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云计算的学习内容8篇

时间:2023-07-25 09:24: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云计算的学习内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云计算的学习内容

篇1

[关键词]云计算;移动学习;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2-0010-02

[作者简介]徐斌(1980―),男,江苏南京人,本科,安徽师范大学在读教育硕士研究生,江苏省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教师,中学一级。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明确提出: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采用云计算技术,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的集约化发展途径,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1]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为人们即时、准确地获取丰富的学习内容提供了保障,也为学习者创设学习情境,进行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创设了条件。

一、移动学习概述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移动学习并不是新鲜事物,而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学习方式。例如利用课本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就是一种移动学习,利用笔记本电脑进行网上学习也是一种移动学习。从现代意义上来说,移动学习(M-learning)是在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移动互联技术,通过移动计算设备随时随地呈现学习内容,并能进行双向交互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别于一般学习,学习者可以移动,学习环境可以移动,学习工具更为小巧灵活、适合移动,学习内容更为丰富,学习方式更为灵活。学习者可以把一点一滴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促进自我发展和学会融入社会。

二、云计算概述

狭义云计算是指计算机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费。[2]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计算机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其他的服务。[2]云计算的核心是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融合了分布式计算、虚拟技术、IaaS、Web2.0、公用计算等技术。虚拟技术将网络中所有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虚拟成一个整体,统一灵活管理调配。硬件和软件的维护都由在云服务端的专业人员负责。云服务端为用户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存储和管理数据空间,以及几乎无限强大的计算能力。云计算提供全新的Web服务,聚合了海量信息和设备,突破了以往硬件和软件的限制,极大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学习交流的方式。在未来,我们只需要一部手机或平板电脑这样的智能终端,就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我们所需要的服务。

三、云计算对移动学习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移动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

云计算可以对互联网中的信息进行融合、存储和共享,极大丰富了移动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使学习者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学习资源。在以往的远程学习(D-learning) 和数字化学习(E-learning) 模式下,学习者所面对的学习资源是较为匮乏的,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求设置教学内容,使得学习者难以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而在云计算时代,全世界的海量优秀教育资源都将聚合、存储到“云”端的服务器中,并通过网络服务对所有学习者共享,使学习资源得到了极大丰富。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在“云”端搜索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类名校名师的优秀教育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可以自由地选择和学习,这使得移动学习资源的选择自由性和广阔性得到巨大提升。此外,在云计算时代,随着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的快速发展,学习者不仅可以被动地接受网上的学习内容,还可以对既有的学习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甚至可以自己录制”微课“等学习资源上传到“云”端,成为移动学习资源的创造者,从而不断地完善学习资源库。

(二)促进移动学习模式的改变

在云计算时代,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传输速率得到大幅提升。目前普遍使用的3G移动互联网网速已经超过3Mbps,初步推广的4G时代网络速度更是得到10倍以上的大幅提升,手机下载速度将超过100Mbps。越来越多的城市在许多公共场合都提供免费WiFi服务,通信资费也随之大幅降低。云计算可以突破WAP协议的限制,整合更多的互联网新技术和计算机群,支持HTTP协议,学习者无需再通过短信服务或WAP教育站点点播方式,只要使用能支持HTTP协议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学习终端通过浏览器即可享受“云”端服务,自由地在海量学习资源中选择内容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在家、办公室、咖啡厅、上下班的途中,甚至是在高速行驶的高铁上学习,突破了以前移动学习模式网速低、资费高、资源少、交互难等诸多不足,实现了移动学习的普及化,带来移动学习模式的变革,促进移动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三)促进移动学习个性化

基于“云”端的移动学习可以实现更好的交互性,学习者可以基于“云”端的服务打造个性化的移动学习方式。“云”端服务可以为每位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自由地创建属于自己的虚拟社区(如QQ群、朋友圈、讨论组等),在网上构建虚拟的学习环境。通过这种个性化的虚拟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自己制订学习计划,选择他所关心或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还可以自由地选择或添加学习伙伴,跟其他志同道合的学习者一起协作学习,随时随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共同学习和研讨,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这种同伴式的互助学习更容易激发学习者更高层次的学习动机,进而实现共同进步和提高。此外,基于“云”端的移动学习可以根据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进度提供主动服务,智能化地管理和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既拓展了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又节省了学习者搜索和挑选资源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促进移动学习的泛在化

基于“云”端的移动学习是一种有别于正式学习的非正式学习。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倡导终生学习和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逐渐形成。人们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强烈,非正式学习将在学习型社会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云计算的出现将有效解决人们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学习需求和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带来的矛盾。在云环境下,人们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学习平台更为个性化,学习方式更为简化,学习交流更为便捷,学习过程更为清晰,学习成果更方便存储和共享。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学习终端的快速普及,也使得移动学习更为容易。学习者使用这些常见的智能学习终端输入网址就可登录云平台实现真正的自助式学习,既有利于个体把零散的时间用于移动学习,又有利于整个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移动学习较好地体现了碎片化、情境化、微小化、协作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特点,把先进的技术与先进的学习理念完美融合,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我们相信,随着云计算技术在应用上的不断丰富和日趋成熟,基于“云”端的移动学习系统必将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MOOC;云计算;云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3019103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现代信息技术与传媒设施为载体的远程教育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从基于资源呈现和传播,单向传播、静态展示结构化知识,以教师为主体学习模式的Web1.0时代,到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学习者具有多重角色,侧重知识的无组织流通、关注点分散、知识网状传播,基于共同建设和交互的Web2.0时代,信息技术的变革和使用对远程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Blog、Wiki、RSS、P2P、SNS等互联网技术被逐渐应用到远程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甚至推动了数字时代网络学习的发展。

随着云计算、3G通讯、移动计算等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应用也在改变着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模式。云计算技术打破传统模式,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带来全新的理念。云时代也推动了网络教育模式的发展,一种典型的网络课程模式MOOC被广泛关注。

1 MOOC课程模式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是近年来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模式,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开放式网络课程,它是由很多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愿意增强知识传播的个人或组织所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的、大规模的课程,具有大规模的学习资源、大规模分布式学习伙伴、多样化的分布式网络学习支持服务、开放性、自组织和社会性等特点。MOOC课程不是搜集,而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方法,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课程开发模式。

MOOC是在互联网技术成功运用于教育、开放教育的理念得到社会认可、社会化学习成为一种主要学习形式的背景下出现的。该课程模式的出现引起了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培训行业的广泛注意。过去一年来,采用MOOC的许多重要的创新项目,包括Udacity,Coursera,Khan Academy,以及 edX 等,几十个世界著名大学参与其中。

作为MOOC最典型的案例,Cousera上线以来,已经汇聚200多门课程,集聚了160多万世界各地的学习者。MOOC模式对构建社会化学习网络,知识的创造和分享,对推动开放教育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斯坦福大学调查专家、Udacity联合创始人Sebastian Thrun曾扬言,“50年后,世界上只能剩下10所大学提供高等教育。”

2 MOOC组织原则

MOOC的课程组织形式主要受到关联主义的影响,关联主义的主要观点:管道比管道里的内容更重要,主张创建由人和内容等结点构成的技术增强型个人学习网络,主张把某些知识流的处理和解释功能下放给学习网络上的结点。作为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开放式网络课程,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共享以及分享渠道的MOOC课程模式,主要有以下组织原则:

第一原则:聚集。MOOC课程的核心与要点在于提供一个在不同地方在线开发的海量学习内容的起点,这些学习内容随后被聚集在一起,作为一种简报或者一个网页,从而使得参与者可以定期访问浏览。这是它与传统课程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传统课程中,学习内容是由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而在MOOC 课程中,大部分内容是动态汇集的。课程为分布在互联网各处的海量内容提供了一个集合点,这些内容会通过网页或课程通讯等形式聚合以提供给课程的使用者,学习内容是无止境的,学习者很可能不能读完所有的内容,他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原则:重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将课程中的内容和课程外的材料相互混合、相互连接、相互引用与联系,将学习者自己的资源和课程资源混合,重新组织在一起为学习所用。例如通过撰写博客,社会性书签记录和分享新资源,参与论坛讨论,发表简短的意见等。

第三原则:转用。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目标,量身定做重新适应于每一位学习者和参与者,转用聚合的课程资源以及混合后的资源进行学习。课程的目标不是让学习者重复课程已有的内容,而是鼓励他们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学习者可以基于课程已有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编撰新的学习内容。

第四原则:推动分享。依照特定目的,学习者应该积极与课程的其他学习者以及课程外的所有人分享自己所创作、混合或转用的创意和内容,引起更多的回应和评论。分享的内容可以是新资源、新观点、新见解等。这些内容中有价值的部分也会被课程协调人聚合到课程中。

以上原则概括了MOOC课程的产生、分享、再创造等知识增长与传播的过程。MOOC 的发展除了依赖于愿意贡献和分享的课程原创者,也离不开知识共享的平台或环境,传播的媒介、平台以及健康的生态传播环境是MOOC非常重要的支撑,也是MOOC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3 构建适用MOOC模式的云学习环境框架

3.1 云计算与云学习环境

云计算实现了从应用到人际、从计算机到使用者,从孤立的数据到随处访问、随意共享的数据的转变,未来将是一个由云计算驱动的协同计算世界。我国教育领域对云计算的应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肯定,从高校与 IT企业开展的云计算合作研究项目,到面向高校的云计算辅助教学高级培训,再到中小学云计算辅助教学实践,发展态势非常好。云计算对人类学习产生的深远影响不局限于技术维度,新的应用模式将促使人们重新考虑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设计,进而改善人类的学习。

云学习是指在云计算支持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开放的学习任务为目标的学习活动。在云学习中,学习就像电力一样便捷,知识托管在云中,以知识云的形式存在,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处获得云中知识。学习者认知的关键将从知识的获取、转移到知识的运用、方法、判断和创造上,云学习中的协作活动不仅仅是“人机交互”,还包括“人际交互”。

云学习具有普适访问性、交互协作性、稳定性、经济性、个别性等特点,在云学习概念普及的同时,云学习环境的概念也逐渐出现,一般认为,基于云计算技术创建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即云学习环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发挥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是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是学习者可以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是为学习者提供一切形式学习支持与服务的场所。云学习环境继承了学习环境的4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是情境、资源、工具与支架,同时,云学习环境是一种数字化学习生态系统,具有统一部署、可扩展性强、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性好、操作灵活、动态分配计算、循环利用、成本效益优等特点。

建设基于云计算的云学习环境是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云时代的学习既解决了Web2.0环境里的知识无组织流通、学习者关注点过于分散等问题,也强调高度的知识松散聚合、高度的共建共享,高效的信息流通,以及高度的主动性和多维化。

3.2 MOOC对云学习环境建设的影响

云学习环境为开展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条件,既满足了混合学习、非正式学习、终身学习、移动学习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的需要,也降低了网络学习成本,还为海量存储、大规模计算等使优质网络课程存储、网络课程的快速点播、高密度访问、大规模实时在线课堂和视频交互等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成为可能。因此,云学习环境为MOOC的开展与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撑。但是同时,MOOC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影响了云学习环境的发展、建设及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明确以学习者为中心,发挥学习者自主学习及自我调节的能力。云学习环境明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法,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要充分意识到自我调节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及即将面对的挑战。只有明确定位,认清状况,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将网络学习进行到底。

(2)促进一体化、系统性的云学习环境的建设与发展。云学习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建设学习、测试、支持服务等一体化、系统性的云学习环境,用来支撑网络学习课程建设与服务、网络教学团队的组建与运转、网络学习空间及网络测评等活动。

(3)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与个性化支持服务。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挖掘,云学习环境要为全民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推送个性化的教育资源,要实现信息系统资源整合与集约化利用,实现数据整合与共享交换,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与支持服务。

(4)建设多终端融合的接入环境,适应多种学习方式。云学习环境要支持PC、 PAD、手机、电视等不同终端接入,创建多终端融合接入环境,建设不同种类的学习资源,既支持学习者的在线学习,也支持移动学习、非正式学习等不同学习方式,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接入方式的学习者,构建一个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云学习环境。

3.3 适用MOOC模式的云学习环境框架研究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最常应用于MOOC的社会化媒体工具有5种:①维基百科:帮助建立学纲;②讨论小组:能够在线分享讨论或是通过邮件保持话题的一致性;③微博:可以快速交换信息资源和想法;④社会化书签:学习者可以在网页上分享资源;⑤虚拟教室:能进行同步会议(实况会议),学习者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表达想法,实现更多人的直接互动。

在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开展MOOC课程的云学习环境框架,如图1所示。

云学习环境是支撑MOOC课程开展的核心部分,包括平台环境、学习工具、海量优质资源库,实现海量资源云端存储和管理。学习资源即课程本身及其相关的学习素材,是由个人或组织提供的开放式学习资源或课程。平台及工具即为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的环境及沟通工具,常用的包括学习空间、虚拟教室、微博、博客、邮箱、论坛、书签等。云学习环境支持多用户访问、多环境融合接入及多终端访问,支持非正式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等学习方式。MOOC课程组织架构中的重要角色学习者、教师团队、专家/协调员的所有学习、教学、管理等活动都在云学习环境中完成。同时,云学习环境支持在办公室、家庭、公共场所等不同环境下的学习,支持移动终端、类终端等各种终端的接入,支持同一账号在不同地点、不同设备之间的断点续学,支持师师、师生的协作交流与实时互动,为学习者创造一体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环境。

云学习环境中知识“群组协作、随用随取、无缝衔接”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为开放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MOOC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云学习环境代表着未来信息技术新方向,也必将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4 结语

MOOC是目前最受关注的大规模远程教育模式,本文从内涵、组织等方面对MOOC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影响云学习环境建设的若干观点,并构建了适用于MOOC的云学习环境框架。但是从整体来说,本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基于MOOC的远程教育模式、云学习环境的全面构建,以及基于云学习环境的教学应用等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方慕真,孙雨,薛海峰,等.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的探索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1).

\[2\] 杨龙云.云计算对教育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

\[3\] 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 2012(3).

\[4\] MICHAEL MILLER.姜进磊,译.云计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篇3

关键词:云计算;移动云计算;移动学习;学习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63(2015)04-

Innov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al Courses with Mobile Internet Thinking

LU Yuanrong

(Guangdong Engineering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52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mobile-learn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hot spot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 combination of Mobile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mobile learning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cloud compu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bile learning and the change of education, and provides the design of a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mobile cloud computing architecture, 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research of mobile-learning.

Keywords: Cloud Computing; Mobile Cloud Computing; Mobile-learning; Learning System

0引 言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4G时代的到来,如何借助于现代先进的通讯技术和设备、同时基于现代移动网络,让学习不再受地域、时间、人、学习形式的限制,开展“Anywhere、Anytime、Anyone、Anystyle”的学习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研究热点[1]。

时下,学习者主要是运用手中的移动智能终端开展移动学习,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终端的配置越来越高,八核CPU已经比较常见,并且支持多种音频、视频的播放格式,其内部还嵌有高清摄像头,同时则自带GPS模块、重力感应、光线感应、电子罗盘、陀螺仪等感应器。至此,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高精发展,即已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包括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深远影响。但是,遇到需要复杂运算、强大服务、高容量存储的场合,目前的移动智能终端却也表现了其性能指标有限性的欠缺[2]。通过研究表明,引入移动云计算可以有效解决移动智能终端的不足,同时提升其现有优势,本文即针对这一课题展开系统论述和全面研究。

1移动云计算与移动学习概述

1.1移动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能把存储于PC、移动终端等设备上的大量信息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实现调度整合与协同工作[3]。移动云计算是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在移动云计算模式下,所有运算和处理都在云端完成,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提供需求,快速获得所需要的处理结果,而无需考虑这一过程需要调配的基础设施、平台、软件或应用。移动云计算突破了传统模式下应用程序必须依赖终端设备的限制,实现了与移动终端设备的无关性。基于移动云计算的移动学习,集中了移动云计算与移动学习的优点,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2基于移动云计算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个体、个体行为和学习环境三者交互作用的非独立相关过程,指学习者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导地位、学习动机的自我驱动和学习的独立性。移动智能终端的便携性可以让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环境(Anywhere),快速交互性则让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Anytime)与教育者、学习同伴快速交互(Anyone),获得别人的帮助,并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云端强大的资源存储和运算能力,即使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适合的学习策略(Anystyle)进行学习,并完成学习成果检验。而且,移动学习中,学习者与教育者的分离,将进一步有助于学习者学习独立性的培养和建立。

1.3基于移动云计算的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学习者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合作互助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关于云计算下的协作学习,上海师范大学周黎的定义是:用云计算辅助教学和支持协作学习的技术方法,在云端建立“云”环境,以使学生和教师各角色间进行协作交流,是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延伸和发展[4]。

在移动云计算下的协作学习,学习者将可借助移动终端,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或者是以学习小组组织者的身份,也或者就是参与者的身份,与教育者和同伴进行交互,与此同时,这种方式也将在更大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个性和团队精神。

2移动云计算为教育带来的改变

2.1教育资源访问方式的变化

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某一时段、甚至某一时刻的任何需求来灵活访问教育资源,并产生学习行为。教师通过对海量的学习资源进行归类、管理,进而制定相应云资源的访问规则。其中的教育资源既可以通过教育者,也可以通过学习者进行有关的补充、修改、完善、访问、共享。

2.2教与学方式的变化

移动云计算下的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不仅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课程学习和社会实际需求的有效链接,而且提供了学生间、校际、校企共同参与教与学过程的良好契机,进而从中提升了学生知识迁移、终身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者的使命职责也将随之而转换为:构建个性化的移动学习环境、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组织学习活动、提供适合学生个人特点与发展需求的学习策略,并给予学习上的帮助和鼓励。学习者则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进展程度,自主选择学习策略、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4]。

2.3师生交互方式的变化

在移动云计算下,师生之间的交互不再只是局限于课堂上交流,而是通过移动终端外延至移动学习系统平台上,并且教育者的角色也不一定局限于教师,更可以是进行协作学习的学生。借助移动终端和云计算技术,教育者和学习者将可以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真正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双向交流,如此将可迅速提升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不言而喻,教育质量也将得到显著提高。

综上可知,教学过程中,在学习者方面,通过彼此之间的信息交互、互助协作实现教学目标,而在教师方面的即时性、有针对性的指引效果产生,就使得这种快捷便利交互方式的设计建立,即对学习者的知识重构必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综合应用价值。

3云计算下移动学习的系统设计

3.1移动学习系统的业务用例

在进行移动云计算架构下的学习系统设计时,即需要以学习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业务用例图,针对与移动学习系统相关的业务执行者预期通过系统交互而达到的需求目标展开目标[5-6]。分析可得,移动学习系统业务用例图如图1所示。

图1 移动学习系统业务用例图

Fig.1 Business use case of mobile learning system

3.2学习系统总体架构图

基于移动云计算的学习系统把计算、功能存储、服务器、应用程序等放置于云端,同时提供统一的接口以供访问。把教学资源等学习内容作为学习系统的应用层,提供在线的学习服务。作为学生和教师的用户通过智能终端、PC,借助网络访问应用层的资源。基于移动云计算的学习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7-9]。

图2 移动学习系统架构图

Fig.2 Mobile learning system architecture diagram

3.3教学内容框架设计

结合移动终端的特点设计学习系统的内容框架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三大模块:教学资源模块、互动教学模块、教学测试模块。在此,对每一组成模块的功能实现进行如下综述。

(1)教学资源模块,为学习者提供基于云端的课内、课外和导学教学资源。课内学习资源包括:课程专题学习内容、教学大纲、课件、作业等。导学资源包括:案例分析、辅助教学工具下载、学习流程推荐、作业分析与评价、学习策略等。课外拓展资源则可为学有余力者提供深入学习的资源,同时也通过实际的案例吸引学习困难者,帮助其建立和提高学习信心。

(2)互动教学模块通过在线答疑、练习、讨论区,为学习者提供与学习同伴、教育者交流互动的机会,消除学习中的障碍,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作业、作品的展示区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

(3)教学测试模块为学习者提供在完成相应的课程之后的学习效果测试,这些测试除了包括教育者预先设定的、与当前学习内容配套的固定测试,也可以是学习者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主题实行随机出题的自选测试,或者是几个学习者为实现学习效果比拼的组队测试。在各类相应的测试之后,学习系统将会为学习者提供总结评价,以利于学习者分析、并反思学习过程。

图3 移动学习系统教学内容设计框架

Fig.3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framework for mobile learning system

4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数据传输速率的4G时代的来临,云计算技术的日趋成熟,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系统已然成为日后学习型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21世纪的教学理念即是“以学生为中心”,而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则是未来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移动云计算架构下学习系统的设计实现必将具有广阔的应用拓展空间,其研究成果值得教育工作者们做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对于解决当前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构建个性化的移动学习环境,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具有全面且积极的现实优势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琴,王军. 基于移动云计算的移动学习研究[J]. 制造业自动化,2013(4下):6-7.

[2]汤跃明,查宏波. 移动云环境下自主学习系统的构建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4(1):83-88.

[3]李玮莹. 云计算架构下的移动学习[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2):236-239.

[4]黄琳娜,刘春立,唐丽芳. 基于云服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协作学习方案设计与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3(12下):160-162.

[5]陆远蓉,许喜斌. 基于手持智能终端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 职教论坛,2015(14):64-68.

[6]潘加宇. 软件方法上册 业务建模和需求[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10):54-66.

[7]王新鹏,赵剑冬,赵 玉. 基于云计算的智能资源中心设计研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4(12):83-86.

篇4

关键词: 云计算 移动学习 学习系统

随着信息化技术(一般指计算技术、无线通信等技术)的繁荣,“移动学习”一词在人们心中所处的位置也越高,这将是相关学科领域重点研究的一大热点。至今为止,移动学习在信息化领域中的应用都在慢慢起步,这其中包含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检验,然而伴随“云计算”的出现,给学习系统带来了不一样的想法,从这想法的实际看,可让移动学习达到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移动系统可按时给学习者带来确切的学习内容,也可提供准时的学习帮助,还可帮助用户进行合作学习。

1.云计算与移动学习的定义和特点

1.1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它把存储在计算机(如:个人电脑、移动电话等设备)中的大量数据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协同工作。

云计算对移动学习的支持具有以下特点:

1.1.1根据学习者的实际要求,对讯息、资料等一起共同分享。

1.1.2把没有受损的资料保存下来,减少了对学习者的设施、配置需求。

1.1.3把学习者放在核心位置。

1.1.4修补用户学习形式的缺陷。

1.2移动学习的定义

移动学习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及无线通信等设备得到教育的讯息、资料及为教育效劳。

移动学习的特点具有以下特点:

1.2.1便捷性。学习者随时接入移动通讯设备(如:手机、Ipad等)进行学习;

1.2.2学习可有各式各样的地方或场地。用户可在大厦、会所等地进行学习;

1.2.3知识内容零散。学习者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知识内容较为零散。

2.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构成

2.1服务平台体系结构

图1 服务平台体系结构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 由于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即随时随地为学习者提供确实、可靠的学习信息、资料等。图1是基于云计算移动学习平台的结构图。

2.2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功能设计

从目前来看,不久的将来,移动学习必定是学习者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云计算为移动学习注入新的活力。在设计移动学习平台统中,需要考虑以下几大功能模块:

2.2.1用户的注册和登录。用户首先用ID进行注册,然后在学习平台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平台登录成功后,该用户正式成为合法用户。注册成功后,用户需要同时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立即可成功登录,进入主界面后,用户在系统中可不受任何限制、根据自身所需,对里面的信息、资料进行阅读和下载。

2.2.2提供在线学习资料。建立或设计新的学习资料库随时随地都可以了,这样不仅可填补学习资料库的不足,也可丰富学习资料库的多样性,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丰富的资料库。丰富的资料库可让更多不同层次的人有更多的选择。本文设计的云计算构架下移动系统的领域是高等院校,其作为网络教学(作业在线提交)、远程教学(师生互动、在线提交作业及考试等)的一种新型模式。目前移动学习系统应用最为常见的是会计网校,它包含了会计上岗证的继续教育、会计各类职称考试等内容,这为上班较忙而没时间参加面授的人员提供了方便。

2.2.3在线考试环节。本系统为了便于学生在线互动学习,专门在系统中开发了考试功能环节。将学生考试的题目保管收存在属于教师个人的端口上,其目的是防止教师出的考试题目泄露,学生只有同时获得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成功登录到教师个人服务器,但整个过程只有在线才能进行。学生获得权限后,在考试期间按时完成考试,而且在线上交完毕。最后学生在线看到自己的考试成绩和考题的参考答案。

2.2.4学习者间互动性相互沟通、交流。学习者用移动通讯设备(如:手机、Ipad等)进行阅读、腾讯QQ交谈和撰写论文等学习,在各式各样的地方或场所用户在任何时间彼此把自己有的信息供给对方。如果学习者不在线时,可用移动通讯设备(如:手机、Ipad等)告之其讯息或资料等。用户还可通过其他方式相互沟通、切磋。

3. “云计算”的典型生活范例

云计算典型的产品代表是Windows Live,它主要在于能为教学场景创造条件,激起学习者的积极性和爱好,既可让学生间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又可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学生配合的默契度。

3.1 注册典型产品代表 Windows Live

学习者想用产品代表 Windows Live,其步骤为:第一步就是要注册属于自己的私人账户,即注册用户名和密码;第二步点开产品Windows Live的主界面找到注册的对话框;第三步根据对话框中的每项提示按当中的要求完成并可注册。要想成功登录产品Windows Live,必须同时使用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

3.2 与Windows Live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想用产品代表 Windows Live在基于云计算移动系统下学习,学生要做的是其自身要在正确方向的带领下进行学习,而教师要做的是通过带领、协调、、统筹安排与教学相关的讯息或资料等。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在线自觉,有计划合理地安排学习。产品Windows Live代替了传统的面授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各种应用服务,通过web服务平台可以预览、阅读或下载各种需要的资料(PPT、教案、考试大纲等),也可以师生互动、考试、在线作业等。师生间还可以采用在线即时通讯(指的是Windows Live Messenger)相互探讨、沟通等方式,这样学生一旦有学习问题,教师在线可直接批阅、修改及指点,学生在这种方式下的学习会变得更有意义。

3.3 远程同步

微软办公软件套装中的各种资料既简单又容易地被存储或传送到在线平台中,学生不受任何限制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方或场所继续自己没有做完的事。与此同时,如果让Mesh 在线存储通过处理过的资料,这样学生就会持续得到已经更新过的资料。

3.4资料

学生的学习资料(一般指课题作业、课件笔记或教师教案等)可在产品Windows Live中上传。传送后的学习资料若有其他人需求,只要在链接正确的IP或输入正确的网址就可下载资料。这样不仅可资源共享,而且可弥补“资料库”的不足。

直到现在,云计算移动学习正处于发展时期,但“云计算” 在各个方面表现出了它具有不可比拟的各种长处、益处,尤其是基于云计算机移动学习。本文进行了云计算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结合新技术与新理念,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受任何拘束地进行在线学习。就目前来说,把“云计算”融入移动平台还有许多小毛病,对于网络技术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云计算”在各行各业里发展比较稳定。特别是移动学习在“云计算”下的发展表现出生机勃勃,并且能在教育技术上产生极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李云飞.移动学习系统及其相关学习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2]季长清.基于移动云计算的远程教育模式[J].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

[3] 徐福荫.云计算综述与移动云计算的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技术,2012(2).

[4] 秦卓然.移动云计算中弹性划分方法研究[D].云南:云南大学,2012.

篇5

关键词:云计算;高职院校;物理实验;应用

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对实验有着较高依赖的学科,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物理实验也就不会有物理学科。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主要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做好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现阶段学术界对于高职院校物理实验的研究,大部分都是集中在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组织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并没有从现阶段由信息技术发展所导致的教学环境的转变出发,对其进行分析[1]。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的物理实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变革,高职院校必须抓住时展带来的机遇,将云计算技术运用到物理实验教学当中,促进高职院校物理实验的进一步发展。

1云计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的问世,使得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教学都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助教学,高职院校物理实验也是如此,许多教师通过PPT将物理实验的内容向学生展示,从而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云计算时代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传统的以计算机为重要支撑的多媒体教学对于计算机具有较高的依赖性,而在云计算时代,教学的相关软件设备以及学习资源都存储在云端,学生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学习相关内容,并不需要到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对硬件设备的过度依赖,提高了教育产业的信息化水平[2]。目前,云计算的教学方式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可汗学院、慕课等都已经将云计算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当中,从而使得知识传递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升。此外,许多网络工具也逐渐开发其云计算教育功能,例如谷歌学术、百度学术、中国知网、金山词霸以及腾讯网站等,这些内容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往往都是针对非正式的学习,即学生在课后的补充学习或者相关资料的浏览,在正式的学习阶段对云计算的运用还较少,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同时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支持以及教学评价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这些都使云计算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此外,对现阶段我国国内较为流行的云计算教育网站如网易公开课、优米网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此类问题也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对高职院校物理实验教学云计算平台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2加强云计算在高职院校物理实验教学中

应用的必要性研究目前,高职院校物理实验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即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教师首先为学生系统地讲述物理实验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自主进行相关物理实验。这种教学模式较为呆板,也无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虽然在形象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由于学生在实验室的操作时间较短,无法有效地掌握相关实验内容,这就使得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制约。笔者认为,将云计算技术运用到高职院校的物理实验当中,可以从概念上涵盖教学的全过程,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云计算物理实验平台可以将相关的物理实验结合到一起进行教学,由于物理知识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连贯性,不同实验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云计算物理实验教学平台可以将部分具有一定联系的物理实验结合到一起进行教学,从而能够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3]。第二,高职院校物理实验教学与高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高职院校的物理实验教学对具体的教学方法并没有给予高度关注,而是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就需要将不同实验中最具有困惑性的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实验的理论知识与能力要求都得到一定的拓展。第三,高职院校的物理实验除了必要的教学功能之外,还具备一定的诊断与评价功能,而云计算技术在高职院校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地为学生的学习进行诊断,并提供对应的帮助。第四,通过云计算技术,物理实验中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都可以被有效地囊括其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与研究不会仅仅局限在某个单一的范畴,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因此,加强云计算技术在高职院校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发展。

3云计算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理论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知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而学习的内化,即知识的理解与再加工,则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地进行,这也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基于此种情况,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认知能力去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高职院校物理实验的教学,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就可以学习相关物理实验知识。这也是使用云平台进行高职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等方式进行实验内容的学习,而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师生互动当中,而并非是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解,从而促进了学生知识内化的速度与效率[5]。

4云计算技术在高职院校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分析

虽然云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已经被充分证实具有较高的效率,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果不能遵循科学的原则,则必然会导致整体的使用效率受到很大限制。云计算技术在高职物理院校中的应用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高职院校物理实验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云计算实验教学模式中针对“操作要素”将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完全外化,从而转变现阶段高职院校物理实验对实际操作关注度不够的现象,最终使得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得以有效体现。第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将高职物理实验教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即实践教学模块,进行评价改革,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记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6]。第三,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云计算作为一种高级的信息技术,对于促进资源的优化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高职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充分利用云计算这一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

5云计算技术在高职院校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5.1构建完整的物理实验知识体系

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模式进行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知识碎片构建完整的物理实验知识体系。在基于云计算的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必须将物理实验教学进行碎片化处理,也就是将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分解处理,从而使得整体的灵活性得到一定的提升。基于此种情况,必须要实现物理实验碎片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建设。这就要求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对其知识点进行分析与总结,依据知识点进行微课的开发与设计,从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实验的基本原理具有清晰的认识,了解每个操作细节,熟知实验仪器的性能,因此,实验教学的知识准备应包含实验原理、仪器、操作、实验报告与拓展研究。对于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都需要制作对应的微课教学视频,每个视频的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10分钟之内,视频内容需要足够精彩,从而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针对每个实验,通过微课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最根本资源要求,同时也是为学生提供云计算教学的最根本途径[7]。现阶段已经有许多工具可以进行视频制作,如格式工厂、会声会影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各种工具的有效组合,可以使教学视频更加精彩。

5.2充分利用知识地图与导学机制进行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

由于物理实验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分散,而教学资源却是相对独立的,因此为了促进学生更有条理地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必须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完善知识地图。教师要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导学步骤,从而使得学生在线上的学习更加流畅。此外,需要进行详细的教学活动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知识学习、讨论与教学评价。对于知识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知识导航,对相关的微课资源有选择地进行学习。云计算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通过课堂BBS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即时沟通与交流,同时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也可以被完整地记录下来,这就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必要的现实依据。此外,利用云平台,还可以实现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针对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知识模块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根据课堂讨论的记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第二,教师可以通过随机出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

5.3采用线上线下的“O2O”教学模式

由于云计算技术在高职院校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因此需要促进云计算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广泛运用,但通过单纯云平台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并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因此要采用线上线下的“O2O”教学模式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8]。在无线局域网当中,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进行线下学习,并根据导航的实际情况自主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建构起理论学习的基础体系,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学生还需要进入实验室亲自实践,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同时将自己在微课学习时所遇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6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教育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运用,因此在高职院校物理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目前我国针对云计算物理实验平台的研究较少,基于此种情况,笔者进行了相关理论分析与研究,并总结了对应的建构策略,希望能对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物理实验教学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何丰.云计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嘉兴学院计算机类专业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5(6):132-136.

[2]谢爱娟,张宝玲,孟启,罗士平,陶宇炜,郭登峰.云计算环境下独立学院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6):64-68.

[3]曾明星,周清平,王晓波,蔡国民,董坚峰.软件工程专业“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3(8):26-31.

[4]俞建华.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学资源建设模式———以浙江开放大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130-135.

[5]何菊,谢丽红.云计算辅助教学新思路———基于OneNote2010平台的云计算辅助教学[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9):94-95.

[6]于莉.云计算辅助教学应用案例———“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网站[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73-74.

[7]杜俊.云计算环境下成人教育课程辅导的设计与实施———以“教学设计”课程为例[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49-51.

篇6

关键词:转动课堂;云计算;大数据;信息与计算科学;资源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存储量和数据计算量的不断增多,云计算可以通过分布在不同物理地点的计算机集群进行分布式计算,云计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取合适的计算机集群为其服务,云计算在处理和分析数据上有较强的优势。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为背景,是将数学与大数据管理进行交叉融合的交叉学科。该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良好的数学理论的基础上,对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大数据处理有一定的认识,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并用计算机工具实现这个数学过程,可以说本专业需要学生达到一定的综合实践水平。

转动课堂教学模式是依据地方性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提出,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动课堂教学模式秉持“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将课程总学时的60%用于课堂教学,其余40%用于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完成课后作业、参加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时间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教师精讲,教师精讲时间不得超过60%,一部分为互动及实践训练,其余40%以上的时间用于研讨、互动和实践训练,课堂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锻炼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创新的主战场,转动课堂包括学生课前自学、新课导入、知识讲授、实践练习、能力拓展和案例导引等环节-引。转动课堂教学强调教师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边学边练的过程,只有完全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教学和指导课外学习,才能真正地达到让学生学会知识、提高能力,让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真正地统一。

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资源才能保证转动课堂模式的顺利运用。采用云计算技术对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进行处理、分析和设计,充分利用云计算平台大规模、虚拟程度高和安全可靠性好的优势,不但能够推动转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更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学习资源支持,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顺利进行自我能力的建构,对于提高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都具有不重要的意义。

本文总结了基于云计算的学习资源建设原则及具体的实施步骤,为更好地实现基于云计算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转动课堂学习资源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1基于云计算的学习资源建设原则

基于云计算的学习资源建设的过程是一个集规划、设计、制作、使用和完善的系统过程,在整个的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保证云计算支持的学习资源建O的高效能和高使用率。

1.1微课设计作为学习资源建设的主体

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技能体系是转动课堂改革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微课在转动课堂中各个环节中进行有效的应用,微课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讲授中将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在转动课堂教学过程中,微课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引导者和推动器,教师可以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云平台,供学生随时点播学习,较好地解决了教学时间有限与教学内容宽泛的矛盾。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和下届学生的学习。微课便于传播,方便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并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于进行转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围绕“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资源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以表单为呈现方式的学习路径文件包”。“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强调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以任务为驱动或以问题为导向,把教学要点、难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让学生能够按照任务单的引导,进行自定进度的自主学习,学生通过云计算平台提供的文字材料、图片、音视频、课件等不同方式实现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多元数据库工具、远程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教学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1.3基于思维导图思想的学习资源设计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象化的方法。运用思维导图思想构建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学习思路,激发创造性的思维,能够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在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图文并重技巧进行知识管理和思维训练,把各级主题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这样处理的学习资源更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有利于支持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化行为,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达到逻辑、思考的平衡发展,促进学生自由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推动转动课堂的育人理念、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学习资源的创新。

1.4绩效技术引入转动课堂学习资源建设

运用绩效技术可以解决学习资源建设的效果评价问题。转动课堂学习资源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体系工程,运用教育技术相关知识理论进行效果评价时,应注重对课程资源建设和使用情况的具体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个人访谈、使用数据统计等方式,强调课程评价在专业中作用,力争评价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等。在学习资源建设、使用发展过程中,学生的接受情况、使用频率、与课程的匹配度问题是绩效技术引入的主要原因。建立资源建设绩效评价思维,能够促进课程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能够让优质的学习资源与转动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一种流动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和教师共享云技术的便利。

2基于云计算的学习资源建设的实施

基于云计算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转动课堂学习资源建设的总的实施路线如图l所示,具体直观地的设计了学习资源建设的实施步骤,规划了学习资源内容和云平台的基本功能,明确了学习资源建设的目标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对平台的初步规划进行绩效评估,提出改进方案规划设计云学习资源平台。

2.1规划学习资源内容和云平台的基本功能

建设教学资源包括试题测试与训练模块、素材资源模块、微课模块和案例模块等。教学资源能在标准的浏览器上运行,能够满足各种教学资源使用者的需求。基于云计算的共享型教学资源,用户可以通过一站式搜索,应学习者要求访问分布式存储的各种教学资源。由于云计算对终端设备的要求不高,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掌上电脑、ipad等便携终端随时随地地访问教学资源。另外,在用户交互上,也可以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2.2明确学习资源建设的目标进行实证调查分析

对学习资源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制定调查问卷以及访谈基本内容,问卷及访谈的内容要以课程建设的目标为中心,进而考察绩效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师、学生与云计算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2.3对平台的初步规划进行绩效评估

对影响绩效的原因进行归纳分析,将提高绩效的解决方案进行初步的设计,结合实证调查的结果提出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优质、高效、资源高度共享的学习资源建设奠定坚实的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

2.4提出改进方案规划设计云学习资源平台

筛选最有效、科学、实际可行的解决问题方案,再结合转动课堂改革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条件,确定最优方案。充分考虑建设的学习资源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的作用的有效性,实现用户个性化、服务整合和信息聚合。

3基于云计算的学习资源建设的意义

3.1为转动课堂模式改革提供信息化资源支持

传统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课程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足,转动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过程,让学生在课上通过交互、练习与实践训练完成知识内化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转动课堂以相信学生能够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和技能的自我养成为前提,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师精讲、课堂互动和第二课堂等方式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基于云计算环境的学习资源的构建,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媒体资源建设问题进行研究,促进该专业转动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并完成转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任务。

3.2促进教师与学生专业能力的养成和提高

目前各高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践能力较差。业界诸多学者提出面向应用的教学模式和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式来强化本专业课程的实践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基于云计算环境的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建设通过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能够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革教学评价方式,课堂实行精讲互动练习,在实施过程中促进教师与学生专业能力的养成和提高。

3.3累积学习资源促进转动课堂持续性发展

云计算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技术是建设教学资源的重要技术载体,能够对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模拟测试和日常自学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能够将课堂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进行延伸,使学生的学习变成“泛在学习”。教师将微课提前分发,即可用于学生课前预习,课上知识点讲解,还可以用于学生课后巩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前反馈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微课使教师更有的放矢地{整教学策略,对于彻底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借助云计算功能设计学习资源,将云计算环境的引入是转动课堂深入开展的重要手段,为转动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篇7

关键词:低碳型教育(C-Education);云计算;协作学习;云计算辅助教学

0.引言

随着低碳型教育(C-Education)模式和云计算的深入发展,云计算辅助教学将会以其廉价、便捷和安全的“云”服务特性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流。目前我国对云计算辅助教学的研究尚属起步,对云计算实际的资源开发和应用研究很少,尤其是在探索低碳型教育与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之间的关系方面,还缺乏成熟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对策。如何把云计算理念融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如何在低碳型教育模式下顺利开展云计算辅助教学是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低碳型教育中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适应云计算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因此,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发展策略的研究,对于在低碳型教育中推广云计算辅助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1.低碳型教育

低碳型教育是指适应低碳经济社会发展,在教育的各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推动教育工作科学发展。核心是教育在思想观念、环境建设、资源开发、教学方式等方面适应低碳经济的深刻变革。

2.云计算辅助教学

2.1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发展

“云计算辅助教学”(Clouds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CCAI)是指学校和教师使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构建个性化教学的信息化环境,支持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群体智慧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目前,云计算辅助教学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在2l世纪的新发展,如何将辅助教学的功能进一步提升,如何利用云计算使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获得更便捷、高效的服务,是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专家正在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数据显示,虽然我国云计算辅助教学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上,但是教育界及学术界对它的关注越来越多,人们对“云端”学习所表现出来的信心也越来越大。近几年,Google公司与中国高校建立云计算学术合作项目,清华大学首先加入此项目,与Google合作开设了大规模数据处理课程,并建立云计算实验环境供教学科研使用;IBM公司也与北京工业大学联合研发出首例科教云计算实验平台;山东科技大学为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采用云计算技术和虚拟技术构建了校园云数据中心;华为公司与上海中学合作,利用桌面云的方式替换了部分计算机教室和图书阅览室现有的计算机,提供支持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日常教学与阅读要求的桌面服务。

2.2云计算支持的协作学习

近几年CSCL、AI-ED、ED-MEDIA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都将协作学习作为重要的专题进行讨论。关于它的定义国内外争辩不一,嘎斯基(Guskey T.R.)博士强调协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教育学家赖特(Light P H)和梅瓦里克(Mevarech Z R)指出协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环境,国内的何克抗教授提出协作学习是一个过程,而黄荣怀教授则认为是协作学习中合作互助的相关行为,虽然不同的专家对协作学习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他们普遍认为协作学习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个体主动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巧妙地构建以及相互分工与合作从事一定的学习活动,从而完成学习目标、构建知识的学习过程,它遵循如下特点:①协作学习以2-4人的小组为单位,成员之间地位平等;②协作学习小组每个成员有独特的想法,协作互助完成任务;③协作学习以每个学生为主体,强调整个学习过程的协作性;④协作学习以最终的学习目标作为学习导向,贯穿协作的整个过程。

云计算支持的协作学习CCSCL(Clouds Computing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利用云计算辅助教学和支持协作学习的技术方法,在云端建立“云”环境,以使师生进行协作交流,是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延伸和发展。CCSCL使用云汁算辅助教学平台来支持学习,利用云服务的理念,因此CCSCL有以下新特点:①技术不再是学习者和教师学习的负担,所有技术方面的问题,包括软件工具的安装、后期的更新与维护、技术帮助等都由云服务的提供商来解决。②云服务提供给学习者和教师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并能使学习者和教师更加快捷方便准确地搜索学习资源。③云服务能够针对学习提供更加有效的协作方式。④云服务削弱硬件环境的作用,只要能上网就可能进行协作活动,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3.低碳型教育中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分析研究

3.1必要性

目前,以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为基础的低碳型教育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积极研究探索如何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利用云计算辅助教学手段,使教育走上低碳型发展道路,对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探索低碳型信息化教育构建思路。

云计算辅助教学发挥云计算的特点,能够提供强大的教育资源,是构成高效、低碳型信息化教育体系的主要手段。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可以利用云计算的资源访问云端资源,充分体现了低碳型教育的理念。

2)促进低碳型教育发展,有效节约能源。

按照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的计算,如果全国5%的中小学计算机配置节能型上网终端,并采用云计算辅助教学模式,将比现有学校配置的计算机教室每年减排折合二氧化碳8.4万吨;如果将学校信息中心使用的1台IBM服务器改为使用云计算辅助教学,每年可以减排折合二氧化碳5吨。其他常见教育活动中如果考虑云计算辅助教学,改变阅读方式,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替代常用技术设备所减排的二氧化碳量将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

3)推进云计算辅助教学发展进程。

随着各大公司相继实施大规模的云计算研究项目,云计算辅助教学也成为教育技术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我国一些学者和教育技术工作者已经在关注和研究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应用对策。

3.2低碳型教育中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发展策略

低碳型教育中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的发展应以低碳为基本标准,充分考虑“绿色节能”原则,改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结构,整合资源,同时转变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工具运用、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低碳的要求。笔者总结了目前我国开展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情况,提出如下低碳型教育中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发展策略。

3.2.1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平台逻辑架构

开展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的关键是便捷、有效、易于搭建的学习平台。笔者认为,今后应大力开展教学工作者与网络专家之间的交流合作项目,通过深入交流获得对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的一线需求,这将为最终研发出适应教学需要的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平台确定努力的方向。通过这样的平台,教师可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而学生的学习则转变为通过协作来解决问题的知识建构,这可以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征。图1为笔者设计的基于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的逻辑架构。

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逻辑架构遵从云服务分层体系架构的3层结构:一为云基础设施即服务层IaaS;二为云平台即服务层PaaS;三为云软件即服务层SaaS。本逻辑架构在服务IaaS的基础上结合协作学习原理,设计了PaaS中的教学辅助平台,充分考虑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中知识建构过程,设计了学习资源模块、协作交流模块以及评价反馈模块,其中评价反馈模块突出了评价体系在整个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在以往的文献中是没有涉及的。通过该平台协作用户可以享受云提供的邮件、选课、校园一卡通等服务,从而通过云计算教学辅助平成协作学习和知识建构。

3.2.2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模型设计

设计具体的协作学习模型引导学生协作学习是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发展的关键。经过尝试应用不同的学习平台,我们已经对各教学平台的特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但影响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快速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教学设计流程及协作学习流程的具体模型,这导致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章法、协作学习过程混乱以及协作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笔者提出一个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参考模型,从而规范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学过程设计以及协作学习流程,这将促使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快速发展,参考模型如图2所示。

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参考模型主要分为3个层次:实践构思与学习准备、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和实践总结。实践构思与学习准备阶段是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的基础,实践开始前应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充分分析,按照学生特点划分协作小组,同时确定学习内容并设计学习任务,确定实践的条理性、可行性、可控性以及价值性,以保证实践顺利进行。

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阶段是整个实践过程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观察者。实践的过程设计符合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逻辑架构,分为内容呈现模块、协作学习模块以及评价反馈模块3部分。在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实践参考模型别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云学习环境下知识的有效建构,在实践过程中,小组组内成员及组间成员进行有效交流、协作,该过程进一步加固了知识体系的建构,同时评价反馈模块对整个协作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干预,通过学习调查、作品展示观察学生的表现、活动的情况与特征,并适当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干预,保证协作学习过程更加顺利地实施并且获得预期的效果。

实践总结部分对整个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过程进行价值评定和审核,在此前的实践构思与学习准备及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过程顺利完成的前提下,总结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并形成可行的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方案,作为可参考的研究依据。

3.2.3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设计

教学评价体系是设计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设计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针对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价值判断,最终量化为数据。以往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学习知识的效果即成绩上,在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中,评价设计应更多体现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如图3所示。

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多元化评价体系分为平时表现、个人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成果展示4个一级指标,同时每个一级指标又根据学习进程设计了若干个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所有指标都充分考虑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内容,针对课堂、云端及课后学习表现,结合整个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过程,提出云计算辅助教学协作学习效果的量化指标。在设计评价指标过程中,笔者还重点考虑了个人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以及成果展示因素,旨在突出学生潜在能力的培养和激发,从而作出最全面、最综合的评价。另外,该评价体系还具有一定的反馈功能和激励功能。

篇8

[关键词]:云环境 移动学习 互联网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人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方式,大到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方式和结构等内容都有其带来的影响。云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更是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它使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成为了当今时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并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更新。

一、云环境及移动学习的概念

云环境实际就是指一个大的网络环境。具体来说,云环境就是使用云技术在向由大量计算机组成的资源池上分配计算任务,使这个环境中的每种应用系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获得相应的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因此,在云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具有成本低廉、可靠性强、虚拟化、个性化服务等特点,能满足现代人对信息的大规模、个性化、及时性等要求。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依托移动互联网、各种无线局域网等网络,借助平板、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学习终端,自助开展的各种灵活的学习及交流活动。移动学习的开展是在借助于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完成的,能够给学习者带来随时随地、即时获取知识和帮助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在当今快节奏的的信息社会下,移动学习的这种特点极大的满足了不同学习者对方便性、灵活性和即时性的需求,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二、云环境的特点及其在移动学习中应用的优势

1.按需自助服务。云计算是基于分布式系统网格计算开发的一种新的计算模型。它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是一个非常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在此环境中的用户不需要与服务提供商进行人际交互,就可以依据云计算的自动分配功能获得相应的计算能力。这是一种自助的、能根据不同用户特点提供个的自助服务模式,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云环境的这个特点恰恰符合移动学习个性化的特点。

2.资源分配的动态化。云是指一个大规模的计算机群,这个群可能包括数十万甚至数百万计算机。它是数据存储和应用服务中心,可以帮助用户完成数据存储和计算工作。云环境中的资源分配是动态化的,供应商采用多用户动态分配模式分配资源,用户一般是不知道所使用的资源是来自哪里。另外,在云环境中,用户也不需要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安装和升级各种应用程序,只要计算机上有Web浏览器就可以快速方便地使用云计算服务。目前,参与移动学习的学习者所使用的终端都能满足这个基本要求。

3.网络访问的普及化。云环境能为用户提供强大的网络计算能力,其超过每秒10万亿次的计算能力,完全可以满足普通用户的多种业务需求。云环境下的计算能力遍布整个网络,各种学习终端都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符合云计算标准的资源。

4.极强的可扩展性。云计算的一个特点是其具有较大的弹性,即其提供的计算能力可以快速的供给和释放,而且在短时间内可以提供更大的计算能力。它的这个特点可以满足用户的一般计算需要,有利于一些组织或个人以较低的成本开展学习和企业运营。

5.自动控制和优化。云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能根据用户的服务内容自动检测、记录、监控、控制和优化资源的传输和使用,这不仅有利于优化云环境下资源的使用效率,也有利于云服务的透明。

三、云环境对移动学习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云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移动学习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学习空间,使学生的学习空间从理论上实现了无限扩展,学生可以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获得各种学习问题。

1.改变了现有的移动学习模式

前几年常说的移动学习主要是基于WAP浏览协议下,借助于移动通信2G信号下开展的学习,由于其数据传输速率不高,数据传输的费用也较高,因此,这种学习方式下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不高,存在诸多不足,很难形成大众化的发展趋势,这也在根本上限制了移动学习的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的发展,新的技术将会解决上述缺点和不足,从而促进移动学习模式的变革。在云环境下,大量的教育资源被存储到云服务器中,学习资源变的极其丰富,每个学习者只需使用移动终端通过浏览器即可接入“云”端,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而且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学习终端,其功能越来越丰富,而价格却越来越便宜,任何学习者都能够使用低成本的移动设备开展学习活动;另外,云环境还能为学习者创造一个新的虚拟学习环境,从而实现具有共同学习目标和学习文化的学习者之间的信息协作和共享,促进信息的共享和创新。

2.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习者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往往受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式等限制,一般情况是教师传授多少内容,学生就只能得到多少知识,无法形成知识的迁移。而在现有的云环境下,教育资源会极大的丰富,因为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者都可以将教育资源上传到“云”端服务器,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开展学习。教育者在上传资源时,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对学习资源进行分类和管理,同时,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对现有的学习资源进行补充和修改,从而不断地完善资源库。

3.有利于虚拟学习环境的创建和协作学习的开展

虚拟学习社区是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具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学习者之间,为了交流和协作的方便,而形成的具有共有文化的学习社区。虚拟社区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学习者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形成一个虚拟社区,成员之间互相分享知识和开展互助合作。过去,由于受技术的限制,虚拟学习社区只能限定于特定的机构或区域,其受众范围、学习内容、学习策略等都会受到限制。而在云环境下,由于所有的学习资源和计算能力都被整合到“云”端,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构建自己的虚拟社区,形成个性化的虚拟学习环境。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者不仅能开展协作学习,而且,由于虚拟社区是基于网络的,社区中的学习者可以突破地区和国界的限制,使不同地区或国界的人都可以进入社区共同学习和讨论,通过学生的实践,表明移动学习系统能使学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尤其是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移动仿真学习,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水平,促进学生各种素质的提高。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学习系统功能的不断优化,移动学习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素质。

四、结语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为更多的人增加了学习的机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应用和喜爱。移动学习也会根据学习者的体验和要求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尤其是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移动学习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习惯,是促进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强大推力,必将对个人及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红兵,邢士宾.基于3G网络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5).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