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物理基本公式8篇

时间:2023-07-27 09:28: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物理基本公式,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物理基本公式

篇1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教学特点

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和总结能力,能够用科学的思维去分析事物的发展,进而为高中物理的深入教学打下基础。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大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初中生具有创新能力,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处于培养当中,对于周围事物的认知充满了好奇,因此,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思维特点,增加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教育教学,实验教学更加通俗易懂、易于操作,而且丰富的生活素材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便利。例如,通过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教学实验,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关于电的现象认知将其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而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电流、电压等基本的电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用电认知。

二、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内容虽然相对简单,但因为物理课程的特殊性,使许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必须借助物理实验等形式才能表达出来,例如,关于电流方面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就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公式的基本应用和推理过程,同时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真正了解物理的本质。

三、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篇2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 方法

1.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二是加强直观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2.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是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二是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是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3.联系实际,帮助理解。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

“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

“二讲”即把自己对规律、对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讲给同学,或者讲给假想的同学,在讲解时要多考虑如何讲对方才能听明白,如何讲对方才更容易接受。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若能讲一次或讲清一个问题,自己对该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三应用”即试着用学过的规律去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若能做到这一点,才算真正的理解。学习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进学习,培养起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乐学,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发展自己。

4、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自学归纳的学习习惯。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公式概念;学法;指导

初中物理的学习中的公式和基本概念非常多而且重要,各种公式加上变形转换,更是多达上百个。我们很多初中生对物理望而生畏,主要就是对公式概念的理解不透彻,试想如果完全靠死记硬背,就算能做几道题目,但对包罗万象的物理现象是没办法一一解决的,因此在物理的学习中要掌握有效的方法是很重要的,这里我们对初中学生学好物理的方法进行总结,希望有助于我们教师的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学生公式概念理解困难的原因

学生感觉公式概念难记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去体会理解其物理意义和含义。一是没有找到学习物理的正确方法。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它不是抽象的数学不能单纯的靠题海战术,每一个公式概念的背后都有无数科学家和物理学研究者的汗水,公式规律是各种生活现象的物理总结,特别是物理公式是对物理现象、规律研究的量化结果,用它们来定义物理概念,反映物理规律,确定物理量的度量方法等等。物理科学家们往往经常长时间的实验才得出这个普遍存在的规律,因此物理的每一个定义都是非常严谨的。【例题1】:用50N的推力,推着一个80N的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前进了10m,推力做的功为,重力做的功为。解析:本题要理解好机械功的概念,公式W=Fs很简单,但必须理解是什么力做功,s代表距离,是什么距离,如果不好好理解,看上去懂了,但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陷阱。比如本题中推力做的功应该是推力50N乘以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10m,做功为500J;而重力虽然是80N,但因为是水平方向上运动,s可以理解为0,所以重力没有做功,或者做功为0。对公式不能一味的死记硬背,缺少对每个物理量进行理解与分析是无法学好物理的。二是知识面窄,缺乏生活常识和一定的科学素养。物理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一门科学,并且初中物理注重的是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一般没有复杂的计算,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不认真体会观察,只是死读书,是没办法学好物理的。并且很多公式概念联系生活很容易理解,如果单纯的看成是数学公式或背诵的内容则记起来困难,用起来也难。【例题2】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我们在门和门框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请用物理知识解释以上现象。解析:本题应用到了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的相关知识。如果单从题目本身很多同学根本摸不着头脑,但只要老师一点拨马上就想到了摩擦力,主要原因就是知道摩擦力的理论,但平常缺少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物理的思考。可以说物理公式概念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物理学科教学的成败。初中物理不难,难在学生要把数学和物理区分开,难在要多观察生活,打开知识面,这也是学生感到难的真正原因。

2提高学生理解公式概念能力的方法

首先,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多与生活联系起来,物理课堂要有鲜明的物理特点,对待公式概念不是一味的做题讲解,教学中要注意揭示公式所包含的物理意义,物理不是简单的数学,要讲清推导公式、变形公式和基本公式的联系和区别。在公式变形的教学中要注意数学变换赋予的物理内容。比如初中物理学习的第一个公式———速度公式:v=s/t,这个公式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七年级和小学的数学课中曾经用它来解题。但对于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我们主要是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作为运动学的重要公式,要理解速度的含义,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反之,如果像数学课那样,仅仅把它作为计算速度的公式,那么,物理教学的任务没有完成,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会认为,这个公式在小学里就学过了,没什么新花样。其次,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初中物理新课标明确指出在物理教学中要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平常要多通过一些多媒体如视频,音频和生活物品等展现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我们要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感受多动手操作,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懂得学习物理要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最终目的是要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比如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就很注重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进行组织教学,随手拿一个饮料瓶,我们利用它为道具做很多实验举很多的物理事例:瓶盖条纹,增加摩擦力;圆弧形瓶身,水透镜;装水后研究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等等,还有比如教室的门,扫把,风扇等利用起来都是很好的素材,对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概念很有帮助,同时这样打开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窗口,有利于他们多用物理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3精讲精练,提高公式概念的应用能力

物理作为理科,离不开平常对知识的巩固和练习,精讲精练,提高公式概念的应用能力尤其重要。第一要精心设计,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初中物理公式连同推导、变形公式共有几十个,不但记起来困难,用起来也容易混淆、用错。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揭示公式的物理意义,比如压强p=F/S,对压力的理解可以设计成水平上的压力和竖直方向上的压力,受力面积可以设计成大物体小桌子或小物体大桌子,让学生深刻理解压力和受力面积的真正含义,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就大大增强了。第二要打破思维定式,把握易错点。在讲解公式概念的时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毕竟学生因为年龄,知识程度,生活体验等各方面的原因,在理解物理公式概念时有一些局限性是很正常的。比如在讲力的平衡的概念时,当我们用力推物体,物体保持静止,判断推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很多学生毫不犹豫的认为推力小于摩擦力,显然这个答案没有理解平衡状态的概念,没有从物理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篇4

关键词:概念 公式 基本单位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经过认真地思索总结出来的。新物理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有机结合非常切合学生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新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比以前有所提高。

一、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及分析训练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物理概念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自然现象千变万化,物理问题错综复杂,物理现象和过程存在着各种联系,在这些联系中,有的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有的是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也有的是实际上完全无关的东西。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联系,因而就要引导学生从形形的联系中,排除各种非本质的联系,把事物的本质暴露出来,透过表面现象,掌握它的本质。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每一个物理概念出现时,就下大力量,对这一概念,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复训练,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同时,对概念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如:在讲解做功的概念时,首先让学生弄懂,物理上的做功和生活中的做工是不同的。一定要理解:满足做功的两个条件:一是对物体施加力;二是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训练一个运动员,举起一个150公斤重的杠铃,并静止在空中3秒钟,在这3秒钟内运动员对杠铃是否做功,分析在这个例题中:根据题意得知,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但物体没有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力的成效等于零,力学里就认为没有做功。这是一种劳而无功的现象。还是这个运动员,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举着杠铃在场内转了三圈,问这时运动员对杠铃是否做功。分析:杠铃虽然移动了距离,但并没有沿力的方向移动。仍不符合做功的条件,也是一种劳而无功的现象。

二、对基本公式的理解及应用的训练

物理公式是具有物理意义的数学表达式,用它来定义物理概念,反映物理规律,确定物理量的大小,等等。我们知道,物理的许多计算公式,往往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经验共识,然后才能得到严格的理论知识,这样的实例很多,如初中物理学的杠杆定律、欧姆定律、阿基米德定律,等等,都是在分析与综合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本人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严格要求学生从实验数据的基本事实出发,通过分析思考,运用数学工具来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从而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物理表达式的能力。

如:在讲述功率的推导公式:功率=力×速度时强调:功率的大小不仅和对物体施加力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沿力的方向运动的速度有关;如果功率大小不变,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所用的力就越小,相反,如果想得到一个很大的牵引力,那么就必须把运动的速度放得很慢。例如:用拖拉机深耕时,一般走得很慢,这是为了:

a.减小动能 b.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c.节省燃料 d.保证耕地质量

和学生一起分析:根据上述的功率公式,P=FV,得知,P不变,V越小,F越大,这道题的正确选项是(b)。

三、对基本单位的理解及换算训练

物理单位是物理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基本单位和复合单位,每一个物理量都可以用(数值×单位)来表述,单位不同,其数值也不同,而且初中物理单位的换算,不仅面广,且形式复杂多变。学生在刚学习物理时,对物理单位在物理中的作用还认识不深,有的甚至忽视,总认为不主要。导致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单位不理解,造成解题错误。

例如:在解物体运动速度方面的题时,某些同学在写得数时,竟能写出猎狗的速度为2m/s,火车的速度为19m/h等错误的结果来。针对以上所出现的问题,本人在课上训练,或课下辅导时加强对学生在物理单位的理解及换算训练。例:速度的单位1米/秒,1千米/小时,它们之间哪个速度大,怎样换算?分析:先搞清它们各自的物理意义:米/秒其物理意义是:物体每秒运动的路程为1米;千米/小时的物理意义是:物体每小时运动的路程为1千米。当学生理解了,米/秒和千米/小时的物理意义时,它们之间的相互换算就变得简单多了。

训练(1),有一个面积为10厘米2的薄片放入一个大气压中间所受大气压的压力为多大。分析:根据题意得知,1个大气压为1.01×105帕,也就是说,这个物体的面积如果是1米。

(2),那它所受的压力为1.01×105牛顿。这个物体面积是10厘米2为10-3米2,那它所受的压力为1.01×105牛/米2×10-3米2=1.01×102牛顿。这样学生对这道题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另外还可以通过对一些复合单位的记忆来帮助记忆公式。

(3)物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大单位上看,焦耳是热量的单位。千克

是质量的单位,℃是温度的单位,这样,求物体的比热的公式:比热=热量/(质量×温度变化)就想出来了。

篇5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较多的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公式,考试就很容易得高分。而高中物理内容多且难度大,各部分知识相互联系,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而心理上产生对物理的恐惧。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之多,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开始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高中物理教师不单是研究高中的物理教材,还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中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阶差”,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出发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和增加难度。

透析物理概念和规律。

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其次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来龙去脉,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的同时,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1)把公式、概念背的滚瓜烂熟,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背的时候眼看、口念、手抄,让各个感官都收到刺激,以多种方式作用于大脑,这样记得快、牢。还要特别注意公式的特殊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要搞混。

(2)多做题,不是傻做,而是大海里捞针。物理题的每种类型都有典型代表的题。像完全非弹性碰撞的题型就是子弹打木块,不然就改成打沙袋,换汤不换药。可这种题又重要,考试常有。我们必须把它弄透,再多做几道相似的题,把解题思路记住就行了。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 自学能力

1 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二是加强直观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2 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是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

二是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

三是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3 联系实际,帮助理解

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

“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

“二讲”即把自己对规律、对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讲给同学,或者讲给假想的同学,在讲解时要多考虑如何讲对方才能听明白,如何讲对方才更容易接受。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若能讲一次或讲清一个问题,自己对该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三应用”即试着用学过的规律去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若能做到这一点,才算真正的理解。学习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进学习,培养起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乐学,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发展自己。

篇7

综观全国各地区中考试题以及新疆这几年的中考,电学计算题有一定的规律。本文就部分典型试题加以概括、总结,希望同学们能抓住关键,掌握方法,突破难关。

探究难点形成的原因从教材内容上分析有以下几点:1.公式多,基本公式有:i=u/r、q=i2rt、w=uit、p=ui,由这基本公式变形的公式就更多了。如求电功率就有四个公式,p=ui、p=w/t、p=i2r、p=u2/r,在实际计算时,学生感到头疼。2、看不懂电路图,不能将题意用图像语言和数学语言正确表达。3、没有清晰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特别的乱,数据乱代入的问题。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本文由收集整理只须“三板斧”,初中物理最大的难点之一──电学计算难关就迎刃而解了.学生普遍反映效果良好,不信你也来试试看?

第一扳斧系统掌握基本公式和简化基本公式。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很能说明粮草问题在军事行动中的重要性.同样,在电学中计算题类型繁杂,公式多,有必要在解题之前理清公式。所有的电学公式其实可以简化成下面三个:

把所有的公式当成一个整体,这样公式少了,方便选择和记忆。至于选择哪个公式或公式的变形,则可根据已知条件来选择或变形,记住“敌不动我不动”。

第二扳斧善于简化复杂电路,构造基本电路模型

初中阶段根据大纲要求,只要掌握以下三种电路就行:简单电路、两个电阻的串联、两个电阻的并联。

对于电路较为复杂(多元件电路)的计算题,应对电路按照电流的走向进行简化和改画,且必然能简化为我们所熟悉的三种基本电路。无论动态电路的开关通断或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最终也都能简化成三种基本电路。

第三扳斧对于串并联电路可以使用“表格法”帮助整理解题思路和书写解题步骤。

对于简单电路只要知道两个已知就可以采用 或变形公式,而对于两个电阻的串并联电路则较为复杂共有12个物理量。

在12个物理量中,已知其中的三个物理量,就可以求出剩余的9个

物理量。12个量较多,很多学生理不清,此时可以借用以下表格来理清解题思路。

解:解法一: 【横向关系】

【纵向关系】

【横向关系】

【纵向关系】

解法二:

【横向关系】

【纵向关系】

【横向关系】

【纵向关系】

例题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50ω。当s闭合、s1断开,p在b端时,灯泡l两端的电压为2v,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当s、s1均闭合,p在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5a。求:

(1)灯l的电阻rl和电源电压;

(2)电阻r1的阻值。(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解题分析:当s闭合、s1断开,p在b端时以及当s、s1均闭合,p在a端时,电路状态已经发生了变化.求解此类电路综合题时,掌握解题方法尤为重要。

解题过程:(1)当s闭合、s1断开,p在b端时,等效电路如图1

解:解法一:

【横向关系】

【纵向关系】图1

【横向关系】

【纵向关系】

解法二:

【横向关系】

【纵向关系】

【纵向关系】

【横向关系】

【纵向关系】

【横向关系】

篇8

一、初高中物理的差异

1.知识层面的差异。高中物理要求上明显加深加宽,有以下显著特点:①从直观到抽象。初中讲物体的运动,高中讲质点的运动;②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到多力平衡,从初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到高中变速运动和圆周运动;③从标量到矢量:初中的代数运算到高中的矢量运算;④在语言上从浅显表达到比较严谨的表达,物理量从定性讨论到定量的计算。

2.学习方法层面的差异。初中的学习由于教学的进度比较慢,对概念规律反复讨论,变化不多;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简单、机械,不习惯于复杂计算;也不习惯于独立思考,只要记住公式,把题中的已知条件代入就可以知道答案。

高中的教学进度明显加快,课堂教学的密度大大提高,概念多,公式多,物理规律复杂,物理规律表达方法灵活,对数学能力要求高,例如力学对三角函数的要求,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来学习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对定义和公式不理解,不注意适用条件,往往乱代公式,乱用数据。

3.思维层面上的差异。初中物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是比较低的形象思维,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对物理问题简单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

高中物理对思维方式要求比较高,常常要用到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根本出路

要解决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就得研究初高中教材、学生,开展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笔者以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以解决“衔接”问题。

1.加强初、高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长期以来,初中物理老师不了解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高中物理教师不清楚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人为增加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困难。因此,很有必要经常组织初、高中教师的研讨交流,包括教学情况和学情分析,这样会让初、高中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中学物理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在教学中处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2.研究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及标高,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了解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了哪些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知道学生学习物理的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

3.研究学生,注重循序渐进,做好过渡工作。首先我们要明白,学生在想什么,他们爱好什么,他们有了什么知识储备,他们的心理特性怎样,思维能力达到了何种程度,他们以前是怎么学习的,他们又需要哪样的老师。只有知已知彼,才能事半功倍。

①降低起点,分散难点,放慢起始教学进度。初高中物理由于多方面存在差异,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学生来说,宜于降低起点,分散难点,放慢起始教学进度,帮助学生熟悉高中的教与学的方法,便于学生接受、掌握新概念,排除他们的畏难心理,使他们能够打牢基础,顺利步入高中物理的殿堂。

②加强直观教学,重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化,经常只考虑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从而建立物理模型。这样一来,会便使物理概念、模型很抽象,初进高中学习的学生,感到学习起来很困难,不容易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掌握物理概念,建立物理模型。

③加强基础训练,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强,分析、回答问题时逻辑性、条理性较差,学生习惯于初中的算术法解题,而不善于运用代数法解题,往往只会记死公式,对公式应用的条件,范围不太注意,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学生习惯于初中的套公式型的定向思维,我们就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去上当,由此训练学生多因素、全面地考虑问题,从而扭转他们的定向思维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和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4.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学法引导和能力的提高。解决“衔接”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和培养能力在教学中只是一种自发状态,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①精心备课,用教法促学法。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直接表现是“重教法”而“轻学法”这种意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尤其突出,在设计教法时忽视或不设计“学法”。“学法”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老师的教法,是糅合在学科知识的传授课过程中的,既传授学科内容,也潜移默化物理的学习方法。

②培养自学能力。在各种能力中,自学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主要采取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堂指导阅读的方法。老师在课前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进行自学,上课时老师让学生根据预习中的疑点提出问题,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提问,然后老师再根据提问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已基本掌握的内容就不讲或少讲,学生中存在问题较多的教材内容,老师就详讲或着重讲。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