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09:21: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绿色经济的发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首先,绿色经济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导向,从社会生态条件出发,所建立的一种“可承受的经济”。绿色农业经济作为绿色经济形态之一,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对防止单纯追求生产增长或强调生态保护,使农业生产从经济数量增长向社会效益增长转型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次,绿色农业经济生产过程是先按照农业生态规律,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所以,绿色农业经济生产与一般农业物质生产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通过采用具有节约、清洁、无污染等优点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将经济发展同农业生态环境附加值的增长联系起来,实现了二者协调统一的发展。
最后,由于绿色农产品减少了生产、消费过程中及消费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因而降低了未来社会治理污染所需投入的资金、技术与人力的强度,也就是降低了未来清洁环境的成本,使得绿色农产品具有很高的价值。所以,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条件
1、地域环境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支撑条件
绿色农业地域环境体系有助于我们掌握绿色农业生产区的区位特点,使绿色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能扬长避短,根据各种生物所适应的特定繁殖生态位来发展相应的种植与养殖业,以逐步达到绿色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目标;有助于我们看清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条件与不利环境条件,使绿色农业生产者及时掌握区域环境容量,确定绿色农业生产区所必须遵循的环境约束条件的临界点与阀值,进而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控制在可承载的环境容量之内。通过提高一个绿色农业生产发展的环境预警屏障,促使绿色农业生产者保持这个生态环境体系的良性循环,以使其足以支撑绿色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下去。所以,地域环境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是最为基础的支撑条件。
2、农业资源承载力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条件
农业资源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范围内,人均占有的农业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当代及后代人口基本生存与发展的支撑能力。从农业生存的角度来看,某一地区所拥有的农业自然资源数量越多、种类越丰富、质量越高,那么该地区的农业资源承载力就越强,其支撑作用也随之增强,农业的生命力也就越旺盛。绿色农业作为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虽然依靠绿色技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欲望,但并没有改变农业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原始承载力,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农业自然资源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的弹性。
三、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1、财政政策
国家结合现有的财政扶持政策,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的同时,出台一系列支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财政政策,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绿色农业领域的转移。
国家在完善现有税收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专门针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制定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信贷扶持政策,对积极从事绿色农业生产,推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绿色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农业银行和信合以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优先贷款等方式予以资金上的支持,并拓宽他们的融资渠道,以逐步完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融资模式。
通过探索绿色农产品的资源价格体系构造,理顺不同地区的价格体系间的关系,出台绿色农产品的价格调节政策,以确保绿色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2、技术研发
减量技术:大力普及高效喷灌设施,推广高效栽培技术和集约化养殖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用绿色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动农业资源高效产出技术和无害化生产。
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应用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在某些相对产出效率较低的农业生产部门,积极推广投入产出转化系统的优化技术,以促使绿色农业生产者更新现有生产设备、再造生产工艺流程、调整绿色农产品结构和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替代技术:重点研发再生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积极推进绿色农业能源的应用技术,大力鼓励低物耗、低能耗和高转化率的生物质能转换技术。
系统化技术:加快建设以绿色农业生产试验区为载体的绿色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平台,在整个绿色农业产业系统中建立起"生产资料供应商-绿农-绿色产品分销商-绿色产品最终消费者"的持续性物质流和资金流途径,以实现绿色农业经济链上各节点的共生耦合。
一、循环经济模式对会展业的影响
循环经济是以市场驱动为主导的产品工业向以生态规律为准则的绿色工业转变的一次产业革命,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将人类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循环经济为会展经济的健康发展开辟了开发与保护的途径及解决措施,使环境保护理念运用于会展经济的发展中。在会展活动中,必须遵循新循环经济的3R原则,利用智力资源产生的科技和会展活动所带来的资金对会展废弃物和环境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实现会展经济的循环利用。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会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绿色会展”的含义
借鉴“绿色饭店”的定义认为“绿色会展”必须符合三方面的要求:(1)绿色会展是指那些为参展商等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符合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和对人体无害的展览;(2)“绿色会展“是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软硬措施,使展览对环境产生最少的影响,同时节能消耗,降低展览的运营成本,做到环境保护与展览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3)“绿色会展”的经营和发展必须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
孙明贵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认为所谓“绿色会展”是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遵循循环经济原则,采取保护环境与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会战资源相结合的方针,实现会展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人类提供包括适宜的环境质量在内的会展物质与精神文明。同时,还要考虑把会展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笔者认为“绿色会展”的关键就在于强调发展会展经济不应以对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是“保护性会展”和“可持续发展会展”的结合体。
三、会展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会展活动对大气和水体的环境质量影响
会展为客人创造的是优雅舒适的环境,但这却是以向外界排放大量的废气等为代价的,因为会展场馆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相应的服务设施,其中供热、供能系统的锅炉煤烟、空调的排气等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烟尘,对区域的大气质量影响十分严重。
同时,在会展活动过程中大量未经过适当处理或稍作处理的生活污水流入地下水道,进而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给水体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有数据显示展览的日用水量平均为250吨,也就是说一座展览馆一年的排放污水近10万吨,这个数据非常有警世作用。
2.会展活动的垃圾污染
展览会的性质决定了它要制造大量的垃圾。一项由国际展览联盟进行的调查表明,2001年各展览会制造的垃圾从60到1.2万吨不等,平均制造垃圾2934吨。此外,2001年由英国823个主要展览会执照的垃圾耗费高达7.3亿美元。塑料业公司协会对有6.3万人参与的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国际展览进行垃圾回收,2003年举行的NPE100万平方英尺的展览会场清理掉垃圾151942公斤,所有的这些垃圾存放在36辆卡车用以进一步回收。更令人关注的是其中一次性展具的消耗问题也十分严重。
3.会展活动的能源消耗
展览消耗的能源量是很大的,调查表明,展览场馆总的能源费用要占到展览营业收入的8%~16%。展览场馆单位建筑面积的年用电量为100KWh~200KWh/m2,是一般居民住宅楼用电量的10到20倍。一般展览馆多采用中央空调系统,而空调用电量占全年总用电量的50%~60%,展览的照明用电占到总用电量的25%~30%。
四、发展“绿色会展”的意义
1.有效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消耗
从国外会展业的成功经验看,“绿色会展”的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大部分措施在减少废物排放的同时,降低展览的日常消耗(比如能源消耗,一次性展览用品的节约等),这样就相应地降低了展览的运营成本,使展览更具有竞争力。
2.有利于环境保护
“绿色会展”是在满足会展发展的前提下,关注对环境的保护,从事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会展活动。因此首先“绿色会展”具有限制功能,因为“绿色会展”将会展活动置身于环境和社会可承载的范围内,避免过度会展导致的负面效应;其次从“绿色会展”的内涵来看,保护功能一直是“绿色会展”的核心所在,可以保证会展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3.倡导绿色消费,树立良好形象
根据调查显示,90%的美国人在消费时更愿意购买绿色产品,66%的美国人甚至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绿色产品。在青少年消费群中,也有大多数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倡导绿色环保意识的企业的产品。可见在国际市场上,绿色消费已成为主流。“绿色会展”树立了会展企业具有较高的环境法制观念和环境道德观念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企业更能获得政府的支持及消费者的信赖和好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五、发展“绿色会展”的途径
发展“绿色会展”是一项需要多方位立体操作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社会各个层面都有义务参与“绿色会展”的建设。
1.政府应加强对“绿色会展”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政府应该改变各个部门封闭地、分割地显分别制定和实施会展政策的做法,提倡在科学原则周密地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
2.加强对生态型展馆的建设
随着人们对生态与节能技术的不断开发,“绿色会展”开发商在开发会展相关场所时应该注重对新型能源材料的运用。在美国杂志《Beyond Borders》的全球最佳会展中心中,澳大利亚凯恩斯会议中心以其“绿色环保”的建筑被世界各国所关注。凯恩斯会议中心是澳大利亚第一座严格按照环保标准设计建造的大型公共建筑,曾经多次获得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奖项。会议中心采用特殊设计的双层褶状顶棚,可以收集大量雨水,直接输入储水箱。这些雨水,可以使会议中心草坪和花园的全部灌溉用水节约50%。会议中心的所有水龙头都安装了特殊装置,可以节水25%~30%,太阳能热水器满足了会议中心30%~35%的热水需求量。会议中心的建筑旁边安装了特殊的遮荫设备,它能随着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不断自动调整方向,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室内阴凉,这项措施据说能节约5%空调用电量。在会议中心的所有制冷设备中,还统一采用了新型致冷剂,不会破坏大气臭氧层。所有这些绿色环保措施,使凯恩斯会议中心完全突破了人们对会展场馆的传统观念,会展中心也名副其实地成为“公共设施”。这恐怕是凯恩斯会议中心对于会展业的最大贡献。
3.引进国外会展业的“6R”理念,发展“绿色会展”
国外会展业在办展过程中遵循的“6R概念”很值得我国的会展从业企业学习和借鉴。
(1)Respect(尊重原则):就是一种在展览工作中尊重自然的理念和思维的方式,即在展览工作中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包括对场地和人的影响,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过度使用。比如说每个展馆面积最好控制在1万平方米左右最为合适;展馆尽量不要设计为透明玻璃建筑物,这样做华而不实,因为制冷、供热及维护等花费金额不菲。
(2)Renew(使用可再生材料和新材料):在展览施工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可再生性材料,鼓励对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使用。
(3)Reuse and Recycle(可再利用和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会展要在确保设施和服务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一次性使用变为多次反复使用或调剂使用。比如说德国展览协会AUMA就建议,尽可能采用可以重复使用的方块叠拼地毯。当物品丧失使用功能之后,将其回收把它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物资。
(4)Reduce(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强调减少展台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减少使用对人的健康有害的物质,使用无害材料、节能、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比如在我国会展剧本过程中,“促销印刷品满地”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主办方可以劝阻参展方不要带大量的印刷品参加展览,因为这些印刷品参展结束后展览者大都不想将其运回,而参加者为减轻负担也可能将其扔在途中,从而使得大量精美的印刷品最终变成垃圾。取而代之的是参展商可以在展览结束后从办公室向客户邮寄材料或提供网上展览服务等方式,这样既可以节省印制昂贵的促销单费用,也可以节省高昂的运输费用。
(5)Remember(加强记忆和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包括理念的更新,要有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首先要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的观念,使“绿色消费”成为一种受人尊重的社会行为,从而促进“绿色会展”的迅速发展。
相比较而言国内会展施工仍延续采用粗放式的运作模式,很多方面暴露出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比如在主张绿色环保的展会上因展台搭建而制造污染。走近“6R概念”,可以让我国的会展行业从硬件开始趋向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在会展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会展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显得日渐突出,我国会展业应该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摒弃原来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通过发展“绿色会展”从而使会展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循环经机的物质循环过程。
参考文献:
[1]:节约型社会中的绿色展览发展路径分析.中外会展论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P87-95
[2]凯西・布莱顿:国际展览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外会展论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P25-26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经济 发展前景
我国的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造成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巨大矛盾,也即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但是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就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原动力,因此导致了损失能源以及其他资源的缺乏和枯竭。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来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目前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巨大隐患。因此,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保障一切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众多的污染物质导致的全球变暖,其中建筑行业的所产生的污染物质就占据一半,在建筑施工中所消耗的能源占据能源消耗总值的百分之三十五,除此之外,建筑施工还要排放出大量的废物。更严重的是,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采取的是粗放式的发展,就意味着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污染物就更多。建筑施工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水、燃料、土地以及建筑所需的原材料。所以,在建筑行业中提出绿建筑的概念是正当其时的,绿色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在建筑行业正常发展的同时,也能和自然环境和协调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概念的最早提出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绿色建筑也是作为建筑的一种规则和对建筑环境的性能衡量的标准。在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以及健康的居住条件下,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房屋建筑而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对相关的资源实施高效的利用,绿色建筑也被人们称作为生态建筑。这种建筑模式能够实现和自然环境的友好相处,真正的实现了人与自然和建筑的共同发展。
生态建筑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由于各种客观的历史原因,我国很多的建筑经济都是公营建筑经济,它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建造成本低,而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主要是由我国的公用机构进行具体安排。因此,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建造过程能够较容易的得到实行,传统的建筑业,具有投资性强,使用寿命短,是一种粗放型的产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不仅能顾给人们提供充足的生活空间,而且又不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进行损害。
(二)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和传统的建筑相比较,绿色建筑对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循环可再生的资源,对建筑本生来说,不仅节能环保,而且较传统的建筑更健康舒适,同时具有碳排放低的优点。就目前的消费市场上,也可以较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环保消费的要求。总的来说,绿色建筑具有完整性、地域性以及综合性这三方面的特点:
首先,生命周期的完整性。绿色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较传统的建筑环保,能源消耗低,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待绿色建筑,它的特点有表现在其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里面, 对于建筑行业环保的理解,并非是仅仅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而是在对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因此,设计、建造和使用是作为考擦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的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次,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绿色建筑的建造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类从中受益,人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受益者,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建造的时候,仍然是要求符合人们的生活需要以及生活习惯,强调以人为本,在满足人们舒适安全的基础上建造出来的绿色建筑,只有这样,绿色建筑才能体现它应有的价值。同时,绿色建筑对周围的环境特点也很重要,不仅要考虑到是否和当地的建筑性格相符合,还要充分尊重当地的习俗,在建造绿色建筑的时候,要按照当地的建筑环境,是绿色建筑有机的融入到里面,充分尊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融合,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绿色建筑。
最后,统筹建筑,综合发展。绿色建筑是一套完整的工程,有其系统化的建筑设计,因此,绿色建筑具有十分强烈的综合性。绿色建筑的建造们能够对周边的许多产业造成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其它类学科都会因此改变,比如:建筑生产设备、建筑教育、建筑设计、能源服务、房屋设计及维修以及市政基础建设等等,从这一点出发,就能看到,发展绿色建筑都相关产业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虽然能够完全符合人们的生活和消费的需求,但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遵循一定的章法和原则,循序渐进的进行,才能使绿色建筑经济得到长远的发展。建筑业长期以来都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要想要以后依旧保持绿色建筑经济的长期发展,就必须一开始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说采取一定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现状,是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里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首要任务,并且坚持上述原则,促使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更上一层楼做出积极贡献。
三、我国当前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一)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对发展绿色建筑经济之前,必须要对我国目前发展的现状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和认识,这样才能根本的把握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进程,也能较快的找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更好的促成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对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还没有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达成共识,也就是说,绿色建筑还没有上升到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再加上由于我国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概念的形成较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成型法律对绿色建筑方面的规定,就导致了人们就算有这样的想法,也无法可依。要想实现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一套完整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明文规定的国家法律面前,绿色建筑降级的发展才有迹可循。其次,由于我国绿色建筑材料的成本过高,导致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停滞不前,同时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可行的技术交流平台,比如对于房屋采光的合理设计,国内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反倒是一些建筑企业打着高效环保的旗号进行获利,出绿色建筑经济出现泡沫,加深了人们对环保建筑经济的误解。
(二)绿色建筑经济的解决措施
上述情况说明,我国的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巨大困难,但是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是社会的共同理想,也是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必须要提出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着重致力于绿色建筑外部效果成本的降低。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同等的建筑建筑材料成本条件下,必须要降低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成不,才能够从根本上促使绿色建筑经济的平稳发展。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的时候,要始终坚持节能减排的基本原则,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做好污染物的处理工作,使建筑质量和绿色建筑经济的概念相统一。除此之外,各国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增强自身的绿色建筑经济意识,更好的指导和引导绿色建筑经济工作的开展。在经济上,减少投资商的税务,让建筑者觉得绿色建筑经济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新兴产业,进而加速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
其次,致力于绿色建筑外部成本的降低。外部成不指绿色建筑金的外部条件,比如土地,要想降低外部成不,就必须要提高土地入手的质量。绿色建筑对于自然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良好的光照条件,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时刻保持顺畅的空气流通,这样高质量的土地上建造的绿色建筑才能更有效,从而大大降低绿色建筑投资的风险。由此看来,一块高质量的土地有利于绿色建筑经济外部成本的降低。除此之外还要降低建设的成本,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前期,对要对绿色建筑进行进行的设计和合理的施工,要求提高施工的精准性,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大量返工,进而造成建造成本损失。在哦招标的时候,政府部门必须制定公开透明的招标政策并严格实施,,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绿色建筑的标准,从而减少建设成本。
四、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前景分析
尽管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理论还不成熟,但是绿色建筑经济是我国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毕竟之路,同时也符合国际建筑潮流,因此具有叫广阔的前景。首先,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应该坚持走低能耗的发展道路,以科技为主导的精细化设计,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加大对相关人才培养,迅速的建立起一套完善可行的理论体系。其次,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中药不断推广绿色建筑节能理念,对于建设所用的原材料以及房屋所用的能源收集材料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设计出人们在绿色建筑中所需的能源设备,展现出绿色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在目前全球的碳排放量激增和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大环境下,绿色建筑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而受到全球的瞩目,充分的相信,绿色建筑经济下的绿色建筑在未来必然会发展成为人们居住的主流建筑,同时也因人门对环保的重视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亲睐。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绿色建筑也是人们未来所追求的建筑模样。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结合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需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对目前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加以解决,让建筑行业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不仅大幅度降低,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为环保做贡献。从而使人类的居住环境回归自然,城市化的建设也趋于绿色化。当热,绿色建筑毕竟是一个新的起点,这需要人们不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逐步建立起一个低碳的节能的建筑,最终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因此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璇.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4:250
[2]李牧.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分析[J].中外建筑,2010,09:71-72
[3]刘玲玲.浅谈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J].中国外资,2012,09:60
[4]李泽坤.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2,12:286
[5]魏后.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34:72
[6]叶祖达,梁俊强,李宏军,李勇.我国绿色建筑的经济考虑――成本效益实证分析[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1,04:28-33
关键词:绿色金融;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球都面临着资源过度使用、气候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加强节能减排、发展碳经济、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推动绿色经济创新正成为人们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中国由此引发了对金融业绿色转型的需求,开创绿色金融发展的新模式,在推动生态环境和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上,都具有较强研究意义。
一、我国绿色金融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545亿元,快速上升到2015年的676708亿元,37年间增长了190倍,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同期经济增长速度。中国在经历30多年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的环境恶化严重,工业废水、温室气体排放量一直处在较高水平,在发展经济时忽略环境治理,近五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如图所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逐年增加,截止2014年政府已投入960019亿元进行环境治理。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中国需要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力度,便由此引发了金融业绿色转型的需求。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政府编修“高风险、高环境风险名录”等一系列环保政策,推动环保行业公司快速发展。通过对环保板块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及其股市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节能环保板块规模呈增长趋势较好。根据公司市盈率,具体选取了5家排名靠前进行分析。总的来说,我国环保行业发展势头较好,主营业务收入也在逐年增加。但从表中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前五家环保企业资产负债率与正常水平相比偏低,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强,但经营者在经营投资时比较谨慎,可能是对环保行业发展保持保守态度。从企业盈利能力上看,环保企业大多从事高新技术创新,虽然营业收入在增加,但营业成本也在提高,所以会出现营业利润率较低的现象。同时,也体现出政府环保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缺少对行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指引。企业内部缺少高端的核心技术,高科技环保人才不足,公司研发能力不强。社会公众对该板块的关注不高,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较高,这些问题导致环保企业自行摸索中发展,遇到较多挫折,发展速度缓慢。表1:2016年主要环保板块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数据来自各公司年终财务报表)
二、制约其发展原因探析
1.政府缺少绿色金融发展配套政策。国内金融机构对绿色文化的缺失,对环境问题的漠视,并未真正意识到环境破坏带来的严重性。政府应加快相关配套政策的推出,对金融机构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相应的激励补偿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提高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2.金融机构缺少环境评估。发展绿色金融,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工作,中央银行、财政部、税务部、环保局等都有职责,各部门在合作上需要加强。因缺乏合作,金融监管部门对企业环境破坏的信息掌握不足,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对企业环境信息的获取,在绿色信贷上的额度就很难把握,环境风险评估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没有来自环境主管部门的支持,金融机构难以完成。3.商业银行对绿色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绿色转型方面兴业银行发展较好,而大型国有银行排名靠后。国有银行由于规模较大,经营成本较低,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创新意识不强。国有银行应在政府引导下逐渐向绿色转型,形成与中小银行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措施
1.建立健全金融业绿色转型的组织体系。首先,建立推行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各部门间合作制度,由环境主管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绿色金融规划和实施制度,实现推行绿色金融的部门间合作。其次,出台政策与法规,引导金融资源向环境保护领域集中。政府可设立创业投资绿色引导资金,以先行投资、合资、担保、技术援助等方式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节能减排等环境保护项目投资。2.建立社会公众绿色金融监督制度。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仅靠政府的力量难以对违法的行为进行全面监督,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可以减少政府监督的缺陷。另外,加强新闻媒体的金融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和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的绿色金融监督,以形成对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3.加强行业管理,参与国际合作。绿色金融行业应从内部制定行业管理,接受国际制定赤道原则及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等国际准则,能够更好的与国际接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满足国际经营需要。加大对绿色金融产品宣传培育绿色文化,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营造绿色金融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政府通过建立金融业绿色转型组织体系,可以加快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并进一步有效改变对社会资源的指引。同时,加强金融行业内部管理,加大绿色金融概念的宣传,在各企业内部培育浓厚的绿色文化。其次,我国金融机构应积极向其他国家学习,完善国内管理体制并加强创新意识,构建符合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绿色金融体制,让投资者的资金流向节约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环境友好型产业。最后,在社会公众及媒体的监督下,发挥社会公众力量,以金融业促进节能减排,利用金融市场自身可持续发展,带动生态环境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2]李卢霞,黄旭.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的同业比较[J]金融论坛,2011,2:42-45.
[3]中国统计局网站.
[4]胡春生.绿色金融:将可持续发展内生化的新经济发展方式[J].改革与战略,2012,2:66-69.
[5]张伟.金融业绿色转型研究—以金融业促进节能减排为例[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50-55.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1低碳经济的概念 2绿色会计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3绿色会计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之间的必然联系 由于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急剧 升高导致全球气候恶化,人类社会正面临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为 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之策,从1997年的《京都议 定书》到2007年的《巴厘岛路线图》,再从2008年7月在日本东京举 行的G8峰会上提出的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 长期目标,到2009年12月在丹麦举行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世界 各国在碳减排问题上已达成初步共识。一方面,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 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是建立在化石燃 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 产物。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 GDP,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 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 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它是建立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 排放基础上的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我国也明确提 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
绿色会计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故又称环境会计。它采用 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及属性,依据相关社会环境法律、法规,分析社会 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资源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运用专门的方法,对 企业给自然与社会环境资源气候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 揭示和分析,为有关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绿色会 计具有区别于传统会计的两个基本特点.
(1)绿色会计是在自然环境资源恶化和批评传统会计的基础上 产生的,其与传统会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传统会计从人 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的资本及资金运动,按照权责 发生制、历史成本等会计原则、采用复式记账的方法对发生的经济事 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但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造 成的影响在会计核算中没有得到反映。而绿色会计则从生态环境和整 个人类的社会活动出发,围绕着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高效 利用及耗费的补偿,力求全面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效 解决了传统会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2)在传统会计体系中,先有财产所有权后有价格,有了价格 才能在会计账表中配合数量进行会计核算。但是空气、海洋、臭氧层 等对人类活动至关重要却又没有所有权的事物是不能成为传统会计核 算内容的,企业并不把这些对象的使用和损害记入经营成本,这样做 不仅实际虚增了利润,而且使以牺牲环境来谋取暴利的短视行为成为 一种非常诱人的现实利益驱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绿色会计赋予环 境资源以价值和价格,对其损耗予以补偿,用会计核算出来的数据充 分反映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从而使企业的微观活动与社会的 宏观利益对接,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起来 考虑,用以实现经济的低碳化可持续发展,即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 标.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超高速经济巨量发展造成的社会环境气候问 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高度关注,在我国会计体系中建立绿色会计已 经成为社会共识,披露环境信息的会计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借助绿色4在我国实行绿色会计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会计推动政府和企业共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 供综合性决策服务,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从而达到扭转环境污 染、生态破坏及气候恶化的恶性趋势,实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 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1)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途径。绿色会计 与发展低碳经济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必 要手段和实现途径,它的建立必将有力地促进后者的实现;后者是前 者的存在前提和理论基础,它的实现必然进一步推动前者的研究发 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决不能将两者孤立起来独立发 展。所以,绿色会计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途 径. (2)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传统的会 计理论没有考虑企业的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必然会造成 环境资源被企业过度开发和消耗排放的恶果,不仅如此,高污染低效 益使得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不足和相对滞后,这些都必然会阻碍企 业自身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此,只有重视绿色会计,创 新环保投入产出的会计核算,切实有效地降低碳排放,才能加强企业 现代化市场竞争优势,实现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而绿色会计正 是创新环保投入产出的会计核算.
(3)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绿色会计 是在全球普及现代化机器大生产严重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气候环 境严重恶化、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受到严重威胁的背景下提 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会计局限性,服务于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即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发展 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4)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条件。世界发达 国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它们的 绿色会计起步较早,目前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包括制定绿色会计 准则等。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要求我国尽快与国际接轨, 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是不可避免的,而会计作为企业之间交流 的数据语言首先应该具有国际化通行的水准。所以,绿色会计是实现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条件.
(1)制度不完善。尽管我国已经意识到了自然环境资源气候的 重要性,也有披露环境信息的政策动机,但是绿色会计还仅限于专家 学者的文章当中,基本上还没有形成操作性较强的绿色会计准则,即 目前仍缺乏具备可操作性的绿色会计准则,更谈不上全面满足相关会 计实务工作的各项需求.
(2)环境执法不健全。地方局部发展与全局环境保护存在利益 上的冲突,造成了相关环保法律执行不严格,企业普遍钻环保法律在 执行过程中的政策漏洞。因此,环境执法不健全,相关的工商管理松 散,共同形成了阻碍企业实施绿色会计的短期利益驱动机制.
(3)企业对绿色会计重视不够。企业设立相关绿色会计科目较 少,并且对环境资产负债的估值偏低,对已发生的环境收支项目明显 反映不足。企业对构成环境资产负债的或有事项存在侥幸,因此对环 境资产负债的估值偏低,这样就会大大增加企业长期经营的财务风 险.
【关键词】绿色金融 支撑 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
从21世纪初,英国官方首次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经济概念以来,它业已获得了世界范围内广大国家与地区的广泛认同与支持。它以能耗低、污染小,效能高、收益多为特色给各个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理念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低碳经济要实现成功发展就必须以坚实的金融服务体系做后盾,经济发展策略的改变也将直接影响到金融结构体系的变化。在低碳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绿色金融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发展现状
国内对于“低碳经济”所下的定义是说: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利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制度建设、产业升级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途径来尽可能地缩减煤、石油这些传统的高碳类能源消耗量,控制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向大气内的排放量,以求得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类所居住的地球生态水平两者共赢的经济形态。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绝非一个单纯的经济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涉及层面广、综合性强的问题,需要经济的、社会的以及环境方面工作的大力支持;这项经济形态的倡导意味着能源使用、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人类生存理念的整体战略性变革,要求全世界的人们自觉调整自身的活动理念,以生态系统健康长期发展为目标,进行社会经济的建设以及生存生活的发展;与此同时,它与生态保护息息相关,就直接决定了这种经济形态建立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性,因为气候系统本身就是地球上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环境以及气候的变化对于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类都会产生影响,而且面对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共同困境,要摆脱不是仅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就可以单独实现的,它的建立早已超出了单个国家的能力区间,因此,它要求的是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人民的精诚合作。
国内对于低碳经济的关注重心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所区别的,这是由于发达国家对于污染排放的控制水平已经相对较高,污染物排放量的问题已不再是当前关注焦点,气候变化以及温室效应气体的减排工作才是他们的重心,而我们国家需要关注的却是包括这两者在内的工作以及全部污染物排放指标,也就是说需要追求“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低碳经济在中国很大程度上仍仅仅处于概念的认知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案例并不普遍,以上海与保定两个“低碳城市”试点为例,所选择的低碳路子就有所不同,上海市以调查、统计建筑物能源消耗,向公众公开相关能耗数据,开展能源审计的同时,以提高大型建筑物的能效为主要目标。而保定却以构建“中国电谷”为目标,以该地的新能源区发展区域为主要依托,打造光、风、电等新能源的输变电、转换设备以及相关器件的专业区域。总的来说理解不一,望文生义居多,深入研讨并实践的在少数。笔者认为国内的低碳实践还是应当以控制污染排放以及能量消耗为首要,同时尽逐渐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总量的排放。
二、绿色金融的涵义及其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绿色金融是应低碳经济而生的金融界的一个新概念,作为低碳经济模式的支撑,业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各个国家金融发展的主要趋势。所谓的“绿色金融”,实际上指的是金融单位与企业从环保这一基本政策出发,在进行投融资决策时综合考虑决策可能对环境带来的潜在影响,分析出与环境发展有关的各种回报、风险以及成本参数,并将其用于日常业务运行的参考决策,通过金融经营活动中对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的引导,实现对于生态自然资源的保护、污染问题的治理,最终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这一概念的中心就是通过一定的金融评测手段,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引起的资源损耗以及环境破坏程度以“环境价值量”来体现出来,并将之用作进行金融资源配置以及金融活动评价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has obtained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Cement, plate glass, building sanitary ceramics production, it is among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level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At the same tim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China's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5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洛阳浮法玻璃”技术跻身世界三大“浮法”之一,高质量大规格建筑陶瓷砖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已整体实现国产化。建材产品的标准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接轨等,明显缩短了行业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已成为世界建材产品的生产消费大国,但是伴之而来的是生产传统建材产品恰恰需要能源。资源的高消耗,要大量占用耕地,并且产生对环境的高污染。这种发展模式将使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不堪重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材工业要继续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速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的转变。发展绿色建材,走循环经济之路是对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动响应,也是保护生态环境。为地球的未来储蓄资源的必然。
我们国家把节能降耗工作看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以玻璃为例,玻璃与其优良的透光性能和特殊的质感在建筑上的运用是其它材料无法替代的。长久以来,由于玻璃材料本身的特性造成了玻璃自身的保温隔热性能差,不能满足现代建筑所要求的节能和舒适的要求。特别是那些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的大型公共建筑,过去,由于使用了不节能的普通钢化玻璃或普通中空玻璃制作幕墙,该部分建筑的能耗特别高,而且冬冷夏热很不舒适。节能是绿色建筑对建筑玻璃的第一要求。为满足采光、装饰与立面设计要求,建筑门窗洞口有不断增大的趋势。而洞口是能量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玻璃及其板材的保温节能问题即成为玻璃业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传统意见的建筑玻璃仅承受自重.风压和温度应力三种荷载,由于设计的板面尺寸较大,这些荷载所造成的应力一般不超过10-20Mpa。随着增强玻璃的问世和增强技术的不断提高,建筑设计师已将玻璃作为一种结构材料来使用,使玻璃的采光、围护、装饰等多项功能得到更广泛地结合与应用。各种各样的节能玻璃象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真空玻璃的出现超越了以往所有的节能玻璃品种,标志着真空玻璃节能时代已经到来。真空玻璃是一种保温、隔声性能非常突出的高新技术产品,是由两块平板玻璃,中间由微小支撑物将其隔开,玻璃四周用玻璃钎焊料封边,通过抽气口抽真空,然后封接抽气口保持真空层的一种结构。为了长久保持真空度,延长真空玻璃寿命,真空玻璃在真空腔内还放置了吸气剂。微小支撑物是外径0.5mm,厚度0.15 mm的金属环,由于体积微小,对人的视觉和玻璃的光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真空玻璃的保温原理和结构与保温瓶极为相似,建筑上使用真空玻璃就好象把建筑罩在一个巨大的保温瓶中,保温节能效果可想而知,真空玻璃的保温性能Low-E中空玻璃是目前市场上运用较为普遍、节能效果也很好的玻璃品种。
作为建筑材料而言,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一方面消耗大量的能源,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和环境,另一方面,使用中会挥发出有害气体,对长期居住的人来说,会对健康产生影响。鼓励和倡导生产、使用绿色建材,对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的居住质量,作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绿色建材又称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和健康建材等。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建筑玻璃生产的有害物质排放主要来自熔化过程,所排放的污染物有氧化氮、硫氧化物、含多种有害成分的烟尘、粉尘,从广义讲还应包括氧化氮的排放。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尤其是氧化氮的排放,是玻璃业界始终努力的方向,通过工艺方法的改进已经取得一些有些的进展。
减少氧化氮的排放是要付出成本的,不同的方法其效果不同,可以通过氧化氮排量减少数量与增加的成本支出之比对清洁生产的工艺进行比较和优选。目前控制氧化氮的最有效方法还是减少发生量,此外化学还原法使氧化氮还原为氮气也是一种有效方法。
烟尘也是玻璃工业实现清洁生产必须解决的污染源,烟尘中含有大量的悬浮颗粒,微粒表面吸附了有害气体,微粒的粒径很小可以长期漂浮在大气中。收尘的办法有多种,在技术上没有困难,关键是需要资金投入。在玻璃生产线常用的收尘方法有离心收尘、洗涤收尘、静电收尘、重力收尘和惯性收尘等,后两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粒度的粉尘收尘原料堆放与输送过程中粉料的飞散是玻璃工业对大气造成污染的又一个来源,由于玻璃生产造成的粉尘远小于水泥工业,加之现代化的玻璃企业通过无尘化的设施与管理已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只要那些小型玻璃企业的粉尘污染并进行改进。玻璃生产线的废水排放问题也不难解决,用于洗涤的废水主要含无机悬浮固体物,通过一般的沉淀和吸附处理即可达到排放标准。玻璃工业的洗涤废水pH值较高,可以采用化学中和的处理办法,如果废水中含有微量有害金属离子可以采用离子交换的处理办法。
躁声也是一种污染,它对人的心理与生理造成危害。治理躁声首先从声源人手,对压随机、破碎机、鼓风机、筛分等高躁声设备进行消声减振处理。其次对产生躁声的设备所在的建筑进行吸声和隔声的屏蔽,多种方法结合治理躁声污染在技术上不存在困难。
绿色建筑对建筑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提出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除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拆除再生整个生命周期的整体绿色概念外,建筑材料水平是其绿色化程度的重要度量。建筑材料从资源开发、制造加工、运输使用到回收再生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和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绿色建筑要求绿色建材的节能无害和重复使用。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金融;发展策略研究分析
纵观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虽然我国在2007年就已经正式提出,今后我国金融行业要以“绿色证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为主线,进行经济发展。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却看到:国内仍然有很多金融企业,在以破坏环境,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着企业的经济发展。这种无视我国基本国情,不响应我国号召的“碳金融”政策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我国,在金融方面坚持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发展方针,而且破坏了我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并行合作关系。可见,需要我们重新进行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策略研究。
一、低碳经济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必要性研究
顾名思义,低碳经济主要是在借助创新性新能源、创新性减排技术、金融机制创新等手段,将金融活动耗能、排放、污染三方面,都尽量降到最低的一种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在明确了这一定义后,如果纵观国外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业发展之路,我们可以看到:自1997年,国外就将响应低碳经济的气候变化,纳入金融企业发展的环境责任里面,成功的通过推出“自然灾害债券与保险最优组合”,分散并控制了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企业经营风险;到了2002年,国外还出现了比之前还具有创新性,先进性的“金融衍生品与风险管理”理论,这一理论成功地推出了绿色金融衍生品这一新型金融概念,并在此之后,经过几年对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的潜心研究,于2007年成功研究并推广了一种机制结构比较全面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并将欧盟的碳排放作为样板进行全球性宣传。如果我们借鉴国外低碳经济的事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业,可以有效降低全球施加给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压力;与此同时,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业,还利于缓解我国普遍存在的“经济发展高能耗低效率,高污染低产值”的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还可以有效改善我国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质量问题;而且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业还可以帮助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让我国走出高耗能低效能的经济发展误区;除此之外,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业也可以帮助我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进行调整。综上所述,可见低碳经济下,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
二、现阶段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相比,我国在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在我国碳融资方面得不到金融企业的认可;
2.国内碳金融服务方面存在很多明显不足;
3.在国家政府对待低碳经济发展下的绿色金融产业发展方面,不论是在政策方面,还是在普及宣传力度方面,都存在扶持力度偏弱现象。
这些问题不仅导致了我国碳排放能源,在国际市场中只能处于低端地位,造成拥有较多碳排放资源的我国,在资源的定价方面陷入被动;还让我国在全球大力培育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由于金融产品陈旧,得不到有效发展;同时,也为我国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影响。
三、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策略探究
为了平衡经济建设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为了响应国际提出的全球经济绿色发展的号召,为了改善我国环境质量,为了让我国金融行业得到创新性发展,也为了解决笔者在上面列举的诸多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清醒对待绿色金融发展问题,明确对低碳经济下的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策略探究。
内部环境方面:国外在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比我国要提前很多年,作为刚刚进入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的我国,需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笔者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参考国外先进的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经验,为读者朋友总结这样几条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的内部环境策略:
(1)加强对低碳经济绿色金融产业的创新性发展。这不仅需要那些响应低碳经济号召,进行绿色金融的企业,积极研究生产治理污水污染等相关技术设备的研发,还需要各大企业能够调转生产发展,向着“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循环经济生产,低碳少耗能高能效进行绿色制造”等方向进行转型。
(2)绿色金融创新性机制管理。自觉遵守低碳经济发展下绿色金融可持续性发展的自律规范,加强企业自身对在低碳经济指导下的绿色金融创新性机制管理。笔者认为:可以加入管理制度的“绿色优化配置”,适当减免对企业生成经营活动中,可能对环境带来破坏污染等影响项目的资金配比。同时号召那些进行绿色信贷业务的银行,在机制管理上,杜绝过分信赖环保部门给出的责任认定等,企业生产鉴定信息的传统行为习惯,建立一个环保责任监督调查体系,对那些申请绿色贷款的企业进行绿色认定,避免由于机制管理简化,出现的绿色金融创新性机制管理漏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