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09:26: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会计记账借贷关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记账符号 涵义 同现性
会计通常被公认为是一种 “商业语言”,借贷记账法是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的记账方法,趋于商业语言国际化的考虑,我国现行所有企事业单位都必须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借贷记账法的核心就是记账符号“借”和“贷”,而“借”“贷”记账符号具有对称性与同现性的特点。
一、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的产生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产生于意大利的沿海城市佛罗伦萨,当时海上贸易盛行,也促进了借贷资本的产生与发展,佛罗伦萨银行在账簿中最早使用“借方”和“贷方”的名称,当把钱借出去时就将其作为“借方”记录下来,当把钱借进来时就将其作为“贷方”记录下来,那时候“借”与“贷”仅仅表示债权和债务关系,但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单纯的记账符号,它不仅仅表示债权和债务,还包括一切款项结算及财物收支。1494 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里发表了有关复式记账的论著,全面介绍了复式记账,并从理论上确立了“借”与“贷”作为复式记账规范化的记账符号,这种以“借”与“贷”作为记账符号的复式记账其实就是借贷记账法,随后,借贷记账法在世界各国推广。
二、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的一般规定
最初佛罗伦萨银行在账簿中使用的“借方”和“贷方”,“借方”其实包含减少的意思,“贷方”其实包含增加的意思,但“借”与“贷”一旦演变为一种记账符号时就失去了原有的文字涵义,“借”不仅表示增加,也可以表示减少,“贷” 不仅表示减少,也可以表示增加,可知它具有双重涵义,它不像增减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那样纯粹,增就是增加,减就是减少,也不像收付记账法,收就是增加,付就是减少。
三、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具体规定的探讨
“借”和“贷”作为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正如“增”和“减”作为增减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还正如“收”和“付”作为收付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一样,其实就是“增”和“减”、“收”和“付”的替代词,但它不是一对一这样简单对应关系的替代,“借”与“贷”中的记账符号都替代了“增”和“减”、“收”和“付”双重意思,因此“借”和“贷”是双关的,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思,那它们的具体涵义当初是如何规定的?我们可以先分析这样一个事例,配有自动投币箱的公共汽车设置前后两扇车门,当初规定乘客从前门上车,那我们自然推定乘客从后门下车,这样就制定出一个乘客上下车的规则,即“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可知这个规则包含对称与对应的逻辑关系,“前门”与“后门”是对称的,“上车”与“下车”是对称的,而“前门”与“上车”对应,“后门”与“下车”对应,若当初规定是乘客从后门上车的话则对应关系就会发生变化,那么乘客上下车规则就变为“后门上车,前门下车”。可见,乘客上下车规则的设定取决于第一个对应关系的确立。
其实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规定也与乘客上下车规则一样,应从其所包含的要素存在着对称与对应逻辑关系出发来分析。在确定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规定之前首先必须明确三点:其一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是“借”和“贷”;其二是借贷记账法是一种记账方法,这种记账方法与所有账户都相关的,而所有账户根据经济内容分类可以划分为资产账户、负债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收入账户、费用账户,反映这些账户的一个很重要的会计等式就是会计恒等式,即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其三,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资金运动,资金运动也就是资金的变化,而资金变化的方向就是两个,即增加和减少,所以会计记录也是围绕增加额和减少额的登记这两个方面进行的。从上述三点可以看出它们包含存在对称关系的三组概念,第一组概念是“借”与“贷”,它们显然是对称的;第二组是“资产”与“权益”,从会计恒等式的角度来看,“资产”在等式的左边,“权益”在等式的右边,左右是对称的,自然“资产”与“权益”也对称,若从概念的涵义来看,“资产”反映了资金的表现形式,而“权益”反映了资金的来源,它们都是同一笔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的描述,从这个角度看它们还是对称的;第三组是“增加”与“减少”,它们的对称关系是不言而喻的。
把握了存在对称关系的这些概念后,我们就可以对概念的对应关系先作一个初次的明确规定,然后从这一个初次规定出发推导出概念的所有对应关系,比如我们先做一个这样的明确规定:资产“增加”要记“借”,这是一个初次的规定。这个规定其实揭示了在“资产”这个前提下,“增加”与“借”具有对应关系,那我们在这个初次规定的基础上就可以推导出 “减少”与“贷”具有对应关系,即资产“减少”要记“贷”,(因为“增加”与“借”对应,“减少”必然与“贷”对应,否则借贷就矛盾)。这个初次规定同时还揭示了在“增加”这个前提下,“资产”与“借”具有对应关系,那我们在这个初次规定的基础上就可以推导出“权益”与“贷”具有对应关系,即“权益”增加要记“贷”,(因为“资产”与“借”对应,“权益”必然与“贷”对应,否则借贷就矛盾)。同样根据这样的逻辑,在“权益”增加要记“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推导出“权益”减少要记“借”。
收入的增加一般会引起权益的增加,收入的减少一般会引起权益的减少,收入-费用=利润,而利润就属于所有者权益,根据数学定理规定,“被减数减去减数,当减数一定时被减数越大差的结果就越大,当被减数一定时减数越大差的结果就越小,反之被减数越小差的结果就越小,减数越小差的结果就越大”,即费用一定时,收入变化方向为增加,利润变化方向同样为增加,收入变化方向为减少,利润变化方向同样为减少)可知收入的变化方向与权益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所以收入的对应关系与权益的对应关系是类似的,即收入的“增加”要记“贷”,收入的“减少”要记“借”,同理,费用的增加一般会引起权益的减少,费用的减少一般会引起权益的增加,可知费用的变化方向与权益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即与资产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所以费用的对应关系与资产的对应关系是类似的,即费用的“增加”要记“借”,费用的“减少”要记“贷”,通过对借贷记账法所涉及的概念逻辑关系的探讨,我们就可以确定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的规则,从上也可以明确到,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的设定取决于第一个对应关系的确立。
四、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的具体规定
通过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具体规定的探讨,我们就揭示出借贷记账符号的具体涵义,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资产类账户若使用“借”这个记账符号就表示资产增加的业务已发生,或者说资产增加业务就用“借”这个记账符号将之记录;反之,资产类账户若使用“贷”这个记账符号就表示资产减少的业务已发生,或者说资产减少业务就用“贷”这个记账符号将之记录。权益类账户若使用“借”这个记账符号就表示权益减少的业务已发生,或者说权益减少业务就用“借”这个记账符号将之记录;反之,权益类账户若使用“贷”这个记账符号就表示权益增加的业务已发生,或者说权益增加业务就用“贷”这个记账符号将之记录。收入类账户记账符号的规定与权益类账户相同,费用类账户记账符号的规定与资产类相同。从上也可以看出,“借”与
“贷”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只表示其中的一种涵义。
五、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的同现性
用借贷记账法对具体经济业务进行记账时,“借”与“贷”记账符号会同时出现(简称“同现性”),这里对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的同现性进行分析。我们知道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的恒等式,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会计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复式记账及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不管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多么错综复杂,但它们始终不会破坏这个恒等式。
根据天平平衡原理可知,若一笔经济业务涉及等式的两边绝对是两边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等式不变;若一笔经济业务只涉及等式的一边,绝对是同一边的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减少,增减金额相抵消,等式不变。我们现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对这两种情形进行分析,第一种情形下,若经济业务涉及等式的两边,即同时涉及资产与权益,它们变化的方向是相同的(同时为增加或减少),根据前面的规则可知在变化方向相同情形下,资产与权益对应的记账符号为“资产记借,权益记贷”或“资产记贷,权益记借”,在这里“借”与“贷”记账符号同时出现;第二种情形下,若经济业务只涉及等式的一边,即涉及资产(权益)的两个项目,它们的变化方向是不相同的(其中的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减少),根据前面的规则可知在同为资产(权益)情形下,资产(权益)的两个项目对应的记账符号为“资产的一个项目记借,资产的另一个项目记贷”或“权益的一个项目记借,权益的另一个项目记贷”, 在这里“借”与“贷”记账符号也同时出现。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会计恒等式下,用借贷记账法对任何经济业务的描述都会同时出现“借”与“贷”这两个记账符号,它们不会单独出现其中的一个,这正好说明了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具有“同现性”的特点。
六、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对称性与同现性的应用
根据前面对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对称性的探析,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一个借贷记账符号的顺口溜,顺口溜的下半句与上半句是对应的,当你确定了上半句时,根据记账符号的对称性自热而然就推导出下半句。另外下面所列顺口溜中的有些语句是重复的,是为了更好说明语句的推导过程。整个顺口溜不仅反映了借贷记账法相关概念对称与对应的逻辑关系,加深对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的领会与理解,而且还可以作为会计初学者对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进行记忆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语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整个顺口溜只要先记住第一句“资产增加要记借”,其他语句自然而然就记住。
资产增加要记借,
资产减少要记贷;
资产增加要记借,(重复)
权益增加要记贷;
权益增加要记贷,(重复)
权益减少要记借。
另外还要说明的是收入类账户记账符号的使用与权益类账户是相同的,成本费用类账户记账符号的使用与资产类账户是相同的。
【参考文献】
设置会计科目和建立账户就好比在一个风景名胜区按照预先设计的图纸建造的一座旅店内的、为了满足不同层次顾客需要而编了号的房间。而怎样才能使这些房间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就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记账方法。按照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将发生经济业务如实地在相关账簿中进行登记,这就是记账方法的意义所在。按其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以分为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反映的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和不完整的记账方法,尽管其具有手续比较简单的优点,但是由于它没有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之间不能形成相互对应和平衡的关系,所以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单式记账法相对应的是复式记账法,它是由单式记账法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类科学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有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同时进行反映的记账方法。这种记账方法虽然相对于单式记账法来讲记账手续比较复杂,但是由于其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保持账户之间的相互对应和平衡关系,所以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清晰度,有利于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进行试算平衡的检查。
复式记账法主要有:借贷复式记账法、增减复式记账法和收付复式记账法等三种,而目前最通用的是借贷复式记账法。
借贷复式记账法简称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最初的“借”与“贷”是与商品经济中的借贷关系相联系的经济范畴,是与经济往来中的债权债务相关的借贷关系的一种表示方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与“贷”已经逐渐地失去了其原有的“借”进来和“贷”出去的含义,而成为一种单纯的记账符号。就像人的名字只是识别各个人的一种符号而已。借贷记账的主要特点是:
以“借”与“贷”为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至于究竟是哪方登记增加,哪方登记减少,则要取决于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
由于复式记账法是建立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会计等式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登记增减的一般规律如图所示:
借方账户名称贷方
资产或费用的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或利润的期初余额
资产或费用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或利润的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或利润的增加资产或费用的减少
资产或费用的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或利润的期末余额
上述账户中所表达的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资产或费用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根据这一规则,经济业务一旦发生,则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例如:
当企业用银行存款5 000元购买材料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银行存款”和“原材料”两个资产类账户一增一减5 000元;
当企业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10000元并直接用于偿还了一笔应付账款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两个负债类账户一增一减10000元;
当企业收到一笔捐赠资金20000元并存入银行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一个“银行存款”资产类账户和一个“资本公积”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同时增加20000元;
当企业用银行存款50000元归还了银行的一笔长期借款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一个“银行存款”资产类账户和一个“长期借款”负债类账户同时减少50000元。
对上述经济业务加以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下,经济业务的一般登记规律是“同类账户一增一减,两类账户一增一减”,且始终保持“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基本记账规则。尽管在遇到复杂的经济业务时,会出现“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情况,但是其仍然不会打破这一基本规则。
在运用借贷记账法登记经济业务时,有关账户之间会自动形成相互对照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之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具有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对应账户。
为了便于账户对应关系的正确表述和日后的监督检查,在将经济业务记入账簿前应先根据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及其借贷方向和金额编制会计分录,在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记账。所谓会计分录是指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和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双重记录,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一般有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是指只涉及两个相关联账户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是指涉及两个以上相关联账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晰性,一般不要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账户记账工作就像俗话说的“常在河边走,哪会不湿鞋?”的道理一样,不可能不发生差错。为了保证一定会计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上的正确性,有必要在一定的会计期末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由于借贷记账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为其基本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因此,借贷的平衡关系不仅体现在每一笔会计分录中,而且也反映在全部账户的关系上。其主要表现是: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设置会计科目和建立账户就好比在一个风景名胜区按照预先设计的图纸建造的一座旅店内的、为了满足不同层次顾客需要而编了号的房间。而怎样才能使这些房间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就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记账方法。按照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将发生经济业务如实地在相关账簿中进行登记,这就是记账方法的意义所在。按其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以分为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反映的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和不完整的记账方法,尽管其具有手续比较简单的优点,但是由于它没有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之间不能形成相互对应和平衡的关系,所以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单式记账法相对应的是复式记账法,它是由单式记账法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类科学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有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同时进行反映的记账方法。这种记账方法虽然相对于单式记账法来讲记账手续比较复杂,但是由于其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保持账户之间的相互对应和平衡关系,所以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清晰度,有利于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进行试算平衡的检查。
复式记账法主要有:借贷复式记账法、增减复式记账法和收付复式记账法等三种,而目前最通用的是借贷复式记账法。
借贷复式记账法简称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最初的“借”与“贷”是与商品经济中的借贷关系相联系的经济范畴,是与经济往来中的债权债务相关的借贷关系的一种表示方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与“贷”已经逐渐地失去了其原有的“借”进来和“贷”出去的含义,而成为一种单纯的记账符号。就像人的名字只是识别各个人的一种符号而已。借贷记账的主要特点是:
以“借”与“贷”为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至于究竟是哪方登记增加,哪方登记减少,则要取决于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
由于复式记账法是建立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会计等式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登记增减的一般规律如图所示:
借方账户名称贷方
资产或费用的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或利润的期初余额
资产或费用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或利润的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或利润的增加资产或费用的减少
资产或费用的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或利润的期末余额
上述账户中所表达的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资产或费用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根据这一规则,经济业务一旦发生,则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例如:
当企业用银行存款5000元购买材料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银行存款”和“原材料”两个资产类账户一增一减5000元;
当企业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10000元并直接用于偿还了一笔应付账款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两个负债类账户一增一减10000元;
当企业收到一笔捐赠资金20000元并存入银行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一个“银行存款”资产类账户和一个“资本公积”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同时增加20000元;
当企业用银行存款50000元归还了银行的一笔长期借款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将会使一个“银行存款”资产类账户和一个“长期借款”负债类账户同时减少50000元。
对上述经济业务加以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下,经济业务的一般登记规律是“同类账户一增一减,两类账户一增一减”,且始终保持“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基本记账规则。尽管在遇到复杂的经济业务时,会出现“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情况,但是其仍然不会打破这一基本规则。
在运用借贷记账法登记经济业务时,有关账户之间会自动形成相互对照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之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具有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对应账户。
为了便于账户对应关系的正确表述和日后的监督检查,在将经济业务记入账簿前应先根据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及其借贷方向和金额编制会计分录,在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记账。所谓会计分录是指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和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双重记录,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一般有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是指只涉及两个相关联账户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是指涉及两个以上相关联账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晰性,一般不要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账户记账工作就像俗话说的“常在河边走,哪会不湿鞋?”的道理一样,不可能不发生差错。为了保证一定会计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上的正确性,有必要在一定的会计期末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由于借贷记账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为其基本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因此,借贷的平衡关系不仅体现在每一笔会计分录中,而且也反映在全部账户的关系上。其主要表现是: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复式记账法是对每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全面、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复式记账按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试算平衡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
二、熟悉借贷复式记账法理论的基本内容
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历史最悠久、最复杂、当今流行最广、国际通用的复式记账法,也是目前我国法定的记账方法。其原理包括了五项基本内容
(一)记账符号
以“借”“贷”为符合,用来标志经济业务记入账户的方向。一切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二)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是借贷记账法科学体系的基本要素,也是建立借贷记账法的客观依据。
(三)账户、账户的设置、分类、账户结构
1.账户,是对会计具体对象按经济内容进行归类并反映、控制它们的日常动态和静态的工具。设置和运用账户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内容的具体类别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和控制,从而提供系统的动态、静态指标的专门方法。2.账户的设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账户与会计科目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账户的设置以平衡公式等号两端的具体类别为依据,因此应分别设置资产(包括费用成本)类账户和负责及所有者权益(包括收入成果)类账户。3.账户分类。这是深刻认识、准确掌握和熟练运用账户的最有效方法。按经济内容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费用五类账户。4.账户结构及其登记的业务内容增(用+表示)减(用符号-表示)变化情况。账户基本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账户的名称、账户的借方(左方)和贷方(右方)。账户的性质决定了借方、贷方的使用方法。(1)资产(含费用成本)类账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结余额在借方。(2)权益(收入成果)类户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结余额在贷方。(3)归纳起来来讲,账户的结构可以简记为: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在借方;权益类账户贷方登记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在贷方。
(四)记帐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是按照复式的要求和帐户的使用方法,对每笔经济业务在两个以上帐户中全面地、相互联系地登记所出现的必然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既是指导编制会计分录的规范,又是检查入帐正确与否的依据。
(五)平帐方法
按照借贷记账法要求记账的结果,在所设置、运用的账户中必然出现三组对等关系。1.Σ账户期初借方余额=Σ账户期初贷方余额。2.Σ账户借方发生额=Σ账户贷方发生额。3.Σ账户期末借方余额=Σ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备注:Σ求和符号,表示全部之意。以上这三组对等关系,是判断记账、算账正确与否的依据。上述检查,通常是借助于编制“对照表”来实现的。以上五个方面,既反映出借贷记账法的特征,也描绘出借贷复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科学、严密、完善的方法体系。
三、熟知借贷记账法下的会计分录编制方法
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对企业经济业务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准确、熟练地在账户体系中的有关账户中全面、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编制记账凭证在教学与考试中多为编制会计分录。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所谓会计分录,就是确定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
(二)会计分录的要素。会计科目、记账方向、应记金额。
(三)会计分录的种类与形式。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复合分录:包括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三种。
(四)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
上借下贷,左右错开。先借后贷,即借方在前,贷方在后;借贷符号下与账户名称文字间用冒号“:”隔开;贷方的账户名称文字和数字都要比借方后退两格书写;在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和多借多贷的情况下,借方或贷方的文字要对齐,金额也应对齐。
(五)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与方法
分析经济业务事项,根据“账户核算内容”涉及哪些账户;确定涉及的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根据“账户结构”和“记账规则”确定涉及账户的记账方向;计算涉及账户的记账金额,有时需要借助“记账规则”。
(六)编制会计分录需要熟悉的技巧
关键词:借贷记账法 会计等式 账户结构 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作为理论依据,来记录和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和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借”和“贷”在客观上充当了记账符号的角色,其字本身已无实际意义,仅仅是一种符号。从复式记账方法的发展史来看,十世纪以后的贸易金融中心意大利,借贷记账法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当时出现的从银行借贷,表示清楚的记载存款和贷款“借”和“贷”,随着经济的发展 ,“借贷”就失去了原来的含义,仅变为一种记账符号,成为会计上的专门术语。
一、借贷记账法概念的讲解
所谓借贷记账法就是以“借”、“贷”两个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要理解“借贷记账法”,首先必须理解什么是“借”、“贷”。
1.借贷记账法中的“借”和“贷”记账符号的讲解
“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是用以指明记账的增减方向、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账户余额的性质等。而与这两个文字的字义及其在会计史上的最初含义无关,不可望文生义,不能简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借”、“贷”不是谁欠了谁,它只是一种符号而已,没有实在的意义。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讲解
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和结果,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是主要的会计要素,所以得到了一个会计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由于负债实际上是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权益,因此,可以把会计恒等式写成:资产=权益;公式左边表示资金的占用,右边表示资金的来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可以打个比方,如:你们口袋里的钱是从哪来的呀,无非是从二个方面取得,一是,向别人借的,二是,家里人给的,所以我们得出“口贷里的钱=向别人借的+家里人给的”,然后再说明,口袋里的钱好比资产,向别人借的钱就是负债,家里人给的钱好比是所有者权益,借的钱要还是债权人的权益。家里人的钱让你读书,是为了让你到学校学好本领将来好就业,那当然是投资了,家里人当然要过问你的学习情况等,这是家里人的权益。通过这样的比喻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恒等式的含义。
3.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的讲解
账户是用来记账用的,可以把每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借贷记账法是一种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复式记账法。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具体地说,资产的增加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贷方,账户若借方有余额,表示为资产的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在其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在其有关账户的借方,账户贷方有余额,表示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一般资产类账户都为借方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为贷方余额,但其结构是不同的。
二、记账规则的讲解
记账规则,是指运用记账方法正确记录会计事项时必须遵守的规律。记账规则是记账的依据,也是对账的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部分的讲解可以通过具体业务来说明。通过具体业务的讲解,让学生全面理解记账规则是怎样体现在经济业务中的。理解记账符号反映的是各种经济业务数量的增加和减少,进而理解“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都具有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含义。
三、试算平衡的讲解
试算平衡就是指在某一时日(如会计期末),为了保证本期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依据会计等式或复式记账原理,对本期各账户的全部记录进行汇总、测算,以检验其正确性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并可查明出现不正确会计记录的原因,进行调整,从而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讲解中要让学生明白试算平衡是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借贷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来进行的,试算平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本期发生额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
1.本期发生额平衡法
本期发生额平衡法是指将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分别加总后,利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来检验本期发生额账户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这种试算平衡方法的原理是:在平时编制会计分录时,都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将其记入有关账户经汇总后,也必然是“借贷必相等”。本期发生额平衡法主要是用来检查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进行各种账户处理时的正确性。为了让学生对试算平衡原理有透彻的认识,同样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举例,来验证是不是每笔业务发生后,会计等式仍保持平衡。
2.余额平衡法
余额平衡法是指在会计期末账户余额在借方的全部数额和在贷方的全部数额分别加总后,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来检验会计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余额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账户的期末余额在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由于存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所以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应当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余额平衡法主要是通过各种账户余额来检查、推断账户处理正确性的。如果试算不平衡,说明账户的记录肯定有错,如果试算平衡,说明账户的记录基本正确,但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是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如果发生某项经济业务在有关账户中被重记、漏记或记错了账户等错误,并不能通过试算平衡来发现。但试算平衡仍是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唯物辩证法与会计学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在教学中会计学与唯物辩证法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等方面都可以通过对学生培养和运用辨证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会计教学中培养和运用辨证思维能力对学生正确世界观的树立、科学思维方法的掌握、会计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课程的学习等势必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感觉似乎在听天书,特别是对借贷复式记账法深感迷惑不解。复式记账以会计等式为直接理论基础,为深入理解和掌握借贷复式记账法,除了运用会计等式这一理论基础,还应该从代数学、哲学中寻求获得理论和思维方法的支持。本文则试图基于唯物辩证法对借贷复式记账法进行诠释。
各门具体科学离不开哲学的指导,会计学当然也不例外。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辩证思维就是一种思维方法,是客观辩证法的主观反映;会计也属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企业的再生产活动)的实践活动,会计学就是来自会计实践活动并指导会计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唯物辩证法和会计学二者有许多共同的方面。世界是辨证唯物的,因此,会计学必然是辨证唯物的。会计学中充满着辩证法,会计学中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法思想,渗透着辨证思维。所以,在会计学的教学中,恰当地把普遍的辩证法思想与会计学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掌握辨证思维这种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有力工具,又有利于学生对会计学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养成以及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知识贯通等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复式记账的辩证法思想
复式记账法是对于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之所以比单式记账法科学、严密,就在于它符合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符合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为什么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都必须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相互联系进行等额反映呢?
第一,依据唯物辩证法的整体性思想,会计账户的设置要全面完整。我们既要看到一个会计单位的各种形态的资产,又要明确这些资产所具有的经济利益的归属,即,资产=权益。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任何企业单位要从事经营活动,都必须或多或少地拥有或控制一些经济资源;企业的这些经济资源客观上又表现为企业资产和这些资产所具有的经济利益的归属。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其性质不同,但又彼此联系,相互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既然它们在数量上存在着等量关系,我们就必须同时运用多个账户把这些等量关系反映出来。
第二,依据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思想,会计账户的设置不仅要全面完整还要系统。具体而言,必须根据会计等式以及资金运动“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的理论,例如为反映制造业资金筹集与退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账户的设置必须全面、系统,诸如:依次利用“银行存款”、“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和回到“银行存款”账户,再经过“本年利润”账户,最终到“利润分配”等基本账户,相互联系地系统反映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这些账户之间既具有时间上继起的关系,又具有空间上同时设置、同时存在的关系。这样设置的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相结合,就可以在一个静止的画面上反映出企业资金的运动,也体现了辩证法的时间、空间思想。
第三,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运动的观点认为,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而相互作用必然使事物的原有状态和性质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引起事物的运动。具体到企业的资金运动,就表现为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有其来龙去脉,随着企业经营过程的推进。业务不断了结又不断发生,引起资金形态的转化,从而推动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至少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化,或者是会计要素之间或者是会计要素内部至少两个方面发生等额变化,而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每一方面都不能孤立地进行。因此,会计核算时,只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联账户对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进行双重反映,才能把企业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及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来龙去脉在账户中真实、正确、全面完整、系统的反映出来。这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辩证法,也只有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才能科学解释复式记账的根本所在。可以这样说,会计学家提出并解决了对会计事项怎样进行反映、监督、分析、控制等问题。而的唯物辩证法则提供和揭示了会计活动运行的内在本质特征和理论基础。
二、借贷记账法的辩证法思想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的具体方法之一,自上世纪末开始它已经成为我国法定的唯一一种记账方法,并为国际所通用。借贷记账法的奥秘曾是中外会计学界研讨的热点,现在本文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诠解,会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也更容易为学习者所接受和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身是相互联系并具有内部规律可循的。作为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只有当它符合“一分为二”、“对立统一”这一事物运动普遍规律的要求,能够客观、严谨、本质地反映资金运动的真实情况,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并在操作上还要符合简便、明晰、准确、及时、通用等要求时。才能被会计界及管理当局等相关人员普遍接受。将多种记账方法进行比较,迄今为止只有借贷记账法最符合这些标准、最具有科学性。
第一,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企业资金运动的类型尽管多种多样,但引起会计要素有关项目金额变化的只有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为了记录这两种相反变化的情况,就需要把账户的基本结构设计为左、有两方,一方记增加,另一方则记减少。每个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任何账户结构都分为对立的两方,分别记录其增加、减少的金额。相应地,也把账户体系的结构划分为两大类,即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类账户,这两大类账户记录其增加、减少的金额及余额反映的方向相反。这些规定以及记录的结果始终保持着平衡关系的原理,都体现了一分为二、对立统一规律的本质要求。账户的经济内容与账户结构之间的关系,还体现了内容与形式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账户的经济内容是账户存在的基础,决定账户的性质,账户的结构是表现账户内容的形式。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内容,为内容服务;反过来,形式又能够反作用于内容,二者相互依赖、互为作用;形式适合内容时,可以使内容得到充分表达,促进事物发展,反之,则对内容起消极阻碍作用。实践证明,借贷记账法把账户的基本结构分为左右对立的借贷两方,并由账户的经济内容即账户的性质决定哪方记增加,哪方记减少,这一结构特点适合账户经济内容的表现。从账户的余额来分析,借贷记账法能够通过账户余额的方向判定账 户的性质。例如,共同性账户,如果在某一时点上,共同性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余额在借方,可以判定该账户属于资产性质;如果另一时点上,余额在贷方,就可以判定该账户属于负债性质。将资产和负债统一于一个账户中核算,并根据账户余额方向反映债权、债务之间的转化,这种处理方式既能够清楚反映客观的经济关系,也是矛盾转化规律的绝好运用和体现。
第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是“借、贷”两字,它的产生有着历史渊源,从具体到一般,直至成为纯粹的记账符号。这两个记账符号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用于指示各类会计要素增减金额记入账户的方向。只有高度抽象的记账符号,才能满足高度概括千差万别的经济业务来龙去脉的记账方向的需要,也才能有简明单一的记账规则,才会有普遍的适用性。它是借贷记账法的特点之一,也是优点之一;借贷记账法把账户分为两大类,其增减金额记账方向相反的表现,也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本质要求。借贷记账法运用一对对立的记账符号来反映会计内容的增加和减少、资产和权益、收入和费用等多对矛盾概念,使建立在六大会计要素基础上的账户在登记时更加形象、直观;而且借贷科目相互联系构成的会计分录反映了一笔业务的来龙去脉,既看到了业务的结果也反映了原因;会计科目与金额的结合也使会计分录同时反映了经济业务的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原因与结果、质与量也使记账方法与辩证法有了紧密的联系。
第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它的特点是方向对立、平衡记账,毫无例外地适用于所有经济业务。其优越性也很明显:(1)它高度抽象、精练,使会计分录和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简单明了,便于对账;(2)它是一元化规律,概括了各种类型业务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化关系;(3)它使试算平衡能够采用对立统一的直接平衡法。这些优点是其他类型的复式记账法所不具备的。
第四,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是根据借贷记账规律和会计等式的原理,来检查各类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由于每笔经济业务都是以借贷记账规律记录的,因而在各项业务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后,就能够自动产生三种状态的直接对立平衡:(1)每项业务的会计分录,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必然对立平衡;(2)一定会计期间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所有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也必然直接对立平衡;(3)一定会计期末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与所有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也必然直接对立平衡。平衡与不平衡是一对矛盾,通过试算,如果账簿记录达不到上述三种平衡,就可以肯定会计记录有错误。虽然有些记账错误通过试算平衡不能直接发现,但也可以运用经济业务之间的逻辑联系来检查。
从借贷记账法产生、发展和普遍应用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借贷记账法的创立者或是西方国家中推动会计理论发展和完善的学者专家及管理层,在他们的著书立说中虽然没有着意揭示和描述会计学中的辩证法,但他们实际上是在不自觉地运用了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辩证法,这也正是借贷记账法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奥秘所在。研究会计学中的辩证法思想,不仅在于揭示借贷记账法的奥秘,更重要的是在会计的学习和实践中,自觉、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与《会计学》是一般科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通过注重培养和运用辨证思维方法进行会计教学,既运用、巩固了辩证唯物主义知识,又加深、加快了对《会计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进一步确立、掌握辨证思维方法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还指导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思考方法,真正收到了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实践证明,辩证思维所特有的创造性、发散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世定,我的会计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
[2]《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33号,2006年2月15日
[3]《会计学》,杜兴强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4]《会计学原理》,黄惠琴,李忠波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关键词借贷记账法会计核算对象会计等式经济利益
借贷记账法是全世界、也是我国通用的记账方法。其科学性和优越性是经过了大量实践检验的,是举世公认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对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理论就全部理解透彻了。事实上,在借贷记账法的“上空”,还漂浮着一些疑云。我们甚至对借贷二字的含义也没有完全了解。本文试图提出一些问题,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真是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吗
科学、完整地复式记账法是以一定的会计等式为基础的。一般认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简言之,就是:
资产=权益(1)
笔者认为,这是不对的。在各种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等式(1)的变化不外乎是以下两种情况:
(1)等式两边同时变化,则“同增同减”。如资产增加,则权益增加;资产减少,则权益减少。
(2)等式只有一边发生变化,则“有增有减”。如资产不变,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权益不变,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显然,这两种情况正好就是增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而不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这说明,会计等式(1)不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能作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其原因是这个等式是错误的。因为资产和权益并不相等,而是性质相反,数学符号也相反。用等式表示,应该是“资产=-权益”,即“资产+权益=0”。“资产+权益=0”才是正确的会计等式,“资产=权益”仅仅是反映在忽略数学符号的情况下资产和权益的绝对值相等这一特定情况。
可见,作为借贷记账法理论依据会计等式应该是:
资产+权益=0(2)
在会计等式(2)里,不管是几个要素同时变化,还是仅有一个要素内部变化,都只有一种情况发生,这就是“有增必有减,增减必相等”。如资产增加,则权益必减少;资产不变,则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权益不变,则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假设符号“借”表示增加,符号“贷”表示减少,则等式的变化情况又可表述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正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由此可见,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应该是“资产+权益=0”。
2如何理解借贷记账法的会计等式
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系统是以“资产=权益”(即会计等式(1)),而不是“资产+权益=0”(即会计等式(2))为基础的。这两个会计等式明显不一样。难道几百年以来所用的会计等式就错了吗?
2.1从纯数学的意义来看,两个会计等式是完全等效的
在“资产=权益”里,权益的值是取的绝对值,因而是正数。而在“资产+权益=0”里,权益的值是其实际值数。权益的实际值和资产相反,是一个负数。因此,“资产+权益=0”反映的是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二者正好相互抵消这一现象。可见,这两个会计等式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只是表示方法不同而已。
2.2从经济意义上看,两个会计等式反映了对会计核算对象的不同理解
尽管两个会计等式都是成立的,在数学上是等效的,但这两个会计等式所表达的对会计对象的认识是不同的。
会计等式体现了会计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会计要素又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因此,会计等式的表述形式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会计对象的认识。下面分析两个会计等式对会计对象是如何理解的。
2.2.1对资产和权益的关系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0”认为,资产和权益是一个整体,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直接的加减运算。会计对象就是由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会计对象=资产+权益”。“资产=权益”则认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个会计对象在两个不同角度上的反映。二者不能放在一起进行直接地加减运算。会计对象可以具体化为资产和权益两个会计要素,但这两个要素不能相加减。
2.2.2对会计对象的整体性质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认为,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其总体即为资金的总额。“资产+权益=0”则认为,会计对象的值在整体上“=0”。
为什么会计对象整体会表现为一种为0的“中性”状态?这要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矛盾的基本平衡而使事物呈现出为0的“中性”状态,并相对稳定,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并且往往在整体上表现为“0”的。例如,电是正电和负电的对立统一,一个物体往往由于所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而表现为不带电。又如,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立统一,二者却往往相互抵消,物体表现为相对静止。再比如,原子中有质子、中子和电子,相应地科学家也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和反电子,乃至于与物质世界相对应地,存在一个反物质世界。而正物质和反物质相遇就会变成0(“物质湮灭”)。
自然界是这样,社会也是如此。如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相辅相成、市场中的供求平衡都使主体在总体上呈现出为“0”的“中性”。企业是一个享受民事权利、同时又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资产(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经济权利)和权益(企业所承担的一种责任)是对等的,两者相互“抵消”(资产+权益)后企业的“净权利”为0。
2.2.3对资产和权益属性的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认为,资产反映资金的占用,权益则反映了资金的来源。都是资金在不同角度上的反映,都是正数。但不能相加减。资产和权益是一种平行、对等的关系。资产和权益并不是一对矛盾,仅仅是数量上相等的两个独立的对象。而按“资产+权益=0”,资产和权益一正一负,性质相反,但又可以共居于一体,可以放在一超相加减,具有同一性。可见,资产和负债构成会计对象内部的一对基本矛盾。
笔者认为,“资产=权益”仅仅反映了会计核算对象内部的一种表面上的数值平衡,而“资产+权益=0”则揭示了会计核算对象的本质和总体特征。
3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是什么,借贷符号的含义是什么
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也就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如前所述,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就是“资产+权益”。如何理解?
如前所述,资产和权益是一对矛盾。一正一负,性质相反,表现了二者的对立性;而另一方面,二者又共居于一体,可以汇总计算,表现出二者具有同一性。弄清了这种同一性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会计核算对象的实质。
资产和权益的共同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是经济利益。事实上,财政部早在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各要素就是这样定义的:
第12条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第69条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第79条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第84条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第99条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制度》把每一个会计要素都定义为企业经济利益。由此可知,会计核算的对象就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概括地说,会计核算的内容无非就是资产和权益两个方面,其中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权利,属于正项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增项,资产增加则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权益则是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包括对债权人承担的偿债义务和对所有者承担的受托经营义务)。义务和权利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正项的经济利益,那么权益则是负项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减项,权益增加则企业的经济利益减少。
明确了会计对象的本质,则借贷的含义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借表示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贷表示企业经济利益的减少。也就是说,借就是“增加”的意思,贷就是“减少”的意思。具体分析如下:
(1)借项业务。借资产,表示资产增加,显然反映企业经济权利增加,即经济利益增加,对企业“有利”;借权益,则反映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减少,同样对企业“有利”,同样表示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所以,不管是借资产还是借权益,都是反映经济利益增加。
(2)贷项业务。贷资产,表示资产减少,显然反映企业经济权利减少,即经济利益减少,对企业“有害”;贷权益,则反映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增加,同样对企业“有害”,同样表示企业的经济利益减少。所以,不管是贷资产还是贷权益,都是反映经济利益减少。
4“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是一种巧妙的创造吗
诗人歌德赞美借贷记账法是“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但笔者认为,与其说借贷记账法是一种绝妙的发明创造,还不如说是对会计对象的一种深刻地、科学地认识。
人们一般把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作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由此产生的认识就是,借贷记账法在把资产账户设计成“借增贷减”,同时对权益账户来一个“反其道而行之”,规定权益账户为“借减贷增”。就是这么巧妙地一设置,使记账工作变得非常科学、简明、方便。于是人们认为,借贷记账法是一种“绝妙的创造”。
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理解借贷记账法是不正确、不深刻的。借贷记账法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精巧的设计、机智的巧合、巧妙的创造,甚至谈不上是一种创造。它是朴实无华的,甚至可以说它没有丝毫的技巧。但它确实是非常深刻的、非常科学的!
信息新技术促使人们改变原先的思维方式,重新考虑新的会计方法。美国前会计学会会长井尻雄士教授在80年代初提出了“三式簿记”新概念,美国的阿妮塔。霍兰德等教授提出基于事件驱动法的事项会计,主张打破原有复式记账原理,变原有的货币反映为多维反映,他们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信息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之上的。虽然信息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会计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重构未来的会计格局,但这种重构必须是会计科学性与信息新技术科学性的相互融合与完美结合,忽视其中的任何一方,都会使会计的发展受到影响。基于这一认识,这里对电算会计中的若干会计方法加以探讨。
一、电算会计中借贷记账法是否不适用
在借贷记账法中,“借”既可以表示增,也可以表示减,而“贷”既可以表示减,也可以表示增,卢卡。帕乔利提出的复式借贷簿记方法之所以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正是因为其“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锱铢必较、泾渭分明的科学原理。
尽管我国会计实务也曾一段时间对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情有独钟,但最终仍达成共识,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借贷记账法。
本质上说,在借贷记账法中,借和贷只是代表一种符号,而其实质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换句话说,不管是在手工会计中,还是在电算会计中,衡量记账凭证是否采用借贷记账法,主要看其是否体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基本原则。在电算会计中,尽管记账凭证库文件的数据结构有“借贷金额”型、“借贷方向”型和“借贷科目”型等几种,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实质都是通过记账凭证编号维系着凭证的借贷记账法。
有人以会计软件常以正、负号分别替代借、贷符号为由,企图说服人们相信这一记账法已经难以胜任新形势。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借、贷符号在数据库中不采用“借”和“贷”加以表示,也并不表明借贷记账法就可放弃。不可否认,在将借贷记账凭证的发生额登录到总账之后,对于登账后所结计的期末余额往往以正数表示借方余额,而以负数表示贷方余额,甚至在借贷库文件中只设一个金额字段,在该字段中分别以正负号表示借贷方。但所有这些标记都没能改变“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其实质仍然是借贷记账法。这里的正、负号与增减记账法的增减符号的属性风马牛不相及。
从长远来看,随着原始凭证的逐步电子化,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势在必行,届时,何种记账方法使自动生成更可行,当然要根据其科学性而定。智能软件的设计凭借的是科学的方法和严密的思维与推断,而经过了数百年磨练的借贷记账法,无疑是未来智能专家设计会计软件的最佳选择。当然,一味否定增减记账法的科学性也是错误的。
在计算机之中,当采用增减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之后,我们完全可以编写一段简短的程序将其转换为借贷记账法下的相应记账凭证。其转换的主要依据是各该科目的记账符号与所属科目类别。以从银行提取现金为例,在增减记账法下,增记“现金”,减记“银行存款”。现金和银行存款都是资产类科目,对资产类科目,其增加就转换为“借”,其减少就转换为“贷”。依此,也可将借贷记账法下的凭证转换为增减法下的凭证。
事实上,过多地去研究借贷记账法与增减记账法如何在计算机中运行是不明智的。
因为这两种方法仅是用于数据的输入而并非是用于信息输出,换句话说,记账方法与信息用户的需求无关,信息用户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以会计科目为标识的发生额或余额(至少当前是如此)。
二、“反结账、反记账、取消审核”的可行性
至今,尚有不少会计核算软件设置“取消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设置的确给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带来许多方便,尽管许多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但不少实务工作者却对其依依不舍。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反记账的作用不可替代。其理由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错误的记账凭证,如果不施行反记账的做法,则将导致账簿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所谓电算化会计中“反记账”,事实上也就是将一批原先已经登录到账簿上的发生额从各该账户再予以扣减,使各该账簿恢复至该批凭证登账之前账簿的发生额和余额状态。毋庸置疑,没有人会赞同手工会计下采用“反记账”。对手工的账簿记录,为了保证其有案可稽,当其发生错误时,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同时,对两种出错情况的更正应当分别加以严格处理:一是登记账簿时所发生的错误,“应当将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划红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二是由于记账凭证错误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错误的,则“应当按更正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记账凭证出错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差错时而发生。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相应的修改:一是红字冲销法,二是补充更正法。这些详细而又具体的规定所强调的一点,那就是对出错之处必需留有修改的痕迹。
在电算会计之中,记账错误和记账凭证填制错误仍然在所难免。但由于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手工会计原有的更正作法。虽然红线注销法在电算会计中难以操作,但对出错的电子数据,却不能不留下修改的痕迹。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保留错误电子数据,另作更改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录账簿,换言之,要将正与误两张凭证同存于会计档案之中,同时,其所登录的正与误两处账簿记录并存于同一账簿之中。《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第十八条也作出与上相同的规定:“发现已经输入并审核通过或者登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可以采用红字冲销法或者补充凭证法进行更正;记账凭证输入时,红字可用‘-’号或者其他标记表示”。
由上可见,不管是手工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对出错的修改均强调留有痕迹。
事实上,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电子数据的修改在技术上可不留痕迹,因而更需要对留有痕迹予以强调。
反结账的错误做法也是显而易见的。当期末已经结账并编制企业会计报表之后,如果将其“反结账”,则意味可以对该给账月继续输入凭证数据,无论这些新凭证是否已经记账,都存在账表不一致的错误,而当根据其登账后的账簿重新编制报表,摆在人们面前的两张报表是绝不相同的。如果某一会计期反复操作结账与反结账,并生成相应会计报表,会计信息的生成不啻是在搞数字游戏!
进而言之,将“取消审核”、“反记账”与“反结账”同时使用,其后果更不堪设想:结账后可以再增减当月经济业务,账簿错误可以在原错误之处不留痕迹加以修改,而业已记账和编制报表的记账凭证在取消审核后又可对该记账凭证的电子数据不留痕迹地修改,承认这种逆操作的合法性,又置会计的证、账、表勾稽关系于何地?
它只会给制假者提供机会,而对电算化内部会计控制百害而无一利。这种只顾及方便操作者而不考虑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做法,还需要会计工作规范吗?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首先要评审,正说明会计软件必须遵守包括证、账、表等操作在内的工作规范之重要。
本质上说,上述所有的逆操作,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对记账凭证库文件上的电子数据作不留痕迹的修改。事实上,发现证、账错误而采用红字(“-”号)更正法或补充更正法填制记账凭证,再据以登记账簿、会计报表,并不会给会计人员带来太多麻烦。无论是结账前作为当月凭证的更改,还是结账后作为下月的凭证的更改,对会计人员来说都是举手之劳,何况证、账的错误毕竟不会太多,因而不至于导致账簿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三、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改弦易辙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由于各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的不同,致使至今难有通用的成本核算软件面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电子商务活动的普遍展开,成本核算受外部环境影响与日俱增。首当其冲的是,定制式的生产方式及由此而形成的“适时生产控制”(JIT)等生产理念和生产模式。在定制式生产情况下,按批量计算的分批法似可适用,然而,由于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生产组织特点之外,还应当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而定,即使未来企业生产快捷,但其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差异却永远存在。无论是单步骤连续式生产。还是多步骤连续式生产,抑或是多步骤装配式生产,都必须在这分批法前提之下再根据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管理要求确定各车间、部门的成本计算方法。看来,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诸如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等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只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考虑如何将新酒装入旧瓶而已。
成本信息细化也许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市场的竞价、压价的竞争使企业不得不从内部挖掘潜力。以产品为主线,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层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问世,使产品的管理决策、设计开发、加工制造等过程和经营控制等过程通过计算机科学地联结为一个整体,把管理和技术的信息直接用来控制机器进行加工,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纵向集成,进而极大地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在这一背景下,以作业成本管理(ABCM)与”成本企画“(TC/CD)为代表的两大成本管理方法崛起并表现出卓越的成效,并以此为基础,”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ABC)和”目标成本计算“崛起而成为成本计算的生力军,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无论从其形式还是内容都面临着挑战。例如,采用分批法虽然按产品生产周期计算产品成本计算最终产品,但借助于计算机的海量存储的优势,将周期再分割成若干时间段(甚至以天为单位)进行明细计算、汇总与报告,无疑更能适应成本管理的需要。同时,以最终产品为计算对象也显得粗糙与不适时宜,代之而起的则可能是细分至工序、半成品、在产品的成本计算,如此,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也必然要赋予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