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09:18:5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云计算的课程体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专业;大数据;云计算;Hadoop
中图分类号:G642.0;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12-0-02
0 引 言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不断增长和累积,互联网大数据正在实时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乃至社会发展。2012年 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公布“大数据研发计划”,旨在提高和改进人们从海量、复杂的数据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收集、储存、保留、管理、分析和共享海量数据所需要的核心技术。2014年大数据高速发展,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纷纷建立大数据研究院、大数据实验室等,提供大数据专业服务,一批大数据专业分析公司应运而生。我国的开放、共享和智能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同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大数据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密切相关,因此适时调整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可以更好的适应大数据发展要求。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计算机网络、大数据及云计算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强、职业道德素养高,具备云平台的管理能力和网络软件开发能力,能够从事网络工程设计实施、网络高级管理维护、网络开发、云平台组建及管理以及大数据存储、计算及分析等岗位的高级技能型人才[1]。
1 大数据与云计算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大数据[2,3]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主要具有4V特征[2],即数据体量巨大(Volume)、数据种类繁多(Variety)、流动速度快(Velocity)、价值密度低(Value)。
从技术角度上看,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计算机处理,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大数据分布式处理平台就是Hadoop,Hadoop是由Apache基金会所开发的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分析和处理的云计算平台,已经在网络大数据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例如Yahoo使用4 000个节点的Hadoop集群来支持广告系统和Web搜索的研究;Facebook使用1 000个节点的集群运行Hadoop,存储日志数据,支持其上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百度用Hadoop处理每周200 TB的数据,进行搜索日志分析和网页数据挖掘工作;淘宝的Hadoop系统用于存储并处理电子商务交易的相关数据。
2 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1 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类课程大多围绕计算机网络工程和计算机网络开发两条主线,主要课程包括网络基础、路由器及交换机配置与管理、Windows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以及动态网站开发相关技术等。这些课程内容传统,课程内容严重同质化,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和就业机会。
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计算机网络专业应紧跟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步伐,不断进行专业课程的创新性研究,重视实践类课程和教材的研发,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以期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
2.2 研究思路
计算机网络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课程体系比较成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教学。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2.2.1 有针对性的进一步优化传统的专业职业技能课程
传统的专业职业技能课程已经比较成熟,经过了实践的考验,也已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尽管如此,还要有针对性的进一步优化,使得课程体系的理实比达到更优,提升课程教学实施的效果。
2.2.2 采用增加模式,补充完善课程体系
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研发新的职业技能课程,充实现有的课程体系。大数据和云计算紧密相联,因此要增加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在研发课程的过程中,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内容和课时,着重开发实践教学案例和内容,明显区别于本科课程教学设置。
2.2.3 课程体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网络技术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基础。因此计算机网络传统课程也是新研发课程的基础。新研发课程既是传统课程的有效实践,又是对传统课程的有效扩展和提升。
2.3 具体内容
由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是基于网络的技术,因此,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先决条件。根据以上研究思路,具体方案主要包括强化现有课程体系,增加基础理论课程、完善知识体系,增加实践课程、锻炼岗位能力三个部分。
2.3.1 强化现有课程体系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学校应强化现有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网络管理能力和一定的网络开发能力。现有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具备了相关能力。熟悉ISO/OSI互联网模型,并掌握常见的互联网协议如TCP/IP、ARP、OSPF、SSL、DNS、DHCP及HTTP等。能够配置管理Windows和Linux服务器,熟悉使用常见的网络命令,具备远程网络控制学习能力。掌握程序设计语言Java,具备Windows和Linux下的程序开发能力,包括编写shell程序。能够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具备组建局域网的能力。熟悉信息安全、系统安全及网络安全攻防技术。
2.3.2 增加基础理论课程,完善知识体系
针对人才需求,增加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理论课程,完善知识体系。虽然大数据、云计算等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实践技能,但基础理论仍非常重要,主要包括熟悉大数据的基础概念和常见技术架构;熟悉云计算原理和架构,并了解虚拟化技术如KVM;熟悉分布式系统和分布式计算原理;了解大数据、云计算的最新应用。
2.3.3 增加实践课程,锻炼岗位能力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实践课程比例应超过理论课程。增加大数据、云计算等实践课程,锻炼学生的岗位能力。主要包括主流云平台管理软件的使用,如华为FusionSphere、VMWARE等;分布式系统管理、分布式并行计算以及Map/Reduce编程;Hadoop集群、HBase分布式数据库的构建与管理;Hadoop、HBase等案例实践与应用。
通过以上方法,使得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在原有专业基础上,掌握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原理,具备云平台的管理能力,并能基于Hadoop等云计算平台实现大数据程序,对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2.4 Hadoop课程实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增加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大数据、云计算相关课程,最终采用Hadoop云计算平台相关技术实现大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通过理论教学,使得学生深入了解掌握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原理及Hadoop架构。通过实践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掌握Hadoop集群的配置与管理,并且能够基于Hadoop实现大数据程序设计,使得学生具备基本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因此Hadoop课程是核心课程。
2.4.1 Hadoop原理
Hadoop是把大数据集分发到计算集群中各个节点上共同处理以实现大数据的快速处理。用户无需了解分布式底层细节就可开发分布式程序,充分利用集群的威力进行高速运算和存储。Hadoop最核心的设计是HDFS文件系统和MapReduce编程模型。HDFS为海量数据提供存储,而MapReduce则为海量数据提供了计算。如图1所示,Hadoop运行的基本过程如下[4,5]:
(1)客户端可以将文件上传至HDFS文件系统,NameNode则会根据文件大小和Block大小配置将文件的物理属性分成若干个Block文件块,并分布式存储至DataNode数据节点,同时将块存储信息保存至NameNode节点,以方便文件进行资源管理。
(2)文件上传完成后,客户端提交具体Job任务至Hadoop集群,各DataNode节点根据任务要求可以读取相应的文件Split,并完成Map和Reduce计算任务,将结果作为输出文件传输至HDFS文件系统。
(3)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JobTracker、TaskTracker及ResourceManager监控任务的执行情况和资源消耗信息等。
2.4.2 Hadoop教学平台配置与部署
Hadoop教学平台需配置、部署一些部件。基于现有实验室的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网络服务器系统采用Linux Ubuntu,构建Hadoop集群网络。基于Cloudera Hadoop开源框架实现Hadoop教学平台。
2.4.3 Hadoop分布式文件存储及大数据处理实现
Hadoop分布式文件存储及大数据处理实现包括:HDFS文件系统的使用;HBase的使用;MapReducer程序实现;大数据案例分析与实现。
3 结 语
本文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在优化计算机网络专业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课程,并以Hadoop课程的具体教学实施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紧跟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步伐,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伟艇,夏栋梁.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云计算课程群知识体系构建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167-169.
[2]陶雪娇,胡晓峰,刘洋.大数据研究综述[J].系统仿真学报,2013(S1):142-146.
[3]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1):146-169.
[4]王铮.基于Hadoop的分布式系统研究与应用[D].长春:吉林大学,2014.
[5]陈吉荣,乐嘉锦.基于Hadoop生态系统的大数据解决方案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3,35(10):25-35.
[6]曾文英,吴积军,曾文权,等.基于云计算的IT课程体系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17):40-44.
[7]鲍爱华,陈卫卫,刘鹏,等.云计算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A02):42-45.
>>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司法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本科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特色探究 金融事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究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与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优化 高职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地方高校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中等职业汽车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探究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课程体系研究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02-03.
[2]杜瑞颖,张焕国,王丽娜等.本科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8):1-3.
[3]靳慧云.地方公安院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探究[J].技术研究,2011(10):78-79.
[4]佟辉,齐莹素等.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11),84-86.
[5]曹金璇,张建岭.公安信息系统应用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14):63-65.
[6]李瑞生,王秋云,金涛等.公安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法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3(7):74-76.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程体系;案例教学
1.引言
课程建设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自2000年开始便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验,经过了几届学生的实践,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基于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结构。
2.课程体系研究目标(以计算机系网络工程专业为例)
该校与国内著名高校合作,汇聚和开发优秀的教育资源,通过全面培育、重点突破的举措,至2015年,使该专业必修课中的85%达到重点课程建设标准;继续增设拓展学生能力与素质、以学科发展前沿和新兴交叉学科介绍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选修课程;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形成在同类院校中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课程体系。
3.课程体系研究内容
3.1 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电信网技术、广播电视网技术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现代网络工程和网络系统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具有较宽的系统专业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外语能力和相关工程技术能力,具有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网络系统基础规划﹑设计﹑及网络设备生产、安装、维护、管理、应用、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实际工作能力的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3.2 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吸收教学改革成果,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双语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需求为线索,根据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变化,调整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内容,实现有机衔接,建成与信息通信领域紧密结合,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专业方向明确,专业素养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多层次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3.3 将前沿技术和实用案例融入教学内容,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按照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不同的应用特点,将主要基础课、主干课的改革注重在课程体系、结构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进行课程体系的重组、合并、调整,逐步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的本校优质课程,提高授课质量。
该专业将计算机的前沿技术,如“云计算”,与当前学生所学课程进行了联系。云计算的技术架构及商业模式非常符合三网融合的发展特点,“云计算”平台可以有多种部署方式,对于广电媒体而言,最常见的是“私有云”和“公有云”两种方式,“私有云”即广电媒体自行建设和拥有的“云计算”平台,用户使用台内的局域网即可访问,而“公有云”则是由相关厂商提供的“云计算”服务,通常需要通过广域网访问。不论使用“公有云”还是“私有云”,都需要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应用部署在“云”中,这也是其他行业使用“云计算”技术的通用做法。而该专业同学在整个大学期间所接触到的如下方面的知识(高密度的数据计算应用,如转码、流媒体服务等;高频度信息处理应用,如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等;海量数据存储应用,如基于“云架构”的存储)等均可以部署在“云”的应用中。
3.3.1 突出系统观点,开展基于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功能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改革。
一般教材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组织是按照ISO/OSI参考模型,从网络的最底层(物理层)一直到最高层(应用层),依次介绍网络系统中每层的功能、使用的协议以及每层实现的关键技术。这样组织教学内容,逻辑性较强,概念与理论性较强,但是学生对网络整体结构和功能实现缺乏了解,不便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该专业教师把计算机网络提升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高度来组织教学内容,当依次讲授完网络体系结构、各层协议的功能、特性、组成、报文格式、协议工作过程以及实现该层功能的主要技术后,最后以总结的形式将不同层协议串起来,并通过校园网这个典型应用案例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不同层协议之间的交互过程展示出来,使学生不仅只掌握网络某层协议的功能、特性和工作过程,还要能够将计算机网络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来看待。
3.3.2 任务驱动与讨论式教学改革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将一些基本内容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Internet的发展过程、网络系统拓扑结构设计、计算机网络核心设备等结合起来,安排学生3~5人一组查阅资料、讨论并写出专题报告。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向同学讲述,大家再一起讨论、分析和评价,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兴趣积极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了他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3.3.3 案例分析与实物教学的改革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以重庆市教育城域网为例,讲解各种网络互联设备(OH网桥、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的工作原理及配置[3]。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经常将双绞线、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各种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搬到课堂上,对照实物现场进行讲解,同时在课堂上现场给学生演示如何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的原理和技术。
3.3.4 全面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课堂教学目的明确,以课程教学大纲和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教学日历)为依据组织教学,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主干课使用的教材质量有保证,内容处理得当。本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包括:钓鱼城创意产业基地(含创业企业1家、微型企业3家,创意包装工作室1个、校园广告传媒工作室2个)、创业学院、大学教育培训园、微型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双体系卓越人才教育基地、素质拓展基地等,这些实习基地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习内容,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效果良好。
4.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该校网络工程专业经过几年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建设,现已略有成果:
4.1 “三创”教育凸显成效
本专业全程贯彻实施“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大力推进学生的“三创”意识,逐步建立了“三创”教育体系,把创业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作为任选课,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2010年学院共举办了2次校内创业计划大赛,在“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重庆赛选决赛中取得了一银两铜的优异成绩;学院依托重庆市市级创意产业基地—钓鱼城创意产业基地,孵化学生创业公司3家,其中微型企业2家;选派创业指导老师参加教育部“创业高峰论坛”、“第十四届厦门国际贸易洽谈会”以及吉林大学“挑战杯”终审决赛,提高创业指导能力。在建设期间,达到95%以上的学生能够获得毕业文凭,80%以上的学生能够获得各类计算机中高级技能证书,80%以上的学生专业特长明显、优势突出,另外有15%以上的学生能够考取硕士研究生。使学生在就业应聘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特长。
4.2 校企优秀人力资源互相利用,提高师生实践动手能力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利用学校师资与企业技术人才互补优势,加强对教师与学生的网络工程技术训练与网络项目开发训练。请进来——聘请了全国几大计算机专业实训机构来校承担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共承担了本专业多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走出去——该系派送了教师全脱产到实训机构进行专业技能与项目开发的培训,学习时间从1周到1个学期。
4.3 科学而系统的教学体系设置,保证了该校课程体系的建设
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网络工程专业设置了系统而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室、参加老师课题组、校外实习以及毕业论文与设计。实践教学以“强化实践能力”为重点[5],以创新品格的塑造为核心,面向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加强产学研结合,统筹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需要,依托校内外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和科技园区,大力推进学生进实验室、进项目组、进科技园区、进实习基地,进产学研合作基地,真刀真枪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网络工程专业全体师生员工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培养形式及管理办法,与多个学科相关企业开展科研合作,联合建设技术中心,共同推动学校产学研活动的进行。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全国所有的独立学院来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都还处于摸索与研究阶段,本学院的对于人才的培养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也还需要继续努力,争取在未来的时间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童天慧.独立学院学生特点以及特色管理方法研究[J].教育界,2010(2):135-137.
[2]赵飞.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6):28-30.
[3]葛继科,雷亮.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版),2011(9):150-153.
【关键词】高职;网络;课程体系;思科
Combining study between Cisco platform and network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
Fei Xie,AiJun Diao
(NanJing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NanJing JiangShu 211135 CHINA)
EX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with his own work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raditional network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accounts the reform measures of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Cisco platform,so as to provide the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network education with some references about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net work;curriculum system;Cisco
一、前言
近些年,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网络专业因对口就业率低、就业待遇低、就业层次低而曾一度被教育部列为“黄牌”专业。分析其中的原因,虽不乏因为社会的科技进步而致低端网络技术人才相较十年前已经远远的供过于求这个“客观”因素,但另外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职院校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开设无法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而导致高职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水平偏低这个“主观”因素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南京市高职院中的首家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如何利用好思科平台改造高职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高综合毕业质量,成为笔者平时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二、传统高职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缺陷
笔者所在学院在建设思科网络技术学院之前,也在网络专业中进行基于传统的网络技术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现在回头看来,相较于现在改革过后的课程体系,传统的课程体系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1)内容过于理论化
因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尚属“年轻”,很多的从业者、管理者都具有本科以上院校的从业经历,所有导致了高职教育中还充斥着本科教育的影子(笔者注:江苏省高职系统至2012年已进行了二轮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此问题已明显改善)。其中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开设也是如此,如大量开设“信号与系统”、“系统结构”、“操作系统”等在传统本科网络专业中开设的,重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层次的课程,这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能够在生产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理念相违背。结果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不深、实践不会”,在就业竞争中处在下风。
(2)技能培养水平低
在偏重理论体系培养的同时,虽然传统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也注意到需要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但是技能培养的层次偏低,如笔者所在专业曾经开设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局域网组网》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硬件的组装维护、网线制作等网络技术中最为低端的技能。现在回头想来,这是当时学生就业层次普遍较低的最根本原因。
(3)无职业技能证书
因采用的是传统学科体系的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所以在当时并没有过多的关注社会上网络技术厂商相关的网络技术,更没有与之相结合并让学生参加考取网络技术厂商相关的技术认证。而社会上对于网络技术类人才的需求都希望其在掌握底层网络技术知识体系的同时,掌握针对某个网络技术厂商的专项职业技能,能够获得厂商技术认证证书则为最佳,如行业中公认的思科认证、华为认证等等。
三、基于思科平台的高职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所在学院网络专业放弃固有观念,积极进行专业建设改革,最大化的利用好思科平台资源,以思科网络技术学院为基础,大力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1)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针对传统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且知识体系落后等问题,首先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将部分纯理论课进行删除,如“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将部分课程与思科技术进行融合,采用思科技术标准进行授课,如将“路由与交换”变革为“思科网络设备互连”;另外新增开设了多门基于思科网络技术标准课程。表1为笔者所在专业课程变更情况。
(2)关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为了配合好思科方向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工作,笔者所在专业自2009年起分别进行了思科系统网络通信实训室的一期、二期建设,共建成思科CCNA实验机架8套、CCNP实验机架4套、CCIE实验机架2套。思科方向的专业课程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在实训室内授课,学生除了需要学习传统的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对于思科路由设备、交换设备、安全设备的设备调试技能以及在实际网络环境下的设备组网及快速排错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日后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3)引入职业技能认证
因为思科具有从CCNA到CCNP到CCIE的全级别的职业技能认证体系,且被行业视为技术标准。所以学生在进行了思科课程体系的学习后,也可以参加思科的职业技能认证。为了节约学生的考试成本,学院还配套建设了思科VUE考试中心。表2为笔者所在专业课程与厂商认证的对应关系。
四、结语
笔者所在学院网络专业通过基于思科平台的几年不懈努力,学生综合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就业质量、满意度、对口就业率等核心指标都在不断攀升。据2010年度第三方“麦克斯”大学生就业调查,在我院就业情况位列江苏省第十名的大背景下,本专业的学生就业综合排名位居全院第二名。本专业的建设也取得了学院各级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被评为院级重点专业、院级特色专业。下一步,本专业将以思科技术搭建的这个良好平台为基础向3G/4G通信、云存储/云计算、统一通信等下一代网络技术继续探索和推进。
参考文献:
[1]李冬等.网络技术及工程课程群建设改革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
[2]朱晓丽.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探讨[J].2007.
作者简介:
我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后,在充分考虑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优化。和旧版课程体系相比,新版课程体系具有更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保留了自己的特色课程、更具有时代特色和紧跟测绘学科发展趋势等特点。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体系;优化
一、引言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工程教育总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行业协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华盛顿协议》于1989年成立,现已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互认协议。2006年5月,参照《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的做法,我国正式成立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从此拉开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帷幕。2013年6月19日,我国被接纳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我校测绘工程专业于2013年申请参加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过专家的评估和现场考查,最终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为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2016年下半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将再次对我校测绘工程专业进行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近3年来,我们一直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的意见对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进行持续改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本文将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具体介绍我校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面的情况。
二、旧版课程体系及认证专家指出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体系基本满足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具有鲜明的特色,具体体现在:①作为地质院校开设的测绘工程专业,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了解地质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该课程体系包含了普通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基础2门必修课以及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工程物探、岩土工程监测、岩土工程、自然灾害学原理、路桥勘测设计、土木工程概论等7门选修课,使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地质素养。②注重实践教学,不仅建立了全国一流的测量风雨实习场,较好地满足了课间实习的需求,而且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也开设了地形测量教学实习、摄影测量教学实习、大地测量教学实习、工程测量教学实习和GPS教学实习等综合实习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③注重培养学生数据处理的能力,所以不仅开设了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概论、数据结构等4门计算机基础课程,而且安排了计算机高级语言课程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2门综合实习,并且还开设了测绘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使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正是由于上述鲜明的特色,我校培养的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一直在我校名列前茅。2013年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在审核我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的基础上对我校进行了现场考查,在现场考查报告中认为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存在如下问题:①邀请过部分专家参与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修订,但邀请的专家人数较少,代表性不强。②没有专门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工程力学、工程制图、计算机图形学这四门课程,但其他课程有这些课程的相关内容,基本能够满足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但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等课程的相关内容相对偏少。③学校图书馆信息中心对全校研究生、本科生开设了文献信息检索公开选修课程,但该课程不能保证覆盖全体学生。④支撑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课程偏少。
三、新版课程体系及其特点
2015年学校教务处组织我系教师对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的修订,形成了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新版课程体系.新版课程体系在征求了我校12个测绘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由全体专业教师经过多次讨论修订完成。与旧版课程体系相比,新版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点。1.该课程体系充分考虑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的意见。专门开设了地球科学概论、土力学、工程制图、计算机图形学等课程,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工程基础知识,使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满足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新开设了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保证该课程能覆盖全体学生,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不断提高科学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增设了专业英语阅读、科技论文写作两门课程,解决了支撑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课程偏少的问题。2.对原有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保留了旧版课程体系的特色。继续培养学生的地质素养,开设的地质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有地球科学概论、工程地质学基础、土力学、路桥勘测设计、土木工程概论、岩土工程监测等6门课程。仍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保留了所有的专业综合实习课程。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新版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学分所占比例有所减少,其实所有的实习周数没有丝毫改变,只是由于我校对实习学分的计算方法有所改变,由原来一周的实习算1.5学分改为一周的实习算1学分,导致实践环节学分值下降,实践环节学分所占比例当然也就下降了。继续加强学生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保留了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测绘软件设计等理论课与开发和计算机高级语言课程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等实践课。3.新版课程体系更具有时代特色,紧跟测绘学科发展趋势。新版课程名称更具有时代特色,如测量学和数字测图两门课程整合成数字地形测量学,地籍测量与管理名称改为不动产测量与管理,GPS原理及其应用名称改为GNSS原理及其应用。“3S”技术各自不断向前发展和不断融合是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新版课程体系在保留了旧版课程体系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图像处理3门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与应用、遥感图像解译、地图制图学基础、3S集成与应用、数字地球与智慧城市5门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测绘学科知识,了解测绘学科最新的发展方向,使学生更好地储备工程单位所需的专业知识。
四、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是以最终通过为目的,而是要各高校相关专业认真对照认证标准,寻找专业建设中的不足,建立基于反馈的持续改进机制,紧跟专业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升专业教育水准。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在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的意见,不断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为下一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注重专业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特点,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时保留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另外,新版课程体系更具有时代特色,紧跟测绘学科发展趋势,能更好地满足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
作者:曾云 陈刚 吴北平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化超,张书毕,卞和方.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28):65-66,86.
[2]杨强,何立恒,郑加柱,史玉峰.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01):77-80.
[3]仇建,陈宾宾,胡维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107-110.
[4]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2):10-19.
[5]韩峰,姚德新,英.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02):21-24.
[6]谢宏全,周立,焦明连,董春来.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J].测绘工程,2015,(05):77-80.
[7]赵姝,刘晓曼,陈洁,张燕平.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课程建设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03):88-90,98.
[8]焦明连.专业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测绘科学,2015,(11):182-186.
[9]孔维华,曹俊茹,王殷行.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01):73-75,82.
[10]马会强,姜虎生,李爽,胡春玲,赵国峥.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科技信息,2014,(08):12,16.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得到了很大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此同时,在信息化社会下,我国需要更多应用型、实战型的计算机人才。在此基础上,推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受到资金、体制等方面的影响,导致计算机课程体系不完善,降低了教学效果。鉴于此,必须加快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下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计划
以某职业院校为例。该学校在计算机教育课程改革中,遵循了以下原则。第一,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第二,要突出针对性、应用性。第三,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四,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五,结合课程的实际特点,突出改革特色。根据上述原则,该校制定了改革的计划。表现为:针对三年制专业的学生,将学时设置为1600-1800。对于两年制的学生,学时则设置为1100-1200;综合考虑市场、企业发展动向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大计算机应用型、实战型、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行选择专业方向,就业方向。同时,提供配套实验课程,加大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专业的方向包括:计算机图形设计;应用编程;网络工程;电子技术等。最后,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实验室系统。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签订人才协议,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服务。
二、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工作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现象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包括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课时平均各占一半。同时,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重视基础理论的实用性、技术性。比如,经过多次研究,将以往零散的数学课程与计算机融合,编写成《计算机数学基础》。然后,增加相关应用性的知识,以及比较实用的数学软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将其作为工具,更好的为计算机专业服务。第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针对不同的主干课,不仅要安排实验,还要开设独立的实训课,给学生创造实际的工作环境。这样,便于他们在能够将理论知识内化,应用到实践当中,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计算中,有效的整合了《社会主义理论课程》、《思想品德》等。同时,针对相关的公共课程,也做了改革。比如,采用社会调查、实践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除此之外,还增加了相关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等方面的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五,编制教学大纲。按照基本技能、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要求,编写教学大纲。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近年来高职高专的相关标准,结合院校的实际资源配置特点,对以往的大纲进行修正,以此来编写新的教学大纲。第六,按照相关的实践指导书,对教材进行编写。比如,出版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相关的实验指导书等。
三、与课程模块开发
在课程模块开发中,按照专业知识、职业方向、能力等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设计。同时,也设计了基础课程。具体来讲,将计算机专业基础模块设置为:应用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与通信应用基础、电子系统与原理、数据库与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实践、计算机专业英语等。与此同时,在专业方向模块开发中,包括会计学基础、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页设计、计算机玩去哪技术、互联网工具软件、中小企业网络等。可以看出,上述模块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计算机专业特色。
四、对计算机人才的考核办法
首先,选择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包括合作能力、方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毅力、社会交往能力等。针对考不出的能力,将其认定为重点培养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在职业资格证书中,引入综合评价。近年来,国家在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方面,提高了重视度。该校的制定了双证书制度。第一种类型为基本技能,鉴定的项目有办公自动化、微机组装与调试技术、计算机组网技术。第二种类型为专业技能。包括:网页设计、平面图像设计、网络工程、数据库管理与维护、互联网应用等。最后,利用课程作业来考核。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包括作业、笔记、活动方法,作业、笔记方法,作业、案例分析方法等。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在计算机课程改革与实践中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受到了很多专家的肯定。然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不足的地方。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加大改革与实践的力度,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各项制度,逐渐探索出一条更加有效的办学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计算机人才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最终,促进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快速、稳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熊会芸 单位:云南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周静,刘全菊,张青.高职高专学校与地方本科院校合并后通识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构建——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为例[J/OL].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5).
[2]汤怀,欧光云,曾昭江.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2).
关键词:行业(企业)标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2010年10月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的支柱产业。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备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而且具备涉及面广、影响大和需求广阔的特征,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涉及的三网融合、物联网、信息安全、云计算等几大领域未来在中国将都是千亿级别的市场。市场的巨大需求、政策的大力推进为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本文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石信工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如何构建一套与行业(企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在课程体系开发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明晰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隶属于电子信息大类,我们搞专业建设以行业(企业)调研为起点,分析职业岗位群的能力指标,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方法,形成清晰准确地知识、素质与能力目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理论,注重培养网络规划、设计、实施、管理、应用、故障诊断与优化等技能,以“组网”、“管网”和“用网”为核心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
石信工院联合安博教育集团、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H3C)校企合作、双向联动,对河北辐射京津区域网络技术企业进行调查,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应行业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还共同筹建了微软IT学院、H3C网络学院。
(三)推行“双证书”,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双证书”制度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石信工院与安博职教集团、H3C公司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已全面实现了双证融通的教学模式,将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融合,使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达到职业资格要求,实现了双证内涵的融合。在校期间,学生经考试可获取国家职业标准网络设备调试员、微软MCP认证或H3CNE证书。
二、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一)专业市场调研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此,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进行广泛细致的市场调研,包括: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行业发展趋势、行业人才结构现状、人才需求状况、用工来源、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择业兴趣及就业去向,预测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数量。
石信工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专业带头人、行业专家、企业兼职教师、专职教师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联合安博教育集团、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H3C)在河北及周边地区进行调研,并多次召开专业论证会,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基于“组网—管网—用网”的思路进行课程体系开发。专业培养主要面向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站开发三类岗位。
(二)职业岗位(群)描述
在基本确定的专业服务面向行业内,按照对接行业、服务行业、提升行业的要求,对专业对应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整个分析过程按照从工作职责到工作任务再到职业能力的顺序进行,从而得出其专业岗位(群)相应的工作领域与技术领域对工作能力的要求。
(三)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分析
在全面、准确把握本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的基础上,为使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并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石信工院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框架、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工作实际任务为起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四)构建课程体系
石信工院以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站开发岗位能力和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的知识和技能进阶规律,设置了以“学网”为基础,以“组网”、“管网”、“用网”三大模块为核心能力,“模块化、进阶式”课程体系。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课程体系建设既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扩展性,以适应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要,培养社会需要、行业认可、企业能用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莫足琴等.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现在已经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体,我国的对外贸易也是名列前茅,英语早已成为了世界性的语言,因此为了适应当前的经济和贸易形势我们有必要培养更多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但是目前我们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模式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在商务英语教学上更是用延续三十多年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内容仍然是以商务英语课本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了一些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所学的相关知识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这也造成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国家急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但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却不适应甚至干不了这方面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通过传统方式培养的商务英语学生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就是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和利用上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二)课程教学评估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评估上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商务英语学生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走向社会,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高校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和企业提供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课程的教学评估就应该以学生的商务英语的应用和实践为主要目标。但是在我国的一些高校的评估方式和评估内容仍然没有得到实质的改变,在评估目标和任务仍然是传统的以掌握商务英语知识为主,而且有的学校只评估学生的英语写作和听说能力,对学生的商务应用与实践几乎也不考察,这实际上背离了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的初衷,不仅不利于通过教学评估来检测学生的商务英语水平,更不利于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商务英语人才。因此我们要根据经济的发展情况和目前的学生特点制定符合学生实际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教学评估目标和任务,也要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和适应商务英语的教学规律创新评估方式和改变评估内容。
(三)构建创新课程体系
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而且真正地大规模发展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因此在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商务知识课程与语言知识课程的比例明显失调,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置实际上就是培养娴熟运用英语的商务人才和具有商务能力的英语人才,因此两种课程的设置一定要平衡、比例一定要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真正地商务英语人才。另外,商务英语教学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因为他直接面向的就是国际贸易,因此实践特别重要,但是在我国一些高校可能是由于资金和人力的限制实践课程明显的就少于理论课程,而且两种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矛盾与冲突,也就是理论课程没能好好的指导实践课程,实践课程也没正确的反应理论课程的功能,这样实际上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此面临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体现社会需求、遵循课程的发展规律,创新构建课程体系。
二、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建构的目标
(一)建设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云课程子选择”
随着计算机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虚拟课堂也逐渐成了各大院校的主要授课形式,而云课程则是以云课堂为基础,通过互联网界面,简单的进行操作,学生就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这种课程方式比较高效、便捷、灵活。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可以通过远程授课和学习进行实时互动和随时分享,商务英语是一个比较与时俱进的专业,因此要在高校建设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云课程子选择”,让更多的商务营业专业的学生通过“云课程”学习更多的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而且要通过“云课程”加强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以及与相关企业的互动,从而真正地提高实践能力,为以后更好的运用商务英语而奠定结实的基础。高校要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完善网络和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云课程”和“云课堂”良好环境。
(二)优化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关键是有一个准确的目标和计划。商务英语人才是面向国际贸易的,而且各个地区都有这方面的需求,因此就需要以地区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为出发点,通过提升学生的商务英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主要目标,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认真仔细的研究现阶段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要根据地区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商务英语的特色,要以商务英语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制定符合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计划,构建和优化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把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国际贸易和市场经济的需求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国际贸易的环境,为我国对外贸易做出更大的贡献。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是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各个高校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地构建和优化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
三、构建课程、师资、教材、评价一体化的立体培养体系
构建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是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教师资源和教师队伍则是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关键,符合时展要求和学生实际的教材则是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重要条件,对学生商务英语学习和教师商务英语授课的正确评价则是培养商务英语的重要保证,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因此我们要将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培养体系,这样就能更好更快地培养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商务英语人才。我们要构建和优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为学生更好的进行商务英语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我们要培养和壮大商务英语的教师队伍,把那些既有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又有商务实践的人才充实到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中。在教材方面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实时的更新,让学生真正地从教材中学习专业的商务英语知识,并能更好地用在实践中去。对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评估要遵守课程的发展规律和以学生的应用商务英语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只有构建课程、师资、教材、评价一体化的立体培养体系才能培养更多适应市场和适应时展要求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