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科研项目过程8篇

时间:2023-07-28 09:19: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科研项目过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研项目过程

篇1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程序及所需资料

(一)审计范围科研项目一般包括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其中经费来源性质属于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属于纵向项目,经费来源性质属于社会资金,属于横向项目。由于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众多,而审计力量有限,无法实施全面审计,因此,高校应按重要性原则将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及学校重点关注的科研项目纳入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其中,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等纵向科研项目及一定金额以上的横向科研项目。纳入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的横向科研项目金额标准按高校自身管理需要确定。

(二)审计的主要程序 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程序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为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过程控制作用,在实施跟踪审计阶段,对发现的一般性问题,需要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出具书面审计意见或建议,要求其自行改正;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分管校领导报告的同时通报科研、财务等管理部门,并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科研项目的高效、有序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具体程序如下:

(三)审计所需的主要资料 审计所需资料应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所在二级单位在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分别报送。立项阶段资料主要包括科研项目任务书及审批文件、项目组成员构成及分工情况、项目预算书(含预算调整资料),项目立项相关各类合同(协议)、学校及项目组制订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办法;实施阶段资料主要包括科研项目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资料,如大宗物资、服务采购招标资料,固定资产清单,大额资金支出情况说明,为完成科研项目所签订的测试加工费、物资采购等关联合同、项目执行期财务报表(季度、半年度、年度)、账簿、凭证,项目中期考核及验收资料;结题阶段资料主要包括项目验收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及相关资料、项目绩效报告等。审计部门在取得资料时,应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所在二级单位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书面承诺。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内容

(一)项目立项阶段(1)立项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审计人员参加科研项目立项论证及申报会议,重点审查项目立项程序是否合法、合规,立项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审查立项资料时,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及专家的审核结果,尤其要关注学校是否已对科研项目合作(外协)单位资质、履行任务能力、业务相关性等内容进行审核,是否了解项目负责人与合作(外协)方的关系,防止假借合作名义骗取国家及学校资源等。其中,对横向科研项目还要审查签订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技术合同,是否取得合同对方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资料,是否对项目组所提供技术(专利)的法律状态检索,避免侵权;合同条款是否经过相关职能部门会审或法律顾问咨询,并履行合同授权审批制度;涉及保密的,是否签订保密合同等。

(2)预算编制情况。预算是项目经费管理的重要依据,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申报成功与否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效果。审计中应关注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合规,主要包括:第一、预算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及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如劳务费预算是否与控制比例相符,重大仪器设备购置预算是否综合考虑了学校现有相关资产存量及共享情况,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预算是否按规定分别由项目组和学校编制,比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存在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的预算支出项目或与项目无关的额外支出项目等。第二、配套资金额度是否明确,预算总额是否分解至科研项目各子课题,合作(外协)单位经费是否有明细预算。第三、项目预算是否经过学校预算评审,并按评审建议调整预算编制。

(二)项目实施阶段 (1)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是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核心环节,需要严格按照预算书(合同)要求执行预算。审计中应关注:第一、项目经费收入是否完整、准确,纵向科研资金是否及时拨付到位、横向科研资金是否按照合同约定进度按时到账,配套资金是否足额落实;所有科研经费收入是否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是否存在脱离学校监管形成体外循环的现象;所有科研项目是否按不同资金来源,按不同项目单独进行会计核算。第二、项目经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合理,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按照预算书(合同)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使用科研经费。审计时应注意审核各类单据及各项合同(协议)是否真实、合法、完整,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挪用、侵占、骗取科研经费的情况,如有无虚构经济业务、使用虚假票据或使用与科研无关的个人家庭消费发票或科研项目启动前的材料、设备等发票套取科研经费;有无虚列、伪造名单虚报冒领劳务费;有无将项目经费用于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有无以旅游门票、礼品费、非项目组成员差旅费等报销差旅费;有无以旅游公司开具的大额会务费报销会议费;有无以咨询公司开具的大额技术咨询费报销专家咨询费,或将专家咨询费违规付给科研项目组相关人员;有无违反国家及学校采购规定采购物资及服务的情况。

(2)预算调整情况。由于科研活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需要调整预算的情况。当预算变更时按规定或约定履行变更程序,才能防止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互脱节,并为日后顺利通过财务验收打好基础。因此,在跟踪审计中必须重视预算调整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规定,预算调整需要分级分类管理,具体如下:第一、需要报批的调整事项:课题预算总额调整,课题承担单位变更等应当按原程序报财政部批准。相关国家科技计划课题总预算不变,课题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课题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应当按原程序报科技部批准。第二、学校有权调整的事项: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如需调整,课题组和课题负责人根据实施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由课题承担单位审批,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在中期财务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第三、一般不予调整的事项: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课题其他方面支出。第四、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3)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情况。利用科研经费自制和购置的固定资产以及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中应关注:第一、固定资产购置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是否存在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需要招标采购的或涉及政府采购的,是否按规定采购,资产采购变更是否履行了相应的变更审批程序。第二、购置的固定资产是否纳入学校统一管理或按合同规定处理。第三、因完成科研项目形成的无形资产是否及时纳入学校统一核算。第四、资产处置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是否存在私自转让、牟取私利等情况。

(4)外拨(转拨)科研经费管理情况。据报道,个别高校存在假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的现象。审计中应关注:第一、合作(外协)单位、外拨(转拨)经费额度是否在项目任务书、合同(协议)中已经明确,是否经科研及财务部门共同审批。第二、外拨(转拨)业务是否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办理,是否依据经费外拨(转拨)批件、项目合同、协作单位的合法有效财务凭据办理了相关手续,是否存在将款项转入非合作(外协)单位或个人银行账户的情况。

(5)重大事项报告情况。根据规定,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课题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变更、更名等影响经费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课题负责人、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按程序报科技部批准。因此,审计中应适当关注学校是否及时报告重大事项。

(三)项目结题阶段(1)财务决算报告的编制情况。审计中应关注科研项目财务决算报告编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是否存在不符合预算(合同)规定的收支。

(2)结题结账情况。审计中应关注科研项目是否按任务书(合同)要求及时完成项目验收及财务验收,特殊原因确需延期的,是否按规定程序提前办理了项目延期手续;项目结题后是否及时结账,是否存在项目结题后科研经费长期挂账,由项目组继续使用的情况;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是否按照相关管理办法予以结账。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规定: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六个月内根据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结账手续。

(3)结余资金管理情况。审计中应关注纵向科研项目结余资金是否按规定上缴或作为后续研究费用,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是否按合同或当事人约定使用。如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规定,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结余经费(完成项目或因故终止项目)按原渠道收回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2〕65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2〕264号)规定,结题项目的结余经费,仍用于项目依托单位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或部分应用研究工作。

(4)项目绩效情况。审计部门在审查财务决算报告、项目组提交的项目绩效报告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科研项目绩效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听取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判断科研成果是否达到科研任务书(合同)约定的预期目标,并对科研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配套措施

(一)加强宣传与培训,建立良好的科研审计内外环境(1)领导的重视、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科研人员的理解是做好科研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基础。审计部门应与科研、财务、资产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与配合,明确跟踪审计过程中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做到审计工作到位不越位,并积极主动地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宣传与培训工作,取得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消除科研人员对审计工作的疑虑,营造良好的科研审计氛围。(2)健全有效的审计制度体系和良好的审计职业综合能力是做好科研审计工作的内部环境基础。因此,审计部门应建立健全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体系的同时,加强审计人员后续培训,夯实内部环境基础。

(二)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形成科研经费监管联动机制科研经费监管工作,需要由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纪委、监察、院系和广大师生共同完成。工作中,审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形成科研经费监管联动机制。(1)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共商平台,审计部门与科研、财务、纪委、监察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沟通,共同研究,综合考虑学校科研经费的总体情况、单项科研项目经费规模及项目重要性的基础上,共同确定科研项目重点审计范围,并将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通报。(2)利用校内局域网连接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等部门信息系统,形成科研信息共享平台,保障各职能部门及时、全面获得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信息及跟踪审计信息,并由科研、财务部门指导、监督科研项目组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保证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和解决。

(三)实施科研经费内控审计,促进学校管好用好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是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要做好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部门应围绕高校总体科研项目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5要素,审查科研项目内控设计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效,并及时查找设计及运行缺陷,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合理保证科研项目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达到促进科研项目科学高效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目的。科研项目内控审计中,应重点审查是否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方面的职责权限;是否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业务权限、审批程序;是否明确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的校(院)长的领导责任,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管理责任,院、系、所及其他校内科研机构的监管责任和项目负责人的直接责任;是否建立健全各类内控制度,如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及其他财务收支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是否适当采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和信息内部公开等方法,管理和控制科研项目立项、合同签订、项目验收、结题结账、科研成果鉴定等过程,确保科研资产安全完整,经费收支合法合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科研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024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01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军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装备和技术科研项目数量增多、难度加大,我公司军品市场的规模在逐年稳步增长。民品是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我公司充分发挥国家投入效益的重要途径,发展和壮大民品产业,才能真正做到持续发展,军工的发展才有雄厚的基础。军品民品市场的发展,我公司需要管理的项目从原来数量少、类型少,转化为数量繁多、类型复杂,项目财务管理的压力凸显,项目的财务管理单靠财务软件里以记账、报表为主的财务核算型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公司对项目管理的需要。近年来总装备部与国防科工局加大了审计监督工作的力度,扩大对承担重点工程任务单位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覆盖面;加大财务决算的审计力度与处罚力度。如果重点项目前期预算不合理规划,中间过程没有监督控制,最后的决算审计很容易出现问题。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探索实行公益性和竞争性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国企改革发展永无止境不仅要求我公司需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也要跟的上,让我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机会,降低风险。

科学的项目财务管理体系不仅对保障企业项目管理流程的顺畅起到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有效控制项目管理风险,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科学取舍,立于不败之地。

2 解决问题

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解决外部需求:审计、审价、财务验收、税务检查等各类检查的压力。

解决内部需求:成本控制、决策支撑、风险预警,如应收账款管理,我公司对项目应收账款进行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加大催收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应从应收账款的防范机制的建立和销售全过程的管理监控、逾期债权的处理三方面着手。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价系统,根据客户情况、完工程度、谨慎开具发票;对于存在的逾期应收账款,单位应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催讨,对重大的逾期应收账款,可通过诉讼等方式解决,争取收回款项,降低坏账风险。

3 项目财务管理构建方案

根据项目研制周期进行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控制过程如下。

第一,项目前期预算管理。项目前期编写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签订合同阶段参与成本筹划,提供决策支撑,提高预算效率和质量。

第二,项目中期动态预警控制。数据共享平台,相关部门和人员可实时动态监控项目财务情况,自动预警信息,根据预警信息提醒项目承担部门合理归集成本,有效规避后期检查风险。

第三,项目后期各类检查,审计、财务验收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相关制度、文号、审计问题经验等信息上传共享平台。

第四,项目财务分析。项目财务管理执行情况分析、盈利情况分析、不同类型项目成本结构分析、经验总结,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反哺前期预算和过程控制。

4 项目财务管理构建效果

为了能根据项目研制周期进行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构建了两个框架,项目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框架和信息化解决方案框架,理论体系框架梳理各类型项目在项目研制周期的期间财务管理职能、各部门财务管理职责和具体实施方案,信息化解决方案是将理论体系框架固化到其中,改善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改进,效果如下。

首先,项目预警控制手段提升,控制目标明确,控制范围放大,控制效果显著。

其次,建立人性化的共享数据平台,相关人员可以自行调取需要数据与模板,工作效率提升。

再次,提供共享经验平台、自助表格查询等功能可以有力的保障审计、财务验收工作的顺利通过。

最后,加入后期财务分析职能,为决策支撑提供依据,又可反哺前期预算、审价工作。

信息化平台构建,将以上职责分工和财务管理职能要求固化到信息化平台,搭建一个集项目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成本预警控制、财务、审计政策及项目管理办法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共享监控信息化平台,提高项目管理效率,提升我公司项目预算管理水平,对项目成本支出实施有效控制。

5 结 语

通过构建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系统,将有效提高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财务决策支撑作用,合理有效规避项目财务风险。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还需要将各个研制阶段的需求不断细化,定量处理,后期建议引入评价模型(如基于标杆管理的层次分析法),将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系统不断优化。

篇3

关键词:国防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管理体系;奖励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5-000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379

国防军工计量是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国防军工计量的发展,需要不断研究开发,不断创新发展,而科研在科研院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为了加强核心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保障国防军工计量的不断发展,就需要推动计量科研项目实施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部署,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和基础院的指导下,计量所的“知识产权战略”稳步推进。几年来,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周密安排,提出“追赶、创新、超越”的战略口号,以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项目开拓创新、科研水平创新、生产能力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核心,按照《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要求,制定了《中航工业计量所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计量所实行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1 知识产权融入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国内主流的科研管理过程中,各个阶段都包含评审和论证资料,如立项阶段会有立项评审和论证报告、实施阶段会有实施方案评审和实施方案报告、验收阶段会有验收评审和验收报告等,但是这些阶段均未涉及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导致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注重设计、开发、质量、成本等的管理,缺乏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因此将上述知识产权的管理融合到整个研究所的核心业务――科研项目管理中,而不是单纯、孤立的成果管理,这不仅是国家、中航工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要求,更是研究所“技术上有提高、经济上有效益”的需要。

2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2.1 概念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是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融入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即通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发明创造登记、有效保护方式的选择、专利布局分析等内容与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等各环节充分融合,促进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和利用率。

2.2 基本原则

2.2.1 全面结合:即要把知识产权管理全面纳入计量科研项目全过程,从项目构思、立项到项目实施,从项目完成到结题,从科研成果产生到成果应用,都要使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应用的方法和措施。

2.2.2 上引下拉:所谓“上引”是指将知识产权管理向立项前引伸,围绕研究所知识产权战略目标,进行知识产权检索和情报分析与预测,提出项目可行性建议和知识产权布局建议。“下拉”是指将知识产权管理向计量产业发展需求识别延伸,科研项目瞄准产业发展需求。考虑标准制定、专利池构建、知识产权实施许

可等。

2.3 计量科研项目各阶段知识产权管理重点

2.3.1 项目策划阶段:进行知识产权情报检索与分析,通过查新来评估计量科研项目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避免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保障科技资源投向的正确性。

2.3.2 项目立项阶段: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科研人员通过调研、专利检索和分析,形成《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检索分析报告》。通过专利信息的检索,分析本单位的技术发展规划和本专业的知识产权现状、分布情况、主要竞争对手等信息,从而掌握该项目研究的发展趋势、提高研究起点。如通过专利分析获知主要专利权人的排名,然后通过市场信息确认各专利权人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大、专利数量多的一定是该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

2.3.3 项目实施阶段:知识产权工作内容要写入项目实施方案中,通过检索、分析掌握最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技术,开阔科研人员的研究思路,或模仿或另辟蹊径,进一步缩短研究周期。及时总结核心技术,凝练知识产权要素,对产生的新的技术创新点或发明创造等阶段性创新成果及时总结,这个阶段要选择明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制定方案,形成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网。

2.3.4 验收鉴定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要进一步分析研究、挖掘专利,从而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比;验收时,在验收报告中增加知识产权工作的总结,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在技术资料完整归档的情况下,可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充分利用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来支撑创新点,为获得高评价、进而申报各类科技奖营造良好的环境。

2.3.5 成果应用阶段:计量科研项目的最终完成形式多是建立标准装置,开展量值溯源与传递,应积极宣传推广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成果,寻求转移应用机会,集成利用他人知识产权,自主实施或许可他人实施,与技术标准和市场竞争结合,保障获取知识产权收益和形成竞争优势。

2.4 具体措施

在研究所的统一部署下,各科研室结合自身定位和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在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这一具体环节依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实施。可以以所级重点项目为切入点,逐步实施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最终辐射到研究所承担的其他项目。

2.4.1 建立知识产权组织管理体系。成立所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及知识产权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知识产权领导小组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讨论,制定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主要项目负责人及研究室领导的考核任务,强化领导

责任。

2.4.2 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采用知识产权分析员制度,为科研项目配备知识产权分析员,并在项目每个阶段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建立专利申请制度,不得早于专利发表,防止知识产权成果白白浪费;建立项目策划前的专利分析检索制度,避免人、财、物的浪费等。

2.4.3 设立知识产权专项经费。在每年的预算中划拨专项经费,对于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全过程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专利申请、版权登记、商标申请、科研人员的奖励等。按集团公司要求年度知识产权经费不低于所年度产值的0.05%。

2.4.4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与培训。落实集团公司实施“十百千”知识产权人才工程,派员参加知识产权培训;围绕“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研究所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提高全所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与兄弟单位之间的知识产权交流,分享各自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经验。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培养一支素质较高、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队伍。

2.4.5 建立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奖励机制。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对专利申请、授权、转让、许可等过程中的科研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应充分尊重个人和团队的劳动,个人和团队按照贡献大小进行排序和署名,由知识产权分析员和项目负责人确认。

3 结语

实施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是计量所落实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措施,通过知识产权各阶段工作的逐步落实,计量所的知识产权战略必将落到实处,从而促进计量所自主创新能力、核心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棣枫,沈晖.知识产权管理实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篇4

关键词:高校 科研项目 经费管理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的管理理念已经发生了改变,由单一的以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科研经费的多少已成为评价高校综合实力和师资水平的重要标志。科研项目经费是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前提条件,是科研活动的重要支撑条件。用好管好科研经费,既能保证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又能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事实上,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核心,并贯穿于项目设立、执行到结题验收的全过程。

一、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立项阶段高校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重视不够,导致预算缺乏可操作性

高校普遍重视科研经费争取,但忽视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科研处只关心项目是否能立项,既然实行课题制,项目经费预算自然应由项目负责人自行编制。而项目负责人财务知识相对薄弱,认为预算编制就是要钱,一般自己定一个可能争取到的经费总额,根据项目申报书的要求,随意将经费分配到各允许支出的科目中,没有充分的意识到以后课题支出、结题和审计都将以批准的课题预算作为唯一的合法依据。实践中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流于形式,课题负责人编制的预算缺乏可操作性。导致纳入经费预算的支出条款项目与实际执行过程中的花费往往不符。

(二)项目实施阶段经费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严重脱节,经费使用随意性大,预算约束力不强

科研经费使用与预算脱节,在高校科研工作的实际运行中,科研处负责项目管理,财务处负责经费核算,项目负责人对其项目全面负责。高校根据职能分工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分割开来,各职能部门均有自己独立的信息系统,但缺乏统一接口,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科研项目信息在各部门之间未能做到及时、全面共享,造成项目经费使用和项目管理的脱节。高校科研项目经费使用随意性大,导致科研经费及资产流失比较严重,比如,设备费用可以买车、买房;资料费缺乏明细。课题经费“私有”观念根深蒂固,导致不少科研人员开具与实际不符的发票到财务处报销套取现金,甚至个别人将科研经费以测试费、协作费等名义转到校外直接提取现金的现象。没有部门关注是否按该项目预算开支,是否按法定程序进行预算调整,管理缺位导致高校一些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不高。

(三)项目验收阶段,课题决算虚假,结题报告支出不实

由于国家各科技主管部门普遍重视对项目的结题验收和成果鉴定,忽视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的检查,导致课题决算反映内容与实际支出情况不符,课题结题阶段突击花钱和大量调账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有项目负责人直接将项目预算作为决算。

二、针对当前高等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管理

(一)立项阶段改变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模式,科学编制预算

加强项目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的协作,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作用。高校应设置专门的科研管理办公室加强对事业单位涉及的各级各类课题从经费申报预算编制、经费管理规定到报表填制等各方面的研究、总结,参与课题从申报到验收的全过程管理。针对项目经费预算阶段存在的问题,比如一般科研人员财务知识相对薄弱的问题,可以采用科研人员提供主要数据,财务人员辅助编制预算的方式,使其既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增加预算的可操作性,从源头上解决预算编制不合理的问题。

(二)科研项目实施阶段,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建立起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对项目实时动态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力

高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建立起科研项目信息共享系统,将科研项目合同、项目经费预算批复数、项目计划、研究进程等信息录入该系统中,根据科研处、财务处、项目主持人、审计处等各自的职责设置权限,各方面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到信息系统中,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可以实时查询到项目的相关信息。项目是否严格按合同进度及预算执行一目了然。科研项目共享信息系统要求项目负责人将项目进行中的各种信息均录入数据库,科研处可以按合同书规定的研究进度和阶段性指标定期对课题进展程度和质量进行检查,督促其按期完成任务,及时了解项目的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课题研究开展的正常化。在项目预算科目与财务核算科目相一致情况下,财务处可以将每个项目的科目预算数额录入财务软件中,预算数额即是项目支出的最高限额,一般不允许超支,如需调整,项目组应按法定程序进行相应的预算调整。只要检索某一项目代码,该项目发生在各个科目中的收支内容就一目了然。财务处可每天将所有项目的支出情况导入科研信息系统,项目负责人、科研处可以通过信息系统随时查询其项目支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掌握项目在研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使科研项目的执行阶段与科研经费使用进度大体一致,并根据经费情况及项目进展情况调整项目开支。通过科研信息系统,充分进行双向交流,把经费管理和项目管理结合起来,使项目跟踪检查的经常化成为可能,并及时反映和解决问题。科研共享信息系统为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之间搭建起一个实时沟通的桥梁,为实施新的科研经费管理理念提供一个有效工具。

(三)验收阶段应强化结题审计和效益评价

篇5

关键词:问题分析法 科研项目 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151-02

1 前言

科研项目管理是科研组织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依据现有知识、科研技能及科研技术、辅助工具开展的丰富科研活动。高水平的科研项目管理可有效的满足科研项目申请人对科学研究的期盼与向往,因此对其全过程管理展开科学研究具有充分的现实意义。为了使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在流程紧凑、秩序良好的环境中高效开展,我们必须科学实施对其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对科研项目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做到预期分析、坚决防控,避免错误科研设计导致全盘皆输的不良现象发生。

2 问题分析法在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科学应用

在科研项目管理实践中,主要的科研组织对象包括项目的申请者,也就是具体科研项目的实施人员,以及项目问题的解决者,也就是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即是依据科研申请问题进行内容分析,从科研问题发起者的定位明确此项目所需解决的真正问题。第二部分则是切实的解决问题环节,科研管理者从专业的角度分析科研问题的提出并找到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由此不难看出,以上两部分具有既定的互联关系,科研问题的具体内容包含了所需解决问题的内在资源要求,而固有的科研资源又同时关系着问题的内容边界。问题分析法在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中主要包含五项工作内容。首先便是对科研项目进行问题分析,找出其现实具有的特性与必备的发展条件。例如科研管理者应与相关利益人员及项目决策者强化沟通与交流,并采取提问的方式明确科研项目的相关信息,如科研项目中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怎样产生、如何采取有效的解决方式处理、一系列的改进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通过完善的沟通,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对问题的具体结构、发展过程及态势有了明确的认识,并对项目的资源分配、实施负责、相应职权、控制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为后续的科研管理与资源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我们还应把科研全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进行及时的工作小结,对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依据不足调整发展方向,例如认清阶段性工作的重要性、依据目标展开评价、对可能出现的约束进行充分预测等。有效的科研项目管理离不开明确的目标,而由于科研项目存在开发事先性特点,我们很难在科研申请者处获取准确的既定目标,因此,制定分层次的管理目标才能有效避免因申请人知识有限、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目标与发展实际偏差。

3 依据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要素构建良好的科研运行环境

3.1 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要素

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输入、具体的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的输出、科研单位的内部审核验证及项目更改等管理要素。其中科研项目策划主要包括对科研项目工作大纲的编写及计划书的制定。对于创新开拓,类别丰富、技术综合跨越性强、难度大的科研项目应采用科学的大纲策划方式,在项目开展前便实施编制流程,从而有效的明确科研项目的技术方案、质量控制措施、科研资源的完善配备及具体的科研工作分工等。科研项目的输入则主要包括对具体成果的内容明确及要求划分,各项法律规程标准、操作规范以及项目其他的依据标准等。在科研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我们应采取必要的监控与管理手段,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开展进一步的指导强化,当遇到重大技术难题时则应配合相关责任部门及时解决。在科研项目的输出环节我们应充分满足输入审核的既定要求,从而确保输出成果的完备性与科学性。另外有效的开展内部审核机制、项目验证机制、顾客确认机制与项目更改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3.2 构建良好的科研项目运行环境

良好的科研项目运行环境需要有序科学科研流程的完善支持,因此在科研项目启动前夕我们应构建一套充分适应项目特点的流程体系,从而使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在高效、完备、科学的制度化建设中不断优化提升。科研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完善的组织机构、良好的技术团队的全面支持,因此我们应为其选择适当的管理组织塑构。使团队研发人员在优势互补的协同合作中对项目提供有力的支持。对同一平台管理之下的多个科研组织,如存在多个子科研项目的管理,我们可采用矩阵式的结构模式,而对于科研期限较长、专业性较强的专项投资项目则可选择纯粹的科研结构管理模式。同时将科研责任与绩效评估有效捆绑,采取必要的激励政策调动科研团队钻研科学项目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科研项目并没有独立的经济实体,其必定依托于某一特定的管理平台,也就是在客户层面的内部环境支持,因此我们应构建及时完备的项目汇报渠道、加强财务联系、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及促进单位内部各大职能机构的联系,从而为构建良好内部科研支持环境做出必要贡献。再者项目管理责任人也应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提高个人的科研业务能力、技术操控能力及全过程的科研项目管理能力,针对市场的导向及客户需求构筑科研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文化内涵建设,使良好的科研管理环境、激励政策强化精英科研团队的建立。科研策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一阶段又往往被科研组织者忽视,在科研任务下达后,他们常常不做任何策划便匆忙的投入项目实施阶段,这一现象也为科研风险的发展埋下了不良隐患,因此我们只有科学制定科研项目计划,对科研内容、进度安排、预算管理、强化支持、风险预期等环节做合理的策划,完善动态管理与实时维护控制,对大型重点科研项目采用步步为营的推移性管理方式,从而有效的减少计划维护量,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篇6

利用信息化技术来研发、设计和实现农业科技项目网上评审,在一定程度确保了农业科技项目评审工作能够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同时保证农业科学和技术项目资源更为合理科学的分配,通过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促使政府能够加快政务公开,进而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职能的步伐。

1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设计

1.1 设计原则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必须遵守统一的软件开发过程,并用UML (统一建模语言)严格控制实施。除此之外,本平台的设计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平台安全性原则。在基于C/S的数据库平台中,管理员能够很好地规定数据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当数据集中存放在服务器上而不是存放在每个客户时,平台管理员应保证网络和数据库的安全,并提供存取控制机制,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性[1]。

(2)数据的可靠性原则要求数据必须保存在能够运行备份程序的平台上,这样用户就不必担心由于断电或硬件故障灯原因所造成的数据破坏[1]。

(3)平台的使用简洁、易用等原则。客户机可支持图形化用户界面,以方便用户的使用。

(4)可扩展性原则。平台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扩展性原则。

此外,平台设计应具有较高的处理速度,将平台任务分布在服务器和客户端进行。服务器复制处理WEB应用操作及数据库,客户机负责有关计算及其人机对话,服务器和客户端的任务分工提高了平台的处理速度,减少了数据流量,从而充分利用了平台资源[1]。

1.2 技术架构设计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采用分层设计式架构设计,通过视图层、控制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共同实现平台的运行[1]。

1.2.1 视图层

视图层在平台中主要指的是表现层。Web界面是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提供服务的主要页面,直接面向用户,比如项目申报界面、项目的审批界面等都属于表现层,它直接面向用户[1]。视图层中控制文件中放置的是Javascript、.cs和Aspx文件。其他文件夹放置的是每个模块的界面文件,即Aspx文件。

1.2.2 控制层

控制层是平台的中枢层,可接收视图层传来的参数,另外控制层可通过调用业务逻辑层中的具体方法来完成平台的转向功能[1]。控制层中的功能包有项目申报管理、项目审批管理、成果展示、资金监管项目验收,这些功能分别存放在业务功能*.cso文件中,控制功能由.cs文件处理完成。

1.2.3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平台数据的操作处理。该层提供了具体的业务操作,还包括了业务逻辑的有效性检查和安全检查[1]。

1.2.4 数据层

数据层将数据以实体类的形式封装起来,封装了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体现了OOP(面向对象编程)的继承性、封装性和重载的三大特性。

1.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本平台的核心。按照项目的要求,我们对数据库做了详细的需求分析,为了满足平台的数据处理需求,选用了 SQL SERVER2005作为中心数据库的管理工具[1]。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数据表主要有:项目单位信息表、项目类型信息表、项目单位用户登录表、管理员登录信息表、下载文件信息表、单位授权表、项目分组表、立项项目归档记录表、项目信息表、立项项目进度记录表、)项目经费使用记录表、申报项目分组记录表、项目通知公告记录表、项目评审专家分组记录表、专家用户登录表、项目评审专家信息表、项目评审专家打分记录表。本平台的数据库设计参考详细设计中的实体类设计,本平台数据库的ER图如图1所示。

2 平台关键技术

2.1 ASP.NET与Visual Studio 2008

Visual Studio 2008 (简称VS2008)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开发平台,包括Web集成程序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相关的数据库应用处理、设备应用程序开发等,使用VS2008基本上可以完成所有的开发任务。此外,VS2008还提供了各种应用程序的与安装。支持ASP.NET是VS2008开发平台的一部分,ASP.NET是一项内容丰富、功能强大、应用灵活的新技术,主要用于创建Web动态页面,可以用任何与ASP.NET兼容的语言(包括C#、Visual Basic.NET和JavaScript) 来创建Web应用程序[2]。

2.2 ASP.NET与ADO.NET

ADO是一种比较新的数据访问技术,是微软为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的一种新接口,它被用来同OLEDB Provider(数据访问层)一起协同工作,以提供通用数据访问。ASP.NET采用的数据访问模型是ADO.NET,它是对ADO对象模型的扩充,主要用于访问关系型数据库平台及其他类型的数据源,能够组合多个不同数据源的通用数据表示形式[2]。

2.3 SQL SERVER2005数据库

SQL Server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数据库管理工具,其数据库的编程语言为Transact-SQL。SQL Server 2005是基于SQL Server 技术的一款操作简便、易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软件,使用SQL Server2005可以开发出功能强大、安全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并可以针对其目标情况进行快速部署和运行管理。SQL Server 2005还达到了支持大型企业进行联机事务处理、高复杂度的数据分析、数据仓库平台和网站所需的性能水平,能够满足复杂的管理需要 。

2.4 B/S模式与分层式架构设计

2.4.1 B/S模式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是基于B/S设计模式的,其基本思想是提供基于Web的网上交互功能。该平台的实现需要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和申报农业科技项目。B/S指的是采用浏览器和服务器相结合的模式,它是随着Intemet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可以说是对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一种改进。在B/S模式下,用户对平台的操作是通过操作浏览器来实现的,其中主要的事务逻辑是在服务器端(Server) 实现的,部分事务逻辑在浏览器端(Browser)实现,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客户端电脑的负荷,从而减少平台维护与升级的成本。

2.4.2 分层式架构设计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与单层体系架构设计相比,分层式架构设计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因此,农业科技项目综合信息平台采用分层式架构设计,整个架构分表示层、控制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这样可使得开发人员只需关注整个架构中的其中某一层,使他们的分工更加明确,同时还降低了层与层之间的依赖[3]。另外,分层式架构设计在一定的标准化基础上使得平台具有可扩展性和可替换性[3]。

3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

根据平台分析和平台总体设计的结论,依据面向对象编程和分层架构的设计方法将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按角色从功能上进行了全面的需求分析,最后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用户分为3类,由管理员、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评审专家组成。管理员的平台功能主要由用户管理、基础数据管理、项目申报管理、项目评审管理、项目归档管理、项目进度经费管理、下载管理、通知公告管理等模块组成;项目申报单位的平台功能包括单位项目管理、浏览通知公告、下载文档、申报项目、已申报项目编辑、立项项目管理、修改登录密码;项目评审专家的平台功能主要包括项目的评审管理、专家网评项目管理、修改登录密码。

3.1 用户登录模块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用户登录模块是基于口令的、分角色的用户认证模式,用户要访问本平台就必须登录本平台才能访问平台数据,不同角色的用户登录本平台所拥有的权限是不一样的。当用户输入登录的账号信息时,平台会对用户的账号信息进行判断,如果输入正确则允许用户在其范围内访问数据;但是如果输入的账号信息不正确,平台将阻止用户登录。

3.2 管理员功能模块

3.2.1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实现了对平台中不同类型的用户(评审专家、项目申报单位、农业科技项目综合信息平台管理人员)进行分角色、分权限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员用户管理、项目申报单位用户管理、评审专家用户管理等模块。

3.2.2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申报单位、专家库、项目类型等信息进行维护(添加、修改、删除、检索),主要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管理、项目类别管理、专家库管理、数据导入管理等模块。

3.2.3 项目申报模块

管理员在项目申报模块中可以为申报单位授权、审阅申报项目、对评审专家和项目类进行分组等,项目申报模块主要包括项目大类申报单位授权、审阅申报项目、项目类评审分组、项目评审专家分组、申报项目评审分组等子模块。

3.2.4 项目评审管理模块

项目评审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查看专家打分、统计项目排名和审定立项项目等3个子模块。

3.2.5 项目进度经费管理模块

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查看立项项目进度、查看立项项目经费明细表。

3.2.6 项目归档管理模块

项目归档管理模块中,管理员可以把已经结题的项目进行归档并可查阅归档项目,主要归档结题项目、查阅归档项目等。

3.2.7 通知公告管理模块

管理员可以添加、修改、删除通知公告。

3.2.8 下载管理模块

下载管理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下载文档进行上传与管理。

3.3 项目申报单位功能模块

3.3.1 浏览通知公告模块

浏览通知公告模块中项目申报单位可以浏览、检索、下载本平台的通知。

3.3.2 下载文档模块

下载文档模块主要是提供给项目申报单位下载项目的相关文档使用。

3.3.3 申报项目模块

项目申报单位可以检索并浏览项目信息、阅读项目申报指南、下载项目申报书、上传项目申报材料。

3.3.4 已申报项目编辑模块

本模块为项目申报单位提供检索、编辑以及删除已申报项目。

3.3.5 立项项目管理模块

项目申报单位可检索并浏览已经立项的项目、上传已立项项目的经费使用明细表和项目进度表。

3.3.6 修改登录密码模块

项目申报单位用户可修改自己的用户密码。

3.4 项目评审专家功能模块

3.4.1 项目评审管理模块

项目评审专家可查看本人作为评审专家的相关项目信息、阅读项目评审方法和为需要评审的项目进行打分。

3.4.2 修改登录密码模块

项目评审专家用户可修改自己的用户密码。

4 总 结

篇7

关键词:企业科技项目 全过程 后评价

1.科技项目后评价理论基础

科技项目后评价是在项目实施完成、成果转化应用后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评价,科技项目后评价体现了反馈控制法在项目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在项目全生命过程中,项目的前评价、中评价和后评价形成三个开放的循环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在前评价阶段,通过反馈控制进行分析,找出项目研究内容、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利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保证研究内容目标的合理可行性和实施方案的严谨周密性,在中评价和后评价阶段,通过评价结果与原定目标比较,检查目标决策是否符合实际,以便采取措施,或继续或中止、或追加投入,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提高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益。

2.广东中烟科技项目后评价的时点和类型

企业科技项目后评价应在项目效益发挥出来的时候进行,即在项目实施完成、成果转化应用之后进行,以全面系统地分析总结科技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比较准确地预测项目的可持续性,为项目的下一步决策提出宏观建议。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项目后评价的时点是可以变化的。一般来讲,从项目批准立项之后,由项目监督管理部门所进行的各种评价,都属于项目后评价的范围,这种评价可以延伸至项目的生命周期过程末尾。因此,根据评价时点,项目后评价可分为跟踪评价、实施效果评价和影响效益评价,如图2所示。

项目跟踪评价是指在项目开工以后到项目完成验收之前任何一个时点所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通常的目的是,或评价项目决策的科学合理性,或评价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如项目产出、方案、政策等的更大变化对项目效益的作用和影响,寻求对策和建议等。实施效果评价是指项目实施完成后进行的评价,主要目的是检查确定项目或科技活动达到理想效果的程度,总结经验教训,为新项目的宏观导向、政策制订和管理反馈信息。影响效益评价是指在项目成果转化应用后一段时间之内进行的评价,以项目前一阶段的评价即实施效果评价为基础,通过调查项目的转化应用情况,分析项目结果对广东中烟科技创新发展的影响。

3.广东中烟科技项目后评价的项目选择范围

广东中烟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众多,根据广东中烟实际需要可以选择如下具有较强代表性的项目来进行后评价。

3.1技术创新突出的项目。指在技术上有比较重要的创新,特别是在减害降焦、烟叶原料、卷烟调香、增香保润、特色工艺等重点领域进行自主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解决了制约广东中烟发展的技术瓶颈等关键问题、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行业先进水平的项目。

3.2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指所研究、开发及转化的项目经过一年以上较大规模的实施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为广东中烟竞争力和技术水平提升等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项目。

3.3推动广东中烟科技进步作用明显的项目。指项目成果的转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和扩散能力,或者项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提升广东中烟的核心竞争力有较大影响或具有较强示范意义的项目。

3.4项目创新难度大的项目。这类项目投入经费额大、实施周期长、创新性强、实施参与单位多、管理起来难度大,以及那些在实施过程中产品市场、原料供应及技术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项目引发的环境、社会影响较大的项目。

4.广东中烟科技项目后评价内容

4.1项目研究目标评价。企业科技项目具有目标明确的特点,项目任务书中一些明确的考核指标在项目结题时已完成。这里所称目标评价不同于项目的结题验收。而是评定项目立项时预定的项目目的和项目宏观目标的实现程度,检查项目的实现情况和变化,分析发生改变的原因,以判断目标的实现程度,同时还要对原定决策目标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

4.2项目执行过程评价。企业科技项目过程评价是对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其任务是以项目形成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件、报告、记录为依据来全面评价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过程中各主要环节的工作实绩,分析鉴别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的偏离程度及合理程度,找出发生变化的原因,并为今后的项目决策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4.3项目经济技术效益评价。企业科技项目投资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取得最大的技术经济效益。讲求和提高效益,尤其是技术效益是科研领域的核心问题。广东中烟科技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整体性和延迟性的特点,需待科技成果投入生产、科研、管理实践后2-3年,计算项目的实际经济费用和效益,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并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别和原因。

4.4项目影响评价。项目影响评价是各国和国际机构项目后评价的核心内容。广东中烟科技项目的影响评价关注的重点是这些产出部分可能会给广东中烟带来的影响,广东中烟重点科技项目,旨在综合集成广东中烟的优势资源,解决制约广东中烟科技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从其特点来看,项目影响范围较广,因而项目影响评价是科技项目后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4.5可持续性评价。在项目后评价中进行可持续性评价。即是指在目标、执行过程、经济技术效益、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对项目完成后一段时间内。由一系列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变化对项目所产生的正面、负面影响作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5.广东中烟科技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篇8

1 高校重大项目科研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大项目科技统计中的基础数据缺乏准确性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各种数据资料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是科技统计信息的重要条件。目前的高校科技统计普遍存在基础数据缺乏准确性的通病。主要原因在于项目组由于平时疏于整理项目数据,统计时临时抱佛脚,不认真核实数据。有些量化指标中由于缺少相关附件材料支撑,填写较随意,极易导致数据误差较大,严重影响了科技统计工作的有效性发挥。①

1.2 重大项目统计数据涵盖面不全

高校的项目科技统计主要集中于科技经费、科技成果(包括:论文、专利、奖励等)等方面。而对于一些重大项目的科技交流情况、技术转让等统计指标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然而在现阶段高校重大产学研及国际合作项目的申报中,必须注重平时收集相关产业化及科技交流信息,才能更好地把握项目申报机会。

1.3 不重视重大项目数据统计工作

在部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普遍认为科技统计只是临时性的工作,科技统计工作意识薄弱,不适应高校科技活动迅速发展的趋势。有些学校由于重大项目数量相对较少,往往将重大项目与其他的项目情况一并统计,这样往往掩盖了重大项目中的问题。还有高校在重大项目情况统计过程中,统计工作的时间、流程安排不合理,导致项目负责人为了赶时间应付统计,严重地降低了统计质量。

1.4 高校内的科研统计人员缺乏统计专业背景,流动性大②

很多高校中,绝大部分的重大项目科研统计人员是兼职负责统计工作的科研行政人员,往往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平时忙于应对重大项目的管理工作,在统计工作上付出的时间和经历相对有限。有些个别高校的统计人员几乎每年调换,前后无法衔接,更易使科研统计工作缺乏长效性与承接性。

1.5 重大项目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落后

高校重大项目科技统计工作相对繁琐,涉及的栏目广,统计范围较大,但是现阶段有些高校的科研统计工作往往还要依靠人工进行汇总、计算,费时费力,信息化程度远远落后,统计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

2 加强科技统计工作,完善高校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

重大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涉及重大项目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全过程。如何更有效地促进重大项目申报、规范管理,及时发现重大项目进展过程中的问题,这就需要在高校重大项目管理全过程中,必须利用科研统计这个有效的工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笔者在查阅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在重大项目管理中发挥科研统计的重要作用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2.1 注重在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发挥科技统计的重要作用

(1)项目申报时,科技统计主要发挥前期的材料收集与汇总作用,为申请新项目申报提供素材。每个重大项目攻关目标的确定,一般以科学分析历年科技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准确、全面地收集历年重大科技项目活动的数据,掌握重大项目科技活动的结构和布局特征,为组织申报重大项目提供确切的数据支撑。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年的统计数据的积累与支持。有些专家建议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要把重大项目的科技统计工作列入年度科研工作计划。同时要重视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如健全科技统计原始记录,结合学校实际建立有关科技指标体系和定期报告制度,规范科技统计工作,使统计数据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上,使高校科技统计真正为重大项目申报提供可靠的依据。③

(2)项目立项时,主要是制定合理经费预算和项目实施计划等相关工作。这也离不开重大项目的科研统计,通过积累相关的信息,给项目的预算申报及实施计划提供合理建议。

(3)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专家建议通过定时的科技统计跟踪能够及时了解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及产出状况,是管理部门及时了解项目进展保障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通过科技统计,帮助项目负责人及时梳理项目完成情况,帮助科研管理部门跟踪分析项目进展情况及项目进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更有效预防项目技术攻关中的纰漏,防止项目管理漏洞,同时将妨碍项目完成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项目情况跟踪统计,切实了解经费支出情况,便于加强经费监管,有效地防止经费乱支出的现象,对于经费管理尤为重要。

(4)项目验收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对该项目中关于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科技机构、科研成果以及成果转化等各个方面都进行量化统计,和预定的目标任务进行比对,对科研和科研管理工作做出详细和客观的评价。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加强改进,努力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对于高校科研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以及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再次申报重大项目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统计分析资料,为重大项目的管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2 高度重视稳定的统计人员培养工作

高校的重大项目统计工作中应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专职科技统计人员,更有利于统计工作的长期开展。同时通过学习、培训与交流,不断提高科技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重大项目的复杂多样的统计指标要求统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既要懂得统计专业知识,又要对科技项目、财务审计、信息处理等各方面知识都有所了解。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和鼓励统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统计要求。

2.3 完善重大项目科研统计的信息系统

高校重大项目科技统计工作内容广泛从前期支持,产出成果到成果转化,后续项目的申报支持等,都在统计的范围中。要想让科技统计工作做到准确、高效,单凭人工统计必然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因此在统计实践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平台促进科技统计基础数据采集,利用完善专业的统计信息系统,及时处理及分析数据,减少统计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从而准确地实现重大项目情况从宏观到微观,横向到纵向的比对。

2.4 强 化科技统计意识

最后笔者认为应强化科技统计意识,高度重视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必须强化从科研管理人员到项目负责人、项目参与人员的科研统计意识,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能主动地积累重大项目的原始数据,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从根本上有利于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长远发展。

高校重大项目科研统计工作为高校组织申报重大项目提供依据,帮助管理部门了解项目进展,优化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过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科研统计工作在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中意义重大。高校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必须与科研统计工作有机融合,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统计信息系统,强化统计意识,才能使科研统计更好地为重大项目项目管理服务,从而不断提高重大项目的管理效率。

项目基金: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

注释

① 刘勇.高校科技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前沿,2013(2):19-2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