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风险防控应急预案8篇

时间:2023-08-02 09:26: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风险防控应急预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险防控应急预案

篇1

一、2020年上半年应急中心的主要工作

应急中心主要职责是按照局领导要求完成全县企事业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包括指导应备案应急预案的企事业单位编制、修订突发环境时间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的通报、协调工作;负责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和环境应急物资、设备的维护管理等。

1、2020年上半年共备案《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6份,其中一家为较大风险,其余均为一般风险等级。所有备案的《应急预案》均已在县政府网进行了公开。

2、检点企业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情况,对储备不足和演练中的问题提出意见,要求整改。

3、按照局领导安排,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4、按照省厅文件要求,督促帮助企业完成应急预案网上备案工作,目前这项工作还在进行中。

二、2020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我县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将以“防范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为主要目标,切实做好环境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处置与企业风险事故日常监管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指导企业《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编制、备案工作。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规,规范指导企业完成《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编制、备案工作。同时采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做好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开展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及处置情况以及落实整改要求情况等信息的公开。

2、完善我县应急物资库信息的录入。按照2019年国家应急物资库的建立和填报手册,继续完善我县各有关部门、重点企业等企事业单位的应急物资储备数量、种类、调用、存放期限等重要信息的统计和录入,补充完善已录入信息的变更、修改和增删内容。

篇2

【关键词】化工园区;应急监管模式;研究

江苏连云港化工产业园成立于2003年6月,规划面积9.72平方公里。是苏北地区唯一的省级化工产业园区。园区东临黄海,南靠灌河,北依新沂河,环境容量大,发展空间广,人口密度低,被环保、化工专家誉为“江苏省发展化工产业的首选之地”。园区建设因地制宜,着力创新,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统一供水、供热、集中净化排污的要求。目前进区企业近百家,产品主要为医药、农药、染料、生物化工制品四大类。化工园区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化工产业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安全问题。事实上,化工园区已经构成一个完整、复杂的宏观系统,其事故风险具有连锁性和扩张性[1-3]。开展化工园区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已成为化工园区管理者当前高度重视与关注的热点。

1 园区潜在事故及危险性分析

化工园区中医药、化工企业比例较高,生产、使用、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多、数量大,生产工艺复杂,极易造成灾难性事故,并引起连锁反应。因此,化工园区整体的危险性,不仅源自单个入园企业的危险性,而且更取决于入园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4-6],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化工企业由于生产所用的原料、中间体甚至产品本身绝大多数都是危险化学品,大多又在高(低)温、高(低)压等环境下进行生产,工艺比较复杂,操作条件严格,稍有不慎,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

2)生产、储存装置日益大型化,使得化工园区内重大危险源数量众多且比较集中,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或危险化学品泄漏,易引起周边其他重大危险源相继发生事故,从而引发灾难性的“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

3)化工园区临近灌河、新沂河等地表河流的入海口处,发生危险化学品重大泄漏事故时,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水源污染和生态破坏。

2 园区应急监管模式研究

2.1 现代应急管理模式

传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注重事件发生后的即时响应、指挥和控制,具有较大的被动性和局限性。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更加全面、更具综合性的现代应急管理理论逐步形成,并在许多国家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现代应急管理主张对突发事件实施综合性应急管理[7-8],强调对潜在的重大事故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全过程管理,即由预防、准备、响应、恢复4个阶段组成,使应急管理工作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9-10]。

图1 化工园区应急管理模式示意图

应用现代应急管理理论,综合考虑化工园区兼具城市、企业应急管理特点,但又介于两者之间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在于预防与准备;而对于化工园区应急管理而言,预防重在风险防控,准备在于应急队伍、应急平台、应急组织、应急预案,响应和恢复则主要体现在运行机制上。基于此认识,笔者研究提出江苏连云港化工产业园事故应急管理模式,如图l所示。

风险防控、应急队伍、应急平台、应急组织、应急预案、运行机制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构成了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的一个有机整体,建立起化工园区应急管理新模式。

2.2 新模式在园区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2.2.1 建立和健全应急体制及运行机制

化工园区危险源集中,风险高;应急管理涵盖部门多,涉及领域广,需要有机构有专人负责。化工园区应建立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机构,明确其属性、编制、人员、职责等。化工园区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与指挥组织架构应是模块化的[12],该组织架构内各种职位可随应急范围内行政管理的具体情况而设置,即根据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和应急需求来启动相应部门、机构。

此外,应建立完善园区内部之间、园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日常安全监管和应急协调机制,提升化工园区的协调和整合能力;建立由公安、消防、安监、环保、海事、交通、卫生、城管各部门参加的应急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园区整体安全状况,及时解决园区应急管理重大事项;同时建立分级响应机制,明确企业、化工园区及上级政府各自范围内的分级原则、响应规定及其相应的等级标准。

2.2.2 构建风险防控管理体系

构建化工园区风险防控与管理体系,从企业和园区两个层面着手。

企业层面:入园企业开展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普查、申报或登记,全面掌握园区内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数量和分布;对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分级,确定化工园区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的重点,实行园区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的基础上,推动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严密监视可能使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态向隐患和事故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及时给出预警,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园区层面:化工园区应组织开展园区整体定量风险评价,分析确定化工园区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化工园区内各种潜在事故的后果影响进行评价,确定事故的影响范围、项目间的相互影响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根据整体定量风险评价结果,分析化工园区风险容量,科学规划化工园区现有空地发展规划。

2.2.3 增强应急救援队伍处置能力

化工园区主要危险是化学品火灾、爆炸、泄漏等事故。对此,重点加强驻园或临近园区的公安消防特勤队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本着“专而精”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配备现场检测、爆炸抑制、泄漏封堵、化学洗消、风险评估等装备。鉴于园区内一些化工企业建有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应从园区整体层面整合入园企业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根据各企业特点配备相关抢险救援装备,使之成为熟悉特定化工领域、专业技术强的特种工程抢险队伍。此外,医疗救护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过程的重要环节。化工园区可适当酌情建立化学品专业医疗救护队伍,或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医疗救护队能及时赶到事故现场,配合抢险救援行动。

2.2.4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针对当前化工园区应急预案普遍存在的操作性差、不成体系等问题,应进一步建立完善入园企业应急预案评审与备案制度,通过预案评审,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保证应急预案切实可行、科学有效;加强和确保化工园区各层级预案之间相互衔接,实现园区应急救援整体联动。即,园区总体预案和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预案要相互衔接,园区预案与企业预案要相互衔接,园区各类专项预案之间要相互衔接。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结合化工园区实际情况,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应急资源与设施等变动情况,以及演练效果,检查预案,发现预案的不符合性,及时修改完善应急预案,保证预案的实效性。此外,还应将应急预案编制与应急平台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应急预案的数字化管理。

3 结论

化工园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化工园区应急管理也已成为当前安全监管领域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在研究了化工园区的特点、危险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提出以重大危险源普查与监控、区域风险评价和安全规划为重点,构建风险防控与管理体系,增强化工园区应急救援队伍的处置能力,完善化工园区应急预案体系,以实现园区应急管理体制、组织及运行机制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高建明,曾明荣.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现状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3):52-55.

[2]魏利军,多英全,于立见,等.化工园区安全规划主要内容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5):16-19.

[3]魏利军,多英全,于立见,等.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方法与程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9):45-51.

[4]曾明荣,魏利军,高建明,等.化学工业园区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5):58-61.

[5]张海峰.我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4,4(12):5-7.

[6]余雁.国外化学危险品应急响应系统简述[J].安全,2002,23(2):42-44.

[7]计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肖鹏军.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危机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吴宗之,刘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及预案导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10]刘铁民.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篇3

2014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我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将以“防范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为主要目标,围绕“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保障、大气重污染应对、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应急队伍能力标准化建设”等五方面的重点任务,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加快提升应急队伍能力,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切实保障我市环境安全态势持续平稳。

二、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防控和应急保障工作。配合水务等部门做好备用水源地综合整治工作。(环境监察大队负责配合)

二是做好大气重污染应急工作。制订出台《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备案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应对重污染天气。(污染控制科牵头)

三是提高企业环境安全保障能力。根据省厅相关要求,逐步推进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试点工作,年底前力争有1家重点环境风险企业通过环境安全达标验收工作。(环境监察大队牵头)

四是提高重点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预警防范能力。协调配合经济开发区开展一次环境风险应急演练。(经济开发区综合执法局牵头、环境监察大队配合)

五是开展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根据省厅要求,加快制订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报请市政府批准设立独立的应急机构,落实编制和人员,力争年底前完成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验收工作,全面提升环境应急队伍能力。(人秘科牵头、环境应急管理中心配合)

三、其他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上报工作。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守,认真做好突发环境事件信息零报告、饮用水源地巡查报告及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季度报告工作。积极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严格落实“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应急监测,第一时间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的总体要求。

二是继续加强环境应急预案全过程管理。根据省厅出台的《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版)和《省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版),完成本级环保部门预案的修编和备案工作。推进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2014年底前,完成3-4家重点风险单位的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

篇4

(一)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坚持“无事有事按有事对待,小事大事按大事考虑”,积极协助地方政府依法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工作。在节假日、汛期和敏感时期,多渠道收集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构建全方位的信息收集系统。要做好信息报送工作,确保信息报告及时、畅通、有效,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现象。

(二)依法科学处置应对。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特别是对涉及饮用水污染、重金属污染以及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等,要快速反应、科学处置,最大程度地减轻事件造成的危害。

(三)加大事件调查和责任追究力度。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按照《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2号)的规定,及时组织开展事件调查,对肇事企业、政府部门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问责,并将事件调查处理情况报州环保局,切实做到“事件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件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四)强化环境损害评估。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时,要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程序规定》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推荐方法》的要求,开展环境损害评估试点工作。

(五)推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备案。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深入贯彻落实《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加强解读、宣传和指导,规范备案管理,督促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持续改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六)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根据有关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修工作的要求,做好应急预案体系衔接,细化响应工作流程,提高响应措施可操作性,加强预案实施保障。重点区域要督促企业细化操作方案,明确采取各项应急减排措施的时间节点和具体流程,做好应急过程及效果记录,切实将应急减排措施落到实处。我局将督促指导各地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编修和备案,并对有关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七)继续深化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深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建设的通知》要求,推动两部门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继续深化与安全监管、公安消防部门的合作,切实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流域、区域间应急联动协作机制建设。

(八)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总结落实《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情况,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防控,完善水源地和风险源单位应急预案,防范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事故次生涉饮用水突发环境事件。

(九)不断深化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督促指导尾矿库企业按照编制指南、评估技术导则、备案管理办法等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编制报备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州环保局将按照环保部印发的《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开展尾矿库汛期应急督查。

(十)强化风险防范,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台账。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行业管理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进一步摸清监管对象底数,建立环境安全监管对象台账,督促各监管对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要将环境安全检查作为全年环境执法检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和动态管理台账,建立横向、纵向沟通协调机制。

(十一)进一步完善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州环保局将进一步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完善专家管理制度,实现专家库动态更新,创新专家工作方式,充分发挥专家在环境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十二)加快推进环境应急信息化工作。各县(市)、试验区环保局要积极推动贵州省环境应急系统的使用,及时上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把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纳入系统,配合环保部开展环境应急综合管理平台风险源数据更新工作,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十三)做好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做好环境保护十二件实事的通知》中分片建成应急物质储备系统的要求, 2015年州环保局组织在全州建成2个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各县(市)、试验区要密切配合做好物资储备工作,切实加强环境应急物质储备管理和调度。

篇5

一、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

1、深入抓好学习贯彻。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注重打基础促规范,尽快建立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机制,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将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防范风险意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紧盯防御重点,坚决落实各项防御措施,提升防灾减灾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

二、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灾害风险防控

3、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风险监测评估会商机制。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等部门要加强极端天气的监测预警,建立预警信息统一机制,完善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升灾害风险预警能力。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工作专项督查,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环节进行全面检查,不留盲区。

三、加强预案体系建设,强化救灾准备工作

4、健全灾害救助预案体系,完成《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结合实际组织全县乡镇(街道)、村,各部门单位、企业、医院、学校、大型商场超市编制专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从而使我县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并根据预案规定,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四、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综合减灾能力建设

5、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时段为契机,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作用,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全力提升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加大防灾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推进力度,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救护等知识教育培训。

五、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强化救灾效能

6、建立完善多灾种综合响应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优势,实现灾前、灾中、灾后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县减灾委员会与气象、农业、粮商等相关成员单位间建立工作协同制度,健全工作规程,形成救灾合力。

7、完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协同、常态业务协调、灾情动态通报、应急资源保障等机制,实现军地高效有序联动。

8、完善应急值守制度,切实贯彻落实领导带班制、24小时值守制度,做好应急值守和突发灾害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灾前能预判、灾中能报送、灾后能统计”的“三能”灾害信息员队伍。

六、落实救灾物资保障,强化物资储备

9、物资保障计划,做到门类齐全,满足需求,保障供给,调拨快捷。立足常见自然灾害,加强先进设备和特殊装备器材配备,提高专业化技术装备水平,满足本行政区域救灾工作需要。健全多元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积极探索多渠道救灾物资社会储备机制,完善救灾物资储备调运机制建设。

七、确保救助精准规范、强化监督管理

10、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帮助受灾群众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原则,切实把“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当做当前头等大事。

11、力求“准”严格按照自然灾害救助程序确定需救助人员,严格落实“公平、公正、公开”评议制度。

篇6

一、工作目标

坚持把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治疗”的防控方针,加强对全局疫情防控和对监管企业安全生产,有效防控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二、工作依据

根据国家、省、市、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以及《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三、组织领导

成立市应急管理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四、职责分工

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疫情处置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组、应急保障组、疫情防护知识宣传组5个工作组。

综合协调组:由办公室、政治处牵头,局其他科室(大队)配合,负责收集疫情防控开展情况,协调配合市卫健、交通等重点部门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负责值守应急信息汇总与上报工作;负责梳理本单位干部职工及家属返回、离开我市情况,有无发热感冒症状人员的登记备案工作。

疫情处置组:由办公室、应急指挥中心、远程监控室负责,局其他科室(大队)配合,对生产企业可能发生的疫情与市防控领导小组做好沟通、协调、消杀、排查等开展处置。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组:由安监科、综合科、监察大队、煤炭科、非煤矿山科负责对所监管生产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查检查,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应急保障组:由救灾科、办公室负责,负责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的保障工作。

疫情防护知识宣传组:由宣教中心、综合科负责,局其他科室(大队)配合,指导本局及监管企业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普及防疫和安全基本常识,树立“防风险,保安全”的思想防护墙。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细化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二)加强跟踪服务,及时掌握动态。认真做好本局及生产企业人员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工作,督促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切实防范由此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

(三)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落实。各工作组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因防控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篇7

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按照强化管理、便于操作、覆盖全面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区级专项预案、部门预案,重点加强自然灾害救助类预案编制工作,扩大预案的覆盖面,加快编制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增强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完成《*区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区级专项预案编制工作。同时,要抓好区级专项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并重视做好重大活动、重点建设工程等应急预案制订工作。进一步推动应急预案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工作,确保行政村、企业、学校应急预案覆盖率达到100%。制订《*区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加强预案编制、、实施等方面的制度化管理,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能迅速启动预案,做到依法、有序、快速应对。

三、加快推进预警防控体系建设。按照全面开展不稳定因素大排查、大调处活动的要求,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新一轮公共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调处,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确保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进一步完善排查制度,对危险源、危险区域、安全隐患等进行调查摸底、分析评估、统计汇总,并登记建档,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加强动态监控,落实防范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区防汛防旱、社会治安、森林消防、安全生产、公共卫生、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监测预警系统,逐步建成覆盖全区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网络,加快构建突发公共事件综合预警体系,提高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平战结合”的原则,构建骨干、专业、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应急救援体系,努力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一是加强公安、民兵预备役等应急骨干队伍建设,发挥应急抢险的突击力量作用。二是要加强各类应急抢险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区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建立专业或半专业应急队伍,特别是抗洪抢险、森林消防、矿山救护、医疗救护、水电气及道路抢修等队伍建设。三是要充分发挥机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动员群众、宣传教育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和引导有技术专长的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四是要加快应急专家库建设,一方面充分挖掘本区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储备一批应急处置专家;另一方面加强与市有关职能部门沟通联系,争取市专家库市、区共享。同时开展专家会商、研判、培训和演练活动,发挥专家技术咨询与辅助决策作用,确保科学处置突发事件。

五、有序开展应急演练。各乡镇(街道)、各重点应急责任部门以及重点企业要结合实际,采取实战、模拟推演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重点抓好防汛抢险、学校安全、疫病防控、处置等应急预案演练。同时,要建立应急演练备案制,提高演练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5月份,结合“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以防汛抢险、应急转移等为主要内容的应急演练。

篇8

【关键词】 石油企业 风险 风险源 控制 工作流程

随着中国的开放,越来越多的石油公司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海外石油项目建设中。有些行业在比较舒适的地区,如金融业、计算机信息行业等,有些在自然社会环境恶劣的地区,如石油行业、工程建设行业等。但无论去哪个国家,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为了更好的识别和控制风险,以下从几个方面来浅谈一下如何规避海外工作的风险。

1 首先,确认风险点,识别主要风险源

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到达一个新国家前,必须要了解其自然风险、社会风险、交通风险等,确保自己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另外,工作开始前也要了解工作环境、工作流程、设备工艺等可能产生的危险,将其列出一个明细。

然而面对列表中一大堆形形的风险源,不可能全部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因此需要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来识别其主要风险源,以便重点进行分析。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两类。一类是LEC、MES、ESP,这三种方法都是以LEC为基础,通过简单计算来分析,另一类是RAC、定性风险矩阵和半定量风险矩阵,都是以矩阵原理为基础。

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首先确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然后通过各自的方式对风险的大小进行分级,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必要的削减和控制措施。不同点主要在于对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性,以及风险大小的定义和等级划分有所区别。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性质、规模、复杂程度、风险特性、评价人员的经验等合理选用评价方法。由于这些评价方法有很好的普遍适用性,评价人员的能力和经验对评价结果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要选择经验丰富的人员利用“头脑风暴法”反复多次进行评价,在长期的评价积累中使结果更加符合运行经验,并逐步趋于一致。

2 其次,梳理控制点,规范工作流程线

通过各种风险评价方法,明确了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控制的主要风险,下一步就是根据风险源分析产生的原因,明确控制点,规范工作流程。

例如去非洲国家工作,容易患上疟疾、马来热等疾病。这类疾病主要是由蚊虫叮咬引发的。只要抓住了蚊虫防控这一个控制点,就可以大大降低发病率。针对蚊虫防控,很容易制定一个规范的工作流程,最好各项工作都能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

(1)出国前人员要进行这类疾病的传播预防知识培训

(2)接种相关疫苗,确保疫苗的时间有效性

(3)到达工作国家后要求穿长衣长裤,到专门管理处领取防蚊虫剂、蚊帐、蚊香等防蚊灭蚊物资。

(4)有专人负责检查管理,确保防蚊虫物资的正确使用、功能有效、库存充足。

当控制点比较多时,可以利用时间、地点、操作等方式梳理,明确每一个控制点的工作流程。例如货品丢失的风险,可以从包装、发货、入关、运输途中、清关 、收货、仓储等控制点逐一分析。明确每个控制点经手的人和交接步骤,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流程。

工程建设企业经常暴露在条件艰苦的野外,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中石油借鉴西方石油公司先进管理办法,集合中国情况,推出了“两书一表”的一线管理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实这也是一种根据控制点规范工作流程的方式。“两书”指《HSE作业指导书》和《HSE作业计划书》。作业指导书针对常规专业风险控制,是一线员工培训教材和工作指导,是常规不变的工作流程。作业计划书针对现场具体施工情况和所处环境,是动态的,要求每接受一个新项目就要根据其所处环境制定新的计划,是针对新控制点作出的工作流程。“一表”指《HSE现场检查表》,即为检查控制各种控制点的所有表格的总称。

3 最后,考虑事发前后,形成风险控制面

前面说得再好,都是停留在预防控制上,要形成一个风险控制面,不仅要做好事前控制,更要确保事发后能果断处理,避免更大的损失,这就是所谓的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准备阶段,一个是响应处置阶段。准备阶段要做好预防、应急资源的储备、应急演练和培训,响应处置阶段为当风险转为现实后如何处理。这些集合在一起,形成的管理文件就是应急预案。

根据前面所说的控制点和工作流程,将每个风险源产生的事件根据损失的人员、财产进行分级,确认在哪个层级启动应急预案是关键点。而不同的范围面对的应急情况也不一样,将企业、部门、个人应急需要做的所有工作,包括准备阶段的工作流程都补充进各种常规工作流程中,就形成了一个掌控事前事后的工作流程链。

根据Q/SY1002.1-2007《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标准PDCA管理模式,即: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要形成一个完美的闭合环状,企业做的最后一步就是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各个控制点的工作流程和管理状态,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最终形成一个风险控制面。

总之,海外建设工作不仅面临着常规工作风险,结合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的新型工作风险千差万别,区分主要风险源并进行风险控制工作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工作。同时风险控制工作也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改进的工作,这就要求企业要将一批有经验又有责任心的员工长期投入到该项工作中去。只有经常性开展风险源评估,做好控制点的隐患排查工作,有部署、有措施,稳步推进风险管理,不断修复工作流程,才能使风险控制面趋于完美,使各种风险强处于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范围。

参考文献

[1] 吴苏江,邱少林,韩文成.HSE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226-245,404-407

[2] 刘景凯. 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石油工业出版社,1-17,62-13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