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09:21: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境外经营风险,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字]外贸企业 汇率风险 金融工具
一、外贸环境现状
2012年外贸形势利用何伟文先生的话,真是祸兮福所倚。2011年8月份以来,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下行风险骤然加剧的大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增速逐渐放慢,加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家军事动乱的影响,今年世界经济前景相当不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24日将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大幅下调到3.3%,而去年9月的预期是4.0%。其中美国估计增长1.7%。欧盟委员会最近预测今年欧盟经济将负增长0.3%;虽然德法英三大国仍将勉强增长0.4%~0.6%,但大不如前。不利的外部环境对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块增长增添了很大困难。我国在扩内需的同时,稳定外需,确保进出口稳定增长,显得至关重要。
二、树立正确避险意识
1.合同前期的主动避险原则。外贸企业在签订进出口合同时,尽可能的选择同币种货币作为进出口合同的签约币种,以便使收汇与付汇币种二者匹配,这样一部分汇率风险相互抵消,就规避了部分汇率风险。也可与外方企业约定签约汇率及汇率浮动补偿协议,由双方共担汇率变动风险。
2.锁定成本和高效经营原则。外贸企业在合同签订前应合理预计每笔合同的所有经营成本,包括预计的汇率变动风险,没有利润的买卖坚决不做。在成本锁定的前提下,公司的利润来源是企业高效的经营管理,而不是靠承担汇率风险而得到的额外收益,企业应投入完全精力用于经营管理以赚取最大化的利润。
3.第三方协作避险原则。外贸企业可以利用保险公司分散贸易经营和汇率风险,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银行的各种外汇金融工具降低汇率变动风险。
三、合理的利用外汇金融工具避险
现在,各办理外汇业务的银行大都开通了各种针对外贸进出口企业的金融产品,如即期外汇买卖、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掉期、外汇期权以及其他外汇衍生产品等。外贸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外汇资金收付与结余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来应对汇率变动的风险。
1.即期外汇的结售汇,即买卖双方在交易日约定币种、金额和汇率,并最迟在达成交易后的第二个工作日进行资金交割的外汇买卖交易,及时转换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币种。在人民币日益升值的形势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外币的保有量最为合理,这样就可以在收到外汇资金时,选择即期结汇。在需要支付外汇时,选择即期购汇。
2.远期外汇买卖,是在达成交易两个工作日之后的未来某一日期进行资金交割的外汇买卖交易。此种外汇交易方式可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锁定未来时点的交易成本或收益,实现对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
案例:某企业2006年9月8日与欧洲公司签定了购买设备的合同,对方要求三个月后(即12月8日)向其支付设备款200万美元。
9月8日欧元/美元的即期汇率为1.2732,根据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分析,企业认为未来三个月欧元将会上涨,为了规避欧元/美元的汇率风险,降低购汇成本,因此该企业与银行做了一笔三个月后交割的欧元/美元的远期外汇买卖。9月8日欧元/美元三个月的远期汇率为1.2797,这样该公司可以在三个月后以1.2797的价格购买所需的200万欧元。
到期的实际情况是:在12月8日当天欧元/美元的即期汇率已经升至1.3364,这样上述所做的远期外汇买卖为该企业节约了200×(1.3364-1.2797)=11.34万美元的购汇成本,并享有了人民币升值的好处。
3.掉期外汇买卖,即买卖双方同时约定两笔同一货币对的外汇买卖,其中一种货币的金额相同,两笔外汇买卖交割日不同、方向相反。这种交易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自由实现不同货币之间的转换,可以帮助客户实现自有外汇头寸调整的需要。
承上案例,该企业原计划于2006年12月8日需要200万欧元对外付款,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前至12月1日付款。
这样该企业可以提前与银行叙做一笔掉期外汇买卖,即12月1日买入欧元200万卖出美元,12月8日卖出欧元200万买入美元。该笔掉期即保证了该公司提前付款的需要又保证了12月8日到期的远期外汇交易的交割。
4.其他衍生金融工具,“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合约的基本种类包括远期、期货、调期(掉期、互换,下同)和期权。衍生产品还包括具有远期、期货、调期和期权中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结构化金融工具。衍生工具可以对风险进行分解并对其进行更加恰如其分的控制。
承上案例,该企业可以与银行叙做一笔结构性远期外汇买卖,如敲入式、敲出式及敲入敲出结合式等。下面以敲入敲出结合式结构性远期外汇买卖为例。
该企业2006年9月签定设备采购合同,三个月后需要200万欧元付款。当天欧元/美元即期汇率为1.2732,三个月远期汇率为1.2797。如果该企业想要以即期价格1.2732买入欧元,则可通过设定敲入、敲出汇率来降低执行汇率水平。在当前的汇率水平上,经银行建议,考虑该企业的成本水平以及风险承受能力,共同认为在三个月内欧元兑美元升到1.3600或跌至1.2000的几率很小,则可将1.2000设定为敲入汇率、将1.3600设定为敲出汇率,来降低远期价格,且无需付出成本。有如下到期情况: (1)三个月中欧元兑美元汇率未触及1.36,且到期汇率大于1.2732,客户可以以1.2732的价格买入欧元卖出美元;(2)三个月中欧元兑美元汇率未触及1.36,且到期汇率小于1.2732,客户可以以到期市场价格买入欧元卖出美元,以享受到市场向有利方向变动的好处;(3)三个月中欧元兑美元汇率曾经触及或低于1.2000,则客户必须以1.2732的价格买入欧元卖出美元;(4)三个月中欧元兑美元价格曾经触及或超过1.36,则此笔交易失效,避险失败。
四、其他避险方式
除了利用外汇金融产品避险外,各外贸企业还可以考虑其他的汇率风险避险方式,例如开设离岸账户操作外贸业务,不但能规避一些人民币升值的风险,还可以做NDF业务赚取利润,不仅能有效的一进行税收筹划还能提高出口退税的效率,这些都能让我们的外贸企业多一些竞争优势。但是,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要求企业合理守法经营,千万不可违反国家的各项外汇和税收政策。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2012年02月27日
【关键词】对外投资;并购收购;主要措施;规避风险
国家近几年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要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我国各类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后备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矿产资源开发粗放,只注重开发不注重保护,地质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矿产资源结构性短缺、供需失衡,矿业结构不尽合理。铜、铅、锌、铝、稀土、原煤等矿产相对冶炼能力缺口大,非金属矿产相对于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的开发明显滞后。在产业结构上存在重开采、轻加工,重金属能源矿产、轻非金属矿产的状况,不能充分将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矿山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低下。二是地质勘查工作滞后,后备资源储量不足,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内已发现的中小型金属矿床及大多数非金属矿床地质工作程度低,可供矿山建设的基础储量少,不能满足矿山设计需要。三是国内外“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勘查开发机制不完善。对国外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机制尚未形成,加之有的国家投资环境差,对外投融资渠道不畅,使得中小企业“走出去”发展将遇到诸多困难。
一、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可充分利用我国对外投资与合作的促进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支持政策、信贷支持政策、保险支持政策、税收支持政策、外汇支持政策。近几年企业对外投资投资和合作业务发展迅速,领域日益拓宽,投资方式不断创新。截至2010年底,境外中资企业的资产总额超过1.6万亿美元,雇用员工130万人,其中外方人员60万人,2010年实现年销售收入6000亿美元,同比增长31.1%。通过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一)可利用财政支持政策。主要资助境外投资包括境外矿业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设计咨询等。资助重点包括境外投资合作类:以跨国并购方式开展的对外投资、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境外加工贸易、进入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实施项目;对外承包工程类等承包项目。资助范围为项目前期费用、资源回运、“走出去”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境外突发事件处置费用、境外研发中心专利注册费用、贷款贴息、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充分利用国家给于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包括境外展览会、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软件出口企业和各类产品认证费;国际市场宣传推介、宣传材料翻译制作费、企业网站设计开发费、境外广告费等。
(二)可利用信贷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商业信贷、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等多种信贷形式。目前,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各大商业银行都正积极开展相关业务。
(三)可利用税收支持政策。国家出台了出口退税、避免双重征税等优惠政策,并规定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因驻在国(地区)发生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损失较大的,可对其境外所得给予一年减征或免征所得税的照顾。
(四)可利用保险支持政策。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于2001年12月成立,承接出口信用保险和对外投资保险等业务。目前,支持“走出去”业务的承保额超过100亿美元。
(五)可利用外汇支持政策。国家外汇管理局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由事前审查改为事后登记,同时取消了资金汇出核准,允许境内机构在其境外项目的筹建阶段,汇出投资总额一定比例的前期费用。
二、中小企业“走出去”要充分享受上述优惠政策,必须还要严格遵循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的管理制度,这些都是企业规避风险和利用我国对外投资与合作的促进优惠政策必须做到的。
(一)遵循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在境外开办企业(金融企业除外)核准制度、境外投资综合绩效评价制度、境外投资联合年检制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 、境外中资企业(机构)报到登记制度、境外并购事前报告制度、驻外经商机构一线监管制度、境外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网上备案制度、境外开办企业核准制度。
1.商务部下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用于规范企业行为,一是下放核准权限,商务部仅保留对少数重大的、涉及多国利益的境外投资以及在未建交国、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境外投资等,地方企业其他境外投资由省级商务部主管部门负责;二是简化核准程序和企业申报材料,缩短核准时限。企业绝大多数境外投资只须填写并提交《境外投资申请表》,中小企业一般境外投资事项不再征求意见。
2.境外开办企业核准制度(续)。商务主管部门主要从双边政治和经贸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履行国际义务等方面进行审核,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但一般境外投资经济技术可行性由企业自行负责。
3.境外投资综合绩效评价制度。主要要求企业对资产运营效益、资产质量、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进行评价。此项评价结果将用于对企业境外投资的宏观管理和监督,对引导企业选择投资方向和投资领域特别有益。
4.境外投资联合年检制度。由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外汇分局负责地方企业境外投资的年检工作;其中有关外汇内容,由其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负责。
5.境外并购事前报告制度。根据商务部关于《企业境外并购事项前期报告制度》的通知要求,企业在确定境外并购意向后,须及时向商务部及地方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地方省级外汇管理部门报告。
6.境外中资企业(机构)报到登记制度。根据商务部2005年关于印发《境外中资企业(机构)报到登记制度》的通知要求,中资企业在投资所在国办理完毕注册登记手续之日起30日内,向我驻当地使(领)馆经商处(室)报到登记,各驻外经商机构将建立中资企业档案,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中资企业的联系,做好协调指导服务。该项制度帮助企业在驻在国或中资企业发生突发事件时,各经商处 (室) 将及时预警信息,协助安排与处置,保护企业及人员的各项权益。
7.境外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网上备案制度。境内企业拟在境外从事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加工等经济活动的,在跟踪筹备阶段需向商务部和国土资源部办理备案。境外中资控股企业拟从事上述经济活动,由境内企业办理。商务部在“对外投资合作信息服统”上建立了“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备案系统”。此项工作企业一定要重视,类似于网上执照,是享受该项优惠条件的前提。
(二)企业可利用国家建立的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的服务体系,主要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投资导向、搭建交流平台、完善政府间合作框架、建立部际协调工作机制、加强人才培训、构筑境外安全网络。国家建立了《境外投资国别环境库》、《国别投资障碍报告制度》,并在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网站上定期《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指导企业“走出去”,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同时,国家建立“走出去”部际协调工作机制,主要包括境外中资企业和人员安全协调小组、境外投资管理工作联系机、境外劳务纠纷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境外矿产资源开发部际工作机制,制订了《处置境外经济合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企业构筑了境外安全网络。
(三)国内大部分企业“走出去”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总量比较小;二是企业实力尚有差距,主要缺理念、缺经验、缺管理、缺人才、缺资金;一些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是亏损的,投资前可行性研究或尽职调查不够深入确实,企业管理经验水平和国际化人才明显不足,也缺乏可持续的国际核心竞争力,包括自主研发能力及关键的核心技术;投资并购后的跨国整合能力不足,也会遇到工会、环保、人身安全等诸多问题;三是政策支持仍需完善;四是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经济活动泛政治化,以公平贸易为借口,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过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部分国家在市场准入方面设置障碍,企业“走出去”的实际困难不少。五是经营秩序有待规范,企业之间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无序竞争问题,境外工程承包低价竞争问题;六是开发资源现行政策措施有不足,立法滞后,监管缺位,财政和金融支持不能满足需求,公共服务尚未完善到位。总之,今后5-15年是我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机遇期,外部发展环境总体有利,内部条件日益具备。中小企业产业水平明显提升,“走出去”的经验日益丰富,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
1.大力培育中小企业早日成为跨国公司。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大力开展对外投资合作,通过并购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公司知名品牌、先进技术及营销网络,实现规模和市场的有效扩张,发展壮大市场竞争主体。
2.加快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灵活机制的竞争优势,到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按照市场规则、平等互利、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境外生产加工基地和营销网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更好地利用跨国公司的研发、生产、营销等体系加快自身发展。
3.扩大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在坚持立足国内、节约优先的前提下,扩大境外重要矿产等资源的合作开发,实施长期贸易战略,拓展境外资源合作的渠道和领域。积极、稳妥、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境外矿产资源。
4.创造条件积极参与对外承包工程。在做好海外矿山资源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以带资承包、总承包、BOT等国际通行方式,到境外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中小企业设备、材料、技术和服务出口。
5.稳步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巩固和拓展对外劳务合作的领域和市场。加强对外派人员培训,提高外派人员素质,提高中小企业跨国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6.推动中小企业到境外从事贸易分销、期货、物流、企业管理的交流,增强国际竞争力。
7.优化中小企业企业结构。坚持扶优扶强、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形成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原料、冶炼、加工企业分工合作的企业梯队。
8.优化企业管理结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推进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促进企业从生产经营型向品牌经营型、资本经营型发展,注重主业发展,核心业务能力培育和整体优势发挥。同时,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加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队伍建设,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广泛实施国内外人才战略,营造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的新机制;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增强职工凝聚力;强化质量、成本、资金、营销管理为重点的企业管理,完善各项专业管理和基础管理工作。
9.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中小企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着力推进营销创新,不断提高物流效率和市场占有率。注重细分市场,保有传统市场,开辟国外市场,鼓励企业在能源、原材料和制造加工产业等方面与国外开展合作,重点引进高新技术、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外资项目。
关键词:意外风险评估表;神经外科;护理;应用
通常情况下,神经外科患者的病情相对于其他普通患者而言相对严重,而且病情复杂,变化多样,所以说,意外风险评估表对于神经外科患者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意外风险评估表可以准确科学的对神经外科患者临床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筛选和评估,从而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基础上,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众所周知,护理安全对于神经外科患者至关重要,通常意义的护理安全主要是指护理人员通过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和护理专业知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基于此,完善意外风险评估表在神经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6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10~70岁,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运用意外风险评估表的作用,进而分析和总结出意外风险评估表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作用。1.2方法。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意外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来我院治疗两小时以内的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第一次评估,第二阶段,当所选取的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手术或者病情发生一定变化时,需要重新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第三阶段,根据神经外科患者的恢复程度、身体状况等适时地进行风险评估。本次研究过程中对于意外风险评估表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压疮风险因素评估,其二,跌倒风险因素评估,其三,导管风险因素评估。1.3评价方式。1.3.1压疮风险:压疮风险因素评估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感觉、潮湿、活动能力、行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剪切力,首先将各个因素进行级别划分,并将其赋予数值,18分作为有预测有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果值,评分≤18分应采取预付压疮措施,评分≤14分上报,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1]。1.3.2跌倒风险因素评估:跌倒风险评估因素包括意识状态、身体状态、一般情况、排泄问题、近期用药等方面进行评估,评分与发生风险的几率成正比,也就是说患者评分越高,发生此类风险的概率也就越大,0分表示无跌倒风险,以此类推,5到8分为中度风险,达到中度风险的患者,填写跌倒风险评估表[2]。1.3.3导管风险因素评估:此类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类型、护理操作类型、活动能力、意识障碍程度、患者症状,患者存在上述问题时,对其进行评分,反之则不评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发生此类风险越大,反之亦然。中度风险患者需要填写导管风险因素评估表[3]。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运用SPSS软件将所有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将所有结果进行归纳,采用卡方t检验的方式,得出具体数值,进而分析研究结果,并进行相关讨论。
2结果
在对所选取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过程中,发现合理有效的风险评估可以极大降低患者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最大限度的避免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和风险。统计结果显示,压疮极度风险患者5人,高度风险患者9人,轻度危险患者6人。跌倒高度风险患者4人,中度7人,轻度9人。导管高度风险3人,中度5人,轻度12人。与此同时,通过积极地护理措施,神经外科患者发生风险的几率逐渐下降。
3讨论
通常情况下,神经外科患者的病情相对于其他普通患者而言相对严重,而且病情复杂,变化多样,所以说,意外风险评估表对于神经外科患者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神经外科患者通常需要长期卧床,自理能力相对低下,所以压疮的风险相对较高,跌倒和导管的风险也屡见发生。意识状态差,营养状况不好,活动自理能力低下等都是引起压疮、跌倒、导管风险的主要因素,所以,对其神经外科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有利于帮助神经外科患者规避护理风险,通过科学的护理保障患者安全。意外风险评估表可以准确科学的对神经外科患者临床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筛选和评估,从而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基础上,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一般来讲,护理安全对于神经外科患者至关重要,护理安全主要是指护理人员保障患者的心理、生理、身体机能等不发生损害和障碍,在护理过程中极大地保障患的生命安全,基于此,完善意外风险评估表在神经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意外风险评估表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医学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杨莹莹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季翠玲,陈湘玉,陈璐.误吸风险因素评估表在预防神经外科危重病人误吸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36:3686-3689.
一、分析国际经济贸易产生外汇风险的主要原因
在进行国际贸易往来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就是外汇风险的产生,而产生外汇风险的主要因素便是汇率的变化,这些变化将会给涉外企业带来关键的影响。当前,我国涉外企业在外贸经济活动中最基础的便是进出口贸易,这些贸易会涉及多个外汇业务,这样一来就会收付大量的外汇,而这些外汇的变化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带来大量不利因素。产生外汇风险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在国际贸易中,本币和外币之间的兑换会产生风险
各国之间会进行大量的交易,而世界上的货币种类繁多,各国之间的会计制度也会有一定的差别,所以为了各国之间更快更好的发展,在进行外贸时,需要使用外汇的方式进行结算,但记账则是使用本币,以上便是产生外汇风险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假设企业在经济贸易的过程中,不管是投资融资,还是对外贸易,都不产生货币的兑换,换句话是说使用同一种货币进行贸易,这样便不会产生外汇的风险。目前一些企业经济贸易过程都会使用外汇,而外币和本币的兑换则是必要的步骤,这样便产生了对应的外汇风险。
2.外汇汇率的波动是产生外汇风险的第二个原因
外汇汇率是一个容易变化的指标,会随时发生变化,涉外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假如产生货币兑换,若是保持汇率之间不发生变化,这样就不会产生对应的风险,但是汇率不是一成不变的,汇率的变化势必会对货币之间的兑换产生影响,继而影响到企业的对外经济贸易。
3.产生风险的第三个原因便是结算方式的多样性
在国际贸易中,有很多种结算方式,例如信用证、汇兑、赊销等,而这些结算方式,会使得交易自始至终都会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正是由于这个时间的影响,才致使本币和外币之间的比率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因而产生了外汇风险。通常来讲,我国的企业经济化的程度比较低,运行的时间也短,国际经济贸易的经验严重欠缺,加大了产生风险的概率。
4.我国企业对外汇风险的抵抗能力明显不够
在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下,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经济贸易过程中,没有相应的专业化的机构和对外汇风险分析的专业人才,这样一来既不能借用多种方法进行风险的规避,也不能预测外汇风险,并且我国的很多企业在资金方面还明显不够,缺少大量的资金来应对各类外汇风险带来的重大风险。
5.我国的外汇市场还不够健全
通常来讲,我国的外汇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市场条件产生的具有金融性的外汇市场,而是和当前的外汇制度相适应的一种本币和外币之间的转化市场。相比于外国的外汇市场,我国的外汇市场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同时我国的外汇市场相比与其他国家的外汇市场还是比较落后的,就一定程度而言,很多企业在选择防范外汇风险措施时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导致企业的风险防范效果较差。
6.和外汇防范相匹配的金融服务机制仍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顾成熟,所以金融服务还是比较落后的,给企业带来的外汇风险防范措施也比较简单,给企业进行对外贸易带来非常严重的阻碍,无法为企业防范外汇风险提供必要的支撑,导致外汇风险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二、外汇风险为我国企业带来的影响
外汇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汇率的变动,汇率只要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便会给涉外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当前,我国大量的涉外企业在经济交流中最基本的便是进出口贸易,这样便会涉及多个领域的外汇业务,必要要收付大量的外汇,因此外汇的变动多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给企业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1.汇率变动造成企业汇兑损失
企业在进行国际经济贸易过程中,从一开始的制定合同到最后的支付货款需要很长的时间跨度,如果在这个时间跨度期间汇率发生变化,那么将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为在货款支付时使用的是签订合同时的汇率。当外汇汇率变低时,出口商就会得到较少的本币,致使经济损失严重;当外汇汇率增大时,进口商就需要支付较多的本币,从而给进口商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汇率的变动会给国际经济贸易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汇率变化影响业务量
就一些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企业来讲,汇率的变动会直接作用到业务的质量,给企业经营带来损失和风险。假如出口型企业国家的汇率增大,但是本企业的本币继续保持不变,那么相当于增大了外销价格,会致使在国际市场中的销量大幅度减少,降低了企业的收益。但对于一些出口型国家而言,要是本币疲软,那么外币内销价格便会大幅度增大,也就是提高了产品成本。企业销量的多少直接和价格相关,也决定着企业的盈利,同时给企业的对外贸易带来很大的风险。
3.企业账面损失与汇率变动有关系
企业在发展中会用资产负债来表示经营的实际情况,因此参与国际经济贸易交流的企业账面上会有外币和本币两种账面资产,这就要求在编制企业的财务报表时,将不同的货币进行折算处理。由于不同货币汇率存在着差异,在进行折算时一些价值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样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账目。
三、在国际经济贸易中防范外汇风险的措施
国际经济贸易的主体是企业,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重点研究讨论的课题便是外汇风险的防范措施、产生的原因以及风险预测等。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企业对防范外汇风险制定的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考虑:
1.提升风险防范的基础便是树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识
一方面,企业要切实落实好风险管理意识,设立相应的责任制度,使得当企业出现外汇风险问题时,可以及时的提出较为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各类措施都可以落实到位因此,树立较好的风险风范意识,是实现企业在进行外贸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另外一方面,企业也要增强内部文化的建设工作,增强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得企业各层工作人员都具有较佳的外汇风险防范意识。
2.建立并逐步健全外汇风险管理机制
就企业发展而言,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最重要的便是完善和建立管理机制。一方面,企业可以借鉴一些优秀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模式,然后和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机制。另外一方面,认真分析和研究风险防范的每个细节,例如风险的预测、评估和防范等,对这些细节都应该进行严格的管理。
3.借用外汇风险管理工具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就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外汇风险的防范和风险管理工具密切相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借用各类外汇风险管理工具对风险进行管理和防范。目前常见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外汇期货交易、期权交易、掉期交易、即期外汇交易以及远期外汇交易等,企业可以使用多种结合或是单个一种方式进行风险管理,一定要根据业务进行具体情况来选择外汇风险管理工具,这些风险管理工具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也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防范和管理工具。
4.增强内部外汇风险管理
在企业外汇风险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外汇风险管理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目前很多企业增强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关键措施便是增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企业一直在改进内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例如调整货币资产负债、增加外币贷款的规模来规避人民币带来的汇率风险、在外贸合同中填入保值条款等等,这些都是用来增强外汇风险的重要措施。对于以上的各种措施,企业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不仅要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更要遵守会计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来降低外汇的风险。
5.加大培养优秀的外汇风险管理人才的力度。
目前影响我国企业的外汇风险风险发展的重要因素便是缺少外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招募专业的人才,加大培训外汇风险管理人才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其的重要作用,对企业的外汇风险进行较为有效的管理和预测,使得企业的发展可以跟上国际。加大对外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可以先从高校开始,提升对专业化人才的培训方式,进而可以更为有效的提高外汇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6.选择较为合理的融资和结算方式
融资方式的选择,通常都是采用信用证下的出口押汇,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资金问题,而长期可以融资问题,则可以选择保理业务等,另外,对于结算的方式多种多样,这样一来就会带来外汇风险,因此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企业选择的结算方式非常关键,合理的结算方式可以规避外汇风险。例如当合同开始生效后,一些企业会对货币的收付方式进行密切的追踪,不仅预测汇率的变动趋势,也会跟踪汇率的变化过程,结合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最佳的结算方式,从而降低外汇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不管是融资还是结算,都要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使用最佳的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外汇风险。
四、结束语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风险承担相对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风险承担,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模式。笔者认为此问题非常值得关注,现将其分析如下:
一、中外合作经营企业风险承担方式
从风险种类来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风险承担
(一) 非商业性风险:政治风险
境外直接投资,是投资者面临国内投资通常所不具有的风险,它是由投资所在东道国及相关组织在政治,社会,法律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的作为或不作为给外国投资者造成的风险,外国一些学者将其定义为:商业风险中,政治因素的不确定性及其对私人企业的影响。其内容包括:征收险,东道国基于国家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外国投资企业实行征用,没收或国有化;转移险,东道国因国际收支陷于困境,实行外汇管制,禁止或限制外国投资者成本及利润汇回本国;战争和内乱险,因东道国发生战争,内乱等,使外国投资企业资产遭受重大损失以致不能经营;迟延支付险和违约险,前者指投资者资本增加所产生的到期债权,资本债权的贷款所产生的债权,应得利润所产生的到期债权的全部或一部,因东道国停止支付的后果,以致期望权不能受到保证或完全不能收益者。后者指东道国政府违约,而投资者无法求助或无法及时求助于司法或仲裁机关,后虽有仲裁,但无法申请执行。针对非商业性风险即政治风险,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就对此采取了很多针对性的政策与法律措施。
1从国际法的层面上看:
目前中国已经与8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我国于1988年4月签署并批准参加《汉城公约》(《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是该公约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于1990年2月9日签署了《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简称《华盛顿公约》)我国加入WTO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协议)《服务总协定》(GATS)等将使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的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2 从国内法的层面上看:
(1)中国最主要的保险公司,也是最早的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1979年下半年就举办投资保险,并于1984年制定和实施了《投资保险(非商业性风险)条款》,初步形成了中国的投资非商业性风险保险制度。
(2) 对外国投资者的财产权的保护:外商来华投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并将其及时汇出境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二十二条外国合作者在履行法律规定和合作企业合同约定的义务后分得的利润、其他合法收入和合作企业终止时分得的资金,可以依法汇往国外。合作企业的外籍职工的工资收入和其他合法收入,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后,可以汇往国外。
(二)商业性风险
1 亏损:
对于经营不善引起的亏损风险:当企业每一年度的利润总额小于零时为亏损。对于亏损,中外合作者通过合同来约定。在合作合同中,可规定风险承担比例按利润分配比例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二条 中外合作者举办合作企业,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投资或者合作条件、收益或者产品的分配、风险和亏损的分担、经营管理的方式和合作企业终止时财产的归属等事项。
2 违约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合作企业解散情形的第三项规定:中外合作者一方或者数方不履行合作企业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致使合作企业无法继续经营,合作企业在出现此情形时合作企业解散。条文表明,在第三项所列情形下,不履行合作企业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的中外合作者一方或者数方,应当对履行合同的他方因此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履行合同的一方或者数方有权向审查批准机关提出申请,解散合作企业。
3 出资风险
转让出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十条中外合作者的一方转让其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权利、义务的,必须经他方同意,并报审查批准机关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 未按照合作企业合同约定缴纳投资或者提供合作条件的一方,应当向已按照合作企业合同约定缴纳投资或者提供合作条件的他方承担违约责任。
(三)外方先行回收投资
实践中,由于外国合作者一般以现金和设备投资,提供全部或大部分资金,中方往往以土地使用权、劳务、厂房、可利用的设备、设施,服务作为合作条件(有的也提供一定量的资金),外方的投资占有较大的比重,承担的风险相对要大。我国政府为了鼓励外商投资兴办中外合作经营企业采用先行回收投资这一做法,可以解决国内企业缺乏投资来源问题。合作企业先行回收投资是一种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的优惠措施,它对于许多急于回收投资的外国投资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改变了传统利润的分配方式,采取时间序列上的跳跃,实现了投资的先行回收,减轻了外国投资者风险承担的心理压力。 为使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规定了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的条件以及风险承担方式:(1)中外合作者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合作期满时,合作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归中国合作者所有的,可以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外国合作者在合作期限内先行回收投资的办法。(2)合作企业的亏损未弥补前,外国合作者不得先行回收投资。(3)外国合作者在合作期限内先行回收投资的,中外合作者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和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对合作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
实践中要注意的是因约定由外方先行回收,当外方回收投资完毕或接近回收投资完毕的,外方的风险已大大降低,在剩余的合作年限中,外方仍可从合作企业分配利润,企业资产实际上已归中方所有,此时,对于企业的债务风险已直接转嫁给中方,中方应加强对企业的实际管理,同时要求外方提供必要的资金担保,防止风险责任全部转嫁给中方,这一切都应在企业合同中有明确规定。
从企业组织形式来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风险承担
合作企业包括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合作企业符合中国法律关于法人条件的规定的,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就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法律问题是组织形式和投资者的责任形式问题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符合中国法律关于法人条件的规定,经中外合作各方申请并经审批机构批准,即可成为企业法人。当某一企业取得法人资格时,必然意味着该企业有独立支配的财产,股东以投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否则即认为不具备法人资格。对于非法人企业来讲,作为投资者通常要以其他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或无限连带责任。
(一)法人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风险承担
1.法律规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规定:合作企业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的,为有限责任公司。除合作企业合同另有约定外,合作各方以其投资或者提供的合作条件为限对合作企业承担责任。合作企业以其全部资产对合作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这里的“全部资产”就成为法人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承担风险责任的财产范围。这一范围应当包括中外合作者的投资或提供的合作条件,合作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合法取得的财产以及应当由合作企业行使的其他财产权利。如果合作企业出现债务时,企业的"全部资产"大于中外双方合作者的投资,则应当按照企业合同所约定的办法来承担;如果企业的"全部资产"等于企业的"全部资产",则应当一合作各方认缴的出资额或者提供的合作条件为清偿企业债务的最低界限。
2.合同约定
各方可以不以出资额为限,而在合同中约定双方的债务承担问题,通过协议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承担问题。
如果合作企业出现债务,应当先以中外合作者的投资或者提供的合作条件作为合作企业的全部财产来清偿债务。当合作企业的全部财产不足清偿企业债务时,其不足的部分,由合作各方按照企业合同约定的办法承担,并对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即合作一方如果所承担的风险责任大于其依照企业合同应承担的责任份额时,有权向另一方合作者请求补偿。
(二)非法人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风险承担
非法人企业一般有两种情况。(1)是中外双方各自提供投资或合作条件,组建了中外合作的企业实体,但该实体没有法人资格,各方对企业债务不以投资额为限承担责任,而要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但合作各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承担债务责任的比例;( 2)是中方企业吸收外方的资金,技术或实物进入该中方企业的运营过程,扩大中方企业的生产规摸和服务规模,不另外组建任何实体,外方无管理权或双方组建松散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产品销售或商业服务仍可以原中方企业名义进行,也可以合作企业名义进行,各自的责任通过合作合同加以规定。非常类似于《民法通则》规定的非法人型联营,但比非法人型联营更加灵活。
二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风险承担与国外合作企业以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风险承担问题上的不同之处
与国外合作企业之不同
合作经营企业的法律性质:国际上通行为无法人资格的合伙。在国际间典型的合作经营应是不设立法人实体的。
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之不同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最主要的区别是,合资经营企业是股权式合营企业,各方的投资物都要折价计算投资比例;而合作经营企业是契约式合营企业,各方的投资物一般不折价计算投资比例,或者虽然折算成股权,但收益分配、风险承担、债务分担及企业终止时剩余财产的分配等,可不按投资的股权状况来决定。投资回收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也可与合资企业不同,有更大的灵活性。合资企业按注册资本的比例分配利润和承担亏损与风险,合作企业按合同规定的比例分配利润或产品以及分担风险和亏损。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依中国法律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资本是股权结构式。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即可以是法人企业,也可以是非法人企业(根据中外合作者的具体要求)。法人企业的标志是法人的财产与投资者形成法律界限,企业的资本金额较为固定化,投资人的法律责任不是合同约定而是由法律规定,法律的强制性规范要体现在企业章程中,非法人企业,没有独立的财产权,不能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责任,存在多个投资主体时,非法人企业往往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无论是法人企业,还是非法人企业,投资者均可对投资和合作条件以及责任承担的方式与比例做出约定。
三、我国在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风险承担问题上的立法倾向
投资者意思自治原则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二条 中外合作者举办合作企业,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投资或者合作条件、收益或者产品的分配、风险和亏损的分担、经营管理的方式和合作企业终止时财产的归属等事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二十一条中外合作者依照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分配收益或者产品,承担风险和亏损。
公平原则
如在合作企业经营中,针对实践中外方的投资往往占有较大的比重,承担的风险相对要大一些的特定,我国政府为了鼓励外商投资兴办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而在立法上将先行回收投资的权利予以外方。同时在立法上也规定在合作企业经营时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归中方所有,充分体现了公平原则。
四、中外合作经营企业风险出现后的救济问题
关键词:海外施工队伍 整合方式 经营风险
在国家倡导“大经贸”政策和“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央企业及知名的民营企业在国家有利政策指引下积极拓展海外业务。随着海外营业额和利润额的逐年稳定增加及积累,海外施工企业在海外建筑市场及相关产业链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海外经营风险也随海外业务规模的扩大逐步增加,如何规避经营风险是海外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海外施工队伍整合规避经营风险,是海外施工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海外施工队伍经营风险
(一)海外施工队伍经营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海外施工队伍经营风险是在海外施工队伍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海外公司的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而导致海外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或该不确定因素的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
海外施工队伍经营风险的分类主要有: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操作风险;法律或合规性风险;项目风险;信用风险;产品风险;流动性风险;环境风险;声誉风险。
(二)海外施工队伍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
海外施工队伍面临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市场风险使海外施工队伍面临投标合同额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海外施工队伍主营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政治风险及环境风险会影响海外施工队伍在建工程施工任务的完成,这些外部因素的变动会使海外施工队伍的资金规模及成本费用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项目风险及操作风险需海外公司在施工进度安排及施工质量控制方面提前做好规划,会使海外企业内部管理成本费用得到额外增加;信用风险会使海外施工企业进一步加大外部宣传费用及内部培训费用的额外投入;产品风险会影响海外施工队伍新业务的开发及后续工程的承接,从而使海外企业不能有效控制业务开发成本;声誉风险会降低海外公司的品牌价值创造与提升的能力,从而影响海外施工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法律或合规性风险会使海外施工队伍不可控成本大幅度增加,进而影响海外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影响海外施工队伍规避经营风险的因素
(一)组织架构构建上的问题
海外施工企业的组织架构一般由海外公司总部机关及国外各办事处、分公司、项目经理部成。一般实行事业部制组织架构,也就是通常使用区域事业部组织结构。按海外业务所在国家地理位置划分片区,由海外公司总经理授权公司几个副总经理分管海外国家片区的海外工作;业务所在国设立海外业务国家经理,其工作受公司副总经理的指导;国家经理负责该国家所属各项目的资金调配、成本费用监控、工程业务开发、当地税务及业主联系等业务;在所在国设立项目经理,其负责该项目成本费用及经济效益等管理工作。海外区域事业部组织结构实行起来,形式上解决了海外公司管理职能的实施,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片区为了自身利益,不能和其他片区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利管理;片区之间调拨机械设备及材料时,常常为了自身短期利益而阻挠项目设备、材料资源的正常调配;有时还出现把不能正常使用的机械设备及材料直接调给其他片区项目,这一方面增加了内部运费成本,还延误了调入设备及材料所在项目的施工任务的安排。调入项目在这些设备材料运到后,在验收设备及材料后,发现设备材料不适合项目正常使用时,会被迫采取以下手段:要么退回该调拨材料及设备,并向上级机构重新申购新设备材料,或者再从其他项目调拨该设备材料;要么项目自身再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设备材料的维修等工作,这就给海外公司项目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及费用,不利于海外公司的长期战略发展。因此,组织架构的合理构建是海外施工队伍整合规避经营风险的重要问题。
(二)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衔接问题
海外施工队伍的绩效考核主要是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和员工绩效考核,因绩效管理是实现海外公司战略目标的控制机制,因此绩效考核也涉及海外公司战略目标的控制实施问题。在海外施工队伍的绩效考核中,普遍注重海外企业的当前经济利益,而忽视海外企业的长期经济利益;还有,大多数海外施工队伍由于绩效考核不到位,使大海外施工队伍施工的积极性受挫,进而影响了海外企业项目风险、操作风险的应对时机,使额外成本费用得到不必要的增加。另一方面,海外施工队伍管理层、施工技术人员、一线生产工人的薪酬激励也多数是以项目前期的施工产值及利润指标为考核依据,该薪酬激励措施主要强调海外施工队伍当前短期利益指标相关联,而缺少对绩效考核中的长期利益指标相匹配;这种与长期发展相脱节的薪酬激励措施会影响激励效果,会减弱海外施工队伍应对政治风险及环境风险的成本控制能力。当然,解决好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之间的衔接问题是海外施工队伍提升管理理念的必经之路。由于海外规模经济及海外企业集团发展规划战略目标的实行,必然带来海外施工队伍的组织结构复杂,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的结合更应该优化及富有弹性,以应对海外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问题。
(三)运营管理中精益生产与准时生产意识问题
在运营管理中,如何进行精益生产与准时生产应对经营风险是解决海外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精益生产在海外施工管理中,通过追求“零库存”、低成本消耗的管理理念,可以促使海外施工队伍内部管理中面临的项目风险及产品风险因素,使海外公司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准时生产可以促使海外施工队伍内部生产管理提前作好规划,使海外项目的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对海外施工队伍合理控制成本,按施工计划完成施工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不仅可以减少项目风险、产品风险等内部因素对海外公司的影响,还可以通过施工进度及形象的提升进一步防范环境风险、政治风险等外部因素对海外公司的冲击。由于海外施工队伍长期依靠以前惯例的施工管理经验,对运营管理中精益生产与准时生产缺少理性的认识,在海外施工时,多数海外项目经理部不能按精益生产与准时生产的理念进行施工任务的安排与管理,缺乏利用运营管理中精益生产与准时生产中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应对海外施工队伍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因素。
三、海外施工队伍规避经营风险的整合模式
海外公司通过施工队伍整合规避经营风险变动的模式如下:
(1)海外施工队伍自身内部的整合,该组合主要适用于海外施工队伍在施工管理中项目风险、产品风险、信用风险及声誉风险比较明显的项目中,通过海外施工自身内部的整合来应对项目自有风险带来的压力。
(2)海外自有施工队与海外国内分包队整合,该整合主要适用于工程造价比较合理且美 元及欧元支付占主要位置的工程项目,让二者施工队伍进行内部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使海外国内分包队的设备资源、一线工人的技术资源有效填补海外自有施工队由于海外业务规模的壮大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源短缺的现象发生,通过利用国内施工队伍的资源优势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标准,发挥协作优势来创造海外工程效益,进而规避海外经营风险。
(3)海外自有施工队与海外国外分包队整合,该组合主要适用于工程造价比较高的当地币支付占主要位置且当地币对美元贬值趋势比较大的以及海外自有施工队剩余施工设备及技术人才不足的工程项目,二者施工队伍通过整合,以便在海外分包队伍所在国建立良好的地方关系,利用好当地相关资源为海外施工队伍规避风险创建良好的当地施工环境,来达到利用当地人力、物力资源规避海外经营风险。
四、海外施工队伍整合规避经营风险的建议
(一)构建良好的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战略
海外施工队伍通过内部整合规避经营风险,要构建好组织架构及人力资源战略。施工队伍内部整合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组织架构,在海外施工构建区域事业部组织结构时,还需强化海外公司总部对各海外各片区办事处的统一管理,以便协调好各海外片区的资源共享,为海外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创建良好的平台;同时海外细化各海外办事处和海外项目经理部的关键岗位的人员配置,尤其是海外办事处及项目对副职的设计应该至少保持2名以上人员,以便防止海外施工人员流动及人动造成岗位空缺及衔接不当而影响海外业务正常实施。
在海外施工队伍内部整合中,还应积极规划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以应对海外经营风险。就多数海外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中人员结构还需完善,对海外人才开发及利用方面应实行协同开发战略:海外核心管理及技术人员由海外公司的自身培养和外部尖端人才引进构成,现场施工管理及技术人员尽量以国外当地正式雇员为主、海外施工队伍自有人员及国内分包队伍的人员为辅构成,现场一线工人主要以当地合同雇员和临时雇员构成。这样的人员结构能够和良好的组织架构相配合,一方面可以防止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僵化,使项目管理及人才充满活力,也有利于海外施工队伍人才内部的合理竞争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有效控制,为海外施工队伍整合规避海外经营风险储备丰富的海外优秀人力资源。
(二)强化带薪休假与岗位轮的管理
海外施工队伍内部整合规避经营风险,需强化带薪休假与岗位轮的管理。针对海外施工队伍人员流动性比较强及长期在海外施工作业的特点,海外公司还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利润指标等情况,合理安排海外职工休假和岗位轮换制度,以应对项目、产品风险中员工不稳定带来的管理费及人工费等额外费用增加。1年中有3-4个月的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能解海外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使海外员工以更佳的身心状态投入工作,避免海外职工长期疲劳作战所带来的工作效率及创新动力下降的问题;海外公司还应在公司与项目之间以及同种性质的工作不同岗位之间进行岗位轮换,不仅可以有效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还使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技能,可以避免公司机关人员官位思想的存在对项目操作风险的应对。二者的实施为海外施工队伍整合的实施规避海外经营风险创建良好的技术和管理平台。
(三)加强精益生产、准时生产与战略联盟的结合
海外施工队伍通过内外部整合规避经营风险时,应强化精益生产在海外自有施工队伍及国内外分包队伍施工管理过程的应用,通过统一管理下的准时生产,使海外施工队伍整合发挥资源共享及协同作战优势,使海外企业应对项目风险及操作风险时发挥成本监控职能。通过海外自由施队伍与所在国当地分包队、国内分包队、外部材料供应商等整合,可以使海外施工队伍可利用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使海外施工队伍通过战略联盟的实施,建立广泛的资源共享平台,为海外施工队伍与外部战略联盟进行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资源互补创建互利的外部施工环境,进而提升海外施工队伍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海外施工队伍进行精益生产时更应加强与战略联盟的结合,因为精益生产倡导与用户关系时以用户至上为准则,与供应商关系时以合作为要件,主要强调在准时生产过程中占用少的资源,通过以上海外施工队伍内外部整合,可以有效实行海外施工队伍的弹性管理,为海外规避经营风险保障。
(四)绩效考评与薪酬激励的有效衔接
绩效考评与薪酬激励衔接得当,能促使海外施工人员集中精力进行施工管理及施工技术的创新,使海外企业的项目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并能有效应对声誉风险及坏境风险等对海外施工队伍的冲击。而通过海外施工队伍绩效考评与薪酬激励相结合会在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进而对施工进度和施工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海外施工队伍能有效防范声誉风险对品牌价值的冲击。海外绩效考评与薪酬激励的结合要实行有弹性的方法,其中,对组织的绩效考评要与海外公司可持续发展相关联,最好实行股票期权等薪酬长期激励方法,避免海外公司由于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海外企业应对外部经营风险的能力。
(五)海外品牌战略价值的不断提升
海外施工企业应对声誉风险、政治风险及环境风险时,还应强调不断进行海外品牌战略价值的提升,来增强海外施工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海外品牌价值的提升不仅要重视内部管理水平、施工技术及质量的提高,还应重视新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对海外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的长远贡献。海外自有施工队与海外国内分包队整合、海外自有施工队与海外国外分包队整合过程中,会进一步提升海外品牌价值的影响力,使海外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海外品牌价值提升产生互动效果,更能促使海外施工队伍员工集中精力搞新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和关键施工流程管理工作,对海外工程施工进行优化管理,进而规避海外自由施工队伍自身实力不足所带来经营风险应对力不从心等问题,以上施工队伍的整合可以不断创造海外公司优良的品牌价值形象,使海外公司的品牌价值在海外工程施工中得到体现和提升,进而有效规避海外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候浩杰.海外石油工程项目面临的社会安全风险与对策[J],石油工程建设,2010年2月
[关键词]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外汇风险
一、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外汇风险及表现形式
外汇风险是因汇率波动造成的经济行为主体未来经营结果的不确定性,尤其指蒙受损失或丧失所期待利益的可能性,通常还将承受外汇风险的外币金额称为“受险部分”。中国石油企业在其跨国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外汇风险表现如下:
1.交易风险,也称为“交易结算风险”。其产生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交换。以外汇买卖为业务的外汇银行负担的风险主要是外汇风险。
2.折算风险或会计风险。其产生于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主要是由于汇率变动,期末进行报表合并时,对不同币种计价的公司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损益按本币折算后形成账面利得或损失。
3.经济风险。其主要是由于未预期到的汇率变动而引起的石油企业预期现金流量净现值发生变动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前述两类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都是暂时或一次性的,且影响面不大;而经济风险引起的公司预期现金流量净现值的变化,常常影响到公司的方方面面,并且影响将是长期性的。
二、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外汇风险的防范
1.外汇交易风险防范。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外汇交易风险的防范与石油企业结算的某一具体交易有关。其风险防范策略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是交易的内部防范技术和外部防范技术。交易风险内部防范技术是指石油企业内部用于防范和降低外汇风险的方法。如:外汇净头寸调整法、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在合同中订立货币保值条款、通过风险分摊防范交易风险、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资金收付时间等。交易风险内部防范技术是石油企业首先要考虑的,因为其具有较低的成本;除内部管理技术外,石油企业还要积极运用交易风险的外部管理技术。石油企业可以和银行合作或进入市场进行外部套期保值,如远期外汇合同、外汇期权交易等。开展外汇交易是一种实用、直接而科学的方法,但其成本较高,交易也较复杂。
2.外汇折算风险防范。由于折算损益是一种会计账面上的损益,一般并不涉及石油企业真实价值的变动,在相当程度上具有“未实现”的性质,除非有关的会计准则规定必须将所有外汇损益在当期收益中予以确认,一般来说石油企业不必仅为了改善会计成果而进行折算暴露的抛补,因为折算损益仅仅是一种纸面上的“薄记收益”,而抛补交易上的费用损失则是实际的现金损失。折算风险控制战略的核心是:增加硬币资产、减少软币资产,同时减少硬币债务、增加软币债务。这样的战略可以通过调整资金流量、风险对冲及资产负债表保值等方面的策略来体现。
资金调整包括改变母公司或子公司预期现金流量或币别,以减少子公司当地货币折算风险。在预期当地货币贬值时,直接的资金调整方法有:出口用硬币计价,进口用当地货币计价,投资硬币证券,用当地货币贷款替代硬币贷款;间接的方法有:调整子公司间货物销售的转移价格,加速股利、服务费、使用费等的支付,调整子公司间账款的提前与延期支付或收取。在预期当地货币升值时,资金调整的程序正好与贬值情况相反。
风险对冲是指两家子公司之间或多家子公司之间相互交易的账款进行相互抵消结算。如果结算涉及的方面较多,一般需要设立一个中央清算中心,由它把各个子公司的账户联系在一起,按照彼此抵消后的结果进行结清支付。
实行资产负债表保值也是一种有效防范折算风险的方法。它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所使用的各种货币表示的受险资产与受险负债在数额上相等,以使其风险头寸转换为零。
3.外汇经济风险防范。对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来说,外汇经济风险主要是汇率的变化导致石油企业风险暴露从而造成损失。所以对其管理,首先应该站在石油企业发展战略高度上来进行,不应该是权宜之计,需要做长远规划。可从生产调整和财务调整战略角度做出抉择。
(1)生产调整战略
①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上升,国外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下降,所以石油企业应设法利用较便宜的国外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国外投资办厂,以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
②转移生产。如石油企业在世界不同国家设有工厂,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汇率变动情况,将生产任务在不同国家的工厂之间进行转移,增加在货币贬值国生产,减少在货币升值国生产。
③设厂选址。单纯从应对经济风险角度看,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一个有意设立新厂的石油企业,可考虑选在货币贬值国建厂。
④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降低生产成本、应对货币升值风险的重要措施。
(2)财务调整战略
①资产债务匹配。即石油企业将融资的来源与未来将要获得的收益进行搭配,以消除因汇率变动可能造成的损失。如若石油企业拥有以美元计价表示的大量出口业务,那么,石油企业就应当将其部分债务也以美元计价表示。
②业务分散化。石油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其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是防范经济风险的有效战略。
③融资分散化。如果两国的利率差额不等于预期的汇率变动率,石油企业就有可能通过借入利率低估的货币资本从而降低其融资成本。
④营运资本管理。其基本方法是石油企业利用转移定价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转移资金。当某子公司所在国货币发生贬值时,应当通过转移定价及早将子公司以当地货币表示的利润转到母国;反之,当某子公司所在国货币发生升值时,应当通过转移定价及早将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的利润转到该子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国跨国公司;跨国经营;外汇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151-02
外汇风险是指在跨国公司的国际经济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现金流量的本币价值由于各国货币市场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损益,进而影响跨国公司本期利润和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外汇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外汇风险指企业在跨国经营活动中进行外汇交易时产生的一切风险,包括国家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等一切风险;狭义外汇风险仅指根据跨国公司的作用对象及表现形式而划分的3种外汇风险,即交易风险、经营风险和折算风险。因此,对中国海外企业跨国经营来说,首要的是正确地认识并有效防范与规避这些狭义的外汇风险。这也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一、海外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表明,人民币汇率更深层次走向国际化,并开始以市场为导向,从而使得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外汇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更难预料,外汇风险已成为改变跨国公司经营业绩的一个主要原因[1]。
1.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大
2008金融危机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为了弥补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继续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继续复苏,各国的经济受到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导致人民币价值波动的幅度增大。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测评,自2005年7月中国实施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有效汇率已经表现出走高的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兑其他货币都保持升值趋势。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保持升值态势,兑其他货币的汇率呈多样性变化,汇率的不确定性增加。跨国公司的投资往往分布在世界各地,往往在同一时间进行多币种的收入和支出经营,汇率变化的多样性将增加跨国企业预测汇率以及管理外汇风险的难度。
2.外汇管理政策不利于海外企业集中管理外汇风险
跨国公司对外汇资金一般进行集中管理,这样有利于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并加强监控子公司。跨国公司的总公司会制定统一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并对此提出完善的建议。分布在各个国家的子公司遵循总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与建议,从而实现各个子公司以及整个企业的外汇风险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境内机构的经常项目收汇收入必须调回境内,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外汇擅自存放在境外。” 此规定限制了跨国公司总公司对各个子公司的统一调度,因为我国跨国公司以及各个海外的子公司的每一项收支都要一一结算。这样,不但加大了跨国公司外汇的业务量,增加了公司管理成本,而且限制了企业日常运行的效率,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消极影响非常明显。
3.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对宏观经济环境有依赖性
外汇风险的管理离不开跨国公司外部金融环境。在一个相对完备的经济环境中,跨国公司能够借助货币期货、货币期权和货币互换、远期合约等金融工具对冲公司遭受的外汇风险。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落后,衍生金融工具品种单一,金融市场不成熟,对跨国公司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帮助不大。国内银行提供的外汇保值金融产品较少,增加了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本质上,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民币利率仍由官方制定,远远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利率形成机制。而非市场化的利率无法对衍生外汇产品进行的合理定价,从而限制了较为复杂的外汇衍生产品的推广与创新。
二、海外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体制性的原因与“走出去”战略在实践上起步晚,虽然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跨国公司的外汇业务快速增长,但外汇风险管理还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1.避险意识及能力不强
我国大部分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经营贸易的时间较短,普遍缺乏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和主动性,忽视外汇风险管理,难以规避外汇风险。有些跨国公司管理层认为,外汇风险管理业务部门在跨国公司经营中增加了运营的成本,而无法带来利润。汇率风险管理所体现的价值被跨国公司忽视,风险管理对于跨国公司的必要性难以得到体现。此外,跨国公司忽视对以往的外汇风险管理工作的总结,不能够改善外汇风险管理,因而只能继续遭受外汇风险带来的损失。
2.缺乏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监控体系
我国大部分跨国公司没有一个相对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跨国公司没有设立独立、专业的负责外汇风险管理的机构。在我国跨国公司的实际经营中,涉及外汇的业务往往由其他人员兼职,并没有专业的国际金融人才团队负责这部分业务。跨国公司财务人员不具备系统的外汇知识和有效的外汇业务技巧,无法运用有效的手段对冲外汇风险,故而汇率波动日益剧烈的变化也无法得以适应。
在中国,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缺乏有效的监控系统,无法有效的识别公司所面临的外汇风险,也不能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预测和度量。
3.缺乏成熟的外汇风险管理手段
首先,在外汇风险的测算中,没有充分考虑利用企业财务报表和相关会计信息系统、全面地分解、量化外汇风险,造成对外汇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缺乏全面、系统、精确测量的基础。
其次,在外汇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上,这些企业更侧重利用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而往往忽视建立健全的外汇风险控制系统。当然,这与缺乏全面、系统、精确的测算系统有关。当面临外汇风险时,我国跨国公司很难规避外汇风险,而且也很难对外汇风险做到一个整体的统筹安排。
三、加强我国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的建议
我国海外企业跨国经营的外汇风险主要是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大部分中国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主要来源于进、出口汇付和外资利用。跨国公司的经营行为产生上述净外币头寸时,因为外币汇率可能发生变化,公司将无法避免外汇交易风险。而且,在我国商品出口贸易中,占有较大比例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汇率的变动也会影响此类商品的需求,所以突然的汇率波动将使公司面临较高的经营风险[2]。
1.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金融工具不熟悉,金融市场及金融产品的创新相对落后,对许多潜在的外汇风险认识不足。因此,我国跨国公司应对外汇风险的危害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关注影响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关注各国经济、政治因素、金融因素、央行政策及市场预期、突发事件等对汇率变动的影响,而且风险防范措施也应当及时制定。
2.增加外汇风险管理专门人才的储备
只有拥有大量专门人才的储备和运用,才能做好外汇风险管理。现在,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使得财务人员在外汇风险管理中面对专业化的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我国的专业的国际金融人才短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尤其是稀缺。因此,加快吸引和储备人才,建立和完善外汇风险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3.建立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1)建立一个健全的外汇风险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外汇管理人员并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健全公司在管理模式、组织结构、风险评估、实施步骤等方向形成的体制系统[3]。
(2)建立和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识别外汇风险、选择不同类型风险的测量和管理手段以及事后风险管理的评估系统,将外汇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4.提高利用金融工具防范外汇风险的能力
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都有能力为企业提供规避外汇风险的工具,如远期结售汇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等业务,都能较为有效地控制外汇风险。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外币应收票据贴现、投保货币保险、短期外币信贷安排与货币透支等方法来减少外汇风险。
参考文献:
[1] 潘卫华,张国强.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J].甘肃农业,2006,(3):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