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风险投资评估的基本步骤8篇

时间:2023-07-31 09:20: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风险投资评估的基本步骤,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险投资评估的基本步骤

篇1

关键词 科技评估 风险投资 风险管理

1 科技评估

1.1 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 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 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 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 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 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 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 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 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 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 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 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 杜沔.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工具的探讨[j].中国科技产业,2001(7)

篇2

关键词科技评估风险投资风险管理

1科技评估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杜沔.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工具的探讨[J].中国科技产业,2001(7)

篇3

关键词:科技评估风险投资风险管理

1科技评估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杜沔.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工具的探讨[J].中国科技产业,2001(7)

篇4

    关键词 科技评估 风险投资 风险管理

    1 科技评估

    1.1 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 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 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 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 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 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 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 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 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 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 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篇5

关键词:风险投资评估;AHP;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2

一、引言

风险投资成为推动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高收益”属性决定了风投企业必须对各项目进行筛选与评估,而这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实用的评估体系,从风险投资形成之初就已被国内外学者深入地研究。

目前在风险投资实务界,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评估体系是层次分析法(AHP),它把多个目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决策分析。然而,在风险投资过程中,风险投资企业与风险企业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这就使整个投资项目的指标信息处于“部分确知,部分不确知的状态”,具有很高的灰色性,也就是说许多评估变量的内涵具有不确定性,而对于这类变量的处理采用“灰色系统型”处理,比采用“模糊型”处理更准确。因此,根据以上特点,本文选用“灰色系统理论”结合"AHP"构造“灰色层次综合评价法”来进行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决策。

二、相关文献综述:

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模型即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匹兹堡大学学者Thomas L.Saaty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提出的。该方法首先建立从上至下的因果层次关系,然后通过相同层次的相关因素间两两横向比较,再通过不同层次间的纵向比较,最终来确定方案的优劣。层次分析法主要是针对多个决策方案,通过相互比较,确定优劣。

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创立的一种研究“小样本,贫信息”系统的理论,其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是根据各因素变化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方法。此方法通过对动态过程发展态势的量化分析,完成对系统内时间序列有关统计数据几何关系的比较,求出参考数列与各比较数列之间的灰色关联度。

王达政(2005)论述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投资风险项目的基本过程。张新立、杨德礼(2005)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风险企业的实际情况, 从生产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和自然风险6个方面, 建立了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结合实例给出了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方法,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唐万梅(2006)从R&D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5个各方面出发,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给出了一种确定各指标权重的新方法。结合实例并与其它方法结论进行了对比,发现将此方法应用于高技术风险投资项目的筛选中,获得了较好的预期结果.

从以上文献研究中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风险投资的灰色关联多层次分析体系模型的运用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对风险的划分没有系统化和标准化;由于运用不同类别风险的比较,导致风险的可比性较差;第二,很多学者忽视了收益的影响。我们知道风险与收益是投资决策中的两个重要的决定因素,任何投资决策的确立都离不开对风险与收益的计量权衡。如果离开其中之一(收益),而孤立的去讨论研究另外一个影响因素(风险),那么其评估决策也必将是片面的。考虑到上述问题,本文在以上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一方面系统性提出了在风险投资评估时的风险划分体系。另一方面,引入了收益因素,把收益和风险结合起来一起考虑,再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提出风险投资项目综合评估体系。

三、风险投资项目综合评估体系

1.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估指标

一般而言,根据风险的可分散性,风险可以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风险投资也面临着这两种风险,系统风险是由于整体的宏观因素变化所引起的,这是参与者不可控制的;具体到风险投资项目而言,它主要包括政策风险(A)、环境风(B)险、退出风险(C)和法制风险(D)。政策风险主要是指国家政府对产业的政策取向,可分为鼓励、限制、禁止等情形;环境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所在地域的社会治安、交通设施、科研设施、地理位置等所带来的影响;它主要有3个指标:社会交通设施(B1)、科研设施(B2)、地理位置(B3);退出风险主要是指资本市场的发展能否为风险投资企业提供良好的退出途径,它主要分为两个分项指标:退出的难易程度(C1)和退出的方式选择(C2);法制风险主要是指国家法律体系的变化所引起的风险(例如最低工资标准等)。

而非系统性风险,也称可分散风险,是由项目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只存在于相对独立的范围,或者是个别行业中,它来自项目内部的微观因素。它主要包括技术风险(分为技术先进性E1、技术适用性E2、专利与知识产权E3、技术周期性E4指标)、产品风险(分为产品的可替代性F1、产品的价格优势F2、产品的稳定性F3指标)、市场风险(分为市场容量G1、产品竞争力G2指标)、创业团队与管理风险(分为管理的决策水平H1、创业者的知识水平H2、创业团队结构H3、创业者对企业的发展方向H4指标)、财务风险(分为财务管理风险I1、财务结构风险I2指标)。

2.风险投资项目收益评估指标

在评价风险投资的收益时,我们不仅仅只考虑经济收益(J),同时还把社会收益(K)纳入到评估体系中来,经济收益的分项指标包括三个:预期投资收益(J1)、投资收益率(J2)、投资回收期(J3);社会收益的分项指标分为吸纳就业(K1)、环境保护(K2)、劳动环境与强度(K3)三个指标。

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到如下分层分析法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四、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一般来说,几何形状越相似,变化趋势越接近,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是通过计算关联因素变量的数据序列(即评价数列)和系统特征变量数据序列(即比较数列)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优势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1.计算灰色关联度的基本步骤

(1)由原始序列集确定评价序列和比较序列;设x0 ={x0(k)|k =1,2,…,n}为评价数列,xi ={xi(k)|k =1,2,…,n;i =1,2,…,m}为比较数列;

(2)无量纲化。由于实际评价系统中各指标往往具有不同的量纲,且类型不同,故指标间具有不可共度性,难以进行直接比较,因此,在综合评价前必须把这些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本文采用初值化进行无量纲化(即同一指标序列的数据除以该序列的第一个数据);

(3)计算关联系数.比较序列Xi对于参考序列X0在k点的关联系数为:

其中, 称为分辨系数.越小,分辨能力越大. 其中∈(0 ,1) ,本文取= 0.5.

(4)计算灰关联度。由于关联系数的计算得到的是各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在各点的关联系数值,结果较多,信息过于分散,不便于比较,因而有必要将每一比较序列各个时刻的关联系数集中体现在一个数值上,这个值即是关联度。通常关联度的计算方法采用平均值法:

(5)计算相对权重测度:

令πi为序列Xi对于序列X0的相对权重测度,则

2.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模型的定量算法设计

我们结合前面介绍的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与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其指标权重进行测度。

(1)首先对子准则层下的各分指标计算其权重测度,从而计算子准则层各指标的评价值,将此评价值作为子准则层各指标的原始指标值,进而计算主准则层的评价值,根据风险与收益存在反向关系,给予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收益三个主准则层指标不同的权重,然后计算风险综合评价值的大小排序,作为选择投资对象的先后顺序关系。

(2)接下来以“技术风险(E)”为范例,说明计算步骤。技术风险(E)中包含四种分项指标:技术先进性E1、技术适用性E2、专利与知识产权E3、技术周期性E4,其中若技术越先进,则风险程度越低,所以构建序列集={ Xi| i = 0 ,1 ,2 ,3} 中,称X0为技术先进性因子序列, X1为技术适用性因子序列, X2为专利与知识产权因子序列, X3为技术周期性因子序列。令X0为参考序列,则根据灰关联分析理论有:

为技术先进性灰色关联系数。

采用平均值法计算得到灰关联度,如前所述,灰关联度为

(3)计算相对权重测度:根据上一部分介绍,相对权重测度采用的算法为:

(4)子准则层和准则层各指标评价值的计算因技术适用性越强、专利和知识产权越丰富,技术周期越小,其技术风险越小,因此,可如下计算技术风险评价值:技术风险评价值=技术适用性因子*+专利和知识产权因子*+技术周期性因子* 。

类似可得其它子准则层指标的评价值,以此作为子准则层指标“市场风险、产品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退出风险、法制政策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收益、社会收益”的原始指标值。

采用类似的方法递推计算准则层指标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和投资收益指标的评价值。

(4)目标层“项目风险”评价值的计算

因为在目标层“项目风险”指标中,系统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和投资收益三个指标其性质不同,不再适合运用上述类似方法推算求风险评价值,按照评估与决策的惯例,风险与收益的权重基本相同,而所有与项目相关的风险中,非系统风险属于影响项目运行、项目的评估和决策的内因,因此,在整个评估过程和结果中,它起着主导作用,所占的权重要大于系统风险,故而,本文采用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与收益的权重比为3:3.5:3.5。同时从投资者来看,收益指标对风险指标具有抵充的作用,因为一定收益是对风险的补偿。所以,最用项目风险的评价值计算公式为:

项目风险评价值=0.3*系统风险评价值+0.35*非系统风险评价值―0.35*收益评价值

结束语

风险投资的项目评价是一个多目标、多因素的综合决策过程,涉及多种定性的和定量的因素。本文在在传统层次分析法上进行改进,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给出了一种确定各指标权重的新方法。区分风险的不同属性有利于科学的确定权重,同时加入收益指标,使得评价体系更完善。使其评价结果更客观、更可信、为多层次、多准则综合评价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唐万梅.基于灰关联分析的多层次综合评价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06):25-29.

[2]张新立、杨德礼.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在风险投资项目决策中的应用[J].评价与预测,2006(10):140-142.

[3]王达政.投资项目中的层次灰色评价及其应用研究[J].评价与预测,2005(04):69-71.

[4]刘健钧.创业投资制度创新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43-51.

[5]胡笙煌.主观指标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01):12-20.

[6]TyebjeeTT, BrunoAV. A model of venture capitalist investment activity[J].Management Science,1984,30(09):1051-1066.

[7]成思危.风险投资论丛[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27-30.

[8]徐宪平.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价与控制[J].中国管科学,2001(04):75-80.

篇6

一、高科技中小企业吸引风险投资的意义

(一)风险投资为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成长急需的资金

风险投资资金通过对高科技企业的资金支持和辅导管理来推动企业的发展,一旦高科技企业发展成熟,风险资金就可通过资本市场或具有替代功能的响应市场实施退出战略,然后风险投资资金持有者将带着增值的资本进入新的高科技投资领域和企业。风险投资不是一种借贷资本,而是一种权益资本;其着眼点不在于投资对象当前的盈亏,而在于其发展前景和资产的增值,以便通过上市或出售达到蜕资,取得高额回报的目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种全新的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投资具有巨大的风险,从传统的融资渠道难以获得发展所需资金。风险投资正好弥补了这一资金缺口。它以权益资本或准权益资本的方式注入资金,从而使风险企业得以安心长期发展。风险投资是以冒高风险为代价来追求高收益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风险大,产品附加值高,因而收益也高,迎合了风险投资的本性,因而也就当然地成为风险投资的理想选择。

(二)风险投资有效加速企业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步伐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该国的高新科技的创新能力以及技术成果能否成功地转化为商品甚至最终形成产业,而风险资本是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风险投资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而:第一,风险投资的趋利性特点激励着它去发掘有赢利前景的项目,并对转化项目的前期阶段给予资金资助,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第二,在风险投资支持下,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同时展开,而不必按部就班地按照既定的阶段顺序进行,从而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第三,风险投资会适时地将新兴企业推销上市,通过股票市场快速积聚发展资金,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三)风险投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技能

由于该类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高风险性,风险投资的决策机制十分严谨,需要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筛选过程,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市场适用性调研,以规避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为了降低投资风险,风险投资者在向该高技术企业投入资金的同时,也参与企业或项目的经营管理。风险投资者一旦将资金投入该高技术风险企业,它与风险企业就结成了一种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共生体,风险投资者参与风险企业全过程的管理。从产品的开发到商业化生产,从机构的设立到人员的安排,从产品的上市到市场的开拓、企业形象的策划等都离不开风险投资者的积极参与管理。由于风险投资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它将独特的管理机制、丰富的管理经验引入该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风险资本不仅向该企业注入资金,而且提供建立新企业、制定市场战略、组织和管理所需的技能,其投资选项过程实际上就是新技术不断淘汰、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一点对高新技术孵化最为重要,对该类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至关重要。

二、高科技中小企业吸引风险投资的方法

首先,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创业人员要对风险投资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如风险投资的特点、运作机制,不同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偏好等,最为主要的就是了解风险投资机构的筛选项目的一些基本标准。一般而言,不论什么投资风格的风险投资机构,对于拥有核心技术、独立自主产权和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较为青睐。产权清晰,拥有核心技术则是高科技中小企业能够获得风险投资两个最重要、最有利的条件。

其次,明确吸引什么样的风险投资机构,不同风险投资机构有不同的行业投资偏好,从而决定了能提供除资金支持外什么样的增值服务,比如企业管理咨询、市场策划、人才培训、发展规划等。

在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之后,高科技中小企业在吸引风险投资过程中,还要清楚吸引风险投资应注意的六个步骤:

1.熟悉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

在进入评审程序之前,首先要了解风险投资者的产业投资偏好,特别是要了解他们对投资项目的评审程序。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来客观地分析本企业。很多创业人员出身于技术人员,很看重自己的技术,对自己一手创立的企业有很深的感情,认为自己的“孩子”不管长得怎么样都是漂亮的。实际上,风险投资者看重的不仅仅是技术,而是由技术、市场和管理团队等资源整合起来而产生的赢利模式。风险投资者要的是投资回报,而不是技术或企业本身。

2.合理评估本企业的价值

企业要认真分析从产品到市场、从人员到管理、从现金流量到财务状况、从无形资产到有形资产等方面的优、劣势。把优势的部分充分地体现出来,对劣势部分提出具体的弥补措施。特别要注重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核心技术在得到权威部门的鉴定后,要请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实事求是地把企业的价值挖掘出来。

3.写好商业计划书

应该说商业计划书是获得风险投资的敲门砖。商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在于:首先它使风险投资者快速了解项目的概要,评估项目的投资价值,并作为尽职调查与谈判的基础性文件;其次,它作为企业创业的蓝图和行动指南,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编制商业计划书的理念是:首先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因为没有客户价值就没有销售,也就没有利润;其次是要能为风险投资者提供回报;第三是作为指导企业营运的发展规划。从风险投资者的立场上讲,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应该包括详细的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分析,清晰明了的商业模式介绍,集技术、管理、市场等方而人才的团队构建,良好的现金流量预测和实事求是的财务计划。

4.宣传、推销本企业

接下来就是与风险投资机构接触,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参加高交会,产权交易所挂牌,直接上门等方式寻找风险资本,但最有效的方式还是要通过有影响的机构、人士推荐。因为这种推荐能使风险投资者与创业人员迅速建立信用关系,消除很多不必要的猜疑、顾虑,特别是道德风险方面的担忧。要认真做好第一次见面的准备,以及过后锲而不舍的跟踪,并根据风险投资机构的要求不断补充相关资料,修改商业计划书的内容。

5.配合做好风险投资机构的价值评估与尽职调查

一旦风险投资机构对该项目产生了兴趣,准备做进一步的考察时,他将与企业签署一份投资意向书。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风险投资机构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与尽职调查。通常创业者与风险投资机构对创业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着眼点是不一样的。一方面,创业者总是希望能尽可能提高企业的评估价值;而另一方面,只有当期望收益能够补偿预期的风险时,风险投资机构才会接受这一定价。所以,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创业者要实事求是看待自己的企业,配合风险投资机构做好尽职调查,努力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6.交易谈判与签订协议

最后,双方还将就投资金额、投资方式、投资回报如何实现、投资后的管理和权益保证、企业的股权结构和管理结构等问题进行细致而又艰苦的谈判。如达成一致,将签订正式的投资协议。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考虑风险投资机构的利益,并在具体的实施中给子足够的保证。要清楚看到,吸引风险投资,不仅是资金,还有投资后的增值服务。

三、高科技中小企业吸引风险投资的操作建议

1.高科技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如大型的综合类证券商或者信托机构等,寻找有合作意向的风险投资方(企业也可以同时自行寻找)。采用创新担保、科研成果、股权转让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总结以前融资失败的经验教训,在双方互利双赢的基础上,以企业项目的发展为重点,在适当的时候,为了企业的发展,在股权上做出一定让步也是有必要的。

2.将专用仪器的风险租赁与其他方式的风险资本进入相结合,分成两个方面进行,寻找两个以上的风险投资方洽谈。目前,国内一些专业租赁公司已经开展风险租赁业务,如上海金海岸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高科技中小企业可以和这种类型的租赁公司就高新技术项目进行洽谈。同时,高科技中小企业也应该积极寻找其他的风险投资合作伙伴。寻找风险租赁机构与寻找其他风险投资相结合,多管齐下,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尽快为企业的发展筹集资金。

参考文献:

[1] 戴淑庚.我国高科技企业融资[J].经济策论,2009,(9).

[2] 李雪松.试论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融资[J].科学论坛,2009,(12).

[3] 秦晓平,李殿阳.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新金融. 2007,(10).

[4] 陆岷锋.从风险投资的视角来审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J].天水行政院报,2009,(5).

[5] 黄慧敏,付剑茹.利用风险投资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金融与经济,2008,(3).

篇7

一、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

风险投资起源于2O世纪中期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之后才得到公众和政府的支持,从此开始迅速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于20世纪8O年代中期,由于政策、制度的原因,发展较为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仍处于探索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受政府鼓励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政策的影响,国内自主创新企业、高科技企业曰益增多,对风险投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当前,风险投资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这是因为风险投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高新技术的整体水平、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统计,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内地已完成和正在募集的资本额达1742035亿元。其中,37家机构/基金已完成募集的风险资本额达559.928亿元,与2010年上半年完成的募资总额基本持平;平均每家机构基金募集的风险资本规模达1513亿元,仍处于2003年以来的高位(见图1)。2010年第三季度,在披露募资规模的60家机构/基金中,新募集风险资本额在1O亿元及以上的最多,占比45%;其次是新募资本在2亿~5亿元的,占比3333%;新募资本在1亿~2亿元的,占比10%;新募资本在5亿~1O亿元的,占比5%。可见,风险资本平均募集规模明显偏大。已完成募集的37家机构/基金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有14家,规模在2亿元以下的仅有6家。2010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基金资本规模进一步增加,内地VC/PE机构已完成和正在募集的人民币基金资本额达1484.049亿元,占新募资本额的比例为8519%,与上半年的78%相比,增长逾7个百分点(见图2);外币基金资本额占新募集资本额的比例降为14.81%。此外,人民币基金的数量比例为8361%,与上半年的82l5%相比也略有上升。这充分显示人民币基金在数量和规模方面均超过外币基金。同时,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统计,2010年第三季度完成募集的37家机构/基金中,人民币基金有30支,外币基金有7支。从完成的募资规模上来看,人民币基金完成的募资规模达349.949亿元,占已完成募资总额的625%,一改以往规模上逊于外币基金的历史标志着行业格局发生了逆转。

二、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一般性选择

不同国家和地区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不同,其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也不尽相同。目前,较为常见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IPO;企业并购;股份回购;破产清算。每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及其应用条件,因此风险投资家应根据内外部条件,趋利避害,做出正确的选择。

1.1PO

IPO是指通过使风险企业公开上市,企业的股权实现流通而适机选择退出,来实现资本增值。公开上市一般分为主板上市和二板上市。主板上市即创业企业在股票市场上挂牌上市;二板上市又称为创业板上市,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其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上市的条件比较宽松,企业进入的门槛较低,较适合新兴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具有增长潜力的高科技企业。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创业板市场,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加拿大温哥华股票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英国的AIM市场,以及中国香港的创业板市场等。其中以美国的NASDAQ市场最具代表性,约30%的美国风险投资资金都通过该市场退出。风险投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收回投资成本,使得许多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家获得了巨额收益。如早期的苹果、微软和英特尔等计算机软硬件公司;近期的雅虎、亚马逊等电子商务类企业。上述成功范例使企业上市成为风险投资机构首选的资本退出方式。IPO因能实现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的双赢而被称为最理想的退出方式,其平均回报率远高于企业并购和股份回购。但企业公开上市也是有弊端的,比如:上市企业经营透明度的不断提高使得企业的自主性逐步下降;企业公开上市将耗费大量精力和财力,不适合规模较小的企业采用。同时,为了维护投资者的信心和维持市场的秩序,证券管理部门、证券市场都会规定创始人股权需按一定的条件并在一定的时限后才能出售,这就使得发起人的投资不可能立即收回,也就拖延了风险投资的退出时间。高科技企业作为小盘股.流动性差,其未来股价的波动较大,创业投资不能在股份上市的同时变现,无疑增加了投资风险。2009年中国资本市场创业板大门开启,为中国风险投资机构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市场退出通道。但我国真正实现IPO退出的风险企业却不多,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在政策法规等方面无法完全与IPO退出机制实现对接。

2.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退出方式是指风险投资者通过另一家企业兼并收购风险企业以实现风险投资退出的方法。兼并收购方可以是风险投资公司。也可以是一般的企业。风险企业被兼并收购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即一般收购和“二期收购”。一般收购,是指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将风险企业完全卖给另一家公司。这种方式通常是高科技创业者不愿意接受的,这意味着将完全丧失独立性。而“二期收购”则是指风险投资者将其所持有的股份卖给另一家风险公司,由其继续对风险企业进行后续投资,创业者并不退出风险企业。这种退出方式可以让风险投资者直接获得现金或可流通证券。同时并购交易花费的成本也相对较少,风险资本可以实现迅速撤出。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各种风险企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在短时间内收回资本,大大降低风险。但相对于公开发行来说,并购的收购者较少,获得价值相对较低,采用并购退出方式,管理层有可能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难以保证并购前后经营管理策略的连续性。从我国风险投资短暂的发展历史看,企业并购依然是国内风险资本退出的主要方式。这是因为,一方面,股票上市及升值均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兼并收购的退出方式可以较快收回投资,使得风险投资者能够快速、安全地从风险企业中退出;另一方面,并非所有企业都能达到上市要求,风险投资本身具有高风险性,这就使得一些风险投资者在权衡各种利弊得失后,毅然选择采用并购的方式来实现其风险资本的退出。

3.股份回购

股份回购是指被投资企业的创业企业家或者公司高管将风险投资机构所持有的公司股份进行回购的方式,主要包括公司回购、管理层收购。很多投资项目在订立投资协议之初,就签订了回购协议。此方式大大降低了风险投资者的风险,因此备受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这种退出方式对风险企业的经营状况有相当高的要求,其优点是风险企业可被完整保留下来,风险企业家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决策权。其缺点在于:风险投资者的产权界定比较难,如何划分产权结构成为回购行为中常见的难题;股份回购一般会采用长期应付票据等非现金结算模式支付回购,还会涉及变现风险问题。如果风险企业在度过了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已经成长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中型企业后,仍然达不到公开上市的条件,它们一般会选择股权回购的方式实现退出。然而我国目前以此种方式退出的案例并不多,但是从发展趋势来看,股份回购应该是未来我国风险投资基金退出的一种现实选择。

4.破产清算

破产清算是在风险投资不成功或风险企业经营受挫、未来收益不乐观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退出方式。以清算方式退出会造成部分投资资本的损失,但仍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创业资本一旦投入不良项目,与其被套牢而不能发挥作用,倒不如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将资金收回再选择有利时机投入到另一个更有希望的项目中去。据统计,美国创业资本所支持的企业中,投资失败率占20%-30%;另外有60%左右无法获得预期收益;仅有不到10%的创业企业可以获得成功。当某一项目缺乏足够的成长性或可能遭遇投资失败时,风险投资者应该及时果断通过破产清算等手段退出,将资金投向有着更好预期的项目,以便获得更多收益。

三、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相关建议

风险投资退出是风险资本运作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以何种方式退出对风险投资效益影响重大,所以发展和完善退出方式是我国当前发展风险投资业的重要任务。而我国目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本市场不够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中介服务不够成熟等,因此,针对我国目前状况。我们应当针对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改善。

1.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通过产权交易来实现的。从国外风险投资的运营机制和发展过程来看,发达的产权交易市场是风险投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通过产权交易,风险投资资本才能形成正常的资本增值和循环发展。目前,我国建立可行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重要步骤是建立产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形式有集中交易和分散的个别交易市场两种形式。分散的个别交易常见于大企业对新创企业的收购及新创企业经营失败破产清算等。市场集中制交易是建立并完善创业板市场,将达不到主板市场上市指标要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此进行交易。

2加快法制建设的步伐,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风险资本如果通过兼并收购和破产清算的方式退出风险企业,法律法规的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根据风险投资的运行规律,特别是针对风险投资不同退出方式的特点,尽快完善法律制度为风险投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操作空间。同时,对风险投资立法的完善,要特别注意与《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税法》等的协调,避免相互冲突,为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

3.培育、健全风险投资业的中介服务体系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 风险投资 存在问题 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风险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风险投资具备高风险、高投入和高收益的特点,直接面向高科技领域,风险投资家不仅是投资者,还是经营者,这就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更多机会,使其成功创业的可能性大大提升。近年来,我国经济处于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中,风险投资日益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低碳经济下,风险投资对于加快低碳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低碳经济下风险投资的存在问题

在低碳经济下,我国风险投资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投资主体的风险投资活动缺乏明确的指导规范,其合法权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第二,缺乏完善的退出机制,虽然我国创业板块已在2009年10底隆重登场,但对于规范创业板的操作尚处于逐步完善中,无论项目开发是好是坏,企业都很难退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风险投资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三,缺乏专业型的风险投资人才,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性,横跨科技和金融两个领域,具有很强实践性,若没有一批既了解国情,又具备专业知识、管理经验、战略眼光的高素质人才,企业风险投资活动很难取得成功,我国现有风险投资人才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方面、思维方式方面还是行为方面都不能很好满足风险投资活动要求;第四,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缺少必要的优惠政策,导致风险投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第五,资金来源有限,我国风险投资的出资方主要为政府和国有企业,受到体制和政策的限制,尚未形成包括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外资、个人等组合来共同构筑的一个有机的风险投资网络,民间资本也未完全突破。

二、应对策略

(一)完善风险投资立法

健全的法律环境是风险投资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针对当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的现状,有必要加快风险投资的立法步伐,制定相应的风险资本市场法和监管法规,并颁布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确认对风险投资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和基本信贷保证制度,为风险投资的合法经营和正常运作提供法律保证。国务院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是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重要步骤,在过去几年中,其为风险投资资金的筹集提供了积极渠道,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促使风险投资企业的资本出资实行承诺制,同意风险投资企业对外投资额达到50%以上,在税收方面,让投资者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确保风险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风险投资能否成功退出直接关系到企业实收资本的问题,关系着企业资本的循环流动,是风险资本规避风险、收回投资、获取收益的关键,可以说没有风险资本退出渠道也就没有所谓的风险投资,因此,当风险资本伴随着企业走过最具有风险的阶段后,必须让其退出从而进入下一个循环,否则风险投资将会毫无意义,所以有必要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首先,设立第二板股票市场,全面发展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机制,产生一个高回报的示范结果;其次,对市场准入机制进行适当调整,促使上市信息透明化,并用清算方式退出市场;再次,股份转让也是风险投资资本退出的重要手段,可设定规范化的收购兼并市场。

(三)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整个风险投资的运作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基于此,应健全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科技项目评价机构,加大高素质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可加大教育投入,通过高校培养、在职培训等培养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先进人才,在风险投资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业务能力,使人才队伍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四)成立统一的风险投资管理部门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健全,风险投资机构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风险投资管理部门的领导,我国风险投资运营尚不健全,仅仅依靠行业自律远远不够。应成立统一的风险投资管理部门,在管理部门带领下,针对风险投资机构的特点出台更为全面的管理办法,搭建风险投资机构官方平台,实现对风险投资企业的有效管理,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企业的快速发展。

(五)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

对于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必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政府不应将支持重点全部放在资金投入方面,而是更应注重政策引导,由“领导”转变为“引导”,根据风险投资行业特点制定更为合适的政策,创造条件,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在风险投资中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多渠道、多方式的融资,另外,进一步放宽对养老基金、产业投资、个人投资、外国风险资本投资的限制,不断拓展创业投资领域,扩大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比如投资低碳产业,首先政府可对风险投资机构注入相应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加入,扩大资金来源,其次通过引导基金对低碳投资起到示范作用而提升低碳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低碳经济下,我国风险投资业处于重要发展时期,我们必须对风险投资业的进步给予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风险投资价值观,完善立法,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套全面的、统一的管理系统,拓宽资金来源,加快低碳化进程,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