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8篇

时间:2023-07-30 08:52: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

篇1

【关键词】农业经济;增长;农村金融;探讨

1.引言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经济基础,在与工业相比,我国农业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随着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农村金融发展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从农业发展角度出发,探讨了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之间的发展关系。

2.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内涵

在我国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农村金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由之前的包括农村信贷补贴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成为农村金融为一种新的信贷形式,且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机制。新的农村金融理论可以在利率波动情况下,避免金融环境的恶化,防止通货膨胀等市场危险。新的农村金融理论是立足市场,利用国家宏观调控,将通货膨胀合理控制以达到引导市场健康发展的目的。

3.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3.1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随着经济发展及我国金融业发展,国家在推动农村金融体系改革,虽然取得了定成效,但是还存在一定问题。一些主导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出台后,虽然对农村金融发展有推动作用,但是只停留在表面层面。一些银行等金融机构因为在农村无法取得利益,逐渐淡出农村金融市场,导致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限制农村金融的发展。

3.2农村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

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金融对资金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小企业在农村是主要发展力量,他们需要生产用的资金,而农民对资金的需求主要是生产及子女教育,这部分资金相对较少。而实际上目前农村信贷还不是特别规范,大部分金融机构对农村企业有投资却忽略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开发。信贷分配的不合理导致农村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3.3农村金融市场的限制问题

农村金融市场与城市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虽然在发展中,但是还是无法达到资本融入农民生活的。很多时候人们对于金融的概念还是不完全了解的,对金融工具的利用更是谈不上。长期以来,现代的金融利益在农村农民那是享受不到的,融资单一,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4.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4.1金融规模的影响

农村的供给与需求平衡是农业发展的促进因素。农村金融可以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更加合理,反之农业经济增长使得农村金融的用处增多。目前的农村金融还达不到供给与需求平衡的状态,农村的发展离不开资金及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规模小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增长的信贷要求影响农业经济增长。

4.2金融结构的影响

合理的金融结构可以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农业经济增长,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投资者以在投资时以较低的费用获得更多的利益资金,以生产提升生产。优化金融结构后,就可以满足更多的农民的需求,再之后可以找更多的融资渠道,促进资金流转,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3金融效率的影响

金融效率主要表现在是否能提高储蓄能力、提高投资转化率和提高投资投向率。科学的利用金融手段,可以使资金利用更合理。在供给与需求关系影响下,投资是会先选择收效较高成本较低的项目的,这符合资金合理调配的原则,为资金向更好的渠道流动创造了条件。

5.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探究

5.1建立模型

通过建立VAR模型,可以探讨模型系数的经济分析。模型是以数据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可以将系统中的每一个变量都作为变量滞后值的函数来建立出模型,相对于传统的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经济计量方法更可靠。

5.2指标挑选

我们挑选人均GDP总值作为农村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是因为它更精确。由于农村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缓慢,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农村金融工具就是存款和贷款,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作为农村金融的总资产,是相对准确的。农村金融投资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村经济的开放程度取决于国际间农产品的流动量,我国加入世贸后对外开放程度在扩大,农产品在国际间的流动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5.3数据确定

篇2

关键词:制度约束;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经济增长

在我国的农村经济增长过程当中,需要对农村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关系做出最大限度的研究,金融的发展在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增长当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金融的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其做出全面充分的研究,对于在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研究,从而最大限度的促进农村金融制度的约束和农业经济制度的约束,保证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对农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约束效应的制度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当中,我国的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都具备了特殊的地位和性质,因此在两者当中在拥有农村经济共性的同时,在特殊性方面也是具备的,其中在对两者的关系做出探析的时候,需要根据制度变迁的理论,来对我国的整体金融和农经济制度做出分析,通过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在两者当中具备着不同的基本特点:首先,在制度的变迁主体方面存在着不同。在我国的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过程当中,可以分为政府和农村经济主体两大类,其中的主次和内部构成并不相同。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主体都主要是中央政府的最高决策层,农村的经济属于一个从属的地位当中。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变迁,对制度的执行者和信息的反馈者也出现了不同的特点,需要进行权力的集中体现。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当中,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中农村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的地位显著提高,对于制度变迁也已经参与到了其中,但是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是以中央政府为主,因此农村经济主体推动的金融制度变迁还处于被抑制状态。其次在制度的变迁过程当中是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在计划经济时期当中,我国的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制度变迁都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因此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上表现更加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制度则表现出了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制度变迁的过程。最后在进行制度变迁的动因也存在着严重的不相同。在计划经济的时期当中,我国的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都是政府为实现其发展战略而强制推动的结果,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其主体是完全不相同的。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主要是政府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在市场化的改革方面仅限于停留在了经济发展战略的初期当中,因此需要对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做出平衡,因此需要逐渐的面向农村经济来进行发展。

二、农业经济和农业金融的关系

在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和农业金融之间的关系当中,需要对两者的关系做出分析,在本文当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出了分析:1.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农业的经济发展当中需要建立在完善的财政补贴制度基础上进行分析。在我国很发达的地区当中,对于农业的经济比重是相当重要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农业仍然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但是相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农业经济和农业生产当地的比例中是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的,因此农业而经济的发展和农业金融任然是我国地区当中的重点研究对象。2.农业金融研究在我国的农业研究过程当中,需要对我国的金融体制做出充分的研究,其中农业金融属于对非农业部门金融体制的一种扩展,需要是现在农业部门对资金流动和运转的良好操作。因此在不同的经济体系下,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业金融的支持需要保持全面的推动,利用不同的角度来实现不同。在我国的农村金融研究过程当中,通过对金融资产总量和经济金融程度进行研究之后可以发现,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要低。

三、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金融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的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对其在制度约束下的发展做出充分的研究,从而可以实现在相关的制度研究当中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原则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一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其对应的模型,其中一般的经济计量方法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的计量,但是经济理论并不能详细地说明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第二步,需要进行指标的挑选,在对我国的农村GDP数值进行挑选的时候,需要对农村的金融关系做出分析和研究,对于全部的农村金融总资产来说,需要除以农村的GDP值,就可以得到其发展的数值。第三步,是需要对农村的信用社贷款和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的总和进行统计和计算,其中的农产品进出口的总和是指农产品进口总额和农产品的出口总额,在对数值进行计算的过程当中,需要利用不同的方法来做出分析,方法分别是基于回归系数的检验和基于回归残差的检验。第四步,需要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来做出研究,其中需要利用模型结构来对其数值做出有效的检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对于我国的农业经济会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区分,由于在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在资本方面就缺乏一定的配置效率,因此可以通过对制度进行减小约束来做到减少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农业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并且可以通过对农村金融的发展途径来不断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对于不同的地区要进行不同条件的考虑,最终可以从根本上来对约束制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减少。

参考文献:

[1]殷红霞.我国家村金融发展的制度约束及其化解[J].商业时代,2008(8):71-72.

[2]周雪晴,向传学,徐琰玮,等.西部地区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与政策机制研究--基于贵州省的分析[J].商,2014(8):122-122.

篇3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业经济;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重视和支持,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发展农民、农村、农业已成为新时代农业工作的共识,我国出台了相关文件,颁布了支持“三农”发展的相关政策。

1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与优势

1.1有效降低金融风险

在传统经济环境下,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不大,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力度不够。此外,存在着许多不健全、不公正的金融交易行为,例如人为占用农业发展资金,利用农业贷款进行违规操作等,造成农业金融的混乱和不稳定因素。强化对农业金融发展的制度约束,是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的充分保障,也是农村金融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进行制度约束,可以有效避免农业金融发展中的市场混乱,对人为操纵金融市场活动进行集中治理,保障金融市场主体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避免农业金融资金的不当使用,造成不必要的金融农业风险。

1.2合理引导农村金融资金流向

我国农业金融在受到政策制度约束之前,存在着资金流向不合理、资金结构不科学等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农业金融向国有农场以及农业合作社等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倾斜,而对农村微型农业企业和个体农户的支持不足,造成农业金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由于缺乏政策资金的支持,许多农业经济中小企业和农户往往面临高息借贷的困境。而且许多由于非法集资,非法套取农业金融资金的人还存在着无法偿还金融贷款的可能性,他们或成为老赖,或继续高利借贷,给农业金融发展造成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政策制度约束对发展农业金融、规范发展方向和资金流向、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具有特殊意义。

1.3加快农村金融资源流转

农业金融的发展逐渐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改变了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方式。一方面,我国农业金融也在逐步规范自己的业务发展方向,积极地根据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金融服务模式,改变金融经营方式,在金融资源的配置和配置比例上也趋于合理,促进了农业金融资金的快速流动。并且农业金融积极主动地调整业务工作方向,积极向农业农产品销售领域拓展,农业金融积极投资于农产品销售渠道,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农业经济走上网络销售模式,对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能力具有特殊的金融支持作用。

2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

2.1定向支持重点农业产业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提高农业金融发展潜力,利用农业金融服务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农业金融支持重点农业产业发展的能力,建立现代农业金融管理机制,保障农业金融具有较强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强化农业金融的发展内涵。改变传统农业金融的发展方向,加大农业金融对农业农村产业孵化项目的支持和投入,支持农业金融业务的发展转型,促进农业金融拓展发展空间,改变业务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

2.2完善农村金融资金结构

就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而言,农业金融的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更为显著。通过金融支持,我国的农业经济得到了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帮助,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改进了农业机械技术,更新了农业发展的管理技术手段,先后形成了智慧农业等项目。因此说,农业金融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农业金融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金融资金结构失衡、资金向农业大行业流动、农业金融债务风险急剧上升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完善农村金融的资金结构,优化农村金融的资金业务比例,调整业务资金流向。农业金融可以根据国家政策调整资金供给方向,把资金投向微型农业企业、农村贫困人口、现代农村技术合作社等产业,利用国家的政策补贴,增加农业金融的收益点,还可以改善农业经济中资金不平衡的状况,使农业经济中的弱势群体获得资金流动,帮助这些企业和个人实现发展目标。

2.3保证农业金融资金合理流动

保障农业金融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农业金融的发展一方面需要金融资金的支持,但由于资本具有趋利性,因此在农业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许多金融资本都被高收益的企业所占有,如国有农场等。在某些急需资金的农业经济领域,财政资金的流动性较差,导致许多农业企业资金链断裂。而且,许多农业金融资金长期被大型国有农业项目占用,这些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周转时效长,造成了农业金融市场资金短缺。这一现象表明,我国农业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在许多领域都存在资金分配不均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农业金融产业的资金管理能力,提高社会资金流动的效率,提高农业金融的资金流动的预见性,保证农业金融资金的周期性合理流动,使农业各领域的资金分配趋于平衡。

3结语

篇4

关键词:农业经济;增长;农村金融;发展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诸多行业均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农业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产业,这些年来也取得了非常可喜的进步,不但农业生产力以及生产效率均有所提升,而且农业现代化状况也得到了改善,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出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农村金融发展为农业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支撑力量,因而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上具有了突出的作用。在这些发展状况之下,农业金融发展方式宣告诞生。深入探究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展具备了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农村金融发展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一是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完善十分有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农业经济要想取得发展,必须得到农村金融的巨大支持。首先是从农村金融组织机构来观察,一般都是以农信联社为本区域之中的示范性单位来进行服务的,如此金融机构主要服务于最广大的农户群众。其次是从农信联社的资源优势来判断,金融职能之所以能够得到尽情地发挥,主要就在于其能合理地分配相应的资金发展优势,而且还能缓解资金匮乏的实际状况,强大地支持农村地区金融行业取得新的发展。同时,还存在着信用联社的体制问题,主要包括了产权关系不够明确;既非从属于合作制也不应从属于股份制,而且还应能提升信用贷款对外发放的质量。因此,致力于提升我国农村金融行业之发展,确定农村信用联社所具有的产权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加之贷款等与之有关业务的不断拓展,必须创建合理的信贷规则,才能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资金的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农村金融结构上的持续改进有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积极改进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结构,这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具备了相当强烈的推进作用。同时,在金融结构调节之后,可很好地调整现实之中的实体经济,从而为我国农村金融产业的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从客观来考虑,开发我国农村金融,可不需全面满足农村经济体系之中的多元化之需求,这就应当对农村金融市场实施不间断的长期考察,而且随农业需求而落实改革来进行支持。在改革上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理应予以相应支持。比如,可以在健全融资体系、改进融资方式上加以支持。当前我国农村融资市场包括了外援融资以及间接融资等不同的组成部分,然而事实上此种融资已难以切实满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之所需。有鉴于此,唯有持续拓宽融资工作的各项途径,切实而有效地控制成本,有效降低贷款频率,才能够真正推动我国农村金融结构实现新的调整,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同步协力增加。当前,贷款融资和存款依然是农村市场之中最为常见的融资方式,但长此以往还是难以满足企业和个体业主的需求,因此,农村金融方式必须强化灵活性方面的改革,才能够让金融服务变得更加立体化与全面化。三是农村金融效率之提高十分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新的增长。与金融结构以及金融规模比较起来,金融效率能够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所产生的作用要稍微弱一些,然而其调控起来却更为便利。运用实践可以表明,为了切实发挥出金融的效率,对农业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推动作用,还需把平衡机制全面落实于农村金融组织机构的日常运作之中,从而有效地实现彼此之制衡,如此才可保障我国农业经济之增长及其所获收益。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量已成为未来发展过程之中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强化金融机构所具有的协调功能,不断提高金融工作的效率,才能够切实满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之所需。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实际状况分析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之中的作用已经出现了逐步弱化,这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实现我国农村金融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挑战。就宏观经济的发展而言,农业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功能。我国是举世无双的人口大国,和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的同样情形是,农业人口始终占据了我国人口总数之中非常大的比例。就当前实际状况而言,相当多的国家对于农业经济开发所具有的作用并未引起充分的重视,以至于诸多金融资源与机会均被用在开发别的产业上,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农业经济一直以来处在十分薄弱的地位上,同样也就造成了农村金融未能实现良性发展。笔者觉得,农业经济在诸多经济类型当中始终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别的类型产业只要得到了发展,肯定就会弥补农业经济在发展当中的各种不足之处,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实现新的进步,而实际上诸多不同经济类型和产业在其发展进程中往往都会产生极大的竞争性。对工业与别的产业的过度重视,就会造成农业人口出现进一步的减少,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实现新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不平衡的状况。

三、关于协调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推进农村信用联社体制改革

我国农村金融的不断发展,能够为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开发创设出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在此过程之中,农村经济为了能够得到更好发展,必须推动农村信用联社的体制改革,不断强化其对于现代农业经济开发所具有的正面推动作用。农村信用联社能够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然而农村信用联社所提供的资金又是相当有限的,且提供的时间比较短,这就会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化之发展。为此,在对农村金融进行改革时要对农村信用联社实行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改革,让现代产权制度能够运用到农信联社之中,这就十分有利于帮助农信联社明确自身所具有的产权关系,而且在联社的利率、税收以及收益等诸多方面更好地推动其发展。在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之中,要十分重视经济效益,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农信联社的经济效益,让其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经济利益回报,从而切实提高农信联社所具备的资金供给力,稳固其在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之中的核心地位,进而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奉献出更多的力量。在引入公司治理结构之后,就应当要求农信联社在发展中更为注重确定自己所具有的实际定位,在确保资金能够有效地供给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经营的范围,进而得到更多的记经济效益。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也就有力量来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更好地发展。

(二)发挥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进程之中,农村商业银行始终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创设出十分有利的条件。然而,结合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实际,只依赖于信用联社是极难满足农业领域产业化发展需求的。为此,一定要强化与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彼此合作。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崛起之中,应当通过分散化经营来增加市场份额。这是由于小规模农村金融机构只能提供小规模资金,然而由于我国农业经济往产业化进行发展,对资金所具有的需求在飞速增长。这就需要不断强化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发挥合力来满足农业经济对于资金所具有的各项需求。

(三)强化对民间资本的运用

在我国农业经济开发之中,民间资本所起到的作用正在变得愈加显著。通过大力引导民间金融往正规化方向加以发展,健全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开发体系,这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更快发展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就农村金融的开发状况来判断,我国农村信用联社的发展还不够健全,这就为各类民间资本发挥作用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然而,我国民间资本借贷还缺乏正规化的制度约束,因而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新的发展,其重要问题就是借贷的利率太高,从而极大地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开发的成本。因为我国农村金融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所以农村地区的民间借贷利率相当高。这一民间金融开发方式会极大损害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从而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有鉴于此,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应当紧紧依据农业经济的实际状况,强化对于民间资本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以此来推动民间金融往专业化、科学化、正规化方向加以发展。要不断健全规范化运行机制,对民间资本经营的范围、运转方式等实施严格监管,从而确保其能为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健全政府部门支持机制

对我国农村金融机制的健全完善来说,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政府部门应当依据当地农村金融的实际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健全的扶持政策,而且应当规定各相关部门各自的职责,从而健全对各方面的要求。应当建立健全合理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体系,真正做到产生问题时能够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政府部门还应不断增加对农业经济之投资,切实调整农村金融体系的税率,从而推动农村金融之中的融资发展,实现更为高效化的管理与服务。

四、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之下,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两者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不仅彼此影响,而且还彼此制约,一定要加以高度关注。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新的发展,就应当全面运用好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等两大关键元素,应用其彼此促进的作用形成巨大的发展力量,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只有我国的农村金融实现很好的发展,才能积极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新的增长。同时,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增长,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两者具有彼此联系的密切关系。

作者:马春紫 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路阁,赵海燕.论农村金融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农业经济,2013(07)

[2]张宇青,周应恒,易中懿.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民增收[J].农业技术经济,2013(11)

[3]齐英.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探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5)

[4]刘彩虹.关于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5(07)

篇5

经济发展是决定金融发展的基础,相应的金融发展又服务经济发展。不过,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发展的程度又有所不同,经济与金融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就会有所不同。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经济发展问题显得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中的核心部分,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合理发展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避免在认识上的片面性甚至错误性。 

一、相关文献回顾 

针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不少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下面,将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 

和张懿(2006)建立ECM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1991~2005年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互动关系。曹协(2008)结合结构建模静态分析与时间序列动态分析,从一个综合的视角来考察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于斐(2013)选取变量、查找数据和指标来构建计量模型从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的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的发展在长期稳定相辅相成的关系。张宇青、周应恒和易中懿(2013)结合空间计量方法,通过测量在不同的省域,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经济增长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和异质性,得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从显著到不显著,农业经济增长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在方向上从负效应转为正效应等结论。刘荣刚(2014)选取山东省作为样本研究,利用1986~2009年的真实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农业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是农村金融结构和农村金融效率,农业金融深化率的格兰杰原因是农业经济发展。田纪华(2014)从金融功能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分析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实现路径,得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基本态势。 

综合上述学者的研究结论,不难得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回归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长期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 

二、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一)指标的选取。金融发展的度量指标,考虑到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金融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获得性,我们决定选取时间系列相对完整、可信度比较高的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年末余额,即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之和与农业名义GDP的比率作为衡量农村金融发展的指标。经济增长的度量指标,能充分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能力的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采用人均农业名义GDP增长率作为衡量安徽省农业经济增长的指标。 

(二)数据来源。选择2000~2014年的全国人均农业名义GDP增长率R代表经济增长系数,金融机构存贷款年末余额与农业名义GDP的比率P代表金融发展系数,分别来衡量农业经济增长水平和农村金融发展状况。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其平稳性,由检验结果表2可以看出Pt和Rt均为平稳序列。

(二)OLS回归和统计特征。建立回归方程:Rt=20.93009+0.256975Pt,模型的R2接近1,P值为0.0000,可以得出方程统计量均很显著。金融发展系数的回归系数为0.256975,与经济增长系数有着强的正相关关系。 

(三)Granger因果检验。为了对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进一步研究,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从表3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滞后期为2时,R是P的格兰杰原因,P不是R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期为3时,R不是P的格兰杰原因,P不是R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期为4时,R不是P的格兰杰原因,P是R的格兰杰原因。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起决定作用,但是金融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金融随即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商品经济对金融有着不同方向的需求,这一点也决定了金融发展特定的结构、特殊的阶段和特别的层次。与此同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金融结构的不断优化无疑使得金融配置资源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进而也会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效率相应提高。但是,最终达到这一目的却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 

(二)政策建议 

1、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是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真正重视三农问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加工业。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农村改革,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

 

2、倡导和鼓励更多的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参与農村金融服务。为了打破对农村贫困、偏远地区金融服务成本高的偏见,需要合理制定定价策略,从而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并保持适当的盈利性。此外,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抓住农村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机,建立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通过提供多样性金融服务满足农村地区不同的金融需求。 

3、在农村经济发展初期,需要投入很高的资金进行生产,而且资金的回收期一般较长。此外,农业还存在着很大的自然风险。农村经济的资金严重短缺,农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资金自给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经济发展尚不成熟。因此,通过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农村金融服务的作用,从而有效带动经济发展。当然,政府通过各种政策促进各类金融机构扩大对农村资金的支持,例如采取税收减免政策,进行风险补偿或实行利率优惠等。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懿.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安徽省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6.11. 

[2]曹协和.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11. 

[3]于斐.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探究[D].山东大学,2013. 

篇6

【关键词】农业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关系

当前,在金融研究领域,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备受关注,但是,从相关研究成果看,绝大部分都是从工业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关于农业角度的研究少之又少。农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一定关系。因此,面对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加强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农村金融发展概述

(一)农村金融发展历程。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农村金融处于恢复阶段,并初步建立了新的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第二阶段,从1994年到1996年,农村服务性金融体系得到初步完善与发展;第三阶段,从1997年到2005年,农村金融体系进入改革时期,其改革的重点方向是强化对金融风险的预测与控制;第四阶段,从2006开始,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方向立足于创新,要求在现有金融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与完善,从而建立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

(二)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当前,农村金融正处于改革创新阶段,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从农村金融发展的总体态势看,其发展的水平并不高。目前,农村的大部分贷款集中流向于第二三产业,真正投入到农业发展上的贷款很少,这就致使农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从而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从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现状看,其规模与数量都无法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金融机制不够完善,其缓慢的发展速度致使农村金融的优势作用无法实现。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入发展,其创新性成果推进了农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2、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

2.1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在深入研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关系前,有必要明确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够从整体上掌握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当前,金融机构在进行农业贷款时,除农副影响值为正以外,对农业以及农民收入总量的影响都为负值,而农村乡镇企业贷款对农村经济的增长影响很大,因此,金融机构所进行的农业贷款在农业经济中的影响作用并不大。这就充分说明当前农村金融的发展滞后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因而无法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深入分析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的关系,是当前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也只有正确的把握好二者间的关系,才能将农村金融的发展推上崭新的高度。

2.2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的关系。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的关系集中表现在前者对后者增长机制的影响上。农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有效的提升了金融系统的效率,从而优化了金融资源的配置,这样就使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得到了提升,进而推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在农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的金融市场在竞争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金融行业的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金融的功能逐渐丰富化,在此过程中,就会增加自身的吸储能力。而储蓄率的提升就会使储蓄份额不断加大,这就带动了农村投资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但是,农村金融的发展也会导致储蓄率的下降,农村金融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使资本的流动性变强,进而金融风险得到分散,而储户能够根据自己所需随着在金融机构取得现金,这就使储蓄率下降。利率是影响储蓄率的原因之一,而由于利率是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而变化的,所以,储蓄率的升降是非固定性的,但是无论储蓄率升降,都能够充分的证明农村金融的发展影响到了储蓄率,从而影响到了农业经济的增长。农村金融的发展还通过“转化率”的方式影响到了农业经济的增长。金融储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金融投资转化,当金融发展水平得到提升时,其投资的转化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金融体系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具体转化过程为:金融体系首先通过吸储的方式,实现成本积累,通过支付信息成本来实现对所吸储蓄的控制,这样实现投资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就获得了利润。而在所获得资源中,存在着一部分无法控制的资源,这部分资源无法通过投资的方式进行利润的转化,因而便以存贷差的方式转入金融机构以及证券商。在整个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金融的运作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而通过成本的降低,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使农村金融走向了市场化的道路,这就为提高农业经济水平奠定了基础。

2.3对农村金融结构进行优化。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金融结构不完善的制约,这就需要合理地调整农村金融结构,充分发挥企业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具体而言,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融资上,通过贷款和存款两种形式的融资来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资金。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不断深入,农业经济的增长也越来越迅速,仅靠贷款和存款两种形式的融资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需要,这就需要调整和优化农村的金融结构,适当地增加融资渠道,打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方式,为农业经济服务。政府要深入考察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优化和调整农村金融结构。在农村基础建设方面,要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打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篇7

一、农村金融发展理论概述

农村金融,对于我国整个金融市场而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鉴于我国农业是第一生产力,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一直是业界不可忽视的存在。传统的农村金融理论,将农村金融分为了两个部分,其一是农村信贷补贴,其二则是农村金融市场。然而,时代的发展证明,如此划分农村金融,有着极其严重的弊端,对于农村经济增长而言,并无益处。因此经过多方面的研究与总结,全新的不完全竞争说法应运而生。传统的农村信贷补贴,在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是农村金融的主要推行政策,其是以政府干预为主要推崇方式,主张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政策实行补贴的理论。然而,这项理论要基于农村储蓄能力较低,农民可周转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对于现代农村而言,此方法已经无法有效促进部分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了。相对的,农村金融市场则完全否定了农村信贷补贴这种手段,该理论认为当前农村金融市场机制建设不健全,利率底下已经严重妨碍到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只有采用金融市场方式,才能有效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然而该理论对于部分落后山区而言,也有着不适合当前环境的弊端,从而在推行上也受到了诸多的阻碍。因此,适应我国当前发展环境形势的新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应运而生。不完全竞争理论支持政府维护通货膨胀率,并且反对政府为市场利率定价,只寄往政府采用相关政策辅助调节。与此同时,保证其他银行利润情况下低息融资,规划管理农村民间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的扶持与促进,确保贷款有效回收,出台有效扶持政策,从而引导与规范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是该项理论的具体主张。

二、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分析

本次在研究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关系的过程中,为了充分证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性,本文作者分别运用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三种方式对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及人均实际农业GDP四个指标进行了系统的计算与比较。

通过计算后可以发现,虽然人均实际农业GDP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在时展过程中都有着其不平稳性,但是其彼此之间却存在着一定的平衡关系。其四者之间的变动模式受对方影响,形成了当今农村金融业的现实影响结构。也就是说农村人均GDP是否增长,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在Granger因果检验的过程中,其分析结果显示,包括了农村金融规模、结构其是均与农村经济增长没有直接明显的关系。然而农村金融效率却对农村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虽然农村经济增长并不能有效的促进农村金融规模与结构有所变化,但是不得不关注的是,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效率的积极促进影响。其二,与农村经济增长推动农村金融效率有异,农村经济规模等对农村经济增长并无明显推动作用。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从而影响了我国农村金融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脚步,对我国农村整体发展,甚至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都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三、目前金融发展滞后的影响因素

(一)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滞后农村金融发展的首要原因在于,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的不完善。目前,商业性的农村金融组织在其职能上存在缺失,从而导致了金融体系扶持农村经济建设的稳定性严重缺失。举例来说,中国农行原本是政府特定的支持与扶持农村建设的商业银行,然而,由于农业当前在经济发展中存在落后性与弱质性,从而导致了农业银行自身运营的机制产生问题,迫使其不得战略调整,最终减小了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扶持力度。当然,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相比,政策性的农村金融机构则偏向了边缘化。这种边缘化表现突出的是农村发展银行其建设初衷并未与现行状态达成一致,只进行农副产品放贷服务的发展银行,已经大大滞后了农村金融发展。当然,金融工具的缺失与服务手法的单调也大大影响了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完善性,从而造成了金融发展的滞后现象。

(二)农村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契合

与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相对比的,农村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无法契合,则是目前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另一诟病。农村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无法契合的主要缘由有两点:其一时农村金融机构在整体的布局上无法达到合理化。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东部发达地区分布较为密集,相对的,中西部比较落后地区的密度反而较小,这样与经济结构需求完全不符合的金融机构密度,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协助农业经济发展的进程。其二农村贷款的发放结构不合理也造成了农村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契合度不够的现象产生。在普遍经济学上来说,经济发展水平将决定金融发展的水平,而对于农村经济这种封闭式的经济形势而言,其所建设的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封闭性。而正是这种封闭性,导致了农村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上不得不考虑农业经济的滞后性现象与弱质性特征,而将贷款形势发放到一些乡镇企业中,从而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受阻现象的产生。

(三)农村金融机构效率不高

农村金融机构效益不高,也是滞后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目前农村金融运营环境而言,其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其在运营过程中的效率普遍不高。目前,越是落后贫困地区,贷款需求主体的居住环境就越为扩散,这种扩散性在中国地大物博的广大农村而言,为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带来了非常巨大的挑战,从而使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发放与监管上存在着一定难度,影响了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与地域性广带来的麻烦相比,管理体制的落后是金融机构自身内部的缺憾,正是这种管理体制的落后,造成了部分农村信贷业务技能的失灵,从而使农村金融机构的存在价值大打折扣,机构的工作效率也无法提升。当然,农村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过差,是影响其工作效率的又一大隐私。由于从业人员水平不高,从而使很多相关政策无法有效落实与开展,从而造成金融机构的低工作效率。

(四)政府干预方法不科学

政府干预方法的不科学,是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政策因素。传统意义上来将,政府的有效促进与引导对于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建设将拥有有益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政府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管控上尚属于国家严格管控范围内。者不但失去了利率自身调节的杠杆作用,同时也是农村金融资本变得调动不灵活,使整个金融资源形如死水,不利于其与社会资本合流,共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另外,政府对农村内部非正规性的金融资本管控的严格,也是造成了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又一干预不科学政策。目前,政府之所以排斥非正规性金融资本,其主要原因在于该资本存在一定风险,而另一原因则是非正规性金融资本干扰了政府对农村金融的管控工作。然而就目前看来,非正规性资本的顽强生命力已经使其资源走入了“灰色”的误区,从而变成了更加危险,滞后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金融发展滞后影响因素疏导办法

(一)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

面对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现象,合理有效的疏导办法将可行之有效的改善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并且推动整个农村金融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在改善农村金融滞后的众多因素之中,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应为重中之重。之所以如此强调金融体系的重要性,因为其是整个农村金融的建设基础,只有农村金融体系得以完善,整个农村金融环境才可以得到改观。所以,在构架金融体系之时,首先要完善农村金融机制,有效应用政策、商业金融机构,规划发展非正规金融机构,从而形成国有资本与民有资本互相扶持,共同促进,从而达到金融机制的合理化与现代化,保证了其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其次,创建全新形式的农村金融产品,丰富化农村金融工具,将信贷、信息等与网络系统结合,并退出小额贷款的多种新形势的农村金融产品,从而达到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的结果。

(二)合理化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关系

确保了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的基础上,调节当前金融机构现状,使其与经济结构达到合理化契合,是目前调节金融机构组成的重要出发点。因此在农村金融机构建设过程中,应该大力扶持与推动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的合理建设与运营操作,从而使其可以推动我国中西部经济结构整体转型,确保经济发展脚步。另外要重视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力与生命力,肯定与理解其发展的必然性与推进性,通过正视与积极引导,最终达到其与国有金融资源主体的共同作用,保证其安全性、稳定性与规范性,从而促进其金融结构合理,并与经济结构构建成良好关系,推动整个金融机构与经济结构彼此促进的结果。

(三)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效率

在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地域性广这一物理性难题,如何有效的架设合理的监管、扶持网络,从而确保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扶持政策有效落实到农业经济之上,是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首要问题。合理应用网络化建设,走访调查各地区形式,建立统一的农村金融信息网络,将可以高效的了解到目前农业经济实际状况与农业需求,从而更快速高效的反应,提升金融机构效率。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内部的管理加强也是确保机构效率提升到重要手段。充实当前农村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其内部管理与金融管理手法技巧,对于整个金融机构效率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构建科学化干预政策

篇8

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已经全面开展新农村的建设。这一壮举不仅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使一些农产品的生产也逐渐饱和,并且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水平。但是,由于受到国内外激烈市场竞争的影响,要想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可能会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本文对市场农业经济的培育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了重点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

 

一、我国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1.消费者的需求决定农产品的生产

 

在现在的市场农业经济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一直是农产品发展的关键,而且还会对农产品的生产结构、销售情况等产生严重的影响。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农产品生产者为了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在大力销售已经推出的农产品的基础上,还在持续推出全新的产品,从而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虽然现阶段农产品的种类一直在改变,但是消费者的需求仍然没变,因此,我国市场农业经济农产品的生产都是在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

 

2.农业经济趋向国际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农产品也逐渐进入了国际市场,使我国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变成为了国际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变的更加适应农业市场的发展,充分满足了市场发展的需求,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3.对农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农产品的质量、产量以及价格等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而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上升,对农产品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想使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其质量是最有效的方法。从农产品供求关系出发,在产品供大于求时,产品的质量通常都会对其销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市场农业经济培育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1.围绕市场的需求不断发展

 

对于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而言,一定要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农业生产,创建相关的农业生产基地,从而实现市场农业经济的培育。另外,还要对市场的变化引起重视,如果市场的需求量比较大,就要根据地区的优势来进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创建,促进企业龙头的建设,推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再有,还应该转变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理念,在进行农产品的生产时,预测市场的消费水平,有一些地区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限制,经常会忽略市场消费需求的作用,导致农村经济不能实现持续发展。所以说,要想实现市场农业经济的培育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一定要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农产品的生产,提高企业的销售水平。

 

2.创建农业市场的种植基地

 

一般来说,消费者都希望能够买到质量好、无公害以及价格合理的农产品,而且还要在人们需求的基础上稳定供货。因此,可以在适合的地区创建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种植基地,可以专门向国外市场进行流通。拿吉林省来说,松辽平原地区是种植玉米最适合的地区,所以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该地区的土质、气候条件以及各种优势条件来创建玉米种植基地,从而提高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该地区的玉米还可以向国外市场销售,实现农产品市场化的营销,进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销售效率,增强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3.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体制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受到市场规范化的影响,我国的市场农业经济体制一直在不断完善,但是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体制还不够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农业经济不能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而且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来保障市场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因此,一定要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标准,建立健全的市场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尤其要对农产品质量体制的建立引起重视,对农产品的销售情况进行控制,进而提高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4.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

 

在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只有具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才会将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带上正轨,提到更高的发展层次。在进行人才的选择时,要采用竞争上岗的机制,避免出现腐败的现象,而且对于综合水平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人才,要适当的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进而加强工作人员的动力。另外,企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掌握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时俱进,从而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一定要加强市场农业经济的建设,而且还要在我国市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现市场农业经济的最大化。另外,我们还可以创建农业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农产品的生产,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