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8:21: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德育机制的概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隐喻认知商务语篇
商务用途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是以服务于商务活动内容为目标、为广大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并具备较强社会功能的一种英语变体,国际商务活动涵盖了技术引进、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国际金融、涉外保险、国际旅游、海外投资、国际运输等。商务用途英语中存在的大量专业术语会造成人们理解的困难,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属于隐喻的范畴。而认知理论认为,隐喻能作为理解的工具。商务用途英语中的隐喻体现了其在商务领域的认知功能,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些隐含的概念机制,就能更好地理解商务英语语篇,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一、认知理论框架下的隐喻研究
现代隐喻研究从认知理论出发,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是人们形成概念的非常重要而又普遍的认知机制。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普遍存在,是人类核心和天赋的认知本能。人们通过比较不同事物间的相似性而认识事物的特征,从而以新的角度来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特别是抽象事物,建构知识体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会话中充满了隐喻,即使在严密的科学语言中隐喻也随处可见;哲学越是抽象,越需要借助隐喻来进行思考。
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隐喻的存在,这主要是由于这些隐喻表达经人们反复使用已成为常规用法固化在语言中,一般人已感觉不到其隐喻性了。但根植于人类思维的隐喻概念有助于人类不断扩展其认知概念系统。隐喻是概念系统中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即从源领域向目的域的映射,是用一种非常不同领域的经验理解某一领域的经验。源领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到目的域上,后者通过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而建立起这种联系的基础就是事物间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可以是常规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寻找和理解相似性的过程本质上则是两个不同语义领域的互动过程。
商务活动领域中的隐喻也正是通过映射,把难懂的经济概念与较容易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这类经济隐喻已深深根植于经济语言中,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反映对经济事物结构及其规律的认知,对人们经济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商务用途英语中的概念隐喻
McCloskey率先对经济领域中的隐喻展开了深入研究,他指出经济语言是高度隐喻化的语言,Charteris-Black也发现《经济学人》杂志出现的隐喻性词汇频率远比其他普通杂志要高。隐喻所具有的生成力使得日常词汇可用于阐述和讨论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概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各种商务活动。在商务用途英语中很多隐喻因长期使用而固化,已成为从事商务活动的人们经常使用的专用术语,成为解释和说明其他经济现象和理论不可缺少的基础,人们已经不觉得是隐喻,而成为认知思维的一部分。分析英语商务报道和文本中的隐喻,典型的概念隐喻有以下几类:
1.战争隐喻
战争概念图式常出现在文学影视作品和新闻媒体中,传统的战争图式中包含了对峙、防守、进攻、伤亡、输赢等。随着商品社会的发展,经济实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商场就如同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攻防、输赢等,“商场如战场”就成了一个经典隐喻,经济竞争就是战争,price war①、trade wars、brand war、advertising campaign、a takeover battle、invading new markets、Coke versus Pepsi、local banks are fighting back、local cigarette makers are up in arms、this is more than just a fight over a single piece of software、…threaten the survival of the world’s largest software company这一切隐喻显示了经济活动中你死我活的斗争。
2.体育运动隐喻
体育运动一直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尤其近年来在电视实况转播及全球化推波助澜下,运动已成为国际间共通的语言。正由于运动与媒体的密切关系,也由于体育在文化中的地位,人们对体育有着相当的熟悉程度。因此在经济新闻报导中,也常常能见到以体育运动作为源领域的隐喻映射。运动能非常恰当地体现经济的运作,运动与战争不同,虽然竞技性很强,但有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通常体现出一定的规则性,这也反映出商务活动领域的规律性。常见的运动隐喻有:outsider、stalemate、key players、the front runner、a knockout blow、hurdles、to be shown the red card、the U.S. economy turned a triple play Thursday等。
3.水的隐喻
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人们对水有直接的体验。水可以置于容器中,可以流进流出,会聚集成江河海洋。水的流动往往是持续的,有一定的强度和力度等。人们将这些图式概念投射到目标域的经济领域里,就形成了“资金是流水”的隐喻概念。经济活动的起伏就象海水一样潮涨潮落,因此海水也是常用的概念隐喻。如cash flow、The market is flooded、The market is buoyant、The market has dried up、floating interest rate、…inflationary pressures may build up or bubbles may appear in financial markets、the new corporate advisory and money-management firm joins a rising tide of boutique investment banks等。
4.生物隐喻
把经济活动与有灵的生命相比较也是常见的概念隐喻,生物隐喻包括了人类和动植物。
(1)人体隐喻
经济被视为象人一样的有机体,有生老病死,也有喜怒哀乐,并会呈现出有机体的各种活动方式,如in today’s infant electronic commerce market, producing new jobs at a healthy pace、markets seem to have qualms、economy was hurt badly by a global slowdown、businesses have been limping along、with BMW’s disastrous takeover of Britain’s Rover Group and DaimlerChrysler’s marriage now facing divorce、reports on the death of inflation are therefore much exaggerated等。人体概念域中的血缘关系也被映射到了经济域,用来表示经济组织间的所有权关系,如:the mother /sister /daughter company等。
(2)动物隐喻
商人和商务活动被喻为各种类型的动物或动物的行为,如:a bear market, bear trap, bear hug, bull market, bull position, lame duck, killer bees, cash cow, cat and mouse, trotting inflation, shark watcher, snake currency, butterfly effect等。
(3)植物隐喻
植物的生长过程常用于映射经济的萌芽、繁荣、没落或衰亡等发展阶段。如bud, seed money, flourish, branch company, grass-root economy等。
5.交通和道路隐喻
人类对交通和道路的认知,源于直接的身体体验及对空间的感受。在这个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运动过程中,有起点、终点、起步、行程和路途中可能出现的障碍等。经济发展本身就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与道路,以及运动概念的内部结构有相似性。常出现的隐喻概念有“经济发展是道路/某种交通工具的运动”。同时事物的状态、变化等也可通过道路隐喻概念来形象化,经济的运动就像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运动。如flagship、float、anchor、create ‘ripples’ when moving in the ocean、a soft landing, steering a company through bad times、The program of labor market deregulation has been stopped in its tracks.等。
6.戏剧隐喻
金融市场通常变化多端,充满不可预测性,也像戏剧一样充满了戏剧性,因此在商务用途英语中,戏剧也是常用的概念隐喻。如:banks…are still looking for a role, behind the scenes, Mr Grasso is famous for his showmanship, the Japanese still see high drama in the smallest setback。
由上述分析可见隐喻确实广泛存在于英语商务语篇中。
三、概念隐喻在商务语篇中的功能
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隐喻的认知论和建构论,认为隐喻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是人类认识世界及文化的有力工具,同时又使所使用的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每当社会、文化、科技等有了新发展,涌现新思想和新观念时,就需要有词汇来再现这一切,大量新的形象和概念就应运而生。商务英语巧妙地运用隐喻的认知功能,扩大了语言的使用范围,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把读者难以理解的概念形象化和直观化。商务英语词汇中这些具有独特行业特点的词汇承载了商务方面的理论与知识,有助于人们对经济原理和运作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隐喻还具有在社会交往中加强亲密程度的社会功能。在商务英语语篇中,有许多原本属于隐喻的词语因长期使用而成为约定俗成的表达,已被看作专门术语了。这些经隐喻化而约定俗成的词汇使得从事商务和经济活动的人们紧密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体现出隐喻强烈的社会功能。
在商务活动与商务谈判中,我们必须意识到隐喻的存在机制和功能,关注中英文两种文化及认知方式的差异,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①本研究的语料来自The Economist, The Financial Times, BBC及CNN等媒体的网络新闻报道。
参考文献:
[1]李明:商务用途英语中经济类文本里的隐喻机制及功能[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5(2)
[2][6]Lakoff, G.&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0
关键词 隐喻 语言认知 语境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70
Cognitive Mechanism of Metaphor Based on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Talk about Different Metaphorical Meanings of Dog
SHAN Lingyu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Metaphor is not just rhetorical device, but also a cognitive style, played a grea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guage. Metaphor of human experience as the bas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similarity, from a simple, specific source domain mapping through images illustrating a complex, abstract target domain. From the dog at three different metaphoric sentences talk, to explore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metaphor from context, thought and culture, and to reveal its complexity.
Key words metaphor; language cognition; context
1 隐喻认知的提出
隐喻机制的理论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将词汇划分成8类,即当前性、陌生性、隐喻性、装饰性、创新性、拓展性、缩略性和更替性(altered)。虽然这种划分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逻辑标准,但开启了以语义学为基础的隐喻研究的先河。后来意大利修辞学家、哲学家安贝斯塔 ・ 维柯首次揭示出“语言形式是打开使用词汇的人的心灵以至于整个社会中心理、社会和文化生活的一把重要钥匙”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语用学理论则开启了系统研究隐喻交际功能的新篇章。以dog 为例:
(1)Mike is a pet dog he keeps.
(2)The film must be a real dog.
这两个句子当中都有dog一词,其表层意思都是“狗”,但隐喻意义不尽相同。例(1)中的“dog”就是基本语义,动物属类,“狗”,主人的情感伴侣。
例(2)中的“dog” 指质量很差的物品。而这两层意义是以“dog”的字面意义――“狗”为基础的,是主体在某种特定情境中的主观意向表达。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说话人似乎对对听话人发出“警告”或“建议”,提醒听话人这部电影或许“危险”、“劣质”,例2的语用含义是“这部电影不怎么样,不要看了。”
从以上的例子看出,学习一门语言的关键,是把语言的词、句等表层语义结构和里层概念结构匹配起来,达到概念流利(conceptual fluency),辨识目标语中的表层含义、概念隐喻和其交际中的意向图式,这就涉及到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中隐喻的认知。
2 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框架
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进行分析研究,跳出纯语言现象的传统研究方法的樊篱。认知隐喻学认为,“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是有利的认知工具”。正如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1980)在其所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段,而且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隐喻概念体系。
肇始于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学者吉尔斯・弗科尼亚(Gills Fauconnier)和马克・特纳在其合著的《概念整合的原则》(Principles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Fauconnier & Turner 2002)发展和完善该理论的框架。概念整合理论主张概念整合是一种人类基本认知机制,是基于一系列诸如类比、递归、概念包、知识框架等组成和控制(constitutive and governing)的连续性的网络结构,基本元素包括与源域(source domain)和靶域(target domain)紧密相关的两个输入空间(input1, input2)、概念交集的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交互的复合空间(blend)。
概念整合理论强调的是新颖的概念化过程。类属空间把输入空间的交集信息整合为全新的层创结构,该结构遵循自身逻辑,在固有信息及文化认知的基础上,呈现新的整合意义,或者说是预先储存的信息的映现,在源域和靶域之间完成概念整合的动态化过程。
3 隐喻的认知机制结构分析
3.1 隐喻的本质
纽马克认为,隐喻性语言占据英语语言的四分之三,有些是经反复使用已觉察不出隐喻意义的死喻,如“the mouth of a river”,有些是文体话语中的库存隐喻,还有就是说话人根据自身体验生成的创新型隐喻。无论哪种隐喻,其本质是一种跨不同概念域间的映射关系
如:a莎朗・斯通承认,为了不至于扮演性感金发女郎的角色,她必须抗争。
b在经济困难时期,关闭已带来繁荣的自由贸易之门是一种本能。
在a句中,kitten(小猫)被归类为逗人喜爱的小宠物,用作隐喻常常指非常性感、乐于调情的女人。在b句中,door(门)本来用来开启和关闭建筑物、橱柜或机动车辆,这里将其含义延伸,它的隐喻含义与进入组织、获得机会等意义有关。
隐喻是用语言形式来表达超语言行为的微妙特征,纽马克(2001:85)指出,隐喻必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也就是说情景因素对创造隐喻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隐喻认知的情景信息
(1)微观情景信息,即语境,包括上下文、交际的时间、地点、话题、方式、交际者的相互关系等。语境是人们进行话语活动的依据。运用语言形式的恰当与否,能否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取决于语境,而不是评论词语本身的优劣。根据语用学分析,语境因素参与到决定句式字面性语义内容的过程当中,承载隐喻阐释的并不是孤立的句式或句式类型,而是语境中的句式。
如马丁・路得・金在他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的著名演说中,大量生动的隐喻置于非暴力抵抗争取人权运动的语境中,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取得了极为强烈的认知和修辞效果:他把“希望”比成“灯塔”和“仓库”;把“物质财富”比作“宽阔的海洋”;把“正义”比作“金库”和“宫殿”等。全文至少用了17个隐喻。生动形象的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对自由平等的渴望表达得畅快淋漓,一泻千里。
由此看出语境是受话者在话语过程中提取、构建并加工话语假设的背景,而话语假设当且仅当在该语境中才具有关联性。
(2)宏观情景信息,即地理、文化、社会、政治背景等诸多文化因素,是表达和理解意义的关键。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语言中的隐喻当然也植根于文化,折射出某种特殊的文化结构和色彩。隐喻的使用者和受用者之所以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共同的文化根基是关键因素。比如,生活在临海地理环境的人,语言表达上多采用与海洋相关的语汇表达隐喻,如:fish in the air (缘木求鱼),miss the boat (坐失良机)等;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当西风吹起时,英国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西风给英国人带来的是温暖和湿润,带来的是春天的气息,因此,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诗人雪莱在 “西风颂”里是这样赞颂西风的: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诗人把西风比喻成希望和力量,象征蕴含生命力的春风。
除了地理疆域因素,隐喻与社会历史、、神话传说、民俗风情都有联系。如,欧美人表达“惨败”会说“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无独有偶,汉语亦有“败走麦城”之说。英语隐喻有“Achilles’heel”(致命的弱点),汉语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说等。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使用现象,语言系统中的一种操作,具备一定的语境规约性。Ortony认为隐喻表达的第一要素语境,根据以上所说数据驱动程序来解读某一隐喻性词汇、句子。
3.3 隐喻认知与思维
认知隐喻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而体验哲学强调心智的体验性和思维的隐喻性。
心智的体验性是指人们在对客观世界感知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获得的经验,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包括推理、判断、选择、想象,知识和知识创造性思维。莱考夫等认为,人类的概念系统(思维过程)是通过隐喻来建构,就是以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到靶域上,后者因前者使语义理解变得容易。
3.4 隐喻与跨文化交际
每一种经验都是有文化预设背景的,或者说文化在体验本身中得以体现(不同民族可能有某些相同的经验积累,催生出相似的隐喻表述,如英、汉语中都有方向性词语来描述人的心理状态,汉语常说“情绪高涨”,英语有:Her spirits were high with the hope of seeing Nick in minutes rather than hours. (她很兴奋,因为只消等上几分钟而不是几个小时就有希望见到尼克了)。另以动物隐喻为例。由于人类对某些动物的习性、特征和习惯具有共同的认知基础,因此基于这些动物表象的认知,不同语言的概念隐喻有重叠现象,如蛇(snake)在中英文化中都是让人恐惧产生厌恶的动物,英语以snake 为中心的词语有a snake in the grass(潜伏的危险),汉语则有“佛口蛇心”之说。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不同群体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某些现象或事物的确有不同的经验内涵和价值取向,这种不同的价值观也渗透到隐喻化的思维过程。如汉语中“龙”在中国人的信仰中是最神异的灵兽,象征吉祥、尊贵、神圣,是中华文化的元色,体现美好的意义,如“龙腾虎跃”、“龙凤呈祥”。而英语文化中“dragon”(龙)则是一个张牙舞爪、令人生畏的怪兽形象,是凶险、罪恶的化身,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Satan)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化,不同文化处于不断的碰撞和交织中,汉英隐喻也在不断交融与互鉴。透过隐喻我们可以洞悉文化在认知中的异同及其理据,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4 结语
用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语言很复杂,隐喻式的语言俯拾皆是。认知隐喻观认为人们通过具体事物的认知模式(或意象图示、框架等)认识和构造对他事物的认知模式,即实现跨域映射,隐喻也因此产生。隐喻的认知是认知结构、文化心理、语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摘 要: 概念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关联,不仅可以帮助高职生理解和记忆听力材料,提高英语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而且可以增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新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 概念图 高职英语口语 教学研究
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全面深层次融合的发展目标。依托信息技术,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可以使学生摆脱“哑巴英语”的困扰,真正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使学生高水平就业如虎添翼。
一、高职学生口语水平现状分析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各类英语测试及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影响高职学生口语表达的最重要因素依次是汉语思维、语音和Z调、词汇量、语法、表达内容的丰富程度。为了解决英语思维能力及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问题,笔者尝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引入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信息技术研究成果――概念图,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是首次尝试(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中国知网期刊文献检索),希望为改进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二、概念图简介
概念图(Concept Map)又称为概念构图。1984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教授(D. Novak)把概念图定义为: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实用工具,是一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从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有机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结构图。概念图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内,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这样就形成了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从而以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1]。
概念图的典型表现形式是图形组织器(Graphic Organizer),图形组织器能够通过特定的图示隐含某种特定的思维结构关系,为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使用和加工信息的认知支持框架,即一种图形组织器通常就代表一类思维模式或者认知方法。借助认知工具,学生能获得充分的感知信息,产生意义构建,从而促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2]。
三、基于概念图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一)运用概念图提高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调查笔者了解到高职学生对概念图一无所知或者不熟悉,因此可以通过概念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使学生直观了解学习内容,把握对话的框架结构和逻辑关系,增强语篇理解能力,提高英语思维能力。
下面以徐小贞总主编的“新职业英语・行业篇・IT英语”Unit 3 “Product Test” Listening Task 3 为例做详细说明。“The topic for listening task 3 is that a technician comes over to the customer’s house to fix the problem.”,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对话的逻辑关系,教师采用了“鱼骨图”这一图形组织器把重要命题的因果关系表达如上:
同时课堂上教师把对话中的2个重要命题“Not to Install the Software from the CD”和“Wrong Router”设计成空缺,设计配套问题引导学生填空:(1)What is the problem in the customer’s computer ? (2)Do you know the reasons ? (3)How to fix the problem ? 师生一起展开对话,填充概念图相关命题,迅速准确地理解对话中概念间的关系,协助学生逐步建立概念图中的概念及不同命题之间的连接,培养英语逻辑思维能力。会话中还激发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加强了理解和记忆,增强了语篇理解能力。
下面以Unit 3 “Product Test” Listening Task 4为例进一步说明。“The topic for listening task 4 is that ENet Company has finished the LAN for McDonald’s and two technicians are tailing about the LAN testing.”,局域网的测试步骤十分复杂,共有10个步骤,不容易理解和记忆。教师采用“流程图”这一图形组织器可以使对话化繁为简,让这一困难迎刃而解,如图二所示:
(二)运用概念图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把上面听力材料转化成概念图给学生正确输入以后,接着训练学生的输出能力――口语表达。上课前两周教师根据高考英语成绩和性格特点对全班同学进行异质分组,总共分为14个学习小组,每组3名同学,角色分别为小组长、绘图员和汇报员。每次作业都进行角色轮换,使每个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尤其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分组完成后教师提前2周把作业布置给学生提前准备。上课前一周各组组长将本组协作绘制的概念图和对话台词通过QQ群发给教师审核。教师通过14张小组绘制的概念图综合判断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学习难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下面以徐小贞总主编的“新职业英语・行业篇・IT英语”Unit 3 Speaking Task 3为例做详细说明。学生的具体任务是:Work in pairs. A technician is meeting a customer. Role―play it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below.
Technician Client
Greet and introduce yourself. Greet and ask for help.
Require to see the computer. Agree.
Check and test it Ask about the results.
Explain in detail. Express thanks.
上面是学生首次做的其中一幅概念图,如图三所示:
通过分析学生的概念图和对话稿,教师发现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概念图和对话之间的关系,他们只会把对话提示排列成“流程图”,更不知道如何借助概念图帮助自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于是教师及r调整教学重点:如何选择概念,确定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给各级概念排序及如何连接成完整的概念图。更新教学难点:如何选择连接词。
上面是学生修改后的其中一幅概念图,如图四所示:
学生修改后的概念图表达内容更为丰富:不仅自己设置了交际情景――上门维修电脑,而且表达了维修电脑的前因后果及具体的操作步骤,同时在概念图中迁移了自己掌握的专业术语如blower, router URL, reset,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英语口语的初步融合。
调整教学策略后教师惊喜地发现:同一主题,不同组别甚至同组学生的口语表达思路完全不一样,每位同学都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都以自己的创新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欣赏为荣,杜绝了抄袭作业现象。因为教师没有设立标准概念图,学生的思维和表达采用多元评价,更具可操作性。所谓多元评价,是绘图评价等级综合以下信息:信息重现程度;构图是否清晰;层级是否分明;使用联想程度及色彩使用程度。而口语评价等级则是语音语调标准程度;语法准确性和复杂程度;词汇准确性及丰富程度;表达的流利性、连贯性及内容丰富程度。
教师还发现:有的学生主动将课外学会的IT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迁移进英语的构图中,完全用专业术语来解决英语问题,达到了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专业知识和英语融合的效果。例如有的学生构图和会话中自主使用了blower, Router URL, reset, CPU, video card, blue screen, restart, debugging, popup the dialog, modified, antivirus, DNS server 等多个IT专业词汇,口语表达中更具专业素养,使客户更信服,对话词汇及表达内容更具丰富性。口语表达时脑海里可以瞬间呈现概念图中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或者句子中的关键词,使语言表达更加连贯和流利,克服了以前死记硬背对话的习惯,减轻了口语表达时的焦虑和紧张。
四、结语
教师对如何利用概念图理解和记忆英语听力材料,以及借助于概念图如何提高英语口语表达水平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教学实践表明,概念图应用于英语听说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而且可以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2]胡小勇,王泳,容梅.概念图教学实训教程(第一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8.
[3]莫颖.基于元认知策略的高校英语口语训练是在研究[J].高教论坛,2015(6):58-60.
[4]陆洁瑜.英语口语大赛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8):156-158.
[5]张园,于宝明,胡国兵.基于概念图的高职电子技术课程评价实践与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2):39-42.
[6]王越.克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的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高教论坛,2014(7):64-65.
关键词:功能安全 整车控制器 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 仿真
中图分类号:U46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b)-0081-06
Conceptu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Vehicle Controller Based on Functional Safety
Zhang Zhenwang Liu Shuying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Vehicle functional safety standards,the conceptual design is carried out for electric vehicle controller. On this basis, the project definition, hazard analysis and risk assessment of vehicle controller were completed,then the functional safety level and target were determined. Finally, an simulation mode was established to conduct the simulation test at the conceptual design of vehicle controller.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sign can satisfy the vehicle functional safety standards. The functional safety conceptual design of vehicle controller was realized, which has a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afe development of vehicle controller.
Key Words: Functional safety; Vehicle control; Hazard analysis and risk assessment; Simulation
电子技术集成化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汽车上的大量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对电子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汽车电子电气产品所带来的安全问题越发重要,例如:因各种汽车电控系统软硬件故障而不断出现的汽车召回事件。而整车控制器作为电动车的控制单元,是整车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传递整个电动汽车的动力,保证行驶过程中汽车的动力性以及对整个汽车的能量进行控制管理。因此,为了保证复杂系统下的安全,ISO26262道路车辆功能安全标准应运而生。
ISO26262从2005年11月起正式开始制定,经历了大约6年左右的时间,于2011年11月正式颁布,成为国际标准。道路车辆功能安全标准分为10个部分:术语、功能安全管理、概念阶段、产品开发-系统层、产品开发-硬件层、产品开发-软件层、生产和操作、支持过程、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导向和安全导向分析、指南[1]。具体架构如图1所示。
1 整车控制器的概念设计
整车控制器是整车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传递整个电动汽车的动力,保证行驶过程中汽车的动力性以及对整个汽车的能量进行控制管理。
1.1 项目定义
整车控制系统以整车控制器VCU作为Powertrain控制核心和网关,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机控制系统MCU等。整车控制器的主要功能监测电池的电流、电压、温度和荷电状态SOC,根据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传感器采集加速踏板/制动踏板状态进行扭矩解析和再生制动等功能[2]。系统架构图如图2所示。
根据ISO26262项目定义中的相关内容,整车控制器的工作环境主要分为车辆行驶、转弯、避让、超车,以及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比如晴天、雨雪、湿滑路面等。实现功能是整车控制器检测和控制各个电子器件的运行,故障报警以及处理保护驾驶员的行车安全[3]。
1.2 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
整车控制器的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的作用主要是辨别其可能的危害,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确定安全等级ASIL和安全目标。
1.2.1 完全等级ASIL概述
ISO26262中提出了确定功能安全等级(ASIL)的方法,安全等级范围是A、B、C、D,其中ASIL A安全等级最低,ASIL D安全等级最高。在整车和系统电子设计时,需要确定所设计项目的范围[4]。基于项目定义,确定项目的安全目标,避免不合理的风险。ASIL使用3个参数进行评估,分别是:危险对驾驶员或其他交通参与人员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S,危险所在工况的发生概率E,危险涉及的驾驶员和其他交通参与人员及时采取控制行动避免特定伤害的能力C[5]。其分类如表1~4所示。
1.2.2 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
在整车控制系统中主要故障分为过度加速和o意图的发生制动力(电机冷却系统失效),无意图的方向发生驱动力。
(1)过度加速。
严重性:过度加速导致电机扭矩过大,电机温度升高导致电机失效,如果行驶在正常情况下很可能发生碰撞,对驾驶员造成人身伤害定义严重度为S3。发生概率因为过度加速在平常的驾驶情况下发生不是很频繁,因此定义为E2。可控性多度加速导致失效,驾驶员在获知后由于慌张很难有效控制,可控性为C3。
(2)无意图的发生制动力。
严重性:无意图的制动在正常驾驶情况下很可能造成后面车辆闪躲不及时造成碰撞危及驾驶员的生命定义严重性为S3。发生概率在正常驾驶状况下电机具有温度检测,当冷却系统失效时,会及时提醒驾驶员故障发生概率定位E2。可控性当故障发生驾驶员获知后及时处理避免发生危险可控性定位C2。
(3)无意图的方向发生驱动力。
严重性:正常行驶情况下发生无意图的方向驱动力很可能造成车辆偏离正常行驶轨道与周围车辆发生碰撞或者冲向绿化带,这会造成驾驶员一定的生命危U定义为S3。发生概率正常行驶情况下发生概率较小定为E1。可控性无意图的驱动力发生时驾驶员一般很难及时做出反应定义为C3。
经过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后得到安全目标如表5所示。
通过功能安全目标得出功能安全要求,然后分给项目的初始结构以及外部量。主要包括故障的检测指示,失效的缓和处理,整车控制器最高安全等级为ASILB,在设计整车控制器的时候按照安全等级进行设计,使损失降到最低[6]。具体的安全措施为以下几点。
(1)VCU进行自检。若自检失败,储存故障码。
(2)若无故障闭合VCU,VCU对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系统、高压系统进行监控。
(3)增加系统的冗余设计,减小失效率,实现安全目标。
2 仿真测试
根据汽车电子V模型开发流程,需要对整车控制器的概念设计进行建模仿真测试。该文借助MATLAB/Simulink提供强大的图形化建模服务,对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器进行模型搭建。通过采集开关、档位开关等数字信号,以及加速踏板、制动踏板等模拟信号[7]。综合判断相应的模式,根据当前状态进行故障处理发送扭矩命令以驱动或制动车辆。
2.1 整车控制器的建模
对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仿真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仿真模型,主要包括IO口数据采集系统、模式转换(启动模式、制动模式、驱动模式)、整车控制系统、故障处理系统如图3所示。
IO口主要负责采集开关、档位等数字信号,以及加速踏板、制动踏板等模拟信号,根据采集的信号判断电动汽车处于何种模式,整车控制器主要负责监测电机扭矩、温度,电池荷电状态、温度等变化,如果发生故障则显示故障并由故障处理系统处理返回正常数值。
启动模式:驾驶员未踩下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电机根据整车控制器提出的需求扭矩命令输出力矩是电动汽车保持静止状态或维持在某一低车速状态。
驱动模式:在电动汽车正常行驶中,如果驾驶员踩下了加速踏板,车辆就会进入正常行驶驱动模式。驾驶员对车辆驱动力矩的需求体现在加速踏板的操作上。
制动模式:只要是制动踏板开度不为0就会进入制动能量回收模式,制动能量回收只是一个补充,用于回收部分制动能量。
2.2 整车控制器测试验证
通过故障注入的方法对整车控制器的性能进行验证,通过IO口注入故障,并对多度加速、无意图的发生制动力、无意图的方向发生驱动力等故障进行了测试,测试的数据如表6所示。其中可控率=故障处理次数/故障注入次数。
由表6的测试数据可知,整车控制器能够检测出注入的故障,并且通过相关操作处理故障,从而使失效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满足ISO26262道路安全标准,实现了概念阶段整车控制器的功能安全设计。
2.3 驾驶性能测试
为了验证整车控制器VCU能否准确且有效地接收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的真实信号,能够控制电机输出正确的需求扭矩。该文通过模拟车辆在加速、起步和制动时的状态,判断整车控制VCU的性能,从而确定整车控制器VCU是否到达设计的目标。
起步测试:测试开始时点火开关处于Start状态,在时间为9 s时踩下制动踏板,使制动踏板的开度达到100%,将整车的档位达到前进挡D档,松开制动踏板后,若此时未踩下加速踏板,则车辆进入蠕行状态(即车辆未踩下油门以某一低速行驶),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14 s松开制动踏板的同时,电机的输出扭矩在逐步增大,整车的速度也随之增高,当车速达到4 km/h时,电机最大的输出扭矩为35 Nm,随着车速超过4 km/h时,电机的输出扭矩在逐渐减小,最后车辆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行驶,电机的稳定输出扭矩约为6 Nm,与设计要求符合。
加速测试:加速测试主要是验证整车的动力性能,能够很好地控制电机的输出扭矩,在32 s时制动踏板,使制动踏板的开度达到100%,此时电机的输出扭矩迅速增加,并且达到最大输出扭矩后又下降进入恒功率区,在50 s时,使加速踏板松开,车辆进入滑行状态,电机在此时输出很小的负扭矩,整车的速度在逐渐减小。根据整车加速测试的结果分析得出整车控制器VCU满足加速设计的要求。
制动测试:在88 s,踩下制动踏板使制动踏板开度达到100%,电机输出较大的负扭矩,整车进入制动能量的回收,随着整车速度的减小,电机的输出扭矩也在减小,当整车的速度下降为0时,电机的输出扭矩也变0。当整车的速度下降为0时,使制动踏板松开,车辆进入蠕行模式。根据整车制动测试的结果分析得出整车控制器VCU满足加速设计的要求。测试仿真曲线如图4所示。
3 结语
ISO26262为从事于汽车相关的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尤其是在汽车电子产品快速发展的趋势下,表现尤其重要。在此背景下,文中基于ISO26262,对整车控制器进行了项目定义、风险分析与评估,并确定系统的ASIL等级B,提出功能安全要求和安全目标。同时运用Simulink软件对整车控制器进行仿真,通过故障注入的方法对整车控制器进行测试,测试数据表明满足ISO道路安全标准。
参考文献
[1] ISO 26262,Road Vehicles Functional Safety―pat1:vocabulary,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for Standards[S].2011.
[2] ISO 26262-3:2011(E)Road Vehicles-Functional Safety[S].Geneva IEC,2011.
[3] 姜海斌.纯电动车整车控制策略及控制器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4] 还宏生.汽车设计中的安全要求及ISO26262标准[J].检测与维修,2012(10):41-43.
[5] 李娜,孙文勇,宁信道.HAZOP、LOPA和SIL方法的应用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5):101-106.
科技的进步需要知识的发展创新,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谁能更多的掌握知识把控人才,谁就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知识的发展再教育,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是培养高端人才的主要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宗旨。一名学生的培养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通过课堂教育实现。新课改就是通过转变课堂教学的方法,转变师生的传统观念,重新定位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使教师由教学的组织者转变为参与者,和教学的促进者。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教育的改革的主体。教学理念的转变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1 新课改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形势日益严峻,英语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展。时代的发展对英语教学也相应的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英语新课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新课改的标准和新教材都适应时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英语教学的过程,细微分解英语学习中注意的学习要点。这一改革也给高职英语教与学带来新的考验。
1.1 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从整体上讲新课改下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明确提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可以借助词典翻译英文的相关资料和书籍。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灵活熟练的运用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并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管理,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英语课程不仅要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应注重学生口语在实际涉外活动中的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把学习英语语言技巧和口语应用作为主攻方面。
1.2 因人而异的教学要求
基于目前高职,高专,成人高专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的高低不同之分,高职英语教学分成两级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分级指导学习,从不同的英语知识水平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学习。级是标准要求,水平高的学生要符合“级”的要求,入学时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要符合“级”的要求。学生在符合实际情况的指导教学方法下,经过学习一段时间后达到“级”的要求。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要重视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 高职英语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中角色的转变
老式的英语教学方法,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方式,一成不变的机械式英语教学程序,沉闷的课堂使学生被束缚,无法开拓学生的思维,不能及时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转变师生角色极为重要。
2.1 由教学的纯组织者转变为课堂情景气氛的创造者、参与者
要想学好高职英语这门学科,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变换角度,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积极着力于提高课堂气氛,更多的开展课堂英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知识,完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课程时既要覆盖将要学习的知识又要复习原有的知识,将知识穿插在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了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给学生以足够的学习空间,而老师则渐渐的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
2.2 由单纯的教学者变成科研者、学习者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教师教学中的科研能力尤为重要。现阶段的高职英语教师要求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和教学中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实际研究的能力。教师要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去看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积累经验分析实践中的问题,对自身的行为也要做到时常反思。将研究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
3 引导调动学生学习情绪,转变学习方式
英语学习当中情绪是否高涨对英语的学习十分重要,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动力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善于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因为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更容易理解接受言语累知识的指导,使学生更有激情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英语知识。情感因素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短期效果,还关系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积极调动掌控学生的学习情绪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
3.1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
尊重和鼓励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小窍门,也是了解学生的重要体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麻烦,很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也高低不同,同时很多学生有着不同的自尊心。老师用科学的方法和和蔼的态度去关心和鼓舞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很多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很在意,老师对学生的肯定是学生学习的巨大推动力,也使得学生可以更自信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可以让学生带着热情去学习,积极的参加到学习当中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学生真正转变成课堂的主体。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每位学生能否自主的学习事关教学的成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和自由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利用英语这门学科进行交流和工作。以完成某些项目。
【关键词】 产品概念设计 质量工程 形态矩阵分析 多属性决策矩阵 不确定优化模型
一、引言
产品质量通常被描述成为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而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通常又是由产品的质量和成本所决定的。对于一个新产品,早期的概念设计阶段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差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案通常会对产品的后续拓展造成重大的不良影响。据不完全估计,一个新产品大约75%的产品周期成本发生在产品概念设计阶段。而业界通常又流传着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至理名言“好的产品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因此,产品概念设计便成为开发新产品的一个重要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是一个定义目标产品,确定其功能需求,生成其概念以及对该概念进行评价及选择的阶段。产品概念设计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不可能一次便形成一个最好的方案。通常来讲,一个好的概念设计方案应该能为产品概念设计者提供一个全局的产品设计视角,并且尽可能减少由于设计的失败而导致的开发成本。
产品概念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从所有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具发展前景的方案。过去,我们常采用因子分析法、概念设计筛选和得分法来对各方案进行选择与评价。但是,这些方法在对各方案进行评价时并没有从一个整体的角度来对各基本特征进行考虑。此外,尽管目前已经提出了许多关于产品概念设计的方法,但是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改善空间。首先,大多数的概念设计方法并没有将概念的可行性考虑在内。其次,许多方法在形成产品概念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顾客的喜好与偏爱度。为了克服以上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质量工程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产品定义、技术生成、技术评价以及技术选择等阶段。在考虑到产品设计的初级阶段开发成本的不确定性时,本文引用了不确定性分布函数,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将顾客的相对偏好重要度整合到不确定性的优化模型的产品概念设计中。相对于以往的确定性优化模型,不确定性优化模型能为设计者提供更多和更有效的信息。
二、方法简介
上文提到的基于质量工程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产品定义、技术生成、方法评价(技术评价,成本评价)以及方法选择等,具体如图1所示。
1、产品定义
在这一阶段,通常根据顾客的需求(CRS)来确定产品并且还要确定出顾客需求的相对重要度(wi)。目前,可以根据层次分析法、模糊推论法以及熵权法来确定出顾客需求的相对重要度。在质量功能展开(QFD)中,顾客的需求通常需要转换成为工程技术特性(ECs),而顾客需求的相对重要度又影响着工程技术特性的重要度。
质量功能展开(QFD)起源于日本,它是一种将顾客之音(voice of customer)转换成为工程技术特性的有效工具。而质量功能展开中所采用的核心工具便是质量屋(HOQ)。质量屋是一个系统性的图解方法,它通常包含了三个矩阵:WHATS矩阵、HOWS矩阵以及相关关系矩阵。WHATS矩阵中包含了顾客的需求(CRS),主要告诉设计者应该做什么。HOWS矩阵中包含了工程技术特性(ECS),主要告诉设计者该怎么做。而相关关系矩阵则包含了顾客需求的相关关系以及工程技术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产品设计者根据顾客的需求来设计工程技术特性。通常,每一个顾客需求可能对应几个工程技术特性,反过来,一个工程技术特性也有可能影响几个顾客需求。因此,顾客需求的重要度也影响着工程技术特性的重要度,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用rij来表示。rij可以采用1-9量表法来求得。工程技术特性的相对重要度(vj)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求得:
vj=,j=1,2,……,n (1)
2、技术生成
一旦产品定义完成后,产品设计者就必须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以及直觉,借助形态矩阵,尽可能的生成多种可行概念设计方案来实现定义的产品。形态矩阵最先被偌里斯提出,它提供了一个系统方法的概念,提倡大面积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中,形态矩阵能帮助设计者从众多的实现工程技术特性(EC)的技术属性(AT)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技术属性。在一个形态矩阵中,通常横列代表着实现工程技术特性的技术属性(ATS),纵列表示着工程技术特性(ECS)。下面通过一个表格来具体介绍形态矩阵的相关知识。
表1是一个关于汽车的形态矩阵分析表,包含了牵引力、动力、停车等三个工程技术特性。而右边则给出了相应的实现这些特性的技术属性。例如:为了获取动力,可以采用三个技术属性(电,柴油,汽油),然后根据实际状况又从上述三个技术属性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技术属性。
3、方法评价
(1)技术评价。为达到每一个工程技术特性,通常需要多个技术属性(AT)。因此,就必须对这些技术属性进行评价,以选择出最合适的技术属性。这种评价通常能为设计者在概念设计阶段提供一个有利的决策。本文主要采用了性能评价技术(TPA),它仅仅考虑一个产品的技术开发过程,而不考虑成本、维修费用等其他的因素。为了确定出每一个技术属性达到工程技术特性的性能属性值,本文采用了多属性决策技术。
建立一个决策矩阵,包含两部分:准则和技术属性。先建立一系列的评价准则(Fjsj),准则中包含着积极准则和消极准则。对于积极准则,值越大,则技术性能越好。相反,对于消极准则,值越小,则技术性能越好。因此,根据偏好准则的性能值便可以进行相应的改善。用Yj来表示实现每一个工程技术特性的技术评价矩阵。其中,Yj是一个hj×qj矩阵,表示有hj个技术属性,qj个评价准则。具体描述如下:
Fj1……Fjsj……Fjqj
Yj= y11 … y1s ·· y1qj· … · ·· ·· … · ·· ·· … · ·· ·y1i … y1si ·· y1qj· … · ·· ·· … · ·· ·· … · ·· ·yhi1 … yhisj …yhiqj (2)
求得了上述的决策矩阵之后,为了确保在上述不同准则的情况下具有可比性,通常需要对其进行单位化。这里用yj表示单位化后的技术评价矩阵。具体按式(3)来单位化:
yljsj=,l=1,2,……hj,sj=1,2,……qj(3)
由于每个准则的重要度相对总目标程度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常将上述单位化矩阵进行加权化。用来表示:
=ηj1 ·ηjsj ·ηjqj·Yj (4)
这里ηjsj表示Fjsj的相对重要度,这个准则通常由设计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直觉来确定,并且jsj=1。
于是,我们就可以得出最理想技术(Tj+)和最不理想技术(Tj-)。它们是两个人工变量,可以将其定义如下:
T={(maxljsj)sj∈Sj,(minljsj)sj∈S|lj=1,2,……,hj}={,,……,jqj} (5)
T={(minljsj)sj∈Sj,(maxljsj)sj∈S|lj=1,2,……,hj}={,,……,} (6)
sj=Sj,{sj=1,2,……,qj},sj是与积极准则有关的变量。
S'j={sj=1,2,……,qj},s'j是与消极准则有关的变量。
因此,每一个可选技术属性可分离成为最理想和最不理想技术的值分别用d,和d来表示,具体计算如下所示:
d=,lj=1,2,………hj. (7)
d=,lj=1,2,………hj. (8)
ATjlj的性能属性值可以用jsj来表示,它可定义成为ATjlj相对于最理想与最不理想技术的相对封闭性,可以通过式(9)求得。当技术属性(AT)具有最大的性能值时,表明其具有最高的排名。
jsj= ,lj=1,2,………hj (9)
用ζj来表示工程技术属性(EC)的性能属性值,它也表示选择技术属性实现EC的值。也就是说,一旦选择了一个确定实现EC的技术方案,则相应的性能属性值也就确定了。如果有以下定义:
xjlj=1 如果选择技术属性ATjlj0 如果不选择技术属性ATjlj lj=1,2,……hj(10)
于是,ζj可以表示为:
ζj=αjsjxjlj,xjlj=1 (11)
这里xjlj=1,保证了每次只能选择一个技术属性来实现相应的工程技术特性。
根据上面已经求出来的工程技术属性(EC)的相对重要度(vj)以及ζj,我们可以定义EC的性能值为λj,定义如下:
λj=vjζj j=1,2,……,n (12)
因此,一个产品的总的性能值可以通过每个技术属性实现相应工程技术特性的性能值的和来表示,公式如下:
λ=vjζj=vjαjsj xjlj,xjlj=1 j=1,2,…n (13)
(2)成本评价。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约束的情况下,拥有最大性能值的技术属性是实现相应工程技术属性的最优方案。但是一个具有竞争性的产品应当对成本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因此,在对一个技术方案进行评价时,除了技术上可行外,通常还应该考虑其成本。产品的概念设计一旦完成,再想降低成本就很困难了。因此,在概念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到产品的成本。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设计者通常很难估计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的成本。由于方方面面的不确定性,本文引入了三角模糊分布(见图2)。
实际上,设计者可以根据以下三个明显的值来建立三角模糊分布函数。一是最可能接近该标准的值cjlj,将其定义成为jlj(cjlj)=1。二是最乐观值最不接近该标准值cojlj,将其定义成为jlj(cojlj)=0。三是最悲观值最不接近该标准制c,将其定义成为jlj(cpjlj)=0。
通过以上的定义,可将实现工程技术特性(EC)的模糊成本(j)通过式(14)来求得:
j=jljxjlj,(xjlj=1,j=1,2,……n) (14)
根据模糊数学的运算,j也是一个三角模糊数,可以通过(Cpj,Cj,Coj)来表示:
Cj=cjljxjlj, (xjlj=1,j=1,2,……n) (15a)
Cpj=cpjljxjlj, (xjlj=1,j=1,2,……n) (15b)
Coj=cojljxjlj, (xjlj=1,j=1,2,……n) (15c)
因此,达到每一个工程技术属性的总的开发成本可以通过以下的三角模糊数(Cp,C,Co)来表示:
=j=jljxjlj, (xjlj=1,j=1,2,……n) (16)
因此,C,Cp,Co可以表示为:
C=cjljxjlj,(xjlj=1,j=1,2,……n) (17a)
Cp=cpjljxjlj,(xjlj=1,j=1,2,……n) (17b)
Co=cojljxjlj,(xjlj=1,j=1,2,……n)(17c)
假设开发成本限制在一定的成本以内(如B),则开发成本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jljxjlj≤B, (xjlj=1,j=1,2,……n) (18)
4、方法选择
产品的概念设计方案可以通过采用在一定费用约束情况下实现每一个工程技术特性的总的性能值的最大化来选择。考虑到开发成本,本文引用了不确定性优化模型用于对技术方案的选择,模型如下:
maxλ=vjαjsjxjlj (19a)
S.T jljxjlj≤B (19b)xjlj=1,j=1,2,……n (19c)xjlj=0或1,lj=1,2……hj, j=1,2,……n (19d)
其中,式(19a)表示每个技术属性实现相应工程技术特性的总的性能值的和最大,式(19b)表示在一定的开发成本的约束下,式(19c)表示每次只能选择一个技术属性来实现相应的工程技术特性。由于式(19b)是一个模糊约束,为了求解该问题,必须将其转换成一个确定性模型。因此,本文引入PDF函数,其隶属函数如下所示:
μ(t)=c(t)=1, BC01, CBC0c(), CpBC0, 其他(20)
根据上面的隶属函数,我们可以将上面的模糊函数转换成为一个确定的约束:
μ(t)β(21)
这里是一个设计者偏好的不确定性分布水平,于是式(21)子就可以转化成为:
BCP+β(C-CP) (22)
于是,上面的模糊规划就可以转换成为以下的确定性函数规划:
maxλ=vjαjsjxjlj (23a)
S.Tcjljxjlj+β(cjlj-cpjlj)xjljB (23b)xjlj=1,j=1,2,……n (23c)xjlj=0或1,lj=1,2……hj, j=1,2,……n (23d)
上面的规划是一个典型的0-1规划,只要给定了偏好水平β就可以求出该规划的具体值。
三、结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各工业研究机构都在试图将“顾客之声”整合到产品的概念设计过程中,而这些活动可以通过并行工程与质量功能展开来实现。本文正是基于此条主线,建立了基于质量工程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法。该方法包含了产品定义、技术生成、方法评价以及方法选择等阶段。最重要的是该方法将“顾客之声”整合到了概念选择之中,还考虑到了概念设计初级阶段的不确定性成本,并且分析了技术开发成本的不确定性的程度对于概念方案选择的影响,通过不确定性优化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选择。结果表明无论是不确定性技术开发成本模型还是替代技术组合都对分析每个工程技术的特点有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铃琳:产品概念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唐林:产品概念设计基本原理及方法[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 邓家涕、韩晓建:产品概念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 熊伟:质量功能展开[M].科学出版社,2010.
[5] 张俊福:应用模糊数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6] 张跃: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
[7] Fung RYK,Law DST,Ip WH:Design targets determination for inter-dependent product attributes in QFD using fuzzy inference[J]. Integr Manuf Syst,1999,10(6).
[8] Akao Y: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integrating customer requirements into product design (translated by Glenn Mazur)[M]. Productivity Press,Cambridge, Massachusetts,1990.
【关键词】 价值管理; 泛会计; 会计范式; 会计概念; 会计范围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6-0008-04
一、问题提出
为什么要选择价值管理计量管理作为会计新范式的基础呢?因为社会正处在新变革的初始阶段,这种变革“甚至比工业革命更要有震撼力,因为成千上万看上去毫无关联的变化同时出现,构成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体系,与之伴随的又是一种被叫作‘现代化’的全新的文明或者生活方式”[ 1 ]。这场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及其运作方式:(1)企业不再有清晰的边界,而演化为一个由价值链交织起来的网络组织;(2)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成本(Cost)、质量(Quality)、时间(Time)、服务(Service)和环境(Environment)都是赢得客户的关键因素;(3)企业也是一种产品,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企业重组(Corporate Restructuring)、兼并与收购(Merger and Acquisition)已经发展成为新的产业;(4)价值作为一个综合的竞争力指标取代利润成为衡量企业优劣的标准。当代企业追求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而价值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所关注的关键问题。所以,从价值管理计量的视角来构建新会计范式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管理大师Peter F.Drucker(1991)指出传统会计系统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对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会计模式未能为最高管理层提供战略所需要的信息;Marsh(1999)认为企业价值管理是一个管理结构,通过评价和管理企业活动为股东创造长期的价值,并通过股票价格的增加、股利的增长来给予奖励;Feldman和March(2003)提出一旦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对应时,选择相适应的价值管理模式就能够有效地促进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利益趋同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夏冬林(2006)认为基于价值信息系统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企业资产的价值,它可以提供的信息更接近市场估价,更及时地验证市场预期,从而更加有利于价值管理绩效的实现。本文将对照传统会计研究基于价值管理计量管理的新会计概念与范围,并考察其变化之处。在此,笔者把基于价值管理计量的新会计概念称“泛会计”(Pan-Accounting)。
二、泛会计概念的界定与比较
(一)泛会计概念的界定
泛会计范式是什么?它与传统会计范式有何区别?概念是范式的基础,辨析新旧范式的会计概念界定是正确理解泛会计范式内涵的第一步。新范式下的泛会计准_定义为:会计是一个价值管理计量系统,通过价值计量过程反映其增值活动和控制环节,以实现组织价值最大化目标。泛会计概念范围不仅包括传统财务会计范畴,还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等范畴纳入其中。
1.泛会计的属性具有两重性
第一,计量是基本属性。价值计量是泛会计存在的最基本理由,泛会计是对价值管理活动的信息映射。通过账户系统和财务会计确认及计量是对企业价值活动描述的一个基本维度;同时,也可以基于业务流程更加同步和实时反映价值活动信息的多个维度表达。这可以采用公众认可的传统会计的公允价值或者历史成本计量,也可以采用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变现净值(NPV),甚至可以采用市场客户值(MVA)、经济增加值(EVA)和股东增加值(SVA)等。泛会计计量就是企业价值管理多维信息计量。第二,管理活动是派生属性。泛会计的管理活动属性需依附于价值计量属性,价值计量与价值管理难以分裂,它需要通过价值管理“提升器”功能来实现。泛会计计量必须体现“价值管理活动”来反映其背后的价值活动。不过,在泛会计计量信息粒度、相关性、频度性、前瞻性和空间性等设计表达方面,泛会计计量程度与范畴要远远丰富于传统会计计量,能够更好“满足”价值活动的需要。
2.泛会计涵盖的范围更加宽泛
泛会计跨范围不仅涵盖传统意义的财务会计,而且包括企业一切价值增值活动计量的其他学科,如管理会计、内部控制、审计、公司财务管理多方领域。它的信息表达规则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对企业外部提供的价值信息(如财务会计),它遵循财务会计确认计量规则,与企业经济活动并不同步,且以经济业务发生的形式过滤掉大量价值信息;第二类为对企业内部提供的价值信息(如管理会计),它更强调价值活动增值的内在逻辑(如卡普兰教授的战略价值地图和波特的价值链等),信息计量与企业经济活动要求同步,且强调管理多目标的信息多维度要求;第三类为对企业外部投资者提供的价值信息(如公司财务管理),由于强调前瞻预测性要求,因此,它遵循公司财务管理的价值评价规则,不要求信息的可靠性和追溯性,而要求更好反映并购或重组时资产的未来价值。
3.泛会计逻辑结构更加灵活和多样性
我们知道,传统会计逻辑结构比较单一和固化,采用会计凭证方式将信息输入账户系统,会计凭证将特定方法和特定数据固化起来,而泛会计逻辑比较灵活和多样性,采用基于决策支持(DSS)逻辑思想,让方法库、数据库和专家库并行存在,根据多目标来组合生成不同信息支持决策和管控,它是一个与业务流同步实时系统。可以理解,传统会计账户系统是泛会计系统的组成部分或一种特例存在。
从强调账户系统的传统会计扩展到强调价值计量的泛会计,泛会计“是一个价值管理计量系统”的概念界定不仅是对原有范围的简单延伸,而且是内涵与外延的根本性拓展。
(二)与传统会计概念的比较
传统会计被认为“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78)对会计的概念定义为:“会计是计量、处理和传送有关经济单位财务信息的信息系统,依据它所提供的信息,报表使用者可据以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该概念还是把会计本质界定为信息系统。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变迁,“会计是信息系统”的概念表达愈来愈显得狭隘。它将除会计账户系统提供的价值信息之外的各类货币计量信息和会计管理行为排除在外,其实,游离在账户系统以外的成本实时信息、管理会计过程信息、内部会计控制活动信息、内部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以及公司财务管理控制信息等,这些价值信息不作为会计范畴的信息并剔除在外,传统会计的生命力将会被湮灭。泛会计概念与传统会计相比,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特点:
1.泛会计有着比传统会计更泛化的“重心”
传统会计的重心不是“资产”,而是“收益”[ 2 ]。传统会计确认计量围绕资产、负债、收入和成本等六个会计基本要素,但归根结底还是“收益”,它最能表达企业契约各方的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关键点。随着时代变迁,“收益”信息反映过于狭隘和单薄,泛会计需要关注“企业价值”。泛会计信息确认与计量,不仅要关注企业内部组织“价值链”价值增值信息,而且还要把关注扩展到企业外部整个价值链,衡量企业竞争优势的标准不再是利润,而是“企业价值”。因此,企业价值管理成为现代管理和控制的核心任务,价值增值也成为当代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这个目标对外表现为创造顾客满意的价值产品和服务,对内表现为获得价值链增值(剔除成本后)的收益。可见,泛会计的重心“企业价值”取代传统会计的重心“收益”是未来会计理论发展的必然选择。
2.泛会计有着比传统会计更宽泛的视角
泛会计概念比传统会计概念的眼界更加全面,不再是单一和外部的视角,而是多维和内部与外部交错的多层次视角。传统会计的主要职责就是“受托责任”或“决策有用性”,向报表使用的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等会计信息。这种信息强调相关性,更加强调信息可靠性以便于“利益分配”,具有“政治特征”。这也是传统会计采用“账簿系统原理”将规则和数据固化的根源。反观泛会计系统,它不局限于单一会计信息表达形式:对外部利益相关者,定期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对内部管理者,实时提供价值增值信息和绘制企业价值增值活动“战略地图”等。
3.泛会计有着比传统会计更强调过程性的目标
泛会计与传统会计对目标的理解存在差异。传统会计目标只关注目标本身的内容及其层次性,而泛会计目标除此以外还强调反映目标实现的“桥梁”,即目标的实现过程。新旧范式的会计目标都强调使用者需求导向的产物,看似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然而泛会计范式的会计目标实现了不同使用者多维目标需求的统一,无须像传统会计范式对会计目标作无可奈何的取舍和排序。表面“不起眼”的差异意味着背后结构性的变革。这种结构性变革的要点在于大大缩小了实现途径与会计目标的偏离程度。大量文献已经表明,传统会计目标并不能在传统会计范式下得到很好的实现,而泛会计范式的会计目标由于有了逻辑结构的保障,其实现途径与之偏离程度将远小于以往。从中得到的一个启示是,会计目标研究应该更加重视目标的实现途径,而不仅仅是提出一些关于目标的术语,即强调会计科学的设计性。
4.泛会计有着比传统会计更深度结合的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环境所产生的作用,它是人造系统的功能性和目的性固化结合的产物[ 3 ]。如何定位泛会计范式之下的会计职能呢?第一,反映职能。(1)信息获取和储存。与传统会计系统不同,通过会计凭证记录的会计信息只是泛会计信息的一部分,大量泛会计信息直接来源于业务系统,在业务发生之时就存储在数据库中。(2)反映职能的实现模式。泛会计反映职能有狭义会计模式、改良会计模式和广义会计模式三种不同实现模式。三种模式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它们同时存在于不同的企业,没有所谓最优的实现模式,正是泛会计系统异构性的体现。第二,控制职能。对泛会计而言,“控制”与“反映”同等重要,是“反映”职能延伸。(1)价值信息原本就承担着监督功能。一方面,价值信息能够减少人的信息优势,从而使委托人可以更好地观测人的行动;另一方面,价值信息为委托人实施激励或惩罚措施提供了信号。(2)泛会计是价值管理的中枢。企业价值管理目标的规划、分解、实施和评价都需要借助泛会计提供的信息。(3)泛会计通过对资金运动的控制实现对r值管理活动的控制。泛会计系统通过调控资金投向和分配方式来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4)数据库与方法库固化的传统会计账簿结构十分有利于监控业务流程。
总体而言,泛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比较,有表1中8个方面的差异。
三、泛会计范围的确定与比较
(一)泛会计范围的确定
“会计范围”一词的含义非常丰富,既可以指会计工作的时空范围,也可以指会计科学的学科范围,还可以指会计人员的职责范围。这里的“会计范围”,主要是从会计理论层面讨论会计结构和功能意义上的范围。作为一个人造系统,会计是有界限和限制的,它既不可能提供无限功能,也不可能无限地提供功能。传统会计被定义为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因而传统会计范围是平面的范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两个维度规定了会计信息所在的平面,会计确认和计量的程序和方法划定了会计信息在这个平面上的边界。
如何确定泛会计的范围呢?泛会计是一个价值管理计量系统,它具有价值计量和价值管理“二元一体”属性特征。所以,泛会计范围不仅要从泛会计信息(价值信息)所在的平面来考察,还要从信息背后对价值管理的控制行为来考察,这就形成了三个维度。因此,泛会计范围是立体的范围(见图1)。
下面首先从泛会计信息所在的平面来考察泛会计的范围,然后引入控制行为扩展到三维空间来确定泛会计的范围。
1.从二维空间考察泛会计的范围,就是要确定泛会计信息的边界
泛会计作为一个价值管理计量系统,计量所产生的泛会计信息是对价值管理活动的映射,是价值管理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说,泛会计信息包括三类:(1)传统会计信息。传统会计信息就是传统会计范式下会计系统生产的会计信息。传统会计信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稍后会进一步说明。(2)衍会计信息。所谓衍会计信息,就是由传统会计信息衍生出来的管理会计信息、财务管理信息、内部控制信息等。会计信息和衍会计信息主要是用货币来定量化描述信息的,特别是狭义会计信息基本上完全属于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的经济信息。(3)类会计信息。类会计信息属于衍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交界的中间地带,它指的是价值管理映射的、有助于内外部使用者进行决策的其他价值信息,它们可能是货币计量信息,也可能是非货币计量信息。
2.控制行为的引入把泛会计的范围拓展到三维空间
价值计量和价值管理“二元一体”是泛会计的显著特征,信息反映与控制行为无法分割,抛开背后的价值管理来讨论价值计量便失去了更为深刻的内涵。可以从企业经营管理的三个层面来理解控制行为的范围[ 4 ]:(1)在战略管理领域内,价值管理应完成四项任务:绩效、获利、衡量尺度和报告;(2)管理控制层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是价值管理在管理控制层的静态表现,而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编制外部报表则是它在管理控制层的动态管理内容;(3)财务交易和作业操作层面,这是价值管理的基本操作层面,是进行有效价值管理控制的保障。
从三维空间分析和确定泛会计的范围,有助于加深对泛会计“二元一体”属性的认识,把“二元一体”属性放到三维空间来考察,可以比较清晰地勾勒出泛会计的三维逻辑结构。通过价值计量反映价值管理和利用价值计量信息控制价值管理构成了泛会计的完整逻辑结构。它们产生的经济后果造成了企业价值存量水平的变动,正常情况下这种变动是正向的,即按照价值最大化的方向变动。企业价值存量水平变动是客观存在的内在变化,但还必须经过投资者和价值相关公众的主观价值评价后才能成为人意识中的价值。
(二)与传统会计范围的比较
泛会计范式的会计范围与传统会计范式的会计范围相比,不是原有范围的简单延伸,而是会计内涵和外延根本性拓展所导致的结构性变革。归纳起来,泛会计范围与传统会计范围存在三个层面的差异:(1)信息所在的平面范围不同;(2)讨论范围的空间范畴不同;(3)会计范围的实践涵义不同。
第一,从信息所在的平面范围来看,泛会计信息包含传统会计信息,传统会计信息是泛会计信息的一个子集。传统会计系统是以复式簿记为记录工具、以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为确认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系统。传统会计信息的狭义概念是指通过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加工而得的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财务报表的形式提供给报表使用者,帮助其进行经济决策;传统会计信息的广义概念,不仅包括财务报表信息,还包括会计准则所规定的表外信息,这些信息同样会在财务报告上予以披露,以更好地反映财务报表信息。传统会计信息不包括管理会计信息、财务管理信息、内部控制信息等衍会计信息,更不包括类会计信息。因此,从信息所在的平面范围来看,泛会计比传统会计更加广泛(见图2)。
第二,从讨论范围的空间范畴来看,泛会计范围是三维空间的范围,而传统会计范围只是二维空间的范围。“价值管理计量系统”与“经济信息系统”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不仅是一个信息系统,而且是一个控制系统。价值计量和价值管理“二元一体”,体现了泛会计范式与传统会计范式的显著区别。
第三,从会计范围的实践涵义来看,泛会计具有职能管理和全员管理双重性,而传统会计只是一种职能管理。泛会计范式包含了芍挚创“会计世界”的视角:对于财务部或者会计部这样的职能部门而言,泛会计是一项管理职能;对于企业整体而言,泛会计是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而全员参与的一系列过程,它涵盖了企业管理的全部内容[ 5 ]。
四、结束语
作为价值管理计量系统的泛会计,其基本目标是反映和控制价值管理,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泛会计概念的提出是对传统会计内涵和外延的升华,这直接表现在泛会计范围比传统会计有了极大的拓展。泛会计范围的拓展有两个方向:一是信息边界,即泛会计信息的广度超出了传统会计信息的范畴;二是新增的行为视角,即泛会计不仅包括价值信息,还包括信息背后的价值管理活动,三维立体视角是泛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最大区别。
【参考文献】
[1] 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黄明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 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3] 艾哈迈德・里亚希-贝克奥伊.会计理论[M].钱逢胜,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 李东,王翔.企业价值战略:现代公司的绩效解析与兴衰奥秘[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5] 陈良华,张P.会计理论丛林与走出丛林困境[J].会计之友,2015(9):6-10.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查尔摩斯工业大学和瑞典林雪平大学等四所大学共同创立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CDIO代表构思(Conser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是“做中学”的一种模式。它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CDIO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系统的能力培养、全面地实施指引(包括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学生考核以及学习构架)以及实施检验的12条标准,具有可操作性(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是直接参照工业界的需求),因而能够满足产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
瑞典国家高教署2005年采用的12条标准,对其国内约100个工程学位计划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新标准比原标准能适应更宽的领域。新标准的执行,有利于提高质量;更重要的是,新标准为系统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我国汕头大学工学院于2006年初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合作组织成员,并结合中国实际,在CDIO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EIP-CDIO培养模式,即注重职业道德、诚信和职业素质,并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进行有机结合,强调做人与做事相结合,做人通过做事体现,做事通过做人保证,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培养出的工程师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正直,富有责任感。
二、目前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等职业教育急需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素质偏低
师资是实施专业教学的主力军,是高职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优劣。高职教师的功能作用大大不同于传统的普通教育,他应当同时满足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两方面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真正实践过,才能教好学生。但是,一些高职高专教师并不具备这样的实践能力,有的教师讲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课程,却从来没有开发过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学生提一个问题就可能把老师问住。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会强;同时,学生也会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学习的兴趣。
2.课程设置太多、太杂
很多高职高专为了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了新课程,如ASP、JSP、JAVA 、C++等程序设计类语言课。由于总学时的限制,致使每门课的学时都不多,学生刚学了“皮毛”知识,这门课程就结束了。大部分学生就只是应付考试,根本不可能应用所学课程,进一步开发系统。
3.教学方法单一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引导学生学习。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在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基本还是沿用过去的教育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潜在的个体差异,阻碍了部分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虽然社会和学校不断倡导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但由于新教学方法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许多改革都半途而废,最终导致教学改革往往只是形式上的改变,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教学方式上虽然大多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很多课程只是将板书制作成课件放给学生看,对教学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4.教学基本建设比较薄弱
由于高职教育的“多头”管理,政策、措施不配套,近年来又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致使其基本建设滞后。尤其是实验实训设备规模较小、技术较差,都成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障碍。
三、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素质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差距
根据目前的就业市场调查,许多计算机企业都不愿意接收刚刚毕业的学生,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实践经验,自学能力不足
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过快,造成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落后于实际,不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另外,由于学校使用的教材陈旧,其更新速度跟不上现实的发展。教学侧重于理论,教授专业课程的教师一般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实践。由于这种教育的脱节,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都不足,缺乏社会经验,不能直接进入工作,还需要花费培训经费,稳定性不高。这些共性问题,在面试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明显,毕业生反应不够敏捷,按部就班地按照准备的模版回答,一旦面试官换一个角度,应聘者立刻找不到方向,依然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下去。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专业知识不够完备,缺乏主动学习兴趣,以及自学能力不足。
2.缺乏职业素养
一些学生缺乏职业素养,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操作的问题。这也造成一些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即便找到了,也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才能正式走上工作岗位。
3.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计算机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在学校里往往把自己定位为“白领”,甚至是“高级白领”,对于“白领”的工作性质并不了解,简单地认为是每天“拿高薪、吃闲饭”。久而久之,很多学生明显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质上,计算机行业的用人单位越来越关注高职毕业生是否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将“吃苦耐劳”明确写在招聘要求中。
4.核心技能低
高职学生能力素质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核心技能。因此,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其核心技能的要求。不同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侧重其不同的能力。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涉及的生产类、研发类、服务类、文化传播业、政府部门等。由于企业岗位所处行业种类太多且企业岗位间的实力参差有别,所以,对人才的要求条件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四、CDIO理念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
事实证明,以往的高职计算机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出合格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CDIO工程培养模式――“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高职计算机教育的不足。笔者认为,改革高职计算机教育模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教学计划上做变革,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CDIO的标准提出,要以CDIO为基本环境,这就要求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应该把专业知识的学习放在工程环境下,即把产品、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作为高职计算机教育的环境。
2.计算机课程设置
做课程设置计划时,必须清楚专业培养目标,了解企业的普遍需求。CDIO模式的集成化课程设置要求建立和发展课程之间的关联,使专业目标得到多门课程的共同支持;要制订具体计划,使课程关联得以针对CDIO教学大纲制定基于需求分析所要达到的4个类型素质和能力。以往的大多数课程设置中,各门课程都按学科内容各自独立,彼此很少关联。CDIO模式则按照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要求组织教、学、做,突出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围绕专业目标进行系统设计,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使学生掌握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并用于解决综合的问题。完成该项工作的关键,是打破教师之间和课程之间的壁垒,要围绕CDIO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教学计划设计和课程关联工作。
3.强化实践教学,重视校园文化素质教育
CDIO教育模式强调学生在实践、“做”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已掌握的知识,而且是一种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培养情趣、思维、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所以,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学习,参与学术讲座和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自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增强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找到自身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学会合作共事,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4.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CDIO工程教育的教育模式是基于实践的,所以,任课教师既要具有计算机理论知识,又需要具备实际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指导,避免学生走入误区。目前,高校存在着一大批没有经过实践的计算机教师,他们是计算机教育改革的重大障碍。对此,必须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聘请校外工程师做指导,效果会更好。
5.实现计算机教育导师化
现行的高职计算机教育多为“大锅饭”,即一门课程一个老师,一位教师负责一个班。这就使得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得不到很好的辅导。另外,在现代的计算机工业中,只有非常少的项目需要几百人一同完成。通常在企业中,一个项目小组人数只有7~10人。导师化是把一个专业的学生化整为零,分配给不同的导师,由导师根据教学计划制定项目,并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这样,更容易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到专业知识,同时可以适应现行企业的习惯,培养团队精神。
6.学生考核
CDIO模式能力评价标准要求对学生个体在CDIO教学方法中获得的成效进行评估验收,重在强调能力培养,使能力本位的教学观贯穿课程构思、设置和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因此,必须确保能力评价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采用不同的方法评价不同的能力。当然,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产学合作的作用更具有说服力。由于学生的实践项目多从业界获得,因此,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不仅要来自学校教师和学生群体,也要来自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