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09:28:4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水环境污染概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我国农村地区,水库、水塘、河流、沟渠、湖泊等地下水体和土壤水综合成为农村水环境[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水环境污染情况较轻,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没有受到过多的危害。随着社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突发性水污染逐步侵害了农民的正常生产,还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私家车逐步普及,汽车尾气中主要的成分PM2.5污染物给予大气环境沉重的打击,大气污染造成了城市天空能见度逐渐降低,温度变高,地表紫外线强度增加,大气出现漏洞等等,诸多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给予人们生活上沉重的打击。本文主要针对农村水和大气环境保护问题技能型问题,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2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目前的农村环境情况基本良好,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工业废水、居民生活废水和农业养殖废水的不断排放,造成了江河的泥沙携带污染物渗透到了地下水层中,造成了地下水层的污染,严重侵蚀了土层,导致水土流失,对农村水环境造成极大威胁。长期的污染和破坏,造成了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威胁了农民的身体健康[2]。目前的農村河道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整治力度不够大,并且缺乏科学的监管,造成河道整理不彻底的现象频繁发生,对农村水环境带来极大污染,严重影响水质安全。河道的堵塞,会造成河堤侵蚀严重,岸坡出现坍塌现象,致使河道拥堵,影响农村生产用水,并且会对农业灌溉、防洪防涝工作带来严重威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促使农村的经济生活环境逐步完善,人口急剧增加造成了严重的农村生活污染。
例如:农村人口急剧增加,对于用水的需求在不断提高,生活污水排放的需求也在增加。部分乡镇企业的工业污水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理,反而直接排放,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地影响了河道、地下水的安全,造成当地居民出现铅中毒等重工业中毒情况发生。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过度会造成严重的药物污染,造成农药中毒事件,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农村生活系统简单,没有科学的污水排放系统,所以部分的农民会在河道中倾倒生活垃圾和粪便,加剧了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情况,严重的威胁了人们的用水安全,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3农村水环境的保护措施
农村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关键在于水质保护问题,加强保护农村水体健康,科学方式治理污染水源,合理的节约用水,科学的分配水资源。在农村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的工作过程中,应该加强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统筹管理,多部门配合监管,科学分工协作,并且依据严格的国家管理规定,在自己职责范围内进行严格管理,有效杜绝农村水环境污染情况[3]。
(1)制定化学农药和农业化肥的使用量标准,积极推广全新高效环保型农药和化肥,实行绿色生态养殖,增加土地的轮耕休耕制度,促进有机肥料的使用,增加物理方式杀虫防病,降低农村化肥、农药污染。
(2)加强河道整理监管,树立治理榜样,并且依据农村发展特点设置农业河道治理试点建设,促进河道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固河道堤坝和河岸,利用原始生态系统维护河岸,增添农村的自然生态整洁气氛,在水环境保护过程中增添人文气息。
(4)加大科学用水的宣传,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农村水环境保护意识。增加对农民科学用水的概念,有效节约水资源,并且杜绝生活废水的随意排放,提高农村水环境品质。
(5)政府应该加紧建设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污水处理站,通过科学防治处理,有效降低污水排放指标,并且通过积极处理、科学取样搜集等形式,加大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促使农民不断提高水环境保护意识。
(6)政府增设河道清洁岗位,并且定时、定期对河道进行维护,制定分段清理政策,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通过重视河道清理工作,促进河道保护状况,有效降低农村水环境污染情况。
(7)利用先进的水资源检测制度,促进水环境保护能力逐步提高,促进了水质处理能力,通过综合整治方式有效提高了农村水环境的保护力度,并且通过检测能够得到科学、严谨的数据,增加了对农村水环境保护的科学处理依据。
4大气污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质的飞跃,私家车逐步普及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但对大气污染带来了严重的危害[4]。目前对于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3种,分别是:交通汽车尾气污染和生活污染。生活污染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较为严重。我国北部冬季温度极低,多数地区多采用煤炭进行取暖,在煤炭中所蕴含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粉尘对于大气的污染格外严重。
大气环境遭受破坏,对于植物的影响非常巨大,氧化物和硫化物严重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并且随着汽车废气、工业废气等气体的逐步排放降低了大气能见度,影响了阳光照射,不利于人们和植物的健康。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何静,等:农村水和大气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环境与安全
5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5.1减少汽车废气排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也逐步普及到了农村居民的生活中,在给予农民便利的同时,汽车尾气也对大气环境造成极大伤害,汽车尾气中的PM2.5成分对于大气层的破坏非常严重,造成地表紫外线幅度提高,气候逐渐变换,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减少大气层的破坏,应该管控汽车尾气排放工作[5]。地方政府应该加大清洁能源的推荐,不断研发使用清洁能源的环保型汽车,加速建设清洁能源供应站,提高燃油浓度质量,减少浪费,积极推动大气环保事业的发展。
5.2加强生态绿化环境
植物能够增加自然环境的观赏性,还能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进行直接反应,吸附空气中的粉尘,有效提高大气环境的清洁,为了降低大气环境的污染情况,农村地区应该加大绿化建设,创建生态绿化环境,增加绿色植物种植计划,有效保护大气环境的健康。
5.3控制煤炭燃烧数量
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多采用煤炭供暖形式,但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降低煤炭使用率在节约自然能源的同时还能提高大气环境保护效果[6]。目前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已经采用统一供暖的形式,通过科学的利用煤炭资源的形式,有效减低了煤炭的使用量,降低了煤炭废气和粉尘的排放指数。随着我国的科技不斷发展,有效取出煤炭中的无机硫,能够减少大气污染。而逐步开发的核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已经逐步替代了煤炭这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能源,有效提升了大气环境的保护力度。
6结语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工作的效率逐步提高,也增加了人们生活的舒适度,但是对于环境的破坏却日益严重,农村水环境污染和大气污染现象频发,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过渡开采,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大气层漏洞、地标紫外线指数升高、气温变换等现象是自然给予人们的惩罚,笔者对于农村水和大气环境的保护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探讨,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通过积极促进农村水和大气环境保护意识,完善农村水和大气环境保护手段,减少污染源,加强绿化,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指数,有效促进农村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小龙. 浅谈农村水和大气环境保护治理[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10):140~140.
[2]李羚, 胡丽丽, 张猛,等. 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 科技传播, 2014(11):29~33.
[3]刘科, 张保伟.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对策[J]. 决策探索月刊, 2013(11):32~32.
[4]李世东. 青州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2.
我国目前流域水污染问题严重,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首先对我国流域水污染环境治理现状做了深入分析,并对造成环境水污染存在的原因做了具体介绍,从而为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提供重要参考建议。我国目前水污染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污染治理控制制度不完善,水环境区域差异明显,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过快,无法提高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两者无法相协调等,因此,要按照相关规定加强我国水污染治理,坚持分区域治理的基本原则,对区域治理各个部分内容做具体介绍,制定流域水污染治理发展战略,为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国;水污染防治;流域管理;战略对策
1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战略存在的问题
1.1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制度不完善
流域作为整体水文循环单位,同时也是人类活动起源,汇入到整个河流干道中,有利于保护水环境以及水生态系统。流域同时也是完整的管理单位,集中了人类多种活动形式,体现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矛盾。尤其是水环境治理问题,涉及到多种污染体,因此,加强水流域污染治理这一问题亟待解决。美国早期就明确了水污染治理这一概念,尤其注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体现,在把握水流域基本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及水生态社会子系统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还要对水生态系统发展制定整体规划,加强水生态系统建设保护,制定水流域综合治理计划,这些保护有利于解决部门内部冲突,矛盾问题,有利于加强流域水环境治理效率。采取这一水污染治理措施注重保护水污染治理完整性,重点解决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严格控制水污染温度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地标物质组成结构等,还有土壤物质组成,针对区域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充分发挥好专家以及研究学者力量,为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提供支持。
1.2缺乏对水环境特征区域差异的研究
各个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存在很大差异,对各区域造成的水污染程度不同,因此,解决我国流域水污染问题,要对流域进行划分加强管理,美国针对这一问题,早期就制定了水生态区域划分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环境管理效率。对于水生态系统流域监测站点选择上、针对水生态系统污染问题制定恢复标准,有利于为流域水环境治理制定TMDL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各地域水环境特征不同,目前,我国并未建立完整的水流域治理机制,无法准确判断水流域环境承载力以及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尤其是水环境治理难度大,保护措施有效性不强。
2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控制原则
2.1污染物质的分类控制原则
面对我国流域水污染存在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并对污染物特性以及其他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划分,做好分类,优化污染质结构,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分解,制定污染物治理化学指标,按照污染物特性,将其划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一啊不能污染物,一种是特殊污染物;按照水污染物自身性质将其划分为淡水、海水、人体健康污染物;按照污染物因子特性,将其划分为两种形式,保守、非保守物质,在以上总结过程中,针对污染物特性提出具体控制要求。
2.2污染控制的分区原则
我国流域面积广阔,各地区水环境差异明显,因此,要根据各个地区水流域具体情况来制定不同发展战略,保护水文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系统水体功能差异划分为几种形式,也是建立水污染控制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保护水体发展环境,加大水污染物控制制度。其中,水资源分区将水文循单元作为重要依据,将其划分为几种形式,主要为了呈现水文完整度,尤其要把握污染物转化规律,有利于加强水质管理,划分水生态区则是按照流域生态特征,包括土壤植被等多个要素,主要是为了对水体进行分类,这一方法是为了判断水体生态性质以及水体生态基本标准,有利于为水体生态安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了解我国水环境管理能力差异,把握好流域尺度、平衡人类发展需求的主要区域管理方式。流域水环境功能包括三个等级,矛盾区、一般功能区、最高层次区,划分为多个功能管理区主要为了提高流域水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功能过程中,需要制定冲突协调机制处理区域冲突,协调各个区域水质矛盾冲突问题。
3结束语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污染的复杂问题,就必须实施流域污染控制策略,在流域尺度上开展系统性、综合性、前瞻性的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研究,重点在于转变传统的污染控制理念,根据流域地理、水文气象、生态一致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开展全国水环境生态分区方案研究,根据不同区域的水生态系统类型特征与水环境特征,提出不同分区的污染控制要求,从而为污染控制目标的分解提供支持,以水环境生态分区为基础进行污染负荷的计算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吴舜泽,夏青,刘鸿亮.中国流域水污染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0,89(2):1-6.
关键词:中国;水污染防治;流域管理;战略对策
1 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战略存在的问题
1.1 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制度不完善
流域作为整体水文循环单位,同时也是人类活动起源,汇入到整个河流干道中,有利于保护水环境以及水生态系统。流域同时也是完整的管理单位,集中了人类多种活动形式,体现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矛盾。尤其是水环境治理问题,涉及到多种污染体,因此,加强水流域污染治理这一问题亟待解决。美国早期就明确了水污染治理这一概念,尤其注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体现,在把握水流域基本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及水生态社会子系统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还要对水生态系统发展制定整体规划,加强水生态系统建设保护,制定水流域综合治理计划,这些保护有利于解决部门内部冲突,矛盾问题,有利于加强流域水环境治理效率。采取这一水污染治理措施注重保护水污染治理完整性,重点解决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严格控制水污染温度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地标物质组成结构等,还有土壤物质组成,针对区域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充分发挥好专家以及研究学者力量,为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提供支持。
1.2 缺乏对水环境特征区域差异的研究
各个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存在很大差异,对各区域造成的水污染程度不同,因此,解决我国流域水污染问题,要对流域进行划分加强管理,美国针对这一问题,早期就制定了水生态区域划分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环境管理效率。对于水生态系统流域监测站点选择上、针对水生态系统污染问题制定恢复标准,有利于为流域水环境治理制定TMDL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各地域水环境特征不同,目前,我国并未建立完整的水流域治理机制,无法准确判断水流域环境承载力以及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尤其是水环境治理难度大,保护措施有效性不强。
2 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控制原则
2.1 污染物质的分类控制原则
面对我国流域水污染存在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并对污染物特性以及其他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划分,做好分类,优化污染质结构,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分解,制定污染物治理化学指标,按照污染物特性,将其划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一啊不能污染物,一种是特殊污染物;按照水污染物自身性质将其划分为淡水、海水、人体健康污染物;按照污染物因子特性,将其划分为两种形式,保守、非保守物质,在以上总结过程中,针对污染物特性提出具体控制要求。
2.2 污染控制的分区原则
我国流域面积广阔,各地区水环境差异明显,因此,要根据各个地区水流域具体情况来制定不同发展战略,保护水文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系统水体功能差异划分为几种形式,也是建立水污染控制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保护水体发展环境,加大水污染物控制制度。其中,水资源分区将水文循单元作为重要依据,将其划分为几种形式,主要为了呈现水文完整度,尤其要把握污染物转化规律,有利于加强水质管理,划分水生态区则是按照流域生态特征,包括土壤植被等多个要素,主要是为了对水体进行分类,这一方法是为了判断水体生态性质以及水体生态基本标准,有利于为水体生态安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了解我国水环境管理能力差异,把握好流域尺度、平衡人类发展需求的主要区域管理方式。流域水环境功能包括三个等级,矛盾区、一般功能区、最高层次区,划分为多个功能管理区主要为了提高流域水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功能过程中,需要制定冲突协调机制处理区域冲突,协调各个区域水质矛盾冲突问题。
3 结束语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污染的复杂问题,就必须实施流域污染控制策略,在流域尺度上开展系统性、综合性、前瞻性的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研究,重点在于转变传统的污染控制理念,根据流域地理、水文气象、生态一致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开展全国水环境生态分区方案研究,根据不同区域的水生态系统类型特征与水环境特征,提出不同分区的污染控制要求,从而为污染控制目标的分解提供支持,以水环境生态分区为基础进行污染负荷的计算和管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污染生物监测概念 特征 方法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恶化,尤其是水体污染问题的普遍增多和处理技术要求的日益提高,生物在水环境监则中的功能愈发明显,应用也越来越六泛。探讨水污染生物监测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水污染的生物监测
1 水污染生物监测的概念和依据
在某种前提条件下,水生生物群落及水的环境有着相互关联并且有着相互限度现象,其保持着非常自然的、暂时性的均匀衡干系。水环境中注入的污染物资,必将会用途于生物本身和其种群或者其群落,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固有生物种群其数量和物种组成与及其更多类特点、坚定特点、生产力和生理状况等,使某些水生生物逐步消失,然而在别的某些水生生物却能够继续生长下去,其本身和其种群的数量逐步增添。运用技术、仪器监测水污程度,从这种变化的水污染生物体现,得出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这是水污生物监测概念也是其依据。
2 水污染生物监测的特征
在这种同理化的监测对比当中,相对于某种生物监测,同理化的监测有着自己的特征:比如,生物监测能反应其种种污染物的综合影响作用;其污染物的理化监测就是定期采监测,最后答案不能反应采样前和后的状态,但是,而水中的生物,集中了全部生长久环境下的原因及改化其状态情况;有一些水生生物对于污染物非常敏感,但是又有一些连精密仪器都测不出来的微量元素其密度。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即可以经过“生物扩大”的效果,在生物体内堆集然而被测出来。但是,生物监测本身同样有自己的不完善的地方:生物监测不能定其特点及定量地作出测定水质污染,其检测的灵活特点和专业特点方面不比理化检测,比如在时间上来说,一些生物的检测需要的时间很长。
二、水污染生物监侧的方法
1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
PFU(polyurethane foam unit,聚氨醋泡沫塑料块法)法是应用泡沫塑料块作为人工基质来收集水体中微型生物群落,测定该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各种参数,以评价水质。还可以用毒性试验方法预报废水或有害物质对受纳水体中微型生物群落的毒害强度,为制定安全浓度和最高允许浓度提出群落级水平的基准。
2 生物指数法
生物指数是利用筛选的指示生物(indicator organism)或生物类群与水体质量的相关性,特别是考虑它们与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划分不同污染程度的水体。生物指数法包括多样性指数(diversity index)、相似性指数(similarity index)和生物指数(biotic index)。前两种指数是利用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参数为基础建立的。
3 生物毒性试验
生物毒性试验是利用生物受到污染物质的毒害所产生的生理机能等变化测试污染状况的方法,分为静水式生物测试和流水式生物测试。生物测试法主要应用于对污染源的监测,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很多重要信息,如有害物质进入周围环境时其毒性如何或能否发生改变,何种有害物质的致毒性最大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毒性最强,对生物的生活史能产生什么影响等。此外,在侦察、寻找污染物,评价环境污染程度,确定废水处理要求和监测废水处理效果,确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方面均有实用价值。
4 生物大分子标记物
生物大分子标记物包括核酸和蛋白质等。目前核酸分子标记技术包括核酸分子损伤检测技术、报告基因技术、DNA 芯片技术、16S rRNA 检测技术等。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在复制过程中如果受到外界诱变因子的作用,就会产生微核。1982 年,Hooftman 等最早将微核试验用于鱼类,并首次证明了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能够诱导泥荫鱼(Umbrapygman)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的形成。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 DNA 链损伤的方法(即彗星试验)。钟远等通过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和彗星试验对扬中市不同水体的遗传毒物污染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显示: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结果一致,且彗星试验在检测痕量遗传毒物污染方面比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更为敏感。
蛋白分子标记物检测技术包括酶分子标记物检测、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检测、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检测、抗氧化剂防御系统的检测等。绿色荧光蛋白是动植物及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上广泛的选择标记,可以对遗传修饰生物体(GMOs)、尤其是转基因植物的基因标记,从而对转基因动植物存在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监测。霍传林等运用鱼体肝脏中的 EROD(72-ethoxyre-sorufin-O-deethylase)活性作为生态标记物,EROD活性与多氯联苯(PCBs)类物质浓度之间存在着定量响应关系。
5 幼虫变态实验
研究表明,浮游幼虫变态比现有的生物个体水平的毒性实验指标更为敏感。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幼虫的变态期是其生活史的关键阶段,变态期的幼体对污染物的敏感性要高于其他阶段,胚胎发生和幼虫发育不受影响的污染物浓度会阻碍其变态[18]。幼虫的变态过程易于观察、易受环境污染的干扰。与死亡率比较,能否在附着基表面顺利变态是监测污染物毒性的更敏感的指标。
【关键词】改进决策树算法;水环境质量;评价;应用
1 引言
城市化与工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污水与废水,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条件下进入到江河之中,对大量水体构成严重影响。为加强水体保护,研究区域内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过程与发展所具备的规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使,对水体要素进行定量评价,为开展环境污染控制规划提供现实指导意义。然而水环境中其评价因子量较多,且其因子与水质等级之间并非均存在着线性关系,从而为水环境质量评价带来困难。提出改进决策树算法构建分类模型,将采集样本数据输入并寻找出分类规则,发现水环境质量变化过程及影响水质的最大因素,对水体质量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现实依据。
2 决策树及其工作原理
决策树算法属于数据挖掘的重要分类技术,其操作简单,使用范围较广。应用决策树,可以快速发展数据之中隐含的分类规则。具体而言,则是在相关训练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分类模型,于未知测试样本数据中,依据根节点经过某路径达到叶子节点,从而对叶子节点作出客观预测。应用决策树算法,能够对水环境污染源、污染发生的过程、污染物分布状况,对水环境质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预测水体质量发展的未来趋势,其在开展水资源保护开发与治理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现实价值。
决策树简称为DT,属于一种存在反向的无环图,决策树内部其每个树的节点均代表着一个测试属性,树的分支反映着测试结果,树叶子节点表示类别。在决策树算法中,最为根本的算法为贪心算法。一般而言,决策树算法在进行数据分类与预测时,其主要步骤为:学习训练数据,构建决策树,分析已生成决策树,提取分类规则,对具体测试样本测试,明确样本所属类别。
3 决策树算法及其改进
在学习决策树算法时,最具影响力的算法为ID3算法,该算法由J.R.Quinlan提出,其主张在属性选择时,将信息增益作为标准,让每个非叶节点进行测试时,均可以获知被测试记录的最大类别信息,且ID3算法其方法计算,计算效率高,理论基础清晰,然而在实践应用中发现,ID3算法仍存在着一定不足,主要表现为:其算法在噪声数据处理时较为敏感,在连续型属性处理时,需要先对其进行离散化方可采取ID3算法进行分类;ID3算法在选择新的属性过程中仅仅考虑该属性信息增益问题,缺乏对后续属性信息增益问题的综合考虑;ID3算法偏重于选择取值较大属性。基于ID3算法中存在的问题,决定对该算法进行改进,提出在MID3算法之中引入用户兴趣度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决策树算法倾向于多值问题。
MID3算法是以ID3算法为依托,实质上属于ID3算法的优化,在面对新属性选择时,MID3算法可以综合考虑属性信息增益与后续属性信息增益问题。且在MID3算法中引入用户兴趣度α因子,α指的是对某一事物所具备的相关知识与经验,如专家评价、相关领域知识等,α值需要在决策树学习训练集时反复测试获得,α取值范围应控制在0-1范围内,决策层需要综合考虑先验知识与相关领域知识,合理判断α取值,基于用户兴趣度α的MID3算法,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A代表选择属性,A存在着v个属性装,其相对应概况通过p1、p2…pv,依据最小信息熵原理进行A属性扩展,用B来对其子节点属性表示。
4 改进决策树算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在水环境检测系统数据库中存在着大量数据信息,在进行数据挖掘时面对大量数据信息难以发现其隐藏规律,为此在应用中采取随机序列发生器,随机抽取一定数据作为决策树算法研究样本数据。
4.1 数据挖掘前的数据预处理
在进行数据挖掘操作之前,需要将面对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集成、数据交换与数据规约等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模块属于数据挖掘系统所必备的模块,数据预处理技术以专业知识为导向,将发现存在价值信息为目标,通过对数据信息的组织处理,将与数据挖掘不存在任何关系的属性删除,从而为数据挖掘算法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提高数据挖掘效率。在水环境评价时,选择《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按照相关水质评价要求,选择汞、铅、PH、DO、COD、NH3-N、石油类、挥发酚等属性作为水质评价参数,下表为某流域水质状况数据参数: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其数据划分精细,难以直接分类处理,为此,采取数据预处理措施,通过数字化标记相关属性,并对数字进行概念化处理,消除不合格数据,并形成新的数据列,具体如下表所示:
4.2 改进决策树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表2,采取改进决策树算法,构造出决策树,首先对根节点进行分类,从表2数据统计中获知,其达标数量为43例,超标数量为167例,假设每个节点均为根节点,则计算出节点信息熵,依据改进决策树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各种因子的信息熵。执行优化算法,考虑信息增益,经过计算后选择COD作为新的节点,并对其属性值引出分支,经过递归计算构造出一个完整的决策树。
通过该决策树测试,发现改进决策树算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其测试结果准确率达到了93.57%,其对水体水质状况评价较为客观,能够为环境决策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5 结语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研究水环境质量变化与发展规律,为水环境开发、保护与治理提供现实依据成为时展的显示诉求。提出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改进决策树法,引入用户兴趣度因素,形成一种新型的分类算法。结合水质数据构建决策树,依据其相关规则进行评估。实践证明其准确率达到了93.57%,其整体水质环境评价较为客观准确,能够为环境决策提供较为科学依据,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永梅,肖中新.改进决策树算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
关键词:河道治理;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水是万物之源,更是城市居民所不可缺少的基础保障。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数量、人口、用地的增加,带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建设和环境产生了种种矛盾。因为这些年城市过快发展,让城市的水体受到了侵蚀,造成水体环境、水质恶化。所以,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方案去优化河道的水环境,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一个城市健康、稳定的发展是无法离开宝贵的水资源的,而河道治理对于净化水质、保护水环境非常重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河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目前,治理城市附近的河道,防止城市河流的污染成为保护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工程。本文通过对河道治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河道治理所存在的问题
1.1河道治理观念陈旧
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国家的河道治理观念也显得比较落后,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不符合。实际上,人们对于河道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但传统的方法已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例如,在过去的河道治理过程中,只考虑到其河道的排洪功能,用大量的混凝土对河岸进行硬性处理,虽达到排洪目的却分散了水与土之间的联系,破坏了河道的生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体本身的净化能力。
1.2控制污染的难度比较大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由此引发的工业与生活污水的排放也在加大。也正是因为污水的大量增大,在现有城市中,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时能力不足。当城市污水无法得到及时处理时,河流自然就成了接收污水的场所,久而久之就无法控制。所以政府一定要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运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提升污水处理的效率,减少城市污水往河流的排放量,由根本上改变这样的格局。同时,面源的污染也是河道水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面源污染具有随机性、复杂性的特点,治理难度大。
1.3生态护岸技术还有待研究
当前,生态护岸技术作为河道治理的有效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此技术的推广与运用还在起步的阶段,对生态护岸这一概念也不十分清楚。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去研究、积累有关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态护岸在结构上满足水体自我净化等要求。
2.河道治理及水环境保护的有效方法
2.1执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和规划
改变原有观念,科学、合理的设计并规划相应的河道治理方案,主要是要优化生态与环境的关系,让环境与生态可以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所以对河道实施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可以说是保护水体环境的基础。在当前的建设中河道治理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河道的情况,把要重视的内容进行合适的规划,拟定出科学的治理方案。同时还要注意的是改变原有传统治理河道的思想,要将规划与设计和生态有机结合。
2.2加大管理,激发水体活性
要想切实做好水环境的整治工作,激发起水体的活性是非常重要的。“流水不腐”一直是千年以来所认为的真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水体流动的重要性。做好水体的活性激发,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也是保命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的基础。例如,XX市在新一期的河道整治中,就提出了“调水式方案”,针对原有水利工程在水资源合理配置中,考虑水环境的用水需求,把环境用水纳入到需水的总量中,同时启动引水工程,为水体流动提供保障。
2.3 采取生态护岸法进行处理
生态护岸故名思义指的是让河道恢复成成自然性的河岸。当前,一些发达工作大这方面已取得了比较好好的成果。例如荷兰、日本等国家,他们将水面及绿地面积进行人工扩大,同时设置相应的生物生长区及水边自然景观,实现河道生态护岸的建设。
生态护岸技术可选择很多种护岸的结构形式。比如,植物护岸,运用河岸的植物来抵御洪灾对河岸的破坏。有关部门也要借鉴国外技术及经验,对河岸的设计、规划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保证生态护岸技术可以得到有效的推广,提升此技术的运用效果,对水环境的保护可以起到真正的作用。同时,河道截面污染控制治理方面,通过调查分析得知,水体达标要求有所降低,污染的程序也是每年递增的,分析原因在于受到工业、农业、生活及其他污染源的污染。在污染当中,最严重的就是工业污染,占到年平均排放量的百分之五十左右。所以对污染采用截留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解决河道水质根本所在。比如,通过污水的集中、统一排放,雨水和污水分流处理等方法,都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河道内的水质情况。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主动去学习国外先进的治理河道的技术与经验。根据不同的河道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综合的方法来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河道治理不单要避免过去单一工程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还要注意与生态的有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也不断出现,例如化学除藻剂、新型催化剂等等,应用潜力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 戴梅.对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2):59-61
[2] 孙倩,邢华.桐柏县五里河固县段河道治理工程设计[J].科技视界,2014(5):320-320
[3] 宋天晖.提高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探讨[J].低碳世界,2014(04X):75-76
[4] 吴永红,刘剑彤;基于引江灌湖为基础的物理生态工程应用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14年10期
[5] 朱亮,苗伟红,严莹;河流湖泊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述评[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6] 肖芳,刘静玲,杨志峰;城市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以北京市六海为例[J];水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关键词:长输油气管道 地下水 环境影响评价 防范措施
一、前言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2011年2月11日,国家环境保护部批准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以下简称《导则》)为地下水环境保护标准,并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一直以来,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整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其主要原因有:(1) 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隐蔽性:由于地下水环境受到污染之后会隐藏到地下,不易被直接观察到,即使污染已经相当严重,也是很难被发现;(2) 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滞后性:从地下水环境污染发生到显现危害需要经历漫长的历程,有可能建设项目已经结束,地下水的危害才突显出来;(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任务的艰巨性:查清地下水环境耗资大、专业性强、技术复杂,在项目论证阶段实施难度大。此新导则的实施,充分表明国家对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非常重视,这对我国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会促使今后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加规范。
二、长输油气管道项目的性质
在认识油气长输管道之前,我们先要知道两个概念。压力管道和长输管道。压力管道(pressure pipe):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压力管道按其用途划分为工业管道、公用管道和长输管道。长输管道(long-distance pipeline):长输管道系指产地、储存库、使用单位之间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的管道,具体讲就是跨越地、市输送或跨越省、自治区、直辖市输送商品介质的长距离(一般大于50km)管道。
在国际上,管道输送是与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并列的五大运输方式之一。在油气输运方面,管道运输和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有着十分得天独厚的优点,一般是一次投入,多年受益,是一项有益又有效的运输工程。随着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工程,西油东送、北油南运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的建设,国家能源格局战略调整发展正在逐步形成。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长输油气管道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管道一般长度较长,管径较大,临时占地面积大,弃土石方分散且量大,影响面广;
2.长输管道经过的地貌复杂多样,因此存在着不同特点,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作业线路清理将破坏沿线地貌;
3.作业线路的清理还可能涉及居民搬迁, 穿过林带的线路区域使用功能发生改变等;
4.长输管道输送的介质为天然气或石油, 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
管道工程属于线性工程,常常穿越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地下水类型区。其工程建设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勘察设计期,施工期和运行期。在勘察设计期,主要进行现场踏勘、土地调查,实地测量及文物保护区调查等活动,以确定合理的路由通道,此阶段对周围环境影响极小。施工期,主要活动包括测量、放线、扫线、布管、组对、焊接、补口补伤、下沟、三桩埋设和表土回填、地貌恢复等活动。期间要进行植被剔除、地表开挖、施工便道的整修、穿跨越河道、隧道的挖掘、管道和设备及辅助材料的运输和临时堆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运行期,管道运输的石油和天然气,能够调整地方能源格局,对社会环境影响较大。此时若无重大油气泄漏事故发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但长输油气管道工程的事故风险率比较高,例如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震等地质灾害以及海水、湿地等对管线的侵蚀,在运行期会造成管线的破裂、闸门破裂、以及管线放空等可能会造成油气泄漏,引发火灾,导致地表水、土壤、植被的破坏,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
长输油气管道工程在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时,应该首先区分是长输天然气管道工程还是长输油管道工程,因为它们给地下水的潜在威胁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讨论。
三、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
在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工作前,首先要确定建设项目的项目类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考虑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成三类。一类是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二类是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三类是指同时具备一类和二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在长输油气管道工程施工期,作业带宽度一般在18~25m,深度一般3~5m,虽然会造成一定的地表扰动,水质污染,但其影响是暂时的,且不会影响地下水水力联系及区域地下水流场或水位变化,因此,可依据《导则》,该管道工程确定为Ⅰ类建设项目。
确定完项目类型之后,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长输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的工作等级为三级,确定长输原油或成品油管道工作等级为二级或者三级。
四、地下水环境影响现状调查和评价
1.现状调查
长输油气管道工程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和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这些具体的内容在《导则》中均有了详细的规定。特别强调的是在管道沿线穿越的生态敏感点及具有供水作用的水源地需再进行较详细的调查。
2.现状评价
长输油气管道工程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采用单项水质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若存在超标问题,应分析原因;二是若评价范围内存在区域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状况、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应结合地下水的排泄、补给、径流对其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
五、地下水敏感目标的确定
敏感目标是指在建设项目施工和营运过程中,需要重点保护避免受其影响破坏的特定对象。一般建设项目,地下水影响评价中最常见的敏感目标包括饮用水源地、生态湿地、河流、地下水水库、泉等环境敏感区。分析确定长输油管道工程沿线敏感点时,应考虑两个方面:一,长输油气管道工程一般跨多地区、多地形地貌,沿线难免会经过地质脆弱点,增加长输管道的风险事故概率。因此,确定地下水敏感目标时应结合地质灾害报告中提到的地质脆弱点,充分考虑地震、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现象等。二、在油管道经过的不可避免地段,应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对管道的潜在影响,如部分城镇郊区、人类活动密集区等也应该是长输油管道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敏感目标。
长输天然气管道工程地下水敏感目标的确定应考虑管道沿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具有饮用水功能的水井为主要敏感目标。因为管道在上述地区施工时,产生的生活废水、生活垃圾、以及可能撒漏的机械油会对地下水产生一定的影响,除此以外,天然气管道工程对地下水影响较小。
六、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在确定长输油气管道地下水环境敏感目标之后,我们结合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原则, 对长输天然气管道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对地下水环境敏感目标进行三级评价预测,预测方法主要是回归分析法、趋势外推法、类比法和时序分析法。对长输油管道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在地下水敏感目标区域应进行正常的和风险事故状态下两种预测。主要预测方法是二级评价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采用数值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时采用解析法。三级评价多采用回归分析法、趋势外推法、类比法和时序分析法。
在重要地下水环境敏感目标区域,预测范围应该充分考虑到地下水源汇项,覆盖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以及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存在直接补径排关系的区域。模拟预测结果应包括管道与敏感目标间水文地质图剖面图、地下水潜水流场图以及能够反映地下水受到溢油事故污染时模拟结果预测图等。
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的标准
我们知道,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水质要求,《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值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在长输油气管道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地下水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其中,石油类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值(详见表1),是能够满足国家环保要求的。
表1 地下水环境评价执行标准 (mg/L)
八、风险防范措施
长输油气管道工程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总结为以下两点:一、在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施工机械油料的意外撒漏等若不加强管理,有可能经雨水流入地下水流场,给水体造成污染。二、在运行期,若有油气泄漏事故发生,泄漏出的原油随地下水流场渗入地下水系统,造成水体污染。根据不同地段的不同水文地质特征,工程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也不同,只有充分分析了工程沿线的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等,合理划分水文地质单元之后,才能进一步对地下水污染进行模拟预测,并提出相应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长输油气管道工程特点,以及管道沿线的地质地貌环境,并结合管道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防止地下水环境污染,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管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以预防为主,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制定环境保护管理的具体措施,加强环境管理,预防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在地下水埋深小于2.3m的区域埋设管道时,应在管道上部填充砂砾,以尽量减少地下水流的阻力,增加渗透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水位上升,从而达到减轻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目的;
3.在长输油气管道沿线地下水环境敏感区域设置地下水防污监控点,建立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制定监测计划,并配备先进的监测仪器和设备,以便在日常巡线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4.协助建设单位制定地下水风险事故应急响应预案,明确风险事故状态下应采取的封闭、截流等措施,提出防止受污染的地下水扩散和对受污染的地下水治理的具体方案。
九、小结
综上所述,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其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一直以来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点。同任何建设项目一样,长输油气管道工程在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毋容质疑的,但他们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实际生产当中,采取适当的地下水保护措施和完备的应急响应预案,长输油气管道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是可以得到预防和治理的。本文就结合生产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总结了以上几点地下水环境影评价思路,仅供相互参考讨论。希望在广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能够实现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王江莉,康静文.煤炭开发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9):188-190.
[2]程金香,马俊杰,王伯铎,刘玉龙,林积泉.输油管道工程环境影响的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6):174-177.
[3]国家环境保护局.HJ 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4]左锐,王金生,杨杰,滕彦国,王锐.滨海石化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问题[J].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2010,37(3):97-100.
[5]朱学愚,钱孝星.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重点[J]水资源保护,1998,48-53.
关键词:数值模拟;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X820.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1],而同时,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地下水已经成为城市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2]。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防治地下水环境污染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全面、准确地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意义重大[3]。环保部2011年6月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4](以下简称《导则》)正式作为我国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规范和指导,这就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值法越来越成为解决地下水问题的重要方法,数值模拟技术以其方便、灵活和高效的特点在水文地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5-7]。而《导则》要求,对于地下水环境影响一级评价,必须采用数值法进行预测和评价,对于地下水环境影响二级评价,可选择采用数值法或者解析法进行预测和评价。可见,数值法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自《导则》开始实施以来的时间较短,数值模拟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建立某电厂厂址区域的地下水数值模型,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事故工况下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进而就本工程对该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数值模拟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桂林市西南部,属于低山丘陵地貌,位于低山丘陵冲积扇的中部和下部,地形北高南低,紧邻相思江。研究区的东、北部连绵土丘形成的孤形地下水和地表水分水岭,与西部大溪河,南部相思江一起形成一个典型的水文地质单元区。区内由第四系残坡积物及冲积层形成潜水含水系统,是可能受到工程污染的主要含水层。该层底板埋深一般在10~33m,在靠近丘陵地带为由粉质粘土混角砾组成的残坡积物,在靠近相思江和大溪河部分主要淤泥、砂砾及粉质粘土组成的冲积层。
研究区的计算面积为3.41km2,区内,潜水含水层分布广、厚度大,在常温常压下符合达西定律。地下水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随时间、空间变化,故地下水为非稳定流;参数随空间的变化体现了系统的非均质性,同时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所以参数概化成各向异性。
2 地下水污染数值模型
2.1 数学模型的建立
2.3 地下水源汇项
模型源汇项包括补给项和排泄项。补给项主要包括降雨入渗量,排泄项主要为向河流排泄量和蒸发量。
2.4 定解条件的设定
研究区潜水流向由北向南,垂向上顶部潜水面接受大气降雨的补给,为一补给边界,同时地下水又通过其蒸发,是一排泄边界,将其概化为自由面边界。侧向上,研究区北部分为水岭边,可作为隔水边界;接受地下水排泄的相思江及西北部溪流伸出分水岭外,与地下水联系密切,水位变动不大,可概化为定水头边界。底部下伏泥页岩硅质岩,导水性弱,将其概化为隔水边界。
初始水位以丰水期(2012年5月)统测的地下水水位进行计算。以枯水期(2012年12月)统测的地下水流场作为模拟流场。
3 模型识别与校正及参数选取
参数确定是建立数值模型的关键[11]。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原则主要参考地层和钻孔抽水试验资料,按含水介质的特征并考虑初始流场渗流特征进行划分。模型中水文地质参数主要为渗透系数K和给水度μ值,各水文地质参数按研究区内进行的水文地质试验的结果给出,并结合岩性特征和经验值给定初始值,通过模型模拟校正,最终获得模拟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
经识别、验证,各含水层水文地质等效参数分区见图2,各区参数值见表1,观测值和计算值拟合程度见图3。
根据当地多处进行的弥散试验,弥散系数基本跟渗透系数成正比,推测评价区的纵向弥散系数为2.50 m2/d,横向弥散系数为0.25 m2/d,垂向弥散系数为0.025 m2/d。同时设定有效孔隙度为0.4~0.5。
4 污染物源强的确定
本文考虑厂址区可能出现的污染事故点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因素较复杂,在设计可能出现的事故情景时,重点考虑发生污染危险可能性较大的工况以及由不同污染物迁移对周围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的排泄点。为了便于模拟分析污染物对地下水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电厂柴油点火系统发生突发泄漏的情形进行模拟分析。
该情形假设柴油储罐发生爆炸,破坏地下防渗层,导致柴油污染地下水,对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
5 模拟结果分析及地下水影响评价
在事故工况下,柴油点火系统发生突发泄漏,对地下水污染进行预测。分别选取柴油泄漏100天、10年、30年、61年的预测结果,预测结果如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柴油泄露初期,柴油的污染羽垂直于泄露处等水位线向东北方向扩散(如图4a);柴油泄露10年后,污染羽到达平行于相思江的等水位线区域,开始向相思江扩散(如图4b);柴油泄露30年后,污染羽整体形状已经垂直于相思江,并逐步接近相思江(如图4c);在柴油泄露61年后,污染物已经渗入相思江(如图4d)。整个预测期间,污染物整体向相思江扩散,而没有向敏感目标风水塘村和彭庄运移。事故工况下柴油对潜水含水层的具体影响状况参见表3。
从图4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模拟期内柴油对含水层造成污染,并且存在超标现象。泄漏的柴油在预测期间对枫水塘村和彭庄没有造成影响。柴油泄漏61年后污染范围到达厂区边界及相思江并进入相思江,但污染物渗入相思江缓慢,且由于相思江多年平均流量较大,为1.53×106m3/d,相思江水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使得江水受影响很小。
6 相关问题探讨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地下水进行预测和评价,其关键是能够建立正确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其相应的数值模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是把含水层实际的边界性质、内部结构、渗透性质、水力特征和补给排泄等条件进行概化,便于进行数学与物理模拟[15]。
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是基于评价范围的确定,在确定评价范围时,不能拘泥于《导则》规定的评价范围大小,而应更多的考虑工程所在完整水文地质单元的范围和大小。本文选取的评价范围,即是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这不仅有助于明确评价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的条件,而且使得评价区边界条件的概化更加方便和准确。对于没有明显完整水文地质单元或者所在水文地质单元过大的评价区,应根据《导则》规定的评价范围大小、地下水流向确定评价范围的大小及形状,尽可能使评价区形状规则且有尽可能多的边平行于地下水流方向。
各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是模型预测准确与否的另一关键因素。对于渗透系数、给水度、有效孔隙度等参数,一般通过野外试验或室内试验就能较准确的获取。而弥散度由于其典型的尺度效应,室内试验获取的结果与野外试验相差达4~5个数量级,而野外弥散试验一般周期较长,单次精度差,所以应尽可能结合当地已有弥散试验资料确定弥散度;对于没有条件做野外弥散试验的,可参考李国敏、陈崇希等[16]综合世界范围内百余个水质模型中所使用的纵向弥散度与空间尺度的关系,根据评价范围的尺度大小来确定弥散度。进而根据弥散度和水流速度确定弥散系数大小。
本次数值模拟采用的软件是由加拿Waterloo水文地质公司在原MODFLOW 软件和MT3D软件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可视化技术开发研制的Visual Modflow软件,其他类似的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包括美国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环境模型研究实验室和美国军队排水工程试验工作站在综合已有地下水模型而开发的可视化三维地下水模拟软件包GMS,以及同样由加拿大Waterloo水文地质公司开发的地下数据和地下水模拟结果三维可视化与动画软件Visual Groundwater等。在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这些软件。
7 结论
本文利用数值方法建立了某电厂厂址区域的地下水数值模型,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了事故工况下轻质柴油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进而对该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数值模拟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1)模拟期内柴油对含水层造成污染,并且存在超标现象;柴油的泄漏在预测期间对枫水塘村和彭庄没有影响;柴油泄漏61年后污染范围到达厂区边界及相思江,但流量较大的相思江水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使得江水所受影响很小。
(2)在确定地下水评价范围时,为了建立模型的方便和准确,应尽可能选取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作为计算区;弥散度的选取尽可能结合以往当地弥散试验情况进行野外试验,如确实没有条件,可参考前人经验选取弥散度,进而确定弥散系数。
参考文献:
[1]蔡艳荣,丛俏,曲蛟.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龚星,陈植华,孙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干关键问题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20(2):95-99.
[3]Shu Long-Cang.Groundwater overdraft vulner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Arusha[J]. Environmental Geology, 2007,51(7):1171-1176.
[4]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S].2011.
[5]郭晓东,田辉,张梅桂,朱威,崔健.我国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应用进展[J].地下水,2010,32(4):5-7.
[6]薛禹群.中国地下水数值模拟的现状与展望[J].高校地质学报,2010,1:1-6.
[7吴剑锋,朱学愚.由MODFLOW浅谈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软件的发展趋势[J].工程勘察,2000,2(11):12-15.
[8]薛禹群,谢春红.地下水数值模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9]薛禹群,朱学愚.地下水动力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9.
[10]曹剑峰,迟宝明,王文科.专门水文地质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1]郝治福,康绍忠.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26(1):77-81.
[12]GB/T14848-9.地下水质量标准[S].1993.
[13]GB/T16488-1996.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S].1996.
[14]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2002.
[15]梁静,徐铁兵.地下水环境影响一级评价水文地质调查的工作内容和方法[J].中国环境管理,2013,5(2):13-16.
[16]李国敏,陈崇希.空隙介质水动力弥散尺度效应的分形特征及弥散度初步估计[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5,20(4):40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