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09:24: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土木工程测量学习,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138-01
0 绪言
所有施工单位和用工单位都在努力追求工程质量,并且如何保证工程质量也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众所周知,在施工操作过程中,最根本的就是工程测量。在高校教育中,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中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学生可以通过这门课了解一些关于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专项能力,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在另一方面,工程测量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极强的课程,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测量结合在一起,而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科的发展做出不同的调整、改革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从而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1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课程的重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近年来,实践教学逐渐被教育界所重视。学生们进入社会时发现,实践经验对于刚毕业的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元素。诸多企业单位都会要求工作经验、实习经验,可谓是每个毕业生的敲门砖。实践教学如今已经发展成为考评一个学校的重要标准,当前诸多院校都在追寻新的办学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践教学的出现打破了教育界的沉寂,只有调整办法思路,坚持实践教学模式才能使学校与社会更贴近,使学生得到更多的专业经验,在未来就业过程中更好地融入社会。高校学生在传统课堂中只能获得书本上的知识理论,特别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如果能获得第一手的实践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测量技术不断发展,土木工程专业的测量教学也有了新的使命,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我们必须不断开拓思路,变换教学模式,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进而让他们能够成功地走向未来工作岗位。
2 当前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程定位混乱。诸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并没有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使得同学们对这门课程的设置和实质内容不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认为这门课程的出路不大。究其原因,这是由于学科定位不明确,院校难以考虑到专业之间的结合问题,也没有解答学生们对于类似问题的疑问。
其次,教学理念落后问题。诸多院校依然采用着老式教学的方法,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去,难以亲身体验。课堂中往往以老师为中心,以课本和课堂为中心,并没有让学生去主动思考,可以说这种填鸭式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最大的绊脚石。
第三,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当前高校教育中,难以对施工测量等学科的重要方面做详细讲解,由于课程学时的限制或者教学资源的限制等原因,教师难以对这些重要内容完整地对学生阐述清楚,让学生不能深入掌握。
第四,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矛盾。随着现代测绘学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不能及时地在教学中体现出来,难以迅速形成完整、专业、合理的教学体系。
第五,教学与实践的严重脱节问题。由于部分院校缺乏资金,因此实验仪器设备陈旧,使得学生不能获得第一手实践操作经验。另外还有部分院校坚持过去的办学思路,让学生死读课本,或者根本不安排学生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对仪器设备并不了解,更不能对书本知识深化了解。
3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首先,明确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定位。院校要对这门学科的定位作出明确解释,测量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学生未来后续专业打下基础,随着土木专业以及国家基础测绘成果的发展,测量学的教学目的已经转变成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运用途径。
其次,优化教学模式。院校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改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通过讨论、自问自答等方式,攻克知识的难点、重点。另外,要联系工程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第三,加强硬件建设。高校应尽量建立独立的规范的测量场地,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学生们进行实践课程。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更新仪器设备,将实习仪器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4 结语
要想使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就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与完善教学方法。土木工程专业的测量教学课程,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各大学校应该重视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变能力,从而使学生成功迎接未来来自社会岗位的不同挑战。
参考文献
[1]王庆国,邹进贵,杨华.提高《测量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测绘工程,2007,(02).
[2]徐金鸿,邓明镜,刘国栋,陈述,倪健.《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测绘科学,2010,(S1).
论文摘要:本文从土木工程专业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要求出发,阐述了多年来在《土木工程浏资》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教学效果。
1《工程测量》课程的性质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是为培养满足土木工程行业对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工程测量》的教学实践
2 .1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以项目引领,以高级测量工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融合、职业素质培养与实践活动融合为基本,基于土木工程项目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项目内容与真实岗位工作任务一致性;课堂教学与实训环境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一体化;“教、学、做、赛”一体化。
2 .2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改革中,本课程注重“教、学、做、赛”四位一体,采用室内与室外、单一技术与综合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用“教、学、做、赛”四环一体嵌套式教学和授课、实验、实训、教学录像、教具、挂图、以及多媒体、网络现代教学手段等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课程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始终贯彻“学生探索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和“到工程实际中去锻炼”的指导思想,采用“将课堂讲授和课间实习穿行”、“课程结束后进行集中教学实训与任务驱动”双管齐下的方法。
(1)“教”,重点讲授与任务驱动相结合。本课程采用“纵向与横向处理”相结合的结构体系,“纵向处理”是指按土木工程建设的侧量任务阐述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横向处理”是指按土木建设各典型工程分别进行描述。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具有一般性,有纵向处理特色,是需要重点讲授的,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操作和使用及必要的记录计算;对典型工程应用只作一般性讲解,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同时,本课程的内容涉及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理论、方法与技术,但实践性非常强,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院的建筑工程实践,穿插大量工程建设实例,介绍最新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以及测量作业和数据处理的过程,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2)“学”,演示、参观教学与课堂提问和讨论相结合。对于学院现行条件不能满足动手操作的仪器如测量机器人、陀螺经纬仪、激光扫描仪这类仪器,采用演示教学法;常规仪器的学习与操作除了将仪器架在讲台边讲边操作示范外,还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穿插大量图片,使学生对这些仪器及其操作流程、应用有直观的认识。另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课程实验和实习,开展课堂讨论和课后讨论,收到很好效果。
(3)“做”,即学生的实际操作与项目模拟测绘相结合。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把项目分解为若干任务,结合实际或模拟的施工项目,组织学生开展实地测绘工作,培养学生对测绘仪器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综合项目的测量应用和施工放样能力,加强团队与吃苦精神的培养。
(4)“赛”,即工程测量技能竞赛。为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土木工程常规测量仪器实际操作技能和计算理论能力,在课程项目结束后,开展测绘仪器使用与单一项目技能竞赛活动,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土木工程测量》的热情。技能竞赛与行业相关测量标准相结合,注重规范化、标准化。学院每年组织一次。
2 .3教学手段设计
(1)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交互式软件和黑板板书的综合运用。在理论课教学中,采用大课与小课相结合,传统板书与电子教案相结合,讲授与提问相结合授课模式;小课以辅导讲解、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大课的授课老师必须在已有的多煤体课什基础上,进行认真备课,收集相关的录像和与教学软件,对复杂的原理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现,对重点、难点要通过黑板板书作细致讲解,黑板板书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手段。
(2)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建造网络课外互动学习系统,包括课件、电子文档和相关链接等,提供学生自主性学习软件、视频和网页课件、课堂录像、习题和课程实训系统、实习实验系统等。授课教师通过网络为学生传道解惑释疑,可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时空距离。这些方式受到学生极大欢迎。
(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间实验、综合性课程实训、演示教学和集中实训。无论是哪一环节,均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采用实测数据进行。如在实训中,要求学生按工程要求进行图上设计、实地踏勘选点、外业施测、内业数据处理、撰写实训总结报告,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测量作业过程的掌握,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灵活多样的考查与考试。在教学中,注意平时的考查与期末考试的结合,考查包括上课率和作业完成情况、上课的笔记、课堂讨论和答疑情况等;考试的形式多样,以理论水平测试与实验实训考核并重,实验考核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记载情况及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实训考核采取学生随机抽题考核(包括操作和口试)的方式,实训总成绩由操作和口试考核成绩、实训报告成绩、平时成绩(出勤和表现)兰部分按6:2:2的比例组成,实训成绩按百分制评分。
3《工程测量》的教学效果
从2004届学生开始,我们就开始逐步在一些班级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并且适当的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使得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我院的毕业生们就业后在工程测量方面得心应手,能很快融入工作角色,深受用人单位喜爱。很多单位慕名直接向我们学院要人,2011年的毕业生现在没毕业就全部就业完毕,二年级的学生也有不少已被用人单位预定(一年级开测量)。
关键词:测量学课程;研究性教学;传统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20-03
一、引言
测量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有其经典的理论和方法。测绘新技术正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进而使测量学为科技、经济、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领域不断地扩大。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为代表的3S技术正在渗透到各种工程建设中。在测量学科中已经应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光电测距、电子计算、卫星定位、航天遥感等,这些成果促进了测量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1]。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高校专业越分越细,测量学的学时数也不断压缩,一般为50~60学时,实习期限在1~2周,北京工业大学的土木工程、水务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的《测量学》课时目前仅为32学时,实习周为1周。尽管土木工程、水务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的学生学习《测量学》并不是要求其成为测量学科的专家学者,但是对测量学的知识还得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因此,《测量学》教学应着眼于让学生充分了解测量学在各自专业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如何为工程建设服务。这不仅是各工程学科的发展对测绘学科提出的新要求,而且也是测绘学科的飞速发展迫使测量学要改革,还是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的现实要求。对于各专业来说,学习测量的实质就是应用测量学,强调的是致用[2]。针对课时量减少的现状,各高校的专业教师对于测量学的教学改革各抒己见。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
《测量学》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基本工作、地形测量,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课间实验和实习三方面。《测量学》对培养学生测图、读图、放样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生产上对土木工程测量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适应及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迫切要求重新认识和改革《测量学》的教学,以满足生产需要[3]。传统的《测量学》教学模式存在不少局限。第一,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测绘工程使用仪器设备、观测技术、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亦有了巨大发展,对于测量学内容,不再是只介绍一般的测角、量距、测图、用图和放样。第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非测量专业的学生对测量学与本专业的联系认识不清晰;由于测绘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原有的许多手工测量工作逐步被信息化测绘技术所取代,人的因素逐渐减弱,从而出现学习兴趣和热情不高的情况。第三,教学与实践脱节,《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性是测量学的灵魂。虽然在课程中有6学时的课间实验与1周的集中实习,但由于时间短、仪器和场地的限制,学生的知识完善、操作水平提高很有限。第五,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模式过于死板。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讲,学生听,“填鸭式”的教学。考核模式大多“终考定全局”。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出现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抱佛脚”等现象[4-5]。
三、研究性教学
教学方法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更新的问题,传统教学理念的相对滞后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瓶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已经成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对大学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研究性教学方法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索教学问题,把教学变为创造性的、有意义的探究性活动,使教学推陈出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研究性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又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使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克服接受性教学的缺陷[6-7]。为适应国家对创新型、工程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进一步提高《测量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亟需在教学中开展测量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研究与实践。
四、课堂研究性教学探索
1.保持教学内容的逻辑性、连贯性。尽管测量学的许多知识是根据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叙述性内容较多。但作为一门课程,其无论是在整体内容的组织上,还是在各章节内容的组织上是有逻辑可循的。目前,测量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确定地面点空间位置”和“开展测量工作”来组织的,整体脉络清楚。在《测量学》课程内容中,第一章内容是提出课程的研究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原则。第二至四章,围绕“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具体介绍3个基本观测量获取的原理和方法。第五章介绍观测3个基本观测量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以及评定精度问题。第六章之后围绕“开展测量工作”展开内容。从控制测量到碎部测量,从测定到测设。除此,各章节内容的取舍和组织上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如对3个基本观测量获取的介绍,从概念、原理到仪器的认识和操作,最后到内外业工作如何进行来展开,由浅入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将内容上的内在逻辑性在教学中很好地反映出来,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内容繁杂无章的感觉,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加强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针对目前测量课时减少,教学信息量相对增加的现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现场模拟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教师在努力搞好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参与科研和生产工作,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学,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处理好经典内容和新技术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教材的作用,又要向学生传递测绘新技术、新仪器的信息。如,讲解水准测量原理及仪器使用时,将仪器带到教室现场讲解,学生理解接受快。图表多、计算公式多时可结合多媒体,将步骤分解,引导学生步步思考。
3.抽象的理论与工程实例相结合。测量学理论是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相关知识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产物。在教学实践中,若只讲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而不结合相应的规范、工程实例,就会造成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脱节。相反,若只是讲述规范与实例,那么学生在没有掌握理论知识基础的情况下,不可能真正理解和应用工程测量学相关理论,更不必说具有创造能力。因此,在《测量学》教学中,结合相应的规范及典型的工程实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4.利用多媒体、录像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仅通过口述、板书,学生很难理解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和录像能够更直观、更具体、更有效地传达信息。如,仪器的造型除了现场演示也可用图片展现;用录像来表达仪器的具体操作和工程实例;用计算机演示测量相关软件的操作;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弥补了目前先进设备不足的问题。我单位为申请北京市土木工程示范中心测量分中心,制作了多媒体演示讲稿并到实验基地进行了录像,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并将《测量学》课件逐步在校园网上登载,供学生在网上复习和自学,以此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增加测绘新技术、新设备的内容。测绘新技术带来了测量仪器设备的革新,新仪器的代表为全站仪、电子水准仪和GPS,要向学生讲解它们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如全站仪用于施工放样和变形测量,电子水准仪用于沉降观测,GPS用于测定点位3维坐标等。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自主性学习是研究性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测量新技术”的教学中,将学生分组,各组选择一种新技术主题,通过自主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上讲台向全体学生讲述,将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测绘科学的新技术与应用及进展,也达到了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的目的。
6.产学研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并引导学生对某一具体问题做更深入的研究,鼓励学生、发明专利并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如,GIS处理数据、GI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基于GPS的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全站仪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等。土木工程方向的教师负责、参与各类土建工程项目,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横向企事业单位的项目。
参考文献:
[1]程效军,等.测量学课程建设与实践[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4).
[2]汪祖民.对土木工程专业普通测量学教学目的的重新认识[J].高等建筑教育,2001,(03).
[3]聂志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6,(02).
[4]王庆国,等.提高《测量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测绘工程,2007,(2).
[5]徐金鸿,等.《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测绘科学,2010,(S1).
[6]汪霞.大学研究型教学中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22).
[7]许艳,等.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现代计算机,2010,(02).
关键词:测量学;实践教学;工程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16-02
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经济建设迫切地需要应用型建筑人才脱颖而出,尽快适应建筑行业的实际工作。为了顺应这一需求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结合课程特色和地域特色,初步形成“短、明、快”的教学新模式:即采用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手段大大缩短了理论教学课时;采用边理论边实践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直观;采用实践教学与服务任务相结合,变任务压力为提高技能的动力,加快了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步伐。
一、“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手段增加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大大缩短了理论教学课时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授课方式,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及时的双向的信息交流,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学,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而且老师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与智能培养的有机结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培养出具有解决土木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技术人才,我们积极探索改变传统的授业解惑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主动与自我投入的心理体验。土木工程测量学的理论教学包含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原理及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的构造、使用、检验与校正等传统内容和全站仪、GPS系统的原理、应用等知识。对于误差理论我们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方法,让学生跟着教师,系统学习测量误差处理的方法,并随时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调整授课节奏,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对于“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原理”这些内容的讲授,我们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事先将要讲授的内容作成多媒体课件,使授课从单纯的说教变得图、文、音并茂,既克服了传统方法讲授时画图浪费时间、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的缺点,又能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大大提高了授课质量、改善了教学效果;对于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的构造、使用、检验与校正和全站仪、GPS系统的原理、应用等知识,原来大多数是采用学生看书老师讲解的办法,很难达到师生同步,虽然老师卖力地讲、学生认真地学,但缺乏对仪器立体感的初步认识,实验时学生对已学仪器还是陌生,采用多媒体教学后,我们通过录像将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检验与校正的正确方法制作成CAI课件,通过形象的声音和图像媒体对仪器立体化,多方位地加以讲解,使教学更加直观、明了、易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虽然未见仪器,但对仪器的使用已经清楚,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有利于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二、“边理论边实践”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容易接受
土木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包括基础型,新仪器、新技术应用型和综合应用型实验三种主要形式。基础型实验主要有水准仪的使用、水准路线测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经纬仪的使用、水平角观测、竖直角观测、经纬仪的检验校正、距离丈量与直线定向、视距测量、红外光测距仪的使用、平板仪使用等,通过完成这些实验主要有3个直接收获:熟悉高程、角度、距离测量的基本原理。这些实验内容相互比较独立,各自对应于不同的理论,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一般安排在相应理论学完后马上进行,比如:水准仪的使用、水准路线测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等就安排在水准测量理论之后进行,这样便于学生及时查缺补漏,准确掌握知识。新仪器、新技术应用型实验主要有全站仪、GPS系统的应用等内容,由于仪器设备比较昂贵,一般院校不能让全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但是要培养出富有创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学生必须知道专业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学术水平、了解这些先进测绘仪器和设备的原理、使用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这些先进而又昂贵的测量设备原理与使用方法进行模拟,让全部学生通过虚拟仪器实验课程了解全站仪、GPS系统的原理、使用方法后,由学生自愿提出书面申请,教师、实验室和学院审批通过后,以开发实验的形式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全站仪、GPS系统应用的教学。综合应用型实验是建立在基础型实验的基础之上的,每个实验都是是由几项测量内容组合起来,构成一个综合型实验。例如:地形图测绘、碎部测量、建筑物或构筑物轴线施工放样等,每一个实验都包含了直线定向、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等几个方面,经过综合应用型实验的训练,将所学内容连贯起来,加深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培养工程测量整体认识素质。在教学中及时、合理地穿插基础型,新仪器、新技术应用型和综合应用型实验教学,学生不仅从实验中得到了锻炼,学到了实验技能,而且把抽象的书本理论变得具体、生动,容易接受。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与服务任务相结合”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应用知识的紧迫感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必须面向工程为工程服务,走理论联系工程实际的实践教学之路。把教学、服务相结合,以服务迎接挑战,以服务促进教学,以服务开辟更为广阔的挑战空间,以挑战加快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以挑战缩短适应实际工作的时间。以往的测量实习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附近选择一处合适的地形区域作为实习场地,其优点是就近、方便、节约经费、容易实施,但存在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不利于全面训练的缺点,而且实习内容年复一年,学生缺乏兴趣。自开展“宽基础高技能应用型建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以来,我们在土木工程专业2006、2007、2008三级学生测量实习中,分别承担了学校辖区平面图和学校后山地形图的测绘及面积测算、教学区建筑面积的测绘及计算、学校各附属区域面积的测绘及计算等任务,以这种新颖的形式展开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进度和任务时限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挑战性的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生提高操作技能的紧迫性。这些教学与服务相结合的成果得到校领导和基建处工程技术人员的充分肯定。这为今后的“项目教学”、“顶岗实习”、“义务村镇规划”等实践教学空间的开辟和实践教学新模式持续深入推行奠定了基础,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短、明、快”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条件,强化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真正体现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提早地适应工程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新颖的角度展开教学,充分挖掘各方的潜力,力图以最短的课堂时间、最明了的教学手段、最快地形成学生实际的测绘能力。
参考文献:
[1]占勇,陈惠芬,徐家跃,钱蕙春等.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2,(4):36-37.
[2]赵成龙.任务驱动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探索[J].品牌,2011,(8):86.
[3]舒勤.中医社区实践“教育-实践-服务”三结合教学模式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7):643-645.
关键词: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工程测量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主干课程,其理论与实践并重,更加突出技能培养。目前,该院除了面向测绘专业开设之外,其它专业,如:土木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工程管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非测绘专业都开设了这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伴随着空间科学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测绘领域也开始应用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给传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亟需重新认识和改革《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使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1课程要求与分配内容与学时
(1)通过《工程测量学》的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需要学生达到以下几点:①对工程测量的基本技能、基本原理的掌握;②对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性能的掌握;③主要掌握测量、计算、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用图及一般工程的施工放样。(2)其具体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包括:绪论(2学时);水准测量(10学时);角度测量(10学时);距离测量(2学时);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4学时);控制测量(4学时);全站仪与全球卫星系统(6学时);地形图测绘(2学时);地形图应用(2学时);施工测量(4学时)。
2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教材内容陈旧
同过去相比,当前各高校使用的工程测量教材内容有了明显的改进,不过“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还存在,很少涉及到工程测量数据处理和项目实例等方面。再就是,虽然某些新仪器、新方法在教材中有所体现,但是教材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所需。缺少测绘新技术和实用内容,直接影响了掌握全新现代测绘知识人才的培养。
2.2教学内容多,课时少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测绘科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课堂上要讲授的理论知识越来越多。然而,不断探索和改革高校教学模式的同时,普遍压缩了工程测量学教学课时数[1]。在较少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任务,导致很多必要的实验不能够开展。
2.3太过单调的课程考核方式,科学性欠缺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工程测量这门课最主要的特点。在理论和实践考试时,传统的考核方式通过学生平时表现、卷面成绩以及实习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定,但学生平时的作业、实习报告等抄袭现象普遍存在,考核太过形式化,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教学效果。
2.4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
90后的大学生们主动性较为缺乏。上课出勤率低、积极性不高、对所学知识缺乏内在追求的强烈动力。此外,工程测量这门课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这一问题又需要授课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补充新的授课内容。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3《工程测量》课程改革措施
3.1结合专业特点确定教学内容侧重点
目前,很多专业如资源勘查、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等都开设了工程测量这门课程。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安排时应结合专业特点,有重点、有取舍的进行工程测量基础知识的教授。比如,土木工程专业应侧重于对于角度、高程、距离及点位的施工放样测量和线路测量,以及测量新技术在土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部分的讲授;地质及资源勘查专业应以地形图测绘和应用等内容为侧重点[2],而对于内业计算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
3.2重视实践教学
作为一门服务于工程的应用学科,工程测量与工程施工的许多内容关系密切。所以,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工程测量》实习,可以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经过实习,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和透彻,达到独立进行施工放样、高程控制、地形测绘等基本测量技术的目的,是加深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不过,测量实习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主要包括设计的实习内容和工程建设结合的不是很好、实习课时太短、测量仪器不够先进等。因此,需要不断加大对实习设备的投入力度,使仪器使用率提高,引导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加强对实习内容的训练。另外,加强校企合作,设立一些实际的实践基体,或是让学生到生产一线去实习锻炼。学生可以通过寒暑假到企业去实习,这样就会学到施工放样、数字测图等工程测量施工中一些重要的实践内容。通过实践学习,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从而很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水平。对于非测绘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专门从事测绘任务和测绘科研人才的是其目的,而是让学生学习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从而掌握各种常规测绘仪器和测量方法,因此在学校里面建立实习基地较为合适。对各专业的实验实习内容的区别进行重点考虑,对学校现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使校内测量实习基地建立的更加合理、高效,以便实验实习的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提高[3]。
3.3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工程测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和课间实习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工程测量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和对象的不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思维。
3.3.1理论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面对教学内容不断增加,而测量课时太少的问题,需要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技巧灵活多变,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例如,在上课的时候,老师除了使用黑板书写外,还可以多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现在测量仪器品种甚多,更新迅速,而多数院校经费不足于购买一些品牌的测量仪器。遇到这样的情形,就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是仪器厂家获得相关的新仪器图片以及介绍,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此外,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如测量仪器操作等内容的讲授比较抽象,对从未接触过仪器的学生,讲授内容一般难以理解。如果把一些理论课直接搬到实验室去上,可以使学生能够对测量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操作方法更好地掌握。比如说,对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和操作进行介绍时,可以一边讲授基本知识,一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近距离观察仪器的构造并简单进行操作。此外,还可以将以往学生所做的实训操作时最容易犯错的一些地方播放出来进行强调,避免学生犯错。结合实际工程,对测图和放样部分组织学生去参观测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对于“仪器的检验与校正”一课,通常做法是通过教师讲解以及录像解说,让学生进行了解。但由于教师单方面讲授时间过长,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课效果不佳。如果可以利用已淘汰的陈旧仪器,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对提高学生课堂兴趣及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3.3.2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工程测量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教学,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但客观上测量实习是很辛苦的,非测量专业学生对测量实践大多不是很重视,只是应付了事,起不到很好的效果。为确保实训教学的效果,应该将测量仪器操作技能作为该门课程期末考核的重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测量实习工作与大学生测绘大赛活动相结合,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完整的工作情境以及过程深有体会,并通过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关联。同时,还可以结合实训内容,组织学生到实际工地进行实践操作,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为了方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仪器,要把测量实验室建成开放性实验室,本校学生可凭学生证,在指定的时间内借领仪器[4]。
3.4完善期末考核制度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融入到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中来,保证教学质量。通常工程测量的期末考核较偏重于笔试部分,但由于一般笔试考核内容大多以教材为中心,促使学生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练习。所以,应该加大对平时表现和实践操作在考核中的比例,使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懂得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具体的动手能力测试中,加入仪器构造、计算等方面的内容,将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有机结合。
3.5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
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老师,其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否。当前测绘理论的不断完善,测量仪器、设备的推陈出新要求教师不得不紧跟快速发展的测绘科学技术新形势。该院大多数从事工程测量教学的青年教师多数是没有走出校门的,必要的工程实践经验较为缺乏。有必要定期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去施工单位进修,来提高自身水平[5]。此外,要广泛开展教研、教改及学术交流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及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4结语
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是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课程。随着测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就要求任课教师深入探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进、考核制度的完善、实践教学的加强等系列教学改革举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最终培养出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肖鸾,陈凤年,陈海胜.工程测量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2(3):110-112.
[2]郑丽娜,左淑红,王笑峰.论:“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30(1):131-132.
[3]刘小阳,孙广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1(32):28.
[4]李伟杰.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5):51-52.
【论文摘要】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面向就业岗位培养高素质人才已成为社会共识。《工程测量》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如何使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教学适应企业的需要,值得探讨。
近年来,测量新技术尤其是3S技术的发展,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受到挑战,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从传统性教学向应用性教学转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适应发展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工程测量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专业课程,课程地位非常重要,但内容庞杂,要很好地掌握该课程十分不易。因此,在测绘新仪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迅猛发展情况下,探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是迫切需要的。
一、工程测量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现有的教材来看,大多数教材的内容落后于生产现场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选用合理的教材,根据现场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对普通测量技术进行适当的删减,增加相应的应用测量技术和现代测量技术的相关内容。比如可以增加计算器编程、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GPS在施工中的应用等。现在大多数的工程测量教材在应用技术章节讲的过于简单,这在教学中要讲到各个方面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可以优化教学内容,普通测量技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通用,应用测量技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根据不同的方向进行选用,现代测量技术作为学生熟悉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
二、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工程测量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和课间实习相结合是工程测量教学的主要形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在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从引导的角度讲授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讲授中要留出适宜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手段不能一味的以板书为主,要适当的引进现代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改善课堂环境;学生对所讲的知识理解是抽象的,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件中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工程实例。
现在测量仪器品种甚多,发展迅猛,使得现在的教学设备陈旧和老化严重,落后于生产;而且现在大多数院校的经费紧张,没有多余的资金购买各种品牌的测量仪器、新仪器和设备,但是现在教学又需要,在这种供需矛盾的情况下,可以从网上和仪器厂家收集相关的新仪器的图片和介绍,使学生对新仪器有一定的认识。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把相关的教学资料在校园网上,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测量论坛和测量网站,通过互联网让学生了解测量的发展动态。
(二)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工程测量实训是工程测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训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技能和测量作业方法的主要途径。但是现在测量实训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设计的实训项目还没有完全和工程建设相结合;[
实训项目偏少,测量仪器陈旧,未能完全把工程建设中的现代测量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运用近来;随着高职的扩招,现在的实训设备量偏少,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改革中,需加大实训设备的投入和实训设备的使用效率。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训项目的训练。
三、工程测量考核方式的改革
工程测量这门课程有很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难以反应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考核内容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导致学生只注意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略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一)工程测量课堂考核的改革
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最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往的考试多采用试卷进行,出一些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计算等题目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注重书本知识,不能很好的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考出好成绩,但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差。为了改变这种现象,需要采取试卷考试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把理论考试、仪器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二)工程测量综合实践考核的改革
工程测量综合实践协同作战特点突出,这对培养团队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综合实践时,更应该注重对过程的考核,综合实践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实践的每个阶段,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由小组长对每个成员给出评价。实习结束后,以此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在实习中,根据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仪器的熟练程度、实习期间的表现对学生做出综合的考核。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
从事工程测量教学的青年教师大多数是从校门进校门,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经验,很难掌握施工单位对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的需要程度。有必要定期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去施工单位进修,以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来提高自身的水平;教师应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以外,还要参加一定的科研活动,承担一定的工程任务,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工程测量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工程测量教学改革,非常重要,十分迫切。本文从现价段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了探讨,对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一定的措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聂志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靳海亮.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3]王汉雄,王嘉慧.《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矿山测量,2007,(3).
关键词:工程测量;教学;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迅速发展,企业对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学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开设的《工程测量》课程,大多仍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上。由于实训教学仪器的短缺,或者是学校重视实训程度低于理论教学等多种原因,工程测量实训教学很难落实到实处。学生不能真正的在学校中掌握到测量仪器操作能力,而理论知识又在今后的的企业工作中应用狭窄。针对这种情况,总结院校的多年教学经验和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采取了“2+4+1”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有效的利用时间,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的充分结合,圆满顺利的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下面就该教学模式简单介绍如下:
一、理论教学“2+4+1”教学模式中的“2”代表理论教学为2学时。该课程教学主要内容为测量学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测量仪器的认识与使用、测量技术及原理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 随着专业的发展、专业课程的增多,导致每门课程的课时数减少,而测量学发展速度更快,新的测量技术、测量仪器不断产生,在较少的教学时间内来完成测量教学任务,教学质量是难以保证的。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前,根据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需要,确定授课的重点、次重点、一般了解和选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应本着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选择那些在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内容进行重点精讲,同时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对在施工中应用不多的内容则进行简单介绍,不安排实验;对教材上那些已经过时不用的内容则不讲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 如可将工程测量中的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及场地应用测量内容详细讲解,略讲或者不讲测量误差等章节,可以将这类内容列为兴趣资料,由学生课后独立学习。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应力求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避免学生的厌烦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革以往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方法,实施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水准仪和经纬仪的构造及操作过程时,可采用播放DVD视频录像与实物现场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既可以使学生产生了视觉记忆,也可以使学生直观观察并动手操作,这样不仅可以令学生很快熟悉测量仪器,还有利于学生对仪器操作的掌握;讲解讲解地形图的应用时,采用PPT技术,图文并茂,帮助学生理解。通过这样多种教学手法,可以大大改善课堂授课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践教学 “2+4+1”教学模式中的“4”代表实践教学为4学时。《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工程测量的实训,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实践,对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 课程强调测量知识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将所学测量知识上升为应用能力,在实践课中锻炼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
《工程测量》实践课程采用“练习——任务——竞赛”模式进行教学。练习是针对学生初步掌握仪器操作和测量的基本知识后,分组做简单练习,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练习,熟悉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为下一步的任务环节做准备;根据《工程测量实训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对不同的测量小组分派不同的测量任务,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测量实习,可以做到合理分工,统一协作,发挥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共同完成测量工作;最后一个内容就是竞赛,当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教师所下发的所有任务,并且牢固的掌握了工程测量的实践技能后,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好技能,还要将技能学精。这一阶段,指导教师将就一项难度系数高的实训任务发放给所有的小组,要求在固定的时间内,小组以最快、最好、最准完成这项任务。“练习——任务——竞赛”模式的实践教学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核心构建的课程体系。
三、内业管理
“2+4+1”教学模式中的“1”代表内业管理为1学时。工程测量的内业管理相对于外业工作同样作用,是保证外业测量数据处理的重要措施。从目前大多数的工程测量实践来看,其工程外业测量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测量数据需要处理,尤其是对于大型项目的测量工程来说,其测量数据的内业进行不仅仅是简单地采用人手就可以进行计算以及处理,对这些测量数据处理或者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测量结果处理的准确性,会误导工程顺利进行,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工程局部返工甚至报废,并延误施工工期,给工程项目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给社会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工程测量的内业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测量数据的分析能力,对测量数据进行准确、快速的运算处理。
学生对所有工程测量工作必须做好原始记录,坚持复核和签字制度,不得随意涂改和损坏,做到任务完成后交指导教师检查。测量小组人员要认真整理内业资料,保证所有测量资料的完整。为避免测量差错,小组人员必须对所有测量内业和计算资料实行两人一组复核,工程测量数据资料一人计算,另外一人复核。测量内容、成果等要详细填入测量手簿内,并签好姓名和日期,最后汇总交指导教师。
四、考核方式
工程测量学这门课程有很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考核内容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导致学生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略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考试的形式,采用理论水平测试与实践测试双重机制考核,其中包括理论考试(40%)、平时成绩(10%)、课堂实训(30%)和综合实训(20%)。课程侧重实训技能的考核,以技能训练促进知识的掌握。
《工程测量》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职业院校均已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无固定法则,而是在于开拓和优化。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拼搏,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将《工程测量》教学工作推向一个新的!
参考文献:
[1]唐传平.论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3
[2]魏静.李明庚.建筑工程测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学改革
现代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的大型化、网络化、高等级向建筑工程测量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应密切关注测绘学科的发展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不断探索教学新内容、新方法,严格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测绘事业的不断发展,工程上对建筑工程程测量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适应及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这迫切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改革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以满足生产的需要。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土木工程类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我校从2005年开始对《建筑工程测量》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我校测量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对教学思想、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提出一些见解。
一、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结构概况
我校的学生是来自全省各个地区的初中毕业生。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学生进入职业技术学
校学习的积极性高涨。但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不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别较大,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意识淡薄,这就给相关的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对数学方面的知识应用最多。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初中数学知识相对薄弱,理性和空间的想象力难以建立,知识系统性不高,对于三角形内容和函数的相关知识应用了解不够,所以在讲授专业课时难度很大。因此,学校的数学教学改革应结合测量学内容,多讲授三角和函数的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有利于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和数学学习气氛。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
现行教材内容陈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然以讲述光仪器的测量方法为主。对于新仪器、新技术的知识一带而过,很难适应当今测绘形式发展的需要。
2.教学仪器设备落后
学校测量仪器设备落后且数量有限,在近年生源扩招的情况下,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实现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实际需要。加上学生多且水平有限,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导致测量仪器经常损坏。现在在工地上广泛应用的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先进的仪器,各校配备很少,有的甚至没有。虽然我校在近两年对测量仪器投入很大,购置了一些较为先进的仪器,如GPS、宾得全站仪等,但还是满足不了需求,导致在实训课上出现了一部分学生摸不到仪器、用不到新仪器的现象,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学习测量的热情。
3.测量实验场地随意简单
学校在做测量实训时没有固定的场地,都是教师在校园里随便指一个地方让学生做实验。校园里地形通常比较简单,没有明显的起伏变化,没有已知的控制点,因而教师在学生做完实训项目后,很难检核学生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另外,测量实验场地范围大,教师照看不过来,部分做实验习不认真的学生偷懒不做,或做错后不愿重做而刻意修改测量数据。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学生记忆力和毅力的培养
测量需要精确照准一个目标,需要精确对中、整平仪器,需要定心下来细心进行计算,需要专注地看、听、记、做,没有这些能力,就无法准确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一些主要的控制点的高程和坐标、角度和距离、建筑基线的测设要素和计算公式等都离不开记忆,为此教师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做笔记和实习报告,将每天教师讲授的内容记录下来,如实做好实习报告,多加复习,另一方面在巡回指导时,应向学生提问,回顾今天的任务和理论内容。从每组组长开始要求,组长再要求组员,同时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测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测量是很艰苦的工作,从事建筑施工工作要禁得住日晒雨淋,禁得住各种环境的考验,这需要有非凡的毅力。测量条件艰苦,都是野外作业,风吹日晒,环境恶劣,而且任务艰巨,各个方面都存在困难。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吃苦耐劳、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学会把困难当作前进动力,通过测量实习的锻炼,收到锻炼意志、培养乐观精神的目的。
2.学生测量技能能力的培养
测量工作,既精细又需要耐心和毅力。职校学生大多对学习本来就不大有兴趣,怎样培养他们的测量技能呢?教师安排测量任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施工场地平面控制测量,即按要求在建筑施工场地选取有控制意义的控制点,通过精密的测角、量距、平差改正,得到规定要求的控制点坐标。在测量中需要步步校核检验,任何的偏差、粗心都会导致后续工作的进行障碍。在这种不断检查、纠错、总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养成认真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二是高程控制测量,即在建筑场地建立可靠的水准点,形成与国家高程控制系统相联系的水准网。水准点的密度应尽可能满足安置一次仪器即可测出所需的高程点。场区水准网一搬布设成两级,首级网作为整个场在的高程基本控制,一般情况下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确定水准点高程,并埋设永久性标志。若因设备安装或下水管道铺设等某些部位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在局部范围采用三等水准测量,设置三等水准点。加密水准网以首级水准网为基础,可根据不同的测设要求按四等水准或图根水准的要求进行布设。学生在看到自己经过不断努力完成的成果时,那种油然而起的成就感会使他们深受鼓舞并乐意投身到测量工作上来,投身到工程建设中来,达到这样的效果,测量实习的意义自然就会体现出来。
3.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大多数职业学校,实验实习教学一直充当辅助理论教学的作用和手段,教师一般是先把理论知识讲解完以后,再安排实验实习,而且都是由教师先把大致的思路和相关的要求讲解一遍,学生再按照统一的器材,按照书中统一的操作步骤、统一的方法和思路去做实验。这样做虽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明显不够,而且学生往往会认为实验实习可有可无,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类社会处处地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测量实训是和学生近距离接触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和学生讨论,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面对,而后独立思考分析,然后教师帮助引导,指出其问题的症结所在。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给学生留出一些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去创新,而不是死搬教条。如可以问学生:你如果不用给定的器材,是否能用别的仪器来完成这次实习?不按书中的方法,是否有别的办法?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为了培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让学生喜欢动手实习,但仅仅课堂时间远远不够。为此,教师必须开展一些实习活动,如利用课余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我校成立了测量协会,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活动,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带动指导其他同学,相互学习讨论。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改进
测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利于学生巩固测量理论知识,利于学生形成测量技能、技巧,同时直接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利于学生今后直接从事一线的生产,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耐心讲解、认真操作示范、细心指导操作训练,并抓好仪器使用安全,对任何环节、步骤上的错误都不放过,做到技术规范统一。
1.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
教师应结合所讲的内容,在上课时除传统的板书外,多采用一些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到测量仪器时,可以把测量仪器带到教室,或者做幻灯片、图片等,简单地向学生进行展示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先进的测量仪器,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对这门课学习的热情。再如,在讲到各种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或水准测量、水平角观测等这些具体的、有严格规范要求的、实用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视频资料,向学生演示各种仪器规范的操作方法和过程,还可以例举一些以往学生在做实训时犯错最多的操作方法,在课堂上给学生加以总结和强调。这样可以让学生记住重点,增强学生上课的兴趣。
2.教学内容上调整
课程内容的改革应本着“加强基本理论、技术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以学生为本,注重实用性”的基本原则,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
(1)在讲课方面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要让学生能更快地提高实践技能,教师的素质和经验有相当大的作用。学校应当经常派教师进入工程施工现场,积累实践经验,结合专业特点,了解测量在工程建设中主要都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出现了哪些新工艺、新方法,然后对讲课内容进行调整。例如,对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应重点讲述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可以略讲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应用,删除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测绘等方面的内容。这样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掌握更实用的测量知识。
(2)在实训教学内容上要合理选择,突出实用性。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习效率和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为了达到高职学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2005年我校测量课程教学由原来每周四节课改为集中在三周内学习,其中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所占比例达80%,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做,从学中做,从做中学,以做为主。学习内容突出实用性,如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抄平是建筑工程测量中经常性的工作。因此,测设已知距离、角度、高程三个基本功学生一定要切实掌握,并力求熟练技能。我校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和总结,认为三周的课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所以从2009年开始课时调整为四周。
4.2.3测量实训考核
测量实训用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解决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为了提高实习质量,应增加测量实训操作技能的考试。我校对土木工程类的学生进行测绘技能水平考试,理论和操作要求人人过关,两项通过者发放江苏省测绘局技能考核四级合格证书,并规定没有这个证书不得毕业,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因产生倦怠情绪而不亲自动手的情况发生。我校每年开展测量技能大赛,同时还积极参加联合学院、市、省、国家测量技能大赛,并在这些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都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同时也为学生就业增加了法码。
五、结语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工作,我们要紧紧围绕测量大纲内容,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安全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循序渐进为原则,不断结合工程上出现的新技术,探索出更加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工程建设需求的技术性人才。在目前的情况下,教师应及时纠正“重实习轻理论”和“重理论轻实习”的两种错误思想,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正确的指导思想,积极努力地投入到课程教学的改革中,从基础做起,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做起,一步一步地将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卢之章,杨廷金,程荣安.生产实习教学法中国劳动出版社,1996.3.
[2]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自然辩证法概论,1991.5.
[3]殷耀国.应用测量学及其教学改革[J].测绘通报.
[4]崔景贵.职业学校心理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5]柳小燕.《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测绘技术装备,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