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09:28: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乡村建设的作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嫩江县位于黑龙江省的西北部,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内蒙古和西伯利亚气候影响,四季冷暖分明,春秋两季多风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漫长。其特点是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风多风大、频率高,土壤蒸发量大,春夏之交干旱频生。多年平均气温- 0. 4℃ ,多年平均降水量500 mm,6—9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7%,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时空、地域分配不均,差异较大。年均蒸发量为1 200 mm,≧ 10℃的年均积温2 200℃,无霜期120 d,平均日照2 673 h,最大冻土层深度2. 49 m。年平均风速2. 9 m/s,风向多为西南、西北风。因此,在我县推广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具有现实意义。2008 年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批复给嫩江县团结项目区项目资金 600 万元,其中: 建设工程费206. 04 万元,机械设备及安装工程费 316. 63 万元,施工临时工程费 6. 61 万元,独立费用 42. 11 万元,基本预备费 28. 58万元。项目资金筹措包括: 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300 万元,占总投资的 50%; 受益农户自筹资金 300 万元,占总投资的 50%。团结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位于前进镇团结村,人口3 338人,户数 804 户,农村劳动力1 797人,大牲畜2 000头,耕地面积1 467 hm2,主要种植大豆、玉米,兼种烤烟、蔬菜等经济作物。草原598. 7 hm2,林地113. 3 hm2,现有大中型农机具 50台套,人均收入2 700元。
2 项目建设内容
通过对国内旱田节水灌溉各种模式的比较,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及对作物布局、投资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节水灌溉为喷灌,选择投资适中、技术先进实用,并较易于掌握的卷盘式喷灌系统作为主要应用技术。项目区建设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16. 7 hm2,主要种植作物为鲜红椒、胡萝卜等高效经济作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 水源井工程 25 处,井房 25 座,配套电力工程 25 处。
在综合考虑影响半径及卷盘式喷灌的作业各种因素,新建水源位置尽量位于卷盘式喷灌地块一侧的中央。单机涌水量35 m3/ h左右,井深120 m,静水位埋深10 m,动水位埋深40 m。宜井间距 300 ~ 500 m。
2) 卷盘式喷灌工程 25 处,面积1 116. 7 hm2。
3) 建设简易库房 2 处。
3 资金筹措
项目执行中,国家( 国债) 投资 300 万元,占总投资的50% ; 受益农户自筹资金 300 万元,占总投资的 50% 。见表1。
4 效益分析
团结项目区建成后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其建设节水高产、优质、高效轰动效应,将波及周边乡镇和地区,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 1 经济效益
团结项目区旱田节水灌溉工程的建成,通过节水、节能、增产、增收,使1 116. 7 hm2耕地在高标准节水灌溉措施和先进的农艺措施的综合作用下,成为了优质、高效的鲜红椒、胡萝卜生产基地,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据统计,建 成 后 投 入 运 行,年 可 节 水 46. 88 万 m3,节 能7. 34 kw?h,增产经济作物 291 万 kg,节地 16. 7 hm2,省工6 250工日。经济效益合计为 327. 56 万元,其中节水节能效益为8. 06 万元; 增产效益为 295. 2 万元; 节地效益 11. 81 万元; 省工效益 12. 50 万元。
4. 2 社会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充分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体现民办公助机制的作用,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水利化后抗御自然灾害的高产稳产田416. 7 hm2,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项目建成运行后,可新增经济作物产量291 万 kg,新增产值 590. 4 万元。用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去实现规模经营和标准化耕作,做大做强鲜红椒、胡萝卜等高效经济作物的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4. 3 生态环境效益
>> 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 NGOs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西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和谐新农村建设研究 乡村旅游的特点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对新农村建设任务之“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思考 农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 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分析 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 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促进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对策研究 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关键问题 论新农村展示设计对民族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试论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论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1-06-15.
[2] 陈佚生,张存立. 合山煤矿的前世今生[N].南国今报,2010年5月13日第35版.
[3]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合山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Z].(桂政发[2010]35号).
[4] 合山市政府.合山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EB/OL]. http:///show.asp?id=862.2011,12,20.
[5] 何志文,吴海强.合山,让红水河俯首折腰的山城[J].广西城镇建设,2011(4):89-93.
[6] 马鸿斌. 2008广西合山赏石节、柳州国际奇石节文化之旅[EB/OL]. http:///u/2371.shtml.2010-01-14.
[7] 合山市旅游局.合山市旅游局十二五发展规划[Z].2010,03,21.
[8] 吕敦玉,周建伟,余楚,等.开发建设广西合山国家矿山公园-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18(5):6-9.
[9] 王建喜.乡村旅游开发对当地农民就业的影响研究-以南京江心洲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0,(12):166-169.
[10] 兰宗宝,苏晓波,莫彬,等.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三农建设[J].广西农学报,2009,24(2):75-78.
[11] 王娟,李文兵.浅析发展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6,2(2):28-31.
[12] 宋瑛.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9(4):107-111.
[13] 刘战慧.韶关市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2(3):179-181.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乡村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58-02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等等,加大强农惠农支持力度等等有利于河南省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政策,河南省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及其将会发挥的作用对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一、乡村图书馆建设对中原经济区的作用
河南省常住人口为0.94亿人,其中乡村人口0.54亿人,占总人口的57%,全省城镇化率低于我国现在的城镇化率达5个百分点。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农民,而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还不能满足农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乡村图书馆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农民更好地参与到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中。
(一)有利于中原经济区内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如今,人们普遍认识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文化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富裕以后快速增长的精神需求。乡村图书馆是提高全民素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的重要渠道,其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信息服务的功能,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做出努力,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有利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缺少先进的文化,农民除了在农忙之外业余生活较为单调,娱乐生活限于看电视、打牌等,农民精神文明建设令人担忧。除此之外河南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留守儿童一直是个让人揪心的问题。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河南省妇联调查,全省留守儿童400多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300万人。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许多问题,如: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安全感;生活习惯不良等等。孩子没有书看,而且在农村,书籍、杂志等较少,书店也少,买书极为不便,加之农民购买力较低,买不起正版的好书,只好买盗版的非法书刊,农村市场上充斥着盗版的非法出版物,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孩子读书的兴趣。乡村图书馆可以使农民能够很方便的阅读到好书,获取先进的文化科技,同时对农村孩子包括留守儿童培养爱读书兴趣,陶冶情操有一定的帮助。
(三)有利于提高农民利用科技知识的本领和知识的更新
由于农村地理位置偏远,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再教育的能力难以为继,众多已毕业的初、高中生,其所学知识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被淘汰。乡村图书馆可以和其他社会培训机构合作或者以公共图书馆网络系统工程为依托,汇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帮助农民更新知识,提高他们利用科技知识的本领。
(四)促进中原经济区的整体发展和储备人才
人是建设的主体,人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各种建设的质量高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离不开河南省占多数的农民,如果农民素质不提高,就会制约经济区的发展;如果农民在整体上素质提高,会使中原经济区实力大大的增强。乡村图书馆会对当地农民文化素质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为当地未来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乡村图书馆的现状
乡村图书馆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发展步伐明显落后于乡村建设,也跟不上城市图书馆的建设进程。有些乡村甚至连书店都没有更别提图书馆。就全国范围而言,县、乡镇、村级图书馆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文化脱贫”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经费入不敷出,空壳乡村图书馆现象严重
“空壳乡村图书馆”是指其建成时作为一个图书馆的基本设施都齐全,能基本实施图书馆的职能,后来由于种种在外的因素,使图书馆的功能渐渐萎缩,成为有名无实的虚体。以河南省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例,总的一般预算支出为4246.4亿元,而文化事业费为57.29亿元,所占比例为1.35%,农村文化经费投入更少。由于我国现有的官员体制所致,相当多的基层领导认为经济建设第一位,乡村文化建设可有可无。经费不足,导致目前乡村图书馆办办停停,停停办办且近几年来乡村图书馆不稳定的发展状态和空壳图书馆出现的严重现象。
(二)馆员队伍素质低,读者群的图书馆意识薄弱
乡村图书馆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低下,且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乡村里管理人员后继无人,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馆员素质低下,直接影响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长此以往,读者数量势必逐渐下降,也导致农村图书馆服务功能的丧失。同时,乡村图书馆面临的读者主要是农民,但大多数农民只能望书兴叹,他们可能是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欠佳,加之农村的劳动强度大,没有多少闲暇利用图书馆。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又在对个人未来发展展望中受到制约,往往安于现状,去图书馆读书的意识很低。
(三)乡村图书馆建设过程让人们生疑
2011年4月23日,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财政投入4000万元打造的18个乡镇公共图书馆全部开馆,平桥区是我国第一个出资建设乡镇图书馆的地方政府。外界对此褒贬不一,有媒体报道为“图书馆,就在农民身边”,“乡村处处溢书香”等称赞的,但也有质疑的,有媒体报道称“4000万建18个乡镇图书馆值不值?”,“耗资4000万信阳18个乡镇图书馆被指过度‘烧钱’”等质疑的声音。笔者觉得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很有必要,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投资,觉得短期内没有回报,应该从长期来看,乡村图书馆不仅对个人,对家庭,乃至对整个国家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乡村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现今,党和国家一直关注“三农问题”的解决,同时也对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性发展做出了指导,为加快河南省乡村图书馆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且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本理念的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为加快乡村图书馆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推进乡村图书馆普及与发展有如下对策:
(一)增大宣传使农民认识到图书馆的好处
建设乡村图书馆的理念在于:让图书馆成为农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他们除了农耕及为日常生活忙碌外的闲暇时间内通过读书增加知识、更新知识。乡村图书馆首先应先做好宣传,使农民认识到书的好处,同时乡村图书馆应努力把农村孩子吸引住,培养他们爱读书的兴趣,对乡村图书馆的发展大有裨益。
(二)鼓励动员个人办图书馆
我国在七、八十年代时曾经兴起的家庭图书室就是现今乡村图书馆的前身。建设乡村图书馆是属于国家的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但是政府不是万能的,而乡村图书馆却又是必须要建设的,这时政府可鼓励个人办图书馆,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2007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李英强放弃在北京工作的机会,回到湖北农村老家创立了“立人图书馆”,距今4年多他已经在湖北、河南等省份创建了18个乡村图书馆,这对乡村居民来说是件大好事。
(三)放眼全球进行募捐办馆
1990年,一些美籍华人教授发起了一项捐资计划——“选择中国的小乡镇创办图书馆,给那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同胞送去精神的食粮,开启知识的明窗”。同时美籍华人与国内某教授合作现已在我国建设了80多所乡村图书馆。可以看出海内外同胞投资兴办公益事业造福桑梓的热情是相当高的,这也为乡村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乡村图书馆应积极的与我国图书馆学会等机构合作争取国内外的帮助。
(四)已建设成的乡村图书馆增强服务意识
乡村图书馆对外开放过程中应增强服务意识,如随着时代的发展,针对不同的需求群开展服务,定期更新书的种类。工作人员也应该增强其服务意识,农民初始去看书或者借书时可能对图书馆程序不懂,工作人员应耐心给予帮助。所以,乡村图书馆不仅要增强其与时代潮流保持一致的步伐,实时更新书目,工作人员也应有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N].2011,(10).
[2]徐涌,史聪慧.美国拯救图书馆运动及其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J].图书馆建设,2006,(1).
[3]董瑞敏.论我国农村社区的图书馆建设[J].图书情报知识,2005,(3).
关键词:山区;小型农机;技术推广
1前言
江西地理条件复杂,山区以丘陵多见,山地占大多数。加上,山区经济条件不均衡,单独为户连片作业困难,大大制约农机推广的效率。而且,个别经济较落后的山区,还没有享受到农机推广带来的好处,仍然沿袭手工劳作的模式。为此,山区丘陵地带实现农机化就成为今后农机推广重要的课题,文章由此而展开论述。
2推广小型农机具对山区农业的重要作用
2.1江西山地丘陵多,大中型农机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中型农机的使用效能逐渐被农户所接受。比如:推广使用的半喂入、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是实现一体化作业的重要收获机械,这种机具使用效率高,大大解决机械收获的难题。但是,这种农机具仅适合地势平坦地带、机耕作业条件好的大田地作业。而在坡地坡度大、交通闭塞、地块不规则的山区,这些大中机具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如此那些大中机械无法涉足的地区,为推广小型机械提供了可能。近些年,小型多功能农机,集旋耕、起垄、开沟、播种、收割于一身的小型农机具,在山区销量大增非常适合山区农村使用。
2.2小型农机适应性强,操作简单
考虑到江西山区农作作业环境,小型农机具因价格低廉、操作简单、适应性强、轻便灵活等等,而逐渐被农户所接受和认可。
2.3小型农机性价比高,为今后推广提供空间
大中型农机价格高昂,购机机主多数为农机专业户。其购机的目的,用于经营盈利。这样那些不适合连片作业的不规则地块,往往机主不愿意作业,这样势必造成农机作业的空白之处,影响到农忙的抢种抢收。而小型农机价格较低,综合使用效能较大中型农机具更适合丘陵山区作业,为此,更具推广和发展潜力。
3乡村建设中推广小型农机具的措施
3.1细分农机推广市场,制定长期农机推广计划
山西作为农业大省,各山区经济势力水平略显差异。加上耕种习惯的差异,地理环境、基础设施配置的不同,农机推广工作同样不能一概而全。应结合地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农机推广计划。比如:基础设施条件好,经济较发达,地势较平坦,适合连片大中机具推广的地区,应以推广大中机具为主,小型机具为辅。而在丘陵山区,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则应该以推广小型机具为主。这样的差别化对待,能确保农机推广工作的有效进行。
3.2农机推广切合实际,避免一味的“抓大放小”
江西本地丘陵山区居多,95%以上的农户以家庭个体经营为主。而且,受土地管属权的不同,农作时间、栽种品种等等都参差不齐。为此,推广使用大中型机械就存在难度。而小型农机具不受作业地块的影响,加上购机成本较低,综合效益要比大中型农机好很多。为此,今后应综合山地农作情况,选型与改进小型农机具作为今后农机推广的重点。
3.3合理引导农户选购农机,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很多山区尤其贫困地区的农户,尤其喜欢购置价格低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能一机多用的多功能小型农机具。实际上,目前江西山区连片的土地,被每个家庭户分片承包,这样就造成地块小而分散。加上每个农户都根据需求种植农作物,这样就为推广小型农机具提供生存空间,而且备受山区民众青睐。在此基础上,需充分了解小型农机具的特性,引导民众选购切合实际的农机机型,发挥其农作应有的作用,为农机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3.4根据土地规模化经营趋势,有步骤有计划的推广小型农机
目前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大趋所向,但是,在此之前向生产集约化过渡有一个过程。目前家庭承包分散型经营,非常不适合大中型农机具推广。现阶段,建议推广分段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小型农机适应性强的优势,解决贫困山区农机化程度低的问题。今后,做好农机推广宣传,注意改善耕地条件,加快土地流转速度,为大中型农机作业创造条件。
3.5综合考虑农民经济实力,降低农机购置投入风险
山区农民经济收入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小,投资一台大中型机具一般在4万多元,要求机手素质较高,投资风险大。同时,大中型农机虽然效率高,但对于小田块,作业成本高,效益低,机主不愿收割,这就造成收割供求矛盾,部分农民得不到农机的帮助,影响农忙季节生产。小型农机具价格低廉,重量轻、操作简单,对操作者素质要求不高,妇女老人都能用,有效缓解农忙季节请机难、请工更难的矛盾。
美丽乡村建设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惠民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提升,是新常态下破解“三农”难题的主要载体和有效抓手。林业站工作范围涉及林业建设的方方面面,确保了林业工作在基层的落实。是集体森林资源的基层管理者,是组织亿万农民参与林业建设的组织者,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服务者。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
一、基本覆盖的网络优势
乡镇林业站早已成为集体林区林业发展的重要管理组织,基层林业站在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技术推广、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有着立体化、全方位覆盖的特点。其触角要覆盖延伸到村屯的每一个角落,其工作要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家庭。林业站设在基层、面向林农,通过“政府网”,依托数字林业平台窗口前移,可以在第一时间,把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延伸到村屯的末端。方便了农民办事、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林业站肩负着各项林业方针政策措施的具体落实,承担着宣传站、管理站、执法站、推广站、服务站的角色,可以通过多媒介、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美化绿化专业知识培训学习,让广大农民群众与时俱进,及时掌握和更新相关专业技术知识,不断优化、提升群众的综合素质。
基层林业站在这项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作用。巩固现有绿化成果,进一步提高绿化品位,在道路村口、房前屋后着力打造一批绿化精品,让绿色扮美扮靓人居环境。人居环境不仅要“建”,而且要“管”,要把抓好精细化、常态化管理,作为建设工作的深化和提升。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乡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协会或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比如乡村护林联防协会、林果协会、苗木协会、家庭合作林场等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林业站可以主动与农民、协会、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加强沟通联系,打造数字林业平台。建立与各种林业协会、技术服务组织相连接的农村林业社会化服务网络,最大限度地为农民、协会和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在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开发利用、技术服务、政策法律咨询等方面提供高效便捷的指导服务。一般性技术问题,可通过热线及时解答,复杂疑难性问题可先通过电话预约、再通知反馈或上门服务。只有通过沟通联系,方可及时解决广大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投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不断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效益,做到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二、全程跟踪的服务优势
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林业站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组织。
林业站服务的内容非常丰富,贯彻于林业生产过程的始终。一是积极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及有关政策,在群众中形成广泛共识,增强群众主动参与的自觉性。二是大力提供科技服务。包括林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技术指导,重点是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承包、技术咨询。三是提供物资供应、市场信息、法律咨询服务。四是认真总结经验分析矛盾,提高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开展美丽乡村村建设,要认真组织实施为新农村建设办好四件实事。一要抓好林农培训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政策、会经营、有技术的新型林农和林业科技的“明白人”;二要搞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积极推广林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机制、新经验,积极扶持一批林业科技示范户;三要积极引导建立和扶持各种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林业站、林农、协会、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技术服务组织相连接的农村林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四要简化办事程序,一切为群众服务。为方便广大农民办事,要实行服务下移、关口前移,适当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简化办事程序,简化林业办事程序和环节,为当地农民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真正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要充分发动群众,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当好引路人、服务员。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村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真正实现“要”到“我要干”的转变,引导群众要当好主力军、运动员。
三、示范带动的引领优势
P键词:思想政治;公路建设;作用
0 引言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是基于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来对人民开展思想教育,人民在得到教育受到启发,提高了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从而实现良好进步。对于农村公路建设来说,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升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增强职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做到齐心协力,减少以往公路建设效率低、建设质量缺乏监管等问题,并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避免出现走形式的管理现象,使农村公路建设正式提上日程,加快建设步伐,以此提升农村公路的建设速度。
1 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现状
当前,农村公路建设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其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主要面临三大问题。第一,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并形成良好氛围,当地的管理部门对该项目建设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农村公路在建设过程中相关职工人员极少参与其中,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次数十分稀少,管理部门对该项目建设也缺乏相关支持率,对该项目建设过于重视经济管理,缺乏人员管理。第二,思政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过低,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思政团队人员的共同努力,但若政工人员存在素质低下、责任意识薄弱等问题,无法完全胜任该岗位,那么农村公路建设将会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使得思政工作无法得到顺利开展。第三,农村公路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方式过于落后,从当前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单位来看,这些人员所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都是以走形式为主,缺乏对工作实效的关注,并且在人员的思想教育上也过于单一,仍然是在延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政工作缺乏创新,与我国目前提出的“中国梦”有着巨大差距。并且,虽然有部分部门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执行了相关要求,但其执行方式大多都停留于喊口号上,忽略了职工内心的真实想法,宣传过程无法出现共鸣[1]。
2 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开展策略
2.1 增强职工思想政治意识
公路建设是农村建设中的基础项目,同时也是近几年我国推进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要建设。对于农村来说,公路建设不仅意味着农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同时也能增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互动,使农村经济有更好的发展机遇。按照农村公路的建设特点,其建设特征主要包括面积大、点多,因此在建设上与城市公路建设会存在一定差异。当前,农村公路建设面临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技术,而是经费,这意味着管理部门需对公路的建设以及后期的维护做好预算准备,根据农村公路建设的特殊性及建设需求,从政府和项目管理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政团队的责任意识,并了解当下农村公路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此获得当地政府及其他地区的资金支持[2]。
2.2 开展思想政治宣传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精神的宣传和氛围的感染,农村公路在建设过程中,管理部门需做好全面的思想政治普及工作,加强奉献精神的传播,将印有社会公德、职业素养等内容的思政手册发放给管理部门的各个人员,在部门内部形成良好的思政氛围,打造优质的工作行为作风。并且,管理部门还可根据思政工作的开展需求,将相关思政文化标语制作成宣传牌,将其设置在农村公路已建成的路段当中,将其作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警示语,激发团队的责任意识,增强工作的开展力度,使团队对该工程有着足够的重视。其次,管理部门可定期在农村公路建设时组织施工人员及管理部门集体开展思想政治宣传教育活动,将奉献精神作为思政的开展核心[3]。
2.3 从人才教育上提升单位凝聚力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政工人员的执行,同时政工人员也决定着 思政工作的开展力度及开展情况,因此,要想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得到良好开展,则还需先从人事领域上进行提升与培养。管理单位需充分调动号召力,将农村公路建设进行社会传播,引起社会人士的关注,并开展文明建设,将各个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全面落实,杜绝走形式的思政工作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打造成农村公路建设的示范形象,让职工了解农村公路对农村发展的意义与重要性,明白农村公路为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将文明建设作为公路建设的指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并提升单位思政人员的凝聚力,使政工团队对自身工作充满荣誉感和责任感。
2.4 开展思想政治活动
思想政治工作以往的开展形式往往较为单一,这样的思政教育方式难以引起大众的共鸣,也无法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作用得到发挥,对此,相关单位需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做好整体规划工作,从多途径来开展思政活动,以此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率。首先,单位思政人员需做好带头工作,为公路建设做好示范,创办争创青年文明号的活动,将青年职工作为团队主要人员,提升组织人员的凝聚力,并积极鼓励和提倡不同岗位人员的参与,使思想政治工作完全融入单位当中,促进单位作风的建设。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一项引导团队发展和凝聚人心的重要工程,对于农村公路建设来说,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使单位人员的价值观朝着更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凝聚单位的团结力量,促进农村公路的建设力度,打造基础强大的团队,提升单位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以此为公路建设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尹俊鹏.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在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作用[J]. 决策探索(下半月),2016,3(05):86.
文化站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文化的枢纽。作为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它既是上级各部门文化工作的执行者,又是本乡镇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发起者,也是农村民办文化的引领者。多年以来,欠发达地区将文化站“编制取消,牌子保留”人员并入其他站所,文化站名存实亡。近年来,毕节市以农村机构改革为契机,恢复各乡镇文化站,实行竞聘上岗,文化站已逐渐成为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文化站的地位正在逐渐被政府和村民所认可。
二、文化站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充分发挥文化站的文化宣传作用,传播先进文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思想保障。政治职能是文化站的根本职能,公益性决定了文化站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因此,文化站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用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鼓舞人、教育人。
一是文化站要以现有的人员和设备为基础,依托媒体,发挥其宣传、引导职能。通过墙报、报刊专栏、过街横幅、各种标语、宣传队、学校的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农村干部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文化站扶持、引导农民自办的文化组织,编演一些积极、健康向上的好作品,使农民在自娱、自乐的同时进行自我教育。村民在农闲时自编、自演一些歌颂党、歌唱美好生活的“小品、三句半”等文艺节目,说的唱的都是村里人、身边事,人们喜闻乐见,在不知不觉中,党的方针政策如春风化雨般沁入人们的心田,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党在农村的执行力,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充分发挥文化站的文化娱乐作用,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新农村文明村风的形成。文化站的基本职能就是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配合上级文化部门做好送文化下乡活动,大力扶持民办文化,打造品牌文化大院;培训农民文艺骨干,不断壮大业余文艺队伍,努力做到“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
3.充分发挥文化站文化服务的作用,满足农民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文化站要做好文化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活动,为农民提供文化信息服务,从而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在每个村建立文化共享工程村级站点,让农民群众能分享到共享工程带来的成果和实惠。二是开发特色文化资源,为新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文化站下乡调查,保护、开发乡村蕴含的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智力投入,把历史、民俗资源变为文化资本,使一部分农民成为农民艺术家、工艺大师、文化产业工人和文化服务者;定期对村民进行舞蹈、声乐等方面的辅导和培训,提高村民艺术素养,使节目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三是千方百计为农村文艺骨干服务,使他们能够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礼堂;作用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250-01
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活态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体现。如何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全方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文化战线工作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广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做到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值得思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承保护工作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能有机融入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不仅有利于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且还有利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1、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礼堂“两堂”“五廊”建设中的相互促进。展示展览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展示素材,或者内容单调肤浅,那么文化礼堂建设就会显得单薄空洞。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农村非遗)则能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提供素材、彰显特色、增添亮点,从而发挥独特的吸引、宣传和教化作用。如浙江丽水松阳县(以下实例简称松阳县)赤寿乡梧桐口村则充分整合利用村内保存完好的祠堂、古民居等资源,打造“古村文物馆”,对一些破损的墙壁、格扇门窗、牛角、古字画进行仿古修复,较好保留了历史建筑原有的风貌。如村史廊建设中则需充分整合民间历史资源。深入挖掘村情村史、宗谱族谱,整合提炼出各个村庄的“传世之宝”和“存世之事”。如松阳县吴弄村、蔡宅村深入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典故、人文风俗共20余个在村情村史、历史文化版块进行陈设展示,让古村落不仅仅是古老的房子,还包括房子和村子的内容和故事,让古村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特色廊的建设中,如松阳县大东坝镇蔡宅村和二滩坝村对采茶灯、正月龙灯、狮子灯等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以展演、实物展示等形式巩固传统历史文化。在特色展馆建设中则需充分整合民间特色资源,挖掘整理古村、民俗、宗教、姓氏文化等田园文化脉络,整合提炼出蔡宅客家文化、吴弄晒红烟文化等一批乡土特色文化,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这些都是农村非遗在文化礼堂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2、内涵与保障的相互促进。农村文化资源比较匮乏,而农村非遗含有许多精神、礼仪层面的文化内容,如结婚礼仪、学子入学礼仪、年俗礼仪等习俗,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展,逐步凝结成特色和精华。这些特色和精华能丰富和提升文化礼堂的文化内涵,真正发挥其精神家园的作用。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五廊”建设,能为农村非遗传承提供阵地和展示展览平台,增强了非遗工作的实践性。
3、活动与载体的相互促进。农村非遗的特点是活态的流变,如传统的松阳高腔、道教音乐等,能极大地丰富农村文化礼堂的活动内容。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非遗的传承载体,如果没有这个载体,非遗就像尘封的宝剑会生锈,又如失去土壤滋润的树苗会干枯。
4、传承与发展的相互促进。农村非遗需要加强保护和不断演练,才能传承发展,如大东坝山边马灯、采茶灯等,文化礼堂需要宣传培育、潜心研究,才能创新繁荣。所以,农村非遗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能实现相互依存、共同提升的良好效果,必将极大地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5、建设与教育的相互促进。采取戏剧、戏曲、小品、文艺演出等宣传教育方式,宣传、展示农村非遗,农村非遗开发和研究才会更加深入。
二、影响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作用发挥的因素。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也受到农村老百姓的欢迎。如何发挥农村非遗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相互作用,有一些问题急需及时解决。
1、外部条件欠缺,具体表现为四个不够:一是社会氛围不够。在现代化浪潮的强烈冲击下,不少古村落、民族建筑和文化遗址遭到破坏,公众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珍惜,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参与,以及对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等存在较大差距。二是资金投入不够,财政预算安排在文化建设和非遗工作上的资金很少。三是人才储备不够。农村非遗传承和文化礼堂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基层文化工作者长期缺乏,农村非遗传承人的年龄逐步增高,待遇问题急需解决,使许多农村非遗技艺失传,甚至消失,严重影响农村非遗的传承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