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数学专题研究8篇

时间:2023-07-31 09:20: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数学专题研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数学专题研究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有效教学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1)学校生源复杂,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水平具有差异性。由于学校生源复杂,并且学生个体间存在了包括学习能力、数学基础知识水平、信息接收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从入校展开学习开始就已站在不同知识构造的起跑线上,因此,每一个班级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的学困生。另外,如今小学生的压力逐渐增大,学习负担更重,无形中给很多学困生又增添了不少心理压力,导致差异性的增大。

(2)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大,影响了学习的积极参与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这些学习内容对于数学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增加了难度,使其逐渐产生畏惧、厌学的心理。此外,学习过程中的枯燥还导致学生无法对数学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缺乏学习思考与探究的动力,使其差异性更加明显。

(3)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缺乏一定的数学学习信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数学的学习和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当前很多数学学困生由于没有找到适合的数学学习方法,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面对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都无法以投入的状态、以最高效的形式吸收知识、运用知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听课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无法找到学习重点,最终导致数学成绩不理想,且难以进步,于是逐渐失去了数学学习的信心。

(4)小学生成长阶段的特征导致其注意力以及自控能力较差。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正处于非常贪玩、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控能力较差的阶段,尤其是数学学困生,本身由于数学学习兴趣不足,进入数学学习课堂后注意力无法集中,在教师讲解重点知识时容易走神,旧的基础知识还没有掌握又很快地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导致学习漏洞越来越大,数学学习停滞不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就要全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与研究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性。例如,针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合声音、画面、图像、文字等多方面的优势,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使抽象知识转化为具象生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活跃思维,从而取得高效教学的成果。

(2)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心智上不够成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感性认识要多于理性认识,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学困生由于成绩不好,学习能力不强,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问题过于敏感,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爱,通过观察尽可能放大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发现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的细微进步,并不吝惜赞美之词,及时给予最大程度的表扬,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学生的动力都转化到数学的学习中去,让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发奋图强,努力上进,从而逐渐重拾数学学习信心,找到适合自身学习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3)加大对学困生学习状态的关注,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进行个人辅导。教师要密切关注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困生的差异性以及形成原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在每次新知识的学习中,教师积极引导学困生,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基础知识以及学习情况,让其对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要将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帮助学困生优化学习方式,精讲巧练,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中摸索出针对不同学困生个体而采用的提高方法,从而完成学习目标。最后,作业的安排上也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及时针对学困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单独的辅导等。

篇2

关键词:体育;教学艺术;学习效果

近年来,对教学艺术的研究成为当今世界学者与教育专家的重要研究课题,有关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与创新的研究也有很多,但是鲜有人把体育教学艺术与体育课学习效果联系在一起进行专门研究。本文以职专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解析何为体育教学艺术,并且分析在体育教学艺术中职专教师如何灵活运用艺术手段组织教学及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1体育教学艺术概念及特点

体育教学艺术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同,它指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遵循教学原则,合理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将自己的创造性与课堂的规律性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艺术特点。具体来说,就是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运用体育教学艺术方式方法,融合教学背景、教学设备、学生特点及人的性感情等方面进行教学,从而加强体育课学习效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首先,它是审美性与具体化的结合。体育教学中的艺术是师生凭感官可以直接具体感受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表现出来的,另外,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人以美的享受。其次,它是娱乐性与感情性的结合。体育教学艺术独有的特点之一就是区别于文化课的严肃讲授过程,体育课中师生都要融入他们所共创的欢乐融洽的环境中去,也就体现出了趣味性、娱乐性。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们的心理状况与情感发展水平,安排适当的体育活动,教授合适的技术要领。再次,它是创造性与个性的结合。艺术教学要注重发散思维,注重创新,同时要因材施教,针对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把握新世纪体育教学新特点,以此完善与提高体育教学艺术。

2职专体育教学艺术的运用

分析过体育教学艺术及其特点之后,我们认识到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艺术手段进行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就职专教师而言,要不断地参与教学艺术改革和完善教学艺术手段,形成健康积极的课堂风气,使用学生喜爱易接受的教学手段,兼顾创新性与规律性,打造自己别具一格的授课方式。笔者主要从三部分分析应当如何恰当地运用体育教学艺术,及其对职专学生体育课学习效果的提高。

2.1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的艺术

教学内容与课堂安排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合理安排课堂内容,才能时刻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心理机能,提高其对教学内容学习的兴趣。在准备阶段,职专教师要采用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意愿,为接下来的讲解与教学打下心理和生理的基础。之后,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及注意力逐步上升并处于中高等阶段,教师开始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动作要领,并且亲身示范,引领学生跟学,要求学生对新动作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然后学习下一步动作,这样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增加学习的难度和运动负荷,以学生注意力为导向,认真多遍讲解本课的重点难点并加以练习。在本节课将要结束阶段,由于学生体力意志力下降,注意力不再集中,教师要安排一些体力耗费量小、活跃气氛的游戏或者活动,使学生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运动的欢乐与魅力。

2.2组织管理艺术

组织管理艺术是要考察职专教师个人的组织能力与应变能力,不同于其他科目,体育一般是室外教学,场地较大,组织能力尤其重要。教学过程中,职专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与心理,随时注意其表情与眼神动作,如果学生有厌烦、为难的表情,教师要用恰当的体态、动作、语言、示范等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其次,教师要做到示范规范优美,语言生动准确,以此吸引学生兴趣,使其能够正确并且准确地学习课程、掌握技能,从而陶冶其情操,锻炼其意志,增长其才智。另外,教师自身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吸收最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参与最新的体育活动,同时引领学生经常参加观赏并且组织体育活动,使学生融入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仅要“学”,更要达到“乐学”的境界。

2.3教学语言表达艺术

语言艺术精湛,在教育、交际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而简练、优美、准确而又幽默的语言在教书育人方面十分重要,在体育教学中,语言艺术不仅可以讲解动作技巧,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心理建设,使学生不仅可以强健体魄锻炼身体,而且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从“学”逐步转为“乐学”。此外,教师正面、积极、幽默而有逻辑的语言表达也会使学生印象深刻。

3职专体育教学艺术对体育课学习效果的影响

3.1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与学习效果的联系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体育教学是根据大纲计划、课时多少与教材内容,由职专教师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针对性与科学性,又要具有创新性与艺术性,使学生在练习中积极主动以最短时间、最少精力取得最大效率。另外,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洞察力,利用自身教学经验对各教材进行筛选与比较,进行恰到好处的运用,根据教材内容的简单和复杂程度,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

3.2组织管理与学习效果的联系

体育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职专教师不仅要仪表恰当,形体优美,动作规范,而且要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及情况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转变,合理安排练习密度与节奏,充分利用布局合理的场地,把控整体体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学习;组织学生经常参加与观赏体育活动,更新他们自己的知识库,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激情,塑造自强自信的自我,达到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参与体育实践,从中收获的学习效果。

3.3教学语言表达与学习效果的联系

语言艺术是一项具有魔力的艺术,在讲解动作技巧与提问时候,职专教师可以充分使用语言艺术,把那些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燃起对知识追求的热情。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获得肯定的满足和快乐的体验,以稳定已获得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可以对职专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列举实例,表明体育课练习锻炼的益处,达到掌握几种锻炼项目及教学内容,就可以受益终身的学习效果。

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微型课;研究

0 引 言

微型课题研究是教育教学中不断审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推动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课程不断改革的历程中,学生个体不断的发生变化,教师也因此面对着不同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教师不仅要加强重视还要探索其解决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困惑应该进行研究,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关于小学数学微型课题的研究,作者主要从以下一个方面分析,首先对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作简要的阐述,然后分析微型课题研究的来源,最后给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提出几点意见.

1. 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

微型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研究周期短. 和其他的研究不同,微型课题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完全依赖教师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进行,问题一旦解决,教师的课题研究也就可以结束.

其次,微型课题的研究是实际情况为基础的,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实践行动研究. 课题的来源于实践,也用于实践. 教师研究课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到实际中去. 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踏踏实实. 这体现了微型课题研究的“平实”.

另外,微型课题研究还具有快的特点,因为,微型课题的研究周期比较短,因此教师一旦对某个问题研究好了以后,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 而且,教师每研究一个问题,就能获得收获. 微型课题研究问题任何方面,教师不需要进行系统的总结,只要问题的一个方面得以解决,教师就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最后,微型课题的研究具有灵活性. 严格来讲,微型课题研究不属于正式的教育活动,教师对研究所要的选题可以不申报审批. 只要教师发现了问题就可以对问题进行研究. 对于微型课题研究的流程以及模式也是随意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进行研究,而且无论是哪个老师都能够进行微型课题的研究.

2. 小学数学微型课题研究来源

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的研究是基于对数学教学中问题的出现进行的. 这些问题的研究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 2.1 教师预设的和教学实际效果差距

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参与体验知识活动,这种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下完成的.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平均分”一课中,教师通过水果分发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取得的效果往往没有预想的那么好. 因为,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教师要提供什么水果,自己是不是会分到自己喜欢的水果这些和数学问题无关的问题. 因此,教师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目标冲突

教师和学生目标冲突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综合使用数学知识,安排学生设计适合的包装方式的任务. 但是,事实上这个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学生不但完成不了,反而会产生抵触心理.

2.3 情境选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遇到两难的情境情况有很多. 例如,教师让学生研究椭圆形体积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椭圆形的体积公式进行了推理和交流. 但是,教师一旦给学生设置题目,让学生计算某个椭圆物体的体积时,很多学生都不能准确的进行计算. 这种满足了学生发展目标,但是妨碍学生知识目标完成的情况就使得教师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对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课堂气氛和教学目标完成之间是否存在冲突产生困惑.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以作为数学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小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小学数学微型课题研究的来源还有很多,这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微型课题研究的出发点. 只要教师认真发现,微型课题就无处不在.

3. 数学微型课题研究建议

3.1 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

我们研究的一般课题需要有严格的要求和模式,微型课题的研究则相对随意. 微型课题研究可以选用报告式,实录式,也可以说教育研究总结式. 选择何种形式研究,主要根据课题实际情况. 例如,对学生数学期末成绩情况,教师可以采用总结式研究;对学生数学课堂上,一些公式的运用情况,可以采用报告式进行研究. 另外,不同科目的课题进行研究,根据科目的采用合适的课题研究形式. 数学微型课题研究多为报告式,案例式. 语文中关于文字的解说多为随笔式.

3.2 创新思路

教师研究的课题具有独特的见解才有推广的价值. 对于很多教师已经研究过的课题,可以不花费时间过多的进行研究. 微型课题是无处不在的,任何一点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不要一味的研究别人已经研究的问题. 如果,对已经研究过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也要有所创兴,这样的课题才有研究意义和价值.

篇4

一、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意识淡薄

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学校为了使得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加强教师专业培训,然而部分小学对教师专业培训意识淡薄,拟订的培训计划存在不完善之处[1]。

2.培训缺乏整体规划性

由于小学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的时间较短,所以容易造成培训缺乏整体规划性,主要体现在所培训的内容不统一,过于重视理论培训,忽视教学经验的培训,在此情况下,导致数学教师专业培训积极性不高,而且对培训没有深度反思,从而降低了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的有效性。

3.培训方式不完善

有效的培训方式可以确保小学教师专业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在传统观念的制约下,一些小学教师专业培训方式不完善,因而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有效解决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问题的策略

1.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的重视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的背景下,某小学为了促进数学教师的良好发展,并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加强了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的重视,保证教师专业培训能够有序开展。该小学对教师专业培训进行了统筹规划,通过制订培训目标和培训实施细则等,并明确分工,确保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教育的整体性、规范性和系统性[2]。该地区教育局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予以高度重视,在每个年度内都会制订专业培训计划,对小学数学教师展开系统性的专业培训。

2.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使教师在培训中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培训的内容是整体培训的核心部分,所以在培训前,一定要明确培训内容,并保证培训内容的有效性。在选择培训内容时要结合数学教师的知识需求、教育观念、特点等,然后将教学必修和选修作为培训内容。同时,采取完善、科学的教师培训教育手段,选择能够激发教师积极参与培训的内容,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奠定良好基础。

3.健全数学教师专业培训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过程中,应该不断健全数学教师专业培训方式,然后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将远程培训和参与式、分层教学等作为主要培训方式,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培训质量。例如,某学校在向教师培训“数学建模”过程中,采用了远程培训的方式,借助于互联网使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远程培训模式的作用下,数学教师可以对数学建模有深刻的理解,尤其是数学建模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构建模型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参与式培训模式,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来。

在完善专业培训方式前,一定要对教师进行分类,并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划分不同的阶段,进而促进培训的针对性。在对教师进行分层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主要分为预备、发展和持续等阶段,小学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等专业培训方式,因为这些培训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向教师传授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新颖的专业培训方式的作用下,能够充分调动数学教师参与专业培训的积极性,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并促进教师的良好发展,应该加大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然而,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是项系统性工程,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能力在培训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篇5

关键词: 江苏省高校体院体育系 武术专项 教学现状

随着武术国际化趋势的发展,社会对武术教师、教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校体院体育系武术专业的学生是推动武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武术专项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武术推广的质量,最终影响到武术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江苏省高校体院武术专项教学现状的研究,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应对措施,为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合格武术人才提供参考和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高校体院体育系武术专项的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书籍和学术论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1.2.2访问法。

对8所高校体院体育系武术专项教师8人进行访问。

1.2.3问卷调查法。

对8所高校体院体育系武术专项学生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73份,回收率96.1%,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达92.5%。

1.2.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学习武术的情况

2.1.1学习武术的动机明确,对武术较感兴趣。

体育系学生喜欢武术,武术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选修本专项的基本动机,由此可见学习动机比较明确。一半以上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武术较感兴趣,不少学生愿意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其中41.3%的学生喜欢武术占第一位,18.8%的学生对其它专项不喜欢或对喜欢的项目不开设专修(部分体育系不开设乒乓球、体操等专修),只得选修武术。大多数学生学习动机比较明确,出现了在一种主要动机下多种动机并存的状况。53.8%的学生对武术感兴趣,只有11.2%的学生对武术不感兴趣。可见经过武术专业课的学习,多数学生对武术较感兴趣,这有利于学生保持较好的心情学习与训练,提高武术专项水平。

2.1.2专项技术水平较低,理论知识欠缺,专项能力不高。

武术专业学生中仅有19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绝大多数学生在武术课开设前对武术了解很少,只有18名学生在专项课开设前学过武术,在短时间内专项技术水平提高幅度不大;二是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虽然85%的学生上课时能积极认真学习,但课余时间专项技术训练较少,专项理论学习不够深入。41.3%的学生认为专项能力提高不大,这是因为专项基础差,而体育专业改革又要求减少课时量,使得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只能以传授技术知识为主,从而对专项基础重视不够。另外,课余时间学校开展武术活动少,这是造成学生专项能力不高的又一原因。

2.2教师教学情况

2.2.1武术专项课教师工作态度认真,技术理论水平较高。

通过访问武术专业教师,我们的教案基本上做到了准备齐全,任务具体,组织教法清楚。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大部分武术专业学生对教师的工作态度、教书育人、技术理论水平及对学生关系的评价是好的。7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认真负责,和蔼可亲,能以理服人。75%以上的学生认为武术专业教师技术好,理论水平高,能教书育人,这说明体育系武术专业教师总的情况较好。

2.2.2武术专业课教法手段比较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武术专业课采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调,大多采用单一的模仿教师动作的方式。学生在单独练习时较少采用娱乐性、电化教学等其他学习方式。

2.2.3教学内容基本能满足学习的需求,可以适当增加相近专业的知识。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载体,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体育系武术项的主要教学内容主要是长拳、南拳、太极拳、传统拳术、刀术、剑术、棍术及散手项目,所涉及的武术专项技术和理论知识比较全面。多数学生建议武术专选课可以适当增加跆拳道、摔跤、泰拳等技击项目的知识。

2.2.4教学场馆不能满足训练要求。

一是部分院校场馆有限,学生人数多。部分院校武术教学场馆容纳人数有限,若几个班同时上课,就会出现“拳打不开,器械不敢用”的“拥挤”现象,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二是部分院校场馆平时很少对外开放,不利于课后复习训练。要培养学生较高的专项水平,除了正常的课堂训练外,还需要课外进行复习巩固。场馆开放时间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课外训练的质量,不利于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喜欢武术,对武术感兴趣、武术内容丰富多彩是吸引学生选修武术的主要原因。学生选修武术的动机呈现多样化。学生武术专项基础差,技术水平较低,理论知识欠缺,专项能力水平不高,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平时没花足够的时间在专项训练及理论知识的学习上。

3.1.2专选教师工作态度认真,技术理论水平高,基本上采用模仿教师动作的教学方法,较少利用电化教学等手段。教学内容基本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武术场馆、设施等不能满足教学训练的要求。

3.2建议

3.2.1建议增加专项课时数或通过延长专选时间等方式来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适当增加一些关于跆拳道、摔跤、泰拳等技击项目的知识,以此扩展专业知识面。增加武术专用场地,配置完善的教学训练设施,完善教学条件和训练环境,多开展武术活动,增加学生学习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

3.2.2各高校应结合体院的实际条件和师资力量,采用多样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适应21世纪社会对武术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6

第一、课题的产生

课题的产生是来自于课堂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对此提出一种解决问题或者处理不协调现象的方法,方法有多种,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商讨,最终选定一种或若干种方法去践行这些方法,最后验证这些方法是否可以解决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最后再总结整理自己的方法,形成文献理论等.分析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课题的产生原因有很多.因为现实发现,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或教学困惑,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们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这不仅影响了学生高考成绩的发挥,更影响学生后阶段的学习和发展,比如就目前高中学校而言,学校与学校在招生时就明显按照中考分数划分的,那么我们学校与学校的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导致薄弱学校的顶尖学生因为当初中考几分的差异而不能和重点学校享受一样的教育待遇,不仅是学校硬件上的待遇,更是师资等教学软件中的待遇.再比如随着“高效减负”,“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高中学校强制缩短了晚自习的时间,严禁周六周日补课的现象,取而代之的社会机构培训和老师私人家教的产生,直接导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巨大差异的产生,而高考数学的分值直接导致这种现象在数学中更为明显,对我们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这些类似的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而课题研究也应运而生.

第二、数学课题方向

对于我们高中数学老师而言,每天从事的主要教学工作就是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作业点评,选题变式等,这都会花去数学教师每天的大部分时间,而且我们接触的群体就是学生和教师,那么这种现状就决定着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应该是教学实践研究方面的,而不是教学理论研究方面的.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我们研究的对象是若干个学生个体和教师个体,我们研究的内容就要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试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我们的切入口要小,主题要细化,目标要明确,最终通过课题的实践探索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薄弱高中的学生,数学功底本身就比较薄弱,班级中数学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较少,对于高考复习过程中,压轴题目的解题能力只停留在班级极少部分学生中,函数和立体几何的综合应用题根本得不到有效地开展和训练.这时我们数学老师就应该针对这一严重制约我们数学教学的现实问题,提出一个具有实效意义的课题,比如《高中数学复习课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的实践与探究》.类似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教师在高考的指挥棒的影响下,每位教师都成为解题的高手,却忘记自己为什么要去解题,为什么要求教书,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发展在哪?教师的教学艺术也变成解题辅导.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可探究的课题,然后以备课组或者教研组成员为核心,也可以召集同类学校的数学教师共同参与.

第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的研究是讲究方法的,从我们的课题确定,到课题申报、开题、研究、论证、结题等,都要深入研究.

1.理论支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我们数学学科的课题研究首先就是要学习相应的理论指导,根据我们的课题,我们参考搜索相关问题的文献,我们要纵观国内外关于内容的理论研究,结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作为我们的参考和指导,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和整理.

2.调查现状.我们要从我们教学的实际现状出发,结合我们所任教学生的现状,对参考文献和理论中适合自己教学现状适用的内容,并进行有效的整合,比如参考文献中相关的高考要求和目前的要求可能不一样,而且课程标准也发生了修改,对相关知识点的要求尺度和广度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都是我们要去做调查和研究的.

3.行动实践.以课题核心组成员为首,分工明确,措施有力,比如我们研究《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课堂的影响》的课题,我们就要分好多环节去落实我们的行动,如信息技术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发展的情况,了解哪些高中数学教学环节已经用到了信息技术,运用到哪种程度和广度,普及情况如何.还要研究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教学中的协助作用是什么?同样要了解信息技术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中的利与弊,并且经过多次的对比试验和论证来获知.一系列的实践研究都要分工分步去完成.

篇7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使得除医学院以外几乎所有高校均开设了艺术类专业,尤其是艺术设计成了炙手可热的专业。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艺术设计教育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社会对艺术设计专门人才的需求迫切,对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显现出来。然而,在艺术设计专业繁荣发展的表象之下,却有着令人担忧的现状:在市场和企业迫切需求艺术设计人才的情况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却遭冷遇,而其中相当数量是来自地方高校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究其原因,核心问题是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市场严重脱节,其中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是重要原因。纯粹的艺术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个性创造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主要侧重于对造型的训练,而艺术设计教育注重的应是学生设计思维能力、技术能力、市场及行业经验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脱胎于纯艺术教育受纯艺术教育的影响深刻,设计作品更多还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偏重于手绘和计算机表现,而作为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却比较薄弱,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师队伍薄弱,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平台少,实践教学模式滞后,实践教学管理不规范,实践经费少等。

2005年教育部高教司1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要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不得降低要求。”2011年4月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也指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这就要求我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从自身的现状出发,找出不足,各高校结合地域特点、学科特点,构建合理、有效切实可行、可持续发展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1 各高校应结合学科特点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

要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决不是靠几门课程、几个环节就能完成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完整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链接体系才有可能达到。对于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而言,就是要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对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制订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方案,做到课程不脱节、四年不断线,明确每一个实践环节的目标、要求及考核办法,并通过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构架宏观的教学体系,设计合理的实践环节,设立系统的实验教学课程。针对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习的特点,构架四年连续的多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可以由美术写生、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考察、快题训练与竞赛、社会调查、企业项目实践及毕业设计等八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由若干个具体步骤所构成,分布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

制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大纲。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明确每一门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细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和利用专业基本知识的能力、基本技能进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与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宽阔的艺术视野和较高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能力,成为德才兼备、艺术表现能力与实践技能并蓄的、适应社会和行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性教学校内外实习基地。艺术设计专业是实际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与社会相关行业的联系十分密切。因此,我们应在专业教学过程别注重与相关行业及企业的密切联系,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以不断增强其社会实践及应用能力。①在大型企业设计部门或设计中心 ,建立实习、实训、实践基地。②结合各高校的学科特色,利用优势学科的高起点平台寻找结合点,培养或建立设计专业特色的新平台。③利用学校的品牌优势、人才优势与行业协会、设计企业或公司共同策划设计竞赛、参与设计活动。

构建多层次的实习课题形式 ,满足多样性的实践教学要求。①真题真做。②真题陪做。③假题真做。④无题体验。

重视并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的设计大赛。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设计比赛,通过教师加强指导,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建立工作室,探索创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工作室更有助于设计团队的形成,设计方向的凝练,也可使学生通过参与工作室的实际课题、合作项目、竞赛选题等,教师可手把手的教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加大对新型实验设备的投入和陈旧实验设备的更新力度,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层面综合考虑,在重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同时更注重多平台多交叉的综合性实验中心的建设。

2.2 提高认识,强化观念,健全管理体系

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功能认识,强化实践教学观念,建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教学领导与管理体系,做好实践教学的组织安排。作为管理层的学院一方面通过学分制的实施 ,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教与学之间形成竞争和评价机制 ,促进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分为杠杆 ,以教学效果评估为质量标准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 ,通过实施督导制 ,强化实践过程管理,对实践计划、安排、过程进行指导,对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规定实践环节一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指导老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指导书、指导计划、具体措施,要完成指导记录、实践总结等。

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如实践教研室、实验中心),负责监督、管理实践环节的各项教学工作 ,对所有实践教学活动及实施方案 ,实践教学管理部门都要会同指导教师共同研究 ,从形式到内容要起点高、目的明确 ,要达到计划的要求和量化的标准。

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通过督导 ,规范教学环节 ,调动教学积极性 ,加强教学研究 ,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了信息交流 ,使实践教学成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

2.3 解放思想,放宽政策,促进教师结构优化,培养过硬的实践教学队伍。

缺乏高素质的、稳定的实践教学队伍,是当前制约高校实践教学水平迅速提高的瓶颈。对于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而言,要搞好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首先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双师型”教师,要逐年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百分比,要有计划的选派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艺术设计行业的相关企业进行实际锻炼,以增强其专业实践能力;其次是有计划的引进既有系统的理论修养,又有丰富艺术设计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另外,还可以采取邀请国内外艺术设计行业的精英、专家或工作在企业、公司设计第一线的资深设计师来校讲学、授课、指导实践,选派青年教师跟踪学习,力争将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和教师。通过上述多种途径的综合努力,我们就有可能培养出一支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队伍。

篇8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育 武术教学

武术是我国源远流长和最具大众基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它既有健身作用,又有技击性能,还由于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活跃文化生活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培养青少年优秀道德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承担了培养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因而武术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而当前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课程教学还存在各种问题,需在课程教学规划、管理和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武术课程教学应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予以重视与强化

武术是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中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内容。武术教学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身体素质、培养其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有重要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的基本现状不容乐观,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受重视程度不高,师资力量匮乏,开设武术课程教学形式单一,课时比重较少。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分别存在着随意性、单一性和枯燥性等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学生、家长及社会大众对武术教学的观念有失偏颇的情况下,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教学普遍得不到应有重视。如在本人对湖南省1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的调查中,仅仅只有5所学校开设了武术散打课程,并且师资力量薄弱,课时量少,并大多数只是作为第二专选课程开设。套路教学同样也不容乐观,在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教学课时等方面都难以保证武术教育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二、重视与基础教育需求对接,加强武术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由于多方面的综合原因,我国基层中小学学校现行的武术教学开展情况出现了诸多新形势与新动向。如不少青少年纷纷到武术馆校学习武术,并以追逐跆拳道等外来体育文化为时尚。而同时,我国的武术文化和教学在国外却广受欢迎,新加坡等部分东南亚国家还将武术列为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内容,美国和欧洲等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推出的武术文化教学和交流活动得到了追逐和崇尚。实际上,世界很多教育发达国家都保存着特色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内容,如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美国的篮球等。而我国从高校到中小学大多没有形成系统的特色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体系。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教育理念问题及其导致的课程教学内容僵化、教条,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一方面应该及时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如将传统的武术内容体系适当加以改造,如武术健身操的学习推广,就非常简单易行容易推广,另外可以适当增加跆拳道、空手道等多元武术文化内容教学,拓展学生视野,在了解和比较中增加对武术的兴趣。

三、结合现代审美和时尚需求,拓展武术多元教学手段

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而言,相比羽毛球、健美操、篮球等大众项目,武术是一项枯燥乏味、喜欢而不愿练的项目。如果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起面孔讲大道理、大要领,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无助感和厌烦情绪。而如果教学中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心理和审美,将武术与现代音乐、舞美和健身运动加以结合,从而使传统的武术教学与现代青少年时尚审美相结合,将明显增加武术教学魅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在教学手段和形式上要不拘一格,敢于突破传框框,如以示范或其他电教工具展示动作形象、特征、过程的全貌,让受教者建立动作概念的教学方法;示范有完整、分解两种,电教工具有图片、电影、幻灯及其他相关电子课件等。另外还可通过传统文化熏陶、表演赛、游戏等诸多形式拓展教学手段。如教师能打破常规的教学语言,合理而恰当的使用那些简短、精辟、幽默的武术谚语,把原本复杂深奥的道理变得简单、明了、形象、生动,易于所接受,则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很关心武术的功用,对此,运用“自古拳术三大用,防身、健体与防病”、“少时练得一身劲,老来健壮少生病”等谚语来介绍,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更容易。

四、试点武术段位制教学,提升教学实效激发学习动机

高校武术段位制可以借鉴《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段位内容和晋段形式来教学。目前国内复旦大学最早试点了高校武术段位制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其长期实践表明,该校以前一直沿用初级长拳、初级剑术、简化太极拳的“老三套”教学模式,由于内容单调,学生很快丧失兴趣。武术课段位制开通后,学生上课热情大步提升,考段风靡校园。据统计,复旦体育(武术)课在改革前的选课率只有70%,而采用段位制教学模式后,选课率达到了150%,大部分学生都是冲着段位证书来选课。目前复旦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苏州大学、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上海市长江第二中学、上海市观澜小学都已经开展了武术段位制课程教学试点并取得了良好成效。这种段位制模式将武术课分成了拳术、器械、太极、传统、攻防技能等5大类10个项目,教学内容来自《中国武术段位制》二段技术的套路与攻防技术。即使没有任何武术基础,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能通过学校向武术初段位评审委员会申请,安排晋段考试。从这些学校的经验来看,目前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完全可以借鉴和推广,并根据自身学校特征和所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实际需要加以创新。

五、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区域地方民族民间武术文化课程资源

在学校开展武术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强国强种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还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有效实施途径。地方高校的立足点和服务对象主要面对所在地区周边省市,完成可以充分挖掘区域内富有民族民间特色的武术文化资源。如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将区域苗族、土家族等民族民间武术气功等融入了武术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成效。我国是中华武术文化百花齐放的大国,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都有富有地域特色的武术功法和修炼方法,地方高校完成可以通过课题研究和系统挖掘整理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武术教学资源,一方面对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扩充武术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应用价值具有不可替代价值。通过系统地开发和教学推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富有兴趣和成效的学习后将对于地方基础教育中推广民族民间武术文化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沈建华,张家喜.建国60年我国学校体育观的审视与建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13(5):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