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8:21: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煤矿安全现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人民视野的广泛关注,煤矿工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各方努力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基本的成文制度规范,为煤矿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安全基础。但随着煤矿工业开采需求的不断增高以及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现有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整体的安全管理需求,存在安全意识不足、专业素养较低等安全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矿工业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本文即试图从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以达成提升煤矿工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并希望能为煤矿工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最终助力国家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一、安全管理在煤矿企业中的重要性探究
煤矿行业究其本质而言是一个资源开发型行业,因此在日常的管理和作业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以追求产量为第一指标的片面思想,且由于几十年来所遗留下来的粗放式的作业方式,煤矿工业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人才处于一个不冷不热的态度,久而久之导致安全管理观念薄弱、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已成为众多煤矿企业的普遍问题,严重制约着新时期条件下煤矿行业的转型进程与可持续化进程[1]。因此,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是煤矿行业应该迫切进行的一项主要工作。通过加强煤矿行业的安全管理,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能够保证煤矿行业发展的稳定性,侧面提升煤矿行业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切切实实落实国家提倡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助于实现煤矿行业的转型与突破,在新时期的经济条件下同样迎来跨越与腾飞的机遇。
二、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一)煤矿管控体系复杂,监管难度较大。受我国现有的制度影响,在煤矿的管控体系方面有着众多的监管部门,这些监管部门的权责上存在严重的交叉,基于这种交叉现象,有时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多人管,多个问题没人管”的监管失衡现象,使得整个煤矿的监管体系混乱低效,在安全管理上难以集中精力,因而也就无法针对具体问题做出有效的整治。同时,混乱的监管环境使得监管部门监管方向不明确,监管力量不能形成统一的联合,无法发挥“1+1>2”的作用,这是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起到有效实际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安全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较弱。煤矿行业作为资源开采型企业,受传统企业的影响比较深,因而在安全管理上往往不够重视,导致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人才匮乏,安全管理水平较弱[2],给煤矿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与不稳定因素,时而会报道的煤矿事故便是最好的例证,不仅给煤矿企业本身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更是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思想上的不重视是制约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有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又因为不重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招收工人时往往选择责任意识不强、安全意识不足、技术操作不规范的廉价劳动力,因此有时即便推行安全管理教育,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便之处,难以取得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三)相关法制规范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仅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工作仍不完善,未明确建立出一套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安全检测标准,导致我国众多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往往仅凭以往的工作经验或者沿袭以往的检查惯例,无法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权威性,煤矿职工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同时,由于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未建立出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许多小型的煤矿企业便有了可乘之机,减少甚至忽视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给国家经济安全及人民的人身安全埋下严重的隐患。
三、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煤矿工业作为资源型企业,唯有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才能成功在新时期条件下实现转型,谋求进一步的发展突破。煤矿安全管理亦是如此,如果煤矿工业始终以资源的无限开采作为企业的主要任务,势必会严重阻碍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且安全管理的目的也将始终得不到呈现。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以应对新时期下煤矿安全管理的新要求,需要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创新,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煤矿工业整体性的系统优化提升煤矿安全的基数,深化发展领域、开拓煤矿资源的二次开发,而不仅仅局限于资源的简单开采上,以此从根本上保证煤矿安全,杜绝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运用新形式的安全管理方法,配合煤矿作业方法的不断优化,也可以达到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目的。
(二)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立法,强化制度监管的作用。受我国的国情影响,我国的煤矿监控体系复杂,目前尚未能达到专项的“一对一”监管,因此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反观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颇有建树的西方国家,其在监管和制度上都有比较完善和必须强制执行的矿山安全与健康法律,并且还在不断的完善当中。因此,为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除了煤矿工业的自身努力外,我国在宏观层面上也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的法律法规,落实和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立法工作,强化制度监管的作用,通过行业内外部的有效配合,为煤矿工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建设出一个绿色良好的煤矿作业环境,以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的目的,做到安全生产。
(三)加强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培训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无论是制度的执行或者是作业的实践,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的培养和运用。因此,不断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引进专业的安全技术人员,是提升煤矿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也是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尤其在如今的煤矿行业,往往为节省成本而雇佣安全意识薄弱、技术操作不规范的廉价劳动力,给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严重隐患,因此加强安全培训、引进专业人才更是必不可少。同时,为进一步解决煤矿行业高端人才稀缺的问题,在进行内部安全培训的同时,应同各类高校建立合作,以提供助学金等形式进行定向人才的培养,为煤矿工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安全管理方面的顶尖人才,以此解决煤矿行业高端人才稀缺的问题,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搜寻成本。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切身关系到煤矿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煤矿工业的影响和意义至关重大,因此必须不断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以满足新时期条件下对于煤矿工业安全发展提出的要求,使其既能保证煤矿生产的效率,又能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最终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助力新常态经济目标的实现。此外,本文主要是针对当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作改善性研究,具体细节的落实及理论创新的拓展还需要煤矿工业相关的专业人员作进一步研究,本文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煤炭安全 生产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05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煤炭市场也得到了一定的好转,各地区的煤矿开始加紧生产,各种各样的小煤窑也开始组织生产,这也直接导致了煤矿行业各种工伤事故接连发生,使得煤矿安全事故呈现出日益增长的态势,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此也更加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生产安全监督管理方面体系还不够完善健全,导致安全生产工作也不尽人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从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现状来看,煤矿生产环境差、安全设备落后、安全意识薄弱,而导致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的因素除了安全技术水平之外,还与煤矿行业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因此,国家必须及时有效地加强对安全技术、安全生产条件、煤矿工人等方面的管理和教育,尽可能地降低我国煤矿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使煤矿行业得到更安全更健康地发展。
1 煤矿安全生产现状概述
1.1 煤矿生产技术落后
煤矿的生产是在井下进行的,这就需要火、水、瓦斯、顶板和煤尘的支持,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其中一项环节出现差错,比如瓦斯爆裂、出现透水现象等,便会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自然灾害之外,人工操作技术也会引发煤矿事故[1]。根据我国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调查得知,在我国大多数的煤矿区中,采区或者采掘工作面根本没有事先做好施工设计,或者根本没有按照设计来进行施工作业;采掘的布置也不合理,存在超大限度进行开采的情况;而企业的管理力度也不够,有的企业甚至还忽视了技术管理这一环节,使管理陷入混乱状态;此外,在煤矿施工中,防水防尘措施并没有落实到位,最重要的是没有制定相关的安全措施。比如我国河北承德的暖儿河煤矿开采区,由于切眼过多,采掘面过于广泛,引起风流短路,瓦斯爆炸,导致了煤矿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人员伤亡惨重。
1.2 煤矿工人意识薄弱
我国大部分的煤矿都是乡镇煤矿,大多也都是以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来进行经营的。乡镇煤矿的重大安全事故占到每年煤矿事故的百分之八十,事故的原因除了“三违”因素之外,其他主要是由于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薄弱引起的。从我国煤矿工人自身来说,他们接受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接受安全培训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安全意识薄弱,存在的侥幸意识让他们以为在井下抽烟、偷工减料、不带安全帽等小细节无关紧要。当他们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对工作现场的异常情况,比如采掘面出现挂水滴、瓦斯的浓度加大等现象并没有加以重视,没有及时地跟管理人员反映这些异常情况,更没有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最终导致了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2]。除此之外,当遇到突发的安全事故时,由于缺乏遇事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很多煤矿工人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逃生,这也导致在安全事故中人员伤亡惨重,也加大了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
2 制约煤矿安全生产因素分析
根据对我国多个地方煤矿开采区的调查可以分析得出,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另一个是煤矿行业的社会经济发展。笔者将根据这两个制约因素进行简要地分析。
2.1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水平
自从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煤炭企业的各项技术都很落后,煤炭经济一直以粗放型的方式来发展,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煤炭施工才开始走向机械化,生产效率有了明显地改善和提高,但是煤矿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彻底防止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3]。国家一直没有建立针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体系,对煤矿生产的监督也不够,这必然会导致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得不到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开采技术肯定会落后于其他的发达国家。以我国的一些重点煤炭企业的技术水平为例,机械化程度、回采效率、全员效率这三个技术因素与超大死亡率之间的关系都很紧密,尤其是煤炭开采的机械化程度。这表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超大死亡率之间呈负比,提高了安全生产的技术,就可以降低超大死亡率,增强煤矿的生产安全性。
2.2 煤矿行业的社会经济发展
对我国煤炭行业的整体安全状况影响较大的就是煤炭的生产结构。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煤矿工人素质不高,安全投入不够,乡镇煤矿的生产方式也不够先进。乡镇煤矿和我国的国有煤矿相比,乡镇煤矿的安全状况明显处于劣势。根据调查分析得出:国有煤矿产量和百万吨死亡率是呈负相关,而乡镇煤矿产量和百万吨死亡率却是成正比;因此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之间也是成负比的[4]。这就是说,国有煤矿的比重上升了,那么乡镇煤矿的比重就会下降,这种情况会改变煤炭行业的整体安全状况,促进煤矿行业的社会经济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3 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安全意识
为了让煤矿的责任人能够承担起管辖区域内安全事故的责任,就必须先建立责任包干制和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将“安全第一、综合管理、预防为主、全面推进”的方针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对煤矿开采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坚持以“装备安全、培训和管理并重”为指导原则,严格控制开采流程,同时还必须完善相应的奖惩机制,赏罚分明。另一方面,加大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煤矿管理者可以开展不定期的宣传活动,通过真实案例的播放或讲解,让煤矿工人树立起开采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意识水平,加深“安全第一”的理念。同时还要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必须让每一个工人通过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之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工作,在确保工人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让每个工人都知道发生突发的安全事故时该如何逃生的技能和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煤矿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
3.2 建立保障体系,规范工伤保险制度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首先要加强对煤矿安全的监察工作,为了能使监察工作更加科学准确地进行,就要依靠准确的信息、先进的科技、完善的设备和测试手段等。国家可以建立煤矿信息支持中心和设备仪器检测中心,解决在监察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全面地收集监察得来的各项数据和资料信息,精准地对诱发安全事故的隐患进行分析,防止煤矿事故的发生[5]。除此之外,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极大地增强工人的积极性。有了工伤制度,预防工作可以推动企业的安全生产,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康复工作可以让已经受伤的工人尽可能快地得到治疗和康复,恢复他们的劳动能力。因此煤矿企业必须为井下作业的每个煤矿工人支付应有的意外伤害保险费和购买工伤保险,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煤矿工人工作的热情,还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3.3 坚决打击非法的小煤窑,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的煤矿发展态势良好,出现了很多的小煤窑,这其中很多不乏违规操作、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6]。而我国煤矿的安全事故中,非法小煤窑引发的事故比例比较高。这些小煤窑不仅不能保证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还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使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对于没有安全生产执照、实行违法开采的地方小煤窑应该给予坚决打击和关闭。另一方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也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在我国煤矿安全开采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各项设备仪器的充足和及时更新检修,如若出现问题,专业维修人员要及时地进行维修,降低因设备出错而引发安全事故的概率。对于偏僻地区的煤矿,由于受地形的阻碍,导致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地向外界求救,也不能及时向上级组织汇报情况,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国家和政府必须对偏远地区配备先进的通讯联络设备,这样才能保证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得到外界的帮助,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都降到最低。
4 结语
在本研究中,笔者根据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调查,加入自身的一些观点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我国正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的调整,机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进行,这给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在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决定是否发生安全事故的先决条件是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决定性因素是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直接因素是煤矿工人遇事时的处理能力,煤矿安全生产的大纲是安全技术管理。从这些条件就可以看出,安全生产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煤矿安全意识的宣传,培养煤矿工人的专业技能和应变能力,坚决制止违法操作,强化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建立完善的保障体制,努力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各方面技术,尽可能地杜绝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我国煤矿行业的安全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汪崇鲜.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状况的经济技术因素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3,22(11).
[2] 刘璐,刘晓,梅国栋.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致因因素分析[J].中国煤炭,2012,92(10).
[3] 张志呈,罗尧东,李春晓.我国煤矿事故多发性和实现本质安全管理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5(1).
[4] 周振东.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13,66(5).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策略
我国煤炭资源的储量丰富,虽然各种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部分取代了煤炭资源,但煤炭资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各个煤炭企业依旧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煤炭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制约因素就是安全问题,因为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导致生产中的安全风险非常大,只有做好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够为煤矿开采作业创造相对安全的条件,避免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1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煤矿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关乎我国的经济发展,对煤矿而言,安全管理水平与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着煤矿总体发展[1]。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下,国家对煤矿行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个煤矿都要积极增强现代化安全管理理念,加快模式创新,改革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积极构建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加强对煤矿生产作业中安全风险的识别、预防与控制。在煤矿行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标准和规范,各种政策法规的出台给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切实指导,提升了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性,为煤矿创造了巨大的效益。安全管理在煤矿的作用非常突出,不仅减少了生产作业中的安全事故,更推进了正常的生产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效益,对推进煤矿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2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
2.1安全基础管理不到位
现阶段,虽然我国越来越多的煤矿意识到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积极开展了安全管理工作探索,但依旧有很大一部分煤矿存在安全基础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使煤矿生产作业存在着很多风险,具体表现为图纸与报表脱离现场设计,缺乏对安全监督监控的有效执行,煤矿人员、设备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安全监管不到位。安全基础管理方面的问题不仅包含了顶层设计的问题,更是包含了监管人员专业素质、安全责任意识等问题[2]。当前很多煤矿使用承包责任制,将工艺生产线分段外包出去,经由招投标工作落实,将这些工程承包给不同的生产商和供应商。这一作业模式下,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或者监督人员很容易受到承包商和供应商的干扰,在实际的生产作业中缺乏对材料的审核和质量管理,作业现场的安全问题非常突出。
2.2危险源动态监控的未实现
总体上看,煤矿生产作业具有连续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正是这一生产特征,使煤矿生产作业推进的过程中,安全风险存在于每个阶段,安全风险随着生产作业的进行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征。为促进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建立危险源动态监控体系,利用动态监控的方式对生产作业中的每个流程、每个细节开展监测,及时识别其中的安全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3]。当前的煤矿行业中,因为各个煤矿发展水平不一致,一些规模较小、相对落后的煤矿缺乏安全风险监测方面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并未形成有效的危险源监控体系,难以实现危险源的动态跟踪和监测,无法起到预警和控制的作用。
2.3安全管理模式落后
任何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中,为提升其安全管理的综合水平,必须要首先建设一个相对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中明确规定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流程,指导现场安全管理作业的高效、有序推进。但我国的很多煤矿发展规模有限,开采作业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在一些比较特殊的作业环节,安全隐患具有隐蔽性,专业管理人员的识别和控制难度大,现场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处理。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模式,才能指导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落实,但很多煤矿显然并未做到这一点,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中,依旧采用相对落后的传统管理模式,并未建设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2.4安全教育与培训效果不佳
安全教育与培训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几乎每个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都离不开教育与培训。我国很多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都会通过教育与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水平。但很多企业的培训方法单一,难以充分调动煤矿作业人员的积极性,培训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
2.5安全监管部门过多,责任主体相互推诿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政府对煤矿行业发展的日渐重视,很多煤矿企业特设的主管部门逐步被取消,整个煤矿行业内并未形成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工作相对弱化。正是因为煤矿行业并未制定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使得在各个煤矿内部出现了相应的安全事故以后,相关部门之间存在着互相推诿的问题,煤矿安全问题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比如,在一些民营个体小煤矿中,因为关于关注经济利益方面的追求,有关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再加上在整个生产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工艺和设备相对滞后,使得生产中的安全事故频繁出现。总之,在煤矿内部,安全监管部门过多、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较为常见,部分煤矿管理者在自身的岗位上没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且没有遵循国家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着漏洞和责任混乱的情况,煤矿安全隐患繁多。
3煤矿安全管理的相应对策
3.1制度建设方面
要彻底改善当前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煤矿企业应该根据其自身特点,研究国家安全管理要求,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①不断健全部门监督管理责任体系,在整个煤矿生产作业进行的过程中,根据生产任务需求,详细划分各个部门、岗位上的人员安全管理责任,通过责任的落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②形成员工晋升机制,将安全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使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不断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的制度、技术和规范,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提高员工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4]。③建立安全隐患源头治理机制,煤矿要加强安全隐患的源头治理,积极应用先进的隐患识别技术,从源头上识别和判断隐患类型和危害程度。
3.2技术应用方面
随着生产规模的日渐扩大,煤矿生产过程面临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大,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对于先进技术的依赖性有所增强,煤矿要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综合目标,就需要加大技术投入,不断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煤矿需预留足够的安全资金,用于安全技术引进和创新,形成安全保障机制,紧跟时展潮流和行业趋势,将安全管理基础理论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充分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在煤矿形成智能化监督体系,发挥该体系中安全技术在隐患识别与治理、监测预警方面的作用,形成现代化的煤矿监控信息平台,共享煤矿生产作业中的安全风险信息[5]。
3.3管理模式方面
在煤矿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下,安全管理要彻底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限制,积极构建精细化安全管理模式,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改变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任何煤矿都要牢固树立和推广精细化安全管理理念,将安全管理的思维和意识渗透到煤矿生产作业的全过程中,解决生产作业面临的安全风险。
3.4安全教育与培训方面
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各个煤矿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应将安全教育与培训置于关键地位,加大在这方面的资金、人才投入,制定可行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机制,积极应用现代化手段保障安全教育与培训方式的多样化,提升企业内部人员参与安全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考核与评估,检验培训成果。
3.5监管方面
要改善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各个煤矿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安全监察工作,根据监察结果来进行安全评级的界定。各个煤矿要发挥在安全管理中的监管作用,应结合自身情况,成立专门的安全监察部门,由该部门来负责煤矿生产全过程中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即使是已经获得安全许可证的煤矿,同样要紧抓安全监察工作,做好事前监督、事中管理和事后干预。安全监察部门应根据定期调查的结果,重新界定煤矿安全风险等级,集中力量开展重点监察和治理,制定安全管理总体方案,落实执法计划并详细划分各个岗位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
安全生产不能只依靠先进的装备,还需要更全面、更科学、更严细的管理。要积极探索适合煤矿现场管理、有效预防事故的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手段和办法。突出“一通三防”重点,有效治理瓦斯灾害,科学把握煤矿安全生产的规律,深层次分析瓦斯事故的根本原因,在预防上做好文章,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矿更应该在瓦斯防治上走在前列,出思路、出经验、出理论。中国煤矿安全规制在长期是有效的,但是,这种有效性在短期内会被矿工的逆向行为所抵消,从而意味着规制机构在煤矿安全规制中面临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之间相互权衡的问题。掘进工作面有淋水时,要通过水文地质工作,弄清水的来源,掌握水量的变化,再根据实际条件分别采用预注浆封水、快硬砂浆堵水、截水槽或截水棚截水等方法将水引离工作面。顶板淋水收稿日期:2013-09-06作者简介:王超(1984—),男,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现在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矿安检队工作。不大时,用压风边吹边喷砂浆止水。有淋水的地段,要加大支架密度,背严帮、顶,提高支架的稳定性,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巷道应布置在稳定的岩体中,并尽量避免采动的不利影响。采区回采巷道双巷掘进时,护巷煤柱的宽度应视其围岩的稳定程度而定:围岩稳定时,护巷煤柱的宽度不得小于15m;中等稳定时,应不小于20m;软弱时,应不小于30m。不用护巷煤柱时,最好是待相邻区段采动稳定后再沿空掘巷。先处理冒顶区域内顶板及两帮活矸,人员站在安全侧向冒顶区域顶部喷射一层厚30~50mm的混凝土封固顶板,然后再封两帮。当初喷层凝固后再打锚杆,并及时挂网并复喷一次,复喷厚度不宜超过200mm。冒顶处理完毕后,按要求立模砌碹,也可架设金属支架等。重点抓井下主要生产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标准化;矿用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备、其他井下矿用产品标准化;取消木支护、推行正规壁式采煤法;加强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
2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的防护措施
2.1需要树立全新的瓦斯治理观,先从全员抓通风入手
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人、机、环境诸因素,人既可能是事故的诱发者,也是事故的受害者,更是事故的预防者。从多起瓦斯事故分析,都是由于人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低下、违章操作、违章作业等引起的,如:随意停开局部通风机、打开风门不关、带电检修、违章放炮等,人的隐患是煤矿安全工作中最大的隐患,控制和消除人的隐患是关键。首先,必须提高全员对瓦斯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全员的安全意识,营造“人人都重视通风”的氛围,激发全员参与通风管理的热情。其次,就是要加强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使人人都能主动自觉地掌握以通风为重点的安全知识,规范操作行为,执行通风制度,爱护通风设施,及时排查汇报现场通风隐患,使通风、安全工作的业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井下现场的安全生产的真实动态,并迅速制定相应措施,使通风工作安排部署更有针对性,更加及时,有效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
2.2井下避难硐室和压风自救系统
在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并设置有供给压缩空气设施的避难硐室和压风自救系统。工作面回风系统中有人作业的地点,也应设置压风自救系统。
2.3自救器
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自救器,每天下井前与升井后必须对自救器进行称重和气密性检验,以保持仪器性能良好。矿长对防突管理负全责,矿井必须建立防突机构和专业队伍,搞好开采突出煤层的专门设计,掌握突出动态和规律,填写突出卡片,总结经验,加强防突施工方面管理等。
3结论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管理;监控管理;现状;完善措施
安全监控管理作为管理这一科学当中的重要分支,主要是指为了实现安全目标而开展的相关计划、决策、组织与控制活动。在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中,主要以“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为基本管理方针,采用现代化的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煤矿工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安全性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并从组织、管理及技术手段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并消除这些不安全因素,以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那么,当前我国煤矿工程中,安全监控管理的基本现状是怎样的?而基于安全生产的需求,煤矿施工中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对其安全监控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优化与完善呢?以下主要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
一、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基本现状
对我国煤炭行业而言,煤矿监控管理这一问题虽然听起来已是老生常谈,但是在长时间的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中,经验的总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煤矿生产中的安全性问题。煤矿安全监控管理在科学性、系统性及针对性等方面都还丞待完善,超前的预防控制管理工作的管理也不到位,可以说每款安全监控管理从基本的思想观念上就比较传统、陈旧,过度地依赖于专享的整治、集中的排查、会议的安排以及指令的下达等这些行政性的手段。
当正如我们所了解的一样,一般情况下这些行政手段只能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能够在各种煤矿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发挥一定的作用,根本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监控与管理。总结来看,管理体制不健全、煤矿施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煤矿安全监控不全面、矿井中危险源以及潜在危险因素的排查与清理工作不系统、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等等,这些问题已经成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隐患,不管是哪一点因素,都影响着煤矿安全监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与落实,同时也都有可能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而,基于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基本现状来看,对煤矿安全监控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加强与提升,通过相应的方法策略及管理手段,对煤矿安全金控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优化与完善已是势在必行。
二、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优化及完善的基本策略
要切实转变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基本现状,使煤矿安全监控管理得到有效的优化与完善,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可以说是尤为必要的。转变煤矿管理人员及每一名作业人员的思想意识,树立起全面的风险意识;加强煤矿安全监控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及系统化建设;通过培训,提高矿下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以便于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风险意识强的团队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准备工作。具体来看,要实现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煤矿安全监控管理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以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为主
由于安全监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这其中要管理的因素较多、变化性较大,可以说真正执行起来是千头万绪、方方面面的。因而要保证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整体质量,以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为主,是尤为必要的选择。通过全员抓以、全方位抓以及全过程抓等方式,为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中周全的制度体系的落实与开展提供保障,进而提升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以质量的标准化提升煤矿安全
在煤矿的生产作业中,质量标准可以说是保障整个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基本条件。无数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那些工程质量复合标准的煤矿,其生产的安全性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所以,要对煤矿安全监控管理进行优化与完善,就必须借助于质量的标准化来实现煤矿安全的提升,正确处理好质量与安全、质量与产量、质量与效益以及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以标准化的质量要求对矿下作业行为进行规范,始终坚持以统一的质量标准来进行定期的检查与验收。
(三)以安全监察的力量提高生产安全
煤矿安全监控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完善,仅仅依靠管理人员耳提面命地对制度与规范进行强调是远远不够的,要切实实现这一安全监控管理目标,还必须借助于安全监察的力量,通过高质量的安检员的监督力量,对生产的整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保证一切煤矿施工行为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使煤矿安全监控管理工作能够切切实实地发挥其应有的管理与控制作用。
(四)以现代化手段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性
当然,安全监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对这一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与完善,转变传统的事后追查管理模式,以事先预测作为新的管理方式,则需要依靠与及时、准确且客观的信息,依此信息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整个煤矿施工的安全性作出有效地预测与评价,通过现代化、系统性的管理手段,建立起信息交流的平台,对矿下施工环境进行科学的设计,采用先进的仪表进行状态检测及故障分析,以便于及时发现整个煤矿工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将安全事故控制在事前。
结论:
作为高危性的行业,煤矿工程的作业环境相对较差,因自然灾害以及管理失当而造成的各种煤矿安全事故不仅制约了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与此同时,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性、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等,也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但立足于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基本现状来看,加强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为煤矿施工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提升煤矿施工的安全性,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已经成为我国煤炭行业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汪永芝,吴健斌.浅析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煤炭工程,2011,(05).
【关键词】煤矿安全;政府监管;监管体系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总体呈现平稳的态势,但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总量仍然过大,尤其是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煤矿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般我们认为企业是煤矿安全的第一责任主体,但是如何落实这份责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来组织生产就离不开政府的监管。本文就对我国煤矿安全监管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症结所在才能更好解决和完善。
2、我国煤矿安全监管系统的现状
2.1实行垂直型安全监管体系
从2005年开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革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单独设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我国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均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直属机构。这样改革后,所有的不论在哪里工作的煤矿监察员,都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直接进行任命,所有的省局和地方办公室的财政支持也都来自总局。在这样安排下,监察人员的监察工作就能够不受到地方政府的干涉,有效预防,的现象发生。但是这种垂直型的监管体系在执行起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垂直,实际上我国实行的是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为主,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所在省政府的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这就造成了地方煤监局与当地政府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当监管部门发现的问题触及当地利益时,政府很有可能会向监管部门施压,并干涉其监管工作,如本应关闭的煤矿却因政府的原因不肯关掉,进而可能引发事故发生。
2.2政府煤矿安全监管逐渐突出以人为本
我国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说到底就是要以人为本,这是所有煤矿安全监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但是我国现行的煤矿安全监管过度依赖行政机构,但是上下级政府之间的矛盾对于煤矿安全监管带来诸多不便。其实在当前的安全监管体系下我们没有重视到矿工和煤矿企业的工会这两个第三方监管力量。矿工是煤矿生产的主体,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也是我国煤矿安全监管机制的漏洞。目前我国并没有赋予矿工们足够的权力,最可怕的是,即便矿工对井下情况提出质疑,甚至知道事故即将发生也没有权利拒绝下井。工会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也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其仅仅是一个行政部门,企业管理层直接任命工会工作人员,这样一来他们就只会对企业领导负责,当企业和员工发生冲突时本应站在员工一方的工会却要维护企业的利益。
2.3有关煤矿安全监管的法律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一直的在不断的完善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同时出台了许多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也已建立了包括劳动法、行业专门法律和行政许可法等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对于安全监管这个区域的法律有待完善。《煤矿安全监察条例》规定要向大中型煤矿企业派驻安全监察机构,这就使小型煤矿这成为一块盲区,失去了对其的监督,很容易造成小型煤矿事故频发。其实小型煤矿资金少,效益低,跟容易为了最大利益而无视安全生产,因此,对于小型煤矿更应该派驻安全生产监察员。还有,在对各级安全监督机构的组建上是靠各省自行解决安全执法机构的建设问题,国家对此没有明确规定,这就很容易造成责任分工不明确,而且有些省份将煤监局和煤炭局合并,一个是国家监察部门,一个是地方煤炭部门,两个单位本应相互监督,合署办公就不能起到监管作用。
我国的大部分关于煤矿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都只注重于煤矿的正常安全生产方面的监管,而忽略了煤矿职业危害监管。采煤矿属于高危职业,不仅是其本身易发生事故,还有在煤矿生产中的产生噪声、粉尘和有害气体等都会严重危害煤矿工人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煤矿员工健康安全的“隐形杀手”。对于这方面的疏忽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4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煤矿需求量日益增长,煤矿企业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多,煤矿安全监管任务也日趋繁重。但是我国的煤矿安全监管系统长期的反复调整,又由于煤矿安全监管责任重大,使得部分地区的相关部门相互推脱,不愿承担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导致现有的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人员少,规格低。监管力量的严重不足必然会导致监管力度的降低,进而引发安全事故,使得监管人员变成了安全事故的“消防员”,哪里有事故就去哪里,不能做到尽早发现、提前预防。
3、结语
作为一个煤矿大国,在发展中遇到这些问题在所难免,但我相信,通过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增加监管投入和力量,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实到煤矿安全监管中去,我国就一定能走上煤矿生产安全之路。
参考文献
[1]隋国民.我国煤矿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及分析[J].2011(09).
[2]石磊,李勇辉,孙中学.地方煤矿安全监管的现状及对策[J].江西煤炭科技,2011(04).
[3]赵芬.我国煤矿安全监管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
[4]宋耀.我国煤矿安全监管问题探析-论以人为本在煤矿安监中的运用[D].四川大学,2006.
关键词:煤矿安全;瓦斯抽采;装备
0引言
由于中国煤层地质赋存条件的复杂性,煤矿灾害事故频频发生。对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我国煤矿安全装备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改善。几十年来,各种安全装备不断推陈出新,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瓦斯抽采装备
我国的瓦斯抽采装备随煤炭开采强度的增长而加强,抽采瓦斯规模扩大及科技水平发展而不断完善,由原来非专用、单一型号的,逐步发展成为专用的、系列的、具有现代科技水平的抽采瓦斯装备。目前已有几十家专业厂家生产抽采钻机和抽采泵,为方便中小型煤矿使用,还开发了系列的井下移动式瓦斯抽采泵。目前我国煤矿普遍采用聚氨酯作为封孔材料,该新型材料具有密封性好、硬化快、质量轻、膨胀性强的优点。瓦斯抽采管路的管材也向多样化发展,除传统的铁管及钢管外,又研制了玻璃钢管、双抗塑料管、PVC管及其它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多种瓦斯抽采专用管,新型抽采管路具有重量轻、耐腐蚀、运输方便、安装费用低等优点。快速管道接头的研制,也使管路连接更加方便快捷。抽采系统的监控装置是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一项技术,它由人工操作的简易监控及计量设备快速发展为自动监控的瓦斯抽采系统装置。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瓦斯抽采监控技术正向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方面发展。
2自救器
自救器是煤矿井下发生灾害时,为了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侵害,供个人佩戴逃生的呼吸保护器具,是我国煤矿井下人员配备的主要防护用具。我国研发的自救器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大类型,是我国煤矿井下工人配备的主要防护设备之一。当矿井发生灾害时,矿工佩戴自救器,能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侵害人体。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研制了ZAL40、ZAL60、ZAL90型过滤式自救器。但由于过滤式自救器对使用环境的O2、CO、CO2浓度有严格要求,在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化学氧自救器技术的完善和成熟,过滤式自救器将被取而代之。90年代以来,采用先进技术使得化学氧自救器有了新发展。首先,研制成功了片状超氧化钾生氧剂,提高了生氧剂的强度,解决了产生粉尘引起着火的问题;其次,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国际先进标准进行设计、加工、改造和检验,开发快速生氧药层用于初期生氧代替氧烛。1998年采用欧共体标准,研制了OSR30C化学氧自救器和微机监控的仿人呼吸检验装置、AJH型化学氧自救器、AJH30B化学氧自救器。新型OSR30C自救器在德国DREGER公司检验表明,我国化学氧自救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监测监控系统
我国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应用较晚,先后研制出KJ2、KJ4、KJ8、KJ10、KJ13、KJ19、KJ38、KJ66、KJ75、KJ80、KJ92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内各主要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又相继推出了KJ90、KJ95、KJ101、KJF2000、KJ4/KJ2000和KJG2000等监控系统。以及MSNM、WEBGIS等煤矿安全综合化和数字化网络监测管理系统。同时,在“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和《煤矿安全规程》等文件中,规定我国各大、中、小煤矿的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因此,大大小小的系统生产厂家不断出现。在国家尚没有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各自制定自己的通讯传输协议和接口、子系统标准,致使各生产厂家间的设备不能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严重影响了系统作用的发挥.同时也阻碍了煤炭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技术的推广。
4灾区气体检测装备
瓦斯爆炸等灾害事故发生后,灾区大气成分发生很大变化,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爆炸性气体,封闭或启封火区时,作业现场的大气成分也会突变。因此,救灾时对灾区气体成分的变化进行实时检测十分重要。我国研制了煤矿气体爆炸性测定仪,通过对特定可燃性气体及氧气浓度的测定,确定其在气体爆炸三角形中的坐标,以判定灾区气体的爆炸危险性。以便制定安全救灾措施。已研制出固定型和携带型2种,固定型用于实验室或装在矿山救险化验车上,携带型可携带到井下使用。近年又研制出小巧,轻便的瓦斯(煤尘)二次爆炸预警仪,它可以连续测定CH4、CO、O2和温度4种常数。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显示出爆炸三角形参数的计算结果和图形,对爆炸危险性给出预报。这些预测技术和仪器的开发可以防止灾区再次发生瓦斯爆炸。对保障灾区救护队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5隔抑爆技术
为了防止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也为了防止救灾时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从“六五”期间开始,我国就开展了被动式隔爆技术和自动抑爆技术的研究。被动式隔爆水槽棚和水袋棚技术已在全国煤矿推广应用,并多次防止了瓦斯爆炸事故的扩大。近年,在自动抑爆技术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内藏高压氮气瓶的自动抑爆装置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的研究,已发展为实时产气式自动抑爆装置,取消了高压氮气瓶,减少了体积,实现了机载,使用灵活。针对小型矿井或无电源场所的需要,又开发了无电源自动抑爆装置,这些自动抑爆装置能自动识别爆炸火焰,计算火焰传播速度,以极短的滞后时间(6-20m/s)喷粉灭火,为生产或救灾场所提供了保护。
6结语
随着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煤矿安全装备将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高新技术是煤矿安全装备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是煤矿安全装备的生命。面对煤矿现代化、科学化生产的需要,煤矿安全装备将实现电子化、自动化成为有头脑(计算机控制),有知觉(传感系统),有血液(液压系统),有心脏(驱动装置),有骨骼(传动、支撑机构)的机电液一体化系统。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国家对煤矿安全装备研发能力的投入的增大,煤矿安全装备的发展必将走上科学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泵业分会. 中国泵业年鉴[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
[2] 管荣根,张瑞宏,顾玲.论我国矿山机械的创新与发展[J].矿山机械,2004, (9):22 - 231.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现状;改善措施
煤矿生产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但是煤矿生产也是一项高危行业,所以要加强煤矿安全培训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安全防范技能水平,加强煤矿企业安全设施建设,从而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有利的环境。在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安全培训效率低,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煤矿安全培训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通过安全培训工作,能够消除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促进煤矿生产的安全运行,确保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煤矿安全培训现状分析
1.1安全培训意识不强。国家对于煤矿企业的经营生产会出台一些强制性的制度,尤其是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工作。但是部分煤矿过于看重经济效益,而对于国家制定的安全培训工作敷衍了事,没有切实执行安全培训管理工作。而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加大,水、火、瓦斯、塌陷等都会成为维威胁职工安全的重要因素,在面对这些威胁因素,由于职工缺乏安全防护技能,并煤矿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所以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1.2培训方式和内容落后。随着煤矿生产水平的提升,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生产技术逐渐应用于煤矿生产中,由此对煤矿职工以及安全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在安全防护方面的防范措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部分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由于受到资金以及自身水平的限制,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安全生产培训内容更新慢,培训的方式单一,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煤矿安全生产所需,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反馈以及效果评估机制,导致安全培训工作形同虚设,失去了安全培训的真正意义。
1.3培训管理缺乏有效监管。关于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管理机制,培训政策的制定、培训政策的落实、监督以及反馈是四个重要的环节,如此才能够构成完成的培训管理机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尤其是监督反馈环节不健全,从而无法获取煤矿安全培训的真实效果,无法发挥出安全培训的真正价值。
1.4安全培训部署不科学。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运行需要管理者与一线员工的共同努力,所以在安全培训工作中应该根据岗位性质的不同,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安全培训的内容,从而全面提升煤矿员工的安全技能。但是部分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过于偏重对一线员工的安全培训,而忽略了对管理者的安全培训,由此导致管理者与一线员工的日常生产脱节,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运行造成一定的阻碍。
2完善煤矿安全培训的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强培训制度建设。改变培训被动局面,必须树立依法强制培训的理念,明确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培训机构的职责,重视安全培训,科学指导、认真组织培训工作,促进培训和保证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从计划、管理、实施、监控等环节形成一个纵向到边、横向到底,上下联动、相互监督的闭环结构,通过各环节之间高效运行,保证培训质量。通过完善培训管理标准,制定相关配套标准,如培训机构设置定编、专职教师配备、培训考核标准、培训机构质量评估办法、培训信息通报方式等。运用法规、标准和行政手段,依法强制进行安全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安全素质。
2.2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针对性,现行安全培训教材是在传统安全知识教育基础上的补充和完善,根据煤矿新技术应用和受教育对象的不同,其内容和层次应有所不同。加强煤矿工人的职业化塑造,要以能力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按能力倒推培训课程;科目的设置应加入必要的实训环节,让学员在实训中面对实际,解决问题,提高现场操作技能。实现理论向技术、向现场应用转化的能力教育,授课内容要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及时性;结合矿井实际,扩大实操考核比例,如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借鉴机动车驾驶员的考核方法,与现场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考核。达到懂道理、听指挥、会操作的基本要求;教学方式,既有集中授课,又有网络和多媒体授课方式。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一支好的专职教师队伍才能带出一批好学员。要把专职教师视为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提高教师待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吸引学员。针对教师专业素质、授课艺术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坚持专兼职教师听课、评课制度,发现不足及时指出,促进教师在职提高。定期对教师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工作业绩、业务能力等进行综合测评,测评结果作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重要依据,并与经济利益和聘用挂钩。通过定期测评,培育严谨细实的教风,树立培训机构的良好形象。
2.4落实督导,加强培训过程控制。实施培训质量过程控制,从培训前需求调研入手,策划培训方案,加强培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搞好培训后效果的评估反馈。对培训管理思路、课程安排、授课方法、实训基地、题库建设、考核标准化等方面进行控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生产现场的需要。加强培训部门和送培单位的沟通,建立培训中心与送培联系渠道,及时反馈学员出勤及培训表现。健全内部培训档案,培训档案既是对学员综合表现的鉴定,也是对培训的评价和总结。使用计算机和书面两种形式整理存档,便于检索,培训计划、课程表、考勤表、登记表、成绩单、班主任小结、实验报告俱全,存史备查。
3结论
为了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需要加强安全培训管理,这是国家对煤矿企业的强制性规定,同时也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为了切实发挥安全培训效果,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机制,根据煤矿的实际生产情况,制定适宜的培训内容,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建立安全培训监督和反馈机制,然后根据反馈的内容及时调整培训计划,确保安全培训工作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创造有利的条件。
作者:李娟 单位: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蒋旭刚,杨俊燕,李杜风.我国煤矿安全培训体系构建及发展趋势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