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房屋设计分类8篇

时间:2023-07-23 08:21:5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房屋设计分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房屋设计分类

篇1

1.谨防思想认识“片面化”。

在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实现从期限管理为核心转向风险管理为核心,这是当前信贷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监管过程中,一定比例的信用社员工对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还停留在贷款担保、抵押足值就万事大吉的片面认识上,甚至一些基层农村信用社主任还认为,只要发放贷款就有风险,现在实行贷款五级分类,要对每一笔贷款适时监测、定量分析,增加了信贷工作的难度,加之现在实行的责任贷款制度,很多信贷员都有怕贷的畏难情绪,再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会不会影响贷款的发放?笔者认为:这是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上只重视贷款担保、抵押等第二还款来源的惯性思维在作怪,忽略了以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为核心的第一还款来源的审查,这必将给准确分类带来一定的思想障碍。所以,只有积极推动信合员工转变认识和观念,使他们正确理解风险管理的意义,从而杜绝因盲目单纯追求规模与速度的扩张而损害长期利益的做法和把风险控制为零,不敢冒险而又错过发展机遇等情况的发生,这是当前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急需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

2.谨防五级分类结果“表面化”。

目前农村信用社是按贷款余额比例提取呆账准备金(1%的计提比例),实行五级分类后,不同类的贷款将按不同比例提取呆账准备金(关注2%、次级25%、可疑50%、损失100%),势必增大呆账准备金的计提额度,从而导致盈利水平降低,影响利润分配。所以,为了实现利润分配的增加,人为制造不真实的分类结果,降低准备金计提额度的情况就可能发生。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从制度上进行规范、约束,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评判其经营绩效的标准,对有水分的数据进行严厉“打假”,对分类不真实、偏离度较大的单位进行通报并实施相应的处罚。

3.谨防急于求成,长期目标“短期化”。

首先,从长远看,只有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将来才能获取更多利益,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指出:“实行五级分类,正是改革的继续和发展,只有实行五级分类,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改革,才能保证改革最终取得胜利。”所以,在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从宏观上看也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其次,贷款五级分类是建立在对包括现金流量、财务和非财务及担保因素分析等分析方法之上的实践性很强的操作体系,其运作中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术难度高,要求操作人员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判断能力。

而目前基层农信社部分信贷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尚不具备分析现金流量等综合技能,难以胜任贷款风险分类的工作,所以从微观看,这里还有一个培训推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篇2

关键词:高速公路 防雷装置检测 误区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035-02

Analysis of Common Errors in the Det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for Expressway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Facilities

Li Peng

(Henan Provincial Lightning Protection Center,Zhengzhou He'nan,450003,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the increasing use of precision instruments, the impact of lightning on the highway facilities.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re

雷是发生于大气中的一种瞬时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辐射的灾害性天气现象。雷电灾害有两类:一类为直接雷击灾害;另一类为感应雷击灾害。前者会直接击死、击伤人畜、击坏输电线、建筑物,甚至引发火灾;后者悄悄发生,不易察觉,主要以电磁感应和过电压波的形式对微电子设备构成危害。两种形式的雷击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对人们生命财产均构成严重威胁[1]。

随着防雷装置使用年限的累积,加之防雷装置多为露天装设、易受雨雪侵蚀锈蚀,导致性能下降甚至失效,因此对高速公路机电设施定期进行性能检测,对于科学掌握防雷装置性能状态,针对性进行科学维护,保障高速公路机电设施雷电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高速公路点多线长,机电设施装设环境复杂,加之供电、通讯系统种类多,对防雷装置性能需求不统一,对机电设施防雷装置现场检测工作在仪器使用、测试部位选取和测试结论记录等方面存在较多误区。通过对这些误区的分析和应对,可以使检测工作做到更加科学、有效,更加真实的反映高速公路机电设施防雷装置的性能状态,以及更针对性地提出维护保养以及整改的建议。

1 检测仪器使用的误区分析

目前,对高速公路机电设施防雷装置检测使用的仪器主要包括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2]、毫欧表、压敏电压测试仪、电磁屏蔽测试仪、等电位测试仪、土壤电阻率测试仪[2]、静电电压表、万用表。其中,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土壤电阻率测试仪和等电位测试仪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区。

1.1 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使用误区

接地极位置选择错误。在高速公路收费区检测过程中,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接地极安放位置附近有供配电设备、地下埋有大尺寸金属物或与被测设备接地位置重合。此类误区导致测试仪表测试结论显示值波动、测试值较实际值偏小。

测试延长线选择错误。由于高速公路机电设施往往沿高速公路路线敷设,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延长测试线的方法,避免反复移动测试仪表,造成测试值失准。但在选择延长线的过程中,检测人员往往不注意测试仪表对线径、线材和线阻的要求,盲目选择粗、长、硬的线材来做测试延长线,导致测试结果失准。

1.2 土壤电阻率测试仪使用误区

常用的土壤电阻率测试仪采用四极法测量土壤电阻率:选取四个接地电极按直线排列,则根据极间距离及测试仪读数即可直接求得土壤电阻率[3]。由于高速公路机电设施敷设多为周边空旷且露天的环境,受雷电直接侵袭和雷击电磁脉冲侵袭概率较大,因此,利用土壤电阻率计算防雷装置散流效率尤为重要。

但在土壤电阻率测试仪使用过程中,受限于测试环境,接地极在沿高速公路线路敷设时,往往与地下大尺寸金属物、管线平行布置,此类误区导致测试仪表测试值较实际值偏小。

1.3 等电位测试仪使用误区

由于受环境限制,在缺少土地供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时,也使用等电位测试仪测试接地电阻。在高速公路机电设施防雷装置检测过程中,往往在收费区测试车道设备、相关机房设备时使用等电位测试仪。等电位测试仪的使用误区主要集中在测试基准点的选取方面,往往在不察觉的情况下利用带弱电性的设备外壳作为测试基准点,造成测试仪表测试结论显示值波动。

2 测试部位选取的误区分析

2.1 防直击雷装置测试部位选择误区

高速公路机电设施防直击雷装置装设位置主要包括高杆灯、广场摄像、自动气象站等,这些设施在装设防直击雷装置时要求各有不同,如自动气象站要求设置独立的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不得利用金属支撑杆做引下装置等。但在检测过程中,由于对相关标准不熟悉,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容易错误选择测试部位。

2.2 土壤电阻率测试部位选择误区

高速公路机电设施的接地装置安装位置大多是回填区域,由于高速公路的环境特性,周边农田或林地较多,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在未掌握接地装置是否安装在回填区域的情况下,容易盲目选择土壤电阻率低的农田或林地进行测试,反而无法测得真实数据。

2.3 等电位测试部位选择误区

在对高速公路机电设施进行等电位测试时,测试基准点选择误区已做介绍,此外还存在的误区包括,测试目的不同导致选择测试部位错误,例如,需要测试接地电阻的设备或需要单独接地的设备(消防控制设备等),无法进行等电位测试的情况。

3 测试结论记录使用的误区

高速公路机电设施防雷装置检测需要在一定的环境、气象条件下进行,如周围无大型电磁设备、无雨、非冻土等。不同的环境、气象条件测得的数据,均需要进行修约比较和加权处理后才能客观、科学地显示真实数值,如未进行相关数据处理而直接使用测试值作为结论,往往导致结论失准。

4 结语

防雷装置检测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规范性较强的工作,知识技术涉及面广,工作程序要求严谨,测试结论和建议应慎重。从技术方法上讲,无论是国际俗肌⒐家标准还是行业标准都有明确规定。因此,开展防雷装置检测工作时,尤其要结合项目特性,制定科学、全面的检测方案,查阅有关设施设备的防雷标准和要求,切勿由于主观失误造成结论谬误。

参考文献

[1] 金磊.城市灾害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

[2] 上海市防雷中心,安徽省防震中心,浙江省防震中心,等.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篇3

【关键词】建筑面积;规划审批面积;房产测绘面积;差异

引言

房屋开发建设过程中,不同阶段会遇到名目不同的建筑面积,如:设计面积、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工程规划面积、预售面积、规划核实面积、产权登记面积等等。而且,多数情况下同一幢建筑在不同的阶段,每种面积又各不相同,令人产生困惑。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建设过程中不同建筑面积的内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各种建筑面积作一个详细的分析。

1、建筑面积计算标准及使用范围

房屋建筑从设计、审批、施工、竣工前后状态下的各类建筑面积,在计算标准及使用范围上存在差异。

1.1建筑面积计算标准

我们现行使用的建筑面积计算有两套国标规范,《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以下简称《建筑规范》)和《房产测量规范》(以下简称《房产规范》)。设计面积依据《建筑规范》计算,适用于工程量的计算,是计算工程造价的依据,从项目设计、招投标和项目报建、施工结算之间的一致性考虑,工程规划许可面积和规划核实面积依据《建筑规范》更为适合。房产测绘依据的《房产规范》则更多从产权角度出发,侧重于房屋的使用价值,计算面积是房产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利用、交易、征收税费重要依据。计算容积率面积暂没有统一标准,各地为规范建设项目容积率指标的计算、管理工作,在执行《建筑规范》基础上,一般都制定了地方性标准。例如《辽宁省住宅与公建用地容积率计算管理规定》、北京市《容积率指标计算规则》等。

1.2建筑面积使用范围

由于各类建筑面积计算依据规范不一样,其使用范围也不一样。

设计单位依据《建筑规范》计算房屋设计面积,是建筑房屋计算工程量的主要指标,是计算预算造价的主要依据。设计面积经过规划部门审批确认后,变成工程规划许可面积。工程规划许可面积是规划管理、施工许可审批、项目招投标管理的基础。

计算容积率面积是在设计面积的基础上,依据计算容积率标准折算而来,其是规划部门审核项目设计是否满足用地规划条件、土地出让合同等重要指标。

规划核实面积是指房屋竣工后,由开发单位委托具有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依据《建筑规范》,对房屋进行实际测量计算的面积。此面积是规划部门办理工程规划竣工核实的依据。

预售面积是指在商品房预售中,由开发单位委托具有房产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按照规划核准图纸上的尺寸,依据《房产规范》,并参考开发部门提供的共用建筑面积使用说明,对尚未竣工的房屋预先计算的面积。此面积可作为商品房网上备案和预销售使用。

产权登记面积是指房屋竣工验收后,由开发单位委托具有房产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依据《房产规范》和房屋竣工图纸、变更图纸等,对房屋实测面积。此面积是购房者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他项权证、房款结算等的依据。

按照计算标准和使用范围将各类面积归为两类,一类是规划审批面积,有设计面积、计算容积率面积、工程规划面积和规划核实面积。另一类是房产测绘面积,有预售面积、产权登记面积。

2、建筑面积差异分析

2.1不同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引起的建筑面积差异

现行的《建筑规范》(2013)和《房产规范》(2000)为对建筑物应计或不计面积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仔细对照二者,会发现有很多不同之处。如前者对建筑物层高小于2.20m以下的夹层、插层、技术层和层高小于2.20m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按一半计算建筑面积,而后者不计算面积;有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前者按1/2计算,而后者全算;等等。这里还没有分析公摊问题,否则差异更突出。客观的认识到两个规范确实存在的差异,就能理解规划和房产两个部门的建筑面积为什么不一致的问题。

2.2房屋竣工前后建筑面积产生差异

房屋施工前,设计面积、规划许可面积、招投标面积和施工许可面积前后一致,竣工后,即使依据同一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也经常得两个不同的面积计算数据,通过房屋开发建设过程中各类面积关系图.我们不难发现,是在房屋施工到竣工环节出了问题,一般由于房屋建设中不按图施工、施工过程中局部设计变更、竣工后局部改变使用功能等原因导致前后面积发生差异。

2.3正常的施工误差和测量误差也可引起差异

3、减少房屋面积差异的措施

通过以上对房屋建筑面积的差异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来有效减少这种差异,从而避免开发建设中有可能因建筑面积引起的种种纠纷。

3.1加强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1)把好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关,建筑面积、计容积率面积计算依据统一标准,单项建筑色空间如避难层、住宅内的阁楼、各式阳台以及超高建筑、地下室、地下商业等需要明确标注。形成建筑面积计算明细表,明确哪些面积全算、哪些面积算一半,哪些部位不算面积,哪些面积计算容积率。从源头上防止少算、漏算、错算,确保规划审批面积的准确性。

(2)加强建设项目批后管理,严格执行建筑放线验线、验槽制度,通过规划执法、建筑质量监督等部门对施工全过程监管,确保建设项目严格按照规划审批的设计图纸施工。对于未严格按照规划审批的设计图纸施工的,及时纠正,产生面积差异的,应依据《城乡规划法》和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2加强房地产项目销售管理

(1)做好房屋销售面积预测工作,预测图纸必须是规划部门审核批准的图纸,确保资料的真实有效。在预测过程中,应该注意将开发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纸与规划核准图纸进行对比。遇到不一致的地方,加强与规划部门沟通,要求开发单位及时改正,提高预测面积的准确度,减小预测面积和实测面积之间的差异。

(2) 商品房销售后,开发单位不得擅自变更规划、设计。已预售的房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影响公摊面积的公共设施部分不得随意变更设计。如确需变更设计的,应征得全体受让人同意,并报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实施。通知测绘单位修改,变更预售面积。

3.3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前置

按照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一般要求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到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后再到有关部门办理施工许可等建设手续。实际工作中,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局部调整很容积导致建筑面积变化。如果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前置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能减少由于设计缺陷等原因导致的设计变更,能有效提高设计面积计算的准确性。

3.4加强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协调

当房产测绘面积与规划许可面积不同时,房产管理部门和规划管理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本着服务,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客观解决因面积差异出现的问题。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房屋开发建设过程中各类建筑面积在正确使用计算规范的同时,要客观承认、正确理解建筑面积差异存在。通过加强项目审批、建设、验收管理,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协作,最大程度的避免房屋竣工前后的面积差异,从而有效降低因面积差异带来的各种烦恼和纠纷。

参考文献

[1]GB/T 17996.1-2000 房产测绘规范[S]

[2]GB/T 50353-2013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则[S]

篇4

关键词:房屋建筑;节能结构;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快速进行,近些年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都高达数十亿平方米,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每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总合。从消耗的角度来看,建筑物的耗能过程较为复杂并且影响因素多样。随着节能观念的兴起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纲要的深入实施,对于房屋建筑来说节能结构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时代趋势。对于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来说主要是以设计标准的形式得以展开,主要针对对象是居住建筑,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用于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以及对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但是因为目前我国节能建筑的施工与设计相分离并且缺乏系统优化观点,所以仍然较为被动。目前国外节能建筑的优化设计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促进各种模拟软件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第二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建筑节能的优化设计。

一、从外窗设计看建筑节能结构设计

在很多较为炎热的地区,外窗设计中的节能设计关键就在于提高窗户的遮阳效果来控制辐射传热。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选择一些遮阳系数较小的外窗来起到减少热辐射能进入室内的数量。这样对于减少建筑的制冷能耗水平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就是需要重视窗墙比,同时还需要保证门窗的开启面积。通常来说住宅建筑的外窗,其面积不要过大。根据技术规范来看各个朝向的窗墙比都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其中朝北的不可以超过0.45,东向和西向的不可以超过0.3,南向的不可以超过0.5。在对开窗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门窗的开启也需要满足设计和技术要求。笔者调研中发现很多设计师为了立面的效果而忽视对于门窗的开启设计,就导致节能效果受到影响。

其次就是外窗类型的选择上。在选择外窗时遮阳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一些遮阳系数较低的产品。比较常见的门窗类型有铝合金以及塑钢门窗等。门框材料对于节能来说产生的影响较小。在外窗的设计中最好选择玻璃,玻璃按其性能可以分为透明玻璃以及吸热玻璃和低辐射玻璃等,也可以制作成中空的玻璃。外窗玻璃的选择对于节能来说有重要的影响,普通玻璃经济性较好但是节能性稍差。

第三个部分就是遮阳设计。在对立面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设计一些水平或者垂直的遮阳板,或者使用其他的遮阳措施,同时选择一些较好的遮阳门窗,既可以起到丰富立面造型的作用,又可以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第四就是针对门窗气密性的设计。在进行门窗安装过程中,各个部件之间会存在一个装配的间隙,这就会出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在满足室内空气卫生条件之下,通过门窗进行渗透空气很可能导致能耗增加。所以在门窗气密性设计中尤其要做好缝隙空气渗透的设计。对于高层建筑来说,九层以下的气密性需要达到三级,而之上的建筑物气密性需要达到四级。

二、屋面设计中的节能性分析

对于建筑来说屋面是整个建筑物受到外部温度影响最大的部分,也是面积最大的部分,所以提高屋面的节能结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工作。通常来说将一些容量降低以及导热系数较小并且吸水率较小同时强度较好的保温材料设置到防水层和屋面板之间。

第一就是针对屋面设计中的隔热板设计。为了可以增加屋面的热阻来降低其传热系数,目前较为常见的方式就是在屋面的结构层上铺设绝热材料。为了可以有效的提高材料的隔热性能就应该尽量的选择导热性较小并且蓄热性较大的材料来降低屋面表面温度。

在近几年,为了达到有效隔热的目的同时又便于施工和节能,屋面保温材料都是选择传热系数较小的保温材料。当室外温度波热作用一定时,护的结构内表面平面温度高低和振幅衰减大小其决定因素主要是护结构的热阻热惰性。在设计的时候使用倒置式的屋面构造可以取得很好的屋面隔热以及防水效果。

第二就是通风隔热屋顶的设计。屋面可以使用各种设计来减少对于太阳能辐射的吸收降低屋面自身的温度。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措施,在炎热的夏季还是会有一定的高温导致室内温度上升。这样就可以通过空气流经屋面来带走室内蓄积的温度降低室内温度。通风量越大的话通风层的空气带走的热量也就越来越大,隔热效果也就越来越好。

然后就是反射屋面。浅色表面可以反射更多的太阳辐射,这样就可以减少结构材料吸收的太阳能。建筑设计中反射屋面的使用就是将屋面的表面进行浅色处理。通常都是在屋面表面图喷一层白色或者是浅色的涂料,或者是铺设浅色的地面砖。对建筑材料其阳光辐射反射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就是表面的色调,颜色越浅的话反射能力就越强。

三、外墙设计的节能性分析

墙体作为建筑维护最为重要的部分通常都是使用保温性较好并且蓄热能力较好的复合式墙体。目前我国节能墙体主要是由单一的材料砌筑成外墙,或者是用保温夹心复合墙。

首先就是可以提高墙体的热阻。目前来看提高外墙热阻是最为常见的保温隔热措施。通常可以使用以下途径来提高外墙的热阻:第一就是选择一些新型的节能墙体材料,具体来说就是具有节能性以及多功能等特点的墙体材料;第二就是选择一些改性混凝土空心砌块等。

其次就是对墙体的外表进行浅色处理,例如使用浅色的涂料和面砖等。这样可以降低墙体表面对于太阳能辐射热的吸收来降低升温幅度。

四、自然通风设计分析

房屋建筑的节能结构设计中对于自然条件最为充分的理由就是合理利用自然通风,也是对热环境进行改善的有效措施,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使用空调降温的条件之下也可以有效的减少使用空调的时间来节省能耗。在对建筑群进行布置的时候可以根据其所处的纬度来选择主体建筑的朝向从而减少太阳能的辐射影响。同时也可以充分的利用建筑体系和建筑之间的距离来组织小区气流。利用建筑群之间的地势起伏和水在地面的分布及太阳辐射在昼夜被吸收反射的特性形成地方风来改善小区的微气候。不仅可以起到降温的目的还可以为单体建筑自然通风创设更好的条件。

在对单体建筑的平面以及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来安排门窗的洞口位置以及空间组织。借用自然力,也就是热压和风压来促使其室内的空气流动以及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形成穿堂风。还可以使用导流措施来改善气流的流线以及流场,同时调量,让自然通风取得更好的效果。

房屋建筑节能结构的设计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来说有重要意义,面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经济建设来说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此技术的未来展望,首先就是在节能结构设计方面尽可能的使用节能材料以及新型材料,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在房屋建筑中的使用;其次就是在规范房屋设计方面应该加强房屋设计的标准化作业,严格实行节能设计结构;最后就是在房屋建筑节能的使用上需要提高各种设备的使用效率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结语:推广节能建筑最为重要的就是人们环保意识以及节能意识的提高,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来推广节能意识,从专业角度出发来建立可比条件,对于节能投资以及节能收益进行权衡来分析房屋建筑的节能性和社会经济性。建筑设计师应该走在时代前列,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来掌握一定节能设计方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社会力量来改善房屋建筑的节能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周恒.展望新时期建筑节能[J].中国建设信息.2006(08)

[2]李光复.建筑节能相关单位应知[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6(11)

篇5

关键词:生态建筑 环境 设计

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6-119-01

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区面貌日新月异;欣喜之余,却不能忽视这样建筑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据统计分析,全世界大约一半的温室效应气体来自于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建筑的建造以及运行管理有关的能源消耗。

随着人类面临迫在眉睫的环境危机,世界性的生态观念和共识的逐步形成,我国政府又将“ 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基本国策,建筑的生态化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我们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并积极推广,这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生态建筑的类型

1.1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即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利用回收材料和排水,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重新使用旧材料。

作为绿色建筑经典的澳大利亚堪培拉国际机场的一座新办公楼比标准建筑节水43%。这座办公楼每年能够节水687000公升。大楼内部安装了数台节水装置和12座无水座便器。办公楼的三层都会安装这样的节水座便器。他们没有蓄水池,不用冲水。专门的下水管将排泄物吸走,防止气味散发。其他节水装置还包括自动出水的龙头、双水流的洗池和受到控制的淋浴喷头等。

1.2环境友好材料的生态建筑

美观、有利环保的绿色建筑要面向未来,必须重视材料和能源的数量和生命周期,使建筑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环境友好材料的生态建筑在破土之前,需要经过勘查,以确定所在地有没有地下水脉和地球磁场对人体的干扰;它完全以天然材料――木材、黏土、土砖建造而成,并从植物中提取装饰用材和着色颜料,这一潮流在德国以发展为建立“生物住宅区”。其目标是建立居民入住后就不想迁离的社区,以降低对各种能源的消耗。

1.3整合生物气候建筑

生物气候建筑的设计思想最初源于节能的需要,继而上升到保护环境的高度。正如人们所希冀的那样:将来有一天,建筑的结构和维护系统能根据气象和舒适度的变化而自动调节,那时将产生真正的“整合生物气候建筑”。

“整合生物气候建筑”不仅考虑美学的问题,而且还从设备的角度来决定建筑的供热、制冷和照明。例如在上海的Armoury大厦,该大厦的平面为圆形,电梯、楼梯和卫生间组成的服务核置于一侧,内部有中庭,中庭被当作空气井,并在大小与形状上随各层的具体情况而变化。

1.4生态屋顶系统

据德国环境与自然保护联盟(BUND)调查的数据显示,绿色屋顶首先能够蓄含雨水,高度保持水分。根据屋顶的绿化设计,直接的水分流失量将减少50%-90%,大大缓解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压力,因而能够节省大量建筑费用和公共事业开支。德国夏季有植被覆盖的屋顶与屋顶之间的温度差异最高可达40摄氏度。过大的温差会对建筑的防水层材料、连接处和其他材料造成极大的负担,加快老化过程。而绿色植被覆盖的屋顶则能保护防水层不受气候、紫外线以及其他损伤,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再者,屋顶上的绿色植物还能净化大气,帮助过滤灰尘和烟雾颗粒,从大气和雨水中吸收危害性物质,降低灰尘并减少潜在的烟雾威胁。植物蒸腾的水分吸收热量并冷却大气,减轻工业化给城市带来的热岛效应。

2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与理念

2.1与环境相协调

在设计生态环境建筑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到太阳的季节性移动获取冬天的太阳能并利用其来供暖能够减少冬天的供暖需要。冬天的太阳能够进入房屋,照射在地板上和墙上并被转化成热能并在室内温度下降时释放出来,通过实施这些低技术性的方法,供暖所需要的能量就少之又少了。另外窗口位置可以考虑进一步利用自然光,不只是在房屋的外部可以获取光能,也可以通过在屋顶设置天窗和采光窗而从内部采集阳光。

2.2材料内部的附加能源

对于生态建筑房屋的设计,在选材方面就应该考虑使用本地的,而不要选择从很远的地方云传送过来的材料。材料中蕴涵的附加能源是指其生长或生产、成型、加工和装运所耗去的能源。我们在房屋设计的过程中要追溯到材料来源的提供和提炼、制造、增加物处理、运输、使用、最后的再回首或者处理过程。这一使用周期的衡量,可以确保所用材料对环境产生最小程度的影响。

2.3屋顶的设计

屋顶是冬天热量流失最多而夏天热量吸收最多的地方。除了考虑在混凝土屋顶上的使用的土壤层的厚度以及聚苯乙烯隔离层,需要注意的是,一个纺织有3M后的土壤层的屋顶,其能源效率与带有0.46M的土壤同时带有0.1M厚的聚苯乙烯隔离层的房屋顶相比只高出2.4%。隔离屋顶最好的手段就是将隔离层和土壤层一起使用。为了建设一个有能源效率的屋顶最好的手段就是增加隔离层的厚度。

3生态建筑的前景

生态建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手法。总的来说有两种设计的趋势,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是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如日本建设的“Acros福冈”,是一个集文化、商业、办公一体设施,该建筑向公园层层退台,在退出平台上做屋顶绿化,实现能量循环利用。另一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化。

参考文献:

[1]曹伟.城市・建筑的生态图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篇6

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市政建设基础工程,也展现出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城市无障碍建设的研究进行梳理,国外研究无障碍设施的实践进行归纳,国内研究从城市公共建筑、城市交通及城市居住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为后人研究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提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综述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02902

无障碍设施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群体的社会成员使用的设施。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反映着其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国内外学者对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研究较多,本文便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研究更多的关注其实践性和适用性。无障碍设施建设不仅指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的设施,还有居住区及住宅的无障碍建设,其中Rabiul Ahasan;Donna Campbell;Alan Salmoni;John Lewko(2001)通过对房屋设计及建造过程进行分析,认为用户的需求分析是在为残疾人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进行房屋设计时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对这些人来说具有人性化的设计和开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Nobuyuki MINO;Masumi ASADA(2012)通过GIS空间技术来分析日本城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得知各个区域中的轮椅的畅通程度不同,区域间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缺乏衔接。城市在未来的区域规划中,需要有比较全面的设计标准,以减少区域间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差异。Hazreena Hussein;Naziaty Mohd Yaacob(2012)研究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律规范在马来西亚的实施效果,认为马来西亚在亚太地区虽然一直致力于维护残疾人的参与权与平等权,但立法方面的空白仍然是制约马来西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原因,认为要加强无障碍环境立法,无障碍设计的基础是研究残疾人的需求发展状况。Nahid Bayat Bodaghi and A.N. Zainab(2013)以图书馆为例对城市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进行研究,对建筑师、专家和残疾人用户使用公共图书馆无障碍设施情况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残疾人用户和建筑师的观点相似。53.8%的调查者认为图书馆没有提供坡道和63%认为没有为残疾人设置专属空间,城市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从上述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关于城市无障碍设施的研究善于采用新思路新方法,如无障碍设计中的换位思考的方法及日本运用GIS考量城市无障碍设施情况,同时注重城市无障碍的使用状况,更多的站在残疾人、老年人等使用者立场进行考虑,设计注重科学性和人性化。

2国内研究现状

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包括城市道路、居住区、房屋建筑等方面的内容。笔者针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无障碍设施的研究进行分类归纳,认为可以从城市公共建筑、城市交通及城市居住环境三方面进行城市无障碍设施现状研究

2.1侧重于城市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研究

城市公共建筑包括广场、公园、医院、公共图书馆等,研究城市公共场所的无障碍建设,对于提高残疾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保持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晶(2014)认为公园类公共场所的设计要在景观的绿化设计及细致的内部构造方面注重无障碍设施与整体的设计美感,使残疾人、老年人等人群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魏锋(2014)认为医院是一个区域的医疗中心,城市中大部分医院设计及建造时间较早,无障碍设施陈旧且设计规划不科学,医务人员需要用优质的服务来弥补不足,同时医院的新建与改造要避免重复投入,注重一体化设计。张竹赢(2014)通过研究高校图书馆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认为国内各个高校图书馆无障碍设施严重短缺,高校图书馆应树立无障碍设施建设理念,关注残疾师生,积极新建、改造无障碍设施。通过以上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公共建筑不仅方便普通人,更需要满足残疾人和老年人等需求,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避免资源过度浪费和重复建造,更要注重一体化、通用性设计,使残疾人等人群公平、平等的使用公共场所和公共资源。

2.2侧重于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的研究

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方便了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出行、工作、学习,使其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宋敏(2014)针对市政道路无障碍设施进行了分析,认为无障碍设施使用频率低更多的是因为社会造成的障碍,可以对无障碍设施进行改进来鼓励残疾人出行,如盲道的砖块设计可以加入特殊信息,坡道使用鲜亮颜色警戒,无障碍标识要简洁明了。轨道交通是大、中城市市民的出门首选,大、中城市轨道交通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对现在全国轨道交通建设浪潮提供了建设经验。潘海啸,邹为,赵婷,张仰斐等(2013)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研究,认为城市轨道无障碍设施建设首要进行通用设计,然后将服务对象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群体需求进行设计和建设,设计要遵循最优先、最便捷及人性化设计。张晓春,张云龙,孙超,徐建闽等(2014)研究深圳市公共交通无障碍建设,认为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对无障碍公交车和出粗车投入不足,常规公交车和出租车不能满足残疾人出行要求,城市交通要采用先进理念优化公共交通系统。综上,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社会对无障碍设施要加大投入,无障碍设施设计和建设中要注重通用性和便捷性,从残疾人、老年人的角度设计和施工,使无障碍设施建设更具有适用性。

2.3侧重于城市居住环境无障碍设施建设研究

住宅是人的栖身之所,对于残疾人和老年人来说,在家中生活的时间相对较多,因此研究居住环境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意义重大。我国学者对住宅无障碍建设研究较多,但基本都是从设计方便予以考虑的。韩宇,侯奕屹,曲延瑞等(2013)研究了高层住宅无障碍设施建设,城市中住宅趋向于高层化,在高层住宅的门、窗、楼梯之间都需要安装无障碍设施,最重要的是发生危险和紧急情况时,急救性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张少伟、宋岭(2014)认为要建立住宅无障碍技术框架体系、指标体系和设计措施,然后根据不同住户的特殊要求设计精细化住宅。王悦,于钦波(2014)认为住宅无障碍设施不能只考虑住宅,居住小区的无障碍设施也要做好衔接工作。此外在设计时要注重通用化设计,既满足特殊群体需求,又方便普通人群使用。通过以上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针对住宅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过多的集中于设计层面,而忽视与无障碍设施管理和残疾人、老年人精神状态相联系,需要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加强指导宣传,鼓励其使用无障碍设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3结语与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研究侧重于设计、管理及无障碍建设的内容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对无障碍设施的研究可以从对残疾人、老年人等使用群体来进行研究,如从新残疾人观和老龄化背景下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可能会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发展产生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Rabiul Ahasan,Donna Campbell,Alan Salmoni,John Lewko.Ergonomics of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People with Special Needs[J].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Anthropology and Applied Human Science,2011,20(3):175185.

[2]Nobuyuki MINO,Masumi ASADA.Spatial Analysis of Barrierfree Environment Using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Institut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2,66(5):877882.

[3]Hazreena Hussein,Naziaty Mohd Yaacob.Development of Accessible Design in Malaysia[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68(19):121133.

[4]Nahid Bayat Bodaghi,A.N.Zainab.Accessibility and facilities for the disabled in public and university library buildings in Iran[J].Information Development,2013,29(3):241250.

[5]王晶.公园无障碍设施设计与研究[J].艺术科技,2014,(12):133.

[6]魏锋.县市级医院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探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6):213214.

[7]张竹赢.高校图书馆无障碍建筑环境研究[J].晋图学刊,2014,(2):810

[8]宋敏.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5):79.

[9]潘海啸,邹为,赵婷,等.上海轨道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再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3,(2):7076.

[10]张晓春,张云龙,孙超等.深圳市公共交通无障碍体系规划探索与实践[J].公路,2014,(6):165171.

[11]韩宇,侯奕屹,曲延瑞.居家养老模式下的高层住宅无障碍设施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4):5051.

篇7

【关键词】房屋结构 设计优化技术 意义 问题 应用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眼下,我国正处于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居住条件及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而对建筑房屋进行优化设计,使其结构与美观相互协调、同时适用、安全、经济以及便利是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关键因素。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技术注重实际,以工程建设的基本状况为出发点,以计划成本为控制为中心来进行的结构优化设计,其内容就是利用对建筑基础的结构、屋盖系统的结构方案以及围护系统结构方案等环节,建立起一种关于结构优化设计的模型,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影响变量参数中的若干关键参数的科学计算,来制定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方案。

1 房屋结构设计优化的意义

1.1结构优化设计可以降低总造价。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中,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相比较,层数越多,总建筑面积增大,单位建筑面积占用的土地面积就越小,节约了用地成本,但建筑层数的增多,建筑总高度也会加大,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也要加大,这时占用的土地节约量就不与建筑层数增加比例相同了。另如屋盖部分,一栋楼只有一个屋盖,并不会因为层数的增加而有所改变,它的成本下降会比较明显。对于基础部分而言,虽然也是各层共用的,但是层数增加,传给基础的荷载将会增大,我们需要增大基础,这样单位面积的造价有所降低,

但是却没有屋盖的效果那样明显。

1.2结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经济性。与传统的结构设计相比,采用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可以使建筑工程造价降低 6%- 34%。优化方法的技术性实现,可以最合理的利用材料性能,使建筑结构内部各单元得到最好的协调,不仅可以实现建筑美观、实用,而且在造价方面也有较大的节省,达到了建筑工程设计对适用、安全、经济、美观和便于施工的一般要求。通过使用优化设计手段,达到上述五个方面的最佳结合,符合现今建筑商对于建筑结构的效益的需求,也符合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 房屋结构设计中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问题2.1从现在的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来看,普遍缺少详细的勘察地质资料,只是简单的依据相临建筑的情况进行图纸设计。勘察施工场地的作用是保证科学的进行地基基础工作,并且达到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往往房屋设计工作人员只是把耐力数值控制到最小,就简单认为房屋建筑结构没有问题了,这种技术问题为房屋埋下了安全隐患。在对较软地基进行处理时,忽略了垫层换土设计,只是根据经验判断处理。房屋结构设计过程中,对于较软地基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足够认识,单纯依据个人经验使用砂垫层强化承载力,对于其宽厚度缺乏精确计算,也造成了费用的浪费。

2.2在抗震房屋结构设计中,施工设计人员普遍认为六度设防可以看成是没有设防。为了方便受力分析,施工设计人员往往把柱体横截面较小设计,增加梁线的刚度,将梁设计成为铰支梁,柱体的抗压能力设计成轴心抗压。这种操作方法能够方便分析房屋结构的受力,但是针对整体的房屋结构安全带来了危险。忽视了梁与柱之间的弯矩约束,还有柱体的截面积较小,整个房屋结构一旦受力,抗弯能力明显不足,造成了梁底显现裂缝。2.3房屋结构设计承重能力时主要是通过楼板设计完成的,在房屋建筑时经常将一些没有承重能力的墙体安置在楼板山,之后还会这部分算在同等效果的荷载力范围内,楼板的配筋也会依据这个数据进行计算。除此之外,设计人员将立砖斜砌隔墙顶位置,造成楼板顶部出现裂缝。两个方向同时产生弯矩的双向板中的钢筋是要叠放并且要保持纵横方向,计算时应该依据双方向的高度。

3 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实践应用是当前建筑业非常关注的一个课题,目的在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技术逐步改善房屋建筑的使用性能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性,大力降低工程成本造价。主要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房屋建筑结构在设计中应遵循结构设计规范。房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目的是追求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以及便利施工,因此,房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不但要求结构设计工程师有丰富的设计经验,也同时也要要对房屋建筑结构规范的条文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基础上,能够把自身的结构设计方案科学的融入到整个项目工程中。对于一些大面广的工程中,某些条文规定不可避免的的偏于保守,同时,也有些条文对一些特殊、复杂工程的设计工程条文安全性不足。因此,房屋建筑结构工程师在优化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扎实专业知识与丰富的经验,对上述问题做出科学与正确的判断,从而能够把握设计,使设计成果逐步优化,不断创新。

3.2房屋结构工程师要积极主动参前期工程规划。房屋建筑结构工程师要积极主动参前期工程规划是实施结构优化技术的重点内容。因为,在在实际施工中,房屋建筑结构工程建筑师难以把握对结构体系的受力的正确分析,相关房屋建筑结构工程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前期方案设计,帮助建筑师构思与逐步创新,使整个建筑的优化功能能够全部体现出来。

3.3涉及到房屋结构设计的各个专业应该相互协调与合作房屋建筑结构优化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专业也很广,各个专业必须相互协调与配合。依据建筑学发展角度出发,现代建筑是综合性产品,包括建筑、结构以及设备等要素。因此,房屋建筑工程在工程实施中,应该大力加强分工与合作,将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充分有机结合,为打造出完美的作品夯实基础。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只有将这两个环节充分结合,房屋建筑工程的实用美观大方效果才能充分体现,同时,房屋的建造结构受力更趋向合理性,大大降低了成本,简化了施工。但在建筑设计中,一些许建筑设计人员不遵循建筑的基本力学规律,过于注重设计方案创作的新奇性,导致这房屋建筑结构出现一些后遗症,因此,房屋建筑结构优化必须通过强化各个专业的合作与协调,才能够实现结构合理,成本降低。3.4房屋结构优化设计要将概念设计结合细部结构进行设计优化。概念设计即是利用设计概念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是通过设计概念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整个设计。但是概念设计应用于没有具体数值量化的状况时,计算式不可避免与实际出现较大的差异,譬如在地震设防烈度就没与不确定性,计算式与实际差别较大,因此,房屋建筑结构在优化设计中,通过采用概念设计的方法,将数值作为辅助和参考的依据,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还需灵活运用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贯穿一种抗震设防的思想且以概念设计作为重点指导设计。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优化细部的结构设计,譬如现浇板中的异形板拐角处易出现裂缝,可划分为矩形板。在选择钢筋型号时,充分考虑其极限抗拉力等。

4结语

篇8

关键词:优化技术;土建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使用结构设计优化的技术方法可以使得建筑产品的品质得到满足不断提高的目的,使得人们对于居住条件以及生活环境的要求得到满足。并且,这样就使得建筑商可以寻求新的手段可以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样就可以实现不断降低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的目标。

土建结构优化设计技术的现实意义

土建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应用,如此就可以收到“物美价廉”的效果,每一个建筑商都希望,在满足建筑结构长远效益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建筑结构的近期投资,并且确保建筑物结构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得更大的市场收益。和传统土建结构设计相比较而言,选择设计优化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

优化方法技术性的实现,就可以选择较为合理的材料的性能,也可以使得建筑结构之内的各个单元获得较好的协调,并且达到建筑规范所规定的安全度。同时它也可给建筑整体性方案设计作出比较合理的决策,优化技术这是有效实现建筑设计的“适用、经济和安全”目标比较有效的途径。

建筑层高的增加,墙体面积以及柱体积也会随之而增加,结构的自重也会增加,基础以及柱的承载力一样在增加,水管以及电气的管线则会加长;反之如果降低层高的话,就可以节省材料,便于抗震,并且建筑的总高度降低的话,建筑之间的日照距离也会随之而减小,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就使得用地得到节约。因为建筑面积是相同的,当建筑使用相异的平面形状的时候,它的外墙周长同样也会表现出不同,这样当选择圆形或是在接近方形之时,其外墙周长的系数也就越小,基础、外墙砌体、内外表面装修都在减少,并且它受力的性质也会得到提高,同时提高建筑的经济性能。

2、建筑结构优化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

2.1、建筑结构优化技术的应用需注意到前期的参与

房屋建筑前期的设计方案直接影响建筑项目的成本,但是很多前期方案确定中却不包括结构优化设计技术,以致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常常忽略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这样不但增加了结构设计的难度,而且使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成本也相应增加。因此,设计人员在前期设计时要充分的融入优化设计方案,节约建筑成本。

2.2、设计人员要注重细部优化

设计人员在注重整体设计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结构的精细设计。如尽量划分矩形板块的现浇板设计,增加现浇板的受力程度和避免出现拐角裂缝。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优化设计理论的相互结合,优化设计已经从工程实践问题逐渐向数学问题过渡,因此,工程设计人员还要加强自身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优化设计分析,使自身的设计更为合理和科学。

3、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步骤

3.1、使其结构模型得到优化

房屋结构整体优化设计方法一般是按照3个步骤来进行。主要包括有:

选择设计变量。通常是对于设计要求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如目标控制参数对设计要求来讲,它的变化的范围不大或者主要是根据结构的要求或者是局部性的设计来考虑。就可以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参数,极大的减少设计、计算以及编制程序上的工作量。

确保目标函数。找到一组可以满足预定条件的截面几何尺寸、钢筋截面积和失效的概率,这样的话就使得总费用变的最小。

保证约束的条件。建筑结构是在可靠度优化设计的约束条件之上,主要包括有尺寸约束、变形约束、结构强度约束、裂缝宽度约束、应力约束、构件单元约束、结构体系约束、可以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之下的弹性约束达到最后极限状态的弹塑性约束、可以从可靠指标约束直到确定约束条件等等。

3.2、结果分析

对于计算结果来进行分析,来确定出较好的设计方案。在做之上的步骤的过程之中,应该做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建设投资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复杂,所以,应该使用总法规,就可以使得资金得到节约。处理好技术和经济上的对立统一。这样则是有效控制投资比较重要的环节。

在设计之中应该反对片面强调节约,这样就忽视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也会是项目不能实现功能上的倾向,同时应该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以及设计保守浪费这样的现象。综上所述,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决策问题。

4、房屋结构优化设计措施

4.1、常见问题的优化措施

通过上文阐述的问题可见,要实现房屋结构的优化设计,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充分重视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和实用性,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措施可供参考:

4.1.1、在房屋结构设计中,要确保承重柱具有充足的截面高度,进而控制梁柱的线刚度比,增强房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并且在房屋受到地震作用时,承重柱能够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4.1.2、要保证悬挑梁的梁高符合标准,悬挑梁应做成等截面,这样可以降低悬挑梁截面受到的应力,防止梁体变形,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梁板以及梁支座周围的墙体产生裂缝。

4.1.3、构造柱刚度通常要比承重柱刚度差很多,但是对于一些位于承重梁下部的构造柱,在设计时应该按照承重柱的刚度标准来设计,并且在设计承重梁下部墙体的抗弯、抗压强度时,不能将构造柱考虑在内。

4.1.4、要科学设计连续梁,严格避免将连续梁按照单梁设计,同时要合理设计连续梁支座上部的负筋配置。

4.1.5、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应该呈直角或者斜角,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应该出基础挑板,进而增强房屋的抗浮性能。

4.1.6、要加大抗震缝宽度,防止在地震的作用下抗震缝两侧房体发生碰撞。

4.2、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的根本目标就是确保房屋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可以保持安全性、实用性。全面增强房屋的使用性能,如果出现疏漏,很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例如,地震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就目前来看,在地震发生之前很难预见,并且地震一旦发生,人为力量无法控制。因此在房屋结构的概念设计中,应该将地震列为重要课题。为了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在房屋设计过程中要保证建筑材料的使用性能,并且要确保材料刚度均匀,避免房屋在受到地震作用后发生脆性破坏。此外,房屋结构应该采用延性设计,当地震发生时可以减缓地震对房屋产生的作用。

4.3、实用性与艺术性相互融合

在土建结构的设计中,应该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充分结合。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应该在确保房屋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房屋的美学性。比如,房屋结构的平面布局应该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对称性,这样一来,既能防止房屋在巨大荷载作用下发生扭转,也可以使房屋结构更加美观。

5、结语

同传统的结构设计性比较而言,使用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可以使建筑工程造价降低 6%~34%。优化方法的技术性实现,可以最合理的利用材料性能,使建筑结构内部各单元得到最好的协调,不仅可以实现建筑美观、实用,而且在造价方面也有较大的节省,达到了建筑工程设计对适用、安全、经济、美观和便于施工的一般要求。通过使用优化设计手段,达到这 5 个方面的最佳结合,符合现今建筑商对于建筑结构的效益的需求,也符合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蓝倜恩.优化技术在土建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学报,1981,06:12-19.

[2]卫明.日本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在土建设计中应用概况[J].煤矿设计,1985,05:45-49.

[3]陶小林,杨杨.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优化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26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