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科研课题概念8篇

时间:2023-08-01 09:22:3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科研课题概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研课题概念

篇1

一、设计问题情境,体验数学问题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熟悉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创设情境:某个超市在中秋节时搞食品与饮料促销活动,张晓敏买了一瓶自己喜欢喝的碳酸饮料,给妈妈买了爱吃的饼干,给爸爸买了两瓶白酒。并把超市促销活动的热闹场面用手机拍成视频播放给其他同学看,其中有酒瓶上写着酒精度42%,饼干上写着含糖量2%,饮料瓶上写着碳酸30%。针对这些百分数符号提出问题:你了解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你知道这个符号怎么读?哪些地方需要用到这样的符号?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百分数,但毕竟认识还是初步的,没有弄清它的具体含义。如,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百分数怎样读,如何写?百分数与分数有何联系与区别?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是直接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在生活情境中通过具体事物让学生自己认识它的含义,并学会应用,从而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培养动手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通过个体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课本中学来的知识要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个体的身体与头脑得到训练。”让学生动手,可以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在学习新知前要求学生每人准备几张平行四边形的纸片,教学中把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剪一箭、拼一拼、移一移”等活动,很快就概括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过程在学生动手活动中完成了,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角色。而学生这个过程中自主获得知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动手操作就是学生能把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思维的得到进一步拓展,加深知识的理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过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的知识后,尝试着去计算教室空间的大小、测量桌子的体积;学过了“认识人民币”后,就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学了“圆的面积”后,就让学生算一算墙上挂钟的面积;学习“平均数”,请同学计算出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从而了解到课本中的例题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就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种方式教学让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了展示的机会,同时通过其他同学的提问又让知识得到了巩固与拓展,从而体现了教育本意的回归。

四、尊重个体差异,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天地。”是的,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每个学生在能力、态度、情感、方法等方面存着一定的差异。而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充满个性的活动过程。因此,就出现了有的学生反应快,有的学生反应慢;有的学生记忆力好有的学生记忆力差;有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好等各种不同情况。我们应该为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让所有学生共同进步。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学,充分体现教学的公平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提出问题、探究合作以及交流讨论的机会。所以,我们还应开展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具有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去学习。让优秀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常规性的问题,不让小学生因为数学这门功课难学就彻底的放弃,让他们也同样获得成功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

篇2

一、行星取代九大行星

人教版教材中介绍了行星,比原九大行星少了冥王星。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材对行星的定义为:“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据此冥王星属行星。教材后续描述为:“行星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据此冥王星同样属行星。那冥王星究竟为何被“开除”?伍光和在《自然地理学》中采纳了国际天文联合会第26届大会提出的行星定义:“太系的行星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在绕太阳运动的前提下,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而成为其所在空间的最大天体;第二,具有足够大的质量,能依靠自身的引力使形状呈近似球形;第三,内部不发生核聚变反应。”冥王星满足后两个条件,但是不满足第一个条件。冥王星赤道半径为1160km,质量只有地球的0.24%,体积为6.39×109km3,比月球还小,被归类为矮行星。据矮行星的命名规则,冥王星改名为冥神星。在此,笔者建议修订教材时,可将行星的最新定义解释配置在教材有关行星的介绍部分中,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太阳大气层的命名

人教版教材中介绍太阳大气层分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学生学习此内容时,会对其命名规则产生兴趣,会发问:太阳大气层是依据什么规则命名的?

人教版教材中描述光球:“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千米。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基本上都是由光球发射出来的。”教材只讲特点,未讲命名。色球层与日冕层也是如此。金祖孟在《地球概论》中做了解释:“光球是太阳大气的低层,厚度约500km,它之所以被叫做光球,是由于它的明亮。太阳内部产生的辐射,都被它自己的物质吸收。只有光球发射的光,才能透过这一薄层向空间传播。色球是太阳大气的中层,厚度约2000km。只有在日全食的短暂瞬间,当太阳光球全部被月轮遮蔽时,色球才表现为阴暗圆面周围的玫瑰色花边,色泽鲜艳,故称色球。”这些内容诠释了光球和色球的命名来源,但是《地球概论》中的日冕仍和教材中一样,只解释特点。笔者查阅维基百科后,得知“日冕”这个词是一个拉丁词,意为“皇冠”,是从古希腊演化来的。笔者认为,光球、色球的中文名是意译的外文名,日冕的名字同样是意译于它的古希腊语本意。

三、地球自转的周期

人教版教材中描述地球自转周期时,介绍了恒星日和太阳日,突出其区别在于参考点不同。此内容为教学难点,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会作区分,认为太阳日是“假”周期,而恒星日是“真”周期。学生对否定其已有知识非常敏感,会思考恒星日是否“真”周期。

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地球自转真正周期的说法,来自金祖孟的《地球概论》:“恒星日是指同一恒星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的周期……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很多老师以此为依据,来讲授恒星日为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并用《地球概论》中配图来回答学生的疑问。

《地球概论》中对此图的解释:“在一个恒星日内,地球自转360°,但在一个太阳日内,地球自转360°59′。这59′的差值是地球公转造成的,使太阳日比恒星日约长4分。读此图时必须注意,在太阳系范畴内,太阳是中心天体,它的光线是辐散的;恒星无比遥远,它的光线可看作平行的,图中所示的三颗星,指的是同一颗恒星。”首先,这个解释包含的假设,即恒星无比遥远,其光线可看作平行的,这个假设并不成立。图中三条光线都来自同一颗恒星,所以三条光线彼此间存在夹角,恒星无比遥远,说明夹角非常小,接近0°,但无论如何接近,始终不是真正0°。其次,距离地球无比遥远的恒星,是否“恒定不动”呢?恐怕答案是否定的。恒星是运动的,无论其运动速度快或慢,都会对其光线产生影响。金祖孟在《地球概论》中也讲到:“如果考虑到地轴进动或春分点西退,那么,恒星日与地球自转周期,也还存在细微的差别。”至此,笔者认为,恒星日并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只是非常接近真正周期。笔者比较赞同人教版教材的编写,只说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异在于参考点的不同,而不指出自转的真正周期。至于自转的真正周期,还需进一步探索。

四、恒星日与太阳日、恒星年与回归年的时间长短对比

人教版教材中介绍地球公转周期,恒星年时长为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时长为365日5时48分46秒。根据自转的学习经验学生明白了为何恒星日短于太阳日,但困惑是为何恒星年长于回归年。

金祖孟在《地球概论》中解释:“由于地轴的进动,春分点沿黄道西移,回归年稍短于恒星年。春分点每年西移50″,回归年相应地比恒星年短0.0142日,即20分24秒。这一差值,我国古称岁差,即周岁与周天之差。”

回归年的度量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太阳沿黄道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即为回归年。伍光和在《自然地理学》中解释:“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产生的力矩使地球赤道面向黄道面趋近,由于地球不断自转,按照陀螺进动原理,自转轴必然绕黄道轴旋进,而黄赤交角保持不变。当地球自转轴旋进时,春分点西移,故地球自转不到一周即可两次经过春分点,这就是岁差。春分点每年西移50.2564″,自转轴旋进周期约为25700年。”笔者认为,地轴进动或自转轴旋进,都说明了春分点会西移,而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的回归年就比恒星年少转了50.2″左右,也即时间长度短了20分24秒。

五、地核的物质构成

篇3

一、秘书学概念体系的迫切性

概念体系不仅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建立某种理论体系的起点。

秘书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几年来呈现出令人鼓舞的局面。但是,从总体来看,我认为秘书学的建设,尚处在它?quot;学前阶段",即前时期。

目前,在秘书学概念体系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概念体系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不确定。2.基本概念的研究没有摆脱直观感性经验的趋向。3.某些概念的抽象不是采取逻辑的,没有揭示其内涵和外延,以至出现恩格斯早已指出的"生命就是生命"的恶性循环的错误。4.借用日常概念和经验概念较多,而且缺乏必要的扬弃。

由于秘书学一系列基本概念尚未进入科学体系,就给秘书学的教学带来许多困难和不便。因此,我的第一个结论是:加强对秘书学概念体系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研究秘书学校念体系的和重点

研究秘书学的概念体系,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基本概念。这是构成秘书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单元,它决定着秘书学理论体系的结构、功能和。2.一般概念。这是构成秘书学理论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重要知识单元,它直接关系到各项原理、原则和法则的建立,以及某项理论的发展。3.术语。这是秘书学科的一系列专门用语,它们都有严格规定的含义。4.各种概念相互间的联系和区别,即它们的逻辑结构。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一系列概念。

关于"秘书"这一概念,目前国内不下五家之说。虽然各家之说不无一定道理,但是否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整体、事物内部联系,即上升为理论概念,尚待探讨和商榷。据我的认识,秘书是掌管公文并全面辅助领导者管理日常工作的人员。我认为,这个概念初步揭示了目前我国各级各类秘书人员的本质特征,即它的可读性、辅、服务性和多能性,从而使秘书人员同其他行政工作人员有了质的区别。

我们从这个基本概念出发,就可以进一步去结构秘书学的体系框架,比如以掌管公文、辅助决策、沟通信息、协调关系、处理事务和保守秘密等为内容的秘书职能论;以一般工作方法、特殊工作方法和未来工作方法等为内容的秘书方法论;以秘书组织、秘书人事、秘书制度和秘书素养等为内容的秘书管理论。然后,我们再去深入研究秘书职能论、秘书方法论和秘书管理论的概念、原理、定律和一般理论结论,把秘书学的理论体系逐步加以完善和充实。这样,一门崭新的学科--具有主义特色的秘书学,就会在我国应运而生,因此,秘书学的建设,必须以基本概念为重点突破口,这是我的第二个结论。

三、研究秘书学概念体系的方法和途径

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形式,一种科学抽象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在不同认识阶段的不同思维水平。

我们在研究秘书学科的概念时,首先就要充分占有秘书工作和秘书管理方面的经验材料,包括日常概念和经验概念。在此基础上,严格遵守揭示概念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方法,特别是下定义的全部规则,精心地进行科学抽象,从中制定出一系列理论概念。这应当成为我们研究秘书学概念体系的基本方法。其具体途径,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现有的科学概念。

(二)移植其他学科的概念。

(三)改造流行的普通概念。

(四)创造秘书学科的新概念。

篇4

关键词:用户体验;老年人;科技接受度。

中图分类号:G812.4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绪论

在中国已经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同时,社会也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信息科技产品和各类应用层出不穷。但是老年人却不同程度的对科技有恐惧感。据调查,大多数的老人不会使用基本的生活服务类科技设施,如使用电脑上网、用自动售票机购票、利用ATM机完成小额存储及缴费等任务。“科技恐惧症”不仅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且他们因为不能独立使用科技产品而与时代产生疏离感,在这种心理下,对高科技产品“敬而远之”,日渐陷入高科技边缘化的境地。

老年人的“科技恐惧症”并不是“天生”的,他们也对网络对科技具有一定兴趣,只是各种阻力和障碍令他们望而却步。

本文在对老年人科技“恐高”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提出针对老年人的科技产品设计要素:通过改良用户体验,提高老年人对于高科技产品的接受度。

文献综述

目前大多数人机交互研究关注老年人的特定信息系统的界面或结构设计,如《基于人机交互的老年人产品设计》[9]、《基于老年人认知特征的手机界面研究设计》[5]两篇文章,都是基于老年人生理、心理老化以及认知老化现象原因,提出设计要素的,鲜有研究调查老年人的科技接受度,就是老年人接受信息技术的态度和动机。

60-75岁这部分“年轻的”老年人在整个老年人群体中还是相对比较活跃的,各方面的能力退化也比较少,是相对比较愿意接受和使用信息科技的人群。老年人涉及到科技技术的领域有:健康、独立生活和社交。科技能够提高老年人生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减轻照顾者的负担,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信息科技产品可以使老年人的社交更加方便和多样化。

在一项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NT)的研究中发现,老年人喜欢与同辈交流许多信息,如与健康相关的信息、旅游信息,与好朋友分享他们的日常生活。研究发现,因特网和电子邮件等沟通手段的丰富会降低已退休老年人的孤独感。[1]

如今的高科技产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针对年轻人,在设计上追求科技感,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的需求,例如智能手机的字体显示过小,功能繁多复杂,甚至有的设备菜单是英文显示,对老年用户使用高科技产品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同时也降低了老人的消费欲望。据调查老年人大多因为对高科技产品“玩不转”,就对高科技产品敬而远之了,他们更期待“傻瓜”式产品。[10]

现今国内外已经有很多人开始专注于科技产品的老年用户群,也有专家开始研究并呼吁专以老年人为用户群的产品出现,真正的通用设计是应当将老年用户包括其中的,让其不再被边缘化。用户体验也是现今科技产品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点,通过对老年用户使用科技产品体验的改善,也能帮助其卸下心防,提高对科技产品的接受度。

老年人“科技恐高症”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出现了生理和心理的老化现象,年龄和文化程度以及产品的易用性,都会影响到老年用户的科技接受度。什么是科技接受度?这个词广泛的被当作一个专业词汇是在Davis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之后(Davis,1986)。Davis提出,人们在为使用一种新的科技产品做出努力之前,就会形成对使用这种科技的一种态度(Attitude)和意图(Intention)。[1]这种态度和意图会直接导致用户对这种科技产品的使用行为。而影响老年人科技接受度的因素主要有年龄(老化)因素、文化程度、是否能及时获得帮助等原因。[1]

老年人的老化包括:生理老化和认知老化两个方面。

生理老化

人到老年,身体各部分开始发生变化,比如形态的老化,包括皮肤、身材、体态都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老化。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语言能力、行动力都日益出现弱化问题。老年人的感觉相对年轻人来说比较迟钝,皮肤的触感和温度感也较弱。行动力的减弱,也影响到他们不能进行太过复杂和快速的操作活动。

认知老化

认知老化包括,感知能力、记忆力、注意力、学习能力、智力、决策力的老化。老年人是近事容易遗忘,远事记忆较好;速记、强记困难,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比较强。任何新产品对于老年人来说的学习成本都比年轻人高出非常多,他们可能显得“恋旧”而且排斥新鲜的东西。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对于熟识的产品较有安全感和掌控力,此外更具包容性的容错设计也会让他们感觉更容易使用。

老年用户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老针对老年用户的科技产品的设计要遵循老年人特点,避免需要过多记忆的内容,力求操作简单化,尽力降低操作复杂度,要对错误操作有一定的包容性,并且尽量贴近他们熟识的产品会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接受度。

文化程度对科技接受度的影响

文化程度也对科技接受度有很大影响,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据统计,在200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文盲、半文盲率达到47.54%。在15岁以上的文盲和半文盲中,58.8l%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老年人口中,小学程度的人占36.82%,初中程度的人占9.46%,高中程度的人占4.12%,大学以上程度的人仅占2.05%(如图1)。

例如老教授会为了防止自己患老年痴呆症而每天坚持背诵英语文章;80岁高龄的大学教师坚持让自己的子女为自己购置新的电脑,每天去老干部培训班学习上网浏览新闻、收发邮件等在他们看来很“时髦”的东西。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学习需求比较高,他们的学习成本相对比较低,也能从学习掌握的过程中获得快乐,那么在这样的群体里来看,高新产品的科技接受度是比较高的,互联网的普及度也很客观。

3、学习中是否能及时获得帮助

另外还有子女的陪伴,他们是否花时间有耐心得帮助老年人掌握新产品也是十分有影响的。“空巢老人”的普遍使老年人在购买科技产品之后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必须独立地使用产品,这也是影响老年人掌握和学习科技产品的一个原因。

综上所述,影响老年人科技接受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和认知老化因素(年龄因素)、文化程度因素、是否及时获得帮助。那么在用户体验设计中,合理的考虑老年用户群的老化现象,让界面设计更加友好且辨识度高,需要思考和记忆内容少进而降低学习成本,以此来更好的提高老年用户的科技接受度。

如何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使老年人对科技产品放下心防

产品外观、操作尺寸、操作方式

针对老年人生理老化问题,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需要以老年人为目标用户,研究他们的掌握尺寸,操作范围等数据,从人因工程学的角度出发,使产品外形最大程度的适合老年用户使用。

提供多样的输入设备有助于老年人应对各方面机能衰退的现象。研究发现,触摸操作、语音识别等也可以减少与年龄相关的问题。 [1]老年人体质下降,而且老年人的肢体控制机能也在不断下降,还有会出现四只抖的现象,在操作产品时,手指定位有时会出现偏差;有些老年人感知和记忆能力衰退等,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轻松的操作姿势和动作,考虑操作的轻便性,降低物理负荷。产品外观不宜过于复杂,操作方式要尽量采用老年人易于掌握的方式,尤其是输入方式,尽可能的采用触摸、语音输入等易于掌握的方法。

流程简单,学习成本低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认知老化问题日益严重,“Don’t make me think”——“别让我思考”是对老年人来说最好的一种用户体验。别让用户思考,尽量使用用户熟悉的语言和情景以及操作模式会降低老年用户的学习成本。当用户在面对一个界面时,每个问号都会加重他们的认知负担,把注意力从要完成的任务上拉开。这种干扰也许很轻微,但他们会积累起来让人抓狂。

避免呈现小尺寸的目标可以有效的帮助老年人认知。对于小的目标,老年人要付出更多的学习成本和认知负荷。行动力的减弱会影响老年人使用鼠标点击和拖拽的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年人学习使用平板电脑的效率高于台式电脑的原因之一。

如图2,易百年老年手机运用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一级菜单样式展示功能,使用大字体和高对比度有利于老年人使用信息设备,而且设计者也应该避免炫光和亮度的迅速变化。温和的过场动画,简单的不操作步骤,有利于老年用户掌握操作过程。图标的设计应从老年人的生活经验入手,更利于老年用户了解和识记功能。

友好的用户体验和错误包容性,每项操作都有适当的反馈

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反馈和提示,可以提高他们进行视觉搜索任务完成的成功率。例如有些社区给老年人发放的急救铃产品,按下去时应有必要的灯光或者声音反馈,这样使用者才会知道是否成功发出求救信号。电子产品的交互设计中操作提示和反馈也非常重要,可以引导老年用户进行正确操作,并且同时有效的防止出错,在操作完成后及时的给出友善的反馈。如图3对鼓励用户操作的按钮进行了高亮区别处理,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引导方式。

图3 操作提示图4 操作反馈

在老年用户进行每一项操作时,最好都能做出相应的反馈,他们需要适时的反馈来提高安全感,这种反馈可能包括颜色的改变、声音提示等。当他们需要做出决策类操作的时候,则需要给他们一次决策的必要提示,帮助他们尽量减少错误操作的可能性。

良好的错误操作包容性,也可以更好的提高老年人使用科技设备的信心和持续度。错误包容性包括强制性避免错误和引导性避免错误两种。所谓强制性避免,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用户可能出错的情况,使可能出现错误的情况下用户无法进行操作,如图5所示,微信在没有输入内容时,发送按钮是置灰的。另外一种是引导性避免出错,即使在用户进行了错误的操作后,也可以及时进行提示和修改,不会造成致命的损失。

图5 强制性避免错误

尽量用更简略直接的步骤实现功能

“尽量做到让一切都不言而喻。”尽量让每一个页面都不言而喻,如果能达到这个目标,用户只要看它一眼就能知道是什么内容,如何使用它。不过有时候在进行一些崭新的开拓性的比较复杂的页面时,或者对于新手老年用户来讲,可能需要做到“自我解释”(self-explanatory),在一个自我解释的页面中,用户需要花一点点的时间去理解——但只需要一点点时间,页面元素的外观,精心选择的名哼,页面布局以及销量仔细斟酌过的文字,它们综合在一起将创造出一种接近瞬间识别的效果。

多采用形象化的视觉设计,对于文化程度造成的科技接受度影响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弥补。用户可以根据日常生产生活的经验,快速判断出界面图标的用途。拟物化视觉设计,可能更适合老年人科技产品的界面设计。这种引导性的设计也能帮助用户在选择任务时不要出现歧义。

让页面不言而喻,就是通过其他精心的设计,让重点目标更加突出,让使用者一下就能找到他需要的功能,对老年用户来说更是重中之重了。

另外,简单的层级对于老年用户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每项任务的操作页面最好不要超过三个,最好让用户一步达成目的,也适用于老年用户一些紧急操作的功能实现。例如传统的手机短信流程如下图:

图6手机短信流程

该任务流分了四部进行,层级较深,对于老年用户来说,记忆和操作都有一定的难度,出错率也会比较高。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可提出另外一种层级构思,如下图:

图7 短信流程改进示意图

结合老年人的特征和信息架构的原则,减少了发短信的层级深度。将最初创建时选择短信类型的步骤,直接放在新建短信界面。那么用户在想发短信的时候,直接就可进入编辑界面,省去了前面选择的思考时间和学习成本。界面上可将用户需要的信息全部罗列出来,老年用户一般发文字信息最多,那么文字输入这项任务就应该最为突出。将这项任务必要的内容,包括收件人手机号、取消和发送按钮等也作出颜色、形状的突出,让用户任务流程完整。示意效果图如下:

图8 短信界面改进图

结论

总的来说,在老龄化社会日益加重的今天,60-75岁这个“年轻的”老年群体已经成为科技产品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面对越发年轻化的设计,已经让出现生理和认知老化的他们对科技产品建起了心防,学习成本的提高,操作安全感的缺失使得大部分科技产品并没有做到真正的通用设计。

在产品和用户体验设计方面对于老年用户来说,直接操控方式如触摸屏和手写识别以及语音识别等对浏览和搜索都有非常大的帮助。老年用户在学习使用触摸手写设备比鼠标键盘操作时效率高很多。使用关键字搜索时,触摸屏和手写识别的完成时间少于语音控制和语音输入,也少于使用键盘和鼠标,而且这种操作的出错率也相对较低。

友好的用户体验,精心合理设计的界面,适时贴心的使用反馈,完善的向导系统,适合老年人操作的产品尺寸等都是提高老年人科技接受度的一些重要步骤,把老年人这个用户群体纳入到高科技产品设计的目标用户之中。重视老年用户对科技产品的接受度已经成为关爱老年人不可或缺的一个课题,需要更多的“傻瓜式”高科技产品进入市场,引导老年人使用科技,使用互联网,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方便和多彩。在不久的将来,用户体验一定会帮助老年人不再被科技边缘化。

参考文献

[1] 董建明,傅利民,饶培伦,&Salvendy,G.人机交互: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Steve Krug著.De dream译.人机交互:Don’t make me think(原书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西南大学心理学硕士白纲.老年人的科技恐惧症.环球时报生命周刊

[4]康锦文.老年人科技恐高症.今日科苑Modern Science.2009年13期

[5]基于老年人认知特征的手机界面研究设计.曹丽丽.西北大学

[6]河北经济日报.老人患上“科技恐高症”,专家:老人需科技关怀.Retrieved Mar.14,2010,from.cn/jk/lr/news/2007/09-27/1037629.shtml

[7] Ajzen,I. The Theory of Planned 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50(2),179-211. (1991)

[8] Anandarajan,M.,Igbaria,M.,&Anakwe,U.P. IT acceptance in a less-developed country:a motivational factor perspectiv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2)

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教材;新理念

Study chemistry Protestantism material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xperience course reform new principle

Chu Ke

【Abstract】The excellent teaching material can present the forerunner's teaching principle.New course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all brought an all new principle in the development target, course structure, teaching method...etc..Eat deeply teaching material of design intention, exactitude usage teaching material, direct relation arrive can real implementation new course of each item request.

【Key words】Senior high school;Chemistry;Protestantism material;New principle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教材又是课程理念、课程思想、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学校教育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教材进行具体的教学,将课程目标具体地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教材,充分理解课程理念在新教材中的体现形式,理解编者的意图。

2006年我省进入高中课改,笔者通过暑假在黄山集中培训和半年来的教学实践,认真研修了高中化学新教材和新课改理念。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教材版本为例,浅析对新教材体现新理念的认识。

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来设计的;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具体落实。新教材的面貌焕然一新、内容丰富、充满勃勃生机。较之于传统教材结构更合理、内容更富有时代气息,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生动学习情景素材、丰富的科学探究活动、新颖的内容呈现形式、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和全新的教师理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教材是如何体现新理念的。

1. 新教材的结构新 新教材采用了课程模块设计,一改过去高中教材的“单元式”设计模式,“单元式”设计是以每一单元知识的逻辑关系为纽带来进行线性组织的。而模块式设计则不同,它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具有更大的综合性和更强的相对独立性,这样的设计提升了课程的灵活性、选择性和多样化,在保证全体学生具有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化学1、化学2的学习),充分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规划人生,确立发展方向。高中化学新课程分为“化学1”、“化学2”、“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实验”等八个模块。其中“化学1”、“化学2”为必修模块,其余的为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旨在保证所有高中生都达到的共同要求,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相互影响。而选修模块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旨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中加深和拓宽的学习内容。

在对学生层次要求上,不同模块的层次要求是不同的,是按照螺旋式设计的,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不断递进。同一层次的模块是并列的,以保证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总体上说,必修化学和选修化学之间的层次不同。“化学1”和“化学2”层次要求相同,内容联系密切是一个整体。从化学学科知识的水平上,“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与其它选修模块的层次不同。课程标准对今后的高考化学命题也作了明确的说明:课程标准是命题的依据,“化学1”、“化学2”模块的内容是考试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报考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3个模块,报考理工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4个模块,报考化学及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6个模块。由此可看出,模块式教学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满足了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

2. 新教材的内容新 新教材内容丰富、新颖,每一模块都能充分体现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技术、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前瞻性,一改旧教材知识陈旧和气氛沉闷的风格,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化学与人类社会、与人类生存的密切联系,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对化学发展史上重要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图文介绍,也隐含着重要的情感教育价值。

3. 新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新 在极其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要完成课程规定的目标和内容,体现新课程理念,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至关重要,要比传统教材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如新教材在知识的呈现上,既重视基础知识的点,更突显基础知识的本质结构联系;既体现知识结构,更努力使知识结构功能化;既重视具体知识事实的学习,更关注利用知识的学习来建立和形成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不仅交给学生最核心的化学知识的纯粹形态,更将化学知识“溶解”于自然现象、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及生动真实的实验探究活动过程中;不仅给学生讲明白化学知识,还创设问题情景和多样的活动时空环境,促使学生切身参与知识的发现、理解过程与方法的获得、态度情感的体验。新教材通过精心设置栏目体系,选取最核心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方法和活动进行整合,使同一个内容的素材发挥多重教育价值,将静态知识和动态过程整合设计、综合呈现,兼顾静态知识与动态学习过程的统一,协调基本要求和提高要求等不同学习水平的需要,倡导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等多种方式的结合。新教材的内容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1)正文内容: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要求。(2)活动性栏目:如“科学探究”、“学与问”、“实践活动”、“思考和交流”、“归纳和整理”等。(3)资料性栏目内容:如“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科学史话”“提示”等。正文内容精选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活动性栏目内容倡导积极主动的多样化教学方式;资料性栏目对进行过程方法教育和STS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4. 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新 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突破口,倡导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体现新课改这一理念,新教材作了精心设计和安排,根据不同的模块特点,设计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力求充分体现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同时考虑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整体安排设计了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创设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理解化学知识,并获得探究活动的本身体验。

(1)“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比较强调以指导性的实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2)“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模块,比较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查阅资料、走出课堂、调查、参观、制作、设计等多样的学习方式。

(3)“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比较重视实验探究、交流讨论、问题分析和推论、解释说明等理性思维方式相结合。

(4)“化学实验”模块则为学生创造了各种水平形式的实验探究活动的机会。

高中化学新教材比较注重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和建构性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根据所给出的提示,自己发现问题、设计方案,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思考、讨论等一系列科学的学习和探究活动,找到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 新教材要求教师理念新 新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教师的角色已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首先,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是发展的、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是活泼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第二,教师要树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教师应从学科本位的教书匠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要在教学活动中确立多元智能观,采用科学的方法,因人制宜,及时开发学生的不同智能,从而培养出个性鲜明、特色明显的多功能人才。此外,为适应新课程体系的教学,新课程呼唤综合型的教师,要求教师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具备学科取向的内容知识,同时又具备默会取向的实践性知识,教师必须加强专业、人文、社会等知识的学习。

总之,通过研读高中新教材,可以加深对高中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理念的理解,避免对课改的理念、课改的重点、课改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抽象化。新课程的教学变成了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有什么样的教学,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让学生去体验是金钱买不到的财富。让我们一起去领悟新课程、新理念,在研究中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

[2] 邹斌.教师知识及教师专业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59.

篇6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无论对语文教师的思想认识,还是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这些又是决定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所谓的课堂教学效率指的就是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老师教授的内容和学生吸收内容的一个比例,换句话说就是45分钟学生学到的知识的多少,也就是学生通过此次课堂教学有无进步、收获和长进,或者学生的付出和学到的知识很不成比例,就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表现。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

新的课程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课堂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改注重增强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完善和培养广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借助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养成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和获得提高的一个重要方式,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学习成果的好坏,以及最终学校学习水平的高低,因此,众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课堂教学课堂效率提高方面的研究,加强理念,与实际共赢。与此同时,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小学生在面对陌生的课程时,起初是较有兴趣的,如果教师能够用合适的恰当的方式引导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兴趣,对小学生终生的学习十分有益。

二、新课改下影响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一直奋斗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使我对目前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现象深有感触,不论是一些学习习惯,还是课堂教学质量。就目前现状,可总结如下:首先,目前广大小学生在进行语文科目学习时,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师仅仅是将所有知识进行教授,而没有提炼更好的总结性课堂教学方法;其次,小学生年纪小,对事物缺乏准确的认识,和他们讲学好语文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他们是不会理解的,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比较缺乏的;再次,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较为缺乏。这对于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是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良影响的,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学生语文课堂效率,值得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1、教师应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对新知识的学习主要靠兴趣,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依靠老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应注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第一,教师应提高培养学生兴趣的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由人脑指令人体去实施一定的行为。通过这个朴素的哲理我们可以分析出,意识对于人的行为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的。第二,应采用多种方式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复制到多媒体中,而很少利用多媒体的互动功能,多媒体有听说互动的功能,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施,在多媒体设施中安装对话软件,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小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第三,请名校和外国的学生参与学校课堂教学。教师在教授语文课程的时候,如果能够请到名校和优秀学生参与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会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从而有助于增加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小学教师应该与小学生加强交流

交流和沟通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和小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还能够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参考依据。因为教师在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会发现小学生在低年级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会了解到学生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教师积极和小学生交流低年级语文学习心得,并认真总结和小学生的交流内容,会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会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应注重小学生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现阶段的语文学习,以及对于今后的语文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小学生养好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提高小学生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列出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该每天督促学生的语文学习,监督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要有计划,因为只有有计划地实施教学,才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低年级语文知识,才能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第二,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多给予奖励,在同学中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对表现自觉的学生加大鼓励和表扬力度。

四、总结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仅对于小学生现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对于小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也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提高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增强和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完善和培养广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借助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养成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为如何通过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和有推广价值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董洪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篇7

 

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不知不觉过去好几年了,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收获,但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一些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可有可无,大部分体育课程内容以竞技项目为中心,体育教学过于关注技术性教学,导致大部分学生体质的下降;大多数学生讨厌体育课而喜欢课外活动;学生害怕竞争,缺乏合作精神也屡见不鲜等等,当然形成这一结果有许多外在原因,但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本身确实存在不少的弊端。

 

体育课程改革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体制环节,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这些环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疑惑不清、悬而未解的问题。如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与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时常发生错位;学校体育课程实践内容项目化、专业化。课程改革如不敢面对这些问题,那么将难以走出困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针对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困惑不清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专家访问,找出主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困惑问题,对其进行初步分析研究。

 

2.2研究方法2.2.1调查法

 

针对师范体育教学中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进行了专家走访调查。

 

2.2.2文献资料调研

 

根据近10年的有关课程改革的文献,为本文讨论与分析提供理论资料。

 

2.2.3逻辑分析

 

依据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运用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从整体上把握研究的思路。

 

3讨论与分析

 

3.1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改革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首要问题又是课程目标的研究。从我国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现状来看,对课程目标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存在的主要问题:(1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中各层次目标经常发生错位现象,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特点及其与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中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不清楚;(2对课程目标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的重视程度不同,课程目标的科学性方面的研究处于核心地位,而课程目标的人文性方面的研究却经常被忽视、被边缘化。

 

3.1.1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特点及其与各层次目标的关系

 

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各层次主要包括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目标、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教学目标3个层次。由于我国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理论课程研究比较晚,所以,以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代替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或以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目标代替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错位现象比较普遍。而在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对课程理论研究还不深入,课程目标经常与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混为1谈或发生借位的现象也较为严重。

 

相对于目标错位来说,各层目标上移的现象更是普遍,如果不区分各层次目标的特点,无论哪_层次目标都是抽象的、宽泛的,那么,经常会导致学校体育形式化或内容选择的不确定性和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运用的随意性。对于各层次目标之间的关系,经常只认识到上层次目标对下层目标的制约性联系,往往忽视下层目标对上层目标的调整、改造的关系,也会使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脱离实际,使学生失去对学校体育的兴趣。可见,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各层次目标定位不清,或发生错位及上移,或对其之间关系不明,都将会使体育教师从茫然变成随意,使学生从心理上远离学校体育,起不到目标的层层渗透的指导、规定、方向性的作用。因此,对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特点及其与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各层次目标的关系的深入分析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

 

3.2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教材的改革

 

由于我国长期客观存在只有教学论没有课程论的影响,所以,对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成果很多,而对教材内容研究的不多也不深入,结果常常使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过分依赖在教学中解决。我们都知道有许多问题表现于体育教学中,但往往其根源症结是在体育课程里。现阶段突出要着手研究的师范体育课程教材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体育课程教材内容分类和体育课程教材管理体制两方面。

 

3.2.1师范体育课程教材内容的分类

 

目前,师范体育课程教材内容尚没有合理的科学分类,常使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实践内容处于无为无奈的“多难”境地。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课程实践内容不能合理科学的分类是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瓶劲。

 

学校体育课程中,实践部分内容是以运动项目为中心进行的分类,其主要意义是有利于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传授竞技运动,实现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的“三基”任务,对于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来说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很难指导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面对众多课程实践部分内容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有效的取舍及创造。

 

3.2.2以增进健康为目的,以人为中心对体育教材内容进行分类

 

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活动应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而分类必须为目的服务。为了增进学生健康,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应把体育活动与健康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揉合在一起,而不是健康知识与体育活动内容的拼凑,更不是以运动项目为中心来对体育课程实践部分内容进行分类。

 

透过人与自己,人与自然,人与人或社会的关系,可以打破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中心进行分类的方式,以人为中心,根据与运动时所面对的客体不同对体育课程实践部分内容分为自身操作运动、操作器械运动、群体互动运动。

 

3.3课程体制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决策权属于课程管理制度,多套方案是课程体系,前者核心内涵是指设计的实施课程的权力,后者是核心内涵旧指学科内容的选择及其组织方法。课程管理制度和课程体系合称为课程体制。

 

4结论与建议

 

4.1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中各层次目标经常发生错位,所以师范体育课程目标的改革应首先明确课程目标特点及其与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中各层次目标之间的关系。

 

4.2人文性与科学性是师范体育课程目标的双重属性,重视科学性忽视人文性容易引导五年制师范学校体育偏离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轨道。

 

4.3师范体育课程教材改革以增进健康为目的对课程实践内容重新分类,推行教材“审定制”,突出教材特色。

 

参考文献:

 

〔1〕白月桥.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篇8

从18世纪后期开始到20世纪前期,以森林资源的枯竭为契机,人类开始逐渐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并开始检讨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和整体性破坏。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这一研究报告,提出了环境的有限性和对只重视经济成长不考虑环境破坏的忧虑。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使用了“可持续发展”一词,但当时并未引起国际社会的反响。

之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研究报告。在该报告中首次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森林等自然资源扩大到国家间的经济差距、代际悬殊、区际平衡性等问题,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在于确保代际间的平衡。 以其报告为契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关注和共识。 该报告之后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通过各种条约、 宣言、讲话等使之更加具体化。以下表1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变迁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如表1所示,可持续发展概念在世界各国已获得广泛认同和共识。各种各样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超过100个以上,并出现了可持续研究、可持续消费、可持续资源体系、可持续发展交通体系等附属概念。可见,可持续发展概念已深入人心并逐渐成为指导人类科学发展的重要理念。

1987年设立的世界第一家咨询公司英国的SustainAbility Limited于1997年提出,企业的报表应对企业对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公正、环境的改善所做出的正负面影响给予评价和揭示。所以,近年来企业一般把可持续发展概念分为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侧面。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虽然源于环境保护领域,但现今已覆盖到经济和社会侧面,涉及不同经济发展现状的区际平衡,代际平衡,人类活动和自然承受能力的平衡性等重要议题。

二、可持续发展概念与企业的经营

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个人、 企业、 地方、国家的社会各个层次, 不同阶层的共同努力。 其中, 企业的作用至关重要。企业在现代产业社会中企业承担着为生产生活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重要作用的同时, 在实现其职能的过程之中, 对环境、 就业等外部环境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以环境为例, 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其生产过程是一个消耗资源,同时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过程。 有资料显示,环境污染中有百分之八十来自于企业, 所以企业在开发、 设计、 制造、 物流、 销售、 回收等所有阶段对环境的负荷都应给予控制, 应当对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承担起不可推卸的责任,才能实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ISD,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在《全球化案内――商务与可持续发展》一文中指出, 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维持、保护和增加人与自然资源的同时,采用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需求的经营战略与经营活动。 这里所叙述的利益相关者包括顾客、员工、股东及资本提供者、 供应商、社区等所有和企业利益相关联的单位和个人。

由此可见,整个社会对企业积极参与以环境问题为首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给予了极高的期待和压力。为此企业也必须意识到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主体的企业需要对自己的经营理念和方式给予转变。

三、对企业经营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已成为我国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同时,随着优先考虑购买环境友好型商品和服务的环保消费者的出现,从SRI(社会责任)、环保基金等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视点进行投资的绿色投资家的出现, 以及环境NPO等非营利组织的出现,这些利益相关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环境问题发挥着正面影响。同时,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也使环境商务市场迅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环保商机。 所以, 企业对环境问题的对应对企业的成长、利润和经营风险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 有必要从环境角度对企业进行相关评价。

2008年乳制品的三氯氰胺事件,2010年富士康公司员工的跳楼事件,山西问题疫苗事件等涉及企业的社会性问题此起彼伏。卫生管理、环境管理、法律约束、男女平等、职工人权保障、与社区居民的关系、对地区社会的贡献等这些企业的社会性问题开始受到关注,并已成为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投资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企业的产品在健康、安全、质量等方面的管理与对应也对企业回避经营风险起到极大作用。

显然,企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的今天,我们对企业的评价不仅仅是收益率、利润率、现金流量等经济指标,还应加上环境责任、社会信赖度、社会责任等不可或缺的环境及社会指标来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

四、可持续发展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既往的企业评价体系主要有以股东利益为评价中心的资本价值法, 以及以利益相关者为评价中心的财务经营分析法为主, 这两者都是从经济侧面对企业进行评价。现在我们可以在其基础之上加入对企业环境要素的评价指标, 如表 2 综合进行分析与评价。

表2的评价方法在以往只对企业的经济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之上,加上了环境性的评价指标,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向前得到了发展。

此外,为了更加准确的体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总部设在荷兰的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在2008年提出的G3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 可以说是当今对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最新、最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之一。

按照以上两种可持续发展指标为参考,在企业提出的环境报告书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书中进行记录,企业就可以实现以这两种报告书为媒介,对企业的环境投入与支出、对社会责任的贡献等反应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对内对外进行披露。在具体进行记录时可以按照记录内容填入销售收入、利润、排出量等货币计量或非货币计量的数据,这样就可以和必须披露的财务报表的形式一样,和其他企业进行比较,也可以实现和本企业其他会计年度的比较,使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具有了可比性。

在此应予以注意的是,对企业进行评价时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 其内容和方法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应该注意评价目的与企业评价指标的整合。 企业既不是环境保护团体也不是慈善团体, 即使在以环境保护为代表的环境性,社会贡献和社会责任为代表的社会性方面获得较高评价,而如果在以收益性、成长性为代表的经济性方面没有获得较高评价的话, 也不能称之为优秀企业。当然,要维持企业自身的长期发展, 实现其经济性自然十分重要,但同时还应注意在经济、 社会、 环境三个领域上保持平衡。 所以, 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是指要实现测评企业长期发展的潜在能力, 需要从经济性、环境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和测定的指标体系。

总之,以往只对企业的经济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并不能完全对企业的综合经营能力进行评价和测定,为此,需要导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评价指标来进行补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些都是企业持续经营、业绩评价和投资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建立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并据此披露和揭示其经济、 环境及社会信息, 为社会各方提供有效资料, 以保护我们脆弱的生态环境,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评价指标进行研究,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 更是发展循环经济, 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笑冬、陈安民:《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内涵之管见》,《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第11期。

[2]向冬玲:《“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其实践》,《国际资料信息》2007年第7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