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旅游管理的职业精神8篇

时间:2023-08-01 09:22: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旅游管理的职业精神,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旅游管理的职业精神

篇1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旅游管理;专业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2-0221-02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旅游管理专业,需要适应社会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构建意义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由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括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等要素。狭义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则是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征

1.职业教育特征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在职业素质方面,而且在智能结构、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应满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能力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专业业务规格本身就体现了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建立在职业能力、素质结构分析的基础之上。

2.现代化特征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了企业的高新技术化,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职业岗位,因此,对这些职业岗位的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必须适应上述变化和新的要求,把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岗位技能的培养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是现代化建设对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外延及内涵扩展所提出的现实要求。

3.社会实践特征

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直接贴近社会需求,最快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变化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反映企业生产和管理实际,旅游管理专业的模拟项目实训和模拟案例实训,都应来自企业的真实运作。企业也是学生实习、实践的重要场所,在现代企业里,学生不仅得到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受到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教育,感受现代企业文化气息。

4.校企共建特征

校企共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则是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径。校企共建就是建立校企之间紧密的联系,把企业的专家请来帮助规划、设计实践教学的硬件与“软件”,这样的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符合企业的现实需求。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激发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从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掌握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手段,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能力运用水平,就可以自觉地去发现问题,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大胆的猜想,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见解并付诸实施。

2.有助于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展开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开展地区性新技术的研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实现学校对地方产业的直接介入。同时,还能以实践教学基地为纽带,对技术、工艺在生产实际中的最新进展以及产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作出及时反映,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高度统一;通过鼓励学生深入企业找课题,在完成毕业设计或专题制作的同时,满足企业的需要。

3.有助于高校的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调整,专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开展。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对旅游行业或产业的调查,识别和分解与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相关的专项能力及能力要素,然后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规划。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行业导向性和应用实践性,应该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训练为落脚点,以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为主线,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旅游行业从事管理工作。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具体来说,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的并不是支离破碎的东西,而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包括管理机构、实践教学基地和人员等的硬件管理以及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等的软件管理。所需物质条件多,投入量大;要保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真正的“双轨同步”,必须建立起完善可靠的、软硬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四)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要求有熟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并掌握过硬技术的“双师型”的专兼职教师,较完备的、先进的技术设备设施和仿真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三个重要条件。实践教学对支撑保障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既要有一定水平的硬件环境,又要有相适宜的软件环境。支撑保障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其成功与否决定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成败。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措施

(一)明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以旅游产业需求、旅游学科理论为依据,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旅游产业对人才的需要,其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应该以了解旅游产业的需求为前提,针对旅游企业岗位群对于旅游管理人才应对旅游产业需求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结构,确定实用性、实践性、实效性的实践教学内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提供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根据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和实践教学内容,以能力提升为导向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较好地实现专业技能、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

(二)建立校内实验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

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基地目前一般包括客房模拟实验室、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旅游企业信息管理实训室等。高校要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实验条件,加强校内实验基地的建设,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型、开放式的实习场所,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加速学生成才的学习场所,也是学校与企业之间产、学、研合作的交流平台。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学校应该通过协作关系,与有关企业共同建立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和企校合作关系。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旅游管理专业必须以产教结合为桥梁,通过引进、培训、深造、实践等途径来打造“双师型”教师,具体采用以下的措施: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旅游企业参加挂职锻炼;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实行定期岗位轮换;从旅游企业引进优秀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总之,必须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多元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全面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四)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鼓励、支持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文件,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实践教学网站,实践教学工作动态,交流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成果,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五)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

在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展过程中,要运用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带队教师评价、实习单位同行评价、实习单位顾客评价、实习单位上级评价等方法构建起全方位评价机制,通过实习报告的评价、事后实践能力的考核、全角式的跟踪调查、实践专项答辩等方法对学生在实习时的工作态度、钻研精神、实践效果、操作水平等一系列表现进行横向考核与纵向评价,尤其是注重与国家职业资格评价标准对接的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通过实践教学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诊断作用来确保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炜.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5).

[2]王保泉,等.工科院校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

[3]王健.谈高职教育中实验实训的作用[J].山东科技大学高职教育研究,2001,(1).

[4]汪焰,等.高职旅游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探讨[J].成人教育,2004,(3).

篇2

关键词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 思考

1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我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高达800万人,而目前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尤其是旅行社、酒店等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旅游本科教育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35%的份额,每年都有大量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毕业。但是这些本科生在旅游行业内就业率也是35%左右。一方面,本科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率较低,一方面旅游业的人才缺口较大,这一人才供需的矛盾说明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问题,也说明了本科生对旅游行业就业的认同感偏低。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本科生进行行业实践的场所,也是把学校教育和人才需求进行对接的场所。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学习,本科生对旅游行业才有了最客观的认知,才对将来的职业选择有了参考的依据。

2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践中的问题

2.1 学校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利用和维护中的问题

2.1.1 学校对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缺乏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一般包括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学校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之前,通常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一般由学校领导或教师的人脉信息传达合作意向,或按照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临时找到提供见习的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接洽。

目前,作为桥梁连接学校和酒店的人力资源中介公司,会积极主动地和学校进行接洽,负责实习生的面试,选拔工作,并在把实习生送进酒店实习后,与酒店方共同对实习生进行培训和管理。通过酒店人力资源中介公司,学校可以间接与多个酒店合作,实习生也有更多机会进行双向选择。由于这样的校企合作机会比较多,学校又处在较为被动的地位,所以往往都是临时制定合作计划,并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重新调整。校企合作缺乏计划性会造成教学管理的混乱,学生的难以适应和配合,影响后续的实习管理和实习效果。

2.1.2 校外实习基地使用和维护力度不够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很受学校的重视,一旦形成了与某校外实习单位达成合作意向,校领导都会出面积极促成协议的签订。因为,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往往也是衡量一个学校专业建设质量的硬性指标。学校往往更加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成立阶段,而对其使用和维护过程不够关注。

2.2 学生对校外实习效果满意度不高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到校外进行实习,会产生有一定的期望值,通常学生会希望脱离较为枯燥的课堂学习,进行较为生动有趣的实际动手的操作,并对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体验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在经过了最初的兴奋期后,学生开始对实习的体验进行客观的评估,从而发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不少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产生了将来不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想法,这与我们为学生创造条件进入旅游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2.3 校外实习基地对实习生缺乏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以酒店实习基地为例,上海、深圳等酒店业发达地区的酒店从业人员已经了出现严重的短缺现象,酒店除了充分利用本地的实习生资源外,还通过酒店人力资源中介公司从外省引进实习生来填补空缺的一线岗位。为了尽快让实习生上岗,通常酒店会安排一周左右的集体培训,甚至更短的时间让实习生熟悉环境,之后都到各自的岗位上边干边学了。酒店通常把实习生作为上岗的员工与其他的正式员工一样对待,在培训、激励和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没有考虑到实习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地管理,因此会造成酒店和学生之间立场不同,沟通不良的状况。

3 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

3.1 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课程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需要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会有所差别,科学合理地评估校外实习基地的用途,是进行遴选的关键。旅游院校需通过实地考察,各种渠道的情况搜集,对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及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与该单位面对面地洽谈,从而对双方合作的可行性做出合理的评估。旅游院校本着互利互惠、平等合作的原则,与选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签订协议,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保障合作的顺利开展。

3.2 注重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加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力度,多途径地培养学生职业基本素质和职业专业素质。首先,把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中去,分步骤有重心地实施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包括:旅游职业生涯发展和规划、旅游职业行为技能、职业与心理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等等。再者,定期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旅游行业优秀从业人员、优秀毕业生等为学生举行职业素养主题讲座,并鼓励学生与主讲人互动,探讨学生普遍关心的职业问题。第三,开展职业道德素养系列活动、职业情景模拟系列活动、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等等,通过这些课外丰富多彩的职业素养教育活动,锻炼学生旅游行业所需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并且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团队建设的目的。

3.3 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同制定实习生管理的方案

为了保证实习的质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和校外实习基地共同制定针对实习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首先,校外实习基地对需要实习生顶岗的岗位做出合理的分配计划,通过对实习生进行笔试和面试的考核,确定学生的岗位及在岗工作时间。校方从中协助实习基地完成规划和选聘工作,并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真正上岗实习后,实习生还要面临如何尽快上手、如何与上级领导沟通、如何与同事相处等各方面的考验,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实习单位方和校方需积极配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帮助实习生做好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在实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实习单位的经营状况,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轮岗的机会,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各项技能。企业方和校方应该鼓励实习生通过实践,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管理的创新性建议,参与到企业管理的集思广益活动中去。对于已采纳的可行性建议,应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除了评优、评先活动之外,管理方要多组织实习生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集体活动,创造条件让实习生和企业员工进行联谊活动,不仅让实习生产生归属感,而且培养了实习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实习结束后,企业方和校方都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实践,达到实习生学有所成、企业获得满意的实习生员工的双赢成效。

参考文献

[1] 祁颖.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新思路和基本模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6).

篇3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旅游管理专业,需要适应社会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构建意义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由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括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等要素。狭义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则是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征

1.职业教育特征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在职业素质方面,而且在智能结构、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应满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能力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专业业务规格本身就体现了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建立在职业能力、素质结构分析的基础之上。

2.现代化特征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了企业的高新技术化,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职业岗位,因此,对这些职业岗位的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必须适应上述变化和新的要求,把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岗位技能的培养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是现代化建设对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外延及内涵扩展所提出的现实要求。

3.社会实践特征

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直接贴近社会需求,最快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变化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反映企业生产和管理实际,旅游管理专业的模拟项目实训和模拟案例实训,都应来自企业的真实运作。企业也是学生实习、实践的重要场所,在现代企业里,学生不仅得到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受到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教育,感受现代企业文化气息。

4.校企共建特征

校企共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则是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径。校企共建就是建立校企之间紧密的联系,把企业的专家请来帮助规划、设计实践教学的硬件与“软件”,这样的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符合企业的现实需求。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激发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从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掌握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手段,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能力运用水平,就可以自觉地去发现问题,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大胆的猜想,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见解并付诸实施。

2.有助于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展开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开展地区性新技术的研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实现学校对地方产业的直接介入。同时,还能以实践教学基地为纽带,对技术、工艺在生产实际中的最新进展以及产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作出及时反映,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高度统一;通过鼓励学生深入企业找课题,在完成毕业设计或专题制作的同时,满足企业的需要。

3.有助于高校的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调整,专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开展。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对旅游行业或产业的调查,识别和分解与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相关的专项能力及能力要素,然后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规划。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行业导向性和应用实践性,应该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训练为落脚点,以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为主线,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旅游行业从事管理工作。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具体来说,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的并不是支离破碎的东西,而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包括管理机构、实践教学基地和人员等的硬件管理以及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等的软件管理。所需物质条件多,投入量大;要保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真正的“双轨同步”,必须建立起完善可靠的、软硬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四)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要求有熟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并掌握过硬技术的“双师型”的专兼职教师,较完备的、先进的技术设备设施和仿真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三个重要条件。实践教学对支撑保障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既要有一定水平的硬件环境,又要有相适宜的软件环境。支撑保障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其成功与否决定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成败。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措施

(一)明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以旅游产业需求、旅游学科理论为依据,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旅游产业对人才的需要,其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应该以了解旅游产业的需求为前提,针对旅游企业岗位群对于旅游管理人才应对旅游产业需求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结构,确定实用性、实践性、实效性的实践教学内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提供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根据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和实践教学内容,以能力提升为导向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较好地实现专业技能、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

(二)建立校内实验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

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基地目前一般包括客房模拟实验室、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旅游企业信息管理实训室等。高校要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实验条件,加强校内实验基地的建设,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型、开放式的实习场所,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加速学生成才的学习场所,也是学校与企业之间产、学、研合作的交流平台。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学校应该通过协作关系,与有关企业共同建立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和企校合作关系。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旅游管理专业必须以产教结合为桥梁,通过引进、培训、深造、实践等途径来打造“双师型”教师,具体采用以下的措施: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旅游企业参加挂职锻炼;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实行定期岗位轮换;从旅游企业引进优秀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总之,必须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多元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全面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四)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鼓励、支持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文件,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实践教学网站,实践教学工作动态,交流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成果,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五)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

在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展过程中,要运用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带队教师评价、实习单位同行评价、实习单位顾客评价、实习单位上级评价等方法构建起全方位评价机制,通过实习报告的评价、事后实践能力的考核、全角式的跟踪调查、实践专项答辩等方法对学生在实习时的工作态度、钻研精神、实践效果、操作水平等一系列表现进行横向考核与纵向评价,尤其是注重与国家职业资格评价标准对接的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通过实践教学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诊断作用来确保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炜.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5).

[2]王保泉,等.工科院校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

[3]王健.谈高职教育中实验实训的作用[J].山东科技大学高职教育研究,2001,(1).

[4]汪焰,等.高职旅游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探讨[J].成人教育,2004,(3).

[5]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J].旅游科学,2000,(6).

篇4

一、探索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模式

现代旅游管理者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善于熟练应用管理技术解决旅游管理问题,即具备旅游管理实践的能力或执行能力。而现有大多数旅游管理本科生都缺乏来自管理实践积累的管理技能,仅仅通过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足以使其胜任将要承担的旅游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重任,因而必须在课程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增加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模块

建立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三大课程模块,改革传统标准化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采取“精中间,延两边”,即适当精简传统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增设经理人素质训练课程模块和管理技术与实践课程系列模块,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大课程模块:经理人职业素质训练模块(包括经理人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职业操守等培养)、管理知识学习模块和管理技术与实践模块。

(二)教学要素

课程体系。针对标准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增设实战技能强的课程,开发系列模块,以培养学生的演讲技巧、沟通技巧等管理职业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职业经理人的必备技能。

师资队伍。一方面,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积极构建一支既从事“学术研究”,又从事“旅游企业管理”的“两翼型”师资队伍,要求教师通过承担旅游企业横向课题、从事旅游管理咨询、行业发展和旅游企业管理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努力建立“校内兼职教师+短期校外专家+企业管理专家”的“3合1”外聘师资队伍。通过聘任多位具有丰富旅游管理实践经验、高级职称和较高学历的“兼职教授”,他们通过参与课堂案例讨论、开设专家论坛、指导论文、参与论文评阅和答辩、接纳学生实习等,进一步提高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

(三)教学手段

旅游案例教学。强化课堂旅游案例教学,通过旅游案例讨论、旅游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旅游案例角色模拟、旅游案例课堂演讲、旅游案例辩论等,提高旅游案例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旅游案例教学的体验式和互动式学习,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团队工作精神”,感受、体会和把握旅游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旅游管理问题分析报告。为了加强学生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若干旅游管理技术并善于应用,增设10门应用性强的“旅游管理问题导向型”的课程模块:教师讲授1门实用性的旅游管理技术,解剖1个案例,学生讨论、分析和报告1个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报告。

旅游企业家论坛。设立旅游企业家论坛,邀请具有丰富旅游企业管理经验的旅游企业家,针对旅游管理实践中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评述;通过课程讲座,邀请实际部门的专家就课程的某一部分到课堂作专题讲座、讲解旅游案例背景并参加案例讨论;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讲座,介绍和探讨自己以往的旅游管理问题、经验与教训,以实现学生相互之间知识与经验分享。

二、探索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

(一)调整旅游管理教学计划

旅游管理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另外实践教学还应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每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应该有所差别,设立实践教学必修课和选修课,以满足不同模块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二)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体体现为由较浅层次的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到较高层次的服务与管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要兼顾到系统性和阶段性。旅游管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在校期间需要在实践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但在每个年级应根据其接受能力和教学计划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开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

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实训教师应该是主讲相关专业课程或参加过相应领域内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如主讲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师应该在导游岗位上工作过。针对当前师资不足的问题可通过两种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通过系统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聘任旅游企业骨干人士担任实践教师。

(四)改革实践课的考核制度

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课程的性质分阶段、分步骤、按等级地制定量化考核标准体系,以便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学校应鼓励教师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同时把其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奖罚挂钩。

(五)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

校内实训室建设成功后,要设立专门的实训管理员,同时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功能齐全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实训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都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实训基地必须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训基地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

(六)整合利用企业资源,搭建校企联合办学平台,广泛建立实习基地

篇5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训课;改革

专业实训课是目前我国大专院校以培养适合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也是旅游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最有效的、最基本的途径。通过短期的实训,学生将进一步了解社会对旅游专业的需求状况,加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校内外实训,学生将会进一步加深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旅行社和景点,主题公园及各大宾馆酒店的一般面貌和常规工作运行过程,积累专业感性认识;可以训练学生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旅游业也必将加快其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与国际水准接轨的步伐,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为了获得毕业实习和将来从事专业工作所必备的“实战”技能;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专业实训的学习_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专业实训.努力掌握和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改革势在必行。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专业实训课的教学目标应该适应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专业实训课的教学内容,首先要比较全面地覆盖旅游业的有关各个岗位。其次要突出各岗位所要求毕业生具备的基本劳动技能。目前,专业实训课教学中存在下列情况:重客房铺床、餐厅摆台、烹调基本功,轻服务模拟接待、设备保洁训练、模拟厨房管理;重操作训练,轻素质培养;考核内容不合理,考核项目不完整,教学重点不适应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也待进行改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l、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中,由于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能够模拟餐厅服务、模拟客房服务、模拟导游服务等相关的服务知识,而且在校练就的服务技能还应高于旅游业现行的服务水准。但是,与此紧密相关的旅游教育部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却基本未变,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特别是实训课教学,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不能适应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

2、重操作训练,轻素质培养。我国旅游业进军国际旅游市场,首先要有一支具备国际服务素养的员工队伍,旅游教育行业责无旁贷首先要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其实,国际旅游市场并不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具备一流的操作技术,但却要求他们从观念上接受国际旅游业的服务规范和管理思想,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专业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无量的培养前途。但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课“重操作训练,轻素质培养”的倾向却不是个别的现象,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3、实训课教学目标跟不上新形势。旅游专业在新形势下应有培养学生的新型目标。举例来说:如果专业实训课中缺少使用外语服务用语进行模拟接待训练这一环节,就是一个“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国际旅游从业人员使用规范的服务用语是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之一,因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必须突出这项教学训练。学生通过模拟接待服务训练可以解决两个问题:(1)体会到语言服务技巧的重要性;(2)体会到员工心理与顾客心理可能存在差异。这样,学生就会明确他们为什么要掌握规范的服务用语;为什么要体谅顾客消费心理,提供包括职业微笑、主动、热情、周到为内容的规范服务,并配合教师完成训练计划,达到教学目标。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教学改革建议

1、改善实训课教学管理体制。实训课教学管理涉及五个要素:教学计划、设施条件、教师、学生和管理制度。处理好这五个方面的关系,建立适应旅游人才市场变化的教学管理体制是实训课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应从改革实训课教学计划人手,完善实训课的教学条件,落实“考教分离”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考教分离”的实践课考试制度,可以成为我们立足校情、坚持改革的有效途径。我校虽然已经实行了“考教分离”的实践课考试制度,但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待于完善。

2、加强职业素养的培育。即将步入旅游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做好就业前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心理调整,才能较好地适应旅游市场的管理氛围。我认为,应该做以下工作:(1)搞好专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内容: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操作水平和职业道德。也就是要具备符合旅游市场需要的“说、写、做”的能力和敬业精神。(2)实训课考试应积极引进、严格执行该行业的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从整体上提高专业实践课的组织水平、教学水平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职业道德水准。比 (3)强化模拟服务和模拟餐厅、模拟客房管理训练。

3、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计划。本着理论课教学与实训课相结合的原则,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训课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应该结合《国家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标准和各类竞赛规则来制订和实施。以此来衡量培养的学生是否达标,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并依据旅游人才市场变化规律,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重点。

总之,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既要有大胆创新的精神,又要根据木学科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紧紧把握影响旅游专业实训课教学管理的基本要素,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作用,才能做到课堂教学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训课;改革

专业实训课是目前我国大专院校以培养适合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也是旅游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最有效的、最基本的途径。通过短期的实训,学生将进一步了解社会对旅游专业的需求状况,加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校内外实训,学生将会进一步加深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旅行社和景点,主题公园及各大宾馆酒店的一般面貌和常规工作运行过程,积累专业感性认识;可以训练学生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旅游业也必将加快其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与国际水准接轨的步伐,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为了获得毕业实习和将来从事专业工作所必备的“实战”技能;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专业实训的学习_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专业实训.努力掌握和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改革势在必行。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专业实训课的教学目标应该适应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专业实训课的教学内容,首先要比较全面地覆盖旅游业的有关各个岗位。其次要突出各岗位所要求毕业生具备的基本劳动技能。目前,专业实训课教学中存在下列情况:重客房铺床、餐厅摆台、烹调基本功,轻服务模拟接待、设备保洁训练、模拟厨房管理;重操作训练,轻素质培养;考核内容不合理,考核项目不完整,教学重点不适应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也待进行改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l、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中,由于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能够模拟餐厅服务、模拟客房服务、模拟导游服务等相关的服务知识,而且在校练就的服务技能还应高于旅游业现行的服务水准。但是,与此紧密相关的旅游教育部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却基本未变,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特别是实训课教学,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不能适应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

2、重操作训练,轻素质培养。我国旅游业进军国际旅游市场,首先要有一支具备国际服务素养的员工队伍,旅游教育行业责无旁贷首先要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其实,国际旅游市场并不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具备一流的操作技术,但却要求他们从观念上接受国际旅游业的服务规范和管理思想,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专业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无量的培养前途。但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课“重操作训练,轻素质培养”的倾向却不是个别的现象,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3、实训课教学目标跟不上新形势。旅游专业在新形势下应有培养学生的新型目标。举例来说:如果专业实训课中缺少使用外语服务用语进行模拟接待训练这一环节,就是一个“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国际旅游从业人员使用规范的服务用语是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之一,因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必须突出这项教学训练。学生通过模拟接待服务训练可以解决两个问题:(1)体会到语言服务技巧的重要性;(2)体会到员工心理与顾客心理可能存在差异。这样,学生就会明确他们为什么要掌握规范的服务用语;为什么要体谅顾客消费心理,提供包括职业微笑、主动、热情、周到为内容的规范服务,并配合教师完成训练计划,达到教学目标。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教学改革建议

1、改善实训课教学管理体制。实训课教学管理涉及五个要素:教学计划、设施条件、教师、学生和管理制度。处理好这五个方面的关系,建立适应旅游人才市场变化的教学管理体制是实训课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应从改革实训课教学计划人手,完善实训课的教学条件,落实“考教分离”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考教分离”的实践课考试制度,可以成为我们立足校情、坚持改革的有效途径。我校虽然已经实行了“考教分离”的实践课考试制度,但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待于完善。

2、加强职业素养的培育。即将步入旅游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做好就业前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心理调整,才能较好地适应旅游市场的管理氛围。我认为,应该做以下工作:(1)搞好专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内容: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操作水平和职业道德。也就是要具备符合旅游市场需要的“说、写、做”的能力和敬业精神。(2)实训课考试应积极引进、严格执行该行业的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从整体上提高专业实践课的组织水平、教学水平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职业道德水准。比 (3)强化模拟服务和模拟餐厅、模拟客房管理训练。

3、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计划。本着理论课教学与实训课相结合的原则,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训课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应该结合《国家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标准和各类竞赛规则来制订和实施。以此来衡量培养的学生是否达标,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并依据旅游人才市场变化规律,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重点。

总之,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既要有大胆创新的精神,又要根据木学科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紧紧把握影响旅游专业实训课教学管理的基本要素,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作用,才能做到课堂教学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7

一、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兼职现象分析

现阶段,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都有过兼职的经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产生了许多相关的问题,给学院和学生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做了以下分析。

1.1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社会兼职的前景

由于现在旅游经济比较火热,加之我市属于省级的重点风景区。因此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兼职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兼职的岗位主要包括酒店的服务员、餐饮管理与旅游社的导游等等,这些兼职通常都具有较高的收入,但是工作时间较长,任务较重,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2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社会兼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院旅游管理专业1000名曾做过兼职学生的问卷抽查显示,学生初次兼职失败的几率高达85.8%,这固然有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容易上当受骗方面的因素,但是学校缺乏这方面的相关指导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践教学管理

现阶段,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大多已经注意到了教学实践与学生社会兼职之间“脱节”现象的存在,研究出了许多有效的应对办法,“工学结合”就是其中的一种。

2.1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目标

“工学结合”是为了培养爱岗敬业、吃苦奉献、拥有高度的质量与品质意识的即用型技术人才。

2.2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形式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课内实训、集中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

2.3目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各院校在实施“工学结合”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突出问题就是仍旧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已经不适合社会上对“即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2]同时还存在一些其它方面的问题,例如学校传授的知识陈旧,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即便是一些在校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步入社会之后也很难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与能力,加之学校开设的科目较多,不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有就是忽视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化建设,并未将实践教学当成一个独立的教学体系进行研究,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兼职的整合

现阶段,各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工学结合”方面的共同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加强制度建设

各学院普遍加强了学生兼职制度的建设,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去参加相关的兼职工作,并将其纳入学院的实践体系中、利用计算学分、引入课程,进行社会调查等方式来进行实践教学。

3.2加强对学生社会兼职的指导

开设旅游管理的高职院校普遍加强了同一些对口企业的联系,以便为学生进行社会兼职提供相关的信息与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加正规与安全的兼职机会。[3]同时,还鼓励兼职学生创立兼职互助组织或协会,并设置专门的指导老师进行辅导等。

3.3多方面入手加强校企合作

开设旅游管理的高职院校要广开门路,积极同相关企业和单位进行合作,开设校企联合管理的实践基地,签订优秀实习毕业生优先录用合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要选择具备相当综合实力的旅游企业成立实践校外基地,建立产学一体,鼓励学生进入企业一线生产,开展现场实践教学。[4]从而达到充实学生操作经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目标。

3.4建立学生社会兼职档案

充分发挥学院学生兼职联合管理部门的职责,将人才市场与劳动部门的兼职岗位信息传达给学生,实行学生自主寻找与学院推荐相结合,对参与社会兼职的每一位学生都建立独立的兼职档案,以便可以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各种问题起到防微杜渐的效果。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性引导,“学以致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学院学生兼职网站,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全的相关兼职信息。

四、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兼职整合的发展策略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充分吸收其它学院“工学结合”方面的优点基础之上,结合我院的特有优势,走出了一条“工学结合”的新路子。

4.1加强同政府管理部门的连接

我院可以通过同我市的旅游管理委员会进行合作,建立起我市统一的旅游企业综合培训基地,将我市的旅游业从导游资格证考核到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等都规划进来。同时要大力推动学生去参与各级各类的旅游知识竞赛等,由市旅游管理部门出面邀请同行业的专家来我院举办讲座,同时还要对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吸收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4.2建立校企双方利益驱动机制

从社会历史发展来看,只有经济利益的一致才能保证合作关系的长久,这种规律在校企合作中也应该被充分尊重。要明确“校企合作”是关乎双方长久经济利益的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因此只有保证它们利益的实现,它们才有可能乐于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我市政府可以给参与合作的企业制定一些相关的扶植政策,如长期贷款或税收的减免等,以此来刺激它们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校企合作的长期进行。

4.3加快“双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要想实现我院实践教学同学生社会兼职的协同发展,就要切实地加强该专业教师指导实训的能力。长期以来,我院都是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大多数教师的理论素养深厚,实践能力和指导能力却相对较弱。这已经成为制约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兼职的整合管理进一步发展的阻碍,所以一定要花大气力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因为受学院人员编制的限制,大规模地人才引进并不现实,因此从外部旅游企业聘请专业人才担任学生兼职辅导教师就成为了我院提升学生兼职指导能力的一条捷径;第二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他们的实训能力;第三,要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水平。因为他们承担着更加繁重的教学任务与学习压力,要保证在学院各种评审中的优先地位,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加入到“双师型”教师队伍中来。

4.4创新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选择社会兼职时,只有从事旅游的相关行业,才能使自身的专业优势得到发挥,获得的社会经验更有价值,对于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也更加具有指导意义。所以,学院一定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的社会兼职纳入到学院实践教学体系中来。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发挥优势,实现社会兼职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篇8

随着经济和国力的持续增强,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物质上的极大满足促使人们开始学会享受精神上的释放与满足,并且现代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与日渐加大的生活压力,老百姓更加愿意在旅游上花费精力和金钱,旅游业显然将会变成新世纪的最热门产业,拥有深厚的发展潜力。目前,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中国已经成为竞争最激烈最有活力的旅游市场的其中之一,而相关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机遇与困难并存。因此,中职院校更应从现代社会对高素质、高能力的旅游人才的需求来看,致力于深化旅游管理教育,培养新型的、合格的旅游人才,促使旅游市场的快速拓展。

二、现阶段旅游管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首先,大部分院校没有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环境,部分院校缺乏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习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的认识,一味的将旅游管理教育看作一般的文科专业,让学生随便找个实习单位见习就当是结束了实践学习课程。然后,不合理的课程,使得学生不能全面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而使学生无法根据市场的需求对未来工作方向选择进行科学的选择与规划。科学的课程设置可以展现专业的特色体系,平衡课程教学与实践实习占教育全程的比重,只有科学的设置课程才可以充分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的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旅游人才。但是事实却是:大部分中职院校旅游管理课程老套不够创新,与市场的需求脱节,不了解市场需要怎样的人才,不知道该怎么样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市场需求不断,但毕业生难以就业的矛盾局面。

(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水平来决定了旅游管理教育工作的成效,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很多中职院校旅游管理教育的质量依然比较低下,使得旅游管理教育的质量也是不尽人意。首先,旅游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很多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相关专业都有一定的交叉重叠,正因为这样,想要提升国内旅游业的竞争力,各方面专业人员的储备和系统的图书资料和硬件设备、稳定的教学实习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在中职院校的各种资源十分匮乏。然后,旅游专业教师数目的增长依旧无法满足中职院校对于旅游管理师资力量的需求,在教育产业化的时代背景的促动下,部分高校仅仅是为了增加收入而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缺乏资深的专业导师,甚至滥竽充数,随便找个相关专业的老师进行授课,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真正的成为市场所需求的专业性人才。

(三)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事实来看,还存在着一个十分显著的矛盾就是,院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不是真正需要的人才。原因之一就是,部分高校是专业教育的同时忽略了对道德素质的教育,旅游服务是一个十分重视道德素质的行业,各行各业都有着其道德标准,而旅游面向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与文明程度。就现阶段而言,要想持续稳步的发展旅游事业,高校必须加强在专业教育的同时,提升专业学员的道德素质,培养出一批专业素养过硬,道德素质高的专业人才。然而现在的一些职院仅仅是传输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生活文明习惯不加以约束,以及缺乏对于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视。

三、发展和创新旅游管理教育的对策

当前,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旅游管理人员可以使我国在这个大的竞争舞台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分量。然而,国内旅游管理教育事业的相对薄弱,使得我国在这一舞台的没有太过突出的表现。所以,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管理教育,改革创新原有的教育体制,完善各类相关教育设施,致力于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育理念。对于开设了教育管理专业的中职院校,要积极完善教育理念,针对于思想教育,学院应大力拓展创新,不能继续传统的被动式的教育方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以实践为手段,在基本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将科学研究、理论知识、实习见习相结合,形成自己所独有的教育体系。把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职业技能等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院校要建立良好的校内外学习实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锻炼能力,将科研与实践结合,才能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真正的获得各项职业技能。同时,学院还要与各类旅游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旅游行业的最新动态,并且将这些新的问题,新的动态纳入教学内容。开展实例案例分析,这样对于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应用应变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二)聘请专业资深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师资水平严重限制了院校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拥有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开拓创新教育事业的重要前提。因此,学院应加强旅游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舍弃随意找些相关专业教师滥竽充数的做法,院校应该支持部分教师去其他旅游管理教育相对发达、经验丰富的院校进修。聘请一些旅游管理教育的资深专家定期进行专业讲座,学校应积极开展针对于老师专业知识的考核。只有在师资队伍整体得到提升之后,旅游管理教育事业才能得到更为快速的发展。完善的师资结构,是推动教育事业开拓创新的前提。

(三)创新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新型的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才是旅游管理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院校要与旅游业人力资源部时刻保持相对紧密的联系,掌握旅游业的最新动态,了解旅游业的各个岗位的职能分布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依此作为编制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依据。这才能培养出最新型的旅游管理业的相关人才。学校随时关注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业,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多元化管理的综合性性人才。除此之外,院校应开展专业知识与道德基础相结合的课程学习,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素质不仅仅反应了学校的教育水平,更是代表了中国旅游业的门面,所以提升这类专业人才的道德素质就变得尤为重要。

四、结束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