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定量调查的方法8篇

时间:2023-07-28 09:18: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定量调查的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定量调查的方法

篇1

关键词 定量实验 结构分析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Q-31 文献标志码 B

开展定量实验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教学建议中,对定量实验要求的描述是:“在重视定性实验的同时,也应重视定量实验,让学生在量的变化中了解事物的本质。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机会学习生物学研究中的测量方法,实事求是地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定量表述实验结果等。”两个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对定量实验的要求描述完全相同,都缺少相应的质量标准或水平层次描述,从而使定量实验的教学陷入一种模糊状态,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验教学的评价。教师对生物学定量实验的认识和要求,常常来自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以应试为导向的定量实验教学,必然影响定量实验的教育价值。

对生物学定量实验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由测量方法、记录数据、数据分析和定量表述4个要素组成见(表1)。把握定量实验要素的内涵,是提升定量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和保障。

1 测量方法

生物学定量实验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实验法、模型法和调查法三种类型。开展定量实验,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多种生物学研究中的测量方法

实验法是人们依照研究目的,使用科学仪器和设备,有意识地去控制自然条件,使自然过程纯化、典型化,从而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如“探究几种食物热价的差异”中使用天平、量筒、温度计等仪器。实验法通过控制自变量,限制无关变量,从而使复杂的现象变得简单,使研究从现象观察深入到本质探讨,而且其他研究者能够进行重复实验加以验证。

模型法是对客观对象进行观察,并对所获得的科学事实进行初步的概括后,利用想象、抽象、类比等方法,建立一个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来揭示客观对象的特征和本质的方法。定量实验的模型法主要适合在高中阶段开展,如“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等。用模型来代替被研究对象,简化和理想化地再现原型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各种基本因素和联系,略去非本质的细节,能够使研究者充分发挥想象、抽象和推理能力,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是通过抽样的基本步骤,采用问卷、访谈、样方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的有关信息,加以统计分析的研究,如“调查班级学生的近视率”“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等。调查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搜集到难以从直接观察中获得的资料,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资料。开展调查研究类的定量实验,要随机取样,尽量多地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

2 记录数据

选择适宜的测量方法,设计严谨的实验方案,正确操作,仔细观察,便可以获得大量的实验数据。数据是定量实验的产物,也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一般来说,原始数据不允许用铅笔记录;在记录发生错误时,修改部分要保持错误数据可见;原始数据必须附在实验报告中。记录数据需要设计记录表格、注明计量单位和确定有效数字。

设计记录表格,一方面有利于数据的全面采集和填写,另一方面使各种数据一目了然,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规律。记录表格通常包括标题、表头、列标、行标、数据格5个部分,如果列标表示实验组别或实验自变量,则行标表示对每个实验组测量的次数、同一实验组内不同个体、测量时间等信息,并在最后加入“总和”或“平均值”。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行标与列标表示的内容可以互换,从而保证表格的布局合理。

计量单位是指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要赋予计量单位以约定的名称和符号,如毫克(mg)、分钟(min)、体积摩尔浓度(mol/L)等。在记录数据时,一定要在记录表格中明_计量单位,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单位,如质量百分浓度、体积百分浓度、质量体积浓度、体积摩尔浓度等。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由可靠数字加上有误差的一位数字组成。有效数字的位数表示了测量所能达到的程度,这也与所用的测量工具有关,当测量仪器和被测量选定后,测量值的有效数字位数就己经确定。如在“探究几种常见食物热价的差异”的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1℃,有效数字只能到小数点后一位。

3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使其转化为信息的过程。中学生物学定量实验的数据分析包括数据的可靠性分析、简单的数据处理和一般的数据分析。

数据可靠性的判断主要集中在数据获得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数据的有效性上。首先要对几次的平行实验数据进行筛选,若有明显偏移的数据,应反思获得数据的方法是否符合基本的原理、是否严密、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是否为不规范操作等。如果测量方法科学,所用仪器的精度确定,有效数字不符合规范的数据也是不可靠的。

简单的数据处理主要集中在计算和数据的取舍上。一般定量实验都要平行进行若干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计算结果,有明显偏移的数据在计算时应当舍弃,否则会使最终的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首先要计数样方或血球计数板小方格内部的个体,对于处在界线上的个体,只计数相邻两条界线及其顶点上的,不能将边界上的个体全部计入或者不计。由于生物学的特殊性,一些计算结果可保留小数,如“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不同pH溶液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可以保留小数点后1~2位数。有些结果不宜保留小数,如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一般取整数。

数据分析是运用生物学基础知识、原理解读实验数据所表达的信息,通过推理和归纳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的过程。如在“探索生L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设计一组NAA浓度梯度溶液进行实验,以生根的数目或总长度为观测指标,每5 d采集一次实验数据,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可以发现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最适浓度介于某两种浓度之间,却不能直接找到最适浓度。可以根据曲线变化趋势作出推测,也可以不断缩小浓度梯度进行实验,使实验结论更精确。

4 定量表述

定量表述实验结果是指运用图表、数学模型等描述生物学实验的结果。定量表述将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抽象,从而揭示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避免冗长的文字描述,便于分析、表达和交流。

运用图表定量表述最常见的是坐标曲线,将这两个变量分别用横、纵坐标轴代替,放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根据它们之间量的变化情况绘制曲线。通过分析曲线的变化规律,揭示生物体结构功能、生理代谢、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的本质特性,如“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探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等。

数学建模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合理性,并运用该数学模型来解释现实问题,如“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等。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排除环境因素、人为操作等无关变量的干扰,寻找出相关变量之间的本质关系。

定性实验能够发现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关系,只作定性描述而缺乏定量研究,不能使科学发现具有普遍意义。虽然初中与高中两个学段对定量实验的要求表述相同,但在初中阶段,生物学实验注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因此,定性实验多,定量实验少。定量实验的原理、方法相对简单,现象明显,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大量增加了定量实验。明确定量实验的结构要素,才能整体规划设计定量实验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能力形成过程,关注过程性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敢于质疑、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篇2

论文摘要: 目前,关于语言教育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两种主要方法。本文在比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基础上,介绍和讨论了几种常见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相关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观察研究,并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价。说明在教育研究中应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对提高教育研究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前,语言教育研究已经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并被深入推广到各个层次层面。教育研究通过对教育过程的各项实证研究来尝试解决现有教育活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求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研究有其独有的特性,以实证研究为主,具有系统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教育研究也可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就是两种主要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对比

1.1内涵

定量研究就是对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而定性研究是主要针对事物的质的方面。事物的质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也就是说定量研究是通过解决“有多少”的数量问题,定性研究是通过解决“是什么”、“有没有”的性质问题,从而分别对复杂的教育问题作出数字的描述和语言的描述,来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倾向的方法。

定量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假设,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抽样、选择测量工具、控制无关变量、实施测量、检验效度、数据运算与分析、验证假设。定量研究是一个具有标准化程序的、自上而下的演绎过程,是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情境中去的。

1.2适用范围

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存在量的方面,但每种事物的量的“显易”程度不同,能够量化的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物质现象的量比较“外显”,而精神现象的量“外显”不明显。在教育领域中,属于是物质现象的,如教材与教学质量、教育结构与教育投资、学生的身体状况等,一般可以尝试采用定量研究法。而属于精神现象的,如学生的焦虑心理、教师的师德状况、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则可以尝试定性研究法。

从方法特点上讲,由于定量研究不考虑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只对操作工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十分重视,适合对研究者不熟悉的和较大样本的对象进行研究。定性研究则相反,它适合对研究者熟悉的及小样本的对象进行研究,这种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个案研究法。

2.几种常见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

2.1定量研究方法

2.1.1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包括简单相关研究和复杂相关研究两种,它主要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例如焦虑与二语写作之间的相关关系。相关研究没有自变量,研究者不对变量进行操纵,不能做出因果判断,只能得到两个变量(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的判断。例如,相关研究回答“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是否有关系”,不能回答“学习策略是不是导致学习成绩好的一个原因”。

相关研究最大的好处是能帮助我们理解重要变量间的关系,缺点是它的研究对象是群体而不是个人,所以很难对某个实体作出深刻的认识研究。

2.1.2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语言教育研究中的主要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二语习得和应用语言学中。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在两种现象之间建立因果关系,即探讨一个变量(自变量)的变化是否引起另一个变量(因变量)的变化。实验研究的一个独有特征是,研究者直接对自变量进行操纵,也就是说由研究者自己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例如,如果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孰优孰劣,教学方法就是自变量,那么研究者就要将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并设法给不同组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

由于实验研究是建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最好途径,因此它常被认为是最有说服力的研究方法之一。

2.1.3调查研究

调查是通过对样本的直接研究来了解总体特点的研究方法,它是采用标准化的资料收集方式研究大量被试的某些变量,通过研究一个样本而推广到整个群体的研究方法。调查的目的不是深入了解每个个案的详细信息,而是探讨大量个体的一个或多个变量,调查是一个标准化的观察程序,所有的被试都面临相同的调查问卷,有相同的指导语,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进行一个调查研究常常包括几个阶段:首先要确定研究的目的,并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范围;第二个阶段是进行取样调查;第三个阶段是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解释。选择了一个样本之后,就可以运用编制好的调查工具进行实际的调查,收集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资料收集有很多方法,最常见的有问卷调查、面谈、直接观察法等。

一个成功的调查研究具有很多优点,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地收集大量被试的许多变量的信息,可以研究一个大样本。

2.2定性研究方法

2.2.1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从分析的单位来定义的,对一个对象的研究就是个案研究。它主要研究一个个体,通常研究处于自然环境中的个体。

个案研究探讨的问题完全不同于相关研究。相关研究探讨群体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个案研究则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有关个体的丰富信息,例如学习者个体学习的过程、策略,学习者个体的个性、态度、动机等特征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个案也可以是一位教师、一个课堂、一所学校、一个团体。研究者可以研究一个个体,也可以研究几个个体并对他们进行比较。但是,个案研究所采用的个案数量常常是很少的,因为个案法最重要的是详细、全面地了解某个个体的特征。

2.2.2自然观察法

观察法没有要操纵的自然变量,研究者在研究开始时并没有任何假设,主要是探索和记录自然出现的现象,并不对环境中的变量进行控制。自然观察法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是对现场进行观察记录,然后进行总结分类。

自然观察法的最大优点是有很强的现实性,它在自然环境中研究人的行为,力图不干扰被试的行为,不改变情景,因此自然观察法研究常常被看成是产生假设的研究。但是自然观察法也有很大的局限:首先,资料收集存在观察者偏向。研究者进行观察之前对所要观察的行为类型了解很少或根本不了解,很难建立一个标准的测量方法,因此在对行为进行分类时,研究者很容易受预期和已有观察的影响,很难认识到预期之外的新行为。其次,进行自然观察所需的时间很长。自然观察研究不能操纵自变量,不能控制额外变量,因此不能进行因果推论。

3.定量与定性研究法的评价

前面我们已经较详细讨论过了定量与定性研究,这两种方法本身无所谓正确错误,关键是它的运用范围恰当与否,因为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只有在全面深刻地认识各种方法特点的基础上,研究者才能在教育研究中,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课题的性质,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某一具体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1)客观性。用数字描述事物比用语言描述的主观程度要小,更符合客观事实。(2)严密性。事物质变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将引起质变,定量研究能观测到事物的微小变化,防止事物的质变。(3)普遍性。定量研究是建立在大量抽样统计基础上的,研究对象的范围较大,更具有说服力。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定量研究首先要建立一套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影响制约教育的变量很多。但是,在现有教育研究发展水平上,不是所有的影响因素都能量化,定量研究只能考虑有限的变量,而相应地放弃一些事实,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必受到质疑。

定性研究的优越性是:(1)真实性和全面性。(2)灵活性。定性研究强调研究者放下自己的主观臆测,尊重事实,允许并鼓励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认知框架,而不是根据预先安排好的问题结构来做出回答。(3)准确性。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而不是问卷或调查表,定性研究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直觉之上的研究方法,由于经验是生动的、深刻的、可信的,定性研究的结果往往是正确的。定性研究的最大缺点是不精确,对研究问题的认识带有明显的个人倾向,有的描述具有伸缩性和模糊性。

总之,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都是教育研究中非常必要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语言教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单用定量或定性方法去研究教育现象都只能获得部分信息,不可能穷尽,很难得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在教育科研中,必须把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结合适用,才能使教育研究更加科学、可靠与有效,这样,既可以在两种方法之间取长补短,又可以对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Larsen-Freeman,D.&Long,M.H.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NY:Longman,1991.

[2]Johnson,D.M.Approaches to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NY:Longman,1992.

[3]Hulstin,J.H.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in the laboratory.Studies in Second Languge Acquisition,1997,19:131-143.

篇3

论文摘要: 目前,关于语言教育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两种主要方法。本文在比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基础上,介绍和讨论了几种常见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相关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观察研究,并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价。说明在教育研究中应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对提高教育研究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前,语言教育研究已经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并被深入推广到各个层次层面。教育研究通过对教育过程的各项实证研究来尝试解决现有教育活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求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研究有其独有的特性,以实证研究为主,具有系统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教育研究也可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就是两种主要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对比 

1.1内涵 

定量研究就是对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而定性研究是主要针对事物的质的方面。事物的质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也就是说定量研究是通过解决“有多少”的数量问题,定性研究是通过解决“是什么”、“有没有”的性质问题,从而分别对复杂的教育问题作出数字的描述和语言的描述,来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倾向的方法。 

定量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假设,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抽样、选择测量工具、控制无关变量、实施测量、检验效度、数据运算与分析、验证假设。定量研究是一个具有标准化程序的、自上而下的演绎过程,是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情境中去的。 

1.2适用范围 

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存在量的方面,但每种事物的量的“显易”程度不同,能够量化的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物质现象的量比较“外显”,而精神现象的量“外显”不明显。在教育领域中,属于是物质现象的,如教材与教学质量、教育结构与教育投资、学生的身体状况等,一般可以尝试采用定量研究法。而属于精神现象的,如学生的焦虑心理、教师的师德状况、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则可以尝试定性研究法。 

从方法特点上讲,由于定量研究不考虑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只对操作工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十分重视,适合对研究者不熟悉的和较大样本的对象进行研究。定性研究则相反,它适合对研究者熟悉的及小样本的对象进行研究,这种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个案研究法。 

2.几种常见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 

2.1定量研究方法 

2.1.1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包括简单相关研究和复杂相关研究两种,它主要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例如焦虑与二语写作之间的相关关系。相关研究没有自变量,研究者不对变量进行操纵,不能做出因果判断,只能得到两个变量(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的判断。例如,相关研究回答“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是否有关系”,不能回答“学习策略是不是导致学习成绩好的一个原因”。 

相关研究最大的好处是能帮助我们理解重要变量间的关系,缺点是它的研究对象是群体而不是个人,所以很难对某个实体作出深刻的认识研究。 

2.1.2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语言教育研究中的主要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二语习得和应用语言学中。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在两种现象之间建立因果关系,即探讨一个变量(自变量)的变化是否引起另一个变量(因变量)的变化。实验研究的一个独有特征是,研究者直接对自变量进行操纵,也就是说由研究者自己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例如,如果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孰优孰劣,教学方法就是自变量,那么研究者就要将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并设法给不同组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 

由于实验研究是建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最好途径,因此它常被认为是最有说服力的研究方法之一。 

2.1.3调查研究 

调查是通过对样本的直接研究来了解总体特点的研究方法,它是采用标准化的资料收集方式研究大量被试的某些变量,通过研究一个样本而推广到整个群体的研究方法。调查的目的不是深入了解每个个案的详细信息,而是探讨大量个体的一个或多个变量,调查是一个标准化的观察程序,所有的被试都面临相同的调查问卷,有相同的指导语,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进行一个调查研究常常包括几个阶段:首先要确定研究的目的,并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范围;第二个阶段是进行取样调查;第三个阶段是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解释。选择了一个样本之后,就可以运用编制好的调查工具进行实际的调查,收集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资料收集有很多方法,最常见的有问卷调查、面谈、直接观察法等。 

一个成功的调查研究具有很多优点,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地收集大量被试的许多变量的信息,可以研究一个大样本。 

2.2定性研究方法 

2.2.1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从分析的单位来定义的,对一个对象的研究就是个案研究。它主要研究一个个体,通常研究处于自然环境中的个体。 

个案研究探讨的问题完全不同于相关研究。相关研究探讨群体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个案研究则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有关个体的丰富信息,例如学习者个体学习的过程、策略,学习者个体的个性、态度、动机等特征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个案也可以是一位教师、一个课堂、一所学校、一个团体。研究者可以研究一个个体,也可以研究几个个体并对他们进行比较。但是,个案研究所采用的个案数量常常是很少的,因为个案法最重要的是详细、全面地了解某个个体的特征。 

2.2.2自然观察法 

观察法没有要操纵的自然变量,研究者在研究开始时并没有任何假设,主要是探索和记录自然出现的现象,并不对环境中的变量进行控制。自然观察法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是对现场进行观察记录,然后进行总结分类。 

自然观察法的最大优点是有很强的现实性,它在自然环境中研究人的行为,力图不干扰被试的行为,不改变情景,因此自然观察法研究常常被看成是产生假设的研究。但是自然观察法也有很大的局限:首先,资料收集存在观察者偏向。研究者进行观察之前对所要观察的行为类型了解很少或根本不了解,很难建立一个标准的测量方法,因此在对行为进行分类时,研究者很容易受预期和已有观察的影响,很难认识到预期之外的新行为。其次,进行自然观察所需的时间很长。自然观察研究不能操纵自变量,不能控制额外变量,因此不能进行因果推论。 

3.定量与定性研究法的评价 

前面我们已经较详细讨论过了定量与定性研究,这两种方法本身无所谓正确错误,关键是它的运用范围恰当与否,因为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只有在全面深刻地认识各种方法特点的基础上,研究者才能在教育研究中,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课题的性质,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某一具体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1)客观性。用数字描述事物比用语言描述的主观程度要小,更符合客观事实。(2)严密性。事物质变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将引起质变,定量研究能观测到事物的微小变化,防止事物的质变。(3)普遍性。定量研究是建立在大量抽样统计基础上的,研究对象的范围较大,更具有说服力。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定量研究首先要建立一套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影响制约教育的变量很多。但是,在现有教育研究发展水平上,不是所有的影响因素都能量化,定量研究只能考虑有限的变量,而相应地放弃一些事实,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必受到质疑。 

定性研究的优越性是:(1)真实性和全面性。(2)灵活性。定性研究强调研究者放下自己的主观臆测,尊重事实,允许并鼓励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认知框架,而不是根据预先安排好的问题结构来做出回答。(3)准确性。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而不是问卷或调查表,定性研究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直觉之上的研究方法,由于经验是生动的、深刻的、可信的,定性研究的结果往往是正确的。定性研究的最大缺点是不精确,对研究问题的认识带有明显的个人倾向,有的描述具有伸缩性和模糊性。 

总之,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都是教育研究中非常必要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语言教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单用定量或定性方法去研究教育现象都只能获得部分信息,不可能穷尽,很难得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在教育科研中,必须把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结合适用,才能使教育研究更加科学、可靠与有效,这样,既可以在两种方法之间取长补短,又可以对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larsen-freeman,d.&long,m.h.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ny:longman,1991. 

[2]johnson,d.m.approaches to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ny:longman,1992. 

[3]hulstin,j.h.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in the laboratory.studies in second languge acquisition,1997,19:131-143. 

篇4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性质

指标说明

一、

医疗质量

(一)

功能定位

1.出院患者手术占比

定量

计算方法:出院患者手术人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2.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

定量

计算方法:出院患者微创手术人数/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3.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

定量

计算方法:出院患者三级手术人数/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二)

质量安全

4.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定量

计算方法: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人数/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人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5.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

定量

计算方法:低风险组死亡例数/低风险组病例数×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三)

合理用药

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

定量

计算方法: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收治患者人天数=出院患者人数×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7.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

定量

计算方法:医院采购基本药物金额数/医院同期采购药物金额总数×100%。

指标来源: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

8.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

定量

计算方法:中标药品采购金额数/同期采购同种药品金额总数×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9.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

定量

计算方法: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同期药品总收入×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10.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

定量

计算方法: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同期耗材总收入×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四)

医疗服务

11.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

定量

计算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标准评估。

指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12.省级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与合格率

定量

计算方法:医院临床检验项目中参加和通过省级(本省份)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情况。

指标来源:省级卫生健康委。

13.平均住院日

定量

计算方法:出院患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二、

运营效率

(五)

收支结构

14.医疗盈余率

定量

计算方法:医疗盈余/同期医疗活动收入×100%。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15.资产负债率

定量

计算方法:负债合计/同期资产合计×100%。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16.人员经费占比

定量

计算方法:人员经费/同期医疗活动费用×100%。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17.万元收入能耗占比

定量

计算方法:总能耗/同期总收入×10000。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18.医疗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

定量

计算方法:(1)门诊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门诊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收入/门诊收入×100%。

(2)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收入/住院收入×100%。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19.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

定量

计算方法:医疗服务收入/同期医疗收入×100%。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六)

费用控制

20.医疗收入增幅

定量

计算方法:(1)门诊收入增幅:(本年度门诊收入-上一年度门诊收入)/上一年度门诊收入×100%。

(2)住院收入增幅:(本年度住院收入-上一年度住院收入)/上一年度住院收入×100%。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21.次均费用增幅

定量

计算方法:(1)门诊次均费用增幅:(本年度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100%。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门诊收入/门诊人次数。

(2)住院次均费用增幅:(本年度出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上一年度出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上一年度出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100%。出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出院患者住院费用/出院人次数。由于整体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使数据尽量可比,通过疾病严重程度(CMI)调整。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22.次均药品费用增幅

定量

计算方法:(1)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本年度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100%。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门诊药品收入/门诊人次数。

(2) 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本年度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100%。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出院患者药品费用/出院人次数。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三、

持续发展

(七)

人员结构

23.医护比

定量

计算方法:医院注册执业(助理)医师总数/全院同期注册护士总数。

指标来源:国家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

24.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医师占比

定量

计算方法:医院注册的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在岗医师数/全院同期医师总数×100%。

指标来源:国家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

(八)

学科建设

25.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占比

定量

计算方法: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医院当年总经费×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26.专科能力

定量

计算方法:专科病种医疗服务相关指标评价。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四、满意度评价

(九)

患者

满意度

27.患者满意度

定量

计算方法: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得分。

指标来源:国家公立医院满意度调查平台。

(十)

医务人员满意度

28.医务人员满意度

定量

计算方法: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得分。

指标来源:国家公立医院满意度调查平台。

注:1.标记“”的为国家监测指标。

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定量;调查研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0-0051-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对化学实验进行定量研究的思想与方法对化学科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古代经验化学之所以能上升为科学的化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采用了天平等衡量器具和数学的推论,如拉瓦锡通过对物质燃烧实验的定量研究,建立了氧化学说,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道尔顿、阿伏加德罗在对气体反应实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近代原子、分子学说,宣告近代化学科学的诞生。炼丹术在公元前二世纪时就已在中国产生,比欧洲早了上千年,但为什么我国炼丹术历经千年仍然只停留在经验化学阶段,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炼丹家常常缺乏数学的素养,对实验的定量研究意识与能力不足,一直未能发现物质间的数量关系规律,这就是中国炼丹家不能把古代化学发展成为科学的化学的重要的原因[1]。在近现代,稀有气体、同位素、放射性元素、有机化学等一系列重大的化学科学发现和发展都是对实验进行严格的定量研究的结果,可以说,没有对实验的定量研究就没有化学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我们依靠的是严格的实验”,拉瓦锡的话可谓一语中的。

但在中学化学教材和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药品用量、浓度的随意性。这虽然和中学化学实验的定量要求不高有关,但这种随意性却有可能损害化学的科学性,也使实验的成功率大大降低,对培养学生全面、科学地认识化学不利,对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不利。例如,向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通入乙烯气体随着H2SO4、KMnO4浓度的不同会出现多种现象,研究表明,该实验中的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以0.5%的溶液和10%的H2SO4溶液按体积比4∶1混合,褪色现象最明显[2]。“实验,实际上是条件控制下的观察”[3],只有对化学实验的条件(物质的浓度、用量等是实验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才能获得科学事实,取得科学发现。

一、中学化学教材演示实验中的非定量情况

笔者对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共三册)(以下简称人教版)与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中的《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以下简称苏教版)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比较。

分析上述两表中的数据可知,两种版本教材演示实验的非定量描述特点相近,主要是对溶液浓度、液体体积、固体质量这三个方面,多用“一些、少量、一小段”等来说明物质的用量,用“浓、稀”等来说明物质的浓度,甚至不指明浓度或用量。

为什么教材中会出现这么多非定量的描述呢?主要有两种原因:(1)大部分的非定量描述的实验是因为反应物的用量多少(在相对较大的合理范围)对实验本身和现象并无明显影响,可能会因实验者使用的反应容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2)对某些未指明用量的药品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在人教87版的初级中学化学教材中对如何取用没有说明用量的药品作出过规定:“应该取用最少量:液体用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不知何种原因,在现行教材中删去了上述规定)因此教学者应该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具体情况对教材实验的非定量部分进行合理范围的定量。所以教材中大多数非定量描述的实验是为了避免学生学习时过于僵化和呆板,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限制,并非对反应物的用量没有要求。教师应明确认识这点,并在教学中渗透“定量”的概念。

二、高中生化学实验定量意识与能力的调查分析

本调查分别从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抽取了张家港市、如皋市、灌云县三个地区的各一所学校的一个班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90份,回收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82份。

研究材料为自编的《高中化学实验定量化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测试前请化学教育专家和中学化学教师进行了分析和修改。

1. 高中生对化学实验药品定量的基本认识

由表3可知,高中生对定量化学实验对化学科学发展的突出贡献缺乏基本的认识,只有54.95%的被调查者意识到在化学实验中严格控制物质的用量主要是由于实验本身的需要,还有21.98%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哪些属于实验条件。高中生对化学实验条件尤其是物质用量对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清晰,实验定量意识比较薄弱,在实验操作中表现为对药品随意取用的情况比较普遍(具体见表4),这必然导致学生做实验的随意性和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性,化学实验随之也就很容易失去它应有的功能。值得关注的是,还有一些学生反映未亲手做过实验,这说明还有少部分学校对实验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进一步研究发现,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及实验教学中的大量非定量化处理或重视不足是造成高中生化学实验定量研究意识不强的主要原因。

2.化学实验药品的非定量描述对学生实验操作的影响

调查题1: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下列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H4Cl、KCl溶液,再各滴入几滴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实验现象。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表。

调查题2: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下列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段擦去氧化膜的镁条,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观察现象。根据你的理解实验中“一定量的稀硫酸”表示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体积为 mL。

调查题3: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下列实验: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向试管中加入0.1mol/L AgNO3溶液2mL,向其中加入稍过量的Cu粉,反应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0.1mol/L KI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如果你做这一实验,你将加Cu粉 g,反应时间将控制 分钟。

调查结果表明,化学教材中的探究实验的非定量化,给学生的实验探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有些实验甚至到了无法进行的地步。具体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实验中“药品用量含糊性描述”不能正确理解。如对 “少量、适量、稀、浓”等模糊性描述,有68.68%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不知道其确切含义。在具体实验中大多数学生对药品用量表现出随意性、经验性的特点。如题1中,学生对加入“少量”NH4Cl溶液、KCl溶液的具体用量,分别有57.14%和57.69%的被调查的学生回答“不知道”,其他被调查的学生大多数认为其溶液的体积在1~10mL 之间,少数学生认为可达50mL。

(2)学生对实验中“未说明的试剂浓度”理解差异性很大。问题1中的“滴入几滴AgNO3溶液和稀硝酸”,调查发现约57%的被调查的学生不知道取用多少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能确定其溶液浓度的学生也是给出了毫无根据的数值,如AgNO3溶液的浓度最小的为0.01mol/L,最大的为5mol/L。在对题2的回答中,学生选择的“加入的稀硫酸的浓度和体积”相差几十倍,答案很分散,说明学生认识很不统一,有的甚至准备用40mL 10mol/L的硫酸。

(3)学生对实验中“反应条件的含糊性描述”不能正确理解。题3中要求学生“加入稍过量的Cu粉”,加多少Cu粉可认为是“稍过量”呢?有 47.25%的被调查的学生“不知道”该取多少,其他认为取0.0064g、0.02g、0.1g 、1g 、2g的学生较多,上述答案仅占被调查者的24.17%,加入最少的为0.001 g,最大的为25.6 g,这里面虽有学生计算上的错误,但答案如此不统一,并且相差很大,这样的描述引起了学生认识上的混乱。对该实验中的另一个反应条件“反应一段时间”,认为所需时间最短的为0.5分钟,最长的为10分钟,还有47.25%的被调查的学生回答“不知道”,也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

3. 学生解决实验问题时的定量意识

(1)学生在理解化学实验原理时定量意识较为淡薄。

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五个判断题:

①将一定量的AlCl3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会出现白色沉淀;

②将硝酸银溶液与氨水混合能够得到银氨溶液;

③在加热的条件下,二氧化锰与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④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最后可看到白色混浊;

⑤将氢气、氧气混合气点燃,肯定会发生爆炸。

各题的正确率如表5。

由上表可知,高中生对这类常见的与量有关的实验问题平均正确率仅为61.76%,说明高中生对于实验原理中涉及定量问题的理解是很欠缺的,究其原因,教学与教材实验中的大量出现的对药品的非定量使用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偏颇与僵化应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调查问卷的简答题和实验设计、评价题中,更可以明确地看到这一点。

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两个简答题:

(1)某同学为了制备少量的氢氧化铝,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向试管中加入0.1mol/L AlCl3溶液3mL,②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③振荡试管,④过滤洗涤。在上述方案中不合理的是步骤 (填序号),理由是 ,你的改进方法是 。

(2)为了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快慢,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向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②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盐酸,③观察并记录生成气体的速度。在上述方案中不合理的是步骤 (填序号),理由是 ,你的改进方法是 。

在对上述两题的回答中,答案集中度很低。如(1)题中对不合理步骤的判断,共有七种不同的答案,分别占有一定的比例。对理由的叙述中,仅有64.29%的被调查学生提到了药品的用量问题,其中合理的答案仅占42.86%,在改进方案中,仅有2.20%的被调查学生能从浓度、体积两方面对NaOH溶液的用量进行界定,而有54.40%的被调查者的回答中根本就未从物质用量的角度进行或不知道该如何改进。(2)题的调查结果与(1)题相似,也仅有32.99%的被调查学生从物质用量的角度对实验方案作出了评价,仅有34.62%的被调查学生能从物质用量这个方面给予了比较合理的改进方法,但无人能够全面地从溶液浓度、体积两方面全面地给出改进意见。

(3)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一道实验设计题:

某学生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1)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

(2)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1)检查仪器的气密性。

(2)在漏斗A中加入_______,在试管B中加入________(3)___(4)____(5)____(6)将废液倒入指定的容器中,洗涤并整理仪器。

对A中的药品,有66.48%的学生写了稀盐酸或稀硫酸,另有31.32%的被调查学生写了盐酸,但无人对酸的浓度作明确的说明。对固体的选用,有92.31%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碳酸钙、碳酸钠等碳酸盐类,但无人说明该取用多少质量的固体比较合适。对于C、D中的药品,被调查者大多只注意溶液的顺序和反应的现象,而无人关注溶液浓度。78.57%的被调查者写“在试管中放入石蕊试液”,而不是“将2~3滴石蕊试液滴加到试管的水中”。同样的,石灰水是否用饱和的也无人作出说明。从整体的实验设计来看,还有33.52%的被调查者给出的方案根本不可行或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很多学生掌握的只是纸面上的化学而不是实验室中的化学,这和教材有关,更和中学实验教学密切相关。一方面教材的实验示例要对药品浓度、用量尽可能进行定量,以期获得最好的演示效果,但也应避免过于繁琐和僵化;另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定量意识,尤其要强调药品浓度、用量对实验原理、对操作合理性的影响,避免学生认识上的单一和操作上的随意;其三是要积极研究演示实验最优化的用量与操作,研究怎样用最少的药品完成实验,把绿色化学理念落实到日常实验中。

参考文献

[1] 张家治主编. 化学史教程 [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2] 周伟. 乙烯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浅探[J]. 化学教学,2004,(9):8-9

篇6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横断面调查

【中图分类号】R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22-02

既往研究多针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关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影响因素调查研究所见甚少[1-2]。为此,本研究笔者采用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SF-36量表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中心结防门诊治疗的2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测评,旨在为针对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中心结防门诊治疗的2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在观察组23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为25~55岁,平均年龄为(38.78±11.26)岁。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在实施调查前,对本研究问卷调查员进行相关培训,调查员经过笔试考试和专家面试考核合格后再对患者开始实施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时,说明本研究“仅作科学研究、完全保密”,让被试者如实作答填表。本研究笔者发放43份问卷,回收问卷时由调查员认真核对,剔除无效问卷,回收43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

1.2.2 调查工具和评价方法 (1)自编问卷:内容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生源地、居住所在地、婚姻状况、经济状况、费用类别、工作压力、居住状况、经济压力、性格、基础疾病、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等;(2)焦虑自评量表:该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水平,量表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3)抑郁自评量表:该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水平,量表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该量表共有10个项目组成,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因子,该量表得分越高则社会支持状况较好;(5)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总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值或者构成比表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胆囊切除术患α入=0.05,α出=0.10。

2 结果

以患者SF-36量表总分为因变量,以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生源地、居住所在地、婚姻状况、经济状况、费用类别、工作压力、居住状况、经济压力、性格、基础疾病、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等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结果发现:文化程度、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主观支持分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生活质量正相关,而焦虑抑郁情绪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生活质量负相关。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给患者和患者生活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3-4]。既往研究多针对结核性胸膜炎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使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状态等生活质量指标全面评估的研究报道所见较少。为针对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笔者采用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SF-36量表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中心结防门诊治疗的2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发现:文化程度、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主观支持分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生活质量正相关,而焦虑抑郁情绪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生活质量负相关。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文化程度高的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明显加高,能够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现盲目担心和恐惧,减少因为不良情绪的影响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患者主观支持分越高表明患者感受到外界对其的支持越大,明显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患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越高表现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明显减少,进而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见,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生活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奇利,晏咏梅.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70例临床分析[J].西南军医,2012,14(1):76-77.

[2] 杜茜茹,姚正林.微创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及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110 例[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2):375.

篇7

在《广告调查与效果研究》课程中,广告调查和效果研究的方法呈现繁多复杂的特点,从总体上可以按照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大类进行划分和具体操作,这两大类适用于各种目的的广告调查和效果研究。

定性研究方法的实践教学

定性研究是对不能量化的现象系统化理性认识的研究,其方法依据是科学的哲学观点、逻辑判断及推论,其结论是对事物的本质趋势及规律的性质方面的认识。在广告调研定性研究中运用的较为普遍的、也是本门课程重点讲授的定性研究方法就是特殊访谈法和投射法。

第一,对于特殊访谈的实践教学操作方法。

特殊访谈法中包含两种基本的访谈方法: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

深度访谈方法的实践教学操作方法。深度访谈是借用心理学家的访谈原理。由主持人对某个对象的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揭示某类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信念、态度和情感等深层次的信息。这种方法对主持人要求较多,一般需要心理学家的介入,并且效率较低,所以此种方法的实践教学不适宜大规模进行。可以聘请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教师设计访谈提纲并亲自担任主持人,选取符合要求的四至五名匿名访谈对象在课余进行。访谈应选取环境安静,较小空间单独进行,根据预先制定的要求主持人与访谈对象进行无限制地一对一的会谈。在谈话的过程中主持人完成对需要的信息不断的追问。访谈同时可以用采访机或录音笔等设备将访谈内容全部记录,最后任课教师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写出调研报告并对学生进行专题讲解。

焦点小组访谈的实践教学操作方法。焦点小组访谈是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被测评者交谈,主持人负责组织讨论从而获得一些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这是目前我国广告调查与效果定性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践教学由于相对简单可以较大规模展开,将开课班级学生分成若干6至8人小组,每一组选取一名表达、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主持人并接受教师专门培训。访谈主题由主持人提议井和教师商议,然后安排在实验室或者安静的教室中进行,时长一般为1至2小时。对于访谈内容进行不告知的录音录像。访谈后主持人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教师要观看录像资料并听取各个主持人的汇报。在访谈全部结束后,教师组织主持人课堂上依次讲解,教师结合观看资料内容对主持人和访谈情况进行点评。

第二,投射法的实践教学操作方法。

此种方法是采用一种无结构的、非直接的方式,使受访者将情感“投射”到无限制的情境中,从而探究受访者隐藏在表面反应之下的真实心理,以获知其真实的情感、意图、动机。此种方法包括第三人称法、词语联想法、叙述故事法、句子故事完成法、漫画测试法、照片归类法、消费者绘图法等。这些方法的实践教学可以分为两类,其中像第三人称法和词语联想法等比较简单的操作方法可以直接在课堂上以课堂作业的形式进行,教师根据这些方法提前设计问题,到课堂上发给每一个学生写有问题的纸条现场作答,要求不记名独自作答,然后将纸条回收,根据纸条现场讲解。像漫画法、绘图法等这些比较复杂的、需要心理学家对受测者心理进行分析、操作起来难度较大的方法,可以找到现成的案例分析,根据案例中测试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不记名测试,然后结合案例给出的分析和判定进行讲解。

定量研究方法的实践教学

在广告调查和效果研究中,定量研究是应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定量研究的特点是通过结构化问卷,精确计量被研究对象的有关情况。定量研究由于采用结构化较强的问卷,在调查中,对受访者的自由发挥给予了一定的限制,因此访问相对比较简单,即使是对产品或市场了解较少的学生访问员,也能顺利完成调查任务。调查可以分为以下两部分。

第一,前期调查实践教学。

定量研究的方法大致可分为面访式问卷调查、电话问卷调查、留置问卷调查等。

面访式问卷调查操作方法。由访问员对受访者进行面对面访问,获得调查结果。教师提供调研主题,由学生根据所调研的主题设计调查问卷,再由任课教师进行修改,学生根据问卷制定抽样计划和调研方案。此种方法在实践教学实施中可以根据调查人群分为两种方式:一是针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校内面访式问卷调查。在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初期主要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选题定为针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产品调研,比如笔者组织过中国联通针对大学生用户进行的调研。调研完全在校内进行,首先制定调研计划,根据计划将学生分组并分配任务,由学生同一时间在选定地点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二是针对社会消费群体的校外面访式问卷调查。待学生在校内调研积累一定经验之后可以针对特定的主题进行校外面访式调研。选题适宜一些容易操作的产品调研,比如日用品,这样就可以在距离学校较近的超市、便利店集中进行调研,调研中应注意学生访门员的安全和管理。

电话问卷调查操作方法。是通过打电话的方式进行的问卷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更适用于校内调研,因为首先获得校内学生或教师的电话号码相对容易,抽样框较为明确完整,另外内线电话成本较低,操作更便利,被调查对象拒绝率也会较低。具体操作流程与面访式问卷调查相同。

滞留问卷调查操作方法。滞留问卷调查主要方法是由访问员上门进问卷,填写问卷的过程由受访者自行完成。由于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没有访问员的参与,一些问卷的填写可能会不合乎要求,从而造成无效问卷。滞留问卷调查也更适用于校内调研,可以将问卷发放到各个专业各个年级学生手中,然后统一回收,这样的成功率较高,也便于组织和管理。

后期调查分析实践教学

后期分析是调查结束后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授课期间统计学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对调查问卷数据整理分组、计算汇总、制图制表等,再由学生根据各组数据及调查的情况分别写出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报告除了必要的状态及定性的文字描述外,还应包括描述分析、结构分析、比例分析、列联表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定量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学会应用各种分析方法,还要学习熟练掌握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运算。待学生们的调查报告经过反复修改完成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讲评,总结统计调查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对《广告调查与效果研究》这门课程中主要的各种调查方法操作办法的建议,掌握了以上各个具体的方法后可以按照项目式实践教学方案训练学生组合应用调查方法,就是给学生布置某个具体调研项目,让学生设计调研计划,包括定性研究的铺垫性调查和后期的问卷调查,使得整个调研项目在科学严谨的环节中完成。

篇8

研究宏观的图书馆活动现象,要用比较的方法。第四,在注意研究图书馆实体的同时,还要超脱图书馆实体,把图书馆学投入社会,探索其社会效应。这样不仅对提高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和社会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具体的实际意义,而且还可以进一步认识图书馆学的价值,深化研究主题,甚至可以在理论上得到新的启发。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我们首先要继承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注重对图书馆实体的考察,并以此作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论的基础。其次,研究工作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图书馆实体的研究上,而是要把图书馆实体的微观研究纳入到对图书馆活动发展的宏观研究的系统中去,探求图书馆活动的经验和规律,得到理性的升华。从而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继承传统定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中发展丰富定性研究方法。

二、定性与定量研究比较

在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中,定性与定量研究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下面就主要用比较的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研究进行对比。

(一)哲学基础定性与定量研究作为图书馆学研究中存在的两种主要方法,前一范式是从人文科学推演而来,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后一范式则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经验的、可定量化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后实证主义、解释学、现象学等多种流派,而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科学方法论具体化的直接产物,与前者有着本质区别:首先,在本体论上,现象学等哲学流派认为现实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是在互动关系中主体对客体的重新构建;实证主义则认为事物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客体是截然分开的两个实体,主体可以通过工具获得对客体的认识。其次,在认识论上,现象学等流派否认事实与价值是相互独立的客体,否认知识的客观性,认为知识只是各方面在互动中达成的暂时共识,不存在普遍的、抽象的知识;实证主义则注重经验,认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必须建立在经验基础上,一切概念必须还原为直接的经验,真理必须由经验来验证。知识的规律性使其具有可重复性,可以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推广。再次,在方法论上,现象学等流派认为应关注价值、意义、态度、情感等因素,而这些无法通过数学的语言以数字来表现,只能通过描述性、解释性的语言来实现;实证主义则试图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提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强调研究的精确化、量化。

(二)研究对象定性研究是对事物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事物的质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定量研究则是对事物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事物的量即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速度、程度以及构成事物的共同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也就是说,定性研究是通过解决“是什么”的性质问题,定量研究是通过解决“有多少”的数量问题,从而对复杂的图书馆学问题做出语言的或数字的描述,来反映研究对象特征和倾向的方法。

(三)研究目的定性研究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质的规定性,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广泛细致地研究,来深刻地理解研究对象,进一步揭示图书馆工作的内部动力和定量研究所忽视了的那些层面,并不以追求普遍的规律性为目的。定量研究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量的规律性,即通过具体的数学统计、运算和定量分析,揭示研究对象的数量关系,从量的关系上发现图书馆活动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以指导图书馆实践。

(四)研究视角定性研究关注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以及相互关系,立足于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层次上探讨,从而整体地、发展地、反思地、综合地把握研究对象质的特征。在研究视角上,定性研究更注重全面地把握信息,揭示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取得对研究对象的整体分析和完整透视。定量研究分析的对象则是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对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算术或逻辑运算,抽取或推导出对特定问题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经过解释并赋予一定的意义,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结论。所以,定量研究的结果是将文字的、非定量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通过统计检验来解释和鉴别研究的结果,在研究视角上属于从局部推断整体的情况。

(五)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不同,定性研究不需要事先做出理论假设,只是随着研究进程的推进,使问题逐渐得到澄清,通过对非定向资料的归纳分析、提炼精简、抽象概括再上升为理论。定性研究在本质上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归纳过程,它不仅关注图书馆工作的结果,更关注工作发生的背景、过程,以便准确地理解结果。定量研究则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图书馆工作,经过提出假设、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抽样、选择测量工具、控制无关变量、实施测量、检验校对、数据运算分析等一系列标准化程序,实现自上而下的演绎,最终验证研究者的假设,是以“先在理论”为基础的一种研究。

三、图书馆学定性研究方法的未来走向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进行图书馆学研究时,必然会遇到诸如发展战略、政策、规划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包含着质和量相统一的两个方面。在进行图书馆质的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图书馆的量变,以及与其它领域(诸如经济、人口等)之间数量联系和数量变化的客观规律和相互作用。这样,图书馆学研究的理论或结论才能在未来实践中达到充分利用的具体程度或精确程度。马克思在研究经济现象中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为我们进行图书馆学研究树立了典范例如,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被剥削的剩余价值和劳动力时指出:要对这个过程进行纯粹的分析。为此,这里要运用数学上的一条规律,就是数学上运算变量与常量的定律,即运算常量变量相加减的定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40页)经济研究工程中运用的数量分析方法,在我们图书馆学研究中同样是非常必要的。

(二)定性研究与社会调查研究相结合任何科学研究都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而社会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更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图书馆学研究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项科学研究,进行社会调查也就成为必需的方法之一。社会调查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交谈式、走访式的社会调查和填表式的社会调查等等。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社会调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a.可以了解图书馆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b.了解学科间进行相互合作的可能性和可行性;c.捕捉和收集与研究有关的信息,以便及时修正、充实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使图书馆学研究成果更具有竞争力和被使用性。

(三)定性研究与系统分析研究相结合图书馆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系统,它包含着众多的宏观问题和微观问题。宏观问题包括图书馆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人口等问题,以及涉及到整个图书馆本身的方针、政策、发展规模、速度等方面的内容;微观问题包括图书馆内部各层次、各级的管理自、藏书体系、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图书馆学研究运用宏观与微观系统分析的方法,就是要打破图书馆传统的狭窄概念,把图书馆作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要看到图书馆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图书馆本身的努力,而且必须依靠图书馆的外部力量和关系。这样,图书馆才能求得发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