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09:15: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新能源汽车研究综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 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与对策探究 华南地区智能交通科技资源分布与整合研究 西部地区化学课程资源的整合初探 西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现状 西部地区县市科技项目发展对策研究 新能源汽车研究与开发 论西部地区自然科学地方文献资源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西部地区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研究 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西部地区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研究 新能源汽车研究综述 西部地区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发展 与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问题研究 发展新能源汽车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 地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廖逊.人民网海南视窗,科技研发服务[EB/OL].
[6]孙胜堂,毛玉萍,吴长德.关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以黑龙江省鸡西市产业结构调整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09).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补贴;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6-0029-0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汽车产业希望通过引入可替代燃料和可替代动力总成技术来改变汽车产业的现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
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不完备,消费市场不成熟,互补资产不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受到局限。中国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手段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政府和企业之间仍在不断博弈。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项目中,企业(被补贴方)的研发生产收益低,市场风险大,政府(补贴方)希望通过资金补贴促使被补贴方进行研发生产,以达到政府和企业的双赢局面。但是面对政府不断增加的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企业的研发活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由于政府补贴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以及企业存在策略性获取补贴的动机,补贴不仅造成了社会成本的增加,而且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环境。所以,有必要对政府和企业的博弈进行分析,从博弈的视角讨论企业坚持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意愿与政府补贴的关系。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1]。在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问题中,可以将政府和企业的博弈简化为一个两阶段博弈。企业会根据已有信息选择自己的策略,政府根据企业前一阶段的行动做出判断和下一阶段的决策。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不清楚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的意愿和能力,会导致企业进行投机或者寻租,使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本文将建立补贴双方的博弈模型,从理论上分析补贴对企业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影响,从而对政府制定产业补贴政策提供参考。
1文献综述
补贴政策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其本质是政府对产业经济活动的干预。政府通过制定补贴政策影响企业发展,企业通过调整经营策略获取政府补贴。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贝恩提出了著名的SCP范式,并把SCP研究范畴和国家公共政策联系起来,形成了产业组织理论[2]。随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SCP分析框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产业组织的主要工具。然而,产业组织理论是在完全理性的条件下,运用静态均衡的思想,对产业结构进行研究,不能体现市场的动态性。近年来,随着博弈论的发展,关于政府和企业的博弈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国内外学者运用博弈论研究政府和企业在补贴政策执行中的策略问题已取得了一定成果。美国学者Richard研究指出,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政府补贴面临着“道德风险”问题,如果不能对企业自主创新产品进行保护,会弱化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3]。周绍东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研发补贴之间的博弈,认为当政策制定者拥有关于企业创新类型的真实信息时,补贴的提高能有效激励企业增加自主创新投入[4]。邹伟进从博弈论的角度,建立政府环境监管与企业污染治理的博弈模型,深入分析政府与企业的决策过程及博弈结果[5]。许箫迪认为,政府选择不同的扶持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行为和业绩的效果不同,因而政府应根据企业的特征来选择不同的补贴方式和方法[6]。黄彬彬和王先甲等人研究了在不完备信息下,生态环境补偿中政府和企业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两个区域的策略选择以及不完全信息如何影响补偿大小和环境质量[7]。
本文尝试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博弈策略,以及不完全信息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影响。具体的研究思路:①建立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模型;②分析政府和企业的博弈过程及结果。
2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模型
2.1基本假设
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博弈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等主体,是一个动态的、非合作多方博弈。为了简化这种复杂的经济社会网络,本模型有以下基本假设:
(1)博弈过程只考虑政府和企业,忽略企业之间的博弈,忽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差异。政府和企业都是有限理性经济人,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2)企业和政府的博弈分阶段进行,企业必须进行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才能获得补贴,政府在每个阶段的补贴额度是有差异的。
(3)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政府愿意使用补贴等政策手段支持企业,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越快,获得的补贴越多。当新能源汽车发展到某个时期时,政府会减少政策干预,企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越快,获得的补贴会越少。本模型主要研究发展水平较低时期的博弈。
(4)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企业会采取不当行为,如投机、寻租等,不考虑投机和“寻租”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成本。
2.2模型描述
在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问题中,博弈对象包含补贴方(政府)与被补贴方(企业)。政府希望通过运用补贴手段,对企业的研发产生正向刺激,弥补企业损失,分担企业风险,最终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企业通过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获得收益,同时尽可能多的获取政府补贴,当政府的补贴力度增加时,企业获得的补贴就越多,相当于政府帮助企业承担了部分技术研发的风险,企业进行技术研发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企业从技术研发中获得的收益增加,有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政府和企业的行动策略会对对方下一阶段的策略产生影响,但是双方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2.3模型参数
3结论
随着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突显,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萌芽期,无法依靠市场化运作来获得收益。政府需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选择不同的补贴策略对企业研发行为和绩效产生的效果不同。我国新能源汽车处于发展初期,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企业通过政府补贴获取了高额的收益,甚至部分企业选择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政府补贴。实践证明,政府如果不能合理运用补贴手段只会弱化补贴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激励作用。根据上述分析,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政策的制定提出以下建议:
(1)合理调整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我国处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萌芽期,企业独立进行技术研发的风险大,仍然需要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所以,在初期政府对企业的扶持不可缺少。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必须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减少投入,加强技术的市场化进程,最终依靠市场的力量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2)正确使用补贴手段刺激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为了鼓励更多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政府在发展初期重点扶持行业领先企业。同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补贴弱势企业,降低弱势企业采取投机和寻租策略的可能性,实现通过补贴措施优化产业环境的目的。因此,政府需要正确识别企业的研发行为和绩效。
(3)提高政府扶持企业研发和生产的补贴效率。优化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投入的资源配置。政府对提高社会效益的新技术研发项目需要积极扶持,既要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提供支持,也要使企业获得的利益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259- 261.
[2]牛丽贤,张寿庭.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综述[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136-139.
[3]Richard E Romano. Aspects of R&D Subsidization[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9,104(4):863-873.
[4]周绍东. 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R&D补贴:一个博弈[J]. 产业经济评论,2008(9):38-51.
[5]邹伟进. 政府和企业环境行为:博弈及博弈均衡的改善[J]. 企业改革与发展, 2009(6):161-164.
【关键词】比亚迪 新能源汽车 战略研究
引言
传统汽车油耗多引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石油资源消耗殆尽和尾气排放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在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和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的背景情况下,新能源汽车逐步取代一部分或更为广泛的传统内燃机汽车则是大势所趋。我国领导层也己经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提出了各种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
二、文献综述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国内外已有相应的一些成果,郭燕青,时洪梅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为对象,指出比亚迪汽车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张丹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得出适合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依次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苏锡民认为比亚迪先进的低成本、高品质制造模式向汽车业移植,会使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汽车竞争格局发生大的变动。罗建法,认为比亚迪从最早生产电池,到生产手机机配件,再到现在跨入汽车业,这个发展过程为“袋鼠式有效复制”。即比亚迪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在产品的差异化等方面构建起了企业的优势。
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分析
1、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成本领先战略研究
第一,模仿及改进设计以实现成本领先。首先,比亚迪通过积累其在充电电池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制造的经验,充分发挥其擅长的半自动半人工化的生产作业流程,给其带来的连续性的成本优势。另外,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柔性生产线的灵活性非常强,设定基准条件后,只要调整原有生产线的关键环节就能生产新类型的产品。
第二,供应链垂直整合以实现成本领先。获取成本优势的途径主要有控制成本驱动因素和重组价值链。对于第一种控制成本驱动因素的途径,比亚迪从设计之初就考虑成本能达到成本的精益控制。对于第二种重组价值链的途径,比亚迪则通过垂直整合来实现价值链的高度整合,从价值链的上游开始控制成本以达到垂直整合。
第三,通过延伸产业链来挖掘成本降低空间。比亚迪沿着从电子化到电动化的发展路线来延伸其产业链,积极地寻求从IT到电池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最优发展路线。一方面,比亚迪从电子和IT行业进入汽车产业实行积极的外延式扩张,通过整合电子零部件资源来生产制造其整车上的大部分的电子产品,这样则进一步挖掘成本降低空间。同时比亚迪也将高端智能配置引入期新能源汽车,来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
第四,技术创新以实现成本领先,比亚迪是目前国内唯一掌握车用酸铁锂电池规模化生产技术的企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2、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差异化战略研究
开发并大力推广新能源大客车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差异化战略的突出体现。K9作为比亚迪汽车的首款纯电动大巴,自2010年9月出产至今,在国内公交系统的政府采购中得到广泛的关注;K9纯电动汽车除了在国内独占鳌头外,在国外也是声名远播,相继在美国、加拿大、荷兰、西班牙、匈牙利、丹麦、保加利亚、巴西、乌拉圭等国家运行。除了公交大巴之外,比亚迪还将E6纯电动车的推广重点也转向了公共交通中的出租车领域,这是比亚迪实行差异化战略的又一亮点所在。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绿色消费者 人口统计特征 生活方式特征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038-03
新能源汽车是相对于传统燃料汽车而言的,是指使用了除汽油和柴油等石油能源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既包括了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如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也包括了部分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如混合动力电动车、乙醇汽油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由于使用了清洁能源,能够有效缓解传统汽车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以及汽车普及带来的石油短缺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在汽车的传统技术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但在新能源汽车上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包袱要轻得多,基本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赶上发达国家的机会和可能性大得多,有望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振兴。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积极有序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如何,是否能被整个社会所接受。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主要取决于作为市场主体的消费者,因此本文展开了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的综合统计特征研究,以期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一、理论综述与述评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新兴产业,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理论和实践探索方面。Joseph Romm (2004)认为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最早也只能在2030年开始普及,美国能源部应当把氢能源研究的重点放在开创性技术突破研究方面,以期实现氢能源汽车的长远发展。Volker Blandow与Ludwig Boelkow(2008)总结了欧洲氢能源交通示范项目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欧盟委员会支持的示范项目和欧盟成员国进行的示范项目,指出了氢能源汽车今后发展的方向。井志忠(2007)对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动因、政策扶持体系和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与应用格局。赵斌(2010)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是出于其清洁环保和经济、使用成本低的原因,潜在消费者希望新能源汽车购置费用约为同配置传统汽车的150%以内,年维护费用为售价的5%以内,而超过50%的消费者会选择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新能源汽车。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针对消费者综合统计特征的研究主要包括人口统计特征和生活方式特征的研究。现有研究涉及到的人口统计变量主要是教育程度、职业或工作状态、收入、性别、年龄、家庭中有无小孩、居住地和婚姻状况。有研究发现,绿色消费者年轻,教育程度高,来自收入较高的家庭,多为女性,有较高的职业地位(Shrum,John A.,Tina M.,1995)。而高明瑞(1992)认为,年龄较大者会从事绿色消费行为。Robers(1996)的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变量与绿色购买的关系相当混乱,很多研究结论相互矛盾。因此,绿色消费行为与性别、年龄、收入等人口统计特征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对绿色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研究得到了如下一些结论:他们是意见领导者,他们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流,他们愿意尝试新产品却不是冲动的消费者,他们消费比较理性, 对价格挺敏感(Burn,1991)。相比电视广播等媒体,他们更加接受杂志等书面媒体。他们更喜欢书面承诺,缺乏品牌忠诚度,对广告宣传持怀疑态度(何志毅,杨少琼,2004)。
二、研究假设
基于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的综合统计特征的研究述评,现有研究涉及到的人口统计变量主要是性别、年龄、收入、教育程度、职业或工作状态、家庭中有无小孩、居住地和婚姻状况。关于生活方式的研究述评表明,绿色消费者是引导消费潮流的意见领导者,他们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流,愿意尝试新产品却不是冲动消费者,相比电视广播等媒体,他们更加接受杂志等书面媒体,缺乏品牌忠诚度。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收入高的群体相对于收入低的群体,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评价和消费意向更高。
H2:文化程度高的群体相对于教育程度低的群体,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评价和消费意向更高。
H3:女性消费者相对于男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评价和消费意向更高。
H4:对新能源汽车持正向消费态度和消费意愿的消费者,大都是意见领导者,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流。
H5:对新能源汽车持正向消费态度和消费意愿的消费者,大都愿意尝试新产品却不是冲动的消费者。
H6:对新能源汽车持正向消费态度和消费意愿的消费者,更加接受杂志等书面媒体(相比电视广播等媒体)。
H7:对新能源汽车持正向消费态度和消费意愿的消费者,大都缺乏品牌忠诚度。
由于新能源汽车在我国还出于开发阶段,没有普及,现有的购买者极其有限,因此本研究范围主要是新能源汽车的潜在消费群体。研究对象主要是20-30岁的在读大学生及刚毕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阶层,期望通过对其详细的调研,并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研究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行为。本调查采用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两种问卷发放形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6份,剔除无效问卷29份,回收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为85.7%,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假设验证与讨论
在关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综合统计特征的研究假设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到一手数据,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等统计软件中的分析方法,来考察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的综合统计特征。为了研究收入不同的消费群体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评价和消费意向是否具有显著差异性。本研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求证差异的显著性。表1列举了消费者态度和消费意向在因子变量(收入)上的方差分析结果。从方差分析结果看,消费者态度和消费意向均不具有显著差异性,假设H1不成立。
表2列举了消费者态度和消费意向在因子变量(文化程度)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从方差分析结果看,消费者态度和消费意向均不具有显著差异性,假设H2不成立。
表3列举了消费者态度和消费意向在因子变量(性别)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从方差分析结果看,消费者态度具有显著差异性,而消费意向差异性不明显。因此,需要对消费者态度与消费者性别做进一步分析。在分析不同性别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印象、喜好程度,以及新能源汽车对不同性别消费者的吸引力后发现,在印象更好、喜好程度更好、更有吸引力选项上,持赞成(非常赞成、基本赞成)态度的女性消费者多于男性消费者,而持不赞成(非常不赞成、不太赞成)态度的女性消费者少于男性消费者,男女消费者的总数基本相同,结合表3得出的结论男性和女性消费者的态度评价存在明显差异性,可以得出结论:女性消费者相对于男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评价更高。因此,假设H3部分成立。
为了研究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特征,我们需要对被调查者进行分群,并把消费者区分为两群:对新能源汽车持正向态度和消费意向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持负向态度和消费意向的消费者。根据前面的研究假设,我们研究了两类消费者在因子变量(引导消费潮流的意见领导者、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流、愿意尝试新产品、冲动消费者、更加接受杂志等书面媒体、缺乏品牌忠诚度)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从方差分析结果看,因子变量(更加接受杂志等书面媒体、缺乏品牌忠诚度)在两类消费群体中差异性不明显,假设H6、假设H7不成立。因子变量(引导消费潮流的意见领导者、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流、愿意尝试新产品、冲动消费者)在两类消费群体中有显著差异性。因此,需要对两类消费群体在这四个因子变量上做进一步分析。
表5分别列出了正向消费态度和消费意向的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特征的百分比。结果显示,在自己是否是“引导消费潮流的意见领导者”选项上,持赞成(非常赞成、基本赞成)态度的消费者占61.7%,而持不赞成(非常不赞成、不太赞成)态度的消费者仅占4.3%,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大都是引导消费潮流的意见领导者。在自己是否“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流”选项上,持赞成态度的消费者占87.4%,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大都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流。在自己是否“愿意尝试新产品”选项上,持赞成态度的消费者占84.4%,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大都愿意尝试新产品。在自己是否是“冲动购买者”选项上,持赞成态度的消费者占8.5%,持不赞成态度的消费者占67.0%,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大都不是冲动够买者。因此,假设H4、H5成立。
四、结论和启示
本文从消费者的人口统计特征、生活方式特征两个方面来研究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的综合统计特征,并得出了相关结论。女性消费者相对于男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评价更高。而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的其他人口统计特征(收入、文化程度)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对新能源汽车具有正向的态度评价和消费意向的消费者,他们大都是意见领导者,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流,愿意尝试新产品却不是冲动的消费者。
本研究证实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具有一定的人口统计特征和生活方式特征。新能源汽车的细分市场应该定位在那些意见领导者,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流的消费者,愿意尝试新产品却不是冲动的消费者。产品营销要结合这类消费者的特点(如消费习惯、信息媒介选择),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方案。同时应加强对女性消费者的宣传和推广,以期其正向的消费态度转变成正向的消费意向。
参考文献:
1.Joseph Romm.Reviewing the Hydrogen Fuel and Freedom CAR Initiatives [M].New York:Island Press, 2004
2.Volker Blandow,Ludwig Boelkow.European Demonstration Projects on Hydrogen for Transport[J].Sustainable Energy Week,2008(1)
3.Shrum,L.J.,McCarty John A.,and Lowrey Tina M.. Buy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een Consumer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advertising Strategy[J].Journal of Advertising,1995(2)
4.Burn,S.M..Social Psychology and the Stimulation of Recycling Behavior:The Block Leader Approach[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91(21)
5.井志忠.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J].日本学论坛,2007(1)
6.赵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影响因素[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7.何志毅,杨少琼.对绿色消费者生活方式特征的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04(3)
8.高明瑞.环境政策的基本原则之探讨――以西德为实例并与台湾比较[J].台湾土地金融,1992(1)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一般原则;技术
随着汽车社会的逐渐形成,汽车保有量正在不断地呈现上升趋势,而石油等资源却捉襟见肘;吞下大量汽油的车辆不断排放着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质。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所谓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汽油、柴油之外的动力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了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本文主要从设计的一般原
则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评析,全面阐述新能源汽车的优点以及局
限性。
一、新能源汽车是汽车领域创新的新途径
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将成为21世纪前几十年汽车发展的主流,并成为我国汽车界所有业内人士的共识。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过程中,坚持了政府支持,以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原则,确立了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整车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为三横的研局,通过产学研的紧密合作,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的自主创新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电池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已自主研制出容量为6AH-100AH的镍氢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系列产品,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都接近国际水平,同时突破了安全技术瓶颈,在世界上首次应用于城市公交大客车。
二、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能
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汽车在实用性能上大致相当,并且采用了新能源的汽车动力更强,更加稳定。以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为例,它有以下实用性优点:
1.采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
2.因为有了电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
3.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
4.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
5.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
6.可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发生过充、过放,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然而,充电电池的续航能力有限和充电时间较长一直是阻滞纯电动汽车普及的主要障碍,对许多消费者来说,在电动模式时,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行驶距离有限仍是个问题。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它没有装载续驶里程较大的内燃机(ICE),再充电也需要很长时间。尽管如此,戴姆勒克莱斯勒的研究指出,大多数欧洲人每天行驶距离约50 km,而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是其2倍为97 km,对于这些消费者来说已足够。类似的雪佛兰Volt车每次再充电的续驶里程目标约为64 km,对于美国大约78%的上
班族来说已足够。目前,所选用制造商的23辆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平均值为185 km,行驶里程范围64~402 km。仅使用电动模式的10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平均续驶里程为68 km,行驶里程范围为26~97 km。
三、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能源汽车的成本比较
目前,纯电动汽车所使用的蓄电池组的价格依然昂贵,首批大规模销售的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所需的研发成本将由消费者承担。通用汽车公司认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电动续驶里程每增加16 km其成本将增加约1500美元,但丰田的Prius续驶里程增加16 km的成本为5000美元。在同档次的汽车中,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比普通汽车的价格要高出数千美元,甚至上万美元,以一般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为例,平均锂电池每安时成本达到3元左右,一辆车的电池价格大约6~8万,相比于传统汽车的10万元成本,新能源汽车大概要花20万元,所以新能源汽车虽然省了油,但几年后就需要更换电池组,价钱高达数千美元,这笔开支实际上高过了抵消掉了省下的汽油钱,所以如果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下不来的话,它也将很难投入到市场上。
四、新能源汽车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物
1.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用于汽车能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在几十年后必然会出现枯竭,要大量依赖国外的进口石油。所以,节制使用石油资源,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会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控制城市污染的需要
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已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这一点,纷纷制定了相关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以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寻求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绿色汽车成为各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总之,新能源汽车是对传统汽车动力技术最重要的变革,是推动汽车行业前进的巨大驱动力,它能使我们的汽车更和谐地为我们的出行服务,同时也不会像传统汽车那样污染环境。但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前进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我们都必须要明白,都必须要看清楚,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信,如果政策上进行支持、技术上得到突破、成本上得到降低、市场上受到认可,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工业就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将来在我们的道路上一定会出现许多新能源汽车。
参考文献:
[1]林琳.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瓶颈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2]陈柳钦.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动态[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5).
[3]杨妙梁.世界燃料电池车发展动向(三)[J].汽车与配件,2005(5):34-37.
[4]徐汉章,罗慧超.混合动力技术进展及相关建议[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7(1):15-17.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 技术成果转化 社会资本理论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概况
1、中国新能源汽车理论综述
“亚洲电动车之父”陈清泉在第二届新能源汽车及燃料电池技术国际论坛上首次指出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转化的缺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赵剑峰、李欣(2010)两位学者就新能源产业发展要处理好若干关系方面表示,一是要处理好超前与稳步发展、量与质、冷与热的关系, 避免盲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二是要处理好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关系;三是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以及各部门之间利益关系;王晓辉(2009)在创新商业模式论述中指出,建立产业联盟也是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实行横向专业分工和产业分区。徐和谊(2011)认为专业分工可以提高效率,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要想实现快速突破,就必须在效率上下功夫。
2、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研发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很多差距,大部分核心技术主要靠进口或模仿,支付高昂的技术引进费,抬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费用。而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发展不足和关键技术瓶颈尚未解决,满足不了目前消费者需求。因此,如何攻克技术瓶颈,成为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有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能力,加快新技术从理论、实践到投入生产的速度从而加快产业发展。
二、社会资本视角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转化中的应用
1、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具有使用价值的科技成果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使产业进一步提升的科研行为。
新能源汽车成果转化的模式主要有校企联合、企业联盟等。校企联合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产学研一体化后产生的合作模式,而企业间的联盟是新相关产业的一种联合,加大自身发展的力量,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社会资本理论概述
所谓社会资本,一般是指个人或组织在一种组织结构中,利用自己特殊位置而获取利益的能力。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第一位在对社会资本进行初步分析的学者,他将资本划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类型。场域作为各种要素形成的关系网,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动力就是社会资本。科尔曼(James S.Coleman)从宏微观的视角切入,认为行动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相互进行各种交换,以此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不仅被视为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种社会资源。帕特南(Robert D.Putnam)从政治的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将社会资本从个人层面上升到集体层面,并引人政治学研究中,从自愿群体的参与程度角度来研究社会资本。
3、社会资本理论角度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转化研究
(1)社会资本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校企联盟
新能源汽车校企联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形式,是学校和汽车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一种联盟,二者形成一个组织结构,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便是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社会资本。校企联盟充分体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转化方式,将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从理论创新和研究的初期直到新技术进入实际实验阶段,再到汽车企业投入试验、改进、试运行、以及后期新能源汽车的批量生产都连成一个整体。
高校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和试验室的研发阶段,而现实运用并形成产业化,成为一项具有利用价值的技术却从未探索。社会资本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所发挥的作用则是将高校和企业有效的连接在一起,二者通过建立合作平台,战略联盟等方式,运用各自的优势,相互配合,将技术变成整车。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也同样,企业缺乏一项新能源汽车技术瓶颈的攻克能力,由于信息不对称找不到具有攻克这项技术瓶颈能力的科研高校,而从错过先进技术的获取也就是科技成果转移不通畅。在社会资本,关系网络的作用下,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校企联盟模式,学校的理论技术能够走出试验室,进入企业进行试验进而变成一项真正有意义的新技术。彻底打通科技成果转移的通道。
由此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校企联盟的形式,形成社会网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就是各种的社会资本,二者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优势,运用高校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与企业实操的合作,使得研发的技术顺利进入企业或培养人才输送进企业,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
(2)新社会资本角度分析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联盟
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联盟就是组成新能源汽车生产、运行、销售、售后等全套设施的生产企业间结成的相互协作和资源整合的一种合作模式,例如电力行业企业,天然气行业企业或者公交公司,4S服务店等企业或组织的合作行为。各个企业间形成新能源汽车网络,彼此建立通畅的连接渠道,运用社会资本关系,克服自身研究短板。
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局面下催生出的新能源产业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迎接能源枯竭的到来。企业研发所投入的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不能确保技术瓶颈的百分百被攻克,而需求市场中配套设施发展不健全问题尚未解决,许多消费者徘徊在新能源的大门之外。投身于新能源研发的企业,由于受资金和规模以及人力资源的限制,研发尚处于低端落后的初级状态,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研发力量,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差距。为了有效克服这些技术上的瓶颈,发掘社会资本带来的研发力量,有助于攻克现有情况的技术难关。通过建立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联盟,形成资源互补或者资源相互调配,弥补各独立企业的缺陷,从而实现低风险高效率高产出的局面,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
三、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成果转化的几点建议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果转化,有效利用联盟所产生的社会资本优势,本文提出三点建议:上游产业配套发展、各产业间及产业内部衔接、完善科技产权保障制度。
1、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发展
为了确保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首先要确保上下游产业配套发展。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新能源汽车上中下游配套产业科技成果演变的关键。一项氢气动力的技术研发,必须保证上游企业制造氢气发动机外壳的原材料与氢气动力技术相匹配,不与氢气发生反应;新能源汽车投入市场,氢气站的数量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售后要得到相应解决。只有将新能源汽车整条产业链配套发展,才能使科技成果得到顺利的转化,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
2、加强各产业间和产业内部的衔接
加速科技成果转移就要加强校企联盟或者企业联盟的内部衔接。保证有通畅的技术成果转化渠道以确保研发机构及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有效联结,新能源汽车企业与市场的信息通畅,企业要及时了解市场动向以便做好随机应变的准备。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可以和企业间建立对应的信息平台,交流需求和供给信息,加速科技成果顺利转移。企业本身、高校或者第三方可以建立中介机构专门负责对外信息的公布,找到配对的技术供给。而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建立联盟时,也要加强信息的沟通与交换。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其他企业弥补自身的劣势,形成一个完美强大的联盟体系,提高技术的科研能力、后期投入产出能力,壮大市场的占有率。此外,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操作者能够宏观全面的掌握各企业的信息,做出有效的干涉和引导将资源合理配置,也可加强科技成果的转移。
3、完善科技产权制度保障
在一项科学技术成果的研发并且成熟之后,政府要完善科技成果的产权保护制度。保证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之后借助产权的保护取得相应的收入。这样可以使企业保证其利润,也进一步鼓励企业积极研发科学技术并且努力通畅科技成果转移通道。政府除了颁布相关科技成果保护法以外,还要制定企业联盟产权分配条例,清晰界定科技成果产权所属问题,对科技成果的创造者给予相应的保护,以确保联盟企业在完善的科技产权制度保障下能够更加有效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新成果的产出。
参考文献:
[1]徐和谊.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思路
[2]赵剑峰,李欣.新能源产业发展要处理好若干关系
关键词: 自主品牌;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
中图分类号: X734.2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供给启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于发展新能源汽车,建立自主民族品牌。在汽车产业规划中,未来自主品牌乘用车在国内市场份额将升至40%以上,其中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超过30%。此外,鼓励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未来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约占销量的比例接近10%,新近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关于新能源与自主品牌部分明确指出,产品结构调整以节能减排为主导,重点支持低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2009年至2011年,力争电动车的年产能达到5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乘用车总销量的5%;在政府采购时,将优先采购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此外,排量1.5升以下乘用车的市场份额拟达到40%,其中1.0升以下的小排量车达到15%;重型载货车占载货车的比重超过25%。我国目前两家最受瞩目的自主厂商,是安徽芜湖的奇瑞汽车以及浙江台州民营的吉利汽车。
我国自主品牌商务用车的数量及产量所占比重偏小,与规划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缩小差距达到目标是近期我国自主品牌的任务所在。如何打造自主品牌呢?目前,能源稀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瞩目,我们认为借助汽车新能源技术革命,是我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的重大机遇。
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5000万辆,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和第三大汽车制造基地,人均汽车拥有量却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但年耗油量已接近全国成品油总量的60%。按目前的增长速度和油耗水平,中国汽车保有量到2020年将超过1.5亿辆,年耗油量将突破2.5亿吨。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严峻的能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实现能源转型与产业振兴,势在必行。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动气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突飞猛进,油电混合动力技术进入产业化阶段,锂动力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车用燃料电池技术不断进步。所以,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技术变革,为我国车用能源转型和汽车产业振兴提供了历史机遇。
国内各大自主品牌汽车都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但整条产业链的发展遇到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即是各环节的不能协同发展。
首先,在技术研发方面,科技部自“九五”以来开始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组织进行研发,“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人民币近20亿元,分别组织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清洁汽车行动攻关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等行动计划,支持电动汽车和代用燃料汽车为主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攻关,形成了以动力平台为核心带动零部件技术突破的研局,建立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研发平台。但是,在研发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新能源汽车存在过高的前期研发资金投入以及缓慢的收回成本过程,国家前期投入的20亿元是远远不够的,例如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投入是历经了5年的技术积累,耗资数十亿人民币。而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转型快,往往是最先涉足新能源汽车的,这就存在着庞大的技术投入和中小企业资金相对紧缺的之间的矛盾。其二,由于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多种类型,有一种观点认为应全方位多角度开发,让不同研发主体相互竞争,才能快速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如果集中研发,必须确保研发建立在“押”对的前提下,否则我国将失去与发达国家新能源研发同步地位。但这种观点有可能造成了社会资源一定浪费,我们更需要的是统一的标准。因为新能源汽车一个很大的瓶颈就是推广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标准,规模难以扩大,推广自然需要更多财力、人力与物力。其三,国内汽车业难以找到整车企业要求的量产化产品,从而无法进行批量生产,2008年仅有7款车型为新能源车量产,譬如奇瑞汽车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已经有100多项专利,由于缺乏量产化产品,关键零部件不得不采购国外产品。
其次,在零部件方面也存在着问题。第一,国内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生产方面还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细则》里提到:“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我国大多企业所采用的零部件标准是不同的。第二,研发投入低,当前国外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投资为整车企业的1.3倍左右,而在我国还不到0.3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零部件企业不可能在技术开发和产业开发上有较大的力度。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年开发投入一般为销售收入的1%―1.5%,而发达国家为3%―5%,有的甚至达到10%,研发投入低造成了我国零部件生产行业的低附加值水平以及难以形成规模的现状。第三,较小的产业规模使零部件产业形成相对狭窄封闭的高垄断态势,给新能源汽车又增加了成本。
再次,在销售方面,以混合动力、电池、氢气为驱动能源的未来汽车,可能会终结品牌4S的销售模式,被集中在大卖场出售,而高昂的新能源汽车价格使得汽车消费者望而却步,短时间内很难从性价比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新能源汽车价格与普通的汽油车相比基本上要高60%左右,比如,一台进口的思域混合动力车的价格在25万左右,而国产思域自动挡的车价不过是15万左右,两者相差了整整10万元,消费者清楚知道如果省油的钱远远抵不上买车高出的部分是不会多掏钱的。如何充分利用政府政策,有目的的为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模式提供新思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在补充能源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增加新能源补充站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所使用的加油站是随处可见,补充油料也十分便捷,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车还在推广阶段,其能源补给就显得捉襟见肘了。目前主要推广的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前者并未脱离对燃油的依赖,只有节油率达到30%以上的混合动力技术,才能真正达到节能环保技术,其不需要特别的燃料,续航里程长,但缺点是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因此逐渐增加其他能源汽车势在必然,而相应能源供给配套急需跟上,但这需要较大费用,比如我国建一座可供100辆车使用的充电器,要花费约2000万人民币。由此可见,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不论是技术本身还是相应配套设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是发展我国汽车产业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瞿宛文.超赶共识监督下的中国产业政策模式――以汽车产业为例[J].经济学(季刊),2009(1):501532.
[2]夏辑.关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综述及建议[J].安徽科技,2009,(1):2629.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现状;电动汽车;对策
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现状
随着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充电设施的相对缺乏更加凸显。相关部门加快了建设步伐,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方面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数量相对新能源汽车的数量较少。截至 2014 年底,我国已累计生产各类新能源汽车11.3万辆,却只有30914个充电桩,桩车比约为24.7%。目前充电桩数量已经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需求。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2014年我国充电站数量从76个提高至723个,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5.6%。在过去数年,充电站和充电桩建设的脚步明显落后,拖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后腿。按照原规划,2011-2015年,国家电网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规模达到4000座;2016-2020年,国家电网建设充电站目标高达10000座,建成完整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但截至2013年底,国网已建成的充换电站为400座,离2015年的目标只完成了10%。
2、地方及有关企业在2014年国标出台之前建设的充换电站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充电设施标准不统一,不仅会造成重复建设,更会影响用户体验。要加快制修订充换电关键技术标准,并促进不同充电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提高设施通用性和开放性。
3、规划欠科学,有的已建成的充电站因选址较偏僻,充电不便,导致使用率不高,造成资源的浪费。充电设施建设时未进行充分的实地考察,未规划好设施布局,应将电动汽车交通密度、充电需求充电设施的充电服务半径、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和路网规划的要求、充电时间、区域的输配电网现状等因素综合考虑。
可以看出,瑞典到2014年底。桩车比已达到44.3%,日本达到了38.3%。我国与其他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由相关资料显示,美国以特斯拉力代表的分层次适应性和互联网模式解决充电设施配置瓶颈,日本因地制宜、灵活均衡的建设策略,以及法国以租赁的商业模式创新来推进充电设施发展等均有独到处。
1、美国
美国国土辽阔,全美范围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点已基本覆盖全国,相对集中分布在加利福尼亚州、伊利诺伊州以及纽约州三块区域。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分布方式主要是结含国内现有露天或室内停车场安装,通常以特定方式沿停车位安置,实现停车、充电一体化。
美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可用类型:交流LEVEL1、交流LEVEL2和直流FASTCHARGER。家用充电器主要果level1用和level2充电器。公共充电器则主要以FASTCHARGER为主。充电较慢的LEVEL1、为便携式充电器,插头可连接家庭内任意插座。充电较快的LEVEL2充电器则可由专业人员安装固定于家庭车库指定位置,或现有公共停车场、路边停车位旁,以及其他工作场所揩定位置,形式包括落地、挂壁及吸顶式三种。直流在美国刚刚进入消费领域,用日本技术,主要为部分系电动汽车服务。
美国市场上主流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运营商有:ChargePoint公司、ECOtality公司、Coulomb公司 CarChargePoint公司等。ChargePoint公司截至2014年7月,其在全美建设安装的充电设施数已达到18000座。
此外,美国在充电设施方面已采用无线充电技术。所谓无线充电,即通过磁共振或磁感应方式实现电力传输。充电方式和设施布局、使用均方便快捷,可配置于城市街道、停车场、车库、高速公路及其他行车停车区域,是提高纯电动汽车价值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应用上走在前列的是美国和日本。
特斯拉汽车公司是美国新能源汽车的代表,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公司2015年销售了50580辆电动汽车,完成年度销售计划。特斯拉2015年汽车销售目标为50000-52000辆。2008年跑车型的系列首次交付进入市场,这款第一辆使用锂电子电池驱动,且每次充电可行驶320km以上的纯电动汽车震惊了世界。和美国其他电动汽车的通用充电设施不同,特斯拉充电设施需要专门配套:一种为移动充电包,一种为挂壁式充电器,另一种为立地式充电桩根据电池。特斯拉目前已经建立多层次和适应性的充电设施配置和服务中心,这是由超级充电站、目的地充电和家庭充电三者组成。超级充电站在20分钟内可为Model S充电50%,75分钟充满。特斯拉设想的用户场景是车主把车开到商场、写字楼,停到充电车位,然后逛逛商场、办办事,离开时电量就又充满了。但存在电网压力、占地面积、推广方面的问题。
2、日本
日本地域狭小,石油几乎100%依赖进。因此,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电动汽车的研发和应用。规划指出,2020年日本将为纯电动车型建成5000个快速充电站,200万个家用充电站。
日本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其快速充电器的使用率和科技水平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4年8月,CHADdeMO(日本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器协会)直流快速充电站已遍布全球共3689座,其中日本1978座、欧洲1181座、美国686座。日本正是依靠在关键技术上的垄断地位试图获得在全球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话语权。
日本政府主推两种类型充电设施:普通电器、快速充电站。面积狭小的地域或岛屿,以及风景观光区,利用原有电力基础设施,架设普通充电器进行完全充电。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中心、高速公路服务区及共入处,建设快速充电站,可在30分钟实现80%的充电。
日本大力推广微型电动汽车并建立示范区。到2015年9月月共分两期实验,以横滨站、港湾未来地区及关内为中心,投放辆日产超小型电动汽车,设立60处租车换车点,设置110个车位。一期实验主要是推广消费者体验,凡电脑预约的使用者可以免费在公路上行驶三小时。二期旨在建立可行的商业运行模式,使其成为一项独立的服务,特别是共享的高效运营体制和收费体系等。通过这项计划建立示范,进而推广全国。
3、法国
在法国,电力企业在城市建设了很多的充电站供电动汽车使用,同时电动汽车也可以在家中充电。
法国分时租赁模式在2007年已经遍及法国。以巴黎为代表,法国电动汽车的租赁网络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其中最普及的是一项名为Autolib’的电动汽车共享计划,用多点、分时租赁的模式,启动于2011年12月,所提供的汽车是一种叫蓝车Bluecar的四座纯电动汽车,用聚合金属锂电池,充电一次可行驶250公里。Autolib’计划还建设有法英两种文字的网站,绐出全巴黎的站点,以及预订、包年、申请等一系列的操作程序,还可实时查询各个站点的余量和空位以方便停泊和取车,而收费标准以及事故的罚款赔偿等操作都有详细说明。
除以上这些公共电动汽车进行共享租赁外,私家车主可以利用Autolib’建设的公共充电桩上为自己的电动车充电,但需一次性缴纳年租费或月租费,且充电时间被限制在每次2小时15分钟以内,每日每车最多只能充电次,超出时间则充电费用翻倍。
分时租赁适含短途、短距离、高频次,解决了人们李成恐慌的问题。法国租车方式有三种:用户可以在其网站上注册会员预订、在机场点预汀车辆、远程预订取车。使用完毕交回到借车的地方,或者下载手机快速地完成租车手续。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对策建议
1、不断完善扶持政策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院长黄子河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今年发展迅猛,得益于一线城市纷纷取消限购摇号、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等措施,无疑,国家政策利好,各地纷纷开绿灯,有补贴、上牌还有绿色通道。因此在政策方面要小心“揠苗助长”。一辆续航里程在 150km 左右的纯电动汽车,中央和地方的双重补贴在其售价中占比大都超过 1/3。德国、日本、美国等政府都最多仅是利用税收减免等方式来督促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此前国家已明确表态,新能源车的补贴将阶梯式逐步取消,2020 年之后将没有补贴。
此外,运用扶持政策激发企业建站的积极性,为此可对建站企业实施财政补贴政策,以减轻企业因建设成本高且回收期长而产生的后顾之忧。
2、统一标准
首先是统一充电标准。充电站国家标准公布后,各地新建汽车充电站应与国标保持一致,同时对已建充电站进行改造,使其兼容国家标准。
其次还需陆续推进标准建设方面的多项工作。正如郑栅洁介绍,一是尽快完成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等关键国家标准的修订稿;二是新版国标以后,要对存量的充电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尽快实现充电标准全国统一;三是制定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标准;四是计量、计费、结算等运营服务管理规范。同时,还要加快建立充电基施道路交通标识体系。
3、因地制宜
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规划要通盘综合考虑,处理好选址问题、建设数量问题、充电站与充电桩的建设平衡问题、充电桩建设进小区的问题。
4、互联网+的思维
采用专业化充电设施服务和运营公司持续改善充电体验。可以从充电设施运营与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融合方面考虑。在如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充电桩的充电属性将下沉为线下端口功能的一部分,更多的增值创新服务将由线上来实现。今后,随着“车联网”“桩联网”等互联网模式不断涌现,使运营商可以挖掘电动汽车售前咨询、节能用车咨询、销售、租赁、保养维修、零部件、广告等一系列附加价值。四川将打造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服务平台,市民可以在网上实现电动汽车租赁、销售、维修,通过分时租赁、众筹建桩等商业模式试点,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新三网融合”将覆盖城市。
5、加强监督
充电站建设规划确定后,相关工作应积极推进,尽快落实,加强监督。要保证充电站建设的质量,杜绝圈地等投机行为。
三、结束语
在新能源汽车的不同发展阶段,配套充电设施的建设重点和主要考虑因素也有所不同。在建设充电设施时,不仅要考虑当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还要合理的预测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根据这个预测趋势进行充电设施的基础建设,并在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对其充电设施的网络布局进行合理地补充和完善。(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帅,邢志刚,姚遥.解密新能源[M].上海:文R出版社,2011
[2] 靳晓明.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 卢安武(埃默里・洛文斯).重塑能源 新能源世界的商业解决方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4] 汪晓茜,黄越.当前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充电设施规划发展综述及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