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方向8篇

时间:2023-08-01 09:22: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方向,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方向

篇1

我们认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应针对当前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急待解决的问题,联系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实际开展教学课题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设计至少可以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一、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的选题指南

1、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研究

新课程实施的研究;优化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研究;课程现代化的研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研究;改革普通高中课程适应办学模式多样化的研究。

2、教学论研究

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方法论的实验与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研究;各种教材(特别是地方教材)应用研究。

3、教学手段现代化研究

计算机辅助(整合)学科教学研究;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的研究。

4、教学管理研究

学科教学评价研究;教师工作评价研究;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研究。

5、学生心理教育研究

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研究;儿童潜能开发研究;青少年健康人格培养研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6、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教育现代化对中小学教师素质目标要求的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及途径的研究;先进教师选拔与培养的研究。

二、课题的前期论证

课题的前期论证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的工作,一般把这一过程分成三步:(1)明确研究方向;(2)周详研究计划;(3)进行研究可能性的自我分析

总之,通过教育实践,挖掘研究方向,提炼课题雏形,设计研究课题的内容。

课题的前期论证的关键是完成八个要素的推敲,它们分别是:

1、课题名称的确定课题名称在内容上要突出课题的重要性,准确性,

名称要醒目,要恰如其分。一般由三个成份组成:主题词、定语和有关技术说明。例如:南京市教研室承担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第三期)重点课题“导学式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在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立项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其中主题词“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定语“初中”和“语文”,技术说明“教学模式的研究”,名称醒目,准确,一目了然。

2、目的的论证指对课题研究的目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进行分析,重点考虑通过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例如:“导学式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目的是以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单元为依托,以学习方法指导与实践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语文与生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的一种开发性的单元教学模式。其理论价值是以构想体现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习心理学,系统论整体性原则,建构主义等为支撑。其实践意义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和内容,让学生在大量的读写听说的实践活动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从而全面提高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3、背景论证指的是对该课题方向的国内研究现状的了解与简要分析。别人已做过什么研究,还需要做什么方面的加深研究,其意义是什么?例如:“导学式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分析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语文学科的地位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责任和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二十多年语文单元教学模式的背景,我国语文教学中接受式教学、分析式教学、封闭式教学的模式几乎一统天下,长期陷入“高投入低消率”的怪圈,语文教改不从宏观上着眼,仅仅停留在一技一法的改革上显然是不行的背景。另外,借鉴了河北省张孝纯先生提出的“大语文”教育观念和构建的“一体两翼”(“一体”指课堂教学,“两翼”指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环境)的框架以及宜昌市开展的“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课题研究的成果,在此社会和学术背景上提出了该课题加深研究的内容,阐述了其研究的意义。

4、基础论证指的是课题承担者已有的基础的客观的估计。它一方面包括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经历,成员结构合理、学科结构、学术水平、主要著述或成果;另一方面指的是已掌握的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已形成的假设或阶段成果等。基础论证也可以说是条件分析,除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经历、学科结构、学术水平、主要著述或成果以外,还包括课题组的工作环境情况等。例如:“导学式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成员均是南京市语文教学方面的专家,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另一方面是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第二期)重点课题“初中语文学法指导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深拓宽的。

5、内容设计指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是研究计划。内容设计要把课题从结构上分析,其包括几个子课题,子课题又包括几个部分,就是结构的科学树。例如:“导学式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构建大单元教学模式教学中的“八课型”,“八课型”也就是子课题。“八课型”是指“预习课”“教读课”“自读课”“回读课”“延伸课”“活动课”“

作文课”“测评课”几个部分,每一个课型均有学校课题组分别研究形成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模式)。最终构成了大单元教学模式的主体内容。

6、步骤设计将研究任务和目标加以分解,与时段结合起来,落实到人,制定分阶段的操作计划。

7、方法设计指课题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主要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

8、成果设计指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主要表现形式为论文集(教师和学生)、教学案例集、制作(光碟、教学具)等。

三、中小学教学课题研究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教学课题研究怎样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怎样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应符合国家教育方针。

2、科学性原则

教学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操作的基础上,理论支撑要科学,研究方法要科学,研究过程要科学,数据处理的方法也必须科学合理,方能使教学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信、可靠,有推广价值。

3、过程性原则

学校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教育影响,引导或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向教育者预期的目标转化的过程。教育要求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主体活动,成为他自己的要求,才能转化为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是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落实的。是通过观察、倾听、思索、发现和研讨,不断地改进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总结,得出结论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可操作性,不然研究就脱离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成为基层领导和教师的负担,研究也难以奏效。整个过程也是锻炼培养教师的过程,不是在研究室里查资料,一蹴而就的。

4、合作性原则

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是研究育人的活动。教育对象的群体性、差异性,影响育人结果的因素复杂多变,因此,课题研究小组是由学科的专家与教育家及教师队伍组成,不是某一个人能独立、封闭承担完成研究的,大量艰苦的设计、实践、验证、思辨和总结工作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课题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和外界的帮助。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的提出往往来自第一线的教师,虽然它也可能研究教材教法,但这种研究不只是凭经验转承,形式上也不一味要求传帮带,课题研究中寻找理论依据,进行调查分析、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和结题总结,是通过分工合作的关系来完成的,要求课题组成员十分注重。

5、推广性原则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讲计划;成效研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大潮中,“学讲计划”成为了教坛课改百花中的一朵奇葩,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能够营造更为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认真贯彻落实“学讲计划”的要求,将其与语文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以“学讲计划”为抓手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强大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教学研究,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深入进行。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讲,课堂沉闷枯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体现,学生自然而然地表现为学习兴趣不足。在“学讲计划”实施背景下,这一状况得到了有效改观,首先,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学的对象,“学讲计划”教学改革赋予了学生更为自主的地位,要进行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等“五学”来开展学习活动,学生成为了整个学习探究活动的主角,不仅要认真地思考问题,还要与同学进行交流研究,以及用自己的话将学习成果体现出来,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能够被有效调动起来,学习更为投入。其次,在“学讲计划”教改模式下,师生互动更为显著,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点拨,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同时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充分的引导,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中,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了积极的情感。“学讲计划”是有效推动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抓手,也是积极的情感促进因素。

二、以“学讲计划”为抓手提高学生课前预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对预习环节的重视程度不高,更多的是依靠课堂的讲解来实施教学。这样的狭隘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在课前也没有能够养成坚持预习的良好习惯,对于初中教学工作时间紧、节奏快的特点而言,课前缺乏了有效的预习活动,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熟练性、顺利性也会受到极大制约,从而影响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学讲计划”的实施有效突破了这一方面的困境,让学生养成坚持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强化了预习技巧的指导,能够让学生在课前实施有效的自主学习,便与发现疑难问题和提出这一方面的疑惑,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的思考、质疑和探究学习环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笔者在贯彻落实“学讲计划”的环节,将提高学生课前预习能力以及培养良好预习习惯作为重要的抓手,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证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笔者一方面要求学生针对生字词、文学常识进行自我学习与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照思考题进行教材内容的分析研究,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写作特色,以及针对其中的重点段落、语句进行分析感悟,筛选出其中难以理解的内容,为接下来的语文课堂学习探究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预习能力。

三、以“学讲计划”为抓手提升学生协作学习意识

许多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以一种“单打独斗”的形式进行,虽然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但是学生往往因为自己学习能力、理解方向与层次以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不足,导致自己学习活动中难以全面、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与概括问题答案。“学讲计划”教改模式赋予了学生更多的协作学习平台与机会,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小组讨论”环节。在小组讨论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会对照课堂思考探究题进行充分的思考与研究,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同时在小组里面进行协作学习,一方面可以向其他同学询问自己无法理解或是不能确定的内容,以及提出自己的疑惑,让大家一起来研究与讨论。这样的学习模式能够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大家一起研究和突破难点,对于重难点的突破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从自己的单打独斗转变为协作学习,大家一起研究和提高,养成了团结协作的意识,这有助于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以“学讲计划”为抓手训练学生思维探究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知识点的传授和情感的教育,还要充分体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其中思维探究方面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结合“学讲计划”的要求,将学生思维探究水平的培养充分融入进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水平。“学讲计划”教改模式专门设置了“交流展示”与“质疑拓展”两个教学环节,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交流展示”环节,每一个小组都须要进行汇报交流,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一个小组汇报、其余小组进行补充的方式组织教学,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观点往往出现一些不一致的地方,笔者没有直接点评,而是顺势引导学生针对观点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进一步的讨论研究,让学生在相互辩论的过程中明晰道理、加深理解和深化巩固,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在“质疑拓展”环节,学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也可以小组提出问题,在上一阶段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难点攻克,教师侧重于发挥引导的作用,让学生针对重难点加深巩固,这对于全面完成学习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探究水平。

五、以“学讲计划”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而言,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讲计划”模式中,笔者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教学改革的推进有效结合起来,体现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首先,笔者指导学生养成了课前坚持预习、课堂积极思考与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这对于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笔者指导学生养成了质疑的思维习惯,遇到难点问题摘记下来,在小组以及班级交流之中提出来进行探究,这样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习重难点的有效突破。再次,笔者指导学生养成了及时反思与总结梳理的良好学习习惯,每一节课的学习成效如何,都须要在当堂检测环节进行自我评估,以便于及时发现语文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拾遗补缺以及针对性的纠正。学生在运用各种技巧方法开展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方法技巧的借鉴与吸收、分析与总结也是学生的必修课,在这样的学习研究之中,学生能够提高语文学习的技巧程度,从而更加有助于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学讲计划”要求,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广大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特点,将这一教学改革模式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诗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初探[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2(11).

[2]王振帅.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初探[J].学周刊, 2012(02).

[3]王翠萍,胡石,宋佳.思维导图在阅读活动中的应用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14).

篇3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主要指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进行深入探索与改革,同时以新课程标准作为基础,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改进老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而改善中学生对写作的厌倦,强化中学生的写作自信。

一、运用创新思维进行作文教学

传统语文作文的教学方式在写作理念和内容及方法等多方面,严重制约着教师开展语文作文教学。以往的语文作文教学方式,在对待任何一个作文题材时都会比较严肃,过度强调构思新颖与用词华丽及主题必须宣扬真善美[1]。此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挥。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同时要有大胆探索与独立思考的精神,而且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利用这种精神去影响与鼓励中学生充分发挥创造能力与发散性思维。比如在进行《我的好朋友》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对写作对象进行讨论,其中学生认为不但可以写小时候的伙伴,还可以写现在的同桌与同学及校外朋友。而教师还要鼓励中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以原有好朋友为基础,运用自己心目中好朋友的具备的标准去塑造自己新的好朋友。此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中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构思平台,不仅尊重了中学生的内心世界,还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写作的束缚,从而使作文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二、强化情感教学法的运用

在传统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教学与学习的关系,教学方式常常是传授模式,课堂教学通常也是依据教材的编排进行的,在作文教学课堂中缺少情感元素。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一定要具有情感元素。因此,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一定要提倡情感教学[2]。第一,教师要向中学生展现自己激情的一面,这样在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情感呈现出语文作文的人文性。教师唯有运用自己激情的一面,才可以激发出中学生的语文写作情感,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写作的浓厚兴趣,进而使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语文课本知识与作文写作中。第二,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融情。其中情字就像学习与教学的催化剂,利用情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沉浸在教材知识与作文写作中。例如在进行《我的母亲》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自己母亲与教育进行描写,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母爱与爱母亲的情感情境中,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或是相关优秀作文,使学生们深切体会到母亲的真爱,同时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最后在引导学生学习《我的母亲》,而且指导学生运用写作防范与技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强化实践教学法的运用

以前,教师常常根据教材内容与作文课本知识完成教学,极少重视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实践性[3]。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语文的作文教书一定要重视教学的实践性,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况,以学生在社会中的生活实践为出发点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语文的作文课堂上充分感受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可以联想到语文教材知识与作文写作感想。例如,在《故宫博物院》的知识与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故宫博物馆相关的段视频,使学生真实的体会到故宫博物馆的具体情形,通过视频亲眼看到故宫博物馆的宏伟与华丽,然后让中学生自己以文章的形式描绘故宫博物院的相关情境。再比如,在进行《大自然的语言》文章教学与课后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充分体会大自然的气氛,然后学生亲手动笔描述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最后在回到课堂上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讨论与评说大自然具体存在哪些语言以及大自然主要利用什么实现信息的传递?教师让中学生进入大自然中,亲身体会大自然的信息传递模式与感悟大自然的说话方法,并且结合教材进行知识的学习。在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引进实践教学方式,可是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教材内容关系到的知识点,经过自己的写作练习,可以充分激发中学生学习教材知识与写作的兴趣及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作文教学质量[4]。因此,在新课程标准影响下,一定要对现有初中语文的作文写作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广泛运用实践写作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写作与学习,还能在实践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重要性,进而充分激发出中学生对语文的作文写作积极性与热情,提升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活跃度。

结束语:

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面临着教学理念的改革与课堂的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应试作文为主要目的,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抒发为重点。为了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更高。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更为积极地进行语文作文学习。

参考文献:

[1]薄健强,赵妍,薛燕.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8).

[2]孙金梅,王振伟.作文教学中创新精神培养新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2,(11).

[3]于春洋,胡云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教育科研论坛,2013,(10).

[4]曹文波,张泽军.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浅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0).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G633.3

文本是由信息符号和语言符号构成的文字材料,人们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对文本进行分析、理解、思考和想象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主观性和差异性的思维过程。教师如何改革阅读教学方法,创新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和效率的提升,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文本大意

每篇文本材料都有一些关键词句,往往分布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等位置,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从整体把握文本大意。例如,在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中,课文标题就阐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而开展的;同时,文章的第一句话就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学生通过对于本文标题和关键句的解读,就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根本基调,为文本解读指明了方向,大大提高了文本解读的效率。

二、把握文章细节,体会文本情感

文本中有一些词语,能够精准而细腻的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态度,通过对于这些细节词语的深入解读,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文章内涵,体悟作者感情,使文本解读透过表象直达本质。例如,在《背影》一文中,作者通过“缩”、“攀”、“倾”几个细小的动作,不仅传神而直观的表达了父亲行动不便、动作迟缓的状态,也含蓄的表达了父亲对于儿子的关心和爱护,并侧面表现了作者对于日渐年迈的父亲的怜惜和依恋之情。学生只有对于这些字眼进行认真的品味和反复的琢磨,才能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内涵,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有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文本解读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连环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字、逐句、逐层的加深对于这些细节的理解,使学生最终透过文字表象发现潜在的内涵和情感。在《背影》一文中,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作者为什么用了“缩”、“攀”、“倾”几个动词来形容父亲的动作?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父亲怎样的情感和想法?作者看到这一幕的心情如何……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启发下,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和透彻领悟。

三、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本

每篇文本材料都是由字、词、句、章构成的一个整体,字里行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和组织结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从而更加清晰的掌握文章主旨、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语言逻辑。例如,《济南的冬天》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学生通过对于文章结构的梳理,能够更加清晰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关系,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手法,对于文本有更加深入而透彻的理解。针对这篇文章,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并进行小组讨论,按照文章的逻辑关系给文章分段和分层,并概括每段和每层的主要意思,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激发文本解读的兴趣,提高文本解读的效率。

四、联系生活背景,领会文本内涵

文本解读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之上的。文本解读如果脱离了生活践,就如同鱼儿离开了水一样,根本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的时候,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相结合,使之为文本解读服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情感。例如,《羚羊木雕》讲述的是两个女孩因为一只羚羊木雕而引发冲突,并最终和好的故事。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与初中生年龄相仿,所讲的故事也贴近初中生的实际生活。那么教师就可以采取个人演讲或情境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讲述或表演自己在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事情,并抒发自己的感想,使抽象刻板的文本资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在面对父母质疑时候的错愕、委屈的心理,在面对朋友时为难、羞愧的情感和重归于好之后仍然失落、愧疚、伤心的情绪,实现对文本全面、深入、透彻的解读。

文本解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加强对于文本解读方法和理念的研究与实践,帮助学生提高文本解读的技巧和效率,使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景阳.有关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J].文教资料,2015.

篇5

>> “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实践 优质提问教学法在步进电动机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提问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分层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提问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博弈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个性归类教学法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探索与应用 交互式教学法在日语课堂中应用的探索 浅谈“优质提问法”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和探索 问题教学法在高效课堂中的应用 任务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研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提问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好处 提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循环提问教学法在电工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提问教学法在农村语文课堂中的高效使用 提问式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应用 “学生提问”教学法在病原生物学中的应用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应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探索 逆向驱动教学法在“DSP原理及应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http://projects.coe.uga.edu/epltt/index.php?title=Bloom%27s_

Taxonomy#rememberingreview.

[4]illiam E.Cashin.Answering and Asking Questions[J].Center for Faculty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1995,(1).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体验式教学;实效性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指的是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体验式教学情境化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结合课程内容,使学生通过实践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此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感悟生命,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初中语文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设定情境、营造氛围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以巩固学习知识,同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征

1.亲历性

亲历性是体验式教学的本质特征。体验式教学主要强调的就是学生亲身体验和亲心体验。身体体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践进行亲身经历,心灵体验是指学生通过思想的转变、感受的转变等进行切实感悟。亲历性主要体现为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提升和心灵的震撼等,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自主性

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重视自身的主体地位,在体验过程中重新进行自我认识以及自我提升。体验是自主的体验,教师所设置的体验是教学过程的依据,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在体验中提高学习能力。

三、提升语文体验式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1.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现代化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两大主体,分别担任着不同的任务,但是,他们都具有主观能动性。从教学的主体性方向而言,教学并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多的是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在实际教学中给予学生自,增强互动性。

2.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亲身体验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情感,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情感既是任务也是手段,而情感的调动需要一个适当的情境和氛围,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这个教学的艺术境界。

3.及时评估,促进体验深入

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从书本里走到生活中,是学生对生活的亲历和感受,可以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体验式教学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教学,并且要及时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深入。

教师要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化的差异,教师必须因材施教,给予学生更多的自。错误的体验也是体验式教学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从评估中获得体验式学习的深化。

参考文献:

[1]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 小组合作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05-0045-02

作者简介:张海英(1976―),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级中学。研究方向:探究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课堂将小组合作教学引入课堂,初中语文教学也如是,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探索,分享成果,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合作、交流、互动、愉快学习,由此实现了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性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学生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队的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要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格互补特点、学习语文兴趣的强弱为标准,将学生划分成若干语文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性格互补特点将内向、外向学生进行搭配,通过性格外向学生带动内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将学习语文兴趣强与学习语文兴趣弱的同学进行搭配,通过学习语文兴趣强的学生来激发兴趣较弱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以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划分标准务求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融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之中,并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运用于语文课堂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探索求知能力得到加强,并培养起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多多,那么该如何运用于语文教学之中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方法。

1.课前预习,解决基础问题。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提步骤,做好了预习工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将收获得更多。所以,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是一个非常大的帮助。通过预习,学生也能够将很多基本的问题在课前解决掉,这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帮助。前提是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好预习的相关任务,并且利用好小组合作的形式,检查小组成员的预习完成情况。只有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才能让预习不流于形式。

课堂学习,全方位感官强化。

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将自己的疑问解决,将自己的预习转化为知识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合作小组在课堂上的学习,务必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例如:讲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这篇游记性质的文章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小组合作分段朗诵课文。因为在预习阶段,学生已经将陌生的字、音、形解决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要求各小组成员将课文进行分段朗诵。这样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也使学生在一遍一遍听其他小组朗诵的过程中不断熟悉课文。

(2)请各小组推举出一名代表,各代表进行竞争,选出朗诵最好的一名代表,配上清幽的古筝音乐,将课文进行全文朗诵,并在多媒体的屏幕上配上相关图片。如:学生朗诵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先展示在屏幕上的一片苍翠的篁竹林,随后再对以下诗句进行朗诵:“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这时朗诵的图片背景为竹林旁一潭清泉,石头靠着岸,虽在水中但看起来却在平地。至“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学生在优美的音乐配合下,听着课文朗诵,看到的是“水潭里清澈的小鱼形态各异”……通过这样的听觉、视觉的双重配合,学生的多方面的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和深入认识在一种充满趣味、情趣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最充分的调动。

(3)重点文句、段翻译。教师找出文中的关键文句,让小组进行翻译,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例如: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句翻译。那么首先是要将“而”“斗折蛇行”“犬牙差互”这些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和语法意义小组要讨论出来,然后组织文字将整句话翻译出来为“向水潭的西南望去,(那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溪流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语文的学习,还需要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在课后复习这个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尤其重要。既然是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小组的成员自然就都承担了对组员的义务和责任。可以利用这种义务和责任,使组员之间形成一种监督关系,以促进学习。让组员向组员提问,可以考察字、音、形,还可以考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三、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的注意事项

首先,合作探究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广度或深度。有一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让课堂热闹起来,也为了显示自己的课堂体现新课程的理论,只要提出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纷纷,实际效率很低的,这是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造成的。只有在语文课堂学习中,遇到了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靠学生个人能力很难解决,这时就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了。通过小组的讨论探究,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学生也许就能打开思路,寻找出正确的答案。特别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果运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往往会有着种精彩纷呈的见解。

其次,真正发挥每个合作小组成员的作用。我们总在许多语文课堂上,发现看似热闹的背后,只是一小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他人只充当旁观者而已。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作用,让语文课堂成为展示每个学生才华的真正舞台,这就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要灵活多变。每次小组合作,教师必须适当指导,并提出相关要求。

四、小结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产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它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要用好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加入、帮助学生克服对小组学习的不信任感和恐惧感,使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快乐,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 谢喜承,唐锋.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研究,2011,(03).

篇8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了,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实现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即可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能够创设出和谐、风趣的教学环境,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样即可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

中呢?

一、利用多媒体引入影视资源,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电影、电视以及网络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也成为学生开展课外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受到了教育专家的认识,小学生的对于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电视、电影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将影视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对于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效果。

影视资源兼容并包、海纳百川,语文作为一门典型的人文学科,其内容广泛的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的得当,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也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影视资源的流动速度快、信息量大,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元素,将影视资源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就能够很好的扩展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只要教师对学生适当的进行点拨,发挥好影视资源中的偶像作用,就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受益匪浅。

二、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近几年来,网络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在网络上可以搜寻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将这些丰富的网络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提升教师经验,促进教学改革,扩展学生的视野都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收集网络中的教案与教学经验,将其应用在语文教

学中

要将网络资源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意识到网络资源的价值,特别是辅助语文教学的价值,将网络资源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能够与家长和学生进行互动,也能够获取与分享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从多个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交际与沟通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此外,还能够方便教师对班级进行科学的管理,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沟通工具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各项事宜开展讨论,能够让班级生活变得更加生动精彩。

其次,利用网络建立一条联系学生与家长的纽带

在网络的发展下,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型的沟通工具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些沟通工具多是免费的,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可以申请微博或者公共微信账户,并将自己的域名公布,让学生的家长知晓。平时,家长就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当然,在微博中的内容应该有一定的限制,有关学生的隐私就不宜公布在上面,在通过微博与微信与家长进行联系时,也应该注意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于学生以鼓励为主,提升学生的信心。

除了建立与家长沟通的纽带之外,教师还为学生建立博客,博客中的成员就是教师与全体学生,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刊载于博客中,形式可以为记叙文、日记、说明文、信件等等,除了供教师批改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点评与讨论。此外,只要学生感兴趣,均可在博客中发表自己的习作,这种方式就打破了传统模式下笔墨作文的形式,能够很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创作兴趣,不断的提升出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必然要求。

三、利用计算机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教材是维系教师与学生教学的唯一媒介,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就得到了扩展,教师的职能可以由信息技术来替代,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识字教学中,即可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开展识字、拼音小游戏,自己来检测学习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优化教学的效果。

在信息化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很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两者的结合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下一阶段下,教师必须要掌握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融合策略,加强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锻炼,不断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相信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应用将会越来越成熟,能够很好的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莹.寻求本真 追求实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0).

[2]周波.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04(10).

[3]张广博.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1(0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