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08:52: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村金融行业发展趋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金融 银行 经济 转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猛,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因此,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银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银行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12.72万亿元,负债总额196.40万亿元。从机构类型看,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分别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36.6%、18.8%、13.5%和11.9%。其中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迅速,2016年各月总资产以及总负债增速与上年同期增速率均在16%。然而近年来,不同于以往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在新常态的背景环境下,我国银行业整体规模稳中有升,但规模增速也有所放缓。
(一)利差空间逐步压缩,积极转变盈利模式
从银行收入结构而言,存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2015年我国银行业利息净收入占整体收入的57.7%。其中企业贷款一直在商业银行贷款中占据着主要部分。然而,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在流动性改善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利差空间被逐步压缩,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平均水平持续下降。面对经济新常态,存贷利差收窄的趋势,我国银行业积极进行调整,积极转变盈利模式,正在经历着一系列变化,如依托电子科技技术,由传统物理网点向智能化、轻型化网点方向转型。2015年,银行业离柜交易达1085.74亿笔,离柜交易额1762.02万亿元,同比增长31.52%,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交易额分别同比增长了122.75%、171.64%、195.67%、28.18%。
另一方面,在传统贷款业务方面,公司贷款持续增长,贷款投向不断优化,“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较快,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持续提高。小微企业新增贷款2.11万亿元,增量占同期企业新增贷款的38.1%;同时,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个人金融产品和服务也随之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我国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为104,357亿元,2014年为189,520亿元,2012-201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01%,增长显著。此外,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以16家上市银行为例,2015年共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461亿元,同比增长15%,新型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显著上升。
(二)市场结构日益丰富,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从各类银行发展情况来看,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日益丰富,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小银行市场份额迅速提升。2016年第一季度末,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类金融机构总资产占比同比分别提高0.35、0.9和1.68个百分点,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占比下降2.9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进程加快,进一步实现了业务结构综合化、客户结构均衡化和收入结构多元化发展。另外,我国银行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5年末,总计22家中资银行开设了1298家海外分支机构,覆盖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
从银行资产情况来看,收到近年整体经济下行的影响,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普遍出现“双升”的情况。
二、我国银行业发展趋势
从国际上来看,全球经济尚未脱离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和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结构性问题将继续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从国内经济状况来看,经济总体仍将处在去产能、去库存的过程中,从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向消费和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变。随着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形势也日趋复杂,一方面是供给侧改革将促进部分行业、企业产能出清、提质增效,但也会对银行资产端产生一定冲击,银行业需要不断提升防风险能力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银行业高利润增长的时期接近尾声,在改革、创新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银行业自身发展转型的任务更为艰巨。
(一)调整收入结构,探索新盈利模式
在银行的利息收入增长普遍乏力,净利润的稳定主要依赖非利息收入的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银行业将呈现净利息收入占比持续下降、非利息收入占比持续上升的趋势。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下,各银行通过业务联动、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协同发展等途径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另外,随着商业银行向轻资本模式的转型及不断深化集团内协同效应,以、私人银行及资产托管为代表的及管理类业务将呈现较为突出的发展势头。
(二)结合信息技术金融创新,提高服务效率
信息科技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为传统银行业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互联网金融注重客户体验、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重视客户全方位数据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的收集,并据此分析和挖掘客户习惯,预测客户行为,有效进行客户细分,提高业务营销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用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增强用户黏性。客户需求已部仅限于快捷的贷款,更包括结算、理财、咨询等在内的金融服务,未来银行业应满足这些金融需求,同时打造线上线下服务的一体化。
(三)继续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小微和“三农”发展
目前我国服务大型机构的体系比较完备,但在服务小微和“三农”领域存在明显的不足。在农村金融政策频出的支持下,银行在“三农”领域的布局也正加速推进。预计未来银行业将跟随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精品化的发展趋势,以规模种养农户、农机大户及国家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重点,积极增加信贷投入,提供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投资理财、外汇结算、农户便捷交易等综合服务,以此为新增长点。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阶段的同时,传统的银行盈利模式已不可持续,银行业也被推到了转型的风口浪尖上。在政策的推动下,不少银行在积极挖掘已有市场与客户的同时,也在开拓新的市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兴起,信息技术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极大的解放传统银行服务过程中的低价值、重复性操作工作,各种散落的数据也将重新被识别、收集、整合和挖掘分析,为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提供了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陆岷峰,汪祖刚.“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发展新战略的研究[J].西部金融,2014(10):10-14.
[2]张晨武.新常态下银行业发展之思考[J].品牌,2015(1):84-84.
[3]巴曙松.客观看待中国银行业发展前景[J].中国银行业,2016(4).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科技的发展之不断加快,中国市场经济的网络金融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其原生创新和国际借鉴皆有发展。话虽如此,综合考量目前状况依然可以发现网络金融行业现状并不能称之为十分成熟,所以当下业内从业者和行业研究者应该认真分析相关问题,找出解决之道。下文就将针对网络金融在金融行业的发展状况,综合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将发展进程已经出现的问题一一进行分析讨论,并积极提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法,保证网络金融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博得更良好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网络金融;现状及其发展;未来趋势
0 引言
纵观我国现行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可以清楚地发现,网络金融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行业发展分支众多,无论在哪种类型的金融业务方面,网络金融的发展都与其息息相关。因此,伴随如今国内与世界同步发展的金融发展态势,网络金融将持续进行高效的发展,与此同时其市场份额也将不断拓展,最终全面融入我国各个金融业务的发展中去,成为与传统金融通道相抗衡的新型金融业务发展趋势。
1 网络金融的兴起
说到网络金融的兴起,可以说这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网络金融也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电子金融,这种金融业务发展模式是借助现代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向广大客户实现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正因为这种金融业务处理模式大量借助了网络平台,因此更具有全面性和高效性,让客户的业务要求可以基本达到有求必应,实现了一体化和人性化的金融服务要求。从各个国家对网络金融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从经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网络金融都占很大比重,在金融行业已然呈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发展模式进发。纵观未来,这种发展态势将会更加激烈,渐渐占领整个金融行业发展的市场份额。这种现实情况的发展提醒我国各个金融行业发展人,务必迅速将网络金融与世界金融之间的发展关系理清,真正将网络金融重视起来,让其对我国金融行业发挥更加有利的积极作用,以紧跟世界金融发展步伐,展现我国金融发展的巨大潜力。
2 网络金融产生的背景
2.1 网络金融发展的源动力是世界经济一体化
在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之间,世界金融行业格局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利用很多新兴的金融发展模式实现了金融发展的变革,例如金融法律大幅改变、金融管制程度开始放松、金融机构得到充足等发展模式,这些金融变革的发展无不向世人展现一个事实: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然渗透到世界金融行业的发展中去,并潜移默化地引领着金融行业向一体化进程发展,世界银行也将改变固有发展模式而转向全能银行的发展模式。而在市场中的表现就是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与金融行业的相关业务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互联网的平台更多的应用到了金融交易中来,各个金融行业之间的业务发展也将因为互联网平台的高效性实现更加良好的金融合作。
2.2 网络金融发展的推动力是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普及
自从计算机技术被带到普通大众家里之后,网络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因为网络经济模式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展态势良好,所以如今的电子商务也乘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之风被带上了轨道,将由如今的初级发展阶段走向更新一步的变革和发展,现在的网银和网上支付使用的支付宝这两种交易模式就是良好的经济改革的体现。网上交易模式从发展之初就备受争议,这不仅考验着银行交易系统的完善性,更考验着虚拟网络世界的安全和可靠性;除此之外,更要求以往拥有固定经营模式的银行和金融网络服务平台要达到完美的结合,让客户在利用网络交易工具的时候能够放心,要做到这点就要求两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适应地发展自身业务,相互推动地提高网上交易模式的可靠性,让网络金融模式在新兴的挑战和多变的环境下寻得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
2.3 网络金融的技术基础是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关于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的高速发展,普通的计算机网络用户是深有体会的,而这种网络信息技术不仅仅对千家万户具有深远影响,更对金融行业具有重大影响,它让金融业务的处理效率得以百倍提高,网络系统的自动处理功能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劳动量,更让金融业务实现了网上操作,让虚拟的世界成为现实交易的良好平台。具体分析可以将其益处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的自动处理功能。这种网络金融业务处理功能不仅减少了人工处理的劳动量,更降低了人为金融业务操作的错误率,而且简化了业务处理程序和操作流程,在时间上取得巨大优势;第二、业务处理潜能可创造性。网络金融技术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初步实现了虚拟业务处理的便捷性,而网上业务处理还可以发掘更多更方便的业务处理功能,技术研发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潜能不断创新出适宜于金融行业业务发展的网络工具;第三、相互合作,共同发展。金融行业使用网络信息技术不仅仅实现网络金融业务处理的高效性,更推动了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这两者相互推动,将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金融行业发展和网络技术发展共同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
3 网络金融的发展趋势
3.1 打造服务水平更全面的网络金融模式和创新效果更丰富的金融产品
众所周知,网络信息技术中包括数据库和各项数据处理在内的各项信息技术处理方法的广泛应用,为如今网络金融的良好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技术基础和发展平台。在这种情况之下,网络金融行业的发展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如今的发展成效,而是应该趁势头正好,利用这些越来越完善和不断成熟的信息技术,并通过金融企业人睿智的市场洞察力和发展眼光,发现客户的越来越多变的要求,从而打造服务水平更全面的网络金融模式和创新效果更丰富的金融产品,让网络金融发展之路不断快速前进。 [3] 此时,如何把握现在新兴的大数据、云计算的基础平台变化,就是值得大家研究的问题。
3.2 各种金融服务品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由于网络金融模式的服务在广大客户中渐渐开始崭露头角,在不远的将来,这种金融模式将占领金融服务的大多数市场份额,不可避免地,网络金融服务的工作者和行业领导者也将越来越多。虽然这种发展态势是优良的,但同样少不了的是面对客户挑剔的眼光和越来越专业的要求,客户也必将对其进行严格甄选,因此,在严格的市场选择之下,网络金融服务业的品牌效应将逐渐展现出来,各种金融服务品牌也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品牌效应的产生可以让客户从众多金融服务提供者中辨别出更加安全可靠、信誉度更高的提供者。
3.3 网络金融服务逐渐趋于标准化和个性化
由于网络金融服务行业的工作方式较传统方式有巨大的改革,其工作环境十分特殊,需要服务的客户种类也越来越多,因此其业务操作就具有很强的标准化和个性化特点。这就要求网络金融服务业提供者在服务于不同客户时要依据客户的不同特点和要求,量身定做具有个性的产品。通过这种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流程可以让网络金融服务越来越具有人性化特点,让越来越多的客户产生信任和长期合作意愿。[3]
4 对我国现行网络金融的发展提出建议
4.1 打造网络金融服务的品牌效应
我国现行金融行业发展模式有多个不同的分支,包括金融控股公司在内的多种金融模式共同竞争市场份额,但是金融行业的企业发展仍然保持单一的金融模式。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发展致力于打造属于自身金融模式的企业金融品牌,这种方法很好地为自身建立金融业务的业内名誉。网络金融模式的金融行业发展也同样需要打造网络金融服务品牌,让自身的企业信誉迅速提高,带领其他网络金融服务也逐步成长。
4.2 培养网络营销服务的多样化
如今网络营销方式是网络金融服务最重要的一种经营方式,它的营销状况决定着金融网站利润走向。在现行的金融网站业务处理状况中大都缺少统一法定的服务定价,这种情况考验着金融网站的网络营销手段和能力。随着客户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平台寻找高要求的金融服务,网络金融服务要及时准确地捕捉客户的社交信息,通过发展和创新更符合客户体验要求的金融服务项目来推动网络营销的发展,从而促进网络金融服务的全面发展。
4.3 紧跟时代步伐更新网络金融信息服务理念
随着世界金融行业发展的高度信息化,互联网这个共享的平台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更考验着我国金融行业对巨大信息量的把控和对顾客越来越高要求的满足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网络金融服务业不仅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信誉和服务效益,更要从服务理念出发,针对整个业务流程和后期的售后服务与客户的体验感受,对网站各项功能创新出更加现代化、人性化的操作平台和服务方法。只有从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趋势双向考虑,宏观把控好顾客走向和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在市场竞争中展现自身的网络金融服务优势。
5 总结
总之,我国网络金融服务业应该紧跟时展步伐,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上双管齐下,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要在基于现有技术基础的服务之同时,紧跟技术变化,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琴,王海权.网络金融发展趋势研究[J].商业时代,2013(03)
[2]祁敬宇.浅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一体化问题——兼论政府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J].《2011北京两届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2011(10)
面对汹涌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作为金融企业,尤其是农村金融领域的一员,如何融入时代大潮,做大数据时代的弄潮儿,是每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金融家,是每一家矢志于长远发展的金融企业所必须思考的话题。从2006年开始,山东潍坊市农信社将新资本协议的先进理念与农村金融实际紧密结合,不断学习、探索、实践、提升,逐步建立起了具有农信社特色的风险管理体系,运行实践和效果证明了新资本协议先进理念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适用,也不经意间用大数据这个现代化、时代化的思维和操作,叩开了现代金融管服务之门。
潍坊农信的大数据应用实践
2006年开始,潍坊市农信社学习、借鉴新资本协议的先进管理理念、方法,从树理念、建系统、抓考核、控风险四个方面逐步在农村金融土壤上探索实践全面风险管理,在对客户数据采集、分析、运用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一条符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潍坊农信系统32万个客户中,以农户、个体工商户为主,企业客户仅有4314个,行业以农林牧渔中的种养业为主,且客户群体个性化强,财务特征不健全,合格数据样本较少,基础数据质量较差,可借鉴的外部同质数据甚少。2007年,潍坊市联社立足自身实际,以内部评级法(IRB)为核心,自主创新研发了“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客户细分、行业细分、产品细分、担保方式细分和按村管理等鲜明的特色,实现了风险分类流程化管理,实现了客户、产品、行业等多维度的年度及累计违约率、违约损失率、预期损失率、风险度等风险计量,宏观和微观预警,信贷管理人员风险业绩计量等功能,为实施信贷产品组合管理、风险绩效考核等奠定了数据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风险管理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已积累客户信用等级、客户类型、行业、债项信息等19亿个数据项目,跨越5个年度的历史违约数据53万条,为巴塞尔协议要求的内部评级模型准备了充足的基础数据。目前,基于客户基础数据构建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模型构建,已经能够实现以下三大功能,即信用风险管理功能、内部评级功能和风险预警功能。
大数据在潍坊农信系统风险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促进了全市农信系统的整体转型升级。经营理念上由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变,管理机制上由外部约束向内部驱动转变,经营模式上由指标型向经营型转变,管理方式上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全市资产运营质量、抗风险能力、经营管理效益大幅提升。
大数据思维及运作模式解析
潍坊市联社对基于客户信用等级、客户类型、行业、债项信息等19亿个数据项目的组合、分析,很好地实现了上述三大类的数十项功能。从实践应用大数据的过程看,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方面的思维及运作模式值得深入关注:
(一)大数据分析对内部管理提升和客户精准营销的“倒逼”机制正在形成。从风险防范开始入手,我们的数据积累正越来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是从内部管理看,从客户信息分析开始,我们目前能较为清晰地描述面临的信用风险,很好地实现风险预警。对债项风险的进一步剖析,“倒逼”我们进行内部风险防控和管理流程的再造,进而推动我们实施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整个流程银行构造。从实践看,包括近几年推动实施风险专管员、信贷执行利率适时调整、信贷流程再造、网点转型战略等,都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后,对内部管理流程的再提升和对经营决策提供的科学参考。二是从外部经营看,基于对客户的信贷需求、风险偏好、行业发展偏好等的深入解析,通过科学模型的嵌入剖析,潍坊农信对国家产业政策、信贷需求走势、行业发展趋势有了更精准的定位和把握,这“倒逼”我们为了保证经营的稳健,必须对信贷投放的行业、客户等进行有效筛选,并严格执行。
(二)客户信息的客观分析,初步实现了对客户的素描“画像”。农村金融客户的特点使得农信社不能够完全套用大银行对客户的关系维护和管理,而农信服务客户群体的特殊性,需要建立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服务模式。基于当前的系统,潍坊农信可以在对大量农村客户近十年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实现对信贷客户进行素描“画像”,并据此对新进客户的信贷需求进行合理的量化权衡。
(三)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利用将形成农信社在农村金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近两年来,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其他商业银行“城市包围农村”的竞争格局下,农信社要打赢农村市场保卫战,只能依靠这些年来积累下来的数据优势。深入掌握、分析这些数据的应用,掌握小微企业的发展动态,解决小微企业贷款融资难融资贵中的成本问题,解决小微企业风险防控力度不足的问题,为农村市场赢得三到五年提前谋篇布局的先机。同时,数据深层次分析应用将使农信社对农村各行业未来的发展有更加清晰合理的预判和分析,使正在推进的农村服务转型更加贴近客观实际,使内部业务流程的优化更加迅速和顺畅。
大数据在农信系统应用前瞻
面向未来,潍坊农信正在着手构建一个基于客户数据的全方位的应用体系,在前期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以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关键词:差异化经营;基层;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187-01
1 邮政储蓄银行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20年来,邮政储蓄通过在负债业务上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自己在基础零售金融业务方面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
(1)网点优势。目前,邮政储蓄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汇兑营业网点4.5万个,国际汇款营业网点2万个。其中,有近60%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成为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
(2)品牌优势。多年来持续经营形成较高的客户认知度,特别是在偏远地区,邮政储蓄的品牌更是深人人心。
(3)规模优势。作为全国统一的法人模式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不仅能够做到系统内的资源优质分配,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具有全国一体化的储蓄、汇兑、中间业务信息系统。
(4)成本优势。邮政储蓄银行依托于中国邮政的运营体系,作为邮政普遍服务的一部分,基层网点的设立时间长、运作经验丰富,单位成本低。在此基础上新开展更多的基础金融业务所增加的边际成本较少。
(5)文化优势。多年来,邮政储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的提供基础金融业务,锻炼了一支了解群众基本需要、服务能力强的基层工作队伍,树立了为广大城乡居民服务的企业文化。
相对于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比较优势,邮政储蓄银行由于资产业务开办时间短,特别是参与大型企业融资和项目融资的经验有限,综合化经营也存在下列明显的劣势:
(1)对企业经营和行业发展了解有限,企业客户营销经验和能力不足。邮政储蓄多年来未开办企业业务,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需求了解有限,同时缺乏行业和企业分析技术。持续性的企业客户关系尚未建立,企业业务营销能力有限。
(2)风险承受能力和管理能力有限,业务开展范围有限。邮政储蓄银行资本金有限,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3)产品创新和基础服务深加工能力有限。
2 邮政储蓄银行实施差异化经营的四个领域
(1)挖拥有效播求,为“三农”服务。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和网点无法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是金融服务不足的主因。我国的二元经济特点决定了农村、农业和农民弱势性,有效金融需求挖掘难度大,农村业务成本与收益不匹配。但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农村地区对存款、贷款和结算三大传统业务的需求最大,在这类基本金融服务的提供上,邮政储蓄银行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挖掘、培育“三农”的有效金融需求能够成为邮政储蓄银行错位竞争的一个切人点。
(2)全面开展城乡居民的零售金触服务和社区银行服务。当前各商业银行均将利润较高的高端客户理财服务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很多中低端客户的金融需求都被忽视了。邮政储蓄银行应利用邮政金融传统的比较优势,开办符合我国居民财富结构现实,适合居民大众、社区的全面金融服务。提供“便捷、低廉和可靠”的基本金融服务,填补市场真空地带也是差异化竟争的重要手段。
(3)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金融服务。在开展个人零售信贷业务的基础上,利用其经验开展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发挥邮政储蓄深人基层的信息优势,有利于挖掘信贷需求,防范信贷风险。
(4)资金批发业务。邮政储蓄银行资金规模大,自主运用资金规模已经超过一万亿元。如此巨大的资金规模可以有力的支持各级城市商业银行、城信社、农村金融机构和社区、村镇银行,为他们提供稳定、长期的资金来源。
3 邮政储蓄差异化经营的实施
(1)坚持邮政储蓄的服务精神。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基础金触服务。20年来,邮政储蓄银行一直为城乡居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这不仅是今后邮政储蓄银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多年来塑造邮政储蓄品牌价值的核心体现。邮政储蓄银行今后新业务的发展也只有在维护、发展现有网点和客户的基础上实现,坚持邮政储蓄的服务精神,以为客户服务为核心,正是“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
(2)学习世界邮政金触先进经验。做好产品创新和精细化服务。世界各国邮政金融依托于邮政普遍服务的网络,都在继承和发扬邮政服务的公用型和普遍性原则,以为客户提供全面、满意的金融服务为己任,不断开发出灵活、新颖和实用的金融创新产品。荷兰邮政银行把自己比作没有门槛的金融商店,以“方便、可靠性”为最重要的服务理念。在竭力向客户提供便宜且通用化的标准产品的同时,时时跟踪客户需求,创造出“便士账户、贷款专线”等新产品.德国邮政银行在日常经营中提出了“产品、网络、技术和业务创新”四大战略,以支付转账业务为核心,创造“活期账户邮政划拨、家庭储蓄贷款和一站式购齐”等新产品.日本、韩国的邮政银行也都推出了各种“一台清”的全面服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也应向世界先进邮政金融企业学习,在现有存、贷、汇基本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方便、便宜和可靠”的高质量金融产品。
(3)发挥深入基层的信息优势,激励自下而上的业务创折。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不仅仅是邮政服务的窗口,也是信息收集的最好渠道。20年来邮政储蓄高速发展的负债业务培养了一支了解群众基本需要、服务能力强的基层工作队伍,他们了解基层情况和居民的实际金融裕求。邮政储蓄银行应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将其转化为切实的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这也是体现邮政储蓄银行网点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4)正规金融向非正规金融形式学习,开拓农村信贷市场。邮政储蓄银行要想为“三农”服务必须解决农业金融市场很多固有的难题,实现“三农”经济与金融机构的和谐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众多非正规金融形式,操作简单易行、灵活、便捷,有信息化的优势,监督控制能力强,搜长于小额个人和中小企业贷款。邮政储蓄银行在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时向非正规金融形式学习能够更有效的开展业务、控制风险。
关键词:差异化经营;基层;金融服务
1邮政储蓄银行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20年来,邮政储蓄通过在负债业务上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自己在基础零售金融业务方面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
(1)网点优势。目前,邮政储蓄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汇兑营业网点4.5万个,国际汇款营业网点2万个。其中,有近60%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成为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
(2)品牌优势。多年来持续经营形成较高的客户认知度,特别是在偏远地区,邮政储蓄的品牌更是深人人心。
(3)规模优势。作为全国统一的法人模式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不仅能够做到系统内的资源优质分配,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具有全国一体化的储蓄、汇兑、中间业务信息系统。
(4)成本优势。邮政储蓄银行依托于中国邮政的运营体系,作为邮政普遍服务的一部分,基层网点的设立时间长、运作经验丰富,单位成本低。在此基础上新开展更多的基础金融业务所增加的边际成本较少。
(5)文化优势。多年来,邮政储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的提供基础金融业务,锻炼了一支了解群众基本需要、服务能力强的基层工作队伍,树立了为广大城乡居民服务的企业文化。
相对于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比较优势,邮政储蓄银行由于资产业务开办时间短,特别是参与大型企业融资和项目融资的经验有限,综合化经营也存在下列明显的劣势:
(1)对企业经营和行业发展了解有限,企业客户营销经验和能力不足。邮政储蓄多年来未开办企业业务,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需求了解有限,同时缺乏行业和企业分析技术。持续性的企业客户关系尚未建立,企业业务营销能力有限。
(2)风险承受能力和管理能力有限,业务开展范围有限。邮政储蓄银行资本金有限,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3)产品创新和基础服务深加工能力有限。
2邮政储蓄银行实施差异化经营的四个领域
(1)挖拥有效播求,为“三农”服务。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和网点无法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是金融服务不足的主因。我国的二元经济特点决定了农村、农业和农民弱势性,有效金融需求挖掘难度大,农村业务成本与收益不匹配。但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农村地区对存款、贷款和结算三大传统业务的需求最大,在这类基本金融服务的提供上,邮政储蓄银行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挖掘、培育“三农”的有效金融需求能够成为邮政储蓄银行错位竞争的一个切人点。
(2)全面开展城乡居民的零售金触服务和社区银行服务。当前各商业银行均将利润较高的高端客户理财服务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很多中低端客户的金融需求都被忽视了。邮政储蓄银行应利用邮政金融传统的比较优势,开办符合我国居民财富结构现实,适合居民大众、社区的全面金融服务。提供“便捷、低廉和可靠”的基本金融服务,填补市场真空地带也是差异化竟争的重要手段。
(3)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金融服务。在开展个人零售信贷业务的基础上,利用其经验开展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发挥邮政储蓄深人基层的信息优势,有利于挖掘信贷需求,防范信贷风险。
(4)资金批发业务。邮政储蓄银行资金规模大,自主运用资金规模已经超过一万亿元。如此巨大的资金规模可以有力的支持各级城市商业银行、城信社、农村金融机构和社区、村镇银行,为他们提供稳定、长期的资金来源。3邮政储蓄差异化经营的实施
(1)坚持邮政储蓄的服务精神。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基础金触服务。20年来,邮政储蓄银行一直为城乡居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这不仅是今后邮政储蓄银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多年来塑造邮政储蓄品牌价值的核心体现。邮政储蓄银行今后新业务的发展也只有在维护、发展现有网点和客户的基础上实现,坚持邮政储蓄的服务精神,以为客户服务为核心,正是“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
(2)学习世界邮政金触先进经验。做好产品创新和精细化服务。世界各国邮政金融依托于邮政普遍服务的网络,都在继承和发扬邮政服务的公用型和普遍性原则,以为客户提供全面、满意的金融服务为己任,不断开发出灵活、新颖和实用的金融创新产品。荷兰邮政银行把自己比作没有门槛的金融商店,以“方便、可靠性”为最重要的服务理念。在竭力向客户提供便宜且通用化的标准产品的同时,时时跟踪客户需求,创造出“便士账户、贷款专线”等新产品.德国邮政银行在日常经营中提出了“产品、网络、技术和业务创新”四大战略,以支付转账业务为核心,创造“活期账户邮政划拨、家庭储蓄贷款和一站式购齐”等新产品.日本、韩国的邮政银行也都推出了各种“一台清”的全面服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也应向世界先进邮政金融企业学习,在现有存、贷、汇基本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方便、便宜和可靠”的高质量金融产品。
(3)发挥深入基层的信息优势,激励自下而上的业务创折。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不仅仅是邮政服务的窗口,也是信息收集的最好渠道。20年来邮政储蓄高速发展的负债业务培养了一支了解群众基本需要、服务能力强的基层工作队伍,他们了解基层情况和居民的实际金融裕求。邮政储蓄银行应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将其转化为切实的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这也是体现邮政储蓄银行网点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4)正规金融向非正规金融形式学习,开拓农村信贷市场。邮政储蓄银行要想为“三农”服务必须解决农业金融市场很多固有的难题,实现“三农”经济与金融机构的和谐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众多非正规金融形式,操作简单易行、灵活、便捷,有信息化的优势,监督控制能力强,搜长于小额个人和中小企业贷款。邮政储蓄银行在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时向非正规金融形式学习能够更有效的开展业务、控制风险。
20年来,邮政储蓄通过在负债业务上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自己在基础零售金融业务方面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
(1)网点优势。目前,邮政储蓄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汇兑营业网点4.5万个,国际汇款营业网点2万个。其中,有近60%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成为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
(2)品牌优势。多年来持续经营形成较高的客户认知度,特别是在偏远地区,邮政储蓄的品牌更是深人人心。
(3)规模优势。作为全国统一的法人模式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不仅能够做到系统内的资源优质分配,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具有全国一体化的储蓄、汇兑、中间业务信息系统。
(4)成本优势。邮政储蓄银行依托于中国邮政的运营体系,作为邮政普遍服务的一部分,基层网点的设立时间长、运作经验丰富,单位成本低。在此基础上新开展更多的基础金融业务所增加的边际成本较少。
(5)文化优势。多年来,邮政储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的提供基础金融业务,锻炼了一支了解群众基本需要、服务能力强的基层工作队伍,树立了为广大城乡居民服务的企业文化。
相对于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比较优势,邮政储蓄银行由于资产业务开办时间短,特别是参与大型企业融资和项目融资的经验有限,综合化经营也存在下列明显的劣势:
(1)对企业经营和行业发展了解有限,企业客户营销经验和能力不足。邮政储蓄多年来未开办企业业务,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需求了解有限,同时缺乏行业和企业分析技术。持续性的企业客户关系尚未建立,企业业务营销能力有限。
(2)风险承受能力和管理能力有限,业务开展范围有限。邮政储蓄银行资本金有限,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3)产品创新和基础服务深加工能力有限。
2邮政储蓄银行实施差异化经营的四个领域
(1)挖拥有效播求,为“三农”服务。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和网点无法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是金融服务不足的主因。我国的二元经济特点决定了农村、农业和农民弱势性,有效金融需求挖掘难度大,农村业务成本与收益不匹配。但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农村地区对存款、贷款和结算三大传统业务的需求最大,在这类基本金融服务的提供上,邮政储蓄银行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挖掘、培育“三农”的有效金融需求能够成为邮政储蓄银行错位竞争的一个切人点。
(2)全面开展城乡居民的零售金触服务和社区银行服务。当前各商业银行均将利润较高的高端客户理财服务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很多中低端客户的金融需求都被忽视了。邮政储蓄银行应利用邮政金融传统的比较优势,开办符合我国居民财富结构现实,适合居民大众、社区的全面金融服务。提供“便捷、低廉和可靠”的基本金融服务,填补市场真空地带也是差异化竟争的重要手段。
(3)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金融服务。在开展个人零售信贷业务的基础上,利用其经验开展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发挥邮政储蓄深人基层的信息优势,有利于挖掘信贷需求,防范信贷风险。
(4)资金批发业务。邮政储蓄银行资金规模大,自主运用资金规模已经超过一万亿元。如此巨大的资金规模可以有力的支持各级城市商业银行、城信社、农村金融机构和社区、村镇银行,为他们提供稳定、长期的资金来源。
3邮政储蓄差异化经营的实施
(1)坚持邮政储蓄的服务精神。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基础金触服务。20年来,邮政储蓄银行一直为城乡居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这不仅是今后邮政储蓄银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多年来塑造邮政储蓄品牌价值的核心体现。邮政储蓄银行今后新业务的发展也只有在维护、发展现有网点和客户的基础上实现,坚持邮政储蓄的服务精神,以为客户服务为核心,正是“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
(2)学习世界邮政金触先进经验。做好产品创新和精细化服务。世界各国邮政金融依托于邮政普遍服务的网络,都在继承和发扬邮政服务的公用型和普遍性原则,以为客户提供全面、满意的金融服务为己任,不断开发出灵活、新颖和实用的金融创新产品。荷兰邮政银行把自己比作没有门槛的金融商店,以“方便、可靠性”为最重要的服务理念。在竭力向客户提供便宜且通用化的标准产品的同时,时时跟踪客户需求,创造出“便士账户、贷款专线”等新产品.德国邮政银行在日常经营中提出了“产品、网络、技术和业务创新”四大战略,以支付转账业务为核心,创造“活期账户邮政划拨、家庭储蓄贷款和一站式购齐”等新产品.日本、韩国的邮政银行也都推出了各种“一台清”的全面服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也应向世界先进邮政金融企业学习,在现有存、贷、汇基本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方便、便宜和可靠”的高质量金融产品。
(3)发挥深入基层的信息优势,激励自下而上的业务创折。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不仅仅是邮政服务的窗口,也是信息收集的最好渠道。20年来邮政储蓄高速发展的负债业务培养了一支了解群众基本需要、服务能力强的基层工作队伍,他们了解基层情况和居民的实际金融裕求。邮政储蓄银行应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将其转化为切实的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这也是体现邮政储蓄银行网点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4)正规金融向非正规金融形式学习,开拓农村信贷市场。邮政储蓄银行要想为“三农”服务必须解决农业金融市场很多固有的难题,实现“三农”经济与金融机构的和谐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众多非正规金融形式,操作简单易行、灵活、便捷,有信息化的优势,监督控制能力强,搜长于小额个人和中小企业贷款。邮政储蓄银行在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时向非正规金融形式学习能够更有效的开展业务、控制风险。
(5)赋予网点功能和信息化渠道同等的重要性。广泛的分支网络和复杂的IT基础设施是世界各邮政金融机构向零售金融市场进军的利器,电子信息化系统令大银行可以减少管理层次,实现扁平化管理,向客户提供最新、最便捷的服务。
综上所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要想在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扬长避短,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走差异化竞争之路。这种差异化竞争战略的确定应该站在中国本土经济发展趋势的高度,充分利于邮政金融本身的特长,结合中国邮政储蓄的优势和劣势来确定。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方便、低廉和可靠”的金融产品、服务,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硬道理。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构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是目前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从辖内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及金融服务状况的调查入手,分析了辖区农村金融在支持“三农”发展和服务中还存在哪些难题和障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承德市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情况
(一)金融支农力度不断加大
据统计,到2009年6月末,承德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0.4亿元,比年初增加129.6亿元,其中涉农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1.4亿元,比年初增加61.6亿元.占比为41_3%.比去年同期增长34.4%。县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08.6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37.2%.比年初增加46.6亿元,增长22.3%。县域金融机构贷款中,三家“农”字金融机构贷款占比达到78.1%,其中农业发展银行30.1亿元占14.4%,农业银行19.6亿元占9.4%,农村信用社l13.7亿元占54.5%。县域贷款中81%为涉农贷款。从贷款投向看,农户贷款106.3亿元,比年初增加2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7%,农村各类经济组织贷款25.1亿元,比年初增加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0.2%;从贷款用途看,农林牧贷款49.2亿元,农村基础设施贷款38.1亿元。截至2009年6月末,辖区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产业化贷款余额为7.5亿元,其中,仅农业发展银行投放农业产业化贷款就达4.19亿元.农业银行2.7亿元。
(二)央行积极开展窗口指导
人民银行承德市中心支行继续鼓励和引导各金融机构拓宽信贷服务领域,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担保机制.改进服务方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支持有实力的农民工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有效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出台加大对“三农”信贷投放的扶持政策,为金融机构积极拓展“三农”服务保驾护航。一是利用小额担保贷款等方式加大对农民212返乡创业就业的信贷支持,如丰宁县支行在组织农村信用联社深入企业和农户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工哺农”、“以农促工”的窗口指导意见,并指导农村信用联社在工矿企业较多的乡镇开办了“农户借款、企业担保、农户到担保企业务工、企业用农户务工收入还款”业务,截至2009年6月末发放此项贷款余额5647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积极发展农村消费信贷,活跃农村消费市场;三是进一步加大对符合信贷条件的乡镇企业、县域经济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发挥其辐射拉动作用,扩大农民工就业市场容量,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四是加强外汇管理和政策宣传.为出国务工农民提供优质外汇服务;五是成立反假货币工作站。截至2009年6月末,全市已有215家反假货币工作站挂牌.约有400多名反假货币义务宣传员,县域反假宣传员184名,占全市的85%。
(三)涉农金融服务产品不断增加
农村信用社加大投放,实行信贷“增量、扩面、延伸”。截至2009年末6月末,全辖累放农户贷款77.39亿元,农户贷款面达59%;全辖建立农户信用档案40万户,评定信用户29.38万户、授信企业500余家.总授信额度达50亿元。创新和推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劳动力转移培训贷款、财政贴息贷款、社团贷款和“个贷企还”等新型信贷产品。同时切实加强农村支付清算系统建设,近期推出了信通卡.全辖377家基层农村信用社开通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6月末,累计发放农民工银行卡4万余张。为农民存取款提供了方便:农业发展银行在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方面实现了突破,截至2009年6月末,共向以上两方面投入资金达14.3亿元,比年初增长101.5%。农业银行今年以来利用“三农”课堂.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进行培训.通过发放惠农卡.推广小额农户贷款业务,提高了办贷效率,有效地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在8个县支行分别组建了“三农”业务工作组,并选派业务骨干充实“三农”业务客户经理队伍,全行“三农”业务工作人员已达75人,占员工总数的8%。截至6月末,农行累计发行惠农卡65734张,发放小额农户贷款18000万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1l倍和6.53倍,农户小额贷款授信7500户23250万元;为1761个农户注册了个人网上银行,为1075个农户注册了个人电话银行.发展趋势迅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承德市商业银行不断延伸业务触角,截至2009年6月末,在县区设立分支机构4家,发放贷款13.22亿元,成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有生力量。
二、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村资金需求
一是由于承德辖区县域经济依然相对落后,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主导产业不强、经济结构单一,以及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交通不发达.加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放慢,全市钢铁冶金、建筑材料、房地产等主导产业面临着愈加增大的市场风险。另外县域信用环境建设与银行贷款投放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农业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难以吸引金融资金向农村的流动。从调查情况看,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资金比较有限,很难满足农村资金需求。2008年县域生产总值较2000年年均增速为21.6%,而县域金融机构贷款2008年较2000年年均增速为8.6%.贷款增速大大低于县域经济增速.农村信贷资金不能很好的满足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需要。二是近年来全市农村资金外流问题呈日益加剧的趋势。2008年末,全市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为43.5%,较2006年下降11.1%,县域金融机构上存资金达175.39亿元,较2006年增长了106.4%。三是农村金融机构资金余缺不能相互调剂,一些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而农行有资金但无机构,两者不能有效结合,金融机构存量资金不能发挥作用。四是邮储银行资金有余,但因成立机构较晚,贷款种类较少,信贷资金投放受到限制.其所吸收的资金不能充分用于支持“三农”。如承德市邮政储蓄银行2009年6月末存款47.5亿元,贷款1.38亿元,只占存款的2.91%。
(二)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难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据调查,2009年6月末,全市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427家(其中县城以下机构313家),金融从业人员3156人.与2000年相比机构减少176家.与1995年相比减少35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较低.目前有l0个偏远行政乡没有金融机构,成为金融服务的空白区。如农业银行丰宁县支行最多时有11个营业网点,目前只保留县支行1个网点,县城以下无营业网点。农村金融机构单一,全辖县及县以下农村信用社就有323家,占全部机构的75.6%,邮政储蓄银行66家(其中代办机构57家),占15.5%。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农村金融服务质量难以提高。
(三)金融产品短缺难以满足农村金融多样性的需求
一是农村既有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也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既有种植业、养殖业,也有个体工商业、运输业,既有内销企业,也有外贸出口企业.不同的客户对信贷产品的需求不同,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一。目前承德辖区农村信贷产品品种有限,仅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抵质押贷款等少数金融产品,很难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二是信贷资金供求结构不尽合理据调查,全市前7个月的信贷资金投入是历史上最高的,但是投入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的多,投入“三农”及实体经济的少,金融机构对“三农”提供的信贷服务中,生产性贷款多,生活性贷款少。截至2008年末.承德市农村信用社发放个人消费贷款5.41亿元,仅占其贷款总额的5.04%。三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周期长、额度大的资金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农村信贷仍以短期化、小额周转性贷款为主.截至2008年末,承德市农村信用社短期贷款余额99.29亿元,是中长期贷款的12.6倍。有的信用社因农业贷款风险较大,信贷投放有偏离农业的倾向.如某信用社2008年1—12月累计投放贷款954万元,而铁矿采选行业贷款就达790万元,占比高达83%,农业贷款所剩无几。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小额贷款限额一般在1万元左右,只能满足简单的农业生产,对于规模经营的资金需求明显不足。同时,贷款期限设置不尽合理。
(四)结算和现金服务不到位难以满足新农村多元化经济结算的需要
截至2008年底,承德市辖区共开立各类结算账户1809505户,其中乡镇账户619007户。个人结算账户占总开户的99.2%,所有金融机构全部接人个人身份联网核查系统。但是辖区乡镇现代化支付系统覆盖率低,支付结算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目前农村的支付结算仍以现金、支票和汇兑等传统结算方式为主。
(五)金融资金高利率难以体现对农村经济的支持
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风险较大,并且农业利润较低.在贷款利率上应给予优惠,但事实并非如此。农村信用社在对“三农”贷款利率的执行上全部实行上浮,并且浮动幅度较大,一般都在50%一l30%之间.有的一浮到顶,达到基准利率的2_3倍,没有真正体现对“三农”贷款利率上的优惠,与国家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同时,贷款难的问题依然突出,据调查,87%的农户认为目前贷款不能满足其生产和生活需求。农业贷款的高利率既增加了农民负担,又降低了农业利润,同时农村资金偏离农业问题的存在,不利于“三农”健康发展。
(六)严格的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制约了金融机构支农作用的发挥
一是贷款审批权限的限制。目前,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支行除存单质押贷款外。基本上没有其他贷款发放的审批权,贷款审批权集中在省市分行,农业发展银行对小企业和产业龙头企业贷款审批权也集中在省市分行,因欠发达地区符合上级行规定贷款条件的企业较少,有的即使符合条件但由于金额较小,贷款审批往往受到限制。二是严格的责任追究,影响了基层行和信贷人员贷款投放的积极性。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不科学、不合理问题影响了基层行和信贷人员贷款发放的积极性,造成信贷人员不敢放贷、不愿放贷。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竞争有序的金融体系
一个分工有序、竞争充分的金融市场上.金融组织的结构应当是既有大型、中型金融组织.又有小型甚至超小型的金融组织。因此,要加快县域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步伐;引导农业银行、农发行县支行加大农田水利、农业开发、农产品加工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发挥农村信用社多年在县域经营经验等优势,在服务“三农”中继续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加快邮政储蓄银行建设,督促邮政储蓄资金“取之于县,用之于县”;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让不同类型、多种资本本着市场的原则进入农村,扩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的试点范围,提高农村银行机构网点覆盖率,形成种类多样、自由竞争、覆盖全面、互补互助、分区高效的银行服务体系。放宽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使用限制,搞好区域内金融机构之间资金余缺的调剂,按规定在农村吸收的资金70%投放到农村使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二)人民银行不断完善对农村金融的信贷支持政策
鼓励所有金融机构履行其社会责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对“三农”的资金供给能力。一是充分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增加农业投入,并根据农业生产特点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实行弹性利率政策,适当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与“三农”经济密切相关的二、三产业倾斜。二是适当限制支农资金利率上浮幅度,正确处理农村信用社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关系。三是规定国有商业银行投入支农资金的比例,财政按比例给予贴息,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所需要的支农资金。四是人民银行适当降低县域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对县域和城市存款实行差别准备金管理。五是限定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上存比例,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将盈余资金调剂到当地农村金融机构,为当地农村金融开辟更为广阔的资金来源渠道。
(三)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提供适合于农业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部门在贷款投放上要积极配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贷款投放到农村最需要的地方,促进“三农”又好又快发展。可以针对农村经济的需求,积极进行信贷产品创新。一是贷款流程创新。充分考虑农业经济的实际,重构适合县域农业经济的信贷流程,打造在无需担保抵押的“少、短、快”资金需求渠道。二是信贷产品创新。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要量体裁衣,设计符合农业经济需求的创业贷款、商铺租赁贷款、整贷零还贷款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服务领域创新。在服务县域地区传统项目贷款的基础上,不断拓展金融服务农业经济的领域,开拓在家庭作坊、劳务输出、专利创业项目等领域的信贷,根据不同的贷款对象,适当扩大担保抵押品范围,解决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问题满足欠发达地区农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四)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完善贷款责任追究办法
各级金融部门要结合信贷规模,积极调整贷款投放结构,简化信贷审批程序,应根据不同地区农村资金需求情况和小企业、农户生产经营和诚信状况,适当下放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实行“综合授信”,使其能够在确定的融资额度内随时获得贷款,为农村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务。制定科学的贷款奖惩管理办法,对支农工作突出的基层机构和信贷人员给予奖励。对贷款出现的风险,应分清主客观原因,有区别的实行贷款责任追究,切忌实行“一刀切”,达到责权利相统一,保护信贷人员贷款支农的积极性。
(五)引导农村金融合理利率定价
目前,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已经放开了对小额贷款的利率限制,由金融机构自主决定利率水平。国际经验证明,农村金融能否成功与利率政策关系极大,哪里分开了小额贷款的利率,哪里的正规金融活动就能够顺利的开展起来。农民就能得益。因此,利率定价不能“一视同仁”,要分类客户,制定差别化利率,同时考虑不同经济收入农户的承受水平,在担保方式、贷款期限、还款方式方面因人而异,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构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是目前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从辖内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及金融服务状况的调查入手,分析了辖区农村金融在支持“三农”发展和服务中还存在哪些难题和障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承德市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情况
(一)金融支农力度不断加大
据统计,到2009年6月末,承德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0.4亿元,比年初增加129.6亿元,其中涉农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1.4亿元,比年初增加61.6亿元.占比为41_3%.比去年同期增长34.4%。县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08.6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37.2%.比年初增加46.6亿元,增长22.3%。县域金融机构贷款中,三家“农”字金融机构贷款占比达到78.1%,其中农业发展银行30.1亿元占14.4%,农业银行19.6亿元占9.4%,农村信用社l13.7亿元占54.5%。县域贷款中81%为涉农贷款。从贷款投向看,农户贷款106.3亿元,比年初增加2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7%,农村各类经济组织贷款25.1亿元,比年初增加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0.2%;从贷款用途看,农林牧贷款49.2亿元,农村基础设施贷款38.1亿元。截至2009年6月末,辖区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产业化贷款余额为7.5亿元,其中,仅农业发展银行投放农业产业化贷款就达4.19亿元.农业银行2.7亿元。
(二)央行积极开展窗口指导
人民银行承德市中心支行继续鼓励和引导各金融机构拓宽信贷服务领域,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担保机制.改进服务方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支持有实力的农民工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有效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出台加大对“三农”信贷投放的扶持政策,为金融机构积极拓展“三农”服务保驾护航。一是利用小额担保贷款等方式加大对农民212返乡创业就业的信贷支持,如丰宁县支行在组织农村信用联社深入企业和农户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工哺农”、“以农促工”的窗口指导意见,并指导农村信用联社在工矿企业较多的乡镇开办了“农户借款、企业担保、农户到担保企业务工、企业用农户务工收入还款”业务,截至2009年6月末发放此项贷款余额5647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积极发展农村消费信贷,活跃农村消费市场;三是进一步加大对符合信贷条件的乡镇企业、县域经济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发挥其辐射拉动作用,扩大农民工就业市场容量,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四是加强外汇管理和政策宣传.为出国务工农民提供优质外汇服务;五是成立反假货币工作站。截至2009年6月末,全市已有215家反假货币工作站挂牌.约有400多名反假货币义务宣传员,县域反假宣传员184名,占全市的85%。
(三)涉农金融服务产品不断增加
农村信用社加大投放,实行信贷“增量、扩面、延伸”。截至2009年末6月末,全辖累放农户贷款77.39亿元,农户贷款面达59%;全辖建立农户信用档案40万户,评定信用户29.38万户、授信企业500余家.总授信额度达50亿元。创新和推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劳动力转移培训贷款、财政贴息贷款、社团贷款和“个贷企还”等新型信贷产品。同时切实加强农村支付清算系统建设,近期推出了信通卡.全辖377家基层农村信用社开通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6月末,累计发放农民工银行卡4万余张。为农民存取款提供了方便:农业发展银行在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方面实现了突破,截至2009年6月末,共向以上两方面投入资金达14.3亿元,比年初增长101.5%。农业银行今年以来利用“三农”课堂.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进行培训.通过发放惠农卡.推广小额农户贷款业务,提高了办贷效率,有效地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在8个县支行分别组建了“三农”业务工作组,并选派业务骨干充实“三农”业务客户经理队伍,全行“三农”业务工作人员已达75人,占员工总数的8%。截至6月末,农行累计发行惠农卡65734张,发放小额农户贷款18000万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1l倍和6.53倍,农户小额贷款授信7500户23250万元;为1761个农户注册了个人网上银行,为1075个农户注册了个人电话银行.发展趋势迅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承德市商业银行不断延伸业务触角,截至2009年6月末,在县区设立分支机构4家,发放贷款13.22亿元,成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有生力量。
二、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村资金需求
一是由于承德辖区县域经济依然相对落后,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主导产业不强、经济结构单一,以及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交通不发达.加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放慢,全市钢铁冶金、建筑材料、房地产等主导产业面临着愈加增大的市场风险。另外县域信用环境建设与银行贷款投放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农业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难以吸引金融资金向农村的流动。从调查情况看,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资金比较有限,很难满足农村资金需求。2008年县域生产总值较2000年年均增速为21.6%,而县域金融机构贷款2008年较2000年年均增速为8.6%.贷款增速大大低于县域经济增速.农村信贷资金不能很好的满足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需要。二是近年来全市农村资金外流问题呈日益加剧的趋势。2008年末,全市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为43.5%,较2006年下降11.1%,县域金融机构上存资金达175.39亿元,较2006年增长了106.4%。三是农村金融机构资金余缺不能相互调剂,一些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而农行有资金但无机构,两者不能有效结合,金融机构存量资金不能发挥作用。四是邮储银行资金有余,但因成立机构较晚,贷款种类较少,信贷资金投放受到限制.其所吸收的资金不能充分用于支持“三农”。如承德市邮政储蓄银行2009年6月末存款47.5亿元,贷款1.38亿元,只占存款的2.91%。
(二)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难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据调查,2009年6月末,全市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427家(其中县城以下机构313家),金融从业人员3156人.与2000年相比机构减少176家.与1995年相比减少35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较低.目前有l0个偏远行政乡没有金融机构,成为金融服务的空白区。如农业银行丰宁县支行最多时有11个营业网点,目前只保留县支行1个网点,县城以下无营业网点。农村金融机构单一,全辖县及县以下农村信用社就有323家,占全部机构的75.6%,邮政储蓄银行66家(其中代办机构57家),占15.5%。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农村金融服务质量难以提高。
(三)金融产品短缺难以满足农村金融多样性的需求
一是农村既有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也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既有种植业、养殖业,也有个体工商业、运输业,既有内销企业,也有外贸出口企业.不同的客户对信贷产品的需求不同,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一。目前承德辖区农村信贷产品品种有限,仅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抵质押贷款等少数金融产品,很难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二是信贷资金供求结构不尽合理据调查,全市前7个月的信贷资金投入是历史上最高的,但是投入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的多,投入“三农”及实体经济的少,金融机构对“三农”提供的信贷服务中,生产性贷款多,生活性贷款少。截至2008年末.承德市农村信用社发放个人消费贷款5.41亿元,仅占其贷款总额的5.04%。三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周期长、额度大的资金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农村信贷仍以短期化、小额周转性贷款为主.截至2008年末,承德市农村信用社短期贷款余额99.29亿元,是中长期贷款的12.6倍。有的信用社因农业贷款风险较大,信贷投放有偏离农业的倾向.如某信用社2008年1—12月累计投放贷款954万元,而铁矿采选行业贷款就达790万元,占比高达83%,农业贷款所剩无几。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小额贷款限额一般在1万元左右,只能满足简单的农业生产,对于规模经营的资金需求明显不足。同时,贷款期限设置不尽合理。
(四)结算和现金服务不到位难以满足新农村多元化经济结算的需要
截至2008年底,承德市辖区共开立各类结算账户1809505户,其中乡镇账户619007户。个人结算账户占总开户的99.2%,所有金融机构全部接人个人身份联网核查系统。但是辖区乡镇现代化支付系统覆盖率低,支付结算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目前农村的支付结算仍以现金、支票和汇兑等传统结算方式为主。
(五)金融资金高利率难以体现对农村经济的支持
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风险较大,并且农业利润较低.在贷款利率上应给予优惠,但事实并非如此。农村信用社在对“三农”贷款利率的执行上全部实行上浮,并且浮动幅度较大,一般都在50%一l30%之间.有的一浮到顶,达到基准利率的2_3倍,没有真正体现对“三农”贷款利率上的优惠,与国家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同时,贷款难的问题依然突出,据调查,87%的农户认为目前贷款不能满足其生产和生活需求。农业贷款的高利率既增加了农民负担,又降低了农业利润,同时农村资金偏离农业问题的存在,不利于“三农”健康发展。
(六)严格的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制约了金融机构支农作用的发挥
一是贷款审批权限的限制。目前,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支行除存单质押贷款外。基本上没有其他贷款发放的审批权,贷款审批权集中在省市分行,农业发展银行对小企业和产业龙头企业贷款审批权也集中在省市分行,因欠发达地区符合上级行规定贷款条件的企业较少,有的即使符合条件但由于金额较小,贷款审批往往受到限制。二是严格的责任追究,影响了基层行和信贷人员贷款投放的积极性。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不科学、不合理问题影响了基层行和信贷人员贷款发放的积极性,造成信贷人员不敢放贷、不愿放贷。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竞争有序的金融体系
一个分工有序、竞争充分的金融市场上.金融组织的结构应当是既有大型、中型金融组织.又有小型甚至超小型的金融组织。因此,要加快县域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步伐;引导农业银行、农发行县支行加大农田水利、农业开发、农产品加工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发挥农村信用社多年在县域经营经验等优势,在服务“三农”中继续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加快邮政储蓄银行建设,督促邮政储蓄资金“取之于县,用之于县”;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让不同类型、多种资本本着市场的原则进入农村,扩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的试点范围,提高农村银行机构网点覆盖率,形成种类多样、自由竞争、覆盖全面、互补互助、分区高效的银行服务体系。放宽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使用限制,搞好区域内金融机构之间资金余缺的调剂,按规定在农村吸收的资金70%投放到农村使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二)人民银行不断完善对农村金融的信贷支持政策
鼓励所有金融机构履行其社会责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对“三农”的资金供给能力。一是充分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增加农业投入,并根据农业生产特点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实行弹性利率政策,适当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与“三农”经济密切相关的二、三产业倾斜。二是适当限制支农资金利率上浮幅度,正确处理农村信用社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关系。三是规定国有商业银行投入支农资金的比例,财政按比例给予贴息,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所需要的支农资金。四是人民银行适当降低县域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对县域和城市存款实行差别准备金管理。五是限定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上存比例,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将盈余资金调剂到当地农村金融机构,为当地农村金融开辟更为广阔的资金来源渠道。
(三)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提供适合于农业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部门在贷款投放上要积极配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贷款投放到农村最需要的地方,促进“三农”又好又快发展。可以针对农村经济的需求,积极进行信贷产品创新。一是贷款流程创新。充分考虑农业经济的实际,重构适合县域农业经济的信贷流程,打造在无需担保抵押的“少、短、快”资金需求渠道。二是信贷产品创新。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要量体裁衣,设计符合农业经济需求的创业贷款、商铺租赁贷款、整贷零还贷款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服务领域创新。在服务县域地区传统项目贷款的基础上,不断拓展金融服务农业经济的领域,开拓在家庭作坊、劳务输出、专利创业项目等领域的信贷,根据不同的贷款对象,适当扩大担保抵押品范围,解决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问题满足欠发达地区农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四)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完善贷款责任追究办法
各级金融部门要结合信贷规模,积极调整贷款投放结构,简化信贷审批程序,应根据不同地区农村资金需求情况和小企业、农户生产经营和诚信状况,适当下放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实行“综合授信”,使其能够在确定的融资额度内随时获得贷款,为农村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务。制定科学的贷款奖惩管理办法,对支农工作突出的基层机构和信贷人员给予奖励。对贷款出现的风险,应分清主客观原因,有区别的实行贷款责任追究,切忌实行“一刀切”,达到责权利相统一,保护信贷人员贷款支农的积极性。
(五)引导农村金融合理利率定价
目前,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已经放开了对小额贷款的利率限制,由金融机构自主决定利率水平。国际经验证明,农村金融能否成功与利率政策关系极大,哪里分开了小额贷款的利率,哪里的正规金融活动就能够顺利的开展起来。农民就能得益。因此,利率定价不能“一视同仁”,要分类客户,制定差别化利率,同时考虑不同经济收入农户的承受水平,在担保方式、贷款期限、还款方式方面因人而异,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