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09:15: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德育的方法及基本要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班主任,基本要求;工作方法
一、新时期农村班主任工作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信息环境日益发达,世界各国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流在不断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社会信息文化的发展也促使我国农村初中学生与外界的接触不断增多,这就导致部分自制力差、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学生,出现早恋、沉迷网络、吸烟、喝酒甚至打群架的现象。毫无疑问,当今农村教育环境的出现对农村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很多农村班主任都积极改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在班级和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更加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并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以及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然而,我们还能发现有少部分的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方法过于粗暴,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反抗心理或者逆反心理,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并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新时期农村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
在当今农村社会发展的环境下,农村班主任要结合社会发展和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开展工作。在对班级和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新时期农村初中班主任要具有信任和尊重学生的观念,要有勤于进取的治学态度,还要具备甘当人梯的高尚风格。
1.班主任要树立信任和尊重学生的观念
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班主任如何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这都与班主任的教育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农村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如今,社会的发展导致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班主任要积极了解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人”,主动为学生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获取学生的信任,也才能真正地尊重学生。
2.班主任要具有勤于进取的治学态度,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
农村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其自身首先是一名教育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我们可以说班主任专业知识的精深与否是衡量班主任个人影响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班主任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在工作过程中也更容易与学生沟通,学生对教学艺术高超的班主任也会非常尊重和敬佩,这更能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班主任要具备为学生奉献的高尚风格
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呆在农村,而选择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因此,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班主任,要具备甘为学生奉献一切的高尚风格。中学阶段是关系到农村初中生一生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生活和学习关系到他们一生,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农村初中班主任要认真教导每个学生,使他们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增长,促使每位学生在班主任的哺育和教导之下都能成才。
三、新时期农村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分析
1.班主任要创新班级管理理念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创新班级管理理念。一般情况下,农村班主任创新班级管理理念,要注意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用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要注意强化班级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做到用合理科学的制度确保班级的正常运转。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参考班干部和部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拟定《班级公约》,确保学生学习生活的有序进行。
2.农村班主任工作要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
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繁忙,农村初中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班主任要注意做到对班级所有学生没有偏爱,一视同仁;要对学生尤其是住校学生给予生活方面的爱护和关心,要不时与学生进行谈话、交心,及时帮助他们处理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问题;还要善于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说服工作,及时消除他们在思想上的顾虑,克服心理障碍,及时投入到学习中去。
3.农村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部分农村家长对教育意义的认识还很浅显,少数家长认为上学花钱,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还有部分家长在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是束手无策,一些家长甚至出现非打即骂的情况,这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等各种问题。在新时期,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力度,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并消除他们的一些错误认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当前,农村社会发展迅速,学生与外界的联系接触不断增多,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和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革新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切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明.对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管理的探讨[J].宿州师专学报,2003(18).
[2]加晓敏.对新形势下农村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班级管理,2008(9).
[3]莫小胜.论如何胜任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J].职业圈,2007(12).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研工作的最后阶段,通过文字形式记录医学研究的最新结果。因此,撰写医学论文要把握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选题方法及一般体裁,从而达到主题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1 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1 创新性 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1]: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
1.2 可行性 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 实用性 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能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 科学性 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
1.5 前瞻性 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2 选题的基本方法[1]
2.1 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 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 在科研过程中选题 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 在临床实践中选题 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 从文献资料中选题 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 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2,3]
3.1 实验研究 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 临床分析 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 疗效观察 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转贴于
3.4 病例报告 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 病例(理)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3.6 调查报告 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
3.7 文献综述 以某一专题为中心,查阅、收集大量国内外近期的原始医学文献,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整理而写出综述,以反映出该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等情况,并做出初步的评论和建议。
3.8 专题讲座 围绕某专题或某学科进行系统讲授,介绍医学发展新动向,传播医学科研和临床上实用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更新传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改善知识结构,推动医学科技进步。根据对象不同,可分为普及讲座和高级讲座。
参考文献
1,强亦忠,范裕华,主编.医学写作.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36-37,50-52.
位房改办、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及所属各分中心:
现将《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关于重申原购房职工要求改按成本价购房和建立住房公积金有关政策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关于重申原购房职工要求改按成本价购房和建立住房公积金有关政策的通知
局机关、直属各单位:
最近,部分已按1993年标准价购房的职工要求改按成本价购房,并要求建立住房公积金。现将有关政策重申如下:
一、各售房单位可根据(95)京房改办字第056号、(97)京房改办字第016号、(97)京房改办字第071号、(98)京房改办字第015号等文件规定,积极予以办理。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职业标准;对接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统一,注重实践教学,应从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和适应社会能力出发,与职业标准对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具备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两方面的内容。职业道德是指从业者应具备的基本准则、品质和行为的要求,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知识、职业态度、行为规范。基础知识是指从业者都必须掌握的职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与本职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关法律知识和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知识。由此可见德育课教学与职业标准对接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当代德育理念,适时调整德育课程内容,与职业道德对接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内容是学校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只有体现当代德育理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需要的德育课程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应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准确把握职业标准,融入企业文化元素,与职业道德对接。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与职业道德知识的对接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者在职场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和专业胜任能力等的总称。中职学校使学生内化职业品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和专业胜任能力的捷径就是把德育课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到职场的状态,因此,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有机会提前体验职业角色,应把德育课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可以把授课形式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班级、第二环节是学校实习车间、第三环节是学生实习的企业。只有这样德育课教学才能从简单的说教、硬性灌输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主动接受职业道德知识,教学效果才能达到预期的状态。只有把三个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德育课与职业道德知识才得到真正的对接。
(二)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与职业态度的对接
职业态度就是指个人对职业选择所持的观念和态度,包括工作取向、独立决策能力、选择方法等。正确的职业态度影响着一个人选择职业的成功率,所以正确的职业态度的养成是不容忽视的课题。个人的职业态度形成分三个层次:家庭教育部分、学校教育部分和社会教育部分。在大多数家庭中,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具有职业试探功能的课程大都不重视。社会教育是指个人进入了社会后,社会对个人的影响而形成了一些观念。而学校教育才是形成职业态度的重要阶段。中职学生的年龄正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而中职学校又是学生踏入社会、从事工作准备阶段,所以职业态度的形成在中职学校教育阶段是关键阶段。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的主要途径。我们学校为了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职业,专门设立了职业鉴定中心,我们德育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在课程中设置职业试探、职业辅导等环节,通过职业鉴定中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兴趣,教师通过职业测试了解学生的各种职业数据,帮助学生选择职业,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增进学生就业信心。
(三)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与职业行为规范的对接
行为规范是社会认可和人们普遍接受的具有一般约束力的行为标准,是社会群体或个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所遵循的规则和准则的总称,包括行为规则、道德规范、行政规章、法律规定等。良好的行为规范是从业者走向成功的桥梁。中职学校德育课应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德育课程应采用实地教学方法,与职业行为规范对接。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讲授中,我们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和法院取得联系,带领学生到法院听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法制的威严和违法所受到的惩罚。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内容,我们设计课程的部分内容和专业课相结合,到实习车间,切实有效地向学生展现良好的行为规范带来良好的结果及不良行为规范带来的后果等。结合《哲学与人生》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情境表演,把班级设为一个企业,内设董事长、经理、车间主任、班组长、员工。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内容,自己订立企业规章制度,如遵章守纪,正确行使职权;刻苦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劳动技能;杜绝、减少失误和差错,提高工作效率等。学生通过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领略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不良行为规范所带来的结果。
二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摒弃传统说教方法,与职业基础知识对接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完全颠覆说教模式,把德育课融入到各种学科当中,使之成为一种社会化、实践化、职业化的“无边课堂”。同时将学生参加德育活动的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内容。德育课程教学计划要细化,而且完整成套。我们把德育课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三大类,课程内容与职业基础知识对接。
(一)德育课的基础型课程与职业基本理论知识对接
德育课教学计划的基础型部分应与职业理论知识对接。例如我们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和选修课《求职与就业能力训练》(我们老师编写)课程的基础部分,我们详细讲解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部分,其中工作要求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主体部分。我们利用学校职业体验馆实地讲解职业环境、工作要求、职业能力和工作内容,让学生简单的了解了职业的基本要求和技能要求。学生通过考试可以取得国家认定的技能等级证书。通过德育课教学,让学生在学校就了解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德育课和职业基本理论知识对接,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德育课的探究型课程与企业法律法规知识对接
德育课探究型课程应与企业法律法规对接。企业主要的法律、法规有:《公司法》、《商标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管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等。德育课探究型课程应与企业法律法规对接。例如我们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探究部分,组织学生设置模拟法庭、和学生模拟签订劳动合同等等,向学生讲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具体内容,让学生懂得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中职学生是未来的职业劳动者,作为社会的成员、未来的职业人是法治国家的一员,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他们的法治精神,是学会适应社会、适应企业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知法、守法、用法主要表现在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经济活动和职业活动。通过德育课教学让学生懂得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通过感悟、内化所学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信念。应培养自身高尚人格、陶冶道德情操,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不断提高法律素质。让学生了解生活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离开法律寸步难行。
(三)德育课的拓展型课程与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知识对接
德育课拓展型课程应与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知识对接。企业职工安全卫生制度规定为规范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工作,提高职工安全素质,防止伤亡事故,减少职业危害,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的规定。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推行清洁生产、实行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的原则;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我们通过在实习车间教学法给学生们讲解有关知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德育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有关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今后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为将来的职场做好准备。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我们通过德育课主渠道对中职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职业培训,德育课教学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对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适应社会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使学生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对于校企联合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德育课教学与就业办联合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德育课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对于培养技能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国家职业标准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校通过德育课程教学的知识传递,让学生了解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使得学生能顺利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学校把德育课教学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并按国家职业标准编写教材、开展职业培训,这为提高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
[2]刘根华.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问题与应对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8(6):36-37.
[3]叶建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探讨[J].中国教育,2009(2).
[关键词]技校;会计专业;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8-0038-02[ZW(N]
[作者信息]黄郁|(1967―),女,广西桂林市人,本科,桂林高级技工学校教师,讲师。
一、技校生的特点与德育现状
尽管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技校的发展,甚至非常重视职业技校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但技校的生源无选择性,大部分都是年龄偏小且有“问题”的初中生,“问题”体现如下:思维不成熟,思想偏激,行为悖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意志和信心,爱攀比,虚荣心强;受媒体多元化的影响,是非鉴别能力不强,对学校的教育有抵触情绪,产生缺勤、上课玩手机、生活在虚拟世界里等现象;做事我行我素,时间观念差,不受约束等。
总之,出现上述“问题”严重的学生在技校就读学生当中所占比例是大多数。他们无明确的人生目标,在校懵懵懂懂、浑浑噩噩,给德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会计专业学科德育渗透的前提和必要性
德育渗透是指德育工作不能流于空泛的说教,而要借助科学的方法把德育内容和具体的学科知识糅合在一起,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通过创设和利用学科知识所具有的德育情境,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由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专业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要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对初入校报读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开课前的专业介绍,让学生对所报读的专业有初步的认识,对自己的选择作出判断和肯定,才能配合教师的教学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素养。第二,在专业教学开课前,强调平时学习考核的标准分:态度(学习、行为等)、考勤、作业(可以相互交流,但不能抄袭,书写规范、及时上交等)。第三,任课教师要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了解学校的班级管理要求,知道学生当前的动态,了解学生心理,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要关爱学生成长。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逐利原则的驱动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落现象日益严重。会计人员做假账,出具虚假报告,甚至参与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表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国家的财务制度、财政法规是否能够贯彻执行,更关系到国家资金财产物资能否安全完整和正确使用,体现了在会计专业学科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技校培养的技术人才是为了社会的用人需求。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就业人员的要求是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有工作责任心等。经验、知识、能力等可以在岗位上、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培养,但一个人诚信、耐苦的品质和工作责任心是逐步形成的。因此,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期间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是必要和迫切的。
三、会计专业学科德育渗透的案例分析
在技校生在校期间,需要按照会计专业职业操守训练他们的职业素质,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职业道德素养作为德育的一部分,不是单一的教育方式,它与教书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教师应努力实现技能传授与德育并进的效果。
例如在点钞课堂,手工点钞有其基本要求。在点钞课时,首先就跟学生强调点钞的基本要求:姿势要端正、点钞用具定位、钞票分格摆放、点数要准确、动作要连贯、开扇要均匀、钞票要H齐、钞票要捆紧、盖章要清晰。并强调按照拆把―持票―清点―H齐―扎把―盖章环节反复演示和操练。还要求学生在点钞课前将相关的点钞用具按要求摆放好,借此机会强调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待工作要严谨,要时刻保持桌面整洁,要把这一行为作为工作习惯养成。同时,作为教师,每节课要坚持点钞要求,按照点钞环节加强训练。通过坚持不懈的引导,学生慢慢进入状态,基本上形成了一种习惯,一上点钞课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明显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意识也不断提高,大多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也有所改进,对待学习的浮躁情绪逐渐减弱。在训练期间,可以通过经常开展技能比拼的考核方式加强点钞训练,并且要求学生轮流当裁判员。教师应强调裁判员的职责:裁判员站在指定的比赛人员或被考核人员旁边,按照要求检查比赛人员或被考核人员是否按照指定方法进行清点、拆把是否准确、持票或放票是否标准、清点完后是否H齐捆扎紧、是否盖章,裁判员将清点数记录在捆扎条上,并将这些情况记录下来;在清点过程中,裁判员要保持站姿,不能交头接耳,不能传话给比赛人员或被考核人员,要保持客观公正……通过担当裁判,学生的是非鉴别能力不断增强,也明白了裁判员要注意形象,要展示职业素质,坚持原则,客观公正;而若想成为裁判员,学生就需要想方设法弄懂自己不会的点钞方法,这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推进会计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专业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业务素质和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教师的教学业务熟练,就很容易在进行业务教学时,带动学生进入角色,以高度的责任心完成会计经济业务事项的处理,保证信息的真实、完整。第二,专业教师是专业教学的组织者,能有计划地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成效。第三,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应变能力,能在教学过程以个人的魅力化解突如其来的学生的情绪变化,以体现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1] 曹慧萍,杨玉佩.交互式电子白板助力学科德育渗透的策略及效果分析[J].教育导刊,2013(12).
[2] 黄占平.任课教师在德育中的职责[J].教学与管理,2009(2).
关键词:音乐欣赏 德育教学
一、音乐欣赏的基本要求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是“见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二、音乐教学中的品德教育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我在为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所做的课堂实验表明,学生们对于他们熟悉的音乐风格,尽管预先并不清楚听的是什么乐曲,但还是能够大体上正确地体验到乐曲的感情性质。例如,在对乐曲不作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我为学生播放了冼星海的《怒吼吧,黄河》中二、三两部分的录音,然后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
(1)回忆的,欲以挣脱某种纠缠。
(2)悲哀的,带有哭泣的主题音调。
(3)充满深沉的情绪。
(4)悲哀、哀怨。
(5)苦难的
五个学生的答案用语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感情体验的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冼星海在这首乐曲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使人感到:我们的民族的灾难是多么深重和久远,学生们感性的直觉也是能够有所体验的。
然而,学生们对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音响与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二)在音乐艺术美中体现品德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如在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三)音乐中的德育是我们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手段
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德育教学应该和音乐教学内容相结合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蛤蟆”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是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是中职一年级下学期德育课《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承接第一课《如何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深化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作用、道德意义等内容,对学生将道德规范、礼仪要求践行到职业中有助推性的意义。职业礼仪内容庞杂,操作规范具有行业性的特点。由于课时有限,因此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只针对所教护理专业班级的护理礼仪的践行,具体教学目标如下:第一,掌握护理礼仪的基本要求,了解职业礼仪的功能;第二,提高遵守护理礼仪的自觉性,践行护理礼仪,展示护士风采。
二、情境创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在建构主义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使学生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实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这种多次进入,绝不是像传统教育那样,只是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而是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问题侧重点。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在情境创设上,讲到本课第二框题“职业礼仪展风采”时,我设置了一个课堂活动,要求学生按座位分片自由组成活动小组,分角色、有台词地表演,场景可选择医院门诊大厅导医台或医院病房。在课堂上限定二十分钟内准备,要求学生从表情、服饰、用语、热情服务等方面展示护理礼仪的基本要求,展现职业风采。
三、信息资源设计
因为本节课重点是职业礼仪的六个基本要求,这些内容在学生头脑中是有相关图式的。在中职一年级上学期,我所任教的学生已经学过《护理礼仪》、《中医护理》等专业基础课,所以本节课所授内容资源,我并没有通知学习前搜集,而是在课堂上提出思考问题,留出五分钟由学生回忆、思考,然后随机点名回答问题。提问之后,建议学习结合上学期掌握内容回顾、分析,使学生不至于一时间摸不着头脑。
四、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在个人已有图式的基础上,学生按座位自由结合成小组,开展小组讨论、协商,共同确定场景、角色、用语等。在讨论前提醒学生侧重护理礼仪的展现,至于护理技术部分,由于许多核心专业课(如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学生还未学到,表演时不做评论范围(有此说明,可以减轻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的怯场心理)。在小组讨论中间,提醒学生为了表演的流畅性,一定要在协定后写下台词,并注意用语规范。
由于邻近座位学生日常接触、交流频繁,小组合作积极性是可以保证的。为了避免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沦为课堂闲聊、拉家常,讨论前的提示和讨论中恰如其分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节课最后的情境展示活动,可以作为此次课学习效果评价的平台。学生分组表演完毕,分组互相点评、教师点评,纠正其不足之处并由学生演示正确做法,以区别错误和不规范的做法,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行业氛围,熟悉护理礼仪规范。
六、具体教学环节、步骤及方法
1.(两分钟)简单组织教学秩序,回顾第一课内容,导入新课。
2.(八分钟)提问。提出“护理礼仪规范有哪些”,留出五分钟时间由学生思考,并告知会请六位学生来黑板演书。建议学生参考本节课教材23页“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结合所学《护理礼仪》,表明回答不必像课本那样精练,怎样想就怎样回答,也可带课本演书,但不能与课本语言重合。并清楚地向学生表明,期望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回答,对课堂讨论作出贡献,从而为学生营造友好轻松地和谐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作出有效的回答。
3.(三十五分钟)讨论、提问。学生在副板书位置写出自己的答案(配有实教图片),然后由我带领学生分析、讨论这六位
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护理礼仪,不符合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完毕,再次回到课本23页,还是针对这六条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说出在具体的护理操作中护士该如何践行护理礼仪。此次回答不再给学生专门留时间思考,由学生毛遂自荐地回答问题,如果无人回答,再随机点名回答。这次提问在实质内容上跟第一次提问相同,只是从不同侧面协助学生内化护理礼仪,建构学生新认同的护理礼仪,提高其遵守规范的自觉性。
4.(四十分钟)小组讨论,情景表演。利用第一课时建构的护理礼仪规范,由学生按座位自由结合小组,分组讨论、合作、展示护理礼仪。讨论时间二十分钟,然后准备好的小组毛遂自荐上讲台表演。表演完一个我带领其他学生评论一个,挑毛病、指不足,并由学生演示正确做法。
5.(五分钟)评价。最后我对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回顾,并对学生总体表现作出中肯的评价。
德育为先修订后的新课标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建议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历史增加了传统戏剧等内容。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陛和时代性。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能力为重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能力培养。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如数学课程把传统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如针对教师反映的“探究学习”指导有困难的问题,提炼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以加强对能力培养的指导。三是理科课程强化了实验要求,如物理明确列出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化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8个实验。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按照能力水平设为9级。
创新方法课程内容及时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如历史增加了“十六大以来的新成就”,充分反映了科技进步新成果。如物理增加了“宇宙探索”、“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能源”等有关知识。一些学科结合学科特点,把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判断。如把“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等有关知识列入了化学课程内容。新课标还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学科难度降低课程标准修订后,在课程容量控制上,大部分学科进一步精选了内容,减少了学科内容条目。在课程难度控制上,有些学科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有些学科降低了一些知识点的学习要求,从“认识”和“理解”调整为“了解”;有的学科对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内容,以“选学”方式处理,既增加了课程弹性,也控制了难度;还有些学科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调整了不同学段的课程难度,使梯度要求更加清晰,更好地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新课标降低了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三四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会写1600个左右。而旧课标则要求学生会写2000个左右。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会写字的要求也从原来的800字到1000字统一成底-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