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8:21: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云计算的基本种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油悬浮剂;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飞机防治
中图分类号:S494;S433.4;S76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8-4394-02
四川省盐亭县地处嘉陵江、涪江分水岭之间,属丘陵地区,地势南低北高,海拔350~650 m;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全县有林地面积9.25万hm2,森林植被种类较多,现有森林均系人工栽培。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林是盐亭县主要森林植被之一,分布广,以纯林为主,林相结构单一,在土层瘠薄的坡地上生长缓慢。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俗称小柏毛虫,是柏木林区最重要的食叶害虫,以卵或初孵幼虫在柏木鳞叶上越冬,越冬代危害最为严重[1],以幼虫危害,仅取食鳞叶或嫩枝,受害鳞叶枯萎变黄并逐渐脱落,大范围危害成灾时柏木鳞叶被成片吃光,形似火烧,严重的还被啃食细枝嫩皮,造成林木死亡[2]。蜀柏毒蛾为该县主要虫害,一年发生2代, 2000年以来,年均发生面积1.2万hm2左右,2007年危害最重,达到1.68万hm2。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菌,是一种低毒生物源杀虫剂,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种或数种杀虫晶体蛋白。它也是国内外的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研究最多的微生物杀虫菌,已应用于防治鳞翅目、双翅目、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多种农林害虫[3]。本试验重点研究Bt油悬浮剂飞机超低容量喷雾防治蜀柏毒蛾的关键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8 000 IU/mg苏云金杆菌油悬浮剂,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研制、湖北康欣农用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内蒙古赤峰中农大生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点位于四川省盐亭县云溪镇石岭村西风山和塔子山。试验区为纯柏木片林,面积分别为43.3、43.3、34.6 hm2,平均树龄20年,株高6~7 m,郁闭度0.6~0.8,虫口密度45.2头/株,有虫株率55%,虫龄3龄。2011年4月17日进行飞机防治。
试验地试验期间的气象资料见表1。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即:1. 8 000 IU/mg苏云金杆菌油悬浮剂450 g/hm2;2. 8 000 IU/mg苏云金杆菌油悬浮剂600 g/hm2;3. 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450 g/hm2;4.空白对照,未进行飞机防治。每个试验区的山脚、山腰、山顶各选择高度适合的柏木植株7株,共28株做定点调查。
1.4 药效调查
在飞机防治前1 d调查各处理虫口基数,施药后1、3、5、7 d调查残虫数,计算防治效果(防效,以虫口减退率评估);6月25日调查柏木鳞叶被取食情况及柏木被害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飞机防治后1、3、5、7 d调查结果见表2,6月25日调查柏木鳞叶被取食情况及柏木被害情况结果见表3。由调查结果可见,2种剂量的苏云金杆菌油悬浮剂施药后3 d蜀柏毒蛾出现死亡高峰,现场观察发现害虫停止取食;5 d防治效果达到75%以上,7 d防治效果达85%以上。6月25日调查柏木鳞叶被取食率及柏木被害比例,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油悬浮剂具有良好的持效性,能有效降低第一代幼虫对柏木的危害,可以达到生物防治要求。结合防治效果与药剂成本,推荐使用量为450~600 g/hm2。
3 小结与讨论
苏云金杆菌油悬浮剂属微生物杀虫剂,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黏附性,并能生长繁殖,在适宜环境条件下,苏云金杆菌的传染能力和致病能力提高,害虫死亡加快,防治效果好[3],该药剂对人畜和天敌安全,配药操作时无不适气味、无毒害,也不刺激皮肤。结合防治效果与药剂成本,推荐使用量为450~600 g/hm2。
陈京元等[4]研究苏云金杆菌油悬浮剂对林间昆虫群落多样性影响,证实苏云金杆菌油悬浮剂对林间生态安全。喷施苏云金杆菌油悬浮剂区林间昆虫群落基本种类没有发生较大变化,没有发生某种类生物突然消失的现象,生物多样性水平相对对照区还有一定程度上升,膜翅目昆虫(主要是蚂蚁)和蛛形纲动物(主要是蜘蛛)的种类以及个体数量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参考文献:
[1] 隆孝雄.蜀柏毒蛾虫情监测方法[J].四川林业科技,2001,22(3):73-76.
[2] 常国彬,刘金燕,熊慧君,等.两种杀虫剂对蜀柏毒蛾的生物活性和林间防效[J].中国森林病虫,2011,30(6):43-45.
关键词:泸西;园林;植物多样性;应用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0012103
1引言
园林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美化景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把“编制城市建成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规划”列入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水平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
2调查地概况
泸西县位于云南东南部,红河州北部,地处红河、文山、昆明、曲靖四州市交汇处,与贵州省的黔西南州遥遥相望,处于滇中经济圈的节点上,是昆明的“后花园”、红河州的“北大门”。东北面与师宗县接界,东南面与丘北县相望,西南面与弥勒市毗邻,西北面与路南、陆良县相连。县城中枢镇居县境中部,海拔1710m,距昆明市206km。
县域土壤以红壤为主,属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受岩溶缺水地貌影响,植被以次生植被石山灌木林和灌丛为主。年均气温15.2℃,极端最高气温34.1℃,最低气温-7℃,年均日照2122h,年均降雨量979mm,无霜期272.7d[1]。
3调查方法
调查采取实地踏查的方式,于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对城市建成区内五大绿地进行调查,统计各绿地单元植物种类、生长状况等数据。
4结果与分析
4.1种类及数量
经实地调查,目前泸西县城市绿地共应用园林植物98科243属368种。乔灌草藤竹比例为15∶13∶10∶2∶1,常绿落叶之比为6.5∶3.5。
按进化顺序分,蕨类植物1科1属1种,约占总数的0.27%;裸子植物8科17属31种,约占总数的8.42%;被子植物89科225属336种,约占总数的91.30%。
按生长习性分,乔木种类134种,约占总种数的36.41%,其中常绿植物为81种,落叶植物为53种,常绿落叶比约为1.53:1;灌木种类117种,约占总种数的31.79%,其中常绿植物为84种,落叶植物为33种,常绿落叶比约为2.55:1;草本种类90种,约占总种数的29.17%,其中多年生草本较多,一二年生较少;藤本种类18种,其中常绿藤本为10种,落叶藤本为8种,常绿落叶比约为1.25:1,约占总种数的4.89 %,竹类9种,约占总数的2.45%。
4.2区系组成
4.2.1科的分析
在县城建成区应用的园林植物98科中,应用最多的为蔷薇科,达到27种,占植物总种类的27.84%;其次为桑科、禾本科、木兰科、柏科、百合科、木樨科、蝶形花科、棕榈科、天南星科和五加科,应用种类在10种以上;而樟科、菊科、含羞草科、苏木科、马鞭草科、紫葳科、松科、石蒜科、美人蕉科、夹竹桃科、大戟科、鸢尾科、杨柳科、杉科、忍冬科、槭树科、葡萄科、锦葵科、芸香科、桃金娘科、鼠李科、柿树科、山茶科、莎草科、茄科、黄杨科、海桐花科、杜鹃花科、冬青科、百合科、芭蕉科、紫茉莉科、小檗科、无患子科、卫矛科、苏铁科、睡莲科、山茱萸科、茜草科、千屈菜科、漆树科、牛儿苗科、楝科、金缕梅科、葫芦科等45个科应用种类在2种到9种;酢浆草科、醉鱼草科、泽泻科、榆科、银杏科、杨梅科、鸭跖草科、旋花科、绣球花科、菜科、香蒲科、仙人掌科、西番莲科、梧桐科、商陆科、山龙眼科、山柑科、南洋杉科、毛茛科、马钱科、马齿苋科、罗汉松科、龙血树科、藜科、肋果茶科、蓝果树科、蜡梅科、壳斗科、姜科、胡桃科、厚壳树科、红豆杉科、旱金莲科、珙桐科、凤仙花科、杜仲科、杜英科、唇形科、柽柳科、安石榴科、肾蕨科等41科应用种类仅为1种。
4.2.2属的分析
在科下属的等级中,应用最多的为榕属(桑科),达16种;其次为含笑属(木兰科)、女贞属(木樨科)、梅属(蔷薇科)、扁柏属(柏科)、圆柏属(柏科)、木兰属(木兰科)、樟属(樟科)、沿阶草属(百合科)、美人蕉属(美人蕉科)、鹅掌柴属(五加科),应用种类都达4种以上;而银杏属(银杏科)等多达184个属的植物都仅应用了1种。
在属的等级中,包含种数在3种及以上的共有26属,对这26属根据吴征镒院士的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进行划分[2,3],一定程度上能代表泸西县城市园林植物的区系分布总体状况。其中热带区系属15属,占总属数的57.69%,温带区系属11属,占总属数的42.31%,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之比约为6∶4。由此可知,泸西县城市园林植物具有较大优势的热带区系成分,能较好地符合该区北回归线以北的位置和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也能较好地体现本区植物区系由温带向热带过渡的性质。
4.3应用广泛性及生长状况分析
通过对建成区范围内的103个基本绿地单元进行实地调查,统计同种植物在所有基本绿地单元中出现的次数,得出该种植物在建成区内基本绿地单元的使用频度。经统计,建成区使用较为广泛的树种有86种(使用频度6.80%以上),其中乔木为37种,灌木为34种,草本18种,藤本3种,竹类1种。
4.3.1乔木
应用最广泛的37种乔木中,小叶榕应用最为广泛,38.83%的绿地都有应用;桂花、阴香、加那利海枣、女贞、雪松、滇朴、猴樟、南洋杉、枇杷、紫薇、白兰、杜英、干香柏、广玉兰、龙柏、香樟、银杏、大丝葵、复羽叶栾树、黄连木、清香木、日本樱花应用也较为广泛,应用频度都超过了10%;冬樱花、柳杉、雅榕、圆柏、白玉兰、木莲、云南樱花、侧柏、垂枝槐、二乔玉兰、高榕、红花羊蹄甲、乐昌含笑、球花石楠应用频度也超过了6.80%。
4.3.2灌木
在应用最广泛的40种灌木中,金叶假连翘、红花木和光叶子花应用频度最高也最为突出,都达到40%以上;其次为鹅掌柴、苏铁、萼距花、红叶石楠、锦绣杜鹃、南天竹、金竹等7种,应用频度都在20%以上;再次为灰莉、双荚决明、石榴、金叶女贞、月季、八角金盘、海桐、鸡爪槭、小蜡、江边刺葵、大叶黄杨、华东山茶、毛桃、米仔兰、小叶女贞、金钱榕、杨梅、圆叶榕、紫叶李、垂花悬铃花、垂丝海棠、凤尾丝兰、龟甲冬青、花孝顺竹、雀舌黄杨、紫竹、含笑、花椒、黄金榕、洒金千头柏。
4.3.3草本
应用最为广泛的草本植物为肾蕨,其次为银边沿阶草、春羽、吊兰和美人蕉。
4.3.4藤本
藤本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常春藤和三叶地锦,占有绝对优势,其次为炮仗花和常春油麻藤,其余较少。
4.4主要绿地斑块物种多样性
公园绿地中,植物种类最多的为文化中心绿地,达到113种,其次为阿庐公园、滨河绿地和钟秀公园,分别达到93种、58种和53种。各公园绿地植物造景较能体现地方特色,管理较为规范,造景较为细腻,特别是广场绿地配有民族、地域元素的雕塑和小品,整体效果较好,但各绿地植物搭配也或多或少存在较为同质化的缺点。
道路绿地中,植物种类最多的是泸发大街和迎宾路,其次是阿庐大街,植物种类分别为17种、17种和13种。
单位附属绿地中,应用植物种类超过20种的有12个,超过40种的有住建局和泸西一中,分别为47种和46种。新建单位一般养护管理基本到位,少数单位绿化管养不够规范,导致草坪退化严重,植物生长稍显凌乱。
居住区附属绿地以近年来新建居住区绿地率最高,应用植物种类最多,效果也最好,从侧面也说明政府和民众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的营造,生态建设越来越深入人心。
在居住区绿地建设中,应用植物最多的是明珠花园,其次为金桥寨、阳光花园、锦绣园、建馨苑,应用植物种类分别为70种、57种、56种和56种,大部分新建小区物种较为丰富,景观优美,养护到位。
2014年10月绿色科技第10期
宋 鼎,等:泸西县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园林与景观
4.5观赏特性分析
4.5.1观花植物
泸西县城应用的观花乔木有138种,主要乔木有红花木莲、白兰、醉香含笑、云南拟单性木兰、冬樱花、云南樱花、黑荆、滇合欢、头状四照花等;灌木包括萼距花、石榴、华东茶、光叶子花、八仙花、马缨丹等;藤本包括多花素馨、藤本月季、金银花;草本包括万寿菊、孔雀草、萱草、美人蕉、蜘蛛兰等,以蔷薇科和木兰科植物为最多。
总之,由于该地气候适宜、植物搭配等因素,泸西县建成区园林植物基本能做到四季有花,但以春花植物最多,其它季节开花植物相对较少。
4.5.2观果植物
在调查中发现,泸西县园林绿化所应用的观果植物也相对较多,光乔木种类就有73种,分别为银杏、雪松、华山松、罗汉松、云南红豆杉、望春玉兰、山玉兰、白玉兰、广玉兰、大果木莲、红花木莲、白兰、醉香含笑、深山含笑、峨眉含笑、云南含笑、黄兰、乐昌含笑、紫叶小檗、南天竹、石榴、西番莲、丝瓜、佛手瓜、商陆、山桃、贴梗海棠、云南山楂、枇杷、西府海棠、球花石楠、杏、紫叶李、冬樱花、桃树、光核桃、梅、李、川梨、梨、老虎刺、杨梅、辟荔、大果冬青、冬青、多脉猫乳、枣、葡萄、九里香、花椒、复羽叶栾树、川滇无患子、清香木、核桃、洒金桃叶珊瑚、头状四照花、喜树、毛叶柿、君迁子、柿树、糖胶树、法国冬青、皱叶荚、滇厚壳树、假烟叶树、梓、西南猫尾树、天门冬、山麦冬、银边沿阶草、沿阶草、假槟榔和董棕。
4.5.3色叶树种
泸西县建成区应用较多的常色叶树种按树叶颜色可分为红叶、紫叶类、黄叶类、花叶类,约有42种。紫叶、红叶类的有红花木、红叶石楠、红叶李、紫锦木、红叶桃等5种;黄叶类的有金叶假连翘、香冠柏、黄金榕、金叶大花六道木、金森女贞、金叶女贞、千层金、洒金千头柏8种;花叶类的有花叶假连翘、黄纹万年麻、花叶万年麻、欧洲黄梢刺柏、银姬小蜡、银心吊兰、银边沿阶草、花叶鹅掌柴、花叶榕、花叶叶子花、花叶蔓长春、花叶常春藤等12种。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该区处于南亚热带,植物季相变化极不明显,一些很好的秋色叶植物如枫香、银杏、西府海棠、垂丝海棠、冬樱花、川滇无患子、槭树类等虽然落叶,但落叶期短,基本无秋色叶观赏价值。
4.5.4特色观赏植物
(1)万寿菊。万寿菊在该地区已形成产业规模,同时花大,具特殊香味,花期长,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具有泸西特色。
(2)珙桐。珙桐在园林中应用较少,但在泸西文化中心绿地中已有批量应用,效果较好。
(3)永椿香槐。永椿香槐也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为香槐属发现的一个新种,在向阳乡有胸径接近2m的大树,但目前园林中尚未应用,具有较高开发价值。
(4)红花木莲。红花木莲具有较高观赏价值,花果俱美,但由于其对气候适应性较差,目前园林上使用受到限制,但在泸西园林中表现良好。
(5)短萼海桐。短萼海桐株型秀丽,花芳香醉人,目前尚未在园林中大量应用,泸西作为石灰岩分布区域,有较大量短萼海桐野生分布,少量在园林中应用,植株表现良好。
(6)灯盏花。灯盏花也是泸西高园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乡镇有大量栽培,但目前在园林中尚未发现有应用。
4.6乡土植物应用
由于良好的适应性、较低的养护管理成本,加上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明显的地域特色,乡土树种的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
泸西县地处北亚热带地区,境内野生植物种类繁多,特别是石灰岩山地植物,具有较高代表性。目前泸西县建成区应用的乡土树种约有177种,主要有肾蕨、云南红豆杉、山玉兰、大果木莲、红花木莲、云南拟单性木兰、猴樟、阴香、香樟、云南樟、野香橼花、短萼海桐、肋果茶、云南山楂、球花石楠、冬樱花、蒙自合欢、滇合欢、枫香、杜仲、清香桂、杨梅、铁橡栎、滇朴、大果冬青、复羽叶栾树、川滇无患子、小叶青皮槭、黄连木、清香木、头状四照花等。
5讨论及建议
(1)大量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有待开发。虽然泸西县应用乡土园林植物种类较多,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泸西特色,但应当看到,这些种类只占应用植物总种类的48.10%,乡土园林植物的比例还有待提高,按可开发观赏植物资源种类占植物总种类的1/3计算,光泸西县有野生分布的园林植物资源就有700种以上,尚有500种以上有待开发。
(2)加强资金及人才支持力度。一些新建道路、单位、小区的绿化正越来越重视乡土树种,乡土树种的利用强度正不断加大,开发利用的种类也进一步增多,呈现趋好发展态势,但也应看到,泸西县尚无专门的公司从事乡土树种的引种驯化及开发,限于技术条件、人才引进和资金等问题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3)提高绿地建设和养护管理水平。特别在以后的植物配置中,可适当增加常绿树种比例,丰富群落结构,更好地营造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域景观。
(4)做好相关规划编制和实施。做好城市生物多样性规划及树种规划编制工作,加强规划的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泸西县志编纂委员会.泸西县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2]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13(增IV):1~139.
[3]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增订和勘误[J].云南植物研究,1993,15(增IV):141~178.
关键词:城市化;分层抽样;城市绿地;植物区系
中图分类号:S791.2 文献标识码:
尽管城市只占世界面积的2%,但它消耗了地球75%的自然资源,排放了80%的温室气体,它对生物多样性有重大影响[1]。城市建设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污染和景观破碎化使物种丧失速度加快,城市物理环境改变和强烈的人为干扰将使城市残存生境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群落结构简化,城市植物种类构成的变化反映了城市对自然植被的干扰及影响[2]。
植物区系组成是群落结构的基础,对于反映植物群落的性质有着重要作用[3]。植物区系研究是植被恢复的基础,是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提。广州市作为高度发达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植物种类与区系都会发生变化,分析广州市中心城区绿地植物区系特征,可以为城市绿化、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提供借鉴。
1研究区概况
广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理范围22°26′- 23°56′N,112°57′- 114°03′E。广州市土地面积7434.4 km2,常住人口1.27×107,行政区包括荔湾、越秀、海珠、天河、白云、黄埔、番禺、花都、南沙、萝岗10个区以及增城、从化2个市。广州市处于粤中低山与珠江三角洲之间的过渡地带,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水系发达,河道众多,水域面积广阔。广州市位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研究方法
2.1 调查地点与时间
调查区域为广州市中心六区,包括越秀区、荔湾区、天河区、海珠区、黄浦区和白云区。参考园林普查资料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根据绿地面积和分布情况,按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分层取样,并对荒地进行调查,共调查绿地136个。调查时间为2011年10~11月。
2.2 调查方法
对每个绿地,在对绿地进行样线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绿地异质性确定绿地调查样方数量,进行样方调查。乔木、灌木和草本样方大小分别设置为10m×10m、5m×5m和1m×1m。对于道路绿地,调查100m长度范围内的乔木,调查25m2的灌木,草本样方按照1m×1m进行调查。共调查乔木样方279个,灌木样方522个,草本样方1285个。记录样方的地理位置、绿地类型等,乔木记录物种名称、胸径、冠幅、高度等指标,灌木记录物种名称、高度、冠径等指标,草本记录物种名称、高度、株数等指标。
3结果与分析
3.1 绿地植物种类构成
广州市中心城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23科386属572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13科14属22种,占此次调查植物物种数量的3.8%。裸子植物7科14属17种,占此次调查植物物种数量的3.0%。被子植物最为丰富,共有103科358属533种,其中,单子叶植物20科97属132种,占此次调查植物物种数量的23.1%;双子叶植物83科261属401种,占此次调查植物物种数量的70.1%。
中心城区绿地植物中,乔木种类有214种,隶属于58科145属,占所有调查植物物种总数的37.4%;灌木种类31科67属107种,占调查植物物种总数的18.7%;草本种类最为丰富,物种数达228种,隶属于61科171属,占调查物种总数的39.9%;藤本种类15科19属23种,占调查物种总数的4.0%。
3.2 绿地植物科属组成
广州市中心城区绿地植物,包含10种以上的共有17科,是广州市中心城区绿地植物的主要组成科,共有191属299种植物,分别占中心城区绿地植物总属数的49.5%和总种数的52.3%。其中,含30种以上的科有2个,为禾本科(Po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共有51属75种植物,分别占总属数的13.2%和总种数的13.1%;含21~30种的科有3个,分别为菊科(Compositae)、棕榈科(Palmaceae)和桑科(Moraceae),共有43属69种植物,分别占总属数的11.1%和总种数的12.1%;含10~20种的科有桃金娘科(Myrtaceae)、茜草科(Rubiaceae)和苏木科(Caesalpiniaceae)等12科,共有97属155种植物,分别占总属数的25.1%和总种数的27.1%。
含5~9种的科有爵床科(Acanthaceae)、紫葳科(Bignoniaceae)和楝科(Meliaceae)等17科,共有73属109种植物,分别占总属数的18.9%和总种数的19.0%。单种科和包含2~4种植物的寡种科共有89科,占广州市建成区绿地植物总科数的72.4%,这些科包含122属164种植物,分别占总属数的31.6%和总种数的28.7%。单种科和寡种科植物主要为蕨类植物和观赏性较强的引种植物。
3.3 绿地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
广州市中心城区绿地蕨类植物属共有5个分布区类型,数量最多的泛热带分布属包括6个属,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包括3个属,世界分布属、旧世界分布属和北温带分布属分别包括2个、2个和1个属。
广州市中心城区绿地植物372个种子植物属涉及13个分布区类型和11个变型(表1),植物区系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以泛热带分布所占比例最大,达30.2%,其次为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占12.7%。中国特有属3个,占0.8%。
表1 广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构成
分布区类型和变型 属数 *比例(%)
1 世界分布 18
2 泛热带分布 107 30.2
2-1 热带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间断 5 1.4
2-2 热带亚洲、非洲和南美洲间断 7 2.0
3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 45 12.7
4 旧世界热带 32 9.0
5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 22 6.2
6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 24 6.8
7 热带亚洲 32 9.0
7-1 爪哇、喜马拉雅和华南、西南星散 2 0.6
7-2 热带印度至华南 1 0.3
7-4 越南至华南 4 1.1
8 北温带 26 7.4
8-4 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 2 0.6
9 东亚和北美洲间断 11 3.1
10 旧世界温带 6 1.7
10-1 地中海区、西亚和东亚间断 1 0.3
12 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 3 0.8
12-1 地中海区至中亚和南非洲、大洋洲间断 1 0.3
12-2 地中海区至中亚和墨西哥间断 1 0.3
12-3 地中海区至温带、热带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间断 1 0.3
12-4 地中海区至热带非洲和喜马拉雅间断 1 0.3
14 东亚 17 4.8
15 中国特有 3 0.8
合计 372 100
注:*比例计算时不包括世界分布属。
4结论与讨论
广州市中心城区绿地植物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在中心城区绿地植物中,热带属植物占总属数的79.3%,这与位于广州郊区的流溪河上游保存的常绿阔叶林(热带分布属占78.8%)[4]和邻近的深圳市城市森林植物(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80%)[5]具有相似特征。这说明广州市在城市绿化时,基本使用本地或相近地带植物物种,遵循了适地适树的原则。
城市化对中心城区绿地植物种类有重要影响。尽管广州市中心城区植物区系与整个市域类似,以泛热带分布为主,但是城市化已经使植物种类构成发生了变化,中心城区绿地植物物种数量比市域植物物种数少很多[6]。在未来城市绿化建设中,应该增加城市植物物种数量,增强城市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鉴于城市土地的稀缺性,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采取屋顶绿化、立交桥绿化等措施,增加物种丰富度。
参考文献
[1]Müller N, Werner P, Kelcey JG. Urban Biodiversity and Design [M]. John Wiley and Sons, 2010.
[2]Williams N, Schwartz M, Vesk P, et al.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predicting the effects of urban environments on floras [J]. Journal of Ecology, 2009, 97: 4-9.
[3] 张璐, 谢正生, 陈北光, 等. 广州帽峰山主要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成分分析[J]. 生态科学, 2002, 21(4):320-323.
[5]郭志华, 肖文发, 周云龙. 广州流溪河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地理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5):622-627.
[7] 宋艳暾, 史志华, 余世孝, 等. 城市化对绿地植物组成特征的影响——以深圳为例[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3):615-620.
[9]王瑞江主编. 广州陆生野生植物资源[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
[12]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 云南植物研究, 1991, (增刊Ⅳ) : 1-139.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物流企业 适用性
一、作业成本法发展历史及其研究现状
1.国外发展状况
作业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到目前为止其被认为是管理会计最新的理论之一。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美国)(1941)认为企业消耗的所有成本都具有变动、可以消除的性质,并于1952年编著了《会计师词典》,在其中引入了作业会计、作业和作业账户等概念,作业成本法从此产生。
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J Staubus)(1971)在其发表的论文中介绍了作业成本计算的账务处理方法和作业投入产出的控制方法,并指出成以作业作为计算的对象,才能较好的解决成本分配问题。作业成本法理论开始有了雏形。
罗宾・库珀(Robin Cooper)(芝加哥大学)与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 S Kaplan)(哈佛大学)(1988)认为产品成本就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的总和,而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简称 ABC)所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随后,卡普兰和库珀(1988-1989)通过对 11 家规模较大的公司进行试点分析,发表了《推行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从分析到行动》,全面深入的分析了需要 ABC 系统的步骤,适用条件,本质,成本动因等问题。
布朗维奇・曼尼(Bromwich &Bhimani)(1989)指出,作业成本法虽然解决了成本信息失真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对作业成本法是如何增加企业价值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说明的文献。这标志着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开始进入了理论的层面,这为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彼得・B・B 特尼(Peter B BBrimson) (1991)、詹姆斯・A・布林逊(James A・Brinson)(1991)提出了诸多作业成本法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解释与分析。
格朗瑟・凯尼(Grothand Kinney)(1994)指出完善、系统的成本管理会对企业的价值产生持需影响。
2.国内发展状况
我国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始于1988年,马贤明、陈良和易中胜在《会计研究》发表了《管理会计:挑战、对策与设想》一文,在其中介绍了作业成本法。
余绪缨教授(1993-1994)详细系统地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内容、框架以及内部联系,奠定了我国会计理论界研究作业成本法的基础。
王光远(1995)系统地论证了作业成本法在国内实施的可行性,并依据北部电讯公司的试点结论排除了作业成本法不能合理分割间接费用的情况,在国内对西方对作业的各种分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引入了作业、作业链、价值链、成本动因等概念,介绍了作业、资源和顾客价值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王平心、韩新民(1999)通过分析先进制造技术管理对成本管理方面的要求,剖析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弊端,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了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原理、运作模式。并将作业成本法的仅仅从研究从理论扩展到了具体应用的方面,开阔了后来研究者的思路。
欧佩玉、王平心(2000)初步对先进制造业进行了ABC分析和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对作业分析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作业分析模型来分析产出价值和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据以提出提高产出价值、作业效率和作业价值的途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业成本计算法成功地在先进制造企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同时给企业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数据。因此,利用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成本的精确控制、预算的管理等逐渐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
二、作业成本法核算原理及核算体系
1.作业成本法的内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缩写 ABC),即为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的归集对象,通过成本动因、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将资源费用归集到每一个具体的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与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上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通过确认、计量和动态跟踪反映作业成本的,对作业业绩及资源利用情况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形成产品的作业成本,为消除“不增殖作业”、改进“可增殖作业”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
2.作业成本管理层面
各种资源 作业中心 作业 制造中心 最后产品
从图中不难看出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原理:(1)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2)资源形成资源成本,作业形成作业成本,产品形成产品成本;(3)随着作业消耗资源,资源成本将转移到作业成本。
三、适用性分析
1.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物流行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作业成本法是较为先进、实用的管理方法,所以运用它可以有效地计算、控制物流成本。从以下方面体现出将作业成本法运用于物流成本的必要性。
(1)作业成本法迎合了物流企业的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较高的特点。物流企业的间接成本种类多、范围广,在其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例如物流企业在运输过程中,需支付给运输员的费用,如工资、福利等支出,以及运输车辆所消耗的能源费用均属于营运间接费用。在物流过程中,很多费用不能归为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因此只能算进间接费用。间接成本比重大这一特点适用于作业成本法的要求。
(2)揭示了物流成本发生的因果关系。引起成本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作业,而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则是作业产生的原因,所以运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客观地获得相关信息,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的耗费,完善作业的环节,从因果根源上帮助企业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水平。
(3)能准确地提供物流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分配物流费用依据的是引起成本的驱动因素,所以它能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信息,方便管理层决策。
(4)扩大了物流成本核算的范围。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包括了成本动因这一重要因素,并且顾客、市场等也是其考虑对象,所以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的范围上有所扩展。
(5)有利于加强物流成本控制。成本动因作为作业成本法的基础,能有效反映每项资源的耗费情况。所以作业成本法能准确及时地对物流成本控制提供信息,并设置责任机制,将员工的奖惩和作业成本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有效控制物流成本的目的。
(6)方便企业进行短期决策。作业成本法在对物流成本流程的完善过程中,不仅将增值链最优化,同时可以准确核算出每一项作业的实际成本,该优势有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
(7)有效解决物流企业产品定价难的问题。作业成本法还可帮助企业进行定价决策。由于服务性质强,作业链复杂,物流企业存在着定价难的困难。作业成本法可对企业物流作业链的各环节进行准确分析,一方面,通过对各项作业成本的计算,获取真实信息,从而分析出价值。另一方面,可以找出价值少或无价值的环节,消除无增值作业,实现对增值链的最优改造。
(8)有利于建立新的物流成本责任系统。企业建立物流作业链的同时,各方责任也贯穿其中,物流成本库也可看作是一个物流成本责任中心,从成本库中的成本费用可以判断出是否增加了最终产品的价值。利用作业成本法建立新的物流责任链,有效地发挥各个环节的作用,可充分利用物流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2.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物流行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物流成本费用的特点决定了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的可行性。在物流企业中,间接费用包含的项目范围广、种类多,占整个物流企业营运成本的绝大部分。例如,在物流企业的仓储过程中,仓库管理员的工资、福利费等职工薪酬支出,以及仓库建筑的折旧、维修等间接费用构成了仓储作业的成本;在物流活动发生过程中,诸如运输车辆的维护与保养费,搬运装卸费用,设备的维修和折旧费,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费及物业管理费等间接费用,不能归入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所以,物流企业得间接费用在其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高的特点与作业成本法适用的条件相吻合。
(2)物流过程的可分解性。单独的作业组合程物流过程。比如可以把运输分解为搬运、装卸、运送等,这为物流企业作业管理的实施提供了便利。
(3)物流企业活动具有个性化服务、小批次的特点。提供物流服务是物流企业的活动,可以把提供物流服务看成是物流企业生产的产品,由于物流服务是无形的,间接费用构成其成本的大部分,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消耗很少。,其产品主要体现于企业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与不同签订的客户合同的差异性比较大。在产品工艺多变、品种多样、生产作业调整频繁的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可以有效的发挥作用,这正好满足了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需要。
(4)物流企业具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是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要求。需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员进行计划和实施,才能运用作业成本法对物流企业的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随着逐步完善成本管理方法和不断积累的财务人员经验,将会有越来越多相关的高素质人才。
(5)物流企业可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搬运装卸、物流信息服务和流通加工等七个环节是物流企业完整的物流活动过程。许多不同的作业和复杂的作业信息数据又组成每一个具体环节,因此要耗用很大的人力物力,才能实施作业成本核算。而且必须依靠计算机系统才能分析并加工处理这些繁琐的数据信息,只靠手工是远远不够的。
参考文献
[1]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2-15
[2]George J. Staubus, 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output Accounting [M], Richard D. Irwin,INC,1971:134-156
[3]任海云,师萍.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19-20
[4]Cooper, R. Kaplan. Measure cost right make the right decision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8(9):12-16
[5]Bromwich & Biminis. Cost Management for Today’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J].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88:13-15
[6]Peter B.B.Tunney. The ABC Performance Breakthrough[J]. Cost Technology, 1991:
[7]Tom Kennedy & John Affleck-Graves. The impact of ABC techniques on firm performance[J]. Advances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2001:74-79
[8]易中胜,马贤明,陈良.管理会计:挑战、对策与设想[J].会计研究,1988(6):44-48
[9]余绪缨.以 ABM 为核心的新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J].当代财经,1994(4):16-20
[10]王光远.作业会计的基本概念[J].会计研究,1995(7):5-11
摘 要: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安娜.克里斯蒂娜.赫尔特格伦教授基于对世界上四个国家和地区—丹麦,英国,香港和菲律宾的呼叫中心所做的调查,收集了一系列的数据和资料,经过对数据和资料的仔细对比和分析,她得出结论:英语的全球化传播不一定必须是语言本身替代或者同化了当地语言,也可以通过影响当地言语风格来做到。而言语风格的全球化传播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还未被充分的意识和研究到的一个方面,笔者尝试运用礼貌原则去进一步发展赫尔特格伦教授这一观点,以期引起相关研究人士的注意,去进一步探索这一较新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呼叫中心,言语风格,全球化,礼貌原则,面子理论
1.引言
关于英语的全球化表现,传统的观念是认为英语通过商业,政治和高等教育等途径,要么取代了当地的语言,要么逐渐与当地的语言实现了共存。然而经最新的研究发现,在语言的传播中,言语风格独立于语言本身,得到了发展。言语风格的传播既非取代当地语言成为一种纯粹的英语,也并非是与当地的语言共存,杂糅而成一种新的语言,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呼叫中心言语风格的全球化传播。
2.英语的全球化
言语风格的全球化传播是全球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却还未被充分的意识和研究到的一个方面。最近的社会语言学的普遍观点认为不能仅仅把英语成功取代当地语言与否作为衡量全球化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对于语言危险论而言非常重要,因为这个观点意味着在英语的全球化传播中,它的成功与否不仅仅是从这个国家的民族语言或者少数民族语言是否得以保存完整来判断。有的语言它的词汇或者发音等等方面在英语的全球化冲击下都没有发生任何大的变化,但是它在语言风格上却深受非传统特征的影响,发生了较大改变。对于全球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其中一个的最大的争议就在于当地在全球化的压力下的不同的反击表现。当地人和当地文化可能是全盘接受,彻底抵触亦或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程度。
3.以呼叫中心为例
所谓呼叫中心,它是充分利用现代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如IVR(交互式语音800呼叫中心流程图应答系统)、ACD(自动呼叫分配系统)等等,可以自动灵活地处理大量各种不同的电话呼入和呼出业务和服务的运营操作场所。呼叫中心在目前的企业应用中逐渐被认为是电话营销中心。电话呼入型呼叫中心的特点是接听顾客来电,为顾客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与支持,例如在IT行业中的技术支持中心,保险行业中的电话理赔中心等。呼叫中心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场所,由一批服务人员组成的服务机构,通常利用计算机通讯技术,处理来自企业、顾客的电话垂询,尤其具备同时处理大量来话的能力,还具备主叫号码显示,可将来电自动分配给具备相应技能的人员处理,并能记录和储存所有来话信息。它作为企业面向客户的前台,面对的是客户,强调的是服务,注重的是管理。充当企业理顺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并加强客户资源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渠道。它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完善客户服务,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呼叫中心通常首先处理大多数客户询问或是基本种类的服务。
呼叫中心作为一种组织原型,发源于美国,也由于美国的强大影响,世界上很多的呼叫中心都采用其话语风格模式,发音也与之努力接近,避免当地化。通过研究发现,全球化的呼叫中心都有一套规约式的讲话模式,诸多文件都标明以及对员工的训练中也是采用统一的风格。但是全球化统一下,不同的当地文化和人民也会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反应。
4.“面子”
赫尔特格伦通过对这四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的调查和总结发现,尽管地区不同,但是呼叫中心的规约性的言语风格却非常接近。其中一点就是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循礼貌原则,让顾客感觉到他们有受到尊重。关于礼貌原则,利奇(Geoffery Leech,1983)提出过他的礼貌原则:(1)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让别人多得益。(2)慷慨准则: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3)赞誉准则:尽量少贬损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4)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损自己。(5)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6)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Brown和Levinson将“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Brown& Levinson,1987)。他们认为每个交际参与者都具有两种面子: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有自己选择行动的自由。(Brown & Levinson,1987)。他们认为在会话过程中谈话双方的两种面子都会受到侵袭,即说话人和听话人同时面临着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的威胁。因此,绝大多数言语行为都是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FTA)(Brown &Levinson,1987),而礼貌的会话功能就在于保护面子,降低面子威胁行为的威胁程度。在交际中,一方面,说话者必须要关注对方,或向对方给予关注;另一方面,说话者要维护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对对方的独立需求也表示尊重。呼叫中心规定要让打电话的人(顾客)感觉到有被倾听,给足客人面子,这很关键。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仅仅做到消极面子还远远不够,与客人的交谈中,在允许的情况下还要进行移情(设身处地地为顾客考虑,站在顾客的角度看待问题);在等待问题处理的间隙,谈点与待处理的问题无关的话题也不错,最好带有当地色彩。
5.结束语
面对被英语同化的压力,这里似乎并没有一个全球的合约表明要去建立一个合适的“呼叫中心风格”,但是在英语的全球化传播中,语言风格确实独立于语言本身也得到了传播,这使得诸多国家都深受英语风格的影响,通通采用这一风格,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对于社会语言学家而言,对呼叫中心的规约性言语风格的研究,其研究价值就在于:分析不同语言下的规约性言语风格,找出它们的共通点。语言的统一并非一定使人们去讲一种统治语言,而是采用他人的一种可以令多数人都能接受的言语风格,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全球化并不等同于语言和文化的同化,也可能是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影响到当地的言语风格。当然无论是英语语言本身的传播亦或是英语言语风格的传播,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力量的影响而造成的。(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Anna Kristina Hultgren, Building rapport with customers across the world:The global diffusion of a call center speech style, 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 36-64,2011
[2] Bagnara, Sebastiano and Patrizia Marti. 2001. Human work in call centers: A challenge for cognitive ergonomics. Theoretical Issues in Ergonomics Science2:223-237
[3] Brown, Penelope and Stephen C.Levinson.1987. 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De Swaan,Abram.2001. Words of the world: The Global Language System. Cambridge U.K:Polity.
[5] Heller.Monica.2008. Language and the nation-state:Challenges to sociolinguistic theory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12:504_524
[6] Pennycook,Alastair. 2010. Language as Lical Practice.Abingdon, U.K:Routled
[6] 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don: Longman,1983.
[7] 贺芸,庄成余,论英语全球化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
关键词:关山樱;总黄酮;亚硝酸盐;清除作用
中图分类号:S685.99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6)10-0140-05
樱花是蔷薇科Rosaceae 李亚科Prunoidea 樱属Cerasus观赏植物的统称[1],原产于北半球温带环喜马拉雅山地区,经两千多年研究培育,由本种及其变种与其他种类杂交培育而成的樱花品种超过300种以上。关山樱Cerasus.lannesiana Alborosea俗称“红缨”,为日本晚樱代表品种,植株平均高度2.5 m,小枝多而上弯,嫩叶茶褐色,秋叶橙黄可比银杏,花期3月底或4月初,数朵丛生,花色深粉,幽香艳丽,花梗粗长,花茎6 cm左右,花瓣繁复,约30瓣,2枚雌蕊叶化,不能结实,在中国栽植广泛,北起黑龙江、华北各省,南至海南、云南、广东、广西,西到青海、甘肃、新疆均有种植。
樱花是驰名世界的木本花卉,花开时绚丽灿烂,如云似霞,因此,世界各国科学家对樱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2-4]、繁殖技术[5,6]、病害防治[7]、遗传多样性[8]等方面,对其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鲜见报道,虽有学者对樱花中挥发油[9]、多糖[10]及其提取物抗氧化性[11,12]进行过研究,但是关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关山樱为试验材料,首次对其花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进一步研究了关山樱花总黄酮的亚硝酸盐清除作用,以期为关山樱有效成分的开发与利用提供试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1.1.1试验材料关山樱花采自青岛崂山水峪景区,由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罗兰教授鉴定为关山樱的花。
1.1.2试剂与仪器试剂:芦丁(南京狄尔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抗坏血酸(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试剂均为分析纯;试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仪器:UV-16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SP-72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AR1140型电子天平(上海奥豪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FW-100型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DZX-1型真空干燥箱(上海福玛实验设备有限公司);RE-52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DF-101B型集热式磁力加热搅拌器(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等。
1.2试验方法
1.2.1显色体系选择将关山樱花50℃烘干并粉碎,过60目筛,按照质量体积比1∶10加入石油醚浸泡24 h,脱脂干燥后,制得样品。准确称取样品0.500 0 g以上,按照质量体积比1∶50加入50%乙醇25 mL,于70℃恒温水浴条件下回流提取1 h,趁热过滤,待其冷却至室温,定容至100 mL,制得样品液。准确称取50℃恒温干燥至恒重的芦丁标准品50.5 mg,用50%乙醇溶液溶解后定容至250 mL,制得标准液。
原液光谱扫描:准确移取标准液2.00 mL,样品液1.00、2.00、3.00、4.00、5.00 mL,用50%乙醇定容至25 mL,在200~6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
AlCl3-NaAc显色体系光谱扫描:准确移取标准液2.00 mL,样品液1.00、2.00、3.00、4.00、5.00 mL,加入0.1 mol/L AlCl3溶液2.00 mL,1.0 mol/L NaAc溶液3.00 mL,用50%乙醇定容至25 mL,混合均匀后,静置25 min,在200~6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
Al(NO3)3-NaNO2-NaOH显色体系光谱扫描:准确移取标准液1.00 mL,样品液1.00、2.00、3.00、4.00、5.00 mL,加入0.75 mol/L亚硝酸钠0.50 mL,混合均匀后,静置6 min;加入0.25 mol/L硝酸铝0.50 mL,混合均匀后,静置6 min;加入1.0 mol/L氢氧化钠5.00 mL,用50%乙醇定容至25 mL,混合均匀后,静置25 min,在200~6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
1.2.2标准曲线制作准确移取标准液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 mL于25 mL容量瓶,采用Al(NO3)3-NaNO2-NaOH显色体系进行显色反应,于510 nm测定吸光度,制作标准曲线,标准液浓度c对吸光度A的一次线性回归方程为:A=10.419 69c-0.005 71,R=0.999 69,表明标准品在0.008 1~0.088 9 mg/mL浓度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很好。
1.2.3稳定性试验准确移取样品液2.00 mL,采用Al(NO3)3-NaNO2-NaOH显色体系进行显色反应,于510 nm每隔2 min测定吸光度,连续测定120 min,平行3次,以确定最佳测定时间。
1.2.4精密度试验准确移取样品液2.00 mL,采用Al(NO3)3-NaNO2-NaOH显色体系进行显色反应,于510 nm测定吸光度,平行5次,计算RSD。
1.2.5加标回收率试验按表2所示,加入标准液和样品液,采用Al(NO3)3-NaNO2-NaOH显色体系进行显色反应,于510 nm测定吸光度,计算加标回收率。
1.2.6总黄酮含量测定按照1.2.1中样品液制备方法进行试验,平行5次,得到5份关山樱花总黄酮提取液;分别准确移取提取液2.00 mL,采用Al(NO3)3-NaNO2-NaOH显色体系进行显色反应,测定吸光度,平行3次;依据下式计算关山樱花样品总黄酮含量。
总黄酮含量(%)=
(A+0.00571)×25×10010.419 69×1000×2.00×m×100
式中:A为吸光度,m为样品质量(g)。
1.3亚硝酸盐清除作用
将关山樱花提取液合并后,进行旋蒸,除去乙醇,加入适量蒸馏水,配制成总黄酮浓度为1.00 mg/mL的关山樱花待测液。准确移取pH 3.0的柠檬酸钠-盐酸缓冲溶液10.00 mL,分别加入1.00 mg/mL待测液0、0.50、1.00、1.5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 mL,加入100 μg/mL的NaNO2溶液2.00 mL,用蒸馏水分别补至25.00 mL,混合均匀后,保持温度为37℃,恒温加热1 h,让待测液与亚硝酸盐充分反应。冷却后,准确移取反应液2.00 mL,分别加入4 mg/mL对氨基苯磺酸4.00 mL,2 mg/mL N-1-萘乙二胺盐酸盐4.00 mL,混合均匀后,静置15 min,以同浓度待测液为参比,于540 nm 测定吸光度[13,14],重复3次。
采用上述方法,测定VC溶液亚硝酸盐清除能力,与待测液进行对比。
2结果与分析
2.1显色方法选择
由图1可知,采用3种显色体系进行试验,样品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图谱具有黄酮类化合物特征吸收峰,但与标准液相比,峰位、峰形均有一定差别,说明样品液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标准品不尽相同。尤其是原液扫描图谱中,与标准液在240~285、300~450 nm处吸收峰相比,样品液吸收峰分别发生蓝移和红移,合并为一个峰;AlCl3-NaAc显色体系扫描图谱中,样品液在345~500 nm处的吸收峰发生55 nm红移、标准液与样品液在245~300 nm处的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长位置稍有偏差;而Al(NO3)3-NaNO2-NaOH显色体系扫描图谱中,标准液与样品液吸收峰位置、峰形相似程度很高,特别是450~600 nm处吸收峰,峰形平缓,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而且原液在该处无吸收峰,对含量测定不会产生影响,因此,关山樱花总黄酮含量测定最佳显色体系为Al(NO3)3-NaNO2-NaOH显色体系,最佳测定波长为510 nm。
2.2稳定性试验
由图2可以看出,开始阶段,显色络合物不够稳定,所测吸光度值及其标准偏差较大,45 min后所测吸光度值逐渐减小,标准偏差增大,可能是显色络合物部分发生分解所致,只有20~45 min时间范围内,所测吸光度值RSD=0.026%,明显小于0~120 min时间范围内测得吸光度值RSD=2.27%。说明,该时间范围内,显色络合物更加稳定,因此,关山樱花总黄酮含量测定最佳时间为显色反应后20~45 min范围内。
2.3精密度试验
由表1可知,采用该方法测定关山樱花总黄酮含量,精密度RSD=0.49% (n=5),该测定方法准确可行。
2.4加标回收率试验
由表2可知,采用该法测定关山樱花总黄酮含量,加标回收率的示值范围在100.03%~103.96%之间波动,平均值102.55%,RSD=1.13%,符合定量分析要求。
2.6亚硝酸盐清除作用
如图3所示,在保持反应温度为37℃、反应液pH值为3、恒温水浴加热1 h的条件下,关山樱花待测液中总黄酮浓度由4.00 μg/mL递增至96.00 μg/mL时,亚硝酸盐清除率由14.64%±0.83%逐渐增加到99.42%±0.40%,总黄酮浓度与亚硝酸盐清除率基本呈对数关系;同浓度VC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在16.00~32.00 μg/mL之间从18.57%±1.66%突变为88.80%±0.40%,接近VC最大清除率95.22 μg/mL,使得总黄酮浓度在21.15~58.11 μg/mL之间时,关山樱花待测液亚硝酸盐清除率小于同浓度VC,但在其它浓度范围,关山樱花待测液亚硝酸盐清除率均大于同浓度VC,而且最大清除率明显高于VC;关山樱花待测液IC50值为18.55 μg/mL,小于VC的IC50值20.68 μg/mL。由此可见,关山樱花总黄酮亚硝酸盐清除效果优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3讨论与结论
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固体,外观和滋味与食盐相似,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于肉类制品中。亚硝酸盐能使人体血液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从而引起组织缺氧,呼吸中枢麻痹,摄入0.3~0.5 g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食物中大量存在亚硝酸盐,还是亚硝胺前体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87年报道:已发现130多种亚硝胺中,80%以上可致癌,是国内外医学界公认最强化学致癌物之一,大量医学研究证明:食道癌、胃癌、肝癌等癌症发病率与亚硝盐摄入量密切相关[15]。关山樱花提取物对亚硝酸盐有很强的清除能力,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在价值。
本试验选择Al(NO3)3-NaNO2-NaOH显色体系,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关山樱花总黄酮含量,该法操作简单,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和回收率均达到测定要求,该方法测得关山樱花样品总黄酮含量为11.25%,但关山樱花经过脱脂处理后,样品质量约损失5%,使得所测数据偏高。樱花品种、生长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差异,是否会导致所含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含量产生差异,樱花有效成分的分离、药理活性等问题,有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2004,38:73-74.
[2]刘晓莉,赵绮,舒美英,等.18个樱花品种花部形态性状初步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4):185-187.
[3]李蒙,严邦祥,赵昌高,等.大仰山高山湿地山樱花种群数量结构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7(5):40-44.
[4]张迎辉,荣俊冬,李书平,等.低温胁迫对福建山樱花几种生化指标的影响[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3,33(4):326-329.
[5]聂超仁,许小过,段庆明,等.两种方法提高山樱花种子发芽率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3):3835-3838.
[6]王慧娟,孟月娥,王利民,等.基质配方和容器对红叶樱花容器苗生长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8):106-109.
[7]王志龙,金杨唐,谭志文,等.宁波樱花根癌病病原细菌鉴定[J].植物保护,2014,40(3):147-150.
[8]陈芳,周春玲,韩德铎.樱花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07(2):85-88.
[9]文飞龙,张璐璐,刘智慧,等.日本晚樱花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J].食品科学,2013,34(20):190-193.
[10]李友伟,温东东.樱花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J].中国药事,2015,29(1):59-62.
[11]张云青,尹颂超,张赛,等.樱花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功能及安全性研究[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20(6):392-395.
[12]王瑞瑞,陈苏,金凤,等.朱樱花的抗氧化性及抗炎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94-6995.
[13]胡利,贾冬英,姚开,等.桑叶黄酮对亚硝酸盐的体外清除作用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5,40(3):1-5.
舒凡1,庞赞松2,罗柳娟1,3,何斌1*,李远航1,卢万鹏1,廖倩苑1
(1.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 530004;2.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3.广西木论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摘要:为了解灰木莲人工林碳素累积能力,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对广西南宁市10年生灰木莲人工林的碳库及其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木莲不同器官碳素含量在470.0~532.1 g/kg之间,不同器官碳素含量排列次序为干材>树根>树枝>干皮>树叶。凋落物层碳素含量为493.2 g/kg。土壤(0~80 cm)中碳素含量为8.53 g/kg,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灰木莲人工林碳库为138.49 t/hm2,其中乔木层为49.04 t/hm2,占35.41%;凋落物层为4.40 t/hm2,占3.18%;土壤层为85.05 t/hm2,占61.41%。10年生灰木莲人工林年净生产力为11.62 t/(hm2·a),碳素年净固定量为5.81 t/(hm2·a),折合成CO2的量为21.29 t/(hm2·a)。认为,灰木莲可以作为碳汇功能高效的生态公益木材树种。
关键词 :灰木莲人工林;碳素含量;碳库;碳分配
收稿日期:2014-11-08
修回日期:2015-03-08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攻11194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152)。
作者简介:舒凡(1989-),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森林生态学。通信作者:何斌,男,教授。E?mail:hebin8812@163.com
Carbon stock and distribution in 10?year?old Manglietia glauca plantation
∥
SHU Fan, PANG Zansong, LUO Liujuan, HE Bin, LI Yuanhang, LU Wanpeng, LIAO Qianyuan
Abstract:To understund the properties of carbon accumulation, we studied the carbon stock and the distribution in Mang?lietia glauca plantation at 10?year?old in Nanning, Guangxi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rbon content in different organs of M.glauca was 470.0 g/kg to 532.1 g/kg, which was in the order as follows: stem>root>branch>bark>leaf. Carbon content was 493.2 g/kg in litter floor, 8.53 g/kg in the soil(0-80 cm)and obviously declined with increased soil depth from 0 to 80 cm. The carbon stock in M.glauca plantation at fast growing stage was 138.49 t/hm2 , divided among the tree layer with 49.04 t/hm2 (35.41%), litter 4.40 t/hm2 (3.18%), and soil (0-80 cm) 8.53 t/hm2 (3.18%). The annual net productivity in the tree layer of M.glauca plantation at fast growing stage was 11.62 t/(hm2·a), annual net carbon fixation was up to 5.81 t/(hm2·a), amounted CO2 to 21.29 t/(hm2·a).M.glauca could be planted as ecological plantation with efficient carbon sink.
Key words:Manglietia glauca plantation; carbon content; carbon stock; carbon distribution
First author’s address: Forestry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
森林是地球陆地生物圈的主体,森林生态系统在调节全球气候、维持全球碳平衡、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3]。人工林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发展、利用和保护人工林,提高生产力,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目前,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6 200万hm2,居世界人工林面积首位,约占我国森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我国森林碳汇的主要来源,而且由于多数林分处于幼、中龄阶段,还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南方的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是我国适合开展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优先发展区域[4]。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在该区域的人工林树种如马尾松[5]、杉木[6]、马占相思[7]、厚荚相思[8]、桉树[9]和秃杉[10]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为正确评价森林尤其是人工林碳汇功能和生态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属木兰科木莲属常绿阔叶树种,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原产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适生于南亚热带地区。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干形通直和材性优良等特点,是优良的城乡园林绿化树种。我国南方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省区自20世纪60代开始引种,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成为我国引种成功的外来珍贵优良树种之一。目前,国内已有关于灰木莲的引种、苗木培育、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特性等方面的报道[11-15],但对于灰木莲人工林碳素方面的极少。本试验通过对广西南宁市10 年生灰木莲人工林碳素含量、碳库及其分布格局进行研究,揭示灰木莲人工林碳素累积特点与潜力,以期为该区域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树种选择及灰木莲人工林的多目标经营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研究区于广西南宁市北郊,其自然概况参见文献[14]。试验地灰木莲人工林于2002年4月用1年生灰木莲实生苗定植,初植密度为1 667 株/hm2。调查时10年生灰木莲人工林保留密度为1 416 株/hm2,郁闭度为0.9,平均胸径(带皮)14.5 cm,平均树高12.9 m。由于林分郁闭度大以及人为干扰等原因,林下植被发育很差,且以草本种类华南毛蕨、半边旗山菅兰、黄茅草和五节芒为主,覆盖度不足1%。凋落物层厚度3~5 cm。
1.2研究方法
1.2.1试验地设计和林分生物量测定
根据10年生灰木莲人工林在坡位的分布,按照上、中、下坡各设置3个面积为20 m×20 m的标准样地,分别测定各标准地内林木树高、胸径、冠幅等因子,按照林木的径级分布,以2 cm为一径级选取5株平均木,按文献[14]方法测定乔木层生物量和凋落物现存量。
1.2.2样品的采集和碳素含量的测定
植物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粉碎处理参见文献[14],植物和土壤样品中碳素含量的测定参见文献[16]。
1.2.3人工林碳库和乔木层年碳素净固定量的计算
根据植被层不同结构层次和组分生物量乘以其碳素含量即可得到各组分碳库。土壤碳库则是各土层碳素(有机碳)含量、密度及厚度三者乘积之和。人工林碳库为各结构层次即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库之和。乔木层碳素年净固定量的估算参见文献[14]。
2结果与分析
2.1灰木莲人工林不同结构层次碳素含量
灰木莲人工林不同结构层次碳素含量见表1。由表1可知,速生阶段灰木莲各组分碳素含量在470.0~532.1 g/kg之间,平均含量为524.2 g/kg。不同器官碳素含量因器官不同而存在差异,碳素含量(树根按生物量加权平均)从高到低依次为干材、树根、树枝、干皮、树叶,但不同器官碳素含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
灰木莲人工林凋落物层碳素含量为493.2 g/kg,小于乔木层平均碳素含量。0~80 cm土壤层不同层次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在3.95~18.11 g/kg之间,平均含量为8.53 g/kg,且随土壤深度增加有明显下降的趋势。由于灰木莲人工林凋落物较丰富且主要以容易分解的树叶为主,凋落物和植物根系分解所形成的有机碳主要聚集在表层土壤,因而造成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18.11 g/kg)明显高于土壤其他土层,而其他土层有机碳含量相差不很大。
2.2灰木莲人工林碳库及其分配
灰木莲人工林碳库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等各碳分库(表2)。由于速生阶段灰木莲林分郁闭度大以及人为干扰等原因,林下植被发育很差,其生物量在灰木莲生态系统中所占比例极小,故本研究计算林分总碳库时对灌木和草本层碳库忽略不计。从表2可见,灰木莲人工林总碳库为138.49 t/hm2,不同结构层次碳库空间分配为:乔木层为49.04 t/hm2,占总碳库的35.41%;凋落物层为4.40 t/hm2,占3.18%;林地土壤(0~80 cm)层为85.05 t/hm2,占61.41%。乔木层作为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库在不同器官的分配,与各器官的生物量成正比例关系(表2),其中树干的生物量最大,其相应的碳库(29.32 t/hm2)也最大,占乔木层碳库的59.79%;然后是树根、树枝、干皮和树叶,分别为7.42,6.76,3.56和2.08 t/hm2,依次占乔木层碳库的15.13%,13.78%和7.26%,树叶最少,仅为2.08 t/hm2,仅占乔木层碳库的4.24%。林地土壤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极其重要的碳贮存库,在平衡大气的CO2中有着重要作用。灰木莲人工林土壤(0~80 cm)碳库为85.05 t/hm2,随土层加深而急剧减少,其中0~20 cm土层碳库(40.57 t/hm2)占土壤层碳库的47.70%,分别是≥20~40,≥40~60和≥60~80 cm土层的2.38,2.67和3.33倍,0~20 cm和≥20~40 cm土层碳库占整个土壤层的79.69 %。
2.3灰木莲人工林乔木层碳素年净固定量的估算
以乔木层碳素年净固定量(表3)进行生态系统则同化CO2能力的估算。从表3可以看出,10年生灰木莲人工林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10.62 t/(hm2·a),碳素年净固定量为5.81 t/(hm2·a),折合成CO2固定量为21.29 t/(hm2·a)。不同器官的碳素年净固定量的分配中,以干材最大,其年净固碳量[2.92 t/(hm2·a)]占总碳素年净固定量的50.26%,最小是干皮,其年净固碳量[0.36 t/(hm2·a)],仅占6.20%。
3结论与讨论
10年生灰木莲各器官中碳素含量介于470.0~532.1 g/kg之间,平均含量为524.2 g/kg,与马尾松[5]、杉木[6]、桉树[9]和秃杉[10]等树种平均碳素含量基本一致,高于麻栎平均碳素含量[17],以及目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进行估算时多数研究计算植被有机碳时干物质按450 g/kg[18-19]与500 g/kg[20-21]的转换率。灰木莲不同器官碳素含量为干材>树根>树枝>干皮>树叶,与其相应的过熟林(45年生)[15]和马尾松人工林[5]相一致,但与杉木[6]、马占相思[7]和秃杉[10]等树种存在一定差异,反映了不同树种碳素累积与分配特点,这可能与各树种所具有的不同生理和生态特性存在一定差异有关。
10年生灰木莲人工林碳库为138.49 t/hm2,其中植被层碳贮量为53.44 t/hm2,略高于王绍强等[20]对热带亚热带针叶林植被部分平均碳库水平51.73 t/hm2的估算,与周玉荣等[22]对落叶阔叶林碳库平均水平53.60 t/hm2(碳素含量均以45%计)的估算基本一致,但略低于王绍强等[20]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碳库平均水平61.05 t/hm2,也均高于相近区域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14年生的杉木[23]和广西凭祥市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碳贮量[24],由于灰木莲成熟期在20年生以上,本研究中灰木莲年龄仅为10 a,因此还将具有较大的碳库增长潜力。
本研究区灰木莲人工林土壤(0~80 cm)总有机碳库为85.05 t/hm2,明显低于我国热带林(116.49 t/hm2)土壤平均碳库,也低于相近区域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均为14年生的杉木人工林土壤碳库(122.06 t/hm2)和秃杉人工林土壤碳库和(135.14 t/hm2),远低于我国森林土壤平均碳库(193.55 t/hm2)和世界土壤平均碳库(189.00 t/hm2)[22]。其原因与其前茬树种杉木人工林等土壤有机碳积累能力较弱密切相关。而与其他热带树种人工相似,灰木莲人工林0~20 cm土层有机碳库明显高于其他土层,几乎占土壤层碳库的1/2,占整个人工林碳库的近1/3,可见其在整个人工林碳库中贡献较大,同时也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的脆弱性,任何引起水土流失的活动如炼山、整地等都很容易导致林地尤其是山地土壤碳素损失。
据估算,10年生灰木莲人工林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11.62 t/(hm2·a),其碳素年净固定量为5.81 t/(hm2·a),折合成CO2为21.29 t/(hm2·a),明显高于其过熟林的3.72 t/(hm2·a)[15]。研究表明,相近区域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11和14年生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碳素年净固定量分别为2.39和3.29 t/(hm2·a)[23],相同林分年龄的秃杉人工林相应为4.30和4.64 t/(hm2·a)[10];湖南会同速生阶段(11年生)杉木人工林为3.124 t/(hm2·a)[4];广西凭祥市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乔木层碳素年净固定量为2.20 t/(hm2·a)[24];我国落叶阔叶林平均4.60 t/(hm2·a);我国森林平均值为5.54 t/(hm2·a)。由此可见,灰木莲人工林的碳素固定速度较快。由于本研究中灰木莲人工林处于速生阶段,还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加上其兼具涵养水源、维持地力等功能,因此,灰木莲不仅是南亚热带地区速生珍贵用材树种,同时也可以作为碳汇功能高效的生态公益林树种。
参考文献
[1]方精云,陈安平.中国森林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J].植物学报,2001,43(9):967-973.
[2]Fang J Y,Chen A P,Peng C H,et al.Change in forest biomass carbon storage in China between 1949 and 1998[J].science,2001,292(5525):2320-2322.
[3]Houghton R A. Aboveground forest biomass and the global Carbon ba?lance[J].Global Change Biology,2005,11(6):945-958.
[4]李怒云,徐泽鸿,王春峰,等.中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优先发展区域选择与评价[J].林业科学,2007,43(7):5-9.
[5]尉海东,马祥庆.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171-174.
[6]康冰,刘世荣,蔡道雄,等.南亚热带杉木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素积累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林业科学,2009,45(8):147-153.
[7]何斌,刘运华,余浩光,等.南宁马占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密度与贮量[J].林业科学,2009,45(2):6-11.
[8]何斌,余春和,王安武,等.厚荚相思人工林碳素贮量及其空间分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3):46-50.
[9]郭乐东,周毅,钟锡均,等.西江流域桉树生态系统碳贮量与碳汇功能经济价值评价[J].广东林业科技,2009,25(6):8-13.
[10]何斌,黄寿先,招礼军,等.秃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的动态特征[J].林业科学,2009,45(9):151-157.
[11]张运宏,戴瑞坤,欧世坤.灰木莲等6种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表现[J].广东林业科技,2004,20(1):43-46.
[12]杨耀海,刘明义,常森有.灰木莲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3):29-32, 51.
[13]李俊贞,秦武明,覃毓,等.灰木莲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1,38(1):1-5.
[14]韦善华,何斌,魏国余,等.速生阶段灰木莲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及其分配格局[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12):36-39.
[15]覃祚玉,何斌,韦录,等.灰木莲人工林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J].林业科技开发,2013,27(5):33-36.
[16]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272-273.
[17]朱燕飞,胡海波,徐娜,等.不同林龄麻栎林地上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分布特征[J].林业科技开发,2014,28(1):20-24.
[18]Niskanen A,Saastamoinen O,Rantala T.Economic impact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reforestation:examples from boreal and moist tropical conditions[J].Silva Fennica,1996,30(2/3):269-280.
[19]王效科,冯宗炜.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大气碳的潜力[J].生态学杂志,2000,19(4):72-74.
[20]王绍强,周成虎,罗承文.中国陆地自然植被碳量空间分布特征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3):238-244.
[21]刘国华,傅伯杰,方精云.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J].生态学报,2000,20(5):733-740.
[22]周玉荣,于振良,赵士洞.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5):518-522.
[23]何斌,吴庆标,黄秀英,等.杉木二代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的动态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7):36-38.
关键词:显性标记;广两优476;纯度鉴定
中图分类号:S339.3;Q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3-5884-03
广两优476是利用不育系广占63-4S和恢复系R476配组育成的两系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品质优和熟期适宜等特点,并于2010年3月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1]。2011-2013年,广两优476连续3年被湖北省农业厅确定为水稻主导品种之一,正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由于光温敏不育系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易受到光温等条件的影响,因此在制种期间若出现异常低温可能引起不育系育性波动,导致不育系部分自交结实从而影响杂交种子的纯度;另外,由于制种时隔离不严,或收获、装运等环节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可能造成串粉混杂或机械混杂。因此,探索一种简单、准确、快速地鉴定两系杂交稻种子纯度的方法是保证两系杂交稻安全推广应用的关键环节。
分子标记鉴定杂交水稻种子纯度已有不少报道[2-4],但大多是利用共显性SSR标记,由于SSR标记往往在亲本间差异较小,需要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高分辨率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才能区分。这就增加了分子检测的难度和鉴定成本,而一般的显性标记对于某一个品种来讲由于特异性不强而无法使用。抗褐飞虱基因Bph14来自于野生稻,已经被定位[5]和克隆[6],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MRG2329也已经成功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鉴定了育成的恢复系R476及其杂交组合广两优476带有抗褐飞虱基因Bph14[7,8]。本研究针对杂交组合广两优476,利用Bph14基因特异的显性标记76-3对种子纯度鉴定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不育系广占63-4S、恢复系R476和广两优476种子采自湖北鄂科华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制种基地。不同制种田收获的种子编号后随机抽样分成2份,一份在海南省进行田间种植鉴定,设计3次重复,每重复单本种植500苗;另一份取200粒种子浸种催芽后放置培养箱中生长,1周后取单株叶片,采用CTAB法[9]从叶片中提取DNA,利用显性标记76-3鉴定种子纯度。
1.2 试剂
Taq酶、dNTPs、聚丙烯酰胺凝胶、琼脂糖等均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MRG2329引物序列由武汉大学何光存教授提供,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序列见表1。
1.3 PCR扩增
PCR反应体系为:1.5 μL 10×PCR Buffer (100 mmol/L Tris-HCl,500 mmol/L KCl,15 mmol/L MgCl2,pH 8.3),1.2 μL dNTPs(2.5 mmol/L),0.6 μL 上、下游引物(10 μmol/L),0.2 μL Taq酶(5 U/μL),1.0 μL 模板DNA,补ddH2O至15 μL。PCR反应程序为:95 ℃预变性5 min; 94 ℃变性30 s,退火 30 s(MRG2329的退火温度为60 ℃,76-3的退火温度为58 ℃),72 ℃延伸1 min,35个循环; 72 ℃延伸10 min,4 ℃保存备用。MRG2329的PCR扩增产物用0.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7],76-3的PCR扩增产物用1.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子标记MRG2329和76-3在广两优476亲本及杂交种中的多态性
MRG2329为共显性标记,PCR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为180 bp,由于亲本间差异较小,需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才能分辨,电泳结果见图1a。含Bph14基因的恢复系R476片段稍大,不育系广占63-4S的片段较小,杂交种广两优476为杂合带,利用MRG2329扩增片段大小的差异能将恢复系、不育系和杂交种区分。76-3为显性标记,PCR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为570 bp,电泳结果见图1b。含Bph14基因的恢复系R476和杂交种广两优476有扩增产物,不育系广占63-4S无扩增产物,利用扩增产物的有无能将杂交种和不育系区分,因此用显性标记76-3可以检测出杂交种中混杂的不育系种子。
2.2 利用显性标记76-3鉴定杂交水稻广两优476种子的纯度
为了便于操作,每组样品随机提取94个单样,以父本R476和母本63-4S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利用显性标记76-3对待测样品进行检测,PCR扩增时使用96孔PCR板,扩增产物以1.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为了节约成本,第一次点样的产物在200 V电压下电泳20~30 min后进行第二次点样,电泳结束后拍照统计无扩增产物样的个数(图2)。1号样品的检测结果,第52个样和第86个样与对照63-4S (第95个)无扩增产物,表明94个检测样品中鉴定出2个不育系,最后计算出1号样品种子的纯度为97.9%(表2)。
2.2 分子标记鉴定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的比较
本研究中田间鉴定的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到,3次重复的平均值与分子鉴定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两者的差值在-7.9~2.4之间。13号样品分子鉴定纯度比田间鉴定纯度高出7.9个百分点。部分样品的田间鉴定纯度大于分子鉴定纯度,如4号、5号、7号、9号、10号和12号;另一部分样品的田间鉴定纯度小于分子鉴定纯度,如2号、3号、6号、11号和13号,只有1号和8号样品的田间鉴定与分子鉴定结果相同。在13个样品中,除3号、4号和13号外,其他样品的田间鉴定与分子鉴定结果差值都在1个百分点内,说明分子鉴定的结果基本能反映出所鉴定样品的种子纯度。同时从表2还可看到,田间鉴定3次重复的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重复间差异最小的是4号,其差值在0.4%~1.0%之间,差异最大的是5号,其差值在2.4%~13.2%之间;田间鉴定与分子鉴定差异最大的是13号,3次重复间的差异也较大,其差值在5.4%~10.8%之间,说明抽样过程中不同的样本带来的鉴定结果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加大检测样本或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加以修正。
3 小结与讨论
3.1 显性标记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优点
在两系杂交稻制种过程中,如果隔离条件符合技术要求,并且没有发生机械混杂,对种子纯度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不育系自交结实。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恢复系特异的显性标记就能准确鉴定种子纯度。与田间鉴定相比,待测样品在培养箱中生长1周后就可以提取叶片DNA,缩短了鉴定时间。与共显性标记相比,显性标记只需判断PCR扩增产物的有无,容易识别,而且电泳时间短,一排点样孔上可多次上样,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效率。
3.2 影响分子鉴定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在田间鉴定中发现广两优476中有少量的籼粳交杂株、异型株和恢复系。对于串粉混杂和异型株等类型的杂株,由于不带有Bph14基因,用显性标记76-3鉴定时这类杂株与混杂的不育系一样扩增不出目的条带,只能鉴定为杂株而无法判定是哪种类型,但并不影响鉴定的结果;对于混杂的恢复系,由于带有Bph14基因,用76-3也能扩增出目的条带,无法与真杂种区分,可能会影响鉴定结果。本研究中只在2号和9号样品中各发现了1株恢复系,所占比例较小,对分子鉴定结果并未产生影响。而恢复系对杂交种子纯度的影响,在制种过程中可以通过严格管理人为控制。
用显性标记76-3鉴定广两优476种子纯度,扩增无目的条带即判定为杂株,但由于DNA质量的问题也可能引起扩增无条带,增加了杂株的比例。这就要求在提取DNA时,保证所提取DNA的质量。由于无扩增条带的样品所占比例较少,还可以使用显性标记MRG2329将这些样品重新检测一次,排除DNA的影响,确定杂株的数量。
统计学上一般抽样的样品数量越多统计数与总体参数之差就越小。在实际工作中,只要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抽样数量要尽可能小,否则工作量加大,会相应增加检测费用[10]。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T 3543.5-1995中对聚丙烯酰胺凝脉电泳法测定大麦、小麦种子纯度的规定,一般每个样品测定100粒种子[11]。在本研究中PCR扩增时使用的是96孔板,每次扩增94个待测样品,如果鉴定结果在90%以下,可直接判定为种子纯度不合格,如本研究中的3号、5号和13号样品。如果鉴定结果在96%左右(根据国家规定标准杂交稻种子纯度不低于96%),可根据需要重新提取DNA再检测94个样品或更多的样品。
参考文献:
[1] 夏明元,万丙良,李进波,等. 高产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广两优476的选育与应用[J]. 杂交水稻,2010,25(6):18-20.
[2] 詹庆才. 利用微卫星DNA标记进行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鉴定的研究[J]. 杂交水稻,2002,17(5):46-50.
[3] 彭锁堂,庄杰云,颜启传,等.我国主要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SSR标记和纯度鉴定[J]. 中国水稻科学,2003,17(1):1-5.
[4] 李进波,方宣钧,杨国才,等. 两系杂交稻亲本SSR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在种子纯度鉴定中的应用[J]. 杂交水稻, 2005,20(2):50-53.
[5] HUANG Z, HE G, SHU L,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mapping of two brown planthopper resistance genes in rice[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1,102(6/7):929-934.
[6] DU B, ZHANG W L, LIU B F,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ph14, a gene conferring resistance to brown planthopper in rice[J]. Proc Natl Acad Sci, 2009,106(52):22163-22168.
[7] 李进波,夏明元,戚华雄,等.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14和Bph15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0):2132-2137.
[8] 李进波,万丙良,夏明元,等. 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培育及其抗性表现[J]. 应用昆虫学报,2011,48(5):1348-1353.
[9] MURRAY M G, THOMPSON W F. Rapid isolatio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plant DNA[J]. Nucleic Acids Res,1980,8(19):4321-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