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09:24: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传统文化国内研究现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河洛大鼓;现状;保护对策
作为豫西地区唯一进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音乐,河洛大鼓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与变革,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非物质文化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深受国内外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喜爱。随着传统文化逐步现代化,河洛大鼓不同程度上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给河洛大鼓的继续传承和发扬形成一定的制约。基于此,通过研究豫西地区河洛大鼓生存发展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对策,旨在为河洛大鼓的传承和发扬奠定坚实基础。
一、河洛大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化产业得以创新和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研究表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依赖性逐渐降低,伴随而来的是对现代文化的追随和喜爱。河洛大鼓依然坚持传统唱腔,并无法满足现代人更为丰富的需求。因此,河洛大鼓被文化爱好者逐渐淡忘,其传统地位受到严重威胁[1]。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是影响和制约河洛大鼓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河洛大鼓盛极一时,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文化资源的影响,所以以听大鼓书为主,随便找一个地方,大家聚在一起便开始大鼓书的演说。大鼓书的主要表演者为贫困、残障人士,并没有接受专业化的艺术训练。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使得河洛大鼓难以形成系统化体系。
(三)队伍规模不断缩小
河洛大鼓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要想得以有效继承和快速发展,必须要求打造一支技能水平较高、素质过硬的文化队伍。20世纪80年代,河洛大鼓表演队伍规模非常大,仅偃师、新安县区大鼓艺人人数就分别高达两百、一百多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当年从事河洛大鼓表演的艺人年事已高,基本上已经无法胜任这种高负荷、重体能的表演工作,而能够表演河洛大鼓的年轻人并不多,绝大多数年轻人因经济负担较重,所以选择外出务工。如此一来,参与河洛大鼓表演的人数越来越少,了解河洛大鼓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最终导致河洛大鼓队伍规模不断缩小。
(四)文化形式多样性的冲击和影响
近年来,我国文化形式日益多元化和多样性,对河洛大鼓的生存和发展形成直接性影响和制约。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现代音乐、绘画、歌剧、舞蹈等文化表演内容日渐丰富,作为对传统文化的有力补充,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文化的舞台地位。对于河洛大鼓来讲,同样受到其他文化形态的影响和冲击。通过市场调查研究发现,参与学习和表演河洛大鼓的人数逐渐减少,河洛大鼓的社会影响力也逐年下降,一些本身对河洛大鼓有兴趣的音乐爱好者,也被其他形态、内容更为丰富的文化所吸引,从而给河洛大鼓产生不利、负面影响。此外,河洛大鼓形式、内容依然保持传统模式,缺乏有效的创新,也使得其自身发展和影响力严重受阻[2]。
二、河洛大鼓保护对策
(一)重视宣传和推广工作
由于河洛大鼓的传统艺术形态十分明显,与现代文化相比,缺乏公众吸引力,所以导致其逐渐淡出文化爱好者的视野。因此,各级政府、非物质文化保护单位要共同筹划、组织,加强对河洛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建立健全各项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制定标准化、规范化运行机制,让更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主动接受和传承河洛大鼓,并依托于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将河洛文化推向国内其他地区直至国外,进一步提升河洛大鼓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统筹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文化配套设施不全是影响和制约河洛大鼓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决定性因素。作为洛阳市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典范和杰作,各级人民政府、非物质文化保护单位要加大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河洛大鼓的传承和发扬创设有利条件和客观环境,提供现代化基础配套设施,并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省、市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确保河洛大鼓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三)培养更多的河洛大鼓后继人
对于河洛大鼓的保护来讲,后继人的培养尤为关键。可以说,河洛大鼓与我国其他传统文化相同,在发展和创新过程中,均需要得到专业技能强、素质过硬人才的有力支撑。因此,需要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共同加大倡导力度,培养一批专业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河洛大鼓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可行保障。
(四)创新河洛大鼓文化形式
随着文化形态的日渐多元化和多样性,不同程度给河洛大鼓的生存和发展形成巨大压力。对于河南省洛阳市而言,其对外发展和逐步创新的一大保障为河洛大鼓文化艺术体系的形成。河洛大鼓文化艺术创新力不足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对其生存和发展形成影响的核心问题。因此,各级政府、文化保护部门要加大创新力度,形成创新理念,塑造创新形式,提升文化创新水平,实现声、光、电有机关联[3]。与此同时,有效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创新手段,加大河洛大鼓文化艺术创新力度,与其他文化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凭借其传统文化艺术魅力来获得创新与发展,最终重新回归文化艺术舞台中心,为传统文化艺术百花齐放做出巨大贡献。
三、结语
综上所述,河洛大鼓作为豫西地区乃至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形态多样、内容丰富,能够从客观层面展示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魅力,可以象征性的表现出人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文化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河洛大鼓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文化宣传与推广、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后继人和创新文化形式等举措来保护河洛大鼓,以期让河洛大鼓重新焕发光彩并回归文化主流。
【参考文献】
[1]李希梅.非文化遗产河洛大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群文天地,2012(06):26.
[2]王艳.河洛大鼓的文化嬗变边缘化与保护传承[J].戏剧文学,2016(10):119-122.
首饰是人们的必需品,首饰一般包含吉祥的寓意在其中,现代首饰以模具首饰为主,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传统的首饰逐渐被人们忽略。本文对中华传统文化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给首饰设计师参考。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首饰;首饰设计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中的道德文化、思想和精神观念的总体,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影响。首饰艺术也是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种。本文对传统文化在首饰艺术中的应用做出阐述,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在首饰设计中应用的作用。
一、首饰设计的现状
(一)国内首饰设计现状
在国内的首饰设计中呈现出流行首饰单一化,由黄金首饰的流行到现在被铂金首饰所取代,忽略了其他材料首饰,使得首饰设计的材料局限在一种或几种材料当中。首饰的款式本应该多种多样,由于消费者一般是购买流行款式,导致首饰款式的设计是在流行款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增改,使得首饰设计的款式变得单一。首饰设计的方式是采用人工制作的方式进行,对于首饰的精制程度不够。模具首饰使首饰设计缺少风格,而且首饰设计的原创设计稀少,首饰设计的风格单一。首饰在被设计出来后,被迅速的抄袭、模仿,给首饰设计的原创者造成损失。这些原因造成了首饰设计的发展困难,首饰设计师对首饰的创新失去信心。
(二)国际首饰设计现状
国外的首饰设计因为生活水平和设计人员的素质较高,首饰设计处于较高的水准,设计师以创新为目标,发挥创作思维,而且国外的资源丰富,能够使用各种首饰材料进行结合创造。在国外,设计师以设计引导流行时尚,以设计理念来推动首饰的流行,国际首饰设计师有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国外对于首饰设计的保护相对较为严格,抄袭等现象较少,国外的首饰设计带有明显的品牌特点,即有自己的首饰设计风格,充分的发挥了品牌效应[1]。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一)传统文化在首饰设计方法上的应用
在首饰设计方法上要运用先进的技术融合传统文化在首饰设计中,首饰设计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并且更具有艺术欣赏的价值。应用传统文化不是封闭,而是要在传统文化设计方法上进行创造,加入新的元素,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首饰。传统的首饰设计是采用纯手工的方法对首饰进行设计和制作,首饰设计的方法要使用先进技术,提升首饰设计中的精确度,例如首饰设计过程中使用3D打印技术,通过数学建模对首饰进行设计,并用3D打印技术做出模型,在以模型为主要的参照的情况下手工的对首饰进行制造,这样制造出来的首饰更加精细化。以这种设计方法设计出的首饰能够进一步提升效率,并且对设计师的设计水平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在首饰设计材料上的应用
首饰设计材料的选择要结合实际,对世界各地的首饰材料要进行选择性的结合,对于本土的首饰材料要与之结合,运用在首饰设计中,使传统文化的元素在首饰的材料中体现出来。例如,玉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传统首饰设计中的重要材料。在北京奥运会中以金镶玉的形式设计的金牌为国际友人所喜爱。首饰设计的材料要因地制宜,木质首饰在传统首饰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使用木质材料作为首饰的设计材料,结合相应的首饰材料,设计出来的首饰既结合了传统元素,又以紧跟时代的发展。首饰设计使用的材料一般是以稀有金属和宝石等进行搭配,使得宝石和金属的光泽能够相互的映衬。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例如著名设计师卡地亚以18K白金、黄金、玫瑰金这三种金属串联在一起成为著名的三色戒指。
(三)传统文化在首饰设计风格上的应用
首饰设计的风格一般是以人们的心理需求为主,有民族风格、时尚风格、和奢华风格等,将传统元素融入其中,能够将各种风格的首饰有着进一步的提升,摆脱各种风格首饰设计上的固有模式,使首饰设计进入提升的阶段。在传统首饰中以钗、锁、耳坠、手镯、簪和戒指等为主,传统首饰的设计每个首饰都有着不同的风格,首饰设计中可以加入传统首饰设计中的部分,以达到首饰设计风格上的改变,并且对于传统首饰的设计也是一种继承和发扬。
(四)传统文化在首饰设计理念上的应用
首饰设计的理念要结合传统题材,传统文化中的题材多种多样,在对传统文化中的题材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去粗取精,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去设计首饰。例如首饰设计中使用祥云的传统纹样,简单的勾勒出祥云图案,结合时尚的风格,使首饰被人们所接受。对于首饰设计应用的传统题材要进行创新,大胆的想象,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并且包含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首饰,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首饰设计风格[2]。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明的重要成果,应该延续和发展,首饰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能够改变现在首饰设计单一的困境,传统文化是通过以传统元素为设计理念,以传统的首饰设计方法,使用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结合,在首饰设计中实现应用,是对首饰设计艺术的进一步提升。
三、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首饰的款式的要求越来越高,首饰的设计要紧随时代的发展还要结合丰厚的文化底蕴,首饰的设计要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发展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首饰,建立起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在首饰中的风格,推动首饰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晓宁.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5,24:100.
一、“当代艺术”的概念阐释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融合儒道禅思想的传统文化给我们刻下了深深的民族印记。从古至今,中国的绘画艺术也经历着历史变迁所赋予的时代意义。那么,在今天西方文化占主流趋势的世界审美文化中,“中国当代艺术”不断的寻求突破传统局限的艺术表达方式,创作出符合时代环境、表现当代思想观念及精神诉求的艺术作品,以积极的艺术实践和深入的理论探索寻求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之路。
“当代艺术”广泛用于对西方近二十年所产生的艺术现象的总体概括,区别于艺术史中提到的“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等艺术思潮和流派。今天,“当代艺术”的概念被泛化,我们可以用“当代艺术”来概括艺术发展过程中现阶段的艺术特征,阐释现今正在流行的、具有很强时代特征的文化艺术现象等等。所以,根据“当代艺术”的特征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一方面指具有特定时代特征的艺术现象,另一方面指现今生活中正在进行的艺术活动。随着国际文化艺术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当代艺术”正在经历与他国文化意识形态相互碰撞、融合的过程,与各国携手共建世界文化共同体影响下的“国际化的当代艺术”。
二、中国“当代艺术”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被大众熟识,中国“当代艺术”及其理论的发展处于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当代艺术”有别于西方泛指的“当代艺术”概念。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内进入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与之相应的文化艺术也蓬勃发展,各地的艺术思潮十分活跃。同时,在中国举办的各类艺术展览为中国艺术工作者开拓了视野。伴随着中国经济参与到世界经济运转体系之中,随之而来的文化交流活动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引起了更多的国际关注。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上世纪末期,中国的艺术更多的取材于当时艺术家对于中国社会现实状况的深切感受。这一特定时期的艺术作品和理论总结与当时西方对中国社会制度的认识及西方当代艺术所关注的社会、政治问题不谋而合。于是,造成西方所理解的“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的“当代艺术”及理论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深入客观的阐述和系统的脉络梳理。不可否认在当今社会“中国当代艺术”引领着当今中国艺术总体的发展方向,这是当代艺术研究的理论总结和艺术实践不断探索的成果。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艺术家是否在创作中既有全球视野和时代追求,同时又能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体现真正的中国精神。
三、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现状和困境
“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中国文化意识的众多表达形式之一,近些年来陆续登上国际艺术展览的舞台。在进入国际艺术市场的运转体制后,“中国当代艺术”在赢得了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由于艺术发展体制不完善所带来的困境,导致在国际化的艺术市场中不得不依附于西方的价值制度,成为国际化体制的效仿者从而迷失了自我的价值。“中国当代艺术”挥舞着我国艺术发展的时代旗帜,如何更全面的描述当代艺术所表达的情感意识,理解其背后所隐含的时代意义和传统艺术的精神内涵,是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理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迅猛发展,对于当代艺术现状的讨论日趋激烈,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所涉及的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理论阐述种类繁多。其中,国外学者在此问题的理论阐述与中国公众在理解的角度上出现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在国内,伴随着艺术实践的探索,艺术理论研究以多个视角审视中国艺术的发展,大胆的进行多个领域的跨学科交流互动,以期透过中国当代艺术绘画形式表层,追根溯源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完善理论体系建构。这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美学审美经验和艺术阐释的方式,是建立在中国文化根基符合实际研究方法,只有正确的理论才能更好的指导中国当代艺术实践活动。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中国当代艺术及其理论是在中西融合的环境下前进发展的,认清以西方思想为主导的国际艺术环境,正视西方一些新的思想和表达方式对中国艺术发展所提供的帮助,以及对于西方文化的借鉴成为中国艺术自身发展的一种现实需要的事实。其次,全球化并不意味文化领域的一体化。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必须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注重艺术家主体精神的回归,把带有东方审美韵味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完善当代艺术价值理论体系。在艺术实践中从自身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语境中找到精神契合点,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情感意识表达方式。我们要知道,只有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艺术才能被中国大众所接受,才能真正独立于国际化思潮中,才能构建世界多元文化体系。
综上所述,“中国现当代艺术”及其理论的在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反应了艺术背后人们文化意识的不断进步。“当代艺术”是对现今艺术状态的总体描述,在具体的艺术创作中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方式,这些方式又不断更新的面貌呈现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是与相应的历史文化密切关联,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反思。我们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和所遇到的困境,明确中国当代艺术所处的国际环境,肯定西方艺术发展积极的作用,在比较中反思自身不足,在发展中完善自身艺术价值体系。绘画艺术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无论是形式、内容在描绘社会形态的同时反映出深藏其中的社会意识状态。艺术,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技法演变问题,更重要的是其作为思想意识的交流的媒介。在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同时,把中国传统的绘画精神融入其中,以我们的审美意识和思维习惯进行艺术创作的思路是符合艺术发展的趋势的。在学习西方当代艺术先进的市场运作模式,同时逐渐清晰与西方观念的异同之处,从自身实际出发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关注中国当下社会现状及人类生存问题,创造出体现自身民族文化特色和社会现状的艺术形式。①对中国的文化特别是相关的艺术理论进行更深入研究,更好的服务于艺术实践活动,更好的展现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艺术教育;传统文化
0前言
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从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网上购物,到日常生活、学习、娱乐,新媒体已深入到社会各个方面。现代设计一直都在被新思维、新观念、新科技、新媒体、新材料等引导着向前发展。然而,一个国家的设计也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同时承载着文化传播的历史重任。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璀璨文明史,在长期的繁衍融合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开放的大环境使得我们更加迫切的需要自己的设计,需要根植于本土、本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将我们的民族传统特色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
1我国新媒体艺术教育现状
设计的发展需要有教育的跟进。21世纪,国内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乃至部分理工类院校也纷纷建立起数码新媒体艺术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新媒体艺术教育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作为媒体艺术教育的先驱,于2002年聘任来自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的肖永亮教授为副院长,为北师大开创电脑动画制作专业。肖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并在著名的蓝天工作室(BlueSkyStudio)从事技术特效工作,特殊的工作经历让其将在美国的新思路带到了中国。西方国家教育思维、教学方式的引入,为国内的艺术教育带来了丰富的给养,但单纯的西方元素空降到中国必定有些水土不服。国内某些院校开办的新媒体艺术专业不乏跟风逐流之象,由此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由于缺少学科专业文化语境的支撑,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定位不准,把掌握应用软件当作主要的培养目标,弱化了对设计思想、文化内蕴的思考与学习。从近几年一些高校新媒体艺术专业学生习作和毕业展的作品来看,不尽人意的就是人文精神、艺术表达和文化品位的缺失。
2中国传统文化在新媒体艺术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全球化一体化的大潮下,中国的音像制品、图书、服装、艺术等多种文化形式借助新的传媒技术源源不断地走向世界各地。毫无疑问,新媒体艺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积极影响,它赋予了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范式。但另一方面,我们往往忽略了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再生价值和发展空间。在新媒体艺术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利用,可以极大提升作品的文化意蕴及内涵,同时,能很大程度上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2.1传统文化题材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从祖先那里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纵观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学作品及现阶段依然留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盈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这些源于古代或民间的传统文化纪录为现阶段新媒体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内涵。2006年,获得日本TBS电视台举办DigiCon6+2大奖的动画短片《桃花源记》,以陶渊明的同名古文为蓝本创作,描绘了政治黑暗、兵连祸结的东晋末年。情节引人入胜,语言简练,质朴自然,耐人寻味。2012年一举夺得第11届“东京动画”最高奖项的动漫短片《卖猪》,故事灵感源于贾平凹写的《祭父》一文。借用创作者本人的陈述“,中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那么多少数民族,搞原创题材是取之不尽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新媒体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作品的展示与分析,引导学生选用传统文化的主题题材进行创作,同时,鼓励学生挖掘传统文化中众人所不熟知的,却能挖掘提炼新的兴趣点的主题。一方面,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的知识及理念将会极大提升新媒体作品的创作意蕴和内涵。
2.2传统艺术形式要素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十分丰富的国家,在艺术形象设计和表达方法上有很多技巧和构造值得我们学习。从中国国画、民间独特的年画、剪纸、戏曲、雕刻、壁画、石画像等艺术作品上都可以直接观察到借鉴民族风格所形成的艺术形式。传统图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所呈现出来的形式和载体丰富多样,改变着审美视觉。在新媒体艺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保留传统图形特点和传统美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的审美观念、设计原理和设计手段,进行改造、加工、提炼的再创作。这需要学生对传统图形的充分理解和慎重的选择,在新媒体作品中出现的每个造型要素都将是有针对性的,要突出表现的主题,为内容服务。将传统造型与现代设计交相融合,能充分体现出作品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传统色彩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色彩体系。其一,中国的“五色学说”即青赤黄白黑,是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理论基础。其二,是中国画色彩,以文人画为典型。简约、单纯的色彩,与水墨的点线面造型要素结合,营造作品特有的气韵和意境。其三,是民间色彩,天津的杨柳青年画、山西的皮影、东北的剪纸,各种民间工艺色彩,形式丰富,体现了人们对色彩的不同认知。
2.3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1970年版的《中国民乐大全》收录了最具民族色彩的乐器演绎出的数百首音乐。这些优美动人的旋律,为新媒体艺术创作营造独特的音乐创作空间。
3结语
我国新媒体艺术设计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在高校新媒体艺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鼓励学生提炼传统文化的精髓,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给养。传统文化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新媒体艺术的文化内涵,也是新媒体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教育者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借鉴世界上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的优秀设计理念,学习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民族特色新媒体作品。
参考文献:
[1]胡蓉.互动的艺术——浅谈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特征[J].美术大观,2006(5).
[2]崔保国.2010传媒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关键词:现代艺术;艺术设计;传统元素;运用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消费。现代艺术设计需要不断进行更新,注重将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与传统元素结合起来,以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突破与发展。设计师要充分将现代文明呈现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理念的作品。
一、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
现代艺术设计基于传统设计理念推出新的概念产品,传统元素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中国历史悠久,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有利于人们接受和创新相关文化理念。中国传统元素种类繁多且文化底蕴深厚,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唐宋时期的瓷器、丝绸、雕刻等,再到明清时期的家具,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值得挖掘。目前,从国内的设计发展现状看,我国传统元素的应用只占较小的一部分,国内设计多半结合西方设计概念。引用西方设计理念在国内是一种趋势,国内现有的传统元素受到忽视,缺乏国内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现代一些设计师意识到这一设计理念的盲区,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从而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国际设计潮流一直影响着国内的设计理念,一些设计师大量采用国外设计理念,设计了不少西式的建筑群,但这些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于是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利用内涵丰富的传统元素作为建筑物的装饰。西方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不再占据中国市场的设计主导。盲目照搬西方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不再是现在国内艺术设计的走向,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建筑物更容易被国人接受。相较于之前被西方现代主义牵着走的情况,如今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国内设计师开始有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不再盲目崇尚西方设计,在运用国内传统元素的同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设计出包含中国文化内涵的作品。
二、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联系
1.现代艺术设计来源于传统元素艺术设计的概念
来源于西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品质的代名词。社会的发展注重人文观念,现代艺术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现代艺术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因素,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追求,体现文化内涵。理论联系实际是现在文化交流模式中的重要方式,传统元素蕴含着中国文化底蕴。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应该结合中国传统元素,重视设计中的文化内涵,避免出现文化的单一性。现代艺术设计要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被人们接受,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是现代文化交流模式转变的体现。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转化模式多种多样,但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传统元素的运用,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都应该综合考虑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这些因素来源于传统文化因素,对现代艺术设计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将其融入现代艺术设计,能够拓宽现代设计理念。成功的实例如梅州的某些建筑,其综合利用了传统元素和现代艺术设计理念,造型上采用了现代装饰元素,充分体现了客家文化元素,同时也展现了现代设计元素,且造型周围以典型的围龙屋的造型进行衬托,体现了客家人的好客,得到了公众的认可。
2.传统文化指导现代艺术设计理念
现代艺术设计采用的传统元素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独特的美学思想,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的取法对象。中式与西式结合的设计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现代人的肯定,该类设计最早体现在服装设计行业。苏绣在中国的刺绣行业中非常有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推崇西方的服装设计,传统中式服装烦琐的设计被现代人抛弃。苏州旗袍利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重新设计,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世博会中国馆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理念,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传统元素的利用使该建筑拥有了历史文化内涵,得到了民众的肯定。
3.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创新的基础
时代在发展,艺术设计也应该跟随时展。传统元素为现代艺术设计创新提供了契机。传统文化元素包罗万象,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有着启迪的作用。艺术设计作品不再是单一设计概念的传递,而能够传递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使其整体具有鲜明的艺术表现力和生命力。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并不是对原有文化理念的摈弃,采用的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设计理念。设计产品要拥有丰富的文化性,单一传统元素的利用不能有效实现文化的交流。现代艺术设计结合传统元素进行设计,就设计理念来说是一个突破。利用现代设计理念与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加工和再创造,能够让设计产品具有新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如,现代陶艺作品在造型上逐渐趋向抽象化,其利用线段的曲直、力度、方向,面的转折、体的扩张、细节部分的特殊处理实现陶艺设计的创新。然而,这种创新仍然基于传统陶艺对于陶土肌理的把握,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在本质上仍然延续了传统陶艺表现陶土自然和谐特点的设计理念。现代陶艺在题材内容上的多样化创新也是针对目前人们不同的价值取向而言的,并没有脱离传统陶艺设计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本质特征。因此,尽管现代设计在表现方法、表现形式上与传统设计有较大区别,但本质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依旧传承了传统艺术设计。
三、现代艺术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运用方面
现代艺术设计主要采用结合传统元素的表现方式,体现出产品艺术内涵的丰富性。现代艺术设计主要体现在点、线、面上,展现出一个设计的世界,实现艺术交流,展现文化内涵。
1.传统元素在建筑结构中的运用
现代建筑主要采用的是西方的设计理念,但西方的建筑理念在中国大众的审美视野里显得单调。现代艺术设计要充分结合传统元素,考虑到大众的审美需求与现代生活品质的要求,满足现代大众的审美需要。我国古代建筑多数采用木质结构,样式呈现出古朴厚重的特点,让人有安全感。天花藻井既是结构形式的外部表现,又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现代室内设计中多功能厅的天花造型就取材于此。利用现代的梁板式结构实现藻井的造型,并且在梁的顶板内进行石膏封面,不仅可以满足结构的要求,还能提高建筑的艺术品位。
2.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服装是大众生活的必需品,现代中国服装在造型、样式、图案以及颜色的设计理念方面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和提升,甚至获得了国外设计师的推崇,具有中国韵味的同时也有现代气息,使传统服装元素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中国代表队的服装就将中国传统服装元素体现得淋漓尽致,以中国传统的服装样式结合现代服装色彩,使服装的文化内涵得以体现,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出现代文化元素。
3.传统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标志从最开始的产品标志演化为一个企业经营理念的传递,一个成熟的企业标志能够为企业产品的推广加分。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利用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成为常态,如,茅台的商标采用的就是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容易让人记住企业的品牌形象。结语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运用传统元素是现代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更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这需要设计师熟悉传统元素的概念,掌握现代艺术设计手法,从而在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设计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掌握设计理念的同时,了解现代大众的需要,以达到文化层面的协调统一。一味沿袭传统设计理念,或是照搬西方设计理念,都会被现代社会淘汰。现代艺术设计要充分运用我国传统元素进行创新,努力做到在继承中求创新,展现出设计理念的先进性,从而获得大众的肯定,展现出设计的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董青竹.试论现代设计艺术中传统造型元素的再创造.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9).
[2]石慧.浅析传统艺术元素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的创意运用.作家,2013(24).
[3]华天睿,王菁.中国传统图形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艺术百家,2010(S2).
[4]朱宁,熊瑛,何小力.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思考.艺海,2011(12).
[5]刘雅琨.试论平面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方法和意义.现代装饰(理论),2011(12).
[6]李典,曲业华,刘洋.再议平面设计技术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训中的应用.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7).
[7]王新娇.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谈中国传统绘画对平面设计的影响.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11).
[8]张来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包装工程,2008(8).
[9]侯明勇,黄芬.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初探.艺术评论,2010(10).
[10]刘太雷.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装饰,2009(5).
[11]胡雅丽.现代服装艺术设计中传统服饰元素的运用.大众文艺:理论,2008(12).
【关键词】传统文化;服装设计;创新;整合
在现如今,服装产业竞争激烈,各国设计师都在追求服装设计中的本土传统文化,表现民族特色。但设计师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其追求的成败,尤其对中国设计师的来说,如何把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创新中去尤为重要。
谈到现代服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当下是应从表面符号式的运用提升到文化内涵的表现。目前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整体上还存在着没有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服装设计中去。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本土化的服饰设计逐渐受到重视的过程中,国内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传统风格的服装设计作品,但大多数服装设计师未能真正摆正传统与创新、模仿与突破的关系,导致作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在当前国际品牌涌入国内市场,国内缺乏与之抗衡的品牌。挖掘传统文化,创立品牌、参与竞争已是当务之急。当前,大量国外品牌已经抢占了国内市场,我们却缺少国际知名品牌与其竞争。在出口的服装中,我们缺乏原创产品与发达国家争高低,产品缺少高附加值。因此,要使我国服装业在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就必须开发独和创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独特产品。
一、服装设计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从古至今衍生下来的生活习惯,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从历史角度,传统文化是人们生活在历史里的沉淀物。传统文化与今天的创新文化就像一条河流,本质上是无法割舍的。服装设计作为一门实用艺术,同绘画、音乐等一样是文化艺术的一个领域,“是作为精神的存在,以一定的理念为指导原理的精神、价值创造的一种形式。”服装设计是对我们穿着的创作和革新,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服装设计也同样如此,它能够体现了当代文化的演进和发展。
如何结合继承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是现今中国服装设计师面临的关键问题。首先要明确,继承传统是服装设计创新的前提。不了解传统文化,服装设计就是无源之水,创新就无从谈起。虽然我们已有20多年服装设计的经验,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为了创造名牌走向世界,仍需卧薪尝胆,脚踏实地学习传统文化,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创新中。
二、整合中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
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服装设计的现状、和它们之间关系的了解,我国服装设计创新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文化内涵
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服装设计的关系,就意味着必须创新,同时也要注意对理论的研究,在文化精神的层面上把握东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牢牢抓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防止符号化、表面化地组合。设计立意是设计师对文化理念把握之后形成的形象,只有通过思考和感受中国文化的精神理念,要求设计者提高知识修养和对文化历史的了解能力,消化对传统文化理解后化为一种自然的情感。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不是简单的民族风格,某些 “传统”的设计比较土气,没法与现代流行和国际风格结合,其实是因为他们的设计局限于民族风格,尤其是对民间艺术的表面印象。
中国传统文化是超越民族风格的,其积极方面是超越历史的。
(二)创新能力
设计创新表现为款式、面料、色彩、工艺、装饰等创意思路。作为服装设计,对于现在的中国设计师来说,款式结构与材料的创新应该引起特别的重视。经常看到设计师不乏异想天开的设计,却缺乏服装基本款型的概念,缺乏用服装设计的作品来说明设计理念的能力。在服装设计中,艺术语言不仅仅是纯粹的形式和色彩,而更多的是款式结构,不是笔与纸的关系,而是衣料和人体的关系。山本耀司曾在1991年推出了木板装,表现的是一种自然精神和生态意识,木板与日本的生活密切相关,日本地处湿寒带,在生活中使用木材特别多,木板装既走在全球生态主义的时尚主流中,又散发着浓郁的日本气息。中国文化中也同样有这样层面的对应,比如竹、纸等等。而款式结构的创意既关系到造型语言的抽象意味,也关系到服装文化经验的生活情感,设计师必须懂得挖掘创造。
三、结语
服装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对提高服装文化附加值、满足时尚消费需求、缔造民族特色品牌以及开拓国内外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是发展中国服装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的服装设计师必须努力强化自身对传统文化认识,以此来面对对时尚信息的敏锐把握,同时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服装时尚的结合,拓展出中国服装设计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 余玉霞.从把握传统文化精神浅谈提升我国服装设计创意能力[J].丝绸,2006.
[2] 徐蓉蓉.现代服饰设计中的继承和创新表现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06.
[3] 穆慧玲.中国传统造型元素与服装时尚设计研究[D].青岛大学,2006.
[4] 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创意文化产品,是以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具有创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产品。早在1912年,著名德国经济史及经济思想家熊彼得(JosephAloisSchumpeter,1883-1950)就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消费理念的形成,创意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是过去时代的基本的物质性必需产品,而是更富于精神性、文化性、娱乐性、心理性的产品,文化产品的消费成为时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这种精神性的产品需求在总体上日益提升,需求量越来越大,这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当前,文化的传播、风格的形成,仍然主要是通过文化产品以及该产品所创造出来的行为及文化符号而完成的。这种趋势为从文化符号到文化产品培植了良好的土壤。为了适应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满足市场文化消费的迫切需要,关于创意文化产品开发模式的研究迫在眉睫。
一、现状分析
首先,目前国内企业大多缺乏系统的创意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现有的品牌文化产品设计仅仅限于局部、片面、短期的一些项目实施,而且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统一规划的概念,缺乏多维度的形象管理机制。
其次,在具体的产品开发中,国内企业由于指导思想的肤浅和缺乏长期的战略眼光,在设计时借鉴参考的成分太重,缺乏原创性;在生产和加工时往往因为成本、生产周期等原因忽略了材料、工艺等质量问题而显得粗制滥造;在进行推广活动时往往不具备完整的系统规划,导致视觉形象各不相同,传达方式各异,这些都导致创意文化产品难以取得消费者的认同和信赖。
再次,在国内,与创意文化产品开发的相关理论研究也相对匮乏,更缺乏针对性的专项理论研究,致使创意文化产品的开发只停滞于一些年轻设计者个人爱好和“创意市集”的作坊形式。
相反,在国际上,众多知名企业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建设,以核心视觉要素即文化符号为基础的创意文化类衍生产品的开发及其应用机制已经相当完善,同时围绕着创意文化衍生产品的多维化开发,在各类宣传和推广中积极构建和谐统一、具备强烈识别效果的文化形象,全方位地塑造和强化品牌的文化内涵和视觉感染力。例如:作为卡哇伊文化代表的HelloKitty——日本的Sanrio公司所创造的卡通形象之一,它的衍生产品已涉及玩具、钱包、电视、衣服、按摩器、计算机硬件甚至性援助,现在它生产的22,000多件产品占公司每年盈利的一半;还有体现美国街头文化的国际知名品牌——PaulFrank(大嘴猴),从1997年PFI公开启动运营到现在短短时间在世界上有超过一千家的商店可以找到PaulFrank商品。
当前,日韩、欧美风格的创意文化产品深入人心。为了改变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处于市场劣势的局面,国内相关行业必须从原创入手,设计并制作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创意文化产品。
二、创新之路
总书记强调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走自主创新道路必须摈弃崇洋的心态,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我为主,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大力进行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与学习继承是相辅相成的,输出必须首先输入,创新必须首先学习和继承。唐朝的辉煌和空前繁荣就是在中国南北文化融合、儒释道合流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日本和新加坡也是在吸收儒学和西方文明的基础上飞速发展的。进行文化创新,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国外有益的文化成果。
历史和传统是文化延续发展的种子和根。文化如果脱离了基础,脱离了历史和传统,也就发展不起来。创新不能无中生有、凭空而来,它离不开传统或既有文化。没有传统就没有生命的基础;同样,传统也不能没有创造,因为传统失去了创造是要死亡的,只有不断的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生命。
综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倡导“综合就是创造”的思想,应该是基于传统文化创新的创意文化产品开发的发展方向。通过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数量众多,能够让人们耳濡目染的小产品的小创新、小改变,让创新观念深入人心,使国人树立共同的创新价值观,以此为目标,内协外争,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三、解决之道
本项目组在对国内外数百个成功的创意文化产品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找到了隐藏在其成功背后的“创新DNA”。结合项目组所进行的大量实证研究,以项目组原创品牌“谛听”(详见实践案例集)和生肖系列产品为例,来说明基于传统文化创新的创意文化产品开发的设计方法、设计层次、设计风格和设计流程。
(一)设计方法
如前所述,综合就是创造,将之与设计方法中的解构重组进行比对,我们将深受启发。如图1所示,该创意文化产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肖兔文化和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结合乐府民歌《木兰辞》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成功地创造出了一个“木兰兔”系列卡通形象。
这个卡通形象的诞生,能够让大家从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动物文化、英雄人物文化和诗词文化三者间,发生奇妙的反应。而且通过雌雄兔之间的巧妙解构重组形成“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文化审美状态,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进而满足了当代东亚人倾向的中性审美观。
在将文化内涵进行准确定位并提炼成图像符号的基础上,项目组继续设计演绎出了多维化、多载体、多材质、多工艺的系列化衍生品。在创意文化产品的系列化开发过程中,项目组注重把握在中国大文化背景下每个子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保持创意文化产品的原创性、新颖性、情节性。将设计和材料、工艺进行最佳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意文化产品的内涵和品质,赋予早已淡出人们视野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以新的表现形式和视觉效果,使传统文化以全新面貌面对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实现了中国创意文化产品的崭新实践。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衍生出来的系列化产品包括T恤,抱枕,明信片以及品牌名片等多种形式,如图2所示。
(二)设计层次
如前述,当文化创意产业同制造业相关联时,其设计主要属于以创意为核心的工业设计。表现为二、三产业的融合,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打品牌和设计牌。创意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的主要代表和文化创新的主要力量。在提炼出图像符号的基础上,如何完成创意文化产品多维化、多载体的系列化衍生过程,需要分若干层次进行,如图3所示。
陶壶是中国传统的生活用器具,尤以黑陶、彩陶最为经典,除了丰富的文化意涵外,也是一种用来代表阶级与社会地位的象征。此黑陶壶呈菱形锥体,古拙厚重,具原始美感,是收藏家的最爱。如果以此陶壶为文化创意来源,设计师在设计之前,必须先了解陶壶的造型、制作、使用与象征意义等,再经过不同层次的转换,成为不同创意的文化产品。如图3是利用陶壶为创意来源所设计的创意产品,图3中的A是利用陶壶的形状、图案等外形特征,直接转换成手提袋,也就是所谓的外形层次的转换。B图则是从陶壶的使用功能、行为等特性,转换成不绣钢的水果盘,也就是使用或行为的层次的转化。C图是一个有镂空人形的烛台,当点上蜡烛时,烛火随风摇曳,印在烛台外的人影,犹如原住民围着营火施行的庆典仪式。这种转换无疑的是心理、精神层面深层的转换,除了创意与智慧外,还需要一点幽默感。
(三)设计风格
在把握设计方法和层次的基础上,项目组也大量尝试了通过不同的设计风格表现其它中国传统文化与生肖兔文化相综合形成的创意产品。当然,这其中重点仍要把握在中国大文化背景下每个子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主要有时尚前卫、简洁现代、稳重端庄、经典奢华等这些大的设计风格分类,如图4所示。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进一步满足不同的市场细分、消费者的个人喜好,分别为(如图5所示):观音兔、文殊兔、招财兔、班长兔、革命兔、月光兔、天使魔鬼兔等等。
这些设计实践,充分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观念,发掘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资源中的许多瑰宝和精华,并使之焕然一新。
(四)设计流程
项目组在对国内外数百个成功的创意文化产品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找到隐藏在其成功背后的“创新DNA”。结合大量类似生肖兔原创类项目的实证研究,初步整理出了基于传统文化创新的创意文化产品开发的设计流程,如图6所示。
关于设计流程图的相关解释,共分五环,环环相扣:
第一是品牌文化环,需要将文化内涵进行准确的定位,提炼成图像符号,如图1所示。
第二是子品牌风格环,如图4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覆盖更多的消费群但又能够做到市场细分,品牌特色鲜明。
第三是题材系列环(在没有子品牌的情况下,第二和第三层可以合并,但是多数情况下,一个创意文化品牌都有数个子品牌系列产品),如图5所示。
第四是衍生产品环,在品牌“创新DNA”约束下,通过延展设计将图像符号设计演绎为多维化、多载体的创意文化系列产品,如图2所示。
第五是色形材搭配环,强调在产品不变的前提下,以文化内涵的形象定位为核心,围绕色彩识别、形状识别、材质识别、工艺识别等多个变量因素在空间多维度地展开,如图7所示。如此,就形成了一套创意文化产品开发设计师的工作指南和比较完整的产品家族谱,能够有助于避免前面现状分析中所描述的“国内企业现有的品牌文化产品设计仅仅局限于局部、片面、短期的一些项目实施”等现象,使其朝着系统规划、具备传统文化内涵和特色创新的方向发展。
摘 要 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已自成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系,同时具丰富的哲学思想、医学知识、道德和礼仪准则。中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竞争中的主力军,能使我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中小学应丰富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培养和引进,从多方面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 传统武术 传统文化 中小学 教学 传承
一、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概述
传统武术是指,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打包括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1]。传统武术有着长期流传、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形式多样、作用显著的特点。传统文化是指由于文明演变而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与民族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所形成的代表自己该民族特色的总体表征。我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化,具有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点。
二、传统武术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一)传统武术自成文化体系
传统武术本身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文化体系,渗透着中国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兵法学和中医学的内容。观念方面,传统武术讲究仁爱、和谐、礼义、信勇的武德,这种超越武术技术本身的意识是传统武术博大精深的渊源所在。制度方面,各门派有不同的武术技能和规则,这些武术规则制度也是传统武术文化的一部分。器物方面,常用十八般武艺的武器在造型、器材、使用方法各有差异,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武术文化内容。无论是武器知识,还是武术思想、特色招式、武术理论,都是中国传统武术智慧和经验的总结,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武术文化知识。
(二)丰富的哲学思想。
传统武术不仅讲究形体规范,也十分注重精神与形体的统一,追求内外合一,体现了哲学的整体观。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拳种,它能流传于国内外长盛不衰,与其深厚的哲学思想渊源有关[2]。太极拳中有许多属于阴阳变化的表现。五行本来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3],在形意拳则充分利用了其相生相克的辩证理论。“道”是传统武术最根本的拳理,“气”在传统武术中被视为原力,道与气的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主要思想,是传统武术的重要哲学渊源。
(三)规范的道德及行为准则。
武德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以“仁”和“爱”为核心伦理体系,是中国传统武术伦理观的核心,从言行、传承各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从礼仪上来说,传统礼仪文化也渗透在传统武术中,武术礼仪是习武者最基本的行为道德规范,讲究礼尚往来,推崇君子之礼,形成了习武之人特有的礼仪规范。
(四)丰富的中医学知识。
传统武术和传统中医很早就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认为人体生理功能与自然环境高度统一、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精神活动与身体机能密不可分。通过肌肉骨骼等的锻炼来达到培养精神、调理气血的“内外兼修”,几乎是中国传统武术所有拳种流派的宗旨。
三、中小W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传统武术是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可见传统武术在传承传统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具有继承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都不可能中断自己文化发展的历史[4],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经过五千年历史逐渐积淀的结果,它在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已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国家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
中小学生有承担起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义务和责任,只有通过学校对中小学生加强传统文化基础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6]。也只有将武术置于学校通过青少年进行传承,才能更好的履行武术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7]。
(二)有利于传统武术的发展
竞技武术以培养运动员为主要目的,并不适合普通中小学生的习练。传统武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习练中要求脚步稳固,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动作的角度、幅度,更适合中小学生练习,不会违背传统武术的习练原则,也有利于学生在学武初期学好武术。在中小学校开展传统武术课程,既开创了传统武术发展的一个新途径,又有利于传统武术的传播与普及[8],与竞技武术并不冲突,还可以做到“传统”与“竞技”协同发展。
四、中小学传统武术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丰富传统武术教学内容
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应该选择在当地盛行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拳种,结合各地特色选择某一拳种[9],再以该拳种的初级、中级、高级套路作为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对传统武术基本功的积累原则,应该以各传统套路中姿势舒展动作简单的初级套路为主。此外,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加一些功法运动,如“静功”“柔功”。由于传统武术的攻防含义十分丰富,还应在套路教学时,穿插教授一些实用的攻防动作内容。
(二)培养和引进传统武术专业人才
传统武术进入学校的关键是武术师资建设的问题,中小学校可以采取培养和引进传统武术专业人才两条路同时走的策略。武术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武术文化知识的研究和探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体育教师进行短期培训,让体育教师承担传统武术课程。
(三)要着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首先需要从教学理念上进行调整,把尚武崇德、修身养性等武德观念体现出来,使中国传统武术所蕴含的、所强调的文化思想加以强调。其次要在传统武术教学中营造文化氛围,以文化态度来对待传统武术。可以邀请专家讲授专题课程,观看传统武术有关的影视作品,探讨其中武术的文化意味,鼓励学生对武术的内在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再次将传统文化考察纳入评价评价体系,文化教育成果的评价才能更加真实全面。
五、结论
文化性是传统武术的基本属性,传统文化是传统武术之魂。中小学开展传统武术教学,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教学时选择丰富多彩的实用味性强的教学内容,要多方面开发传统武术教学人力资源。要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武术教学过程中,回归传统武术的文化本色。
参考文献:
[1] 周良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刘俊卿,田林.论太极拳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促进[J].阴山学刊.2013(2):74.
[3] 贾亮,黎桂华.武术传统文化与实用套路解析[M].北京.商务出版社.2018:28.
[4] 侯平.立足文化现状构建先进文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2):460.
[5] 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院.2008(2):52.
[6] 张泽静.寓中国传统文化于中学语文教学之中[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4.
[7] 金涛,韩政.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武术发展之路[J].中华武术研究.2012(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