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09:23: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加强事业单位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
除了单位组织培训学习外,为了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档案工作者也需要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创新。首先是意识创新。没有创新的想法和认识,档案创新就无从谈起。网络经济和信息时代是一种全新的时代,创新是这个时代的灵魂。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广大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档案知识,还必须学习档案学以外的基本知识,不断地充实自我,不断地提高自我。其次是知识创新。当前是科技和资讯日新月异的时代,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必须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适应、符合时代要求专业人才,在充分学习档案专业的学习基础上,还要学习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学习。再次是能力创新。档案工作者不但要有利用网络进行档案信息的应用开发的能力,还要有培养自己对新知识的补充和善于把知识转化为对本单位提供有效服务能力,培养自己创造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以求变的态度和能力,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更新换代。
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让各项规章制度必须要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其规章制度必须要符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实际需要。第一,工作原则创新。传统的工作理念已难以满足新型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求,需要对工作原则创新,新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条系统的链条,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是脱节都会造成整个管理工作的失误,新的工作原则要严格依据管理的要求进行制定,使得档案管理在工作的过程中充满生机与活力。第二,坚持协调发展。只有协调好各方面的联系才能实现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的完成,这也与当今提倡的和谐发展理念相符合。
3.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面对信息时代带来的发展机会,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组成现代高新技术的出现,给档案工作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因此,要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加强事业单位信息化,可使档案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使其实现数字化、标准化、系统化、网络化,使之成为事业单位对档案信息的需要,成为档案工作创新的需要。
4.丰富档案管理信息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日益信息化、数字化、多元化,要想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必须丰富档案管理信息资源。首先,加强档案馆室的建设。随着增多的企业发展年限,管理工作会越来越复杂,单位的资料也会越来越多,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规范化、制度化很强的工作,需要加强档案馆室的建设,新的档案馆室的各项设备都要与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从管理的载体形式上实现创新。其次,实现档案馆室的业务重组。业务重组是档案管理的一大创新之举,对于业务重组要形成这样的局面:实现信息的收集与开发,达到信息的服务与管理的目的,各项档案载体共同管理,这样的业务重组使得档案馆的功能变得异常强大,将多个功能集合与一体,同时也保证了档案管理的有序进行。
二、总结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信息的存储、 类、查询等各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朝着规范化、现代化的趋势发展,以及使档案信息开发、收集、传播和资源共享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更加完善,对档案的管理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者积极提高自身素质,拓宽知识层次,努力增强服务意识,才能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和档案服务质量。
1.当前高校档案人员的素质状况
档案人员的素质是指档案工作者在岗位上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各种基本素养等的总和。概括地说就是从事档案工作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管理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等。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业务工作的效率、水平和质量,因而对档案工作整体效能的发挥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今很多高校的档案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
1.1 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知识贫乏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档案人员应接受专业的教育培训,掌握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此项工作。但目前大部分高校档案人员实际情况是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知识贫乏。高校专职档案人员中,很多都未接受过任何档案专业教育或培训。另外,很大一部分更是非专业学历人员较多,他们多半路出家,来自其它专业,这就使得他们的档案专业知识贫乏,业务水平不高,其中不少人还停留在传统的专业知识和观念上,不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工具,缺乏信息开发应用能力和敏锐的信息意识,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严重制约着高校档案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2职业情感淡薄,主观能动性不强
当前,在高校中有些档案工作者事业心不强,职业情感淡薄,奉献意识与敬业精神欠缺,不注重职业道德修养,业务上不精益求精,缺乏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加之档案工作的性质要求是细致、严谨、环节多、程序多、耗时多,所以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时间的弹性非常大,使原本工作的思想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是“干良心活”的阴影,档案管理工作者特有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给从业人员的“惰性”提供了生存的温床。原因是高校专职档案工作人员不多,而且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在完成档案收集工作这一环节后,和外面人员接触的时间大大减少,“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是档案工作者真实工作状况。
1.3 制度的不统一,档案人员素质低
某些高校没有制定统一的立卷归档制度,对纳入档案管理的内容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和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仅仅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在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管理,同时,还有些高校在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中,尚未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致使档案收集效率不高,档案不齐全。另外, 档案管理人员学历偏低、知识面较窄、不具备专业技能等因素也是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缺乏创新与活力的重要因素
2.高校档案人员的素质要求
2.1 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应该安心奉职工作,热爱档案事业,有较强的事业心,懂得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等档案专业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和方针政策,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业务规定,熟悉高校内部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工作;能把档案专业法规、政策和档案专业基本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熟练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
2.2 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在档案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热心服务。档案工作的职业活动,社会职责,工作对象和工作手段决定了它本身是一项服务性,条件性的工作。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社会广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此外,档案工作是为各项工作提供条件的。 因此,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有为“人梯”,热心服务的思想,想利用者之所想,急利用者所急,千方百计为利用者提供报务。
2.3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行政工作、业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在各单位形成和使用的文件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使电子档案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日益显现。档案工作者如果知识贫乏、老化、单一,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就很能难有所突破。为了提高档案信息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档案信息工作的现代化水平,高校的档案信息部门基本上都已应用了计算机管理,并且正在向着更深层次的应用方向发展,如光盘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这些都要求高校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2.4 具备高度的法治观念
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纪守法。而严格执行法律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档案法规,严明党的纪律,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必须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全面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并把法律的规定运用到日常业务中去,时刻依照法律规范自身的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法律的约束。许多档案记载着学校、老师或学生的机密。因此,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有严格的保密观念和良好的习惯。正确处理好保密与利用的关系。以确保学校档案的安全。
2.5 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性知识
目前,随着高校的发展,具有综合性水平的档案人员十分紧缺。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综合性已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除具有熟悉档案信息管理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还必须具有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扫描加工、数量控制、质量监控、数据录入以及拥有档案信息化所需人、财、物的统筹兼顾管理等能力。因此,档案人员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性知识与业务技能,才能适应和满足当今学校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对策;新形势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档案管理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档案管理专业化、技术化不断增强,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更新、更高、更强的能力和素质。
一、档案管理人员面临的挑战
档案管理工作的突出特点是技术更先进、内容更丰富、分工更专业。技术更先进集中体现在档案管理中普遍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内容更丰富主要是由于知识爆炸时代衍生出更多的信息,许多重要信息都纳入了档案管理范围之内;分工更专业意味着档案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化管理工作,已经在众多单位中得到重视和普及。然而,的档案管理也必然伴随着其自身固有的缺陷和弱点,即保真、保密、保存、保读取等难题。
二、档案管理人员基本素质
1.档案专业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社会上各类专业工作人员所应共同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和人民,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和各项方针政策,讲道德,守纪律,不为名,不为利,不计较个人利益,有献身精神。由于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和较强的政治性,因此,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尤应具备守口如瓶、严守国家秘密的政治素质。同时,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特点还特别要求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档案专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应该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档案事业,有较强的事业心,懂得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等档案专业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和方针政策,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业务规定,熟悉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工作;能把档案专业法规、政策和档案专业基本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熟练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
3.档案专业工作人员的知识素质。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除了掌握档案学基本知识以外,还要掌握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相近的其他专业知识,例如,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古汉语知识和与档案内容有关的其他专业知识或与业务工作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档案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领导学、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知识。只有掌握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从事档案工作。
对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是由档案工作的性质、任务、目的和内容所决定的。目前,我国有着庞大的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其中不少人还停留在传统的专业知识和观念上,不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工具,缺乏信息开发应用能力和敏锐的信息意识,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升
档案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人才素质的提升,这既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实践中的难点,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营造良性竞争氛围。以往档案管理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竞争,档案管理部门与单位其他部门之间没有对比,档案管理部门内部人员之间没有竞争,这极大地制约了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首先,单位要改变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认识,树立“档案管理也能出效益”的理念,将其置于与其他部门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次,部门内部要建立以“竞争、激励”为核心的文化氛围,引导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行为;最后,要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落实和保障竞争理念的实施。
2.建立完善的激励体系。理论上,激励包含正激励和负激励两个方面,即奖励和惩罚。实践中,激励机制的运行可以极大地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提高。
(1)奖励措施。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表现,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奖励措施。例如,对作出创新贡献、业务能力突出等相关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可采取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方式,并充分利用提拔晋升、发放奖金、精神鼓励等具体方法。
(2)惩罚措施。建立以“末位淘汰制”为核心的惩罚体系,对工作不思进取、成绩落后的档案管理人员采取待岗培训、停职停薪、辞退等处罚措施,切实改变以往那种“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和“鞭打快牛”的错误思想。
3.健全考核评估制度。激励机制的实施必须以公开、公平、客观的考核评估结果作为依据,这就要求健全考核评估制度。
(1)制定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从意识、能力、精神三个方面考虑,评价内容细化为服务态度、服务效率、创新成果、安全保密、业务操作、管理水平、学习成效、工作作风等多个项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设立相应的评分标准,进行定量和定性评分。
(2)客观的考核。考核过程中,可以考虑采取360度考核策略,即从服务对象、领导、档案管理内部员工、其他部门员工多个角度进行测评,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客观和公平。
4.加强培训学习。培训和学习是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直接途径,在培训方面:第一,促进培训的经常化、制度化。实践中,许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培训,或采取随机培训的方式,这实际上不利于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考虑将培训工作纳入单位发展规划或年度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实效。第二,培训方式多样化。以往大多采取听报告、讲座的方式,内容枯燥无味,应用性不强。如果能够结合参观访问、实习交流等多种形式,培训的效果将会更加突出。第三,及时检验培训成果。以往都是重视培训组织,轻视效果检查,这难以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建立培训后的考试、考察制度,及时巩固培训成果。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优化路径
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更加渴望,因此,为了更好的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我国的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不断优化自身档案管理的途径,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信息公开的程度,满足当前人们对于信息的渴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目标。为了更好的实现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本文就目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希望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研究,发现其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最终不断改善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途径,最终实现信息公开的基本目标。
1引言
相对于一般的单位来说,由于事业单位本身的特殊性质,导致了其在进行档案管理中必然会有其特有的属性。由于本身事业单位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就比较复杂,因此,在进行档案管理时必然整个程序也是比较繁琐的,这其中包括了档案的收集、整理、统计处理等多个过程和途径,总体上来看必然需要较为复杂的过程和准确的统计。但是,良好档案管理将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极为有利,可以这么说,不断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水平将能够不断提升我国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对于整个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的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力。但是,就目前来看正是由于本身事业单位权力集中,而且缺少了必要的外部性监督,这样必然会导致整个档案管理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2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
2.1档案管理的基本制度不健全
就目前来看,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对于档案管理的基本制度还是不健全的,整体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一般而言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完全忽视基本档案管理的流程,对于档案的管理和归档完全都是随性而定,完全没有依据科学的方式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就导致了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一片混乱,使得整个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中也是比较混乱的,另一方面,即使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中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整理和归档过程,但是由于本身缺乏监督的机制,这就导致了整个监督过程有问题,使得整个档案管理制度仍然形同虚设,因此,对于档案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设仍然是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重点。
2.2档案的使用效率低下
事业单位在当今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其作为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公益性单位,必须要发挥好其档案管理的积极作用。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思想严重阻碍了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使得其原本应具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2.3档案管理的软硬件环境不到位
目前来看,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并没能很好的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制度,虽然其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有架设,但是其落后程度过于严重,造成了基本的硬件不达标;另外,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也不到位,使得档案管理人员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档案管理的技巧。
2.4档案收索效率不高
档案的收索效率决定了档案的利用效率,但是,事业单位中本身的基础性建设就有问题,无法为快速检索功能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另外本身档案管理的复杂性就导致了档案在进行检索的过程中会出现重复等一些的问题,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整个检索的效率,因此降低了整体的有效性。
3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路径优化方式
3.1建立全新的管理理念
相对于硬件不达标的问题而言,思想观念的转变更为重要,由于受到了传统档案管理的思想限制,使得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理念落后,因此,应该不断改变现阶段的管理理念,将基本的管理方式与当今时展的要求相互结合,以便实现高效的档案管理理念。
3.2加强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制度化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档案管理也不断的实现了信息化,但是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大部分档案还是需要保密的,为了更好的保护档案秘密性,需要建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安全设置,同时要不断提升整个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制度建设,这样才能够提升档案管理效率。
3.3加强人员培训
对于任何一个工作来说,人才是整个工作的核心,因此,为了有效的提升我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必须要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知识和素养,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不断提升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
4结语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必然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过程以及专业的知识,为了更好的发挥我国事业单位的积极作用,需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软件和硬件的环境建设,同时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够不断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目标,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孙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16,11:45-46.
[关键词]医疗保险;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TD3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8-0168-01
医疗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人们受到重大伤害或重大疾病之后,国家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帮助,减轻居民的经济负担。医疗保险档案是对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缴费、享受医疗保险各项待遇的真实情况的反应,是支付各种医疗保险待遇的唯一依据,所以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对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现状
1、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不够重视,缺少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重要性的正确认识。随着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的逐年增加,导致医疗保险档案的数量也急剧增长,因为医疗保险档案工作比较复杂,有些领导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不够重视,缺少资金的投入导致人员配备不足,导致档案缺失的现象比较明显。业务员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意识薄弱,认为档案管理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松懈。
2、医疗保险档案的材料没有收集齐全,医疗保险档案是参保过程中具有保存价值是医保事业的真实记录和历史反应。但是由于人员调动时没有及时交接,导致有些档案不完整甚至丢失。
3、对医疗保险档案没有专业的管理和统一的标准。每个地区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不一致,那些资料需要归档,怎样归档;那些资料需要分类,怎样分类。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所以很容易造成档案的遗失或者归档错误的情况发生。
4、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档案管理水平比较低。目前医疗保险大多为兼职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档案管理的训练,缺少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另外他们的业务水平低,所以在管理档案是缺少责任心,直接影响档案管理的工作。
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医疗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未来不确定疾病或意外的一种帮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医疗保险档案是在医保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电子文档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医疗保险是参保人员重要的原始资料,更是参保人员享受医疗保险各项待遇的重要依据,很多人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很多误区,他们认为没有必要成立医疗保险档案管理部门。其实,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子文件的管理形式优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
对医疗档案有一个科学的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只有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开发,并且充分利用它进行工作,才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而且可以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要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有一个标准,使其具有科学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可以使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
医疗保险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专业性强,工作环节多,业务管理繁杂。所以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给领导提供依据,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主要是基金的管理,建立系统的、规范的医保档案管理体制,不仅可以为数据统计、会计核算和基金收支提供详细的资料,而且对于建立科学、高效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因为医疗保险成立时间短还有很多不切实际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有关的政策,方便成立和群众的需求相适应的的制度,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便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资料。另一方面可以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提供服务。医疗保险档案能清楚的写明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的参保情况、费用记录和年限计算依据。其中,现金结报资料作为基金支付的重要凭证,能够为参保人查阅提供方便;政策宣传资料为参保人员了解医疗保险参保办法及享受的待遇做了详细的介绍。这些档案能够让参保人员学习一般知识、了解医保信息并且可以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直接凭据。
三、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措施和办法
1、提高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程度。对档案管理的高度重视是保障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在平时的管理中,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让领导和员工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因为目前档案管理的人员很多是兼职人员,管理水平都比较低,所以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法律和专业知识,使他们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可以完成复杂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要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队伍。
3、要对档案管理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我们要尽可能的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来改善档案管理的方法。例如,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中,一方面我们可以投入大量的微机设备,这样我们可以为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硬件设备。另一方面我们要应用各种技术和相应的软件的开发,这样可以建立一个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平台。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方法的改进,实现了对档案检索、统计以及借阅管理的自动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
4、要对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档案法》和《保密法》等,对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因此,我们科以在以后的档案管理中,可以对档案的收集、存档、保管、整理和移交有章可循,工作流程清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能保证档案管理的质量。
5、要积极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传统的档案管理是由工作人员手工收集、整理,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低。这就要求我们极力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软件,这样不仅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也便于参保人员的查询。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坚持科学、合理、有序的原则,还要国家相关部门统筹兼顾,强化引导,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素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4-05.
[2]玄雄彪.关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思考[J].赤子(中旬),2014-07.
[3]贾丽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2014-10.
[4]林素梅.医疗保险档案的收集与整理[J].上海档案,2002-05.
[5]秦文辉.浅谈医疗保险档案工作的收集[J].山西档案,2012-04.
一、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第一,档案专业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
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社会上各类专业工作人员所应共同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和人民,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和各项方针政策,讲道德,守纪律,不为名,不为利,不计较个人利益,有献身精神。由于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和较强的政治性,因此,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尤应具备守口如瓶、严守国家秘密的政治素质。同时,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特点还特别要求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二,档案专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应该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档案事业,有较强的事业心,懂得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等档案专业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和方针政策,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业务规定,熟悉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工作;能把档案专业法规、政策和档案专业基本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熟练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
第三,过硬的业务技能。
档案管理人员是储备知识、传播信息、连接应用的桥梁,因此,企业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掌握归档的基本知识外,还要了解一些文秘、历史学、目录学、社科情报、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从而保证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影响档案工作者综合素质提高的几种因素
目前,我国档案专业人员队伍在文化程度、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思想观念等方面参差不齐。部分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专业知识老化,知识面较窄,计算机及外语水平不高,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究其根源。首先,有的单位领导档案意识比较薄弱,对档案工作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也未能认识到提高档案人员素质的重要性。有的单位领导只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而忽视了档案人员的学习与培训,对档案人员的培训教育没能纳入计划、没能给予足够的支持,档案资金的投入也不足,档案管理设备和技术落后。其次,部分档案工作者对于自身工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认识不足,或者满足于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在接受新的技能后不懂得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或者缺乏应用的动力,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整合提高新的技能。
三、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
面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爱岗敬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爱岗敬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前提。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因此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在领导和群众心目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档案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也必须有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档案事业的发展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而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应摆在突出的位置。因为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再好的发展机遇也会错过,再好的发展条件也会丧失,再好的业务能力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第二,依法治档,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是关键。制度建设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法治档,是新形势下对档案工作的迫切要求。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我局对已有的档案制度进行了修订,使档案制度能更加完善。我们的制度包括归档制度、保管制度、借阅制度、保密制度、统计制度、文书档案分类编号办法等等。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
第三,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关键词:会计档案 问题 对策
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一个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会计档案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形成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直接了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档案管理是一门学问,需要会计人员去认真学习、去积极探索。通过学习和探索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自身素质。因此,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可以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服务。
一、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缺乏充分的认识, 意识淡薄,导致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许多单位只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没有专职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会计人员上岗前,很少进行会计档案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大多数是由会计人员兼管,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经验,不懂得档案的基本操作规程,对财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标准不清楚,导致整理出来的会计档案达不到规范要求,更谈不上科学管理。
2.会计档案资料收集不全。有的单位只重视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专业资料的归档,却忽视了会计文件材料的汇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严重影响了会计档案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3.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有些单位存在一些财会档案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不坚持原则,不认真执行制度,不按规定去做,甚至违法乱纪、伪造、篡改、变换记录凭证;开假发票、建假账、建账外账、虚列成本。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影响了国家宏观决策、危害极大。
4.财务档案管理不完善、不规范。设置财会档案管理机构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法律规章的需求,但实际工作中财务档案工作均不完善,不规范,都未设置此机构,档案工作由会计人员兼职。财务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往往不受重视,许多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多年来只归档不鉴定,更不销毁,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难以开展,从而影响了档案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5.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管理不同步。 有的单位将会计信息存人磁性介质后,对磁盘、光盘中的会计信息疏于管理,造成会计信息的丢失;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升级换代很快,许多单位没有把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从而造成会计电算化档案无法调阅。
二、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规范管理。《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五条指出: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档案工作的领导,保障档案工作依法开展。”《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四条则更加明确地规定:“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由此可见,是否重视对会计档案的管理,是一种严肃的法制行为。各单位的领导一定要提高依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意识,从法律的高度来依法加强管理,切实把会计档案管理列入领导工作的议事日程,使会计档案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1 “会计委派直接管理”形式
即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向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会计人员。在这种形式下,委派对象大多是单位的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直接管理,即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会计人员独立,并实行在单位之间定期轮岗制度。
2 “财务集中制”形式
即在基层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在保持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各单位不再设置会计机构,不配备会计人员,只设报账员,将招考来的会计的行政关系等转到核算中心,割断了会计人员与其服务单位的人事隶属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将会计核算权从单位行政管理权分离出来,取消各单位的银行账户,统一进行会计核算、报送财务报告,保管会计档案等财务活动,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融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为一体。
3 目前,会计委派制下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3.1 有的会计核算中心没有或不及时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
这不符合《档案法》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指出:“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结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形成的会计档案是委托单位委托被委托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而形成的,尽管会计档案的实体由于保管单位的变更而变更,但他的所有权仍是委托单位,属于委托单位全宗的一个门类,应当保持一个单位全宗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2 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没有同步归档
会计工作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形式到运用电子计算机形式记账,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变化,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第四章第七条明确指出:“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四十五条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当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
”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然而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核算的地区或部门,基本都实行了电算化会计,形成大量的磁介质会计档案都保存在会计核算中心,即便是定期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的核算中心,也只移交纸质会计档案。
3.3 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
会计档案是会计核算的产物,它产生于会计业务工作中,是会计工作的延伸,也是会计工作的终结。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管理下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熟练,经常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但对档案知识,特别是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标准知之甚少,也没有参加过会计档案管理的培训与学习。各单位普遍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在各单位制定的会计制度中突出强调了会计业务,却忽视制订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把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中。在会计人员上岗前,没有邀请档案专业人员讲授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造成会计档案管理质量不高,封面内容填写不全,装订不整齐,有的分类、排列不规范,无目录等现象,使整理出的会计档案没有达到规范化标准,更谈不上科学管理。
3.4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制度不健全势必造成管理无章可循。不少会计核算中心并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等制度,对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整理标准,移交等问题没有作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定。只突出强调了会计业务工作,忽视了会计档案管理,没有把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中,也没有配备专人管理会计档案。
4 针对会计档案管理的上述问题,我认为,医院财务方面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
实行委派制管理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档案法》、《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的所有权是委托单位,将委托单位的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核算中心暂保管一年,期满后编制会计档案的案卷目录,连同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和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会计档案,向委托单位的档案机构移交。
4.2 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
会计人员是会计档案整理的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将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上岗前的培训,从会计档案整理的基础业务学起,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而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