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财务风险的因素8篇

时间:2023-08-01 09:22: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财务风险的因素,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务风险的因素

篇1

影响高等院校财务风险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除了高等院校自身的经营状况会对其偿债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以外,诸多外界因素也会对高校产生影响。下面具体介绍各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内在因素

针对高等院校自身的特点,内因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筹资活动。为了应对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导致的大规模扩建活动,填补财政拨款以及自筹资金余下的不足,高校纷纷选择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来满足基本建设需要。毋庸置疑的是,高校进行负债筹资建设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竞争力,提升办学质量。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倘若高校能够比较容易的从银行获得贷款,那么将会给高校的财务财务状况带来双重的影响。一方面,较容易的获取银行贷款能够帮助高校及时缓解来自资金链的压力。另一方面,如果高校不能够在贷款的数量上有所警觉,当高校有意外情况发生时,高额的贷款和随之而来的利息将给高校带来沉重的资金包袱,不但会阻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制约高校今后的发展。其次,投资活动。目前,高校为了充分利用手中的货币资金,纷纷进行投资活动,期望能够从中获取回报,更好的为教学科研活动服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往往出现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率的情况,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投资本金受损,无法收回。再次,管理活动。管理类风险是所有高等院校普遍面临的难题。这一类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违规、缺位、漏洞造成的投资失误、管理失控、资金被骗、存款流失等可能情况带给学校损失而形成的风险。同时,高校在获得银行贷款之后,一旦在资金的监管使用上出现问题,必定会给高校偿债带来巨大的隐患。

(二)外界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也不可能独立存在于社会之中,必然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变化往往会给高校预期目标的实现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进一步会给高校和其借款人带来损失。可以说,国家的政策指导决定着高校的发展方向,对高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同时,因为宏观政策的变化调整往往又是最难以把握和预测的,所以国家政策风险就显得难以估量。经济环境变化风险是指由于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是不可预料事件而使得高校偏离其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是难以预测和改变的,所以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得不面对该种风险。

综上所述,高校的偿债能力不仅受到其自身因素的内在影响,还会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干涉作用,因此必须进行综合的考虑和探究。

二、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破坏性强

与企业财务风险相比,高校财务风险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第一,对高校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高校面对大规模贷款,还本付息的压力很大,部分高校为了偿还银行贷款,无法“开源”,进而选择削减教学经费,从而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成果。此外,在高校扩招的过程中,虽然基础设施等硬件随之得到扩充,但学校在师资力量上却缺乏明显的提高,如此一来,高校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培养出来的高校毕业生水平也令人堪忧。

第二,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巨额的贷款,高校必须承担到期还本付息的义务。倘若到期不能及时偿还,将会加剧高校的财务负担。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高校的正常运转。如果债务问题长期无法解决,就会制约高校的发展,甚至导致其停滞不前。

第三,影响社会的稳定。高校扩招的出发点是基于新形势下各行各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但如今出现的问题却是百万大学生亟待就业。显然,高校毕业生质量不高,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失业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久而久之还会威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可转嫁性

随之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对于高校的约束逐步放开。随着法人地位的获得,高校享有民事权利并因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但是鉴于高校事业单位法人的特殊身份,具有一定的公共性。高校只能依法使用举办者提供的财产,却没有独立的财产权。由于高校财产归国家所有,因此高校并不能真正地承担民事责任。一旦高校由于财务危机导致了破产,产生了不良后果,其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此时,政府就不得不站出来为高校“埋单“,高校的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转嫁到了政府的身上。

篇2

【关键词】服务外包企业 财务风险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最近几年有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共有服务外包企业近7 000家,主要从事ITO(信息技术外包)、BPO(业务流程外包)及KPO(知识流程外包)等外包项目,离岸外包收入逐年增长,离岸外包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各种财务风险,科学分析存在的财务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服务外包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一)制约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财务风险

1.由承接外包项目引发的财务风险

服务外包企业在外包项目的承接中就存在风险。这种风险是由发包企业和发包企业的具体项目所带来的风险,该风险受发包企业信誉、发包方经营状况、发包方经营环境等因素制约。尽管在洽谈服务外包具体项目时要对发包方进行一系列的风险评估,如对发包方进行信誉风险评估、经营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业务承接风险评估等,但受评估条件、评估手段、评估环境及发包方经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所承接的离岸外包项目中也会发生各种风险。在服务外包企业的实践中,发生的无效评估费用、人力培训成本的浪费、研发成本的盲目支出都是由项目承接风险所造成。由于其严重影响了服务外包企业的运营并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从而引发了财务风险。

2.由进行灾备投资引发的财务风险

灾备投资是指服务外包企业为承接发包方的外包项目,按照客户的要求所进行的灾备中心或设施的建设投资。由于外包项目大,并且是为发包方所做的灾难备份,所以灾备投资往往具有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及服务对象较为固定等特点。灾备投资的风险是由于服务外包企业自身的风险评估过于简单或过于乐观所引起的。对灾备中心大规模的投资使得企业的资金被长期占用,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循环。服务外包市场和客户一旦发生变化,服务外包企业要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灾备投资风险对服务外包企业是灾难性的风险。对灾备投资缺乏科学的分析,也为灾备投资风险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在服务外包市场和客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灾备中心的转型和服务内容的拓展较为困难,加重了灾备投资风险的损失,从而引发了财务风险的发生。

3.由人力资本管理引发的财务风险

在服务外包企业的营运成本构成中,人力成本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一般占项目成本的50%以上。人力资本管理的风险是指服务外包企业在所承接的离岸外包业务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人力培训成本浪费、人力资本储备过剩、人力资本短缺、员工中途终止服务及员工泄密所引发的风险。企业承接的外包项目要稳定运营,必须以强大的人力资本来支撑,在人力资本支持上发生的任何问题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服务外包企业已经发生的影响企业外包项目运营的案例表明,对人力资本的科学管理是保证所承接项目按预期计划完成的关键。而疏于对人力资本的管理,必然影响人力成本的支出,进而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给企业带来损失。

4.由国际市场变化引发的财务风险

当服务外包企业承接了离岸外包项目后,其经营活动更加复杂。具体表现在发包方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会给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带来各种影响和冲击。同时,对承接离岸外包业务的企业来说,其业务活动时刻会处在外汇风险中,当外币作为业务活动中的主要结算货币时,汇率变动也会给企业带来直接影响和损失。在我国承接离岸外包的实践中,贸易保护主义也影响我国离岸外包业务的顺利进行,从而给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在项目运营实施中,由于发包方经营策略的调整而引起的项目服务内容的调整也会给服务外包企业带来较大的影响,如增加运营成本、减少预计的项目发包量而使服务外包企业的收益预期下降等带来的影响,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5.由无形资产管理引发的财务风险

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在无形资产的管理上存在着对无形资产的开发意识差,忽视对无形资产的利用与保护。一般来说,服务外包企业重视对发包方的业务流程管理,而疏于对发包方的无形资产保护。签订合作协议时往往写明要对发包方的无形资产予以保护,而在服务外包业务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真正兑现合同约定,出现了一些泄密及违规现象,给服务外包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如软件开发产品的最终管理权限及测试的标准等没有细化分层管理,对发包方的核心机密和其他无形资产缺乏有效的保护,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二)服务外包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1.国际服务外包市场变化的影响

首先是发包市场变化的影响。发包方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一般与我国不同,其经济政策的变化都会给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带来影响与冲击。如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的保护性条款以减少本国的损失,包括劳工政策、税收政策、外汇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均是出于保护本国利益的考虑。其次是服务对象变化的影响。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对象广义上是发包的客户,狭义上是指客户发包的项目,即具体的服务内容。如果服务的客户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增加新的客户评估费用、新项目的培训费用;同时,由于服务外包企业往往会花巨资建立服务于客户的灾备中心,灾备中心投资巨大,并且主要服务于特定的客户,所以一旦客户发生变化,服务外包企业要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客户服务内容的变化,使得外包企业要调整已制定的营运方案,在项目服务过程中,任何服务项目的调整或变更都会额外增加企业的营运成本。再者是汇率市场变化的影响。在离岸外包业务中,服务外包企业在业务活动中要关注汇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影响

当前,许多服务外包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表现在:首先,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差。由于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时间较短,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应对风险的措施不利。在离岸外包业务中,企业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较多的注重业务流程的科学管理与维护,而忽略了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建设,不注重对财务风险规避策略的研究,对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没有科学的评估,一旦发生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异常事件,企业将陷入困境。其次是资金使用中也蕴藏着各种财务风险。在离岸外包业务中,企业为满足客户的要求对灾备中心大规模的投资也使得企业的资金被长期占用,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循环;由于承接的外包项目服务周期长及部分发包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因素而产生的应收账款问题,也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入。

3.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的影响

随着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快速发展,无形资产已成为服务外包企业资产的主体。服务外包企业一般集国际化、高科技、高风险及高收益特征于一身,一旦无形资产的存在环境及方式发生变化,服务外包企业的无形资产将呈现构成复杂化、管理融合化、风险放大化、占总资产比例扩大化等特征。加之服务外包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疏于对无形资产的开发与会计管理,导致利用效果欠佳,这些都会制约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4.项目承接及团队管理缺失的影响

服务外包企业在项目承接过程中,由于疏于对项目承接风险的控制,直接导致了风险的发生。项目承接风险是指服务外包企业在承接离岸外包业务中,由所承接的具体项目引发的风险。这是由发包企业及其具体项目所带来的风险,该风险受发包企业的信誉、经营管理能力以及运营环境等因素制约。在洽谈服务外包具体项目时,尽管要对发包方进行一系列的风险评估,但受评估条件、评估手段、评估环境及发包方经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所承接的离岸外包项目中也会发生各种风险。另外,团队管理的缺失也是引发人力资本和技术风险的重要原因。通常情况下,人力资本和技术风险的产生同时发生在同一外包项目中,而多数是由人力资本的风险引起。

二、服务外包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制定行业扶持政策

国家应针对服务外包企业的现状,制定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政策,建立离岸外包风险基金。离岸外包风险基金是服务外包企业在承接离岸外包业务中,为抵御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损失,增强服务外包企业风险防范能力而提取的风险准备金。离岸外包风险基金的建立可以使服务外包企业对各种风险的防范制度化,从而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潜在风险。建立离岸外包风险基金,使企业在离岸外包中所发生的各种风险具有较大的财务支持,可以用离岸外包风险基金应对发生的各种风险,使企业不会在面临各种风险时而陷入经营危机,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同时由于部分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小,业务起步阶段运营效益不好,其本身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也自然会伴随着较高的风险,离岸外包风险基金的建立为我国中小服务外包企业的迅速发展扩大规模提供了保障,从而可增强中小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实力。

(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强化服务过程管理

服务外包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承接的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品牌持有数量多、科技含量高、业务虚拟化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所以必须加强企业管理,注重细节。首先,应加强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通过管理达到充分发挥无形资产效益,保证客户资源,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服务外包企业应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其职能包括:建立对所承接业务的保密制度,负责制定企业内部无形资产的开发策略,制定对发包方无形资产的保护制度,制定无形资产保护培训方案及无形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其次,加强人力资本管理。加强人力资本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节约企业的人力成本开支,以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增强服务外包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增强人员培训的针对性,避免人力培训成本浪费;科学规划人力资源,避免人力资本储备过剩的损失;同时应尽力控制人力资本短缺、员工中途终止服务及员工泄密所引发的风险。再次,加强对灾备投资的管理。对企业发生的灾备投资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研究其服务内容的外包市场前景,力争扩大灾备投资的服务客户数量;科学预测灾备投资的回收期,采用加速折旧的办法尽早收回灾备投资。

(三)科学评估外包项目,实行全程风险控制

服务外包企业要将财务风险的控制体现在外包项目运营的全过程,包括项目洽谈、初期评估、承接后的运营及维护等。在离岸外包业务中,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的具体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科技含量高、交付时间快、业务虚拟化、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必须加强对外包项目的风险评估,并实行项目实施过程的全面风险控制。对发包方的风险评估,包括发包方的信誉风险评估、发包方的经营风险评估、发包方的环境风险评估等内容。企业自身的风险评估,包括业务承接风险评估、灾备投资风险评估、营运成本风险评估、收益实现风险评估等内容。对业务承接风险评估主要是预测项目承接的可行性,承接项目后的效益情况;对灾备投资风险评估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因其往往投资较大、回收周期较长,必须加强管理;对营运成本风险评估是指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营运成本支出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对收益实现风险评估是指对影响未来收益实现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力求实现收益最大化。

(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应对风险能力

企业应高度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不断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在承接离岸外包业务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加强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防范。企业应建立严格的业务承接评估制度,科学评价发包方的业务活动及潜在的风险。针对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存在环境及方式的特殊性,制定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以加强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及发包方无形资产的管理。离岸外包业务的项目实施具有周期长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加强对客户的信誉评估及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信誉水平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和回收期限;在组织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应注重拓宽企业资金筹集渠道,以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供应,从而保证资金需要。服务外包企业应加强对外汇资金的管理,遵守国家的外汇管理规定,关注外汇市场变化,对可能发生的外汇风险要根据汇率的变化情况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同时注意发挥汇率的杠杆作用,平衡企业的外汇收支,对远期外汇收支进行科学的预测以避免发生外汇损失。在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辨别、评价、分析财务风险,提出合理的风险规避策略。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晓梅,王竟雄.浅谈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商业经济,2009.11(10).

[2]王淑华.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经济视角,2009(5).

篇3

关键词 物业公司 财务内控 财务风险 防范

由于当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物业公司想要提高经济效益,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物业公司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建立科学的制控制度来保证公司各项资金的安全,从而提高企业各方面的效率。物业管理企业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的稳定性发展。

一、物业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

做好物业公司的内部控制,能够保护企业的资金安全,降低财务风险。物业公司的财务内控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企业收入的控制

物业公司首先要合理的规范物管费(物业管理费)的收缴流程及内控制度,确保公司的主营收入。管理物管费的收缴,主要是做到准确的记载数据、按时收取、分项的核算等,使每个流程紧密结合,并对部分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完善监管制度。首先,要控制资金的完整性。主要包括:银行的对账单、收据和发票、往来账的核对及业务量的控制等。此外,还要对资金的安全性进行控制。包括:控制库存的限额、账实的盘点及控制岗位的分离等。

(二)控制库存的物资及材料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的控制物资及材料,明确岗位的相关权限与职责。其中最主要是控制: (1)储存量。(2)采购量。(3)批量采购的过程。(4)少量采购。

(三)控制费用的支出

费用支出的控制,主要包括对物业公司代收和代付费用(如水电费的收入、支出)的控制,及物业公司运行的成本控制。在费用的支出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计量仪表出现差错、管线出现泄露等。因此,要及时检查总表的用量,完善审批制度,发现漏点,以便合理地控制费用支出。

二、物业公司的财务内控现状

目前,很多物业公司的规模不大,所涉及的资金量较小,但具有很大、很杂的业务量,如水电费的收取、采暖费收取及物业服务费等。在收取过程中,会遇到前面所说的问题,还有部分业主不配合等,导致重复工作的出现。很多公司没有重视业务的复杂性,忽视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或是出于对公司成本的考虑,没有专门的财务内控部门,而是将审计工作交由财务部的人处理。这就造成了物业公司内各部门对财务内控不重视,并且减弱了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

三、如何加强物业公司的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

要防止物业公司出现财务风险、信息失真等经济犯罪问题的产生,物业公司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对于公司的内部控制来说,完善内部财务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要做好公司内部财务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控制好库存物资及材料

相关部门在控制库存物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适当的储存量。(2)对于采购量,加强监管和控制。(3)在进行批量采购时,由财务部、采集部、审计部、使用部门等一起参与,以此达到采购过程的透明公开化。(4)如果采购的量较小时,需要相关部门对其价格、质量等进行比较选择,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审批。

(二)加强物业公司资金的筹措管理,增加企业收入

一般来说,物业公司的收入都是来自业主及用户缴纳的管理费用。物业公司的资金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使之用在重要的、必要的项目上,使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资金使用公开透明化。此外,公司可以通过融资的方式进行资金筹措,但要防范风险。对于物业公司来说,多进行融资,寻找更多的资金来源,获取大量的借贷资金,是筹措资金的好方法。此外,物业公司还可以选择抵押贷款、投资等,选择科学的投资方式,进行短期投资,并加强对短期投资项目的管理,实现公司的最大价值。

(三)建立规范的基础财务工作

为了降低公司的成本,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要重视公司的基本财务信息。而要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必须要有科学的财务基础工作作为保障。(1)首先,要加强对公司财务信息原始记录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原始记录的相关内容、方法格式统一规划,要及时反馈、传递、保管原始记录,保证它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要规范物业公司的物资管理,如购入、进库、领用等,加强对物资的验收、计量等工作,以免出现差错。(3)制定限额管理。制定相关的限额,如物资限额、人员限额、劳动限额、费用限额及考核方法等。(4)物业公司要加强对物资的预算,在项目前期做好资金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度,对财务的预算过程做好检查,确保公司活动能在计划的资金内进行。

(四)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规避财务风险

一般来说,物业公司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对客户提供物业管理而收取的管理费,还有物业公司自身进行投资理财等活动获得的收入。物业公司想要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就要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了解企业资金的利润、支出、资产负债、资金的流动等。此外,物业公司的财务部门要了解公司的资产量及负债水平等,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此外,还要对公司的管理效率进行分析,了解公司的具体情况,防范财务风险。

(五)企业要购买相关的社会保险,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减少企业的损失

有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会选择自己承担风险,并对可能发生的某些风险进行控制。但这种做法本身也算一种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如公共责任险、财产险、物业管理责任险等),做好财务风险预防措施,尽最大可能地降低财务风险,减少企业的损失。

四、结束语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日益成熟,物业公司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竞争,以及各种财务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对于物业公司有着重要的意义。公司只有做好内部控制,才能减少资金的流失,防范资金的风险,使企业正常运转。因此,物业公司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做好防范财务风险的相关工作。只有提高了财务管理的质量,物业公司才能正常、稳定地发展。

(作者单位为兰州石化公司蓝馨管理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妙花.浅议物业公司财务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J].财经界,2012(18):232.

[2] 孙晓红.浅议物业公司财务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2(22):123.

[3] 孙宇.物业公司内部控制有效实施问题浅析[J].中国经贸,2014(16):206-207.

[4] 邓晶.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J].财经界,2015(20):274.

篇4

上市公司的财务活动普遍比较复杂,如果财务活动中有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财务风险,给公司带来损失,甚至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之中。上市公司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一般受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这三方面环境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不确定的财务影响,同时也可能会引发一些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风险也具有传导性。当上市公司无法控制面临的风险因素或者风险结果时,造成的财务风险就会延伸至整个企业并发展传导,或者转嫁给其他利益相关的公司或者利益相关的个体,造成范围更广、危害更大的财务风险。因此若不能进行财务风险控制会产生巨大的灾祸,甚至影响到整个经济市场的正常发展。所以了解财务风险的这种传导机制有利于了解风险因素和风险结果间的关系,这也是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

二、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风险控制体制不完善有很多上市公司虽然明确了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建立了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许多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只有空泛的理论,没有对于操作的明确指引,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操作流程没有详细说明,令人无从下手。其次,很多上市公司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控制机构,没有清晰相关的责任界限,而且对下属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力弱,一旦财务风险开始蔓延,也无法进行及时的风险控制指导。最后,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不够,对财务风险的警惕性差,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2.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足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是控制财务风险的第一步工作。而很多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够全面,收集的相关信息不够充分,没有预测好财务风险的发展趋势,导致没有识别出某些财务风险或者识别错误,而产生意外的损失。另外,如果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够准确,精确度不高,就很难进行后续的风险管理。

3.对财务风险的监控不够上市公司能否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在于公司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力度。财务风险监控主要是指监控财务风险指标。但在现实中,很多上市公司由于过分依赖定量指标,忽视实际有重大影响的非财务的指标,使得未能监测到财务风险因素,或者是对财务风险指标的把握不到位,没有明确财务风险指标的可控范围,给监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很多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自动预警系统不够重视,没有相关的风险预警技术支持,全靠人力进行风险预警,或者是预警系统没有进行重点设置,这种情况下往往无法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因素,给公司造成损失。

4.缺乏灵活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很多公司都缺乏灵活有效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对财务风险准备工作做得不够。有些上市公司虽然可以进行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和分析,但却没有相应的应对方案,使得实际发生财务风险时,无法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造成无谓的损失;第二,应对方案不够全面。有些上市公司没有建设起财务风险快速应对框架,如没有风险应急小组、没有清晰的决策程序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面对财务风险迟钝的反应能力。

三、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财务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财务运行机制能够有效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合理的投资决策。减少投资决策方面的失误是控制财务风险的关键,所以公司决策层要提高投资活动的决策水平,做好可行性研究,加强投资资金的管理,并制定科学的投资计划;第二,科学的进行融资活动。在进行融资活动之前,公司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选择效益最大的融资方案,制定相应的融资计划和还款步骤;第三,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仅能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的产生,而且这种完善的过程也可以消除部分财务风险因素,达到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

2.重视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重视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要从信息搜集开始,利用充分收集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并对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分类和汇总,并保持公司的前瞻性,对财务风险进行趋势预测,对财务风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并重视起非财务指标,尽量保证财务风险分析的准确性。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相关财务指标进行综合性的判断,保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使公司做好防范准备。其次要建立起财务风险自动预警系统,并针对财务风险的轻重开展重点监控,并配备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密切监控,提高财务风险的控制效率。

4.建立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案,以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和控制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因此财务风险控制本身是属于一种管理性活动的,必须要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建立财务风险控制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对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发现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与整顿,能够进一步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从而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

四、结论

篇5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激增,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失控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避免上司公司出现快起快倒的风险,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必须要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规避财务风险。本文主要主要从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角度着手,探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规避。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规避

一、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

在上市公司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突出的财务风险状况,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处理这种状况,可能会造成各种财务风险的出现,最终会影响上司公司的生产活动和正常经营。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即指的是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来提前识别公司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采取合理的措施,以达到规避风险,保证上市公司正常经营和资金安全的目的。

二、上市公司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上市公司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意义深远,它能够让公司及时的发现财务危机,并能够及时采取弥补和应对措施,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可以及时消灭隐患,具体来说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方面: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及时识别财务风险因素,当这些风险因素露出苗头之时,风险预警机制中的某个系统会发出警告,能够让上市公司的相关管理者迅速作出反应,能够有效减低财务损失;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但能够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发出警告,还能够较为准确的分析出造成这些风险的因素,能够让上市公司管理者在第一时间找准公司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或风险环节,便于抓住要害,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风险进一步恶化的措施;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还可以完整的记录风险发生的原因、风险处理的过程及风险的处理结果,可以形成风险反馈机制,便于上市公司以此为鉴,在日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杜绝此类风险隐患的发生。

三、上市公司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具体对策

一个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即:专业的财务风险分析和预警机构、配套的财务风险识别和评价体系、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先进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只有具备这几个要素,才能形成相对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一)专业的财务风险和预警分析组织机构。没有专业的财务风险及预警分析机构,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将很难落到实处。而一个专业的财务风险及预警分析机构,能够有效的识别和衡量公司的财务风险,能够针对风险迅速作出反应,拿出应急策略,可以减少公司的损失,从而辅助公司实现财务目标收益。这个财务风险及预警分析机构,人员构成应该是自上而下的,要包括公司的经营者――企业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高端技术人员――公司外聘专家。这其中,企业财务部门作为主要的参与者,要承担起预警机构的日常工作。这个机构中的人员要定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测评,要主动分析公司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并不断修正和完善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二)配套的财务风险识别和评价体系。

1、财务风险识别体系。要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必须要先识别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风险。这就需要上文提到的财务风险预警机构相关人员准确把握上市公司的构成、上司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等,并能够预判上市公司日常经营所需要的资源中是否存在风险因素,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可能使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风险的因素进行分类,然后针对各种潜在风险,确定合理的识别办法。在风险识别中,还有一个因素是不能忽略的,即与上市公司经营范围相似的公司财务风险记录的收集,要通过这些公司财务风险实证找出财务风险的规律性,让风险识别体系更科学。上市公司需要不断的充实风险识别体系,确保风险识别的全面性。

2、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该体系建立在风险识别体系之上,其主要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资料与数据,来推算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频率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度。一个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必须要包含以下要素:针对上市公司经营中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事件,分析这些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准确的财务风险的变数值;风险因素影响程度值。同时,还要灵活的运用定量和定性评价方法对风险后果进行预估评价,以便确定哪些风险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哪些风险可以忽略。

(三)先进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当前,由于市场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各个企业都开始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各种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也相继出现。每个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经营能力都不同,这决定了他们财务状况的差异,在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时必须要考虑到这种差异,要选择与上市公司相匹配的模型。当前,采用比较普遍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有简单的单变量的判定模型、多变量的多元线性判定模型、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概率模型以及神经网络模型等。上市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根据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选择适合的模型。并根据模型中的各个指标,完成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准确分析,及时做出预警。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一个专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机构,围绕企业的财务目标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建立科学的风险识别和评价体系,对风险的影响因素和危害程度进行宏观把握,并采用先进的预警模型,发出预警信号。才能够提高上市公司识别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才能够让上市公司在白日化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王艳玲,王汉保.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的文献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1(24)

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控制

一、财务风险的涵义

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公司在进行各项财务活动时,其实际财务收益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而偏离了预期财务收益,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以及利益分配风险等,是企业经营风险的财务表现形式,使得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充满了不确定性,不利于公司的稳健协调发展。企业在商品经营过程中往往会依据之前的数据资料结合现有的信息编制财务计划、做出财务决策,目的是创造最大的利润。但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不能全面地掌握来源于各方面的信息,导致了企业财务活动以及财务结果的不确定性,同时收益和损失也存在不确定性。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要对财务风险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指出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积极防范。

二、公司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财务风险存在客观必然性

在公司的正常运作情况下,财务系统会出现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然存在的。在财务活动中往往会出现预期目标已确定,但实际结果却有所偏离的情况。风险管理人员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制止风险的出现,只能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将风险抑制到最小化。

(二)财务风险难以预测

由于公司的财务状况缺乏稳定性造成财务风险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可能性不好预测,给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且,财务风险难以做到事前评估和防范是由于受到财务活动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三)财务风险的收益与损失共存

财务风险类似于其他风险,其收益与风险是共同存在且成正比的,收益越大风险也相应加大。因此,企业要想保持经济效益的平稳提高就必需改善内部管理、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才有助于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四)财务风险存在普遍性

企业的规模不断的壮大,组织结构也日趋复杂,财务管理工作也随之变得更加的繁琐,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大,公司财务风险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如资金的筹集环节、资金的运用环节以及资金的分配环节等都会出现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产生财务风险有外在因素和企业自身的因素等多种因素,不同的因素导致的不同的财务风险后果皆不同,笔者总结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几点原因:

(一)企业缺乏对内部财务监控的管理

企业要想有效地抑制财务风险的产生必需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监控体系,可以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量身定制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内部监控制度,企业必需严格执行并使其更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然而在目前看来我国企业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还为数不多,即使建立了也缺乏执行力度,不能起到监控的效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二)企业的理财活动与宏观经济环境相冲突

国民经济整体形势、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影响着企业财务活动。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程度制约着企业的财务风险,成为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企业的外部原因是无法预见和改变的,例如国家利率的波动、股市的起伏不定、油价浮动等。目前大多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还处于起萌阶段,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适应,对宏观环境的变化预见不够,反应不灵敏,缺乏有效措施,造就了财务风险产生的环境。

(三)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各部门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出现关系混乱、权责不明确等现象,造成资金严重损失、使用效率低下等状况。然而,在企业的投资决策环节,缺乏对投资进行可行性分析,还需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力度,投资不够慎重,最后导致投资失败,严重的可构成企业倒闭的因素,这也是财务风险的产生根源之一。

(四)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伴随着财务活动出现的,凡财务活动的产生,财务风险必然随之而来。然而,在日常工作中,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这也成为了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加强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企业应提高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

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引起的,经济环境因素的变化严重影响着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有一定的趋势的,企业不能在面临经济环境变化的时候措手不及,一定要慎重的分析,及时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将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点。针对环境变化的预测,公司应加强对财务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并有效实施。调整公司财务管理政策,增强公司应对财务风险能力的免疫力,以降低外来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但更要加强企业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经营部门的监督和控制,并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也纳入风险预警范围内。便与及时发现风险疑点,定期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领导体系

在企业中,企业的领导层永远在企业中起主导地位,它是企业文化的引导者。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领导阶层也是最终的诠释者,同时领导层也起到培养员工执行力的作用。企业领导层需要引导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以及使员工从企业文化中得到更多的领悟。只有建立有效高端的领导体系并有效的运行,企业才能健康持久的发展,企业的风险管理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

篇7

无论何种企业类型,只要运营与发展,就会遇到财务风险。而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险的因素有多种,比如:内部管理混乱、投资失误、资金管理不力、技术落后等。无论何种因素所引致的财务风险都对企业的影响较大。因此,企业应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警。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企业目前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的主要工具。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实际是一个风险控制体系,主要利用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与非财务数据,以及各类相关资料,对企业的财务与经营活动进行预测、评价与分析,对财务风险及时预防,并在财务风险发生前就及时向企业管理者发出预警,寻找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在企业内部管理的源头上对财务风险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管理者对风险及时预知。同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还能在企业内部管理的“末端”衡量企业整个内部管理的效果,是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的主要方式。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流程与建立要点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流程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目前我国企业用于财务风险防范与预测的主要工具。该机制的运行需建立在大量收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之上,其次借助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手段,设定财务风险指标值,利用概率等方法对不同因素所导致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并根据预警结果及时财务有效措施对风险因素进行预防和化解。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要点

1、设定和分析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企业预测财务风险,首先需要有既定的风险预警指标。对该类指标,企业可根据自身的行业或区域特性,以及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发展阶段等,综合选择适合的关键预警指标。风险预警指标的设立主要围绕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现金流量等方面。各预警指标各不重复但又相互补充,共同反映出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此外,企业还需在全部的预警指标中选定出关键风险监控指标。在对具体指标的分析中,应根据本行业、本发展阶段的最高、最低,以及平均值分别进行分析,评估企业的潜在风险和风险影响程度,并以一般风险、较大风险、重大风险、特大风险等加以识别,以采取相应措施。

2、出具风险预警报告

在对各风险预警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之后,企业应对由此得出的风险等级进行总结,出具风险预警报告。风险预警报告主要包含如下内容:风险等级、涉险项目或名称、业务主管部门、预计发生时间、信息来源、涉及金额、分析依据、事态发展预期、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关措施等。就财务风险,企业的管理者应担负风险管理责任。同时,各部门负责人担负具体的风险责任。针对这种风险责任,企业还应建立“风险责任考核机制”,将风险责任纳入部门与个人的绩效考核,从而促使各责任主体都对风险提高警惕。

3、处置风险

出具了风险预警报告之后,企业应设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可由企业负责人、财务经理、审计经理、财务总监等人员构成),由企业管理者作为小组组长。该风险管理小组根据风险预警报告,制定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或提出风险处置建议。具体包含:风险改进措施、补救方法、风险应急方案等。主要是根据企业所遇到的财务风险制定相应的解决或改善措施,倘若应急方案无法补救,企业应启动风险预案。

三、现阶段我国企业应如何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设立要科学合理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基础是选取和设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对此,企业可以从定性角度和定量角度分别选取指标。其中,在选取和设定定性指标时,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取最能体现和影响企业发展与经营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来自于行业发展、宏观经济环境、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在选取和设定定量指标时,主要围绕财务指标进行。这些财务指标可能是体现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获利情况、偿债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的指标,企业应有重点性的选取。同时,企业还应充分考虑各指标之间的互补性和关联性。无论是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企业都应注重二者的结合。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

(二)利用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

在财务风险预警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充分现有的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方法不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角度不同。详见下文。

1、利用比率分析法进行财务风险预警

作为一种定量角度的财务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是立足于企业的财务报表,从中找出一些重要项目的数据,并对其进行两两或多组对比,求出比率。通过所求出的比率分析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从而寻找潜在的财务风险。比率分析法通过一系列直观的数字形式(比率、比例)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通过这种直观方式,能够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状况予以更直观的掌握,便于快速发现企业潜在财务风险。

2、利用比较分析法进行财务风险预警

比较分析法是财务分析方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是将所获得的财务数据与基期数进行对比,寻找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找寻企业运营中的潜在问题与优势。企业利用比较分析法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的过程中,对两组或多组不同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其中的差异,并根据实际指标与行业指标和企业往期指标的差距预测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此外,企业还应根据预测的潜在风险与企业的历史风险、标准指标进行对比,找出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利用因素分析法进行财务风险预警

因素分析法是企业财务分析的第三种方法,企业利用因素分析法对前期财务活动进行追溯分析,并研究每一种因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前文已述,企业财务风险是由多种潜在因素共同发生作用而构成。因此,因素分析法能够帮助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分别得出每种因素的影响程度,继而对症下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三)企业管理者及财务人员应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财务风险预警实际关乎企业全局、全体员工,因此,企业若要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警,首先一点便是企业管理者及财务等人员都要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创建良好的氛围。对此,企业可以在运营的同时,对财务风险进行宣传,树立每名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并积极面对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其次,财务人员是财务风险的主要管理者和防范者,其个人素质是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保障。因此,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素质的培训,积极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以及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的分析、掌握和处理能力,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运行提供支持。

(四)企业应做好财务风险的应急准备工作

篇8

[关键词] 财务风险 财务危机 恶化

近年来,企业因财务风险陷入困境,甚至宣告破产的例子己屡见不鲜。但任何企业的危机都是一个逐渐恶化的过程。认识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财务风险、财务危机的界定、成因及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一、财务风险

1.财务风险的界定

关于何为财务风险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没有债务,则不存在财务风险。Altman(1990)综合了学术界描述财务风险的四种情形,分别为 (经营)失败、无偿付能力、违约、破产。

2.财务风险的特征。归纳起来,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客观性。即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2)全面性。即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3)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虽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但事前不能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4)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并存且成正比,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5)权衡性。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

3.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的成因,可以分为两大类:外部成因与内部成因。(1)外部因素。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称为系统风险,它对所有企业都发生作用,是企业自身不可控制的。这些因素有:市场变动;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利率变动;汇率变动;税收政策变动。(2)内部因素。受内部因素的影响产生的财务风险称为非系统风险,它是企业的特有风险,由企业自身承担。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包括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回收和资金分配,在财务活动的每一环节,都有可能形成财务风险。

二、财务危机

1.财务危机的界定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顾名思义,处于财务危机状态的企业必然陷入了财务困境,这类企业要么连年亏损,要么经营不畅。财务危机是财务风险的一种极端表现。公司陷入财务危机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后,其财务危机是有程度之分的。从财务危机出现的那一时点起,直至公司破产都属于财务危机过程。

2.财务危机的特征

(1)客观积累性。财务危机的客观积累性表现为期间概念,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资金筹集、投放、分配等各个环节上所出现的失误。(2)突发性。财务危机由于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控制和把握的,但也有相当多因素是爆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3)多样性。财务危机的多样性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企业经营环境多样化;企业经营过程多样;财务行为方式多样化。(4)灾难性。财务危机虽然包括多种情况,但不管是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还是企业破产,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一种情况的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3.导致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因素分析

使企业经营管理陷入财务危机的因素是值得探讨研究的,兹以“管理矩阵”表说明如下:

上市公司从管理矩阵来看,就像地球的经纬,每一个环节都极为重要,忽略某一环节就可能出现相关的问题。这些类别中所潜藏的财务危机问题有:自发性的财务危机(竞争力的财务危机);经济循环性的财务危机;经济政策性的财务危机;体制性的财务危机。

三、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的关系

任何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若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很可能会陷入财务危机。可见,财务危机是财务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不同企业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使同一企业,在不同时点其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也有所不同。显然,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必然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而具有财务风险的企业不一定陷入了财务危机。因为,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企业必然面对;而财务危机是财务风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企业若能在有效期间内采取化解措施,就能降低财务风险,摆脱财务危机;若企业面对危机束手无策,或措施不力,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财务危机,甚至导致破产。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的关系可用上图表示: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