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8篇

时间:2023-07-25 09:23:4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

篇1

A:尊敬的各位领导:

B:敬爱的老师们:

A、B: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A:我是六(5)班的陈永禧

B:我是五(1)班的熊壬

A:今天是四月八日。

B:四月的深圳阳光明媚,春风送暖。

A:四月的荣根朝气蓬勃,书声琅琅。

A: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荣根学校第三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启动仪式。

B:我们全校师生带着对“阳光成长,快乐生活”的美好追求,

A:在这个明媚的早晨,在美丽的校园,欢聚在一起。

A: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健康的心理是阳光成长,快乐生活的起点。

B:健康的心理是取得学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架起友谊桥梁,发展和成就事业的基石。

A: 下面,请钟副校长宣布“荣根学校第三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启动”。大家掌声欢迎!

……

B.谢谢钟副校长。

A.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咱们荣根学校一直都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B.是啊!咱们荣根学校通过长期艰辛而执著的努力,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成绩骄人,被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组授予“心理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组委托杨校长向学校颁发“心理教育示范学校”牌匾,下面请钟裕文副校长上前受牌。

B.大家掌声欢迎!

……

A.一份收获,一份付出。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凝结着一份汗水与心血。

A.荣根学校的老师们积极致力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利用假期开展以提高学生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心理教育培训活动,并且学有所成,51名教师都获得了 “核心能力培训”两种资格证书。

B.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委托杨校长向51名学校行政干部和班主任颁发“核心能力职业培训证书”。大家掌声欢迎!

……

A.谢谢杨校长,并且对获得证书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A.通过不懈地努力和潜心的研究,咱们荣根学校的全体行政干部和班主任老师还喜获了“职业核心能力水平认证测评师”资格证书。

B.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委托杨校长向51名行政干部和班主任颁发“职业核心能力水平认证测评师证书”。 大家掌声欢迎!

……

A.谢谢杨校长,并且对获得证书的全体班主任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

A.去年,咱们荣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开展得多姿多彩,转眼间,今天又迎来了荣根学校第三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我们相信一年更比一年好,本届的活动一定会开展得更加出色。

B.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德育处邱林主任为我们宣讲《深圳市荣根学校第三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方案》。

……

A.谢谢邱林主任。

A: 健康的心灵,是幸福的源泉。如果说身体不健康失去的是躯体,那么心理不平衡和心理不健康失去的将是灵魂。

B: 心理健康教育是打开我们心灵之门的金色钥匙,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起来培育,一起来收获。

A:下面让我们一起聆听杨校长对我们的期望。大家掌声欢迎!

……

B:校长的要求,同学的心声,我们要铭记在心。

A:学会向别人倾诉,在倾诉中释放自己的压力,在倾诉中快乐成长;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在倾听中告诉别人生活更美好。

B:春风化作雨,润物细无声。老师、同学们,让我们从点滴入手,积极培养我们的健康心理, 拥有了健康的心理,我们也就拥有了美好的人生!

A:最后,祝愿我们全体教职员工:工作愉快,身心健康,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A:祝愿我们全体学生:阳光成长,快乐生活,放飞梦想,播种希望;

B:各位领导:

A:老师、同学们:

AB:“荣根学校第三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启动仪式到此结束。

篇2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全员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科学。它强调将心理学的研究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即心理学不仅要让那些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并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要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在青少年研究领域出现了积极青少年发展观(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以下简称“PYD”);这是一种关于青少年发展本质的观点,是从力量建构的视角界定和理解青少年的发展过程,强调青少年自身蕴藏着发展的潜力,认为应该把青少年作为一种资源去培育,而不是作为问题去管理。

青少年积极发展观认为:所有的青少年都具有积极成长和发展的固有能力;青少年生活的良好环境会激活他们积极发展的轨迹;当青少年参与到多重的、“滋养发展”的关系、背景和生态中时,会进一步促进积极发展;所有的青少年都可以从良好环境中获益;社区是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可行且关键的“运载系统”;青少年是自身发展的主导者和创立促进积极发展的关系、背景、生态和社区的重要资源。

基于积极心理学,特别是积极青少年发展观,从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种种羁绊中出来,我对高中发展性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做了如下构想:

一、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亟须解决三大转型问题

1.工作重心由“问题解决”转变为“素质发展”

总体目标的实现,要求工作重心必须由“问题解决”转变为“素质发展”。2002年,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1]但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功能上重“问题解决”、轻“素质发展”;在内容上重学生个体心理问题的防治,轻学生整体积极素质的发展;在工作途径上重个别心理咨询,轻团体心理发展工作。教师常常把学生当作“问题来源”,以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弱点和缺陷当作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学校领导层面也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心育工作的评价标准。正是“问题解决”式的工作重心和价值取向,直接导致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领域,对学生消极层面的过度关注:心理辅导活动课惯于用“问题情境”导入,大量采用“自杀”“伤害”“成绩下滑”“同学矛盾”等消极的生活素材,以问题分析、对策研究的模式组织课堂教育;小团体辅导聚焦同类质问题学生,以纠正心理、行为偏差为奋斗目标;心理测量、个体辅导、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等一切工作,都十分关注学生的弱点、缺陷和不足,而忽视了挖掘学生潜能和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职能。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需要积极美好的教育环境,需要得到积极情感的正向体验和积极心理品质的正面培养。

2.教育观由“来访者即问题学生”转变为“师生共成长”

师生情感相融,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将观念由“来访者即问题学生”转变为“师生心理的共同成长”。在传统心理学消极取向的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常常持有“来访者即问题学生”的观念。心理教师往往将学生放在心理问题的焦点上,无形当中将自己预设为“心灵拯救者”或“灭火队员”,产生心理高位,容易居高临下地看学生。而学生也在“心理咨询即有心理问题”的观念下,认为自身或他人一定存在心理问题,容易消极地自我暗示和印证,在心理上产生排斥和自我防御,对学校的心理室和心理老师敬而远之。“来访者即问题学生”的观念,造成师生之间情感隔阂、关系对立,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难于开展,陷入困境。

3.工作方式由“单兵作战”发展到“班主任全程参与、全体教师关注”的教育系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层次发展需求,亟须由“单兵作战”发展到“班主任全程参与、全体教师关注”的工作系统。在我们的工作实际中,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孤军奋战”,全体教师参与度不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形同虚设的状况。张文新教授曾提到“停留在个体行为、个体水平,而不是学校行为、战略水平的我国心理健康教育80%是失败的”。实际上,以心理问题为取向、注重问题诊断与干预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难以建立真正完善的教育支持系统的。因而,我们必须摒弃“问题取向”的补救式的教育模式,站在积极心理学的宏大视野,团结所有能够促进学生心灵成长的有效力量,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力、全体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心理工作者的潜在能效。

所以,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完成三大转型,即:从消极、被动、补救、个别向积极、主动、发展、全员的方向转型;从面向个别学生和学生的问题,向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的方向转型;从专职教师的专门服务,向全员参与的全过程、全方位服务方向转型。努力构建以“积极”和“发展”为核心特质的、全员参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二、普通高中发展性全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

1.思考与架构

构建以“积极”为核心特质、全员参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明确以“积极”为核心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此外,要构建以“积极”为价值取向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以“积极”为核心的教育目标,即: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机能,为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格意志品质奠定基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应当放在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上,具体包括:积极的思维品质、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习惯的养成、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认知方式的形成、积极意志品质的磨炼、积极心态的调整、积极组织与积极关系的建立等。[2]在这一目标指向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构建这样的基本框架:①以积极的心理机能为培养目标;②以积极的心理品质为研究内容;③以积极的心理体验为主要方法;④以积极的解释为问题矫正策略;⑤以学生的幸福感为评估尺标。(见图1)

以“积极”为价值取向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教育学、心理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预防和纠正心理发展中的障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具体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任务与功能、对象与内容、原则与特点、途径与方法、效果与评价。(见图2)

总之,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思考和重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机能为目标,以“积极发展”为导向,激活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构建以“积极”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2.具体模式的提出

基于以上的思考和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我们应该建立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发展性三维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展性三维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在积极心理学支撑下,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机能为核心目标,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根本动力,从“积极课程辅导”“发展性心理咨询”“积极活动体验”三个维度出发,形成学科渗透、全员参与、全方位服务的立体协同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见图3)

(1)核心特质:“发展性”是该模式的核心特质。即遵循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以面向整体、兼顾个体、解除障碍、着重发展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机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意志和发展优势潜能为最终目标。

(2)根本动力:学生的“主体―发展性”是该模式运作的立足点和根本动力。即强调 “人是自身发展的主体,是自身心理建构主体”的教育特质,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

(3)工作脉络与组织特征:“积极课程辅导”“发展性心理咨询”“积极活动体验”是其三维工作脉络,“立体协同”是其组织特征。该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发展性心理咨询为“点”、以积极课程辅导为主“线”、以积极活动体验为“面”的三维立体结构。三个工作维度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促进;并且非常注重师生互长、全员参与,各教育管理部门协同工作的合力作用。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获得深层次可持续性发展,要真正获得教育实效,就一定要以“积极发展”为核心特质,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机能为目标,建立全员参与的系统、活化的教育工作模式。高中生发展性三维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方向与目标、任务与功能、对象与内容、原则与特点、途径与方法、效果与评价等方面,对普通高中生进行发展性全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文化 体系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概念的主观臆造或翻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而创立的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它针对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把重心放在“诊断和消解痛苦”等问题上,提出要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加强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进行解读,诠释和解决当前的许多社会心理危机、矛盾、冲突和困惑,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个体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使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使生命最佳状态得以丰富和发展,从而塑造与和谐社会相匹配的充满乐观、希望和积极向上的美好心灵。

二、传统文化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根基

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扎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浩然正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形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明进步的精神脊梁,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历史的灵魂。“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以至中国文化中最古老、最广泛的概念之一。“天人合一”促使心理健康教育与自然、社会和谐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生态学的理念和范式。“性善说”揭示了人的向善的内在可能性,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人的光明面、人的优点与价值,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促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提供了人性向善的逻辑起点。“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认为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人体必须适应四时气候变化,否则就会损伤身体而生病。同时强调精神情志活动对人健康的影响,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与人体健康状态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和整体健康模式,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摆脱西方的病理学模式、医学模式而走向生态学模式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思想基础。

三、认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简单否定,而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矫正、发展和补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继承和借鉴这些经典心育模式的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基本体系,主要包括目标、任务、内容、方法、评价。

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般划分为三级:一级目标是以预防教育为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二级目标是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主,针对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咨询,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三级目标是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针对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个体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长期以来,实践的重心通常局限于三级和二级目标,而对一级目标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强化一级目标,兼顾二级和三级目标,实现三级目标之间的有机统一,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全体学生,体现在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

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上,如积极的思维品质、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习惯的养成、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认知方式的形成、积极意志品质的磨练、积极心态的调整、积极组织与积极关系的建立等。具体来说,包括培养真诚、忠诚、坦诚、诚实、正直、仗义、率真、信用、自信心、自制力、情绪控制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吸引力等积极心理品质和各种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的开发。

3.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根据我国国情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时间指向(过去、现在、未来)、活动类型(生活、学习、工作、社交)、关系维度(对人、对事、对己)等,可将下列十四项优先列为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增进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开发心理潜能、发挥智能优势、改善学习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加沉浸体验、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情绪智力、健全和谐关系、学会积极应对、充满乐观希望、树立自尊自信、完善积极人格。

4.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途径,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以家长为后援,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氛围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在具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更加强调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比如:多元智能途径、心理隋景剧、心理活动课和心理拓展训练等都被证明是学生喜闻乐见又富有成效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5.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最核心的评价是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评价,把评价当做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因而对形成性评价情有独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经常的形成性评价,可以经常监控、调整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也可以使学生不断得到反馈和强化,自觉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总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尊重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着重强调:激扬生命、播撒阳光雨露:欢乐、传播幸福:开发潜能、增强心理免疫力:学会应对、提高生活学习效能:扬长避短、发挥多元智能优势的心理教育。

参考文献

篇4

一、积极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

全镇“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在去年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一是明确了全镇“行动”工作的核心信息。经对当前我镇农村的主要卫生问题和健康教育工作实际的分析,决定以结核病防治知识为核心信息,重点传播“如果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者咯血,应该想到可能患了肺结核病”、“如果怀疑患了肺结核病,请到当地结防所接受免费拍胸片、查痰”等5条主要信息。并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印制了宣传单500份,向切克台村村民发放;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行动”的组织领导;

三是严格按照《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检查评比标准》要求开展自评工作;

四是组织召开全镇“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领导小组会议,全面总结全镇的行动工作,并对明年的工作做出安排部署。

二、广开渠道,强化卫生宣传工作

在县爱卫办的安排部署下,镇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发放宣传单、出板报等形式对当前的卫生政策和我镇的卫生工作动态进行了宣传。

三、积极开展控烟工作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控制吸烟,减少贫困”。镇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结合这一主题,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控烟的宣传教育工作,转发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

四、结合重大卫生日,普及卫生知识

篇5

一、积极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

2004年,全镇“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在2003年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一是明确了2004年全镇“行动”工作的核心信息。经对当前我镇农村的主要卫生问题和健康教育工作实际的分析,决定以结核病防治知识为核心信息,重点传播“如果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者咯血,应该想到可能患了肺结核病”、“如果怀疑患了肺结核病,请到当地结防所接受免费拍胸片、查痰”等5条主要信息。并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印制了宣传单500份,向切克台村村民发放;二是进一步完善了“行动”的组织领导;三是严格按照《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检查评比标准》要求开展自评工作;五是组织召开全镇“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领导小组会议,全面总结2004年全镇的行动工作,并对2005年的工作做出安排部署。

二、广开渠道,强化卫生宣传工作

在县爱卫办的安排部署下,镇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发放宣传单、出板报等形式对当前的卫生政策和我镇的卫生工作动态进行了宣传。

三、积极开展控烟工作

5月31日是第17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控制吸烟,减少贫困”。镇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结合这一主题,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控烟的宣传教育工作,转发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

四、结合重大卫生日,普及卫生知识

篇6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教育 职业核心力 素质教育

1、“职业核心力”和素质教育

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给高职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成为诸多教学任务所需要调整的重要方向。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也出现了一些偏差,特别是针对高职学校的体育课程来说,从原本的完全不重视,到现如今的着眼点放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转变,从表象上来看是好的,但是根据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总结来看,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

2、“职业核心力”和高职体育与健康教育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差,主要是因为老师对于“职业核心力”和高职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没有理解清楚。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对于很多习惯了应试教育模式的老师而言,就将其片面的理解成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局限到体育课来说,就是希望通过学生的体育锻炼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笔者看来,这种认识是极为肤浅和片面的。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力”在高职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其存在价值是完全不同的,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抓大放小。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仅仅是一个基础,要让学生通过科学健康的体育锻炼,来提升其适应工作环境的基本体能素质和能力,这才是关键的内容。

3、高职体育与健康教育中“职业核心力”的表现形式

一些接触过素质教育的“新生代”老师对于“职业核心力”的解读可能比较清晰,但是有一些老师对于其具体表现的方式还略有存疑,在笔者看来,在高职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应该秉承着四个大的方向。

其一,立足于夯实身体素质基础,适应专业技能的需要。在应试教育阶段,高职的体育课程设置基本离不开“两跑一跳”,课外活动也无外乎是篮球和足球。这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规划而言看似是有帮助的,但是当这些学生走出校门,迈入职场之后,这些相关内容势必会很快丢掉。夯实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基础,但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职场专业规划来有侧重点的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极为明确的一点是,所选的内容要与专业知识贴切。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形体美是很关键的一个表现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健美操、韵律舞的学习是极佳的;对于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工作环境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耐力,鼓励学生参与游泳和竞走的锻炼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如果把上述二者颠倒过来,那么就完全是本末倒置的行为了。

其二,立足于发掘身体潜能特点,适应职场多变的形式。高职专业的学生其就业压力比较大,迈出校门之后,面对的职场挑战是复杂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通过体育课程的相关规划,让学生具备一个比较健康的体魄,能够适应较强的职场变化压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突出的一点是,根据学生个人素质的不同,老师来制定相应的学习和锻炼计划,切忌拔苗助长或者提倡平均主义,这样会极大的影响和刺激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严重的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基本生理机能。

其三,立足于规划身体机能变化,适应环境因素的突变。前一点的发掘潜能是基于生理机能的角度来说的,规划身体机能的变化是基于心理角度来说的。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是很关键的,体育学科中的健康教育规划,提倡的是学生拥有一个与身体机能完全相匹配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适应环境因素的突变。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清楚,文化知识的专业能力是职场工作中的必需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职场工作中的剂,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任何情况下都缺一不可。

其四,立足于理顺身体持续发展,适应突况的锐变。高职专业的学生相对于本科学校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现实,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较多,但是同样的一组数据也显示,其在五年之内选择放弃创业的也不少。这就暴露出一个问题,学生的耐心与耐性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表面上来看,这与体育教学关联性不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与学生的体能锻炼存在偏差其实也是有很大关联的。在学校期间老师如果能够给学生多增加一些挫折教育的内容,其效果或许就好的多了。

4、高职体育与健康教育中“职业核心力”的重要意义

从上文中阐述的几个表现形式可以看出来,高职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于学生专业文化知识的培养可能不会在短期内有很大的提升,但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不断深入,让学生的“职业核心力”越来越扎实之后,对于文化内容的学习是极为有帮助的。再配合上学生一个强健的体魄,新课改工作中强调的让学生具备一个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个人修养就一个水到渠成的局面了。

5、高职体育与健康教育中“职业核心力”的展望

综上所述,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提高“职业核心力”是新课改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心理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学生的职场甚至是人生都是有很大影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在这个方面涉及的相关内容并不多。在下阶段的课改工作调整中,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必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与方向。

参考文献:

[1]江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9)

篇7

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整合,是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时代要求。在当前社会多元化价值追求的冲突之下,更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利用科学的、富有实效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而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更有利于发挥它们在青少年成长中的教育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两者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绝不能混为一谈或相互取代。

(1)在教育价值上,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倾向于社会本位的价值导向;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个体心理发展与成长,倾向于个人本位的价值导向。

(2)在教育方法上,道德教育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服方式或灌输方式,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方式,助人自助,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来实现个人的成长。

正确认识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成功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十分必要。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道德化或把学生的品德问题心理化,也不能进入“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误区。

根据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辩证关系,我们应确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明确“肯定两者的共通性,保持两者的差异性,注意两者的开放性”的工作思路。

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1)建立独立的心理辅导室。学校配备专任的心理辅导教师,设立“悄悄话”信箱,在必要时开展学习、考试和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等,做到活动及时,有针对性、时段性和实效性。实施心理辅导室与政教处协调办公制度,包括信息互通和召开个案联合分析会议等。

(2)鼓励教师进行“心理辅导”资格考试,特别是班主任,学校应规定一律取得相关结业证书,才可以上岗。这样使班主任既是“心育者”又是“德育者”。

(3)实施“帮教结对”,采用“导师制”,把学生的教育任务落实到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身上,从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和学习方面给以关心和指导,优化班级管理,实现亲情化、个性化的德育管理。

(4)及时召开经验交流会。政教处针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现状,认真总结,使班主任以及心理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变化动态,防患于未然。

(5)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结合思想品德课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6)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促进两者的融合,重视过程与体验的课程特征,开展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教师在辅导“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把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应该先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前期介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而不是首先进行教育性谈话。这样采用先育心后育德的教育时序,教育效果会更好。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整合,其实质就是学校在实行“心”“德”一体化的同时,教育工作者在提高自己的心理辅导与道德教育的双向能力的基础上,使两者在教育内容、教育时序、教育方法上走向有机协同。

我校学生小李,男,独子,16岁。该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比较肤浅,主观性很强,经常惹是生非。我们通过走访和分析发现,他的问题不在品德上,而是源于心理上的逆反。他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为:一方面,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简单粗暴,导致他缺少被尊重感和成功感;另一方面,奶奶对小孙子过分溺爱,而其母亲与奶奶关系紧张,造成他对父母有对抗情绪。

我们首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以倾听谈话为主,通过角色互换,努力使其缓解与父母的紧张关系。接着对他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引导他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并采用一些心理诱导方法,让他学会自我控制。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还不断关注他的日常表现,从同学和父母口中了解他的思想和心理现状,不断“对症下药”。

慢慢地,当他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找班主任和心理教师沟通,“出格”的行为也渐渐减少。现在,他已经升入职业高中,在暑假里还帮助父母管理纺织机――他终于渐渐懂事了。

篇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40-01

人文关怀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1]

倡导和实施人文关怀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它的作用和地位在护理工作中日益突出。护理工作必须全程融入人性化护理的理念,注重为服务对象提供人文关怀,才能使服务对象感受到高品质的护理,人文关怀的理念与护理实践的完美结合,才是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护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护理人文关怀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科学加艺术层面之上的护理文化,一种充满人性关爱和艺术特质的护理人文思想和理念。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概念与中心任务。有效的关怀能促进病人的康复,使病人在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人文关怀护理,是今后护理服务的核心,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它探讨的是人文关怀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和对患者健康的影响,为医疗卫生系统如何提供人性化服务,如何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如何提高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的品质。

随着护理工作从以病人为中心逐步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的内容、任务、空间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护理工作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服务水平在进一步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从以病人为中心逐步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理的健康,还涵盖了心理、社会及道德的健康。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仅希望护士有娴熟的护理技能,还应该尊重、爱护、关心、体贴人,把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工作之中,为大家提供“整体的、人性化”的护理工作。因而,护理工作的内容、任务、空间等方都发生了变化。

规范护士的着装,塑造白衣天使的职业形象。使病人一进院就产生安全感和舒适感,消除了生疏感,能够安心住院治疗。礼仪服务加强护士基本礼仪和职业礼仪的培训,努力提高护士的服务水平,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加强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护士的仪表和风度都对病人有暗示作用,如一个亲切的微笑可以使病人得到安慰、安心治疗;一个拍病人肩膀的鼓励动作,可以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和忍受痛苦的毅力;一个严厉持重的表情可以使病人感受到自己受重视的程度。衣帽穿戴整洁,言谈举止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说话态度和蔼亲切,多用敬语“您”、“您好”、“请走好”、“谢谢合作”、“没关系,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您的满足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力”、“再见、请多保重”、“对不起”等等,声音适中,语气亲切,和风细雨,举止自然美丽,让患者感觉亲切和自然。谦逊文雅的语言,拉近了病人与护士的感情距离,使病人愿与护士配合治疗,与护士交朋友。

健康教育是增进健康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医院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贯穿到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是健康教育与系统的护理行为相结合,为病人营造一个洁净、舒适、安全、和谐的氛围。我们把人文关怀贯穿与为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架起一座护患沟通的桥梁。当病人因疾病缠身,精神压力很大时,护士行健康教育时多采用安慰性语言,体现出对病人的同情和关心;当病人有迷惑或对治疗不理解有疑问时,我们就采用解释性语言,耐心地恰如其分地解释,体现出对病人疾病的重视和诊断治疗的准确和有效;对神志清楚的危重病人、患顽固性疾病的病人以及手术前的病人,我们多采用鼓励性语言,激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惧怕。总之,护士主动有技巧的进行健康教育既可以增进病人对疾病的正确熟悉,提高其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促进健康,有可以消除病人不良精神反应,解除病人及家属的各种顾虑,减轻心理压力,增强的信心,还可密切医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当今社会,医生和护士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系列的医学伦理与社会道德问题,如患者的权利、医务人员的义务、患者知情权、医疗保密、生命伦理等等,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护士的人文道德修养势在必行。在医疗护理服务中,不管服务对象来自哪个阶层、有何种背景,他们都享有追求健康、维护个人尊严、体现自身价值的权利。所以,尊重每一位服务对象、善待每一个生命,是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首要因素。倡导以人为本,注重人的需要,强调对人的尊重的关怀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的服务理念。

推荐期刊
  • 健康
    刊号:11-2185/R
    级别:省级期刊
  • 特别健康
    刊号:42-1852/R
    级别:省级期刊
  • 健康研究
    刊号:33-1359/R
    级别:省级期刊
  • 大健康
    刊号:12-1452/R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