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8:21: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开发区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和特点的区域。实践证明,在一定区域内进行资源开发利用、区域经济结构重建等重大社会经济活动,不仅会极大的改变区域社会经济状况,也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1]。目前环境污染事件在某些地区呈现了相对的“群聚效应”。环境风险出现显著的区域性,因而进行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十分必要和迫切[2]。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是对区域内多个环境风险因素的综合评价,并基于既定的区域环境安全目标确定可承受的风险程度及损害水平,为区域开发环境风险综合管理和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4]。
1 开发区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特点
区域开发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有计划实施的一系列开发建设活动[5]。区域开发具有占地面积大、开发内容多、开发性质复杂等特点,区域内部分行业涉及危险物质以及存在危险的生产工艺[6],决定了区域开发可能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因此,开发区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也不同于单一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1 不确定性特点
环境风险评价是为了评估有可能产生危害和导致风险的风险源,这种评价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一个完整的环境风险评价需要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理解危害的严重性和发生危害的可能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环境数据通常又都是定性的、模糊的或者不准确的,新出现的污染物尤其如此[7]。开发区环境经济系统具有多目标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5],开发区的建设一般是阶段性、滚动发展的,开发区建设初期除了区域范围、开发目标等较明确外,入区的项目性质、规模以及区位等都不明确,开发活动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和变异性[8,9],由此也决定了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1.2 系统综合性特点
系统论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开发区内项目众多,区域内各种危险因子并存并相互影响,大大增加了诱发新的环境事故的可能性。如果仅以单个环境风险因素作为评价对象,显然不能真实反映区域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10]。因此,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要采取综合分析的手段,才能真正认识环境风险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
1.3 行业主导性特点
开发区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的复杂系统,这就要求在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中要抓住区域内的主要成分和关键要素,识别开发区内高风险行业和特征风险因子。例如以电镀企业为主的开发区主要是重金属污染产生的风险,以石化企业为主的开发区的环境风险则多由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引发的[11,12]。因此,环境风险具有明显的行业性特征。
2 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由于开发区内的建设项目集中,所涉及的危险物质及危险功能单元比单个建设项目多,存在的风险因素也更为复杂。因此,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应更加关注具有宏观决策意义的内容,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合理布局、对突发风险的及时处置,从而在区域层面上减小累积风险、次生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危害性。
2.1 开发区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的目的是为整个评价工作和环境风险保护目标的识别提供区域背景资料和工作基础[13]。重点调查开发区的规模、范围、功能定位、用地构成、规划及实施情况、环境敏感点分布以及开发区内已建、在建、拟建项目的情况等,通过现状调查分析,一是掌握开发区现有产业布局、规划发展区域和环境敏感点,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基础。二是对开发区不同性质的项目进行行业分类,收集各行业生产运行中涉及的原辅料及生产装置、贮运装置等,特别是掌握各行业典型危险物和相关装置等,为风险识别提供基础资料。
2.2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主要是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对整个区域内所有潜在风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以确定风险评价的必要性。风险识别工作内容主要是开发区内生产设施风险识别、物质危险性识别、生产过程潜在的化学反应危险性识别,确定潜在的危险单元及重大危险源。
开发区环境风险识别的方法可参照建设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进行,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包括类比法、加权法、因素图法等,首推类比法。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事件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14]。
2.3 源项分析和后果计算
源项分析的内容主要是获得风险源、风险受体,以及风险传播方式和途径等信息。因此,源项分析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危害识别,确定事故类型和最大可信事故。当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时,需要获得泄漏物质的种类、物质泄漏量,以及传播途径等数据。事故源项的确定非常复杂,从理论上讲可以应用事故树法和事件树法等方法来分析和确定一个事件的发生概率,但是那些基本原因事件的发生概率也很难估算。因此在实际评价中往往是通过类比法,对历史同类事故的调查来确定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15]。
后果计算的主要工作是对开发区规划中可能存在的事故所导致的环境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包括对影响水、气、生态及敏感保护目标的环境风险的预测分析,并估计风险受体因为事故可能产生的损失。
2.4 环境风险综合评价
开发区层面的环境风险综合评价,要综合考虑多个风险源在全年不同气象条件下发生时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以及风险敏感目标对不同类型风险的耐受和规避程度。对区域内多个风险因素累积影响的综合评价,是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别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特点[16]。其主要做法是:采用对开发区土地划分网格,通过区域风险识别内容、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给出用地风险度量化指标,选择周围环境敏感性和风险承载力的内容给出环境敏感度量化指标,采用叠图法对区域内企业的用地布局进行合理性分析,并对不合理规划提出调整建议[17]。
3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在确定风险危害程度的基础上,从预防及减缓风险的角度对项目的布局、规模方案优选,以从源头上将潜在风险最小化,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应急措施,风险管理是一种决策和控制风险的过程[18]。
3.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开发区规划布局应首先遵循系统功能和风险优化组合原则。区域危险源的规划布局是一项安全系统工程,要根据区域的环境条件、系统间的相互依赖和制约关系,优化布局。其次遵循对环境产生的风险尽可能小原则。采取将风险源与受体在空间上适当隔离的布局调整对策,包括风险源搬迁、受体搬迁或风险源与受体间加装防护带等方法进行风险预防,减轻布局性风险[19]。将高风险源项目在空间适当集中,进入相应专业工业园区发展,进行风险集中监控;对于分散风险源,采取空间控制的防护对策。
3.2 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政策,降低环境风险
在项目准入方面,充分考虑环境风险因素,减轻结构性风险。鼓励发展低环境风险的产业,淘汰高于社会可接受风险水平的高环境风险产业,降低整个区域环境风险水平。对于已建成的高风险源企业实施强制性环境风险评价,对风险源做好备案,提高企业环境风险预防水平和应急水平。
3.3 加强开发区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
一是对区域内企业定期开展环境风险评价,掌握区域环境风险变化动态,对潜在的危险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建立完善企业环境风险监控与预警系统,对主要企业实施严格的环境风险监控。二是定期开展环境监测。对开发区内污染源情况以及各类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转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性监测,掌握开发区内各企业环保治理情况。三是完善应急处置措施。开发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储存和运输中存在火灾、爆炸、中毒等的危险危害性,在项目建设初期就应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
4 结语
环境风险评价是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风险评价的作用是为风险决策管理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与单项建设项目相比,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更具有突出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14],准确识别和把握开发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才能为开发区的发展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方案和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李霞,陈新庚,莫创荣.关于开发区环境规划的探讨[J].四川环境,2004,23(6):79-82.
[2] 曲常胜,毕军,葛怡等.基于风险系统理论的区域环境风险优化管理[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11):167-170.
[3]黄圣彪,王子健,乔敏.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及其关键科学问题[J].环境科学学报,2007,27(5):705-713.
[4]杨晓松,谢波.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探讨[J].矿冶,2000,9(3):107-110.
[5]邹锐,郭怀成.经济开发区不确定性环境规划方法与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1,21(1):101-106.
[6]周新荣.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研究[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3,5(4):4-8.
[7]Darbra R.M.,E.Eljarrat,D.Barcelo.How to measure uncertain-ties in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J].trac-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2008,27(4):377-385.
[8]史捍民.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3-5.
[9]刘大维.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影响识别[J].环境保护科学,2007,33(4):97-99.
[10]杨晓松,谢波.油田开发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探讨[J].环境科学,1992,13(1):63.
[11]陈志良,周建民,蒋晓璐等.典型电镀污染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环境风险评价[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4,4(1):80-84.
[12]谷丰.石化行业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与防范措施[J].环境保护科学,2014,40(2):120-126.
[13]籍伟.区域环境风险专项评价体系探析[J].环境影响评价,2014,(5):15-18.
[14]安慧,闫来洪,赵朝成,王志伟.浅议经济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J].四川环境,2008,27(1):57-60.
[15]李立伟,许庆,李兰英.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9,(8):61-63.
[16]王 静,钱 瑜.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初探[J].污染防治技术,2009,22(1):19-27.
[17]薛峰,柯孟岳.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研究[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7,31(4):62-64.
[18]郭丽娟,袁鹏,宋永会等.化工园区企业环境风险分级管理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1(5):403-408.
关键词:风险评价,发展历程、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要求,对具有安全危险和潜在重大环境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风险评价,以其实现从源头防范环境风险,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和损失。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发展过程及进展,对我国目前环境风险评价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1、相关概念
1.1风险
通用的风险定义:风险是指特定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可能危害后果的乘积[4-9],即:
式中:R为风险水平(值);P为事件发生概率(或机率);D为事件发生后可能危害后果。
1.2 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ERA,EnvironmentRisk Assessment)是利用现有获得的知识和资料,依赖有关基础学科(如生态毒理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化学、生态学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借助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来认识和鉴别环境风险的危险类别、出现条件、危害后果及程度,并计算危害出现的概率的过程[1]。本文所指的环境风险评价专指事故环境风险评价,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化学品的生产与存储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其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概率的方案和降低风险危害的对策(应急预案)。
2国内外发展过程及现状
2.1 国外发展过程及现状
国外事故风险评价主要按三条路线进行:概率风险评价(PRA,Probability Risk Assesement)、实时(Real-time)后果评价和事故后(Over-post或Past Accident)后果评价[2](见下表1)。,发展历程、现状。概率风险评价是在事故发生前、预测某设施(或项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及其可能造成的环境(或健康)风险,目前国内环境影响评价风险评价以此类为主;实时后果评价主要研究内容是事故发生期间有毒物质的实时迁移轨迹及浓度分布,以便作出正确的防护措施决策,减少事故损失,其代表为核电站实时剂量评价系统的研究;事故后后果评价主要研究事故停止后对环境的长期影响,其代表为研究者对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停止后对中、西欧的影响后果评价。
表1 事故风险评价路线一览表
关键词 环境风险评价;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7-0101-02
我国环境工程的风险评价存在特有的特点及趋势主要有:一是由污染物数量角度出发,已从简单单一的污染物作用延伸到了多种污染物之间复合产生的作用;二是由环境研究的风险评价焦点角度出发,已从人体健康变成了生态环境;三是由环境风险才类型角度出发,不单单考虑化学污染物、有毒害的化学物,还重视非化学因素造成的有害影响;四是由环境风险评价范围角度出发,已从局部发展成到区域,甚至全球;五是在风险评价技术上由南定性发展成了半定量或定量;六是生态风险的内容不限于生物个体及生物群体,还对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进行评价。
1 环境工程风险评价含义介绍
对于生态环境事件其受到影响的除了人群和生物,还有环境的介质,如水、土壤、空气等等。而造成环境工程受到影响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个因素:一是管理层决策,使环境处于长期较差质量,如环境监管部门根据环境的法规审批的项目在正常及非正常的情况下排放污染物;二是客观环境出现的事故或偶然事件,如地震、海啸、设备技术等;三是主观因素导致出现突发性事件,如人为破坏、施工管理不当等。因为化学品的特性及进入方式不同,自然中扩散、传递、转化途径也不同,而且对环境影响时间也不一样,可能是长期、短期,也有可能是一瞬间的事情。可以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可以是急性的也可能是慢性的。因此环境工程风险评价广义上的内容有,环境质量、人体健康、社会影响、、资源需求、产品使用、产品终结处理。狭义上主要内容有,环境资源及质量、人体健康[1]。
2 环境工程风险评价重要性分析
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工业、建筑业等得到了飞速的进步,取得了很多技术上的突破,但是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化学品带来的爆炸、泄露、辐射等时间不断的侵扰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生存环境的污染等产生了巨大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成为当代各个国家重点治理项目之一。因此对存在风险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工程风险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了人类安全及生态循环得以保障的最为急切的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例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对建设项目进行前期飞风险评价,如可能突发事故原因与概率分析并对后果危害进行预测,提出能够避免或减少的对策,这样能够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损失到最低[2]。
3 环境工程的风险评价的问题分析
3.1选择风险评价终点
对于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价终点一般为一个物种,受体是人,无需选择。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终点却不一样,不仅仅一个,因此需要进行终点的选择,这个选择也决定了风险评价过程。终点选择问题存在于所有的环境组织中,选择的原则根据生态系统及污染物的特性进行选择,了解越多选择越准确。鉴于生态环境的复杂情况以及评价员的主观性,因此选择的终点不尽相同,对此现在缺乏一个统一的选择方法与标准对评价终点进行选择。
3.2优化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环境风险评价不可缺少的部分。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人为活动造成环境影响的可能性进行预测,而该过程是通过对已有资料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后果,其中涉及到大量数学计量模型的使用。因此数学模型质量的好坏对整个风险评价的准确性起到关键性作用。主要涉及模型有:污染物的环境转归模型及时空分布模型、外推模型、暴露模型、风险计算模型等。风险评价是多种模型的有机组合,并通过计算机进行连接组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风险评价变得日益复杂,准确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对数学模型的完善与优化是风险评价研究重点工作。
3.3暴露评价
对人体风险评价过程中暴露评价主要是指预测人体的暴露值、暴露时间、频率、途径,表征为受到暴露群体。而进行生态风险评价过程中,生态暴露评价比人体暴露评价要有难度,特别是暴露群体表征的确定,主要原因是不同的物种拥有不同的栖息地环境,且该环境差异大,如陆生环境、水生环境等。生态的暴露评价属于风险评价中基本组成部分,且因为暴露系统具有极为复杂的特性,因此当前仍缺乏一个可以适用于全部生态风险评价的暴露描述。对生态暴露评价方法与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成为当前本行研究工作者研究重点项目。
3.4处理不确定性风险
处理不确定性风险作为风险评价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其不确定性来自于多种外推的结果,如,非同级生物之间的外推、实验室对野外状况的外推等。对不确定性风险进行定量化的处理,是当前风险评价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需要研究与发展多种外推的理论,并建立科学外推的模型。
4 风险评价的应用
风险评价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的目的是有效科学的对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质量进行提高。环境风险评价首先就工程进行分析,从中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并对项目原有风险开展调查,调查内容有工艺、包装、运输、原料及燃料用量、贮存等。其次在确定了风险源后,根据选择的模式进行风险评价,最终确定该项目风险的级别,同时对事故造成进一步污染后果进行预测[3]。
5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工程中的风险评价的发展进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环境状况改善及质量提高的速度。现在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风险评价将会给人类更加健康的发展以及生存环境的良性循环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新时代环境保护工作者,更应该不断发展提升自我素质,研究创新新的评价技术与方法,为环保事业的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雷炳莉,黄圣彪,王子健.生态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J].化学进展,2009,Z1:350-358.
【关键词】石化项 环境风险评价 项目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也格外的注重,环境风险评价作为一个衡量环境质量的标准,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中。当然,最为具有污染可能的石化项目,惊醒环境风险评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在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完成的项目,其环境质量才是能够经受考验的。就目前对于石化项目的研究,据定期环境风险评价的因素主要包括项目概况、换将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和风险管理等几大因素,所以作为一名相关工作人员,如果我们想要石化项目向着我们所希望的尽量无污染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那么我们就必须针对这些影响石化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因素做足功夫,认真剖析其种种因素的具体内容,力争让每个项目都达到标准,用好的环境风险评价来证明项目的可行性。
一、浅析石化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相关内容
自从我国颁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以来,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石化项目,其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包含项目概况,风险识别,后果计算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如果要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各项因素的整体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如下:
(一)项目概况
对于石化项目而言,其项目概况主要是指项目的选址。组成和工艺路线等内容。总体来讲,这个因素是石化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中最基础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情况,一般工作人员都是通过此项因素对石化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进行初步了解的,当然,此过程中对于细节的把握应该越多越好,比如工艺路线都是怎样的?有没有可能因此而造成污染等,这些一切的一切都应该心里有谱,这样才能将后续的工作进行的比较出色。
(二)风险识别
环境风险识别因素是决定石化项目环境评价的又一主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包含生产设施和物质的风险识别和重大危险源判断两种。其中生产设施的风险识别包括了主要生产装置、公用工程系统和储运系统等的生产设施,在进行风险识别工作时,一方面是指这些设施本身的生产安全性和环境破坏性,另一方面也指人为操作这些系统是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这点相对来讲,对人的技术等有相应要求。而物质风险识别主要是指其主要组成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和其配套的原料,还有就是中间产品和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质等等,当然,对于这些的判断都是有据可依的,都可以在国家的相关规定中找到其相关要求,最后再进行进一步的确认。至于重大危险源判断主要是指在进行生产设施和物质风险判断结束后而进行的,重大危险源判别主要是根据我国所颁布的《重大危险源辨识》及一些相关文件进行判别。当然,对于单元存在的危险物质的判断也有比较具体的方法可以决定,按照下面式子表示:
式中:q1,qz2,…,为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Q1,Q2,…,为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1)。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三)源项分析
源项分析包括确定最大可信事故(指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在所有预测的事故中最严重,并且发生该事故的概率不为O)的发生概率及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可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当然,通常情况下我们在测定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的时候是有方法的,比如我们可以调研很多国内外同类企业出现同一事故的资料时,对此项目项目做出的风险评估进行深入了解,然后结合本次情况出现的情况,进行对比,以此来确定本次事故对环境造成的重大影响的最大可信事故概率。
(四)后果计算
后果计算是针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及最大可信事故,根据不同的模式进行大气扩散计算,涉及水体的进行水体扩散计算,最后进行综合损害计算
(五)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主要是指根据对拟建项目风险评价的结果,从项目选址、总体布置、建筑安全、危险品贮运、工艺技术设计、自动控制设计、电气、电讯、消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具体措施是:根据企业特点建立车间及厂级两级应急组织体系;确定预案分级相应条件建立应急联络、信息报送及处置机制;与周边企业和园区建立对接及联动,制定报警、通讯联络方式;确定应急监测系统与实施计划,制定风险污染消除、减缓措施;开展培训、演习制度及公众教育;建立环境污染三级防控体系等应急预案。具体来讲可以分为生产装置、贮存系统和运输系统三方面,只要我们认真执行这些,石化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将会进行的非常好。
[关键词]天然气管道 环境风险 评价
中图分类号:TE88;X8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000-01
1、天然气管道的类型
天然气管道按照输送介质的类型分为含硫天然气采集管道和净化天然气输送管道。该分类是按照输送介质中硫化氢的含量大小确定,即管道输送介质中硫化氢含量小于《天然气》(GB 17820-1999)中规定二类气质的硫化氢含量限值(即20 mg/m3)为净化天然气管道,否则为含硫天然气管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天然气净化气管道约一万八千多千米,含硫天然气管道上万千米。按照天然气管道实现的功能可分为油气田内部集输管道、净化天然气输送管道和城市燃气管道。天然气管道直径主要有Φ76、Φ114、Φ159、Φ219、Φ323.9、Φ406、Φ508、Φ610、Φ711、Φ813、Φ1016。天然气输送压力从0.098MPa到10MPa不等[1]。
2、天然气管道事故统计分析
本文所关心的天然气管道事故指因种种原因引发的天然气泄漏事故。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的后果根据输送介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净化天然气管道发生天然气释放事故时主要可能的后果有:天然气释放扩散至大气层、天然气着火形成热辐射及天然气爆炸形成爆炸冲击波。发生含硫天然气释放事故可能的后果有:天然气释放至大气层的同时伴随着有毒气体硫化氢的扩散、天然气着火形成热辐射及天然气爆炸形成爆炸冲击波。目前国内尚未建立天然气管道事故数据库。国外将天然气管道事故的统计分为含硫天然气管道和净化天然气管道两类来进行。
2.1 含硫天然气管道
加拿大阿尔贝塔省EUB统计了总长19 545km的集输管道1980~2002年发生的事故[2],统计结果显示:
(1)管道事故发生率为0.67~0.89次/103km・a;
(2)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为:内腐蚀、外腐蚀、第三方破坏、建筑物破坏、地层位移、焊缝、接点故障、超压、管线、阀门及配件及其它。各种因素所占比率排序为:内腐蚀>外腐蚀>第三方破坏>建筑物破坏=焊缝>接点故障=超压=管线>阀门及配件=地层位移。内腐蚀因素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3%,超过一半以上。
2.2 净化天然气管道
EGIG (8家西欧主要气体输送管道公司成立的欧洲输气管道事故数据组织)对92 853 km输气管道1970~1992年的事故统计表明[3]:
(1)1970~1992年间欧洲输气管道事故率为0.575次/103km・a,1988~1992年欧洲输气管道事故率为0.381次/103km・a;
(2)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为:第三方破坏、施工和材料缺陷、腐蚀,各种因素所占比率排序为:第三方破坏>施工和材料缺陷>腐蚀。第三方破坏因素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2%,超过一半以上。分析和比较加拿大、西欧的事故统计结果可见:
(1)天然气管道存在发生事故的风险,含硫天然气管道事故率比净化天然气事故率高;
(2)引发含硫天然气管道发生事故的最主要因素为管道内腐蚀,比例达到了53%;引发净化天然气管道发生事故的最主要因素为第三方破坏,比例达到了52%。
3、天然气管道环境风险评价内容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自从2004年12月11日开始实施至今已三年,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日趋成熟和完善。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的规定,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包括五方面的内容: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以及风险管理。在天然气管道环境风险评价中,关于评价主要内容及后果计算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议。大多数环境影响评价将天然气管道事故后的火灾、爆炸模拟纳入后果计算的范畴。对此,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中对环境风险评价的定义来看,还是从该“导则”对后果模拟计算的规定来看,都不应将火灾、爆炸模拟计算纳入后果计算的范畴。《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将环境风险评价定义为: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根据这一定义,环境风险评价关注的是泄漏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或者事故中生成的有毒有害物对人身的伤亡和环境的影响,而并非火灾或爆炸事故本身对人身或环境的影响。这显然与目前环评领域对天然气管道的环境风险的认识有些差异。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关于后果计算的要求有第7.1条:“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第7.2条:“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根据这一规定,没有必要将天然气管道的火灾、爆炸模拟计算纳入环境风险的后果计算范畴。按此理解,环境风险评价内容应关注在出现爆炸、着火和污染物意外排放(释放)后在大气、水体中进行稀释扩散形成污染的事件,一般来说应重点评价中、短期的超标污染事故。污染物对人和动物、植物的污染影响与接触时间密切关联,短时间的高浓度污染物的影响不一定比长时间低浓度污染物的影响小。因此,在一定时间内与污染物接触的浓度限值是评价的关键依据,低于该浓度限值,受影响个体在该接触时间内基本不会受到影响。笔者因此认为,环境风险评价内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事故因其污染影响对象和影响时间不同而异,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也仅是规范了评价总体框架。针对天然气输送管道的环境风险评价内容,笔者认为,天然气管道的火灾、爆炸影响范围,热辐射和爆炸冲击波的影响属瞬间或超短期的影响,基本属安全管理需要关注的问题,模拟计算内容也就属于天然气管道事故模拟的范畴,应纳入安全预评价中。而事实上,目前的天然气管道安全预评价报告均对火灾和爆炸进行了详细、全面的模拟计算,也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4、结论与建议
(1)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天然气管道环境风险评价内容应根据输送介质、环境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硫气输送管道的环境风险后果计算应重点计算事故发生后泄漏的硫化氢对环境的影响。天然气管道环境风险评价不需要考虑事故发生后甲烷气体的火灾、爆炸造成的人身伤亡,这部分内容已纳入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中。
(2)鉴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HJ/T 349-2007)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的规定有一定差异或规定不太明确,建议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HJ/T 349-2007)进行相应的修订或细化。
(3)国内外天然气管道事故统计是天然气管道最大可信事故概率分析的类比依据,而目前国内缺乏这方面的统计资料,因此,建议尽快建立我国天然气管道事故数据库,为风险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危化; 风险评价;探讨
1前言
环境风险是指由自然原因或人类行动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 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害及毁灭性作用等不良后果事件发生概率及其后果。
近年来环境风险评价作为源头预防和减缓次生环境影响的主要手段,日益受到环境管理部门和危化生产企业的重视,通过开展环境风险评价,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评估项目的突发性灾难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及事故发生后的环境影响,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危化生产项目使用的原料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在原料的运输、仓储和使用过程,如管理操作不当或意外事故,存在着腐蚀、中毒、爆炸等事故风险。一旦发生这类事故,将造成有毒有害化工原料的外泄,对周围环境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化学品生产环境风险评价从风险识别―事故源项分析―风险值计算--风险管理, 具有面广、量大、复杂、难度高等特点。由于风险事故本身的不确定性, 环境风险定量分析存在相当难度。
以甲醛生产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为例, 对危化生产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主要工作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2.某甲醛生产线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
2.1环境风险识别
一是从项目所涉及的危险化学物品的种类入手, 了解这些化学物质的潜在危险性, 包括闪点、熔点、沸点、自燃点、爆炸极限、危险分类和毒性分类等,识别风险物质; 二是从生产工艺过程和设计方案入手, 了解项目的装置组成和相应的配套、辅助设施, 了解各装置(贮灌和管道等) 的工艺参数、物料数量及潜在危险性, 分析各装置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确定风险单元。
2.1.1风险物质识别
某甲醛厂生产过程中涉及使用、储存主要危险化学品有:甲醇、甲醛。根据HJ/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A1表1可知甲醇、甲醛均为易燃、爆炸性物质。附录A1表2规定的有毒物质有甲醛、甲醇,其生产场所和贮存区的临界量如下表: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临界量
序号 物质名称 生产场所临界量(吨) 贮存区临界量(吨)
1 甲醛 20 50
2 甲醇 2 20
甲醛:生产场所:每天产量约为8-9t;贮存区:密封盛装,每月贮存约200-250t。
甲醇:生产场所:每吨产品用量约为0.46t,每天用量为40-45t;贮存区:密封盛装,每月贮存用量,约150t。
根据上表进行物质风险识别,结果见下表:
甲醛物质风险识别结果
名称 形态 危险因素 危险源级别
甲醛 液态 有毒、易燃易爆 重大危险源
甲醇 液态 有毒、易燃易爆 重大危险源
2.1.2风险单元的识别
2.1.2.1生产过程风险单元
贮罐: 甲醇、甲醛贮罐在一定的贮存期, 贮罐会破裂, 保险控制阀等会发生失效, 若不及时发现或更换, 易发生物料外泄。
管道: 输液(物品) 管道相对是安全的, 但由于管道布置在地面或空中, 受外力影响, 有破裂的危险性。
阀门: 各贮罐均配有止回阀, 其危险性在于作业时关闭不紧或年久失修(更换) 时, 易出现贮罐物品外溢。
泵: 作业场所用到各种离心泵、往复泵, 长期使用, 易发生机壳损坏或密封压盖损坏而导致危险品外泄。
储运危险性
作业: 在各物品的装卸过程中, 易出现操作不当致使危险品(液体) 外泄及作业人员受灼伤的现象,装卸电石易造成扬尘。
2.1.2.2储运过程风险单元
仓储: 在一般情况下, 各贮罐是安全的。但物料外泄时, 或受外因诱导(如火源、热源等) 会引发各贮罐物料发生燃烧及危险品外泄。危险品进入环境的
途径为: 贮罐――废液池――生化处理站――地表纳污水体。甲醛、甲醇贮罐是该系统最大的危险源。因其危害程度高、贮存量较大装卸次数多, 存在泄漏的风险性大, 外泄后进入环境的途径为: 贮罐――废液池――废水处理站――地表纳污水体。在外力影响下(如火源、热源) , 会引发燃烧, 致使污染物向环境空气中散发, 危害人体健康。
运输: 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若发生覆车, 撞击等事故, 会使危险品外泄、燃烧。甲醛、甲醇等均会进入事故附近水体环境中散发。
综上所述危险化学品生产中设备管道、弯曲连接、阀门、泵、储槽、运输容器等均有可能导致物质的释放与泄露,发生毒害、火灾或爆炸事故。
根据对环境风险物资的筛选和工艺流程确定风险单元主要为:原料运输过程、液体输送过程、原料仓储过程、反应过程。
2.2事故预测分析
甲醛生产项目事故主要是甲醇、甲醛生产、贮运过程中的泄漏。
危险化学品事故预测及风险分析
重点环节 生产、仓储、运输
事故 火灾、爆炸
原因及风险 •连接管破损物料泄漏环境危害、健康危害
•操作不当物料喷射健康危害
•电泵损坏物料泄漏环境危害
•罐体破损(腐蚀) 物料大量泄漏环境危害、健康危害、火
灾爆炸(遇火源)
•罐体控制阀损坏物料泄漏环境危害
•外因诱导火灾、爆炸环境危害、健康危害、火灾爆炸(遇火源)
覆车、碰撞物料大量泄漏环境危害、健康危害、火灾爆炸(遇火源)
特点 反应速度快、释放大量热、产生大量气体生成物、财产损失
后果 •致死、致伤、致癌、致突、致畸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态污染
2.3环境风险事故率分析
该类生产项目由于事故发生的不可预见性、引发事故的因素多、污染物排放的差异, 风险评价中的事故频率预测非常复杂。为了评估系统风险的可接受程度, 在风险评价中筛选出系统中具有一定发生概率, 其后果又是灾难性的事故, 且其风险值为最大的事故――即最大可信灾害事故, 作为评价对象。
2.3.1最大可信灾害事故
为评估系统风险的可接受程度,在风险评价中筛选出系统中具有一定发生概率,其后果又是灾难性的事故,且其风险值为最大的事故即是最大可信灾害。
2.3.2最大可信事故源项
评价采用事故源强的故障树分析(Fau ltT ree A nalysis) (FTA )。
FTA 是把系统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失效状态)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Top even t)。用规定的逻辑符号表示, 找出导致这一不希望发生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直接因素和原因, 它们是处于过渡状态的中间事件, 并由此逐步深入分析, 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 即故障树的底事件为止。
2.4事故后果预测及环境影响分析
1.通过对该项目主要装置危险度的评价,结果表明高危险的装置主要有四元混合器、甲醇氧化反应器和大储罐区,中度危险的装置为甲醇再沸器和甲醇蒸发器;一级吸收塔、二级吸收塔和尾气处理器、中间罐区等的危险程度均为低度危险。
2. 对于甲醇氧化反应器、甲醇储罐等单元,在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之前,其危险等级为“很大”,甲醇氧化反应器、甲醇储罐发生火灾、爆炸的区域半径为30.6m,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之后,两个单元的危险等级均降为“较轻”,下降了两个等级,危险程度处于可接受范围。
3.当甲醇储罐发生池火灾时,火焰半径为12.36m,火焰高度为13.80m。通过计算表明,当甲醇储罐发生重大泄漏,引起火灾时,离火焰中心半径为92.25m外为安全范围;离防火堤边缘为19.05m的圆形区域为死亡区,其余区域设备和人员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伤害。
4.项目的物料如发生泄漏,预计甲醛、甲醇储罐同时发生泄漏的几率很少,估算甲醇最大泄漏量为150吨,甲醛的最大泄漏量为250吨。如发生泄漏项目无应急措施,泄漏的物料可能会流入附近水体,则对地表水的水质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如发生爆炸事故,消防水也应注意进行收集,否则消防水排入地表水,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2.5环境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2.5.1风险事故减缓措施
在环境风险评价中, 事故防范措施也是极其重要的, 为减轻事故危害后果、频率和影响, 进一步降低风险水平, 应从减少危险品的数量、种类, 修改工艺和储存条件, 改进设备及严格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
1、 减少贮存量:危险物品的数量是造成危害的首要因素之一,可通过各种途径达到减少贮存,以使危害减到尽可能小的程度。(1)减少贮存和工艺过程中存放的危险物质;(2)改进生产方式,少用或少存危险物质;(3)改进生产方式,使集中使用改为分散连续使用危险物质等。
2、改进工艺、贮存方式和贮存条件:当无法减少贮存量时,可考虑改进工艺、贮存方式和贮存条件。(1)贮存和运输采用多次小规模进行;(2)改革工艺、降低生产时的压力和温度等。
3、 改进密封设备:(1)改进密闭设备或采用自动密封系统,减少泄露和缩短释放时间;(2)对重要系统或设备采用遏制泄露物质扩散的措施,如设置水幕、设置防护堤及改善排放条件,必要时在满足消防要求下可设防冲击波槽等。
4、 提高整个系统的自动控制水平, 及时预报和切断泄漏源, 以减少和降低危险出现概率。
5、强化规范管理, 提高操作人员业务素质变为重要的降低风险的措施。
2.5.2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在贯彻预防为主的前提下,对建设项目可能出现的事故,为及时控制危害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居民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的预想方案。预案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
1、工程项目应急措施
包括应急设备器材、事故现场指挥、救护、通讯等系统建立、现场应急措施方案、事故危害监测队伍、厂区撤离和善后措施方案。
2、社会救援应急预案
包括社会救援组织和指挥、消防、防毒、防化设备和队伍、通讯、灾害监测、医疗、交通、治安、居民撤离计划和组织,及善后措施等内容的应急预案。
3 结束语
危化生产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如下: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应急措施预案
评价方法一般按五个步骤进行:首先分析建设项目的系统结构,找出系统中的环境风险因素,第二步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第三步分析主要风险因素的类型、产生的原因等,第四步建立数学模型对风险环境影响进行预测,第五步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计划。
评价一般应包括建设项目概况、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环境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事故环境影响预测、风险管理、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等主要内容, 其中事故概率及源项的确定是进行风险评价的难点和关键,是风险评价的基础。
由于危化生产项目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原材料的多样性和生产工艺、设备的复杂性, 存在多种潜在风险事故, 所以环境风险评价应作为此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专题。
参考文献
[1]胡二邦等. 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社,2000:219-249
【关键词】环境风险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X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环境风险评价不仅是环境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亦是当前社会安全保障的迫切需要。环境风险评价的出现标志着环境保护战略由事故后被动治理转向事故前预测和有效管理,可见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是环境宏观控制技术体系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更是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中重点提倡的基本工作之一。
一、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是风险评价的一种。在环境科学中定义为:“评估事件发生概率以及在不同概率下事件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采取适宜的对策”。广义上讲是指对人类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所引发或面临的危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可能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狭义上,环境风险评价常指对有毒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
环境影响评价是人们在采取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行动之前,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识别、预测和评价该行动可能带来的影响,按照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进行决策,并在行动之前指定出消除或减轻负面影响的措施,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境风险评价步骤
环境风险预计或称环境风险度量,是指对环境风险的大小以及事件的后果(包括事件涉及的时空范围和强度等)进行预测和量度。环境风险预计常常采用定量化的方式估计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来表示,例如用单位时间内不希望出现的后果或某种损失超过正常值或背景值的增量来表示。环境风险评价与对策,是根据风险分析、预计的结果,结合风险事件的承受者的承受能力,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并提出减小风险的措施和行动建议。
1、源项分析
综合不同国家和组织机构提出的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和步骤,风险评价的第1步都是源项分析。即找出风险的来源,确定事故的类型和发生的原因,事故发生的频率等。源项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故障树是一种演绎分析,用以描述能导致一个过程达到“顶事件”的一种特定的所有可能故障关系。“顶事件”也是风险评价的目标事件,它可以是一个事故序列,也可以是风险评价中认为重要的任一事故状态。通过故障树分析还能估算顶事件的发生概率。
在应用故障树之前,先将复杂的环境风险系统分解成比较简单容易被识别的小系统。例如,可以把建设化肥厂的环境风险分解为化学风险、物理风险等。化学风险可以分解为:有毒原料的输运和贮存;各条生产线上单元反应过程的控制和有毒物料的单元操作;有毒成品的贮存和外运等。
事故分解的原则是将风险问题单元化、明确化。其评价过程是:
(1)调查原始资料,熟悉评价系统。对系统结构、作业情况、环境状况都应充分了解,并画出其工艺流程图。对本系统或类似本系统发生过事故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如可能的机械故障、设备老损、操作失误、管理失误以及环境不良等。
(2)作FT图。从顶上事件开始,按琐绎分析法逐级找出所直接发生的原因事件,一直分析到最基本事件为止,按照其他逻辑关系用逻辑门连接上下层事件,并作成故障树。
(3)估算底(基本)事件概率并计算所分析事故(顶事件)的发生概率。从污染物系统向环境的事故排放为顶事件的故障树分析法,给出了导致事故排放的故障原因事件及其发生概率,而事故排放的强源或事故后果的各种可能性需要结合事件树作进一步的分析。
2、危害判定
在确定了事故风险源之后,就进入到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阶段。“事故”的含义比较广泛,既指那些突发性污染事故(如爆炸、毒物泄漏等),也指常规水体和大气污染事件,以及土壤侵蚀、气候变化等长期事件。目前对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而言,研究最多的还是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风险影响。所谓危害判定,主要是判定某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系统产生的危害,并确定危害的后果。通常采用的评估方法是:确定其理化性质和接触途径与接触方式;结构活性关系;代谢与药代动力学实验;短期动物实验;长期动物实验;人类流行病学研究等。
3、暴露评价
暴露评价重点研究人体(或其他生物)暴露于某种化学物质或物理因子条件下,对暴露量的大小、暴露频度、暴露的持续时间和暴露途径等进行测量、估算或预测的过程,是进行风险评价的定量依据。暴露评价中应对接触人群(或生物)的数量、分布、活动状况、接触方式以及所有能估计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描述。对于污染物的暴露水平,可以直接测定,但通常是根据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浓度以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等参数,利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估算。暴露评价还应考虑过去、当前和将来的暴露情况,对每一时期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最后,根据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人群活动参数、生物检测数据等,利用适当的模型,就可以估算不同人群不同时期的总暴露量。
4、风险表征
风险表征是风险评价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必须把前面的资料和分析结果加以综合,以确定有害结果发生的概率,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及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等。同时,风险表征也是连接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的桥梁。此阶段,评价者要为风险管理者提供详细而准确的风险评价结果,为风险决策和采取必要的防范和减缓风险发生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1、评价目的
安全评价侧重于为初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风险评价侧重于可接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包括了决策。
2、适用范围
环境风险评价是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目前,开展工作的建设项目主要为石油化工、化工、制药、核电、渣库(尾矿库)、水坝等。其关注点是事故对厂(场)界外环境的影响。
3、评价内容
安全评价没有明确后果评价,侧重危险度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相对较为严谨和全面,强调最大可信灾害事故和风险最大可接受水平的概念,明确了后果评价(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等内容。
4、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采用的三个方面的方法: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及后果计算。未明确最大可信灾害事故、最大可接受水平、应急预案等。
通过比较,可得出:两者无明显的界限,但有侧重点,安全评价更关心危险度,环境风险评价则更关心向环境迁移影响的最大可接受水平。环境风险评价的适用范围明确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后果计算更单一和深入,关注事故对厂(场)界外环境的影响。实际工作中,环境风险评价应坚持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评价的原则,源项分析可利用安全评价的结果,侧重筛选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源项,侧重对社会公众的影响。
4、后果计算
分别计算各功能单元最大可信灾害事故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途径、浓度、范围和概率;事故发生后对环境、人、财产的影响,包括暴露历史长短对毒性的影响的定量分析和剂量-效应评价或危害分析。
5、风险评价
表述各功能单元最大可信灾害事故的后果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灾害事故后果,与同行业同类项目风险可接受水平比较,评价其可接受与否。在最大可信灾害事故的风险值高于可接受水平的情况出现时,应进行反馈,进一步确定其次的灾害事故,并进行风险值计算,直到低于可接受水平的灾害事故出现为止。风险评价应侧重社会公众,而非职业人员。
结束语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环境风险的评价和管理将更加重要。同样也可以预见,科技不断进步必然会带来环境风险评价和管理手段的发展,为人类更好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成晶.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S1)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维稳 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阶层、各部门的利益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逐步显现,这些矛盾纠纷常常发展成上访、闹事、堵门、堵路、围堵党政机关等,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福建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试行)》,要求在重要项目酝酿及实施前,应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为此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发出《福建省环保厅关于对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环保审核的通知》(闽环保监[2010]144号),要求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增加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内容。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又称为“维稳”,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这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对环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本文对环评中“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进行探讨。
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分工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是业主为主体编写的报告。其审查单位牵头部门是发展和改革部门,主要负责做好重大改革决策方面的总体评估;国资部门负责企业改革政策方面的评估;国土、住房保障、建设部门负责征地拆迁政策方面的评估;环保部门负责生态、环境方面的评估;卫生部门负责做好医患纠纷、重大疾病预防方面的评估。因此,环评中应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主,提供发展和改革部门汇总审查。
2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保审核的范围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范围包括: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制定和出台;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涉及民生问题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或修改;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行政区划调整、市政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企事业单位重大改革、改制事项;政策性收费、定价和行业管理政策调整;各级党委政府认为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其他事项。
在环评中主要是对拟列入省、市、县(区)重点建设的交通、能源、市政、房地产、农业、水利、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资源环境等重大建设项目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保部门在环评审批中是对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进行审核。
3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保审核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分析,审核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的主要内容:一是合法性,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等;二是合理性,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意愿等;三是可行性,实施时机是否合适,条件是否成熟等;四是可控性,是否有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等。
环保部门是从环境保护角度,对重大建设项目是否符合环保法律法规标准,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并得到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否进行环境资源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充分考虑到各种相关制约因素,环保配套设施是否完善,时机是否成熟,实施后是否存在环境风险等不稳定因素;群众对项目有无强烈的反应和要求,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有无相应的环境应急处置预案等进行审核。
4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保审核的程序
4.1 评估程序
一般要走六道程序:(1)广泛征求意见;(2)自行评估认定;(3)主管部门审查;(4)编制评估报告;(5)制定处置预案;(6)维稳部门备案。
4.2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章节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章节是项目自行评估的环保篇章,主要是防范环境风险,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因此,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以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为基础,设立专门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章节,对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特别要对项目在规划、开发期间及开发后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稳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行分析确认,预测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稳定的环境事件,从环保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社会稳定风险防范、降低和消除措施。
4.3 报告书的技术评估
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会中,应对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报告以及环评文件中的对应内容进行技术评估。其中,对在江河湖库沿岸,特别是临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重耍渔业水域、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等区域;人口集中居住区域附近;国家及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中确定的其他环境敏感区域及其附近区域进行开发建设的项目,新布设的化工石化集中工业园区、基地以及其他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必须把社会稳定风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技术评估。
4.4 报告的审批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履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行政审批手续时,对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核,在出具的相关批准文件中同时明确项目的风险评估审核意见,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处理意见。对没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章节或评估内容不完善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予受理审批;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内容不完善或者存在重大社会稳定风险隐患的项目,不予审批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社会稳定风险防范措施不落实的,不进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验收。
5积极探索,在实践中提高
由于刚开始进行社会稳定性评价,也没有相关的规范可以参考。笔者认为社会稳定性评价章节应该放在环境预测和公众参与章节之后,由于是报告书的一部分,所以工程概况就不用介绍,主要内容为从规划、政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拆迁安置等影响社会不稳定风险因子,分析其可利用出现的几率和强度;提出降低和消除不稳定风险因素的措施。
我们在《海西天然气管网工程(罗源―福鼎段)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参考“靖江市下六圩港枢纽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评价方法对其方法进行了探索。把本工程可能引发的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六大类风险可能性大小进行了单项评价,为便于度量该项目整体风险的大小,对各类风险的可能性大小进行量化,然后得到项目的综合风险大小。
5.1 评价方法和标准的确定
首先根据项目特点、专家经验和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确定风险评价标准。
本项目各类风险因素的权重W,取值范围为[0,1],W取值越大,表示某类风险在所有风险中的重要性越大。其次确定风险可能性大小的等级值C,将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等级值C按风险可能性由小至大分别取值,如表1所示。
将每类风险因素的权重与等级值相乘,求出该类风险因素的得分(即W×C),把各类风险的得分加总求和,即得到综合风险的分值,即∑W×C。综合风险的分值越高,说明项目的风险越大。
5.2 评价标准(见表2)
5.3 估算本项目综合风险值(见表3)
从表3可看出,该项目可能引发的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综合风险值为0.29,风险程度低,其中最有可能的风险是项目发生事故时会引起周边群众的不满。但总体上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会发生个体矛盾冲突的可能。因此,从社会稳定性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福建省环保厅关于对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环保审核的通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