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工作问题研究8篇

时间:2023-07-23 08:21: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作问题研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作问题研究

篇1

摘 要 企业的有序运营以及管理都需要借助于企业统计工作的辅助,统计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就如同企业的嗅觉感官,能够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依据。企业统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对企业的作用和影响,保证结论的真实有效性,提高统计信息的可信度。统计工作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有许多的问题还需去面对和解决,我们应该去正视这些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让统计工作更加好的去完成,提高企业效益。

关键词 企业统计 工作 意义 问题;

经济统计工作对供水企业的基础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整个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当今形势下,经济统计工作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这成为供水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经济统计工作对供水企业运行的重要性

(一)统计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统计管理工作把提供有效信息作为目标,涵盖公司生产、财务、消耗等综合数据,为企业领导决策分析和管理提供切实可靠的数字依据。

(二)统计工作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均衡生产,对生产进行控制,提高协调能力,这些都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环节。企业要想实现高速、高效生产的目标,就必须重视生产的连续性、均衡性、协调性、经济性和平衡性等控制问题,同时,也必须依靠及时、准确、安全、可靠地信息。依靠这些信息分析生产情况,研究生产条件、生产任务和生产时间三方面的综合因素及动态平衡,从而为企业提供进行生产控制的有效依据和建议。

二、供水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的形势,统计工作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在一些方面还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统计数字不准确;统计计算方法和口径不明确;基层单位报表不及时,影响汇总时间;统计分析研究工作的开展不平衡;具有份量的分析研究不多。具体来说,供水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统计队伍不够稳定。基层单位对经济统计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大部分统计员经常更新,流动性大,容易导致新任统计员对统计口径缺乏统一,进而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严重影响报表质量。

2.统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基层统计人员大部分是兼职,并不具备专业知识,只会搞数,但是不懂数,更不会用数,往往不能写出较高水平的分析,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影响经济统计工作和供水企业的正常运营。

(二)解决方法

1.责任人制。在每个单位选出统计报表责任人,其负责本单位具体的统计报表任务,如日后出现迟报现象,便可与其取得联系。此外,以文件形式将统计人员的岗位职责、报表要求、统计工作制度和指标解释下发到各个单位,由负责人统一管理和掌握,以利于在更换统计员后,迅速掌握统计口径,保证上报数据的质量。

2.重视培训。定期采取多种形式对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在规定时期内对统计人员进行轮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令统计人员熟练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类报表的编制技巧,了解新知识尤其是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技能、现代统计调查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令他们在懂数字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新问题及新情况。此外,还要经常组织统计人员召开统计工作经验交流会,可以到同类或兄弟单位参观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充分发挥供水企业统计职能作用的建议

(一)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

统计职业道德是从事统计工作人员应该履行的行为准则,它关系到统计人员的思想状况、凝聚力、工作态度、业务素质,关系到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以及统计事业的兴衰。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实事求是,这是统计工作的灵魂,也是真个统计工作职业道德的核心;服务社会,统计信息服务于社会,如果不注意经济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就很容易造成信息垄断,令统计失去原本意义;保守秘密,这是统计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个统计人员必须遵守的重要一项。

(二)强化统计分析,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统计分析需要利用各种统计数据,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对供水企业全部或局部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统计活动是一个重要阶段,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的重要途径。所谓整体功能,是指信息、咨询及监督,其中每一项都不能离开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只有通过统计分析才会体现其价值。统计咨询与监督的目的是为科学决策提供建议策略,揭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统计资料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等综合加工及分析研究。

(三)加强统计信息管理

信息对供水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生存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统计的各项具体作用都是在统计信息的基础上派生的,随着现代信息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已经进入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因此,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加强统计信息决策功能,令其尽快适应供水企业自身的特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统计已发展成一门社会科学,并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提供统计信息及咨询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目的。供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充分发挥统计的作用,把统计工作纳入到各部门,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协调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经费;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186-02

科研滞后的问题一直都是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民办高校大多从职业类教育起步,高职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民办高校的特色,其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大多是以市场为导向,这就导致民办高校办学宗旨中出现了急功近利的意识,科研定位不准确。而且大多数民办高校建校时间较短,属教学型高校,对科研的管理和经费投入不够,这种理念和倾向反映了民办高校管理层对科研重要性的漠视,也由此没有形成健全的科研制度,缺乏浓厚的科研氛围。以下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民办高校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问题

观念问题主要指民办高校创办者、管理者和民办高校教师在对待科研工作上存在的认识问题。民办高校是在市场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主要由企事业单位和私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按教学成本收费,市场意识和经营效益观较强。因此,不少民办高校投资创办者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重教学、轻科研的倾向。他们尚未认识到科研对学校发展、提升办学层次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由于这种办学指导思想的错位,造成了一些民办高校对“以教学为中心”的片面理解,认为搞科研是公办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事情,认为科研工作搞与不搞影响不大,只要教师好好教书就行了。

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教师在对待科研上存在错误认识。民办高校大多是青年教师,年纪较轻,学历层次、职称级别相对不高,他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教学上。他们对科研普遍重视不够,也不能够正确认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加之民办高校科研条件不足、科研气氛不好以及在课题申请评定方面存在的障碍,进一步导致民办高校教师科研意识的薄弱,缺乏主动进行科研的意识。

二、人才问题

人才问题主要指民办高校教师问题。一方面民办高校教师结构不够合理,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比例低,学历结构上高学历人数少,年龄结构上两头大中间小,造成民办高校教师整体基础相对薄弱。民办高校教师自身能力不足,缺乏学科带头人是民办高校从事科研工作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科研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需要形成相对稳定合理的科研团队,而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也不利于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民办高校最初所聘任的教师很大一部分为本科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培养历练,当初的这些教师基本上都通过继续进修深造获得了硕士或者博士学位,并具有了副高或者高级职称,这些教师属于民办高校中的核心人才,从能力、学历、职称上来说是能够较好从事科研工作的,但现实情况这部分核心人才本身数量不多,且大部分都转岗担任学校的行政职务,造成这部分教师缺少必要的科研时间。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地方教育部门所属普通高校专任教师664 861人,其中正高级73 849人,副高级191 380人,中级272 398人,初级102 037人,无职称25 197人;民办普通高校专任教师236 374人,其中高级22 339人,副高级55 334人,中级79 346人,初级55 688人,无职称23 667人。地方教育部门所属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比例为80.86%,而民办高校中高级教师比例仅为66.43%;初级和无职称比例地方教育部门所属普通高校为19.14%,而民办高校这一比例为33.57%,特别是无职称比例地方教育部门所属普通高校仅为3.79%,而民办高校这一比例高达10.01%。从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民办高校与地方教育部门所属高校职称结构上存在较大差距。民办高校无职称比例较高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民办高校还有一大部分教师刚从大学毕业,年龄和学历相对较低。

三、经费问题

科研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经费支持,经费问题对高校开展科研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科研项目的进行,一般需要必要图书设备仪器的购买、相关办公物品的购买和科研人员的补助这几项,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来保障。

民办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支持的来源主要有通过申请政府的科研立项获得经费,民办高校自身通过科研与企事业之间建立联系获得经费以及民办高校通过自身的经济实力来保障这几种。民办高校由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学术带头人和稳定的科研团队,在与其他公办高校同台竞争申请政府的科研项目时明显不占优势。在2001—2005年公布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民办高校承担的仅5项,加上其他层次的民办学校承担的课题仅占全部课题的0.4%。民办高校由于自身科研实力不强,想通过科研与企业建立联系来获取科研经费比较困难。民办高校通过自身的经济实力来保障这条路也并不乐观。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向学生收取的学费。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方勇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来源问题分析》一文中指出在38所民办高校中有14所学费收入占学校总收入的100%,有9所占90%,有8所占80%,有4所占70%,有1所占60%,有1所占50%,有1所占40%。从中可以看出学费收入占学校总收入80%以上的共有31所,约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82%。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有银行贷款,这些都导致民办高校不可能在科研工作上有太多投入。

四、制度问题

篇3

【关键词】公路养护;检测工作;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养护检测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与广大群众的密切关注,并且养护管理的任务也更加繁重。怎样对目前公路的养护质量做出公正的评价,既是公路养护工作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需要,也是强化管理以及提升业务水平的需要,更是树立“预防性养护”新理念,实施恰当科学的养护措施与增强公路养护质量的需要。检测不但可以为掌握公路质量现状提供正确信息,还能够对科学养护策略提供客观依据,这对形成完善的公路养护管理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定期检测工作在公路养护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检测时评价技术状况与制定养护计划脱节

检测的目的是进行技术状况评价与为制定养护计划提供依据。制定养护计划、养护措施提供数据比评价更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路况评价是为公路养护来服务的。定检工作给养护维修提供依据的影响很小哦,对提高养护效益作用较大,这也是定检工作的“通病”,应当仔细探讨,运用有效手段及时解决。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管理脱节,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对养护工作实施定检与评定工作,推动三方面工作的相互结合。二是检测与评定技术脱节,需强化检测与评定研究,例如评定时PCI指标和路面结构强度之间的联系还不太清楚,从PCI可以综合反映路面性能判断,两者必然有联系,若能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就可以直接利用PCI指标制定养护维修计划。三是实际定检时因为机器或系统的原因提供的检测数据基本缺少对病害清单式的描述与评定,检测结果一般能反映路况综合指标PCI,PCI在路网评价时要十分清晰。但公路管理部门更注重的是公路养护维修计划和措施,而公路养护维修计划与措施必须得到对病害清单式的叙述,利用检测得到对病害清单式的叙述,管理部门可以据此推出养护指标单。

1.2、定期检测与日常检测脱节

当前许多工程都存在定期检测和日常检测脱节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养护管理部门基于有定期检测,所以经常忽略日常检查,甚至随意编造日常检查结果的情况;第二,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与特殊检查毫无联系,致使检测的盲目性和投资的浪费。只有三者相互结合,才能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检测的盲目性,节约成本。

1.3、传统检测方法与现代检测技术脱节

传统检测方式如路面检测中贝克曼梁侧定弯沉,在工程中已使用多年,在技术、设施和评价方式上相当成熟,工程中已广泛应用。但这种方法检测速度缓慢、检测时需要交通封闭。所以,要加强探索分析,解决传统检测和现代检测技术存在的脱节,推进现代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

1.4、检测人员专业知识与公路专业知识脱节

工程检测是一项集计算机、电子、机械以及工程专业的综合性工作,所以,检测人员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检测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专业知识,但当前工程中存在检测人员专业知识和公路专业知识脱节的现象。

1.5、检测成本与效益脱节

因为检测、评价与养护决策的脱节,以及日常检查、特殊检查和定期检查的脱节,造成检测时成本高,效益却很低。所以,要加强定期检查与养护工作的配合,加强三中检查的相互结合,实现检测、评价及养护的良好互动,定检工作才会展现其应有的效能,并切实增加效益,降低养护成本。

2、改进和完善定期检测工作的建议

2.1、注重科技,完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管理水平

由于当前检测设施功能不够完善,应由国家投资,开发功能完善的检测硬件和软件,达到检测既能满足评价要求、又能直接指导和制定养护计划与养护措施的目的。定检成果既能给出PCI,又可给出全面的病害清单,还能确定病害的所在位置。同时,系统还可根据养护管理部门条件或规范标准把收集的病害材料变换成维修计划及措施,甚至直接提供养护施工指令单。

2.2、完善养护管理系统

如评价子系统须可以实施预评估、分段评估和再评估,有效支撑养护管理。预评估指养护病害处理前的评估,预评估可以掌握处理前情况、处理方式等;再评估是了解处理后的情况;分段评估指养护管理部门可根据养护的实际状况,根据路段特点进行评估。

2.3、加强培训,切实提高检测人员专业水平

由于当前一些公路养护和检测人员缺乏养护管理经验,所以,要加强检测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配置,强化专业知识,推动养护检测人员了解养护工程特征,提升专业水平。同时,养护部门也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激励员工不断探索,全面提高养护人员素质。

2.4、进一步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定检制度

增加数据核对与抽样检查,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客观反映病害情况。当前,实际检测工作存在数据错误的状况,导致监测数据错误的原因与我们当前的检测体系不完善有关,若养护管理部门不干涉养护施工部门检测工作、检测时没有监督独立检测部门的第三方。所以,在定检时,养护管理部门要参与定检工作,参与的形式有联合检测、随机检测等,针对独立的检测机构的检测,国家有关部门也能依据一定频率抽检,保障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结语

实际工作中,公路养护监测较易由于人为失误造成养护工作重心偏差,同时公路检测工作在公路养护中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路养护检测与新建工程施工检测不同,养护工程检测着重的是发现已投入使用的公路结构物存在的问题,其目的是利用检测收集资料,进行路况评价,建立维修养护方案。管理检测部门在公路养护中要加强养护检测工作的治理和完善,建立完善的检测质量控制体系,增加检测效益,全面发挥检测工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大林.探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6):23-24.

篇4

关键词:档案管理;质量评估;问题;提高

中图分类号:G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060-02

质量是组织和个人关注的焦点,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随着我国人事档案工作的不断发展,档案工作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档案工作质量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审核,审核其是否到达预期的工作目标。关注档案质量,对档案工作质量进行评估既是档案工作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1.1 促进企业的发展

当今社会,国际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竞争。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在国际竞争、国内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显得尤为重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企业人事档案工作,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事档案工作管理的好,档案能够反映人才的客观情况,有助于企业根据每个人才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工作,有助于企业开发人才资源,极大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企业的发展。如果人事档案残缺不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混乱不堪,不能使各类人才得到充分的使用,影响甚至阻碍企业的发展。

1.2 促进企业人才的选拔

由于人事档案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员工的个人经历、业绩等情况,所以对企业录用新的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提供系统、全面的人事档案信息,促进了企业人才的选拔。同时,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利于对员工的情况全面了解,利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培养计划,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

1.3 利于对人才进行人性化管理

企业根据员工的档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员工提供帮助,解决员工困难;可以分析员工的发展潜力,以人为本,帮助员工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可以使员工在工作合理的工作岗位上,最大发挥自身的潜力,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可以根据员工不同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激励方式,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供员工的忠诚度,减少离职率。

1.4 保障个人利益

由于人事档案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历史性,随着个人的成长,不断加入新的内容,是人生的一面镜子,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所以人事档案具有不可代替的凭证作用。当个人工作调动、入党政审、职称评审等必须经过档案的审核。如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做好,档案遗失或档案材料残缺不全,就可能不能进行有关的活动,损害其合法权益,影响个人利益。

2 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原则

2.1 客观性

档案管理工作本身是一件客观性的工作,对此进行的质量评价也应该客观的,档案管理工作评估的指标和评价内容也应该具有客观性,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通过档案工作质量评估来客观反映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内容,符合档案管理管理工作的实际和需求。

2.2 实用性

档案的质量影响档案价值的实现。档案质量高,档案的开发价值也就高。档案工作质量之所以可以得到越来好的发展,其中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功不可没,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切实的对档案工作质量进行评估,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当然档案管理工作还可以在实用性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使评估标准和内容更易于被工作人员接受,使用更方便,进一步督促档案工作的发展。

2.3 导向性

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应该遵循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具体的评估指标来体现国家对于档案工作的具体要求;档案质量评估工作为各档案管理部门制定各自档案工作计划的依据,体现日常档案工作中的主要工作环节和工作重点,指出各级档案部门和各类档案机构的工作重点。

2.4 科学性

档案质量评估工作能够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反映档案工作中的各项规律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这就要求对档案工作质量有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及程序,带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2.5 程序性

档案管理工作评估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评估工作基本分为自评摸底、核实公示、实地测评、结果反馈、总结评议五个步骤。自评摸底按照文件精神及评估标准进行自查、整改、自评,形成自评报告。核实公示是对自评材料准备情况进行核实,并在国家档案局网站上予以公示。实地测评是将评估委员会组成若干评估小组,分别到各地进行实地测评。结果反馈是评估小组向被评估单位及当地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反馈评估情况。总结评议是对评估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形成书面综合评估报告报国家档案局。

3 档案工作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

3.1 目标不明确

首先,档案工作质量评估机构目的不明确,单纯为了评估而评估,对于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便利方面则不注重。有时评估只是象征性的工作,没有真正去做好评估工作,不能及时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档案管理部门应付评估,一切工作都是为评估做准备,没有真正从为企业提供人才、为人才服务出发,甚至有的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只是在评估期间做档案管理工作,临时抱佛脚,只追求数量,不要求质量,评估工作一旦结束,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结束,评估工作也没有在这方面进行评估。

3.2 准备过程不规范

准备过程不规范主要体现下面两个方面:其一,过分追求形式统一。做好档案质量评估工作,进行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是必要的,但是要有个度,过分追求形式统一,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负担,也会档案本身造成损害。其二,评估准备工作没有分清主次。很多企业在档案质量评估投入很大较大的资金用于先进设备的购买,完善硬件条件,硬件条件建设很好,但是却忽视了档案本身的质量更为重要,材料用笔不规范书写不规范,字迹不耐久等。

3.3 评估整改工作没有做好

档案工作质量评估目的是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指出后进行整好,使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但是如果指出问题后,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去改正,评估工作也就没有意义。很多档案管理部门对于评估给出的意见没有及时整改,等到下次评估工作时才进行突击更改,甚至有些企业根本不进行整改,这样使档案质量评估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4 提高档案工作质量评估的对策建议

4.1 转变观念,加强教育

加强评估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使改善评估工作,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让评估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参见培训、交流学习、学术讲座,进行继续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4.2 加强日常评估,注重整改

讲评估工作量化的日常的工作中去,从档案日常管理工作入手,完善细节。在评估工作中注重档案质量,以提高质量为主,追求质量与形式共同提高。在评估工作提出的意见,要督促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整改,真正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4.3 加强监督

为完善评估工作,加强档案工作质量,需加强档案质量评估工作的监督。

①主管部门进行定期考核。主管部门进行定期对评估工作、评估整改工作进行考核。

②中介机构测评。引入中介机构进行测评不仅能激励评估部门做好评估工作、档案管理部门高质高效的管理人事档案,同时使档案评估、管理更加全民化、透明化,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③个人监督。员工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进行对档案评估工作、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5 结 语

进行档案工作质量的评估可以提高档案质量,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使档案科学规范的同时,更好的为企业和个人服务。为此,要加强对档案评估工作的研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真正达到评估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整改、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冯惠玲,张缉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黄明初.开展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工作的效应[J].中国档案,2008,(3).

[3] 李丽燕.我国综合性档案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4] 刘菁.档案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实证和定量方法的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9.

[5] 石敦良.浅谈高校档案评估工作的作用和原则[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6] 王小山,王运彬.档案信息质量评价之指标体系构建[J].档案管理,2008,(4).

[7] 严桂夫,程潜龙,邱旻.加入 WTO 与档案事业发展对策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3,(1).

[8] 陈迎霞.高校档案质量评估方法与指标设计[J].兰台世界,2008,(1).

[9] 房春安,李文朴.怎样搞好档案考评定级工作[J].机电兵船档案,1997,(2).

[10] 梁建梅.关于完善机关档案工作质量评估标准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篇5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引言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我国高校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报告中明确的提出了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实现立德树人、确保我国教育事业的公平发展,离不开学生资助工作作为保障。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主要是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内容的资助体系,虽然有效的缓解了一些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一些弊端,资助的效果仍有待提高。因此,这就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对高校资助工作进行完善,拓展资助来源、丰富资助种类、加大资助力度,提高资助效果,这对于优化我国的教育结构,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于贫困学生的认定不够科学

贫困学生的认定是高校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贫困生的认定上缺乏统一明确的认定标准,尤其是对于学生资助申请材料的真实性缺乏有效的鉴定办法,导致一些资助财力物力资源流向了非贫困学生,损害了贫困学生的权益,也违背了教育公平的理念。

2.学生资助工作的人性化关怀不够

当前我国一些高校在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上,普遍存在着与学生缺乏互动交流的问题。一些学校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落实上,只是简单地进行困难学生情况的汇总分析、贫困认定以及补助发放,工作流程简单,工作方式生硬,没有充分考虑到贫困学生的情感接受能力,在精神方面缺乏人性化的关怀,这也是造成高校贫困生普遍存在自卑心里的重要原因。

3.缺少相应的感恩教育,资助工作效果得不到体现

当前高校在学生资助工作方面,重点主要是在物质方面,对于学生的诚信与感恩教育力度较差,一些学生的主体责任缺失,功利心严重,甚至对学校的资助工作力度感到不满,助学贷款还款违约行为时有发生。此外,高校对于这些行为也缺乏有力的约束,尤其是对助学金的使用管理方面,造成了资助资金得不到妥善应有的使用。

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改善措施研究

1.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建设

只有健全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并建立全面的保障措施,才能确保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首先,应该建立全面的高校学生资助保障机制,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开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并尽可能的结合高校的实际特点采取校、院、系分级管理的模式。其次,应该完善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制度,尤其是多维度的评估机制和退出机制,通过准确、统一的标准进行贫困生的认定与管理,维护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公平性与公正性。第三,应该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高校特点相应的资助政策,尤其是在学生助学金的发放以及助学贷款名额比例的控制管理上,应该加大争取力度,让生活困难的学生尽量都可以的接收到资助。

2.人性化的开展对于高校学生的资助

对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落实开展,要本着资助困难、育人教人的目的。把以人为本作为前提,改变以往的只是进行经济资助的工作理念,除了在经济、物质上对贫困生进行资助以外,还应当拓宽资助的范围,在知识和精神上多关爱贫困学生。此外,贫困学生由于家庭困难,社会关系网络也相对较少,学校应该关注贫困学生的就业问题,尽可能的为贫困学生创造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通过就业创业彻底改变生活现状。

3.强化对于被资助学生的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

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同样应该将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作为资助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强化教育增强学生对于诚信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人格与社会责任感。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等作为载体,也可以通过组织贫困学生积极参加党团组织生活、社团活动、班会、主题讲座、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帮助贫困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其次,应该注重对于学生的感恩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资助政策是党和国家对于学生的关怀,不断地树立感恩意识和回报意识,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在将来承担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4.强化对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监督管理

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充分重视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并结合区域的实际特点,建立相应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监督考核机制,督促学校将学生资助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确保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各项资金的及时到位,真正让贫困学生能够及时得到帮助。此外,作为学校除了加大资助工作的力度以外,还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的跟踪管理,确保资助资金能够正确的使用,发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困难的作用。

三、结语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维护我国教育事业公正公平发展,提高国民教育素质水平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高校、政府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理念的协调配合,这就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健全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提高资助力度和效率,更好地实现高校资助工作资助、育人功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丹,秦敬云.完善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2:13-16.

篇6

【关键词】 火灾调查 问题 措施

从法律角度讲,火灾事故调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赋予我国公安消防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具有一定的技术性、专业性和政策性。火灾调查过程涉及到经济、社会、法律等多个社会科学领域,是集经验、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工作,在整个消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火灾事故频频发生,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因火灾事故引发的诉讼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此,火灾事故原因调查认定已经成为火灾案件纠纷诉讼的焦点。

1 概述

火灾在我国是各种频发灾害中最常见,最广泛的能够威胁到群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灾害之一,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加强对火灾的预防与事故调查非常重要。对于已经发生的火灾事故查明失火原因可以帮助群众有效预防火灾,所以火灾调查时分必要。火灾调查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主要研究火灾事故的起火原因,包括火灾事故调查询问、讯问技术、事故现场勘查理论与实践,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图像视频记录鉴定、损失核定及相关仪器研发,案件处理等主要内容。

进行火灾事故调查对火灾防范和因火灾事故引起的案件纠纷具有重要作用。第一,火灾调查可以查明失火原因,找出发生火灾的关键结症,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加强防火安全工作的落实,利用积累的火灾事件调查资料全面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第二,火灾调查的工作人员可以依据调查事实对火灾发生实施问责,让肇事元凶受到应有的惩罚,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我国法律的权威。同时,还能使群众受到教育,提高防火意识。第三,对火灾事故进行及时的调查研究,可以将防火工作更好地纳入科学管理轨道,为国家提供及时准确的火灾事故资料,为今后的政府工作长期决策提供有效的资料参考。

2 火灾事故调查存在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正全面想小康社会迈进,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社会全面向法制化过渡。期间,各项工作都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突破,面对眼前的形式,我国消防工作开始痛国际接轨,发展进程逐渐加快,消防工作的改革发展迫在眉睫。火灾调查是消防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加大力度改革火灾调查工作,提高火灾调查工作的质量是所有火灾调查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我国火灾事故调查起步较晚,目前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2.1 观念误区

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火灾事故调查不是基本消防工作,根据情况需求决定是否进行火灾事故调查,甚至还有认为火灾事故调工作可有可无,这种想法对火灾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建立完整的火灾事故调查体系,有些调查工作还没有完全展开,没能发挥真正的调查意义,大部分工作都停留在事故原因调查的初始阶段,还没能达到防范火灾的最终目的,实现消防安全的良性循环阶段。

2.2 事故调查机构设置不健全

在我国,目前只有北京,天津,上海设有专门的火灾事故调查机构,其他省市自治区还没有成立火灾事故调查机构。缺少相应的调查机构,工作人员编制存在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对火灾原因调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我国频频发生火灾事故就不难看出,没有建立完善的火灾调查机构是致使火灾事故频发的重要方面。此外,我国直辖市火灾事故调查机构均设置在防火监督部门,而其他省市的火灾调查没有统一设置部门,有的在消防办公室,有的设置在消防指导处,还有的设置在技术鉴定或者法律部门,非常混乱。

2.3 重视程度不足

首先,消防安全领导对火灾事故调查的认识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对火灾事故调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平时也不重视,只有发生火灾的时候才觉得重要。在调查人员安排上不严格把关,把适合进行火灾调查工作的人员安排到其他岗位,或将不适合火灾调查工作人员安排火灾调查工作岗位,不能对调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这都影响了火灾事故调查的发展。其次,火灾事故调查人员本身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消防人员对建筑消防工作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监督检查非常重视,对火灾事故调查忽视,而且对火灾事故调查进行处理时不科学,不和法律规定,有些调查为了应付工作,草草了事,还有些为了安抚群众情绪,不找麻烦,尽量减少调查。大部分火灾调查人员不去深入调查研究,不求进取,明显缺乏法律意识和服务进取意识,不能尽责职守。

2.4 调查人员主管原因

2.4.1 执法水平普遍较低

由于火灾事故调查在我国建立的时间较短,还没有非常专业的火灾调查人员,火灾事故调查研究学科设置也不完善,很多调查人员都是“半路出家”,没有机会系统学习火灾事故调查的专业知识,只能从实践中一点一点积累经验。所以,我国火灾调查执法水平不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火灾现场勘查不到位,对火灾事故现场不能及时封闭,现场勘查记录和制图不规范,对起火位置认定不准确。二是火灾现场调查方面,火灾发生的第一四件不能对证人进行重点询问,对火灾报警人员有不问或者漏问的现象。三是责任认定方面,很多火灾调查研究都存在一定的“违法不究”现象,调查人员经常同情当事者或者害怕麻烦。

篇7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工作分析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其分析的结果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当前,由于工作分析自身特点及企业所处环境的快速变化,工作分析的效度问题成为工作分析发展的障碍,而如何提高工作分析效度,不仅关系着工作分析本身的价值,也关系着工作分析能否走出困局。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影响工作分析效度的纵向(方法)和横向(过程)方面进行归纳,提出了合理运用先进技术、进行多角度评估等方法改善工作分析效度的建议。

关键词:工作分析 效度 相关研究 建议

工作分析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其对企业招聘、选拔、培训、考核及工作职责的认定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作分析信息搜集的工具不断革新,应用的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然而,工作分析的有效性却始终未得到一致认同。工作分析的效度问题成为影响工作分析推广的最大障碍。如何有效提高工作分析效度,不仅关系着工作分析本身的价值,也是决定工作分析能否走出困局的关键(李明德,2001)。

工作分析有效性的含义及标准探讨

(一) 工作分析有效性含义

有效性作为所测事物准确程度的指标,是调查和研究的基础。工作分析效度由于立足于工作背景条件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测量效度,其关注的主要是组织中人、事、物三者,即如何挑选、培训、考核优秀人员,如何确定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一般说来,工作背景下的效度具有多目的性和全程性。首先,有效不仅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而且要服务于某种研究目的。工作分析作为人力资源的基础,其效度就要求具有服务于人员选拔、培训、绩效评估等多种目的的能力。其次,工作分析效度在分析过程中往往需要掌握人力资源各部分之间的潜在结构,一方面,任何一个工作部分存在短板,都会极大的降低整体工作分析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中成功的分析往往是以灵活的指导方针为基础,而某一特定目的的工作分析的有效程度,会影响从它派生出的个人或系统级指导方针的有效性。因此,有效的工作分析需要以多种目的为导向,全面掌握工作过程。

(二)工作分析有效性标准分析

关于工作分析有效性的衡量标准,许多研究者曾试图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评定。Levine, Ash, Hall 和Sistrunk(1983)通过对工作分析方法的比较,认为效度标准应由SEMs根据工作信息判断的质量和整体性得出;Harvey(1991)通过测谎量表法,比较了口头报告所花时间与SEMs客观测量判断工作所花时间,并结合所搜集的数据与真实工作内容的接近程度进行评定;而在实践中采用较多的判断标准是内部评估一致性信度和分析结果与“真分数”的相关程度。内部评估一致性信度强调多个SEMs对同一个工作进行判断,并以多个SEMs对工作的一致性程度为效度标准;分析结果与“真分数”的相关程度强调分析结果与实验室条件下的理想效度水平之间的相关程度,“真分数”是指尽可能排除各类误差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分数值,工作分析的结果与这个分数值相关越大,说明效度越高,相关越小,说明效度越低。

这几种有效性标准尽管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分析检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却并未得到研究者的统一认同,原因在于这些标准自身存在不足之处。如Levine等人的方法很大程度依赖专家的判断,因此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而内部评估信度在课题组专家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则意味着工作分析数据的不准确;同样,工作分析结果与“真分数”的相关理论,由于“真分数”是在实验室条件下产生,而在实际工作分析中,任职者和环境等都会对工作分析效度产生影响,因此,“真分数”对实际工作分析本身的代表性就有待考证。

工作分析有效性相关研究探讨

(一)提高工作分析有效性纵向方面的研究

1.人员特质方面。人员特质与工作成就是否显著相关,什么样的人员特质会有更高工作成就,这些问题构成了工作分析重要组成部分。先前,人员特质对工作结果的预测效度曾一度受到质疑,原因在于很难找到人员特质对工作成就预测有效性的证据。近年来,随着人员特质在企业人事选拔、培训的广泛应用和人员特质研究的发展,人员特质对工作成就预测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提高。具体的研究有:Richman 和Quinones等人提出任职者和SEMs对工作的熟悉程度、对工作信息的掌握程度、研究者本身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对工作成就有显著影响;Judge 和Ilies(2002)指出神经质、外向性和责任心对任职者成就动机有影响。Mol等人(2005)得出任职者的外向性、情绪稳定、亲和力和责任心对工作成就有一定影响;Stetz等人(2008)通过对美国21个不同的工作研究得出:人种、性别对工作分析结果效度有显著影响。

2.工作分析工具的改善。工作分析信息搜集工具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日益更新的,科技的发展不仅使信息搜集的范围得到了大量扩展,而且使信息搜集的速度也得到提升,这些优势在提高工作信息准确性方面和工作分析的结果适应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如PDAs工具的使用(Mark A.Robinson,2010),PDAs主要用以评估人们在完成工作上的时间花费情况和任职者在工作中的时间分配情况。在传统工作取样中,信息收集主要靠一个或多个观察者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内对工作任务进行观察并记录其进程,然后估计人们在每一个任务中的时间花费比例。这种以观察为主的方法精确度不高,难以适应当今高速变化的环境。然而,PDAs工具采用了寻呼机方式来发射频率和警报,通过任职者把记录的数据通过一个电脑界面直接进入PDAs工具,使任职者信息快速有效地进入数据库,该方法不仅扩大了研究者的样本观察点,而且使信息快速有效地传达出去。另外,PDAs工具使观察者不再定位在某个工人身上,而是能够检查到一些不同位置上额外的动作,并可以观察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如认知过程、行为过程等。因此,PDAs工具显著地提高了工作分析的有效性。

(二)提高工作分析有效性横向方面的研究

1.战略性工作分析方法。战略性工作分析方主要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即通过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实现对现有工作和人员能力的改进和提高。战略导向的工作分析方法改变了传统工作分析信息收集过程中自下而上的方式,而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在信息收集过程中,采用与工作相关的人员进行会谈和讨论的方式。这些人员不仅包括工作的任职者,还有一些非任职者,如企业的战略制定者、人力资源管理者以及相关领域的行业专家。Singh(2008)提出了另一种战略性工作分析方法,从垂直与水平两个角度对工作分析方法进行描述,过程如图1所示。

图1显示的是战略分析的基本过程,这一过程分为4个步骤。第一步:组织运作环境的系统分析或审查。组织所在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决定了企业所需要的机会、威胁和可能的变化等信息。第二步:对当前工作的分析与传统工作分析并无太大不同,主要收集工作相关的信息,并决定高效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第三步:SMEs将对当前环境与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进行对比,这样的对比将决定组织环境中哪些职位和任职资格需要改变。第四步:对过程有效性的评估。战略工作分析方法必须持续不断的评估,常用方法是通过对相关工作行为的定期评估,以确认工作规范的有效性。

2.360度工作分析法。360度工作分析法是应对当前岗位职责日益模糊化的有效手段,其以角色理论为基础(李明德,2001)。通过采取 “角色期望”,使任职者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职责,以实现理想角色行为,最终满足企业需要。在实施过程中,360度工作分析法强调通过岗位任职者及岗位相关人员的陈述,共同对工作岗位进行评判,保证该工作分析的有效性,其分析方法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由岗位相关人员(任职者的上级、本人及其服务对象)组成一个角色分析组,由每个角色组成员去替换该工作岗位任职者的角色,提出各自对该工作岗位的职责描述和对任职者工作特性的期望。第二,角色组相关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就岗位职责或任职资格不一致之处进行商议,达成共识。第三,以工作说明书形式将工作分析结果呈现出来。

工作分析有效性改善的建议

(一)提高工作分析重要性认识

工作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然而,当前很多企业对工作分析的认可度并不高。很多企业工作职责的认定,人员的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完全凭领导主观而定,忽视了工作分析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些企业的忽视下,工作分析难以走进实践,发展受到限制。一般说来,工作分析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脱离企业,一切理论都会显的苍白无力,同样,如果企业没有工作分析的支持,也会出现结构混乱,竞争力不强的情况。所以,工作分析和企业应用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工作分析的发展,需要企业的高度重视,只有企业对工作分析重视起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作分析才会有所发展,工作分析工具、方法等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工作分析的有效性才会进一步提高。

(二) 明确工作分析有效性标准

无论是先前提到的SEMs个人对工作分析有效性的标准认定,还是内部评估一致信信度或 “真分数”的相关程度,不可否认,工作分析有效性的标准是衡量有效性的核心。只有明确了工作分析的标准,有效性才可具体、客观衡量,各种评判效度的方法才能具有可比性。然而,工作分析有效性标准的评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任职者心理因素、任职者特性、工作分析方法的选择、工作所处环境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工作分析产生一定的误差,也会对工作分析标准的划定形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具体划定工作分析标准,将是未来研究工作分析中的重大任务。

(三)合理应用先进技术

要提高工作分析效度,就必须合理利用先进的工具,特别是在信息多元化、环境复杂的市场条件下,工作分析所要收集的信息更为庞大,准确率也要求更高,这些都需要借助先进技术的优势。当前对工作分析产生影响的先进技术主要体现在工作行为的研究工具和对人员特质的测量工具,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工作分析准确性有很大的提高。然而,先进技术的应用并不是无限制的,对先进技术的使用,研究者应本着合理、适度的原则,使传统分析工具和先进技术有效结合,共同提高工作分析的有效性。

(四)进行工作分析有效性的多角度评估

工作分析作为应用性较强的技术,其有效性的高低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衡量,而现实中企业往往是通过单一结论进行评价。如企业效率提高,就认为工作分析有效,企业效率没有好转,就认为工作分析是无效的,这样看待工作分析,不仅使企业暴露于危险中,也阻碍了工作分析有效性的发展。工作分析效度的衡量,企业效率固然是其中一方面,但并不能完全代替工作分析的效度的高低。如在以知识型员工为主的企业,以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进行工作分析,虽能在短时期内提高企业效率,使企业获得利润,却易导致企业内部人心不稳,工作满意度不高,人才外流,最终导致企业分崩离析。所以,工作分析是否有效,需要根据企业情况从多个角度进行衡量,即从企业适应力、企业发展潜力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也只有对这些方面进行综合评量,才可以判定工作分析结果是否具有有效性,企业也才能真正拥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欧阳杰,文跃然.工作分析怎样走出困局[J].企业管理,2010(4)

篇8

关键词:中专生;心理健康;工作问题

     中专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自身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学业压力、恋爱问题、家庭冲突、一些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而恰恰很多学生不懂如何排解压力,这就使得很多学生的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对中专生心理健康进行研究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一.中专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以及原因

笔者对某一所学校随机抽取100名大中专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100名学生中,心理健康良好的占有75%,心理属于亚健康状态学生占有12%到22%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的占有3%到7%。其中一年级的主要问题是新生的适应力相关问题,二年级中主要是恋爱以及人际关系等一些关于个人发展的问题,大专学生中主要是发展规划以及价值观教育等问题。此外,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女生存在着的心理问题要比男生多,比如说忧郁、孤僻、焦虑、强迫、敏感等等。但是男生也有高于女生的一方面,比如说故意与不满这两项心理性障碍。

二.中专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首先是家庭经济的相关状况。很多学生生于农村,他们的家庭状况不是很好,面对着不是很低学费,需要依靠着借款或者是学校的助学贷款来上学,这样的学生性格一般会比较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对于一些人际关系也比较敏感,容易出现一些抑郁以及强迫等心理倾向。其次就是关于父母的一些教养态度以及一个家庭中的气氛,也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而且也是影响最大的,如果父母的关系不是很合,经常性的吵架,这样的家庭氛围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在人际关系中有可能会比较敌视别人以及在处理一些事情时会比较自私等等。再次就是对于一些单亲家庭,这样的家庭中很多孩子就会出现一种自卑感,或者是恐惧与敏感的心理,这样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情感来说,不能够满足其支撑,所以致使很多学生会出现一些情感上的问题。

(二)自身的因素

大中专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时期。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许多人因苦无良策或处理不当而陷入痛苦、焦虑、失望和困惑中,有的甚至表现出激烈的或异常的行为和心理疾病。而且很多学生对于一些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还比较缺乏,没有系统性,这些都导致了他们对于自己不能够正确的理解以及认识,也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以及别人。而如果是长期的处于这样的一种心理压力中,就会使得自己对自我的评价降低,使得自己的自信心会减弱,不断的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散漫的、被动的、以及无所谓的态度以及生活习惯。如果这种心理问题长时间不能够得到解决,就会使得自己陷入一种失望的、悲观的心理情绪中,这样就会形成很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社会因素

社会性的大环境也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对于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不断的改变着。面对着社会中的一些腐败现象以及很多不良的社会风气,他们无时无刻不再受着较大的冲击力。在学校中教师有可能会花费好大的力气去给学生解释一些问题或者是灌输一种比较正确的思想,但是在社会中在实际中,对于很多问题,理论上却是远远不及的,他们会更容易的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一部电视剧《蜗居》,就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与冲击力。此外,还包括一些比较传统的文化,都在不停的遭遇着很多的冲击力。很多中专生痴迷于很多的网络游戏以及一些不切实的书籍,比如说玄幻类的、比如说异能类的等等,而很多的历史名著却被束之高阁等等一系列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报纸以及电视、网络等媒体都在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与日俱增,

(四)学校因素

很多中专生在自己的学业方面存在着消极的情绪,认为自己没有能够进入一所好的高中,更不用说好的大学,对于自己的未来不报希望,这就容易使得自己产生一种悲观的情绪。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发现有很多现实与自己的目标之间的差距较大,就会产生一种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思想的不断动摇,进而会产生一些心理性问题,比如说困惑、悲观、以及放任等等。

三.促进中专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

对于一些心理问题的形成,其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组成,其中内部的因素就起着主导型的作用,加强学生的内部教育可以做到以下几点:普及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可以向学生定期的开展一些讲座活动,或者是进行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形式来对中专生普及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进而正确的去面对孤独、挫折、烦恼等一些问题;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比如说问题活动、体育运动等这些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及能够给人一种开朗与乐观的态度以及性格;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将这类学科真正的纳入进教学活动。此外,就是要引导着学生去建立自己的心理支持性系统。对于中专生来说,其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发展时期,学校就应该引导着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支持系统的构建,结合着具体的情况,在受到打击、受到挫折时应该要学会自我保护,比如说可以运用一些范例以及生活哲理来不断的激励自己,如果是自己不能够独自解决,就可以去找心理老师以及辅导员等帮助。

(二)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

在学校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质量好与坏去决定力量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心理健康教师来说,其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说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的素质就对学生的素质以及心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发展,还应该重视教师的发展,要培养一批专业能力较强、思想素质较高的队伍是学校的任务。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训教师。可以让教师定期参加培训班,争取能取得证书。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校本培训 ,组织教师学习《心理辅导理论与操作方法》、《教师师德教育》、《中职教师教学与个人发展》等讲座,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技能与心理素质。

(三)开展团体辅导活动

学校还可以以班为单位,在每个班级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活动内容可包括写下入学感言、手足情深、巧解千千结等。有效地促进同学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团结合作,消除误解隔阂,增进友情感情。在团体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了每个同学的具体需求和内心感受,抓住机遇及时开展必要的心理教育工作,为学生消除不良的心理,树立良好心态。

(四)建立心理咨询室

学校应该不断加大投入,增设设备,建立起一个环境幽雅、温馨的心理咨询室,为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咨询室应该备有一批心理发展、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与治疗有关的书籍供教师和学生阅读。心理咨询室还配有音乐放松椅,心理专用放松音乐若干等。此外,在遵循自愿原则的基础上,首先由咨询老师与班主任接触,了解个辅同学家庭背景、在校表现等情况。再以班为单位召开个辅同学见面会,说明辅导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在量表中反映的一些问题,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使他们自愿接受个体辅导,并选择咨询老师。最后由咨询老师与同学预约咨询时间,进行心理辅导和跟踪观察。

此外,学校要与家庭搞好合作关系,做到将学校的教育与家庭间的教育相结合起来,很多家长对于自己的子女要求比较高,但是没有做好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学校就应与家长建立起关系,转变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结:总之,中专生处于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特殊阶段,而且在这个阶段中存在着很多的心理问题,学校就应该积极的开展一些教育,促进学生心理问题的排解,帮助他们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更好促进自己学习,将来适应社会,走好人生路。

参考文献:

[1].卢迈;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护途径和方法[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2].周海华;浅论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J];前沿;2005年05期

[3].郭亦凝;;浅谈老人健身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01期

[4].陈新刚;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安晓敏;老师 您的心理健康吗[J];黑龙江教育;2004年Z1期

[6].尹达;;青少年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