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教师业绩自述8篇

时间:2023-07-25 09:23: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师业绩自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业绩自述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苏职称〔2013〕4号)和《江苏省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苏职称〔2013〕5号)(以下简称《资格条件》)文件精神,规范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和评审工作,现结合泰州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作为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申报和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依据。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三条 申报对象要求

(一)申报对象须为我市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和教研室(教师研修中心)、教科所、少年宫、电化教育馆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取得国民教育学历并已获得相应教师资格的在职在岗教师。其中中小学、幼儿园自主聘用的教师,须实行人事并与单位签订正式聘用合同,经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申报。

(二)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相应学科教师资格,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

(三)35周岁(含)以下人员申报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1.申报人员本人或所带班集体获得市(区)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综合部门的表彰奖励。

2.四星级普通高中申报人员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

第四条 继续教育要求

任现职以来,申报人员每年必须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并取得合格证。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远程教育培训课程和教育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课程。

第五条 普通话要求

50周岁以下的人员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小学一二年级教师(除语文教师外)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

第六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申报中小学、幼儿园一级及以下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中,凡男性55周岁以下、女性50周岁以下的,须取得全国或省职称计算机考核合格证。其他人员必须符合省《资格条件》规定要求。

第七条 教师交流(支教)要求

50周岁以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师,申报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原则上要有2年以上校际交流工作经历,其中城镇学校45周岁以下教师申报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必须有2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交流或任教的经历。普通高中教师申报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交流(任教)工作经历的优先推荐。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八条 教育工作要求

教育管理工作是指担任班主任或校团委(总支)书记、校少先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需提供活动方案、教案或讲座稿等原始证明材料)等工作。教师担任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工作年限可计算为教育管理工作年限。

第九条 循环教学和教学工作量要求

小学教师的循环教学主要指完成低、中、高年级教学;初、高中教师的循环教学主要指完成一至三年级的教学。循环教学的学科科目按照课程计划确定。因课程计划、学校性质、规模原因而课时偏少的学科,任课教师须有其他与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工作量作为补充,须提供相关佐证材料。

第十条 公开课教学要求

校级公开课教学是指在本校范围组织开设的各类教学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等教学活动,校际公开课教学指在两所学校以上范围组织开设的各类教学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等教学活动。申报时须提供活动通知、活动安排方案、公开课教案以及评课议课记录等详实的佐证材料原件,并经组织单位确认或市(区)以上教科研部门认可。

第十一条 教科研工作要求

1.教科研材料包括论文、专著、译著、教育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经验总结、教材、教参、课题研究报告和教改实验报告等材料,所有材料须提供原件。

2.获奖论文必须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教研室、教科所、电教馆以及教育学会组织评奖并发文公布的。教科研课题要求为市(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审批立项的课题。

3.相同内容的论文、教科研课题不重复计算,以发表或获奖级别最高的计算一次。

第十二条 破格评审条件中的表彰奖励要求

在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方面,获得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综合部门的表彰奖励,主要包括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在教书育人方面,教育主管部门综合表彰奖励或政府综合部门的表彰奖励,主要包括突贡专家、劳动模范、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名校长、名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模范、师德标兵、师德模范或十佳青年教师。

第十三条 申报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一致的,需参加所申报学科合格学历段学历教育2门主干课程的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

申报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非学前教育专业,必须接受过市(区)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门性岗位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

第十四条 教育教学能力考核要求

申报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须参加泰州市教育教学能力笔试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审的依据。笔试考核对象包括下列两类人员:

1.男55周岁以下、女50周岁以下人员;

2.破格晋升人员;

申报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由各市(区)负责。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推荐程序要求

在个人申报的基础上,单位推荐环节要坚持“四公开”原则,即单位向教师公开上级核准的本单位的岗位指标数,申报者公开述职,公开展出教育教学、教科研等方面实绩材料,公开单位的评审推荐上报人选。对不按程序进行推荐的,将不予接受申报材料或取消评审结果,直至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六条 本细则中有效学历、任职年限、业绩成果和年龄等时间均截止到申报前一年年底。有“××以上”表述的,按含“××及以上”把握,有“××以下”表述的,按不含“××”把握。

篇2

我是于年9月走上教师这个岗位的,作为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从学生转变为人民教师,那份心情是喜悦的。但是初来乍到的忐忑和不安还是在接手高护班开始了。由于假期有过准备,所以教学上还是边悉心的学边自己琢磨,但班主任于我却是完全的新事物,没有了那份期盼与喜悦,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淘气,调皮,违纪之类没有遇到的事情,这期间多亏了同事叶,赵秀娟的帮助,指导。不厌其烦的提醒我班规制定,突发事件的处理,学校的一些我不甚了解的规定……慢慢的我战战兢兢的站稳了讲台。

一。教育教学

我大学就读的是师范英语四年制本科,由于在学校的努力和教学教法的学习,使得在教学方面不至于象班主任工作之初那样的捉襟见肘。我从事的是高级护理和英语护理两个专业英语教学,共有两套教材,于是在课余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课前教案的准备上,广泛的查阅教学辅导资料和借助图书馆,因特网深入备课,拓展作为医科学校英语的知识,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能更加轻松和愉悦的投入学习。在两个学期的教学中都取到了良好的成绩,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同时,由于带动了学生的英语兴趣,全年级营造起了英语学习的氛围,在英语组牵头下,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办起了英语学习小组,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甚至办起了达到几百学生齐具一堂学英语的每周讲座。作为一个英语教学的新手,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我还需要不断虚心的象极富经验的组长和教师学习。

二。德育工作

篇3

关键词: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社会实践;岗位职能

1教师去公司实践不仅能获得专业的最新岗位职能,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学校与公司的合作紧密度

我所在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是一个与当代信息紧密贴近的专业。专业核心课程有:平面美工、三维建模与场景设计实训、三维建模与渲染实训、UNITY游戏项目实训、VR/AR项目开发这些课程,都是跟时代信息有很大的关联。所以去公司实践,对我们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来说,非常重要,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企业是跟关联时代气息的,也是一定是跟着时代潮流的。因此,去企业实践,教师们就可以去获得最新的本专业岗位需求以及最新的岗位职能。当然,去公司实践也大大提升了学校与公司的合作紧密度,教师与企业师傅之间共事之后的这种关系一定会对以后的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专业课程的论证、课程设置的研讨、我们学生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就会优先去选择这些企业。这样就非常有利于,学校与企业成为培养学生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2在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与设置上有了新的认知

我们系院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分以下部分:美工与网页设计、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场景设计、三维模型制作和贴图制作与设计、UNITY游戏项目实训、VR/AR项目开发等几个主要课程。但在这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用户界面UI美工设计方向的岗位,非常重要,人才需求也比较大,也是目前就业前景很好的一个方向,但我们系院到现在还没有开设专门的一门课程。在公司手机游戏设计中,用户界面设计(UI)布局及设计实战这一块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因为不管你的游戏角色原画设计有多棒,最后还是要能过漂亮设计合理视觉感觉强的用户界面(UI)来呈现你的游戏或动画或作品;因此,我们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可以在开课方面这方面的课程,这个课程就是:“美工界面设计(UI)课程”,目前,我们系这个课是与“美工与页面设计”一起来才126个学时我们感觉还是课时不够,这个美工界面设计(UI)课程,我们认为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课程比较好。当前手机游戏非常普及,并且这一块的前景也是非常大的,从公司了解到这方面的人才是非常缺少的,目前他们招人也多,并且感觉招不到人,就业前景是非常乐观的。从公司了解到一个手机游戏的10人项目团队人员的安排情况:美工界面设计3-4人,三维模型设计2-3人,程序设计2-3人。由此可见,美工界面设计的人是大量需求的。因此,建议系院在这一块增加课程课时数,以适应当前社会人才需求。

3要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尽可能地让教师们多去参与校内的社会项目实践

高校内各部门的资源一定要共享,比如,建在校内的企业实践基地、大师工作室等。因为这种基地或工作室,一般都会有承接有一些社会上的真实项目,在这里实践,其实也相当于提前进入了社会角色。比如,我校就有“王世安主任计算机仿真工作室”,就是很好的教师实践基地。工作室有很多在研的项目,可以让相关课程的教师都参与到工作室来。所有工作室实践的展开都是让教师带着学生来完成,成而培养新型的师徒关系来完成工作室的在研项目,从而达到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实战型虚拟仿真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4实行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

通过企业实践,发现企业最受欢迎的是具有职业素质的职业技能人员。当代企业用人的黄金法则:“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因此,在设计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坚持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除了针对专业技术系列课程外,还特别注重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设置。可以引入企业文化,联合企业共同设计职业素质培养系列讲座、活动,贯穿学生整个学习期;全面开展本专业的知识竞赛活动和创业创新活动,创新能力养成学生职业素质;同时,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让学生进校后就开始有意识规划、设计、学习、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我们也把学生的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实施差异性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安排优秀的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优良作品进行人力、物力和创业环境支持,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并全力支持并引导学生们参加创新创业大赛。

5责任心的培养应当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中

是在公司员工们责任心这一块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工程师或设计师的每一件作品或每一个产品都会有一个人跟踪始终,所有的设计都一个责任人跟进,最后作品如有出错,谁设计,谁负责;核查到底,是谁的错,惩罚分明。当然,出色完成工作的也是一定有奖励的。还有公司的每一个岗位都是责任到人,从而形成公司上下有铁条不紊制,生机蓬勃。与此我想到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更加责任制,每个教师对自己所带的学生要有立责任书,毕业生就是我们教师的作品,我们教师必须对他们的就业及以后的人生路尽心负责。

6团队精神的培养应当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中

在公司,员工之间的团结合作与协调能力非常重要。就像游戏或虚拟现实项目开发,其实一定是一个团队在合作的。所以,文档的规范、文件的约定等等,显得尤为重要。游戏或虚拟现实项目开发,前期要有策划,中间要有美工UI、三维建模与动画、后期要有交互程序与后期特效与后期合成,每一步与前面都紧密相扣。因此,团队合作也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在学校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需要重点培养与锻炼。在学校,我们给学生以赛促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本专业学生参加2017全国高职技能竞赛的第一届虚拟现实设计与制作赛项,就取得了广东省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也是广东省队取得的最好的成绩。我们全系开展竞赛活动,从大量的竞赛作品中选拔优秀作品,在老师们的帮助下修改并完善作品,并为学生提供创业环境支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力,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通过校内举办各种大赛,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在第四个学期内,我们专业会选拔校内比赛的优胜者组成优秀团队,进行集中培训,参加广东省选拔赛和国赛。

7可以参考公司的业绩考核制度来制定学生的多元化学生考核模式

目前计算机行业的公司发展速度快,技术更新快,并且他们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公司对员工的要求是高水平与高效的工作效率。当然,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是难达到公司的要求。公司会分时间段进行业绩考核,考核结果会作为评优评先进以及工资提升的直接指标,每个员工,每天要汇报工作进展,就是日汇报,同时周末还要写周记汇报。这些公司的管理对我有深深的触动。我们学生的多元化学生考核模式,也可以参考公司的业绩考核制度来制定。他们一进社会就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激烈的竞争,因此,在学校时,就通过指导他们与外面兄弟院校或省外、国外的比赛进行竞赛与评比。设置一系列竞赛考核活动来增加同学们的竞争能力。如果是团队比赛可以将考核分为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

8结束语

社会实践,让我了解到了当前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及三维建模、三维游戏以及虚拟现实(AR)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让我熟悉了三维游戏以及游戏作品的策划、前期策划、中期编辑、后期特效与后期合成等技能,并真正地融入了三维建模师、游戏项目开发等的岗位职能的专业环境与工作流程。当前社会,是一个计算机行业公司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高职的计算机教师,我们在校内期间,应当走进学校内的实践工作室;我们在假期就应当走进企业进行社会实战。这样,我们才能紧跟时代前沿技术。因此,高职的老师们去公司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们经历了去公司的实践的历练,相信我们专业在新的学期,会有新的面貌!也相信这些社会实践一定会大大受益我们专业的学生们!

参考文献:

[1]郑登文.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切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J].北京教育:高教,2017(10).

[2]成军.试析高职院校教师社会实践的有效性[J].教育研究,2012(11).

篇4

1 工作室模式的特点

工作室的特点集中起来可以归纳为四点:开放性、互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1.1 工作室模式的开放性

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不是关在教室里的“填鸭式”教育,也不是关上门闭门造车,更多的是是课堂之外的延伸,是关注于知识的实际运用。在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无需将眼光和脚步固定在教室的小范围之内,可以更多到课堂之外去挖掘丰富的更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尤其是在网络文化如此盛行的时代,能够独立有效地运用网络技术寻找提升自我的知识库也是新时代人才必备的素养之一。

1.2 工作室模式的互动性

以往的教学模式过分单一,教师依据教材大纲授课,学生抄记知识点成为了最主要的模式,这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减少。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旧时盛行的“师傅带徒弟”的授徒方式,更多的是手把手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自身经验的频率极大增加,也会不时有协作,相互之间的距离感大大缩减。在同一个项目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就更加频繁,课程不再是可以的一场脑力比拼,更多的是通力合作的一场煅炼。

1.3 工作室模式的针对性

工作室模式的教学方式是围绕着项目展开,比起零散知识点的累积,明显更有针对性。虽然比起课堂教育,在系统性方面可能会有所欠缺。但是课堂教育涵盖过多的知识点,往往都是浅尝则止,学生在每个知识点上都没有深入的涉猎,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学习的兴趣。而工作室模式与之相反,虽然涉及的范围可能比较小,但是针对性非常强,了解更加深入,对项目涉及的知识点的学习会更加有明晰的概念和理解。

1.4 工作室模式的实践性

教育归根结底是为学生踏入社会做铺垫,是让他们在融入社会前拥有更高的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资本。在升学的压力之下,更多的教学模式失去了原本的教学意义,一味以高分为教学唯一目标,培养出了大批与社会需求脱轨的“高分人才”。工作室的教学模式突破这一困境。工作室的教学围绕项目展开,这些项目都是围绕着企业中实际会涉及到的内容,这等于提前为学生开了一道看外面社会的窗口,让他们提前了解踏入社会需要了解的问题,更全面地用实用的知识武装自己。

2 工作室模式的实施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室是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大类之下,分化出定位更加精准的小类别项目小组,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加入不同的小组,由专业有权威的教师带领项目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研究。项目小组之间可以定期组织交流会议,交流各小组的项目进度和研究成果。在项目完成之后,举行项目成果的展示和评比活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不仅能让各小组的研究更有紧迫感和荣誉感,也能更深入了解彼此的研究内容和成果,更好地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工作室模式承接的项目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教师承接企业实际的项目后根据学生的意向挑选合适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项目的开发。一种是每个教师提出自己的模拟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自行选组。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可以得到最大化的考虑,学习方案更有个性和针对性。学习效果也会相应提升。

3 工作室模式的效果

工作室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是十分明显的。固有的教学模式弱化了每个学生的个性,把他们当成统一的教材接收器在培养。学生也在被动学习中失去了对本专业的热情,按部就班的完成固定的学习任务,却失去了创新和探索的能力。当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一部机器,这将是教育的一种失败,而大批创新型人才的流失也会成为拖累未来社会前进的阻力。工作室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一开始就有按照兴趣选择项目的权利,这比“填鸭式”教育多了民主。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是单一围绕课本,而是有实际的项目研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重拾学习的兴趣。

比之按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工作室教育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工作室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教授者,还是项目的负责人。需要将项目的完成与专业知识点更凝聚的融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也促进了教育界水平的不断提升。

工作室教学模式中最关键的项目,一般都从实际的企业需求演化而来,甚至不少学校与相关企业开始了合作关系,将企业项目实际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缩短学生步入社会的不适应期,也为企业提前打好人才基础,提前着手对口人才的培养。这对于企业和学校都是双赢的局面,企业可以更大程度的减少“供不和求”的局面,学校也可以大大增加就业率。

4 工作室模式的困境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困境主要还是在投入上存在很大的不足。一是师资力量上,工作室教学模式需要更雄厚的师资力量投入,这种模式现在还比较前沿,在师资力量上也还没投入力量培养。二是工作室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投入还无法得到保证。三是管理体系还没完全建立。

篇5

关键词:中专;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创新教育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人们的工作、生产和生活中,引发了人们工作、生产和生活的巨大变化,也引发了人们对电子产品的旺盛需求,引发了电子产品生产单位对电子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且对电子技术人才的衡量标准也随之越来越高。电子产品生产单位的电子技术人才无疑要依赖各级各类学校电子专业的输送,因此,中专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愈加受到社会青睐的同时,也愈加受到社会的品评和考验,无疑,这样的情形下也就呈现出对中专电子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挑战。面向中专学校的电子专业教学,我们会看到,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虽然已经被改革,但改革的力度和质量明显不足,尚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以至于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不能顺利和迅速地适应岗位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中专电子技术专业驾驭教学仍需进一步寻求改革,必须引入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

1 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进步的灵魂。创新的源动力来自哪里?自然来自人们的创新意识,哪一个行业的创新必然需要这个行业的人的创新观念来支配。针对于中专学校电子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创新说来,学生必须具备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循规蹈矩,有敢闯敢试的想法和行为,只有付出了创新行为才能尝试到创新的效果,从中积累经验教训,从而使创新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激发。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创新意识既来自于内因,也依靠于外因,内外因两方面共同作用,才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涌流。也就是说中专学生只有对电子技术学习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够具备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中专电子技术专业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有针地性的教学方法,并注重语言的生动性,以使学生在掌握电子技术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兴趣。而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个目的,中专教师还要根据中专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制订出符合中专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计划,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智能

由于传统的僵化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学手段束缚中专电子专业教学实践多年,形成了中专电子专业教学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方面的痼疾,以至于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仍然会有一些障碍性的问题不能迅速得到解决,所培养出的本专业毕业生在于其培养目标上并不能够完全达标,走向工作和生产岗位后需要单位给予进一步的培训才能顶岗。因此,作为我们中专电子技术专业学校和专业教师必须看到这些问题的存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规律,优化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从而强化对中专学生智能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调剂课堂教学氛围,不仅要使课程教学做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要能够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思考,以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深化学生的思维深度,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智能得到提高。

3 综合运用多种思维训练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专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应当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相关知识,积极思考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事物发展规律,从而进一步得到创新思维的锻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维方法主要有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三种。其中,求同思维就是在分析多种事物时,探求其间的相同规律,或探寻一种能够同时解决多种问题的方法;求异思维就是从不同方面对某一问题展开分析,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或方法,并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的解决途径或方法;逆向思维就是从反方向开展假设推理,这种方法应用于对规律推断、理论研究、解答习题、改进试验等类型题目中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的导向作用很重要,不要再以教师的师道尊严来一统课堂,要通过教的积极引导来授课,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与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 营建积极的教学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保障。因此,中专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引入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而良好的教学氛围应当自由、开放,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平等,这样才能使教师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引导得到强化。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师生间开展良性互动,积极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要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探索的积极性,并对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此外,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不同,引导每个学生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在传授电子技术专业知识时要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从简单的基础知识向具有一定难度的复杂问题逐步递进,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这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具有极佳的效果。并且,由于教师的情绪很容易对学生造成影响。教师就必须要注重自身修养,认真把握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态度和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5 完善教学设施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中专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不仅要在理论知识水平方面加强修养,更应当在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加强锻炼,因为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技能的唯一标准。因此,要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就必须强化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目前我国中等专业学校大多缺乏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其电子实验室内的教学器材大多较为陈旧、短缺,这极大影响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应加大对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多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实验器材。教师则应当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多创建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探索环境,并预留给学生足够的施展空间,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都得到良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吕干云,汪金山.基于Proteus的电子专业多课程一体化仿真教学研究[A]2008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

[2]叶雁群,沈锡峰,章秋平.电工学课程教学综合改革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1).

[3]朱雪彤,曹亚杰,储仪.电工电子实验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林区教学,2010(01).

[4]孙权.项目教学法在中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尝试[J].科技资讯,2009(33).

[5]罗东云,陈丁.依托网络平台提高江西省高校电子专业学生就业能力途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10).

篇6

数字化时代对编辑出版人才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在于如何培育顺应数字化环境的编辑出版人才。数字时代的编辑出版人才应具备如下几个重要的能力:1、具有多种媒介技术操作运用的能力;2、对数字出版产业链增值环节的快速反应能力;3、对海量数字化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利用的能力;4、对跨媒体内容定制放大效应的市场运作能力。因而在数字化时代。要以“大编辑”、“大出版”的理念为指导,拓展学科建设,培养的人才应该能够适用于图书、报纸、期刊、广播、影视、音像、网络和手机等传播媒介,提高在就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时代,为了提高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重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按照市场的目标来培养学生,使他们站在数字化发展浪潮的前端,具有更好的职业适应性,并拥有较多的技能储备。

二、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编辑出版的实践教学仍旧停留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阶段,由此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即强调人文哲学理念、忽视实践技能训练,这种传统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地表现如下。

实践教学课程陈旧落后。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编辑出版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没有经过科学调查论证,在概念上做文章,与快速变化的业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致使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不少高校的课程设置照搬或雷同某些传统基础学科模式,例如许多院校编辑出版学开设中文专业传统必修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课程,占据了大量课时(学分)。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测试仍然采用单一的“闭卷”模式,忽视了该学科实践性、开放性与多样性的特征。针对网络化数字化环境的编辑出版具体课程普遍缺乏,与当下活生生的编辑出版业界现状关联较少。

实践教学人员“眼高手低”。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编辑出版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高等院校的编辑出版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受师资队伍人才结构的影响,已有的教师大多是从其他专业学科转业转行来的,这些教师既缺乏编辑出版专业系统的正规培训,也缺乏对编辑出版流程的实践了解。各地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尤其是部分高校在人才引进上片面强调高学历高职称,轻视有行业实践经验的人才引进,使得编辑出版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或“纸上谈兵”。有的院校因师资不足的原因,该专业学生在选修与实践方面的课程几乎没有或者仅为虚设。

实践教学设施零散低端。

多年来由于一直将编辑出版专业等同于一般人文社会学科。在资金投入上严重不足,实践设施更新过慢、实验条件受到限制,在扩招形势下不少院校甚至还出现几个人共用一台电脑上实验课的现象,妨碍了编辑出版教育发展与市场现实需要保持同步。不少院校的编辑出版专业实验室主要停留在报刊、书籍的电子编辑功能上,一般只是安装常规使用的几个软件,如方正排版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缺乏较为昂贵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装帧印刷机等专业设备,弱化了网络编辑、音视频编辑、图表编辑、装帧设计的能力锻炼。因此,实践教学设备的严重残缺导致教学课程、教学人员、教学对象缺乏实践性的恶性循环。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实验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基本演示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当前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主要以演示型实验为主,实验教学类型十分单一。演示型实验是最常见、基础性的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理论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原理、理论的感性掌握,其特点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但这种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主要以书为本,注重知识验证过程,缺乏创新性、探究性和自主性。总体来看,各地高校在实验教学方面普遍存在如下状况:教学形式上单一枯燥,仅仅停留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内部封闭性实验教学,以灌输、讲授为特色。

三、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

编辑出版专业要相应地改革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以应对数字传媒时代对出版教育的挑战,要调整培养目标,要培养数字时代所需要的具有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出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编辑出版专业作为综合性的经世致用的学科,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新闻出版业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变化,才能建立、完善自己的学科体系和专业特点”。

实践教学课程要凸显时代性。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专业知识界限和专业技能界限都将被更大程度地突破。需要适应数字化的趋势,建设具有自完善、自调整、可融合特性的课程架构,以保证课程设置具有更强的自身开放性与相互兼容性。提高课程更新和课程组合的灵活度,以保证课程设置能够针对业界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

数字化时代,不仅出现手机出版、博客出版、网络游戏、网络杂志、网络广告、影视出版、动漫等多种出版形式,而且传统出版物内容信息的数字化过程也可纳入数字出版的范畴。传统出版教育显然不能囊括数字出版的新技术形式和内容范畴。编辑出版专业应相应设置网络编辑出版、手机编辑出版、网页制作、图文编辑与排版(飞腾)、数字影音制作、数码图像处理、动漫游戏、版权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书业电子商务、图书营销与市场推广等新型课程,以培养既懂多种媒体编辑出版、又懂市场营销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实践教学人员要强化实战性。

在数字化趋势下,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师队伍普遍面临知识重构、能力再造的任务。以往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编辑出版专业教师,都需要突破自己的专业局限,需要建立跨媒体、跨学科、跨文化的思维观,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锻造较为立体化的实践能力。

编辑出版专业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建设一支既懂编辑出版理论,又熟悉实践业务的离水平师资队伍。“走出去”是指选派一些教师到编辑出版部门实习,在实际工作中熟悉编辑出版业务,了解编辑出版动态,结合典型案例开展教学活动,使之成为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家。“请进来”是指聘请全国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管理者、从业者来校讲授相关实验实践课程,可实施“校内教师+校外技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设施要注重融合性。

数字化趋势下,内容融合、终端融合、技术融合等已促使编辑出版工作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编辑方式从单一的线性编辑扩展为多媒体的非线性编辑。要培养复合型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就需要具备多元化、综合性的教学设施。

当前,实验中心的建设重点应将过去独立分散的传统实验室,过渡到以媒介融合为导向的教学与科研功能的开发与利用上。实验中心应形成涵盖平面媒体、电子媒体、数字媒体的编辑出版整体系统。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或实践成为大系统中的一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可以充分调用各个实验室的资源,各个单元之间也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流程的衔接,从而为培养数字化时代的编辑出版专业人才提供充分的条件。在这样的实验平台上,不仅能完成传统报刊书籍的编辑装帧设计等,还能完成数字多媒体如动画、游戏的创意设计、非线性编辑等。

实验教学方法要鼓励创新性。

数字化时代,需要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以生为本,注重实验创新过程,建构开放式、探究式、任务驱动型的实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协作、探究学习。由验证型实验发展为自主、探究型实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进行创新型实践。尝试进一步打破课堂教学平台与实验教学平台的界限,使编辑出版实务课程的日常教学。在仿真的媒体环境中进行,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篇7

为实现理论实、专业强、素质高的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升电子专业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应积极建立“四位一体”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包括这几方面:

(一)基础型课程。必须以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电子技术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目的,在电子专业技术基础课中设置验证性实验为主,设计性实验为辅的技术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及技能[2]。该课程主要适用低年级电子专业学生。主要的实验课程有电路分析型实验、电路模拟实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信号实验、通信实验、电子基本技能训练等。

(二)设计型课程。应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完成后,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设计性实验的方法和设计技能。在该课程中可设置基于设计性实验为主导的技术实验,以便学生能初步掌握电子电路的设计法及技能。主要适用中年级电子专业学习。所设课程主要包括模电课程设计、数电课程设计、单片机设计、电子线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VHDL语言、DSP技术及应用、现代虚拟器技术等。

(三)应用型课程。基于前两个课程,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综合性、应用性的实验方法及技能,并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设置综合应用性的技术实验,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的综合能力,主要用于高年级电子专业小学生。主要包括PLC技术及其应用、单片机应用、电工技术、光纤通信、微波技术、电子工艺等课程。

(四)探究型课程。还应在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同时,以设计一定的探究型实验内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探究性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需要设置一定的探究型技术实验。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创新思维建立,主要用于中、高年级的电子专业。主要有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电子专业综合实训、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竞赛培训、学生开放实验项目、学生研究性学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及校企合作项目等课程内容。

二、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

为全面贯彻和有效落实电子专业技术实验教学改革计划,提升技术实验教学的质量,院校应积极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电子专业教学工作者编写具有代表性、实用的实验教材,比如:《电子基本技能训练》、《电子电路基础实验课程》及《电子综合实验及实践》等。其中,验证性;设计性;综合应用性;探究性实验所占比例分别是:34%;31%;22%;13%。可以看出,设计性、综合应用性及探究性实验最多,超过60%。

三、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一)基于学生实验教学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电子专业技术基础实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效用,尤其要重视强化学生实验自觉性和自主性,此为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和改进的重点。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应始终要求学生自主独立的完成整个实验[3]。而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效用,具体做好设计、引导、协调及激励,比如:实验原理和步骤解析、方案操作的可行性评价、问题解决及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

(二)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

电子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验课的课件主要有实验指导、过程及方法等。当前,大多数院校的实验中心均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绝大多数实验课可实行多媒体授课。应积极创建实验教学专业网站,以实现各类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进而提升利用率;开设网络课程,把实验指导内容、相关信息公布于网络,以便学生能在线进行实验预习、提交实验方案、实验报告,及实验成绩查询,还可开展实验材料、实验室应用申请;为提供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提供平台。

(三)不断拓展实验教学内容

在专业技术实验过程中,电子课程主要包括硬件实验和软件仿真两项。其中,前者按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探究性”顺序开设;后再则从Pspice开始,逐步学习和掌握QuartusII、Multisim、MATLAB、Proteus及LabVIEW等设计工具的应用,重视综合技能及设计能力培养,尤其是要培养电子专业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应用能力,比如: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分析能力、EDA使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四)采用科学适用的考核方法

篇8

一、现代职业技术培训师资的提前储备

1.师资提前储备的意义。根据对某工种、某技术或某工艺潜在优质培训市场的预测,提前计划安排,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较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关键技术、操作技能、收集相关资料等来筹备软性培训条件,一旦市场成熟马上就可以招生培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师资提前储备。师资提前储备所涉及的技术和工艺是处于普及较少或没有完全普及状态时,经科学预测,非常可能在一段时期内迅速普及和推广,因而用户会产生培训需求。

2.师资提前储备的必要性。短期职业技术培训有别于学历教育,它要求时间短、见效快,紧跟新技术和新工艺,满足各种培训要求。所以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不仅要能把握眼前的市场,还必修强化师资超前储备,筹划未来市场,使培训始终充满生机。当然,师资提前储备也是有风险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并且不一定所有的储备都能用来办成相当数量的培训班,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或者产生经济效益的时间比较晚,这就取决于提前预测的科学性。

3.师资超前储备方向的论证。师资提前储备不进行论证就可能是盲目的,会造成人力、资金和时间的浪费,它要求培训者随时观察追踪技术理论的动向,了解当前技术的应用情况,某项技术首先应用的地区在哪里,国外应用的情况,发达地区应用的情况,开展普及的可能性有多大,普及的范围有多大等。某项技术或设备应用普及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它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大小,同时,还应考虑某地区的客观条件是否符合应用要求,再者应注意国内部门在环境等方面对该技术或设备的舆论导向。再就是到普及应用的现场去征求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对该技术或设备的看法,从而综合论证是否会在合适的时机产生大的培训需求,继而确定师资提前储备的可行性。具体可以综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进行论证:一是某项技术、工艺或设备已经在哪些地区开始应用并处于推广阶段;二是通过媒体收集权威专家对该领域应用状况的评价及展望;三是结合本地的气候条件、工农业生产状况、科学技术消化速度的快慢等因素分析该技术、工艺或设备在本地区普及应用的可能性;四是和本地区的工程技术专家座谈,展望该技术、工艺、设备对该领域投入应用的信心以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五是了解和研究该领域与本地区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适应性。

二、职业培训特色教材建设

1.特色教材应适应时代需要,突出现代职教特色。首先应体现职业培训观念的现代化。目前,职业培训所面对的培训对象主要是企业的技术工人,而技术工人需要不断地在知识上更新,技能上提高,因此,职业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其次体现职业培训手段现代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教学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转变,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多媒体课件也将成为现在教材的主要附件,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职业培训教材编写与其队伍的组织。就目前而言,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材建设,组织怎样的一支教材编写队伍,对教材的编写风格,对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及教材的总体质量都有极大的影响。教材的编者应该是一些来自教学一线,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他们是有多年培训的经验和深深的热爱,在教学实践中已摸索总结出先进的教学方法。另一些应来自各行业从事职业教育的专家,他们了解行业发展对专业治理的需要,能使所编教材处于理论的前沿。这些人的共同参与,能够把他们的教学实践经验、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融入到具体实用的知识中去,较好地把握教材的编写思路与深度,较好地体现教育培训教材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