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09:20:3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统计学的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统计学在现代社会经济中得到广泛地运用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手段。统计学与社会经济存在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分析统计学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将统计学更好地运用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
统计学; 社会经济; 关系
1 统计学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为收集经济数据提供必要的方法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必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经济数量模型,开展定量分析。因此首先有必要收集必要的经济数据。经济统计学给出了各种经济统计指标的科学定义和计算口径,给出了具体收集各种指标的方法和途径。离开了统计学的支撑,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能够真实反映客观世界的经济数据。
1.2 为总结和提炼客观经济现象的数量变动规律提供方法
社会经济的个别现象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了相当多的偶然因素,只有通过统计的大量观察法,才能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总结出现象变动的数量特征。微观经济学中著名的恩格尔曲线(Engel’s curve)与宏观经济学中的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就是通过统计观察发现数量特征的典型事例。
1.3 为检验经济学理论的真实性和完善程度提供方法论基础
任何经济理论都只是相对真理,只能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较好地解释某些经济现实。因此需要人们利用经济数据去检验这些理论是否能够与实际情况相符。这种分析被称为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所获得的新知识常常为实质性学科的研究开辟新的领域,例如消费函数。
2 社会经济统计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
美国著名统计学家Tukey1962年发表了题为“数据分析的未来”的长篇文章,论及对数理统计研究的评价标准。对分析数据工作有无直接作用。是否发明了新的统计方法或者将一些统计方法组合应用于新的领域。对分析数据工作有无间接作用。虽然未发明新的统计方法,但就学科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学科的发展、揭示新的方向或思路,或开辟新的研究分支和领域。如费歇在1921年发表的题为《理论统计学的数学基础》和1925年发表的题为《点估计理论》的文章,虽则并末提出新的统计方法,但其中所提出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主导了以后许多年的数理统计学的研究思路影响延续至今。成果的数学水平。解决或推进有统计学背景的数学问题方面有独到和创新之处。
对于社会经济统计研究来说,衡量社会经济统计研究成果也可以有类似的三个标准:
第一,经济学标准。通过对经济数据的分析,发现了新的经济规律,或者是很好地论证和说明了某种经济现象发展的趋势和数量变动规律。
第二,对经济数据分析工作的直接作用。提出了新的经济指标及其核算方法、发明了新的分析方法或者是将产生于其他领域的方法成功地应用于经济社会领域,或者是巧妙地结合运用已有的方法等等。
第三,对经济数据分析工作的间接作用。虽然未提出新的方法,但就学科的理论框架进行有益的探讨,为学科的发展、揭示新的方向或思路,或开辟新的研究分支和领域。关于大统计学科的讨论等等,经济统计领域大国民核算体系的提出等等也属于类似的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理统计学界,采用发展纯数学的方法去发展统计学,特别是在成果评价方面,重理论轻实用。这种“政策导向”使许多数理统计学者对实用问题不感兴趣。研究内容流于空疏,无补于实际。
我国的经济统计学界没有很好地将现代统计方法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去得到一些非统计专业的经济学者难以得到的很有参考价值的定量分析结论。因此,难于获得社会的支持。使学科发展的“良性循环”无法形成。相当一部分经济统计学论文的统计特色不够鲜明,不会江统计学深入运用到社会经济领域。与经济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没有明显的区别。个别论文甚至只有文字的论述或数学公式的推导,而很少统计方法与统计数据的应用。
3 统计学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正确运用
3.1 坚持统计学的正确方向
对社会经济进行研究时,需要应用通用的统计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密切结合有关经济理论,建立和完善以有关经济现象为对象的特定的统计方法。因此,搞经济统计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西方经济理论,而应该从我国国情出发,要密切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将研究适合经济领域特有的统计方法作为研究的重点,同时积极参与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发挥经济统计学的作用。
3.2 经济研究最重要的是经济思想而不是数学公式
不能以数学水平的高低来衡量经济学家的水平,也不能以运用数学的多少和它的难易程度来作为评判经济学论文质量高低的标准。我们在对社会经济进行深入研究时,不能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不注意问题的实质和方法的适用条件,片面追求复杂的方法和复杂的模型。我们应该找的最佳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复杂问题。
3.3 重视社会经济思想的运用
在肯定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需要指出:经济学不是数学。在经济研究中,经济思想是最重要的,数学和计量方法只是体现和执行经济想法的工具。经济学的主要领域是靠经济学知识而不是数学取胜。
【参考文献】
[1]陈希孺:数理统计学及其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关系[J].中国统计,2001年第7期。
[2]余明江:统计学基本理论问题的再认识[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1期。
市场经济统计学管理
一、统计在经济与管理领域的作用
统计在经济与管理领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通常反映的是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状况、发展阶段、主要的经济成果等等指标;二是揭示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性质,通过分配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统计资料来说明;三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比如两个现象间的依存关系、比例关系、结构变化以及因果关系。统计信息的充分利用,不仅能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还可以针对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比较的分析,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统计学都有用武之地。
在市场营销活动中,要想做到策划准确,必须要广泛的收集信息,科学的处理信息,以便结果准确、决策科学。统计学作为一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科学,无论是在收集信息阶段的市场调查之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样本的确定,还是在处理信息阶段的数据甄别和数据分析,都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在市场分析实际操作中,主要包括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
“统计整理”是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统计整理应从对调查资料的审核,科学的分组,汇总计算等几方面进行工作。经过统计整理,我们可以从简单,枯燥的数据中找出客观事物内在的联系和事物发展的轨迹,为进一步做好统计分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统计分析”是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结果通过各种对比,通过动态数列,指数指标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的总结,分析。形象的显露事物变化的规律。从质的角度剖析事物数量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通过分析,与既定的指标指数相对照,从而得出内在联系或结论。以此为依据进行工作调整,达到统计的最终目的。
在市场营销之市场策划活动中,要想做到策划准确,必须要广泛的收集信息,科学的处理信息,以便结果准确、决策科学。统计学作为一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科学,无论是在收集信息阶段的市场调查之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样本的确定,还是在处理信息阶段的数据甄别和数据分析,都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统计学在市场营销涉及的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调查分析应用模型(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市场营销之市场细分所涉及到的细分变数的选择与细分的统计方法,以及市场价格确定的统计模型等方面作了一个简略的介绍,借此说明统计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广泛应用。当代的经济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的导向使管理方法进一步由定性向定量方向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统计方法的使用。我国在生态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中,需要对一系列的经济收支明确,因此,国家常会用统计表格来表示,通过图表,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中生态税收的分别比重,国家通过这些可以在宏观上对以后年份的经济投入比例进行调整。经济发展是在一定经济增长基础上,经济结构的优化及经济质量的有效提高,从上例可以看出,我国在2002-2007年间中与资源、环境有关的生态税收的作用被弱化。从税收收入的绝对额上看,与生态环境有关的生态税收在逐年上升,但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调查,我国税制的绿色化程度近年来是后退的,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生态经济的投入、对环境的保护也要加强。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管理是件庞大的事情,国家也不可能把全部的调查报告放在一起查看,那么如何更清晰、直观的表达出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情况,就需要统计学的加入。同一公式可以同样地适用于绝对不同类型的具体对象,这是统计学的一个特征。经济应用统计学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必然要利用数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经济现状的分析、随即现象的概率、每个变量总体的影响等都与数学不可分割。把数学有的、严密性的特性结合到统计中,为经济管理提供论证和计量方法。运用好数学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对大量事物的观察数据加以综合汇总、计算各种综合指标,从而较好的反映出现象的规律性,可以把管理工作做的更好。随着经济的发展,统计学将会在经济与管理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企业管理以至于个人的生产、经营和决策,都要依赖于统计分析的应用。
三、经济、管理类在现实中更注重于实际应用能力
在工作中通过列表、图示和加减乘除等初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数据表达的总体有直观的了解,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根据不同的位置,需要统计的事物也并不相同,所以我们也要灵活的运用统计学。统计学在管理中面临最多的,基本有三个方面:营销中的统计。管理营销常常要统计一个阶段或一部分单位的销售情况、顾客的满意情况、市场的需求情况等,通过这些统计,分析出各个环节的正常与否,针对问题具体解决。例如通过统计图表,顾客不满意或供过于求时,那么企业收益会减少;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统计。如何更完善的做好人力资源培养和调度,使企业发展中的消极因素减到最低,也是统计学在管理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审计实务中的统计。审计抽样的分层及其样本的确定。在审计抽样中,每一个样本的单位的重要性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在抽样过程中,对于不同重要程度的单位应有不同的抽中概率,利用好数理统计学在审计实务统计中,采用最优分层及最优样本容量分配,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估计的精确度。参考文献:
[1]杜克勤编著.中国山区经济研究[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概念教学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大主要内容之一。它的学习贯通于整个小学教学阶段,对统计概念的教学目标,在课程标准中也按照不同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目前对于小学统计概念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它的作用,在不少教师中还未得到足够的认清和重视。教学中也存在着学生不够参与的现象,课前严重缺少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活动,基本上获取的信息都是教材中提供的数据,学习中学生也缺乏兴趣。因此,为了进一步探究小学统计的有效教学,寻找制约统计有效教学的根结所在,我在全校数学教师中开展了一次相关调查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综合来分析,制约小学数学统计有效教学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在统计概念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结果,缺乏让学生参与和研究结果的形成过程。二是教学中学生处在被动的参与中,对学生长期缺乏培养其主动参与学习的意愿。三是教学中有时出现统计结果的片面性,缺乏系统、全面、科学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四是教学中缺少相辅教具、学具的使用,形成空洞的教学。五是统计概念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够,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建立起对统计知识学习的情感。
因此,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要想有效性地进行统计知识教学,本人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是培植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情感意识。在长期的统计知识教学中,由于统计内容有的单调,有的受局限影响,有的在教学中不便于操作。因此,教学中造成了不够重视的现象,使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缺乏兴趣。如六年级统计知识例1,给出的是彩电市场对各品牌彩电占有率的调查制成的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哪种彩电最畅销,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农村山区的学校教学时就会有一定的困难,难以有效地完成例题的要求,很难开展好有效的组织教学,因为书中提供的教学素材,对农村学校的学生带来了信息不够理解的模糊情况,教师也只能就题说题,学生也只能听之任之。
如何培植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情感意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去考察,结合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实例、年龄时段等方面,挖补适宜学生的学习资源。因此对于例1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挖掘学生生活事例,重整教学资源,如果将例1设计成学生最喜欢的文艺节目和游戏,这样,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更容易感悟内容传递的信息,更容易理解知识的要点,教学的效果就会好的多。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这样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环境中提出统计问题,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应用,处处有统计知识需求,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统计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二是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统计的过程,感知参与统计学习的效果。要提高统计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参与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去。在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到统计的全部过程中,使学习的行为成为参与过程的主流,让统计知识的学习变为具体而有意义的行动。把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转让给学生的亲历和体验,切不可因为学生的参与过程费时费心,而阻断学生参与统计知识学习的过程,剥夺学生亲历学习的权利。如:统计知识例6“在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使得2朝上的可能性为1/3”。对于这题的教学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的过程。从活动的设计、制作、实践充分让学生参与到其中,让学生在过程中亲自体验、亲历感受,这样获得的结果更让学生信服,对其印象更加深刻。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统计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12502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经济建设和生产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职统计学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实现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因此,在统计学课程中进行案例教学是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有效途径。《统计学原理》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宏观地、直观地、有条理地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统计学原理》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几个概念和原理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加大分析、判断力度,突出实用特色,注重统计工作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本质上创造了一种模拟实践的环境和过程,在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
1案例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1.1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又称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或体验模拟的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1.2案例教学的特点
(1)以基本知识点为核心。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课程中的要点和难点。基本的知识点是案例教学的支撑点,一个案例可能涉及到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因此,案例和知识点之间应该做到明确对应。例如高职《统计学原理》课程的讲授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采集方法;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方法;统计数据的描述;时间序列分析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法;指数分析法;简单统计推算方法等。教师在编写和讲解具体案例时,应根据课程的章节与内容要求,紧密结合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知识点,提出问题,收集数据,使每一个案例尽可能包含本所章节所有知识点。
(2)以现实环境为背景。
案例教学以现实环境为背景,案例多取材于现实问题,是实际存在或曾经发生过的典型事例,通过研究现实世界中群体现象数量表现出的内在规律,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内化,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统计学原理和定理取材于丰富的现实世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真实而典型的素材分析研究和总结规律,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3以亲身实践为过程
相对传统的理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实践活动中去进行真实的模拟。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其着眼点在于使学生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 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交互式教学过程。对于兼容理论与实践的统计课而言,案例教学是一种基于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和模拟,有效地缩短了教学情境和实际工作情景之间的差距。
1.4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应用性,以“行为导向”为理念的案例教学法遵循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案例的功能是提供情景、体验过程、积累经验,其着眼点在于培养能力。在学生主动参与和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以及充分交流意见的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各种观点相互碰撞,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逐步培养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最终实现了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目的。
2高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2.1选取合适的统计案例
选取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统计案例应将统计理论知识融于具体实例之中,并且与课本知识点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构建案例教学的基础。首先,从教学功能的角度来看,案例教学适合内容比较复杂、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其次,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来看,案例要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脱离了教材内容,偏离了教学主题,就无法达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目的。同时,案例选择一定要有现实性和趣味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活生生的案例,才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促使他们不断思考。例如对于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基本思想,可以选择控制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案例来讲解,从而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此外,统计学的案例教学中要明确问题,案例选取应当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通过统计分析做出明确的判断。
2.2适当应用统计分析软件
在进行统计调查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大量的实际数据,适当地在高职统计案例教学中辅助以统计分析软件,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案例实践教学中,有很多可供选择的统计软件,比如Excel、SPPS、SAS等应用较广的统计软件。这些统计软件功能非常强大、普及程度很高、而且本身拥有完整的统计分析工具,如描述统计分析工具,方差分析工具,回归分析工具等,这些分析工具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现有数据进行处理;另外,上述统计软件都带有很强的模拟工具。大多数概率统计公式都比较抽象,如果需要生动地展示其原理,就可以进行各种数据模拟和试验,可以处理和分析大量案例数据。除此之外,这些统计软件都具有强大的制图功能,以图表的形式展现许多统计分析结果,有利于更加直观地进行案例讲授,从而加深学生对统计功能的理解,帮助学生完成统计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统计教学中,将统计软件、统计案例和传统的统计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3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活动
应用性和实践性是高职统计学教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学生运用统计学中所学基本知识点,通过亲自搜集数据,亲自尝试编写案例,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案例,是案例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的途径之一。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本地大型超市和电器商场进行大型的统计调查实践,通过搜集有关消费者数据和产品数据,对当地的消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这些调查都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的设计、分发、回收和数据的汇总工作都由学生来完成,而教师负责指导和整体把关。教师则根据每个同学的兴趣,成立学习小组,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完成数据的整理工作和统计案例的编写。一方面,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的丰富数据,可以为教师编写教学案例提供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从始到终参与了整个案例数据的调查和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过程,对案例的背景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而且渴望知道他们搜集到的数据有没有实际价值;如果数据有应用价值,通过数据的整合,能发现什么样的问题,进而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因而对于这样的案例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很浓厚,学习效果也会更佳。除了鼓励学生组织研究合作小组之外,还可以由任课教师牵头,组织大型的统计调查活动,就他们所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内容可以涉及校内和校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大学生网恋情况调查研究,大学贫困生生活现状调查等。由于所研究的问题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同时又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全程参与,因而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统计方法的积极性。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针对实验设计,问卷的设计,异常数据的处理,软件操作等问题,学生查阅资料,与老师和同学相互探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大大提高了他们自学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很高的成就感。
2.4注重与所学专业的交融
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的收集、管理与分析不仅是统计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经济学、工程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也都涉及到统计技术。一个完整的统计学案例往往还包含了许多其它相关学科的内容知识,教师应在明确不同专业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调整不同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并结合学生所学案例,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例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单利和复利两种形式在银行存款,利用算数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年利率的多少,来判断投资的平均收益率;利用变异指标来考察投资的风险大小。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个学科融合交叉已成为一种趋势。在统计学的案例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知识,不仅会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统计学实用价值的进一步理解。
总之,案例教学是对传统统计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一方面,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抽象、枯燥的统计理论知识和具体、形象的现实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起引导的作用,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统计方法有更加透彻的理解,熟练掌握渗透在统计方法里的统计思想。同时,统计理论、统计案例和统计软件三者的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的同时,更加熟练的运用现代化的数据处理工具,进一步提高统计学课程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晓宏.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学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09,(2).
[2]张英华,凌培全.案例教学法创新研究与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统计与概率
众所周知,统计是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学科;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信息化社会中,有助于生产、生活、商业、政治、研究等各种活动中决策的数据和信息量成倍增长.例如,通过市场调查决定生产的规模和销售模式,通过顾客调查决策产品的研发方向,通过民意调查帮助政府部门决策医改方案,通过药物试验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当然,还有一些误导人们对某些事情的判断的“统计”.例如,有些部门利用信息不对称,常常以“与世界接轨”为幌子,一些片面的统计数据,错误地表述某些资源、商品的“国际价格”,以达到其“涨价有理”的目的.所有这些都表明,要想成为见多识广的公民和明智的消费者,就必须具备统计和概率方面的基础知识,否则,面临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时,就只能“跟着感觉走”,这样一定会失之于决策的盲目性,不是无所适从就是上当受骗。所以,因此,高中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教学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那么,对于如此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内容,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将它传教给学生呢?下面不揣浅陋,简要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的想法,算是抛砖引玉。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统计方法与概率内容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者对欲传教的内容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很好地将内容授之于他人。现实生活中,学生升学率、及格率,经商过程中要计算的利润率、资产回报率,彩票中奖概率,保险公司设置保险项目等,无不用到统计和概率知识。可以这样说,生活中处处需要有统计,时时有概率。尤其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统计与概率知识更是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内容。结合这些生活现实进行考虑,统计与概率知识的重要性当然就不言而喻了。
二、让学生充分认识统计与概率的学科特点。
统计与概率在高中阶段仅是数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之一,以后升入高一级学校,这却是两门不同的学科。既然成为学科,就足以说明其内容之博大精深。对此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认识,要特别引导他们重视其实践的精神、应用的取向。实际上,“统计学的应用和方法研究上一直占主流的地位”。不过,也正因为这一点,使得高考评价上难以对统计与概率的学习水平进行有效考核,常常采用代数、几何的考查方法,因而沦为“考算术”。在高考指挥棒决定教学的今天,这种“导向”使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出现很大偏差。因此,统计、概率的教学,特别需要我们克服应试教育的功利性,树立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的素质教育思想。
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统计的结果具有“可错性”,而且没有唯一性,不存在公认的最优解;统计的方法也有多样性,我们可以给出在某种条件下(如一定误差范围内)、在某种标准下有优良性的方法。但在具体问题中,这种条件是否满足,所设的优良性准则是否恰当,往往有疑问。因此,统计结果的好坏一般要经过实践的考验.这一特点正是统计的教育价值所在,需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认识理解。
三、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教学如果仅是纸上谈兵,极易让学生感觉抽象生涩,从而产生厌烦情绪。如前文所述,统计与概率事实上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如此,就需要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一般而言,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随机抽样、样本估计总体、线性回归等统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及其特征的思想;通过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较为系统地经历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全过程,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让学生经历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和建立适当的概率模型的过程,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学会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当然,在引导学生具体实践以前,教师必须把相关概念给学生讲清楚,让他们对统计与概率有充分的理解与认识。这样,学生对概念知识有充分认识和理解后再去动手动脑实践,就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笔者曾在讲解了统计与概念的知识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调查分析学生对学校食堂饭菜的满意度。在进行调查前,笔者让学生积极讨论,看此调查要如何去进行,如何抽选样本,调查问卷如何设计,数据如何分析等,笔者在场尽量不干涉学生的讨论,只是时不时给予一些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形成了初步的实施方案。笔者对他们的方案作适当修正后即让他们付诸实践。经过一周时间的调查分析,最后各小组都提交了自己的调查分析报告,有的小组形成的统计分析图还颇有创意。这次调查统计的结果,笔者让他们呈报到了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对学校管理决策起到了参考作用。
此外,笔者课余时间经常与周围的企业或政府工作人员建立联系,了解他们常需要的统计数据,时不时让学生参与他们的一些调查统计分析工作。学生们从这样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了统计与概率知识对于将来的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学习起来也特别认真,由于在实践中体会,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
总之,高中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知识是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志军.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广东教育,2007(10).
【关键词】创新教育 案例教学 社会实践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95-01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它应当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贯穿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一种既要结果,更重过程的教育。创新教育在中职教学中体现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职业道德教育以及职业技能训练。
那么在中职统计教学中,如何体现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的学习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创新教学方法
1.引导启发
兴趣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意识、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只有学生有心向学,教师才能有的放矢。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引导。统计学看似难以理解,但是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花些心思,创建实际问题情境,便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每个人都会对某些现象或问题会产生好奇、兴奋的心理,从而产生一种渴望解决问题的欲望,只有有了这种欲望,才能激发学习的潜能,从而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分析、思考、探索、并掌握知识。
2.案例讲解
案例教学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实际事件之中,将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不同的章节选用不同的案例,在真实案例的练习过程中,通过个人分析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实际问题,如何解读分析结果,并尝试针对所得结果对案例提出独特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对所学的知识加强理解、灵活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结合实际中的各种问题,使学习更有侧重,保证学到的知识能活学活用。同时,由于结合了形象具体的各种案例,使原本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学生理解起来毫不费力,甚至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对已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延伸,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统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在实践中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社会中的复杂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和判断决策能力,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
为适应中职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就要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向导,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于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所学到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毕业生才会是社会所需求的,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取得一席之地。
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实施统计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是统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的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商机与危机并存,信息资料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成功与否,而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开展统计调查。因此,必须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同时训练学生实际调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安排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展开一场校园调查。
4.小组合作
一个有效的团队是出色完成调查实践工作的前提。中职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也没有团队合作的经验,需要教师来指导学生如何组建团队。以性格互补的方式来选择组员,组员之间要分工明确,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发挥自身优势。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团队,引导学生解决团队合作中产生的问题,使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有所提高,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在整个校园调查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以团队的形式完成选定调查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开展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得出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这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合理分工、相互协作、取长补短、有效交流以达到圆满完成任务的目的。工作期间,成员间要及时交流,表达各自的观点,并且在实践中学会分工与协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为他人服务的优秀品质。小组之间也要展开竞赛,增强竞争意识,以面对今后愈发激烈的社会竞争。
二、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方位的评价体系,既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手段,又能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创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不单纯拘泥于传统模式下的“以分数论高低”的形式,而是要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综合考察。
例如,在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章节学习的最后,根据学生在校园调查实践中的表现与成果,从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方面、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已经在团队协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素养与团队精神方面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教学评价也不能成为老师的“一言堂”,我们可以将评价体系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教师对小组完成成果的评价;第二层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第三层则是学生本人进行自评。最后,将三个层次的评价取重叠的部分,就能得到最客观有效的评价结果,这样的结果也最能使学生信服。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教师主观上重视创新教育,就一定能发掘并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将培养学生能力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而学生在接受了创新教育后,也定会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挖掘自己的潜能,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庆,统计教学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A].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10期
Abstract: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traditional statistic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tatistics teach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ain ideas of carrying out the project-based and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f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improve the course teaching to increase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by projectizing the courses, train students'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b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jects to update teaching ideas and reform the test mode. And this paper also summarizes the statistics teaching reform and beneficial exploration.
关键词: 统计学;项目化;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Key words: statistics;projectizing;practice teaching;teach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0-0212-02
0 引言
统计学是一门挖掘客观现象数量规律的方法论科学,为人们提供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从数据分析结果中得到相关信息的方法,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在实际生活中又有很强的应用性。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专科学生层次开设《统计学》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在学生学习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提供一定的数量分析工具,并且为学习本专业理论提供一定的方法论基础。
1 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1.1 轻视《统计学》课程 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并无大量开设统计学专业,因此,主要学习本门课程的学生以非统计专业为主。而学生缺乏对统计学系统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认为统计学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程度并不大。在工作中提到统,学生往往只能想到统计局、统计数据和一些统计报表等,很难将自己的专业和统计联系起来,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1.2 课程单一,缺乏与相关专业的衔接 统计学是一门工具课,其核心知识在于与相关专业学科的交叉应用。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各个学科领域都离不开统计数据分析。在目前的统计学教学中,虽然大多数教材补充了统计方法的应用举例以及案例,但很多案例只是为了演示统计方法的实施,与相关专业的融合并不是很深入,很难让学生体会统计在本专业的应用价值,很难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1.3 理论与调查实践脱节 《统计学》的核心理论在于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调查方案的设计、数据调查、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以及攥写分析报告,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学习理论的方法,但是理论和实践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性,没有实践的结合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统计方法的应用。现在我们主要只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学生的实践调查能力的培养,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1.4 传统教学方法单一 尽管目前统计学教学手段加入了多媒体技术,但教学方法上仍旧以教师讲授为主,进行单一的灌输,老师在课堂中只负责讲授统计理论知识,学生只负责听。相比于翻转课堂、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而言,学生在过去灌输式教学中是被动接受,这并不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更加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
1.5 考核方式陈旧 传统的统计学的考核模式为闭卷考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大多数采用机械的记忆法来死记硬背一些抽象的名词解释和计算公式。在这种考试方式下,学生并没有参与学习,成为主动学习者,而是被动的应付考试,那么自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试卷内容通常只注重测试基本知识点,而不能真正考察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
2 《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高职《统计学》课程应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无论在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应当体现统计学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的应用性。
2.1 课程实施项目化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市场上各种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为核心目标,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项目教学是指把统计理论知识划分为模块化设计,以项目的提出来导入理论知识的学习。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由适当人数的学员组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项明确的工作,由小组成员自主计划实施并完成洗那么股。在项目结束时每一个项目小组都应有一个明确的成果。项目化教学的三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本门课程一般教材内容主要以章节划分,纯理论为主,部分教材会补充以案例等课外阅读部分,但是大多数教材都缺乏系统性划分以及实践内容要求。因此本教改在教学内容方面对课程做了全面性改革,以四大模块六大项目来贯穿全书,如图1、图2所示。
改革后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按以下步骤来实施项目化:情景设置、操作示范、独立探索、确定项目、协作学习、学习评价六个方面来完成。
2.2 加强实践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讲解相关概念、分类、作用等,而这种纯讲解式的课堂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课堂疲倦,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是被动的学习。而实践教学主要是综合培养学生动手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项目教学,选择适当的项目,设计合适的统计调查方案以及问卷,通过多种调查方法来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这种全过程参与式的项目实践教学,从根本上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的体现我国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更应该突出课程的应用性。一方面需要通过一定的课时来加强实践调查环节;另一方面,对于实际工作中常用到的统计知识应该加强课时安排。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因此在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自选主题,同期完成一项完整的调查,并提交调查报告。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2.3 改革考核方式方法 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衡量:调查分析、数据处理。教学过程的改变意味着考核方式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在传统的考核模式下,学生、教师通常只关注通过一纸试卷得来的成绩。改革后的考核包含三个方面:平时成绩、项目成绩、期末试卷成绩,比例分别为3:3:4。平时成绩包含:到课情况、听课情况、课堂案例讨论、作业提交等。项目成绩包含:调查选题、调查方案设计、实践调查、数据整理、数据分析、调研报告、调查答辩等。期末试卷主要指关于统计学理论知识点的考核。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通过调查实践更有利于学生从“唯分论”到“唯能力论”的思维转变。
3 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总结及反思
3.1 培养学生实践调查的能力 统计调查是一项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社会团体中都需要开展的经常性工作,来反映客观事物发展的真规律。本教改的实施,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自选主题开展一项完整的调查工作,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提交完整的调查报告,最后从平时、项目式、期末三大方面来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3.2 提高学生软件操作能力 随着近些年来大数据的发展,统计学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外,还要去学能够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开展调查活动,使用数据分析工具来进行统计分析等。在课程实施项目化过程中,在调查整理调查分析两大模块安排一定课时的上机操作,通过SPSS以及Excel讲解统计图表的绘制、相关和回归分析、动态数据分析、统计指标分析等。
3.3 打造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通过项目实践式教学,强化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统计资料的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项目在教学实施后,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完成一项完整的调查项目。
4 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本教改项目主要是对会计专业、经济管理专业中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在其他方面并没有深入研究,主要的缺陷是在案例选取上还有一定的不足。通过两个教学年度的课程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今后主要的工作重点在于围绕教学案例的选取、创新课题的确定、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挖掘分析、学生竞赛的参与、学生创新等方面进行细致研究,将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系统化、常态化。
参考文献:
[1]赵艳霞,李宇鹏,王晓巍.改革统计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10(4).
关键词:PBL;高职;统计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9-0031-03
以学生为中心,以现实世界为情景的问题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创于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医学院校开始试行此法。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较流行的教学方法。此教法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思考和团队合作探究问题,在回顾已有知识基础上,推陈出新,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解决问题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基于PBL的教学设计流程
(一)问题——学习的起点。让学生面对问题,可以唤起强烈的求知欲。何谓问题?就是在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由“给定”、“目标”和“障碍”这三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我们一般通过以疑问句形式出现,最常见的形式是5W1H。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以问题为主轴进行架构,通常是其未来的专业领域可能遭遇的“真实世界”的非结构化的问题,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发问。
(二)研讨——学习的前过程。教师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适当调整,做到小组水平相近有竞争,组员组织能力有互补。小组通过自主探究、头脑风暴,识别、筛选信息,找到信息之间的联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数量关系,选择合理的思维方式。
(三)交流——学习的后过程。胸中有“数”。恩格斯曾说过,数字是我们所知道的最纯粹的量的规定,但是它充满了质的差异。通过名义小组法,学习者将原有的概念和规则加以综合,在新情境中应用并得到新的认知成果,学习呈现出循环上升的进程。最理想效果是产生新问题。
(四)评价——学习的终点。检查情况,找出差距、查漏补缺,实施纠偏。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形成阶段性学习成果。
二、基于PBL的统计教学设计简例
笔者所在学校一般第五学期开设《统计基础知识》。它属于专业基础课程,计划72学时。我们对本专业前续课程、平行课程、后续课程进行综合研究,在突出“三以一化”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技能导向的项目设置、工作导向的教学编排、学情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探索,创新课改理念,即围绕统计工作过程,紧扣岗位所需,做到教学项目化P(Projectized),学习自主化A(Autonomation),实践职场化C(career),形成PAC教学特色,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职场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流程依据起承转合设计特色,分解为活动导入、自主思考、推陈出新、原理呈现、演绎推理、融会贯通、课堂小结七个小模块。以总量指标为例,借助《江苏统计年鉴》,搜集苏中、苏北、苏南的土地面积、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从业人口等基本指标,展示相关图表,回顾已有知识点,进一步加强统计总体、个体、标志、指标等基本概念理解。明晰总量指标汇总的方法以及原则。加深理解指标是标志值汇总计算而来的,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反映事物总体规模大小,且随着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教师在案例的对比分析中起主导作用。根据学情、表情等课堂要素的变化,适当引入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单选、多选、抢答等题型的互答,激发学生认知社会、了解区域经济走势的兴趣与热情,梳理出总量指标作用,实现知识到能力的潜移默化。正如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更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教师基于问题的案例诱导,不仅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促进教师乐于过程探索,而且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都在不断增加,这让课堂教学融入更多和谐要素。教师享受过程的愉悦,学生享受获取的喜悦。
四、基于PBL的统计教学设计编制注意事项
(一)系统性。统计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编排,依序分别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基础知识在于名词概念的辨识、归类,问题集中在图形的变化与计算法则,方法主要有归纳、递归、类比和演绎推理。因此,统计教学设计要改变支离破碎划分知识的弊端,要将若干相互有联系的事物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分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及系统与外界环境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综合各部分知识,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通过综合评价建构起与此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再经教师的提炼概括,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知识体系。如依据全国GDP数据对各个省分类,抓住核心问题,掌握分类标准,进行结构调整,还可比较七大经济区划的经济状况,进行经济政策解读,跟踪区域发展趋势。
(二)实体性。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是“一条被广泛采用的核心思路”的建构主义教学改革设想。正如拉丁语所说,统计原本就是收集和分析国家管理中需要的各种数据,如土地、人口、收入、税收情况等。随着各种报表、直方图、扇形图等的出现,人们可以更直观地观测相关变化。尤其14世纪左右,航海保险业伴随航海业兴起而出现。针对不同季节、不同路线航海出现事故的可能性的大小,合理确定保险金与赔偿金,需要大量地收集相关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判断。所以,统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悟”,主要是对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图形和数量的抽象,由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寻求相应的好的解决方法,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到必要的信息去解释实际背景。
(三)效用性。统计研究的基础是数据,但每一个数据都具有不确定性,也意味着会产生不断变化的结果。只有在确定的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数据,才可能获取信息。因此,统计学的研究依赖于对数的感悟,甚至是对一堆看似杂乱无章的数的感悟。通过对数据的归纳整理、分析判断,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由于方法多样,结论也就有异,以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实际背景的方法为满意答案。如研究某公司员工收入情况,平均数计算方法(高职)有三种,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种很难说哪个方法对哪个方法错。置于公司情境中,如果收入比较均衡,用算术平均数;如果收入两极化,用中位数。进一步引申问题,我们还可以对收入情况进行分类,分类方法还有多种。所以,统计关心的是好与不好,而不是对与错。
(四)探究性。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在“做”中“学”。现代职业教育更倡导“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统计教学设计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众所周知,统计学在本质上研究的问题是随机、非确定性的,要使学生能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就需要设计一条从收集数据到分析推断的现身体验过程。统计教学一般通过命题或选题的方式,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并让学生成为该情景的主人,学会收集整理资料,学会运用所学的所需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基本统计方法检验求证,在一堆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提炼信息、寻找规律,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在专业的教学过程之中。由此,学生不仅亲历探索与研究的全过程,实现“学会”向“会学”转化,而且还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在共同目标的引导下,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五、基于PBL的高职统计教学实施的思考
(一)转化冲突。PBL的教学理念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先问题,后内容”。面对问题,总会产生争议与冲突,既有学生个人之间的,也有个人与小组之间的,还有学生与教师之间、小组与教师之间的。加上信息的爆炸性,教师这个职业更富有挑战性,学习不再是短期行为、单一化行为,而成为多角度、多视角的探索活动,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判断分析能力……教师承担着船长、指挥家、公关经理等多重角色,通过自己的教学魅力调节课堂的氛围,寓教于乐,寓教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