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08:52: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采购合同管理规范,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采购合同;财务管理;规范;效益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2
采购管理,作为烟草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涉及资金支出,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敏感的领域,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为了防止各类采购问题的发生,各级烟草公司对采购部门也提出了很多要求来规范采购管理行为。然而有些工程项目受环境、时间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因为采购的规范性问题影响了审批,延误了项目执行的良机,对整个项目将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所以如何在采购管理中寻找切入点,既能满足规范管理的要求,又能提高办事的效率,可以说是一个两难的命题。
合同,作为采购管理的重要载体,对处理规范和效益的矛盾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采购的关系以合同的形式做出约定,采购的内容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在合同中有明确的界定,采购的行为有了法律上的认定和保护,采购的风险就可以降到最低,审批程序上也不会出现较大的波折。本文正是从加强合同管理角度出发,从合同起草,审核,资金支付的手续等方面入手,加大财务人员介入程度和范围,发挥财务监督职能,降低企业资金风险,更好的实现企业管理规范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一、采购合同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接触合同不全面,有可能面临较高资金风险
在当前的采购管理模式下,年度采购项目经采购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由实施部门根据项目的要求和内容寻找相应供应商。整个采购过程中,部分企业的业务部门与财务人员缺少沟通,财务人员只是根据经办人员的提报进行相应的付款,与合同没有全面的接触或者接触有限。有可能出现合同签订后,项目未达到实际理想效果,但款项必须要按照合同条款进行支付或者支付的对象与合同签订方不一致的情况,使企业面临非常高的资金风险。
(二)资金筹划不及时,有可能影响项目工期和质量
对于某些特殊的合同项目,特别是工程项目,一般涉及的工期较长,金额较大。因有些单位合同管理意识淡薄,合同签订后没有及时交给财务部门监督执行,所以财务部门没有掌握项目的具体情况,有可能出现资金筹划不及时,款项支付拖延的情况,严重的可能影响项目的工期和质量。
(三)合同意愿不能真实表达,有可能影响企业相关方的判断
目前大多数的采购项目,很多合同文本为固定模式,缺少对细节的补充和描述。采购单位因为人员配备较少,业务能力欠缺,合同起草阶段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等影响,不能对合同条款实施有效的把握,缺少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所以合同不能完整的表达采购方的意愿。对于根据经济业务内容,记录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财务人员来说,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实际处境,存在提供低质量财务信息的风险。对于需要通过查看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决策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来说,无疑会影响正确的判断。
由此可以看出,合同作为企业采购活动的载体应当与财务管理密切结合。经济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最终结果都要涉及财务部门,落实到资金的支付。所以,将财务管理纳入合同管理,加大财务人员的介入程度和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既能规范企业的成本支出,又能保证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降低企业合同风险。
二、如何在采购合同管理中加强财务管理
(一)参与合同内容的审核,减少财务风险
合同内容是对双方权利义务的约束,一般涉及款项的支付,货物的交接等重要内容。在目前的合同管理中应加大财务人员对合同起草阶段的介入程度,增加对合同的了解,加强对对方资信的评估,加大合同的审核力度,凭借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减少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在合同内容的起草中,财务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有:合同的标的是否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双方是否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合同所涉及的经济数据是否计算准确等。
在合同起草完毕后,还需要增加财务人员对全部合同条款的复审,初步评估合同是否涵盖企业要处理的经济事项,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等。
(二)参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管理,提前做好资金规划
履行与外单位的采购合同一般涉及到资金的支付和流动,对于一个重大的合同事项更有可能涉及大额资金的使用。按照烟草有关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从资金的申请、使用、审批等方面均有严格的手m和流程。所以为了不影响合同的履行,财务部门需要对合同中有关资金的支付条件、支付时间等了然于心,才能有的放矢,提前打算,做好规划,筹措资金,为合同的履行做好准备。
(三)强化内部监督的同时,对重大资金项目可以引入外部中介机构
某些合同项目因为涉及专业内容,资金额度较高,仅靠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无法理解、审核合同的条款。支付合同款时也无法对项目是否达到合同的要求进行评估,所以会影响资金支付的效率,项目的进展。如果因为对项目不了解贸然支付资金,则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资金风险。对于这些较大型、特殊的项目可以考虑申请相关外部中介机构的介入,明确机构的责任。从合同的签订,到项目的执行全过程跟进,落实好每一环节的监督管控,特别是涉及资金支付的环节,要与财务人员明确支付条件,明确第三方与财务人员的交接记录,做好沟通,尽可能减少资金支付风险,保护企业资金安全。
(四)做好合同的登备案,保存完整的经济业务信息
一份合同是对双方某种经济行为的约定和约束,如果合同签订后外部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合同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对于涉及金额较大,项目执行期较长的采购合同,可以建立合同专属的项目台帐,根据项目资料及付款申请及时更新项目台帐,直至该项目顺利验收,最后一笔款项支付完成。财务人员的跟踪记录,是对财务核算的有益补充,许多细节的信息可以直接从台账上获取,特别是对于合同金额较大的项目,从台帐记录可以一目了然项目达到的阶段和相应的付款进度,省却了翻阅大量实物档案的辛苦。同时,项目台账的建立将整个经济业务信息保存连贯完整,形成一个全过程的闭环,对了解项目情况,评估项目效果将会直观有效。
(五)增强财务人员的主动参与意识和业务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合同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介入合同管理的范围狭窄而且滞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原因,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担心财务人员的介入会影响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则是财务人员自身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业务知识掌握不够,不能深入了解企业合同事务。所以从完善合同管理,加强财务监督的角度,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主动参与意识和业务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关于法律和风险能力的培养。当财务人员掌握足够丰富的业务知识,可以给合同管理部门提出建设性的合同意见时,合同管理部门才能重视财务人员的作用,才能真正促进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有效。
三、结束语
在采购合同管理中加强财务管理,出发点是为了规范烟草企业的采购管理,从管理中找到经济效益增长点,促进管理规范与效益增长的齐头并进。所以根据目前合同管理的现状,要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合同风险,最重要的切入点就是在合同起草和履行阶段,财务的及时介入,加深了解,全程跟进,建立一个对合同事项全过程的项目台账。
采购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合同管理作为采购管理的重要载体,任何时候都缺不了财务管理的影子,合同管理最终都要落实到资金支付环节。财务管理和合同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系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效率。所以,要改变目前的合同管理现状,最主要的就是先解决目前财务人员对合同介入程度较低的问题。财务人员在介入前,也需要提高自身对合同的法律风险意识的培养,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增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把控能力,为更好的融入合同管理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翟苡辰.财务管理要注意对经济合同的签订与执行的监督.经济研究导刊,2010,15:110+126.
关键词: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合同风险防范;合同风险管理;电力企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8-018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8.09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快速的进步,电力企业作为国家基础行业,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本质上来看,人们最关心的就是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情况以及电力的供应情况,物资管理作为内控的重点,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物资采购中的任何一个疏漏都会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其中存在的合同采购风险,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造成整个企业无法正常运转。现如今,电力企业领导者的法律意识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合同制定的重视度也有了增强。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企业在物资采购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合同制定没有规范化的流程作指导,常常发生合同风险,防范管理也不到位。本文就从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的实际情况入手,简单阐述一下如何做好合同风险的防范工作,并强化内部管理,制定健全的管理规范,保证合同的履行,为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有关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的概述
1.1 合同
合同是基于两大主体构成的协议,主要是指平等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设立的被双方接受的协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违反合同的行为涉及违规操作,其中的一方有权提出上诉赔偿。
1.2 电力物资采购合同
顾名思义,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的主体是电力企业,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所需物资进行采购而设立的协议,当买卖双方就合同达成一致意见的时候,就会签署合同。常见的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具有多样性,包括设备采购合同、销售合同、办公室家具买卖合同等。
1.3 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对协议进行的有效的把控,一般而言是指当事人在实现自身合同规范要求的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具体管理操作,也是在合同法规定的要求之上做出的内部制度管理规章,属于合同订立、履行、变更的概括。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是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只针对电力企业开展的合同管理工作,它必须遵守国家的法规制度,与企业的内部控制相协调,对于减少物资花费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加强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还能够防范企业面临的风险,提高合同的法律效力,促进电力企业的良好经营。
2 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类别
电力企业物资采购涉及到的环节众多,任何疏漏都会影响物资采购合同风险,具体风险类别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2.1 品质风险
品质风险是针对电力企业电力供应情况而言的风险之一,判断电力企业物资采购是否成功的根据,就是能否准时收到物资以及所接收物资的品质和数量是否达标,所以物资品质对电力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如果电力企业所采购的物资品质不佳将会对企业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2.2 存货风险
电力企业在购买物资的过程中,由于前期分析或判断的失误,难免会多购进一些物品,一旦存货过多或由于市场价格变动引起物资价格的下降或是存货出现问题,都会造成企业资金的浪费,导致供应链受阻,从而引发存货风险。
2.3 服务风险
服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良好的服务能够增强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一旦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风险,例如因物资供应商服务质量不佳所造成的风险以及采购无形服务所引发的风险等。
2.4 交期风险
物资采购都会涉及到交款、交货的时间问题,严格按照规定在确定的日期进行交期,能够保证企业不会因为供应不足而引起问题。相反,一旦交期后延,就很可能导致企业生产链条的断裂。只有严格根据规定,按照合同依据,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物资交付,才能降低风险,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2.5 弹性风险
电力物资采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包括弹性风险,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性,往往会在采购物资之前做出预测,对一段时间内所需的物品进行核查,并根据预测的结果向供应商提交订单。然而因某些外在因素甚至出现紧急插单等现象,供应商因自身产品供应的弹性问题会引发一定的风险,此外还存在采购方在拿到产品后因进行价格调整、产品修正等而引发的弹性风险。
3 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直观清晰地认识到了电力企业物资采购合同风险与管理的概念,明确了采购风险表现出的各种类别。想要提高物资的购买能力,降低资金的消耗,最大限度地防范合同风险,就必须加强合同管理水平,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3.1 重视合作,强化采购合同创新管理
电力物资采购合同涉及到购买双方的利益,与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息息相关,无论是企业供应还是电力采购机构都要言出必行,坚持诚信经营,重视彼此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长期合作,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电力企业在物资购买的过程中以及签订合同的时候,要保证供应的物资不间断,不会影响电力的持续性。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采购合同是电力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协议,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关乎彼此的利益,对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合同的签订内容,确立内部的细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中的风险,提高供货的效率和质量。当然,电力企业还要不断完善自我,强化自我监管,制定健全的采购方案和计划,从根本上创新制度,在需要购买物资过多的时候,要分清采购的主次,精准做出市场定位,判断价格涨幅,确保物资供应不会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将合同风险降到最低。
3.2 灵活制定合同,加强合同弹性
合同是维护双方利益最有力的保障,但是电力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因此供应商和电力企业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应该将这些不确定因素纳入考虑的范畴,适当增加合同的弹性,以保证双方的利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对合同进行变更,将风险和双方的利益损失降到最低。无论是电力企业还是供应商都要加强自身的应变能力,以合同中适度的弹性来保持双方合作的最佳状态。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保证双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无论是电力企业还是供应商,都应该重视合同的作用,不断完善合同管理体制,优化合同条款,确保双方能够真正做到利益分享和风险的共担。
3.3 健全采购合同内部控制制度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电力企业采购部门必须重视合同的内部管理工作,不断健全相关体系,发挥出合同管理的作用。首先,电力采购物资工作要按照不同的购买环节做出具体的人员分配,落实岗位责任制,从而更好地强化监管,提高工作的效率,避免分工不当导致的互相推诿;其次,对物资采购的各个环节进行明确的分工和一定程度上的责任限制,保证购买工作的合理性,确保物资质量符合标准;最后,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对电力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组织他们开展集体学习,培养他们树立工作责任感,切实完善合同管理,为企业贡献力量。
4 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物资采购作为电力企业经营发展和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合同的管理和制定直接影响着电力物资的持续供应,与供电质量也密切相关。对此,电力企业必须明确采购合同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好防范与管理工作,制定管理制度,确保电力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秀江.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
[2] 邱际康.电力施工企业在建项目设备物资管理中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价值工程,2014,(23).
[3] 施F.强化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17).
[4] 刘彬,万薇薇.电力建设企业采购风险的防范措施与应对策略[J].水利电力机械,2007,(7).
[5]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研究[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下册)
[C].2005.
关键词:EPC工程;总承包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6-0149-02
1 EPC工程总承包的概念及特点
在工程建设中所谓EPC工程总承包是指工程的承包商按照工程业主的委托,然后对工程承包合同中关于工程的设计。所需材料采购以及施工全过程的承包。它是一种以向业主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为目的,对整个工程项目实行整体构思、全面安排、协调运行、前后衔接紧密的承包体系。与传统的工程承包方式相比,它有利于克服工程设计、设备采购、项目施工和开车等环节的相互脱节现象,能有效的控制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
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参与方涉及到业主、总承包商和分包商等,它们均以合同关系为纽带相互协作,使得工程总承包合同的合同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1 合同管理任务的双重性
总承包商一方面需要以承包人的身份加强与项目业主之间的总承包合同的管理。另一方面需要以发包人的身份,加强对分包项目的分包合同管理。这使得工程总承人的合同管理具有双重性。
1.2 合同参与方多,管理的风险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受资质与能力的限制,总承商需将自身资质与能力以外的项目分包给其它单位来实施,这就增加了项目的参与方,过多的参与方增加了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控性,使项目的管理风险也明显提高。
1.3 合同的管理过程复杂
从总包项目合同的谈判签约到合同的履行结束,要经历许多过程。除需加强对总包合同的管理外,还需要进行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分包合同的签订、实施与管理。
2 EPC总承包合同管理的重点
总承包合同签订后,总承包商为保证总承包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必加强总承包项目的合同管理。EPC总承包商的合同管理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关于合同的签约管理工作,二是关于合同的履行工作。三是,关于合同的收尾管理工作。
2.1 关于合同的签约管理工作
在EPC总承包合同的管理中,关于合同的签约管理首先要做到签订合同时文字要严谨,这主要是因为,在合同签订时如果文字不严谨很容易造成合同出现误解,进面影响了合同该履行的义务,引起不必要的争议。所以,这就要求在签订合同时,文字一定要严谨,要依照法律规定来订立有效的合同,以此来体现合同双方的真实意图。其次,对于合同中列到的条款一定要清晰完整,以此避免签订合同后出现合同不全面、不完整的现象,特别应注意各分包合同的接口关系,如设计、采购和施工合同的接口。在设备采购合同中应明确设备基础图提交设计的时间和设备交货的时间。这样设计不但能根据安排及时出具施工图,而且施工合同条件也能与之对应,避免提前或延期交货对工程的费用与进度产生影响。另外,供货商是否提供设备的备品备件,以及提供的数量及规格类别,都应在合同中加以约定。
最后应合理选择合同的计价模式。合同的计价模式分为单价合同、总价合同及成本加酬金合同,其中单价与总合同又可分为固定价与可调价合同。不同的计价模式有不同的特点,合同中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尽相同。固定总价合同把变更的风险从发包方转移到了承包方,承包方在合同报价时应合理的考虑图纸变更等风险因素,合同中应含有相应的风险费。固定单价合同中承包方承担了价格的风险,而发包方则承担了工程量的风险。在成本加酬金合同中,发包方则承担合部的风险。对于可调价格合同,承包方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少。
2.2 合同的履约管理
在合同签订后,安排合同的执行人把关于合同中提到的要求进行阅读,然后,把整理好的合同让项目部的所有人员都作一个了解,熟悉合同中的内容和要求,并根据合同要求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另外,项目部还应根据合同要求制作工程管理流程,将合同中提到了共同目标进一步细化,分阶段进行落实。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2.2.1 合同的工作范围与责任划分管理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为了避免发生对工程工作范围的误解,在工程建设前,合同双方一定要将合同在进行明确,将合同中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然后将之贯穿在整个合同中,这一过程对于工程完工后的结算及工程的顺利进行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在合同建立时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管理,保证合同的真实与完整。
①关于工程总承包合同。是指合同的总承包范围,其总承包合同一般是指总价合同,对于合同中的额度一般是对应工作中的每项内容,这就要求在总承包合同中关于工作的范围标准一定要明确,然后,将每项的价格表都要做好。另外,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工程合同的管理人员要与业主做好交流与沟通工作,以此来明确合同中的范围,以此让双方在工程建设中能够有效的履行合同中的要求及相关约定,以免因合同不完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业主提出的要求,要及时与业主做好沟通工作,然后对于要求做成书面形式的文字记录,在规定的时间内请业主签字确认要。对于合同范围外的大额工作,可以与业主签定协议后以书面的形式对合同进行变更。
②关于工程分包合同。工程分包合同一般出现在大型的总承包项目中,其在项目建设前,往往要进行多个的分包过程,在分包完成后,然后在进行合同的签订,比如,工程的设计、施工、咨询等方面,由于这些分包在合同签订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相互联系的,这也进一步形成了分包合同管理的问题,加大了其管理的难点,比如,在土建工程中对于安装中基础建设的移交。保管等工作.范围和责任的划分应与预算定额相对应,这样有利于工程费用的核算.合同在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交叉施工的现象,交叉施工的现象造成了合同在分包方责任发生分歧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在合同签订以后,工程项目部的合同管理人员要同分包方一起进行合同的交底工作,然后明确合同中的范围及工程责任的划分,比如,在施工过程中,由主要单位来负责工程中处理垃圾的问题。然后,对于合同中存在遗漏问题要及时做好变更工作。
③关于采购合同。关于采购合同,它是工程项目建设中最重要的合同项目,其主要特点是合同数目多。合同类型多,管理工作量大等。在采购合同范围管理中设备配件及设备间的接口是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在合同签订中没有对项目的价格表进行计列,造成了在工程施工中供应商拒绝提供配件的现象,造成了在施工中紧急采购的现象,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工程工期的质量和期限。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对于这种问题一定要注意在合同签订时的范围制定,由其要做好设备的接口问题。
2.2.2 关于合同的工期管理工作
在总承包合同中,一般要对施工过程进行节点的控制,然后对完成的状况再进行申请支付,,在支付完成后,相赶紧向业主申报相关证书。并作为总包进度款支付申请的直接依据。对于分包合同,应及时记录工程各节点的完成时间。当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出现时,承包方应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书面形式的确认,对于那些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记录要加以保存,对于施工中发生的一些问题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并作好保存工作,以免影响工程费用的结算管理。
2.2.3 关于合同费用管理工作
项目部要做好施工中费用的控制问题,这就要求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一定要按期去结算总包款,形成进度款支付要以周期为节点,对于施工中的工作量要进行定期的核算,在核算的过程中一要注意不能让进度款发生超付款现象,对于施工中的材料要进行定期的整理和归档,方便以后结算。
2.2.4 关于合同变更管理工作
在总承包施工过程中,关于合同会经常出现变更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合同签订的设计深度和管理水平所造成另外,在合同变更的过程中,一定要在一定的条件之下进行变更,这样才能有法律效力,关于合同的变更问题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约定变更,二是法定变更两种。其主要容易发生变更内容是工程的范围。工程质量的要求以及工程性能的要求等,而对分包合同而言其变更的主要内容有工程范围。工程质量的标准以及工程项目中的单价;此外,在合同进行变更时,一定要按照相关程序和规定进行更改,以保证合同的有效性。
2.2.5 关于合同违约索赔管理的工作
在工程建设往往建设时间比较长、施工过程比较复杂,这就造成了在工程施工中容易发生违约现象,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合同签订时一定要做好关于违约索赔及争议处理的问题。总包单位在发生违约事件时,应立即收集相关证据,证据要以书面或图片等形式为主,并尽量留有业主或在于监理签审的关于合同违约事实的相关意见。然后对其违约证据包括违约的时间、数量、费用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以此来承担相应的责任,违约索赔应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处理,要其时效性。
3 合同的收尾管理
合同收尾管理包含两个方面,即合同文档资料的管理和合同管理工作的后评价。
合同文档资料的管理包括文档的收集、分类、整理、储存、使用和移交等环节。合同文档资料的管理,要符合公司内部的管理制度要求,符合档案管理和项目验收备案的要求,符合工程管理规范和文档管理规范的要求。在总承包项目结束时,要按有关规定向有关单位移交。
合同管理工作的后评价是指合同执行完毕后对合同执行情况的评价,以总结合同管理的经验,便于合同管理工作能力的提升。合同管理工作的后评价是项目部全员参与的活动,应重点对合同的分包方式、签订、相关方的责任划分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对合同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审,并将评审中总结出的改进经验运用到下一个项目的管理工作中。
4 结 语
工程总承包是工程发承包的一种管理模式,其合同管理的实践与探索对提升总承商的项目管理水平和实现总承包商的管理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总承包商只有做好合同的管理工作,在合同签订前制定好相应的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管理好总承包项目中的众多合同,顺利的实现项目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庆华.工程总承包模式中业主方管理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
[2] 张立新,范卿泽,郭秀荣.工程施工中分包商的合同管理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3,(8).
[3] 郑磊,成虎.我国工程总承包企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建筑施工管理,2004,(12).
目前,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存在很多弊端,致使物资管理效率较低,造成工程成本增加,施工进度没有保障,工程不能按时完工,容易发生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等严重后果。笔者认为目前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如下问题:第一,部门之间缺乏协作,企业高管重视不够。对物资有效的管理,并非仅仅依靠物资管理部门就能做好的,需要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如工程技术部门、计划成本部门、财务核算部门等。此外,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高管应给予高度重视,因此,强化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自身管理潜在效益是企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其不足表现为:一是物资计划制定不科学、合理,造成物资积压或不足;物资消耗定额对工程物资消耗总量没有实质的约束;物资部门在采购时无准确的数据可依,无法控制物资用量。二是各物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作,沟通不足。有些项目无计划盲目采购,以满足施工为目的,项目结算时才发现物资超耗。三是物资付款不及时。不能及时支付采购物资货款,致使供货商拒绝供货或提供质量较差的物资的现象,给项目的正常施工以及工程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第二,采购价格偏高。原因有:一是采购方式随意。物资采购方式主要有招标采购、询价采购以及零星采购。在采购前,没有对采购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因采购方式的不当,使物资的采购成本增加。二是没有深入市场调研,致使采购部门对市场物资的供应管道、市场价格了解不够,轻信供方价格最低承诺。三是采购部门多向与之有关系的供货商采购物资或招标采购中投标单位多通过不正当手段中标,致使采购价格较高、采购质量没有保障。四是采购人员道德素质较低,存在收受贿赂或中饱私囊现象,导致采购价格较高。第三,施工企业重视采购物资价格,致使物资质量得不到保障。主要表现在:一是施工企业只注重标价,只要标价低就与投标单位签订采购合同,而对于物资质量、售后服务、投标单位信誉情况等重视程度不够,这样就造成了供货商为中标,而降低标价,待签订采购合同后便更改采购单价或是为降低自身成本而偷工减料,一方面增加了施工企业采购成本,另一方面造成了物资质量不能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二是施工企业采购人员为了享受低价采购物资的优惠,明知物资存在质量问题仍采购,造成采购物资的质量较差。第四,针对供货商的管理施工企业没有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致使以下现象发生:一是供货商准入管理无序和盲目。供货商准入制度是物资采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供货商准入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供货商准入标准不明确;评价指标不全面。致使部分资质、信誉较差或产品质量不良的供货商获得准入资格。二是选择合作供货商时,缺乏科学的采购管理知识。往往凭传统方法或主观经验,缺乏先进的采购管理知识。三是缺乏对合作供货商的综合评价。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主要是依据供货商的供货质量记录和供货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状况对供货商进行评审,尽管在某些施工企业中也存在对供货商考察的环节,但却因供货商考察人员使其达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四是施工企业与供货商的关系不稳定。目前,尽管工程项目的周期较长,但很少有施工企业与供货商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他们之间多为临时合作关系或短期合作关系,彼此间均只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缺乏战略合作意识。选择价廉诚信供货商成为施工企业采购过程中的核心工作,同时也消耗了施工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第五,标准化现场管理缺失,表现为:一是物资验收不规范,不能及时发现物资质量问题。二是物资保管不善,造成物资积压、丢失、损坏现象发生。三是物资出入库手续不健全,致使施工企业不能有效地记录物资的收、发、存、退等经济业务。四是人员随意出入施工现场,材料不实行监控管理或监控力度不够,致使个别人趁机倒卖物料,给项目造成损失。五是施工人员技术等级偏低用料超耗,造成浪费。施工人员中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技术水准较低,致使施工现场出现大量的废材,造成物资浪费现象严重。六是回收、节约意识薄弱。现场剩余物资或废旧物资没有及时回收、处理,有些周转材料也是如此,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企业管理中节约意识薄弱,只重视完工产品的价值,对工程的质量、物资和人力投入的节约重视不足。第六,物资管理体制机制不能满足发展要求。体制机制设计缺乏前瞻性、科学性,没有从物流、供应链的角度去整合优化。物资部门的职责只是满足施工物资需要,没有把单纯的采购保管业务延伸到采购、仓储、配送、加工的全过程,供应工作的附加值没有体现。第七,物资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没有采用和落实现代化管理方法。目前,施工企业多采用传统的粗放式管理,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各环节也没有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现场物资库存不合理,一些项目物资库存不足,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一些项目库存物资积压严重,造成物资浪费现象严重。更有甚者,施工现场物资随意堆放或随意丢弃,废旧物资随处可见。这种粗放式管理已经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的效益。施工企业应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方式,将现代物资管理理念融入到物资管理中,采取现代物资管理方法,如ABC分类法、经济批量法、限额发料等,切实将物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以提高企业效益。
2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施工企业中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至关重要。第一,建立“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框架的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体系。依据物资使用计划、物资分类、物资采购方式、供货商管理、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和物料管理流程,建立项目筹划实施—物资计划—物资采购—物资供货商管理—合同管理—物资进场—项目竣工的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体系。在对整个管理体系进行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施工企业实际的物资管理流程图,使物资管理流程更加直观、清晰,进一步规范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体系,有效地降低施工企业物资成本,提高物资管理效率,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物资分类方法和物资采购方式。根据施工企业所需材料和在施工项目中所起作用,利用ABC方法等分类方法对施工所需物资进行分类,进一步对各类物资采购的招投标程序和规范流程进行细化。第三,制定科学的供货商选择评价方法。依据供应链管理中的有关理论观点,制定科学的供货商选择的评价方法和供货商数量确定方法,比如采购活动中引入TOPSIS评价方法,从而发现最优供货商,优化供货商选择机制。第四,加强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细化物资合同管理流程。科学有效的合同是保障施工企业合法利益的基础,根据《合同法》,分析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的实际情况,从合同订立、合同变更或合同解除、合同履约、合同归档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流程。第五,制定适合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手册。从施工企业实际的角度,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归纳整理,提炼出操作性强的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手册,为企业物资管理标准化提供参考。
3结语
关键词:高校;合同;风险;管控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高校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自主性不断增强,高校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对外合同行为日趋频繁。因此,防范高校合同风险,对于维护高校合法权益,促进高校科学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一、新时期高校合同风险管控的重要性
所谓高校对外合同行为,是指高校基于自身发展需要对外实施的一种旨在确立各自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高校合同风险管控则是高校对合同立项、谈判、起草、审查、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终止、争议的解决处理等环节予以规范和审查监督的行为。合同风险管控存在于合同立项到合同履行完成整个过程,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极有可能使高校出现法律风险或陷入合同纠纷,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加强高校合同管理,提高高校合同风险管控能力,不仅促进高校规范化管理,而且将有助于高校在对外经济交往中避免经济合同纠纷的出现,最大限度地维护高校的利益。
(一)高校合同类型的有限性
高校参与对外经济活动所签订的合同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高校特色。高校主要是围绕产、学、研等方面参与经济活动,合同内容主要涉及基本建设、招标采购、技术研发转让、招商引资、学校日常设施修缮和维护以及房产租赁等方面,对外合同主要包含上述几大类,在合同类型及内容上较易于把握。这种较为封闭的、有限的合同类型为高校合同签订及合同的风险管控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高校合同签订涉及部门多
高校合同从立项、签订到履行整个过程往往不是某一部门能独立完成的。对单一合同而言,往往有多个部门的参与。就笔者所掌握某高校招标采购合同签订流程来看,通常要经过使用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审计监督等多个部门的会签,重要合同还要提请法律顾问审核把关,最后由学校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署才能得以实施。而实施的主体一般表现为需求部门与相关主管部门配合完成,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学校多个部门。所以,可以看出在高校合同管理过程中牵涉的部门多,管理程序性强以及合同的审签与合同的履行的分离等诸多特点。对高校合同的风险管控不应只停留于合同文本的签订,而应该结合高校对外合同的自身特点,加强合同履行的动态管理,以期达到风险管控的目的。
三、新时期高校对外经济合同风险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风险管控意识不强
高校合同风险管控是指以高校自身为合同主体即合同当事人的合同的立项、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等行为的审计、监督和控制的完整的动态行为。这就要求高校相关从业人员应当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以及管控法律风险的能力。然而,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部分管理人员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工作思维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对合同管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强。以采购合同为例,实际签订和履行合同部门往往把签订合同看做包袱,只为应付审计监督部门,草率签订合同。实际履行中也存在不按照合同约定行为,更看重传统人情、习惯等,以人情、习惯做法代替合同约定条款,将合同束之高阁情况较为普遍。在整个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的过程中,管、办及监督各部门多流于形式,走过场,使得高校合同风险管控面临真空化,得不到实际落实。
(二)合同签订形式化,合同内容不严谨
合同行为是规定当事人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在签订合同时,当事人双方应该在合同文本中明确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以及履行地,履行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途径等主要条款,防范因合同内容不严谨、用词不当等导致合同纠纷的发生。时下部分高校在对外经济合同的签订过程中采取形式化,对合同内容把关不严,用词不专业现象比较普遍,这都给高校带来极大的合同风险。
(三)合同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
对高校的经济合同的风险管控涉及高校利益的维护,更体现为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防范。高校经济合同由于其自身特点,合同涉及部门多,时间跨度大等因素影响,容易在合同签订以及履行过程中损害高校利益以及滋生腐败等问题,特别在一些大型基建工程及物资设备招标采购等方面更易出现。因此,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力度,是防范高校合同签订及履行过程中腐败滋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利器。但实际情况是,尽管我国高校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多从制度上引入了监察审计,但是由于多是从宏观制度层面引入,缺乏相应的审计监督实施细则。使得审计监督部门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的位置相对尴尬,缺乏对合同的实施的有效干预,对合同履行情况难以做到完全掌握。
(四)合同缺乏有效归档管理
当前,高校在合同管理层面普遍存在没有专门的合同档案管理部门,合同管理混乱。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对本部门负责的合同进行管理,例如,基建后勤部门管理基建项目合同、各种采购合同则分散由各采购或使用单位进行管理。这样的分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从宏观上对学校的对外合同的掌控,不利于学校领导了解学校的整体运行情况,将会给高校带来潜在的经济合同风险以及存在合同纠纷的隐患。
四、强化高校合同风险管控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工作如果缺乏制度的完善都不会顺利开展。对高校合同风险的管控也是如此,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律化,首先就得从制度的完善着手,加强高校的合同管理制度建设,以规范高校的合同管理行为。
1.高校合同管理实施细则
高校合同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制定切合高校实际的合同管理实施细则。在实施细则中应明确合同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合同的立项、订立、审查、会签、合同的签署、履行、合同变更、解除、终止以及纠纷处理机制等;同时也应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设立合同专用章制度;合同归档制度以及相应的处罚规定。高校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的出台将会改变当前高校合同管理上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将会有助于高校合同行为的规范化运行,降低高校合同风险。
2.高校合同的会签制度
会签制度是高校相关部门参与具体合同管理的有效方式。会签制度对于高校对外合同行为具有防火墙作用,对于杜绝违纪,维护学校利益以及保障合同行为程序合法性上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例如一项采购合同,采购职能部门要负责合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合同对方资信情况审查,对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效益性负责;财务部门要对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规定、合同款项支付是否有经费来源保障等进行审查,对合同标的价格、结算方式、票据等方面进行审查;监察审计部门要审核合同签订程序和内容是否合法、合规,参与审查对方的资信情况,负责从合同立项到合同履行全过程监督,参与重大合同项目的论证、考察、招标投标、合同谈判,负责审核涉及办理结算审计的合同内容等。合同的会签审批制度,应该制定统一格式文件,按照合同涉及管理部门逐一进行审查提出意见,实行流程式审批,以实现合同行为的实体合法和程序合规。
3.合同主体资格审查及信用管理制度
当前高校对外签订合同在主体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于未对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查。应当在制度上明确在签订合同前,由相关部门对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以及对方以往的信用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对相关履约情况和信用记录登记在案;逐渐完善高校的信用登记评价体系,以期使学校在对外交往中与信用优良合作伙伴进行长期合作,降低学校的合同风险。
4.建立授权委托制度
在我国民法上,高校作为整体对外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也就是说,高校对外开展经济活动只能以学校名义进行,学校法定代表人是学校对外签订合同的法定签约人,任何二级单位及个人未经学校授权均不能对外实施合同行为。因此,必须建立授权委托制度,学校法定代表人可以签发《授权委托书》委托学校副校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委托人签订合同,《授权委托书》必须载明具体的人、事项以及期限,委托人不得将事项擅自委托他人,签订合同时不得超越和滥用权限。
5.完善合同监督体系
合同监督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贯穿于合同的订立、履行直至终止全过程。建立和完善合同跟踪监督体系对合同行为的合法性以及维护学校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具有积极意义。针对高校合同行为的具体特点,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发挥高校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优势,除对合同文本条款进行合法性和合理性审查外,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也应该进行实时监督,对用款情况等进行跟踪审计,保证合同在预算内进行,最大限度地维护学校利益。
高校对外开展经济活动具有典型高校特点,对外合同行为类型上易于把握,因此,应该积极推行高校对外合同格式文本化。以国家相关部门的合同示范文本为基础,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修订,形成高校自身的合同示范文本,将有利于避免由于合同管理人员法律专业水平不足带来的合同风险。
(二)合同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
1.培养提高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
高校应该加强对法律的宣传和普及,提高教职员工的法律意识。特别针对合同管理人员及合同参与人员更应该进行法律普及,增强他们自觉按照法律规定办事的意识。合同行为是法律行为,合同管理人员应该牢固树立把《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合同行为的依据的意识,摒弃那种不看合同文本,将合同束之高阁,一切以人情和习惯作为办事依据的想法。
2.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高校合同管理牵涉到方方面面知识,如法律、审计、财会、基建等专业性相当强的学科知识,从业人员如果没有过硬的知识储备将很难完成工作。因此,学校应该采取措施,如定期培训,招聘专业人员充实队伍等诸多形式,改善合同管理队伍业务水平现状。有了更加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队伍,高校合同管理才能更加高效、专业,高校治理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总之,合同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合同关系也是一种法律关系。任何合同相关事项都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以法律作为基石,合同管理相关制度作为指引,全面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才能真正提高高校合同管理水平,防范合同风险的出现,实现对高校合同风险的全面管控。
参考文献:
[1]冉福松.浅议新时期高校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8(08).
[2]程秋梅.论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09(02).
[3]宋少君.企业合同管理常见问题与对策[J].化工之友,2007(07).
关键词:医疗设备 合同档案 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医疗合同档案是记载合同履行全部情况的文字资料,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合同档案不仅在于收集整理和保存利用,更在于“察往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档案在医院采购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日显突出,加强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医院档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许多高新技术医疗设备的引进,医疗服务质量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医院采购管理工作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科学、规范、标准的合同档案管理是采购管理工作的可靠保障。这些档案的形成清楚地反映出采购过程完整的经济活动,真实地记录了医疗设备购置的历史,在整个医院的档案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现实凭证作用
分析研究《合同法》我们可以发现,合同档案最突出也是重要的特点是要依据凭证性,也就是说依法订立的合同, 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合同的订立、生效、履行、变更以及权利义务的转让、终止、违约、责任等等,都必须完全地、唯一地依据合同档案,否则,就要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1]。医疗设备合同档案是处理医疗设备纠纷的依据。医疗设备管理中,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技术资料的丢失、购买后质量不好或缺件、不按操作规程使用损坏设备或配件、经济效益发挥不好等。这些问题要明确责任进行处理,就必须依据医疗设备档案中的材料,按制度进行分析和落实责任。这样才能使管理水平逐步提高,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因此,在医疗设备采购中,合同档案不仅是对合同订立双方的凭据,也是医院内部协调的凭据。不同的职能处室收集不同的合同档案资料,承担相应的职责,在合同订立和后期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责任追究,就需要通过合同档案来细化和评判。
(二)转化参考作用
合同档案可以为医院再次购置同品牌同型号医疗设备及领导决策提供历史依据,将合同档案转化为重要的经济信息,从而降低设备购置和维护的成本,争取在采购谈判中的有利地位。在采购招标过程中,经常能遇到供应商报价高的问题,而这时合同就成为我们的有利参考。医院采购的历史合同、兄弟医院的购买价格和配置,都是我们谈判的有力依据,使医院在采购过程中节约大量的资金,保证以最优的价格购置需要的设备。
(三)潜在预备作用
当医疗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时,为工程师判断出现故障的原因和维修提供参考,减少判断和维修的时间和费用。在医疗设备招标采购时,我们会依据设备的情况,在合同中订立相关的补充条款,例如重要零配件的价格、相关的服务、后期维保的费用等,这些对于我们今后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和病人的正常诊疗。
二、合同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合同的规范化
合同是合同档案管理的主题,一份合同是否能够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在于合同的订立是否规范,是否能够在现实的经济活动或买卖过程中起到凭证作用。现在的医疗设备购置合同,很多都存在不规范、不严谨,或有不平等的霸王条款等,这样的一份合同在法律意义上,很难体现它重要的凭证作用。医院作为医疗设备采购活动中的强势主体,在合同订立时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这往往会使订立合同的双方无法保持平等的地位,这是目前医院在订立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时可能会存在的问题。
(二)档案资料收集的完整性
对于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来说,合同档案的收集是档案管理中最难的。合同档案管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后就完成了所有档案资料的收集。医疗设备采购的合同档案管理包括:医疗设备的申请、审批,采购的调研论证,设备招标参数及与招标有关的一切资料,采购合同,验收单,技术资料,这些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合同档案。而在实际工作中,有可能由于疏忽或随意,使得合同档案资料的收集不完整、有缺失。一般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采购项目的合同档案在收集方面比较重视,对于常规医疗设备合同和零星采购设备合同的档案收集则不太重视。此外,有些医院根本没有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列入当前的档案归档管理范围,使得材料游离在医院档案室实际的管理范围外,也导致了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的缺失和不完整。除此之外,在合同收集中另外一个问题是在审核、审批、签署的过程中,因为类别和性质的不同,各种档案在办理的时候经过了不同的承办部门,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承办问题,需要在承办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上有所提高。送交所有责任方,最后签署,合同的收集才完毕[2]。
(三)缺乏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基于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就需要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室,这样更便于合同档案的管理。但是由于采购部门繁重的采购工作,无法安排专职人员来进行管理,合同档案的保存也没有固定的档案室,这对于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的保管和维护有一定的风险,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资料搜集的不完整甚至是资料的缺失。
(四)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的合同档案管理还停留在普通的纸质管理阶段,保存过程中容易有丢失,且纸质文件的保存要求较高,需要有专门的保存场所。有些通过对纸质文件的扫描,将文档进行保存,方便查询。但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纸质文件的保存已经跟不上现代化医院发展的脚步,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的低信息化程度不能满足医院后期发展的需要。
三、关于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纳入正常档案管理范畴,规范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
将医疗设备的合同档案管理纳入医院的档案管理,才能使它得到足够的重视。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的特殊性,使它在整个医院的运行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重视并严格管理好医疗设备合同档案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环节。
除此之外,制定完善的医疗设备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包括制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制度、变更与解除制度、合同纠纷处理制度等,是合同档案规范管理的重要保证。医院只有制定医疗设备合同管理制度和配备专职合同管理人员,才能保证医疗设备合同的合理、合法及实现合同集中管理,才能实现合同档案齐全收集及规范管理,减少资料缺失和遗漏的问题发生。
(二)合同档案资料的收集要全面、准确、及时
通过对合同档案形式与内容的规范性的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 人们对合同档案的全面性与准确性的要求较之于其他种类的档案要高得多。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 了解合同的办理状况, 保证不遗漏与合同有关的档案材料, 能够准确、有力地反映当事人的合法权益[3]。医疗设备合同档案需要了解医疗设备的相关政策法规,收集相关的资质证明材料,以保证购买医疗设备的合法性、合理性。基本医疗设备资料有医疗器械注册证、供应商及生产商的资质、授权,特殊医疗设备还需提供计量证明、压力证明等相关资质,这是医疗设备合同资料的特别之处。及时性,也是合同档案资料收集的要求。合同本身是具有时效性的,因此合同资料的收集也需要及时,及时收集资料,及时整理归档,才能使合同档案完整,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此外,档案管理员应当加强与相关职能处室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不同职能处室合同档案资料的产生情况,避免遗漏;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的收集工作,着眼于全局,做到未雨绸缪。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医疗设备合同档案
运用信息技术科学地管理医疗设备合同档案,实现医疗设备合同档案数据采集自动化、档案管理规范化、流程化,还可以解决原有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纸质合同档案收集不完整、归档不及时的难点问题,解决管理模式与利用需求的冲突问题,解决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目前,我院运行的合同管理系统,是针对合同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合同内容、签订时间、付款信息、合同附件信息等,相较于传统的纸质资料,更便于查询、统计,而这就是信息化给管理所带来的便捷。在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中,使用信息化管理,将更大程度的确保档案内容完整、利于档案保存、方便档案查询,使得档案管理人员更便于进行档案管理。
合同档案管理是合同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护医院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医院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有利于促进医院的发展。随着经济生产和人们生活对医疗需求的增加,医院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不断增多,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大大提高了医院合同档案管理的难度[4]。这就更需要全面了解合同档案管理,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实现高效、完整、科学化、信息化的合同档案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合同档案的重要作用,为医院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当前,新的时代给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基层的档案事业发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在做好日常归档工作的同时,还应当积极思考,从提升档案服务效率的角度出发,不断地用实际行动去检验、去反思,寻找档案最佳的管理、利用方案。
参考文献:
[1] 田振英.论合同档案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15(5):49- 51.
[2] 吴鹏举.医院合同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探析[J].管理观察,2014(31):55- 56.
关键词: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物资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GB/T50430规范即《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是建设部为了加强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规范施工企业施工过程管理而制定的标准,其目旨在通过推动全面实施GB/T50430规范,进一步强化和落实质量责任,提高企业自律和质量管理水平,促进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为社会提供优质建筑。50430规范对物资的询价、洽谈、采购与验收、耗用评价等各个环节,也明确提出了要求,对规范施工企业物资管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全面提升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在50430规范下完善物资管理,更好地适应规范的要求,对施工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以管理制度为基础,实现总体宏观控制
管理制度是物资管理行使监督、检查、协调及服务职能的依据和前提,它规定了物资管理的职责、方法及内容,以解决物资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的问题。目前施工企业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物资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制度执行力度偏低的问题。
50430规范明确要求施工企业应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企业物资管理活动。按照这个要求,施工企业应建立物资分级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物资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物资管理部门的职权,管理范围、层次和有关部门人员的职责,规范物资采购计划的制定,供应方选择评价,合同签订,采购产品验收现场管理和使用,不合格采购产品控制等活动,实现对物资管理总体宏观控制。
二、以物资计划为基础,进行目标指标控制
物资管理应以总计划为控制目标,以单元计划为控制指标。按照50430规范要求,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需要确定和配备项目所需的物资,按照管理制度的规定审批各类物资计划。
1、物资计划依据要准确。物资计划的依据是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应结合现场调查结果,按工程项目核算单元提报物资需用计划,并汇总集成物资总计划。
2、物资计划内容要具体。应明确种类、规格、型号、数量、交付期、质量要求、和环境、安全健康等要求。物资需用计划可分期分批提报,当物资需用计划发生变化时,应书面重新呈报计划,说明变更理由。各类计划要分类编号存放归档,妥善保管,以便查询。
3、物资计划审批要严格。编制物资计划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建立数据库,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审批不得采购。
三、以动态管理为基础,实现对供应方有效管理
对供应方评价与选择是物资采购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按照50430规范的要求,施工企业应对供应方的经营资格和信誉、质量、供货能力、价格、售后服务进行评价,建立合格供应方名录。
对供货厂家应重点评价企业资质证明、产品生产许可、产品鉴定证明、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能力等。对经销商的评价还要包括经营许可、产品质量证明、与该经销商的合作等。
由于物资需求的品种、规模、时间等不同,因此对供应方应实行分级控制和动态管理。对供应方供货质量水平及其稳定性、服务的及时性和满意度、履约情况、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情况、社会信誉的保持等进行定期审查与考核,寻求采购过程的改进机会,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并保存相应的记录。
四、以合同管理为基础,有效规避法律风险
物资管理是围绕计划﹑采购、运输、存储、验收、使用各个环节的控制,这些环节都是通过合同连接的,没有有序的合同管理,就没有规范的物资管理。因此,对采购合同的拟定、审核、批准、签订及履约管理应明确职责和程序,严格执行,并保存相应的记录。
1、合同内容应当完备。合同内容应明确产品名称、商标、型号、生产厂家、订购数量、合同金额、供货时间及每次供应数量;质量要求的技术标准、质量负责的条件和期限;交货地点、方式;运输方式及费用;合理损耗及计算方法;包装标准、包装物的供应与回收;验收标准、方法及提出异议的期限;备品、配件工具数量及供应办法;结算方式及期限; 违约责任,现场服务,保修等内容。
2、合同评审应严格。合同评审要按照归口把关、分工负责的原则,各职能部门对合同技术性的合理性、经济的适用性和商务的适宜性负责,法律事务部对内容的合法性负责。
五、以流程管理为基础,加强过程控制
1、规范物资采购过程
目前,物资采购方面仍存流程不统一,权限不明确的问题。下属单位无序的自行采购,导致物资信息失真、总量统计不准确,既占用资金,也容易造成库存积压,批量采购难以实行,物资质量和价格难以控制。因此,物资采购过程中,应根据物资的重要性、需求量等信息建立物资分级管理目录,明确划分采购权限,制定相应的办法,建立合理的询价机制。对一些技术含量高,金额大的物资实行集中采购。
2、规范验收过程
对进场物资,应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方式进行验收, 检验其规格、型号、数量和质量是否与采购合同要求,是否符合职业健康、安全与环保的有关要求。验证其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是否齐全、有效,包装、标识、外观质量是否完好,需抽样检验的按相关要求的比例进行抽查。同时,验证人员应根据要求填写验证记录或报验记录,未经验收的物资不得投入使用。
对验收不合格的物资,可以拒收、加工使其合格后直接使用、经发包方及设计方同意改变用途使用,降级使用,限制适用范围,并记录处理结果。
3、规范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包括对物资的贮存与保管、标识、搬运及防护、领用和发放,良好的现场管理对于保证工程进度和提高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物资贮存与保管,应提供适当的贮存环境和防护设施,进行合理摆放、隔离、检查、维护保养,防止产品损坏、变质、丢失、损耗和误用。并且通过适当的标识,防止相似而不同的材料相互混淆错用。
针对特殊物资的搬运,应明确搬运和防护的具体作业规定,包括作业人员、搬运设备、搬运方法、标识、步骤等,防止损坏、变质、变形。
物资的领用发放应严格收发、领退制度,形成完备的材料发放记录。
(1)遵循“先进先出,推陈储新”的出库原则。
(2)领用物资要有严格的手续和制度,确保发料通知、提料单、拨料单等凭证填写准确无误,印鉴齐全,无涂改现象。
(3)出库物资和单据、证据要向收料人当面点交清楚,办清手续,由收料人签字。
(4)遵守发料工作程序,提料发料准确及时,剩余的物资及时办理退料或结账下期继续使用,所有物资都要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帐实相符。
(5)对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特性的建筑材料,应通过连续的唯一性标识记录实现可追溯性。
4、规范对发包方提供材料的管理
对发包方提供的材料应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进行合格性验收,验收的内容与自行采购物资的验收相同。验收和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应及时与发包方沟通,同时采取标识、隔离等措施,根据与发包方协商的结果进行处理,并建立专门的管理台账和验收记录。
关键词:企业合同;合同档案;档案管理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link of maintaining the market order and social relations, contract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document of economic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 also the important evidence to solve various disputes.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manage the contact archives and bring its role to effect under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Basing on analyzing the existing deficiency of managing the contract archives, the article describes several method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Key Words: Enterprise contracts; Contract Achives; Achives Management
1 引言
在现今社会大环境下,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都越来越重视合同的签订。合同作为维系市场秩序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不仅成为了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重要文件,也是解决各种事务纠纷的重要凭证①。正因如此,注重企业合同档案的管理,发挥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据此,本文根据合同建立的必要性,结合目前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合同档案的管理进行阐述。
2 企业合同档案建立的必要性
企业合同是指该企业合同承办部门为了实现某种经济目的,依照合同法及其有关法规和规定,代表该企业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签订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企业合同档案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合同的签订、履行、终止而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利用的文件材料②。提高企业合同档案管理水平,保证合同档案的完整性及保密性,有利于保障企业合法权益,防范法律风险。作为一家核电企业集团下的二级子公司,涉及的合同大多数是以核电技术服务合同为主,与核电厂的运行和服务工作都密切相关。因此,做好本企业的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1 外部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大环境日新月异,市场竞争力的日益增强,近年来,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核电,对本企业的发展势必带来重大影响。国家引进、消化、吸收AP1000和发展CAP1400第三代核电,作为承载着第三代核电任务的本企业,管理层在顺应时展潮流,尊重客观规律,增强法制法律观念,处理国际关系时,需要取长补短,汲取精髓,遵循规则,增加自身合同风险化解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企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服务时会签订许多合同协议。众多的合同文本需要保存, 势必会产生合同档案, 因此,企业需建立完善科学的合同档案管理机制③。
2.2 内部发展的需求
企业每一项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合同的签订,合同是由签约双方或数方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遵循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和明确相互间的权利义务而订立的一种契约,它只适用于合同当事人,对合同当事人之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具有约束力,也不受任何限制④。本企业的合同主要以技g服务为主,当然也有采购合同,租赁合同、劳动合同等其他合同种类。不论是哪类合同,一旦出现任何纠纷或问题,当事方都需要通过利用合同档案进行处理和解决。为此企业要发展,要保持稳定,遵照合同规章履行相应条款,必须要建立合同管理办法⑤。
3 企业合同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合同收集归档不及时
目前,企业合同中技术服务合同是由负责商务活动的部门进行管理,而采购合同是由业务需求部门自行负责。基本上,合同审批流程是由合同承办人负责,在起草、审核、审批以及履行合同时,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环节。这样,合同文件管理就相对比较分散,且在走流程时所花的时间不确定,周期长短不一,易出现文件遗失或保管不全等现象,从而导致后期合同文件收集归档就比较困难。企业合同归档是是由合同管理部门按年度向档案部门进行移交的,但往往移交归档不及时,甚至发生两年后才归档的情况出现。
3.2 合同档案的管理不规范
现国家对合同档案的管理没有制定专门的管理规范和办法,也就是说,对企业的合同档案的管理缺乏相应宏观性的依据文件和具有指导性的工作指南。企业对合同档案的管理范围、内容、要求及开发利用工作等没有形成明确的规章制度,企业现仅对合同文本进行了管理,而且归档的合同文本也是各式各样,有正本,有副本,还有的加盖了印花税,究竟应该归档哪个文本,没有明确的说法。至于与之相关的合同前期谈判文件、合同审批文件、要约书、意向书、承诺书、担保书、抵(质)押书、资质证明书、法人授权委托书、合同书、鉴证书、公证书、合同变更、转让、终止文件材料及合同的调解书、判决书、执行书、会议纪要、信函、备忘录等这类文件,尚未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也就是合同档案的完整性还远远不够。
3.3 合同档案质量有待加强
现阶段,企业对文件的管理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把控,虽然企业有设置质量管理机构,但其职责并不对企业的文件模板、格式、内容进行负责。部门里设置的质量工程师岗位,是兼职身份,而且其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企业没有文件对岗位进行明确描述。所以,部门里形成的文件,有的是五花八T,书写不规范、格式不齐全,合同编号出现重复等现象,也使得合同文本生成质量大打折扣。
4 深化企业合同档案管理的工作思路
4.1 建立完善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合同档案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项活动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当事人重要的法律凭证⑥。企业根据档案相关规定,需制定一套与本企业相符合的合同档案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构建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体系,提高合同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合同档案管理规定需明确合同文本格式、所包含附件清单、合同编号原则和合同档案归档范围、合同档案归档要求等,以保证企业合同档案收集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
按照国家对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把合同档案纳入到综合档案管理的轨道,实行集中统一管理⑦。合同档案不仅是合同管理活动的原始记录和凭证,更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是体现企业技术水平、经济实力、资质、信誉的有力证明和充分反映。通过建章立制,使合同档案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明确合同档案收集范围、归档要求、提供利用等要求,使之成为企业文档管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规范。
4.2 规范企业合同档案科学管理
现企业里的合同档案是作为企业档案中的一个专门的独立类别来管理,对已要求归档的合同文本要加强质量把控,明确文本格式和归档符合规范要求外,还需要加强管控合同前期谈判文件,审批文件等一系列与合同有关的附属内容,以确保合同档案的成套性、内容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需要得到企业领导大力支持时,档案部门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合同档案的齐全完整规范,并能有效利用,使管理层认识到企业合同档案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若在发生事务纠纷或问题时,通过利用合同档案时,使其合同档案的特性能充分发挥出来,能为企业在维护自身权益时起到关键性的重要作用,也就能让领导管理层体会到合同档案管理好坏所带来的意义和结果会大不相同。为此,需要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对合同档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等规范化,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和保障措施,以便需要时,能准确、快速查找和安全利用⑧。
4.3 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合同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水平
“信息的价值正在于传播,而不在于储藏。”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把分散的信息以信息化的形式存储起来,实现档案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信息存储数字化、信息采集实时化、档案利用网络化、使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利用一体化。以这种标准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利用网络连接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样,在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合同的起草、审查、审批、签署和盖章、履行、变更和解除、纠纷处理、编号及档案管理工作都实现网络平台的在线处理和管理,完成实现合同管理一体化的目标,保证合同档案信息的齐全、准确,也有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合同档案⑨。
企业在办公平台上纳入了合同管理系统,从合同准备、订立、执行和合同关闭等都实现了文件追踪查询,但其基础信息录入还待加强,合同变更或取消后,引起的一系列变化,都要进行更改;另外,对纸质文件也要按照合同管理要求同步管理。
4.4 加强宣传,树立档案意识和法律意识
近年来,企业加大了对部门兼职文档员和档案人员的培训力度,但对企业合同档案方面的培训相对比较少,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加合同档案方面的培训。一方面可以让大家了解合同档案的重要意义,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增强企业经营合同档案管理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与工作责任感;另一方面加强业务部门经办人员的档案意识和法律意识,为企业合同档案的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努力推进档案宣传的常态化,将宣传渗透到日常工作中。
4.5 处理好合同档案利用与保密的关系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使用。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许多合同档案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当事人的一些重要机密,如商业秘密、技术秘密、资金秘密,对合同档案中这些信息,要根据法律法规或交易规则,自觉遵守保密原则,严格履行合同档案利用的审批权限和正确界定合同档案的利用范围,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合同档案资源,服务于企业的各项工作⑩。
5 结束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背景下,合同管理有助于信用档案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加强重视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增强企业经营合同管理人员的效率意识和效益意识,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经验合同档案的管理水平,最终提升企业业务纠纷法律抗风险能力。如果纠纷一旦发生,我们可以及时运用合同档案记载的内容和原始依据,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将企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沈红 《刍议合同档案管理》科技与企业 2013(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3]卢丽云 《刍议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中问题和改进措施》 企业文化 2014(04)
[4]李玮 《企业合同档案管理问题浅析》 黑龙江档案 2013(01))
[5]蔡夏 罗 玛 《论企业的合同管理》 知识经济 2012(09)
[6]周颖 《加强合同档案管理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兰台世界 2009 (08)
[7]中华人民共和国DA/T42-2009,企业档案工作规范 [S]. 国家档案局
[8]陈健静 李珉俊 《关于企业合同档案精益化管理问题与分析》商情 2012(32)
[9]樊抒婷 《论档案信息化建设》 长安学刊 2010年第1卷第1期
[10]袁俊玲 《关于合同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 山东档案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