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09:23:5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音乐教研课,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学 科研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科研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科研动力不足,访谈中,多数教师表示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都不重视音乐课,音乐教师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大部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都是以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来面对工作,所以多数教师也不愿意搞教学科研。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被调查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意识,但教师们的教学科研动力严重不足,许多音乐教师表示,不知道怎样写出高质量教学科研论文,也不知道怎样进行教学课题研究。这些数据和访谈表明,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相当低下。因为农村小学的条件不好,收入不高,导致教师们无心也无力购买更多的专业类或者教育、教学类杂志、书籍学习。另外,因为学校的经费有限,大部分农村小学都没有图书报刊室,更别提互联网上的教学科研数据信息资源。即使在设置有图书报刊室的学校,其图书报刊室里也多以陈旧过时、消遣性书籍或党政性报刊杂志居多。这些都表明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科研资源极其匮乏。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小学音乐教师还是处于边缘化的境地,不少农村学校领导既不倡导教学科研,也不肯定教学科研活动,对教学科研成果也少予奖励。由于没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和适当的激励机制,导致教师们的教学科研价值得不到承认,教学科研积极性也没有得到保护。音乐教师也只有在文艺表演、唱歌或器乐比赛时才被重视。所以,造成了多数农村小学音乐老师侧重点不在这,我国一大部分小学音乐老师能力不行,都是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中师十分注重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培养,而对学生的教学科研意识、教学科研知识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较为不足,导致许多中师毕业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低下,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在职培训机会不仅很少,而且缺乏专门针对山区小学音乐老师的培养和锻炼。虽然绝大部分的山区音乐老师能够认识到教学科研必要性,但是对于科研与教学的同一性认识很欠缺。在教学与科研两者的地位上,不少教师没有认识到科研与教学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作用,把教学与科研分割开来,认为把教学工作做好才是自己职业的根本,导致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普遍重教学而轻科研。
三、思考与建议
大力开展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在职培训项目,通过参与式培训、专题讲座培训、现场观摩学习等多种培训手段,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科研知识、教学科研方法以及教学科研能力。农村小学音乐老师应该改善自己的狭小的观点,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应树立教研一体化、教学就是研究等新的观念。认识到教学科研工作从来不是额外的工作,教学和研究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同时,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还应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等教学科研的工具性知识,了解和熟悉教学科研的基本过程,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
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远远不能满足教育需要。另外音乐教师的待遇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部门领导者不重视小学音乐教育;2.同行们的蔑视;3.社会生活环境中音乐老师不受人们的尊重。
在中小学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都喜欢听音乐但是不懂乐器,甚至对音乐的知识懂的也很少,就像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都会唱歌,但是没有一个认识音乐演奏的谱子。根本不会视唱。还有学生对欣赏乐器,对乐器也充满了憧憬,在老师示范和距离的同时,学生就像看戏法一样,时不时的发出哈哈的笑声充满了神秘和憧憬,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听流行歌曲或者摇滚乐,这充分的说明了乡村音乐已经遭到了淘汰,农村音乐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实际达到的目标相差太远。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降低。所有的教学设施都是教育基础的保证,由于很多原因,在农村教育中,音乐教育不受到认可,没有地位。音乐的硬件配备也受到了影响。在一些贫困的山区中,一些基础的生活条件都没有,更不用说电视,电脑了。就像课桌板凳都成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老师的信息受到了封闭,这都是最重要的问题
四、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其次,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努力加强对农村音乐教学事业的培养和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样才能对农村基础音乐事业的一个保障。对其他教育工作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提高农村音乐教育的基础问题也是首要问题。因此先要合理的运用所有的师资力量。充分的发挥他们的长处,去教育学生为他们能力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
对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而言,无论是实践还是研究都较为薄弱,对其开展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本论文的意旨,一为反映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实践和研究的现状;二为反思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发展方向,为更好地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的回顾
目前关于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观察和评价的研究文献还十分缺乏,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关于课堂观察和评价的标准和原则
有学者认为好的音乐课的标准是:强调音乐学科特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实施双基教学,将其融入音乐实践中;教学中应体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改变学习方式,关注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和交流合作;适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王安国教授则指出:从总体上说,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是以音乐课程价值、目标的实现为标准,其选材、流程及方法、手段符合音乐学科特点和学生接受心理,体现科学的教育理念,能给学生带来审美体验的愉悦和心灵洗礼,同时又能使学生获得或积累一定的艺术修养。
对于音乐教学观察和评价原则,有研究认为:应本着指导、激励、调控、促进的原则,淡化评价中给教师定论的成分;另有文献提出评课应依据《音乐课程标准》来实施,提出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四点原则。
2.关于课堂观察和评价的内容和环节
综合相关研究来看,关于音乐教学的观察和评价的内容集中体现在“教”与“学”这两条主线上。教师方面包括:教学内容、教具准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能力、教学仪表、教师本身素质(范唱、伴奏等);学生方面主要包括学生兴趣、主动参与、综合能力培养、课堂气氛、学生收获与审美体验、创新思维培养、个性能力的发展等。
从环节来看,对音乐教学的评价包括教学准备的评价(备课是否充分)、教学的导入评价等。还有研究提出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目标,对音乐教学进行综合性评价。
3.关于评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音乐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包括评课形式化、评课平庸化、评课极端化,对于这些问题,应树立正确的评课观念,建立“捉虫”的音乐评课模式(“问题虫”——问题和缺点、“萤火虫”——优点和闪光之处),以及在评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等。另有文献认为,音乐评课中存在着随意性、为评课而评课、评课多“研究教”而少“研究学”的问题。其对策为,摆正角色、树立新的评课思维方式以及改变方法、促进音乐评课方式转变(课前交流、听课思考、课后反思)等。
从检索的文献来看,有关音乐“教学评价”的更多文献实则为学生学习的评价(包括学习效果和成绩的评定),因这方面不是本文研究的内容,故此不进行考察。
其他方面的研究还有:关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实习评课的探讨——认为应加强高师音乐教育实习评课的指导,提高学生教学能力和教学分析能力;音乐教育实习评课应把握“情感与角色”、“感性与理性”、“目标与手段”的关系,并提出“归纳”、“演绎”、“探究”三种具体的评课模式。
另有文献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评价进行了分析,从教学评价的必要性、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内容与要求、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切入。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和评价研究的问题和不足,除了文献缺乏和研究深度有限,还表现在从教学活动观察和评价工具、方法的推出来看,以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来开发和应用课堂观察技术与诊断方法的研究还十分薄弱,相关研究还处于基层性、个别化探索阶段,真正有效、得以认可并实际推行的观察和分析工具几乎没有。
二、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的反思
1.专业分析和研究的缺失及介入
从中小学音乐教学传统课堂观察的实践来看,其更多地与形式化和功利化联系在一起,发生于新教师入职阶段及对教师的常规考核、评比中,并主要体现为公开课的形式。这种“观察”更多与激励性评价相关,而对课堂的专业化分析和“研究”则较为缺乏。
当前,在中小学音乐教研活动中,观察课堂的行为基本采用传统的看课、评课方式,它将注意力主要用在“看”上。“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的教学态度等诸多方面。观察前通常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而着重于关注课堂效果。这虽然能就发现的问题展开一些必要的探讨,但并没有系统和全面的分析总结,指导性和针对性不强。故这种观察常常带有观察者较强的个人判断色彩及停留在课堂观察的表层上,无法对课堂教学做出定量的、科学的分析。
相比之下,专业化的课堂观察更为强调明晰的问题意识,需要预先明确观察的目的、关注的要点和内容,课后再由观察者各自陈述观察报告并展开集体讨论,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紧扣课前确立的观察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对策。与传统听课、看课不同,专业化的课堂观察更体现为一种研究性活动,更为关注“资料和信息收集”的专业研究。从观察主体(观察者)来说,其更应被称为“课堂观察研究人员”,他们(包括普通教师)需要接受专业培训,要求不带个人判断,进行“中性”的专业分析。
从观察的对象和指向来看,中小学音乐传统教学课堂观察活动主要考察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而基于专业分析和研究的课堂观察则既指向教师的行为,又关注学生的行为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等方面。
与此专业化研究分析相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对课堂观察主体也有不同的要求。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中,观察主体主要为管理者、“专家”或业务骨干,对一般的教师并没有提出“观察”的要求。即使对于前者,他们的观察能力也更多地与主观经验相联系,或基于管理和“等级”评价的视角,而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作为科学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至今在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仍然是“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1]。当今所提出的分析—研究型“课堂观察”则要求普通教师以观察者的角色切入:不仅要求他们具备主动参与课堂观察的意识,并且,其观察能力甚至应作为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构成。
2.课堂观察功能:从单一到多维
从外在“工具”理性来看,一方面,在实践中,中小学音乐教学传统课堂观察主要被视为一种基于管理和“相互学习”的评价活动,而其他的功能则相对被忽视;另一方面,从课堂观察在母体学科——教育科学来看,有学者只是把其视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2],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而从以上论述得出,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应是对教学活动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分析—研究手段和作为“研究方法”的兼容。当然,这几方面在特定情境下也是统一的。
从实用意义而言,专业化视角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超越于传统的听评课(如主要为了评价教师),具有多维的功能:既能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又能加强中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改善学生课堂学习。首先,作为帮助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针对实习和新任教师这个群体,通过观察他人可以学会自我观察和被观察,在学习、观察、反省、改进等过程中全面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因此,课堂观察理应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方式。其次,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研究作为一种教研活动,需要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它能营造一种有助于开展合作的校本教研活动的教研文化。再次,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问题细化为一个个观察点,且观察点的设立都是以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为中心。无论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比如提问、评价语言、创设情境等,还是课程资源的利用,比如多媒体课件、乐器、道具等,都是以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应主要关注学生在音乐课中是否参与其中,以情感乐并享受音乐。
3.课堂观察的理论基础及学科差异性
(1)课堂观察的理论基础
当前,关于课堂观察的理论基础,还没有引起相关学者和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普遍关注。这些理论基础不仅提出课堂观察的指导思想,也与其操作实践直接相关,决定着中小学教学课堂观察的向度和深度。这些理论基础包括:当前国内外关于课堂观察的最新研究进展、理念及工具、技术和方法,国家教育方针、法规、政策对音乐教育的最新要求,音乐教学的特点(包括不同教材及其针对对象)及国内外最新音乐教学改革和研究动态,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等。
从课堂观察的实施来看,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不仅与观察标准的制定直接有关,并且只有具备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观察主体才能很好地结合课堂教学实例,做到游刃有余,切中要点,达到指导、改进教学效果等目的。
(2)课堂观察的学科差异
不可否认,在我国一些学科教学领域,已经引进与运用了一些先进的课堂观察技术、相关系列方法和工具。从这些技术、方法和工具的适用性来看,课堂观察或者适用于一般的文化和知识性教学课堂,或者具有某学科的特殊性。即使对于某些通用性来说,也主要基于技术的视角(如提问的数量、语言流动的频次等),而从学科内容角度进行分析和诊断的技术还比较缺乏。如FIAS体系关注言语方面的信息,对于非言语的诸多信息则无法记录和反映。
无疑,对于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来说,这些工具和方法无法直接引入。相对其他科目,音乐教学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特征,相关教学活动和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如范唱(乐器示范)、指挥、音乐欣赏(录像、录音)、伴奏、独唱、合唱、器乐演奏、乐器的个别辅导等。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一般性的课堂观察技术,则表现出较大的局限性,如取样较少、观察项目多、观察对象相对分散而使得观察难度增大、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会产生更大的互动式干扰等。因此,课堂观察要实现改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就必须克服“学科缺失”的弊端,构建具有学科特点的观察框架,开发学科内容分析工具,从课堂主要构成要素出发,确立课堂观察框架,以弥补现有的观察技术缺乏学科内容视角的缺陷,为教学提供专业层面的诊断建议。
4.课堂观察方法的研究与使用
从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方法和手段来看,课堂观察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具有粗糙、主观性较强的特点。多年来,在方法的改进和提出方面没有明显的突破。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探讨观察是什么、谁来观察、观察什么内容等问题,但基本上并不涉及如何进行观察和具体的方法技术[4]。
从课堂观察方法和工具运用的发展来看,美国等西方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开始创立相关定量观察方法和工具并予以推广,现在较为常见的有十余种。另从定量观察方法的应用范围和广度来看,该方法和工具系列已在美国等国教学活动观察、评价中演变为最为常见的方法和工具,并已成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和新教师培训必备的内容。而在我国,在其他学科教学领域,相关系列方法和工具的研究和应用已有所涉及,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还仅仅停留在采用传统、单一的观察模式,定量观察方法的优势仍处于被忽略的状态。
从课堂观察资料收集的方式以及资料自身的属性角度来看,课堂观察可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前者具有自由性、开放性的特点,能相对充分、完整地描述观察情境,保留事件的发展进程、逻辑关系。然而,这种课堂观察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与个别性,观察者的个人经验、描述能力和相关理论水平与记录水平有很大关系,针对同一事物的观察结论很难达成一致,可能出现众说纷纭的现象,观察结果很难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从实践来看,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中,基于不同的评价要素而对不同的等级进行确认的方法,以及“打分”法均属于此类。
相对定性观察的局限与不足,定量观察则具有其特有的特点与优势。所谓定量观察是指观察者运用一套定量的、机构化的记录方式对中小学音乐教学进行观察。从其他学科的实践来看,它一般有一定的分类体系或具体的观察工具,对预先设置的分类下的行为进行记录,这种观察记录的结果一般是一些规范的数据。[5]它强调低推理、少判断,观察者在记录时利用相同的标准对课堂行为和事件进行归类。因此,不同观察者之间比较容易达成一致,观察收集到的所有材料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还可以通过电脑和数据分析软件实现,整个资料分析过程相对简单、客观,观察结果也更具真实性、可靠性。可见,定量课堂观察方法技术性、工具性较强,适合通过它对课堂进行有限距离的微观研究。当前,国内外课堂观察发展中最为流行的定量观察和记录方法体现为以编码体系为特征。但遗憾的是,该方法体系还没被引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中来。突出对课堂活动进行“描述”分析(包括师生互动的量化分析),这无疑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下一步发展的可能趋势和方向。
参考文献
[1] 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郑金洲等.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杨玉东.“课堂观察”的回顾、反思与建构.上海教育科研,2011(11).
关键词:教研活动 引入课堂
记得鲁迅先生的所言,“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我们国家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民俗文化,那么地方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具有特色地方音乐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生活在鄂温克族自治旗,主要以鄂温克族为主体民族,是全区“三少”民族自治旗之一。鄂温克族人口约3万人,有语言,没有文字,因此,要把散落在生活中带有乡土气息的地方民族音乐开发出来,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一定难度,要为音乐课堂注入新鲜血液,使音乐课堂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鄂温克歌声回荡在美丽的校园,那么如何选择、选择什么样的音乐就成了根本。
一、 多方收集,挖掘乡土音乐文化资源
1、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文化传承”,并将“弘扬民族音乐”作为重要的音乐理念,考虑音乐的文化延伸性,利用节假日里开展寻访家乡的民间音乐文化采风活动,同时发动本组音乐教师、学生、家长等收集了相关的鄂温克族民族民间音乐、音像、歌、舞、器乐等资料。并走访了一些鄂温克族民间老艺人和本旗的文艺界人士,收集到了珍贵的鄂温克旗民族民俗文化及音乐作品和民间音乐艺术的发源,提高了自身的民间艺术素质,并有选择地将这些地方民族歌曲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摇曳多姿,瑰丽神奇,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在我校掀起了一股“爱我民族,唱我民歌”的热潮。
2、为了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把鄂温克乡土音乐引入课堂,我把收集、整理好的鄂温克歌曲进行分类引用在教学中,如在讲授《鄂温克祝酒歌》的教学中,我把这首原有的民族歌曲进行了改编,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把具有鄂温克族民间民俗特征的三种不同服饰(通古斯鄂温克旗、索伦鄂温克、使鹿部落鄂温克服饰)图片展示给学生,还出示了鄂温克人从前居住的“撮罗子”,介绍了传统运动项目“抢枢运动”、重要节日“瑟宾节”,鄂温克人的饮食文化,及信仰的“萨满教”等等,并做了详细的讲解,学生看后不仅加深了对鄂温克族的印象,对本地区的主体民族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为更好的学习做了铺垫,使收集的资料起到了实质性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在讲授《鄂温克祝酒歌》一课的导入时,我采用了带有神秘色彩的语句。如:我们大家非常荣幸地生活在“敖包相会”的地方,吉祥三宝的故乡,也是一个被世界传唱的地方,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乡――鄂温克。随后又介绍了鄂温克人主要居住地及民族民俗文化等,这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鄂温克民歌的热爱
1、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兴趣教学法,提高学生对“鄂温克”民族歌曲的兴趣。“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说明了兴趣对学习的巨大作用。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学”,因此,教师使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兴趣。例如在教授鄂温克创作歌曲《美丽的家乡莫河尔图》时,我给学生欣赏了鄂温克歌曲《天鹅的故乡》让学生了解了鄂温克辉河湿地“天鹅”自然保护区优美的风景,展现了湿地“天鹅”自然保护区的景美、地美和迷人的天鹅,在欣赏中,了解了鄂温克民歌的魅力,从而领略了鄂温克民歌的魅力,领略了鄂温克民族音乐的特点、风格,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利用舞蹈形式,促进鄂温克民歌教学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民族舞蹈种类繁多,利用舞蹈让学生来理解,因此,我在讲授鄂温克歌曲《鄂呼兰,德呼兰》一课时,采用了舞蹈的形式来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歌曲的曲调,然后学唱歌曲时边唱边跳,鄂温克舞蹈动作主要是以“垫步”动作为主,其次是模仿各种动物如“驯鹿”的动作,并欣赏了舞蹈“彩虹舞”、“鲁日格勒舞”等,并让学生欣赏了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舞蹈,对比这些舞蹈的基本动作,用肢体表现情感,培养了学生民族的自豪感。
3、我把精心收集到的鄂温克歌曲渗透到了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如有《祝福你,鄂温克》、《山野里的鄂温克》、《敖鲁古雅》、《鄂温克小夜曲》等等音乐作品,培养了学生的民族音乐修养,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四、传承民族文化,用民族语言抒感
一、关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非是一种具体的、不变的音乐教学法,而是一种思想、一种可变化和发展的教育理念。其奥尔夫本人曾强调它并非是一种新的思想,而是总结整理古老的和不朽的观念从新得出来的。所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的“原本性”也就是动作、舞蹈、语言的紧密结合。它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简单的,是所有音乐发展的最初形态。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小学音乐课堂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现素质教育已经纳入了课程标准,并贯彻到学校教学实践中,但总体来说音乐教育还是相对滞后。受中国长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多数把工作重心放在其他科目上,对音乐教育关注很少。从学校对待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态度来看,这已经影响着音乐教育的正常开展。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进步和改善,在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中确立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国各级各地方的音乐教育都有很大的改变和进步。同时出现了很多音乐课的竞赛和音乐教师的评比,这一现象对一线音乐教师提高自身能力和改善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音乐公开课与音乐日常上课不相符。公开课上教师会采用多种方式方法以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样教学固然教学质量高、课程内容丰富,但上课过于繁琐和备课时间长。反而照成教师在准备公开课后的日常教学中却还是以简单教唱和讲解为主,甚至很多情况下音乐课以自习和播放视频为主。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所以要想上好一节奥尔夫音乐课是不容易的。但是当我们拥有这些基本能力后,再去上奥尔夫音乐课就会变得相对轻松。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对音乐课进行活动式教学安排,例如可以选择各种游戏形式的节奏训练。通过这些活动式的节奏训练可以减少教师对文字方面的备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乐器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乐队排练机会,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当教师拥有排练能力的时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乐器排练可以简化加入小学音乐课堂中,或安排一节完整的排练课,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
现阶段的音乐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和热情,但如果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加入到我们的课堂,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才能来表现自己,把问题集中在艺术情感上,就可以促进儿童的兴趣和自信,使他们的心里得到满足,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1.社会教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温饱,而是迈向更高的文化精神需求。政府教育部门在艺术文化的义务教育上也有了新的认识,并不断改善提高艺术文化教育水平,尤其是把美育加入教育方针后,音乐教育更是迅速发展。
2.教育内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例如在新课标中强调音乐的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同样是提倡让儿童参与到音乐的活动中来,两者正好不谋而合。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其中一项或是两项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教育思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的原本性,其教学内容包括:语言、动作、歌唱、表演等形式。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小学音乐课堂相结合,可以丰富小学课堂内容,更好的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一、教师教唱歌曲之前应做到哪些
在歌曲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做到熟悉大纲中的教材要求,分析其教材,分析教材中哪些重点难点部分,了解其教学目的。在教学时,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仪表,使自己很快进入“角色”,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学生,来激励学生。
二、教唱歌曲时让学生整体感受歌曲意境。
在教小学生歌曲时,我认为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语言来进行教学。如我觉得我们班×××学生的声音特别好听,我认为×××同学的音色很甜美,大家有没有信心唱好这首歌等一些语言;还可利用恰到好处的手势,准确、流畅的范奏,优美动听的歌曲范唱,还可用夸张的表演来激发学生兴趣。
三、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教师应启发学生不同的歌曲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对其思想,艺术风格予以表现,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领唱、重唱、齐唱、轮唱、合唱、对唱等。在教学生演唱过程中,应细致地强调乐句,以及乐句间的呼吸和表情,乐段间过度,语气的表达,动作的形象夸张等,这样,歌曲才有锦上添花的效果,让学生了解歌曲的体裁,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一、二年级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区别独唱、齐唱、齐奏。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建一个欢乐的师生互动平台,让学生能享受音乐课堂,爱上音乐课堂。教师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从而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情怀等多个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意义
21世纪以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加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小学音乐的教学也要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改进工作。而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学生能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学习获得进步和发展。在新环境的影响下,课堂的主体由老师转变为学生,判断课堂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不是依据老师的教学水平,而是以学生是否有所进步和发展作为标准。缺乏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只能陷入“老师教得幸苦,学生学得辛苦”的困境。所以,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从而更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增强小学生爱祖国、爱社会的高尚情感。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提升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创立新颖的教学情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采用简单的解说方式来进行教学,那么就难以让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一种独特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通过倾听、观看、感受等多种途径,来进行音乐的学习。当学生们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去了解一个特定的对象,就会产生一种新奇的、强烈的感觉,这种感觉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所以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创立新颖的教学情景。例如,在学习《小树快长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绚丽多彩的光影效果,动态地表现小树年复一年,经历春夏秋冬,慢慢长大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也体会到树木成长的不易,达到教育学生热爱树木、热爱自然的目的;在学习歌曲《我怎样长大》时,可以让学生来说自己成长过程中有趣的事情或者烦恼的事情,通过这种分享式的教学来加强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感情;在这种多媒体教学和生活情景代入教学的情景设定教学,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活动也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师进一步的引导下,学生就能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进行学习。
(二)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升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生歌唱技巧和乐理知识,还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过程。教学形式可以是游戏、舞蹈,也可以是手工艺展示,或者是情景剧等等。比如说可以开展《老鹰捉小鸡》的音乐专题游戏,在音乐的律动中开展游戏,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在学习《放牦牛的小卓玛》时,可以让学生去学习几个藏族的舞蹈动作,在歌唱时配合藏族舞蹈的伴舞,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深入的感受到藏族人民的豪迈;在《老师就像我妈妈》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制作卡片,来送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在学习到《铃声》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们排一出表现自己校园生活的情景剧。通过这些丰富的教学形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而每个学生的对歌曲的理解都不尽相同,这种集体活动在提升小学生音乐课堂的趣味性的同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对歌曲的理解,从而加深了解歌曲所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
(三)正确地加以引导,促进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指教师脱离课堂教学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安排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去获取相关知识、积累经验、学习技能、培养能力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水平、特长,来自主决定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成熟,所以老师要全程进行指导,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探索、思考、决策的能力,提升学习的有效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学习歌曲《走进》时,可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了解的历史发展、物产资源、风俗习惯、人文情怀等,然后让大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在此之后,再进行歌曲的学习,这个时候学生们就更能体会到的辽阔美丽,感受人民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学习,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只有在老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形式,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审美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真正开始阶段,也是极为重要的阶段。一开始确定了正确的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和个人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用新颖的教学情景和丰富的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在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知识、享受音乐,深入理解音乐中蕴含的真谛,在发现美、欣赏美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爱萍.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4,(04).
[2]李春勇.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J].新教育时代,2015,(02).
关键词: 音乐学科 校本教研 专业发展
音乐学科在很多中学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学科,学校没有认识到开设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课时不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对教学设施的投入也不及时,不到位,导致音乐教师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学校音乐教研工作也不能常态化地认真进行。在实施新课程的大背景下,学校要转变工作思路,努力开设音乐课程,把音乐学科校本教研工作当做学校教学科研常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开展。音乐教研工作相对其他学科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机制呆板。新学期伊始音乐教研组所有教师也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撰写教学计划和教学小结,以及时对学生进行测试。但许多老师都是流水账似的写小结和计划,缺乏思考和创新,多半是应付式地完成任务。即使开设公开课也是轮流坐庄式的,积极性不高。校本教研活动没有把学生、学情作为立足点,更没有把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出发点而有效开展。
2.教研虚假。音乐教研组活动都是按照惯例简单评课,填写学校存档的表格,抄写和阅读学校印发的理论文章,音乐老师参与性和主动性较低,根本没有深刻的教研意识,甚至只是在一起聊天谈家常,这样的教学研究难以产生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火花。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效果差强人意。
3.管理缺失。音乐学科教研活动缺乏一定的管理水平,部分学校教研组长缺乏教研意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甚至学校音乐教研组寄生在其他学科参与教研活动,其效果可想而知。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没有足够重视音乐学科的校本教研工作,领导主观意识不到位,认为音乐学科教学在学校起点缀作用,逢节日编排节目搞一台晚会就万事大吉,偶尔培养出一个艺术特长生,音乐教师和音乐教研组就获得充分认可。这样的错误观念导致音乐教研工作不能高效开展。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广大音乐教师要自加压力,努力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转变以往一贯的教研方式,在教研的夹缝中求生存,开创适合中学音乐教师专业健康、高效、快速发展的教学研究新天地。我校音乐教师进行充分酝酿和深刻思考,创立了适合中学音乐学科教情的校本教研方式。
一、创设沙龙式的教研模式
每次教研活动都根据音乐教师的专业和兴趣特点推荐一个教研活动主持人,并由该主持人确定一个课题,全组教师根据这个课题进行教研活动。如对“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校本课程的开设”、“音乐教师基本功提升的思考”、“音乐高考分析”、“音乐欣赏课的模式探索”等一系列与教学工作相关、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密切的问题进行讨论,形成意见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落实。
二、建立录评研讨课模式
根据我的建议,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像,并在教研活动时进行点评,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认可。录评课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公开课录评模式,另一种是随机点录评课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打磨,全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录评课为所有老师积累了一套完整的教学影像资料,这套资料记录了老师们教学成长的历程。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对照录像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完善了教学形象。一名音乐老师通过录像才发现自己多年的教态需要改进,他总喜欢坐在钢琴旁,不深入学生当中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教学气氛沉闷。之后他不断地努力改进,进行启发式教学,搞活了课堂教学气氛,师生关系更融洽。
三、同课异构展现教师的个性和特色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音乐教师因为自身的专业特点和气质内涵产生了截然不同教学风格。为了吸取他人的长处,我们决定经常性地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同课异构”就是按照同一教材的同一课题,由全组音乐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重新备课进行碰撞教学,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研讨,扬长避短,全面改进教学行为。通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我们清晰地观察到每位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各不相同,教学风格也各具特色。“同课异构”下的教研活动,老师们的思路活了,话题广了,校本教研更加深入。“同课异构”碰撞产生的智慧火光照亮了他人,也使我们扬长避短,增长智慧。
四、学习是音乐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信息时代背景下,在高校所学的知识是远远跟不上教育发展步伐的,音乐教师不能停留在原点裹足不前。面对现代中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我们必须制订音乐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否则就会被迅猛发展的教育大潮所淘汰。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必须重温《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努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教育写作是音乐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短板,音乐老师平时不善于思考,不善于总结经验,导致职称评定和提升层次之时缺乏有力的材料。音乐教师要进行细致的课堂观察,找准写作切入点,从很微小的话题入手写一些教学反思和体会,久而久之就会练就一定的写作能力;网络时代教学资源丰富多彩,它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等待我们发掘,我们要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技能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参加省、市、县、校开展的各层次的信息化与教学大赛,通过教学竞赛不断磨炼、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五、课题研究提升音乐教师科研能力
课题研究是音乐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课题研究将教师多年的教育教学成果汇总进行推广,也可通过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也是一个团结协作的过程,通过研究能增强音乐教研组的团队合作精神;课题研究也是广大音乐教师个人的评优和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42-01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能力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通关密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音乐的学习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音乐能力。音乐能力是指先天具备以及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感知、理解、表现和创编音乐的能力。它包含对音乐的感知辨别能力、对音乐关系的理解能力、对音乐技能的表现和运用能力。新课标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前提。所以我们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该从兴趣和培养能力入手。以下是对几种教学方法的探讨:
小学生天生就具有热爱和探索音乐的倾向,这种自然的倾向加上后天科学合理的强化和训练,能够很好地保持和发扬光大。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能力,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力求把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
一、游戏教学法: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一到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把音乐同他们的生活、玩溶为一体,通过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一些童话故事般的歌曲如“龟兔赛跑”、“小红帽”,与动物相关的歌曲“小燕子”、“喜洋洋与灰太狼”,以及边唱边游戏的歌曲“找朋友”、“丢手绢”等歌词形象、口语化强、容易用动作表现的音乐作品,往往让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边唱边表演,边唱边游戏,从而,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的获得知识,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法。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可以给学生留下主动探索的空间。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肢体语言带入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具有引导性、挖掘性的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例如:三年级教学内容《丰收之歌》,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农民伯伯和农民阿姨们在金黄色的麦田里收割的场景。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场景,然后通过教师的语言导入,今天的老师开着小汽车带大家到农民伯伯的田地里,田里的叔叔阿姨们正在辛勤的劳作,可以看见他们的劳作的服装,很有特点,大把大把的汗水。把学生带到田地的自然环境中,接着提出一些简单的小问题,请问农民伯伯收割什么?我们吃的面包的原材料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慢慢引出粒粒皆辛苦的感情,让学生珍惜粮食,同时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劳动人民最幸福,让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同时也能迅速的进入角色,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好的教学情境,才能是学生乐于学习音乐,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情景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消极教学模式,以实践性强、学生主动性强、互动性强等特点赋予课堂结构以新的生命,我认为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的方法。
三、情感教学法:
用融洽的师生关系感染学生,现代心理学指出,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使人们的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如一贴极好的"催化剂",能不断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并且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师生感情好,学生就会更加信任教师,然后教师再组织什么教学活动,学生也会积极参加,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音乐教育以美的音色、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旋律构成美的艺术形象,通过对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的演奏、欣赏等教学活动把学生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境界。情感教育是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的最佳途径,音乐教育的情感教育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的引进为音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他可以和任何教学方法紧密相连,使教学事半功倍。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
1、直观生动,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多媒体为教学内容带来了新的体验,它可以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能动能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引发小学生极大地兴趣。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静静地坐在那,聆听几分钟甚至更长的音乐,十分困难。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情境,这样学生就能不知不觉地进入音乐中。
2、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多媒体技术相较于传统教学手段,可以通过教师根据课程所教内容准备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方式,给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感受。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手段。同时,多媒体教学技术所拥有的丰富教学素材和资源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时,也丰富了学习内容。
3、多媒体在音乐的美育作用中发挥更直观的作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其中的审美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 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与音乐内容所表达的主题相匹配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容易投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用对了教学方法,就会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音乐教学主要从兴趣和培养音乐能力入手,保持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使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和艺术想像的创造力,并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