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传统文化类别8篇

时间:2023-07-21 09:15: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传统文化类别,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文化类别

篇1

关键词:平面设计;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借鉴

0引言

平面设计是一项非常现代化的工作,一直给人一种时尚、时髦的感觉,处于时展的前列。但是由于平面设计现代化的设计风格过于泛滥,甚至很多设计风格都出现类似和雷同的情况。因此,设计师们将设计理念转移到了中国传统艺术方面,中国传统艺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传承久远、历史悠久的国家,其中富含了太多的元素和灵感,促使设计师们都趋之若鹜地深入研究。因此,怎样真正实现现代平面设计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成为现代设计师们主要研究的问题。

1平面设计和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关系

现代平面设计能够在中国得以迅速发展,主要源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中国在这种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开始真正实现多元艺术文化的融合。[1]所以,不难发现,有很多现代艺术的风格和样式,其所做出的本土化的取向始终都是和传统的艺术脉络紧密相连,所以,平面设计在我国的发展也是如此。而平面设计和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关系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1艺术现代化的需要

平面设计是时尚的代言词,通常代表着时展的需求和方向,但是这种流行、时尚的元素很难真正经得住来自时间的考验。因此,有大多数的流行艺术通常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另外一种流行艺术所取代。现代性是平面设计发展的要求,而流行性则是平面设计本身具有现代性的短暂体现。所以,平面设计要想稳定持久的发展,重点在于保持其现代性的内在潜质,这就必须要和我国传统的艺术元素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保留传统艺术长盛不衰的形意,同时也能表达出设计者的神意,从而成为一部优秀的设计作品。

1.2艺术竞争性的要求

竞争性是平面设计和其他艺术类别不同的地方,传统艺术和时尚艺术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恶化矛盾,而且这其中也始终掺杂着市场的竞争性,而这种竞争性就直接影响了平面设计的发展。但是通过借鉴传统艺术就能够有效烦人提升平面设计所具有的竞争力,而且这种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借鉴和改良方面。所以,在多个方面,如产品包装、品牌标志以及广告等都属于其设计的范围,竞争性非常浓厚。所以设计者通常都会依据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来加以设计,而传统艺术无疑就非常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1.3艺术民族性的需要

传统艺术包含着民族性的元素在其中,所以平面设计要想真正发展,就必须要在思想和风格上形成一种传统艺术的文脉和延续,通过这种民族性的平面设计理念来实现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艺术理念的有效融合。[2]平面设计在和传统艺术真正融合之后,其所具有的民族特性也将越来越突出,这不仅仅是怀旧或者仿古,而是一种跨时代的设计理念,不但实现了平面设计现代化的要求,同时也继承和延续了传统艺术文化的风格。

2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2.1借鉴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独特的创作传统和艺术风格,随着多个时代的发展和交替,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如水彩绘和水墨画、写意与工笔以及文人画等多种迥异风格的交错发展。这些都为平面设计的理念和方向敞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其中水墨画的风格通常比较随意和洒脱,只求“通意”二字,主要是针对虚与实之间的交替和考量以及对画中的空间和阴阳变化的关系,底蕴非常的深厚。而工笔画则主要需要通过一些精致的作画风格和形式,如以笔触的方式来充分地表现出作画对象的结构,非常考究画者的笔力。很多现代平面设计都开始借鉴中国绘画艺术的元素,特别是水墨画的效果,更是起到了强烈的反响,不但有效地开拓了平面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同时极大地扩大了其设计作品的张力,有效地和传统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

2.2借鉴中国汉字书法艺术

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其主要涵盖了多种方式在其中,所以,汉字艺术的造字方式在平面设计当中借鉴得最为广泛。同时,书法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书法的类别有很多,不论哪一种类别都在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当中,直接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大多数的包装设计使用的都是文字艺术设计风格。所以,汉字和书法这两者独特的艺术,有效地将中华民族的个性以及艺术的特性凸显而出,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赋予了现代平面设计深刻的内涵,为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2.3借鉴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艺术

中国传统的装饰图案,丰富多样、品种繁多,大多数都是由象征吉祥的图案发展和演化而来,因而也被统称为“华纹图案”。这种华纹图案深受广大民众们的喜爱,非的符合现代平面设计的创作设计理念,同时也深刻地表达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品位。[3]目前在平面设计领域当中所采用最多的图案样式为云纹、方胜、水纹、回纹以及太极、中国结等,这些都直接反映出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因此,现代平面设计要想成功地借鉴其中的深厚内涵,就必须要实现传统图案和现代视觉形态当中的完美对接,并在其中发现并培育出能够真正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艺术元素,这样才能真正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艺术的魅力。

3结语

平面设计的发展,要想成功设计出符合当代人接受并喜爱的作品,就必须要借鉴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实现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平面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黄跃成.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4).

[2]邱裕.论平面设计构成要素的审美特征[J].大舞台,2012(07).

篇2

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成倍增长的态势。2004年,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1.8万户,从业人员873万人,资产总额1.8万亿元,主营收入为1.6万亿元,增加值344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15%。10年间,法人单位增加了近2倍,从业人员增加了1倍,资产总额增加了4.6倍,主营收入增加了4.1倍,增加值增加了4.8倍。

如果从2003年算起,也只用了8年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就突破了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在产业发展史上是个奇迹。2010年以前,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量在千亿元上下,2010年以后年份的年均增量超过了2000亿元。从占GDP的比重看,2004年只有2.15%,到2011年达3.28%,2012年为3.48%,2013年为3.42%。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

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文化生产及再生产离不开国民经济体系支撑,由此派生了两个类别,即文化装备制造业和文化消费终端制造业;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渗透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由此增加了一个类别,即生产性文化服务,通过文化创意和设计将文化元素植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品牌价值和附加值。

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表明,经过10年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体系。

从投入看,劳动力和资本两大生产要素遍布于文化产业六个类别。2004年,文化内容生产、文化生产服务和文化消费终端制造三个类别的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资产总额分别超过2000亿元;2013年,除文化装备制造外,其余五个类别的从业人员均已超过百万人。从产出看,2013年文化内容生产、文化生产服务和文化消费终端制造的主营收入均突破万亿元,生产性文化服务的主营收入接近万亿元;除文化装备制造外,其余五个类别的增加值均已超过2000亿元。综合投入和产出,10年间,文化产业各类别呈现竞相增长的良好态势,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文化产业体系业已形成。

文化产业以文化生产及再生产为主体

文化产业是文化和经济融合的产物,也是文化生产及再生产不断扩大规模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和软实力的主要手段。文化产业如何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而不会偏离方向,更不能“耕了他人田、荒了自家地”,这是宏观决策和管理部门最为关注的大问题,更是决定文化产业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表明,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快速的,而且是健康的。

1. 文化生产及再生产保持主体地位。无论从投入看还是从产出看,文化内容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生产服务这三个类别在文化产业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2004年、2008年和2013年,文化内容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生产服务的从业人员、资产总额和主营收入加总额占文化产业六大类别的比重均在60%以上,增加值加总额占比在70%左右。如果把生产性文化服务加上,在文化产业六大类别中,2013年文化生产及再生产从业人员所占的比重高达91.13%,资产总额、主营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分别达86.88%、74.84%和86.72%。

2. 文化内容生产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内容生产,在文化产业统计上,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大类中。

2013年,新闻服务的资产规模为3770.65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5倍;出版服务的资产规模为4321.34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近3倍;影视制作的资产规模达到1615.37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10倍以上;演艺的资产规模达991.42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22倍。

2013年,出版服务的主营收入已超过千亿元,在文化内容生产领域保持领先;演艺和影视制作的主营收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13年比2004年分别增长了25倍和14倍。

3. 旅游和休闲娱乐占比很低。在文化产业统计中,旅游仅限于公园景区游览服务,不包括旅行社。2013年,公园景区游览服务的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分别为52.46万人和7696.70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98%和7.44%;增加值为645.02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1%。2013年,休闲娱乐服务的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分别为84.72万人和2276.93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81%和2.20%,增加值为576.96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87%。

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呈阶梯状

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呈现东部领先、中部追赶、西部快跑的梯度发展态势。

1. 东部领先是全面的。2004年、2008年和2013年,东部10省市的资产规模平均为1006.55亿元、1605.41亿元和4502.25亿元,是中部六省平均水平的3.63倍、4.01倍和1.89倍,是西部12省区市平均水平的7~8倍。

在文化产业六大类别分地区分年度排序中,广东省“拔得头筹”,江苏省综合排名仅次于广东省。北京市虽然在文化内容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和生产性文化服务三个年份的排名均在前三名,但文化装备制造和文化消费终端制造两个类别的排名明显靠后,所以综合排名在山东省和浙江省之后。上海市与北京市的情况基本一致。

2. 中部大步追赶。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中部六省与东部10省市的差距在缩小。尤其是在2013年,二者资产规模的差距已从2004年的3.63倍缩小至1.89倍,主营收入相差的倍数也从4.94倍缩至1.93倍。2013年,中部地区湖南省、河南省和湖北省文化生产服务增加值仅低于广东和山东的规模。

3. 西部个别省市发展迅速。与中部六省相似,西部12省区市与东部10省市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这一点在资产规模和主营收入两项指标上均有体现。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西部地区文化内容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生产服务的发展水平与中部地区大致相当。

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

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时间较短,发展基础还不牢固,急需规划引导和重点培育。

1. 打通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之间的通道。近年来,国家财政已投入大量资金推动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以文化资源数字化成果为原料,就可以形成“中华文化素材库”,既为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打好基础,也为文化生产部门提供各式各样的素材,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为一体,确保文化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2.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自2013年起,财政部会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扶持电影、新闻出版、印刷复制等传统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提供了技术保障。建议将扶持范围扩大到演艺、广电节目传输、电影院和剧场等行业,推动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改造。

3. 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与其他领域相比,尤其是跟国外知名文化企业相比,国内文化企业的规模很小、实力很弱。应当抓紧制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的规划和政策,推动国有文化企业的战略性调整,推动文化企业的并购重组,鼓励文化企业实行混业经营。

篇3

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活动组织

(一)活动由市语委、市教育局主办。活动设组委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语委办。

(二)各县市区和有关学校可以联合有关单位共同组织相关活动。

三、活动内容

(一)xx市“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经典诵读大赛。

(二)xx市2017年中小学师生规范汉字软笔书写展评。

(三)xx市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初中)。

(四)各县市区和有关学校组织相关推普活动。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一)xx市“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经典诵读大赛及xx市2017年中小学师生规范汉字软笔书写展评

1.8月6日—9月25日各县市区和有关学校组织相关活动,9月12日前将参加“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经典诵读比赛和中小学师生规范汉字软笔书写展评的领队、选手名单报送xx市教育局语委办(报名表见附表1)。联系人:钟胜;联系电话:0795-3198319;联系地址:xx市宜阳大厦西座1512室;邮政编码:336000;电子信箱:。

2.9月14日下午16:00各地各校领队、选手到xx市教育局1416会议室(宜阳大厦西座1416室)报到,并召开大赛领队会议,抽取教师经典诵读比赛顺序,上交书写作品。

3.9月15日上午8:00—11:30,举行“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经典诵读、中小学师生规范汉字软笔书写展评,地点:xx市教育局1416会议室。

(二)xx市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初中)

1.初赛于9月23日前,由各地各校自行组织完成并上报参加复赛队伍名单(见附表2)到xx市教育局。联系人:吴巧琴;联系电话:0795-3997653;联系地址:xx市宜阳大厦西座1510室;邮政编码:336000;电子信箱: 。

2.复赛和决赛报到时间和地点:参赛学生和领队于9月28日下午在xx市明月大酒店北店(xx市袁州区袁山西路8号,联系电话:0795-3571555)报到,并于下午16:30前到xx八中学术报告厅参加预备会并抽取复赛场次和座次。复赛和决赛时间:9月29日上午。

五、活动规则及要求

(一)xx市“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经典诵读比赛

1.比赛分小学(含幼儿园)、初中、高中三个组别。每县市区各选派3位(每个组别各一位)、“三区”和有关学校各选派1位选手参加比赛,比赛顺序由选手抽签决定。每位选手参赛作品时间控制在3—4分钟,比赛现场计时,超时30秒扣分。

2.参赛对象为选手个人,不接受组合(集体)参赛;选手的服装、化妆等自备。作品无需制作背景PPT,可配背景音乐(自带播放器)。

3.比赛将邀请专业评委进行现场评分。参赛选手的作品演绎、语音表达、节奏韵律、仪表仪态等方面的综合效果,将作为评委的评分依据。比赛按照组别分别设立一等奖、二等奖若干名。

(二)xx市2017年中小学师生规范汉字软笔书写展评

1.展评活动设立中学学生组、小学学生组、教师组三个组别,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预赛由各县市区(含三区)、有关学校采取选手现场书写形式进行,在此选拔基础上,各地各校向市教育局报送作品和人员名单参加市级决赛。

2.市级上交作品书体类别分为小学软笔楷书、软笔隶书;中学软笔楷书、软笔隶书、软笔行书;教师软笔楷书、软笔隶书、软笔行书。各县市区按照组别和书体类别分别选送2幅作品、“三区”按照组别和书体类别分别选送1幅作品,有关学校选送3幅学生作品和3幅教师作品参赛,即每县市区各16幅作品、“三区”8幅作品、有关学校各6幅作品。展评活动的书写内容自定,纸张规格不超过67*133cm,每位选手必须完整填写《参赛作品登记卡》(见附表3),并贴至作品反面的左下角,领队报到时上交会务组。

3.预赛和决赛作品书写须使用规范汉字,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及“二简”字。决不能,如有将取消该学生参赛资格,并取消相应学校近三年参加该项目资格。

4.市语委、市教育局将邀请专家进行现场评判,每个组别分别设立一等奖、二等奖若干名。

(三)xx市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初中)

1.参加对象:全日制初中一、二年级在校生。各县市区(含三区)、市直初中学校各组织一支队伍,每队5人。县市区可以单一学校组队,也可以跨校组队,每队上报指导教师2人,领队1人(教育局工作人员)。

2.奖项设置:活动设团体一、二等奖若干名;个人一、二、等奖若干名(奖项与团队奖项一致);教师指导奖一、二等奖若干名(奖项与团队奖项一致)。另设3个最佳书写奖(答题书写最规范端正者,由3名裁判商议产生)。

六、其他事项

篇4

姓名

***

性别

所在

教研室

软件工程

职称

副教授

从事教学年限

19年

课程

类别

专业基础课

课程及章节

《C++程序设计》第六章继承和派生6.1基类和派生类

课程教学目标

掌握继承和派生的概念及其作用。

思政育人目标

告诉学生有很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课程教学设计

(请写出具体教学设计、融入的思政育人元素及实施过程,不够可另附页)

教学设计:

1、通过提问引出继承和派生的概念(3分钟)

问题:提到继承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想到的基本相似,先辈的事业、财产、革命意志、优良传统。之前看了央视百集纪录片《手艺》,介绍了我们国家的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皮影戏、捏面人、杂技、秦腔、等)以及他们的传承人,这些人自称手艺人,他们中很多人收入微薄,但仍然在坚持传统技艺的保护,同时还在不断的探索如何能让这门手艺在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被淘汰并得以持续和发展,他们为推动社会凝聚共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的继承和派生就和手艺人所做的事情相似,传承古法技艺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我们在编写程序时可以通过继承的方式来重复利用原来写好的代码,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编程效率。

篇5

一、诵读比赛的开展

除了教师诵读以及学生诵读的开展之外,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小型的以班级为单位的诵读比赛。学生在比赛中要想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在比赛之前必定会对相应的诗歌或者是词曲背景进行了解,只有了解到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中注入的情感,在诵读比赛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带着感情诵读。从准备环节到正式表演这一过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其实已经完成了一个对传统文化自学的过程。

二、从引导手段入手

(一)让趣味诗篇作先行者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不能不加选择地一股脑灌输给学生,最初的诗歌鉴赏,课外诗词的引入,应以简易的、趣味性强的诗篇为主,以了解知识为辅,以培养兴趣为主。学生一般会对闺怨诗、离别诗、思乡诗、爱情诗等比较感兴趣,对一些政治色彩较浓的诗词兴趣不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诗词着手,培养兴趣,以易带难。例如教授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文艺论文《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纯理论的东西学生学起来当然觉得索然寡味,若能引入一些简易有趣的诗歌作为这篇文章的辅助阐释材料的话,趣味性便会大大增强。在讲“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时,对应文章中崔颢《长干曲》中的船家女形象,教师可以引入乐府诗《上邪》中那个对爱矢志不渝的女子形象。“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样的诗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相信不用教师提醒,学生自会有兴趣整理并背诵它。对类似诗词的引入,非但不会影响课堂内容的学习,反而能使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二)刻意淡化应试性

从应试性来讲,学习古诗词最直接可见的效果就是高考中的诗歌鉴赏题,而我们的学生现在学习的动力也是为了做那两道题。但这样的动机并不能使他们从根本上喜欢并真正领悟诗词所蕴涵的意思。学生不得不考试,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大多学生对考试有种天然的叛逆、反感(不管它有没有明确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如果一味强调学习古诗词的应试性,结果肯定会适得其反。我们应该让学生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来感受中国古典文化。作为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鉴赏诗词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高考,甚至不是为了掌握更多的诗词,它只是为了一种感受,一种用心感悟之后得来的感受。我们只需要走进诗词,与千百年前的那个灵魂接触,在诗中找到自己,并为之而感动,这对诗词鉴赏来说就够了。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说,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文字的形式传承至今。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换言之,即提高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的自主性与自主能力,促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传统文化。结合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学生一旦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便会自觉地去发掘知识。

(四)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利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出了多元化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除了教材之外,利用多媒体资源选择多种呈现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积极性,如某些诗歌朗诵,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制作精细并配以柔美音乐的Flash进行具体讲授。

(五)交流活动的开展

篇6

中国传统音乐涵盖了几千年来众多审美品格,是对特定音乐思想本质的体现,也是自古以来音乐思想意识的精华。中国传统音乐按照民族民间音乐划分为器乐、戏曲、说唱、民歌及民间舞蹈等五个类别音乐。这些音乐都是传统音乐的本体,也是中国音乐的最高境界,是传统音乐魅力与情趣的彰显与表现。民族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发展中,思想、文化、艺术以及道德的积累与沉淀,是对中华民族情感、意志、力量等的反映和体现。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到现代音乐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学习和了解祖国音乐文化,增强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热情。

二、从学生兴趣着手,深化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理念、教学原则以及教学方法都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高中新教材之中,融入和吸取了较多的传统音乐成分与元素,不过这些内容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相反随着外来文化的引进,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外来音乐文化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离不开音乐教师的引导。教师采用多听、多看、多比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从音乐发展中感受传统音乐文化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同时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其“生、旦、净、丑”在“唱、念、做、打”中透露出独特的风格,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音乐课堂中,我们可以向学生讲授京剧的发展史,让学生学习京剧在各朝各代的发展与兴盛,聆听韵味十足的唱腔,比较京剧与流行歌曲的不同领悟其背后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通过对京剧这一传统音乐文化的听、看、比较以及研究,切实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心灵的熏陶与滋润。

(二)在流行音乐中“学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流行歌曲属于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吴克群再到徐良、后弦等创作音乐歌手,他们的音乐中都融入了中国风元素,而且歌词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与编曲技巧,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相结合,形成了含蓄、忧愁、轻快、优雅的风格。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千里之外》等,将传统诗词歌赋的内容融入流行歌曲的歌词之中,是传统与流行的结合,达到音乐极高的审美境界。因此,选择性地引导学生学唱类似的优秀的流行歌曲,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现代流行歌曲中,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从创设教学氛围着手,不断拓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广度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涵盖了多种类别的音乐,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刻影响。可以通过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创设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采用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文化涵养。在教学氛围创设中,教师可以借助音响、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形式演奏,对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经典曲目进行介绍讲解,并利用图片海报的形式传播音乐常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实现学习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例如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广播形式,让学生欣赏明曲、名段,例如《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或者创设小舞台,让学生、老师或者邀请校外传统音乐爱好者表演,通过现场演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中近距离的接触高雅乐器,并对二胡、琵琶、古琴等乐器产生深刻的记忆,在潜移默化中调动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四、从学习与传承中,不断追求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度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的凝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道德因素。由此,传统音乐文化一旦消失,这些音乐精华知识也将不复存在。对此,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度的追求,应当从学习与传承中进行。一方面,音乐教育者可以利用集体的智慧,对本土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当前国家对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并树立起保护传统音乐的意识,承担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责任。

五、结论

篇7

摘 要:童谣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发展与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对此,教师在一日活动的开展中,要加强对童谣系列活动的重视,通过对其系统、灵活地应用,充分发挥其内在的价值与效能。

关键词:园本活动;童谣系列;开发研究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应用园本活动,通过对其系统地开发利用,对其具体的构成种类进行探究,进而充分发挥其内在的价值与效能。本文基于园本童谣系列活动的相关开发研究,对其主要种类进行了分类探究。

一、基于园本的童谣系列活动概述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各种童谣艺术种类相对较为繁多,在幼儿活动的开展中融入童谣系列活动,并将其作为园本活动,在实践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幼儿在童谣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对其传统文化以及区域风情等进行了解与感知,通过传统的文化熏陶,在无形中不断激发幼儿的内在情怀。童谣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自身的艺术形式与其表演风格,有效地增强幼儿的民俗审美兴趣,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以及审美艺术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对此在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此种园本活动,通过对其系统的探究分析和灵活的应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二、童谣活动的主要模式

基于幼儿一日生活模式下的童谣系列活动,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其具体题材与内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游戏童谣、教育童谣、劳动童谣、生活童谣等相关类别。

1.游戏童谣

此种类别的童谣就是在幼儿游戏活动开展中的相关童谣模式,其可以为游戏活动的开展伴奏,也可以作为游戏开展的主要内容,如绕口令、丢手绢等游戏。

游戏性的童谣是其本质的彰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童谣的影响。在母亲的吟唱中入睡、在童谣中玩耍等都是童谣的主要表现。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幼儿具有爱动的天性,生活给予其的主要特征就是通过自己的模式探究世界,锻炼自己,他们可以利用各种技巧进行学习,而在童谣中进行各种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模式。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针对童谣的不同内容开展不同的一日游戏活动。例如,在丢手绢的童谣游戏活动开展中,教师就可以让幼儿一边唱丢手绢的童谣、一边玩游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游戏参与性。

2.教育童谣

此种童谣类别就是对幼儿的相关道德行为、人际交往以及礼仪活动等进行有效的规范。在实践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此种童谣对幼儿的行为模式进行规范,使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关心同学的好习惯。例如,“过马路、左右瞧,大家要走人行道。公路若无斑马线,直行通过勿打闹。远离汽车不猛跑,迅速安全通行好。”此种类别的童谣就是对幼儿的交通行为进行了规范。

3.生活童谣

此种童谣就是基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及性格兴趣进行创作的一种童谣模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以及探究美的能力,此种类别的童谣可以有效地拓展儿童的整体知识面,对于幼儿的智力也有一定的开发作用。在实践中,此种模式的童谣具有一定的艺术特征,可以通过强烈的生活气息,提升其内在的艺术感染力。例如,童谣《蚂蚁搬虫虫》:“一个搬,搬不动;两个搬,掀条缝;三个搬,动一动;四个五个六七个,大家一起搬进洞。”这种取之于幼儿生活的生活童谣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的生活感知能力,将其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有效地融合起来,可以提升幼儿整体的生活能力,对于幼儿的生活审美情趣以及想象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

4.劳动童谣

此种童谣主要就是基于劳动内容为主的童谣模式,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整体审美情趣与音乐感知能力,对于提升幼儿的韵律感也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教师在一日生活的相P劳动教育中应用此种类别的童谣,可以提升幼儿的劳动热情。例如,《吃饭歌》:“我的小手真能干,自己来喂自己饭。吃青菜,剥鸡蛋,身体健康多可爱。”《喝水歌》:“我的小手真能干,杯杯清水保平安。你一杯,我一杯,多喝水身体棒。”《穿衣歌》:“一件衣服四个洞,宝宝套进大洞洞。脑袋钻出中洞洞,小手伸出小洞洞。小纽扣,钻洞洞,一二三,钻出来。我的小手真能干,自己事情自己办。穿衣服,脱鞋袜,勤劳聪明人人爱。”这些相关童谣内容就可以使幼儿感受到劳动的美好,具有浓重的天真童趣。此种类别的劳动童谣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自身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在实践中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与内涵,充分地彰显了其内在的审美能力。

在幼儿一日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灵活地应用各种童谣系列活动,根据其具体的特征与内容,制订不同的活动内容,进而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品格素质,提升其一日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篇8

关键词:中国元素;平面广告;设计

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中国元素作为设计主题,不仅是设计师的自由与创新,更是为了满足广大受众的多方面审美需求。无论是服饰上的刺绣,还是音乐中的中国风、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等,都是吸引受众的热点。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充分、合理地运用中国元素,能够取得显著的宣传效果。

一、中国元素的类别与价值

1.中国元素的类别

其一,水墨元素。水墨元素源自我国传统的国画,将水墨元素应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应用水墨所独有的虚实变化,提高设计的层次,能够营造出一种接近自然的空间关系,给人一种优美的意境感受。其二,民俗元素。中国民俗与民风文化博大精深,民间艺术可被运用到平面广告设计中。如,过年过节的红灯笼,采用传统的“中国红”颜色,象征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设计师可以将传统的“中国红”运用到平面广告的色彩设计中,营造出喜庆、热烈的气氛。再如,设计师可以借用中秋月饼的圆形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表达团团圆圆的美好祝愿。其三,文化符号元素。文化符号是随着历史发展沉淀下来的精华。中国文化符号来源于普通大众的生活。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应用中国文化符号元素,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如,秤代表公平,算盘代表准确,等等。

2.中国元素的价值

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运用中国元素,能够给人一种民族性、独特性,其可以成为一种文化与经济的象征。设计师可以从本民族的角度,观察、认识以及挖掘出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充分将这些精髓应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这是对民族自信心的一种见证。

二、中国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多方面运用

1.运用于文案

将中国元素运用在文案中,也就是应用在标题、正文以及标语上。以OLAY“中国式美丽”的平面广告设计为例,这是将中国元素运用在标题上。“凤”指的是凤眼,“变”是变得更美,“水”是如水般温柔与坚强。这三个字及其形,都与女性的特征相互呼应。首先,品牌符号能够与产品形成外延层面,内涵则是指玉兰油有能力塑造出中国式魅力。

2.运用于图形

平面广告不单单是一种商业的宣传推销手段,也是一种宣传文化。平面广告设计者将中国元素运用在图形中,强调与抓住的是产品本身与众不同的特点与象征。利用中国元素将产品特征放置在广告画面中,能够给予受众一种视觉的烘托,当受众第一眼看到图形时,就能够感受到其所包含的意义,并产生视觉兴趣。如,在平面广告画面中加入青花瓷或青铜器,能够给予产品一种历史悠远的品牌形象。

3.运用于色彩

色彩是平面广告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给人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根据远观效果来看,色彩传达远远优于图形传达与文字传达。如,红色是中国人最喜爱也是最常用的颜色之一,其有着非常强烈的情感色彩,具有热烈、冲动、温暖的含义。黄色是亮度最高的一种颜色,一般用来象征高贵、智慧以及文明等。一些活动的平面广告就比较喜爱使用红色或黄色,如佳能的促销活动广告。

三、中国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案例

为了使人们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中国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笔者以可口可乐为例,探讨中国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可口可乐每到过年的时候,都会推出新的宣传广告,其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普遍使用了中国元素。春节是中国人最为注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可口可乐在春节期间投放的平面广告,在设计上以红色为主,广告中也多出现生肖、春联、鞭炮、剪纸等具有中国风的元素图案。消费者看到这些图案,就能够联想到春节,获得一种团圆、热闹的感受,这与过年的主题非常契合,也与中国人过年的心理状态非常符合。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带动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中国元素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平面广告设计师也不断尝试将中国元素融入自己的设计。文章通过对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中国元素种类及其价值、中国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阐述中国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播与设计内涵的丰富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浩然.平面广告设计中中国元素的运用.科技信息,2012(3).

[2]孔德时.浅谈中国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才智,2012(3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