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8篇

时间:2023-07-25 09:24: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文化产业;内生动力;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迎来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制定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划和措施,形成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文化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已然形成。但是我们也发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时间还不长,普遍存在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等矛盾和问题。到“十二五”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要实现“倍增计划”和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目标,激发文化产业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文化产业只有通过释放自身的强大内生动力获能,才能解决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真正实现文化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一、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分析

一个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的外在推动力,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政府大力扶持和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本质推动力仍在于产业自身的内在动力。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看,产业发展最重要、最持久的支撑,来自这一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其一,文化产业自身内在的发展需求和市场化运行机制是促进其发展的强大的内生动力。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文化产业内生式发展决定文化企业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在市场竞争中独立生存。文化产品和服务只有在与其他文化企业产品比较中取胜,并依靠成功有效的市场运营手段和方式才能够具有市场竞争力。因此,文化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市场需求、资金情况和科学有效的管理及决策机制,是决定其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内在关键因素,而这些都是仅靠政策支持无法达到的。

其二,在文化经济时代,创新在时尚变化和观念更新中引领者人们文化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创新是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服务,给传统文化产业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出了新的文化活力。因此,只有依托原创的创新和独特的创意文化产品才会具有真正的文化价值,更具特色和魅力。

其三,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文化与科技融合已成为全球新趋势,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兴业态日益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核心支柱产业,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正在对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催生文化新业态,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文化内容的创造已经大规模地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使得文化内容在技术形态中获得完美的实现。因此,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构成中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发展是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动力。

二、提高文化产业内生式发展动力的对策

(一)以机制创新释放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较长时期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政府主导和政策推动,也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产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必要的,但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未来的文化产业发展只有依靠市场自身的拉动作用才能使自身强大起来,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为此,首先要发挥市场的内生动力作用,强化市场对文化资源的配置能力,从以往行政性区域性的文化资源配置方式和机制,向借助市场进行文化资源配置转变。其次,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推进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战略重组,进行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也是释放其内在发展动力的重要方面。再次,在吸引国有大型企业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应积极引导民间蕴藏社会资源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降低文化产业准入门槛,将潜藏于民间的资本力量、创业激情和聪明才智解放出来,激发社会对文化产业发展强大的推动力量,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 激活文化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文化产业必须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才能保持文化企业的竞争优势。传统文化业态正在与当代科技的融合中得到不断提升。出版、影视制作、报业传媒、演出会展业等传统文化行业,通过与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结合,为传统业态的发展激发出无限的活力。在文化内容的创新上,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简单的复制和包装,而是注重将文化资源与现代文化结合,加入创新与想象,使文化资源符合时代文化需求,焕发出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实现对文化资源的再生利用和延续发展。例如,上海世博会的动态数字版《清明上河图》利用现代数字高新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再创造,为这幅名画赋予了新的文化生命和魅力。因此,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攻关,提升技术与艺术、市场对接能力是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

(三)激发文化市场的消费需求动力,扩大文化消费

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首先,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符合时代需要和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只有赋予产品真正的创意才可能吸引文化消费,才能激发出市场的消费活力。其次,注重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融入现代文化尤其是时尚文化元素,以切合当下文化消费需要。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以创意为源头、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扩大文化消费,对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不断拓展新的消费空间,文化消费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作用才能更好的激发出来。

总之,当前正值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文化产业要乘势发展,做强做大,内生动力至关重要。通过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等问题,融合文化与科技,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激发和释放文化产业的内生动力,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管宁.最大限度激发文化产业内生动力[N].福建日报,2011,12.

篇2

【关键词】房管部门;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房地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管理中新生事不断涌现, 管理服务要求不断提高。房管部门应与时俱进,以转变信息化管理观念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服务发展为理念,不断满足时代所赋予的新要求。

一、观念的转变

虽然房地产行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意识与金融、电信等行业相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有一定差距,然而关于信息化的话题已经不再是用不用的问题,而是如何选用的问题了。以前,讲的最多的就是信息化是什么,能带来什么好处。而现在讲的是,信息化建什么,怎么建。房管部门对此都有深刻而准确的认识。并且,在信息化过程中,房管部门从软件的开发、信息化的引入是软件公司单方责任的错误认识,过渡到积极配合软件方共同努力开发出既符合国家管理部门提出的共性化要求,又满足特定的个性要求的产品,合作与共赢的理念越来越充分的体现。

二、技术的进步

随着老百姓、房地产开发企业等服务对象的要求提升,以及为应对不断涌现新生事务,短短几年,房地产行业管理的信息化已经从初级的无纸化办公,发展到“以图管房”,以及现阶段的面向全行业的“数字房产”,为“数字城市”服务。每个发展阶段均是技术进步推动的结果,并且各有其技术特点:

1、无纸化办公:将办公自动化(OA)引入房产管理。无纸化办公不仅简化了业务流程、提升了办事效率、节约了成本,更为后续数据的存储、利用、更新提供了方便,为房地产管理信息化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以图管房:将GIS图形空间技术应用到房地产管理。房屋的特定空间地理位置属性通过GIS融入到房地产管理中后,房地产管理不再只是纯文本的,而是辅以测绘的分层分户图、楼盘表进行业务的图上办理,地图上的定位、查询、空间分析,为业务提供更准确、直观的支持,同时更强大的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

3、数字房产:基于网络技术、GIS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通过综合应用平台集成房地产管理中的各个子系统,实现房地产大系统的统一管理。各子系统权限的统一管理、数据库的统一规划、新的子系统的快速搭建、子系统中新增业务、查询、统计等功能的快速配置等等,完全基于该平台统一的底层架构,真正实现各业务系统的统一管理、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极大的扩展性、并大大提升了管理的便捷性,为跨行业的数据共享实现“数字城市”提供必要的准备。

三、发展趋势

房地产行业管理也因技术变化而发生变革,尽管我们不能完全预见每一个变化,但是仍有一些趋势越来越明显:

1、房地产管理将进一步推进网上服务能力。用户能够方便的从网上获取数据服务,甚至可以自我服务,比如可以直接通过WebGIS技术和网上银行随时随地进行物业维修基金的查询、缴交。

2、无线网络技术将大力推动房地产管理的信息服务及运用。因无线设备具有不受地域环境的限制、便携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无线设备的快速普及为房地产信息通过无线技术提供给用户创造了条件。

3、房地产管理服务要求全国联网。跨区域房产交易已经不再新鲜,炒房团的足迹业已遍布全国各地,国家住建部大力推动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将实现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的统一管理和相互查询,为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数据的使用价值,提升行业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手段。

4、行业关联性增强,房产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地位越来越重要。房地产信息系统的建设充分集成了房产要素相关的数据,并与城市GIS数据建立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这使房产信息数据为相关管理部门如财政、银行、工商、民政、公安等提供服务变成可能。

四、海宁市房地产管理处信息化探索和实践

海宁市房地产管理处成立于1984年2月,主要承担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房地产行业、物业行业的监督管理职能。一直以来,紧紧跟随行业发展的趋势,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以解决时代赋予房管事业的新要求为导向,不断探索和实践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行业管理的前列:

1、以海宁市房产综合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房产GIS)支撑,推进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工作。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房地产市场的日益繁荣,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原有的软件,因房屋的坐落具有模糊、易变、不精确的特点,难以从根本上杜绝重复发证、遗漏查封等现象的发生。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管理风险,提升服务质量,于2005年9月建成 “测绘数字化、信息电子化、管理网络化、成果社会化”的智能型综合办公系统。系统通过“房产地理信息系统图”与“房屋分层分户图”、电子扫描文件数据、产权属性数据建立关联,使业务情况能动态地在图形上得到反映,实现“图、数、档”三位一体。通过检查业务约束关系,建立预警功能。系统的建成不仅使房屋登记从事后管理转为事前管理、确保房产办证的准确、高效,而且能为城市规划、旧城改造、道路拓宽等决策,提供最详实的数据支持,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以海宁房管网(透明售房)为核心,做好房地产行业管理工作。

2009年初,海宁市规划建设局(主管局)内部行政职能调整,房地产行业管理的行政职能全部委托给海宁市房地产管理处。海宁房管网(省略)经改版升级,于2010年8月1日正式对外运行。海宁房管网开通不仅是遏制房地产开发企业捂盘惜售、囤积房源的积极举措,而且有效提高房地产行业的管理水平。其主要特色如下:从业主体管理版块功能通过对身份证号码的唯一性检查实现了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动态管理,推进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工作;预售项目信息管理版块通过读取房产测绘备案数据,建立申请预售许可的楼盘表,从而实现楼盘表基本单元、面积、规划用途与房产测绘、规划的一致性,保障购房人利益,通过自动生成预售许可面积减少预售许可审核的工作量;透明售房、网上备案版块通过商品房销售的网上开盘、预定、签约、打印、备案,来实现管理部门对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动态监管,保障取得预售许可证后十个工作日内, 必须明码标价,公开销售等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到实处,并与房产GIS数据实现无缝集成,为房屋登记提供数据,实现数据共享。

3、推进海宁房产业务网上申报系统建设,开创房屋登记新模式。

2008年7月《房屋登记办法》实施后,新增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预购商品房设定抵押权预告登记、更正登记等登记类型,业务剧增、房屋登记人员超负荷工作,主要精力消耗在数据录入上,还容易出现数据偏差,办理办结时间相对较长。为缩短办事, 提升服务质量,开创房屋登记新模式,完成海宁房产业务网上申报系统建设。开发商、银行可在外网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办理开发商初始登记、预告登记、抵押登记的网上申请、预受理等一系列工作。相关业务科室与受理窗口通过系统对开发商、银行及其他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进行接收与审核。

4、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推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目前按嘉兴市住房保障局统一布署,积极推进个人住房系统建设,通过调整现有的房产GIS、海宁透明售网,建立个人住房信息的导出、维护平台,实现对个人住房信息数据的动态管理。

5、测绘先行,实现数据共享。

测绘管理是房地产管理的基础组成部分,通过对Auto CAD二次开发建设完成测绘成果管理系统,于2005年投入使用,并不断升级完善。系统实现房产分层分户图快速绘制、房屋面积计算、分摊及报表生成,并为其他子系统提供了数据基础数据,通过数据接口进行转换、更新,使其在房产GIS、海宁房管网、海宁网上申报系统、维修基金管理等系统中利用并保持同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提升了管理的便捷性。

五、房地产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几点粗浅经验

篇3

关键词:“互联网+”; 螺蛳粉 ;产业化

一、前言

2015年3月5日,总理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4日签批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推动了“互联网+”战略与各领域相互融合,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本文以柳州市地方特色食品螺蛳粉为例,对柳州市地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了其他地区螺蛳粉相关资料,了解螺蛳粉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其结合“互联网+”战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掘成为地区新经济增长点的潜力,为地区特色食品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二、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现状

1.螺蛳粉产业国内发展初具规模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螺蛳粉迅速走红,柳州螺蛳粉在全国的门店迅速增长,据统计,2016年全国的螺蛳粉门店有5000家,全国一年的营业额达50亿元,带动就业人员5万余人。近几年,螺蛳粉行业迎来新的发展良机,门店的销售额增长迅速,其中作为柳州市“螺蛳粉进京项目形象店的“螺师傅柳州螺蛳粉”门店”,自2011年开张以来,生意火爆。截至2016年,“螺师傅柳州螺蛳粉”品牌店已在长沙、广州、深圳建成,其连锁规模已达15家,每家店年均收入约400百万元。

2.螺蛳粉企业积极拓宽国内外市场

目前,柳州螺蛳粉品牌企业已在北京繁华地带开设螺蛳粉门店20余家,并先后进驻上海、广州等城市及港澳台地区,甚至打入国外市场,进驻美国、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门店数量增长迅速。如柳州市螺状元食品有限公司螺蛳粉体验店于2017年3月18日在在美国纽约法拉盛美食广场、纽约布鲁克林的Sunset Park相继开业,吸引很多当地华人前来品尝,颇受欢迎。同时,生产螺蛳粉的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交易会、博览会,把作为柳州市名片的螺蛳粉向全球推广,拓宽螺蛳粉行销之路;2016年柳州螺蛳粉企业在广交会上签约额达2000 万元,第 94 届成都全国糖酒交易会、第十一届东亚国际食品交易博览会参展的柳州螺蛳粉企业又收获了 2300 多万元的订单;其中,来自山东、辽宁、黑龙江等多个地区的近20个商家与柳州市螺蛳粉企业有合作意向。

3.“互联网+”促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预包装快速发展

消费者对于螺蛳粉的青睐,为螺蛳粉预包装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市场。据统计,螺蛳粉生产厂家从2014年底的1家发展到2017年的76家;截至2016年底,螺蛳粉预包装的品牌已有300余个。网店数量从2015年的1500多家发展到2016年5000多家;网店日销售量从6万多袋增加到20多万袋;与此同时,螺蛳粉预包装市场迅速壮大,其中2015年销售额为5亿多元,2016年销售额已增长至15多亿元。(见表1)

4.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园促进产业发展

柳州螺蛳粉产业园于2016年1月26日在洛维工业园区揭牌开园,柳州螺蛳粉产业开启新的里程,进入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阶段。截止2017年3月,已有10家企业入驻产业园,总投资额将达1.8亿元,其中超过5000万2家,超过1000万4家,超过500万1家,超过100万3家,重点培育示范性龙头企业4家。产业园的建立,能实现产业资源共享,形成集聚化效应;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便于集中监管,对螺蛳粉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促进作用。

5.“互网+”为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提供网络平台,开拓网上市场

自实施 “互联网+”战略以来,当地政府以“互联网+螺蛳粉”为核心,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打造“电商柳州”的项目。柳州螺蛳粉通过京东以及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特色中国、聚划算等网络渠道进行销售,与这些平台项目亲密互动,赢得广大网名的喜爱,成为“网红美食”。2015年,柳州先后推动阿里巴巴带、淘宝・柳州特色馆、京东・柳州特产馆、苏宁・柳州特色馆的建设, 60余家螺蛳粉企业入驻产业带,200余家企业入驻三个特色馆,初步形成螺蛳粉产业“网上集聚区”。“一带三馆”的建立,拓宽了螺蛳粉的网上市场,提高了螺蛳粉的知名度,据统计,2014年柳州邮政快递出港量为200多万件,而2015年达到1600多万件,其中,80%的出港快递是螺蛳粉。

三、广西柳州螺蛳粉在“互联网+”背景下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1.“互联网+螺蛳粉”发展模式过于单一

在“互联网+”战略的助推下,线上预包装螺蛳粉销售火爆。然而,只有生产螺蛳粉预包装和少数经济雄厚的螺蛳粉企业参与线上销售;部分螺蛳粉企业仍忽视预包装螺蛳粉的火爆市场,只专注于发展传统的堂食门店销售模式,发展模式单一。同时,参与线上销售的企业局限于与京东、淘宝、天猫等电商合作,而忽略了其他成本更加低廉的互联网营销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平台。柳州螺蛳粉借助“互联网+”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螺蛳粉预包装产业,而这个新产业的“互联网+”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

2.“互联网+螺蛳粉”产业基础设施短板的瓶颈作用日渐显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础设施的硬件及软件的建设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速度、流量资费等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建设升级,中国互联网平均下载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硬件设施的缺乏严重阻碍了“互联网+螺蛳粉”信息的传播;二是缺乏互联网大数据开放、分享的政策与机制,大数据已经成为战略性资源,是互联网软性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的生产、研究和应用企业间各自为战,不能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优势。

3.门店螺蛳粉价格参差不齐,网上销售出现无序竞争现象

价格因素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随着人们互联网搜索能力的提升,消费者可以轻松地通过反复对比了解到价格的最低点。通过调查,截止2017年1月,螺蛳粉预包装网络售价每袋6-10元,相较于2015年螺蛳粉预包装网络售价每袋10-13元,售价低于正常定价水平,严重危害到螺蛳粉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螺蛳粉门店已经开遍全国各地,但价格却参差不齐。据不完全统计,临近广西的省市螺蛳粉价格与广西相近,在7元左右。例如,云南昆明、湖南湘潭螺蛳粉价格在7元左右,湖北武汉螺蛳粉的价格在8元左右;沿海地区与北方地区,价格稍高,在10-30元不等。例如,海南、杭州、螺蛳粉价格在15-20元不等,西安螺蛳粉价格在13-20元不等,石家庄螺蛳粉价格在20元左右,北京螺蛳粉价格在15-30不等,大连螺蛳粉价格在17元左右。(见表2)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螺蛳粉已然成为网络销售平台的热销产品,但销售价格却得不到合理的监管,有些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相互拼价,甚至亏本销售,严重影响了螺蛳粉产业的有序发展。截止2017年1月6日,柳州市商务委员会通过对淘宝网柳州螺蛳粉销量和价格监测,结果显示,销售中价格在10元以下的占网上螺蛳粉销售品牌的72%,价格在8元以下的占网上螺蛳粉销售品牌的54%。

4.线上龙头企业少,品牌意识薄弱

通过调查发现,截至2016年12月31日,柳州获得许可生产的预包装螺蛳粉生产企业将近70家,其中龙头企业只有广西味之坊餐饮投资管理公司、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广西螺状元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龙头企业少。其次,交易双方更注重商品的价格,数量等,忽略了品牌的重要性,品牌意识淡薄。一个产业如果缺乏品牌,那么它的附加值就低,销售也会受到阻碍,同时也会影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市场竞争力。

5.网络销售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2016年5月柳州市强制实施《柳州螺蛳粉地方标准》,对螺蛳粉的用料、生产过程和包装制定了统一的标准,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螺蛳粉企业各自为营,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生产,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行业乱象。但是,部分商家仍存侥幸心理,为节约成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忽视卫生问题,生产环境、设备简陋,造成产品菌落总数超标。如2016年9月广西食药监管局的第57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广西海瑞奇隆购物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的标称广西美哆哆食品生产有限公司生产的怀螺香螺蛳粉,菌落总数(粉块)检出值为71000CFU/g,超过标准规定67000CFU/g;菌落总数(粉块和调料)检出值为180000CFU/g,超过标准规定150000CFU/g。

四、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1.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柳州螺蛳粉产业,不仅要加强与京东、淘宝、天猫等电商的合作,还要拓宽其他互联网平台,如微博、微信、论坛等。第一,要借助合适的网络平台,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相应的广告;第二,要利用互联网加强与消费者的交流,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消费者忠诚度,从而赢得潜在的消费者。[ ]如,螺蛳粉先生被誉为“北京最好吃的螺蛳粉”,不仅开了淘宝店,还注册了微博公众号,将微博作为宣传店铺的载体,并在微博上积极与消费者互动。螺蛳粉先生创造了13天销售1万碗的奇迹,其中80%的顾客都是从微博上了解到并购买的。

2.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推动“互联网+螺蛳粉”新经济增长点发展

我国拥有庞大的“互联网+”市场和积极的“互联网+”配套政策,各个领域面临着融合升级的机遇,要让“互联网+螺蛳粉”成为新的引擎引领地区经济增长,就应该从互联网基础设施开始着手。以互联网的基础建设为切入点,兼顾市场各方的实际需求,逐步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与标准,以点带面,改善网络进入市场“最后100米”的重要问题,进一步扩大“互联网+螺蛳粉”在市场中的影响,为“互联网+螺蛳粉”行业在推广、宣传、销售、售后多个环节提供有力的保障。

3.合理运用价格策略

企业在进行网络销售时,可以运用适当的价格策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但也不能为了销量而盲目压低产品的价格。(一)企业可以通过更换先进生产设备,进行科学化管理和降低原材料消耗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还可以建立原料供应、产品加工、包装、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企业为一体的螺蛳粉产业园,这既能扩大螺蛳粉产业的生产规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又能有效减少生产成本的支出;(二)企业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其他渠道的售价后,再制定合理的线上销售价格,采取成本定价法和心理定价法相结合的技巧,可以在市场调研同类企业商品售价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企业成本定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不但可以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传播力赢得一个较好的市场口碑,还起到了推广宣传作用。

4.打造螺蛳粉品牌营销模式

针对螺蛳粉实体店销售,柳州市政府提出 “百城千店工程”扶持政策,支持螺蛳粉相关企业开展品牌连锁经营,为企业品牌连锁经营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政策扶持,从而提高柳州螺蛳粉品牌的竞争力。

针对螺蛳粉预包装线上销售,企业可以运用互联网建立品牌营销,互联网上交易双方不是面对面的,交易建立在买家对卖家信任的基础上,企业要想让消费者信赖,企业可以通过保证产品质量,诚信经营,完善物流运输等方面来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一是保证产品质量,如果企业销售质量不好的商品,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企业的负面信息也将会快速的传播,最终导致企业严重亏损;二是诚信经营,企业应该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弄虚作假,虚假信息,诚信合法经营,从而获得良好的信誉;三是完善物流的配送,物流的配送是否完善严重影响到网络商家经营的持续发展,企业应该设立物流的监测跟踪系统,可以让消费者方便上网查询商品的配送情况,保障商品配送的透明性,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配置自己的物流系统。

5.加强行业食品安全的监管

加强螺蛳粉行业食品安全的监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日常监管长效机制。监管部门对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全方位、透明监管,定期、不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检,建立日常监管长效机制,防止出现“大风刮过了无痕”的一次性监管现象。二是搭建互联网信息监管平台。建立覆盖全市范围的食品药品信息资源数据库、行政监督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将企业、监管部门、群众三者联合起来,推动食药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全民监管。三是加强企业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向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强化从业人员的主体责任意识,让企业经营者明白产品质量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参考文献:

[1]徐争荣. “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的创新与机遇分析[J]. 互联网天地, 2015(5):5-9.

[2]谷鹏来. 以全新的营销面对全新的竞争[J]. 企业家天地, 2006(9):186-187.

[3]徐威 赵莉琴. 如何应对销售渠道中的产品价格波动[J]. 商场现代化, 2006(26):16-17.

篇4

关键词:物流产业;多元线性回归法;发展趋势预测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9-0124-02

贵州省作为中国西南重要的能源和资源省份,更需要积极抓住经济发展对物流迅速发展的重要性这一契机,制定出符合贵州物流产业发展的规划,快速提高贵州物流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贵州经济既好又快的发展。科学准确的物流产业预测是合理制定贵州省物流发展规划的基础,它在贵州省未来的发展定位、发展规划以及地区物流发展战略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在目前研究贵州的物流理论中,有李玉娟通过定性的方法,分析了贵州省物流产业滞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赵一勤通过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物流标准体系建设之间的差距基础上,结合贵州省地区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物流产业发展的实际,对比分析法给出了贵州物流标准体系的框架;丁天麟结合2011-2016年贵州省GDP总量预测,建立了一元回归方程,运用了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说明了贵州省未来几年的物流需求增长趋势。在以上研究基础之上,本文通过SPSS指标筛选,并分析指标进行模型的意义,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贵州省未来年物流产业发展趋势。

1 物流产业影响因素指标筛选

影响物流产业的因素很多,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收集到的资料从我国相关的经济因素里筛选出了物流产业的影响因素及指标,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由于物流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中仓储及邮电业的货运、交通运输和仓储部分,所以本文选用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来替代物流产业。所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的代表符号为,第三产业增加值、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公路货物周转量、铁路货物周转量、国家铁路货运量、快递量的代表符号分别为X1,X2,X3,X4,X5,X6,X7,X8,X9。

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及共线性分析,通过指标的多次筛选计算,从数据分析上,最终筛选出的影响因素是,即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货运量和快递量。

从指标逻辑上看,一方面物流产业只属于第三产业中的一部分,它包含于第三产业,而批发和零售业是直接影响物流产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是间接影响物流产业,以至于在上面指标筛选中虽然与物流产业都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但最终却是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成了影响物流产业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物流服务因素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物流企业服务水平和物流基础设施水平两个方面。本文选取的货物周转量、货运量、铁路货物周量、公路货物周转量等这些指标都是衡量贵州省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的指标。但货运量指标是反映运输业为人民生活服务和国民经济的数量指标,也是制定和检查运输生产计划、研究运输发展规模和速度的重要指标。所以在本文定量分析的最终选取中,货运量成了主要影响贵州省物流产业发展的指标之一,其余指标成了排除变量。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是可以用于衡量一个地方信息化程度的,物流产业是现代物流中的重要一环,物流产业发与展越完善,信息化程度会越高,即住宿和餐饮业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影响较大。

2 预测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表4所示。

表2显示了复相关系数R=1.000,可决系数R2=0.999,R2越接近于1,说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较好;表3显示了方差分析结果,检验统计量F=1 871.999,P=0.000

得到拟合模型如下:

■=-276.881+0.020X1+0.153X2-0.626X3

从以上几个表说明了回归模型通过了拟合优度检验、显著性检验和回归系数检验,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合理可以用于预测。

3 结果分析

从以上指标的筛选,知道了目前贵州省物流产业还比较滞后的原因。对此,本文针对以上及贵州省目前特点对贵州省发展物流产业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①加快物流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信息系统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仓储基础设施建设等。

②建设具有大规模的物流园区。根据贵州省目前的状况来看,贵州省的物流产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③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目前贵州省还没有比较大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这影响着物流产业的大力发展,信息化程度也不够高。

④统一物流产业的相关标准。现代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要想发展的好,必须的建立一定的标准与社会接轨。

⑤物流人才需要大力培养。物流人才时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贵州的高校中专门开始物流课程的不多。

4 总 结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对贵州省物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所以,首先通过大量文献分析了解物流产业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对物流产业影响因素运用SPSS进行多次筛选,最终筛选出了影响物流产业的几个主要因素货运量合计、快递量合计、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最后,利用SPSS建立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分析,最终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对贵州省的物流产业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预测。

在指标选取和预测的基础上,本文还作了进一步的结果分析。并通过与全国水平比较的差距,为贵州省未来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合理的对策,以解决目前贵州省物流产业所面临的难题。虽然此方法在预测物流产业发展趋势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对于贵州省制定相应发展规划、新定位等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f

参考文献:

[1] 谢振东,章威.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设计与实现[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篇5

总体而言,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非常迅速,同时也获得了喜人的成就。然而我国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1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情况

1.1.1软件产业的实力较弱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软件产业的实力较弱,整体规模较小。根据2002年的统计数,我国的软件业产业总额在全球软件业总额中的比例仅为2%。对于我国的软件产业而言,把握关键技术、集中优势力量进行发展和突破势在必行。我国的管理类软件企业经历了财务软件、ERP软件、管理类软件3次转型。当前很多管理软件企业着力进行云管理软件的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

1.1.2软件产业发展速度较快

尽管我国软件产业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很快。我国的软件与系统集成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4000家。经过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国内IT服务外包市场增长迅速,使软件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很快,IT市场的规模在2009年仅为107亿美元,而到2010年就已经突破了13%的增长率,达到了120亿美元。到2014年我国的IT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200亿美元。

1.1.3培养了一大批软件技术人才

我国软件开发的质量不断提高,离不开大批的软件技术人才。本科生、研究生在软件工作人员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推动了软件开发质量的提高,保障了软件产业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

1.2计算机软件技术存在的问题

1.2.1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面临人才结构性矛盾

高层次的科研人才对软件技术的研发有着引领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的软件行业从业人员都属于基础性技术人员和基础程序开发人员,这也是我国的软件行业难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语言也成为了影响我国计算机软件行业发展的一个问题,相对于英语国家而言,我国不具有语言优势。能够掌握英语的人才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1.2.2缺乏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的缺乏是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当前我国软件技术整体的开发能力和开发水平都比较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这也导致在全球软件的产业链中我国的软件产业处于中下游,无论是软件产品的品质还是层次都处于低端。在一些前沿性、关键性的软件技术领域中我国还没有取得有效的突破[2]。

1.2.3缺乏合理的软件产业产品体系

由于我国软件产业的起步较晚,因此软件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软件产业的高层次发展。特别是缺少软件产业的行业巨头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软件产业品牌。

1.2.4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对软件业的投入力量和重视程度相对不足。我国软件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软件盗版、不良竞争等问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正是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导致软件工作人员的研发积极性受到了影响,难以营造良好的开发环境,软件产品的质量有待提高。

2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

2.1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网络化发展趋势

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能够连接不同地点的电子终端设备和计算机,根据一定的网络协议使其进行通信,这样一来所有用户就可以共享数据资源、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网络可以整合互联网资源,从而实现专家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数据资源、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的共享。

2.2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针对某一方面的应用汇集了智能控制技术、行业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则将其称之为智能化。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非常迅速,智能化也成为了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特别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从而使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3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服务化发展趋势

服务化是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随着应用软件的成熟和计算机软件技术,软件生产企业可以使用网络来提供软件的模式,也就是在自己的服务器上统一部署应用软件。而客户可以直接向厂商定制自己所需要的应用软件服务。通过互联网客户能够享受维护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服务,并不断升级软件,从而提高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服务性[3]。

2.4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融合化发展趋势

随着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硬装备将逐渐向软装备转变,也就是自动化、机械化、电气化逐步向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变。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出现了融合化的趋势。随着传统产业的不断升级,其对软件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这也给了我国计算机软件产业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2.5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放化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软件产品将不断走向标准化,也就是逐步开放计算机软件的源代码。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化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机软件的质量,这也有利于我国打破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和技术产权方面的垄断,实现我国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升级和换代。

3结语

篇6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今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以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业自动化的计算机应用产业范围,不仅局限于计算机应用产业对于工业自动化的控制和管理作用上,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状态,工业自动化也逐渐的由传统的低成本工业向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应用产业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和信息自动化领域的发展中。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于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具有很大的推进意义,而且对于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应用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机遇作用。

一、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特点

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就是指计算机应用产业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相关应用。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产业主要是指计算机自动化技术以及计算机的网络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对于工业自动化发展的影响。

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界限比较模糊、工业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产业发展应用中相互融合和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发展领域的不断扩大。首先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界限比较模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中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系统以及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这些应用技术在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各自渗透,相互之间的边界比较模糊。同样,在实际应用中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技术相互之间的界限也没有进行很清晰的分界。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特点就主要体现在,在实际产业发展应用中,工业自动化中的一些使用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虽然各自有自己的适用领域,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都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融合使用的。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进步,这一特征尤为明显,如今计算机应用产业技术已不仅局限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同样在信息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也逐渐的推广开来,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

二、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和趋势

对于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以及发展趋势的探讨主要是从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市场发展和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技术发展、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行业发展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市场发展和趋势

从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市场方面来说,首先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市场规模不断的扩大并增长。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市场增长转折主要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态势以及市场需求决定,世界性金融危机的产生对于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市场发展也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并且随着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市场发展,相关预计认为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对于中国市场的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来讲,虽然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市场技术等发展,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会出现较为激烈的竞争局面,这对于产业的稳定发展的大局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新发展领域中外资企业以及品牌会占有相对较大的优势。

其次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前景也十分的广阔,尤其是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对于这方面的发展需求会更大。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技术以及设备信息等优势条件是其他一些行业发展以及进步的基础,对于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来讲,当社会经济和现代的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所带来的信息化以及网络化资源技术必将成为其他一些行业发展和进步的必需支撑,这对于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来讲是十分有利的。而且随着其他行业对于信息以及技术等的需求的扩大,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前景也会随之扩大。

最后,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中有一定的长尾市场发展趋势。这主要和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在不同应用中的不同功能需求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领域也会随之扩大,为了实现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技术以及信息的不同需求,就会有不同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产品随之出现,但是由于这类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价格成本和利率等问题,与其它的一些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市场来讲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和局限性,会呈现一种产品供应数量少类型多的长尾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技术发展和趋势

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技术发展情况以及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技术发展呈现集中自动化向分布式自动化发展的趋势、网络线路趋向于向以太网方向的发展以及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通信方式由工业有线自动化向无线通信技术方向发展。

首先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集中自动化向分布式自动化方向发展主要是因为分布式自动化结构设置具有可以实现将分布存在的设备系统连接起来,以实现集中完成工业自动化的生产和控制、管理等过程,对于不同的工业自动化工程需求都能够进行满足,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中,一些传统的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软件都是使用集中的中央控制器设置进行计算机应用产业中相关程序软件的编制和开发工作。往往这类的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在进行程序以及软件的处理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编写开发工作,还需要对于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中的现场设备以及控制系统、通信程序等进行编写,相对比较麻烦。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中实现分布式自动化则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一麻烦。

其次以太网线路传输是计算机网络传输中最具有优势的网络传输应用线路,对于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以太网技术在计算机应用产业中的应用不仅对于系统的运行效率有较大的提高,而且可以满足不同的产业发展对于网络技术的应用需求,具有很大的应用范围。同时以太网技术进行网络的应用对于数据和网络信息的传输也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发展对于网络化以及信息化较高需求都是以太网技术得以应用的重要体现。

而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较大区域的信息数据的传输,并且传输速率高、抗干扰强、维护成本低具有很大应用价值,是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发展的有一个趋势。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发展中,使用的工业无线通信技术对于产业内部的设备之间的相互数据信息的传递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通信技术的进步,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通信发展已经不仅局限于产业工厂内部的通信,会趋向更大范围的通信发展,这就使得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显得十分有必要。

(三)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行业发展和趋势

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在我国不仅具有一定的行业发展源地优势,并且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还将具有较大范围的直销以及服务网络建立,这对于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产业支撑,对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而且自主创造和创新的提倡对于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三、结束语

总之,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不仅对于计算机信息应用和工业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积极意义,而且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也具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郝俊丹.对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发展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2,4

[2]饶文红.探析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2

篇7

软件技术;互联网;智能;服务

【中图分类号】TD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50-01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执行某项任务所需的程序、数据及文档的集合,它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计算机软件的目的是为广大用户提供符合应用需求的计算服务。从功能上看,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而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也称为基础软件。是具有公共服务平台或应用开发平台功能的软件系统。因此,应用需求和硬件技术发展是推动软件技术发展的动力。

现在,信息化应用环境正经历着新的变化:“云计算”、“无线网”、“传感网”、“物联网”、“泛在网”、“智慧地球”等的出现与发展,这样必然导致软件技术为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而发生巨大的变革与发展,而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融合,会促使数据处理、信息处理向知识处理的阶段转型与发展,这是值得密切关注的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1 关于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与判断

近年来信息技术、软件技术、软件系统与软件产业的发展备受关注,其中较重要的有:

2008 年 10 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撰文“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继续朝着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前进”。“软件系统加快向网络化、智能化和高可信的阶段迈进”。

2008 年 10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的《软件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分析软件技术发展趋势时指出:“我国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网络的广泛普及,对软件技术和产品提出了更多需求。软件技术正朝着网络化、可信化、服务化、工程化和体系化方向发展,软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将促进和带动软件和软件服务的发展”。

结合我们对软件技术在信息技术产业、软件产业和信息化应用方面的作用和地位的理解,并考虑到软件技术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期,软件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可以概括为:网络化、融合化、可信化、智能化、工程化、服务化。并且呈现出新特点和新内涵。以下就网络化、融合化、可信化、智能化、工程化、服务化的新特点和新内涵逐一加以诠释。

2 软件技术发展趋势及其新特点

2.1 网络化: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运行环境的多样性,在软件发展过程中,开放化、分布化、虚拟化、无线化、互联化、物联化与泛在化等都是其网络化的不同表现形态,使网络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2.2 融合化: 2000 年之后,信息技术进入“后 PC”(Post-Personal Computer)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满足用户对一体化、集成化的产品或解决方案的需求成为可能,嵌入式系统、集成创新、一体化平台等都是软件技术趋于“融合”。

2.3 可信化: 在计算模式向“以网络为中心的环境和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发展中,软件的运行环境不断开放和动态变化,使得软件构件在无监督下实现可信安全交互的需求日趋强烈。然而目前的理论、技术和管理储备均不足以应对开放性带来的挑战。

2.4 智能化: 人的认知系统对信息和知识的处理、加工与利用的能力,远远超过现有的任何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探索智力的本质,研制具有更高智能的机器和信息处理系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目前软件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表现在:

2.4.1从低级走向高级(逻辑推理—拟人智能);

2.4.2从浅层走向深层(模拟行为—模拟情感);

2.4.3从分立走向融合(观点分立—形成共识);

2.4.4从软件走向知件(数据处理—知识处理,科学计算—社会计算);

2.4.5从理论走向应用(理论研究—应用推广);

2.4.6从微小型走向巨大型 (单体、微型、小型—多体、大型、巨型、全球)。

综上所述,“信息一知识一智能转换理论”将成为信息时代科技的灵魂,发展新智能科学与技术,是今后的重要目标。

2.5 工程化: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软件工程”的概念和方法逐步得到实际应用,以工程化的生产方式设计、开发软件;工程化趋势推动复用技术和构件技术发展,降低了软件开发的复杂性,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但是,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学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封闭和静态的体系,难以适应 Internet 开放、动态、多变的特点。为了适应这种新特点,软件系统开始呈现出一种柔性可演化、连续反应式、多目标自适应的新系统形态。从技术的角度看,在面向对象、软件构件等技术支持下的软件实体,以主体化的软件服务形式存在于 Internet 的各个节点之上,各个软件实体相互间,通过协同机制进行跨网络的互连、互通、协作和联络,从而形成一种与 WWW 相类似的软件 Web(software Web),这种Internet 环境下的新的软件形态称为网构软件 (Internetware)。网构软件技术与方法已成为新一代软件工程化开发方法的新趋势,它是实现面向 Internet 的软件产业工业化与规模化生产的核心技术基础之一。

2.6 服务化: 软件即服务(SaaS)已成为软件产业或软件服务发展和未来管理软件并提供服务的重要趋势,体现在运行平台上的服务融合,即通信服务、内容服务、计算服务等融合。服务计算(Services Computing)的目标,是以服务作为应用开发的基本单元,能够以服务组装的方式快速、便捷和灵活地生成增值服务或应用系统,并有效地解决在分布、异构的环境中数据、应用和系统集成问题。软件服务的本质就是人们不再需要拥有软件产品本身,而是直接使用软件所提供的功能。服务化趋势使各种软件产品以服务的方式向用户提供,这将极大地改变软件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进而影响软件产业的格局。

3 结语

软件技术与软件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键,软件技术的发展必然以软件产业为动力,软件产业的发展必须以软件技术为基础。软件技术与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应用,只有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才能带动软件技术与软件产业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10):1589-1607.

[2]中国科学院信息领域战略研究组.中国至 2050 年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M].科学出版社,2009-9.

篇8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链;网络化;嵌入式软件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软件产业发展概况

软件产业具有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产业渗透力强的突出特点,对于推进工业信息化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1.软件产业发展现状。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十一五”期间软件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平均增速达到28.3%,2010年软件产业收入达到1.36万亿,突破万亿大关。2011年软件产业收入为1.84万亿,同比增长32.4%,超过“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继续保持持续扩张的态势。

服务类业务比重提升。2010年,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收入合计3411亿元,占全产业比重达25.5%,比2001年高出18.9个百分点。2011年,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收入合计4892亿元,同比增长43.4%,占全产业的比重达26.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产业集群效应明显。东部地区为产业的主要聚集地。2010年,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产业收入11449亿元,同比增长31.8%,占全产业比重达85.2%。2011年东部地区继续领先全国发展,产业收入达15656亿元,同比增长31.7%,占全产业比重达84.8%。同时,中心城市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聚集点。2010年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软件产业收入10643亿元,同比增长32%,高于产业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占全产业的比重为80%。2011年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产业收入15008亿元,同比增长34%,高于产业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占全产业比重达81%。

市场竞争较为充分。2010年,软件产业前百家企业收入合计2900亿元,同比增长21%,占全产业收入的21.7%。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较2009年增加1家。2011年,软件产业前百家企业收入合计3423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产业收入的18.6%。

产业地位显著提升。2011年软件产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由2001年不足1%上升到3.9%,有力推进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软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于:国内软件产业整体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软件产业上游为以操作系统、数据库为代表的平台软件,该类软件技术含量高、应用于全产业且主导整个产业的发展进程,该类软件生产企业以美国为代表。软件产业的中游为模块开发和嵌入式软件开发,该类软件技术、费用较高,同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上游产业的发展,主要生产厂商集中在印度、爱尔兰与日本。产业下游为应用软件,包括通用应用软件与行业应用软件,该类软件技术含量、费用都较低,国内软件企业和产品多集中于此。

二、软件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软件与网络,软件与硬件、应用和服务紧密结合,软件产业逐步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方向演进。

1.网络化。产业重心逐步从计算机转向网络,网络将成为软件开发、运营的主流平台。软件产品基于网络开发运行、内容基于网络传播、应用基于网络部署、服务基于网络实现成为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基于网络的平台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应运而生,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的新兴商业模式将不断创新。另外,网络化环境下,网络安全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网络安全产品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2.服务化。产业服务化进程不断加快。以App Store为代表,以服务用户为中心,按照用户需求组织软件开发,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软件开发者创造了大量的业务订单,实现了消费者、开发商、运营商三方受益。服务化趋势推动了软硬件、应用与服务的协同发展,促进了产业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的变革,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

3.体系化。产业市场竞争从单一产品的竞争发展为基于平台体系的产业链竞争,围绕主流软件平台体系形成的产业生态系统将主导市场竞争。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基于平台的商业模式日趋成熟,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数字电视等综合平台不断涌现,基于平台的资源整合及商业模式创新将成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软件产业发展机遇

未来五年将是全球软件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趋势加剧,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结合,将培育众多新的产业增长点。

“十二五”时期也是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国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将使得软件产业对整个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软件产业向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和行业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化,行业应用需求更为广泛和强劲,这为软件产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是产业发展的又一剂强心剂,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正在加快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产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四、软件产业需重点发展领域

1.平台软件。平台软件是软件产业的基础,但目前市场已经不会再给其他企业开发操作系统留有时间。如果我们要建立自主软件创新体系,必须要整合部门资源,集中力量支持自主操作系统、数据库、嵌入式软件的发展,增强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嵌入式软件。虽然国内不乏如华为、中兴、海尔等大型软件企业,但他们的主流业务仅是嵌入式设备制造,处于嵌入式系统产业链的最低端。“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工业装备、通信网络、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数控机床、电力电子、交通运输、环保监测等领域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行业应用软件。政府、金融、通信、交通、贸易、物流、能源等领域一方面急需实现信息化管理,从而存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定制适合自身特点的行业解决方案。国内软件企业正可凭借自身的经验积累及与本土客户沟通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扩大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工信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NUAA-IBM现代物流与服务科学联合研究实验室.《中国软件市场分析报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