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09:18: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效课堂数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在,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然而作为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有重知识轻能力、缺乏方法指导、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培养等问题。从而使整个数学教学缺乏整体性、可持续性、创新性。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高效数学课堂这一教育命题摆在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教学
所谓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时间,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一种教育理念。[1]教育理念涉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步骤的安排、教育评价的侧重点等一系列教育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什么是高效数学课堂。
1.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其全面、主动、可持续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既是教学目标的必然选择,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不但学会知识,而且学会方法。
2.教师要增强效益观念,力争使学生花最少的精力获取最多的知识。教师在课堂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不能为追求表面热烈的教学气氛,而忽视教育最核心的部分――教学效益。教师的整个教学行为的最终目的都要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展开,否则即使是再精彩的表演也算不上是高效的教学。
3.数学的高效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学能力,促进其学习方式的转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与其他同学展开合作、讨论、交流,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在思维碰撞中产生创新火花。
二、如何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1.合理设计每一节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是对整个课堂教学的预演,同时备课过程也是对以往教学经验的梳理、提炼和总结。在备课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整个教学具有调节、激励作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位一体的,不能割裂开来。其次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提供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班级学生的基础也各不相同。[2]新课程理念指出,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的一个蓝本,一个教学依据,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做出适度的调整、补充。同时教师要透过教材文本所提供的范例做深入挖掘。最后,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目标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在选用教学方时要灵活多样地进行教学方法组合,从多角度透视教材内容。
2.精心组织每一节课。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具体要求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就可以积极地进行交流学习。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多,比如,创设故事情境、创设生活情境、谈话导入、复习导入,等等。
(2)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数学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学科,对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探索习惯与课堂效益密切相关。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讨论,展开思想交锋,发表自己的独特观点,合理评价别人的观点。
(3)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多渠道获取数学知识提供支持。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过程中所能利用到的一切人力、物力、环境的总和,具体包括老师、同学、家长等人力资源;教材、教具、辅导读物、网络等物力资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环境资源。
(4)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为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提供依据。有效的教学反馈要达到三点要求。第一,要及时。这里面包括收集信息的及时和利用信息的及时。老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并做出合理判断;第二,要精确。信息需要是深层次的,而不是表面的,既要知道学生对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更要知道为什么没有掌握;第三,要全面。要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就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如课堂提问、课堂观察、作业分析、考试考查等。
3.用心反思每一节课。教学永远都是一份有缺憾的艺术。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完成授课之后,对这一节课的经验和不足的思考。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对教学逐步完善的过程。数学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反思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时我们要看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实现了预定目标。其次要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反思时要看教师的教法是否与这节课的课型相匹配;能否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看学生的学法是否高效实用,有助于知识的掌握。最后要反思教学效果。看是否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生的发言是否具有创新性,等等。教师只有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够使自己的数学教学更加高效、实用。
总之,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立足实践,不断创新,把新课程理念贯彻落实到备课、上课和反思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过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1.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2.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
3.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
4、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拨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真正实现高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1.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
2.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3.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新精神、新要求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传统的课堂变的更加活跃,更加精彩,以往“师生问答”变成了合作交流,“师讲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呢?
一、课前备课精心预设
1.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除教师自身的素质外还取决于课前的精心准备。教师课前充分准备,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设计合理的导学案;恰当运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
2. 恰当进行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鼓励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敢说敢疑,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
3. 充分预设,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新课标为依据,对教学内容、方法、所采取的手段、教学环节等的设计,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生成的课堂是精彩的,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教师在课前要精心预设,精心设计问题,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问。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地游弋于知识的海洋,品味学习活动的乐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一是恰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尤其是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数学思想怎样渗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比如,制作一个无盖铁皮桶,需要多少面积的铁皮,首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铁桶的侧面展开为长方形,长为上圆的周长,宽为铁桶的高,这样再加上桶底的面积,一个桶就大功告成。二是使用歌诀,歌诀在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识记方法,恰当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节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总结出:“长、宽、高小循环,每个数字两见面,乘得的数都加上,再乘2最方便”,激发了兴趣,起到提纲挈领,总揽全局的作用。三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我在教学“可能性”一节中通过设计学生摸球游戏,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理解了可能性的大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恰当使用多媒体资源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形式,它能创造出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环境,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表现形式,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形象直观。在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较为直观形象地展示了表面积与体积关系,使学生理解了表面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在教学“年、月、日”时,通过多媒体把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以及月球绕地球的转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使学生掌握了年、月、日与它们的关系,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达到了好的效果。
四、合理设计作业练习
一、扎实的课堂
观看了刘德武、蔡宏圣、张齐华、徐长青、华应龙等11位名师的课堂展示,并听了他们的报告。深深打动我的是:他们执着的精神,不懈的努力,毕生的追求,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从知识的源头一步步探寻数学之美――王昌胜;教师要做一个敏感的人――张齐华;刘德武老师已年近花甲,可没有止住思考和前进的脚步;华应龙老师名气这么大,还那么谦逊,在与同行互动时,仔细聆听来自不同的声音,没有辩驳,只有思考……正是他们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才铸就了一代大师、名师,他们的教学功底是几经历练和捶打才达到如此高的境界,使我不由得记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情智的课堂
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缺乏情趣,学生被动、厌学,很多教师束手无策,怨天尤人。可今天在这里展示的是情智的课堂、灵动的课堂、富有生机和生命力的课堂。
注重一个“情”字。情境的创设,情感的激发,情趣的培养,在这10节课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点拨、启发、引导、调控、驾驭、评价,放得开、收得回,轻松、娴熟、游刃有余,师生交融,情感共鸣,情趣盎然,迭起,诠释了“现代与经典”这一研讨主题。罗鸣亮老师利用自制的装有三角形的信封,让学生猜想是哪种三角形,使教学推向;王昌胜老师引领学生自己制作量角器,使学生在激情洋溢中投入研究;徐长青老师在教学中采用魔术、表演、模拟声音等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课尽情亦浓,孩子们依依不舍,有期待,有邀请,还想留住老师们继续为他们上课。
注重一个“智”字。用智慧启迪智慧。郑毓信教授讲:基础知识学习求联,基本技能学习求变,实践能力学习求用。徐长青老师真正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题的策略:“退,进,进,进,找规律”;华应龙老师《指尖上的数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知道规律是有一定范围的,不是任何规律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的,教学目的不是找出规律,而是让学生经历找规律的过程,通过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体验规律是有局限性的,并不是所有事物都有规律。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相得益彰,一节课好似一个感人的故事,耐人寻味。
三、魅力的课堂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毓信老师带来的《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的报告,虽然是一个理论型的专家进行报告,但是一些生动的例子如数家珍,让整个会场不会因为一些理论、专业术语的阐述而沉闷。郑教授以课改十年的总结与反思为背景,聚焦教学观摩:“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窍门。”数学教师要有属于自己的基本功,是什么(这个问题他给出了答案是举例、提问和优化)。数学老师的基本定位应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创造独立的特色。课堂教学不仅是教育专家的事,更是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不随流,不崇信,找学生最优学习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返璞归真,回归生态;教学课堂教学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应追求务实高效。郑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和例证敲醒了老师们现有的教育观念,以反思的视角看待当今的课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从善于举例、善于提问、善于优化和比较三方面教授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多留一点时间给他们思考,多让他们说一会儿,慢慢地,说的完整点、再完整点、更完整点,这就是我今后要践行的!
四、活动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师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83
小学数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有关数、图形、统计等基础知识,而且还要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态度,养成以学为乐,乐于探索,敢于成功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和谐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在平等、信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调查表明:“学生不喜欢学校的第一位因素不是课程的压力,而是师生关系,学生需要老师的信任、公平、鼓励和表扬。”因为任何一个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沟通这个潜在的和谐环节才能得以实现。没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扮演好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说……”“请你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课后,也常常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探讨或其他活动等。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民主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一种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良好互庸叵怠C拦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事实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焕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让问题意识萌芽的合适土壤,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有实用性、愉悦性的具体场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说,学生的认知来源与生活,只有对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我创设了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情境――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 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引出数学问题―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一上课,先听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学习很有趣,不枯燥无味。
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认识的愉悦性是自己去体验感受知识,愿意学、主动学才是学生发展的先决条件。新课标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跳出“书本――教室”这个小圈子,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从社会生产实践中寻找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组织学生“猜张老师的电话号码”和用学号描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游戏下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掌握新学知识,享受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喜悦。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在新授的开始是根据“猴王分饼”的故事引发出几个分数让学生猜想哪些分数的大小相等呢?于是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再请学生说说那些分数的大小为什么相等?然后让学生通过“模拟分饼”折纸的小组活动验证自己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怎么变化的?小组观察、讨论、发现规律,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得出性质后,再让学生说出猴王的想法,并回答如果小猴子要四块,猴王怎么办?既前后照应,又让学生在帮猴王想办法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受到班内同学的影响,同学之间的交往和对话是多元的。新课标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同伴一起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了认知历程,情感相互感染的历程。因此,要让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模拟分饼”,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分工合作,动手操作学具圆形纸片。让学生在画画、剪剪、涂涂、比比等过程中合作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的过程,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究乐趣。
五、让学生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激发;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
兴趣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原动力,他们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调动全部感官,假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自己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一、营造自由与平等的教学环境
实践证明,一个自由、平等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激发学生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这里特别要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搞到心理的平等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真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活,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提供学生自由发展的最佳时空
现在有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教师“一言堂”、“满堂问”、“满堂灌”的现象,这种课堂表面看来热闹非凡,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教学,只是少数学生能够呼应教师的教学。这种教学状况是绝对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的兴趣并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不断地探究、体验而形成的。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把时间与空间换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独立学习中逐渐产生学习兴趣。初一年级是比较特殊的时期,学生刚从小学跨入中学大门,新的环境对他们产生众多的新鲜感,在此时利用学前教育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规范教育的同时,进行学生参与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训练很有必要。如在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时,要求学生作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谈暑假生活感受、今后的努力方向等,鼓励学生上台讲、主动讲,这对学生后面的数学活动的参与作了一个铺垫,学生会更自然地进入新课程。
第四章内容是从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入手,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经历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的方向看等数学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经验和体验,发展空间观念、促进分析、归纳等能力的发展,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这对后面学生的数学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逐渐形成了“数学有趣”、“我非常喜欢数学”的数学观念。有同学在周记中写道:老师今天又拿来了许多五颜六色的东西,有圆柱、圆锥、长方体,还有积木拼成的正方体,同学们都十分兴奋,这就是这节“积木”数学课对孩子们产生的影响。
三、设置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而进入学习角色
激发思考问题的兴趣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主动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在教绝对值时曾这样创设问题情境:上课前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数轴,并且在-3和3的位置分别画了两只老鼠,一只是黄色的,一只是红色的,由于技术有限,我画的老鼠脸都面向左边的侧脸老鼠。因为我是属鼠的,所以自认为我画的老鼠那是一绝简单、俏皮。课间学生们就对这两只老鼠很感兴趣,看出了学生们的心思,我对这堂课非常的期待。
上课了,我说黄色的老鼠和红色的老鼠分别站在了原点两侧-3和3的位置,如果在原点处有几粒大米,假设两只老鼠同时出发,奔跑速度一样那么哪只老鼠先吃到大米呢?
孩子们都笑了,争抢着回答着:“两只老鼠同时到达大米处。”
可是就在异口同声的回答声中,突然一个否定的声音大喊一声,“不对,是红色的老鼠先吃到!”顺着话音,其他的同学哄堂大笑,我也觉得纳闷,捣乱?这不是明摆着的答案吗,出于好奇心,我就叫刘洋说说为什么。可是刘洋的表情根本不像开玩笑,他非常着急的站起来说:“黄色的老鼠还得回头呢!”哈哈,全班都笑了,我也笑了。就这样在笑声中开始了我们的学习,这节课的效果非常的好!至今让我难忘,一个回头的老鼠和一个稚气的小男孩。
四、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展示学习过程的动感之美
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时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仁的客体性、被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是单向的活动方式。现代教学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互动,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
一、让学生学会数学阅读,亲自操作发现,自主学习思考。
1.让学生学会数学阅读,在阅读中探究。如在教学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针对课本第23页的“读一读”,我让学生对材料进行阅读与自主思考,针对要回答的问题,先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口头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再请其他同学补充和优化,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让学生板演自己的思维结果,其他同学书面板演,此时,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并加以辅导,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作好讲解矫正,再让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在备课时准备的习题。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使他们能在阅读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且能够丰富他们的数学语言、加强他们的思维训练,更能使他们的数学表达科学有序。
2.让学生操作,在操作中探究。如在教学九年纪(下)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时,放手让学生组内合作:画出不同表达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象,根据所画图象观察图象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再根据图象特点获得二次函数的性质。总结图象特点从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以及在对称轴两侧的升降情况来阐述;函数性质从在对称轴两侧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和最大或者最小值来理解。老师走下讲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对学习做必要的指导,同时关注进程,了解各组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点拨矫正。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特点和函数性质得到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还获得了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培养了探究能力。
二、提倡学生讨论互助,生教生重塑数学课堂。
要鼓励学生上讲台讲课,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我主要采用了两种形式:课堂中不时插入或者整堂课直接由学生主讲。单独问题的解决采用第一种形式:让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其他学生感受、品评其思维过程,尔后我再总结其优缺点,分析其得失。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使讲课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吸取经验教训,学习品评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4m2+8m-4,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讲解:看能否用提取公因式法,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先看能否用公式法,再看能否用十字相乘法,最后考虑能否用求根公式法分解。通过适当的点拨、总结、反思,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去分析解决问题、产生巧思妙解。
对某些操作性强的知识点的新授课用第二种形式:选择适当的课题,整堂课由学生主讲。如学习轴对称图形之后,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我为学生补充了“球的认识”一节课,推选了一个学生来教学。他利用我提供的教学资料,自己精心准备,在我校七年级一班和二班进行教学,给旁听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个学生通过自己钻研教材、教学资料,扩大了知识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对数学的浓厚兴趣;通过教学过程,同时加深了对教师的理解,增加了与同学的交流,培养了自信心,锻炼了能力。
三、重视数学反思小结,得以升华提升。
课堂小结是在数学课堂终结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再认识、再总结、再实践、再升华的教学行为方式,是数学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本堂课的总结和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准备。实用的课堂小结,既可以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又可以拓展思维,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例如在教学“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进行小结:
1.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应该注意什么?
2.任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公式法求解吗?请举例说明。
3.小明在解一元二次方程4x2+2x+3=0时发现b2-4ac
这样的小结,除去回顾和总结公式法解的知识点外,还引导学生探究具体方程中b2-4ac值的大小与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的关系,从而为下一节探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b2-4ac值的关系打下了伏笔,激发了学生预习的欲望。
四、进行有效训练,及时检测矫正。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者,而学生的表现也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和高效课堂的创设.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到创设高效课堂的重要关键就是学生.教师应在教学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加强学生的能力建设.简要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地注意学生的要求,注意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盼,并且依据学生的要求、期盼来设计教学.唯有如此,才能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有效地创设出高效课堂.当然,这样的一种“以学促教”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相长,在创设出高效课堂的同时,实现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例如,在讲“方差和标准差”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对这部分内容的看法,对这部分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及自己需要学习的板块通过纸条表达出来.然后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纸条发现了以下几个要求:标准差、方差分别具有怎样的数学含义?如何来区分标准差和方差?是不是任何一组数据都具有标准差和方差?标准差和方差的基本运算规律是如何推导得来的?这些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掌握,同时这部分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对课堂教学的期盼.教师则在对学生的需求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开展数学教学,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生动、活泼、热烈的,在这样的情形下创建起来的课堂必然是高效课堂.
二、加强课堂互动探究
高效课堂创设是为了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能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认识、强化学生的能力是高效课堂必须要重视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课堂互动探究.通过课堂互动探究,不仅密切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且使学生的思维火花碰撞,继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此外,在这个过程中,互动式的探究将为课堂的热烈实施和高效课堂的创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椭圆”时,涉及“椭圆的定义在解题中的具体运用”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数个例题就椭圆的定义在解题之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解析.教师要求学生讨论、归纳“椭圆的第一定义在何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解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