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09:28: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土木工程就业信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eleven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situ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talents demand in the field of rail transportation. On this basis, it furth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urriculum, quality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other aspect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hich can cultivate high-quality composite applied engineering talents adapting to market demand.
关键词:就业形势;市场调研;土木工程;对策
Key words: employment situation;market research;civil engineering;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201-03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数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行业企业等人才市场转向了面向工程现场或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应用型工程人才的能力、知识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质量要求标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各高校原来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一所大学里同一个专业人才培养培养模式的同质化问题等,导致了大学毕业生明显不能满足企业或人才市场的需要问题。一方面每年从高校有大量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困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大量的岗位虚位以待,却苦于找不到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员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就明确给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普通本科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坚力量,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创新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工程人才,这既是历史责任,同时也是事关普通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课题。
1 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及就业市场分析
近年来国家加大建设投资规模,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土木工程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之大是空前的。但是,现在人才市场缺乏高素质多样化和复合型工程技术和技能型人才成为更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作者先后走访了北京、太原、郑州、济南、天津等地的11家建筑央企,针对行业发展、就业技能、生涯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及其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至少具备如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1 “走出去”成为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的土木建筑市场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已经转入理性的平稳发展时期,另一方面我国“十三五”期间更大规模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更大规模的建设,同时“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的重大经济发展计划的得到了大力实施推进和实质性的进展。这些重大转变,而使土木建筑市场保持了了稳健的发展。企业为自身可持续发展考虑,联合形成了各大承包商并纷纷走向海外,并把开拓海外市场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1.2 众多企业正在进行的转型升级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
针对市场一系列变化,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准备或正在进行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升级、装备改造、现代化管理改进、新型人才引进等。也意味着这一行业又增加了对人才的渴求,新的行业要求增加了年轻人的机会,当代大学生将是大规模应用国际标准的一批人,面临更多机遇,更多挑战。
1.3 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
随着我国土木建筑设计施工经营及其承包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新型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土木建设行业虽然已经有了很强的技术积累和传统专业人才的沉淀,但是在土木建筑市场的新发展形势下,已经出现了既有人才储备与新的人才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对高校提出了多样化和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的需求。比如,现有的大多数工程专业人员外语交流能力很弱,而专职翻译工程类专业基础又很薄弱;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很多,但是真正懂土木工程专业、特别是工程力学的人才少之又少。参与国际工程建设的设计院、施工单位、管理单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缺口。根据调查,近年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迅速,每年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缺口就达2~3万人。为此,企业不得不通过招聘不同专业的人员再投入高成本的培训来弥补人才的不足。
此外,大部分企业十分重视和需求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精神面貌等综合素质高的大学毕业生。因而对于党员、学生干部实施优先招收的政策,因为相比之下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具备着更优秀和全面的企业所需要的个人素质和条件。在专业技术方面,企业更愿意招收踏实肯干忠实度高的员工,而学生成绩并非是唯一的考量标准。可见,加强学生的复合型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将成为今后大学毕业生的重要人才质量标准和强有力的就业竞争力。
新时期市场的变化使土木工程行业亟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参与并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以适应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发展新趋势。同时,开展转型与升级的企业,尤其是正在走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渴望,这部分企业还对人才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大学教育教学必要采取的改革措施
2.1 科学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
土木工程专业是与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我国现代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土木工程行业向技术集成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所以要求土木工程行业人才在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具有广博或较为全面的多学科学识,具备国际视野和从事国际工程工作基本素质等。但是与此相对应,目前我国高校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要素等方面却都相对滞后。高校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都还未能完全适应这种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也质量标准等都存在与市场脱节的现象。
在走访调研发现,企业已经对当代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提出了明确的新的需求:
①开设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以我国高铁建设工程为代表,我国土木工程和土木建筑行业向海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并正在快速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土木工程行业人才同时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这种既懂专业又会外语的复合人才有很大缺口,成为企业亟待学校培养的紧缺人才。
②增设土木工程管理方面的课程。使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更能适应建筑单位工作性质或工作特点。要积极适应土木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把握行业新技术和新要求等,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工程案例,并将之纳入工程管理的课程中去。努力使工程管理课程具有行业特点和时代性,这也是国际土木工程人才所急需强化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③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文科辅修课程。如对于以轨道交通行业的土木工程专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设文秘专业课程,加强文理融合,培养兼备一定文秘能力的土木工程复合人才。因为国际工程项目的特点,将很快使大学毕业生成长管理与技术能力兼备的全才型人才,因此在校期间奠定一定的基础将在学生未来的成长中发挥出事半功倍的重要作用。
此外,还需要专业方向设置的多样化,以能够动态地适应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这能够大大减轻企业对新员工的专业培训负担,缩短新员工的岗位适应周期。因此这也成为企业对高校所提出的人才需求。总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做到与市场接轨。应充分利用自身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2 大力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土木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且专业技术工艺方法的发展迅速,课程教学内容很容易落后于当前先进的技术发展。因此,当代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必须动态跟踪工程现场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以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现代工程技术的认知度。同时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进行改革,从传统式的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方法向能力培养和方法技能训练位重点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应用新技术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在今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开发新技术必不可少的创新精神。
3 多渠道、全方位地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和综合素质培养工作
用人单位在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工作中发现,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课程的就业指导效果普遍不够理想。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缺乏实践性指导,因此容易流于形式和过度偏于理论教学。在学生职业生涯计划、求职方法与技巧等经验指导方面等,也都需要进行改革或改进完善。应该根据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在对企业的调研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大学生找工作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问题就是“门当户对”。学生如果能够在求知识具有明确的就业目标,无疑会提高求职的成功率,也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部分学生存在着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不明确,不能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出现“就业不难、择业难”的现状;或者对自己所面对的严峻的就业形势预料不足,就业竞争意识淡薄,加之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土木工程长期流动、环境艰苦的条件而在潜意识中逃避就业,因而职业核心竞争力明显薄弱。应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预先对于土木工程行业的岗位性质特点、工作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帮助充分了解自身条件和特点,并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自己适应的企业和岗位预先做出抉择,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这对学生在进入企业后更好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3.2 强化综合素质培养
对于现在的90后大学生,自控能力弱也是不争的实施。其中有许多在大学期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专业基础想对薄弱,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的意识淡泊,从而最终导致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束手无策的局面。对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差、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企业普遍反映,近几年青年员工中已经显现出一些特有的“90后问题”,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合作意识差、协调沟通能力不足、对环境适应能力弱等方面问题等都比较突出。另外,用工单位注重学生的诚信,经常的违约让用工单位对学生甚至整个学校有不好的印象,且事实表明多次跳槽的员工即使很优秀也几乎没有明朗的发展前景。
3.3 专业特点与女生就业问题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女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调研结果显示,多数企业在招聘时女生只占总人数的10%左右,事实上只招收了特别优秀的女生。
从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的角度考虑,女性职工的工作时间较短而退休时间较长,同时较男性员工更长的休假时间也给企业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在另一个方面,女大学生需要在校期间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进一步积极地投身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用自身行动去改变女生高分低能的印象。因为待遇和工作条件的公平对待也意味着与此相对应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多数工程局表示,企业实际上同样欢迎各方面优秀的女生,且每个企业都有出色的女工程师、女总工,为女大学生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因此,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的教育培养也已经成为必须充分予以充分重视的重要培养教育环节。
3.4 放宽视线,放开观念
大学生不应该被动择业,除校园就业信息外,还应运用新媒体获得就业信息,走出去自主择业。且择业观念也应更开放,不要片面强调专业对口或者一味往热门职业里钻,要充分认识自己,根据个人的实际结合就业市场情况,合理选择。
4 结论
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肩负着为土木工程行业培养大量优秀一线人才的使命,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质量,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当今市场的需求。学生应在主观方面不断完善提升自己,而高校则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真正落实学生在择业前认清就业形势、工作环境,为成长为我国土木行业急需的新型复合人才的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素霞.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35-37.
[2]于翠莲,袁慧军,徐胜利.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因素分析[J].品牌(下半月).
[3]郝冬梅,曹诒方,张廷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及就业取向现状浅析――以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就业为例[J].当代经济.
一、土木工程毕业生的特点
土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大方向,分别是建筑工程与道路桥梁工程,在就业上,这两个方向又大致相同,只是在细节上有些许差别,总体上来说,土木工程毕业生的去向逐渐趋向多极化,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很少有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打算继续深造提升自身学历,极少数毕业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这表明当前土木工程毕业生的就业思想不开放,缺少对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面对就业的压力,选择提升学历的学生只是为了避免此压力的无奈之举,初衷为学生研究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他们愿意从事的行业依次是:工程师,管理人员,商人,科研人员,教师。在绝大多数毕业生中,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会积极主动的到用人单位应聘,赢得信任,越来越少的毕业生通过学校的渠道,被推荐到用人单位。由此显现出,土木工程毕业生的择业观越来越自主,更加追求风险择业。
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学生思想态度不端正
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随之而兴起的房地产行业和在建筑业中存在的隐藏规则也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造成了思想上的冲击,学的再好不如分的企业好,如果没有关系就接不到好的工程,发家致富的都是不上学的,这些错误的观念动摇着毕业生打思想,导致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从主观上就排斥专业课程,导致毕业时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精,不被用人单位所聘用。
(二)就业指导的系统性不足
当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是针对目前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和提供一些基本的求职技巧,以此提高就业率。这并不能满足当今竞争压力如此大的就业形式。通过对本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接近一成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的需要超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有较少数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口才造成了交际问题,成为就业的较大障碍。有近三成的毕业生表示存在与其他人交流、相处的压力。对自己所学习的土木工程专业真正热爱的学生只占一成左右,有接近三成多的毕业生反应,在大学这几年期间,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任何感觉,自己也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三)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与实践脱节
大学生的学习课程从学习开始那一天,就是有一套有序的课程排列完成的。根据教育的目标设计出相应配套的课程体系。想要培养什么人才就对应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课程体系。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它的开放性较强。所以,学生在毕业后,想要有竞争力,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更要具备迎接国际竞争的素质。但是,目前毕业生的知识体系存在着掌握不均的缺陷。学生掌握专业高新知识的比较多,但是在这其中仅有一半的人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知识结构的不对称,导致毕业时的竞争力不足
三、应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难得思路
(一)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将教学目标落实细化。针对学生对专业的兴趣问题,要加强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提高他们对所学专业的热爱,让每名同学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首先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让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存在于社会的一些问题,正视他们,不能被其所影响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网络建设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每个人基本都离不开手机,根据在我校的数据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毕业生在学校期间每周会有五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用来上网。网络就业的明显优势在于,信息的时效性,经济性和隐蔽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到大量的就业信息,通过筛选工具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这种便捷式的就业途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三)革新专业课程、注重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不应局限于书本,更加注重实践。在专业课程上可以把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相结合,在专业课程上,不仅要注重高端技术,更应该在基础知识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每种知识的比例都要占有一定的比重,要培养出复合型人才。理论与实践并重,高职院校加大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达到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与理解能力的目的。与大型实习基地建立长久的稳定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培养实践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也应让学生掌握CAD等工程软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瞿爱良.地方院校土木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2]赵更歧.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学风下滑原因分析及对策[J].
[3]孙伟.地方高校教材建设的发展路径探微[J].
[4]陈国钦,杨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J].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土木与测绘工程系)
一、毕业生就业基本特点
1.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年我系毕业生就业表现分布广、涉及面大、受就业单位欢迎的特点。*届毕业生就业分布在21个省市,其中在北京、天津、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有44名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0.47%。在国有大型企业就业有62名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8.84%。如中国第九冶金建设集团公司、中国第十九冶金建设集团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中铁十二局集团等。
2.考取硕士研究生、专升本效果明显。*年211人毕业生中,
仅有3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人专升被录取、考取公务员2人,合计6人;而在*年有3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3人专升本被录取、考取公务员1人,,合计1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91%。比例及人数明显提高。
3.宣传和激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届毕业生赴边疆、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增多,今年赴青海、新疆等西北五省就业毕业生共有9人,这为前三届毕业生的总和。
二、特色和创新工作
1.领导机构健全:成立了系党政领导挂帅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学院干部调整后,及时调整领导小组,确保*届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开展专场就业讲座,做到早动员、早准备、早就业;毕业生实习回来系党总支书记组织了学生分别做了“正确认识自己,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政策和注意事项”、“就业状况分析及技巧”的专场就业讲座(*年11月),并要求毕业班班主任结合主题班会的形式先后开展就业指导。
3.在推荐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系部坚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以用人单位选人的标准为主,根据综合测评成绩高低依次推荐。为了准确掌握学生就业信息,我们对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分别以班为单位,把学号、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民族、政治面貌、生源地、综合测评分、专业分、名次、计算机过级、外语过级、获奖情况、联系方式等近20项学生情况进行分类,方便了推荐工作和用人单位选拔毕业生的需要。
4.为了及时传递就业信息,系部专门设立了就业信息公告栏,要求每个毕业班由负责任学生担任联络员,分别收集记录学院和系部公布的就业信息,同时上网查询有关硕士研究生、专升本考试、报名,供需见面会等信息,准确、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同学。
5.对少数在就业过程中有困难的同学,我们充分发挥学院班主任、教师的积极作用,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并从业务上给予学生指导,千方百计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
6.积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到学院来选拔毕业生:如陕西省中航建筑设计院,系领导积极邀请设计院到学院来,推荐毕业生,经过双向选择,先后有5位毕业升与中航建筑设计院签订了就业协议,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奠定基础。由于系部的热情接待和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和推荐效果。比如汉中安信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燎原航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中航工程承包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面向全校的招聘工作也选在土建系进行。
7.全面了解、关心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的情况,分管毕业生就业的老师,能深入了解毕业生情况,至少面向全体毕业生谈话一轮,掌握毕业生综合情况,就业意向以及能否顺利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等情况。用人单位需要进一步了解时,能提供真实信息,在这方面,学院全面、准确的推荐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8.适时召开全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会,向班主任、毕业生传达学院、系部签约情况,新的就业动向、政策等。特别是对那些在就业过程中目标过高、期望值较高、就业表现不积极或信心不足、与多家用人单位有过面试而久拖不定、轻易解除就业协议等同学要分别谈话,帮助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思想和意识。
四、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完成,我们认识到,尽管我系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社会需求较大,但在今后毕业生就业工作还要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1.社会需求市场影响毕业生就业;
2.毕业生择业观念和志向影响就业工作;
3.加强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
非法传销;高校教育;就业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6-0066-02
一、非法传销的定义及特征
(一)非法传销的定义
传销脱胎于直销,即多层次直销。世界直销协会对直销的定义是:“直销是指在固定零售店铺以外的地方(如个人住所、工作地点及其它场所),独立的营销人员以面对面的方式,通过讲解和示范方式将产品和服务直接介绍给顾客,进行消费品的行销。”判断一个企业或组织是不是传销,有没有店铺不是关键,关键看销售方式是不是通过发展一个层次的传销员并由传销向下发展而决定的,只要核心的营销方式是“传人”或者“传物”,而不是由售货员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那么,其本质就是传销。
(二)非法传销的特征
一般来说非法传销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价格虚高。如明明按照一般销售模式销售,售价是100元的,却卖300、甚至500、1000。
2.拉人头。很多非法传销,通过异地邀约等方式人传人,却没有任何产品和服务,就是交钱。
3.洗脑。但凡非法传销都有一套洗脑的方法,他们不是通过传输正确的信息和观念,进行逻辑思维的洗脑,而是用―偷换概念、无中生有、歪曲事实、或拿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蒙骗群众。
二、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的成因
(一)客观原因
第一,非法传销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与隐蔽性。非法传销屡受打击后,不断变换形式,披上“直销”、“店铺经营”等各种合法外衣蒙蔽大学生,使得大多数参与传销的学生不认为自己从事的是一种非法的行为,而是在学习和实践一种高超的营销技巧和管理科学。
第二,组织结构更加严密,控制力更强。传销组织在封闭的环境中对成员进行长期不间断的“洗脑”,逐渐地改造了人的思想和行为,转化成死心塌地的非法传销信徒。
第三,大学生涉世不深,经验不足。与以前的低层次无业人员从事传销相比,由于大学生文化层次较高,并且懂得一些经济和网络知识,一旦加入传销活动,他们便具备较强的自我辩解能力和发展下线的能力。
第四,毕业生就业形式严峻。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增长较快,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传销组织宣扬的“好工作”“高收入”使他们丧失了抵制诱惑的能力。
第五,高校管理存在漏洞。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法律教育不够系统,大学生法治观念比较淡薄;对社会公德教育不够重视,道德防线脆弱;对理想信念的教育逐渐空洞教条化,大学生普遍存在成功观和价值观的误区;就业教育跟不上形势发展,学生择业时因缺乏指导而表现盲目。高校松散的管理模式也为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提供了某种“便利”。
(二)主观原因
第一,急功近利,妄图一夜暴富。大学生刚离开父母,独立意识较强,对生活的期望值过高,往往容易收到暴富思想的诱惑。
第二,扭曲的价值观、人生观。现在大学校园拜中金主义横行,生活上盲目攀比,追求潮流时尚。而许多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的目地仅在于将来找份好工作有份高收入。最终被传销组织乘虚而入。
第三,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每个人都有渴望被重视、被关怀的心理需求。而由于互联网的兴起,大学生校园中“宅”文化盛行,人际关系淡漠。很多传销组织根据这点,提出自由、平等、成功等虚幻的概念,刻意营造出大学生团结互助、艰苦创业的气氛,使这些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三、防范对策的思考与分析
(一)加强高校管理,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防患于未然
要认真思索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扭转空洞化、教条化的倾向,针对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切合实际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素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实际效果,扫除一些学生存在的价值误区,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帮助学生筑牢道德防线,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各种错误思想思潮的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
高等学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大学生就业技能的培训,大力宣传国家就业政策,及时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就业信息。大学生要把学校或政府部门组织的正规招聘会作为求职的主渠道,要提高对网络招聘信息的甄别能力,认真核查用人单位信息,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完善相关法规,建立预警机制,加大对非法传销的打击力度
高校应该配合司法机关建立一条完善的预警――反馈渠道。如通过学生干部了解各班级学生动态,发现异常立即上报有关部门。而校方也应定期核查在校人员,规范学生管理。加强对宿舍管理人员的培训,避免社会闲杂人员进入学生生活区域,不给传销组织提供活动机会。
(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在各年级设有辅导老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坚持“抓小打早”,防微杜渐。如设立心理健康热线,针对贫困生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大、拜金主义等情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潘嘉浩,林力源.传销学[M].广州旅游出版社,1995年.
[2]潘顺.反传销与大学生公共秩序意识的提高[J].科教文汇,2008年.
[3]试析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的成因分析和防范处置对策.华南期刊网.2010年11月.
作者简介: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意向;就业跟踪;莆田学院
1.莆田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系近年来的就业情况
1.1基本概况
土木建筑工程学系于1993年成立,拥有四个综合实验室和一个实训中心,教职员工4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博士4人,具有硕士学位30人。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年龄、学历、技术职称结构合理,具有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科研梯队。目前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三个本科专业和建筑装饰一个专科专业,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287人。
1.2就业率分析
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办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考核高校办学质量的指标[1],同时也是填报志愿的一个重要参考。莆田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系近三年的初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签约率在50%左右,年底就业率均达到100%,连续三年就业率稳居全校前茅,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良好的就业态势。
1.3用人单位反馈
从09年起,我系利用寒暑假时间,通过走访用人单位,通过座谈、跟踪,了解用人单位、校友和社会对就业工作的评价。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6份,有效率为95.2%。调查显示,毕业生满意率均在90%以上。认为我系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学生有较好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政治素质高,能吃苦,有团队意识;专业基础知识较扎实,业务过硬,实际操作能力强,但工作经验不足[2];适应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再学习能力强;学生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用人单位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指出毕业生的高期望值,定位不准,频繁跳槽,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广、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足、实践、实习环节不足等。
2.土建类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当前,土建类学士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一方面诸多的建筑企业在招聘人才;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的土建类毕业生无法就业,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存在就业误区,眼高手低,就业能力低,表现为:①就业心态错位,不能正确定位,比较挑剔,喜欢工作轻松、待遇高、有假期的工作;②学生不能主动去捕捉就业信息,往往没有机会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准备各类招聘;③专业基础知识不足,专业素质不强,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④就业心理不过硬,心理承受力较弱,遇到一点困难就停滞不前,自暴自弃;⑤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职业爱好和潜能不了解、定位不准确,频繁跳槽,缺乏就业竞争力[1]。
3.提高土建类学生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与途径
3.1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
在就业上,毕业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以提高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为主要目的;企业看重的是学生的社会实践、职业素质、就业技能。对此,要从大一就注重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改变就业观念,避免盲目追求。通过日常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基层就业的观念,摒弃盲目追求高层次、高薪酬,眼高手低,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等不正确就业观点[3]。如我系06级有一学生在毕业时放弃了去某高校当老师的机会,选择回老家自主创业,打破传统就业观念,突破被动的“等、靠、要”,多元化就业。
3.2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我系在对2011届毕业生进行毕业调查问卷时,41.7%的学生表示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43.5%的学生对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不明确,只有15.8%的学生对未来有明确的设计。为此,首先帮助学生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其次,帮助学生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和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合理构建知识结构,根据专业发展与市场需要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的知识进行组合,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最后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顺应市场需要。
3.3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
一个优秀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学习、创新能力,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全局意识、团队精神和就业心态。能正确处理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学历歧视、血型歧视、身高歧视等问题,努力增强抗挫能力,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并从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及时改正,在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韧不拔的性格,一步步从失败走向成功。例如,我系07工程管理一个学生曾在各类招聘会上一共求职了近20次,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在证明自己的实力,最后考上公务员。
3.4掌握丰富的就业知识
3.4.1搭建平台,构建知识结构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要拓展知识面,丰富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前沿动态,掌握与现代建筑企业紧密相连的管理知识和建筑知识。系里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广泛与社会各界联系,取得双赢,让老师去企业锻炼,同时也邀请企业老总担任我系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企业一线的知识。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学生在全国英语竞赛、省结构设计大赛、全国高等院校BIM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
3.4.2着重提高社会知识
企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策划、写作、管理能力的毕业生。在进行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拓展实践能力,让学生自己在就业前借助社会实践平台,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
3.5就业技能提升
鼓励在校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提高与人沟通的技能;提高人际交往技能,也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举办各类就业、创业培训班或让学生参加就业培训,邀请校外专家、企业老总做职业指导,进行分析、判断和战略决策,参加一些包括职业规划、就业意识、求职技巧、职业素质培养为内容的系统的、科学的培训。例如,我系就举办创业培训班,实现“校企合作”,邀请社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企业老总、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3.6提高学生应聘能力
毕业生在就业时要有充分的准备,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首先强化学生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精心编写自己的简历,突出自己的优势,定期收集用人单位的信息,投递简历[4]。其次,掌握面试礼仪、面试技巧和方法,进行模拟面试。最后要提高自我推销的能力,勇于推销自己,既不夸张也不过分谦虚。如我系举办模拟面试大赛,模拟公务员比赛等活动,邀请一些比较知名的企业人力资源总监来担任评委,企业中也现场设置招聘岗位,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刘锐.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与对策[J].北京教育,2007,02:42-43.
[2]张梅.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途径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64-68.
关键词:高校; 二级学院;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3520(2014)-04-00156-0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2013年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国家、高校和学生共同的希望,作为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直接实施者,高校二级学院应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一、高校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现状
二级学院作为大学的下属学院,在学校统一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育人现象,二级学院也不例外,对就业工作不够重视,缺乏一套完善、合理的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不到位,只靠毕业班辅导员一己之力,任课教师无人问津,这也是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二级学院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就业指导工作新思路,不断提升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构建合理、完善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一)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保障制度
1、建立合理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和领导制度[3]。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成为高校的一项长期性、全员性、全局性工作,二级学院每一位师生都要关注就业、参与就业,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领导和学生工作部门的责任,也是专业教师应尽的义务,应提高所有教师对就业工作的认识,充分调动每位教职员工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挥班级就业联络员、党员和学生干部带头作用,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积极就业的良好班级氛围。
2、完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管理制度。二级学院在全面推进“就业工程”建设中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就业创业相关制度和规定,如“毕业生就业信息制度”、“专场招聘活动管理制度”、“帮助困难毕业生就业管理办法”、“毕业生自主创业管理办法”等,以制度健全保障就业。
(二)构建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与创业教育体系[1]
1、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很多老师都认为就业工作只是毕业班的事情,跟其他年级无关,其实不然,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大学的整个过程,需要辅导员和班主任从各年级、各阶段着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与规划指导,使大学生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自己职业发展的地域范围,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保持平稳和正常的心态,在学习和生活上能够有的放矢,把握重点,激发自己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取。
2、政策扶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2]。党的十指出:“鼓励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学校不仅要培养能找到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更要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积极开拓就业机会的创造型人才,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还要有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三)构建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运行机制[4]
1、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力。为促使毕业生提早进入就业角色,找准自身位置,做好物质上和心理上的就业准备,二级学院在就业高峰到来之前要组织召开就业指导系列活动,帮助广大毕业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掌握就业知识,提高求职能力,能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变被动为主动,提前做好就业前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就业创业指导活动一定要根据就业工作的需要,分阶段、有步骤、有组织科学开展。
2、加强毕业生身心健康教育。大学生身心健康是成才的关键,高校二级学院需要把身心健康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相融合,通过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和不良心理,帮助毕业生更好就业。
3、拓宽就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5]。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业信息是毕业生择业活动中的基本依据,没有大量的就业信息,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整个择业活动的开展更是无从谈起,二级学院要派专人指导毕业生正确鉴别、筛选招聘信息;充分挖掘校友资源、主动邀请用人单位;每年开展毕业生跟踪凋查和用人单位回访,不断深化就业市场建设。
4、做好困难毕业生帮扶,实现全面就业。就业困难学生主要指女生、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和身体有缺陷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就业困难,就业压力大,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需要在平时重点关注,帮助其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好心理辅导,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最终实现毕业生全面就业。
三、结语
党的十明确指出:“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教育部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业”。面对当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二级学院急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开展,最终实现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 吴瑞红,郝刚.论构建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 2008(09).
【2】 杨若凡,刘智英.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J].职业技术教育,2008(35).
【3】 王墀锡. 浅谈高职院校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意义及措施 [J].出国与就业,2010.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市场体系;就业基地
2008年以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面发生较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影响更加明显。我国不少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很多企业遭遇困难,势必减招甚至裁员,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造成直接影响。部分高校由于就业市场单一,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较大冲击。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必须重视就业市场建设,建立起完善、多元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
对高校来讲,只要掌握了大量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就能掌握就业工作的主动权,就能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这就要求高校适应新形势,树立起“立足区域、贴近行业、全员参与”的就业市场建设的新思路,要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应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员参与、主动出击、重点突破”的原则,积极培养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起以重点单位为点、相关行业为线、重点区域为面的点、线、面并举,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结合的完善的、多元的就业市场体系。
一、依托重点单位,强化就业基地建设
通过对安徽理工大学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研究,发现少数的用人单位接纳了学校多数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结果表明近1/3的用人单位接纳了学校3/4的毕业生,而其他大量的用人单位仅仅接纳了1/4的毕业生。这样的用人单位应是学校就业部门重点服务对象。要采取相应的工作和服务方式,依托重点单位,强化就业基地建设。
1 建立就业档案,内容要尽量详细。随时同单位保持联系,及时增进双方友谊。同时对该单位与就业工作相关的人动应及时掌握,以便与其人事部门沟通并保持融洽关系。在此基础上,以会议、考察等多种渠道进行信息和关系的维系。
2 及时通报供求信息。在就业工作开始之初要及时拜访,介绍毕业生资源情况,及时掌握单位的用人信息,并推荐合适的人选。学校与重点单位加强互动交流,学校及时向就业重点单位选拔推荐毕业生;重点单位优先向学校提供需求信息,参加学校的各种招聘活动,优先接收毕业生实习,优先录用学校的毕业生。以重点单位为依托,学校进一步在用人单位建立毕业生见习岗位基地,组织毕业生到基地单位接受岗位锻炼,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增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理解和交流。
3 邀请用人单位参与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学校就业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联谊活动,邀请重点用人单位来校举办“名人讲座”、专题报告会等,吸引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学校的改革,对教学或实践环节的举措及时通知对方(如开设了单位需要毕业生掌握的课程等),将毕业生的实习设计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二 发挥专业优势,巩固和拓展行业市场
不同类型的高校都有不同的办学特色,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培养方向都不尽一样。目前,各高校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历史上都有各自鲜明的行业特色,原有行业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高等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以原有行业为依托,建立相对稳定、适应学校特色的不同行业,开辟和巩固不同的行业市场。如安徽理工大学原主要为煤炭行业和化工行业培养人才,但依托地质工程、测绘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弹药工程、土木工程等优势专业通过不断开拓市场,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已遍布全国煤炭、钢铁、地质、有色金属、铁路建设、交通建设、核工业、冶金、汽车、机械、化工、石油、部队等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化工、汽车等部分行业需求不旺,由于学校就业市场涉及行业多,对本校今年整体就业工作的影响不大。
三 主动出击,扩大区域合作
根据本校近年毕业生去向看,很多毕业生选择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学校应根据实际形势和毕业生的需要,加大对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市场开发的力度。学校要积极定期组织毕业生参加经济发达城市的各类大型招聘活动,带领毕业生主动出击。在发达地区及毕业生就业相对集中的地区,要考虑专人与其建立长期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时常走访当地人事部门和用人单位,加强与当地人才部门合作,建立就业工作平台。要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市人事部门的联系,和他们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要以他们为依托,来占领当地的就业市场,发挥地方人才部门的优势,帮助推荐毕业生和提供用人单位信息,拓展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面。此外学校要与周边专业背景相同、层次不同的高校形成市场联盟,相互补充,形成市场合力。
四 两个市场并重,加强无形市场建设
学校在拓展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毕业生就业新市场,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良性互动,做到两个市场并重。学校要加强和推进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设,建立和完善适合本校特色的高效、可靠的就业信息平台,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查询与、数据统计、政策咨询与指导等工作的网络化,使毕业生及时获得用人单位信息,使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情况。要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供需信息网络,沟通行业间、地区间、学校与用人单位间的信息,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相互贯通,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来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占领网上无形市场,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相互了解、相互展示的新平台,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牵线搭桥,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五 全员参与,创新思路,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
第一,实行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调动全校力量特别是职能部门、院系以及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导师的力量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要不惜“动员千军万马,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百计”,深入各行各业挖信息、找岗位,特别要主动加强与行业协会及工商联的联系,针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岗位需求潜力较大的行业、地区,单位收集需求信息。
第二,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校友是学校最宝贵也是最有效的资源,学校要加大对校友会的投入力度,通过各地校友广泛宣传学校的毕业生情况,开发就业市场。利用毕业生分布全国各地、各行业的优势。由校友及时向学校反馈各地、各单位就业需求情况,以便学校决策、研究就业工作。
第三,加大对学校及毕业生资源的宣传力度。组织力量走出去,让更多企业了解学校,选择学校毕业生。
六 立足服务,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土建类 毕业生质量 分析与反馈
就业工作能力是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局限于毕业生应聘、面试时展现出来的自身行为表现,也包含了大学生在顺利获取工作后持续保持工作激情和努力提升自己职业技能的综合素养。现今国家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大量的第二、第三行业兴起,各类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变革下进行相应的调整,提升毕业生质量也就成了本科教育的重要命题。本文以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用人单位关于毕业生质量的反馈信息为分析对象,其中用人单位类别涵盖了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三资企业、民营企业、股份企业、各类学校、科研院所等共计8类单位,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反馈,通过结果回溯,逆推高校现行素质教育现状,旨在有针对性对高校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有益的建议,致力于提高大学毕业生质量和工作岗位需求的匹配度。
一.当下土建类本科毕业生质量预估与往届质量分析
(一)跟踪调查毕业生质量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随着高校扩招,相应的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大学毕业生质量逐年变化或高或低。总览高校数据,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各类大学毕业生数量已经从2000年的101万增至2016年的765万,涨幅之大,不可谓不是教育发展史上的壮举。扩招改变了当代学子的命运,使得民族精英阶层增大,但隐藏在这些益处背后的,是招收学生素质降低,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研究硬件基础缺乏等问题。在这种大环境下造就出来的毕业生质量是否能肩负起行业的重担,抑或是如社交媒体所报道的在走下坡路,低于社会对高等受教育者的普遍期望值呢?以上种种,均需要在跟踪调查历届毕业生质量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
面对这些问题,作为学生培养的高校,迫切需要得到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工作反馈情况,做好对毕业生去向和实际工作状况的调查研究。但是在原来的普通高等院校教学的工作水平评估体系中涉及到毕业生就业跟踪情况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反馈比较少。基于此情况,对土建类毕业生质量的调查报告应运而生。本次调查分析的资料来源于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往届毕业生就业后所在单位根据其任职期间的表现和态度,反馈回的定性数据表格。
(二)教育单位对所属毕业生质量的要求和预估
以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为例,该院的培养目标,最本质的价值指向就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旨在培养出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相应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经过相应专业高标准的基础训练,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要能够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众多岗位、并初步具备相应专业项目规划和科学研究的专业技能,这也是大学生创造人生财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在相同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这个大背景之下,各个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大同小异,总体来说,用人企业对招收人才的要求,主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能够较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较快的融入企业文化并积极为其添砖加瓦;对企业有很强的忠诚度,能够对工作尽职尽责,有始有终。
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多用人单位公司反馈,在这个机遇与危机并存的社会大潮流之下,一个企业,要想打造出其独有的风格特色和创下良好的工作业绩,就要有推旧出新的创新思想和较强的实际操做能力。而一个单一的个体,做好自己的基础工作,要以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做前提。但就土建类工作人员来说,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则是一个人提升自身价值的必然途径。
较强的自身软实力。就土建类用人单位和高校角度来看,这个“软实力”主要包括就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情绪调试能力。这主要是相应的专业性质和社会发展形势决定的。
(三)用人单位关于三峡大学土建类毕业生质量的调查表格反馈结果
参与就业信息反馈的用人单位均为长期接收毕业生的企业,采集所得数据真实有效。这些毕业生中63.15%就职于国有企业,13.15%就职于民营企业,10.52%就职于普通事业单位,5.26%就职于党政机关,其他毕业生均匀分布于股份企业、三资企业、各类学校和科研院所。约65.78%的单位认为毕业生在岗位上“作用很大”且表现“好”,仅仅2.63%的单位认为毕业生在单位表现“一般”,由此可见土建类本科生的专业技能在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同时也获得了单位的一致认可。
在发展潜力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仅有7.89%的毕业生达到了高层管理岗,更多的则是65.78%的毕业生达到了中层管理岗或技术岗,高达31.58%的毕业生仍然停留在基层技术岗。进一步考察毕业生步入社会后的学习能力,单位表示有68.42%的毕业生工作5年后专业技术完全达到中级技术职业能力,31.57%的毕业生基本达到要求,这表明高校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是合适有效的,但同时也暴露出部分毕业生学习能力不足只能勉强跟上的窘迫现状。
(四)用人单位强化意向与高校培养倾向的差异性比较
在调查表格中囊括的包括政治表现、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在内的11项毕业生综合素质中,用人单位的反馈数据突出强调了“外语水平、创新意识、社交能力、身体素质”四个方面,这其中又以“外语水平”满意程度最低,仅有28.94%的单位认为“满意”,而50%的单位停留在“比较满意”,更有21.05%的单位认为三大毕业生外语差强人意,只是“基本满意”。而在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院内,教学重心则放在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更强,学位课的分数要求和比重高于其他科目,造成隐形的重心偏移。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议“着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可以适当增加商务预算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在专业化越发明细的今天,相当多数毕业生因为在本专业上投入过多时间导致自我限制,未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分支行业和相关知识,待到上岗时才发现为时已晚。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逐步学习其他必备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突破学校教育千人一面的限制。
二.土建类专业本科生工作状态改善途径讨论
(一)学校层面如何改善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反应出了高校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存在着问题,基于此的改良方案从高校的角度对如何提升毕业生质量进行了论证。
1.大学生就业能力整体提升
高等教育的使命,首要是育人,促进人整体知识技能的发展,为社会输送能适应不同环境的全能型专业人才。毕业生接触社会后,其就业能力强弱直接由学习期间所受教育决定,然而普通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科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从调查中反映出来的教育中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学及学生学业评价仍以知识为重,培养的毕业生趋同性较强,缺乏个性。
提升大学生毕业就业能力,高校应着重把握以下方面①调试培养计划,不断提高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在进行知识技能提升的同时扩宽课外教学,搭建宽厚基础知识与扎实专业训练相适应的教育平台,助力培养学生转换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从本校优势点出发,结合学生自身价值取向与优势项,通过四年的培养,最终使得毕业生在知识掌握完成度上相近,而就业取向,处事态度呈现不同程度分化。
2.大学生就业能力专项提升
就业的不同渠道,不同方向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所需发展完善的能力迥异,而就业能力可分为专业素质,自学能力,实践操作和竞争能力等方面。其中专业素质是“市场准入”的基础条件,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决定性因素是实践操作能力,而自学与竞争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学生进入职场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专业素质的培养途径有增进学科专业知识深度教学,参与建设基础工作能力训练工程;促进实习活动开展,将课堂学习与试验教学结合,让知识从书本中回归到现实生活,能有效改进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知识结构水平是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而提升自身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约束力则是加强学生自身软实力建设, 都能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加分。
(二)学生个体层面提升
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其结果于学校是教学水平的显现,于学生是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尽管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单位都对大学生就业就业这一命题做出努力,但作为这一问题的对象,学生自身能力更需要发挥主体意识,从以下这些方面加强自身能力:①转变就业认知,提高就业力的主动性;②在受教育过程中主动提升学习能力,增强适应能力,结合实际,积极投入学习和相关工作中;③参与社会实践,改进对社会工作岗位的认知,提高自身与工作岗位的匹配性;④提升专业认知能力,加强职业规划,便于工作后的提升;⑤培养训练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
三.结语
针对越来越多的“就业难”新闻报道,以及毕业生就业时对学校所给予信息的依赖,更加彰显了学校教育对学生未来工作生活之重要性。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信息反馈,要求高校在施行高等教育时,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基本能力获取,更要在就业方面试行多角度,多元化的辅助措施,改观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看法,助力为大学生四年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
参考文献:
①陈庆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系统研究 2012年
②施炜 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