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09:23: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端学术会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测绘学报》杂志1957年创刊,由中国测绘学会主办;而《测绘通报》杂志1955年创刊,由中国地图出版社(测绘出版社)主办。两刊均为我国测绘界具有权威和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是测绘社的优秀出版品牌资源。
盈利模式中的实践
近年来测绘出版社借鉴国内外一些学术期刊的成功经验,依托两本杂志在行业内的高影响力,对刊物的“第三次售卖”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
1.举办或组团参加学术会议
会议为期刊的终端品牌价值之一。通过搭建学术会议平台,可延伸学术期刊品牌,销售期刊品牌资源。
自2011年起,测绘社开始实施期刊走出去战略,以《学报》《通报》杂志的名义,与国外多家机构一起共同举办了两次国际会议,在行业内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也给杂志带来了一定的经营收入。而且早在2007年,《学报》编辑部就以创刊50周年为契机,举办了“测绘科技与学科建设暨《测绘学报》创刊50周年高端论坛”,开创了测绘类期刊举办学术会议的先河。《通报》杂志为侧重技术交流的学术刊物,在行业内拥有很高的品牌效应和广泛的读者、作者群体。2008年《通报》编辑部在南京举办了首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规模达到500多人。此后,《通报》编辑部每两年举办一次这样的论坛,从而在业内确立了“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这个会议品牌。论坛为杂志扩充作者和读者库带来了好时机,并且每次论坛都邀请到一些行业内企事业单位作为会议协办机构,承担部分会议成本。会议还邀请到若干家测绘仪器商作为赞助商,这些仪器商在会场设有小型展览,或召开新产品、新技术推介会。一些仪器商还在会议论文集中投放广告,从而又进一步扩大了刊物“第三次售卖”的效果。
除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外,以团组形式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参加一些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也是测绘社探索学术期刊“第三次售卖”的又一重要途径。
《通报》因读者面广、社会认知度高,还积极参与其他一些市场活动,如作为支持媒体参与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一些学术活动或展览。以媒介身份参与一些学术会议虽无任何经营收入,但因所支持的这些大会活动或展览会参会人数众多、影响深远,可对提升期刊本身的品牌价值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可借此机会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接触到更多的专家学者,发掘出更多高质量的稿源。
2.发展协办单位和学术支持单位
发展协办单位和学术支持单位是《学报》《通报》杂志在探索和实践“第三次售卖”方面的又一典型手段。
发展协办单位(有的期刊也称作理事单位)不失为助力学术期刊盈利的一种新的方式。对于学术期刊来说,可寻求行业内的设备制造企业、民营公司、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作为期刊的协办单位,以期刊为媒介,通过建立产、学、研多方联盟,达到沟通信息、共同发展的目的。期刊与协办单位联手办刊,一方面可使得刊物与同行的沟通和联系更加顺畅,扩大征订范围;另一方面也可获得一定的经费支持。而协办单位则可借力学术期刊这个平台,扩大其在行业内的影响和社会知名度,还可及时获取一些学术研究成果和行业信息,为技术创新服务。
而出版增刊和专刊是《学报》《通报》最早开发的衍生产品。早在20世纪90年代这两刊在这方面就有尝试。自2009年开始,《通报》每年都出版两期增刊,《学报》也不定期出版高学术水平的增刊。这些增刊分两种:一种是为杂志自办论坛出版论文集,另一种是为同行业一些学术会议,如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年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年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等专门出版会议优秀论文集,借此吸引学科注意力,同时提高刊物竞争的软实力。2013年为庆祝宁津生院士80岁寿辰,《学报》还出版了专刊,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方面的几位院士都为该专刊撰写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专刊在宁院士80华诞学术研讨会上赠送给与会人员后,受到一致好评。
3.建立专家和客户数据库
《学报》《通报》都各自有几十位业内知名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几百位专家组成的审稿队伍,因长期开展广告经营和协办单位、学术支持单位,还累计有行业内上百家企事业单位、仪器设备制造商组成的客户群体。这些都是测绘社行业图书出版的优质作者和读者资源,许多编委和论文投稿作者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两个刊物在测绘社,才愿意把其专著书稿也交给测绘社出版。测绘社的行业图书编辑也常借助刊物举办的高端论坛、学术会议等结识一些专家学者,专家出书的书讯和行业书目还常在两刊上予以刊登或夹带邮寄,从而使测绘社的期刊出版和行业科技专著的出版形成了良性循环和双促进。
此外,《学报》《通报》还尝试过其他多种“第三次售卖”手段,例如创刊50周年之际均发行了纪念光盘,《学报》还出版了纪念专集,数十家行业单位在专集上以广告宣传形式表达对《学报》办刊的支持与祝贺;《通报》还举办了拓普康杯“我与《测绘通报》”有奖征文活动。此外,世纪之交两刊都发行了世纪光盘珍藏版,收录自创刊到2000年所发表的全部文献。《学报》目前还出版网刊,可提供文献查询、下载服务;近期还利用刊物的微信平台推出文献主动推送服务等。
对学术期刊进行“第三次售卖”的思考
1.进行“第三次售卖”必须始终强化学术期刊主业
学术期刊进行“第三次售卖”,是建立在期刊拥有良好的品牌资源基础上。因此,在开展第三次售卖活动的同时必须始终强化期刊主业,坚持内容质量和期刊品质的双重塑造,以优秀稿源和编校质量吸引读者、作者,以优秀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作办刊保障,才能不断增强品牌实力,提高刊物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是期刊从事各种盈利活动的源泉,而各种售卖活动的开展又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期刊的品牌价值。
2.售卖过程中不能对期刊品牌造成损害
学术期刊进行“第三次售卖”,是要实现期刊品牌资源的延伸和增加附加值,要注意在售卖过程中不能对期刊品牌造成损害或不良影响。例如在举办国际会议或组团参加国际会议过程中,要坚决执行国家有关外事管理规定和中央八项规定,不能出现有损国家形象和违反规定的现象。举办国际会议要有实质内容,组团时要加强对团组的在外管理。又如开展协办单位或学术支持单位时,对协办单位的稿件务必要在保证稿件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发表,决不可因小失大损害了刊物的社会声誉。这就要求编辑部必须加强与这些单位的沟通,及时了解其科研、业务发展动态,对于符合刊物选题方向的稿件,可以指导他们按照要求进行修改,有时甚至要反复进行修改,直至满足发表要求。
3.数字出版时代下学术期刊应不断创新售卖方式
目前已进入全方位的数字出版时代,包括出版流程的数字化、出版内容的数字化、用户使用和反馈的数字化等,因此,学术期刊在这个大背景下应不断创新售卖方式,拓宽服务领域。例如在数字化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将学术期刊与本行业的科技专著、教材、标准等出版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行业科技内容数字资源库和或平台,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以内容、作者资源及社会影响力带动会展、论坛、咨询、培训、营销等相关产业发展。
普药产品由于上市已经很久,被公众熟知,很多临床老师已经对它非常熟悉,觉得没有什么新鲜的学术内容,很难找到学术推广的卖点,再加上更新换代的同类产品的冲击以及来自于OTC市场的冲击,对于临床普药产品的推广面临很大的困难。
我公司产品已经上市20多年,可谓在临床上相关科室的老师无人不晓,国内还有很多仿制品,给产品的临床学术推广带来很大的挑战,那么对于此类的产品我们该如何找出新的卖点呢?
首先,公司结合产品的特点,市场部结合销售部门反馈的情况,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和产品的相关学术课题,提出了今年的产品主推信息,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卖点。在这里我要指出,普药对于我们来说,有一点是我们的优势。那就是我们有大量的循证医学的文章,可以通过不断更新的学术观点,来发掘我们潜在的销售机会。
公司给出了产品主推信息,找到了产品的卖点,那么下面就要培养我们的讲者,在全国各地去普及我们的信息,让临床老师通过讲者宣传的学术内容学术熟知我们产品新的适应症或者用药方向。因此,公司在北京举办了一个全国的讲者培训,集合了省级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内容的传递。
我考虑区域的实际情况,通过与主管的沟通,希望选择我的重点医院的有影响力的教授去参加这一次的会议,以便为我区域产品的快速启动、上量打好基础。
在教授培训过程中,我就积极的策划我的销售区域的学术会议,以便传达我们产品的新的卖点。
会议的前期准备中,确定了两位有影响力的讲者(都是参加北京讲者培训的),邀请当地有影响力的相关科室的负责人担任大会主席,充分炒作会议内容以及讲者。
关于邀请函的制作和发放也有很多技巧,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如果有朋友对于这方面有兴趣,可以看看“中国营销传播网”中发表于2008年3月19日我的同事张萌所写的“处方药营销学术会议邀请函浅谈”,写的非常详细。
此次会议的举办非常成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会议最后一个环节-高端对话,由于此次会议的讲者在本地有很大的影响力,会议来了很多有实力的专家教授,虽然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学术课题,但是还是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和讨论,更加令我意外的是很多老师对于我们的产品关注度还是非常高,对于在某些适应症产品的使用还是有很大的争议,观点也是不一,让我看到了很多潜在的销售机会,我们的产品虽然已经卖了二十年,但是在公司诸多处方药中仍然是卖的最好的,我坚信再卖个二十年一点问题也没有。
笔者个人认为,普药要想老树新花又一春,需要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找出符合产品特点、客户有需求的卖点。通过大量的循证医学,找出符合产品本身的新的适应症或者用药空间,当然要符合药物的特性,绝对不能夸大疗效,弄虚作假。
2、要利用专家的影响力。对于学术推广的观点,要利用他们的权威,来覆盖我们的目标客户,用专家的影响力去影响他们观念的改变,以达到我们学术推广的目的。学术推广我始终认为:观点重于关系,观点的改变更有利用销售的持续增长!
3、会议邀请函的制作、发放以及会议内容、邀请讲者的炒作。一个会议的成功举办,需要一个好的准备和策划,会议邀请函的发放技巧尤为重要,它可以决定你会议的参会人数以及参会人数的水准。
4、会议的全面安排组织。会议的安排时间、地点、以及会场的物料准备、客户接待等等都是要认真准备的,小小的疏忽都会给会议带来不利的影响。
目前由中国最权威的广告创意组织“广州4A”主办“就是玩嘢”“2012广州4A-年轻人创意大赛”已经进入最后的复赛阶段,之前初赛阶段评审出的100强在复赛阶段(10月16日起至10月30日),作品票数将清零,将通过网友投票,重新竞逐金银铜大奖,以及20万总奖金!同时,每周前5强作品继续尊享荣耀奖励——登上广州地标、广州最高端的商务区、珠江新城巨型LED屏幕,每天循环播出100次。
据悉,10月31将完成统计最终票数,公布金银铜获奖名单,并对金银铜及100强获奖作品进行颁奖。详询大赛官方网站: 。
凤凰传说与天草丹参保心茶达成策略服务合作
近日,中国实效传播的践行者凤凰传说整合营销传播机构与江西天草药业有限公司达成传播策略服务合作,为其旗下的天草丹参保心茶产品提供实效传播策略服务。凤凰传说将为天草丹参保心茶量身定做的实效传播策略服务内容包括目标消费者洞察、竞品分析、传播和销售的数据库研究等项目,将助力天草丹参保心茶实现媒体传播效果最大化。
江西天草药业有限公司郑总表示,凤凰传说具有多年的专业实效服务经验,丰富的医药保健品营销传播经验以及基于实效传播之上的策划执行能力,直接促成双方的最终合作。凤凰传说的实效传播方案能够深入洞察实际市场需求,在媒介研究数据库,消费者研究数据库,行业研究数据库,各种分析模型等等方面有非常出色独到的研究,另外也非常看重凤凰传说背后中国营销创新联盟的人才智库支持。
君石大麦与珠江人寿保险达成合作
近日前, 珠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珠江人寿)在广州成立,成为唯一一家总部在广州的保险公司,据悉,目前珠江人寿已与DDN君石大麦达成品牌服务合作, DDN君石大麦,也成为了唯一一个服务保险公司品牌的本土4A广告公司。
据资料显示,珠江人寿由广东珠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粤财信托有限公司、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广东韩建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5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的专业寿险公司。
天进品牌获2012中国4A金印奖铜奖
在2012中国4A金印奖参赛、评选中,天进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作部选送的平面作品“交通类-奥可视-哪头跑”系列在激烈的评选中荣获铜奖。其中本土4A广告公司只有4家获取奖项,广州仅2家本土4A公司获得。据天进负责人透露,近日天进成功拿下红谷皮具品牌策划项目,可谓双喜临门。
星际传播荣获“年度最佳娱乐营销策划奖”
由星际传播国际机构策划执行的“鄂尔多斯星河湾大会”荣获由《南都娱乐周刊》发起主办的中国首届娱乐营销高峰论坛“年度最佳娱乐营销策划奖”。星际总裁张全欣应邀出席了本次论坛,并与众嘉宾就娱乐营销运作进行了高端对话。星际传播国际机构是一家以电影、文化产业投资、品牌传播及公关策划为核心业务的集团公司,有着近20年的电影、音乐、娱乐、时尚、品牌传播的经验。目前,由星际影业携手南都娱乐周刊出品,集邵兵、陈乔恩、沙溢、阿雅、惠英红、刘桦、莫小棋、袁文康、李昕岳、中孝介、果静林等内地、港台和日本著名影星主演的电影《幸福迷途》在追求高品质的电影制作同时也将以充满娱乐营销的神来整合和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
智诚灵动刘悦坦教授出席2012中国商业文化管理会议
2012年10月27日, “2012年中国商业文化与管理学术会议”在山东济南召开,智诚灵动专家顾问、山东大学教授刘悦坦受邀出席并作大会发言,本次学术会议以“新儒商文化与中国式管理”为主题,由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主办,山东大学商业文化与管理研究中心及济南管理科学研究会(JMSI)联合主办。
本次学术会议受到了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来自中国社科院儒学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清华大学等多间大家及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行业技术协会代表纷纷出席。
东方船获2012南昌市形象宣传片评选一、二等奖
新一轮的卫生体制改革使医疗机构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竟争和发展成为时代赋予医院的重要命题。良性的竟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竟争,科学的发展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就医院如何大力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形成和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如下探讨。
1 建立层次分明的人才建设体系
1.1 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认真落实总住院医师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各项有利于青年医生成长的制度;成立专门的“继续教育和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小组”,制订住院医师评分、轮转、考核、奖惩、专科培训和导师制等完善的培养体系。医院还应为青年医务人员定期开展包括疑难病例讨论会、临床思维和学科新进展讲座、国际核心期刊论文写作培训等各类业务学习,以培养其科研能力。在住院医师培训阶段便牢固确立临床与科研并重的观念。
1.2 为中青年业务骨干成才提供平台 设立专项资金,积极为中青年医师出国出境进修深造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并支持先进医学理念、临床技能、科研成果在医院的扎根和发展。另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荐中青年业务骨干进入相应层次的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在这一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人才和培养计划的对应性,避免以占有名额为目的、将同一高端人才同时纳入低、中、高端培养计划的做法。
1.3 注重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 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引进,应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按照“支持重点学科,发展中间学科,扶持薄弱学科,形成多学科优势,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的工作思路,在全面分析各学科优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大培养优秀人才的力度。对于学科发展较长时间停滞不前的,通过民主评议对人员进行调整和引进。甄选、引进学科带头人的标准包括:是否具备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思路、是否具备组织梯队建设能力和管理经验、是否明确学科发展方向等。在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过程中,具备一定条件予以破格聘任;对优秀人才在政治、业务、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
2 紧密围绕医院发展战略
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医院“可持续发展”既定目标,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人才工作战略目标。实践中,将深入调研贯穿于人才工作计划拟定、实施的始终;通过对学科梯队现状、全院人员构成以及各学科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及时调整人才工作计划。成立由医院党政领导亲自挂帅、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医院人才工作小组;各部门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实现各阶段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3 临床与科研并重,构筑浓郁的学术氛围
3.1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鼓励有学术论文的医师参加国外各种学术会议,以开阔眼界、引入先进医学知识和理论。支持优势学科主办国际学术会议,以扩大医院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和知名度。同时,聘任国际著名的外籍专家担任兼职、顾问教授,加强与世界著名大学、研究所、实验室的科研合作交流,以掌握国际尖端的学术动态、进一步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3.2 以雄厚的学科实力带动人才培养 重视重点学科的扶助和发展,制定“以学科建设带动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巩固学科建设”的工作方针。重点学科有着出色的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和丰富的条件设施,有利于推动人才的脱颖而出;而相关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的阶段性发展,也将促成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3 给予充足的科研支撑条件 树立科研工作与医务工作并重的观念,定位于培养医疗、科研复合型人才,在政策、硬件、资金等方面给予科研有利支撑。具体措施包括:要求具备研究生学历、专业技术职称为副高以上的人员,每年必须参加各种科研基金的申报;对于发表SCI收录论文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亦有明确的科研成果要求;出资设立医院科研启动基金;鼓励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有条件的科室安排医师轮流脱产做科研等。
4 建设积极向上的独特医院文化
医院需要一种文化精神作指导,健康向上的医院文化对医务人员的群体意识起着导向、激励、凝聚、约束和辐射作用,为新时期的医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保持良好的学风和浓郁的学术氛围,构建独特的医院文化,并坚持与时俱进,对于人才工作的进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5 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
薪酬是医院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薪酬分配得当,既可节约医院的人力成本,又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能使医院保持良好的效益。薪酬体系的公正与公平,就是薪酬的设计与结构以及水平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工作分析、工作评价以及绩效考核等基础之上,真正体现按劳分配与兼顾公平的原则。“平均绝不是公平”,在实际的薪酬分配中,要敢于根据不同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拉开分配档次,向关键岗位与优秀人才倾斜,对于少数能力、水平、贡献均十分突出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可以通过一定形式的评议,确定较高的内部分配标准。薪酬体系合理就是指医院在制定薪酬战略与政策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员工自身因素(包括个人资历、工作经验、个人潜力等)、医院因素(绩效、战略目标、文化)、工作因素以及劳动力市场(同一职位相同能力的劳动力市场价格)等多种因素,使医院的薪酬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
参考文献
[1]解满平.培养造就医院高层次人才 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10
虽然学会已经多渠道打开国际合作局面,但是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当前我会的国际布局与中国航空工业的迅猛发展尚不匹配;我会网罗的国际知名专家匮乏;具有国际视野和影响力的青年才俊明显储备不足,面临国际组织“后继无人”的窘境。要进一步提升中国航空学会的国际影响力,需从以下几方面同时发力。
(一)把增强学会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作为提升学会服务能力的总目标
ICAS1957年成立于美国纽约,注册地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当前秘书处设于德国,共有正式会员30余个(每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组织任正式会员),涵盖所有航空主流国家。ICAS每两年举办一次航空科技大会,规模800人左右,是航空界的罗马盛会,汇集航空领域顶级专家,展示该领域最新科技进展。因此,若想提升中国航空学会国际影响力,应将该国际组织作为主战场,而主要途径是进入其执委会参与决策和举办会议。当前中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中国航空工业正在崛起,中国代表投稿与录用量多年来连续居非主办国第一,ICAS主席与执委会主席均与我会有较好关系,面临如此大好形式,我会必须抓住机遇,全力推荐合适人选进入ICAS执委会,代表我国航空科技界发声的同时,为实现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入智力资源。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副主任秦久怡在2015高端学术会议发展论坛及展洽会上作了关于《积极争取在华召开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在国际组织中开展工作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有专家在国际组织中任职;第二个层面是参与国际组织有关计划的制定;第三是举办国际组织会议;最高层次为将国际组织秘书处设在我国。这为学会在国际组织中的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鉴于此,中国航空学会应逐层深入,逐步加深参与程度,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形象。
(二)以大型国际会议/赛事为依托,加深与其他国际学术组织的参与度
中国航空学会现已与多国航空学术组织建立起双边关系,这种具有共同活动平台的双边关系比较稳固,并通过定期活动得到不断强化和加深。例如,我会与澳、韩、日联合主办亚太航空航天技术学术会议,每年一届,轮流承办。依托此会议,中国航空学会与其他三国航空科技社团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相比而言,与美国、俄罗斯、以色列、巴西、法国等国家的双边关系由于缺乏固定交流渠道和平台,而流于形式。如果能够以学会主办的大型国际活动与赛事为依托,将双边关系做实做深,不仅有利于活动的国际化、经营模式的转变,也将为学会未来拓展海外联系提供重要积累。在活动中加深其他国家学术组织的参与,可以通过邀请作为联合主办、海外专家进入组委会等多种方式实现。
(三)打造“一阵地”“一窗口”,聚拢国际专家,扩大对外宣传
以学会主办的航空学报英文版为阵地,聚拢国际知名专家进入编委会,不仅能够提升期刊国际化程度,提升文章质量,还十分有利于期刊在国际航空科技界的推广,从而扩大中国航空学会的知名度。另外,全面提升学会英文网站的可视度与信息量也是展示学会风采的重要平台。及时跟上时代步伐,开启中国航空学会微信平台,并在其期刊上、会议宣传册上、网站上多途径进行广泛传播宣传,也是扩大学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应重视国际会议网站与宣传册的制作,因为这是海外合作单位与代表了解会议信息、评估活动质量、判断主办单位实力的第一途径。
(四)以需求为导向,夯实双边关系
学会存在之根本是为会员服务。中国航空学会有单位会员150余家,覆盖航空全产业链。面临国内航空政策利好,企业与航空科研机构迅猛发展,国际合作需求迫切的大好形势,如果学会能够通过走访调研,及时了解单位会员需求,协助其与海外组织或者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不仅能够服务会员,更能够为自身拓展稳固而持久的海外关系。此外,与航空科技发达国家的航空社团建立会员共认制度,是快速吸收海外会员、扩大学会国际知名度、丰富会员权利、提升学会吸引力、强化学会间合作的有效措施。
(五)做好人才储备与托举,成就后继有人、百家争鸣之景象
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人才储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会作为一个组织,能在国际社会上享有重要地位,靠的是其自身的实力,但是实力的体现靠的是人才。虽然我国航空领域从业者数以百万计,同时具备学术水平高、英文交流能力强、活动能力得到国际认可的中国航空领域科学家却是屈指可数的,这已经成为我会难以在ICAS领导层取得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要想后继有人,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发掘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通过国际会议发现游离于学会组织之外的专家学者;通过国际赛事,吸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委员;通过大学生活动,发现具备潜质的年轻才俊,将信息整理分类,首先纳入学会会员系统,之后分门别类的培养与发展,以期成为中国航空学会未来国际舞台上的中流砥柱。人才培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是学会未来推动产业发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以及航空强国梦的战略储备。
(六)激发组织活力,形成学会总会与分支机构齐头并进之势
由于中国航空学会所处行业具有军工背景,其国际化的进程远远落后于全球化的进程。如何迎头赶上,引国际先进技术与人才为我所用,需要学会总部调动起各个地方学会、分支机构、会员工作站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各级组织将具备条件的内部会议发展为公开会议,公开会议发展为国际会议,鼓励分会对与本专业相关的国际组织以及海外组织进行调研,适时地以总会或者分会名义加入相关国际组织,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实力雄厚的他国同领域组织建立双边关系,联合举办研讨会或开展具体项目合作。
(七)引国际人才与资源为我所用,着力提升学会的软实力
为办一届高水平的世葡会,推动当地葡萄产业发展,早在2010年8月拿到承办权后,延庆就通过国际招标,请来意大利阿克雅建筑师事务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4家单位,做了高起点的葡萄酒庄产业带规划。
按规划,葡萄酒庄产业带长达50公里,串起张山营、旧县、香营三个乡镇,将发展鲜食葡萄3万亩、酿酒葡萄3万亩,并建设休闲度假、精品鉴赏、山水养生、农庄生活体验4种类型的葡萄酒庄48个。
一条50公里的产业带上建48个酒庄,是否太多?
“酒庄和酒厂不一样,酒厂就产酒,酒庄以旅游服务为主,酒产量很小。对于一个酒庄产业集群来说,48个酒庄的规划并不多。”延庆县世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现代酒庄的发展,更侧重高端旅游业态,这也是延庆看重的。
目前,国内已形成规模的葡萄酒庄产业带,如蓬莱、昌黎、怀来等地,酒庄都有几十个。距离延庆最近的河北怀来,已建成酒庄23个,还有10个正在建设中,总规模要达到33个。
正当所有人以为延庆要大干快上,赶在世葡会前建起几十家酒庄时,延庆却宣布:大会前只建4个。“发展产业是为了实实在在惠及百姓,而不是给大会做献礼工程。”延庆县相关负责人表示,48个酒庄的规划一出,就有群众担心,当地此前没有发展酒庄的经验,如果为了办会匆忙上马,会出问题。
“群众担心的,正是县委县政府要考虑解决的。”这位负责人说,酿酒葡萄一般结果当年就能酿酒,但酒的品质一般。生长期8年到10年的葡萄,才能酿出好酒。“培育一个产业就像酿一瓶好酒,要循序渐进。”
延庆坚持“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计划用5年至10年时间,逐步实现葡萄酒庄产业带规划。
从招商环节开始,延庆就设定了高标准:建设用地面积不能超过3%到5%,绝不允许发展旅游地产;建筑高度不能超过9米至12米,这是延庆县保护天际线景观的要求;环评必须坚持延庆作为水源地的高标准……
去年,延庆启动了葡萄酒庄产业带土地一级开发,目前已确定4家酒庄今年开工建设,大会前投入使用。规模最大的一家,是来自金融街的英蓝集团,酒庄规划面积5000亩,95%的面积种葡萄,剩下的开发休闲、度假、大型音乐会等旅游产品,面对的是高端客户群。
相关链接:世界葡萄大会产业规划:
1. 一带——葡萄酒庄产业带
该酒庄带位于延庆县北山旅游观光带内,沿古龙路和香龙路两侧,全长50公里处。
会时功能:向与会代表展示酿酒葡萄品种及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主要场地之一,也是举办2014中国(北京)国际葡萄酒博览会的主要场所。
会后利用:成为以葡萄酒及葡萄酒庄为主题的休闲旅游区。预计葡萄酒庄产业带总面积为3万亩。
2. 一园——延庆葡萄博览园
该公园以万亩鲜食葡萄为依托,采用现代农业设施栽培技术,实现全面避雨栽培、有机种植,建成集科学种植、餐饮娱乐、休闲体验于一体的葡萄主题公园。
会时功能:展示世界各地的优质葡萄品种,集中展示我国葡萄品种和有机种植技术。举办第一届中国(北京)国际葡萄交易会与千种葡萄品鉴大赛的主要场所。
会后利用:成为京郊乃至全国最大的鲜食葡萄采摘园,供游人全年观光采摘,品尝千种葡萄风味,感受葡萄生长环境,体验葡萄美食与田园休闲乐趣。
3. 一场——学术大会主会场
主会场确定在北京辉煌国际会议度假区,位于延庆葡萄种植第一大镇—张山营镇,建设面积9万平方米,设计规格为五星级标准。主会场建设全部引入社会资金,资金额20亿。
会时功能:学术大会主会场,以及会议接待服务等。
会后利用:延庆地区举办各种国内外高端会议会展等活动的场地。
4. 四中心
(1)国家级葡萄科研与产业服务中心
会时功能:中国葡萄及葡萄相关产业核心科研力量展示平台。举办中国葡萄与葡萄酒发展论坛的主要场所。
会后利用:
①国家级葡萄科技研发实验室及种苗培育交易基地;
②葡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培训基地;
③组织、承办国内外葡萄产业、学术会议与活动。
(2)国家级葡萄酒质量鉴定评级中心
会时功能:展示中国葡萄酒检验技术、检验方法研究与质量评定技术等。
会后利用:承担全国葡萄酒质量的监督抽查、统检、新产品鉴定检验、葡萄酒质量纠纷仲裁检验和葡萄酒质量委托检验、开展葡萄酒检验技术、检验方法研究及技术服务等。
(3)葡萄及葡萄酒交易中心
会时功能:搭建国内外酒庄、厂商、进口贸易商、经销商、卖场及消费者间互动投资贸易平台。
会后利用:为国内外酒庄或酒商、鲜食葡萄贸易及加工商,提供常年展示、交易、宣传推广和促销平台。
(4)葡萄酒工程培训中心
近年来,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中,将国际合作交流作为抓手,通过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学院科学研究和重点学科的发展,提高了办学与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化与综合竞争能力。学院与国外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院系间教授互访,聘请著名外籍教授担任兼职教授,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大学或科研机构访问进修。学院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科学教学模式,优化我院课程设置,邀请外籍专家来学院讲学,与国外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学院积极主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水平国际会议,给学院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舞台。学院还注重与海外知名企业、研究机构保持互利合作的关系,建立了多个长期运行的联合实验室。
1基本认识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要在21世纪成为研究型学院,离不开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这个推动力。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为学院的发展注入必要的活力,配合学院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能力、教学质量和行政管理等方面迈向国际先进水平则是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根本任务。
为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学院必须要形成一股合力,营造一种氛围,培养一支队伍,为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创造满意的内部环境和争取良好的外部条件。要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构建学院、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的国际合作交流框架,使国际合作交流深深根植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土壤之中,切实走入科研、教学、学生和管理等各个环节。
2主要思路
2.1为学科建设服务
建议和策划与世界一流大学及国外著名大企业的合作交流项目,推进和加强学院优势学科与他们的合作交流。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互派教师和留学生、共同举办高水平的国际会议等,逐步构成学院国际合作交流的核心网络。同时,针对重点学科建设,协助聘请一批国际知名学者、院士、政界和社会知名人士为学院名誉博士、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充分利用学科建设经费,针对优先发展的学科及方向,聘请国际一流学者来校作长、短期合作研究工作,传递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科研资讯。
2.2为人才培养服务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把国际知名专家“请进来”的策略,提供与世界大师和知名专家直接对话的机会,在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营造培养一流人才的环境。坚持“走出去”的方针,选派计算机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年教师和管理人员出国讲学、访学、进修、攻读学位和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并对学校国际合作交流人才培养方面的专项经费使用提出参考建议。同时,争取在上海大学主办高层次的国际会议和学术研讨会,藉此培养和锻炼师资队伍,物色国外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为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2.3为留学生教育服务
充分利用学院学科特色和优势,积极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留学生层次。积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全英文授课课程,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学习。更多地关注以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目标的各方面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公民。依靠这批高水平、国际化的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生,进一步促进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国际合作交流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达到培养优秀学生的根本目的。
2.4为管理决策服务
学院成立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由主管外事的副院长担任主任,工作委员会从国际交流合作角度为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学院管理决策过程当好参谋和助手。在不断完善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管理体制的条件下,加强学院外事工作人员的培养,要求学院教师人人增强外事能力,承担起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由工作委员会组织牵头,全面研究世界一流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管理决策机制,密切跟踪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建立国际合作交流数据库,掌握世界一流大学,大公司、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的情况和信息,使得学院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国际化。
3主要工作
3.1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策略
本科教育是我院教育事业的基础,研究生教育是促进我院学科建设的助力器。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院已在中外合作培养学生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中外合作教育体系。利用国外先进的教育和科研资源,结合本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实际开展合作交流,有力地推动了我院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学院要提高学科国际化水平,首先应在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上有所突破。我院从1996年开始招收国外的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经过整整十年的发展,共招收了国外留学生64人,其中:本科生33人,研究生19人,高级进修生4人,普通进修生8人,这些留学生分别来自23个国家。一些优秀的留学生在完成学习计划后,继续留在学院进一步深造,从本科一直攻读至博士学位。来自蒙古的留学生爱德,以优异成绩完成本科学习后,获得中国国家奖学金资助继续在计算机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由于学院注重高水平英文专业课程的开设,还吸引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短期进修人员前来学习深造。学院优秀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受到了好评,扩大了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学院不仅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外国留学生们传授科学技术知识,还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向他们介绍中国概况、中国文化、当代中国经济、中国历史等,增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也为世界了解中国开设了一个窗口。
近几年,我院积极开展本科生中外教育合作项目,在本科生层次开展海外实习计划。每年利用短学期和暑假的时间,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的企业、机构和大学进行为期2-3个月的境外实习。学生们前往美国休斯顿多个知名企业、德国西门子公司及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等实习基地学习后,纷纷反映海外的实习经历使他们受益匪浅,既开拓了国际视野,对国外大学教育和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有了切身了解,又增加了自身价值、提升了个人职业竞争能力。还有些优秀学生通过海外实习计划被国外大学录取为研究生,并获全额奖学金。该实习计划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体验世界的机会。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我院也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互派研究生交流计划。学院同日本早稻田大学建立了友好的合作交流关系,签订了双方留学生交流互换计划。双方每年互派研究生到对方学校学习,协助研究生导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此计划至今已执行三年,效果良好,达到了拓展研究生学术思维的目的。今年学院又与日本会津大学签订了国际双学位研究生培养协议,该项目充分利用双方教学科研资源,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全面推进院校间的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目前学院正在筹措与美国田纳西大学(Knoxville)、澳大利亚阿德莱得大学、日本法政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互派研究生交流的计划。学院开展了与国内知名企业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的项目。工程硕士教育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是培养工程硕士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该项目引进国际化大公司,如IBM、SUN、惠普、Oracle及Cisco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和资深工程师,使学生能够快速了解国外先进的IT技术,进一步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结合国内IT企业的现状,定制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系统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的高端IT 人才。我们将继续开拓培养人才的渠道,丰富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3.2加强中外交流与合作,提高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学院积极鼓励并经常举办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为学院师生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的学科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依托学院高性能计算学科平台,每两周举办一次系列研讨会,邀请国内外高性能计算与应用专家主讲,向大家展示国外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传递最新的学术信息,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讲座研讨吸引了学院乃至学校其他院系的众多师生前来,并多次入选为上海市的“东方讲坛”系列讲座。
学院积极与国际机构以及外资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通过合作更好地促进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学院与HP公司共同研发了 “自强3000”集群式高性能计算机(该机曾在2004年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的排名中排在第126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上海高校网格平台。该平台为跨学科、跨地区的科研交流创造了合作环境,为解决前沿学科领域的难题、推动基础理论研究的原创性突破提供了机会。学院同美国SYBASE公司联合建立了“上大-SYBASE实验室”,来自SYBASE的专家定期与计算机学院师生研讨应用技术难题,在WEB数据库和XML数据管理研究、移动商务应用开发等多个方面广泛展开合作研究,推动了学院数据库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学院还与安世亚太公司共同建立了“上海大学-ANSYS联合实验室”以及“ANSYS软件上海大学计算机培训中心”,该合作项目将学院的科研工作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推进了教学和科研同步发展,为上海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院十分重视与兼职教授的合作交流。合作没有流于形式,而是选择若干研究方向,探讨合作交流的新方式。利用兼职教授在学科上的影响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参与学院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学院曾邀请美国纽约城市大学计算机教授Emile Chi、日本法政大学计算机系李为民教授、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数学系戴兴德教授、新加坡国立高性能计算中心刘子顺高级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埃尔文分校的专家担任上海大学“自强”教授,来校开设短期课程和学术讲座,带来了最新的科研信息,受到师生好评。学院还通过成立联合实验室以及联合申报项目等,使合作交流朝良性和双赢方向发展。目前担任我院兼职的海外教授有18人,这些教授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高校和国际大公司。
近几年学院利用各种机会,多次邀请国外知名教授来访,这些教授分别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如图灵奖得主N. Wirth教授, 美国SYBASE公司总裁程守宗先生等。通过与国际知名教授的学术交流,为学院的优秀人才提供与知名专家直接对话的机会,在学院营造培养国际人才的环境。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每年来院作学术交流的知名教授越来越多,为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带动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走向新的高度。我院教师与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人数在逐年递增,层次也逐步提高。
学院充分利用国外优质资源,与海外高水平的大学建立长期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挑选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进修学习。该工作作为学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加强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一些进修回国后的教师,在学院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勇挑重担,承担了极为重要的任务。
各位十月馨的创业同仁,十月馨的家人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时节,春华秋实!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共聚泉城,迎来步源堂干校第十二期市场干部集训班开课。今天的付出与努力,正是为着明天的丰收与收获!
首先,我谨代表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公司总部全体同仁对大家的归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步源堂干校为市场干部组织轮训,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内强素质、苦练内功,充分调动员工的创业内动力,深入理解“关爱健康,服务至上”的核心内涵,厚积薄发,让我们的内动力和宗旨外化成强大的销售力!让“预防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效益和“有豪宅、有豪车、有品位、有尊严”的个人价值能够统一地充分地得到体现!
从去年三月十二日十月馨销出第一盒算起,时间过去一年半,这个时间段在十月馨品牌战略积淀的过程中算不上太长,但却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 十月馨已由最初的星星之火演化成目前的燎原之势:
目前,十月馨已辐射包括京津在内的25个省市,南至深圳,北及内蒙、宁夏、辽宁;东达江浙,西至云贵川陕渝!已真正实现了宽幅度布局,为下阶段的大纵深发展、实现全国大品牌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上市之初,十月馨品牌含金量不断增加,已参加过七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全国产科服务模式与正常分娩疑难处理研讨会、四川十六次妇产年会、河北2013妇产年会等重点性的学术研讨会。历次高端学术会上,都有重量级专家对十月馨在围产和临床上的重大意义做深度阐述。
金秋十月及下半年,十月馨将在学术界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即将参加10月18日环渤海地区围产学术会议、10月24日召开的八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10月30日第四届中国妇幼保健发展论坛及一系列省级地级专业学术会议。
七八月份,十月馨通过战略合作伙伴中国母婴第一媒体宝宝树向全国一万多名孕产妇发出调查问卷,57%的孕产妇表示会继续服用十月馨,43%的孕产妇表示会考虑继续服用十月馨。
十月馨的品牌成长已进入加速期!
为进一步提升品质,十月馨最新进行产品的第二次升级,全面采用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瑞士的进口原料生产,产品实现了“稳定性更强,纯度更高,吸收利用更好”的提升,确保为广大孕妈妈打造真正安全有效的专用营养补充剂!
第二, 十月馨已初步建立起了一支专业化的品牌队伍:
一年半的时间,围绕十月馨的创业项目,在这个创业平台上已经凝聚了一支认同十月馨
文化、认同十月馨理念、认同十月馨产品、认同十月馨体制、认同十月馨服务模式的子弟兵队伍。这支种子队伍必将真正受益于十月馨大发展的成果!
在现有市场操作升级实现精耕细作的同时,我们要加快市场的规模扩张,2013年要实现全国XXX人的基本架构和基础,2013年要为我们未来每个人的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 十月馨的推广和运作模式已成熟,品牌战略愈加清晰:
十月馨以“专为中国孕妈妈均衡营养研制”的产品定位和“宝宝更聪明,妈妈更漂亮,十月馨因为有爱”的品牌定位,明确了“打造中国孕产第一品牌”的战略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配套了成熟的运作推广和服务模式,“XX + XX + XX + XX”的模式,确保多对一全方位的“权威 + 体验 + 服务”理念的真正落地。第一品牌的构建与积累已真正具备了执行层面的可行性保障!
各位同仁,精通的目的在运用,因此,大家要学以致用。
为此,向大家提几点要求:不管我们学习基础知识,还是技战术经验,我们的终极目标都是传播优生优育常识,通过观念的转变,才能形成高层次的认同与合作,这样就建立起了十月馨和广大客户及孕妈妈的关系,再加之我们高附加值的售前售后服务,十月馨品牌的意义就真正意义上形成了。这需要我们孜孜以求坚持不懈地努力!
相信大家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