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施工管理信息化8篇

时间:2023-07-21 09:14: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施工管理信息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施工管理信息化

篇1

【关键词】施工管理 信息化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目前我国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管理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施工管理信息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施工管理中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设计计算技术均已普及,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不断应用到施工辅助管理工作中,多数企业已建立了网站,通过互联网进行财务、合同、人力资源和物资管理,通过远程监控掌握施工现场进度、质量、安全动态,特别是云技术的出现,实现了更为广泛的公共信息资源共享。

(二)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施工管理信息化程度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在投入方面,我国建筑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占企业产值的0.3%,而发达国家占3%,差距有10倍之多。

(三)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从地域性来讲,东部优于西部,南方优于北方,沿海优于内地,大城市优于中小城市;在同样的地域,大型企业发展较快,中小型企业发展较慢,大型项目应用较多,中小型项目应用较少。

(四)应用的范围较窄、方式单一。施工管理信息化应用的范围较窄,前期主要集中在招投标、造价、施组设计软件的应用上,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以财务、物资管理、技术文件传递为主,应用软件多为单机版为主,特别是在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方面。

(五)信息缺少互动交换,未形成集成化信息共享平台

施工管理中因特网的方便快捷功能没有充分发挥。项目部有网络,只把它用来传输文件;企业也有网站,仅仅把它用来和浏览信息;信息的载体也局限于电脑上,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集成度较低,信息基础平台不健全,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自动传递,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类信息孤岛。

二、主观原因分析

(一)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有不少领导和管理人员习惯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产生了信息化无用论;有些人则是对信息化的功效和意义认识不足,认为信息化离我们还很遥远,在项目上摆弄一下电子设备,只是为了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或只是做一项形象工程。有了这些思想的存在,造成了信息化设备的投入不足或者已有系统的闲置,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二)信息化平台建设一次性投入不足。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平台要涉及到设备配置、软件购买、人员培训、系统测试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搭建了平台还要运行和维护,这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对大型企业来说尚且有一定压力,中小企业则更加难以承受。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一直是阻碍信息化进程的拦路虎。

(三)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人才则是的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关键要素,施工的管理人员没有熟练掌握信息化知识是无法在施工管理信息化管理中发挥效力的,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不懂施工也是无用武之地的,缺乏既懂施工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阻碍信息化进程的顽石。

(四)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能力自主定制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平台体系。传统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施工管理体系,引进信息化技术要发挥良好的效果,就需要与原有的管理体系相匹配,大多数企业都还没有技术能力来自主搭建适应企业自身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平台。他们要发展施工管理信息化,只能依赖于软件开发商和专业顾问团队。尽管国内目前也有许多较为成熟的管理软件,但也无法适应所有的企业管理机制和特定的工程项目,无法形成与企业和项目的无缝对接。

三、对策及建议

(一)企业要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循序渐进地发展施工管理信息化。首先企业的的领导层要对信息管理的意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一个时代的潮流、生产力发展的趋势,调查显示,建设项目中10%~30%的成本增加与信息交流有关,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效率、增进企业竞争力最核心的手段。其次,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持续投入、持续建设的过程,不能因为总投入大而退却,也不能因为短期内看不到回报而不注重投入。

(二)要注重人才培养和设施投入。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要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队伍,只有高水平的团队,才能运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技术团队的建设要从引进人才和现有管理人员培训两方面着手,培训工作的重点是针对有工作经验的技术管理骨干的信息化培训和继续教育,网络科技在发展突飞猛进,持续加强员工继续教育才能让信息化团队不断获取新鲜的血液。

(三)要注重高端设施的投入。在设施投入方面,首先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分步实施,同时结合现如今科技发展的步伐,模型虚拟技术、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们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停留在单机版时代,不能认为有几台电脑、几套软件、接入了因特网我们就完成了信息化。很多企业信息化投入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管理、重网络轻资源、重建设轻维护更新的误区。合理的投资结构才能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和资源共享之间的协调发展。

(四)注重平台化深度集成管理的应用。随着BIM技术和云技术的成熟、无线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体化集成应用阶段,基于SOA架构的一体化集成平台可以把施工管理的全过程无缝集成,基于BIM技术的应用对管理的精细化作支撑,基于云技术的应用让信息资源充分交换共享,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

(五)打造适合企业自身施工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平台。老牌企业经过长期运行形成了一套自有的施工项目管理体系,这些体系与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融入度不够,大多企业发展信息化都借助于专业的软件供应商提供的施工管理信息化平台,这个平台与企业的管理体系是不可能无缝契合的,能力强的企业可自己开发或向开发商定制信息化平台,能力稍差的可以找到最接近自身管理体系的先进平台,逐步摸索、调整结构。

参考文献:

[1]欧阳剑青,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建设信息,2006.10

篇2

关键词:信息化;施工项目管理;问题;对策

1 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用的必然性

所谓信息技术,是指企业依靠科学方法对其经营管理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处理,为企业各种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项目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其中涉及的部门和工序繁多,需要它们之间有序且密切的配合,因此必须对项目施工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科学的管理。具体说来,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用的必然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技术有助于项目施工中相关人员的协调配合;其次,信息技术有助于对多部门实行用材和施工安全的综合监督;最后,信息技术有助于对大量的施工经验和技术成果进行总结,从而以便于优秀经验和技术成果在企业的传承。

2 信息技术在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一些地方的施工中被推广运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高层建筑垂直度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建筑物沉降的观测、建筑材料检测数据的采集等;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推广运用,不仅改善了整个行业的形象,提升了工作效率、安全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了行业的竞争力,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使得工程质量得以保证。

虽然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而言,信息技术在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加以改善。

2.1 企业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不够充分

虽然国家制定并出台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实施办法》、《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企业对它们的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在这些法律法规的有效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

2.2 信息技术在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范围较窄

目前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以管理人员的个人经验和能力为主,缺乏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部分施工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将信息技术的运用简单地等同于会上网,会利用电脑制定标书等,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和成本的控制。

2.3 信息技术在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效率较低

目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仍然沿用单机版应用软件的操作模式,不能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由于施工现场没有实行规范化管理,操作随意性较大,导致管理人员无法对进度和质量进行严格地把关和控制。同时现场的宝贵数据和技术成果也无法及时地得以采集、存储和处理,导致优秀经验和技术成果在企业无法得以传承。

2.4 信息技术在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中的运用缺乏互动性

纵观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无论是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多是以信息为主,缺乏工具类网络软件,不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不能够满足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需求。

2.5 信息技术在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中的运用缺乏创新性

我国很多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人员,在运用信息技术时缺乏创新精神,只是简单的凭借自己的个人经验和能力做决策,没有充分应用施工现场采集到的各种数据,使得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导致网上招投标、材料的采购、项目信息的交换、网上电子商务的实行等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

3 提高信息技术在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用水平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项目施工管理信息技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1)企业要根据自身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战略。对于建筑业而言,在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必然趋势。信息化施工的特征是:依靠传感技术和IC卡技术实现信息收集的自动化;依靠光盘存储和DBMS技术实现信息存储的自动化;依靠局域网和万维网技术实现信息交换的网络化;依靠搜索引擎和DBMS技术实现信息检索的工具化;依靠多媒体和专家系统技术实现信息技术的集成化;依靠管理信息系统和主管支持系统等实现信息管理的系统化。因此建筑企业应该根据信息化施工的特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战略,构建完善的施工管理信息系统;(2)在项目施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企业要依靠局域网和因特网来实现信息共享和网上办公。现代施工项目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众多,涵盖的信息量非常大。传统的项目管理是以纸为载体,通过不同层级的人员来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错误,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这就要求在项目施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企业要依靠局域网和因特网来实现信息共享和网上办公,从而确保信息得以及时、准确的传输和共享;(3)企业要加大对各种基于因特网的应用系统的开发。项目施工管理的信息化必须以各种应用系统为载体,这样能够实现网上投标、网上查询、网上会议和网上材料的采购等,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4)企业要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运用水平。企业必须大力推进施工管理的进度、质量和成本过程相关软件的应用,进一步优化应用较为广泛的深基坑设计与计算、建筑施工模板设计、工程测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大型构件吊装自动化控制、管线设备安装的三维效果设计等应用软件。

参考文献

[1]刘辉,柳红卫.论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科园月刊,2010(15)

篇3

1我国隧道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1.1施工企业意识存在误区

隧道施工行业具有极高的劳动强度,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且作业人员水平通常参差不齐,几乎没有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的机会,因此对有效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施工过程中,全面增加个人安全作业的意识存在误区,再加上管理工作人员的个人创新意识过低,形成采取陈旧安全管理方法的习惯,进而导致隧道施工时无法接受新颖的技术及管理方式,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就是指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应用的推广存在极大的难度[2]。

1.2信息化技术资金投入有限

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到来,隧道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不少地区的隧道施工项目均纷纷应用最低价中标的方式,从而致使各隧道施工企业间出现严重的恶性竞争现象,企业所获得的利润越来越少,甚至还出现少数企业为了获得工程,投标报价与成本接近或者低于成本,受上述各种现象的影响,隧道施工企业及工程项目均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信息化技术管理必不可少的软件及硬件中,从而导致信息化技术在我国隧道施工应用中严重缺乏资金投入。

1.3管理部门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很低

首先是受当前我国在隧道施工行业方面关于信息化技术应用并没有构建规范且完善的标准,从而导致工程项目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出现多次投入大、成本耗费高的现象,企业管理部门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及时完成目标,很少愿意将资金投入在信息化技术方面。其次是信息化技术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会使工程的施工现场受到更加严厉的监管,因此少数隧道工程因为现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不肯被监管部门发现而罚款。

2信息化技术在我国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语言双对讲系统

语言双对讲系统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指的是信息化监控技术下,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经常使用的工具,可以有效对隧道安全管理人员实时与现场取得联系。语言双对讲系统主要由无线或者有线通信手段所提供的帮助,与监控中心取得联系,从而确保通话得以维持通畅[3]。隧道施工安全监控管理人员能够在语言双对讲系统所提供的帮助下进行远程或者通知隧道施工流程安全,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便能够迅速指导施工人员开展快速的疏散,并且对施工人员的疏散秩序进行保障,因此可以知道,语言双对讲系统在隧道施工管理中占据极大的比例,为隧道监控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手段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

2.2隧道施工人员定位系统

隧道施工人员定位系统主要是充分发出互联网技术的功能,对施工人员的详细位置进行有效的监测及监控,从而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隧道施工人员定位系统可以有效对隧道每个区域的施工人员情况进行实时及精准的分析,并且将监测结果如实反馈到监控中心。通过隧道施工人员定位系统,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接可以随时掌握施工人员的分布与走动情况,为应用远程技术有效管理及指示施工人员提供便捷。此外,隧道施工人员定位系统还可以形成考勤的功能,可以有效直观地将施工人员的到岗情况如实反映出来。当隧道施工出现安全问题后,监控中心通过隧道施工人员定位系统反馈的施工人员分布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对施工人员展开救援,同时对相关人员制定应对措施进行指导,使救援有效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需要注意,隧道施工人员定位系统应用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要求并不低,需要使用定位软件、无线传输网络、读卡器及感应芯片等,可隧道施工安全是施工人员定位的重要内容。

2.3有害气体监控系统

因为隧道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周边的地质结构不断被损坏,因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极其容易形成对施工人员身体有害的气体,加之机械设备运作过程中,也会排放大量有害气体,若这些气体积攒的相对的浓度,致使施工人员中毒、窒息及导致爆炸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隧道工程的施工空间存在封闭的特点,有害气体非常容易聚集,为了保证施工现场安全,对隧道施工现场的有害气体进行监测非常重要[4]。而信息化技术当中包含了隧道有害气体探测器,可实时对空气信息进行采集,同时还能够按照隧道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详细分析现场有害气体的含量及浓度,且将结果如实反馈到数控中心,设置警报系统,监控中心便能够按照所监测数据,马上应用相关的应对对策,对施工人员的撤离及疏散进行指导。

2.4超前钻、TSP等超前地质预报的应用

隧道施工过程中增加超前地质预报、超前钻、TSP等超前预报的应用,利用超前钻、TSP等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可以在隧道施工前有效掌握岩土体结构、性质、状态,以及地下水、瓦斯等的赋存情况、地应力情况等地质信息,进一步对隧道施工进行有效指导,避免施工过程中重大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安全。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超前钻,要按照设计蓝图的测量控制点,布设并测量施工测量控制网,依据施工测量控制网进行施工放样。放样结果及时上报监理部门核查,待监理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TSP隧道地震波预报勘探能够通过地震波的反射勘探到隧道前方的不良地质,通过勘探结果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案,其专门为长距离隧道施工地质超前探测预报而设计,能够有效保障隧道施工的安全性。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安全的保证,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隧道施工工人和管理者一定要做好隧道施工和安全两者的关系,遇到不良地质时,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为出发点,进行隧道施工。

3结束语

篇4

吉林东煤建筑基础工程公司  徐志超  

摘  要:全文以工程实例,阐述了深基坑的施工及基坑监测,及时准确的将监测数据信息反馈给设计,及时跟进调整设计方案,确保基坑施工安全。

关键词:深基坑  动态设计   信息化施工

前 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空间迅速缩小,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把目标投向了建筑地下空间的发展,深基坑开挖的工程也必然随之而大增,深基坑的开挖均面临着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管线、环境和地层复杂等原因存在很多风险,由于影响因素众多,现有计算理论尚不能全面反映工程的各种复杂变化,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时虽然进行了尽可能详尽的计算,但设计与施工的脱节扔不可避免。一方面由于设计理论所限,其计算工况模型还不能完全切实地反映施工时的具体状况;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往往只是就常规假设工况进行计算,而工程进行中由于情况的复杂多变,也会使实际施工工况与原设计并不相符。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综合的现场监测来判断前一步施工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并确定和优化下一步工程的施工参数,实现动态数据与信息化施工。下面以工程实例加以阐述。

一、 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为吉林省某医院医疗综合楼,本项目为医疗综合楼一期,地上17层,地下3层,框剪结构;基坑周长约355米,拟建工程±0.00=231.92m,3层地下室净高16.20m,开挖深度约17.40m,开挖深度内岩土层分别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粘土。

本工程周围有市区道路、相邻楼房(地上16层、地下1层)、地下管线,周围情况非常复杂,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二、 基坑设计方案

由于拟建基坑工程边界附近需要施工场地,并且场地狭小,基坑需要垂直开挖,采用排桩加锚杆支护结构对边坡进行支护。

本工程的工作量统计为:排桩Φ800钻孔灌注桩:326根,桩长19-27.7m;锚索Φ150mm,1206根,长度为:17米-26米 ,总量为20000多延米;土方量十万方左右。

三、 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管理

动态设计是指利用现场监测资料的相关信息,借助反分析等研究手段,尽量真实的、动态的模拟岩土体和基坑结构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反馈于设计和施工,以逐步调整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从而保证基坑的安全,降低工程造价的这一过程。动态设计通过施工信息反馈这一重要环节,将设计与施工过程密切结合起来,从而扩展了设计范畴,充实了设计内容,完善和提高了设计质量。

信息化施工是指充分利用前期基坑开挖监测到的岩土及机构体变为、行为等大量信息,通过与勘察、设计的比较与分析,在判断前期设计与施工合理性的基础上,反馈分析与修正岩土力学参数,预测后续工程可能出现新行为与新动态,进行施工设计与施工组织再优化,以指导后续施工方案、方法和过程。

(一)、施工信息反馈

1、基坑周边管线埋深情况与勘查报告不详,施工过程中信息反馈与设计调整。

基坑南侧有非开挖穿越施工的煤气管道,管道深度施工前未知,施工单位采用了坑探的方法进行查明,但是煤气管道轴线方向并不是水平的,两端高中间低的一条曲线,该侧第一排锚杆为-3.0m,锚杆施工时,钻孔机械的钻具正好与部分管线交差,容易破坏煤气管道,施工单位马上将此情况以书面形式向监理公司进行汇报,监理公司立即联系业主和设计代表,进行了情况说明,之后组织了现场勘察,设计院给出如下建议:首先在基坑南侧加密坑探数量,查明管道埋深情况;然后在原设计锚杆孔位用人工洛阳铲进行成孔作业,探查清楚管道具置后,再采用机械施工,锚杆孔与管道交差的采用调整钻孔角度的办法避让煤气管道。

2、排桩中心距较小,施工中地层情况发生变化,导致无法按原设计施工时的信息反馈与设计调整。

该基坑围护桩直径为0.8m,桩中心设计距离为1.1m,这样相邻两个桩的净距离只有0.3m,施工难度大,质量较难保证,施工前设计未针对此项进行相应优化,施工中采取间隔2-4根桩跳打的顺序,进行排桩施工,第一层土的工程地质情况较复杂,有大量回填土,地下构筑物、管线、人防通道等,从地面到-4.5m的第一层范围内,成孔和灌注过程中跑浆和跑混凝土的情况非常多,排桩的上部形状非常不规则,扩径情况非常严重,排桩施工越到后来越困难,桩位偏差很难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最后的几根中间桩用冲击钻机都难以成孔,施工单位为保证施工质量及进度,提出三根桩中心向基坑外侧偏移50cm-80cm的请求,设计方经仔细核算后同意将申请的3根桩向基坑外侧偏移70cm,并对后序的锚喷混凝土和锚索张拉施工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对工程的顺利进行给予了技术支持。

(二)基坑监测数据及周边建筑物变化信息的反馈

深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中,基坑周边各种监测数据的变化将直接反映为基坑的变形情况,其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对基坑安全施工起着重要作用。本基坑工程西侧紧邻的16层建筑物,在降水及开挖过程中的沉降变化出现过几次异常,监测负责人及时反馈监测信息,然后经设计分析监测数据,及时调整了设计,确保基坑安全。

1、监测基坑降水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十分重要,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会给工程带来很大的帮助。

基坑排桩、冠梁全部施工完成之后,土方开挖之前,环形布置降水井已经闭合,按设计要求进行降排水,从降水井开始工作时,监测作业就开始按照监理批准的监测方案每天进行监测,

2、桩锚支护结构监测项目的选择,维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变形速率监测和分项对保障基坑安全的重要作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基坑位于扬名广场一侧主楼区域虽然坑顶位移比较大,且存在变化不稳定,存在加大的趋势,而锚索应力及支护桩内钢筋应力都趋于稳定,且有下降的趋势,深层位移变化也不大,且较稳定,与坑顶位移加大均不匹配,经设计人员仔细分析研究并查找扬名广场主楼桩基础类型等资料核对认定该主楼桩基础周边摩阻力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土压力附加,为确保基坑和建筑物安全,消除隐患,设计果断地采取增补锚索设计。增补锚索施工后基坑继续向下开挖支护,最后该区域基坑挖至-19.0米时位移均变化很小,趋于稳定。杜绝了事故发生。

四、 结束语

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技术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将两者紧密结合形成的具体流程如下:在设计方案的优化后,通过动态计算模型,按施工过程对围护结构进行逐次分析,预测围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性状,例如位移、沉降、土压力、孔隙水压力、结构内力等,在施工过程中注意采集相应的信息,经处理后与预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做出决策,修改原设计中不符合实际的部分。将所采集的信息作为已知量,通过反分析推求较符合实际的参数,并利用所推求的较符合实际的参数再次预测下一施工阶段围护结构及土体的性状,将设计置于动态过程中。通过分析预测指导施工,通过施工信息反馈修改设计,使设计及施工逐渐逼近实际,才能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

篇5

1.1科学管理的意识不足

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需要遵循后工业化时代的发展规律,要结合现代建筑行业和社会的实际,这样才能落实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要点,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能够具有针对性,在突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重点的同时,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功能和价值。当前,很多建筑企业对工程施工存在过分强调成本,忽视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特别在对工程施工的科学管理上没有必要的重视,没有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观念和意识,出现管理工作的职责混乱、管理模糊,这会增加建筑工程出现问题的几率,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而且还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资金成本,给建筑工程施工从根本上和系统上带来各类问题和隐患。

1.2信息沟通的效率低下

信息的有效交换是后现代化社会与生产的先决条件,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沟通方式落后,信息时效性不高,这会给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带来沟通上的障碍和效率方面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信息传递依靠传统的文件或传真,失去了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时效性价值;另一方面,施工中实际问题的处理依靠低效率的现场沟通,没有理由高效率的互联网和计算机,导致各类因素影响沟通的质量与速度,进而出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难于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价值和功能发挥。

1.3监督机制的体系漏洞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需要缜密而全面的监督工作来进行保障,特别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产业背景下,就跟需要良性、全面的监督机制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落实。而当前一些建筑队伍为了自身利益忽视监督机制的建设,出现监督体系的漏洞,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没有全面而规范的监督和引导,出现管理工作难于规范化运行,在质量、工期、安全上的严重隐患,给施工管理造成阻碍和制约,为建筑工程施工实际的开展造成影响。

1.4安全问题得不到重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可以被称为“老生常谈”,但是依然在建筑工程施工里,在行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一些建筑工程施工队伍出现对安全管理的模式,出现违规施工和违章操作的问题,由于没有必要的安全机制作为保障,建筑工程施工队伍整体的安全意识难于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没有安全方面的责任落实,失去了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保障,这样会给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增加带来极大的隐患。

2、全面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工作的措施

2.1完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制度

要在提倡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性化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施工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施工管理制度就要进一步深入到建筑单位内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科学分配,既能确保工程项目的正常实施,又可以促进部门间的和谐。

2.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平台本身具有对信息收集和处理的独特优势,结合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表达,通过先进的设备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处理方式能够实现施工管理的高效率、高标准和高水平的要求。所以建立信息化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在施工过程的管理控制上,在施工关键点时,做好现场控制管理工作,最好做到专人专管;工程分项施工结束后,及时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对于不合格的做好处理监管工作;工程施工结束后,要做好建立施工技术档案的工作。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都在施工管理的控制下执行,确保工程质量的合格。

2.4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应建立专业的安全管理队伍,根据施工过程的不同阶段,组织开展安全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普及安全管理知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知识文化水平,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3、结语

篇6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应用方法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各类产业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对资源开发的需求,相较以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量化生产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质量的提升和进步,这种变化也给企业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水利工程作为支撑资源开发和输送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其施工管理来讲,要尤为强调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应用。

1分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特征

1.1复杂性突出

水利工程的项目牵涉不同环节的内容,所以现场管理也是尤为复杂的。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施工项目并没有构建完善的统一管理条例,所以现场的控制也处于相对无序的状态。施工岗位也存在互相交叠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水利工程项目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并且项目施工的数量庞大,所以管理者也要考虑层次设计这一要点。

1.2连续性差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需要花费较长的周期,而且不同项目的施工时间也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这也就意味着,施工管理的空间跨度高,而且时间延续较长。在不同的阶段施工,也会面临着与之相对应的问题和挑战。例如,三峡水利工程在冬夏这两个季节面临的施工问题就存在很大的差异,管理人员应当根据不同阶段展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做好针对性的防范和治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不同工种的协调配合。

1.3特殊性明显

水利工程项目的选址大多是相对特殊的,都坐落于交通不便且位置偏远的区域,而且施工时间相对较长,占地面积也尤为广阔。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要想与外界取得联系,就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现场的环境进行优化和改善,包括交通设备和通信线路等。这也就意味着,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期限是相对较长的。

2分析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融合要点

2.1CAD绘图技术的应用

绘图管理在整个水利项目中占有的比重是不能忽视的,传统的手工绘图是依靠人为劳动来完成的,不仅工作量大,难度系数极高,而且也无法真正保证精确性和准确性。绘图工作人员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展开测量,在后期修改的时候甚至也会重新绘制。但在CAD技术的影响下,绘图人员能够减轻自身的压力和负担,他们会利用现代化的绘图软件,采用统一的线型数据库和字体库,即便是后期需要有所修改和调整,也可以节省许多烦琐的步骤,大大地提高修改的效率,让图面能够更加清晰且整洁。

2.2网络通信技术的融合

网络通信技术能够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构建信息资源和数据共享的现代化管理平台,保证施工管理活动的各项细节都能够有机地连接到一起。而且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通信技术,确保信息数据的核对是前后一致的,强化数据交互使用的效率,避免出现信号传输不顺畅这一问题,排除外界的干扰。管理人员也可以据此与施工人员展开全方位的沟通,二者能够及时地排查现场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有效的预防和调整,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数字扫描技术

数字扫描技术是数据汇总的重要途径,管理人员能够针对数据信息展开详细的扫描和分析,然后,再依靠宏观处理系统展开统一化的输入与分类,并进行集中化的处理。数字扫描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能够保证分层处理是有条理的,强化现场施工操作的水准。

2.4移动遥感技术

移动遥感技术能够及时跟进现场的进度,随时展开施工管理,给施工人员以充足的提醒和警示,保证数据信息能够及时更新。例如,水利工程的现场施工就可以直接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对重点标记区域展开探究,实现多种类型数据的有效集中,从而扩充项目的信息总容量,为后期的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5数据库技术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牵涉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也会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工程数据。如果按照过去的传统管理模式,采用人工记录的方法和人工分析的手段,就会使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延误工期。但在数据库技术的引导下,管理人员可以直接融入程序设计理念,提高信息处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依靠数据库系统,通过关键词就可以进行阅览和调取。

2.6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能够凭借其分析和模式的优势,为管理人员提供更全面的地理数据资料,保证三维图形能够更加精准且完善,为后期的施工管理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数据。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动态化控制,并绘制比例正确且精准的图纸,把不同区域的水利工程信息有效地连接到一起,与施工单位进行双向协同,这样就可以降低成本投资和资源浪费,发挥出水利工程项目本身的价值。除此之外,地理信息技术也可以帮助管理人员绘制流域内的山川河流地形,并构建三维的模型与框架,由此来及时判断当地的地势规律和特点。

2.7GPS技术

GPS技术可以实现精准的三维定位,能够让管理人员采集现场的基础数据,并构建完善的GPS内部控制网络,排除外界主客观因素给数据准确性带来的不良影响。

3分析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

3.1打造专业化队伍

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要想真正提高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度,就要打造更专业化的队伍,要加大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具体来讲,要针对管理人员展开阶段性的培养和教育工作,让他们能够掌握更先进的操作手段和技巧,提高综合素养。除此之外,施工人员也要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要不断优化岗位的职责意识,为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企业也要优化薪资待遇,吸引更先进的专业化人才来应聘岗位,为原有的队伍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和生机,用老员工去带动新员工,实现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相互配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信息的普及率,同时,也可以推动人机交互。

3.2做好投资决策与投资管理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牵涉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任何环节出现施工失误,都会导致整个工程的造价失控。所以在项目决策的时候,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展开全方位的市场调研,并进行实地勘察,分析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开况,由此进一步明确水利工程的基本规格。在必要的情况下,也需要利用动态仿真功能,分析不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先打造大致的预期模型,排查潜在的风险和隐患,从中选取最优解,这样也可以降低后期施工事故发生的概率。如果工程的施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动,那么,就应当重新利用信息技术对工程价款进行计算,保证施工成本和投资都能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3.3优化项目设计管理

项目设计的质量直接牵涉整个工程的现场水准,也会影响施工进度,所以要做好前期的设计管理。在展开工程图绘制的时候,要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绘图的结构,细节性问题要重点标注出来,而且要依靠辅助设计系统,针对设计图纸和规划图纸进行模拟,这样可以让设计人员更准确地找到工程发展中不合理的地方,并直接通过参数修改来完善整个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一旦施工图纸中的一个参数有所变动,那么,其余的参数也会自动与其配合做出调整。同时,当对比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案时,也需要利用工程辅助规划设计系统,及时地做出合理化的渲染,这样可以让设计本身变得更加立体。除此之外,工程人员也应当对现场展开全天候的监测和监督,及时地排查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违规行为,并与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交流,调节矛盾和冲突,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有效性。再加上,由于水利工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构建完整的管理系统,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施工单位也需要根据不同部门的分工设计出更完善的控制方案和标准,保证每个部门的职责都能够细分到位,确定部门管理人员的权责范围,由此来推动不同员工的相互协调,及时交换信息,打破沟通壁垒。

4结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信息技术与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结合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提高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应有之策,也是保障现场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CAD绘图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字扫描技术、移动遥感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PS技术这几个角度,论述了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方法,充分结合了我国水利工程的现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陈勤畴.基于信息化背景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No.119(16):66-67.

篇7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摘 要】本文在冻结壁温度场模型基础上,运用单元网格划分法,通过Visual C++编译器,开发并设计了深厚表土冻结法凿井信息化施工管理系统软件。本软件通过实际施工的状况和监测到的数据,探索和研究施工参数有效性以及冻结壁的稳定,对工程施工进行优化和必要的修改,确保冻结法凿井安全、有效、经济、优质的实施。

关键词 冻结壁温度场;信息可视化;软件开发;模型

0 引言

近几年许多新建矿井均采用冻结法凿井施工[1-3],冻结法凿井是一种深厚表土中开凿井筒的有效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信息化的完善和建立,能够有效的满足现场施工人员随时掌握冻结温度、冻结壁、井壁的安全状况等信息,为采用冻结法凿井的实际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计算机信息化施工是计算机技术、可视化技术与现场实际施工相互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6-8],它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状况进行不断的监测,监测的结果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对下一步的施工进行预测,如果预测结果是安全的,则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否则就要采取必要措施对施工参数进行调整,必要时给予警报,直至下一步施工是安全的。如此循下进行下去,直至工程施工结束。在岩土工程的领域中,如:隧道施工、大坝工程监测及自动化管理、高层建筑深基坑开挖等方面,计算机信息化施工系统正在普及和使用,为施工安全。

1 需求分析

(1)考虑不同层面冻结管实际凿孔偏斜,准确得出冻结壁温度场的分布规律;

(2)通过冻土变形条件和强度分析冻结温度场是否达到指定的厚度与强度要求,是否满足变形条件等;

(3)根据测温孔的实际温度对冻结壁温度场、有效厚度、平均温度等进行分析;

(4)通过测温孔的温度下降趋势,判断冻结壁温度场的变化;

(5)在满足井筒掘进速度的同时对井帮温度作合理预测,指导安全高效施工。

2 系统的总体架构

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基础上,在Windows XP下开发冻结计算机信息化施工系统的应用软件。本系统的开发语言选择的是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C++ 6.0编译器,经过充分的分析和比较,本系统采用的数据库类型为Microsoft Acess2003。最终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3 深厚表土冻结法凿井信息化施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1 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分析,深厚表土冻结法凿井信息化施工管理系统的数据库E-R图,如图2所示。以此为基础,用Access2003建立了2个数据表,分别来记录频率数据和压力、应力计算结果。

3.2 系统主要类的层次

在计划和需求分析阶段完成之后,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出软件的类层次结构是关系到软件成败和好坏的关键,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和比较之后,确定本系统的基本类层次结构,如图3所示。

在系统的类层次结构图中,最有特色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冻结井筒类、冻结井可视化窗口类和数据库管理类,它们构成了冻结井计算机信息化施工系统的核心,下面将简要介绍这几个类的整体设计:

1)井筒类

井筒类只是定义了井筒的一些基本信息(属性),它本身并无具体的方法,其声明如下:

class Shaft{

// 属性:

CString Name;//井筒的名称

float fThickness;//井壁厚度

SHAFTTYPE Type;//井筒的类型

float fDepth;//井筒的设计深度

float fDiameter;//井筒的直径

float fAltitude;//井口标高

int iStratumCount;//穿过地层总数

CObArray* pStratums;//地层数组指针

};

2)冻结井筒类

冻结井筒类从井筒类派生出来,它继承了井筒类的属性,此外它还有本身的属性和方法,其声明如下:

class FrozenShaft : public Shaft{

//属性:

float fBrineT; //盐水温度

float fDugDiameter; //冻土掘进直径

float fMaxPressure; //最大地压值

Stratum* pControlStratum; //控制层位指针

float fHoleDepth; //冻结孔深度

float fHoleArrangeDiameter; //冻结孔布置圈径

int iHoleCount; //冻结孔数目

float fHoleDistance; //冻结孔开孔间距

float fAntiCollapseHoleDepth; //防片帮孔深度

float fAntiCollapseHoleArrangeDiameter;//防片帮孔布置圈径

int iAntiCollapseHoleCount; //防片帮孔数目

float fAntiCollapseHoleDistance;//防片帮孔开孔间距

FreezingPipe* pFreezingPipe; //冻结管指针

int iDeflexionLevel; //测斜水平

float **ppfDeflexionInfo; //测斜成果表

//方法:

virtual void CalcFreezingHolePosition(); //计算冻结管的位置

virtual int CalcTemperatureField(CDC* pDC);//计算温度场

virtual int CalcWholeT(CDC* pDC); //计算整体温度场

virtual int DoCalcThickness(CQdSet* pSet,double& av,double& avIn,double& avOut, double& min,double& max,double& tpmin, double& tpav,double& tpmax); //计算冻结壁厚度

virtual int DJBHD(int iLayer); //冻结壁厚度校核

virtual int DJBCZL(int iLayer); //冻结壁承载力校核

virtual int JBHD(int iLayer); //井壁厚度校核

virtual int JBCZL(int iLayer); //井壁承载力校核

};

4 结论

冻结壁温度场信息可视化技术确定了温度场计算模型,根据实测数据模拟了深井冻结施工的冻结壁温度场,使工程设计和管理人员随时掌握冻结温度场状况、井壁安全状况、冻结壁安全状况等施工信息,结合监测数据对冻结壁强度、稳定性进行分析,对合理地设计冻结壁厚度和施工参数,制定合理的冻结方案和施工工艺,正确地解决冻结与掘砌的关系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系统通过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玉超.立井井筒超深冻结钻孔施工工艺[J].建井技术,2007,28(1):28.

[2]贾翱翔.冻结法凿井井壁结构的探讨[J].煤炭工程,2006,3:63-65.

[3]王建平,李长忠,许舒荣,等.地层冻结新进展[J].建井技术,2011,32(1/2):39-41.

[4]陈飞敏.白垩系地层冻结壁温度场特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

[5]张红亚.冻结深立井钢筋混凝土井壁温度场与温度应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6]楼正文.信息化施工与施工安全[J].建筑安全,1998,13(8):27-29.

[7]陈向东.信息化施工及其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27(1):57-60.

篇8

关键词: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

前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通信工程在数量上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复杂性是通信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特点,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诸多的项目,给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1]。信息化管理模式在科学的长期探索中产生和发展,给我国诸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使得施工过程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给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变革。高效、安全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优势,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能够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为整个工程的顺利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1通信工程施工管理的意义

通信工程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的运行效率与国家经济总体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通信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管理,针对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进行详细的统计,为工程后期的成本计算提供有效的参考。工期长、任务大是通信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技术的提高,确保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通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针对成本上的输出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但能够推动整个通信工程质量的提升,同时能够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提前,确保整个通信工程行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2]。通信工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在生活质量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在通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提升整个工程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

2信息化管理在通信工程施工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2.1充分认识到软件管理对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通信工程行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阶段对整个施工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施工单位在管理技术上进行提升。信息化管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在通信工程的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工程管理的水平[3]。然而,在通信工程施工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管理,需要注重形式的变化,需要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特点,与实际的发展需要相结合,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同时能够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从根本上提升通信工程施工管理的整体效率。

2.2协调好通信工程施工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工程行业发展的现阶段,部分企业在施工管理过程中采用了信息化管理的形式,通信工程企业作为工程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管理模式在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开展,使得管理在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更新,在管理效率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部分通信工程企业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盲目地采用信息化管理的形式,造成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管理模式容易出现混乱,不利于工程管理者的正确决策。

2.3注意协调好人才选拔和信息化管理之间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模式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工程企业要想在管理效率上得到快速的提升,需要注意协调好人才选拔和信息化管理之间的关系。通信工程企业在进行人才选拔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企业发展的主要形式,确保人才在管理能力上符合通信工程管理的相关特征[4]。优秀的管理人员需要通信工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其不断的培养,将所学到的技能在施工管理中发挥出来,从而不断提升我国通信工程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3通信工程施工中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应用形式

3.1增强了技术创新,产品呈现出多样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流动性较大,给通信工程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在通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使得产品在质量上产生了明显的改变,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逐渐朝着多样化的形式发展[5]。通信工程在发展的现阶段,在管理的过程中融入了信息化技术,使得通信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管理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3.2增强了企业的市场地位,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通信工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强,通信工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采用了信息化管理的形式,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不但在施工成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通信工程的施工质量获得了保障,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通信工程行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在逐步上升。信息化技术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在通信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对通信产品进行了技术方面的更新,与现阶段市场发展相契合,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成本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为通信工程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信息化管理的应用,通信工程在施工管理水平上得到了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管理在社会中产生并发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在通信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使得整个通信工程在管理效果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6]。实现信息共享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特点,在通信工程的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为企业领导阶层的日常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对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筛选,为通信工程的管理提供合理的建议,使得通信工程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快节奏中得到明显的进步,为后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信息化管理在通信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带动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共同推进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复杂性是通信工程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要特点,对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管理作为科学发展的成果,在通信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整个通信工程行业的施工管理水平,工程在质量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对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通信工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创新,促进整个通信工程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兰.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2]赖小莹,张晖,何宾宾.物联网技术管理在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3.

[3]汤勇峰.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

[4]余松晟.湘西山区通信电源设备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J].中国新通信,2016.

[5]袁熹.项目管理方法在通信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

推荐期刊