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09:15: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档案信息化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将档案信息数字化。所谓档案的数字化,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有两个不同层次:一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二是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
1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
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时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线,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OA办公软件的应用及各种电子设备的投入使用,诸如文件的起草、核对、签发等工作全在网上办理,形成档案的形式已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所以说档案的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在网络时代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终极目标是建立数字化档案室。
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加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应用面越来越宽广,企业管理面临着网络化、信息化的变革,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企业档案是企业知识资产和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信息化程度直接左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档案检索方式是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系统中通过模糊查询、分类查询档案题名或题名关键字等方式检索到档案的档号,然后按照档号去库房相应位置调阅相关档案,占用大量时间和人力。信息化后,可直接在档案管理系统中通过查阅关键字后查看档案全文信息。据统计,信息化后档案管理人员的查档时间可节约40%,档案利用率将比传统档案管理的利用率提高5~10倍。
保护原始档案。档案信息化后,档案管理者可以向档案利用者提供电子版或打印稿供其查阅,这就减少了多次复印、翻阅对原始档案纸张造成的腐蚀和损坏,有效保护了企业的档案资产。
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和服务效率。信息化后档案资源在一定权限内可实现共享,并能远程服务,时效性强,从而能为企业生产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档案服务,企业整体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并能提升档案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脱离了过去单纯的档案保管模式,转而成为企业的信息中心。
3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档案;档案信息化;措施
1.档案信息化的定义和内涵
1.1定义
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
1.2内涵
档案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第二,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第三,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第四,要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2.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档案需长期保存,为提高存储环境,避免可能造成文档纸张受潮、虫蚀以及火灾等灾害,每年大量投入文档的保管经费已在所难免,且因无备份而又为每年不得不有的文档损失耽忧。由于档案需反复查阅,不可避免的存在原件受损或遗失,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在已认知的低档平板扫描仪录入的方式下,大量文档的电子化进程是不可想象和解决的,且大量电子化文档如何管理、查阅、应用有待全面解决。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还是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兀不显示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牛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3.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计划》又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战略重点之一,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归纳其主要内容有: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关标准,研制、推广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做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积累、保管、利用,保证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齐全、完整、有效,建立、规范、联通各区域网络,建立全国档案信息网络,并人国家信息网。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传输网络化、资源共享化、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技术。电子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存贮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强以及自动进行运算等特点,在文件的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的接收、查找、借阅、归还,以及辩认到期应销毁的文件等档案的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内目录,还可用于库房的管理。用于特殊的档案工作项目,如编制大型索引、为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服务以及档案统计等工作。因此首先要从硬件上配备电子计算机,提高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其次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使各项工作都网络化,加强档案的利用。
3.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3.2.1档案的电子化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加强电子文档资料的归档工作,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便于查找利用。
3.2.2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
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需要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开发标准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加强档案目录的输入,保存。
电子档案是由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的档案,是用来区别于一些客观存在的档案实体,是将实体档案信息以字节、比特方式表示并使之在电脑网络上流动,只有引入正确的软件、硬件与足够的背景细节,这些字节与比特方可随机定位到用户所在的网络终端,以可被理解的文字、数字、图像、图表、符号等显示用户所需求的档案实体的真实信息。
二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1.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
实施档案管理信息化后,部门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不再是目录的打字员和档案的保管员,可以更好地从事档案的收集和编研工作,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2.有效地提供服务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科技人员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查阅档案资料,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档案资料的电子化更便于科技人员的二次利用和开发,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使档案管理的职能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而是公司内部的信息中心。
三 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1.建立规范体系
档案信息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由于历史原因,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信息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专业,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同时,档案信息化使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档案的整理、分类、著录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做到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部署、避免出现“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的情况,要按统一的技术标准实施。
2.完善安全制度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落实都要靠人来执行,所以人是档案信息化安全的第一道保护屏障。为此,要提高档案人员的警惕性,从根本上铲除黑客对信息系统的威胁。采用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
3.规范管理,注重实效
建立档案信息化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研究档案信息化发展方向,组织制订和修改档案信息化方面的法规、规章与标准;负责监督和检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实施政策引导;负责指导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利用和安全管理。将信息化进程、计算机应用水平作为档案馆(室)目标工作考核、评比先进的条件,并逐年提高其在考核中的权重。档案局加强对各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行政监督和宏观指导。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保证各单位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安全,严防违反档案法律法规行为。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稳步开展。
4.电子档案的有效、实用
目前,虽然许多单位、部门的信息化进程在逐步推进,但往往忽视了档案信息化后的实用性。我们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档案服务,而一些单位的电子档案修改机制尚不完善,一些档案被修改后(如声音的清晰化处理、图像的清晰化处理、文字录入错误纠正),只保留修改后的档案,而将原始数据进行了删除,降低了电子档案的留存价值,甚至对部分档案来说已丧失全部价值。还有一些单位,为了所谓的加快信息化进程,擅自不按标准操作,将存储扫描的清晰度降低,从而加快扫描速度、减少存储空间,致使所存档案不清晰或信息缺失,不能达到实际使用的要求,多数档案仍需实地查询入库的纸质资料。为了提高电子档案的实用性,我们不仅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进行保障,还要从计算机技术上加以规范和限制,如管理软件对操作者的权限限制,软件中对于存储图像分辨率的强制要求,通过使用计算机的签署技术、身份验证技术等,实现对管理者的操作行为进行记录及约束。总之,需要我们通过各种行政及信息技术手段,尽可能地提高电子档案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5.人才储备原则
由于电子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档案工作的需求。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的实现不是档案馆(室)某一部门的工作,也不是单靠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所有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档案队伍素质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档案队伍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是目前档案部门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档案馆(室)只有克服困难,迎头赶上,与其他行业同步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强
在当前医院经营过程中,更重视医疗业务的发展,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重视,觉得档案对于医院的发展起不到有效的作用,可有可无,将档案管理工作简单的认定为保管工作。这就导致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意识不强,档案存在丢失及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当前医院发展过程中,没有完善的信息整合制度,在档案信息收集工作中存在效率低的问题,而且信息资源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一些重要档案文件材料由于得不到有效的重视,从而存在丢失及毁损的问题,同时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医院管理工作存在着脱节的现象,档案信息的重要性无法有效的发挥出来。
(三)医院档案开发利用率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档案工作都存在着重管轻用的问题,档案基本处于封闭环境下进行保存和管理,一味的对档案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而对档案信息的利用较为忽视,这就导致医院档案并没有医疗服务中发挥其重要价值。
(四)档案工作硬件投入不足
在当前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经费缺乏,档案信息化管理中所需要的设备及技术都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替换,档案管理环境无法有效的支持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硬件上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一)档案信息化有利于保护珍贵的档案原件
医院档案利用计算机来对原件进行扫描,并对档案以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收藏、管理和使用,经过信息化手段处理后,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档案原件的保护,在使用和借阅过程中不需要再使用纸质原件,避免了贵重资料丢失和毁损的风险发生。
(二)档案信息化使文件的归档方式得到改善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对各类文件进行归档,在手工操作方式时,在档案整理和目录登记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而在档案信息化实现后,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从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档案经过信息化处理不仅工作效率得以提高,而且在信息有改运时,只需要输入指令不可以完成整个系统的调整,使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三)档案信息化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档案收集、整理和保管等一系列工作都是为了档案的有效利用,档案整合工作也是为了进一步对档案使用范围进行提高而且在,通过整合后的档案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共享性和系统性。档案原件与电子档案相比,电子档案的应用程度和应用范围要远远高于档案原件,而且医院各部门及各科室可以在计算机上按需对电子档案进行浏览,而且能够按需要进行存取,这不仅有效的提高档案的利用率,而且对于档案资源共享的实现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有效的改善了信息需求的管理措施和优化配置方法
在传统的档案归档方式中,档案资料大多是以纸质化的形式存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资料日积月累,占用了大量的储存空间。另外,由于纸张的特性,档案库房还要按不同季节做好各项温度、湿度控制和防虫工作,在管理模式上存在着管理成本高,使用效率低,原件容易损坏等问题。将档案信息化处理以后,可以提高档案的运行效率,使档案信息更加形象、直观,最大限度地方便了档案检索和利用,并且节省了大量的储存空间,同时又保障了档案的安全备份。
三、推动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一)确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
目前,虽然档案管理部门还没有明确规定档案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的标准,但教育主管部门、各医院至少要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标准,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更新提高。当务之急是配置相应的信息设备,配齐必要的专职管理人员,创设良好的条件。同时严格要求医院各职能处室要以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形成正在形成的档案资料,档案管理人员则要明确建档标准,及时予以立卷归档,逐步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协作,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二)建立医院档案管理数据库
目前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档案正在由原来的笔写文字或打印件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教育主管部门或医院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医院数据库建设。只有数据库建设好了,才能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
(三)努力提升档案工作的服务质量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确保档案的利用,所以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档案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服务理论,对档案服务方式进行优化,加快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开放度。同时,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及科室的沟通和联系,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展宽档案服务渠道,最大限度的加快对医院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便于更好的与现代化医院管理的现实需求相适应。
1 档案信息化所面临的风险问题
馆藏档案数字化是开发和提供档案利用的主要手段,数字化加工可能引起档案原件磨损、档案丢失、档案信息泄密、以及因参数设置或操作工序等问题引起从模拟到数字转换过程中档案信息的不完整、不准确、不标准等风险。
数字档案信息依附的软硬件网络环境存在先天不足和技术方面的风险。网络、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系统软件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化档案信息赖以生存的IT基础环境,也是引发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风险基地。
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专业技术性和知识综合性,以及以指数方式快速增长的电子文件的存储与保管,要求对档案信息实施科学组织、合理存储、有效管理和安全备份,这对具有传统知识结构的档案工作者而言是个挑战,若不及时参与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了解和研究电子文件及其工作机理,档案人员将会面临难以应对电子文件管理工作之风险。
2 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安全建设的有效措施
2.1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档案信息化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其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有效运用,促进了档案信息的自动登记、归档、查询和传递的实现,有效的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但档案信息化管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全面了解电子文件的特征和电子档案的全程管理模式,熟练运用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切实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效率,保障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丰富自己头脑,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信息化意识和专业能力,切实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
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始终是档案管理的主体,是影响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党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档案管理意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稳定持续发展。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高素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应当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意识,并具备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档案信息化管理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增强责任意识和岗位技能,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2.2 建立技术保障体系,保障应用软件安全
为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应当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防护,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产品的使用,应当从系统保护、信息保存等多个方面入手,建立规范的技术保障体系,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应当结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研发身份识别认证系统,合理设置档案权限,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有权限进入系统内查询相关档案信息资源,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一旦出现内部档案管理人员非法操作查看档案信息资源的情况,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并充分做好档案数据信息的加密工作,保证应用软件运行的安全性。
2.3 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当前国家层面上对电子文件管理的要求是同时保管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电子公文形成单位应当将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公文制作成纸质公文,并连同电子公文原载体一同归档保存,并建立有效的联系,便于后期查询和利用。电子档案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为提高其保存和管理效率,应当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积极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障信息安全。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中比较常用的安全技术主要有密钥技术、签署技术、身份验证、防火以及水印等技术,而在管理方面,主要以异地备份和存用分离的方式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全面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体是人,电子文件的制作和管理也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应当对参与电子档案的制作和管理的相关人员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资质审查,坚决不允许责任意识差、思想道德品质差的人员参与到电子档案的制作和归档过程中,切实保障电子档案与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在日常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意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其档案管理水平,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应当积极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坚决落实工作责任,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全过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4 加大投入,增配软、硬件设施
高质量档案信息化的实现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根据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配置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当前的档案管理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为了加快改造的步伐,也可以采取收入资金的方式。如果遇到一些阻碍,也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并商榷解决办法,加强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2.5 病毒防范与治理
病毒对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威胁,所以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高级病毒防范网,对不断升级的病毒都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相关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十分必要,有利于提高其安全意识。
2.6 建立监督执行体系
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能够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一方面要强化对整个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过程控制和跟踪,保证每一个步骤都能够有效落实,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和目标。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保障工作通过监督分析和管理,进一步推进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升级。
1.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1对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必要的重视
由于部分房产档案管理负责人对于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必要的重视,对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没有深刻的认识,这就导致在房产档案管理工作中无法将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再加之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这就严惩制约了信息化管理在房产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使房产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不能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在管理理念上缺乏创新性思维
长期以来我国房产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所以其思维模式较为固定,在信息化技术冲击下,这种落后的思维模式并不是很容易被打破,在理念上并不容易从条条框框中走出来,这必然导致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应用上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存在着许多欠缺的地方,无法有效的提升房产档案的管理效率。
1.3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素质
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强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对房产管理和信息化技术能够熟悉掌握,这就需要综合素质的房产档案管理人员。但目前很大一部分房产档案管理人员无论从理念、专业知识还是技术水平上都存在着较多欠缺的地方,部分人员满足于现状,不注重自身管理能力业务水平的提升,从而使房产档案管理工作中忽视了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
1.4管理技术水平不足
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技术水平有限,所以在设备、管理技术及理念上都达不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要求,对现代化技术应用的较少,没有建立房产档案数据库,与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5档案利用率不高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房产档案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给查询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所以导致档案利用率较低。再加之部分档案信息更新的速度较慢,信息缺乏时效性,制约了房产档案的利用。
2.加强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2.1加强对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
信息化技术在房产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这是一项复杂及系统的工作,需要房产档案负责人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使其对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更好的认识和掌握。加大硬件上的投资力度,使房产档案管理部门配置足够的设备,同时配备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强化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快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2强化对房产档案管理人员的训练和考核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房产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训练;或是鞭策档案管理人员自己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逐渐培养他们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房产档案进行管理的思想意识和操作能力。制定考核和竞争机制,不仅可以强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还能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展示自身的才能,让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展现出充满活力的一面。
2.3健全档案管理技术制度
这就需要相关领导共同研究,制定出一套健全的管理技术制度,约束档案管理人员,让他们都能依照制度进行管理,保证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序进行。同时,还要对所有的房产档案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如房产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保管、查询、修改、利用等,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分工明确、严格监督,不仅要保证房产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还要保证房产档案信息的质量。
2.4提高房产档案的利用效率
就目前方房产的发展情况而言,人们对房产信息的利用需求越来越大,而房产档案的管理的目的也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房产信息,但不同的人们所需要的房产信息都是有差异的,所以房产所需信息也就出现了多变性。如果按照传统的档案管理技术,是可以满足人们对房产信息的需求的,但是却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时间损失、财务损失,而且很有可能忙碌了很长时间还是不能找到满足自己要求的信息。这个时候,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采用信息化的技术管理,就可以建立信息化的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
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关注对档案的管理。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比较适合小型企业,但对于快速增长的大中型企业而言,运用过往的档案管理方法,肯定会造成较多的不足,并且在日常的工作成果上无法达到最佳的状态,甚至有可能出现影响企业运营的问题。为此,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有必要将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坚持落实,既要将过往的各项问题和缺失有效的解决,还必须在日后的工作水平上大幅度的提升。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经过长久的发展和积淀,我国的企业数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是非常积极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久进步,因此不能通过简单的模式来完成。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巩固,并且在执行效果上、操作方法上都表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基本上可以结合企业本身的规模和相关内容,将档案信息化合理的过渡。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开展,能够针对各个部门的多项信息、数据予以有效的保留,作为日后工作的依据和不良事件的判断标准。现下的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需要面临很多的压力和外部、内部因素影响,倘若在档案缺失上较为严重,则很容易造成强烈的隐患。信息化的开展,几乎可以将所有的档案进行分类管理,相关系统及平台的搭建,也为工作的落实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基本上很少出现严重的威胁,所以在可靠性方面比较突出。
(二)对于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而言,其在积极的落实当中,得到了档案部门的认可。信息化处理方法的速度非常快,m然在最开始的录入上比较麻烦,但是一旦将所有的数据、信息,全部转变为信息化的状态后,后续的工作将会更加的便捷,很少出现严重的问题。阶段性的档案优化工作,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企业由此走向了上升的道路。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
(一)统筹规划,夯实基础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现下虽然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的时代,但是想要在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层面上得到理想的结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企业仅仅是看到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但却没有看到过程中需要应对的挑战,以至于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仅仅在表面上开展,未产生实际的效果。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积极按照统筹规划、夯实基础的内容来完善。
1.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初始阶段,必须选择正确的系统和平台。现如今的信息化研究机构较多,企业应该慎重的选择,同时积极开展调查分析,了解到信息化档案管理需要采购的设备、技术,需要聘请的人才,需要成立的部门等等,要将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以后,才能将后续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合理的落实。
2.从传统的档案管理过渡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必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绝对不能表现过长。以往的部分企业,总是以过渡的借口,将传统档案管理和信息化档案管理并行,以至于在工作上出现了很多的矛盾状况,不仅没有达到兼得效果,还针对固有的工作造成了很多的不利影响。多数企业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过渡,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各种不良因素的威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将工作损失降到最低,应该积极推广。
(二)科学配置软件、硬件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开展过程中,软件与硬件是两个核心的内容,如果在该方面表现出严重的问题,那么后续的所有工作,都只能在理论上开展,实践方面的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反响。本文认为,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公司应及时配置与之相适应的软件和硬件设施,诸如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备等。为此,一要合理调配现有软、硬件设施资源;二要加大财力的投入,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缩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档案信息化工作做得好,利用效果显著,公司就会从中尝到甜头,从而加大档案信息化的投入。而档案信息化投入的加大,为档案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效益的产出也会相应增大,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关键词:医院 档案信息化 管理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档案理论与实践。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进入了现代化管理的先进行列,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医疗改革的整体需要。为了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在医院社会化服务中的巨大作用,医院应积极探索将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与方法有机结合,提高医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1.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指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将档案资料通过加工处理,应用数字化原理和计算机网络,对档案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开发和利用,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医院档案的信息化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1档案资源信息化。档案资源信息化是指将档案资源经过信息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保存,将原有的档案资源转化成数字化信息,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开发,进而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
1.2管理流程规范化。为保证文档的一致性,要求医院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兼容匹配,以便通过专用软件实现档案分类、编目和排序,为此首先需要规范管理流程,确定岗位员工的工作标准,以减少人为调控和干预。
1.3档案检索分级化。档案检索分级化指在施行档案信息检索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医院网站和因特网可准确检索到所需要的影像资料、存档文件、原始记录、医疗文献等。
2.医院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及重要性
2.1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条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医院的档案管理已经步入数字化的信息管理轨道。档案的数字化包括档案目录数字化、档案原文数字化以及数字化目录与文件的接收。
2.2医院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时代,随着医院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档案管理方法的不断出新,对医院档案数据库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医院档案包括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医疗文件、各类报表、影像资料、设备档案等等,医院档案数据库建设应坚持以用为先的优选原则和目录与全文数据库建设同步的原则,即做到常用先上,重要先上;把医院档案目录与全文数字化同步建设,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满足一般检索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对信息内容查询的需要,有利于文档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在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发挥电子档案的作用,实现档案数字化加工与利用同步。
2.2.1医院档案信息化是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必然要求。在信息化时代,强化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科技化意识、计算机管理档案意识,在加快档案由手工管理向计算机数字化管理的转变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增加档案人员计算机技能管理内容十分必要。档案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时,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主动面向知识经济主战场,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
2.2.2医院档案信息化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需要
医院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通过档案数字化接收电子文件,使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从而使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各自为政,互不兼容,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从根本上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水平。
2.2.3确保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档案管理处于一种封闭的环境下,收集的也只是上级发来的红头文件、科研课题等等,没有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加工,致使应变能力不强,竞争力不高。而档案信息化面对的是远程的看不见的,是背靠背的服务,服务方式是公开的透明的全方位的,服务质量要经得起网上的检验。这就要求我们要更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利用,同时可以延长档案寿命。
3.医院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应做的工作和需解决的问题
医院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有很多优势,是一项比较繁杂的系统工程。但工作量较大,如需对现存档案室的纸质档案进行数据化处理,通过扫描缩微等手段,将其转换成电子文件;还要利用文档处理软件按照标准要求对数据库进行规范整理,以便于检索利用。同时要对医院职能科室和业务科室提供网上利用平台,搞好远程服务。还要采取数据备份,数据加密,设置防火墙等多种防护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同时要根据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进步,要对电子文件进行转换升级,使其处于可用状态,保证纸质档案与电子文档并存。医院要想彻底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但需要完成上述工作,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需要投入的设备就有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缩微设备、打印机、复印机等,还需要进行信息的安全防护,这些都需要很大的经费投入。另外,这些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生命周期短,其后续的维修、更换、升级等也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有满足工作要求的既懂档案管理、又会计算机操作、又通卫生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投入。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问题所在,尽快完善医院的基础设施。目前大部分医院的局域网建设还不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实施不利,无法形成医院档案专业体系,档案信息化管理也由此受到制约。因此必须加强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软硬件方面的设施建设,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引入科学实用的网络安全应对策略,加强监控,以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保证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小莉.简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11).
[2]?郭敏.浅析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山东档案,2008(05).
[3]牟峰等.浅谈医院信息化与电子档案管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7,(14).
[4]程洁.医院档案信息与数字化管理初探[J].实用全科医学,2007,(05).
[5]罗铿玫.浅论信息化时代的医院档案编研工作[J].兰台世界,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