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影视剧中的化学知识8篇

时间:2023-07-30 08:52: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影视剧中的化学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影视剧中的化学知识

篇1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化学教师;具备;意识In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chemistry teacher should have the consciousness

Chen Gang

【Abstract】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requires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ers should have several kinds of consciousness, that is geared to the needs of all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consciousness, respect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the consciousness of “integrated”, “practical consciousness”.

【Key words】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Chemistry teacher; A; consciousness 在我国,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开始意识到多元智力理论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联系中学化学教育,笔者以为,多元智力理论要求我们化学教师至少具备以下几种意识: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的“全体意识”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人都至少具备七种智力,只是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表现有所不同而已,也正是这些不同,使得每个人的智力类型和学习类型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传统的“差生”,可能只是语言智力或数理逻辑智力表现不够好,但其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却可以相当出色。加德纳指出,如果有适当的教育,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使自己的智力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智力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智力类型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体意识”,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教育。

2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智力发展的“民主意识”

我们常说:“这个学生化学学习不行,但体育(或音乐等)很棒”。显然,我们并没有把体育音乐(还有其他)列为智力范围。多元智力理论对此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它们都是智力,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同时,学生某项智力特别优异,并不表示他只有该项智力,也并不意味他的其他几项智力同样出色。在加德纳看来,学生智力发展的方向和程度受到教育的极大影响和制约。教师要善于发现各个学生的学习类型及智力情况,使其优势智力得到更好发展。另外,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每个人的个性理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张扬,这都要求我们每个化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牢固树立民主意识,平等地对待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地点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哪怕是某些片面幼稚的思想),这对于我们的教育,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在举国上下构建全民族创新教育体系的今天。教师的民主意识应该是一个最起码盼前提。

3注重渗透,协调各学科影响的“综合意识”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一项智力的培养,虽然通常都有其特定的途径,但又不能仅仅限于这些途径。化学作为理科之一,无疑是培养学生数理逻辑智力的主要途径,但该项智力其实也可以通过语文、地理等学科来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决不能用孤立片面的学科知识去分析,而需要多角度多层面观察和分析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不仅与数学物理渗透,也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结合起来,打破学科间互不往来的旧传统,多接触勤交流,相互探讨,相互促进,加强相关学科内容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如化学史的教学、矿藏资源与元素含量的分析、能源问题及其地理分布等。另外,既然每一项智力都可以通过各学科来培养,这同时也意味着在某一学科中也可以培养多种智力。化学学科中的各知识板块对学生智力的培养是不一样的,物质结构理论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智力,化学计算培养了学生的数理逻辑智力,而在化学实验和研究性学习中则很注重学生的自我认识和人际交往智力。很明显,每个化学教师牢固树立“综合意识”(学科问综合和学科内综合),不仅符合当前高考改革的方向,也是多元智力理论的要求。

4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创新意识”和密切联系实际的“实践意识”

在加德纳看来,智力是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或创造某种有价值产品的能力,而这两者都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智力可归结为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实验教学的大力加强、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开展,都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有效途径。另外,只有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提供机会让学生广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观察自然现象,关心科技动态,比如与诺贝尔化学奖有关的飞秒化学、手性碳原子;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绿色化学、酸雨、臭氧空洞;还有纳米材料、高能电池……把它们与化学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拓宽学生的视野,也一定会大大提升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2

[关键词]高职英语 英语学困生 转化

一、英语“学困生”概念的界定

教育家布卢姆指出,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不存在智能的悬殊或学业的优劣,所存在的只是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时间的快慢。对教学内容理解、掌握较慢的学生常常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渐渐出现知识缺陷和能力欠缺,成为所谓的“学困生”。我们研究的高职院校英语“学困生”,指的是高职院校在读的学生中,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英语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其他学生,不能达到一般学习水平或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的学生。

二、英语“学困生”困在何处

1.困在缺乏学习兴趣。认为自己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毕业以后不可能从事与英语有关的职业,学习英语根本没用。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习英语既无聊又枯燥,提不起兴趣。

2.困在英语基础差,缺乏信心。高职英语“学困生”,大多在初中、高中英语基础就很差。进入高职学习后,知识上欠账越来越多,认为自己距离高职英语需要达到的水平太远,产生焦虑、苦恼和失望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产生习得性无助感,认为不是学习的料,根本不可能学好,怕学、厌学,甚至根本不参与学习活动,造成学习困难。

3.困在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吃苦精神较差,自主自立能力较差,自我要求不严。高职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由一个凭借外界高压学习的状态转入一个自觉学习的氛围之中,难免会因为缺乏自制能力而放松学习,容易受外界一些事情的干扰、诱惑。英语“学困生”中有很多是网吧等娱乐场所的长客,他们的睡眠得不到保证,导致了经常性的迟到、缺课,上课无精打采、瞌睡走神。不良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正是“英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难题。

4.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我们对“学困生”学习的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学困生”英语词汇量小,基础知识薄弱。上课不会记笔记,不能按时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课后没有预习、复习课本知识,也没有读英语、听英语的习惯。对很多“学困生”来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该怎样学习。

三、高职教师对于转化英语“学困生”问题的策略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是教师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因势利导, 从“学困生”感兴趣的人、事巧妙导入,适当延伸。通过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营造浓厚的英语教学氛围,“活化”课堂,从而加深印象,加强记忆,帮助理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从“英语学困生”实际出发, 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逐步增强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挖掘学困生的学习潜能,强调人人参与,改变“学困生”作“局外人”的角色。

2.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英语“学困生”由于英语基础差,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过渡焦虑的心理现象。语言学家克莱申认为,过渡焦虑会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兴奋异常,并相互感染,从而人人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高积极情感输出,情绪饱满,言语生动,授课轻松幽默。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进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建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3.关爱学困生,适当情感倾斜,人都是有感情的,“学困生”也有丰富的感情世界。教师要及时地关注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学困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学困生”的心态,听取他们的意见。甚至要多几分尊重、多几分理解。教学时甚至要有所倾斜和偏爱,让其体会到老师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老师有了感情,消除了与教师之间的心理隔阂,才会听取老师的教诲。在这种情况下,对学困生及时进行引导,才会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恒心,切忌粗暴、训斥或忽冷忽热。

4.因材施教,调整教学内容,让“学困生”参与学习。每个孩子都是有潜力可挖的,只要我们用关爱和赏识的目光来全面、客观地评价我们的每一位学生,然后针对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因人施教,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是可塑之才。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情适当调整教学目标,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难度不能太深,提出的问题要通俗易懂。多给他们发言、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困生”有事可做。教师还应根据“学困生”的性格爱好,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 在不同的场合引导学生发挥其个性中积极的一面, 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任务。还可从实际出发,进行补偿教学。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补偿教学。

5.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英语“学困生”的自学能力。针对英语“学困生”的困境,一对一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英语自学能力。例如科学地记忆单词的学习方法就很多:帮助“学困生”掌握基本的拼读规则,学会根据读音记单词;教会学生运用词根、词缀、派生等方法科学记忆单词等等,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6.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的课堂练习,发言和讨论给予积极的评价,将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自信心的加强反过来会促进学生进一步参与,从而形成课堂活动的良性循环。教师应该坚持恰到好处地多表扬、少批评。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 即使只是作业、学习态度、上课发言中的点滴进步,都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学困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应点到为止,对事不对人,且最好集中处理以免打断正常教学。尽可能地亲近、关注“英语学困生”,让“学困生”感到老师发自内心的关心与赞赏,意识到自己也是很棒的,并不是被老师忽视、看轻的对象,从而激发他们的心灵之光,强化其求知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钱在森. 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6.

[2]龙婷,胡燕. 论高职“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M]. 江西教育科研,2007.

篇3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化学教师;具备; 几种意识

在我国,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开始意识到多元智力理论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联系中学化学教育,笔者以为,多元智力理论要求我们化学教师至少具备以下几种意识:

1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的“全体意识”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人都至少具备七种智力,只是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表现有所不同而已,也正是这些不同,使得每个人的智力类型和学习类型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传统的“差生”,可能只是语言智力或数理逻辑智力表现不够好,但其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却可以相当出色。加德纳指出,如果有适当的教育,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使自己的智力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智力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智力类型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体意识”,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教育。

2 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智力发展的“民主意识” 我们常说:“这个学生化学学习不行,但体育(或音乐等)很棒”。显然,我们并没有把体育音乐(还有其他)列为智力范围。多元智力理论对此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它们都是智力,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同时,学生某项智力特别优异,并不表示他只有该项智力,也并不意味他的其他几项智力同样出色。在加德纳看来,学生智力发展的方向和程度受到教育的极大影响和制约。教师要善于发现各个学生的学习类型及智力情况,使其优势智力得到更好发展。另外,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每个人的个性理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张扬,这都要求我们每个化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牢固树立民主意识,平等地对待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地点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哪怕是某些片面幼稚的思想),这对于我们的教育,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在举国上下构建全民族创新教育体系的今天。教师的民主意识应该是一个最起码的前提。

3 注重渗透.协调各学科影响的“综合意识”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一项智力的培养,虽然通常都有其特定的途径,但又不能仅仅限于这些途径。化学作为理科之一,无疑是培养学生数理逻辑智力的主要途径,但该项智力其实也可以通过语文、地理等学科来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决不能用孤立片面的学科知识去分析,而需要多角度多层面观察和分析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不仅与数学物理渗透,也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结合起来,打破学科间互不往来的旧传统,多接触勤交流,相互探讨,相互促进,加强相关学科内容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如化学史的教学、矿藏资源与元素含量的分析、能源问题及其地理分布等。另外,既然每一项智力都可以通过各学科来培养,这同时也意味着在某一学科中也可以培养多种智力。化学学科中的各知识板块对学生智力的培养是不一样的,物质结构理论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智力,化学计算培养了学生的数理逻辑智力,而在化学实验和研究性学习中则很注重学生的自我认识和人际交往智力。很明显,每个化学教师牢固树立“综合意识”(学科间综合和学科内综合),不仅符合当前高考改革的方向,也是多元智力理论的要求。

4 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创新意识”和密切联系实际的“实践意识” 在加德纳看来,智力是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或创造某种有价值产品的能力,而这两者都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智力可归结为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实验教学的大力加强、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开展,都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有效途径。另外,只有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提供机会让学生广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观察自然现象,关心科技动态,比如与诺贝尔化学奖有关的飞秒化学、手性碳原子;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绿色化学、酸雨、臭氧空洞;还有纳米材料、高能电池……把它们与化学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拓宽学生的视野,也一定会大大提升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4

关键词:花园路径句 有声思维 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1-001-04

一、研究背景

花园路径句( Garden-path sentences),简称GP句,是由于语言输入顺序导致的句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不确定,从而暂时引起歧义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心理语言学家Bever(1970)对其定义进行了界定:对一个句子按常规方式理解, 直到句子最后才发现理解有误, 然后回到分义点对输人的语言重新进行处理, 采用非常规的方式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

冯志伟和许福吉(2003)对这种“花园路径现象” 做出了十分形象的描述:“正如我们走进一个风景如画的花园,要寻找这个花园的出口,大多数人都认为出口一定在花园的主要路径的末端,因此可以信步沿着主要路径自然而然地,悠然自得地走向花园的出口,正当我们沿着花园出口的主要路径欣赏花园的美景而心旷神怡的时候,突然发现这条路径是错的,它并不通向花园的出口,而能够通向花园出口的正确的路径却是在主要路径旁的另一条几乎被游人遗忘的毫不起眼的荒僻的幽径。”

早期的花园路径句多是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的,如Bever的标准图式体系,Kimball(1973)的七项句法分析原则,Franzier(1978,2008)的起码连接原则和后封闭策略,刘国辉,石锡书(2005)的特殊思维激活图式理论;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始借助语法分析解释该语言现象,如Pritchett(1988)的θ-挂靠原则,Patson(2009)的基于句法的延缓性误解提出了释义延迟论,吴红岩(2006)探讨了利用优选句法理论进行解释的尝试;徐章宏(2004)、黄碧蓉(2007)等则以认知语用为基础,从关联语境出发进行解释。上述研究主要集中在花园路径句的认知阐释、句法分析和加工解歧等角度,对于学生英语写作中花园路径句形成原因的研究还比较少见。

二、花园路径句的句法分析

根据Bever(1970)的标准图式体系,英语中的“花园路径句” 可以用一个分等级的标准图式体系来处理。该体系认为,在语言处理的过程中, 听者依次将语言输入与大脑中分等级高低的各种标准图式核对。如果某一段语言输入与最高等级的图式相符,即被接受处理;如果不符,则需要寻找与之对立的较低等级的图式,以确定该段语言输入的句子结构。

例如:某学生的原始思维是“学生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外国人”,其英文表述为:The student saw the foreigner on a bus. 阅读者读到on a bus的时候,可能倾向于头脑中层级较高的标准图示“see on a bus”,(如图1所示)即“学生在车上看到一位外国人”;而如果没有前后文的逻辑支持,读者则也可能产生其他层级的标准图示理解,如“sb on a bus”(如图2所示),从而导致局部歧义和巨大的加工困难,即“学生看见了车上的外国人”。而另外一种学生写作中经常出现的GP句则是由于缺少从句连词,从而产生名词或名词短语的非语法借用引起,如: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result in this phenomenon.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有声思维(Nunan,1992; Maarten, Yvonne, Jacobijn,1994; McDonough,1997; Cohen,2000; Richards,2000)又叫“口头报告”(Verbal report)或“口头协议”(Verbal Protocol)是一种研究手段,要求被测试者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以便发现受测试者的思维或使用的策略。

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有声思维工具,考察学生英语写作中“花园路径句”出现的思维模式,进而分析其产生原因,探讨其句法加工的特点,以及花园路径句的产生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

本实验采用即时的、无调停的有声思维工具,让受试者边写边说,不允许实验组织者向学生提问,只能使用Keep talking之类的话进行提示。

本实验采用就近抽样法,选择北京市某高职三年级学生为受试,同时采用系统抽样法,对8个教学班的双数班(2、4、6、8)班根据学号每隔一人抽出一人,最终有75人参加实验。

在正式实验之前,对受试者进行了相应的演示、培训和试测,确信达到实验要求后开始正式实验。

有声思维的文字转述工作由两位年轻英语教师担任。本实验主要以小句(clause)为单位进行切分,同时考虑停顿的长短和语调的变化。首先使用Annotool 标注软件,采用相应标注符号系统(见表1)对有声思维的转述文字材料进行了手工标注,然后用Powergrep软件提取相应代码和相关数据,最后使用SPSS13.0进行后续数据的分析。

本次有声思维写作实验,总共收到75份写作和有声思维录音材料,有效样本61份,其中25人出现花园路径句共39处。

四、花园路径句的思维阐释

与相关学生的访谈表明,花园路径句的产生和英文写作中汉语思维的翻译过程密切相关,往往是没有处理好的复合句之间的复杂关系导致。而学生本身对该类句式的敏感性不高,从而忽略了其局部歧义的问题。晏小琴(2008)认为,花园路径句的加工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思维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觉察初期分析错误、诊断错误和修复错误。任何阶段出现加工障碍,歧义句法都无法消解。由于缺少第一阶段的错误觉察,学生自身就难以发现、诊断和修复相关歧义现象。

根据学生思维模式的不同,可以将花园路径句的出现时的思维模式相应地分成如下几类:

1. 汉语翻译思维

写作原文:As the graduated student should focus their attention upon firstly find a job, then choose a good job.

有声思维:As the graduated,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该把注意力注意在“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上,As the 呃……graduated student,作为,should,应该,focus their呃……attention upon呃……that “先就业,再择业”怎么说?firstly 首先, find a job then,再选择,choose a ……good job 。

可见,学生主要采用汉语思维,进行英语翻译,遇到了语义分析和选词的巨大困难。但是对于歧义点没有引起注意,共用了名词成分graduated student…,从而引起了局部歧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试验中There be句型的汉语习惯思维表现的最为突出,总共出现了12次,约占30.8%。例如:

写作原文:Second, in China there are so many family have only one child…

有声思维:Second, 在中国,in China,呃……,有很多家庭只要一个孩子,呃……there are so many family,很多家庭,呃……,只有一个孩子, have only one child, in China there are so many have only one child,child,

可见,受试学生在写作中主要采用汉语思维,然后进行英语翻译。当写作进行到There be句型时,学生先是把该句子分成了两段,先写出there are so many family(families),然后再写出have only one child,但是在随后运用检查策略时,并没有发现歧义现象,也没有消除歧义。在学生的思维当中只是对应了汉语的“有……人做……事”的句式,并没有英语的思维习惯。

2. 选词优先思维

写作原文:on the one hand, every year, the number of student who graduate from college is more larger than before, account for (result that被划掉) the competition pressure is huge.

有声思维:on the one hand,从一个方面来说,呃……,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太多,every year, the graduate毕业,呃……,every year, the student,用定语从句修饰一下,student who graduate from college,毕业人数,从大学里面毕业的人数,the student, 学生人数,student number is more larger, the number of student is more larger than before.所以说,学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学生之间就业的竞争越来越大。导致……,应该用短语,呃……,result that, 呃……,竞争就越来越大,呃……导致竞争激烈,呃……竞争压力,就导致就业的竞争压力 result the competition pressure is huge.

可见,学生虽然具备使用定语从句的能力和意识,但是他的思维主要集中在选词和表达方面,由于对“学生人数”、“导致”和“就业竞争压力”的表达占据了大部分思维内存,尤其是“导致”的选词犹豫不决,最后改成了account for,致使学生无暇进行整句的回读检查,出现了两处歧义,给读者造成了花园路径的理解困难。

3. 虚假英语思维

写作原文:From my point of view, we have too many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is phenomenon.

有声思维:From my point of view, we have too many factors concentrate, concentrate contribute contribute… to this phenomenon. There are too many factors factors contribute contribute to this phenomenon.

可见,虽然学生采用纯英文思维外壳,但是语言习惯上却完全是汉语的,可以称为虚假或错误的英语思维,因为学生没有使用从句的意识和歧义觉察能力,缺少从句知识和连贯的意识,所以同样出现了花园路径现象。学生虽然也有回读检查的策略,但是思维的关注点主要在contribute和factor的选词上面,初期没有觉察到歧义,所以不能在歧义点加上which进行消歧。

五、“花园路径句”与标注思维模式的相关性分析

如表2所示,“花园路径句”相关思维模式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停顿”和“语义分析”。而如表3所示,在标注的8个因素当中,“语义分析”和“停顿”与GP现象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6和0.775。可见,花园路径句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受试者进行了大量的语义分析或翻译思维,同时,由于翻译的困难,导致了大量的停顿现象,占用了过多的思维内存和写作时间,从而不能够从整体上对歧义现象进行觉察,思考和解歧修改,而前文的定性分析以及试验后对特定学生的访谈也证实了这一点。此外,由于受试者的时间策略运用不当,写作的各个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时间紧张,使得写作过程中的检查策略运用极少,从而难以发现自己写作当中的歧义现象。

六、“花园路径句”与英语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导入相关受试者上学期期末考试客观题的机读卡成绩,可以使用SPSS13.0计算出本次写作得分与花园路径句的出现频率以及学生英语成绩的相关性。关于写作的评分,修旭东和肖德法(2004)提出,对于写作测试之类的主观性考试,同一份试卷的评分员最好是2至3人。对于分差1-2分之间的试卷,可以计算其平均分,对于分差3分以上的试卷,可以集体讨论定夺,以取得分数较高的相关性或可靠性。根据此评分方法,本次写作测试的评分工作由两位大学英语教师承担。事先,两位评分员就共同的评分标准进行了沟通。事后,将两位评分员的评分(“分数1”和“分数2”)进行比对,对于分差3分以上的试卷进行重新商讨和评分,使得所有分差降到3分以内,然后取其平均分,作为“最后得分”,使写作评分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通过表4可以看出,“期末客观题成绩”与写作得分(“最后得分”)之间并没有呈现显著的相关性(0.233);而“期末客观题成绩”与“花园路径句”的出现频率却呈现显著正相关(0.557)。

上述数据表明,英语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其写作成绩未必高;在某些具体的方面,事实却恰恰相反,英语成绩越高的学生,写作中的某些严重歧义现象(如“花园路径句”)的出现频率反而更多。通过与相关学生的访谈得知,由于这部分学生自恃英语水平在班里相对较高(但事实上基础并不扎实),他们比较敢于使用较为复杂的句式结构,但是由于句法的驾驭能力仍然不够,受汉语思维、选词困难和时间紧张的影响,不能或无暇觉察到写作中出现的局部歧义现象,从而出现了较多的花园句式。

七、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的发现归纳如下:

第一, 学生写作中的“花园路径句”的出现与语法掌握,尤其是相关句式(如从句、There be句型)的掌握直接相关,如果在教学和写作点评中对此类句式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歧义觉察能力和意识,从而大大减少花园路径句出现的频率。

第二, 学生写作中的“花园路径句”的出现与学生的词汇应用和表达能力间接相关,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快速表达的能力,以减少对整体句式思维的影响,防止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导致花园路径句的出现。

第三, 花园路径句的出现与学生对于此类句式的感知敏感性较弱有关。可以就花园路径句的出现特点,对学生进行专题讲评,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此类句式的鉴别意识,以期做到自我消歧。

第四, 学生写作中的“花园路径句”的出现与写作策略有一定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有效地写作策略,如检查策略、时间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少此类句式的出现。

第五, 学生写作中的花园路径句现象,可以视为一种近似的中介语现象,即学生学习了相对复杂的句式以后,不能准确地应用,受汉语思维的影响,从而产生了表达上的不严密和局部歧义的现象。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对复杂句式的感知与把握能力的发展,这种现象会逐渐减少。

参考文献:

[1] Bever T.G. The cognitive basis for linguistic structures [A]. In Hayes J. R.(ed).Cogn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C].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1970:279-352.

[2] Franzier L& J Ford. The Sausage Machine, a New Two-stage Parsing model[J]. Cognition, 1978(6):291-325.

[3] Franzier L. Sentence processing: A Tutorial Overview [A]. In M. Coltheart (ed.) 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XII [C].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7,559-86.

[4] Franzier L.,et al 2008 Scale structure processing minimum standard and maximum standard scalar adjectives [J]. Cognition.2008(106):299-324.

[5] Kinball J. Seven principles of surface structure parsing in natural language [J]. Cognition,1973(2):15-47.

[6] Patson N.D.,et al Lingering misinterpretations in garden-path sentences evidence from a paraphrasing task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2009,35(1),280-285.

[7] Pritchett R.L. Garden path phenomena and the grammatical basis of language processing [J]. Language 1988(64):539-576.

[8] 冯志伟,许福吉.花园幽径句初探[C]. 2003年5月在HNC(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

[9] 冯志伟.花园幽径句的自动分析算法[J].当代语言学,2003,(4):339-349.

[10] 郭纯洁,刘芳.外语写作中母语影响的动态研究[J].现代外语,1997, (2): 30-38

[11] 黄碧蓉.幽默话语“花园路径现象”的关联阐释[J].外语研究,2007,(6).

[12] 蒋祖康.“花园路径现象”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4).

[13] 刘国辉,石锡书.花园幽径句的特殊思维激活图式浅析[J].外语学刊,2005,(5).

[14] 托娅,杨京鹏,何杨. 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 [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15] 吴红岩.花园路径句的优选句法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4).

[16] 修旭东,肖德法(2004),从有声思维实验看英语专业八级写作认知过程与成绩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第36卷,第6期:462- 466.

[17] 徐章宏.“花园路径现象”的认知语用学解释[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3).

[18] 晏小琴.英语花园路径句加工的定性研究[J].外国语言教学,2008,(1).

The Thinking Mode of Garden-path Sentences in English Writing in an Thinking-aloud Experiment

XIA Caixia, YANG Jingpeng, CHEN Chen

(1,Beijing Polytechnic College,Beijing, China, 100042

2, Ethnic Education School, BUPT,Beijing,China,102209;

3, National Prosecutors College,Beijing, China, 102209)

篇5

用蚯蚓、鸟屎治病 我们看到《女医明妃传》中用蚯蚓、鸟屎、观音土混合起来治病,用鸡屎治霍乱,捣碎土鳖虫治病,还有男主被光着放入血淋淋的牛肚中回魂……其实在中国古代,指甲和蚯蚓的确用来治过病,它有清热解毒、活血利湿的作用,可以消肿、消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人的指甲、头发、蚯蚓、鸟粪都能用来治病。邓杲医生说:“虽然片中许多土方子有出处,但是在明代是否民间通用、是否符合时代背景都有待商榷。放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则是不可取的,不仅缺乏无菌意识,危险时还会致命。”

滴血验亲 在许多古装剧中,都有“滴血验亲”的桥段,比如《九品芝麻官》《洗冤录》《包青天》以及《甄执》等等,而且这种桥段一般都是剧情发展的最。所谓“滴血验亲”,出自古人常说的“合血法”,是将小孩的血与父亲的血滴在一碗清水中,如能融合则为亲生,否则就非亲生。这看似有道理,其实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如果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那么任何两个人,甚至是人与动物的血都会相溶。

用嘴巴吸血解毒 在影视剧中,如果有人被毒蛇咬伤或是中了浸毒的暗器,常见的剧情是会有人用嘴巴一口一口地把毒血吸出来。虽然这样“用嘴巴吸毒”的土办法在民间也会用,但是存在很大风险。邓杲医生说:“用嘴巴吸毒血很危险,因为如果口中有溃疡或嘴唇皮肤破损等,毒液就会通过溃直接威胁到施救者。”

用鸡蛋清医治冻伤 在电视剧《倚天屠龙记》中,男主身中玄冥神掌的寒毒,被送往蝴蝶谷交给神医医治。我们看到神医把鸡蛋清涂在男主身上,用来驱除寒毒。许多观众都很好奇,鸡蛋清真的有药效吗?邓杲医生说:“从医学角度来讲,鸡蛋清又名鸡蛋白,的确有一定的医学价值。根据《本草纲目》记载,鸡蛋清具有清热解毒、润肺利喉的功效。因此,鸡蛋清是用来治疗烫伤的,而不是治疗冻伤的。”

用银针试毒 古代所指的毒主要是指剧毒砒霜。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砒霜里会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银与之接触就会起化学反应,使银针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但是现代生产砒霜的技术比古代要先进得多,不会再掺有硫和硫化物,而金银的化学属性是稳定的,所以在通常条件下不会与砒霜起反应,当然这个方法在现在也就完全不适用了。

白血病治不好 白血病又名血癌,很多电视剧为了制造悲情氛围都会让主角患上白血病丧命,比较有名的是《蓝色生死恋》。邓杲医生说:“其实并不是所有白血病都是不可治愈的,有些是可以治愈的,治疗方法有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所以白血病并不等于绝症。”

篇6

关键词:教学情境; 铝热反应;实验教具;绿色化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2-0094-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2.037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所涉及的演示实验中,铝热反应实验是为数不多的能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与震撼力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而且该实验涉及铝单质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等核心知识,因此成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做的演示实验。传统的演示实验是以铁架台作支架,以滤纸漏斗作容器,以蒸发皿盛接熔融物,以镁条作引燃物,虽然现象足够震撼但也存在诸多弊端,已有许多学者对该实验提出过新的方法[1~5],但经过试验后发现还存在着美中不足,如反应容器容积太小,产生的浓烟易冲出,引燃困难、耗时,心理上畏惧等。为了弥补上述的不足,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将该演示实验置于一定的情境中,笔者以影视剧里的片断作为引入,利用自制的实验教具模拟了影视剧里的铝热反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一、情境导入

1. 用铝热剂开锁

美剧《绝命毒师》中的片断,化学老师沃尔特・怀特(Walt White)注意到搭档身后箱子里的磁铁画板,他突然想到铝热剂可以熔化钢铁,他决定用一小袋铝热剂去打开城南化学品存放场所的大锁。(见图1、2、3)

2. 涉及化学知识

由于铝和氧有很强的亲和力,铝被用来从其他金属氧化物中置换出金属,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量可以将反应混合物(如Al和Fe2O3的混合物)加热至很高的温度(3273K),使产物金属熔化,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Al(s)+Fe2O3(s) Al2O3(s)+2Fe(s) ΔH =-852 kJ・mol-1

二、绿色设计

1. 教具的制作

取一空塑料油桶(容积5L),将内壁的残油洗净,用美工刀沿底部割出约10.5cm的圆洞,作贮烟罩。洗净一空酱菜瓶内壁,再装入少量细沙,将盖子内外壁的油漆用砂纸磨去,并再磨薄些,旋紧盖子(盖子材质是马口铁,熔点较纯铁低)。将一空心砖孔放在水泥地面上将其棱角磨平,磨制成高约3cm的六棱柱体。如图4所示。

2. 教具的搭建

塑料水槽盛装约2cm高度的自来水,将酱菜瓶置于其中央,再将空心砖孔置于瓶盖上。将贮烟罩内壁润湿,最好有大量水珠挂在内壁上,将其罩在酱菜瓶和空心砖孔上。如图5所示。

3. 铝热剂的配制

铝粉与Fe2O3的比例可按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质量比(Al∶Fe2O3=1:3时刚好完全反应)配成的混合物,混合均匀。实验时若要降低反应的剧烈程度,可适当增加Fe2O3的量,反之增加铝粉用量。本次实验笔者按2∶7配制铝热剂。

4. 引燃的方式

经典的引燃方式是按教材中描述的,镁条插入铝热剂中并在KClO3助燃的条件下进行,但是镁条极易熄灭,原因是镁条自上往下燃烧,火焰对下部预热的贡献很小,再加上空气流动带走一部分热量,往往要反复点燃几次才能成功,笔者尝试着用坩埚钳夹着点燃的镁条直接触到铝热剂表面,结果一下子就引燃了,效果出奇的好,再试验几次均能成功。

三、实验过程

1. 按图5搭建实验装置,将配比2∶7的铝热剂约5g装入空心砖孔内,加入1g研细的氯酸钾粉末。

2. 用小喷雾器向贮烟罩内壁喷大量水,保证有大量水珠附着在内壁上。

3. 用坩埚钳夹住打磨光的一段镁条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将燃着的镁条立即触到铝热剂表面上引发反应,另一只手用贮烟罩罩住发生装置。

4. 可以观察到燃着的镁条迅速引燃铝热剂,开始产生白色烟尘,继而砖口喷出红色火焰,似节日的焰火,同时又有火红的熔融物穿透瓶盖滴落到细沙上。

四、设计评价

1.制作教具所用到的无色塑料油桶、酱菜瓶均是厨房中的常见废弃物,空心砖孔也容易获得,零成本,易制作,质地轻,便于携带,易于推广,还能够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理念。

2.贮烟罩和水槽的封闭式组合,使得产生的烟尘得到有效控制,烟尘还能减弱镁条燃烧产生的光污染,水槽中的水能够吸收烟尘,提高了安全性能和环保性能,能有效培养学生绿色化学观念。

3.用直接接触式引燃方式,可以消除畏惧心理,瞬间就可引燃,成功率达100。

4.以影视剧作为情境导入,过渡自然,模拟剧中的铝热反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孙海龙,于永民.铝热反应实验装置的再改进[J].化学教学,2013,(8):38-39

[2] 朱建兵,姚建军.关于铝热反应实验三种改进方法的比较与思考[J].化学教学,2013,(4):56

[3] 但世辉,李斌.铝热反应的实验改进[J].化学教育,2013,(5):62

篇7

初中历史教科书应是真实历史的展现载体,但在其撰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和人为的成分。真实的历史与教科书中的历史还是有差别的。历史教育应重视证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证据意识;培养方法

初中历史教科书是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主要渠道。历史教学承担着教育任务,历史教科书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和主观意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探究历史,初中历史教学需重视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

一、初中历史教师应有证据意识

初中历史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有底气,如果有需要,能拿出让人信服的资料,从而证明自身观点的正确性和真实性。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厚积薄发。对于不同的书上呈现的不同观点,要通过查找资料进行鉴别,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分清真实历史与传说、小说、影视作品的区别,并向学生讲清楚。初中历史教师要有证据意识。重证据的历史意识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实践,不断反思。初中历史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探究、求证历史。要让学生知道,历史要依靠证据来证明。教师本身具有重视证据的历史意识,便会感染、影响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以科学的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二、培养初中生证据意识的主要做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

1.从史料中得出正确结论

历史教科书尊重历史事实,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它。一般地,我们在做出一个结论前,必须先从教科书中找到依据。比如教科书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可以说明唐太宗是一位善于纳谏的君主;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国,残害我国百姓,并不是为了所谓的“为大东亚共荣”,我们有日本投放的毒气弹的证据,日本在中国恶意遗留60万枚毒气弹,已与中方签署《处理日化武条约》。要求研究需要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全面整理我国各地抗战的档案、照片、实物等,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这就是用史实说话。

2.搜集史料,印证自己的观点

初中生喜欢表达与众不同的观点,看问题经常带有片面性。为了正确引导学生,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然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初中历史教师要告诉学生:搜集史料的渠道要广泛,可以从典籍中找,从互联网上搜,听老师和前辈讲述等;史料的种类多,可以是各种载体的出版物,也可以是其他实物证据。收集到的史料要尽量辨别其真伪,把小说、影视剧的“史料”放到一边,仅作参考,因为这样的史料受作者、导演个人观点的影响较大。

3.逐渐学会用证据说话

初中生的知识水平有限,阅历尚浅,可塑性强。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渗透证据意识,教育学生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主见;然后慢慢地强化学生的证据意识,对于有证据意识的学生要加以表扬,而对于缺乏证据意识的学生要加以引导,逐渐引导学生养成用证据说话的习惯。

4.自主求证

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最容易受影视剧干扰。影视剧受导演个人的喜好影响较大。虽说影视剧播放之前已得到广电总局的审批,但有时为了娱乐大众,其历史人物、事件等与历史事实往往有很大的出入,有时为了剧情的需要甚至可以无中生有。不可抹杀影视剧的教育功能,但我们要告诉学生影视剧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杜撰,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基本都是真实的,是历史研究者经过反复考证写出来的。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当我们接受其他渠道的“历史知识”时,别把它们当作真正的历史而相信,要逐渐学会自己查找资料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5.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证据意识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04

初中历史教科书是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主要渠道。历史教学承担着教育任务,历史教科书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和主观意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探究历史,初中历史教学需重视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

一、初中历史教师应有证据意识

初中历史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有底气,如果有需要,能拿出让人信服的资料,从而证明自身观点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厚积薄发。对于不同的书上呈现的不同观点,要通过查找资料进行鉴别,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分清真实历史与传说、小说、影视作品的区别,并向学生讲清楚。初中历史教师要有证据意识。重证据的历史意识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实践,不断反思。初中历史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探究、求证历史。要让学生知道,历史要依靠证据来证明。教师本身具有重视证据的历史意识,便会感染、影响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以科学的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二、培养初中生证据意识的主要做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

1.从史料中得出正确结论

历史教科书尊重历史事实,是学生@取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它。一般地,我们在做出一个结论前,必须先从教科书中找到依据。比如教科书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可以说明唐太宗是一位善于纳谏的君主;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国,残害我国百姓,并不是为了所谓的“为大东亚共荣”,我们有日本投放的毒气弹的证据,日本在中国恶意遗留60万枚毒气弹,已与中方签署《处理日化武条约》。要求研究需要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全面整理我国各地抗战的档案、照片、实物等,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这就是用史实说话。

2.搜集史料,印证自己的观点

初中生喜欢表达与众不同的观点,看问题经常带有片面性。为了正确引导学生,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然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初中历史教师要告诉学生:搜集史料的渠道要广泛,可以从典籍中找,从互联网上搜,听老师和前辈讲述等;史料的种类多,可以是各种载体的出版物,也可以是其他实物证据。收集到的史料要尽量辨别其真伪,把小说、影视剧的“史料”放到一边,仅作参考,因为这样的史料受作者、导演个人观点的影响较大。

3.逐渐学会用证据说话

初中生的知识水平有限,阅历尚浅,可塑性强。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渗透证据意识,教育学生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主见;然后慢慢地强化学生的证据意识,对于有证据意识的学生要加以表扬,而对于缺乏证据意识的学生要加以引导,逐渐引导学生养成用证据说话的习惯。

4.自主求证

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最容易受影视剧干扰。影视剧受导演个人的喜好影响较大。虽说影视剧播放之前已得到广电总局的审批,但有时为了娱乐大众,其历史人物、事件等与历史事实往往有很大的出入,有时为了剧情的需要甚至可以无中生有。不可抹杀影视剧的教育功能,但我们要告诉学生影视剧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杜撰,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基本都是真实的,是历史研究者经过反复考证写出来的。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当我们接受其他渠道的“历史知识”时,别把它们当作真正的历史而相信,要逐渐学会自己查找资料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5.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