目招标人提供给投标人的设计有关资料”和第七章中的“本招标项目补充的投标文件格式”等内容在《通用本》中只列出格式,具体内容应当由招标人按照规定的格式结合招标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招标人的具体要求在《专用本》中编写。

原则上,招标人应引用《通用本》全部内容,不可随意修改,如确实需要修改的,应当按照《专用本》中 “通用本文件内容补正表”规定的格式将有关内容填入表中,并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

《标准设计招标文件》范本的《通用本》和《专用本》以及招标文件的答疑、澄清、修改或补充通知(如有时)为对应关联关系,可相互解释、互为说明。《专用本》内有约定的招标文件内容,从《专用本》的约定;《专用本》无专门约定的,从《通用本》的约定。如某些内容前后不一致,则《通用本》与《专用本》不一致的,以《专用本》为准,《专用本》与招标文件的答疑、澄清、修改或补充通知(如有时)不一致的,以后者内容为准,不同时间上对同一内容的多种描述,以最后发出的内容为准。《标准设计招标文件》中以下划线标识的内容的为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空格下划线标示的,由招标人编制招标文件或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时填入具体内容。

在招标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人委托招标机构招标的,则招标应在招标全过程中以被人名义办理招标人委托范围内的事宜,并承担相应责任。

《标准设计招标文件》范本由海南省建设厅组织编制,委托海南省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分会曾天粦同志主笔起草,省厅公开征求各方意见并组织专家评审后。各使用单位或个人对《标准设计招标文件》范本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向省建设厅设计处反映。

目  录

第 1 章 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 1

第 2 章 投标须知及投标须知前附表 2

第1节 投标须知前附表 3

投标须知前附表 4

第2节 投标须知和附件 9

“投标须知和附件”内容见设计招标文件《通用本》 9

第 3 章 评标办法和标准 10

第1节 评标办法和标准前附表 11

评标办法和标准前附表 12

第2节 评标办法和标准数据表 13

第3节 评标办法和标准 15

“评标办法和标准”内容见设计招标文件《通用本》 15

第 4 章 合同条款及格式 16

第1节 合同条款前附表 17

合同条款前附表 18

第2节 招标项目专用合同条款数据表 19

第3节 合同条款 21

“合同条款”内容见设计招标文件《通用本》 21

第 5 章 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 22

第1节 工程概况 23

“工程概况”的内容见设计招标文件《通用本》 23

第2节 设计任务书 24

第3节 设计服务要求 26

第4节 工程勘察要求 28

(本节仅适用于招标内容包含勘察的) 28

第5节 其他要求 29

第 6 章 设计有关资料 30

第 7 章 投标文件格式 31

招标项目补充的投标文件格式 32

 

第 1 章 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 

 

(根据招标项目所采用的招标方式(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按照《通用本》规定的“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格式和内容要求填入具体数据)

第 2 章 投标须知及投标须知前附表 

 

第1节  投标须知前附表 

 

投标须知前附表说明:

(1)本表各项应无例外一一填写,除“不适用”外,不留空白。如某日期一时定不下来,可先填计划日期。

(2) 如某栏对本项目不适用,应在相应栏中注明“不适用”。任何对投标须知内容的修改均应在本表后的“修改表”中反映,并保持原条款号不变。

(3)投标须知前附表是投标须知的说明和补充,如两者有矛盾之处,以前附表内容为准。

项号

条款号

条款名称

编列内容

1.1

招标人和招标机构

招标人:                                                 

地址:                                               

项目负责人:                                         

电话:                                               

招标机构:                                           

地址:                                               

项目负责人:                                         

电话:                                               

1.2

本招标项目名称、招标编号和标段划分

招标项目名称:                                       

招标编号:                                           

标段划分:                                           

招标人允许投标人提出资格审查申请的标段数量:         

                                                         

招标人允许资格审查合格的投标人参加投标的标段数量 :  

                                                         

招标人允许中标的标段数量:                           

1.3

资金来源和落实情况

资金来源:                                           

出资比例:                                           

资金落实情况:                                       

1.4

建设地点

1.5

建设规模

(包括拟设计工程的用地面积、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总建筑面积、建筑高度,栋数、层高、工程造价(工程费用限额):

1.6

招标范围和内容

招标范围:包括                             (建筑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等、室外总体工程、绿化景观工程);其中包括          (建筑智能化工程、幕墙工程、钢结构工程、消防设施工程、人防工程、电气工程和环境工程等)专业工程施工图设计;

内容:包括为完成本工程设计的                                                         

                              〔工程勘察、方案设计(含估算)、初步设计(含概算)、施工图设计、编制竣工图以及工程施工配合服务)。

招标人在本栏中已约定只要求中标人承担方案阶段设计而不再承担后续设计和服务的,则其设计费为           万元(占全过程设计费总额的   %)。

1.7

计划开工日期和建设周期

本工程计划于     年     月开工,工程建设周期    月

1.8

设计周期

方案设计优化:          日历日

初步设计    :          日历日

施工图设计  :          日历日

 

2.1

资格审查 方式

采用              (资格预审、资格后审)方式。采用资格预审方式的,投标人提交《资格审查文件》的时间和地点见本前附表第21项、第22项。

10 

3.1

合格投标人

资格条件

(1) 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合格有效的           (设计资质类别和等级,发包内容包含勘察的,还要提出勘察的资质要求)资质;

(2) 具备已通过年检合格有效的法人营业执照;

(3) 投标人拟担任本设计项目负责人应具备   级注册建筑师资格;拟担任本项目的其他主要设计人员至少包括建筑设计专业负责人1人、结构设计专业负责人1人、电气设备专业负责人1人、给排水专业负责人1人、造价编制负责人1人,上述人员要求具备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本招标项目发包内容包含勘察的,还应当有1名勘察负责人,要求具备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丙级岩土工程勘察项目暂不要求);

(4) 类似项目设计业绩要求:

投标人拟担任本设计项目负责人应具备1项类似项目设计业绩;

投标人应具备    项类似项目设计业绩(本条仅适用于大型工程设计项目)。

“类似项目设计业绩”是指:投标人自本项目招标文件开始出售之日的前三年内完成的        (规模、造价等)设计项目。

投标人应当按第7章投标文件格式之 “资格审查文件”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提交有关资料。

合格投标人的评审办法和标准见第3章评标办法和标准的相关规定。

11 

5.1

踏勘现场和标前会时间地点

12 

8.1

招标文件的澄清

投标人提交要求澄清文件的方式:                       

要求澄清的截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北京时间)之前。

招标人发送澄清的方式:                             

投标人领取文本文件的时间和地点:                    

13 

11.3.(3)

是否要求提交电子文档、演示盘和模型

计算机文件:            (要求、不要求)提交

演示盘:                (要求、不要求)提交

模型:                  (要求、不要求)提交

14 

12.7

备选方案

            (允许、不允许)提交备选方案

15 

13.3、13.5

设计费(勘察费)金额和计算办法

招标人公布设计项目的工程设计收费计费额(即招标时的设计费计费基数)为                  元,估算的工程设计收费金额为          元,其工程设计收费基准价、浮动幅度值和计算办法如下:

(1)工程设计收费基准价:        ,浮动幅度值:    ;

(2)基本设计收费:     元,其他设计收费:      元;

(3)工程设计收费基价:   元,专业调整系数:     ,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    ,附加调整系数:    。

设计费计算办法:                                   。

招标内容包含勘察的,招标人公布的估算的工程勘察收费金额为:         元〔其中,勘察费收费基准价为:     元、浮动幅度值:    %(须标明正或负)〕。

勘察费计算办法:                                   。

16 

15.1

投标

有效期

本招标项目的投标有效期为投标截止期后    日历天。

17 

16.1

投标保证金提交方式和金额

不少于                             万元人民币。投标保证金可以以现金、银行电汇和银行转账形式提交。投标保证金须在投标截止时间前汇入本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中所提供的招标人指定的账户。有关银行单据或接收投标保证金单位开具的收款证明复印件应放入投标文件正本中。投标保证金有效期截止到投标有效期满后30天。

18 

17.1

投标文件份数

资格审查文件:一套  正本 ,     套副本。

商务文件:一套  正本 ,     套副本。

技术文件(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汇编缩印本):一套 正本 ,     套副本。

技术文件(展示图):一套。

其他技术文件(电子文件、演示盘、模型):如前附表第13项有明确要求时,须提供一套。

19 

18.1

资格审查文件、商务文件、技术文件的总包封要求

资格审查文件、商务文件、技术文件(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汇编缩印本)按照本须知18.2、18.3和18.4规定的包封、密封和标志后,按以下方式进行总包封:

(1) 采用资格预审的,不需要总包封;

(2) 采用资格后审的,将资格审查文件和商务文件合包在一个总包封内,投标人应当参照投标须知18.2.2和18.2.3规定的包封、密封和标志进行总包封。

20 

18.6

招标人是否提供包封袋

招标人     (提供、不提供)包封袋。

提供包封袋的,每套包封袋    元人民币。

21 

19.1

投标文件提交地点

地点:                                              

收件人:                                            

22 

20.1

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

采用资格后审的,投标人递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北京时间)。

采用资格预审方式的,投标申请人递交《资格审查文件》截止时间为:     年   月   日   时   分(北京时间);商务文件和技术文件递交的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招标人在截止时间前    分钟开始接收。

 

23 

22.1

开标

采用资格后审的,招标人将于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地点的同一时间、地点进行开标。

采用资格预审的,开标时间和地点由招标人另行通知。

24 

26.1

评标办法

采用             (记名投票法、排序法、综合评估法)

25 

27.2

公示

方式:                             

时间:                             (至少10日)

地点:                            (网站、场所)

26 

29.1

合同签订

中标人在收到中标通知书后   天内,应派代表与招标人联系,商讨签订合同事宜,并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后30天内完成合同订立。

27 

31.3

未中标方案补偿

28 

32.1

监管部门

部门名称:                                    

地点:                                        

电话:                                        

29 

33.1

其他

 

第2节  投标须知和附件“投标须知和附件”内容见设计招标文件《通用本》

第 3 章  评标办法和标准 

说明:本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评标办法和标准前附表,由招标人根据招标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确定本招标项目所选用的评标办法(“记名投票法”、“排序法”和“综合评估法”三者之一,须与招标公告的一致);第二部分为评标办法和标准数据表,第三部分为评标办法和标准的基本内容,均列出“记名投票法”、“排序法”和“综合评估法”三种评标办法,招标人应将“评标办法和标准前附表” 、“评标办法和标准数据表” 和“评标办法和标准”配合使用。招标人应在第一部分所确定的评标办法基础上,从第二部分中选择与该评标办法相对应的评标办法和标准数据表,并对应第三部分评标办法和标准的基本内容的要求填入数据。每一个招标项目只能选择一种评标办法,招标人应根据所选用的评标办法选择相对应的“评标办法和标准数据表(格式)”,并在《专用本》中按数据表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填入具体数据。

 

第1节  评标办法和标准前附表 

 

评标办法和标准前附表招标人

招标机构

招标项目名称和招标编号

招标项目名称:                                     

招标编号:                             

本招标项目采用的评标办法

                              (记名投票法、排序法或综合评估法之一,须与招标公告约定的相一致)

 

 

第2节  评标办法和标准数据表 

    

(根据招标项目所选用的评标办法(记名投票法/排序法/综合评估法),按照《通用本》规定的“评标办法和标准数据表”相对应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填入具体数据)

 

第3节  评标办法和标准“评标办法和标准”内容见设计招标文件《通用本》 

第 4 章 合同条款及格式 

说明:本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合同条款前附表”,由招标人根据招标项目的工程特性确定本招标项目所选用的格式合同条款(民用建设工程设计合同、专业建设工程设计合同);第二部分为“招标项目专用的合同条款数据表”,第三部分为“合同条款”内容。本招标项目设计合同采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委托设计合同(一)〔民用建设工程设计合同〕》(GF-2000-0209)或《建设工程设计合同(二)〔专业建设工程设计合同〕》(GF-2000-0210)格式条款,并将海南省建设厅的《海南省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中的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规范性条件作为合同的补充合同条款内容。招标人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的个性和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提出内容细化和约定,并在“招标项目专用合同条款数据表”中对合同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招标项目专用合同条款数据表”内容与“合同条款”内容不一致的,以“招标项目专用合同数据表”内容为准。“合同条款”和“招标项目专用合同条款数据表”中没有约定内容的,由业主和设计单位协商一致后签订。招标人应根据所选用的“格式条款”,选择相对应的“招标项目专用合同条款数据表(格式)”,并在《专用本》中按数据表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填入具体数据。

 

 

 

第1节   合同条款前附表 

 

合同条款前附表招标人

招标机构

招标项目名称和招标编号

招标项目名称:                                   

招标编号:                             

本招标项目采用的合同条款格式内容

本招标项目设计合同采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建设部颁布的                                          〔《建设工程委托设计合同(一)〔民用建设工程设计合同〕》(GF-2000-0209)或《建设工程设计合同(二)[专业建设工程设计合同]》(GF-2000-0210))〕格式条款。

 

 

 

第2节  招标项目专用合同条款数据表 

 

    【根据招标项目所选用的设计合同(民用建设工程设计合同/专业建设工程设计合同),按照《通用本》规定的相对应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填入具体数据】

 

第3节  合同条款    “合同条款”内容见设计招标文件《通用本》

第 5 章  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 

 

第1节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的内容见设计招标文件《通用本》 

第2节  设计任务书 

(根据招标项目的实际情况,参考《通用本》关于“设计任务书”内容的提示进行编写)

 

 

第3节  设计服务要求 

(根据招标项目的实际情况,参考《通用本》关于“设计服务要求”内容的提示进行编写)

    

第4节  工程勘察要求(本节仅适用于招标内容包含勘察的)一. 勘察工作范围和内容

    

 

二. 勘察费和计算办法

    

 

三. 勘察成果要求

    

 

四. 勘察费支付办法

    

 

第5节  其他要求 

 

第 6 章 设计有关资料 

本招标项目招标人提供给投标人参考的设计有关资料如下:

1. ……

2. ……

 

以上资料由招标人另册提供。

(提示:设计有关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规划意见书、2.可研或项目建议书批复、3.现状地形图、4.其他(市政、电力、通信、煤气等)许可意向书。具体内容在设计招标文件《专用本》中填入。)

 

   

第 7 章 投标文件格式 

 

 

招标项目补充的投标文件格式 

说明:除了设计招标文件《通用本》第七章规定的投标文件的“资格审查文件、商务文件和技术文件”格式和内容外,招标人根据招标项目的实际情况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的其他资料的格式和内容见招标文件《专用本》。

本节规定的投标文件格式和内容要求与《通用本》相关规定有不一致的,以本节规定为准。

篇2

论文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标准体系,应用

建筑给排水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是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的技术依据和准则,正确理解和运用现行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是设计人员能够设计出符合工程建设规定控制的质量标准、系统合理并能达到预期使用功能的产品的关键。

1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应用存在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建筑给排水技术标准有几百种,分为四级两类,四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两类即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另外还有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用于设计参考的还有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和各种技术措施。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往往对这些标准、手册和技术措施不能明确地界定和在使用上不能准确地把握。审图人员在审图时常常发现设计人员在写设计依据时出现下列问题:1、重要规范漏写;2、把技术措施当作设计依据写;3、写了与本工程无关的规范;4、所列举的不是最新版本的规范。还有对于规范的地位、层次不能很好地理清,导致所写的设计依据层次混乱等问题。另外,对于规范条文理解和应用有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设计质量。

2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体系

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体系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三个层次。

2.1基础标准

是指在某一专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术语、符号、计量单位、图形、模数、基本分类、基本原则等的标准。如给水排水制图标准、给水排水设计基本术语标准等。

2.2通用标准

是指针对某一类标准化对象制订的覆盖面较大的共性标准。它可作为制订专用标准的依据。如通用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要求,通用的质量要求,通用的设计、施工要求与试验方法,以及通用的管理技术等。

2.3专用标准

是指针对某一具体标准化对象或作为通用标准的补充、延伸制订的专项标准。它的覆盖面一般不大。如某种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的要求和方法,某个范围的安全、卫生、环保要求,某项试验方法,某类产品的应用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等。

现在将给排水设计中最常用的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及专用标准列举如下:

基础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代号

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01-2001

2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GB/T501062001

通用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代号

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9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

GB50045-95

专用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代号

1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2005年版)

3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4

气体灭火设计规范

GB50370-2005

5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51-92(2000年版)

6

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96-93(2002年版)

7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38-2003

8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93-93(2010年版)

9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GB 50364--2005

10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06

11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22-2008

12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40-2010

13

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

14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1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16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商业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也可以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以及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内涵是要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影响,要做到节约能源及各种资源,同时提供安全、健康而舒适性良好的空间。绿色建筑要提倡与自然环境的亲和力,同时也要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和持续发展。

一、绿色建筑技术概述

1.绿色建筑技术的涵义

绿色建筑技术属于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不是独立于传统的建筑技术,而是要采用“绿色”的技术对传统的建筑技术进行重新的审视,是传统建筑技术与新型学科的交叉与组合,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同时也能保护环境并减少污染。绿色建筑技术的采用,既可以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而高效的使用空间,也能与自然和谐的相处。而所谓的绿色建筑技术就是指应用这一技术所建造的建筑,进而达到人与自然、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和谐。

2.绿色建筑技术实施的目标

绿色建筑技术以因地制宜、低投高效为原则,在施工中选用绿色的建筑技术,以绿色建筑为建设的目标,在节能、节材以及室内外环境控制的运营和管理等方面按照绿色建筑技术要求进行实施,进而确保绿色建筑建设目标的实现。在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将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加大绿色环保以及再循环材料的利用,体现“节能与环保”的理念,在户型、给排水、电气暖通等设计中突出体现“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要求。

3.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前景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还缺少一致性的认识,因此在实施上的差距较大,而绿色建筑技术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我国近几年在全面的推广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并争取在5年内在全国新建建筑达到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的标准,争取三分之一以上的既有建筑基本上实现节能的改造,而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实现节能的百分之五十。到2020年绝大部分的既有建筑就可以实现节能改造,新建的建筑全部实现建筑节能为65%的总目标,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下降20%,而我国建筑的资源消耗水平也将接近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商业建筑设计中建筑材料的节约与应用

在商业建筑的设计中的建筑材料的节约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实施绿色建筑技术,以适用为设计的总体原则,避免采用没有功能作用的各种装饰的构件。首先是利用本地材料,采用高性能的建筑材料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要利用可再循环材料而做到环境的保护。此外,还可以再室内采用灵活而适用的隔断,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在设计中要合理采用高性能的混凝土和高强度的钢材等,以节省空间及材料用量。在商业建筑设计中利用绿色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分类回收和利用建筑垃圾,使得建材可以得到循环的利用。在商业综合体以及商务办公楼等可以通过复合的空间设计,或者采用灵活的隔断等功能,来实现室内空间的可变性特点,商业裙楼之间也可以采用钢结构的连廊连接。

2.商业建筑设计中节约土地设计标准的应用

在节约土地和室外环境的评价中,可以从地下空间的利用入手,详细分析场地的通风设备、噪声的处理、日照的环境等情况的分析和优化设计。在商业建筑设计施工的过程中针对可能造成的各种场地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制定出绿色施工组织方案来保护周围场地和环境。同时避免幕墙光的污染,限制溢出商业建筑物以外的光线。同时也可以在主要的道路沿线结合景观来设置复层的绿化带,降低交通噪声对场地的影响。

3.节约能源的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

在节约能源的方面中,要注意控制商业建筑的窗墙比以及建筑的朝向,在建筑的外墙以及屋面采用保温的措施,在外窗采用高性能的节能玻璃和遮阳的构件,同时采用节能空调系统以及照明系统等措施来实现商业建筑的节能目标。此外,可以利用市政热网蒸汽凝结水的余热为建筑提供所需的生活热水以及其他的节能设备。在商业建筑中,可以通过自然通风的模拟优化建筑幕墙来开启位置,对室内的自然通风状况进行优化,为商业建筑创造出健康而舒适的室内环境。对于水资源的节约问题,也要采用绿色的建筑技术,例如可以收集天然雨水和蒸汽凝结水来用于室外场地景观的补水和绿化浇洒,节水器也可以利用到商业建筑中。

三、商业建筑设计中要注意的绿色建筑准则

1.对商业建筑中室内的环境质量的监控

除了了商业建筑中注意采用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也要注意对商业建筑中室内的环境质量的监控。室内的设计要结合建筑立面来设计遮阳反光板,分区照明并控制优化的采光设计。同时分析室内各功能区的噪声源情况,分别安排合理的噪声功能区,进行优化的隔声设计。在商业建筑的室内做到视野优化设计,并且在人员密集的区域中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以保证健康而舒适的室内环境。

2.把握绿色建筑准则,对商业建筑中运营进行有效管理

商业的运营管理的灵活性很强,商业要实施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管理,尤其注意商业建筑中的垃圾分类回收以及处理方法。在商业的建筑中注意设备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并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此外,还要提供高水平的物业管理,对商业综合体以及商务的办公楼中的空调通风系统以及其他动力用能系统设置合理的监测系统。

3.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全过程

要参照国际绿色生态建筑标准设计来建造商业建筑,并倡导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将绿色设计的理念融入到商业建筑的开发和设计的全过程,创新性的将绿色建筑设计的施工目标、绿色施工的导则等纳入到建筑设计的合同中,在确保绿色生态目标落实到项目建设中并兼顾技术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夏春海,刘鹏.商业综合体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J].暖通空调,2012,10.

[2]敖雷.绿色设计在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思考[J].建筑与文化,2012,09.

篇4

关键词:标准层;建筑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 standard layer, described on a standard layer desig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plane constitute, final to explore layer design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building standards.Key words: standard layer;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标准层的相关概念

高层建筑中,建筑除了受竖向荷载作用外,还要考虑风力或地震力引起的水平荷载,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标准层设计的自由度。高层建筑的竖向交通系统以电梯为主,楼梯只是一个消防疏散和短距离运输的辅助手段,这点对标准层平面布局的灵活性构成了极大影响。

在建筑水平与垂直系统中,有由大多数相同的楼层重叠起来的空间,这些空间的建筑、结构、设备等性质均相同,称之为标准层。

2 标准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重复性原则

标准层的竖向积层,向空中发展是含有标准层建筑的固有属性。有效水平重叠与合理垂直贯穿是建筑标准层设计的基本精髓,揭示出高层建筑的实质构成。为此,重复性是标准层设计要遵守的最为基本原则。这种重复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完全重复和部分重复。完全重复是最为常见和最简单的重复原则,即标准层平面的各项要素都完全一致,随着建筑的日新月异,完全机械式的重复所带来的空间单调、形式乏味被人们所重视,而部分重复原则在标准层的设计中表现了更为强大的优势。

2.2 高效性原则

高效、集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针对标准层这样一个容纳丰富社会活动的场所来说,更加具有现实性,提高标准层空间的高效利用率、使用率等关系到整栋建筑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标准层高效性原则是现在以至将来标准层所必须遵守和充分重视的基本设计原则。

2.3 安全性原则

标准层的安全性原则主要指交通组织、消防疏散的安全性以及结构材料的坚固性。

2.3.1 交通疏散的安全性由于标准层建筑面积一般都较大, 使用功能复杂,各种设备管线繁多,人员密度大,人和各种物品的流动量大,引起火灾的潜在因素颇多。发生火灾时,将被火情围困人员迅速安全地疏散到地面安全地带是防火疏散设计的重要环节。疏散设计的原则是路线简单明了,便于人们在紧急时进行判断,同时提供从室内任何位置向两个方向疏散的可能性。

2.3.2 结构材料的坚固性不同性质的建筑等级都有规定的使用年限,这种划分主要就是从建筑的结构、材料的耐久性来确定的。在合理的结构选型基础上,要保证建筑材料的可靠性,保证标准层的使用寿命。由于我国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建筑不能完全按照规范的使用年限进行维修和拆除,所以,在标准层的结构选取、材料配比上要放宽限度,尽量为延长建筑的使用周期做出富余,这也是保障标准层安全性的重要一点。

2.4 经济性原则

标准层的经济性长期以来一直是设计者和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标准层形状的经济效益主要从长宽比予以考虑。相对来说,随着建筑层数、规模的增大,办公、商务等需要有较大进深的建筑更适合用点形的塔式;旅馆、住宅、医院等更适合用条形的板式,由于在大规模时进深受限,如果要采取塔式不得不采用内天井,而损失使用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标准层长宽比较小(≤2)的宽板式高层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如果利用得当常能有效地利用塔式和板式的长处,避开短处。

2.5 人本性原则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当代建筑师创作的基本原则,是以人的基本生活、心理、行为和文化物质为出发点的设计。

2.5.1 人性化建筑的目的就是为人服务,人性化是建筑的生命,在今天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强调人性化设计更有必要。标准层人本性设计就是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新一代建筑标准层空间布局更为灵活,空间设计的侧重点应向营造宽松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转变。在设计中“中庭空间”“、景观空间”“、交往空间”“、共享空间”的概念不断被采纳,并与功能空间相结合,为标准层人性化设计铺开道路。

2.5.2 可持续性对自然的渴望是人的本性, 注重标准层生态化设计是人本性的重要体现。要保持生态必然要做到节能,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可持续性建筑标准层设计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设计中要紧紧把握“注重效益、崇尚自然、尊重科学”三个生态建筑基本点。“注重效益”就是“建造房屋少用资源,使用房屋节约能源”“,崇尚自然”就是通过建筑设计和构造的处理手法,实现建筑标准层平面高效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隔热和遮阳。“尊重科学”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建筑标准层的设计达到生态建筑的要求。

3 标准层的平面构成手法

3.1 组合连接

组合连接简称组接,可分为硬连接和软连接,都是将相同或不同的若干个形状有序连成一体的构成方式。

3.2 复合叠加

复合叠加是将相同或不同的几何平面采用“交集”相叠形成新的平面形式。如方形的叠加、圆形的叠加、方与圆的叠加等。采用这种方法,可在基本几何形体的基础上以复合方式衍生出多样化的建筑体形。

3.3 网格旋转

这种组合方式往往是利用单一的几何形平面单元在平面构成网格上进行圆周式转动,以简单元素做平面进行立体构成的变形处理,可以打破简单形体重复的单调、乏味,获得非同一般的效果。也可将不同的形以几何中心为圆心进行多角度旋转。此种构成方式虽然平面形式简单,但逻辑性很强,对构件尺寸设计及施工的精度要求很高。这些处理都能产生光怪陆离的平面及立体形态。

3.4 边角切割

边角切割是在完整基本几何形上做局部的简单剪切,是标准层构成及建筑造型上最为常用的手法之一,是在简单几何形平面基础上,用直线或曲线为“刀”对其进行切削,构成新的平面形式。

3.5 多向扭曲

扭曲是将基础几何形标准层平面隔层按着某种规律进行不同角度的扭曲变异或在“力”的作用下整体变化,如矩形弯成弧形,扭成 S 形等,这些均可产生奇妙的新型平面空间关系和赋有雕塑感的建筑形象。

3.6 自由成形

自由成形就是适形的平面形式,是依据场地环境条件和造型上的需要,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的可塑性,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平面形式。复杂的基地形状,不规则的边缘条件,采用不规则图形设计的方式布置建筑,使建筑的体型与基地相呼应,是建筑师设计的基本手法。这种构成方式虽然不能有明显章法可循,但一定是有机的、整体的、符合形式美物质运动规律的。

4 各类建筑标准层设计

4.1 居住类建筑

以居住为使用主体的建筑标准层平面多以单元(住宅单元、客房单元)形式出现,各单元空间划分方式基本相同,规模大小差别不大,基本表现均质空间效果。建筑外观也呈均匀变化趋势,很少出现大面积体快及材质的对比处理。

4.2 办公类建筑

办公使用空间的变化较为丰富,根据办公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或者出现标准的办公单元;或者全部是无具体分隔的开敞大办公空间;或者是大小不同空间的混合配比。平面使用空间的多样布局带来建筑体形的变化多端,所以办公建筑的造型是最为活跃的。尽管体形如此丰富,其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还是有章可循:现代而不失素雅、华贵而尽显端庄,始终本着在统一中寻求变化的形态生成原则。

4.3 综合类建筑

综合楼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建筑形式,其使用功能不唯一,或许以某种为主,或者各自为政。这种建筑标准层的体形特征就要相对复杂一些,如果是以某种使用类型为主的,自然建筑形象偏向于某种建筑类型;若各种使用功能混杂其间,难以明确区分时,其建筑造型也就自由活泼得多,人们关注的已不在于它的具体功能,而是一种审美情趣和建筑风格的表现。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标准层;原则;平面形状;构成手法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ndard layer concept, elaborates basic principle of standard layer design and graphic forms, and finally analyzes the design method of various types of building standard.

Key words: standard layer; principle; plane shape; composi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中规定:10 层及 10 层以上的民用建筑和总高度超过 24m 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的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在建筑水平与垂直系统中,有由大多数相同的楼层重叠起来的空间,这些空间的建筑、结构、设备等性质均相同,称之为标准层。

1 标准层的相关概念

在建筑水平与垂直系统中,有由大多数相同的楼层重叠起来的空间,这些空间的建筑、结构、设备等性质均相同,称之为标准层。

在高层中,建筑除了受竖向荷载作用外,还要考虑风力或地震力引起的水平荷载,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标准层设计的自由度。高层建筑的竖向交通系统以电梯为主,楼梯只是一个消防疏散和短距离运输的辅助手段,这点对标准层平面布局的灵活性构成了极大影响。

2 标准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重复性原则

标准层的竖向积层,向空中发展是含有标准层建筑的固有属性。有效水平重叠与合理垂直贯穿是建筑标准层设计的基本精髓,揭示出高层建筑的实质构成。为此,重复性是标准层设计要遵守的最为基本原则。这种重复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完全重复和部分重复。完全重复是最为常见和最简单的重复原则,即标准层平面的各项要素都完全一致,随着建筑的日新月异,完全机械式的重复所带来的空间单调、形式乏味被人们所重视,而部分重复原则在标准层的设计中表现了更为强大的优势。

2.2 高效性原则

高效、集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针对标准层这样一个容纳丰富社会活动的场所来说,更加具有现实性,提高标准层空间的高效利用率、使用率等关系到整栋建筑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标准层高效性原则是现在以至将来标准层所必须遵守和充分重视的基本设计原则。

2.3 安全性原则

标准层的安全性原则主要指交通组织、消防疏散的安全性以及结

构材料的坚固性。

2.3.1 交通疏散的安全性由于标准层建筑面积一般都较大, 使用功能复杂,各种设备管线繁多,人员密度大,人和各种物品的流动量大,引起火灾的潜在因素颇多。发生火灾时,将被火情围困人员迅速安全地疏散到地面安全地带是防火疏散设计的重要环节。疏散设计的原则是路线简单明了,便于人们在紧急时进行判断,同时提供从室内任何位置向两个方向疏散的可能性。

2.3.2 结构材料的坚固性不同性质的建筑等级都有规定的使用年限,这种划分主要就是从建筑的结构、材料的耐久性来确定的。在合理的

结构选型基础上,要保证建筑材料的可靠性,保证标准层的使用寿命。由于我国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建筑不能完全按照规范的使用年限进行维修和拆除,所以,在标准层的结构选取、材料配比上要放宽限度,尽量为延长建筑的使用周期做出富余,这也是保障标准层安全性的重要一点。

2.4 经济性原则

标准层的经济性长期以来一直是设计者和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标准层形状的经济效益主要从长宽比予以考虑。相对来说,随着建筑层数、规模的增大,办公、商务等需要有较大进深的建筑更适合用点形的塔式;旅馆、住宅、医院等更适合用条形的板式,由于在大规模时进深受限,如果要采取塔式不得不采用内天井,而损失使用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标准层长宽比较小(≤2)的宽板式高层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如果利用得当常能有效地利用塔式和板式的长处,避开短处。

2.5 人本性原则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当代建筑师创作的基本原则,是以人的基本生活、心理、行为和文化物质为出发点的设计。

2.5.1 人性化建筑的目的就是为人服务,人性化是建筑的生命,在今天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强调人性化设计更有必要。标准层人本性设计就是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新一代建筑标准层空间布局更为灵活,空间设计的侧重点应向营造宽松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转变。在设计中“中庭空间”“、景观空间”“、交往空间”“、共享空间”的概念不断被采纳,并与功能空间相结合,为标准层人性化设计铺开道路。

2.5.2 可持续性对自然的渴望是人的本性, 注重标准层生态化设计是人本性的重要体现。要保持生态必然要做到节能,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可持续性建筑标准层设计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设计中要紧紧把握“注重效益、崇尚自然、尊重科学”三个生态建筑基本点。“注重效益”就是“建造房屋少用资源,使用房屋节约能源”“,崇尚自然”就是通过建筑设计和构造的处理手法,实现建筑标准层平面高效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隔热和遮阳。“尊重科学”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建筑标准层的设计达到生态建筑的要求。

3 标准层的平面构成手法

3.1 组合连接

组合连接简称组接,可分为硬连接和软连接,都是将相同或不同的若干个形状有序连成一体的构成方式。

3.2 复合叠加

复合叠加是将相同或不同的几何平面采用“交集”相叠形成新的平面形式。如方形的叠加、圆形的叠加、方与圆的叠加等。采用这种方法,可在基本几何形体的基础上以复合方式衍生出多样化的建筑体形。

3.3 网格旋转

这种组合方式往往是利用单一的几何形平面单元在平面构成网格上进行圆周式转动,以简单元素做平面进行立体构成的变形处理,可以打破简单形体重复的单调、乏味,获得非同一般的效果。也可将不同的形以几何中心为圆心进行多角度旋转。此种构成方式虽然平面形式简单,但逻辑性很强,对构件尺寸设计及施工的精度要求很高。这些处理都能产生光怪陆离的平面及立体形态。

3.4 边角切割

边角切割是在完整基本几何形上做局部的简单剪切,是标准层构成及建筑造型上最为常用的手法之一,是在简单几何形平面基础上,用直线或曲线为“刀”对其进行切削,构成新的平面形式。

3.5 多向扭曲

扭曲是将基础几何形标准层平面隔层按着某种规律进行不同角度的扭曲变异或在“力”的作用下整体变化,如矩形弯成弧形,扭成 S 形等,这些均可产生奇妙的新型平面空间关系和赋有雕塑感的建筑形象。

3.6 自由成形

自由成形就是适形的平面形式,是依据场地环境条件和造型上的需要,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的可塑性,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平面形式。复杂的基地形状,不规则的边缘条件,采用不规则图形设计的方式布置建筑,使建筑的体型与基地相呼应,是建筑师设计的基本手法。这种构成方式虽然不能有明显章法可循,但一定是有机的、整体的、符合形式美物质运动规律的。

4 各类建筑标准层设计

4.1 居住类建筑以居住为使用主体的建筑标准层平面多以单元(住宅单元、客房单元)形式出现,各单元空间划分方式基本相同,规模大小差别不大,基本表现均质空间效果。建筑外观也呈均匀变化趋势,很少出现大面积体快及材质的对比处理。

4.2 办公类建筑

篇6

【关键词】钢结构建筑;标准化;施工设计

钢结构建筑的施工设计在整个钢结构建筑项目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钢结构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耗时短,但是,在整个建筑过程中,设计的时间站到80%上,工作量非常大,由此可见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前期设计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水平和使用寿命。由于钢结构建筑前期是在工厂中进行焊接、组装,然后将组建由各个工厂运至工地进行拼接,这就对各个组建的精确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精确度的不足很有可能会影响钢结构建筑的后期施工,甚至使施工工作发生停滞。设计的缺陷需要在最终拼接时进行弥补,这就会使组件上产生较多切割、钻孔的痕迹,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因此钢结构建筑物的标准化施工设计是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以下对钢结构建筑标准化施工设计的内容和优势进行叙述和探讨。

1 标准化施工设计的内容和流程

1.1 标准化施工设计的内容

以目前最为常用的钢结构系统为例,施工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零件图、安装图、材料清单。对于各个主要部分可以再进行细分,其中零件图包括定制件图和标准件图。安装图包括定制安装图和标准安装图。

标准件图和标准安装图是基于标准化程序确定的标准化零件与操作方式,在前人总结的标准化规范的前提下,运用相关技术指导和标准化指导原则,选用具有明确标号的钢材及螺栓,根据标准化要求和施工规范,安装在预先确定好的部位。这些标准件和标准安装位置的选择和确立是由前人通过严密的力学计算和在施工中的经验总结而来的,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在施工设计中使用这种标准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参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设计工作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大大提高设计速度和工程质量。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是根据施工建筑的具体形式以及施工地点的具体情况而确定出来的,对于不同的建筑物,往往在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上有着较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对于不同的工程,在设计时对于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只能作为参照,不能作为模板来使用,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的确立有很强的地域性,对于不同的工程,应当因地制宜的设计最能符合工程要求的结构,且设计要以标准件图和标准安装图为主体,不能因为定制部分的设计而使标准化部分受到影响,更不能使用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来取代标准件图和标准安装图,这是有其客观原因的,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的确立过程往往是由某个施工设计团队独立完成的,其人力、财力、技术水平有限,难以对设计的结果进行大规模的验算测试,更不可能以实物进行试验,这就使得这种设计具有先天的局限性,往往会出现一些瑕疵和漏洞,但是标准件图和标准安装图的制定过程出现此类问题的可能性就小得多,由于通过前人大量的运算和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得可靠程度有着很大的提高。对此,在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的制定过程中,应当秉承严格设计的要求,对材料的受力情况和选材的力学性能进行严格计算和验算,针对不同的项目要求,制定符合施工要求和使用要求的图纸。

1.2标准化施工设计的流程

钢结构家住的标准化设计流程对于整个设计工作的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科学的设计流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设计工作的负担,也降低了设计出现错误的发生率,同时一套流畅的施工设计流程也是工程能够达到较高质量水平的保证,以下对目前最为常用的标准化施工设计流畅进行介绍。

1.2.1 为主、次结构设计组件、零件图

在设计初期,应当首先将整体工程分为主要结构和次要结构,在设计时,优先考虑主要结构的设计,以主要结构为主体,发展和完善次要结构,保证次要结构不对主要结构进行干涉。

对于主结构,目前常采用Tekla Structures(Xsteel)软件进行模型搭建,这款软件是通过创建工程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以后自动生成钢结构详图和各种报表,在报表中有各个零件的具体规格参数,并能够估算材料的使用量,为工程预算和工程管理提供依据。在报表中,会对每个零件进行编号,将各个零件图发给加工工厂后,工厂会根据要求进行制造,最后根据报表中的零件编号将零件安装至对应位置,大大减少了出错的可能。在Xsteel软件中,也可以对建筑物进行预先模拟组装,以在设计时期就可以发现建筑的缺陷,并进行相应的弥补。

对于次要结构,目前常采用的是预冲孔系统,这在Xsteel软件中也有出现,预冲孔的作用是通过具有对应编号的连接孔,保证主结构和次结构连接的准确性。在以往的设计中,对于主、次结构的链接,常采用耳朵是焊接檩托板的方式,这种方式会增加制造时的工作量,同时可能会发生误差的积累,导致精度水平的下降。目前广泛采用的预冲孔系统,在大大降低工厂劳动强度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安装精度和安装速度,同时,由于其可以使用螺栓进行连接,在日后建筑使用寿命到期时的拆除工作也提高了便利。

1.2.2 设计安装图

安装图的作用是为日后的安装工作提供参照,并将此提供给客户,为日后的维修管理工作服务。安装图的设计应当以施工地点的具体情况和客户的具体施工要求为基础,参照主、次结构的组件、零件图,对于建筑主体,应当有详细的节点图,并配备有详细的材料汇总清单,与此同时,配备施工地的组织图,对于吊车、雨棚等的布置,也应当尽可能详细。

2 钢结构建筑标准化施工设计的优势

钢结构建筑的标准化施工设计是目前钢结构建筑的主流施工设计方式,其在很多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以下对其详细探讨。

2.1 降低人为因素对工程的影响

在制定出详细的标准化施工设计方案和图纸后,可以尽可能的降低施工人员的因素对工程的影响。减少了施工人员的操作习惯和操作失误对建筑整体质量产生的隐患。通过详细的设计图纸,根据零件的编号,对零件进行安装、拼接,使之对号入座,大大降低了工程建造的难度,同时降低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对于大规模工程,需要较多的人力,此时标准化施工设计可以使新进的施工人员在进行简单的技术培训后就可以投入工作。对于同一种建筑的大批量建造,也可以受益于标准化施工设计,使得建筑质量、外形更为统一、美观。

2.2 缩短工期

工期是影响工程成本的重要因素,工期长意味着所需要付出的人力、管理成本就高。钢结构建筑标准化施工设计可以大大缩短工期,据权威统计,施工方可以有效缩短工期达35%以上。工期的缩短意味着工程可以尽快交付使用,可以创造更大的使用价值。

总结:

施工设计是目前建筑行业一直研究与发展的课题,如何能够使钢结构建筑标准化施工设计达到最高的水平,使工程能够最大程度的从中受益,依旧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新技术的引进为钢结构建筑标准化施工设计提供了帮助,同时也为相关的研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如何能够完善标准化施工设计,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安丽. 钢结构建筑系统的标准化施工设计.《广东建材》,2012年08期.

篇7

关键词:地铁标准站;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线网标准

2005年9月,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运营。10年间,南京地铁已形成网络化运营,线网规模仅此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位列全国第5位。新的建设规划线网批复以后,至2020年总规模达到370.3km。在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了有利于建设较高服务水平的绿色公共交通环境,进而保证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地铁标准化设计日趋重要。文章以南京地铁3、5、10号线为例进行分析,提出方案优化。

1、标准化的设计优化前提条件

1.1设计优化前提条件前提条件:①车辆系统选型:6A;②车站形式:地下两层岛式车站,有效站台宽11m,长140m;③系统形式:通风空调系统的冷冻系统采用分站供冷,通风空调设置大系统、小系统和区间隧道通风、车站隧道通风共4个系统,空调大系统、隧道排风系统采用双端设置,隧道通风系统按双活塞系统设置;④供电系统:牵引降压变电所形式,不考虑能量回馈装置;降压变电所形式;⑤人防标准:设防标准抗力等级按6级人防设防,防化等级丁级,按次要车站设防,车站一端设置区间人防隔断门;⑥过街功能:非付费区考虑满足过街功能;⑦区间接口:车站两端按连接盾构区间考虑,两端均考虑盾构始发条件。1.2车站设计标准化思路车站设计标准化应符合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定位及南京地铁线路的功能定位。车站站台宽度应综合考虑客流、规划等多方面因素,且全线基本统一。公共区布置应形成统一的一套模式,合理计算竖向交通工具及售检票设备的数量,自动售票机、进出闸机、预留安检机、客服中心的布置均应顺应进、出站流线,并应考虑过街功能。

2、3号线、5号线和10号线标准车站公共区分析

3号线、5号线和10号线均为6A编组,公共区标准布置经历了几次变化,如图1~3所示。3号线多穿越城市建成区,站台规模适当放大,公共区设置3扶2楼1电梯通往站台。5、10号线公共区采用3扶1楼1电梯通往站台。

3、标准车站规模控制

3.1站台宽度站台宽度早期线路以10m居多,新线以11m居多,中心城区站点的站台宽度适当放大,采用双柱站台宽度采用12m、12.5m、13m不等。南京轨道交通标准车站站台宽度各线以11m居多,并无统一的标准。受城市化高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车站客流上升很快,现阶段不少车站的公共区已无富余空间,甚至较为拥堵,因此考虑中心城区的站点规模留出一定的余量。研究结论:南京地铁一般单柱车站站台宽度按不小于11m;地下三层岛式车站站台宽度按不小于13m,站台采用双柱;节点换乘车站站台宽度市按不小于14m,通道换乘车站站台宽度不小于13m,站台采用双柱。3.2车站竖向设计地下车站层高在全国范围均较为稳定、成熟,考虑到公共区楼梯每个踏步150mm的模数,标准站层高按站台板装修面至站厅层装修面为5.1m,站厅层装修面至站厅结构顶板不小于4.8m控制。3.3公共区柱跨公共区柱跨需结合楼扶梯布置、结构经济合理性、屏蔽门开门位置等综合考虑,单柱车站柱跨为9m、双柱车站柱跨为9.12m。

4、标准车站公共区标准化优化设计

4.1楼扶梯、电梯布置布置原则:本线站台长度140m,明确站台需设置3个竖向交通点通往站厅,且电梯应位于付费区。综合周边城市新建线路的标准车站的竖向交通工具设计标准,建议按照4台扶梯、1部T型楼梯、1部电梯的标准进行楼扶梯设置。南京市轨道交通大部分采用A型车6节编组,车站有效站台长140m。受到站台长度控制,付费区长度有限,采用中间进站两端出站的方案,能够保证足够的蓄客缓冲空间。自动扶梯的上下行方向与进出站客流方向相配合,付费区内避免客流交叉,两端非付费区都有两跨,满足客流集散需求。这样的布局使车站公共区功能分区明确,客流流线顺畅,整个公共区的进出站客流尽量少了交叉,如图4所示。为了使公共区空间开敞,同时又保证实施结构安全可靠,在设计中单柱车站考虑柱网间距9m。站台层为单柱双跨的岛式站台,无障碍电梯结合“T”型梯布置在站中心,T型梯宽度1.8m,站台两个方向均有扶梯,便于站台疏散。侧站台宽度最小处为2.7m,如图5所示。自动扶梯设置:设计中充分考虑现代轨道交通人性化设计的重点,付费区两端各布置有两组上下行自动扶梯,自动扶梯工作点至前方的障碍物大于10m,至前方电梯口大于等于18m,并且配合进站出站流线设置其上下行方向。面积小,易与在楼扶梯前方形成,带来安全隐患。(2)两端进站中间出站:全国多数线路。出闸机前方集散面积大;进闸机前方较为局促。(3)进闸机横向布置:部分早期线路。进闸机与客流进站方向垂直,进站便捷;非付费区连通道狭窄,不利于纵向过街客流,但此种客流较小;进闸机数量较难扩展槽转角较多。4.4客服中心布置客服中心的布置方案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客服中心居中设置一个;客服中心两端各设置一个。南京早期线路:居中设置一个。优点:节约工作人员,集散厅较开阔,咨询、补票人员进站方便;缺点:客服中心远离出入口通道,标识不明显,不利于咨询、临时售票。杭州、南京、广州等多数线路:两端各设置一个。优点:标识性较强,便于咨询,便于补票;缺点:多设置一套设备,需增加工作人员。集散厅视线的开阔性略差。咨询、补票人员进站行走距离长。4.5自动售票机布置自动售票机一般有以下四种形式:横向布置在楼扶梯端部、纵向布置在楼扶梯侧、纵向布置在连通道离壁墙侧、横向布置在公共区两端。优缺点比较如表1所示。本次设计将自动售票机排队客流可能与出入口过站客流交叉,需尽量将自动售票机设在端头中部,且应尽量压缩车站左端设备区面积,与出入口之间形成“凹”形布置,以供购票客流排队。折跑楼梯:公共区中部设置“T”型梯一部,梯段宽1.8m。无障碍电梯:为方便乘客使用,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在车站付费区中部设置无障碍电梯一部,并临近无障碍电梯设置宽通道闸机或疏散门。优点:布置紧凑。两端楼扶梯在站台层前方有3跨,分别照顾一节半车厢的乘客;中部3节车厢的乘客行走距离最短,站台客流流线清晰、便捷。南京的旅游资源资源丰富,T型楼梯布置可以更好地利用T型楼梯产生的站厅对景墙进行文化墙设计,展现南京窗口。4.2设置安检仪在反恐日益重要的今天,轨道交通作为人员密集地段,必须设置安检措施,标准站设计时也考虑设置安检仪,安检仪布置在进站流线上。4.3进站闸机布置进站闸机的布置方式有纵向布置(沿线路中心线)、横向布置(垂直于线路中心线)两种形式,邻近城市及南京各线大多数采用纵向布置形式。仅少数早期线路采用横向布置,而广州1、2号线已经将部分站点横向布置的进闸机改造为纵向布置。布置形式的优缺点比较如下:(1)两端出站中间进站:上海部分线路。有利于高峰时期的进站客流控制;有利于安检;出闸机前方集散4.6车站公共卫生间布置车站公共卫生间一般分设于站厅出入口旁、设于站台两种形式。无障碍卫生间分为设置独立无障碍卫生间、分别设置男女无障碍侧位两种形式。案例:宁波、无锡设于站厅层出入口旁与工作人员卫生间设置在一处。优点:可兼作城市公共卫生设施。防臭条件较好;缺点:需安排专人管理,卫生条件难以保证。站台乘客使用不便。案例:南京位于站台层。优点:乘客使用方便。便于管理;缺点:需妥善处理防臭。4.7出入口通道、口部设置标准一般位于道路下方、站厅位于负一层的地下车站,出入口提升高度均接近9m,部分车站因管线等原因,站厅或出入口通道埋深略深。站厅位于负二层时,出入口提升高度均超过12m。在部分路段由于拆迁等原因,出入口需临时设置在道路红线内,可只设置楼梯。针对上述情况,本线对出入口通道、口部设置提出以下标准:①提升高度超过8m的出入口设置一台上行扶梯,和一部不小于2.4m的楼梯;②提升高度超过12m的出入口至少设置一台上行扶梯一台下行扶梯,和一部不小于1.8m的楼梯;③换乘站、位于城区的大客流站应选择一个大客流方向或主要接驳客流方向的出入口设置双向扶梯和一部不小于2.4m的楼梯;④设置一扶一楼的出入口结构内宽不小于4.5m,设置两扶一楼的出入口结构内宽不小于6.5m;⑤单独设置楼梯时,楼梯不宜小3.0m。4.8地下站公共区标准化推荐地下站公共区标准化推荐结论如下:①站台型式:一般站采用单柱11m宽岛式站台,三层站采用双柱13m站台,换乘站(节点换乘)采用双柱14m站台,换乘站(通道换乘)采用双柱13m站台;②柱跨:单柱车站柱跨统一为9m,双柱车站柱跨统一为9.12m;③竖向交通工具:付费区两端各设置两组上下行扶梯组,中部设置T型楼梯、钢筋混凝土电梯组合;④自动检票机:进闸机纵向布置;⑤客服中心:付费区中部设置一个客服中心;⑥自动售票机:纵向靠设备区墙面布置,自动售票机采用嵌入式方案;⑦公共卫生间:卫生间设置于站台层。设置独立的无障碍卫生间。

5、结束语

对于标准站的设计,重要的是保证车站功能的前提下,控制好车站规模;充分考虑车站公共区的服务标准及客流流线。文章通过分析既有标准站的方案,提出优化标准站的设计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造价,因此文章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案可为对类似工程有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地铁设计规范[S].GB50157-201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3版)[S].GB50016-2014.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S].建标104-2008.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GB50016-2014.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GB50352-2005.

[6]蔡忠坤.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思考[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01+203.

篇8

1 地铁站的主要设计原则

1.1 车站设计应以人为本,以满足客流要求,乘降安全,疏导迅速,环境舒适,布置紧凑,便于管理为基本功能要求。

1.2 站址应选在客流量大、并且便于乘客乘降的地方。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不但方便地铁各线的换乘,也能方便与其它公交系统的换乘。

1.3 车站规模除满足远期高峰小时预测客流集散量和运营的需要外,还应满足事故发生时乘客紧急疏散的需要。

1.4 车站防灾设计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地铁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1.5 车站平面设计力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紧凑,并便于运营管理和设备布置,车站内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等条件。

1.6 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冷却塔位置应符合市规划部门的规划要求,尽量与现有或规划建筑合建,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并符合市人防、消防部门的有关要求。

1.7 考虑无障碍设计,设置盲道和无障碍电梯。如遇到设置垂直电梯有困难的车站,考虑输送残疾人轮椅车的无障碍升降平台。

1.8 防洪(涝)安全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新颁布的《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城市地下交通以及其他地下工程的建设,应兼顾人民防空的需要。

2 地铁车站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

地铁车站站位和出入口的布置以及施工工法的选择取决于几点控制因素:

①站址附近的环境以及建筑的情况;

②客流吸引;

③地面交通情况;

④工程地质条件;

⑤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

下面以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长龙站的设计为例,具体阐述在做地铁站的建筑设计时应该如何综合考虑这几点控制因素。

2.1 长龙站概述

深圳地铁5号线西起前海湾,经宝安新旧城区、西丽、龙华、布吉,至终点黄贝岭站。线路全长40.058km,其中高架线3.424km,地下线路35.858km,过渡段0.776km,共设车站27座,其中高架站2座,地下站25座,平均站间距1.512km。5号线与深圳市初步规划的轨道网络14条线(含国铁、城际铁)交叉换乘,形成12座换乘站,其中换乘枢纽4座。

长龙站位于深圳地铁5号线,龙岗区布吉街道布吉中学段吉华路下。

2.2 具体方案设计的分析和推理过程

(1)站位的选择与总平面布置

①站位选择的比较:

综合分析站址环境,考虑车站设计控制因素,对车站总平面布置作如下分析:

分析A:根据《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站的站台宽度为10m。经计算,10m宽站台已能满足远期客流集散和运营管理的需要,也能满足事故期间乘客紧急疏散的需要,因此站台宽度选用10m。

分析B:考虑地下管线的避让。站址地下的管线包括通信、电力、水管等,均为可迁移管线。但若车站放天城路道路中间,两边管线均要迁改,现往一边偏移移,只迁改一边的管线,便可以避开另一边的管线,减少管线的迁改量。另外此段吉华路北侧有暗渠,拆迁难度很大。因此,车站主体明挖条件南侧优于北侧。

分析C:从地面交通状况分析,此处为交通繁忙,车流量人流量都很大的吉华路商业路段,车站施工期间不能中断该道路交通,且应尽量保证原有车道数。对于施工期间交通疏解压力来看,站位在北侧优于道路中间。

分析D:从施工场地条件分析,吉华路南边多为低矮砖建筑,施工场地充足。

分析E:站位范围内的地质条件,基本上为淤泥质粘土层和粘土层。如果选择暗挖法施工,需增加站位范围内土体的加固的费用。

综合以上一系列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果:

(Ⅰ)从节约投资、控制成本出发,建议站台宽度选用10m。

(Ⅱ)车站站位南移优于站位北移及放在道路中间。

(Ⅲ)为解决施工期间交通疏解的问题,车站需采用临时盖挖法。

(Ⅳ)车站可采用二层明挖岛式车站。

②总平面具体布置

长龙站将车站设在吉华路布吉中学段,车站沿吉华路呈“一”字设置。四个像限都有通道可以进站及过街,并可尽可能缩短通道和风道的长度。车站为全明挖地下2层10m岛式站台,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右DK30477.00,设计起点里程为右DK30355.10,设计终点里程为右DK30568.40,车站总长为213.3m。

本站共设4个出入口(含1个预留出入口)及1个紧急疏散口。吉华路南、北侧各设置2个出入口,两站厅之间设置通道连接,兼可作过街通道。南侧的1号、2号出入口于道路边,北侧设3、4号出入口(4号为预留出入口),其中2号出入口设残疾人电梯。

在西北端设备区设有1个紧急疏散出口。车站的过街功能通过2、3号出入口之间的通道解决。所有出入口均按敞口式出入口设计。本站的4个出入口(含1个预留出入口)均具备结合地块规划建设的要求而增设出入口的条件。

整个车站分设两组风亭,风亭设于车站南侧,分别位于吉华路南侧2个地块范围内。1号风亭和冷却塔合建,按高风亭设计,可考虑按城市小品建筑造型设计。2号风亭考虑周边是绿地以及位于尖角处对行车视距的影响,按矮风亭设计。

3 车站各层平面布置

车站各层平面的布置应以人为本,满足客流要求,保证乘降安全,疏导迅速,并且布置紧凑、便于管理,其次尽可能做的美观有特色。在车站设计中要考虑到弱势群体的需求,才能充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因此必须有无障碍出入口和残疾人电梯。

3.1 站厅层平面布置

站厅公共区流线布置:中间为付费区,付费区两端为两个非付费区,两端非付费区通过通道相连。付费区通过两组相对布置的楼扶梯组与站台层相连,电梯设在付费区中部。车站东端为环控设备用房,西端为主要的设备管理用房,设有紧急疏散通道和楼梯直通室外。付费区中楼扶梯采用正八字布置,进站客流有一定的迂回,电梯布置在中间。车站出入口设在站位的四个象限,方便各个象限的客流进出车站。站厅非付费区由通道连接,实现非付费区的连通,同时兼顾了过街问题。由联络通道的一边进入付费区,在付费区的左右两侧出站。

3.2 站台层平面布置

站台层均设在地下二层,在有效站台范围两端布置了部分设备用房。

4 车站防火分区的划分

防火分区的面积不得大于1500m2。因此长龙站分为三个防火分区。站台和站厅层公共区为一个防火分区;西端的设备管理用房按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1500m2的要求,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东端的设备用房按一个防火分区划分。

5 验算方案是否满足疏散要求

火灾时紧急疏散量为远期高峰小时一列满载到达列车的载客量(1608人),加上2分钟内在站台上候车的设计客流量及工作人员20人,紧急疏散要求在6分钟(其中1分钟为反应时间不列入计算),把上述疏散量疏散到上一层或安全区域。

按下式验算:T=1+(Q1+Q2)/{0.9[A1(N-1)+A2B]}

其中:

Q1每列车满载人数1608(人)

Q2――站台候车人数工作人员=5001*1.3/3020=217(人)(候车人数根据工可所提供数字)

1.3――超高峰系数(一般车站的超高峰系数在1.1%1.4之间,闸弄口站的客流超高峰系数取1.3。)

30――高峰期一小时内列车对数

A1――自动扶梯通过能力,按9600人/h,即160人/分钟

A2――人行楼梯通过能力,按3700人/h,即62人/分钟

N――车站设计站台―站厅的扶梯总数3台

B――人行楼梯总宽(2.40m*1)=2.40m

疏散时间:T=1+(Q1+Q2)/{0.9[A1(N-1)+A2B]}

=1+(1608+217+20)/{0.9[160*(3-1)+62*2.40]}

=5.48min

车站设计方案的扶梯、楼梯数量满足紧急疏散要求。

综上所述,一个地铁站的建筑设计,是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的,对于这种百年大计的工程,一定要作全方位的考虑,才能做出功能合理、可实施性强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