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09:28: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消防工程概论,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专业导论 职业规划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189-02
目前,在大学高等教育中,人们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以及专业引导在对大学新生的角色转变和专业认识有重要作用已有共识[1~3]。但具体如何开展新生教育,特别是如何有效的引导大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包括这个专业是什么、学什么、干什么等问题,激发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许多高校还在积极的探索之中[4]。
笔者所在广州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型高校,所属的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系包括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与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根据学院历史发展与专业建设情况,两个专业的培养定位均是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另外,我们的生源是广东省第二批本科院校中录取分数比较高的生源。从以往的经验看,除了小部分专业调剂的新生开始可能会对目前专业学习有点抵触心理,大部分新生对专业学习还是充满了期待。但当第一学年课程学习下来,有些同学对所学基础课程与专业的联系有困惑;也有些同学因为刚进入大学放松了,导致一些基础课程没学好,从而产生消极心理;还有一些同学对专业将来的发展前景不清楚,又受到社会上浮躁氛围的影响,觉得大学毕业后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等等。在与其他学院同事以及其他学校的同行交流过程中,发现这些实际情况不仅存在我们学院,目前不少地方院校的工科专业都会存在。在2012年之前,我们对新生开展的专业引导教育主要就是通过一次讲座的形式,由专业负责人详细给学生阐述我们这个专业情况,然后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来被动的回答学生的疑问。但由于学生刚入学时还处于新奇状态中,对这些内容的关注和理解都还不够,因此,基本上也没有留下什么印记,新鲜感一过,很快陷入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情形之中。经过这些年的情况来看,这种形式的专业引导效果并不是很好。为此,我们电子信息系在2012级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导论》这门新的课程,课程为1学分,16学时。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此课程的安排,新生能够了解专业情况、巩固专业思想、热爱专业学习、增强学好专业信心。那么如何开展好《专业导论》课程解决上述问题便是我们探索的内容。下面结合我们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导论》课程谈谈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探索的一些经验。
专业导论教学改革方案如下所述。
1 第一讲:专业是什么(2学时)
虽然现在社会信息化程度相对于十几年前已非常高,但在与新生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新生中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并不了解,有些学生也只是零碎的听说一些关于专业的消息,没有系统的认识。所以他们来到大学里面,迷茫是最大的感受。为此,我们专业导论的第一讲便是安排专业负责人以讲座的形式给新生讲解专业建立与发展的背景、专业的培养计划与目标、专业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这些内容与资料我们都是放在学院网站上,学生在课后可以自己主动的去了解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比较关心的是专业课程的安排。因为刚入学时,他们迷惑的是为什么学习的都是数学、物理等等基础课,没有专业课。当他们看了后续课程的设置,结合我们阐述了后续课程与基础课之间的关联,学生这时就不会对基础课的学习放松。另外,我们有特色一点是在这一讲中安排了毕业生代表发言环节。我们邀请了一位保研的学生(也可以考虑一位考上名校研究生的学生),还邀请了一位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让他们给师弟师妹们讲述自己大学的学习经历。两位学生都讲述了自己在大学生活学习中注意的重点,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这个环节特别受到学生的欢迎,讲座结束后不少学生留下来和师兄师姐交流。通过这一讲,学生对专业概况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但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具体;对专业发展有了不同发展方向的认识,但如何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发展方向,选择方向后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等等问题还是心中的疑问。
2 第二讲:专业发展方向(4学时)
在这一讲里面我们安排了专业主干课程的任课教师给学生讲解专业课程的具体情况,详细阐述每门专业课程的工程应用背景,让学生明白这些课程的学习的对以后从事相关工作的重要性。除了阐述这些内容,我们也特别强调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两类课程的相互关系。由于新生的对专业的认识还不深刻,他们认识不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密切联系,觉得学习这些基础课程用处不大,从而影响到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例如,我们系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部分学生在《大学物理》课程学习时不认真,对课程中的振动与波等概念没弄清楚,这样就直接导致后面对光的波动特性难以理解,这样对基于光波动性的工程应用的原理和方案就根本理解不了。
在这一讲中,学生对基于专业课的工程应用实例特别感兴趣,特别是介绍社会知名大型企业的相关专业产品。例如,介绍光纤通信课程时,我们介绍了华为、中兴、烽火通信等公司的相关产品,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比较好的效果。
另外考虑到有部分同学将来会选择继续深造,我们也简单介绍在专业方向领域科研水平较高的科研院所,为学生提供将来选择考研学校提供参考。
3 第三讲:企业需求与职业规划(2学时)
邀请企业工程师来校做报告是我们一直以来开展的工作,不过之前主要是一种学术性、技术性较强的交流活动。而在新生《专业导论》课程这一讲中,我们邀请专业相关企业负责人以讲座的形式与学生交流,交流关于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情况,特别是以职业规划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树立目标主动设计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活。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能够让学生早一点了解到现在社会分工的情况,特别是专业领域相关的职业岗位分工。以此引导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结合自身情况,树立目标,努力奋斗。通过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企业的兴趣还是非常浓厚。一直以来都是学习的书本知识,不知道实际中有何用处,如何应用。在这一讲中,很多学生主动的做着笔记,记录本专业的相关产业情况,企业分类情况,企业职位分工等等。
4 第四讲:专业技能的培养(4学时)
在这一讲中,我们主要向学生展示了如何培养其专业技能。首先是学习方法上,面对大学阶段和高中阶段截然不同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自制能力差、自主学习意识差的学生,很难及时适应和转变过来,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大学课程课上的内容多、信息量大,学生也不可能在课堂上记住所有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记好笔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消化课堂所学知识,特别要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另外,除了学习开设的课程外,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包括参加大学生竞赛活动、教师科研活动等等。这一讲的形式除了以讲座的形式同学生讲授外,我们也安排了参观专业实验室与课外创新实践基地,通过参观实践进一步坚定新生的专业学习信心。
5 第五讲:参观专业相关企业或产业展会(4学时)
我们《专业导论》最后一次安排的是见习内容。见习是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高校把见习这个环节放在高年级的同学中。我们尝试着让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的新生参加见习。这个阶段的见习过程是无法激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但我们考虑学生对企业,对实际应用的兴趣比较浓厚,前面通过学校课堂讲述的内容还是很难给新生留下深刻影响,所以通过直接的实地观察了解,加深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认识,早日树立职业目标、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
我们也认识到学生处于刚刚入学时的新奇状态中,通过有限的几次教学,学生对很多内容理解可能还不深入。为此,我们在课程结束后仍然保持着不定期的跟踪辅导。我们探索的制度是设置导生制。我们通过选拔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作为新生班的导生,帮助新生顺利适应新大学生活和学习。通过实践发现,师兄师姐的榜样作用对新生影响非常大。许多情况下,他们都是同师兄师姐了解本专业的情况,了解课程情况,了解如何选择学生社团等等。
6 结语
我们通过专题、讲座、互动交流、参观的形式组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专业发展方向,企业对专业技能的需求以及我们如何培养其专业技能。另外,我们也通过这门课程积极的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的生活与学习,引导学生早日树立学习目标,规划好自己的职业与未来。现在,通过《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可以感受到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态度比较积极,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有明显的提升。正如文献[2]作者说“如果把读大学比做是一次长时间的旅游的话,那么开设专业导论课的作用就好比是一张导游图。”我们正是基于这个目的积极探索如何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开设《专业导论》课,引导新生顺利的开展新的旅程。
参考文献
[1] 朱福兴,李惠娟,李莉.高校增设“学科与专业导论”课程的探索与展望[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1(12):33-36.
[2] 杨晓东,崔亚新,刘贵富.试论高等学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147-149.
一、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
1.基础性强,在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这类课程一般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程,甚至是核心课程,它的实用性也较强,如果掌握不好,将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
2.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这类课程需要的前置基础知识起点高,有些甚至要用到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导数等知识;同时这类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方法)较多,内容点多面广,系统性强,知识点间的衔接紧密,高职生自学课程的难度相对较大。
3.以理论讲授为主。大多数教师的做法是运用PPT课件逐章逐节讲解教材理论知识,而这类课程配套的实践环节则相对较少,甚至完全没有。
二、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1.教材处理简单粗糙。一是不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在教学观摩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讲授《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时,由于忽视课程前置基础知识的铺垫,致使一些学生难于听懂教学内容。二是忽视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表现在教学内容照本宣科,没有主次之分,也没有相关课外知识的延伸,PPT 课件中的内容几乎就是教材基本知识点的逐一呈现,结果学生是雾里看花,一知半解,抓不住重点。三是教学内容偏离高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例如,有些教师过分拘泥于公式或结论的推导过程,却忽视了公式或结论的理解和应用。
2.课堂教学模式欠佳。尽管大部分教师能使用PPT课件来上课,但大都推行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无法得到真正的调动和发挥,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乐趣和激情,甚至对课堂感到厌倦和无奈。与此同时,课程的平时考核自然也就偏重于考核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以及学生课堂纪律的表现,而忽视对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激励和考核。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现象普遍持绝对化的禁止态度,而很少考虑是否可以因势利导、变害为利。
3.学生的实践需要有所忽视。由于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在总学时数一定的情况下,大多数教师往往忙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讲授任务,以至忽略了本来就偏少的实验或实训内容。调查中发现:验证性实验通常被忽略,甚至连一些探究性实验也不做,课程教学几乎变成纯理论的讲授或PPT 课件的展示,结果学生兴趣被压抑,应有的动手机会被剥夺。同时,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自主性课外实践活动,普遍缺乏利用已有资源开发新实验(实训)设备的意识,能在其中有所作为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
三、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做法
为了探求提高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笔者组织了一个由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为主,专兼职督导、学生代表参加的教改研究团队,以所任教的2013 级、2014 级相关专业理论课程为载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模式、实践环节等开展一系列为期一年的教改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如下:
(一)端正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工科类专业培养的不是研究型理论人才,而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首先,我们针对高职生的知识基础以及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对配套教材的内容进行有的放矢,即删除一些推理性的、推导性的过渡性内容和介绍性的章节,而对一些确实不能省略的环节,则用PPT 来呈现;与此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一些实用性结论或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说明。这样做不但抓住了重点,精简了课堂,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的工作也变得轻松而富有效率。其次,我们在备课时要恰到好处地补充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来充实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在讲授《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中关于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这一节内容时,就以导弹制导系统和GPS 导航系统为案例,配以图片、视频资料进行讲解,结果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三,我们在教材的具体应用方面做到与时俱进。由于一些原因,教材内容总是相对滞后于相关技术发展的现状,例如教材《供配电系统》中关于常用照明光源的描述,就没有介绍现在已经成熟并已经普及推广的LED 光源再如其中关于输电方式,只介绍了目前传统的、主流的交流输电方式,而新兴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直流输电方式并未作介绍。为此,我们应及时将最新的相关技术资料整合补充到课堂教学设计当中,使教学内容更具前瞻性和完整性。实践表明,这种变固化的课本为灵活教材的做法,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既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也有利于教师养成一个良好的教学习惯,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课程教学目标更高层次的实现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模式
一是变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导法,教师从传授者角色变为课堂活动的导演,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课堂活动的主角。例如,在提示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把教材刻板的知识点细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题型,采用抢答、轮流答题或随机点名答题的方式推进课堂活动。二是尝试师生角色互换。先安排一段时间给学生预习教材内容,然后由学生就其中的知识点提问题,让教师来回答,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质量进行点评、补充和归纳。三是因势利导,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将课堂玩手机的消极行为变成积极的学习行动。例如,我们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生僻的学术名词或相关的课外知识问题,让学生通过手机互联网去搜索答案,然后对学生提供的答案进行评价和小结。这种手脑并用、兴趣与学习相结合的自觉行动,学生不但喜欢,而且非常有效。四是改进课堂评价模式,将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重要考量,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参与、主动有为。实践表明,通过以上措施,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教学活动变得富有成效,师生在课堂中都感受到了乐趣和满足。
(三)尊重学生天性,满足实践需要
(一)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效益保持平稳增长
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4.09万家,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6%。电子信息产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增长速度快于电子信息制造业9个百分点,软件业比重达到2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二)网络化服务化步伐加快,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2015年,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22211亿元,同比增长18.7%,占软件业务总收入比重超过了50%。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催生新形式诞生,平台化、网络化、服务化的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成效,涌现出电子商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移动医疗、智慧交通、搜索引擎等一批创新型产品和服务。
(三)对社会经济贡献日益增强,带动就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为574万人,软件从业人员中以从事IT服务的数量最多,占比35.5%,位居榜首;制造、交通、教育、电信、金融等领域的软件人才所占份额超过60%,可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四)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稳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
2015年,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共登记软件292360件,同比增长33.63%,其中,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质权登记197件,同比下降3.14%;涉及合同197个,同比下降3.14%;涉及软件作品数量860件,同比增长16.21%;涉及主债务金额173685万元,同比下降6.68%;涉及担保金额156042.83万元,同比下降12.37%。
从地区登记量排名上看,2015年位列全国前10位的省市共登记软件236086件,约占登记总量的80.75%。与2014年度相比,上述省市登记数量增长61555件,约占增长总量的83.66%。其中前五位依次为: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五地共登记软件192152件,约占登记总量的65.72%。
从登记量增速前10位排名来看,中部地区占据5席,东部地区占据3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各占据1席。其中,广东省登记软件61804件,同比增长了64.18%,在全国增长速度是最快的。贵州省、青海省和重庆市继续保持增速,连续进入2014年和2015年的增速排名的前10位。
截止到2015年12月底,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累计517项国家/行业标准,在研247项标准,提出依法287项标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二、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软件人才供需矛盾持续
2015年大学毕业生人数749万,其中软件和相关专业毕业生总数达到122.8万,同比增长8.6%,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另外,企业对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继续增加,除了传统软件公司自身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中国也有大量人才需求,各行各业需要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Android和IOS方向的开发人员和产品设计师已成为急需人才,然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取得成效尚需时间,所以说软件方面的人才需求还将持续。
(二)软件人才的培养缺乏遵守标准与规范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软件人才培养与产业界的需求存在很大的脱节,一方面是由国家的体制机制造成,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权威和适合中国国情的软件人才培养标准和规范。高校开设专业时要设定培养目标、岗位要求等,但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或是局限于部分企业需求,不具备行业代表性。
(三)缺乏符合企业需求的软件人才评价标准
近些年,企业在软件人才招聘中明确提出需要985/211毕业生或重点院校毕业生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企业在面对100万以上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高级专业人才的评价标准所带来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软件行业迫切需求一些符合企业要求的软件方面的人才。
(四)软件人才缺乏规范有序的人才市场
由于软件人才的需求量大、评价标准缺乏,为了应付人才招聘所带來的困境,好多软件公司都已建立了自己的大学和培训机构,还有好多企业也通过大学和中介以及培训机构建立供应渠道方式缓解人才供应问题。但总的说来,由于招聘量和招聘成本的问题,这些都还只能是少数企业的个体行为。由求职者、中介机构、评价机构等构成专业的规范有序的软件人才市场才能减低供求对接成本,实现软件人才供求的有序对接。
三、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现状
(一)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基础薄弱
1999年以来,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在人员和结构上发生巨大变化。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新批准的本科院校已有358所(包括公办和民办)、独立学院292所,新建本科院校已经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1169所)的55.6%。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增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加速提升,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亟待加强
我们对二十多所同类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1.一些专业点没有突出软件工程的特点,课程体系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参照《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和《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规范》,这些学校学科教育模块的8门课程的平均开出率为78%;专业教育模块核心课程开出率在36%以上的6门课程的平均开出率为50%。
2.虽然初步形成了与主流技术对接的拓展课程,在培养学生开发软件技术应用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和有效的积累,然而,课程建设还不成熟,未能纳入体系,课程间相关性偏低,专业基本技能实践课程开出率在23%以上的只有7门,应用能力的培养难以得到支持。
3.校企对接程度偏低。校企对接教育与企业学习模块的企业参与率为42%。
4.职业标准能力需求实践体系相关分析和实训设计在人才培养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四、对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几点建议
1.基于校企合作的需求导向专业优化机制的构建。为了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我们必须要依据产业的需求来定位,从而使得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符合市场产业的需求,让学校的人才供应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形成和谐的局面。从更高的层面来讲就是让市场和校园达成一致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改善、课程体系的进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油库消防安全;监控技术;现状;核心要求;发展方向
1 油库消防安全工作的现状
油库消防安全工作是一个高危的行业。由于石油易燃易爆的特别,在运输以及存放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很大的火灾事故,正是石油的这些特性,给消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近年来,我国油库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首先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大规模的石油商品库于2004年9月在石油的运输过程中发生爆炸,这起事故导致了多人重伤,一排办公房毁坏殆尽。再者是2005年4月在山西某油库的大型储油罐发生火灾,此次事故造成的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三百余万元。不仅是我国油库消防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国外油库消防安全工作也不容乐观,伦敦在2005年12月11日清晨发生的油库爆炸事件也为全世界的油库消防安全工作敲了一记警钟。
在油库消防安全工作中,目前我国油库的生产监控主要是人工监控、常用仪表监控以及计算机监控这三种常规监控。人工监控顾名思义就是技术工作人员通过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生产设备所反应出来的数据来进行监控。这样一种监控方式不管是在工作效率以及安全系数上来说都是有这较大的欠缺的,是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其次是常用仪表监控,这种方式通过各种各样的仪表来实现对整个工作过程的检测以及数据采集来实现显示、警报以及调控。这种方式相对而言保证了整个工作过程高效稳定的运转,安全系数也很高,所以这种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利用。而计算机监控是近年展的一种监控方式,它是将计算机技术与仪表控制相结合,不仅是具有仪表监控高效稳定以及安全性好的特点,同时它还可以在此基础之上提供更为复杂的算法,实现整个监控过程的优化处理。
2 油库消防安全监控系统的核心
要想提高油库消防安全监控工作的技术方案,就必须要建议一个能够实现油库安全监控的系统,这样一个系统的建立就必须要在工作性能以及工作效果上满足油库消防安全监控工作的几个着重点。
2.1 先进性与适用性
高科技的运用势能必为油库消防安全监控系统提供更有力的监控手段,整个系统的建立就必须要体现出先进性,不管是在技术性能还是质量指标上都应该在国内拥有领先的地位。并且整个系统还要在先进性的基础上体验出适用性,仅仅只是在理论上拥有很高的水平是不够的,必须要能适用于现实中多种工作环境中去,否则整个系统就没有任何价值。
2.2 经济性与实用性
油库消防安全监控工作是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保障整个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的同时,还必须要配合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就是要求要做到经济性,如果说这样一个监控系统的建立所耗费的资源相对于旧技术而言没有得到减少甚至更多是绝对不符和整个工作系统的需要的。当然在追求经济性的前提下,其核心原则必须还是要具有实用性。这样一个系统不能只可以单一的运用到某一种工作环境中去,必须是要满足多种工作环境,能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展现出最佳的监控方案。
2.3 可靠性
在监控系统能够满足各种工作环境的同时,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必须是最基本的保障。换而言之,就是监控系统要稳定,不易崩溃。不仅只是要在日常工作中体现中能够稳定长期工作的性能效果,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还要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能够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保持真个监控工作的有效实行并且能够快速恢复。
2.4 安全性
由于油库的特殊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造成的损失必然是巨大的,所以安全问题始终是要排在第一位的。这样监控系统在监控整个工作过程正常安全进行的同时还要排除系统自身工作为油库消防安全带来的隐患,特别是当系统故障发生后可能为整个油库消防安全工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2.5 开放性
监控系统如果仅仅只是在功能上以及安全性上能够油库消防安全监控的要求的话是不够的,当今社会的技术特点是多元化的集中管理,也就是说监控系统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与周边监控系统实行信息的交流以及防盗、照明等系统的联动,可以网络化和远程控制化。
2.6 可扩充性
一个真正实用的系统不仅仅只是能满足现在或者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需要,还应该具有可发展性,就是在工作要求不断加大的同时,这个系统能够通过一种相当于升级的方式来不断满足工作的需要。
3 油库消防安全监控技术的发展方向——自动化监控系统
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油库消防安全监控技术在理论上来说完全是可以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上去的,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一种自动化的安全监控技术手段。实现油库消防安全监控技术的自动化应该是对监控技术的一次提高。但是自动化技术的建立也是有着很大的困难的。
自动化技术的建立首先是要建立在计算机监控技术的基础上,并且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困难并不仅仅如此,由于油库的独特性,在分布上一般来说存在范围广的特点,同是油库消防安全工作对于防火防爆这方面又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所以在监控上就必须要做到监控点多,进而导致布线复杂和垂直集成难度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必然会很大程度上的影响自动化监控技术的建设。这些问题的解决必然是要从油库的设计入手,采用先进的测控与管理技术,将油库的储油区域做出合理的设计,并且还要规范测量和管理手段。这样自动化监控系统才具备建设的基础。
当然自动化监控技术是在计算机监控的基础上来进行建设的,必然它应该要具备更优于单纯的计算机监控的工作效果,这样自动化监控技术的技术要求就更高。不仅仅是要满足监控技术核心的六大要求,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自动化。一般来说,油库的构成是有储油罐、油泵房以及值班室等部分,自动化监控系统就必要满足一下几个要求:1.对储油罐的监控上就要实现对液位、压力、温度等相关数据的全方位检测,并且检测还要必须要保证实时性。2.对储油罐的实时检测数据要具备一个自动处理功能。3.对于油泵房的监控上,不仅是要实现一个实时的检。还要实现对出油口以及油料发放的控制。4.要与监控服务器共同作用,建立出一个综合管理的局域网络。5.建立多方位的视屏监控系统,实现油库所有区域监控的电视化。6.在自动化技术的相关硬件配置上要做到有余,能为将来智能化控制提供可以发展的空间。
4 总结
总的来说,提高油库消防安全监控技术对于当今社会的稳定发展一个必须的要求。但是技术的提高不是说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油库消防安全监控技术的提高与更新必须要经过一个长期并且小心谨慎的摸索考证的阶段。油库消防安全监控技术的提高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也只有结合不断发展的新兴科学技术之后,我们的油库消防安全监控技术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条提高之路我们也才可以越走越远,技术也才能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汪跃龙.石油安全工程.西安石油大学.
关键词:建设项目;方案比选;价值工程
建设项目投资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活动,同时也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和高风险的事业。选择最佳的建设投资方案,不仅能改善人们的使用条件,还能为投资者自身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同时,良好的建设投资方案,还应较好地协调人、建筑和社会的关系,有利于自然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围绕这一目标,本文深入探讨了价值工程理论在建设投资方案比选的中的应用模型。
1 价值工程理论
价值工程理论是一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它把提高功能和降低成本统一在最佳方案中[1]。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指物品的效用(功能)与费用(成本)的比值。功能是对象满足某种需求的一种属性。成本指整个寿命周期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费用之和,它由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两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以最低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就是价值工程活动的宗旨。
2 价值工程的工作内容
根据以上的工作程序和步骤,价值工程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收集资料。在确定了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后,首先收集项目基本概况和业主的使用要求,以及相关的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资料。
(2)功能分析。功能分析包括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和功能整理。即首先确定分析对象的功能有哪些,其次比较功能的重要程度并确定功能的类型,如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使用功能和美观功能等,最后用功能系统图来表示功能间的“目的”和“手段”关系,并去除不必要功能。
(3)功能评价。功能评价是用量化的手段分析对象的功能和成本,求得价值系数,它是功能评价的主要尺度。
(4)方案评价和创新。根据价值系数,对方案进行评价。若价值系数小于1,则原方案需要进行创新。首先是寻找是否有其他方法可能实现相同功能,尽可能多的提出改进方案;然后分别计算各改进方案的价值系数,对各改进方案进行价值分析,最终确定最优方案。
(5)方案实施与后评价。将与新方案有关的所以技术经济资料编写成正式提案付诸实施,并对实施方案的技术、经济、社会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而功能的实现是企业和用户共同追求的目标,故价值工程着眼于产品的功能分析[2]。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只有通过功能分析,才能了解现有功能的性质,明确功能的满足程度及各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研究功能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最终确定满足功能要求所需的最低成本方案。可以看出,良好的功能分析的前提是建立可靠的评价指标体系。
3 确定项目方案比选指标体系
确定项目方案比选指标体系的出发点是研究对象各组成部分功能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整个系统的影响,这就要将研究对象的各影响因素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虑,建立递阶层次结构。这种这种结构即为评价指标体系。一个指标体系就是一个特殊形式的系统,由功能系统图获得的递阶层次结构就是确定项目方案比选指标体系的依据。
高校建设项目方案比选的指标体系的确定除应考虑功能因素和技术因素外,还应考虑项目所处的环境。环境的优劣不仅取决于物理环境本身,还受其周边建筑质量高低的影响。著名的建筑学家贝聿铭曾经说过:“建筑设计有三点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2]。高校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首先应适应周围环境,与校园内的其他建筑融为一体,其次应注重校园文化内涵的设计,做到在该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下,建筑体现该校园的个性与文化。
高校教学实验楼是综合性建筑,其功能指标可涵盖的范围比较大,按项目建设的专业类别可分为:结构工程、给排水及暖通消防工程、电气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等。根据学校的实际使用要求,考虑建筑的教学和实验功能、建筑物的安全需求、建筑对校园环境的影响等,摒弃部分需要建设考虑的技术因素,其功能指标可分为[3]:
(1)基本功能
教学楼项目的基本功能就是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即必须能够安全可靠地保证不少于 多少人同时上课和实验的教学条件,体现建筑的适用性。
(2)辅助功能
方案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还应考虑优化建筑造型。美观且独特的建筑造型、宏伟壮观的建筑形象使得教学实验楼不仅仅是一座功能性建筑,而且体现学校的形象,强化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此外,在建筑中应用节能环保材料等,以提高学校的投资效率,体现建筑的经济性。
(3)其他功能
建筑外立面装饰的类型和所选用的材料以及室内装修的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舒适性。同时,建设周期也影响着项目方案的确定。
教学综合楼项目方案比选的功能指标体系如图2:
4 结论
指标体系的确定对项目方案比选尤为重要,本文试图确定了教学楼项目的方案比选指标体系,以期对价值工程的开展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乃静. 价值工程概论.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200
[2] 蒋丽. 基于AHP住宅建设投资方案评价的模糊多准则决策技术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4:8~12
石油作为国家战略储备资源,对化工生产和平时生活等方方面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随着对石油及其制品的需求逐年增长,为保证日常生产周转需要,石油罐区总储量及单罐容量也越来越大,石油罐区通常储存各种石油及其产品,这些物质具有易燃、易爆、毒害等性质,一旦发生事故,各种危险并存。因此,对于我们从事消防工作的人来说,对石油的储存加工、安全管理以及火灾扑救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很有必要。
在本科阶段,我的专业是核生化消防,对核、生物和化学方面的知识知道的稍微多一点,对油罐这方面的知识还是有所欠缺的。消防工程专业开设《工企防火》这门课程,他们对于油罐这方面的知识学到的比较多,当然也仅仅限于防火管理方面,指挥专业在学习《灭火战术》时,专门讲到石油罐区火灾扑救这一专题,可能对石油罐区火灾扑救这方面的知识知道的比较多一点。其实,对于所有消防专业的学生来说,本科阶段没有单独开设石油罐区火灾控制这方面的课程,但是我们从其他许多课程中或多或少的间接涉及到油罐这方面的知识。比如说,所有消防专业的学生要学习警种通修课,《灭火救援技术与战术》和《防火工程概论》就是其中的两门,在这两门课程中就涉及到与油罐有关的知识,下面把本科阶段学到的课程中和油罐相关知识总结如下:
一、基本知识
(一)油品
易燃油品是指闪点小于等于45
℃的油品,如:原油、汽油、煤油等;
可燃油品是指闪点大于45
℃的油品,如:柴油、油、重油等;
重质油品是指比重大于0.9,沸点高于300
℃的高沸点油品,如:原油、渣油、沥青油等;
轻质油品是指比重在0.8左右,沸点低于300
℃的低沸点油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等;
沸溢性油品是指含水率在0.3~4%间的重油、原油和渣油。
油品的火灾危险性特性
有易燃、易爆、易蒸发、易扩散、易流淌性、易产生静电、受热易膨胀性、沸溢喷溅性
(二)油罐
油罐类型
按埋设深度分为地上油罐、半地下油罐和地下油罐
按建造材料分为金属油罐和非金属油罐,
按结构形式分拱顶罐、浮顶罐(内浮顶和外浮顶)、卧式罐、球罐。
油罐附件和装置
机械呼吸阀、液压安全阀、测量孔、泡沫室、消防水管、升降管、虹吸栓等。
(三)石油库等级
根据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的规定和要求,石油库按储油罐总容量大小分为五个等级。
表1
石油库等级
一级
大于100000m3
二级
30000-100000m3
三级
10000-30000m3
四级
1000-10000m3
五级
小于1000m3
二、罐区主要消防设施
(一)消防冷却水系统—冷却油罐
主要包括喷水设施、消火栓、供水管道、消防给水泵房和消防水池等,
用于扑救油罐火灾时配制泡沫和对罐体冷却或保护用水等方面的需要。
表2
冷却范围
固定顶
冷却范围包括着火罐和着火罐直径1.5倍范围内的相邻罐
浮顶罐
消防冷却范围只考虑着火罐
卧式罐
消防冷却范围包括着火罐和着火罐直径与长度之和的一半范围内的相邻罐
表3
冷却供水强度
冷却设备
油罐
强度
固定设备
着火罐为固定顶油罐
2.5L/min.
m2
着火罐为浮顶油罐
2.0L/min.
m2
相邻油罐
1.0L/min.
m2
移动装备
着火罐为固定顶油罐
0.6L/s.m
着火罐为浮顶油罐
0.45L/s.m
相邻油罐
0.35L/s.m
表4
冷却供给时间
直径大于20m的地上固定顶油罐
供给时间6h
浮顶油罐或者直径小于20m的地上固定顶
供给时间4h
地上卧式油罐
供给时间1h
(二)泡沫灭火系统—扑灭油罐火灾
泡沫灭火系统通常包括泡沫产生器,泡沫混合液输送管线和消防泡沫泵房等。
按发泡倍数分低倍数泡沫系统(发泡倍数一般在20倍以下)、中倍数泡沫系统(泡沫发泡倍数在20-200之间)和高倍数泡沫(发泡倍数一般在200以上)。
按喷射方式分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和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三)火灾报警系统—发现火灾通报火警
通常在油罐上使用的是光栅光缆报警系统。石油库内应设消防值班室,一、二、三级石油库的消防值班室应与消防泵房控制室或消防车库合并设置,四、五级石油库的消防值班室可和油库值班室合并设置,储油区、装卸区和辅助生产区的值班室内应设火灾报警电话。
(四)灭火器材—扑灭零星火灾
一般来说在发生外浮顶油罐密封圈发生小火时,在火灾初期可以使用干粉灭火器登罐进行灭火。
三、油罐防火防爆措施
应在库址选择、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油罐形式及设置、等多方面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一)库址选择
石油库的库址选择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要求,且交通便利,应具备满足生产、消防和生活所需的水源和电源条件,还应具备排水条件。石油库与周围居住区、工矿企业、交通线等要保持安全距离。
(二)石油库总平面布局
石油库分区
石油库内各种建筑物的火灾危险程度,散发油气量和生产方式等的差别较大,有必要按生产操作、火灾危险程度、经营管理等特点进行分区布置,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消防措施。石油库一般分为储油区、油品装卸区、辅助生产区和行政管理区四个部分
(三)防火间距
石油库建筑物、构筑物和油罐之间有一定的防火距离。为了避免或减少发生火灾时石油库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有关之间的相互影响,需确定他们之间的防火距离。石油库内经常散发油气的油罐和铁路、公路、水运等油品装卸设施同其他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应该大些。
(四)油罐的布置
石油库的油罐应该采用钢制油罐,油罐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油罐设计规范的要求。存储甲类和乙A类油品的地上立式油罐,应选用外浮顶油罐和内浮顶油罐,外浮顶油罐应采用二次密封装置。容量小于或等于100立方米的地上油罐可选用卧式油罐。石油库的地上油罐应按下列规定成组布置:甲乙和丙A类油品储罐可布置在同一油罐组内;甲乙和丙A类油品储罐不宜与丙B类油品储罐布置在同一油罐组内。沸溢性油品储罐不应与非沸溢性油品储罐同组布置。
(五)油罐安全设施
石油库设有很多安全措施来确保安全,其中有防火堤、呼吸阀、阻火器、水封井和隔油池等。
四、油罐火灾相关知识
(一)油罐火灾基本类型
1、稳定燃烧型火灾
轻质油品储罐在气温较高时,挥发出大量油品蒸汽,这些油品蒸汽从呼吸阀、采光孔、量油孔等处冒出,遇到火源会出现一种稳定性燃烧。油罐发生稳定燃烧型火灾时,不宜急剧用水冷却,以免油罐温度骤降,罐内油品蒸汽凝结造成负压回火,引起储罐爆炸。扑救时,可先少量用水对火焰四周进行冷却,然后迅速用覆盖物覆盖灭火,亦可用喷雾水,干粉等扑救。
2、爆炸型火灾
着火油罐或相邻罐由于受到热辐射的作用,罐内压力急剧升高,当罐壁的压力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的时候,就会发生爆炸进而引起火灾。油罐内的油品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着火源会形成爆炸型火灾,造成灌顶塌陷,罐体破裂或位移,并出现油品流散或地面流淌火。主要形式有先爆炸、后燃烧,先燃烧、后爆炸和只爆炸、不燃烧。
3、沸溢型火灾
重质油品储罐发生火灾后,油品在燃烧过程中出现沸腾、溢流、突沸等现象,称为沸溢型火灾。沸溢性油罐火灾的特点是:火焰温度高、高度高,热波传播速度快,燃烧面积大,连续发生喷溅,燃烧过程火焰起伏,火灾危险性大。主要形式有沸腾溢流、突沸喷溅和发泡溢流。
(二)油罐火灾的燃烧形态
1、火炬形燃烧
火炬形燃烧一般有直喷式火炬和斜喷式火炬两种形式。直喷式火炬,通常发生在油罐顶部的呼吸阀、测量孔等处;斜喷式火炬,主要发生在罐内液体上部的罐壁裂缝处,火焰从裂缝处窜出。
2、敞开式燃烧
敞开式燃烧是油罐在爆炸威力较大,冲击力很强的情况下,将整个罐盖掀掉后,火焰在整个油面上燃烧的一种形态。敞开式燃烧火势比较猛,罐口火风压较大,扑救时需要投入较多的灭火力量,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才能奏效。
3、塌陷状燃烧
塌陷状燃烧是金属油罐火灾的爆炸威力相对较小一些,冲击力不是很均匀,使罐盖被掀掉一部分后而塌陷到油品中的一种半敞开式的燃烧。虽然塌陷状燃烧的中心区要比敞开式燃烧小,但因部分金属构件塌陷在油品中,导致灭火时出现死角,泡沫不易覆盖到塌陷部件下的油面,使灭火出现困难。
4、流散形燃烧
流散形燃烧,是指由于爆炸、沸溢、罐壁倒塌、管道破裂而造成液体流淌燃烧。流散形燃烧一般火区较大,往往火焰围住多罐同时燃烧,扑救工作极其艰难而又复杂。
5、立体式燃烧
立体式燃烧,是指由于油品沸溢、喷溅、溢流或其他原因而形成的罐内罐外,灌上地面的同时燃烧。这种形式的燃烧,将对着火罐本身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给相邻罐带来极大的威胁,灭火时难度较大,往往需要多股力量同时进攻才能奏效。
五、油罐火灾的灭火战术
(一)灭火战术原则
1.先外围,后中间
针对火场情况比较复杂,油罐火灾引燃周围的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的火场。只有控制住外围火灾,消灭外围火焰,才能有效控制火势的蔓延扩大,才能创造消灭油罐火灾的有利条件。
2.先上风、后下风
针对火场上出现油罐群同时发生燃烧,或形成大面积的地面油火的火场。可以避开浓烟,减少对战斗人员的烘烤;发挥各种灭火剂的效能,加快灭火进程;降低油品复燃的几率。
3.先地面,后油罐
火场上由于油罐的爆炸、沸溢、喷溅或罐壁的变形坍塌,使大量燃烧着的油品从罐内流出,造成大面积的流淌火,并与燃烧着的油罐连为一体形成地面、罐上的立体式燃烧。只有先歼灭地面流淌火,才能有条件接近着火油罐,组织实施油罐火灾的进攻。另外,也是消除流淌火对周边储罐和建筑的威胁。
(二)灭火行动程序
1.先冷却,后灭火
油罐燃烧时间长,油品和罐壁的温度较高下实施的程序。
2.边冷却,边灭火
燃烧时间不是很长,油品和罐壁的温度不是很高或地面形成流淌火的情况下采取的行动程序。
3.只灭火,不冷却
适合于初起火灾。针对小型油罐、油池或油罐某一局部发生初起火灾,且燃烧时间不长,油品温度不高,可以把火灭掉又不会出现复燃的情况。
(三)灭火战术方法
油罐发生火灾后,为防止着火罐的爆炸、变形倒塌和油品的沸溢喷溅,防止因着火罐的高温辐射引燃或破坏周围建筑物、可燃物或相邻储罐,所采取的战术措施可以归结为防御方法和进攻方法防御方法。
表5
灭火战术方法
防御方法
进攻方法
1.冷却降温,预防爆炸
2.倒油搅拌,抑制沸溢
3.排除积水,防止喷溅
4.筑堤拦坝,阻止漫流
1.启动固定装置灭火
2.水流切封灭火
3.覆盖窒息灭火
4.登罐强攻灭火
5.挖洞内注灭火
6.提升液位灭火
7.穿插包围,分进合击
8.全面控制,逐个消灭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造价控制;措施
市场经济的完善发展,全过程造价控制已成为极为重要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日趋增多,因此必须加强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房屋建筑分部工程的造价控制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分部工程造价控制主要有:(1)土方工程:由于土方工程具有隐蔽性、事后无法测量性等特点,因此在工程开工前(尤其是附属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到现场进行实施勘察,确定土质类别、熟悉工程开工前的现场情况,并由业主现场委派人员提供实际标高,并实地测量计算,确定不同的土质、挖土深度、机械进场数量、土方外运距离、回填材料,配合比等,如在技术上可行,且有多种施工措施的,造价咨询机构应提供各种技术措施下的工程造价提交建设方确定。(2)桩基工程:如该工程有桩基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向建设方提供各种顶制桩的市场价格和质量数据。并针对打桩工期合理确定打桩机械。(3)墙体工程和柱梁工程:根据图纸计算,并每个月进行实地测量,并由监理部门共同签字认可后,套用定额结算。结算时注意墙面、柱梁的粉刷材料类型。(4)楼地面工程:该部分工程量以实测为主,注意实际施工是否做分割缝、嵌缝等,地面工程采用的图集做法的,应跟图集做法对照,按照实际做法套用不同定额,使造价更趋合理,为甲方控制造价。(5)屋面工程:现场测算屋面的找平层材料厚度,最主要是屋面防水材料的做法,协助建设方对防水材料的单价进行控价。现场实测工程量。(6)钢筋工程:在各分部钢筋绑扎好、浇注砼前,造价咨询机构应派人进行实地测算,计算出各分部钢筋用量明细。每个月根据工程进度确定钢筋用量,作为甲方采购钢筋的依据.(7)地下室及基坑围护部分:基坑围护有多种方法,造价咨询机构将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编制预算,使建设方选择合理价优的施工方法。该部分工程量采用图纸计算和及时实地测量方式确定。(8)水电、通风和消防工程:向甲方提供所需设备和器材明细数量,并向甲方提供各厂家的实际报价供甲方参考确定,工程量以实地测量与图纸计算相结合,并在隐蔽工程结束前与施工单位确认工程量,使工程量更趋合理。
二.房屋建筑工程不同阶段的造价控制
1、工程招投标阶段。重点是为设计提供合理、准确的项目工程预算,以便确定投资规模,合理安排资金,并确保预算不超概算。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 主动拟订发包方案、编写招标文件、招标公告,制定资格预审条件和文件、组织接收投标申请人报名、审查潜在的投标人资格,确定潜在投标人;(2) 编制尽量准确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标底、组织现场勘察和答疑;组织开标、评标;对施工单位商务投标进行清标;(3) 草拟工程合同;编制招标情况书面报告;咨询机构在编制工程量清单和编制工程标底时,将对所有价格上有浮动区间材料附明细表,确定哪些材料应由今后甲乙双方共同采购或甲方控制单价,避免今后引起造价争议。
2、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关键环节。一项设计可以有多种技术上的可行方案,应该主动及时的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和比较,主动影响设计,以达到在保证设计风格和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最大限度缩减工程造价的目的,并按要求,合理编制项目概算。
3、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项目实施阶段是建设方资金投入最多、最容易造成资金流失的阶段,该阶段的造价控制重点是使建设方及时、动态地掌握投资情况、合理支付工程款、选择价格合理的建筑材料,保证最终工程结算不超过工程预算,该阶段是跟踪审计的重点。在该阶段的造价跟踪审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单位中标后,应及时与建设单位核对预算工程量及施工单位拟订的特殊的材料价格、品牌明细算等具体数据。确定图纸工程内容和数量,修整工程造价,并附该中标工程具体数量、单价和具体材料数量明细,使建设方及工程监理方可根据该明细合理订购材料。(2) 根据图纸预算和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日期安排情况,理论上确定各时间阶段内的施工单位投资情况,编制工程应付资金安排预算表,使建设方可以合理的安排和调度资金。(3) 每个月根据施工进度、建设方及工程监理签证资料,由施工单位编制当月结算,经核定后,作为建设方付款依据。并根据市场价格波动和特殊材料价格确定修正工程预算,使建设方随时掌握最新的投资预算,并附该预算与工程标底预算之间的工程造价差距情况,并分析其原因。(4) 针对有浮动区间的材料,向甲方提供不同施工单位或厂家的价格和质量问题,为建设方订购材料和控制单价提供决策依据。
三.房屋建筑工程中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
1、加强材料价格的控制。对于一般的材料价格应根据施工单位实际使用材料的供应单位、规格通过市场询价来确定,并随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工程预算进行调整,对于一些特殊材料等可由造价咨询机构组织甲乙双方共同向不同的供应单位询价,或通过材料单独议价的办法来确定价格低、质量符合要求的单位供应,并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便可以随时掌握最新的投资额度。
2、加强工程变更时的造价控制。工程变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是难免的,工程变更主要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以及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中未包括的“新增工程”。由于工程变更会带来工程造价和工期的变化,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无论任何一方提出工程变更,均需由监理工程师确认并签发工程变更指令,施工单位在工程变更确定后,提出变更工程价款报告,提供变更工程量清单,报业主确认后,造价咨询机构根据变更工程量计算变更工程价款,作为追加合同款同期支付。
3、工程竣工结算时的造价控制。施工单位在每个月初提供一份详细计划完成的工程量清单,报业主审核,造价咨询机构根据审核后的计划完成的工程量清单及当时的市场材价格,编制当月计划投资额。月末由施工单位提供本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清单,经现场业主委托人员确认,并报业主批准后,造价咨询机构应根据批准后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及当月市场材料价格编制当月实际完成的工程投资额,并报业主、实施单位,以便业主及时拨付工程款。并与计划投资额比较,分析差异原因,以便及时采取组织、经济、技术等防止类似的原因再次发生,平时应由业主定时召开例会,汇报完成投资与进度情况,布置下一步投资与进度计划,直至整个工程全部竣工,以确保工程不突破预计投资额与进度计划。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应做到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直到竣工验收的一体化全过程工程造价跟踪服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投资进行监控,以保证房屋建筑工程产生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佘健明,等编著.工程咨询概论.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摘要建筑工程档案是从建设工程项目的申报、立项、施工、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必须进行整理归档、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像、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反映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真实过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因此,作为一项建筑工程,其工程档案必须得到正确有效的管理和充分利用,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 档案 有效管理 措施
由于建筑工程档案的价值,因而,对工程档案的正确管理和有效利用变得十分重要;但是,在管理建筑工程档案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管理者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员工提交竣工档案材过晚、提交的档案材料不够真实完整、没有先进的制度和方法来管理档案资料,以及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管理者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本文对在管理建筑工程档案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及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一、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档案是在建筑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建设活动的实际反映和真实记录,对于企业来说,它的依据作用、凭证作用和信息储备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反映和记录与建筑物实物相符,是建筑物最原始的反映,保存价值很高。建筑工程档案记载着许多建设活动,例如建筑用料的检验、工序工艺、隐蔽工程质量检验以及其地下管线的敷设等等。建筑工程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建设工期、建筑物的总体造价以及建设工程的质量。由于建筑工程的档案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其工程档案管理的好坏,与建筑工程本身质量具有直接联系。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不当,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由此看来,规范地管理企业建筑工程档案不仅是建筑工程本身的需要,也是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且必须的工作内容。这就是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在感受的过程中进行评价的结果。它是对建筑工程进行的包括工程性能、安全以及品质的一种比较综合性的表述。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审美观也迅速提升;这种审美观同时体现在建筑质量上,这就要求建筑具有一定的特性。建筑的这些特性从建筑工程质量方面来说,指的是建筑工程本身首先应当满足业主的需要;其次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然后是建筑必须拥有规范标准的技术;最后是建筑应当专注于文件的设计和满足建筑合同中所包含的条款。这些所有的建筑工程的特性,都是通过建筑工程档案呈现出来的,由于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和量化分析的采用,才使得在评价建筑工程质量方面有了一套精确的体系。
建筑工程档案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作用总结起来就是:它使我们对于建筑质量的评价从感观化的经验模式上升到以现状图纸和数据为依据的体系化模式。它可以是使我们在评价建筑工程的时候以建筑工程档案为基础,对建筑质量进行量化统计分析,从而对建筑质量进行综合测评。这种方法与以往到工程现场视察相比,其发展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档案的有效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的实施意义十分重大。
二、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建筑工程档案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十分有用,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建筑工程档案的管理却存在很多问题:
(一)建设工程档案工作滞后。建设工程具有涉及单位复杂、周期长、阶段多和流程多的特点,使得建设工程具有工程周期复杂性和成套性等特点,由于看重经济效益,人们往往更重视工程实体,而轻视档案管理,因此,建设工程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往往不能同步进行、协同发展,再加上施工单位和独立分包单位往往为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赶工期追进度,造成了档案工作的滞后,影响了工程各方面对档案资料的利用,工程项目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分散、损毁和遗失的情况下,更是制约了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档案材料不完整不真实。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建筑工程档案不完整、不真实。有的建筑企业单位的工程项目归档率低,通常情况下,他们所负责的很多工程项目在竣工后就找不到工程的档案资料了,有的只能找到工程的主体档案,却没有与其配套的分包工程档案。这些配套的工程档案材料包括建筑的电梯工程、消防工程、燃气工程、园林绿化等等。甚至,有些工程信息出现了较大的偏差或是造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为了使工程尽早竣工验收,早点拿到工程款取得个人效益的最大化,某些人员会相互勾结,一起隐瞒和造假,甚至出现盖”萝卜章”的现象。
(三)档案管理模式和体制不健全。如今,工程文件的形成和档案的管理已经全部或部分实现了电子化,但在档案的安全备份和保存过程中,由于缺乏延续和统一性,使得工程档案的管理和数据库混乱,各参建单位工作标准不统一,各管理部门缺乏相互沟通,导致归档的工程资料质量不一,格式不同问题,使工程文档在价值挖掘方面的能力被削弱。也就是说,工程档案没有得到的充分和有效的利用。
(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基层单位、监理单位、总包及分包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他们在档案管理业务方面缺乏专业的知识,在相关的业务方面的技能也十分欠缺。
(2)有些参建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档案管理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一是他们十分轻视档案的价值;、
三、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回应:
(一)增强档案意识,在系统内开展档案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的学习。正确认识工程档案的重要性,让系统内档案相关人员变被动为主动,与各级领导达成共识,齐抓共管,提高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水平。
(二)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相应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要求各参建部门都应设立相应的档案机构,配备具有专业水准的专职档案人员,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建立项目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加强联系和业务交流,促进生成文件的规范和归档整理的规范。
(三)加大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档案资料管理技术水平。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档案的管理也有了新的特点。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随之增大。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使之认清自身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势在必行。此外,必须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从而提高档案资料管理的技术水平。
(四)充分利用现代档案管理手段,强化档案材料规范编制工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在档案的管理方面,我们必须摒弃那些陈腔滥调,采用新型的管理手段;此外,针对档案资料的规范与编制工作,我们必须加以强化,一个整洁规范的数据管理系统与数据库可以使从业者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四、狠抓关键节点,进行全过程管理,促成管理合力
(一)项目前期,建设单位应该根据档案工作的需要,明确档案工作分管领导和部门,建立档案管理机构,并配备具有专业素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档案相关人员建立管理网络,畅通沟通和学习交流渠道。
(二)施工阶段,项目开工后,进行档案工作交底,制定档案工作规划,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开展档案专业检查和指导。
(三)竣工阶段,在项目竣工验收前3个月内进行档案专项验收,提出审查意见,敦促各参建单位完成整改,在检查确认整改完成后向档案管理机构提请档案移交。
五、结语
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建筑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采用建筑工程档案是我国建筑业的一大提高,是一个质的飞跃。但是,我国的工程档案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建筑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绝不是一个好的势头。因而,我国建筑行业管理阶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我国工程档案的管理更加完善。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行业才能拥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冯慧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家真.电子文件管理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