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09:24: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
医院的各个领域中遍布了信息化技术的存在,而医院科学发展的关键之处在于第一生产力的生产者,它应该充分利用更快、更深、更广地信息技术与手法对科技资源进行整合。在医院信息发展的进程中离不开科研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它作为医院综合发展的增长点,对医院整体现代化管理和高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的科研发展离不开科研档案的存在,它不仅为医院科研活动保存了基础和真实的记录,也为科员发展的后续工作提供了历史和资源储备,对整个医院科研工作起到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1传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不够,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
在传统的科研档案管理上,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以保存纸质文件等有形态的物质为主要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存在许多不便问题。
(1)在旧的档案管理时代,多数采用的存档方式为手工操作,这不仅使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整理档案和登记目录,而且还提高了相应的工作量 [1]。如碰到相应信息改动,哪怕只是改动一个地方就会发生其他的连锁效应,随之而来的是相关地方的改动,这不仅消耗了时间而且浪费了人力。
(2)在时间的长河中,档案的资料不断聚集,其数量越来越多,这样就需要一个比较大的空间进行存储,但我们面对的事实就是没有任何单位能够提供如此大的存储空间。
(3)易虫蛀、易潮、易损、而且保存及维护成本较高。
1.2科研档案利用率不高,科研成果未得到充分的转化和应用
以往,利用手工方式进行整理、移交、立卷和归档的档案,都会产生被送往收藏间的后果。这说明以传统方法为主的档案管理模式,在翻查、统计研究等方面都会带来诸多不便,这不仅影响了信息的查阅,更给保管者带来了很多不便,这种不便明显体现在成果转化中和推广工作中[2]。对于不完善的成果转化管理制度,以及对利用科研档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广泛的宣传,致使很多优秀档案没有成功进行转化,同时由于对科研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忽视,和对科研档案工作的建设程度不够重视,最终使得信息资源没得到足够的开发,没有真正有效的利用好科研档案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面对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及扩大的今天,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应该迈向信息化管理平台,发挥信息化管理功能,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
2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优势
2.1信息化使文件的归档方式得到改善
在当今数字化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中,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医院管理人员从最初的手工操作中释放出来,充分利用信息管理和相应软件进行操作,这样不光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有效的改善工作条件。
2.2信息化有利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恰当有效的档案资料管理,并不是单从档案的归类和保管上定义的,更侧重于如何为使用者提供便利的查询、查阅服务,从而提高医院的生产时效。这需要医院在内部的局域网上,建立网络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此平台下要集科研的申报、审核、立项、检查、实施、归档、结题、推广、转化等工作于一身,在整合和共享信息资源的同时到档案管理完善工作,此平台不仅提高了科技档案的使用效率,还达到了快捷查询档案信息的目的[3]。
2.3信息化改善了科研档案管理模式
节省存储空间、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最有效的管理办法就是将档案管理模式从实体保管模式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变,这不仅保证了档案的安全可靠,还实现了档案管理工作向标准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模式的转变,更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3信息化视阈下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对策
3.1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医院领导诠释医院的现代化建设,高瞻远瞩,及时认清网络系统的建设与开发对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单位实施计算机网络开发之前,成立了以医院高层为主管理层为辅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组,从头至尾的参与网络开发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并坚决将科研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纳入整体信息管理平台中,使其成为当中最主要的部分。
3.2建章立制
制定相应的科研课题管理制度,如归档制度、保密制度、文档一体化制度、备份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查阅利用制度、操作管理制度、软件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及具体工作人员的岗位准则等,在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同时,保障医院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3.3建立科研档案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平台分为硬件和软年两种,其中硬件包括:交换设备、网络基础平台、服务器和数据存储装置;软件则由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与医院使用软件的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沟通,在了解需要后,共同将医院网络软件支撑平台建全,并随即开发。
3.4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利用,使新技术得以推广,并建立交流培训、专利申请、成果转让、发表专著、提高引用率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进而提高医院发展的综合实力。
4结语
随着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由于科研档案管理的完善有利于医院整体科研实力的增强,所以信息化建设必将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进而为医院整体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原淑霞,汪萍.浅谈档案信息化管理[J].中国病案,2007,33(10):45-46.
【关键词】大学校园 统一信息系统 重要性 建设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数字化方面,国内高校掀起了数字校园建设的,各业务部门陆续建设的教务、财务等管理系统很大地推进了网络应用进程,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如何实施有效的校园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新一代的数字校园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大学校园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
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就是学校统一组织建设的全局性信息系统,能够支撑学校各项业务的有序运转。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在整合的基础设施、数据环境、用户、权限和流程的基础上,实现信息集成,能够为用户提供集成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提供实时交流、文档管理、信息和共享的科研协作平台,为多学科交叉发展提供网络合作环境;(二)整合数据,通过业务流程的整合和优化,数据的集成,解决部门系统间的信息孤岛问题;(三)整合服务,以用户为中心组织信息资源与服务,使用户从重复性的工作输入和复杂的工作事务处理中解脱出来,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方式。
二、大学校园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的策略
(一)注重系统的顶层设计
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由于涉及的业务范围广、部门多、实施时间长,因此,迫切需要重视顶层设计,全面实施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顶层设计是从全局的视角出发,站在整体的高度,以信息化的思维,全面分析机构的各项业务,建立该机构的业务模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用户模型,并结合机构的信息化现状,进行技术架构与基础保障环境规划,进而设计出信息化总体技术方案,包括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方案。
其中信息资源规划以IEM为技术基础,我们的规划从用户服务的角度展开设计,根据教师、教学管理、学生等不同的角色,从招生、招聘到成为校友等不同的阶段出发,根据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和内部管理所涉及的各块业务,划分业务职能域,进行宏观业务服务分析,如学生综合服务、学生在校综合服务、教工综合服务等分别进行分析,建立学校信息化的业务模型、功能模型、用户模型、数据模型等,形成宏观信息资源规划。
(二)构建服务器虚拟集群环境
随着业务的扩大,数字校园中心需要的服务器数量急剧增加,个别业务在某些高峰访问时仍然显得负载过重,系统故障和恢复时间过长等等问题令管理人员每天疲于应付,通过构建服务器虚拟集群环境,采用VMware vSphere将已有的一些PC服务器,利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集中到一个VMware ESX Server 服务器群上,虚拟服务器群能够提供 Linux和Windows等多种操作系统,主要运行有Web服务、信息门户和一些业务管理系统,使用VMware VMotion实现了运行中的虚机跨完全独立的物理服务器迁移,提高了业务连续性,同时为新应用的上线提供了便利的试运行环境。
(三) 实现信息、数据和资源的整合
信息、资源和数据是整合的重点对象,各级网站对外起着高校整体形象宣传的工作,对内需要建立良好的信息、资源共享渠道和服务平台,以信息的、共享为目标,我们建设了网站群服务平台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信息聚合,建设了资源共享平台以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建设了数据集成和交换平台实现了数据整合。
1. 形成全校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
网站群服务平台是以XML为交换基础、以SOA为体系结构,Ajax为展现技术的数字内容服务平台,打破了以往主站、子站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风格不统一的传统模式,提供了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审批、整理、定位、转换、分析等一整套完善内容管理体系。例如,提供了主站、分站群之间的信息共享制度,实现了信息的重用与复用,实现门户及部门网站信息的共享共用;实现了垂直管理的多站点体系结构,通过站点维护与内容管理权限的分配,实现集群化管理等。
数字内容服务平台通过集群化的管理模式实现校级和各单位部门的信息整合,同时也提供了资源整合平台,通过全校师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教学、科研的跨学科、跨专业的交流平台。
2.实现跨部门的数据整合
数据集成和交换平台是我校进行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的一项核心实践,该项目解决了各个部门、院系的系统和数据库各自为政,数据重复冗余,各部门之间信息不一致,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数据的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平台采用基于统一的标准和松散耦合的SOA软件架构,通过Web服务(如HTTP、SMTP、SOAP和UDDI等) 提供了在不同应用之间数据交换服务。采用企业服务总线ESB作为消息架构,通过简单的标准适配器和接口,完成服务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互操作。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将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集成,通过聚合的方式将来自办公系统的通知 公告,网站群的栏目新闻,共享数据,按用户订阅的形式集中展现至门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校园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并从顶层设计、标准建设、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信息集成等几方面对高校校级统一信息平台的建设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建设集成的数据环境和资源共享平台,力求为全校师生各项活动提供个性的信息服务,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科建设 地方高校 应用型大学
从我国高校排名中可看出,地方性高校一般都处于排名的中后方。虽然这类高校排名靠后,但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却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不同于排名处于前列的一流大学,他们更注重应用型研究与服务地方经济,更侧重于基础研究的深化和转化,这也是其特点所在。然而,由于大部分地方性高校建学时间不长,没有学术成果积淀,在声誉、财力及环境建设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要使其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提高办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突显自身的建设特色,而这特色又在各地方院校的学科中得以体现,因此,夯实学科建设基础,狠抓学科建设,对实现地方高校跨越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不仅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具有自我发展基础的应用型人才,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应用水平。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是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原为北京化工学院第一分院,并入北京联合大学后,学院积极贯彻学校关于“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落实“面向大众,服务首都;应用为本,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学院建设初期,由于对学科建设认识不足。缺乏经验,对学科建设的内涵以及与其有关方面的关系也不是很清晰,因此,并未将学科建设这项系统工程放到核心地位,而是先开始着手进行“化学工程”硕士点的申报工作。由于科研水平力量薄弱,不具有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在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职称结构上也未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这样就很难显出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地位。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将学科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建设中,立足学校实际和发展的新要求来实施和推进学科建设,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高办学水平,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实现我院的全面发展。因此,我院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学科布局与定位方面、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方面、在如何提升科研水平方面进行了探索。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发展,形成了我院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服务。
一、我院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进行的探索
1.学科结构布局和方向定位
综合考虑我院历史背景和当前社会实际需求,在学科结构布局上,确定了一级学科分别是化学工程与技术、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以形成我院的学科特色,并把化学工程与技术确定为我院建设的优势和特色学科,而其建设工作的重心则放在生物化工这个二级学科方向上,以实现在该学科领域能够站在学科前沿的目标,并力争同时带动其他学科或学科群也能达到一流,为建立一流的应用性大学打好基础:二级学科药剂学确定为重点扶植和发展的学科,各学科之间相互独立、相互交叉和融合,以便形成我院的学科特色。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进行学科建设及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工作中,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实现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即以教师为主导,建一支走在学术前沿、视野开阔、服务行业的高素质团队;一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倡导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自主性、应用性和个性特色的发展,塑造学生优良的品质。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实现教师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教师人才梯队建设中。我院始终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这也是进行学科建设中自始至终都遵循的主线。对于地方性高校,我院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人才梯队建设工作。一是注重对现有教师学术能力、教学水平的培养,通过加强与外单位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选派教职工出国培训等手段来加强教师的内涵素质建设;通过激励制度、聘任制度、考核制度等手段调动教师参与学科建设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其次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基础上,注重对于学院急需学科人才的引进工作,通过引进具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与学科方向内其他教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便共同建设学科,以此形成我院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
3.重视科研项目是搞好学科建设的主要途径
进行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提升教师所在学科的科研水平,而教师科研水平的高低、研究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性、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等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师能否获得高级别的项目,能否争取到科研经费。然而。由于地方高校成立时间不长,在学术水平上与一流综合大学相比处于劣势,在争取重大课题上也是比较困难,通常存在一种“两头少”的局面,一是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等高级别项目较少,另一是科研成果积累较少的青年教师承担的项目较少。我院在并大后初期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教学阶段建设中,教师梯队包括学历、职称、学科方向都参差不齐,科研工作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性的研究工作多,国家级、省部级的项目几乎没有,学科建设处于低水平层面。为此,我院在提升科研水平、争取项目经费、促进学科建设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在经费、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教职工以充分保障,以便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科研工作;其次在特色学科、优势学科经费资助上给予政策倾斜,优先扶持校院级重点建设学科,通过重点建设学科带动一般学科或相关学科群;再者,通过设立校级、院级项目对我院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提升科研水平,积累科研成果,为申报国家级、省部级或局委办级等纵向课题做好积累准备;此外,我院每年定期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举办学科建设成果展览,表彰在学科建设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同时,进一步加强我院与外界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借鉴兄弟院校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以此,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经费,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晰学科建设理念,强化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
建设初期,对学科建设思想意识不太明晰,对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近几年来,随着北京联合大学和我院科研工作、学科建设工作及申硕工作的整体推动,我院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已将学科建设工作纳入到学院建设的重要核心地位上。学科建设是一项综合的、长期的和系统的建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使广大教师都能够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工作中,要行之有效的实现以学科建设为主线,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实现为地方经济服务等功能,就必须立足于我院现状,明晰学科建设思路,树立学科建设的思想意识,加强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的宣传工作,在全院相关管理部门、教学部门
及组织中树立主导意识、全局意识及特色意识,使全院干部和职工明晰建设思路;其次,健全管理制度,制定政策导向,充分发挥学院管理阶层在学科建设上领导和监督作用,各职能部门都要以学科建设工作为核心和重点,做一流的服务工作,提升教师参与学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以加强对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此外,还要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为学科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经济保证。
2.会聚队伍、凝练方向
我院在学科建设中学术研究队伍合力不够、研究方向不集中。虽然生物化工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有比较强的研究队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上已形成合理的梯队。但在研究方向上比较散乱,没有形成有效的团队协作机制,这样很难获得重大课题并实现创新。在学科队伍的建设方面主要抓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学科带头人。其次,是各学科方向负责人,再次,是科研骨干。带头人是整个学科的灵魂,要凭借自身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带领一批人为实现本学科的目标而工作,因而除了自身科研工作外,还要起到对外交流,对内管理的作用,以使整个团队形成合力;方向负责人则要把握好支撑学科建设的各自研究方向,确定本方向的具体研究内容,制定长短期的研究目标,积极促进研究成果的形成。最终汇集成本学科的科研特色;科研骨干是参加学科建设的基础力量。他们每个人的智慧都可能给学科建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带头人和方向负责人既要关心整个学科的发展也要关心这些骨干的个人发展,即要引导他们围绕本学科方向开展研究工作,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个人水平。在凝练方向方面,必须明确方向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研究方向的确定要依据学科的总体目标,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和科研条件以及科研队伍。方向的凝练不是一挥而就的。是逐步遴选和提炼出来的,这里凝结着每个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同时,研究方向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也要有可实施性,突出特色为方向的精髓所在。一旦方向确定,就要围绕方向,发挥科研骨干的特长。用研究成果巩固方向的权威性、稳定性。
3.学科平台建设工作需进行整体有效合理的规划,以避免配套设施存在不平衡性和相对滞后性
学科平台的搭建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物质平台建设,包括科研基地建设、环境条件建设、设备平台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图书资料配套等;另一方面,是指学科机构平台、项目研发平台及实验平台等的建设,在某一学科领域建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可对该学科各个方面起到有效的支持作用。同时为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应用价值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我院在物质平台建设过程中,物质设备方面部门或个人占有较多。利用率较低,设备投入不平衡,存在重复性购置,而缺少大型的、特殊领域且处于前沿的高水平设施,造成低水平资源的浪费和高水平设施紧缺的不平衡局面,为此,我院采取了统筹规划管理模式;在科研机构建设方面我院设置了制药工程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和测控技术研究所,其中制药工程研究所被评为校级研究所。这些研究所的主要职能是规划研究领域和主攻方向;承担科研工作;检查指导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整合科技人力资源;承担相关学术活动等组织工作,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教育和研究支撑。
关键词:科研支撑平台 科研管理平台 信息化
随着国家对医学科研的日益重视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国内医院的科研规模也随之持续扩大,科研服务平台对科研产出的直接支撑作用愈来愈重要。此外,医院科研支撑平台和管理作为医院科研、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学科发展,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和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水平以及医院整体发展等方面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因此,如何提高平台使用效率、提升平台服务质量,就成为医院科研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支撑平台和管理平台,从而更好地为科研服务,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科研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管理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医院本着“完善服务平台,支撑医学发展”的科研建设原则,根据医学科研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打造和完善科研支撑平台和管理体系方面做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规范科研管理,优化工作流程,是我院科研支撑平台和管理平台建设的显著特色。
一、科研支撑平台体系建设的探索
几年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通过整合各种资源搭建科研平台。截至目前,已经建成了针对临床、基础、服务支撑等几大平台,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科研支撑体系。
(一)临床支持
临床科研在现今的循证医学时代,是医学科学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的必经之路。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创了以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为核心,连接了生物样本库系统和随访管理系统的新型现代医学研究三联体系统,可以同时为医疗、科研、教学提供服务平台,使得医教研工作更加融为一体。实现了临床医学研究资源平台共享,也为转化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规范临床信息系统中的临床路径管理和结构化电子病历
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路径管理是兼顾医疗质量管理和效率管理的现代医疗管理重要手段。目前医院的临床路径已与医嘱系统进行了无缝整合,所有住院患者都必须进入临床路径系统,其中正式路径入径率已达90%左右,其余则进入待建路径,实现了所有病人的全覆盖。在医生使用路径下达医嘱的过程中,凡是和路径规定动作不一致的地方医生都必须解释变异原因,实现了变异轨迹实时全记录。待建路径能够忠实记录和总结少见疑难病种的临床诊疗轨迹,当患者入组达到一定规模要求时,信息系统能够辅助医生自动生成一条新的临床路径供医生试用,逐步扩充正式临床路径库。这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
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作为临床路径执行的载体,也是一个优质的数据资源库。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经建立了近千条标准化临床路径,覆盖了大部分临床科室,临床路径表单和医生工作站实现了有效衔接,逐步实现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管理。路径针对各类疾病建立的规范化治疗模式与程序,在提高诊疗质量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临床资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临床数据库。研究者可以采用一定的规则,从中快速提取所需要的临床数据,大大节省了从前通过查纸质病历或扫描病历来搜集数据所花费的时间,也减少了人为差错。
2.建立健全生物样本库质量管理系统
随着生物医药研究的飞速发展,临床样本资源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充分的认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物样本库目前共储存样本近九万份,包括组织、血浆、血清、白细胞、尿液、DNA、粪便、骨髓等十余种样本类型。根据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的《生物标本库质量达标检查手册》及《ISBER组织生物样本库自评表》,梳理了生物样本库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了质量自评,使用手机管理软件,实现了标本的采集、拍照和储存等管理过程的信息化。
3.建立随访管理系统
随访管理是对随访工作全面、系统、规范的管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随访管理系统已实现电子病历系统中的特定疾病患者自动随访,建立了门诊医生站与随访系统的集成,通过向患者发送提醒短信,实现了门诊复诊随访,随访系统集成检查检验的录入,患者检查结果直接插入随访记录单,实现了无感化随访。
以上三个系统通过信息化网络紧密连接,同一患者的各种信息资料可以自动关联、载入。在一名患者的完整就诊的过程中,也就实现了临床数据、样本数据、随访数据的完整搜集。
(二)实验支持
1.实验室科研技术共享平台
伴随着学科评估、学科排名、大学排名、高校分类、名校工程建设等政策及文件的出台和实施,地方高校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困境与挑战。虽然各级财政及主管部门加大了对高校的办学经费投入,各高校也陆续建设并运行了一批实验教学中心、重点学科(实验室);此外,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名校工程建设、服务国家特殊需要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及其它各专项建设项目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加之纵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的投入,各高校均购买了大批高精先仪器、设备,整体实力及硬软件环境得到改善。但这些条件多用于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师科研、研究生教育等方面,主动服务于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部分尚待改进与提高,如何处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特别是如何利用实验教学中心及学科建设平台提升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重要难题。
2对策与措施
我们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中心及学科建设平台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积极探索其交汇点及结合点、不断强化内涵建设,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近年来主要采取与探索了如下几方面的对策与措施。
2.1依托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现拥有山东省省级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分离技术与工程实验中心”和“分子功能与工程实验中心”高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等实验教学平台。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及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运行,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实验中心从现有本科生培养的实际办学条件出发,充分考虑了学科建设的长远规划和时代对本科生质量的需求,专业结构合理、科学定位,对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该实验中心已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结构合理、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能力较强、勇于改革创新、教学成绩突出的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队伍,建立了系统、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具有配套完善、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运行机制科学,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及示范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加强基础、注重素质、培养能力、激励创新”的原则,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探索和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实验项目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新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开拓学生学科视野。实验中心还重点选择了各学科优秀科研团队以自身专业方向为基础,设计专业综合实验项目及开放实验项目内容,并具体负责实施实验教学,这样建立的实验课不仅能充分体现各研究方向实验技术特点及其综合应用,而且将教师的科研技能与经验直接融入实验教学,这种教学与科研的密切结合既可保证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又可使学生获得更具技术综合性和实战性的科研技能训练,这种以优势专业方向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改变了以往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难于共用的弊病,实现了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互惠互利协同发展,获得了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先进、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效果,极大地减小了地方高校与名牌大学在本科生实验技术技能训练方面的差距。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效果已在毕业生就业、考研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受到用人单位和接收单位的高度赞赏。
2.2依托学科建设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烟台大学建设伊始,就把实现理工结合与学科交叉作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主要特色。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已拥有十二五山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学科”、“海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山东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较好的学科群及研究实验室,具有了充分发挥理工科多年来交叉的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学院现有生物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一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三个,可在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学、发育生物学、海洋生物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生物化工等专业招生,设有工程硕士(生物工程)和农业推广硕士(设食品加工与安全、作物、园艺、植物保护、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五个领域)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还建设有校级“水产养殖与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结合”食品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生殖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线粒体与健康衰老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平台及资源,上述学科建设平台也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1)通过开设科研训练课,全面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根据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的精神要求,我们结合学科及学院实际,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科研训练及开拓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重点培养理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能力作为重要的教改目标。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把《科研训练课》列为培养方案的组分之一,并辅以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开放实验室及自选课题进入实验室实施等诸多措施搭建科研训练平台,强化了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大学生开放实验室项目等计划。
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水平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学校及学院每年都设立多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大学生开放实验室项目等,使更多的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及创新创业实践中,通过直接参与实践锻炼提升其创新能力。
(3)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营造有利于理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
创造性成果培育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环境。我们利用自身的学科特色和优势,通过开展学术活动、扩大学术科技交流与互访,使学生扩展了专业视野,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思维,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我们不仅定期邀请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韩国木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单位的知名教授来校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及进行座谈、交流,而且已与许多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了长期的研究合作,实施与国外高校互派留学生的措施,鼓励及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
(4)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企业横向科研项目提升其实践创新能力。
探索与实践充分利用校外优势资源的产学研结合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提高学生团队意识与艰苦创业精神,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企业横向科研项目得到科技创新锻炼,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为其就业创造了技能培训及实用性研发人才的培养条件。
(5)此外,我们还采取了选派学生参加实验教学技能竞赛及各类学科竞赛等措施
整合并充分利用了学院具有的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校级品牌专业、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等资源,发挥其在提升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此处不再一一赘述。为保证上述措施及做法落到实处,学校及学院针对实验教学中心及学科建设平台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制订了一些列管理办法和措施,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通过扎实有效的师德建设活动开展,引导广大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时间用到本科教学特别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指导中;注重发挥辅导员、班级导师及专业教师的作用。
3教改实践效果
经过近年来的教改实践,我们已在依托实验教学中心及学科建设平台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践创新气氛浓厚,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室、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科研训练课、创新创业竞赛、科技文化节、学术讲座及学科竞赛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二是学生创新成果丰硕,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获得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习科技作品竞赛及创新创业成果奖励多项。此外,本科生考研率和一次就业率得到显著提高,社会反响及声誉良好。从相关院所反馈的信息显示,我院考取研究生的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得到了普遍认可,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主动联系、鼓励烟台大学本科学生报考其单位的硕士研究生;同时,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与一致好评。
4结语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实践平台 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关键因素,这对培养科技人才的大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日益成为大学的重大任务和使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而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大部分都是以班为单位,以实验课的形式进行的,所进行的实验大部分又都为验证性实验,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内容、增强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对新科学技术的掌握,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缺陷。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为了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本文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平台建设措施进行了研究。
1.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科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大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必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学习,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新的思维方法,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建立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是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逐步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1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是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在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一个国家具有超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激活和创造国家经济的新产业,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总之,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是国家发展的关节点。
1.2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所培养的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人才水平的高低。作为探究高深学问场所的大学,其本质就是创新。传统教学是以课本为基础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要求,但对满足当前社会要求学生有科技创新能力这一点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为了能够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了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创新能力,大学应该建设满足这些要求的科技创新平台。
此外,一所高校的水平,不在于环境多么优美,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质量,在于教师和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也是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2.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措施
如何建设一个好的科技创新平台,如何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一些建设措施必不可少。通过参加多年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我们认为建设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有以下几方面措施。
2.1成立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
学生由于接触专业的时间不长,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这就要求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引领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里面的老师应当具有科研经历,能够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责任心和创新能力及意识,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宽知识面,具有团队精神。能够帮助和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因材施教。高校里面的每个专业都会有科研项目的老师,每个老师可以组织几位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年轻老师组成团队,这样每个团队就可以带一批学生,每个团队里面的学生都可以在业余时间帮助老师完成科研任务,学生在助研的过程中无形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团队负责人每个星期或每个月定期跟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学生们近期学习了什么,什么方面还有问题,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等等。
2.2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场所
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纸上谈兵,学生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实际动手做出科技作品,这就要求学校提供实验场所。目前,高校实验室都是学生在上课时开放,学生上完实验课就关闭,造成了实验室资源的严重浪费,可以将实验室设置成开放性质,那样如果学生有什么新想法、新思路就可以在实验室里面完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单独建立创新实验室,创新实验室里面配备电脑、操作台、测试仪器、焊接仪器等。创新实验室要以学生创新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为重点,着重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通过创新实验室这个平台能够创作出优秀的科技作品,为他们将来能够成为优秀的科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3与平常学习相结合
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光靠设计作品,要与平时所学的理论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科技作品制作、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等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各个方面在上课时传授给学生。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中加入科技创新内容,使得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平常教学的方方面面。
2.4多参加竞赛
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和省里的各种科技创新大赛,学生通过多参加竞赛才能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活动的能力;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竞赛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不仅如此,有些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竞赛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2.5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基金支持
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是学生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保障,要以公正、公平、公开为原则,以高效率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的科技成果为基准。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奖惩合理,对认真研究、积极参与、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抄袭他人作品,有违科技创新精神的人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
在有完善制度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顺利开展,学校应给予适当的基金支持。
科技创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培养科技人才的大学应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期间,努力培养出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对科技创新平台进行建设。本文通过描述成立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场所、与平常学习相结合、多参加竞赛,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基金支持等几方面措施提出了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思路。这对每所高校培养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鲁宁等.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3):117-120.
[2]毕开凤.论当代大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激发与培养[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4(1):36-65.
[3]王正勇,孙建林,张生果.电子创新实验室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4):105.
[关键词]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212-01
1 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概述
党校信息化建设是指教学科研工作、组织人事工作等党校建设工作设备和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近期的党校信息化建设目标主要在远程教学、校园网络、数字图书馆三方面。远程教学网可以远程传递教学信息,使学员既能在教室上课,也可以在学员宿舍和办公室通过校园网学习工作。数字图书馆则主要用来资源共享、传递和查询信息,里面包含一个巨大的网络信息库,信息库的内容既可以在党校的有线网络上传递,又可以在远程教学卫星的无线网络上发送,再通过校园网络传达给学员。
2 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党校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公效率
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网络,得到更为包容万象的信息内容,并且使这些信息为自己的教学方案锦上添花,让自己的教学方案既能传达原有的知识,又能旁征博引更加吸引学员。而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更是可以借助网络情境和虚拟现实的功能,将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能调动起学员的积极性,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党校信息化建设可以搭建更好的科研平台,为科研力量的积攒奠定基础
当前是信息化时代,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须借助于各种信息科技,而这些信息科技可以给我们提供虚拟现实、网络协同、资源共享等多项功能,利用这些功能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各种前沿理论、新兴科技,并且切实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这些都使得我们的科研平台变得更为先进,提升了科研力量。[1]
3 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环境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中,硬件建设是很重要的,毕竟如果没有那些网络硬件、计算机设备、打印设备,信息化根本无从建设,因此基层党校对此非常重视,可以花成千上万的钱去购置这些硬件配置,事实也证明,我国的基层党校硬件设施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在重视硬件平台建设的同时却忽视了软环境的建设,一方面现在的基层党校中,基本没有可以开发应用软件的人才,只是打通了连接Internet的关口,网上自己的内容非常少;另一方面在对硬件设施的使用上面,没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的误区,无法保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整个环境的维护同步发展,出现了硬件资源闲置、资源利用效率低等情况。
(2)上级党校和基层党校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基层党校的信息化建设从目前来看,并没有得到上级党校的指导和支持,都是各自建设自己的,在建设中,也是从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解决问题,因此往往与上级党校的数据格式存在出入,造成了党校内部信息孤岛现象。上级党校和基层党校信息无法相互沟通、资源共享不到位的局面,严重阻碍了信息化建设和各党校之间的信息交流,特别是对于基层党校来说,就得不到上级党校的帮助和扶持了。
(3)信息技术人员理论水平低、动手能力差
第一,现在的基层党校的信息技术人员都是由原来的电教部门人员组建起来的,最多是引进了个别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而即便有了这些人才,整体上来说信息技术人员还是水平偏低、动手能力比较弱的;第二,基层党校人员流动性不高,基本很长时间内都是固定的,而且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受机构编制的影响,在党校里面的人很难出去进行交流,而在外面的人又无法随便进入党校,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党校想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实属不易。而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日新月异的新事物,时时需要新的人才和技术的加入,才能确保建设的成功,因此,基层党校中信息技术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脚步。[3]
4 加强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1)转变观念,重视信息化建设
基层党校的信息化建设想要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地方是需要观念上的重视和创新。即便现在党校中已经普及了网络的使用,但是依然有一些领导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认为在这件事上花费大量的金钱也不会得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有些基层党校中还是会采用一些传统的办法在教学,这种行为严重制约了基层党校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基层党校必须转变观念,在思想上确立信息化建设对党校发展的重要性,各级党校都需要推出一位负责此项建设的责任人,制定好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在党校建设规划里,信息化建设也应该成为重要目标之一,将信息化建设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下去,只有这样,基层党校的教学工作才能更好的发展并且与时俱进。
(2)干部教育培资源整合信息化
在之前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中,我们就发现了,当前党校中上级与下级之间有信息孤岛的现象,那么只有切实整合好教育培训资源,才能有效提高党校的教育水平和上下联动的效率。既然是信息化建设,就要发挥好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强基层党校跟上级党校的联系,充分实现资源的共享,以便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所以,基层党校在信息化建设中,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还要跟上级党校有更多的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全局意识、责任意识等是非常重要的,树立好这些观念,才能有效整合干部培训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升党校人员的信息素质
人才是信息化技术能够发展的关键,而基层党校中最最缺乏的就是信息技术人才,因此要重视党校人才培养,才能做好基层党校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人才的培养:一是提高基层党校学员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激励他们更多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同时给他们提供多种机会去学习,可以利用一些激励政策,给他们提高自己能力的动力;二是做好基层党校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三是引进计算机人才,如果目前的人才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那么引进外面的人才就是必须的,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科技技术,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才能为党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储备更多力量。[2]
5 总结
过去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对基层党校的教学水平等各方面发展都有很大的裨益,在新时期,我们更需要谋划全局,统筹发展,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基层党校建设,使我党的各方面水平得到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马清香.关于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市场论坛,2013,(03):9-11.
【关键词】数字教学资源;激励机制;教学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8-0059-03
一 引言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提升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在目前各高校中,校园网硬件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善的基础上,推动教学信息化成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各高校都在加大力度推进以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为基础的教学信息化的实施。從各高校建设情况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形式虽有不同,有的直接采用如Blackboard等商业教学平台,有的以开源网络教学平台如Moodle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需求开发,有的则根据学校实际实施自主开发。自主研发的好处是可以将学校的办学宗旨、改革目标和教学理念融入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中。绝大多数高校都拥有了一套,甚至是多套网络教学平台。但從各校的实际使用情况看,存在最明显的问题是数字教学资源不足。主要是由于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校更重视科研工作,教师无论是职务晋升,各种奖励评比都以论文和课题为依据。因此,在大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從事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成为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二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在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字教学资源是教学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是保证和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的关键。缺乏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已经成为制约高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瓶颈。当前的状况是,大部分高校的数字教学资源处于,一是分散,如“精品课程”网站,各学科教学网站等,资源单一,而这些网站多数是申请项目时建设的,项目完成后就缺少更新的动力,结果是更新不及时,资源“老化”;二是数量有限,由于教师主要精力更多的是倾向科研工作,使数字教学资源建设进度缓慢,特别是优质的、自主的数字教学资源数量有限。网络教育资源的质量和应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发展网络教育的核心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网络只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对信息资源的学习、交互、共享才是人们使用网络的目的。
2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需要坚持不懈的工作,既要有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又要能够從教学内容角度、实用性角度、技术角度等考虑如何选择和建设资源。因此,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不仅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就各高校现有的状况看,还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1)观念上不够重视。对于信息化教学工作,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组织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等项目予以大力推动。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是有些教师由于已经非常熟悉自己的课程教学过程,教材、课件年年都用,并不需要花费太大经历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要其花费更大精力去信息化改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信息化教学也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因此,在部分教师中,在其观念上还存在不重视不积极的情况。(2)现行管理体制需要改革完善。就各高校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现有的各项制度看,不论是职务晋升,各种奖励等都以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的多少为依据,教师也就更加重视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则以完成的教学时数为依据,对于是否进行了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改革则很少体现。网(3)部分教师存在技术障碍。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内容要满足教学的有关属性,符合教育教学资源的有关标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对象,有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传递正确的教学内容,支持教师的教学,提供学习工具,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监控。就其资源类型来说,主要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文档等,在很好地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的同时,还要满足数字资源建设中资源格式、大小、质量等要求,根据需要有的要有很好的互动性,有的要新颖、美观、有吸引力等等,这些都需要资源的制作者(主要是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等技术能力才能完成。很显然有的教师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也就严重影响了其投身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4)学校的自主性资源较少,对于有针对性的本校资源含量就更少。要很好的实现信息化教学,数字教学资源量的多少是关键。但由于制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又质量优良的数字教学资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有的教师就到互联网上下载共享资源,这样的资源由于缺少教学的针对性和个性化,作为参考资源还是可以的,但要根据学校教学的具体情况,即老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则很难更好地满足需要。研究制定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就十分重要。
三 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是推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信息化的可行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